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技术知多少
手术讲解模板:胫骨干骨折的髓内钉内固定术

手术资料:胫骨干骨折的髓内钉内固定术
术前准备: 1.了解伤情,根据X线片挑选适当长度和 宽度的髓内钉。其长度为胫骨结节至内踝 上3cm;其宽度应与髓腔最窄处相仿。
手术资料:胫骨干骨折的髓内钉内固定术
术前准备: 2.开放性骨折者术前应静脉滴注抗生素。
手术资料:胫骨干骨折的髓内钉内固定术
手术步骤: 1.切口
手术资料:胫骨干骨折的髓内钉内固定术
概述:
能用于胫骨干骨折的髓内钉有多种,如常 用的Ender钉、Lottes钉、矩形钉等。其 打入方式大同小异。按插入途径一般可分 上入式和下入式,甚至可一上一下式:按 是否暴露骨折端分开放插钉法和闭合插钉 法。以下主要介绍矩形钉的上入式开放插 钉法。手术部位相关解剖见下图(图 3.5.9.3-1,3.5.9.3-2)。
手术资料:胫骨干骨折的髓内钉内固定术
手术步骤:
,由助手握住小腿维持对位,术者继续将矩形钉打入骨折远端。 4.缝合
手术资料:胫骨干骨折的髓内钉内固定术
手术步骤: 冲洗手术切口。插钉口仅需全层缝合。骨 折端应注意软组织覆盖。开放性骨折者创 口应放置引流条。
手术资料:胫骨干骨折的髓内钉内固定术
手术步骤: 5.石膏固定
手术资料:胫骨干骨折的髓内钉内固定术
手术步骤:
查。确定骨折对位良好,矩形钉未从骨折 端穿出髓腔外,即可用较大的力量交替锤 击两 侧钉尾,直至大部分矩形钉进入骨内,皮 质外仅留约1.0cm(图3.5.9.3-4)。若为 闭合插钉法,则不必切开暴露骨折端。按 上法将矩形钉插入髓腔并 下行至骨折端时,在X线透视下牵引复位 骨折。骨折对位满意后
手术资料:胫骨干骨折的髓内钉内固定术
概述:
手术资料:胫骨干骨折的髓内钉内固定术
膝关节镜联合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膝关节镜联合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通常是由于高能伤力造成的,如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等。
胫骨平台骨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因此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非常重要。
膝关节镜联合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较为新颖的治疗方法,其临床疗效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该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一、治疗原理膝关节镜联合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原理是通过膝关节镜技术进行骨折复位,然后采用内固定器进行骨折固定。
该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软组织,减少手术创伤,有利于术后早期康复和关节功能的恢复。
二、临床疗效分析1. 疗效观察对象本研究选取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膝关节镜联合复位内固定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范围为18~65岁,平均年龄为(43.8±6.5)岁。
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膝关节镜联合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手术采用标准膝关节镜操作程序,根据骨折类型选择适当的内固定器进行骨折固定。
3. 观察指标术后立即观察疼痛状况、关节活动度,随访6个月及12个月时评估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采用Rasmussen评分系统对疗效进行评估。
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分为优、良、差三个等级。
4. 结果分析术后患者的疼痛状况得到明显缓解,关节活动度得到恢复,无感染、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
术后6个月时,60例患者中有54例(90%)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仅6例(10%)疗效一般;术后12个月时,60例患者中有58例(96.7%)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仅2例(3.3%)疗效一般。
Rasmussen评分系统显示,术后6个月时平均得分为88.6分,术后12个月时平均得分为95.2分。
骨折愈合情况良好。
5. 临床总结膝关节镜联合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状况,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
胫骨干骨折:钢板螺钉内固定术

胫骨干骨折:钢板螺钉内固定术体位及术前准备•全麻、硬膜外麻醉或神经阻滞麻醉;•仰卧位,大腿中上部应用止血带。
切口体表投影•无论将钢板放置在胫骨内侧面还是外侧面,均可采取前入路:在胫骨前缘外侧1cm取纵行切口,切口中心、长度根据需要显露胫骨的位置和范围决定。
近端可以向外侧延伸显露胫骨平台,远端向内侧延伸显露踝关节关节面。
•对胫骨远端的骨折,可以采取经皮微创入路:远端的切口位于内踝,前后缘正中做大约3~4cm的纵行切口;近端的切口位置根据钢板的长度决定,一般在距离钢板尾1孔距离向远侧切开3~4cm纵行切口,切口位于胫骨前、后缘正中。
手术技巧手术入路:•沿体表投影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注意直接切开至深筋膜,不要做皮下游离。
•按术前设计放置钢板。
如果将钢板安放在胫骨内侧,则不需要切开外侧间室的筋膜。
•如果将钢板安放在胫骨外侧,则沿胫骨嵴外5mm切开筋膜层,便于关闭切口时缝合,注意尽量少剥离断端覆盖的骨膜。
•在使用经皮微创手术入路时,可以在骨膜外应用骨膜剥离子做一隧道,联通近端、远端切口(MIPPO技术)。
骨折的复位和内固定:•可以用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进行骨折复位。
首先牵引恢复肢体长度,然后保持患肢长度,矫正旋转畸形。
•对于向后成角畸形,可以在消退下方骨折区域垫一布巾卷协助复位;对于简单的斜行和螺旋形骨折,可以使用点式复位钳钳夹复位。
•对于简单骨折,可以采取加压固定,应用4.5mm加压钢板;对于邻近干骺端的骨折、C型骨折可以选择4.5mm的LCP钢板固定。
锁定钢板可以更好地获得成角稳定性,同时在应用经皮微创技术时,不必对钢板进行精确的塑形,也不需要与骨表面完全贴附,起内固定支架作用。
•对于A1、A2、B1、B2型骨折,可以采取拉力螺钉和保护钢板技术固定;A3型骨折可以采取加压钢板固定;C型骨折可以采取桥接钢板固定技术。
•如果应用桥接钢板,钢板长度应是骨折范围的3倍。
•钢板的塑形:对于胫骨干远端的骨折,可按照Mast报道的方法进行预塑形:胫骨内侧面从中段到远端存在着大约20°的扭转,同时在内踝部分应按照大约半径为20cm的弧形进行预塑形。
专家型胫骨髓内钉及代概述

专家型胫骨髓内钉及代概述胫骨髓内钉是一种手术修复胫骨骨折的常见方法,通过内镶的钢钉将骨折部位固定在一起,促进骨折愈合。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需求的增加,专家型胫骨髓内钉及代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方式逐渐被应用。
一、胫骨髓内钉的基本原理胫骨髓内钉是一种外科手术操作,通过切开皮肤并穿刺骨髓腔,在断裂的胫骨骨折部位插入内镶的钢钉。
这种手术方法使骨折部位重新对准,促进愈合。
骨折固定后,患者可以较快地恢复行走功能,并减少因长时间卧床而引起的并发症。
二、专家型胫骨髓内钉的特点专家型胫骨髓内钉是一种改良型的内固定装置,相对于传统的胫骨髓内钉,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钛合金材质:专家型胫骨髓内钉采用钛合金制成,这种材质具有轻巧、高强度和耐腐蚀等特点,可以减少对人体组织的损害,并提高患者的手术后舒适度。
2. 可调节长度:专家型胫骨髓内钉可以根据患者的骨折情况和手术需求进行长度的调节,以更好地适应不同的骨折类型,并减少手术后的并发症。
3. 自由锁定系统:专家型胫骨髓内钉还配备了自由锁定系统,通过这种系统,医生可以将钢钉牢固地锁定在骨折部位,提供更好的骨折固定效果,并加快愈合进程。
三、专家型胫骨髓内钉的手术过程专家型胫骨髓内钉的手术过程与传统的胫骨髓内钉类似,但具有以下几个不同之处:1. 选择合适的钢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骨折部位,医生会选择合适长度和直径的钢钉。
2. 穿刺髓腔:在局部麻醉下,医生会通过骨皮质穿刺针将髓腔开放,以便插入钢钉。
3. 固定钢钉:医生会将胫骨髓内钉插入髓腔中,确保准确对准骨折部位,并使用自由锁定系统进行固定。
4. 关节活动检查:术后,医生会检查患者的关节活动度,确保骨折固定稳定,并配合术后康复训练。
四、专家型胫骨髓内钉的优势和应用范围专家型胫骨髓内钉相较于传统的胫骨髓内钉在以下方面具有优势:1. 减少手术创伤:专家型胫骨髓内钉手术相对简单,创伤小,术后疼痛和恢复期较传统手术明显减少。
2. 适用范围广:专家型胫骨髓内钉适用于各种胫骨骨折类型,包括胫骨干骨折、踝部骨折等,可以满足不同患者的手术需求。
手术讲解模板:关节镜下胫骨复位内固定术

手术资料:关节镜下胫骨复位内固定术
术前准备:
手术资料:关节镜下胫骨复位内固定术
术前准备:
手术资料:关节镜下胫骨复位内固定术
手术步骤: 8.1 1.切口与显露
手术资料:关节镜下胫骨复位内固定术
手术步骤:
自膝关节上方6cm开始,沿股四头肌腱内 缘向下绕过髌骨后,向内下延伸止于胫骨 结节。切开皮肤及深筋膜,分离股四头肌 腱与股内侧肌间隙,沿股四头肌腱、髌骨 和髌韧带之内侧缘切开髌旁支持带和关节 囊,再将膝关节屈曲,使髌骨翻向股骨外 髁的外侧,可显露骨折端和胫骨髁(图 12.42.4.2-4)。
手术资料:关节镜下胫骨复位内固定术
概述:
多在胫骨前缘撕脱,合并有前十字韧带损 伤、骨折后无明显移位,治疗时可用膝关 节伸直位管形石膏固定 4~6周。Ⅲ型骨折移位明显,骨折片有时 呈60°~90°翻转,此类型骨折,须手术 切开复位和内固定,也可用细钢丝连同撕 脱的十字韧带一并固定,术后膝关 节伸直位,用管形石膏固定4~6周。
手术资料:关节镜下胫骨复位内固定术
适应证: 胫骨髁间嵴骨折分型见示意图(图 12.42.4.2-1)。
手术资料:关节镜下胫骨复位内固定术
适应证:
手术资料:关节镜下胫骨复位内固定术
术前准备: 硬脊膜外阻滞麻醉,仰卧位,于大腿近端 扎气囊止血带。
手术资料:关节镜下胫骨复位内固定术
术前准备: 局部解剖见示意图(图12.42.4.2-2, 12.42.4.2-3)。
手术资料:关节镜下胫骨复位内固定术
概述:
胫 骨结节撕脱性骨折多发生在年龄较大儿童,Watson-Jones(1955)将其 分为3种类型:Ⅰ型骨折片较小,向上移位;Ⅱ型骨折片包括次级骨化中 心 和胫骨近端骨骺,呈铰链状向上翘起;Ⅲ型骨折线通过骺板和胫骨近端骨 骺进入关节。Ⅱ型和Ⅲ型骨折需要切开复
早读一文读懂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

早读一文读懂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 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严重的关节损伤,可能导致膝关节永久性功能障碍。在1960年代初期, AO公布了指导关节骨折手术治疗的原则,重点是关节面的解剖复位 、绝对稳定性、轴向畸形的矫正和早期运动。大多数早期研究认为关节稳定性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最关键的目标,但未能指出哪些骨块负责关节稳定性以及如何恢复关节稳定性。 1974年,Schatzker 发表了胫骨平台骨折的分类,包括六种主要类型,根据骨折的复杂性、患者年龄和骨骼质量按严重程度升序排列。 在本文的研究中,我们重新审视了胫骨平台稳定性的重要概念,并强调了在规划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固定时必须考虑的关键问题 。 一、胫骨近端的解剖结构
胫骨关节面和附着的软组织提供两个功能: (a) 稳定性:胫骨平台将股骨髁保持在正常位置的能力,与平台关节面的自然关系。 (b) 负重:恢复正常负重能力。 胫骨近端有两个独立的髁,表面具有软骨。外侧髁凸较小,内侧髁凹较大。每个关节面都被其相应的半月板部分覆盖。 软骨所覆盖的区域用作承重区域并负责关节的稳定性,而那些仅仅是骨骼用作如韧带和关节囊等软组织的附着点的区域,不直接参与重量传递,见图1。 图1注:胫骨平台的解剖。A:胫骨近端上前方透视。B胫骨近端- T R上后视图:胫骨平台边缘;TI:胫骨髁间隆起;TT:胫骨结节;FH:腓骨头;L:胫骨外侧平台;M:内侧胫骨平台。观察软骨覆盖区域(L和M)和软组织附着物(TT, TR, TI, FH)之间有明确的区别。FH是腓骨副韧带的附着区域。TR描述的是关节囊和半月板胫韧带的附着部位;TI是前交叉韧带(ACL)和后交叉韧带(PCL)的连接部位。TT为髌腱附着部位。未被软骨覆盖的区域在功能上与负重关节面不同。 二、决定骨折位置及其解剖模式的生物力学因素 受伤时膝关节的角度、创伤的能量和骨密度是骨折模式产生的决定性因素。接受外力时,无论膝关节的位置是屈曲还是伸展,都决定了胫骨平台关节面的哪一部分受力。 如果力量足够,骨头就会断裂。膝关节外伤时处于屈曲状态是最常见的,膝关节的后象限会承受负荷,由此产生的骨折将在后部。 如果膝盖伸展,骨折将在前象限 内翻和外翻力决定了哪个髁骨折。翻力会破坏内侧柱,而外翻力会破坏外侧柱。果膝盖处于极度弯曲状态,那么承受负荷的就是关节的边缘,如果力足够,则边缘会被压碎。 三、胫骨平台骨折的类型
早读胫骨平台骨折,一篇总结到位!

早读胫骨平台骨折,一篇总结到位!一、概述胫骨平台骨折,也称胫骨髁部骨折,属胫骨近端的关节内骨折,可有不同程度的关节面压缩与移位,将影响膝关节的对合、稳定性与运动。
胫骨平台骨折是骨科最常见的关节内骨折之一,成人发病率约1.6%,占老年骨折的8%。
外侧平台骨折占55%-70%,内侧平台骨折占10%-23%,内、外侧平台同时骨折占10%-30%。
多发于青壮年,以40~50岁患者居多,男性与女性患者比例3:1。
致伤原因中,交通伤最多,其次是压砸伤和高处坠落伤;由于膝关节存在7°生理外翻角,损伤机制又以外侧暴力常见,因此累及外侧平台的骨折居多。
胫骨平台骨折的分类多种多样,所有分类方法均是基于骨折的部位与移位的程度。
常合并半月板(57%)和前交叉韧带损伤(25%),后交叉韧带(5%)、外侧副韧带(3%)以及内侧副韧带损伤(5%)则相对少见。
二、解剖内侧平台稍大且呈四形,外侧平台较小而凸起,外侧关节面比内侧关节面稍高。
内侧髁比外侧髁坚实,因此,外侧髁更易发生骨折,并伴有关节面的压缩和粉碎。
内侧平台的骨折常常表现为整块,还经常合并更为严重的损伤和骨折脱位。
后内侧脊是胫骨近端最坚硬的部分,它通常作为术中复位的参考标志。
胫骨结节和Gerdy结节是外侧的两处骨性突起,它们分别是髌腱和髂胫束的止点。
腓骨头提供外侧副韧带以及股二头肌的附着止点,同时为胫骨近端的外侧提供支撑作用。
这些解剖标记在进行手术切口规划时十分重要。
膝关节部的负重,内侧平台承受60%-75%的负荷。
●内侧平台比外侧平台宽大。
●内侧平台呈凹面状,外侧平台呈凸面状。
●内侧平台承受的负荷更大,故其软骨下骨更密、更强。
●骼胫束止于 Gerdy 结节。
●前交叉韧带附着于胫骨髁间棘及其内侧,其作用是防止胫骨相对于股骨的前移。
要辨识骨折块是否包含该附着点,这对于重建膝关节稳定性非常重要。
后交叉韧带附着于胫骨平台后缘关节线下约1cm,相当于胫骨结节偏外数毫米处。
胫骨干骨折螺丝钉内固定术

胫骨干骨折螺丝钉内固定术一概述胫腓骨是长管状骨中最常发生骨折的部位,其中以胫腓双骨折最多,胫骨骨折次之,单纯腓骨骨折最少。
胫骨干骨折螺丝钉内固定能提供一种简单易行的“骨缝合”,在维持骨折位,防止斜形,螺旋形骨折下滑,短缩畸形方面起一定作用。
二麻醉方式硬膜外麻醉或腰麻。
三术前准备及术前注意1.术前准备根据X线片选用合适的螺丝钉。
2.术前注意若是开放性骨折者术前应静脉滴注抗生素。
四适应证胫骨干中下段斜形,螺旋形及有蝶形骨折片的粉碎性骨折。
五禁忌证胫骨干横断,严重粉碎性骨折。
六手术步骤手术大体步骤:①胫骨嵴外侧切口。
②将小腿肌群向胫骨外侧拉开,清除血肿,暴露骨折。
③用持骨钳牵引使骨折正确复位,用皮质加压螺丝钉固定。
④按层缝合。
七术后并发症术后骨折端的移位。
八术后护理胫腓骨折采用1~2枚螺钉在骨折端固定仅能起到维持骨折对位,即骨缝合的作用。
固定不够坚固,因此治疗期内,必须附加石膏外固定。
术后外固定须确实可靠。
一般长腿石膏托可在2周时更换为管型石膏同时观察伤口愈合情况拆除缝线。
术后4周可在拐杖保护下逐渐行走,并逐步负重。
一般外固定需持续至术后3~4个月骨折完全愈合时。
九注意事项治疗期间必选附加石膏外固定,术后外固定须确实可靠。
十术后饮食多饮水,新鲜水果蔬菜,高蛋白、高维生素、高含钙质食物。
应注意清淡,多以菜粥、面条汤等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为佳。
给予流质或半流质的食物,如各种粥类、米汤等。
十一手术影响下肢行动受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技术知多少
发表时间:
2019-09-20T15:11:02.67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第08期 作者: 鲜先东
[导读] 胫骨平台骨折是人体负重的部位产生了骨折的情况,在身体的骨折中占有很高的发病率,
四川省南充市身心医院
637700
胫骨平台骨折是人体负重的部位产生了骨折的情况,在身体的骨折中占有很高的发病率,对于骨折后的完全康复所产生的难度也相当
大。对于胫骨平台骨折的相关手术性治疗方法,要充分考虑到患者的受伤程度,选取最佳的手术路径,运用适当的相关固定技术,做到对
于骨折的位置进行解剖从而恢复到正常的位置,对于部分有塌陷情况发生的位置,还需要进行植骨复位,通过用手术钢板对受伤部位进行
支撑,再对内部做好骨螺钉固定,如果情况严重还可以运用双髁加固。手术之后的早期,可以进行轻微的膝关节运动锻炼,这种方式不仅
可以加速骨折的恢复,还可以减少一些病发性关节炎的情况发生。
一、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的概念
胫骨平台骨折的内固定技术意义不同,究其原因主要是根据不同人的理解不同,所运用的手术手法也有所不同,根据不同病人的年
级、不同体质患者的骨骼结构状态、不同的受伤部位、程度来决定。不是所有的情况都是需要手术的,如果病人的外侧局部关节轻度受
伤,通常情况下不会造成关节的后期退变,而这种情况通常是不需要进行手术的。
某些骨折会造成骨头移位,关节出现凹陷、骨折压缩、局部关节产生凹凸不平、或者骨头向其他角度移位等问题发生时,牵引手法不
能完全使病人康复,则需要手术内固定。但是较严重的粉碎性质的骨折,做到内固定会相当困难,这种情况只能先进行牵引,等病情减轻
后再进行关节融合的手术进行治疗。
二、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的适用情况
胫骨平台骨折内部固定技术主要使用于以下几点:
(
1)骨折所产生的畸形角度需大于10°,有很大的可能性发生骨关节病。
(
2)胫骨与腓骨同时骨折的情况,通过单独的手法复位不能保证不再移位,需要通过手术治疗。
(
3)病人发生骨折,如果其复位后的骨折片分离距离大于4毫米的情况。
(
4)如果病人的松质骨发生了压缩的情况且其关节面的凹陷程度超过了8毫米。
(
5)经过应力试验,患者肌体外翻畸形大于5°。
(
6)如果发生胫骨骨折同时合并韧带损伤(包含有副韧带、十字韧带)等不确定因素,需要进行同时修复的情况。
三、胫骨平台骨折的具体分型
临床上经胫骨平台骨折主要分为六型。
1.
Ⅰ型患者。外侧的平台发生单纯性骨折,或是发生劈裂性骨折;
2.
Ⅱ型患者。发生外侧平台劈裂,呈压缩性骨折;
3.
Ⅲ型患者。外侧平台发生单纯性压缩骨折;
4.
Ⅳ型患者。内侧发生平台骨折,这种骨折可以是劈裂或者是劈裂压缩性;
5.
Ⅴ型患者。内外侧平台发生劈裂双踝骨折;
6.
Ⅵ型患者。同时发生了关节面和干骺端骨折,也就是所谓的骨干和干骺端产生了分离。
四、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的步骤及要点
(一)术前准备
1
、受伤之后需要尽快进行手术,如果已经超过了24h,最好是等待5到7h之后,待受伤部位消肿,再进行相关手术。术前恢复时间不宜长
于
2周,如若超过2周后再进行手术,术后将不容易整复。
2
、手术开始时,应当进行牵引或者对手术部位进行适当的固定。从而达到对骨折的位置进行正确对位,防治错位的情况发生。
(二)内固定术的要点
1.
针对Ⅰ型劈裂骨折内固定术。主要是先修复远端骨折,然后再从后往前对整个骨折近端进行整复推挤。可以用克氏针进行暂时固定。同
时骨折的近端要沿着平台的关节面用拉力松质骨螺钉进行固定,骨折的远端要用拉力皮质骨螺钉穿过内测用皮质骨来进行固定。
2.
Ⅱ型平台骨折患者也就是塌陷骨折。在患者胫骨上外侧的皮质骨处用骨凿形成一个骨洞,然后用骨冲击器进入,一直到塌陷骨折片的位
置,把整个骨折块抬起。在患者塌陷区空腔进行植骨术,然后沿着塌陷处的皮质骨进行螺丝钉固定。
3.
Ⅲ型劈裂塌陷性骨折。可以先将劈裂骨折片显漏出来(通过骨折外翻的形式),然后将骨膜者片复位、抬起。对骨折塌陷处进行植骨。
然后再用两枚螺丝钉对劈裂骨折进行复位。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有老年骨质疏松者也可以用
L形和T形的钢板进行支撑固定。
4.
Ⅳ型骨折,也就是内外髁的梯形T型Y型骨折。首先要修复重骨折侧的平台劈裂,之后再修复平台患侧较轻或者是骨折碎片较大的位置,
尽可能最大程度保证平台关节面的平整。
五、术中的注意要点有哪些
(
1)如果发生了外髁骨折的情况,如腓骨颈骨折,要及时同步修复;
(
2)手术原则要最大程度上保障关节软骨面的完整度,不能在手术操作中增加机体损伤,如果存在骨缺失,要进行植骨填充;
(
3)如果除了发生平台骨折外,伴有其他韧带或半月板损伤的情况,要同步处理,避免发生后遗症;
(
4)不要过多剥离、牵拉患处的皮肤,以免发生皮肤坏死的情况。
六、术后有哪些处理注意事项
(
1)进行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后,要保证患者处于膝位微屈的体位,然后再进行石膏的固定;
(
2)术后早期可以进行适当的锻炼,帮助肌肉恢复肌张力,同时保证外固定制动的时间,基本上控制在3-5周左右;
(
3)术后的4-8周不可以进行负重活动;
(
4)如果出现压缩情况,要在术后的3-5个月待骨折切口完全愈合后,再进行负重活动。
以上为大家介绍了一些关于胫骨平台骨折手术的内部定技术要点,相信大家现在对其有了一定程度上的了解。如果发生了类似骨折的
情况,切莫慌张、急躁,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有效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