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尿蛋白尿的鉴别诊断

合集下载

血尿的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

血尿的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

血尿的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李惊子 王海燕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 北京大学肾脏病研究所(100034) 血尿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主要由泌尿系疾病引起。

虽然血尿病因诊断的检查方法不断完善,但仍有一些血尿病因不能明确,尤其是无症状镜下血尿。

根据目前血尿临床诊断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谈一点笔者的意见和建议。

1 血尿检查方法1.1 尿沉渣检查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尿沉渣定量检查首先要解决参数的标准化和操作的规范化,这样才有可比性。

根据中华医学会医学检验专家座谈会提出的尿液检查标准化的试行方案,其操作规程为:新鲜尿液10ml,以相对离心力(RCF)400g,离心5分钟,剩余沉渣为0.2ml,混匀吸取沉渣物20μl,滴于载玻片上,以18mm×18mm盖玻片覆盖后镜检。

先用低倍镜(10×10)观察全片,高倍镜(10×40)进一步检查。

细胞检查10个高倍视野(HP),管型检查20个低倍视野(LP)。

报告方式:XX个细胞/HP,XX个管型/LP。

同时建议逐步使用尿沉渣专用离心管和一次性专用的尿沉渣定量检测板,并用XX个细胞或XX个管型/μl的报告方式。

关于12小时或24小时尿沉渣Addis计数,笔者认为意义不大,因为尿液放置时间过长,细胞和管型破坏。

1.2 干化学尿液分析仪检测结果的评价干化学尿液分析仪和尿液试带检测法已在临床广泛应用,虽然大大提高了尿液检测速度,但这种方法太敏感,每高倍视野1~2个红细胞即可阳性;同时也缺乏特异性,因为一些非红细胞物质、肌红蛋白亦呈阳性。

因此,干化学尿液分析只能作为尿液分析的筛选手段,不能代替显微镜检查,只有显微镜检查才是最直接和可靠的方法。

1.3 红细胞的形态分析 应用相差显微镜对尿红细胞形态进行辨认,根据红细胞形态是否正常、大小是否一致,将血尿分为肾小球源性和非肾小球源性,其结果与肾活检病理或外科手术等诊断符合率为75%~90%,各家差异较大与检测者经验有关。

血尿的鉴别诊断

血尿的鉴别诊断
肾小球性: ±秒 非肾小球性:±秒
尿中红细胞严重变形机制
红细胞通过有病变的肾小球滤过膜,受 到损伤
红细胞流经肾小管过程中渗透压的系列 改变
红细胞受尿液pH,其他化学成分(尿素、 尿酶等)的影响
异形红细胞种类
① 大红细胞:直径> 8um 的红细胞。 ② 小红细胞:直径< 8um 的红细胞。 ③ 棘形红细胞:胞质常向一侧或多侧伸出、突起,如
●血红蛋白尿或肌红蛋白尿; ● 正常人的GBM是否会有损伤?
----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 首先要排除以下能产生假性血尿的情况:
●卟啉尿; 肾活检:电镜下GBM增厚,分层
噻嗪类利尿剂:影响亨利袢升支厚段对钙的重吸收,并促进全身性钙储留。 多种症状易误诊漏诊(血尿、尿频尿急,遗尿,
着----色询红问细病胞史●>及70体初%格判检断生查。新生儿尿内之尿酸盐可使尿布呈红色。
血尿的鉴别诊断
血尿的定义
肉眼血尿
每1000ml尿液中含1ml血即成肉眼血尿。
尿酸性,呈酱油样棕褐色或暗黑色;
尿碱性,呈红色或洗肉水样;含血量大, 血色深。
镜下血尿
● 离心尿 RBC>3个/HP ③ 棘形红细胞:胞质常向一侧或多侧伸出、突起,如
1 突变,编码多囊蛋白1,pc1) PKD2(4q21-23突变,编码多囊蛋白2 pc2
● 1小时尿细胞计数法 红细胞>10万/h , 持久时对生长期骨不利(骨质稀疏,个矮小)
有逾量蛋白时提示肾小球滤过膜对蛋白通透性增加 [每1000ml尿混入红细胞5ml:呈肉眼血尿, 此时尿蛋白不高于625mg/L, +~++,或 <1g/d]。 超声:畸形、积水、多囊肾、肿物、位置、结石
即可诊断,红细胞介于3万-10万/h,属可疑 多呈良性经过,部分ESRD。

血尿----内科鉴别诊断

血尿----内科鉴别诊断

⾎尿----内科鉴别诊断图35-1 ⾎尿鉴别诊断思路正常⼈尿中可有少量红细胞,其正常值为尿沉渣镜检1~2个/⾼倍视野,如>3个/⾼倍视野则为⾎尿。

⼩量出⾎仅在显微镜下检出,称镜下⾎尿,如出⾎量超过1ml/L,⾁眼即可看出称为⾁眼⾎尿。

引起⾎尿的原因很多,⾎尿不仅是泌尿系统疾病的常见表现,也可见于全⾝或泌尿系邻近器官病变。

引起⾎尿的疾病,内科主要为原发性或继发性肾⼩球肾炎、遗传性肾炎、薄基底膜肾病、泌尿系感染、结核及多囊肾等;外科主要为泌尿系结⽯、肿瘤及创伤。

全⾝出⼤⼩是否⼀致,形态是否相似和细胞内⾎红蛋⽩分布是否均匀,将⾎尿分为均⼀性、多形性和混合性。

均⼀性表明⾎尿为⾮肾⼩球原性;多形性则提⽰⾎尿为肾⼩球原性,但并不绝对如此。

⾎尿的鉴别诊断思路见图35-1。

⼀、肾⼩球性⾎尿(⼀) 原发性肾⼩球疾病1. 急性肾⼩球肾炎(AGN)(1) 诊断步骤 ⾎尿常为起病的第⼀个症状,⼏乎全部病⼈均有⾎尿,尿红细胞呈多形性,其中⾁眼⾎尿发⽣率约40%,尿⾊呈均匀棕⾊浑浊或洗⾁⽔样,⽆⾎块,酸性尿中红细胞溶解破坏尿可呈酱油⾊,数⽇⾄2周即消失。

严重⾎尿者有排尿不适感及尿频,但常⽆明显尿路刺激症状。

本病特征如下:1) 起病较急,病情轻重不⼀。

2) 部分病例有急性链球菌或其他微⽣物的前驱感染史,多在感染后1~4周发病。

3) ⼀般有⾎尿(镜下或⾁眼⾎尿),轻⾄中等度⾮选择性蛋⽩尿,可有管型尿(如红细胞管型、颗粒管型等)。

常有⽔钠潴留,轻者为晨起眼睑⽔肿,重者⽔肿延及全⾝,指压可凹性不明显。

⾎压⼤多为中度增⾼。

有时有短暂的氮⾎症。

B超检查双肾⽆缩⼩。

4) 不典型者需做肾活检,病理检查为⽑细⾎管内增⽣性肾⼩球肾炎。

5) ⼤多预后良好,⼀般在数⽉内痊愈。

6) AGN最常见的是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有关链球菌的⾎清学检查阳性,⾎清补体下降并在2个⽉内恢复正常,循环免疫复合物(CIC)阳性,均为本病临床确诊的有⼒证据。

(2) 鉴别诊断 其他原发性肾⼩球肾炎在起病时或病程的某个阶段也可呈急性肾炎综合征表现。

蛋白尿的鉴别诊断

蛋白尿的鉴别诊断

蛋白尿的鉴别诊断*导读:剧烈运动出现微量蛋白尿发热出现蛋白尿心力衰竭肾淤血引起蛋白尿药物中毒引起蛋白尿因有明确的病史和相应的体格检查一般诊断不困难……(一)急性肾小球肾炎链球菌感染后通过免疫复合物引起急性肾小球肾炎潜伏期1~2周平均10 d发病上呼吸道感染后潜伏期6~12d皮肤感染后潜伏期14~24d,也急性感染症状减轻或消失后出现水肿高血压血尿蛋白尿和管型尿24h尿蛋白定量 l~3 g血总补体和补体C3降低肾影像学检查肾脏增大水肿从眼睑开始以后从颜面部发展至全身病程短绝大多数可痊愈(90%左右)区别于慢性肾小球肾炎(二)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分普通型高血压型肾病型慢性肾炎急性发作型其临床表现与急性肾炎相似不同点是链球菌感染后潜伏期短一般一周之内最短5 d水肿从下肢开始从下向上蔓延病程长易复发晚期常常有肾功能损害以高血压型出现最早眼底检查动脉变细反光增强眼底出血渗出等与急性肾炎眼底小动脉痉挛不同影像学检查肾脏缩小(三)肾盂肾炎是感染疾患全身感染中毒症状腰痛膀腕刺激症状实验室检查为脓尿菌尿是其特点24h尿蛋白定量一般在1g之内很少超过2g一般无水肿血压不高只有慢性肾孟肾炎晚期肾功能损害时才表现水肿高血压(四)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脱发面部蝶形红斑口腔溃疡游走性关节炎光过敏雷诺现象多脏器损害尤以心J肾产经系统最多见其中肾受损占第一位其蛋白尿一般较多部分患者以肾病综合征形式出现实验室检查:自身抗体阳性总补体和补体C3降低约l/3案例血中可找到狼疮细胞皮肤活检真皮变性萎缩(五)多发性骨髓瘤老年男性好发贫血重且与肾脏受损不相称病情进展快易损害肾功能骨质破坏骨骼疼痛病理性骨折肝脾肿大骨髓检查大量骨髓瘤细胞存在可确诊其尿蛋白是溢出性蛋白尿本一周氏尿蛋白阳性(六)其他剧烈运动出现微量蛋白尿发热出现蛋白尿心力衰竭肾淤血引起蛋白尿药物中毒引起蛋白尿因有明确的病史和相应的体格检查一般诊断不困难。

蛋白尿的鉴别诊断

蛋白尿的鉴别诊断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糖尿病患者,如遇下列情况,宜行肾活检排除原发性肾脏疾病: ①血尿(畸形红细胞尿或红细胞管型尿);②既往有肾脏病史;③有尿检异常但无视网 膜病变。 高血压肾损害:糖尿病患者常常合并高血压,高血压可以引起蛋白尿,但尿蛋白量比 较少,很少出现肾病综合征样的大量蛋白尿,早期以肾小管功能损害、夜尿增多为主 ,眼底改变主要为高血压和动脉硬化,而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肾淀粉样变性:表现为大量蛋白尿,即使肾功能不全肾脏也不一定缩小,常规试纸法 检测尿白蛋白较少,24小时尿蛋白定量较多,眼底检查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部分病 人有多发性骨髓瘤、类风湿性关节炎或慢性感染的全身表现。 肥胖相关性肾病:主要表现为肥胖、代谢综合征、轻微蛋白尿、肾小球肥大、局灶节 段性肾小球硬化等,如果同时合并糖尿病,与糖尿病肾病有时很难鉴别。但是,肥胖 相关性肾病的蛋白尿在减肥后可以减轻或消失,不合并糖尿病的视网膜病变和周围神 经病变,没有糖尿病肾病的渗出性病变和结节病理改变。明确的糖尿病的罹病时间短 ,对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尿路感染:糖尿病患者常常合并尿路感染,包括尿道炎、膀胱炎及肾盂肾炎。慢性或 严重的尿路感染可有蛋白尿,但常伴有白细胞尿、红细胞尿以及不同程度的尿频、尿 急、尿痛、排尿不适等尿路刺激症状,清洁中段尿培养可培养出致病菌,正确使用抗 生素有效,感染控制后尿检异常消失或明显减轻。
肾小球蛋白尿
• 肾小球滤过膜损伤
• 尿蛋白以白蛋白等中、 高分子蛋白为主 • 尿蛋白定量>2g/24hr
• 常见于各种原发性或 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 可分为选择性蛋白尿 和非选择性蛋白尿
肾小管蛋白尿
• 肾小管对正常滤过蛋白的回吸收障碍
• 常因肾小管受损所致

小儿血尿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小儿血尿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左肾静脉受压综合征可使肾小球滤过 率增加。
.
13
诊断步骤
确定真性血尿
非肾小球性血尿
判断血尿来源
肾小球性血尿
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原因
.
14
确定真性血尿
以下为假性血尿: ①摄入含大量人造色素(如苯胺)食品,食物 (如蜂蜜)或药物如大黄﹑利福平﹑苯妥因 钠等也可引起红色尿 ②血红蛋白尿或肌红蛋白尿 ③卟啉尿
影响正常生活
.
48
5. 特发性高钙尿症
高钙尿症是指病因不明尿钙排出增 加,24小时尿钙测定>4mg/(kg·d)或 尿钙/尿肌酐>0.2,而血钙正常的一组疾 病。 临床特点:
➢ 占单纯性血尿患儿的25%~42% ➢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与饮食和环境因素
有关
.
49
特发性高钙尿症
临床特点: ➢ 无症状镜下血尿、非肾小球性血尿 ➢ 部分患儿可伴有腹痛、尿频、尿急、尿痛、 遗尿、肾结石等 ➢ 易并发尿路感染 ➢ 肠钙吸收亢进(吸收型)/肾小管重吸收 障碍(肾漏型)
.
52
特发性高钙尿症
治 疗:
多饮水、低钙低钠饮食 (小儿供钙1mg/kg/d) 噻嗪类利尿药 (促进远端肾小管重吸收钙,6-8周) 减少肠道钙吸收 (锌铁制剂、磷酸盐制剂、磷酸纤维素钠)
.
53
无症状镜下血尿的几个问题
1、诊断:血尿病因多样,诊断不易。
➢ 血尿的数量并不能提示病变的部位,血尿的严 重程度也不完全与原发病严重性相一致
判定标准: 尿沉渣显微镜检查,离心尿中RBC≥3个/HP,
或尿沉渣红细胞计数>8×106/L(8000个/ml),三 次以上。
.
3
肉眼血尿
当尿红细胞>2.5×109/L(1000ml尿中 含0.5ml血液)

血尿的鉴别诊断

血尿的鉴别诊断
➢尿红细胞来源:肾小球性与非肾小球性
相差显微镜检:
肾小球性血尿
两种以上的尿畸形红细胞大于80%为标准,敏感 性为69%.特异性为100%
棘形红细胞大于5%对肾小球性血尿有诊断价值
尿流式细胞分析
肾小球性疾病也可是非畸形红细胞性血尿 在严重的肾功能衰竭患者,由于肾小管内渗透压梯度的丧失
和肾小球基底膜的严重破坏,尿红细胞可为正常形态
肉眼血尿的临床诊断思路2
尿标本离心
上清显示红色
沉渣显示红色
血尿
干化学试纸法
-
色素或食物
+
血红蛋白尿 肌红蛋白尿
全程肉眼及镜下血尿的临床诊断思路1
红细胞管型对红细胞来源的诊断价值
通常提示出血来自于肾单位 但肾创伤、肾活检、梗塞、肾皮质坏死及血管炎,甚至
剧烈运动后也能偶见红细胞管型。
全程肉眼及镜下血尿的临床诊断思路1
血尿的临床诊治思路
血尿的定义
✓ 清洁中段尿离心沉渣镜检,每高倍视野
红细胞>3个。 进展:尿红细胞>5个/高倍视野
✓ 方法:取10ml清洁新鲜中段尿,离心5分钟, 速度1500转/分,取沉渣镜检,
血尿分类
肉眼血尿和镜下血尿 全程、初始或终末血尿 持续或间歇性血尿
红尿≠血尿
药物、食物均可引起尿液颜色改变
尿路上皮
恶性肿瘤 过度锻炼 外伤 乳头坏死 膀胱炎/尿道炎/前列腺
炎 寄生虫疾病(血吸虫病) 肾结石或膀胱结石
•复杂及不明原因
肾移植排异
高尿钙血症 高尿酸血症 镰状细胞疾病
《 Brenner肾脏病学第6版 2001》
伴随表现对血尿鉴别的意义
蛋白尿 水肿 血凝块 发热 尿路刺激症 体重下降 耳聋

急诊医学科血尿症状鉴别诊断

急诊医学科血尿症状鉴别诊断

急诊医学科血尿症状鉴别诊断尿液中出现较多的红细胞称血尿。

含血量较多,肉眼可见者称为肉眼血尿;含血量较少,须经过显微镜才能见到红细胞者称为镜下血尿。

一般认为离心尿每高倍视野中有3个以上红细胞或12h尿红细胞计数(Addis计数)超过了50万时有病理意义。

(一)诊断1.病史询问要点(1)发病年龄:儿童期血尿多见于急性肾炎、急性泌尿系感染、遗传性肾炎等;青少年期血尿多见于急性肾炎、肾结石等;成年时血尿见于肾炎、肾结石、尿路感染等;老年期血尿多见于肾结石、泌尿系肿瘤等。

(2)近期有无呼吸道感染:如呼吸道感染后1周内出现血尿,常考虑慢性肾炎急性发作;数小时至3d内发病者,可能为IgA肾病(免疫球蛋白A肾病);感染后10~14d出现血尿者,多考虑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

(3)有无肾区外伤:肾挫伤、挤压伤或尿道损伤可有血尿;泌尿系结石、结核和肿瘤等外科性疾病也是引起血尿的常见原因。

(4)有无尿路邻近器官疾病史:前列腺炎或肿瘤、急性阑尾炎、盆腔炎、输卵管炎、直肠癌、结肠癌、宫颈癌等病变累及泌尿系统时,可有血尿。

(5)是否服用过对肾脏有害的药物:如磺胺类、甘露醇、抗凝剂、环磷酰胺等药物均可引起血尿。

(6)血尿是否与运动有关:运动后血尿称特发性血尿。

(7)伴随症状:伴尿频、尿急、尿痛常提示尿路感染,如肾结核、肾盂肾炎或尿道炎等;伴寒战、高热、腰痛,可能为肾盂肾炎;伴高血压、水肿者多为肾炎;伴肾绞痛,多为泌尿系结石,血尿多见于肾绞痛发作后;伴排尿痛,尿流突然中断或排尿困难者,常提示为膀胱或尿路结石;伴肾肿块者,应想到肾肿瘤、多囊肾,如为肾肿瘤,常为无痛血尿,且多伴贫血;伴皮肤黏膜出血,见于血液病、传染病及其他全身性疾病;伴乳糜尿,应考虑丝虫病。

(8)有无引起血尿的全身疾病史1)血液病史: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血友病等均可致血尿。

2)感染性疾病史:如感染性心内膜炎、败血症、流行性出血热、猩红热、钩端螺旋体病、丝虫病等亦可致血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尿、蛋白尿的鉴别诊断 太和县中医院 余冠华 一、血尿分类及诊断程序 血尿分类: 1.泌尿生殖系统疾患引起的血尿 (1)肾小球疾病:肾小球肾炎,IgA肾病,薄基底膜肾病,遗传性肾炎等; (2)感染及炎症:如泌尿系感染、结核、丝虫性乳糜尿等,其中以膀胱炎更为常见; (3)结石及高尿钙症; (4)肿瘤; (5)前列腺疾病:前列腺炎症或增生; (6)先天畸形:多囊肾,海绵肾,肾下垂,肾血管异常,如肾动静脉瘘、动脉瘤、血管畸形和各种原因引起的肾静脉郁滞等; (7)外伤; (8)腰痛-血尿综合征。 2.全身疾病引起的血尿 (1) 血液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血友病等; (2)感染性疾病: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 (3)心血管疾病:心力衰竭、高血压肾动脉硬化等; (4)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结节性多动脉炎等; (5)内分泌代谢疾病:如痛风、糖尿病、淀粉样变、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等; (6)某些药物:磺胺类、抗凝剂、消炎痛、环磷酰胺、卡那霉素等。 3.泌尿系统邻近组织疾患引起的血尿:如急性阑尾炎、输卵管炎、结肠癌、宫颈癌、卵巢恶性肿瘤等; 4.其它:胡桃夹现象,运动性血尿等。 血尿的诊断思维步骤: 1 . 首先必须断定是否真性血尿: (1)排除产生假阳性血尿:如月经、子宫、阴道、直肠或内痔出血以及人为因素的污染; (2)排除血红蛋白尿或肌红蛋白尿:某些药物(如大黄、酚红、山道年、安替比林、利福平等)、苯胺染料、食物(如甜菜、蚕豆等)所造成的红色尿; (3) 排除假阴性血尿:红细胞在酸性和低渗的环境中极易溶解破损。尿pH值过高、过低、尿比重过低均可使尿中红细胞遭到破坏。以致虽有血尿、尿沉渣镜检时却见不到红细胞。如果作尿隐血试验,可获阳性结果. 2 . 除外非泌尿系统疾患引起的血尿: 有无其他部位出血? 有无邻近器官病变累及泌尿系统? 判断血尿的来源: 尿三杯试验 3 . 全程血尿进一步鉴别肾小球源性和非肾小球源性: 肾小球性与非肾小球性血尿鉴别 (1)伴有红细胞管型者为肾小球性。 伴有白细胞管型者常提示为肾盂肾炎引起的血尿。 伴有大量的结晶常提示结石引起的血尿。 (2)伴有大量蛋白中尿者为肾小球性。肉眼血尿时,血浆蛋白与红细胞一同从尿液溢出,其尿蛋白浓度亦< lg/24h. (3)尿位相镜检: 变形红细胞>80%-肾小球源性. 形态均一或变形<20%-非肾小球源性. 混合性血尿-肾小球源性合并其以下泌尿系损害. 4 . 其他 约5 %的血尿患者,经各种检查后仍不能查出病因,其原发疾病多为:微小的肾肿瘤、 微细的肾结石、 肾脏轻微局灶性感染、 早期多囊肾、 肾血管系统的病变、 隐蔽的肾小球疾患等 . 对这些血尿病人宜定期追踪复查。 二、蛋白尿分类及诊断程序 1 . 肾小球性蛋白尿:是因肾小球滤过膜发生病变,涎酸蛋白或电荷改变,致使滤过膜对血浆蛋白质通透性增高的结果。 (1) 多见于各类肾小球疾病. (2)其特点为尿蛋白总量较多,常> 2g/24h,成分以白蛋白为主,可出现大分子量的球蛋白如IgG 及IgM 等。 2 . 肾小管性蛋白尿:肾小球本身无病变,因肾小管受损不能将肾小球滤液中的蛋白质重吸收导致的蛋白尿. (1)多见于各种肾小管间质疾病:如肾盂肾炎、镇痛剂肾病、急性肾功能衰竭、间质性肾炎、多囊肾、Fanconi综合征等。 (2)其特点为尿蛋白总量较少,一般< 2g/24h,成份以溶菌酶及β -微球蛋白等小分子蛋白为主。 3 . 溢出性蛋白尿:由于肾小球滤液中有大量低分子量蛋白质,超过了肾小管重吸收的能力而出现蛋白尿. (1)见于单珠γ球蛋白病,包括多发性骨髓瘤、重链病及轻链病等. (2)其特点是:有引起异常血浆蛋白原发疾病的表现,尿蛋白定性分析(电泳或免疫电泳法)可发现特殊的蛋白质; 蛋白质初出现时肾小管的功能及形态均正常,进而因回吸收大量蛋白质造成肾小管形态及功能的改变. 4 . 组织性蛋白尿:组织遭受破坏后可以释放出胞质中的各种酶及蛋白质,分子量小者若超过肾小管吸收阈限,则可从尿中排出,形成蛋白尿。 (1)肾小管受炎症或药物刺激可分泌IgA和大分子粘蛋白(Tamm—Hors{all蛋白,简称T—H 蛋白),称分泌性蛋白尿, 见于泌尿道炎症及间质性肾炎。 5 . 功能性蛋白尿:包括发热、剧烈运动、过冷、过热,交感神经兴奋等因素引起的蛋白尿, 可能是由于血流动力学改变引起。一般蛋白定量较少,当诱因去除后即可消失。 6 . 体位性蛋白尿:多发生在儿童及青春发育期前后,常见消瘦者,尿蛋白量一般< lg/24h,直立时尿蛋白增多,平卧时消失。可能是肾小球毛细血管壁缺陷,站立时肾脏移位或腰椎前凸压迫肾静脉,使肾脏循环暂时性障碍所致. 蛋白尿诊断思路 1 . 初次发现:抗感染,复查2-3次. 2 . 仍阳性:24小时尿蛋白定量, 尿蛋白电泳(1)< 150mg/ 24h- 表明原蛋白尿阳性可能只是一过性现象或假阳性结果如高度浓缩尿、肉眼血尿、强碱性尿、x线造影剂、青霉素类、头孢素类、磺胺类等药物所致. (2)> 150mg/ 24h-需排除生理性(功能性、体位性)蛋白尿,鉴别肾小球性蛋白尿或非肾小球性蛋白尿等。 肾小球性---中分子,大分子蛋白(白蛋白及以上) 非肾小球性---小分子,中分子(白蛋白及或以下) 3 . 对肾小球性蛋白尿,首先需排除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常见的继发肾小球疾病有:风湿病(SLE,韦格纳肉芽肿,皮肌炎等)、代谢病(糖尿病,淀粉样变性等)、过敏性疾病(过敏性紫癜等)、肝病(乙肝,丙肝等)、肿瘤(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等)、感染性疾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引起的肾炎等)、造血系统疾病(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ITP,等)。 肾小球蛋白尿在必要且无禁忌时应行肾活检。

3.病例分析 病例一 患者,男,17岁.因”肉眼血尿半月”入院. 患者于感冒后3天突然出现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自诉未见血块,无尿频尿急尿痛,无腰痛等不适.在外院查尿常规示:红细胞(3+),蛋白(2+),白细胞阴性,红细胞形态非均一性.血生化:BUN正常,Scr120umol/L,余正常.C3稍下降.IgA稍上升.血常规,凝血全套均正常.尿三杯为全程血尿.双肾B超+胡桃夹征:胡桃夹征阳性,余正常.在当地抗感染,止血7天无效,来我院. 既往无特殊病史,无家族病史. 查体:体形瘦长,扁桃体II度肿大,余无特殊. 分析思路: (1)感冒3天后出现肉眼血尿---IgA肾病?但IgA肾病一般三天后肉眼血尿消失 (2)自诉无血块---内科性血尿? (3)尿常规---肉眼血尿下可以出现蛋白2+,红细胞形态非均一性也不一定有意义. (4)肾功能BUN正常,Scr120umol/L,两者不平行—当地检查不准确?肾功能损害? 如果外院检查准确,短时间内肾功能损害,则病情急,应立即上激素. (5)血常规,凝血正常---基本排除血液系统疾病. (5)17岁,体形瘦长,胡桃夹征阳性 (6)抗感染,止血7天无效-----药效不够?非感染性? 病例一处理经过: 1. 经医生我院医生仔细观察发现有血块 外科性血尿?两元论? 注意:病人说无血块,医生一定要亲自仔细检查 2. 我院查肾功能正常 考虑外院结果提示Scr升高,而我院正常,进一步SPECT查分肾功能. 在等待检查排队及确切结果间,为了避免肾功能真有损害耽误病情,给予5mg地米.最终SPECT提示肾功能正常,但仍然不排除肾炎可能,所以地米暂时不停. 3. 患者有胡桃夹,但是胡桃夹引起的肉眼血尿还是其他或两元论? 膀胱镜:左侧出血-胡桃夹 右侧出血-非肾小球性血尿 双侧出血--肾小球性血尿 结果:患者为左侧输尿管间断喷血 ,排除肾小球性出血,停地米.抗感染,止血5天无效,转外科治疗. 病例二 患者,女,57岁.因”体检发现血尿蛋白尿一天”入院. 患者于一天前体检发现尿常规红细胞 (2+),尿蛋白(2+),尿白 细胞阴性,红细胞形态非均一性,变形60%.无任何特殊不适. 既往有糖尿病病史7年. 查体无特殊. 病例二分析 1. 老年患者,应注意血压是否升高,肾功能及双肾大小. 结果:均正常. 2. 初次发现血尿蛋白尿,首先排除感染可能,予抗感染5-7天复查尿常规,尿位相镜检. 结果:尿常规仍然红细胞(2+),蛋白(2+),红细胞变形60%.可以排除感染性血尿蛋白尿. 3. 24h尿蛋白定量—2.5g 肾病全套----大分子蛋白为主(肾小球性可能性大) 4. 原发?继发? (1)老年患者有7年糖尿病病史,需要排除糖尿病肾病 结果:眼底检查,尿微量白蛋白,SPECT分肾功能均正常,排除糖尿病肾损害. (2)老年人,需要排除骨髓瘤,肿瘤 结果:肿瘤全套,骨髓瘤全套均正常. (3)女性需要排除风湿,血管炎 结果:风湿免疫全套均正常,ANCA -P型定性阳性,定量阴性(虽然患者暂时无风湿症状,风湿全套也阴性,但此种ANCA结果仍需警惕SLE,血管炎等) 5.乙肝,凝血为肾穿准备 结果:均阴性 病例二结论及处理意见 患者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可能性大,但仍需随访观察风湿全套及ANCA 初次发病老年患者可以考虑先激素治疗,若效果不好再肾穿刺.如果病人要求,无禁忌也可以先肾穿再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