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物化学名词解释

运动生物化学名词解释

运动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分子结构和功能与运动相关的化学过程的学科。运动生物化学主要关注运动过程中生物分子的合成、降解和调节,以及运动对细胞和器官的影响。以下是几个与运动生物化学相关的重要名词解释:

1. 蛋白质合成:蛋白质是运动过程中最重要的分子之一。蛋白质合成是指在细胞内通过蛋白质合成机制合成新蛋白质的过程。这个过程涉及到转录和翻译两个步骤,其中转录是将DNA信

息转化为mRNA信息的过程,翻译是将mRNA信息转化为氨

基酸序列的过程。蛋白质的合成对于细胞的生长和修复以及运动功能的维持至关重要。

2. 代谢:代谢是生物体内产生能量和维持生命所必需的化学反应的总称。在运动过程中,代谢会得到加强,以满足活动时的能量需求。运动生物化学研究代谢途径的不同分子反应,并了解在运动过程中这些反应的调控机制。

3. ATP:三磷酸腺苷(ATP)是生物体内能量的传递分子。在

细胞内运动过程中,ATP通过磷酸键的断裂释放出能量,用

于细胞内的各种生物化学反应。ATP的合成与降解是运动生

物化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因为它对运动能量的产生和利用起着关键作用。

4. 有氧和无氧代谢:在运动过程中,生物体的能量需求会增加。有氧代谢是指细胞内的氧气参与的代谢途径,能够产生大量的ATP。无氧代谢则是在缺氧环境下进行的代谢途径,产生较少

的ATP。运动生物化学研究了细胞内有氧和无氧代谢的机制,以及这两种代谢方式在不同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下的调节和平衡。

5. 肌纤维蛋白:肌纤维蛋白是构成肌肉组织的主要蛋白质。由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两种蛋白质组成,它们通过相互作用形成肌肉收缩的基本单位——肌节。运动生物化学研究肌纤维蛋白的合成、降解和调控机制,以及它们在运动过程中的功能。

运动生物化学研究为运动训练和康复提供了理论基础,用于改善运动能力、预防运动损伤和促进运动康复。它对于揭示生物体的运动机制、提高运动表现和促进健康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运动生物化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同工酶:人体内有一类酶,它们可以催化同一化学反应,但催化特性、理化 性质和生物学性质均有所不同,这类酶称为同工酶。 生物氧化:指物质在体内氧化生成成水和二氧化碳,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呼吸链:是指线粒体内膜上的一系列递氢、递电子体按一定顺序排列,形成一个联系反应的生物氧化体系结构。 底物水平磷酸化:将代谢物分子的高能磷酸基团全部转移给ADP生成ATP的方式。 氧化磷酸化:将代谢物脱下的氢。经呼吸链传递,最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并伴有ADP磷酸化合成ATP的过程 糖酵解:葡萄糖或糖原在组织中进行类似发酵的降解反应过程。最终形成乳酸或丙酮酸,同时释出部分能量,形成ATP供组织利用。 肽键:一个a—氨基酸的氨基与另一个a—氨基酸的羧基脱水缩合形成的化合物叫做肽,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叫做肽键。 有氧氧化:体内组织在有氧条件下,葡萄糖车体氧化分解成CO?、H?O的过程 三羧酸循环:体内物质糖类、脂肪或氨基酸有氧氧化的主要过程 糖原合成: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在体内合成糖原的过程称为糖原合成 肉碱:一种类氨基酸,属于季铵阳离子复合物,可以透过生物合成方法从赖氨酸及蛋氨酸两种氨基酸合成产生 糖异生:是指非糖化合物转变为葡萄糖或者糖原的过程,主要在肝、肾细胞的胞浆及线粒体 乳酸循环(cori循环):血乳酸经血液运输至肝脏,通过糖异生作用生成肝糖原和葡萄糖,并进入血液中补充血糖的消耗或被肌肉直接摄取合成肌糖原,这个过程称为乳酸循环。 乳酸阈:根据血乳酸浓度随着运动强度而变化的特点,在递增强度运动中, 血乳酸浓度上升至大约4mmol/L所对应的运动强度。 脂肪酸的β氧化:脂肪酸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在a,β—碳原子之间断裂,β—碳原子被氧化成羧基,生成含2个碳原子的乙酰辅酶A,和较之前少了2个碳原子的脂肪酸 尿肌酐系数:即24小时尿中每千克体重的肌酐毫克数间接反映运动员肌肉质量或磷酸肌酸、肌酸的含量。 运动性蛋白尿:由运动引起的尿中蛋白质含量增多的现象

运动生物化学 名词解释

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化学是生物化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用生物化学的理论及方法,研究人体运动时体内的化学变化即物质代谢及其调节的特点与规律,研究运动引起体内分子水平适应性变化及其机理的一门学科。 1、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生物体内物质不断地进行着的化学变化,同时伴有能量的释放和利用。包括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或分为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2、酶:酶是由生物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和高度专一性的蛋白质。酶具有蛋白质的所有属性,但蛋白质不都具有催化功能。 3、限速酶:限速酶是指在物质代谢过程中,某一代谢体系常需要一系列酶共同催化完成,其中某一个或几个酶活性较低,又易受某些特殊因素如激素、底物、代谢产物等调控,造成整个代谢系统受影响,因此把这些酶称为限速酶。 4、同工酶:同工酶是指催化相同反应,而催化特性、理化性质及生物学性质不同的一类酶。 5、维生素:维生素是维持人体生长发育和代谢所必需的一类小分子有机物,人体不能自身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 6、生物氧化:生物氧化是指物质在体内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实际上是需氧细胞呼吸作用中的一系列氧化-还原反应,又称为细胞呼吸。 7、氧化磷酸化:将代谢物脱下的氢,经呼吸链传递最终生成水,同时伴有ADP磷酸化合成ATP的过程。 8、底物水平磷酸化:将代谢物分子高能磷酸基团直接转移给ADP生成ATP的方式。 9、呼吸链:线粒体内膜上的一系列递氢、递电子体按一定顺序排列,形成一个连续反应的生物氧化体系结构,称为呼吸链 。1、糖酵解:糖在氧气供应不足的情况下,经细胞液中一系列酶催化作用,最后生成乳酸的过程称为糖酵解。 2、糖的有氧氧化:葡萄糖或糖原在有氧条件下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该过程称为糖的有氧氧化。 3、三羧酸循环:在线粒体中,乙酰辅酶A与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再经过一系列酶促反应,最后生成草酰乙酸;接着再重复上述过程,形成一个连续、不可逆的循环反应,消耗的是乙酰辅酶A,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因此循环首先生成的是具3个羧基的柠檬酸,故称为三羧酸循环。 4、糖异生作用:人体中丙酮酸、乳酸、甘油和生糖氨基酸等非糖物质在肝脏中能生成葡萄糖或糖原,这种由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称为糖异生。 1、脂肪:脂肪是由3分子脂肪酸和1分子甘油缩合形成的化合物。 2、必需脂肪酸:人体不能自身合成,必须从外界摄取以完成营养需要的脂肪酸。如亚麻酸、亚油酸等。 3、脂肪动员:脂肪细胞内储存的脂肪经脂肪酶的催化水解释放出脂肪酸,并进入血液循环供给全身各组织摄取利用的过程,称为脂肪动员。 4、β-氧化:脂肪酸在一系列酶的催化作用下,β-碳原子被氧化成羧基,生成含2个碳原子的乙酰辅酶A和比原来少2个碳原子的脂肪酸的过程。 5、酮体:在肝脏中,脂肪酸氧化不完全,生成的乙酰辅酶A有一部分生成乙酰乙酸、β-羟丁酸、丙酮,这三种产物统称酮体。 1、氧化脱氨基作用:通过氧化脱氨酶的作用,氨基酸转变为亚氨基酸,再水解为α-酮酸和氨的过程。

运动生物化学题库

一、填空 1、酶催化反应的特点是高效性、高度专一性、不稳定性和可调控性。 2、维生素是指维持人体生长发育和代谢所必需的一类小分子有机物。可分为水溶性和脂溶性两大类。大多数维生素B族通过参与能量物质代谢中辅酶而发挥其生物学功能。维生素E的主要作用是抗氧化防止肌肉萎缩等。 3、氮是蛋白质的特征元素。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结构单位。氨基酸的通式(书P100)。体内肝脏和骨骼肌组织是主要的游离氨基酸库。体内氨基酸的脱氨基方式主要有联合脱氨基和嘌呤核苷酸循环两种,脱下的氨大部分在肝脏合成尿素。支链氨基酸包括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缬氨酸。运动后,测定血尿素可以反映运动负荷的大小。 4、血脂是指血浆中的脂类物质。血浆脂蛋白是血脂的运输形式,血浆脂蛋白可分为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四类。 5、乳酸是糖酵解的最终产物。运动时,骨骼肌是产生乳酸的主要场所。运动后,乳酸消除的基本途径为在骨骼肌、心肌等组织内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在肝和骨骼肌内重新合成葡萄糖和糖原、在肝内合成脂肪和丙氨酸等和随汗、尿排出体外(即氧化、异生为糖、转变为脂肪或氨基酸、随汗尿排出)。 6、CP的功能主要有高能磷酸基团的储存库和组织肌酸和磷酸肌酸能量穿梭系统。磷酸原是指ATP-CP。磷酸原恢复的半时反应为20~30秒,基本恢复需60~90秒时间;训练中可根据磷酸原恢复规律安排间歇时间。 7、女子肌肉中的磷酸原总量少于男子,且磷酸肌酸激酶活性显著低于男子。因此,女子磷酸原系统的供能能力较差。 8、肌酐是磷酸肌酸的代谢产物。测定尿肌酐含量可以反映肌肉磷酸肌酸储量和运动员力量素质。尿肌酐系数是全日尿肌酐量(mg)/体重(kg)。 9、体育锻炼抗衰老作用的主要生化表现为增强肌肉蛋白质及糖原的储备量、加强血液循环及代谢功能、改善血液成分、促进物质代谢等。 10、脂肪又称为甘油三酯,酮体是脂肪酸的正常代谢中间产物,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丙酮。酮体主要在肝组织中生成。 11、睾酮的主要功能有促进副性器官的发育、促进核酸与蛋白质合成和促进肌纤维与骨骼生长。测定血清睾酮/皮质醇的比值可了解运动员机能情况。运动员此比值下降,说明可能分解代谢大于合成,机能可能处在疲劳状态。 12、速度训练引起机体的适应性变化有磷酸原供能能力增强、糖原酵解酶活性增强、快肌纤维选择性肥大和改善肌肉缓冲酸能力。 13、影响运动时肌糖原利用的因素有运动强度与时间、训练水平、肌纤维类型、饮食、环境温度、低氧分压。 14、少年儿童无氧代谢能力较成人低;女子有氧代谢能力高于男子;非运动员控体重的基本原则是摄入与消耗平衡。 15、A 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ATP和CP统称为磷酸原。ATP再合成的途径有高能磷酸化合物快速合成A TP、糖酵解再合成ATP和有氧代谢再合成A TP。 16、无机盐是人体重要组成成份,可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类。 17、糖是多羟基的醛类和酮类及其衍生物的总称。动物多糖又称糖原,主要贮存于肝和肌肉组织中。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 18、糖异生是指非糖物质转变为糖,其过程主要是在肝脏组织进行,糖异生主要的底物有乳酸、甘油、丙酮酸和丙氨酸(生糖氨基酸)。 19、尿素是氨基酸(蛋白质)分解代谢的最终产物之一。血尿素升高一般出现在运动后。训练周期中,血尿素开始上升,然后逐渐恢复正常,说明运动量大,但机能适合。 二、名词解释 1、酮体:肝脏中脂肪酸氧化不完全的中间产物。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丙酮。 2、呼吸链:线粒体内膜上的一系列递氢、递电子体按一定顺序排列,形成一个连续反应的生物氧化体系结构,称呼吸链。 3、同工酶:催化统一化学反应,但催化特性、理化性质及生物学性质均有所不同的一类酶。 4、脂肪动员:脂肪细胞内储存的脂肪经脂肪酶催化水解释放吃脂肪酸,并进入血液循环供给全身各组织摄取利用的过程。 5、细胞水平的调节:通过细胞内某些物质浓度的变化,使某些酶的活性或数量改变,从而调节代谢过程的速度。 6、乳酸阈:在渐增负荷运动中,血乳酸浓度随运动负荷的递增而增加,当运动强度达到某一负荷时,血乳酸出现急剧增加的那一点(乳酸拐点)称为乳酸阈。反映了机体内代谢方式由有氧代谢为主过度到无氧代谢为主的临界点。 第 1 页共4 页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

1.新陈代谢:发生在活细胞中的各种分解代谢(catabolism)和合成代谢(anabolism)的总和。 2. 糖酵解:是将葡萄糖降解为丙酮酸并伴随着ATP生成的 一系列反应,是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葡萄糖降解的途径。 该途径也称作Embden-Meyethof-Parnas途径,简称EMP途径。 3.巴斯德效应(The Pasteur effect ): 有氧条件下,发酵作用受抑制的现象(或氧对发酵的抑制现象)。 4巴斯德效应(Pasteur effect)机理 :巴斯德在研究酵母的酒精发酵时发现:厌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葡萄糖的消耗速度很快;而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呼吸作用,糖的消耗速度较低,酒精 产量也降低。 5 戊糖磷酸途径(pentose phosphare parhway,PPP):也称为磷酸已糖支路(HMS)。是一个葡萄糖-6-磷酸经代谢产生NADPH和 核糖-5-磷酸的途径。该途径包括氧化脱羧和非氧化分子重排两个阶段,在氧化阶段,葡萄糖-6-磷酸转化为核酮糖-5-磷酸和CO2,并生成两分子NADPH;在非氧化阶段,核酮糖-5-磷酸异构化生成核糖- 5-磷酸或转化为酵解的两用人才的中间代谢物果糖-6-磷酸和甘油醛- 3-磷酸。 6. 脂肪酸的 -氧化: 脂肪酸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羧基端的β位C 原子发生氧化,碳链在α位C原子与β位C原子间发生断裂,每次生成一个乙酰CoA和较原来少二个碳单位的脂酰CoA ,这个不断 重复进行的脂肪酸氧化过程称为β-氧化.

7. 脂肪的水解(脂肪的动员):储存在脂肪细胞中的脂肪,被脂肪酶逐步水解为游离脂肪酸和甘油,并释放入血以供其它组织细胞氧化利用,该过程称为脂肪动员。 8. 脂肪酸的α-氧化: 发生在α-碳原子上,分解出CO2,生成比原来少一个碳原子的脂肪酸,这种氧化作用 9. Refsum’s Disease(雷夫苏姆氏病症): Refsum’s Disease(家族性疾病;其特徵为视力障碍及运动失调)是遗传性共济失调性多发性神经炎样病,是因遗传性缺少脂肪酸α-氧化酶系统,体内积累植烷酸,导致暗视觉不良、震颤,以及其他神经方面的异常。这种病人要忌食含有叶绿素的食品和植食性动物食品。 10. 脂肪酸的ω-氧化:指脂肪酸的末端甲基(ω-端)经氧化转变成羟基,继而再氧化成羧基,从而形成α,ω-二羧酸的过程。 11.必需脂肪酸(essential fatty acid,EFA): 哺乳动物缺乏在C9位以外引入双键的酶,亚油酸(18:2)、亚麻酸(18:3)和花生四烯酸(20:4)只能由外界摄入而得,称为∽。 12.肉毒碱穿梭系统(carnitine shuttle system):脂酰CoA通过形成脂酰肉毒碱从细胞质转运到线粒体的一个穿梭循环途径。 13.柠檬酸转运系统(citrate transport system):将乙酰CoA从线粒体转运到细胞质的穿梭循环系统。在转运乙酰CoA的同时,细胞质中的NADH氧化成NAD+,NADP+还原为NADPH。每循环一次消耗2分子的ATP。 14.酰基载体蛋白(acyl carrier protein ACP):是一种低分子量的蛋白质,组成脂肪酸合成酶复合体的一部分,并且在脂肪酸生物合成中作为酰基的载体发挥功能。

运动生物化学

名词解释 1.新陈代谢:生物体内物质不断进行着的化学变化称为新陈代谢。新陈代谢包括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两部分。 2.糖:糖是一类含有多羟基的醛类或酮类化合物的总称。 3脂质:是指由脂肪酸和醇所形成的酯类及其衍生物。 4.器官水平调节:多细胞生物出现了内分泌细胞之后,分泌细胞所分泌的激素对物质代谢调控成为器官水平代谢地重要方式。激素作用于靶细胞和靶器官,或改变其中某些酶的催化活性或含量,从而调节代谢过程的速度。 5.生物氧化:物质在生物体内进行的氧化过程称为生物氧化,主要是糖、脂肪、蛋白质等在体内分解时逐步释放能量,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 6.限速酶:在物质代谢过程中,一些酶的活性大小可以调节代谢过程的化学反应速度,这些酶称为限速酶。 7.高脂血症:是指由于脂肪代谢或运转异常使血浆一种或多种脂质高于正常情况。 8.细胞水平调节:从单细胞生物到高等动物都具有的一种原始调节方式,这种调节方式是通过细胞内某些物质浓度的变化,使某些酶的活性或数量改变,从而调节代谢过程的速度。 9.呼吸链:线粒体内膜上一系列递氢、递电子体按照一定顺序排列,形成一个连续反应的生物氧化体系结构,称为呼吸链。 10.乳酸循环:剧烈运动时肌肉中产生大量乳酸,扩散入血液后形成血乳酸,血乳酸经血液循环运送至肝,通过糖异生作用可合成肝糖原和葡萄糖,再进入血液补充血糖的消耗或被肌肉摄取合成肌糖原,这个过程称乳酸循环。(或称Cori 氏循环)。 11.胆固醇逆向转运:是指HDL将胆固醇从肝外组织转运到肝进行代谢的过程。

12.整体水平调节:神经系统通过释放神经递质,可直接影响组织中的代谢,或影响内分泌腺的活动,改变激素分泌的速度,从而间接地对整体的代谢进行综合调节。 13.物质代谢:人体可通过分解代谢将自身贮存的或外界摄取的营养物质分解为小分子物质,又可通过合成代谢将小分子物质合成自身的大分子物质以及所需的其他分子。这两种代谢途径所进行的物质转化过程称为物质代谢。 14.脂质:脂肪,类脂(同3) 15.氨基酸代谢库:氨基酸代谢库是一个虚拟化的概念,在体内并没有一个确切的解剖位置或是解剖器官与之相对应。人们在研究蛋白质的过程中发现,蛋白质无论分解或合成时都经过一个变成氨基酸的阶段。 16.半时反应:是指运动中消耗的物质,在运动后的恢复期中,数量增加至运动前数量一半所需要的时间;而运动中代谢的产物,在运动后的恢复期中,数量减少一半所需要的时间也称为半时反应 17.无机盐:除用于组成糖、脂肪、蛋白质等有机分子的碳、氢、氧和氮元素以外,其余的元素构成无机盐。 18.高脂血症:是指由于脂肪代谢或运转异常使血浆一种或多种脂质高于正常情况。 19.肽:是指α-氨基酸的氨基与另外一个α-氨基酸的翔基脱水缩合所形成的化合物。 20.停训:是指当运动员遇到疾病、受伤、旅行等因素影响时,训练受到干扰,甚至中断训练的现象。停训会导致训练引起的解剖、生理和运动成绩的适应性改变部分或全部丧失,这也是训练学中可逆性原则的具体体现。 21.最适温度:酶促反应速度最快时的环境温度。 22.血糖:以游离态存在于血液中的糖,主要是葡萄糖。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

生化名词解释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的本质即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及这些化学物质在生物体内所发生的化学变化以及这些化学变化与生物的生命活动之间的关系,当前定义为研究生物分子特别是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以表现生命活动现象原理的科学。 分子伴侣:又叫伴娘蛋白,是细胞中一类帮助新生肽链折叠成正确的构象,但其自身并作为终产物的组成成分的蛋白分子。 结构域:在蛋白质三级结构内的独立折叠单元。结构域通常都是几个超二级结构单元的组合,不同结构域之间以共价键相连。 别构效应:又叫变构效应,是指配基与寡聚蛋白分子中的一个亚基结合后改变了其构象,并导致相邻其他亚基构象和功能的改变,最终使蛋白质生物活性改变的现象。 协同作用:变构效应的一种特殊类型,是亚基之间的一种相互作用。指寡聚蛋白的某一个亚基与配基结合时可以改变其他亚基构象,进而改变蛋白质生物活性的现象,分为正协同作用和负协同作用。 回文序列:双链DNA中的一段倒置重复序列,当该序列的双链被打开后,可形成局部“+”字形结构。 同工酶:是指有机体内能够催化同一种化学反应,但其酶蛋白本身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和免疫学性质不同的一组酶。 竞争性抑制:抑制剂与酶的天然底物结构相似,可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中心,从而降低酶的结合效率,抑制酶的活性,这种抑制作用称竞争性抑制作用。 非竞争性抑制:抑制剂与酶活性中心以外的必需基团结合,但不影响酶与底物的结合,酶与底物的结合也不影响酶与抑制剂的结合,但形成的酶-底物-抑制剂复合物不能进一步释放出产物,致使酶活性丧失的抑制作用。 酶的专一性:一种酶只能作用与一类化合物或一定的化学键,催化一定类型的化学反应,并生成一定的产物的现象。 Km:酶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底物的浓度,是酶的特征常数,只与酶的性质有关,不受底物浓度和酶浓度的影响。 变构酶:或称别构酶,是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它的催化活性受其三维结构中的构象变化所调节。 比活力:是指每毫克酶蛋白所具有的活力单位数。 酶活力:指酶催化化学反应的能力。

运动生物化学期末复习资料。

运动生物化学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生物氧化:物质在体内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p31) 2、氧化磷酸化:将代谢物脱下的氢,经呼吸链传递,最终生成水,同时伴有ADP磷酸化合 成ATP的过程。(p34) 3、呼吸链:线粒体内膜上的一系列递氢、递电子体按一定顺序排列,形成一个连续反应的 生物氧化体系结构.(p33) 4、酶:是生物细胞所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p11) 5、血糖:是指血液中的糖。 6、糖酵解:糖在氧气供应不足情况下,经细胞液中一系列酶催化,最后生成乳酸的过程。(p47) 7、糖原合成:由葡萄糖、果糖或半乳糖等单糖在体内合成糖原的过程。(p55) 8、三羧酸循环:在糖有氧氧化的第二阶段中,丙酮酸转化为乙酰辅酶A(COA),进入由一 连串反映结构的循环体系,被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由于反映开始于乙酰辅酶A(COA)与草酰乙酸缩合生成的含有三个羧基的柠檬酸,因此称为三羧酸循环。(p51) 9、脂肪动员:脂肪细胞内储存的脂肪经脂肪酶催化水解释放出脂肪酸,并进入血液循环供 给全身各组织摄取利用的过程。(p75) 10、酮体:某些组织脂肪酸氧化并不完全,生成的乙酰CoA有一部分转变成乙酰乙酸、B- 羟丁酸、和丙酮,这三种产物统称为酮体。(p80) 11、蛋白质:是指含氮的一类有机化合物,是由氨基酸组成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p98) 12、必需氨基酸:机体无法自身合成必须由食物途径获得的氨基酸。(p105) 13、超量恢复:运动中消耗的能源物质在运动后一段时间不仅恢复到原来水平,甚至超过原 来水平。或在恢复的一个阶段中,会出现被消耗的物质超过原来的数量的恢复阶段。 (p156) (p157) 14、半时反应:运动中代谢的产物,在运动后的恢复期中,数量减少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15、乳酸阈:进行递增强度运动时,血乳酸浓度上升到4moL/L所对应的运动强度。(p200) 16、尿肌酐系数:全日尿肌酐含量(mg)与体重(kg)的比值或全日每公斤体重排出的尿肌酐 的毫克数。(p206) 17、磷酸原商:在功率自行车上以100转/min、600W的负荷最大用力15s总功与运动前、后血乳酸变化的比值。 18、乳酸能商:在自行车上运动45s的总功率与运动前后的血乳酸含量变化的比值。 19、糖:是一类含有多羟基的醛类或酮类化合物的总称。 二:其他题目: 全酶:酶蛋白和辅助因子结合形成全酶,才具有催化活性。 酶的组成元素:碳、氢、氧、氮 酶按分子组成可分:单纯酶(完全由氨基酸组成)、结合酶(结构中除了蛋白质成分外,还有其他的非蛋白质成分) 酶催化反应的特点:高效性、高度专一性、可调控性(p13) 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底物浓度与酶浓度、PH、温度、激活剂和抑制剂

运动生物化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第一章:1-3单元 名词解释: 1.糖:是一类含多羟基的醛或酮类化合物的总称 2.必须脂肪酸:维持人体正常生理需要而体内又不能合成必须由外接摄取满足营养的脂肪酸。 3.必须氨基酸:必须从外界摄取以完成营养需要的8种氨基酸。 4.酶:是生物的催化剂。由生物细胞产生,具有催化功能的物质。 5.酸碱平衡:体内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在调节机构的作用下维持一定的含量和比例,使体液PH值在一个狭窄的范围内维持恒定。 填空题: 1.糖的分类是单糖、低聚糖、多糖。其中淀粉是多糖。运动饮料中通常添加的是低聚糖。 2.脂类的分类是脂肪、复合脂、类脂。胆固醇属于类脂。 3.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4.无机盐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5.维生素分为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前者包括维生素B族(B1 B2 B6 B12 PP 叶酸生物素等)和维生素C。后者包括维生素A D E K。 6.酶的特点极高的催化效率(高效性)、专一性、不稳定性、可调控性。 简答题: 1.糖的功能:1.提供机体所需能量。2.促进脂肪分解供能。3.糖氧化可节约利用蛋白质。 2.脂肪的功能: 一般功能:1.脂类是机体组织的组成部分。2.脂肪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和最大储能库。3.防震和隔热保温作用。4.脂溶性维生素的载体。 运动中的生物学功能:1.脂肪提供长时间低强度供能(马拉松、铁人三项)时机体所需的大部分能量。2.脂肪氧化供能具有降低蛋白质和糖消耗的作用。 3.运动员为什么重视补水:人体在剧烈运动时,排汗成为调节体热的主要途径。一次大强度,大排量的排汗可达到2000-7000毫升,如果不能及时补充水分,将会导致人体运动能力明显降低,严重时还会危害到运动员的身体。所以运动员要重视补水。 4.血清酶的来源,为什么运动会引起血清酶增高:血清酶的来源:机体各组织细胞(肝脏、心肌、骨骼肌等) 血清酶增高原理:运动时细胞膜通透性增大,是血清中组织酶升高的主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

1.核酸分子杂交: 不同来源的DNA单链与DNA或RNA链彼此可有互补的碱基顺序,可通过变性、复性以形成局部双链,即所谓杂化双链,这个过程称为核酸的杂交。 2.核酸的变性: 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核酸分子中的氢键断裂,双螺旋结构松散分开,理化性质改变,失去原有的生物学活性既称为核酸变性。 3.核酸的复性:变性的核酸在适当的条件下,两条互补链课重新恢复为天然的双螺旋构象,称为复性 4蛋白质变性:在某些理化因素下,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不变,空间结构破坏,理化性质改变,生物活性丧失。称为、、、 5活性中心:酶分子中结合、催化底物的部分。 6 酶原:细胞内合成或分泌的无活性的酶的前体。 7修饰酶:在其它酶的作用下与某些化学基团发生共价键结合,而改变活性的酶。(酶的化学修饰:指酶蛋白肽链上的某些基团可在另一种酶的催化下,与某些化学基团发生可逆的共价结合,从而影响酶的活性,又称共价修饰。最常见磷酸化与脱磷酸化 8别构效应剂:一些代谢物可与某些酶分子活性中心外的某部分非共价键可逆地结合,使酶构象改变,从而改变酶的催化活性。这些代谢物称为别构效应剂。 9 限速酶别构酶与修饰酶通常调节一些单向或慢速反应,其活性改变可以调节总反应速度,又称为限速酶。 10竞争性抑制:抑制剂与底物的化学结构似,竞争酶的活性中心,抑制酶的活性。

11非竞争性抑制:抑制剂与底物结构不相似,不竞争酶的活性中心,而是与活性中心外的必需基团结合,抑制酶的活性。 12蛋白质的结构域:蛋白质三级结构被分割成一个或数个球状或纤维状折叠较为紧密的区域,各行其功能,该区域称为结构域。 13、糖异生: 由非糖物质乳酸、甘油、氨基酸等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称为糖异生。 14、必需脂肪酸: 维持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但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提供的脂肪酸,称为必需脂肪酸。 15、限制性内切核酸酶: 是指能识别DNA的特异序列,并在识别位点或其周围切割双链DNA的一类内切酶。 16、冈崎片段: DNA复制时,随从链复制中的不连续片段,称为、、 17、联合脱氨基作用:转氨酶与L-谷氨酸脱氢酶或腺苷酸脱氨酶联合作用脱去氨基酸的氨基,此称联合脱氨基作用。 18、操纵子:原核生物能转录出一条mRNA的几个功能相关的结构基因及其上游的调控区域称为一个操纵子 19、半保留复制:DNA复制是,分别以一条DNA链为模板指导合成新的DNA分子。在新合成的DNA分子中,一条链是新合成的,一条链来自亲代 20、脂蛋白:脂-蛋白质的非共价聚合物,为血浆中水不溶性脂类的载体 21、底物水平磷酸化:指物质在脱氢或脱水过程中,产生高能代谢物并直接将高能代谢物中能量转移到ADP(GDP)生成ATP(GTP)的过程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

1.生物化学:是一门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生命活动过程中的化学变化规律 和生命本质的科学。 2.生物化学的发展过程大致分为三阶段:叙述生物化学、动态生物化学和机能生物化学。 3.1953年,Watson和Crick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是生物化学发展进入分子生物时代的重要 标志。 4.生物化学知识应用于中医药学研究也将大大促进中医药学的发展。如中药成分对机体代谢 及生物大分子的影响。 5.糖类:是一类多羟基酮及其缩聚物和衍生物。 6.单糖:只含有一个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单位 7.成苷反应:在单糖的环式结构中,由醛基氧或羰基氧形成的羟基称为半缩醛羟基,该羟基 可以和其他分子的羟基脱水缩合,生成糖苷。 8.寡糖:是由2-10个糖基以糖苷键结合而成的化合物。包括麦芽糖、蔗糖和乳糖。 9.必需脂肪酸:人和动物正常生命活动需要但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必须从食物中摄 取,故称之。包括亚油酸,α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三种。 10.软脂酸有16个C,硬脂酸有18个C、 11.氨基酸是蛋白质的结构单位。自然界中的氨基酸有300多种。其中用来合成蛋白质的氨基 酸只有20种,这20种氨基酸称为标准氨基酸。 12.蛋白质主要由C、H、O、N组成,其中N是蛋白质的特征性元素。生物样品中的蛋白质含 量=样品含氮量陈×6.25 13.氨基酸的结构:四个不同的原子或基团:羧基、氨基、R基和一个氢原子。 特点:α-氨基酸(Pro除外)、R侧链不同、不对称碳原子。 分类:○1非极性疏水R基氨基酸○2极性不带电荷R基氨基酸○3带正电荷R基氨基酸(碱性)○4带负电荷R基氨基酸(酸性) 14.氨基酸的性质: (1)紫外吸收特征,色氨酸和酪氨酸在280nm波长是吸收峰。 (2)两性电解和等电点。氨基酸都含有氨基和羧基,氨基可以结合H而带正电荷,羧基可以给出H而带负电荷,所以氨基酸是两性电解质,氨基酸这种解离特性称为两性 电解。在某一PH值条件下,氨基酸解离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趋势及程度相同,溶 液中氨基酸的净电荷为零,此时溶液的PH值称为氨基酸的等电点(3)茚三酮反应 15.蛋白质的分类:根据组成分为单纯蛋白质和缀和蛋白质;根据构像分为纤维肽蛋白质和球 状蛋白质。 16.肽键;在蛋白质分子内,一个氨基酸的α-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α-氨基缩合形成的化学键。 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构成的分子称为肽。 17.谷胱甘肽是由谷氨酸、半胱氨酸和甘氨酸通过肽键连接构成的三肽是机体重要的抗氧化剂。 18.蛋白质的一级结构:蛋白质分子中,从N-端至C-端的氨基酸排列顺序称为蛋白质的一 级结构。一级结构的主要化学键是肽键,有的包含二硫键。一级结构是蛋白质空间构象和特异生物学功能的基础。 19.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指蛋白质分子中某一段肽链的局部空间结构,也就是该段肽链主链骨 架原子的相对空间位置,并不涉及氨基酸残基侧链的构象。蛋白质二级结构包括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卷曲。维持二级结构的化学键是氢键。 (肽键维持一级结构的稳定性,氢键维持二级结构的稳定性,疏水作用维持三级结构稳定性) 20.蛋白质的三级结构:在一条完整的蛋白质多肽链上,在一级结构中相隔较远的一些氨基酸依靠为共价键极少量共价键相互结合,使多肽链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折叠,形成特定的空间构象。(疏水基团在分子内,亲水基团在分子表面) 21.维持蛋白质三级结构的化学键是疏水作用。氢键、部分离子键和少量共价键,由一条肽链构

运动生物化学

一、名词解释: 1、运动生物化学:是生物化学的分支学科,是体育科学中的应用基础性学科,直接为体育事业服务,它是从分子水平研究运动人体的变化规律。 2、糖原:由许多缩合成的支链多糖,是重要的能量储存物质。 3、酶:是生物细胞(或称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物质。 4、磷酸原供能系统:由ATP和磷酸肌酸分解反应组成的供能系统。 5、糖酵解供能系统:由糖在无氧条件下的分解代谢组成的供能系统。 6、有氧代谢供能系统:糖、脂肪和蛋白质三大细胞燃料在氧充足的条件下,彻底氧化分解组成的供能系统。 7、底物水平磷酸化:是指在物质分解代谢过程中,代谢物脱氢后,能量在分子内部重新分布,形成高能磷酸化合物,然后将高能磷酸基团转移到ADP形成ATP的过程。 8、氧化磷酸化:是在生物氧化过程中,代谢物脱下的氢经呼吸链氧化生成水时,所释放出的能量用于ADP磷酸化生成ATP的过程。 9、三羧酸循环:是糖、脂肪和蛋白质三大细胞燃料在氧充足的条件下,彻底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共同有氧代谢途径。 10、脂肪酸的β-氧化:在氧供应充足的条件下,脂肪酸可分解为乙酰CoA,彻底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大量能量。 11、限速酶:在代谢过程中的一系列反应中,如果其中一个反应进行的很慢,便成为整个过程的限速步骤,催化此限速步骤的酶。 12、生物氧化:有机物质在生物体细胞内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水,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 13、呼吸链:由一系电子载体构成的,从NADH或FADH2向氧传递电子的系统。 14、三磷酸腺苷:是一种核苷酸,作为细胞内能量传递的“分子通货”,储存和传递化学能。ATP在核酸合成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15、磷酸原:ATP和磷酸肌酸合称磷酸原。 16、糖酵解:糖原和葡萄糖在无氧条件下分解生成乳酸,并合成ATP的过程。 17、乳酸循环:肌肉收缩通过糖酵解生成乳酸。肌肉内糖异生活性低,所以乳酸通过细胞膜弥散进入血液后,再入肝,在肝脏内异生为葡萄糖。葡萄糖释入血液后又被肌肉摄取,所构成的循环。 18、脂肪动员:储存在皮下或腹腔的脂肪细胞中的脂肪,在脂肪酶的作用下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并释放入血以供其他组织氧化利用的过程。19、酮体:脂肪酸在肝内分解氧化时的特有的中间代谢产物,包括乙酰乙酸、β-羟基丁酸和丙酮。 20、葡萄糖—丙氨酸循环:骨骼肌内葡萄糖、肌糖原分解生成的丙酮酸与氨基酸之间,经转氨基作用生成丙氨酸,以及丙氨酸在肝内异生为葡萄糖,并回到肌肉中的代谢过程。 四、辨析题: 1、散手比赛后,运动员的血乳酸基本不升高。 答:错。散手比赛特点;供能系统主要是糖酵解供能;HL是糖酵解的终产物。 2、跆拳道运动员不需要提高有氧代谢供能能力。 答:错。任何一个项目都需要三大供能系统参与供能,只是比例不同,供能的地位不同而矣。

运动生物化学名词解释

运动生物化学名词解释 运动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分子结构和功能与运动相关的化学过程的学科。运动生物化学主要关注运动过程中生物分子的合成、降解和调节,以及运动对细胞和器官的影响。以下是几个与运动生物化学相关的重要名词解释: 1. 蛋白质合成:蛋白质是运动过程中最重要的分子之一。蛋白质合成是指在细胞内通过蛋白质合成机制合成新蛋白质的过程。这个过程涉及到转录和翻译两个步骤,其中转录是将DNA信 息转化为mRNA信息的过程,翻译是将mRNA信息转化为氨 基酸序列的过程。蛋白质的合成对于细胞的生长和修复以及运动功能的维持至关重要。 2. 代谢:代谢是生物体内产生能量和维持生命所必需的化学反应的总称。在运动过程中,代谢会得到加强,以满足活动时的能量需求。运动生物化学研究代谢途径的不同分子反应,并了解在运动过程中这些反应的调控机制。 3. ATP:三磷酸腺苷(ATP)是生物体内能量的传递分子。在 细胞内运动过程中,ATP通过磷酸键的断裂释放出能量,用 于细胞内的各种生物化学反应。ATP的合成与降解是运动生 物化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因为它对运动能量的产生和利用起着关键作用。 4. 有氧和无氧代谢:在运动过程中,生物体的能量需求会增加。有氧代谢是指细胞内的氧气参与的代谢途径,能够产生大量的ATP。无氧代谢则是在缺氧环境下进行的代谢途径,产生较少

的ATP。运动生物化学研究了细胞内有氧和无氧代谢的机制,以及这两种代谢方式在不同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下的调节和平衡。 5. 肌纤维蛋白:肌纤维蛋白是构成肌肉组织的主要蛋白质。由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两种蛋白质组成,它们通过相互作用形成肌肉收缩的基本单位——肌节。运动生物化学研究肌纤维蛋白的合成、降解和调控机制,以及它们在运动过程中的功能。 运动生物化学研究为运动训练和康复提供了理论基础,用于改善运动能力、预防运动损伤和促进运动康复。它对于揭示生物体的运动机制、提高运动表现和促进健康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

生物化学: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生物体组成、结构、功能和生命过程中物质及能量变化规律的学科。 转化作用:从一种细菌中得到DNA通过一定途径进入另一种细菌,从而引起后者遗传特性的改变。 核酸:是由几十个甚至几千万个核苷酸聚合而成的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大分子化合物。 超螺旋:双螺旋进一步扭曲形成的更高层次的空间结构,包括DNA扭曲、超螺旋、多重螺旋和连环等。 核酸的杂交:是指不同来源的单链核酸之间可通过碱基互补形成双螺旋结构。 寡聚蛋白质:某些蛋白质是由两个或更多个蛋白质亚基(多肽链)通过非共价结合而成,称寡聚蛋白质。 α-氨基酸:与羧基相邻的α-碳原子上都有一个氨基,因而称为α-氨基酸。 肽:一个氨基酸的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氨基脱去一分子水而形成酰胺键,这个键称为肽键,产生的化合物叫做肽。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指蛋白质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是指蛋白质多肽链主链原子局部的空间结构,但不包括与其他肽段的相互关系及侧链构象的内容。 β-折叠:是由两条或多条伸展的多肽链靠氢键联结而成的锯齿状片状结构。 无规则卷曲:又称自由卷曲,是指没有一定规律的松散肽链结构。酶的功能部位常常处于这种构象区域。 超二级结构:指蛋白质中相邻的二级结构单位组合在一起,形成有规则的在空间上能辩认的二级结构组合体。 结构域:指多肽链在二级结构或超二级结构的基础上形成三级结构的局部折叠区,它是相对独立的紧密球状实体,称为结构域(domain)或功能域。 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指的是多肽链在二级结构、超二级结构和结构域的基础上,主链构象和侧链构象相互作用,进一步盘曲折叠形成球状分子结构。 蛋白质的四级结构:由两条或两条以上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聚合而成、有特定三维结构的蛋白质构象。每条多肽链又称为亚基。 同源蛋白质:在不同的生物体内行使相同或相似功能的蛋白质。 别构效应:是指含亚基的蛋白质分子由于一个亚基构象的改变而引起其余亚基以至整个分子构象、性质和功能发生变化。 蛋白质的等电点(pI):当某蛋白质在一定的pH的溶液中,所带的正负电荷相等,它在电场中既不向阳极也不向阴极移动,此时溶液的pH值叫做该蛋白质的等电点。 变性作用:蛋白质受到某些理化因素的影响,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功能随之改变或丧失,但未导致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改变,这种现象叫变性作用。 复性:蛋白质的变性作用若不过于剧烈,则是一种可逆过程。高级结构松散了的变性蛋白质通常在除去变性因素后,可缓慢地重新自发折叠形成原来的构象,恢复原有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这种现象称为复性。 蛋白质的沉淀作用:蛋白质在溶液中靠水膜和电荷保持其稳定性,水膜和电荷一旦除去,蛋白质溶液的稳定性就被破坏,蛋白质就会从溶液中沉淀下来,此现象即为蛋白质的沉淀作用。胞内酶:由细胞内产生并在细胞内发挥作用的酶。 胞外酶:将细胞内产生后分泌细胞外起作用的酶。 酶所催化的反应称作酶促反应,发生化学反应前的物质称底物,而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称产物。同工酶:指具有不同分子结构但催化相同反应的一组酶。 变构酶(别构酶):是指一些含有2个或2个以上亚基的寡聚酶。

《运动生物化学》习题参考答案

《运动生物化学》习题参考答案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运动生物化学 运动生物化学是生物化学的分支,是从分子水平研究人体化学组成对运动的适应,揭示运动过程中人体物质、能量代谢及调节规律的学科。 二.问答题 1.运动生物化学的研究内容是什么? (一)人体化学组成对运动的适应 (二)运动时物质能量代谢的特点和规律 (三)运动训练的生物化学分析 2.试述运动生物化学的发展简史。 答:运动生物化学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在40-50年代有较大发展,尤其是该时期前苏联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于1955年出版了第一本运动生物化学的专著《运动生物化学概论》,初步建立了运动生物化学的学科体系,到60年代,该学科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至今,运动生物化学已经成为体育科学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学科。 第一章糖类、脂类 一、名词解释

1、单糖:凡不能被水解成更小分子的糖称为单糖 2、类脂:指一些理化性质与三脂酰甘油相似,不含结合脂肪酸的脂类化合物。 3、必需脂肪酸:把维持人体正常生长所需,但体内又不能合成必须从外界摄取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称为必需脂肪酸 二.填空题 1.单糖、低聚糖、多糖 2、葡萄糖 3、血糖、肝糖原、肌糖原 4.甘油、脂肪酸 5、氧化供能 三.问答题 1、糖的供能特点 答:1.当以90%-95%VO2max以上强度运动时,糖供能占95%左右。 2.是中等强度运动的主要燃料。 3.在低强度运动中糖是脂肪酸氧化供能的引物,并在维持血糖水平中起关键作用。 4.任何运动开始,加力或强攻时,都需要由糖代谢提供能量。 2、糖在运动中的供能特点是什么? 答:运动时三脂酰甘油供能的重要性是随运动强度的增大而降低,随运动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增高。尽管三脂酰甘油作为能源物质效率不如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大全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大全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在分子水平上的化学结构、组成、代谢和功能的科学。在生物化学中有许多重要的概念和名词,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生物化学名词的解释: 1. 生物分子:生物体内的化学物质,包括蛋白质、核酸、碳水化合物和脂类等。 2. 蛋白质:由氨基酸组成的生物大分子,是生物体内重要的结构和功能分子,参与细胞组织的建造和各种生化反应的调节。 3. 核酸:DNA和RNA是两种主要的核酸,它们是生物体内储存和传递遗传信息的分子,负责编码蛋白质的合成。 4. 酶:生物体内催化化学反应的蛋白质,可以加速化学反应速率,并在细胞代谢中起到重要作用。 5. 代谢:生物体内所有化学反应的总和,包括合成和分解反应,用于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6. ATP:三磷酸腺苷,是生物体内能量的主要储存和传递分子,通过磷酸键的断裂释放能量。 7. 代谢途径:一系列有序的化学反应,负责生物体对营养物质的合成和分解,如糖酵解、脂肪酸合成等。 8. 细胞呼吸:通过氧化代谢食物产生能量的过程,包括糖酵解

和线粒体中的三酸甘油酯循环。 9. 光合作用:植物和一些原生生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 10. DNA复制:在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分子通过复制产生两个完全相同的复制体。 11. 蛋白质合成:通过转录和转译过程中,RNA将DNA编码的信息转化为氨基酸序列,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12. 糖酵解:利用葡萄糖分子生成能量和乳酸或乙醛的过程,是细胞呼吸的一部分。 13. 氧化磷酸化:将能量储存在ATP分子中的过程,以氧化底物的形式产生能量。 14. 生物膜:生物体内细胞和细胞器膜的组成,由脂质和蛋白质构成,是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的屏障。 15. 细胞信号传导:细胞内外的信号分子通过蛋白质和细胞膜受体进行传递和转导,参与调控细胞生物活动。 这些是生物化学中一些常见的名词和概念的解释,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物体代谢和功能的基本原理。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 结合水:是水在生物体和细胞内的存在状态之一,是吸附和结合在有机固体物质上的水,主要是依靠氢键与蛋白质的极性基(羧基和氨基)相结合形成的水胶体。 自由水:不被细胞内胶体颗粒或大分子所吸附、能自由移动、并起溶剂作用的水。 无机盐:无机化合物中盐类的统称。 大量元素:生物正常生长发育需要量较多的元素。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微量元素:通常指生物有机体中含量小于0.01%的化学元素。 超微量元素:生物体里含量低于十万分之几的元素。 新陈代谢:生物体从环境摄取营养物转变为自身物质,同时将自身原有组成转变为废物排出到环境中的不断更新的过程。 异化:生物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自身的组成物质发生分解,同时放出能量,这个过程叫做异化。 同化:是生物体代谢当中的一个重要过程,作用是把消化后的营养重新组合,形成有机物和贮存能量的过程。 底物:酶所作用和催化的化合物。 代谢途径:多种代谢反应相互连接起来,完成物质的分解或合成。 蛋白质系数:指蛋白质含量为氮含量的6.25倍。 必须氨基酸:体内合成的量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的氨基酸。 蛋白质一级结构:指多肽中从N-端到C-端的氨基酸序列,包括二硫键的位置。 单体蛋白质: 寡聚蛋白质:由两个以上、十个以下亚基或单体通过非共价连接缔合而成的蛋白质。 简单蛋白质:完全由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 结构域:蛋白质或核酸分子中含有的、与特定功能相关的一些连

续的或不连续的氨基酸或核苷酸残基。 蛋白原: 蛋白质变性:是指蛋白质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下其特定的空间构象被改变,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活性的丧失,这种现象称为蛋白质变性。 蛋白质激活: 核酸熔点Tm值:就是DNA熔解温度,指把DNA的双螺旋结构降解一半时的温度。不同序列的DNA,Tm值不同。DNA中G-C含量越高,Tm值越高,成正比关系。 限制性内切酶:识别并切割特异的双链DNA序列的一种内切核酸酶。 核酸内切酶:在核酸水解酶中,为可水解分子链内部磷酸二酯键生成寡核苷酸的酶。 核小体:构成真核染色质的一种重复珠状结构 核酸复性:核酸分子变性后,又全部或部分恢复其天然构象的过程,是变性的逆转过程。核算变性:核酸分子中,核苷酸链的一级化学键以外的任何天然构象的改变。 增色效应:核酸(DNA和RNA)分子解链变性或断链,其紫外吸收值(一般在260nm处测量)增加的现象。 减色效应:核酸(DNA和RNA)复性,其紫外吸收值(一般在260nm处测量)减少的现象。 亚病毒:是一类比病毒更为简单,仅具有某种核酸不具有蛋白质,或仅具有蛋白质而不具有核酸,能够侵染动植物的微小病原体。 生酮氨基酸:经过代谢能产生酮体的氨基酸。 生糖氨基酸:在代谢中可以作为丙酮酸、葡萄糖和糖原前体的氨基酸。 脱氨基作用:细胞内从有机化合物分子上除去氨基的酶促反应,是机体内氨基酸代谢的第一步。包括氧化脱氨,转氨,联合脱氨和非氧化脱氨等方式。 酮体:饥饿或糖尿病时肝中脂肪酸大量氧化而产生乙酰辅酶A后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