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教案44337讲课教案

合集下载

语文古诗词鉴赏教案

语文古诗词鉴赏教案

语文古诗词鉴赏教案古诗词鉴赏教案【教案简介】本教案主要以语文古诗词鉴赏为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提高对古代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的背景知识、阅读技巧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目标】1. 了解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形式结构。

2. 学习古诗词的鉴赏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提高综合语文素养。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古诗词基础知识】一、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古诗词的朗诵视频或演唱音频,引起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习的欲望。

二、讲授(25分钟)1. 什么是古诗词?介绍古诗词的定义,指出古诗词是文学的一种形式,通过对事物美好情感的抒发而形成。

2. 古诗词的特点:- 简洁明快,意境深远。

- 韵律优美,押韵丰富。

- 表达含蓄,留白适当。

3. 古诗词的形式结构:- 五言绝句:每句五个字,四句一组,押韵格式AABB。

- 七言绝句:每句七个字,四句一组,押韵格式AABB。

三、练习(15分钟)请学生阅读给定的古诗词,并分别找出其中的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并解释其押韵格式。

四、总结(5分钟)总结本堂课所学内容,强调古诗词的特点和形式结构。

【第二课时:古诗词鉴赏方法】一、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音频等多媒体形式,给学生展示一幅古代画作,并了解该画作与古诗词的联系。

1. 古诗词鉴赏的重要性:解释古诗词对于理解古代文化、艺术造诣以及培养情感的作用。

鉴赏古诗词需要了解其背景知识、抒发的情感以及艺术特点。

2. 鉴赏古诗词的步骤:- 了解作者及其时代背景。

- 阅读诗词全文,理解诗意。

- 分析诗句和押韵手法。

- 感受诗词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

三、练习(15分钟)根据给定的古诗词,引导学生逐步进行诗词鉴赏,包括了解作者和背景、分析诗句、理解意境等。

四、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古诗词鉴赏的步骤和方法。

【第三课时:文化内涵与实践应用】一、导入(5分钟)通过呈现一段描绘古代山水的古诗词,引起学生对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的思考。

古诗词鉴赏 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词鉴赏 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词鉴赏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包括诗、词、赋、散文等体裁,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能力,学会欣赏古诗词的韵律美、意境美和情感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古诗词的阅读与欣赏方法。

2. 教学难点:古诗词的深层含义和审美特征,古代文学流派的代表作品。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和文学流派。

2. 读书指导法:引导学生阅读古诗词,分析诗歌手法技巧。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古诗词,让学生体会古诗词的美。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古诗词教材、参考资料、PPT等。

2. 学生准备:提前阅读教材中的古诗词,了解诗歌手法技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古诗词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讲解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和文学流派,分析诗歌手法技巧。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古诗词,让学生体会古诗词的美。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六、教学内容与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古诗词的基本概念、形式和特点,学习《静夜思》、《登鹳雀楼》等简单诗作。

2. 第二课时:讲解古诗词的韵律和节奏,学习《江雪》、《春晓》等诗作,分析其韵律美。

3. 第三课时:探讨古诗词的意象和意境,学习《望庐山瀑布》、《夜宿山寺》等诗作,体会其意境美。

4. 第四课时:解析古诗词的情感表达,学习《赋得古原草送别》、《登高》等诗作,理解其情感美。

5. 第五课时:介绍古代文学流派,学习《孟子·告子下》、《庄子·逍遥游》等散文作品,了解其思想内涵。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语文教案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

语文教案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

语文教案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1. 引言古代诗词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具有深厚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

然而,在现代语文教学中,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常常欠缺。

因此,本教案旨在通过设计一系列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提高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欣赏。

2. 教学目标- 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 掌握古代诗词的基本韵律和格律;-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提高学生对诗词鉴赏的能力。

3. 教学重难点- 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古诗词鉴赏的过程;- 如何准确把握古代诗词的韵律和节奏;- 如何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4. 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古诗词的基本韵律和格律- 引导学生回顾韵律和格律的基本知识,如仄平、押韵等;- 以苏轼《水调歌头》为例进行解析,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韵律和格律;- 分组让学生自主尝试分析古诗词的韵律和格律,并进行小组展示。

第二课时:古诗词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导入学生对意境的理解,引导他们欣赏一首古诗词的意境;- 解读杜牧《秋夕》中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夸张等;- 学生分组尝试分析古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并进行小组展示。

第三课时:古诗词与传统文化- 介绍古代诗词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如孔子与《诗经》等;- 引导学生分析杜甫《登高》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 学生自主选择一首古诗词,分析其中的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展示。

第四课时:古诗词的欣赏与创作- 学生集体欣赏一首经典古诗词,了解其历史背景和创作背景;- 引导学生以所学知识为基础,创作一首与传统文化有关的古诗词;-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并互相评价。

5. 教学评估- 学生小组展示中对韵律和格律的分析准确性;- 学生对意境和修辞手法进行分析的能力;- 学生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发现和理解能力;- 学生对古诗词的创作能力。

6. 教学拓展- 鼓励学生更多地参与古诗词社团或活动,拓展自己的欣赏和创作能力;- 组织学生参观古代文学作品的展览或表演,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受。

语文教案古诗词鉴赏

语文教案古诗词鉴赏

语文教案古诗词鉴赏古诗词鉴赏一、引言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其韵律优美、意境深远,是我国语文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

本教案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鉴赏古诗词,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二、目标1.了解古诗词的特点和鉴赏方法;2.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和解读能力;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1.古诗词的定义和特点古诗词是以汉字为基础的诗歌形式,融合了音乐、韵律和意象,具有简洁传神的表述和丰富多样的意蕴。

2.古诗词的鉴赏方法(1)把握韵律:分析古诗词的调子、韵脚和音序,感受其韵律之美。

(2)解读意境:通过理解古诗词的内容、修辞和意象,揣摩古人的思想和情感。

(3)理解文化内涵:通过了解古诗词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更好地理解其深层意义。

四、教学步骤1.导入利用一首简短的古诗或古词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古诗词的探索欲望。

2.学习古诗词的定义和特点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明确古诗词的定义和特点,并与现代诗歌进行对比,帮助学生理解其独特之处。

3.引导学生进行鉴赏(1)把握韵律:选取一首韵律优美的古诗词,让学生体会其音乐性,建立起对韵律的感知。

(2)解读意境:选择一首意境深远的古诗词,通过解读和展示相关图片或音乐,引导学生了解其中的意象和情感。

(3)理解文化内涵:选取一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词,以文化背景和历史知识为依托,让学生深入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4.组织学生进行创作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验,以所学的古诗词鉴赏方法为指导,创作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

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5.展示和分享让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创作,并进行互动和交流。

教师针对每位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指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五、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古诗词的态度和参与程度;2.对学生的创作进行评价,包括语言表达能力、诗词结构和情感表达等方面的评估;3.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和教师的点评,了解学生对古诗词鉴赏的理解程度和学习效果。

古诗词鉴赏教案

古诗词鉴赏教案

古诗词鉴赏教案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宝库中,古诗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这一文化瑰宝,本教案旨在通过鉴赏古诗词,引导学生感受诗词之美,理解诗词之意,领悟诗词之魂。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包括作者背景、创作时期、诗词流派等。

2. 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通过分析诗词的形式、内容和艺术手法,体会诗词的美感。

3. 引导学生理解诗词所蕴含的哲理和情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 通过古诗词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古诗词的基本知识介绍,包括诗歌的起源、发展、分类等。

2. 精选几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词,如《静夜思》、《登鹳雀楼》、《春夜喜雨》等,进行深入分析。

3. 诗词鉴赏的方法和技巧,如通过意象、修辞、韵律等方面来理解诗词的深层含义。

4. 古诗词与现代生活的联系,探讨诗词在当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古诗词的基本知识,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 讨论法:鼓励学生就诗词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3. 鉴赏法:通过赏析诗词,引导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美、意境美和情感美。

4. 创作法:鼓励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诗词,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古诗词朗诵视频或展示诗词名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教师系统地介绍古诗词的基本知识,为学生提供学习框架。

3. 诗词赏析:选取几首经典诗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赏析,如作者情感、诗词意象、艺术手法等。

4.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悟,教师适时给予点评和指导。

5. 创作实践:布置诗词创作作业,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创作中,体验诗词创作的乐趣。

6. 总结反馈:教师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创作进行点评,提出改进建议。

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通过课堂参与度、讨论发言、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

古诗词鉴赏教案

古诗词鉴赏教案

古诗词鉴赏教案第一节:导入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瑰宝,它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深厚的智慧和博大的艺术性。

通过鉴赏古诗词,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语言表达能力和人文素养。

本教案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讲解,引导学生入门古诗词的鉴赏,并提供相关的练习。

第二节:目标设定1. 了解古诗词的定义和特点。

2. 学习古诗词的基本结构和表达方式。

3. 鉴赏古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4. 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诗词鉴赏水平。

第三节:知识讲解1. 古诗词的定义和特点- 古诗词是用汉字创作的文学形式,具有韵律和节奏。

- 古诗词常常通过意象和意境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 古诗词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选词、对仗、排比、拟声等方面。

2. 古诗词的基本结构和表达方式- 古诗词一般由若干个句子组成,每个句子由若干个字构成。

- 古诗词常常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来表达情感和描绘意境。

- 古诗词通常有着固定的格律和韵脚,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

第四节:案例分析1. 请学生阅读《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分析诗句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这首五言绝句表达了诗人在一个静谧的夜晚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 通过“明月光”和“地上霜”来描绘夜晚的景象,暗示着孤寂和寒冷的感觉。

- 诗人举头望明月,低头则思故乡,通过对比来突出思乡之情。

第五节:活动设计1. 诗词填空游戏- 准备一些经典的古诗词,将其中的某些字空缺处理。

- 学生根据上下文和词语的韵脚等特征,填入正确的字词。

2. 古诗词朗诵比赛- 学生自选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进行朗诵比赛。

- 要求学生注意语调、停顿和表情的配合,将诗词中的情感真实地传达出来。

第六节:总结和评价通过本次教学,学生掌握了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和鉴赏技巧。

他们能够理解诗词中的意境和感情,同时能够进行一定程度的创作和表达。

通过活动的参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并培养了他们对于美的欣赏能力。

教案设计结束。

古诗词鉴赏教案设计

古诗词鉴赏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古代文学》教材第五单元《唐诗宋词》中的《静夜思》与《水调歌头》。

详细内容包括《静夜思》的作者李白所处的时代背景、诗词的韵律特点、意境赏析;《水调歌头》的作者苏轼的生平简介、词牌知识、内容解读及情感表达。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静夜思》与《水调歌头》的诗词背景、韵律特点及诗词意境;2. 领悟古诗词所蕴含的作者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他们对古代文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古诗词的韵律特点及意境赏析。

教学重点:《静夜思》与《水调歌头》的作者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古诗词鉴赏》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古代月夜景象,引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2. 作者及时代背景介绍:讲解李白、苏轼的生平及诗词创作的时代背景。

3. 诗词朗读:带领学生朗读两首诗词,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

4. 诗词解析:分析《静夜思》与《水调歌头》的诗词结构、韵律特点,解读诗词意境。

5. 例题讲解:讲解诗词赏析的方法,以《静夜思》为例进行赏析。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对《水调歌头》进行赏析。

7.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诗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分享自己的感受。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静夜思》作者、背景、韵律、意境;2. 黑板右侧:《水调歌头》作者、背景、词牌、情感;3. 中间部分:两首诗词的全文。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对比分析《静夜思》与《水调歌头》的异同点。

2. 答案要求:从作者、时代背景、诗词形式、意境、情感等方面进行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在赏析古诗词方面的掌握程度;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李白、苏轼的其他作品,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古诗词的韵律特点及意境赏析。

2. 教学重点:《静夜思》与《水调歌头》的作者情感表达。

古诗词鉴赏教案

古诗词鉴赏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了解古诗词的定义和特点;2.学会分析古诗词的韵律、押韵和格律;3.培养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提高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解读能力;4.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能够自己创作简单的古诗词。

二、教学重点1.学习古诗词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学习古诗词的韵律、押韵和格律;3.培养学生的古诗词欣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1.学习古诗词的韵律、押韵和格律;2.培养学生的古诗词欣赏能力。

四、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名家古诗词选集。

五、教学过程[教学活动一] 导入与自主学习(10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名家古诗词的诗句,通过欣赏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美妙之处。

2.让学生自主学习古诗词的基本概念,并列举一些古诗词的例子。

[教学活动二] 知识讲解与示范(15分钟)1.教师讲解古诗词的韵律、押韵和格律,并通过示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2.教师大声朗读古诗词,让学生体验古诗词的声音美。

[教学活动三] 练习与合作探究(20分钟)1.学生分组合作,根据教师提供的名句,让学生分析其韵律和诗歌结构。

2.每组学生选出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进行分析和讲解。

[教学活动四] 创作与表达(25分钟)1.学生自由发挥,以自己喜欢的题材创作一首古诗词。

2.学生交流并欣赏彼此的作品,共同欣赏、评价和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活动五] 总结与拓展(15分钟)1.教师总结古诗词的韵律、押韵和格律的要点。

2.学生再次欣赏名家古诗词,并尝试用自己的话来解读和理解。

3.布置课后作业: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写一篇读后感。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如导入、自主学习、知识讲解与示范、练习与合作探究、创作与表达以及总结与拓展等环节,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古诗词的鉴赏中。

这样一来,能够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和解读能力。

同时,通过学习古诗词的韵律、押韵和格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为学生今后的文学鉴赏奠定基础。

古诗词鉴赏教案范文

古诗词鉴赏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包括诗的格律、韵律、意象等;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感悟、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体验古诗词的美感,学会欣赏古诗词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二、教学重点:1. 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如诗的格律、韵律、意象等。

2. 古诗词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难点:1. 古诗词中抽象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的理解。

2. 如何把握古诗词的情感和意境。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古诗词资料,如诗词选本、鉴赏书籍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以便记录和思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简要介绍古诗词的历史地位和基本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如诗的格律、韵律、意象等,并通过具体诗词为例进行分析。

3. 示范:教师选取一首古诗词,进行鉴赏示范,引导学生体验古诗词的美感。

4. 实践: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首古诗词进行鉴赏,试着运用所学的方法和技巧。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强调古诗词鉴赏的重要性和方法。

6. 作业:学生回家后,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进行鉴赏,并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7. 反馈:教师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作业成果,互相学习和借鉴。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提问、回答、讨论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回家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对古诗词的理解、鉴赏方法的运用等。

3.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共同学习,提高鉴赏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诗词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对古诗词的热爱。

2. 邀请诗词专家进行讲座,丰富学生的古诗词知识。

3. 开展诗词创作活动,鼓励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体验创作的乐趣。

八、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古诗词,提高教学效果。

古诗词赏析教案

古诗词赏析教案教案标题:古诗词赏析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古诗词赏析,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通过创作古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教学重点:1. 学习古诗词的背景知识和文化内涵。

2. 分析古诗词的词句、意境和修辞手法。

3.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古诗词欣赏和创作。

教学准备:1. 多种古诗词选本和相关资料。

2.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3. 学生练习本和写作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幅古代山水画,引发学生对古代文化和诗词的兴趣。

2. 提问学生是否听过或读过古代的诗词,并请他们分享自己喜欢的古诗词。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古诗词的定义、特点和分类,让学生了解古诗词的基本概念。

2. 解读一首古诗词,分析其中的词句、意境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的艺术魅力。

三、诗词欣赏(20分钟)1. 分发选定的古诗词材料,让学生阅读并理解其中的意义和情感。

2. 以小组形式,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对所选古诗词的理解和感受。

3. 鼓励学生表达对古诗词的个人见解和评价,并引导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

四、创作实践(20分钟)1. 引导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主题或情感,鼓励他们创作一首古诗词。

2. 提供必要的写作指导和范例,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和表达方式。

3. 学生互相交流和修改自己的古诗词作品,提供反馈和建议。

五、总结与展示(10分钟)1. 邀请学生展示自己创作的古诗词,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2. 总结古诗词赏析的学习收获和体会,引导学生思考古诗词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更多的古诗词作品,拓宽自己的文学视野。

2.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文化展览或古代文化遗址,加深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创作过程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鉴赏教案
44337
精品文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一. 教学目标:
1. 品析诗歌语言,揣摩诗歌中的词语,体会诗歌炼字炼词 的
妙处,领会它在诗歌中的作用。
2. 感知诗歌的内容,理解诗中人、事、物、景的特点,扩 写
细化诗歌所描述的画面,阐明诗歌中所蕴含的道理。
二.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体会诗歌主旨,明白作者情感、态 度。
三. 教学难点:
诗词的写作技法鉴赏,提升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四. 教学过程:
(一)、激情入趣: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辈出,名 篇佳
作卷帙浩繁,在中华文明中蔚为壮观。说到古诗词, 同学们都
耳熟能详,特别是课文中的诗词,多数同学能背 会写,甚至同
学们在写作中也会引用,一些千古名句更是 信手拈来。今天,
让我们一起漫步于古诗苑,含英咀华,
再次接受美的洗礼吧!
(二)、明考点.悉题型•握技巧:

古诗词鉴赏教案
2017.03
(清水镇中:周艳

莉)
精品文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1. 品味炼字:词性•色彩•修辞•思想感情。
山行(清•姚范)
百道飞泉喷雨珠,出风窈窕绿靡芜。
山田水满秧针出,一路斜阳听鹧鸪。
问:请品析第二句中“窈窕”一词的表达效果。
答:形容词“窈窕”用来形容人形体的美好,在这采用拟
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轻柔的春风带给人们美好的
感觉。
2. 名句赏析:写景特点•修辞手法•用词的生动性•思想感情或启 示。
移家别湖上亭(唐.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问:请赏析诗歌的三四句。
答:“浑相识” •“频啼”等词运用拟人的手法,移情于物;表达诗 人
依依惜别之情。
3. 画面描述:(1)抓准诗词中主要景物。(2)忠实于诗词原意的 基
础上借助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力求语言优美,丰富画面的意 境。
(3)抓住诗词中的一处景物大胆想象,重点描述。
柏林寺南望(唐.郎士元)
溪上遥闻精舍钟,泊舟微径度深松。
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
问:诗的后两句描写了云峰相依的景象,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 言加
精品文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以描述。
答:雨后的山更加青翠了,云雾缭绕在四五座山峰间,如同妙手绘 出的
一幅水墨画。
4. 主旨情感:(1)关注题目:获得是的类别,线索,内容,感情基
调。(2)关注注释:获得写作背景,诗人身份,帮助理解诗句意 思。
(3)关注用典:感受借古讽今或言志或启示。(4)关注尾 句:先写景
叙事,后抒情议论。
东坡(宋.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荤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释:东坡一苏轼在贬官黄州时居住和躬耕的地方。荤 确:大
而多的山石。
问:后两句诗景中寓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热
爱自然,乐观,恬淡豁达的思想感情。
5. 表达技巧:(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偶、 借代、
夸张、双关、反问、设问等。(2)表达方式:叙述、描 写、
抒情、议论。(3)表现手法、艺术构思:写景类一一 想象、
联想、象征、虚实结合、高地结合、动静结合、点 面结合、远
近结合、正侧结合、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 抽象为具体、化
无形为有形、衬托突出、烘托渲染、白描 手法、对比映衬、以
小见大、欲扬先抑、照应、多感官 (听觉、视觉、嗅觉、触
觉)等。
精品文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抒情说理类一一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叙事抒情、融情于
景、情景交融、移情于物、寓情于景、用典抒情(巧用典
故)、借物喻理、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答题格式:指 出修
辞+手法+内容分析+思想感情。
成都曲(唐.张籍)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
问:说说最后一句的写法技巧。
答:通过设问写出了夜宿处所的难以选择,照应了上一句的“多酒
家”;侧面烘托了市井的繁华;表达作者对成都太平生活的向往之 情。
(三) 、拓展练习(见题单)
(四) 、板书设计(请见课堂板书)
(五) 、教学反思:1、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中考,让学生明确中考考
点,熟悉常考题型,掌握答题技巧。2、在表达技巧这块考点,尤其 表
现手法艺术构思要求学生积累要点,关键学以致用。

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