德国鲁尔区的探索(正式).

合集下载

2.4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2.4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2.出现了大量的电子工业等新兴工业; 3.多了石油的输油管道; 4.很多城市的工业部门发生了变化。
鲁尔区煤炭、钢铁工业的变化
煤炭基地(个) 160 120 80
炼钢高炉(个)
40 0
1950年
对传统工业进行改造 1999年
煤炭就业人数(万) 钢铁就业人数(万)
60
40
20 0 1950年
1999年
例2 东北地区是我国以机械等部门为主的老工业基地。 表甲为东北产业结构变化表,图乙是东北某城市以煤炭 为主导产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2)产业结构调整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主要措施之一。与1978年 相比,2005年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如何? (2)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下降,但依然保持优势; 第三产业比重大幅上升。
洛 林
小帖士:传统工业区是一般是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以纺织、煤炭、钢 铁、机械、化工等传统工业为主,以大型工业企业为轴心,逐渐发展起来的工 业地域。
鲁尔区的发展有哪些有利的条件?
• • • • •
优越的地理位置及便利的水陆交通 丰富的煤炭资源 广阔的市场 充沛的水源 离铁矿区较近
推断:根据鲁尔区的发展条件那里可以发展哪些工业部门?
11、国家政策等社会条件
12、环境问题
1.该国历史上经过多次分裂与统一。1990年10月3日,分裂了 41年后再次统一。这一天,被确定为该国的国庆日。背景中“勃兰 登堡门(Brandenburg Gate)”位于其首都市中心菩提树大街和6月1 7日大街的交汇处,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和统一的象征。
2.两次世界大战均由该国发动,并且成为战败国。
煤炭、钢铁、机械、化学工业
(1)鲁尔区的第二产业的主导工业是________等,其最早形成工业 能源(煤炭)丰富 区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____ 。试分析其产业结构发生变化的主 要原因。 生产结构单一;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钢铁、煤炭等工业的衰退, 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环境污染加重等。

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1970
煤炭危机:
天 燃
1900年

1980年
年份
1800年


焦煤 4吨 2吨 0.75吨 1.3吨
铁矿石

2吨

1.8吨
石油、天然气广泛使用 煤的需求量下降 新技术炼钢耗煤量降低
旧厂改造的现代商业园区
产业转型
钢铁厂废墟上新建的展览馆
铸铁厂旧址改造科技产业园区
杜伊斯堡的生态景观公园
鲁尔区的交通网
调整工业布局,保证 各行业平衡发展
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 发展科技,繁荣经济 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发达国家资源枯竭地区转型的成功案例
日本九州模式:最初是以煤炭产业为主的地区转型为日 本新的重要高新技术产业区。 德国鲁尔模式:德国鲁尔以煤炭、钢铁为传统的工业基 地衰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最为有效的是大力发 展职业教育和在职培训,为产业转型提供了充沛的高素质劳 动力。 休斯顿模式:休斯顿石油开采出现下滑时,有关政府部 门按产业链延伸和拓展,布点宇航中心,带动了1300多家高 新技术企业发展使休斯顿城市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威尔士模式:威尔士是以煤炭生产为主的资源地去,伴 随着采掘成本的逐步上升,该地区经济出现了困难,后转型 成为高新技术和旅游产业很发达的地区。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⑤ D ①②④⑤


⑵ 有关鲁尔区经济衰落错误的说法是: B A 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B 生产结构十分复杂 C 世界性钢铁过剩 D 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可持续发展的有益探索
鲁尔区煤炭、钢铁工业的变化
煤炭基地(个) 160 120 80 40 0 炼钢高炉(个)
1950年
对传统工业进行改造 1999年

2-4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2-4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航空港——法兰克福
北海
波罗的海

汉堡
北 柏林


茵 科隆 河
莱比锡
法兰克福
波恩
斯图加特
多瑙河
慕尼黑
国外的游客都是通过法兰克福而进入德国
主要是: 煤矿、钾盐和石油 矿产主要分布在: 中部山地 石油主要分布在: 北部平原地区
德国的矿产资源
汉堡
K
埃森
科隆
莱比锡
K
波恩 法兰克福
K
下图示意世界某传统工业基地煤产业发展历程(1957~2000年)。 据此完成1~2题。 2.该工业基地适宜采取的可持续发展
措施是( B )
A.强化煤炭的能源主导地位 B.吸引新兴产业迁入 C.缩小钢铁企业的规模 D.强化传统产业的基础地位
德国鲁尔区从20世纪60~80年代,进行了大规模经济结构调整。下图为 “鲁尔区产业结构示意图”(其中①表示1958年,②表示1995年)。读图, 回答下列问题。
错误的是( B )
A.迁入和新建企业以技术精良的中小型为主 B.煤、铁企业规模普遍缩小 C.治理污染,美化环境 D.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
Part three
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探索
经济结构的多元化 和产业转型
经济结构的多元化 和产业转型
经济结构的多元化 和产业转型
改造传统工业
发展新兴产业
重视发展第三产业
依托科研机构和高校推进 产业转型
波鸿鲁尔大学,1962年成立
杜伊斯堡大学, 1655年建校, 2003年与埃森大学合并
建立发达的交通网络
是(B )
A.铁矿资源丰富 B.煤炭资源丰富 C.水资源充足 D.内河航运发达
11月3日,我国首个《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出台,《规划》明确 全国的资源型城市有262个。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2)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2)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教学案例一、案例背景《德国鲁尔区的探索》是中图版地理教科书必修三第二章第四节的内容,以世界著名的鲁尔工业区的发展为例,分析能源和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本学期学校举行一人一课活动,我在高二(15)班以这节课的内容为基础上了一节公开课。

现将我的一点心得表现如下:二、教学过程(一)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农业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这节课我们来分析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我们将选择一个很典型案例德国鲁尔区的探索,探讨这个方面的问题。

在探讨这个问题前,请大家回顾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学生思考回答)。

2、利用投影仪表现“鲁尔区优越的区位”。

教师指导:区域图的读图步骤。

提问:从这幅图中可得出鲁尔区形成具有哪些优越的区位条件?依据是什么?3、学生读图思考、讨论、归纳得出结论。

鲁尔区优越的区位条件:煤炭资源丰富←煤炭分布广离铁矿区近←离法国洛林近水资源丰富←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等河流众多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水运、公路、铁路线纵横交错市场广阔←城市密集、经济发达三、反思(一)美国《国家地理标准》提出了五项核心地理技能,其中三项为地理信息加工水平。

它们分别为获取信息的技能,整理地理信息的水平和分析地理信息的技能。

所以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应指导学生阅读地图、文字材料、各种图表、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并能从各种有效信息中选择最有价值的信息,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形成自己的成果。

地图是学生学习地理的最关键的工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认真指导学生读图、析图,告诉他们图的步骤和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水平。

四、教学过程(二)1、学生分组、各组选定一人为小组长。

2、假定每位同学都是鲁尔区的决策者,针对鲁尔区衰落的现状。

召开会议,讨论鲁尔未来发展应采取的对策。

3、教师强调分析问题的基本思路。

4、各组实行热烈讨论,8分钟后,各组长分别宣读各组的措施。

教师点评,总结如下:改造结论工业发展新兴产业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和产业转型重视发展第三产业依托科研机构和高校推动产业转型建立发达的交通网络大力展开环境保护五、反思(二)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重视地理问题的探究,强调“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展开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

《德国鲁尔区探索》新课课件

《德国鲁尔区探索》新课课件

鼓励和引进新兴产业
政府制定和出台相 应的投资政策,简 化审批手续,以吸
引外商投资
积极引进竞争机制,不 排斥外国企业参与区域 内的竞争,加速了产业
的优化组合。
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探索
因地制宜, 发挥本地区 的优势,在 转型改造的 同时,注意 保持本地区 传统历史文
化。
人数(万人)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劳动力丰富
广阔的市场
德国鲁尔区区位背景条件
优越的地理位置:十字路口,对外联系方便 丰富的煤炭资源:储量大,开采条件好(埋藏不是很深,甚至可
发露天开采) 离铁矿区较近:本身并没有铁,但离铁矿近。初期来自法国的洛
林铁矿,后期来自瑞典等地,依靠莱茵河的运输,铁矿运输方便 。 充沛的水源:三条河流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 便捷的水陆交通:铁路、高速公路网、内河航运(三条河流及人 工河都可通航)、鹿特丹海运为鲁尔区原料运入和产品的运出提 供了条件。 广阔的市场:德国以及西欧发达的工业为鲁尔区工业生产提供了 广阔的市场。促进了工业产品的销售和工业的发展。 充足的劳动力
6.关于德国鲁尔区衰落的主要原因的叙述,不
正确的是 ( D )
A.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冲击 B.钢铁生产总量过剩 C.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D.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
发展初期的区位优势 成长阶段的产业结构 衰退阶段的原因分析
丰富的煤炭资源 鲁尔煤田
鲁尔区煤炭地质储量 为2190亿吨,占全国总 储量的3/4,其中经济可 开采量约220亿吨,占
全国的90%。
鲁尔区的煤炭特 点:储量大,品 种多,煤质好
发展初期的区位优势
鲁尔区优越的区位
便利的水陆交通
丰富的水源
临近法国铁矿 丰富的煤炭资源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中图版必修三教案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中图版必修三教案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中图版必修三教案一、背景德国鲁尔区是欧洲著名的重工业区,包括多个城市,例如埃森、多特蒙德等。

这里集聚了大量的煤炭、铁矿石等矿产资源,以及重工业企业。

德国鲁尔区的发展历史和变迁,使其成为了欧洲工业重心的代表。

二、历史鲁尔区最初以其丰富的煤矿、铁矿资源而得名。

19世纪末,德国铁路在鲁尔区修建了连通不同城市的铁路,这成为了鲁尔区发展的基础。

随着铁路的发展,大批工业企业纷纷落户鲁尔区,德国鲁尔区逐渐成为了德国最具有活力和影响力的工业区之一。

二战后,鲁尔区得到了全面重建,随后成为了欧洲最大的钢铁和化工工业基地之一。

三、现状到了21世纪初,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欧洲尤其是德国开始逐步转向绿色能源。

德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推动鲁尔区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

许多传统的钢铁和化工企业开始寻求可替代的新能源发展道路。

同时,政府加大了对环境的保护和监管力度,降低了环境污染的水平。

现在,鲁尔区各城市的发展差异显著。

例如,埃森市在过去的二十年间经历了巨大的城市转型和重整,目前已成为一个充满生机的新城。

而多特蒙德则正在重新定义自己,努力改变传统的工业发展模式,将城市发展为科技创新中心,同时也是可持续发展的代表之一。

四、启示德国鲁尔区的转型发展,对于其他地区也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一方面,鲁尔区的发展历程充分证明了资源禀赋可以成为区域优势,也可以成为发展障碍;而长期的工业发展也必然会带来巨大的环境问题,得到控制和解决环境问题也是区域发展的重要问题。

另一方面,鲁尔区的转型发展也体现了政府政策的重要性和不可或缺性,政策的制定、实施与监管,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和城市发现新机遇,也是化解问题和防范风险的重要手段。

最后,鲁尔区的转型发展还表明,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的关键地位。

城市规划和管理,不仅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更是城市生态、文化和人才吸引力等方面的重要因素。

五、总结德国鲁尔区作为欧洲著名的重工业区,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较大的变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 ①储量丰富:山西省已探明的煤炭资源储量为2 700亿吨, 按2002年生产规模(4.8亿吨)计算,可开采560年。 ②分布范围广:全省40%的土地下面有煤田分布。 ③煤种齐全:全国10大煤种,山西省都有分布。 ④煤质优良,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的特点。 大同煤田是全国极为宝贵的低硫、低灰、高发热量的优质 动力煤(主要用于燃烧发电)产地,河东煤田则是世界少有、 国内罕见的优质主焦煤(主要用于冶炼钢铁)基地。 ⑤开采条件好,煤田多为中厚煤层,埋藏浅,适于露天开 采和大规模机械化开采。 除煤炭资源外,煤田的煤层中还含有丰富的煤层气——一 种清洁燃料,储量占全国煤层气总储量的1/3。
发展初期的区位优势
成长阶段的产业结构 衰退阶段的原因分析
衰退的主要原因
1、生产结构单一(衰退的内在原因)
煤铁复合型工业区。其产业结构的主要特点 是以煤炭工业为基础,以钢铁工业为主导,并高 度集中于少数重工业部门。
进口铁矿
丰富的 煤炭资源 煤炭工业 钢铁工业 机械工业 电力工业
水源丰富
化学工业
2、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3、下列关于鲁尔区的叙述正确地是 A鲁尔区形成与第一次技术革命时期 B鲁尔区已逐渐形成以传统工业为基础, 以日渐强大的新兴产业为增长点的综合 工业区 C鲁尔区水源充沛,铁矿石资源十分丰富 ‘ D水陆交通便利是鲁尔区工业发展的基础 E鲁尔区内航运业十分发达,但不能直通 海洋
下图表示世界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据此判断 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能源,依次是( ) A.煤、石油、天然气、水电和核电 B.石油、天然气、煤、水电和核电 C.天然气、石油、煤、水电和核电 D.煤、水电和核电、石油、天然气
工厂烟囱林立,向空气中排放大量的废 气。 热电厂产生大量的热污染。
化工厂和炼钢厂排放污水污染河流。
1、鲁尔区衰落最明显的工业部门 A、机械工业 B、电力工业 C、化学工业 D、煤炭工业
2、20世纪60年代之后,鲁尔区衰落 的主要原因是 A、生产结构过于复杂 B、本国煤炭资源不足,需大量进口 C、世界性钢铁生产过剩 D、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电力
化工
机械
钢铁
C
电力
化工
D
煤炭
电力
钢铁 机械
机械
化工 煤炭
鲁尔区钢铁工业布局时,从环境因素考虑,下 图中所示最合理的模式是(阴影部分表示工业区, 非阴影部分表示居民区)
工业区 居民区
A
B
C
D
提示:德国处于西风带,即西南风
发展初期的区位优势
成长阶段的产业结构 衰退阶段的原因分析
思考2 根据以上分析,结合课本 62页内容,分条例举哪些原因 导致了鲁尔区逐步走向衰落?
科研机构和高等教育的发 展为产业转型提供支撑
建立发达的交通网络
经济 持续发展
生态 持续发展
社会 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卓有成效
经济 持续发展
生态 持续发展
社会 持续发展
总结经验
1、对原有企业的改造,拉长产业链 2、引入高新技术产业,改变资源主 导的地位 3、发展第三产业(旅游业) 4、整治环境(防治污染、建设绿地)
发展初期的区位优势
成长阶段的产业结构 衰退阶段的原因分析
相同点
A
G
沪宁杭
D F
鲁尔区
C
比较两地区位优势的异同点,将下列选项的字 母填入图四中相应的小圆内(每个小圆内只能填一 项,有的选项可不选用) A.地理位置优越 B.著名国际金融中心 C.煤炭资源丰富 D.水陆交通便利 E.水能资源丰富 F.城市人口密集,劳动力素质好 G.农业发达,著名的鱼米之乡
4、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传统工业区衰退 的根本原因)
新技术革命产生了一大批新兴工业部门, (1)鲁尔区工业企业传统的生产和组织方式不 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生产与组织方式的变化: 大批量标准化生产——中小批量定制式生产; 大企业——中小企业) (2)用地紧张
5、环境恶化:
矿山遍野,煤渣、矿渣堆积成山,占用 大量土地。
2.在本国能源消费构成中,该图中能源①居首位的国 1960 家是( ) 1970 A.瑞士 B.法国 C.中国 D.英国 1980
1990
1
2
3
4
世界能源构成: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电/核电
总体发展状况 : /水电/天然气 中国 :煤炭/石油 美国:石油 煤炭 :18 世纪中叶到二战期间 , 占主导地位 , 日本:石油 二战之后地位被石油取代 俄罗斯 : 天然气 石油:二战之后比例迅速上升,占主导地位, 法国 :核电 但未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比例下降 水电和天然气 ;未来发展空间比较大,但视 英国 :石油 国情而不同 核电;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能源
天然气
水电核能
“煤炭时代”进入“石油时代” 石 油 世界能源结构发生深刻变化
煤 炭
3、世界性钢铁过剩
------钢铁工业衰退的主要原因 20世纪50年代以后,世界钢铁市场竞争 激烈(产钢国、钢出品国增多) 20世纪70年代后钢铁的市场需求量减少 (受经济危机冲击和钢产品的替代品—— 铝合金和塑钢即聚甲醛广泛应用的影响), 导致世界性钢铁过剩。
成长阶段的产业结构 衰退阶段的原因分析
辉煌期鲁尔区的生产链
运入铁矿石
钢铁工业 机械工业
丰富的煤 炭资源
煤炭工业
电力工业
注意箭头的方向
丰富的水源
化学 工业
成长阶段的产业结构 衰退阶段的原因分析
发展初期的区位优势
下面四幅图表示德国鲁尔区5大工业 部门的联系,正确的是
A
机械
钢铁 钢铁
煤炭
B
化工
煤炭
电力



如图并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H区是著名的 工业区。 (2)20世纪50年代后期以来,该区 的煤炭工业趋于衰落,原因之一是 逐渐代替煤炭,成为世界上的主要 能源。 (3)20世纪70年代,该区的钢铁工 业也开始衰落,原因之一是世界钢铁市 场竞争激烈。当时,该区钢铁产品在亚 洲的主要竞争对手来自() A.印度B.中国C.韩国D.日本 (4)目前,在以下四种货物中,经F 河运入该区且运量最大的是() A.煤炭 B.铁矿石 C.钢材 D.机械
与美国东北部五大湖工业区相比较,鲁尔区
A、煤炭丰富,但铁矿石短缺 B、科技力量雄厚 鲁尔区 东北老工业基地 C、水资源丰富 山西能源基地 D、水陆交通便利 沪宁杭工业基地
发展初期的区位优势
成长阶段的产业结构 衰退阶段的原因分析
思考1:
根据鲁尔区的发展条件,想一想 鲁尔区可以发展哪些工业部门?
发展初期的区位优势
重视发展第三产业
人数(万) 140
因地制宜, 发挥本地区 的优势,在 转型改造的 同时,注意 保持本地区 传统历史文 化。
120 100 80 60 40 20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
1976 1980 1985 1990 1996 1999 (年)
1970
可持续发展策略
2、针对新技术革命的冲击这一根本原 因——发展科技,繁荣经济:科研机构和 高等教育的发展为产业转型提供支撑。 3、建立发达的交通网络——欧洲最稠密 的交通网络。 4、环境保护卓有成效——吸引了很多第 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入驻。鲁尔区的 河流有“欧洲下水道”之称,可是现在却 是“鱼翔浅底”。
重视教育和职业技 术培训。所有资源 枯竭城市和地区在 转产改造的同时都 面临下岗工人二次 就业的问题,因此 职业技术培训是必 需的。鲁尔工业区 从1961年起鲁尔工 业区在多特蒙德、 波鸿、杜伊斯堡等 城市陆续建立多所 大学,开展技术教 育和职业培训,鲁 尔工业区现已成为 欧洲高校密度最大 的工业区
发展初期的区位优势
成长阶段的产业结构 衰退阶段的原因分析
丰富的煤炭资源 鲁尔煤田
鲁尔区煤炭地质储量
为2190亿吨,占全国总
储量的3/4,其中经济可
开采量约220亿吨,占 全国的90%。
鲁尔区的煤炭特 点:储量大,品 种多,煤质好
发展初期的区位优势
德国鲁尔区区位背景条件
优越的地理位置:十字路口,对外联系方便 丰富的煤炭资源:储量大,开采条件好(埋藏不是很深,甚至 可发露天开采) 离铁矿区较近:本身并没有铁,但离铁矿近。初期来自法国的 洛林铁矿,后期来自瑞典等地,依靠莱茵河的运输,铁矿运输 方便。 充沛的水源:三条河流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 便捷的水陆交通:铁路、高速公路网、内河航运(三条河流及 人工河都可通航)、鹿特丹海运为鲁尔区原料运入和产品的运 出提供了条件。 广阔的市场:德国以及西欧发达的工业为鲁尔区工业生产提供 了广阔的市场。促进了工业产品的销售和工业的发展。 充足的劳动力
160 120 80 40 0
对传统工业进行改造
鲁尔区煤炭、钢铁工业的变化
煤炭基地(个) 炼钢高炉(个)
1950年
1999年 煤炭就业人数(个) 钢铁就业人数(个)
6 4 2 0 1950年
1999年
鼓励和引进新兴产业
政府制定和出台相 应的投资政策,简 化审批手续,以吸 引外商投资
积极引进竞争机制,不 排斥外国企业参与区域 内的竞争,加速了产业 的优化组合。
资源型城市的转型之路—河南焦作
1、发展的历史 2、转型的措施有哪些 3、焦作是如何发展第三产业的
德国鲁尔区对中国的启示
山西大同(煤炭城市) 煤炭开采 旅游和煤炭的深加工方面 东北老工业区的转型
山西能源基地
一、开采条件 1、煤炭储量丰富, 开采条件好 2、水源不足 3、位置适中,交通便利 4、市场广阔
高二地理必修3 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节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阅读:中国50座资源枯竭城市另谋出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