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配合 ppt课件
合集下载
股骨粗隆间骨折课件

微创手术技术
随着微创手术技术的发展,如经皮 钢板固定技术、外固定架技术等, 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提供了更 多选择。
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
生物材料研究
新型生物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是当前的研究热点,旨在提高固定物 的耐久性和降低并发症。
手术技巧与器械改进
针对手术技巧和器械的改进也是研究的重要方向,以提高手术效率 和治疗效果。
究方向。
康复医学与功能恢复的深入研究
03
进一步深入研究康复医学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以
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感谢观 看
THANKS
康复医学与功能恢复
康复医学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地位逐渐提升,如何促进患者 术后功能恢复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未来展望与研究方向
新型固定材料的研发与应用
01
未来研究将关注新型生物材料的研发和应用,以提高固定物的
耐久性和降低并发症。
个体化治疗方案的研究
02
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是未来的研
病因与病理
病因
股骨粗隆间骨折多由间接外力引起, 如跌倒时大粗隆着地,过度外展或内 收下肢等。骨质疏松是骨折发生的重 要因素。
病理
骨折多发生在股骨大粗隆外侧,由于 大粗隆的阻挡,骨折一般呈斜形或短 斜形。骨折端血运丰富,很少发生骨 不连。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伤后髋部疼痛,不能站立和行走。患肢出现短缩、外旋畸形,大粗隆明显突出。
诊断
根据患者年龄、病史2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
非手术治疗
牵引治疗
通过牵引减轻骨折部位疼痛,防止骨折移位,适用于稳定性 骨折或年老体弱患者。
手法复位
通过手法将骨折部位复位,然后进行外固定,适用于闭合性 骨折。
随着微创手术技术的发展,如经皮 钢板固定技术、外固定架技术等, 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提供了更 多选择。
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
生物材料研究
新型生物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是当前的研究热点,旨在提高固定物 的耐久性和降低并发症。
手术技巧与器械改进
针对手术技巧和器械的改进也是研究的重要方向,以提高手术效率 和治疗效果。
究方向。
康复医学与功能恢复的深入研究
03
进一步深入研究康复医学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以
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感谢观 看
THANKS
康复医学与功能恢复
康复医学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地位逐渐提升,如何促进患者 术后功能恢复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未来展望与研究方向
新型固定材料的研发与应用
01
未来研究将关注新型生物材料的研发和应用,以提高固定物的
耐久性和降低并发症。
个体化治疗方案的研究
02
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是未来的研
病因与病理
病因
股骨粗隆间骨折多由间接外力引起, 如跌倒时大粗隆着地,过度外展或内 收下肢等。骨质疏松是骨折发生的重 要因素。
病理
骨折多发生在股骨大粗隆外侧,由于 大粗隆的阻挡,骨折一般呈斜形或短 斜形。骨折端血运丰富,很少发生骨 不连。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伤后髋部疼痛,不能站立和行走。患肢出现短缩、外旋畸形,大粗隆明显突出。
诊断
根据患者年龄、病史2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
非手术治疗
牵引治疗
通过牵引减轻骨折部位疼痛,防止骨折移位,适用于稳定性 骨折或年老体弱患者。
手法复位
通过手法将骨折部位复位,然后进行外固定,适用于闭合性 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课件PPT下载

发病原因
01
02
03
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是一种骨骼疾病 ,导致骨组织变薄、骨密 度降低,容易发生骨折。
摔倒
摔倒时,股骨受到直接撞 击或扭转力作用,可能导 致骨折。
其他外伤
车祸、跌落等意外事故也 可能导致股骨粗隆间骨折 。
疾病的症状和诊断
症状
疼痛、肿胀、活动受限、 患肢缩短等。
诊断
医生通常通过X光、CT或 MRI等影像学检查来确诊 股骨粗隆间骨折。
手术治疗
适应症
不稳定性骨折、骨折移位明显、需要 早期活动的高龄患者。
手术方法
注意事项
手术需在受伤后尽早进行,以减少并 发症的发生。术后需进行康复训练, 以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切开复位内固定,常用内固定材料包 括钢板、髓内针等。
康复治疗
康复目标
恢复关节功能,减轻疼痛,提高 生活质量。
康复计划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 的康复计划,包括物理治疗、关
股骨粗隆间骨折课 件
目 录
• 介绍 • 治疗 • 预防 • 并发症 • 问答环节
01
介绍
什么是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指股骨近端 靠近髋关节处发生的骨折,通 常是由于摔倒、撞击等外部力 量导致的。
该骨折多见于老年人,因为随 着年龄的增长,骨质疏松和骨 强度下降,容易发生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严重的 损伤,需要及时就医并进行手 术治疗。
05
问答环节
患者常见问题解答
患者通常会问
什么是股骨粗隆间骨折?
回答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指股骨近端 靠近髋关节处发生的骨折,通 常是由于摔倒或跌落等意外伤 害引起。
患者还会问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症状是什么 ?
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PPT课件

• 刀片具有宽大的表面积和逐渐增加的芯直 径(4.5-9mm)通过打入填压松质骨,可 提高螺旋刀片的锚合力,尤为适合骨质疏 松患者
• 螺旋刀片和骨质紧密贴合,增强了稳定性 ,抗旋转、抗骨折端吸收后塌陷及内翻畸 形的能力增强
11/20/2019
6
螺旋刀片helical blade
• 仅从外侧切口即可完成螺旋刀片的置入操作, 简易方便
25MM长度 11/208/250M19M
5MM一个规格
长度
80MM——105MM 5MM一个规格
:9.4MM
直径 :10MM
8
:11MM
11/20/2019
9
PFNA 临床适应征
标准型PFNA
11/20/2019
10
PFNA 临床适应征
加长型PFNA
11/20/2019
11
PFNA手术技术
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的学习
11/20/2019
1
PFNA概念 术前准备 术后护理措施 术后康复训练及注意事项
11/20/2019
2
PFNA
1.设计特点 2.临床适应症 3.手术技术简介
11/20/2019
3
设计理念
• 主钉设计经PFN20多万例的论证 与髓腔解剖形态达到最佳匹配
• 主钉6。外展角,便于自大转子顶 点置入空心主钉,置入方便
11/20/2019
髋 外 展
23
股四头肌收缩
11/20/2019
髋后伸 直腿抬高
24
3.术后第8-14天 • 此期以增加关节活动度髋关节主动屈曲达900为目的。 • 方 法(术后第8-14天) • 下地练习 术侧与骨盆平行移动 • 下坐练习 屈髋<90度,高椅子 • 站立练习 患侧在前、健侧在后 • 站立抬腿 扶手站立患肢抬高、以上每项3-4次/天 • 站立后伸练习 每天3-4次,每次2-3遍
• 螺旋刀片和骨质紧密贴合,增强了稳定性 ,抗旋转、抗骨折端吸收后塌陷及内翻畸 形的能力增强
11/20/2019
6
螺旋刀片helical blade
• 仅从外侧切口即可完成螺旋刀片的置入操作, 简易方便
25MM长度 11/208/250M19M
5MM一个规格
长度
80MM——105MM 5MM一个规格
:9.4MM
直径 :10MM
8
:11MM
11/20/2019
9
PFNA 临床适应征
标准型PFNA
11/20/2019
10
PFNA 临床适应征
加长型PFNA
11/20/2019
11
PFNA手术技术
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的学习
11/20/2019
1
PFNA概念 术前准备 术后护理措施 术后康复训练及注意事项
11/20/2019
2
PFNA
1.设计特点 2.临床适应症 3.手术技术简介
11/20/2019
3
设计理念
• 主钉设计经PFN20多万例的论证 与髓腔解剖形态达到最佳匹配
• 主钉6。外展角,便于自大转子顶 点置入空心主钉,置入方便
11/20/2019
髋 外 展
23
股四头肌收缩
11/20/2019
髋后伸 直腿抬高
24
3.术后第8-14天 • 此期以增加关节活动度髋关节主动屈曲达900为目的。 • 方 法(术后第8-14天) • 下地练习 术侧与骨盆平行移动 • 下坐练习 屈髋<90度,高椅子 • 站立练习 患侧在前、健侧在后 • 站立抬腿 扶手站立患肢抬高、以上每项3-4次/天 • 站立后伸练习 每天3-4次,每次2-3遍
股骨粗隆间骨折闭合复位ppt课件

股骨粗隆间骨折闭合复位
股骨粗隆间骨折
• • • • • • • • • •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股骨近端最常见的骨折之一,多发生于老 年人,易伴有骨质疏松和内科疾病,易留下髋内翻、肢体短缩等后遗 症,其治疗多趋向于内同定⋯。中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d femoral nail,PFN)是近年来为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而设计的髓内固定系 统,它通过在骨折两端的股骨上段和股骨颈内置入内固定物.可 负担大部分经过股骨近端特别是内侧的负荷,股骨距区压应力减 少至几乎为零,并且力臂内移,明显降低钉棒结合处的张应力和 压应力,有助于骨折愈合闭。PFNA是新改进的PFN系统。PFNA 螺旋刀片和骨之间有宽大的接触面积能有效地提高稳定性,防止 旋转及塌陷
通畅的输液通道静脉通道选上肢静 脉,用16~18号静脉留置并连接i通 开关。 • 加强心理护理,严密监测病人的生 命体征术前向家属及病人讲述PFNA 手术的优缺点及局限性,让病人消 除心理顾虑.取得对手术治疗的配 合。股骨骨折是肺栓塞的多发病, 且病人多为高龄病人,故术中应严 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尤其是循 环和呼吸系统方面的体征:如血压 、血氧饱和度、心率,同时注意病 人有没有出现呕吐、咳嗽等症状。 做好防护工作x线对人体有害,在 开机时手术间内有关人员必须做好 防护丁作。
下肢牵引复位手术体位
• 患肢内收 10-15度
手术配合
巡回护士配合
器械护士配合
手术操作
手术入路
远端锁定手术配合
近端锁定
患者 男性36岁 外伤致右大腿肿痛伴 活动不利 诊断:右股骨粉碎骨折
术前
术后
体会
• 严格的无菌操作,注意易污染环节 手术安排在无菌手术间进行,手术 器械严格灭菌.控制手术间进出人 员,避免术中污染。
股骨粗隆间骨折
• • • • • • • • • •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股骨近端最常见的骨折之一,多发生于老 年人,易伴有骨质疏松和内科疾病,易留下髋内翻、肢体短缩等后遗 症,其治疗多趋向于内同定⋯。中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d femoral nail,PFN)是近年来为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而设计的髓内固定系 统,它通过在骨折两端的股骨上段和股骨颈内置入内固定物.可 负担大部分经过股骨近端特别是内侧的负荷,股骨距区压应力减 少至几乎为零,并且力臂内移,明显降低钉棒结合处的张应力和 压应力,有助于骨折愈合闭。PFNA是新改进的PFN系统。PFNA 螺旋刀片和骨之间有宽大的接触面积能有效地提高稳定性,防止 旋转及塌陷
通畅的输液通道静脉通道选上肢静 脉,用16~18号静脉留置并连接i通 开关。 • 加强心理护理,严密监测病人的生 命体征术前向家属及病人讲述PFNA 手术的优缺点及局限性,让病人消 除心理顾虑.取得对手术治疗的配 合。股骨骨折是肺栓塞的多发病, 且病人多为高龄病人,故术中应严 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尤其是循 环和呼吸系统方面的体征:如血压 、血氧饱和度、心率,同时注意病 人有没有出现呕吐、咳嗽等症状。 做好防护工作x线对人体有害,在 开机时手术间内有关人员必须做好 防护丁作。
下肢牵引复位手术体位
• 患肢内收 10-15度
手术配合
巡回护士配合
器械护士配合
手术操作
手术入路
远端锁定手术配合
近端锁定
患者 男性36岁 外伤致右大腿肿痛伴 活动不利 诊断:右股骨粉碎骨折
术前
术后
体会
• 严格的无菌操作,注意易污染环节 手术安排在无菌手术间进行,手术 器械严格灭菌.控制手术间进出人 员,避免术中污染。
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ppt课件

骨折分型
Evans‘ classification(1949)
AO classification(1981)
稳定性
• 1内侧结构(小粗隆) • 2后外侧结构(大粗隆)
粗隆部骨折内固定物如何选择
• 1髓外? • 2髓内?
PFNA——(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主钉设计特点及优势
• 主钉6°外展角,便于从大粗隆顶点置入 • 空心主钉,置入方便
• 主钉远端有一定弹性,易于主钉插入,并 可避免应力集中
螺旋刀片
• 一个内固定同时完成抗旋转和成角稳定 • 刀片具有宽大的表面积和逐渐增大的芯直
径,通过打入,填压松质骨,提高刀片的 锚合力,尤为适合骨质疏松患者 • 螺旋刀片和骨质贴合紧密,增强稳定性, 抗旋转、骨折端吸收后塌陷和内翻畸形的 能力很强
• 仅从外侧切口即可完成螺旋刀片的整个操 作,简便迅速
• 仅用一枚刀片,适合股骨颈细小的患者
• 通过自动锁定,防止螺旋刀片和股骨头的 旋转
• PFNA瞄准器便于对标准型、短型、超短型 髓内钉进行静态和动态的锁定
• 加长型PFNA可进行二期动力化锁定
PFNA适应症
• 适用于大部分股骨近端骨折 • PFNA:粗隆间骨折 • 股骨颈基底部骨折 • 高位粗隆下骨折 • 加长型PFNA:低位粗隆下骨折 • 同侧粗隆骨折 • 粗隆部合并股骨干骨折 • 病理性骨折
注意事项
• 大粗隆顶点进针后,扩顶端皮质时,套筒 保护下,用高转速缓慢进入,可防止骨折 块分离
• 置入主钉时用瞄准器把持徒手插入,避免 暴力锤击,防止骨质移位
髓内固定优势
• 可闭合复位或有限切开,降低手术创伤
Evans‘ classification(1949)
AO classification(1981)
稳定性
• 1内侧结构(小粗隆) • 2后外侧结构(大粗隆)
粗隆部骨折内固定物如何选择
• 1髓外? • 2髓内?
PFNA——(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主钉设计特点及优势
• 主钉6°外展角,便于从大粗隆顶点置入 • 空心主钉,置入方便
• 主钉远端有一定弹性,易于主钉插入,并 可避免应力集中
螺旋刀片
• 一个内固定同时完成抗旋转和成角稳定 • 刀片具有宽大的表面积和逐渐增大的芯直
径,通过打入,填压松质骨,提高刀片的 锚合力,尤为适合骨质疏松患者 • 螺旋刀片和骨质贴合紧密,增强稳定性, 抗旋转、骨折端吸收后塌陷和内翻畸形的 能力很强
• 仅从外侧切口即可完成螺旋刀片的整个操 作,简便迅速
• 仅用一枚刀片,适合股骨颈细小的患者
• 通过自动锁定,防止螺旋刀片和股骨头的 旋转
• PFNA瞄准器便于对标准型、短型、超短型 髓内钉进行静态和动态的锁定
• 加长型PFNA可进行二期动力化锁定
PFNA适应症
• 适用于大部分股骨近端骨折 • PFNA:粗隆间骨折 • 股骨颈基底部骨折 • 高位粗隆下骨折 • 加长型PFNA:低位粗隆下骨折 • 同侧粗隆骨折 • 粗隆部合并股骨干骨折 • 病理性骨折
注意事项
• 大粗隆顶点进针后,扩顶端皮质时,套筒 保护下,用高转速缓慢进入,可防止骨折 块分离
• 置入主钉时用瞄准器把持徒手插入,避免 暴力锤击,防止骨质移位
髓内固定优势
• 可闭合复位或有限切开,降低手术创伤
股骨粗隆间骨折PPT课件

治疗方法
影响内固定效果的因素: 1、骨质量 2、骨折类型 3、固定方法选择 4、复位情况及内置物的植入位置 5、老年人术后康复阶段的依从性
治疗方法
复位(切开/闭合)
复位标准:前后位X线可见到内侧皮质骨接触良好, 侧位X线显示后侧皮质接触良好。
观点: 小粗隆骨块的处理:粗隆间骨折的稳定程度同后内侧 骨皮质状态、小粗隆是否完整有很大关系。术中为获小粗 隆骨折块复位固定,多需要较大范围显露;此外许多小粗 隆骨块本身即为粉碎性、或存在隐裂,勉强拉力钉固定也 难获后内侧的可靠支持,如选用髓内器材,再用其他手段 固定小粗隆骨块也有一定难度,同时增加手术创伤。如果 主要骨折段复位满意、固定物置放达到要求、术后8-10周 内严格指导功能锻炼,多数可达良好愈合,并非强求将小 粗隆骨块复位固定。
——胥少汀,实用骨科学(第三版)2005;708
• AO临床资料统计结果 • 股骨近端骨折发生率为1.2~2.0‰; • 股骨近端骨折中: 转子间骨折 35.7%(31-A1/A2) 转子间反向骨折 7.3%(31-A3) 转子下骨折 3.2%
股骨颈的长轴与股骨干纵轴之间形成的角度称为颈干角,又称内倾角。 正常值在110—140°之间,男性平均为132°,女性平均为127°。 颈干角随年龄的增大而减小,儿童的颈干角大于成年人,儿童平均为 151°。 颈干角大于正常值为髋外翻,小于正常值为髋内翻。
Jensen对于Evans分型进行了改进,基于大小转子是否 受累及复位后骨折是否稳定而分为五型。 与Evans比去除了反转子间型,将失去后外侧及内侧 支持的骨折类型(大、小转子和股骨距骨折)定义为 不稳定骨折。
Ⅰ型:2骨折片段,骨折无移位。 Ⅱ型:2骨折片段,骨折有移位。 Ⅲ型:3骨折片段,因为移位的大转子片段而缺乏后外侧支持。 Ⅳ型:3骨折片段,由于小转子或股骨矩骨折缺乏内侧支持。 Ⅴ型:3骨折片段,缺乏内侧和外侧的支持,为Ⅲ型和Ⅳ型的结合。
股骨粗隆间骨折ppt课件完整版

股骨粗隆间骨折ppt课件完整版
contents
目录
• 骨折概述与流行病学 • 股骨粗隆间骨折解剖学基础 • 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 • 治疗原则与手术方法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
01
骨折概述与流行病学
骨折定义及分类
骨折定义
骨折是指骨结构的连续性完全或 部分断裂。
骨折分类
指导患者进行关节功能锻炼和肌肉力量训练。
3
异位骨化
局部热敷、理疗等缓解症状,严重影响功能者需 手术治疗。
功能锻炼和康复指导
早期康复锻炼
01
术后第一天即可开始床上肌肉收缩锻炼,逐渐过渡到关节活动
度训练。
中期负重训练
02
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逐步增加负重训练,促进骨折愈合和肌肉
力量恢复。
晚期功能恢复
03
进行全面的关节活动度、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训练,逐步恢复
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
典型症状及体征
肿胀
骨折部位明显肿胀 ,可有皮下淤血。
异常活动
骨折后在非关节部 位出现不正常的活 动。
疼痛
骨折部位剧烈疼痛 ,活动时加重。
畸形
骨折端移位可使患 肢发生短缩、成角 或旋转畸形。
骨擦音或骨擦感
骨折端相互摩擦时 ,可产生骨擦音或 骨擦感。
影像学检查选择与应用
X线检查
首选检查方法,可明确骨折类型 、移位情况。
闭孔神经
支配大腿内收肌群,同时 传递大腿内侧皮肤的感觉 。
关节囊及韧带附着情况
髋关节囊
厚而坚韧,附着于髋臼周缘和股骨颈,包绕整个股骨头和股骨颈基部。
韧带
包括髂股韧带、耻股韧带、坐股韧带和股骨头韧带等,它们对维持髋关节的稳 定性和活动范围具有重要作用。其中,股骨头韧带内有滋养股骨头的血管通过 。
contents
目录
• 骨折概述与流行病学 • 股骨粗隆间骨折解剖学基础 • 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 • 治疗原则与手术方法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
01
骨折概述与流行病学
骨折定义及分类
骨折定义
骨折是指骨结构的连续性完全或 部分断裂。
骨折分类
指导患者进行关节功能锻炼和肌肉力量训练。
3
异位骨化
局部热敷、理疗等缓解症状,严重影响功能者需 手术治疗。
功能锻炼和康复指导
早期康复锻炼
01
术后第一天即可开始床上肌肉收缩锻炼,逐渐过渡到关节活动
度训练。
中期负重训练
02
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逐步增加负重训练,促进骨折愈合和肌肉
力量恢复。
晚期功能恢复
03
进行全面的关节活动度、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训练,逐步恢复
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
典型症状及体征
肿胀
骨折部位明显肿胀 ,可有皮下淤血。
异常活动
骨折后在非关节部 位出现不正常的活 动。
疼痛
骨折部位剧烈疼痛 ,活动时加重。
畸形
骨折端移位可使患 肢发生短缩、成角 或旋转畸形。
骨擦音或骨擦感
骨折端相互摩擦时 ,可产生骨擦音或 骨擦感。
影像学检查选择与应用
X线检查
首选检查方法,可明确骨折类型 、移位情况。
闭孔神经
支配大腿内收肌群,同时 传递大腿内侧皮肤的感觉 。
关节囊及韧带附着情况
髋关节囊
厚而坚韧,附着于髋臼周缘和股骨颈,包绕整个股骨头和股骨颈基部。
韧带
包括髂股韧带、耻股韧带、坐股韧带和股骨头韧带等,它们对维持髋关节的稳 定性和活动范围具有重要作用。其中,股骨头韧带内有滋养股骨头的血管通过 。
股骨粗隆间骨折PPT

THANKS
感谢观看
康复训练
早期康复
在疼痛可忍受的情况下进行关节活动 和肌肉训练,以预防关节僵硬和肌肉 萎缩。
物理治疗
康复训练
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有针对性的康复 训练,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肌肉力 量训练等,以恢复关节功能和日常生 活能力。
通过物理疗法如电刺激、超声等促进 血液循环和组织修复。
04
预防与护理
预防措施
保持身体健康
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
02
诊断与评估
临床表现
01
02
03
04
疼痛
骨折部位出现剧烈疼痛,特别 是在活动或负重时加重。
肿胀
骨折部位周围可能出现肿胀和 瘀血。
功能障碍
由于疼痛和肿胀,患者可能会 出现关节活动受限或无法行走
。
畸形
骨折可能导致局部畸形或异常 弯曲。
影像学检查
01
02
03
X线检查
是最基本的影像学检查方 法,可以显示骨折的位置 、类型和移位程度。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股骨粗隆间骨折多由间接外力引起, 如跌倒时大粗隆着地,外力沿股骨向 上传导,可导致骨折。骨质疏松是导 致骨折的重要因素之一。
发病机制
在外力作用下,大粗隆部位的张力骨 小梁和皮质骨发生断裂,导致骨折发 生。骨折后,局部出血、水肿、炎症 反应等可引起疼痛、肿胀等症状。
流行病学
01
发病率
股骨粗隆间骨折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概述 • 诊断与评估 • 治疗 • 预防与护理
01
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指股骨颈基底 至小粗隆水平之间的骨折,属于 髋部骨折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