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防伪

光学防伪
光学防伪

光学防伪检测技术

1.1

光源在科学研究和从工程技术中的用途广泛,防伪技术更是离不开光源,尤其是激光光源,例如氦氖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等。在防伪技术中,光是信息的携带者,光的辐射能量、频率和振幅和携带与传输各种信息,因此光源在防伪技术中往往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1.1.1

1)对于发光源的要求:除去那些直接检测以及规定了光源或辐射特性的光电检测系统外,总是要求光源热性满足防伪检测的需求。其中最重要的要求之一,就是光源发光的光谱特性必须满足防伪检测系统的需求。防伪检测系统对光谱范围的要求应在选择光源是给予满足。

为了增大光电防伪系统的信号和信噪比(信噪比,英文名称叫做SNR 或S/N (SIGNAL-NOISE RATIO),又称为讯噪比。是指一个电子设备或者电子系统中信号与噪声的比例。这里面的信号指的是来自设备外部需要通过这台设备进行处理的电子信号,噪声是指经过该设备后产生的原信号中并不存在的无规则的额外信号(或信息),并且该种信号并不随原信号的变化而变化。),之后引入光源和光电探测器之间光谱匹配系数的概念,以此描述两光谱特性间的重合性和一致性。

光谱匹配系数α=A 1/A 2=λ?∝?0Sd W / λ?

0Wd

W 为波长λ时,光源光辐射通量的相对值。

S 为波长λ时,光电探测器灵敏度的相对值。

实际选择时,应综合兼顾二者的特性,使匹配系数尽可能大些。

2)对于光源发光强度的要求

为确保防伪检测系统的正常工作,通常对系统所采用的光源或辐射源的强度有一定的要求。光源强度过低,系统获得的信号过小,以致无法正常检测;光源强度过大,又导致系统工作的非线性,有时可能损坏系统、待测物或光电探测器等,同时也会导致不必要的能源消耗而引起的浪费。

3)用于光电检测的系统中的光源除了上述基本要求外的,还有一些具体要求。如灯丝的结构和形状;发光面积的大小和构成;灯泡玻壳的形状和均匀性;以及光源发光效率和空间分布等。

1.1.2灯光选择

1)LED用途广泛,光学防伪检测技术对LED组合照明有严格的要求,主要着眼于对照明区域亮度、均匀性和照明波长的、温升等影响。

2)氦-氖激光器

3)半导体激光器

2.1

2.1.1

激光全息防伪技术

激光全息防伪标识能起到防伪作用,其主要原因如下

1)激光全息图的制作和复印技术含量高,需专门人才,而且工艺复杂,设备昂贵。激光全息印刷时以全息照相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而且全息照相本身就是一项高新技术,它除了需要高质量的照相设施之外,更重要的是需要掌握全息照相技术、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士进行操作才能保证制作出合格的全息模板。另外从设备的精度、质量上看,仅有大笔的资金投入也是无法实现防伪标识的制作的。因此从技术、人员、工艺、设备以及投资的角度来看,制作全息商标的难度是比较大的。

2)激光全息图本身的特性决定其具有难以仿制的特性。由于全息图本身是密度极高的复杂光栅,而且彩虹全息具有再现图像颜色可变的性质,因此采用假彩色编码技术,使不同图案或同一图案中不同的部分再现出不同的颜色。这些特点使得即便是同一个人在异地用同样的方法也无法制作出光栅完全相同的两张全息图。

3)加密全息、三维全息和真彩全息等技术的引入加大了激光全息防伪技术的防伪力度。利用特殊的光学编码技术在全息图中加密,用特别的三维物体模型作为目标拍色的全息图,真彩色全息再现和客观的物体颜色一致的图像等技术的科技含量都非常高,因此可以保证采用这些技术制作的防伪标示不易被仿制。

4)采用防揭型和熨印型两种电化铝箔膜制作模压全息图加大了仿制的难度。防揭型全息图是一次性使用的,全息图印制在复杂的结构上,当揭去表面材料后,全息图光栅结构被破坏,从而留印在承印物上的全息图因残缺不全而无法仿制。熨印型全息图也是印刷在复合材料上,不同的是它与承印物结合非常紧密,以至于根本无法从承印物上揭下。

2.1.2全息术原理及发展

全息图的形成分成为两个步骤:第一步为把实物被相干光照明后,事物的散射光与参考光在感光干板上形成干涉条纹;第二步为在显影后的干板上用相同波长的光波照射,便可以再现出原物体的三维图像。

1)全息记录

(1) 干涉场分布与波面位相的一一对应关系。

当两束光相干时,其干涉场分布(包括干涉条纹的形状、疏密及明暗)与这两束光的波面特性(振幅及相位)密切相关,振幅分布影响强度,相位分布影响条纹的形状和疏密分布。无论简单还是复杂的分布,一种分布只对应着一种相干方式,两束光的波面有微小的改变,或者两者相对的位置有微小的改变,都会引起相干场分布的改变。因而,干涉场的分布与波面相位可以说是一一对应的。利用干涉场的条纹分布“冻”住相位信息。

(2)用物光波直接照射感光胶片,处理后在胶片上将一无所有。这是因为底片只能记录强度而不能记录相位信息的缘故。如在曝光的时候将另一光束能与之相干的光同时照射到底片上,这是胶片上记录的僵尸两者相干所形成的干涉场光强分布。处理后留在底片上的将是些干涉条纹。这样,物光波的相位信息便以干涉条纹的姿势被“冻结”在底片上。我们把物光用O(x,y)表示,另一束成为参考光,用R(x,y)表示。全息记录光路如图4-1(a)中。记录底片一般用全息干板。

2)全息再现

全息再现是使记录时被“冻结”的物波在一定条件下“复活”,因此吃过程又称为“波前再现”如图4-1(b)所示,物波前的再现要借助再现光。设C(x,y)表示再现光照射全息图,有可能再现出原物的波前来,并得到与原物完全相同的像。

综上所述全息记录和再现原理,我们便可以理解全息照片所独有的特点,如:再现影像是三维立体像、全息照片的碎片能再现出完整的像、同一张底片可以多次曝光记录多次不同的信息。

2.1.3彩虹全息原理

彩虹全息和像全息一样,也可以用白光照明再现。不同的是,像全息要求光束的像面和记录干板之间的距离非常小,而彩虹全息没有这种限制。彩虹全息是利用记录时光路的适当位置加狭缝,再现时同时再现狭缝像,观察再现像时将受到狭缝再现像的限制。当利用白光照明再现时,对不同颜色的光,狭缝和物体的再现像位置都不同,在不同的位置将看到不同颜色的像,颜色的排列顺序与波长顺序相同,犹如彩虹一样,因此这种全息技术成为彩虹全息。彩虹全息分为二步彩虹全息和一步彩虹全息。

(1)二步彩虹全息

二步全息记录过程:首先对要记录的物体摄制一张菲涅耳离轴全息图H1,称为主全息图,记录光路如图4-2(a)所示;第二步是用参考光的共轭光照明H1,产生物体的赝实像,在H1的后面放置一水平狭缝,实像和狭缝之间放置全息干板H,用会聚的参考光R记录第二张全息图H,这张全息图就叫做彩虹全息图。如果用共轭光R*照射彩虹全息图H,则产生第二次赝像,由于H记录的是原物的赝实像,所以再现的第二次赝相对于原物来说是一个正常的像,与原物的再现像一起出现的狭缝的再现像,它起一个光阑的作用。

再现虚像,眼睛位于其他位置时,则由于受到光阑的限制,不能观察到完整的像。

如果用白光来照明彩虹全息图,则每一种波长的光都形成一组狭缝像和物体像。一般来说,狭缝像和物体像的位置随波长连续变化。如果观察者的眼睛位于狭缝后方适当的位置,由于狭缝对视场的限制,通过某一波长所对应的狭缝限制只能看到再现像的某一条带,其色彩与该波长对应。同波长相对应的狭缝在空间中是连续的,因此,所看到的物体像就是具有连续变化的颜色,像雨后的天空的彩虹一样,彩虹全息也是像全息的一种。

在记录全息图H时,物光束受到狭缝S的限制只是一束细光束透射在H上,因而对应

物点C’的信息在全息图的Y 方向上只占了一小部分。对于这一部分全息图,也可以叫做线全息图,如图4-2(b)所示。设狭缝宽为a,狭缝与H的距离Z s,则线全息的宽度如下公式:

△H=Z0a /(Z0+Z S)

由于物点的全息图的大小在铅直方向Y上受到限制,再水平方向不受限制,因此,再现

像在Y方向上失去了立体感,在水平方向上仍有立体感。由于人眼是排在水平方向上的,所

以并不影响立体感。

二步彩虹全息的优点是视场大,但由于在制作彩虹全息图时,需要经过两次采用激光光源的记录过程,散斑噪声大,故直接应用难。

(2)一步彩虹全息

从二步彩虹的记录和再现过程可知,彩虹全息图的本质是要在观察者与物体再现现象之间形成一个狭缝像,是观察者通过狭缝看物体,以实现白光再现。根据这一原理,我们可以用一个透镜使物体和狭缝分别成像,是全息干板位于两个像之间的适当位置。如图4-4(a)所示,狭缝位于透镜的检点之内,在狭缝同侧得到其放大的正立的虚像。

如物体在焦点以外,则物体的像在透镜另一侧,这时的光路结构,本质上与二步彩虹全息的二次记录是相同的。再现时用参考光的共轭光照明,形成狭缝的实像和物体的虚像,眼睛位于狭缝像处可以观察到再现的物体虚像。再现光路如图4-4(b)。

在一步彩虹全息中,也可以把物体和狭缝放在焦点透镜之外,使他们在透镜的另一侧成像,记录时仍将全息干板放置于物体像和狭缝像之间,如图4-5.

在一步彩虹全息中,由于减少了一次记录过程,噪声较二步彩虹全息小,但是视场受到透镜大小的限制。

3.1

激光全息防伪标识

防伪全息差您常常被制成防伪标识,用于产品的安全防伪中。由于激光全息图的色彩神奇,图像逼真,信息量高,并且可以进行大批量的压膜复制,因而在防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激光全息防伪标识的制作是利用彩虹全息照相的原理,首先制作全息母板,再将全息母版经过模压工艺,将母版上的干涉条纹转移到标识材料上,制成可以供印刷使用的金属板。其工艺如下:

1)光刻胶全息母版的设计和制作

这种光刻胶母版一般分两大类:

第1类:像素全息法加全息照相两步记录法:

“像素全息法”是利用计算机程序来控制经过微缩的两激光束进行旋转曝光,从而使最后形成的全息图像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会产生忽大忽小、闪烁跳动、变化无穷的各种彩虹图案。图案的选择由计算机所编的程序来控制。这是对彩虹材料的整体外观的设计。图案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感,而防伪功能由“全息照相的两步法”来完成,即由点阵曝光后,再在特定的位置输入特殊的三维图像和密码。特殊的图像有“准三维显示法”“莫尔技术”“加密码法”。

第2类:光栅光谱编码法加全息照相两步记录法。

根据激光全息光栅衍射光谱的有关理论,衍射光的每一级光谱将由短波到长波展成一组蓝、绿、黄、红的颜色,从衍射级到光源的距离将由不同的光栅常数决定。如果我们让各组光栅的衍射光谱相互错开成一个波段,即严格计算好每组光栅常数所对应的角度,精确掌握形成光栅的两束激光到光刻胶版的交角,然后对每组光栅正交或不同部位方向旋转曝光,每组光栅由计算机所设计的图案的不同部位的反差片组成。这样,经旋转干版来实现多次多组交驻曝光,就得到多方位可观察的五颜六色的光刻胶彩虹母版。

2)电成型

电成型也称电铸,目前是将光刻胶版上的浮雕全息图“转移”到镍版上,然后可以从金属原版上翻镀几次。任何一块金属版都可以重复的翻镀工作版。工作版的厚度一般控制在

50μm左右。其工艺流程如图下:

3)模压

其工艺一般分为四步:

(1)透明塑料膜的表面处理。

表面处理分为化学涂布和预处理两种。化学涂布是在塑料膜表面覆盖一层1~2μm的涂层。模压过程所“转移”的图像就是形成在这个涂层上的。预处理是有些材料是必须保持原有的性能指标,不能用涂料。

(2)安装工作版达到图案的最佳衍射和接缝极小。

(3)模压是将工作镍版上的浮雕全息图经过一定张力、压力、温度、冷却等处理,从而“转移”到透明塑料膜上。

(4)覆膜

即在形成凹凸条纹的表面上覆盖一层0.5μm左右的透明膜,目的在于保护激光全息图像,这层透明米将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

编制说明-《包装防伪通用技术要求》

《包装防伪通用技术要求》团体标准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包装防伪作为产品防伪的主要方式,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烟酒、饮料、日化等领域。防伪包装不仅使企业达到遏制假货泛滥的目的,方便消费者识假辨假,保护企业和消费者以及中间各流通环节的合法利益,而且对于企业提升品牌形象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根据防伪包装的应用需求,由中标防伪印务有限公司于2018年12月牵头提出制定《包装防伪通用技术要求》团标标准的申请,经中国标准化创新战略联盟包装印刷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包装印刷专委会”)组织专家审议通过,于2019年1月正式被授予项目编号:T/CAB CSISA 0012-2019,由申请单位作为主要编写单位,中柔凹印技术服务(北京)中心负责筹备和组织行业内相关单位参与联合编制工作。 (二)标准的起草单位及起草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标防伪印务有限公司、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北京印刷学院、苏州印象镭射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天臣防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超级标贴系统有限公司、四川省宜宾普拉斯包装材料有限公司、湖南福瑞印刷有限公司、广州市恒远彩印有限公司、浙江上峰包装新材料有限公司、海南赛诺实业有限公司、上海顺灏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擎雷(上海)防伪科技有限公司、云南红塔彩印包装有限公司、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湖南工业大学、深圳劲嘉盒知科技有限公司、中柔凹印技术服务(北京)中心、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北京邮票厂、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艳君、向华、许文才、刘祥、曹国荣、钟云飞、李刚、胡祖元、徐良衡、高芸、戴良虎、周立权、傅义、李敏、王文娜、俞建虎、赵洁、袁晨、沈丰铭、郑俊志、曹建坤、刘玫玫、张杰、崔庆斌、马宏刚、廖文、高俊科、张云、冯梦珂、黎坛、王青、黄新莉、张保平、奚靖坤。

激光冷却与捕获原子

激光冷却与捕获原子 获得低温是长期以来科学家所刻意追求的一种技术。它不但给人类带来实惠,例如超导的发现与研究,而且为研究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创造了独特的条件。例如在低温下,分子、原子热运动的影响可以大大减弱,原子更容易暴露出它们的“本性”。以往低温多在固体或液体系统中实现,这些系统都包含着有较强的相互作用的大量粒子。20 世纪 80 年代,借助于激光技术获得了中性气体分子的极低温(例如,10-10K )状态,这种获得低温的方法就叫激光冷却。 激光冷却中性原子的方法是汉斯(.. ..T W H Ansch )和肖洛(A. L. Schawlow )于 1975 年提出的,80 年代初就实现了中性原子的有效减速冷却。这种激光冷却的基本思想是:运动着的原子在共振吸收迎面射来的光子(图 1)后,从基态过渡到激发态,其动量就减小,速度也就减小了。速度减小的值为 /h Mc νν-?= (1) 处于激发态的原子会自发辐射出光子而回到初态,由于反冲会得到动量。此后,它又会吸收光子,又自发辐射出光子。但应注意的是,它吸收的光子来自同一束激光,方向相同,都将使原子动量减小。但自发辐射出的光子的方向是随机的,多次自发辐射平均下来并不增加原子的动量。这样,经过多次吸收和自发辐射之后,原子的速度就会明显地减小,而温度也就降低了。实际上一般原子一秒钟可以吸收发射上千万个光子,因而可以被有效地减速。对冷却钠原子的波长为 589nm 的共振光而言,这种减速效果相当于 10 万倍的重力加速度!由于这种减速实现时,必须考虑入射光子对运动原子的多普勒效应,所以这种减速就叫多普勒冷却。

由于原子速度可正可负,就用两束方向相反的共振激光束照射原子(图2)。这时原子将优先吸收迎面射来的光子而达到多普勒冷却的结果。 实际上,原子的运动是三维的。1985 年贝尔实验室的朱棣文小组就用三对方向相反的激光束分别沿x、y、z三个方向照射钠原子(图3),在6 束激光交汇处的钠原子团就被冷却下来,温度达到了240μK 。 理论指出,多普勒冷却有一定限度(原因是入射光的谱线有一定的自然宽度),例如,利用波长为589nm 的黄光冷却钠原子的极限为240μK,利用波长为852nm 的红外光冷却铯原子的极限为124μK 。但研究者们进一步采取了其他方法使原子达到更低的温度。1995 年达诺基小组把铯原子冷却到了 2.8nK 的低温,朱棣文等利用钠原子喷泉方法曾捕集到温度仅为24pK 的一群钠原子。 在朱棣文的三维激光冷却实验装置中,在三束激光交汇处,由于原子不断吸收和随机发射光子,这样发射的光子又可能被邻近的其他原子吸收,原子和光子互相交换动量而形成了一种原子光子相互纠缠在一起的实体,低速的原子在其中无规则移动而无法逃脱。朱棣文把这种实体称做“光学粘团”,这是一种捕获原子使之集聚的方法。更有效的方法是利用“原子阱”,这是利用电磁场形成的一种“势能坑”原子可以被收集在坑内存起来。一种原子阱叫“磁阱”,它利用两个平行的电流方向相反的线圈构成(图4)。这种阱中心的磁场为零,向四周磁场不断增

新型防伪技术简介

新型防伪技术简介 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不断的膨胀,不法商家利用不法手段获得利益,造假就是其中之一,通过造假能购给不法商家带来巨大的利益。然而,很多企业在面对造假现象已经做出了防范措施,那就是给自己的产品防伪。在这个纷繁芜杂的世界,假冒伪劣产品盛行其道,这让很多著名品牌的公司深受其害,而各类防伪手段就是为了拒绝仿冒,保护品牌。 现在介绍几种比较高端的防伪技术手段: 三维指纹防伪标签伪: 该技术是最新研发的新型技术,目前正在申请国家专利,该技术是根据三维网状的随机性,系统为每个防伪标识分配一个随机经过加密的三维网状,该三维网状具有颜色随机无规律、形状随机无规律、位置随机无规律三大安全防伪技术组成,此技术难度高,无法仿制。此外,该技术还结合二维码技术 二维码技术简介: 采用特定的几图案,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分布成黑白相间的图形,用来记录数据符号信息。通过图像输入设备或光电扫描设备自动识读以实现信息自动处理,它具有条形码技术的一些共性,每种码制有其特定的字符集,每个字符占有一定的宽度,具有一定的校验功能等。储存量大,保密性高,追踪性强,抗损性强,备援性大等特。 高温消失防伪: 温变油墨(也称热敏油墨)——此类油墨在达到或超过临界温度(-40℃-200℃)时,能发生变色效果。原有颜色会消失或变色,此变化为可逆或不可逆。 可逆热敏油墨有消色、显色、变色三种。消色可逆热敏油墨原有颜色受热后消失,降温后恢复原色;显色可逆热敏油墨外观无色,受热后呈现出颜色,降温后恢复成无色;变色可逆热敏油墨原有颜色受热后呈现为另一种颜色,降温后又恢复成原有颜色。

不可逆热敏变色油墨有显色和变色两种。显色不可逆热敏油墨外观无色,受热后呈现颜色,降温后颜色不再恢复成无色。变色不可逆热敏油墨原有颜色受热后变为另一种颜色,降温后不再恢复原色。适用于胶、丝、凹、柔等印刷方式。相对于胶印,丝印效果更好一些,胶印相对颜色较浅。以上热敏油墨温度、颜色可根据客户的具体要求设定、生产。较常见的有30℃、50℃等温度范围。 隐形荧光防伪技术: 隐形防伪技术,分隐形文字、隐形图案、隐形流水号,每种都有适用的地方。 该技术使用有双重隐形防伪性能油墨,将固定文字、图案、号码或者流流动性号码印制在防伪标签的内,该技术具有极高的隐藏性,肉眼和手感触摸都无法找到隐藏的技术所在处,在鉴别其真伪时,必须采用专用检测仪器,该技术的流动性号码可用在防窜货上,能做到不使用防窜货系统也能达到防窜货的效果,并且该技术为隐形技术,不易被发觉,不易被模仿,隐形密码和条形码可相对应(或不对应),追踪以破坏标签达到窜货的行为。 技术应用 1、防伪标签:借鉴邮票对隐形防伪技术的使用,尺寸相似的防伪标签也开始使用该技术了,早年的隐形技术还不够完善,印制出来的文字、图案、数字都是以断笔形式。 2、证书防伪:证书在各行业都适用,有授权证书、代理证书、荣誉证书、毕业证书、珠宝鉴定证书、技能证书等等,这是认可一个人或者一样事物的证明文件,也是证明权力拥有的证明文件,如一些企业需要经销商来开展业务,那就会用到授权证书、代理证书,通常我们都将证书看得较为庄重,所以在设计美观和防伪上要求也较高,说到设计美观那就是说表面不能有影响到证书外观的东西,目前为了能让证书看上去美观,又能有好的防伪效果,大多采用的是人民币金线,凹版技术,用的人多了也就缺少了新鲜感,技术也比较单一,似乎拿出去的证书都大同小异,但是隐形荧光防伪就能解决一切问题,不影响表面美观度,增

【CN110633005A】一种光学式无标记的三维人体动作捕捉方法【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262689.8 (22)申请日 2019.04.02 (71)申请人 北京理工大学 地址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5 号 (72)发明人 陈文颉 游清 李晔 陈杰  窦丽华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代理人 高燕燕 (51)Int.Cl. G06F 3/01(2006.01) G06N 3/04(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光学式无标记的三维人体动作捕捉方 法 (57)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式无标记的三维人体 动作捕捉方法,解决了传统非光学式及光学式有 标记人体动作捕捉方法对人体运动的束缚问题, 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单次人体动作捕捉的所 用时长。包括:利用不同关节点的位置与其和真 实人体的对应关系,确定人体关节点编号和各个 关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利用深度卷积神经网 络,结合所述编号和连接关系,进行多角度人体 图像的二维关节点提取以及关节点之间肢体骨 骼连线,得到人体关节点的二维坐标信息;利用 不同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关系以及所述人体关节 点的二维坐标信息,绘制出三维空间中的人体骨 架模型,使该骨架模型反映出三维空间中真实的 人体姿态运动信息,便于后续将该动作捕捉方法 用于人体运动分析领域。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附图3页CN 110633005 A 2019.12.31 C N 110633005 A

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110633005 A 1.一种光学式无标记的三维人体动作捕捉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利用不同关节点的位置与其和真实人体的对应关系,确定人体关节点编号和各个关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 利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结合所述编号和连接关系,进行多角度人体图像的二维关节点提取以及关节点之间肢体骨骼连线,得到人体关节点的二维坐标信息; 利用不同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关系以及所述人体关节点的二维坐标信息,绘制出三维空间中的人体骨架模型,使该骨架模型反映出三维空间中真实的人体姿态运动信息,便于后续将该动作捕捉方法用于人体运动分析领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关节点增加了人体双脚脚尖这两个关节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关节点包含18个人体关节点。 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不同关节点的位置与其和真实人体的对应关系,确定人体关节点编号和连接关系采用以下方式:首先确定待提取的人体关节点位置,以及关节点与实际人体骨骼的对应关系,即确定关节点在人体骨骼上的位置;然后为所述对应关系进行关节点编码,确定人体关节点的序号,并根据真实人体肢体与骨骼方向,确定关节点之间的连接方式。 5.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结合编号和连接关系,进行多角度人体图像的二维关节点提取以及关节点之间肢体骨骼连线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由不同角度拍摄出来的人体姿态图像传入深度卷积神经网络; 步骤二、利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中的置信图对人体关节点的二维坐标进行提取; 步骤三、利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中的部分肢体关系向量场以及人体关节点连接关系,判断出人体关节点之间的实际肢体方向; 步骤四、利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中的贪婪分析算法对图像中已提取的人体关节点进行连接; 步骤五、将关节点提取结果以及连接结果显示在原人体姿态图像上,作为二维人体姿态的骨架模型。 6.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不同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关系以及人体关节点的二维坐标信息,正确绘制出三维空间中的人体骨架模型采用以下方法:利用人体关节点的二维坐标信息,通过对图像像素坐标系、图像坐标系、摄像机坐标系以及世界坐标系之间转换关系的推导得出含有关节点未知三维坐标的方程组,利用最小二乘法针对方程进行求解,得到人体关节点的三维坐标,再利用关节点的编码顺序及相互连接关系,绘制出三维人体骨架模型。 2

最新防伪技术介绍

在这个纷繁芜杂的世界,假冒伪劣产品盛行其道,这让很多著名品牌的公司深受其害,而各类防伪手段就是为了拒绝仿冒,保护品牌。 现在介绍几种比较高端的防伪技术手段: 1:高温消失防伪:温变油墨(也称热敏油墨)——此类油墨在达到或超过临界温度(-40℃-200℃)时,能发生变色效果。原有颜色会消失或变色,此变化为可逆或不可逆。 可逆热敏油墨有消色、显色、变色三种。消色可逆热敏油墨原有颜色受热后消失,降温后恢复原色;显色可逆热敏油墨外观无色,受热后呈现出颜色,降温后恢复成无色;变色可逆热敏油墨原有颜色受热后呈现为另一种颜色,降温后又恢复成原有颜色。 不可逆热敏变色油墨有显色和变色两种。显色不可逆热敏油墨外观无色,受热后呈现颜色,降温后颜色不再恢复成无色;变色不可逆热敏油墨原有颜色受热后变为另一种颜色,降温后不再恢复原色。适用于胶、丝、凹、柔等印刷方式。相对于胶印,丝印效果更好一些,胶印相对颜色较浅。以上热敏油墨温度、颜色可根据客户的具体要求设定、生产。较常见的有30℃、50℃等温度范围。 2:超微粒子防伪:超微粒子防伪就是将特定的编码组合通过无色印刷技术记录于印刷品或其它包装载体上,使用专用解码仪器,通过远红外光学摄像机即OCR技术提取,然后通过解码芯片上的专有信息,通过声音或是视频方式将专有信息表现在识读设备上。该技术可以为商品生成专用编码,通过加密编程技术写入芯片,并通过特殊的印刷方式将此编码应用于产品的终端包装,从而实现产品的防伪保真功能。 超微粒子防伪技术是以电子、光学、信息、材料技术为主的多学科防伪技术,该技术利用高频电子光学摄拍技术和集成电路芯片系统进行高速数字信息转换,实现信息自动查询与信息自动识别的高新技术,它由信息代码防伪设计、缩微隐形制版、特殊油墨印刷、图形数字转换、信息自动查询、多媒体信息输出等六项防伪技术所组成。这六项技术互为依存,缺一不可,构成了一个信息查询与自动识别的高科技防伪系统,使伪造者无法破解其中的奥秘,无法仿制相关的信息。只有使用该系统配套的语音识读笔,才能正确解读出加密的信息,从而达到防伪目的。因此,我们又把它称之为隐形编码识别系统,其核心技术“信息图形编码”为国内外首创,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是目前世界最先进的综合防伪标签技术。 超微粒子防伪特点 1、具有难以伪造、易于结合产品包装、识别简易等特征。 2、高保真的音质,超大容量的存储。 3、承印载体可为不胶版纸、铜版纸、可印刷PE及PVC等多种材料。 3:三维指纹防伪标签伪:该技术是倾松防伪科技有限公司最新研发的新型技术,目前正在申请国家专利,该技术是根据三维网状的随机性,系统为每个防伪标识分配一个随机经过加密的三维网状,该三维网状具有颜色随机无规律、形状随机无规律、位置随机无规律三大安全防伪技术组成,此技术难度高,无法仿制。

关于人民币的那些防伪技术你知道多少

关于人民币的防伪技术你知道多少? 1999年我国发行了第五套人民币,该套人民币专门针对第四套人民币防伪较弱的特点,使用了号称十大防伪的高新技术,那么,十大的防伪特点在什么地方呢?能够对付多少年? 英联国泰-防伪标签 1. 纸张:历来是纸币的传统防伪手段之一,至今采用与人民币相同纸张的假币依然鲜见, 可见,纸张是防伪的有力手段,但是,拥有高科技手段的假币集团也可以造出令一般老百姓难以分辨的纸张,再者,纸币越旧,越难分辨。而且,许多人对假币的分辨仅限于在验钞机的紫外线照射后是否报警,其实,懂化学的人都明白,验钞机报警仅仅是纸张产生了荧光效果,而产生荧光效果的只是因为造纸时添加了荧光增白剂,由此可见,要造出可抵抗紫外线的纸张并 2. 水印:曾几何时,水印几乎是辨别10元人民币的最重要防伪手段,到现在,70%的伪钞依然是用浅色油墨印刷的水印底纹。但印刷技术的发展,水印纸的制造难度大大降低,已经广泛用于机密文件的打印、各类公司证明等,我曾经看见有个公司的公文纸竟然是水印纸(并非水印底纹,这点我可是不糊涂!),可见现在水印纸的平民化。尽管如此,制造水印纸依然是一个复杂的造纸工艺过程,它的生产工艺是13世纪意大利发明的,融会了设计、雕模、制网、抄

纸等复杂的工序,并非一般小公司所能完成的。新版的人民币更将难度提高:立体感很强的毛泽东水印与主景人像相同。 3. 对印防伪:指钞票的正面与背面对印。现行流通的1元、2元、5元币的正面左下方和 背面右下方的花形完全重叠。但新版100元人民币的技术更上一层楼,采用两个半圆进行对接。在普通印刷机上大量生产时根本达不到这种精度。这一技术同样应用于中银澳钞上。 4. 荧光油墨:本站已有详细的报道(见荧光防伪油墨),由于荧光油墨已经商品化,仿造并不困难。但荧光油墨一般具备特征波长光谱。这一点,伪钞仅仅能欺骗普通人的眼睛,而不能欺骗机器的检查。 5. 安全线防伪:在90版的50元、100元人民币和中银港币上采用了金属线。中银澳钞上 则采用了磁性安全线作防伪。但防伪特性还欠不足。新版人民币采用新型的带微缩文字的磁性安全线。而目前国际上技术最新,防伪性能最好的是采用了微缩带文字的“开窗式安全线”,这种“开窗式”安全线是利用如同编织式的金属线。等距离,一段一段地露出纸面。 6. 磁性油墨:防伪磁性油墨主要是用于钞票的局部印刷与防伪,很多都是印制成局部防伪标志,便于电磁检测仪器识别。磁性油墨与荧光油墨都是为仪器或专用机器验纱提供的技术指标。但磁性油墨是明显落后的防伪技术。主要成分为四氧化三铁、氧化铬、三氧化二铁和碳黑、连接料等。本站以后会详细阐述制造方法。 7. 凹版印刷:是指印版上图文部位是凸起的,印出来的图文,其油墨也是凸起的,而图文线条清晰,层次分明,手触即能感觉。新版人民币采用手工凹版印刷进行毛泽东头像、中国人民银行行名,盲文及被面主景人民大会堂的制作。这种印刷技术既对纸张有保护作用,又具有防伪性

防伪技术的概念和主要特征

浅析防伪技术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特征 防伪是一个古老的事物。早在我国古代,就有在瓷器、字画上添加印记或警告来确定制造者身份、防止假冒的做法。这些方法在一定时期内确实起到了防伪的作用。但是到了20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各样的造假手段也开始“科学”起来。假钞票、假证明、假商品的猖獗,严重扰乱了人民正常生活的同时,也给国家经济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在这样的情形下,防伪开始作为一个行业独立而迅速的发展起来。迄今,全国从事防伪产品的生产企业已有不止千家,防伪技术已有几十个门类。 防伪术语 1、防伪:防止以欺骗为目的,未经所有权人准许而进行仿制或复制的措施。防伪指的是防止伪造所采取的措施。 2、防伪技术:为了达到防伪的目的而采取的,在一定范围内能准确鉴别真伪并不易被仿制和复制的技术。一般来说,防伪技术应具有下列特点:难以复制和仿制,设备投资大,防伪产品本身价格合理,易于检验,制作在产品上的防伪标识不能去除下来重复使用等等。 3、防伪技术产品:以防伪为目的,采用了防伪技术制成的,具有防伪功能的产品。例如各种具有防伪性能的防伪油墨、防伪印油、激光全息防伪标识、防伪纸张、防伪条码、防伪用计算机芯片、防伪专用的防伪标识卡和检验卡、解码卡、检验设备等等。 防伪技术类别

防伪技术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例如按防伪技术所属的学科来分,可分为物理的、化学的、生物学的、光学的、电学的、电子学的、原子学的、原子核学的等等,这种分类方法主要是从学术的角度来区分。从实际应用来看,用得较多的是按防伪技术难易和复杂程度划分的类别,即下述的四类防伪技术。 第一类防伪技术:采用了极难仿造的防伪技术。 第二类防伪技术:采用了多种学科的防伪技术并经过适当加密处理的综合防伪技术。 第三类防伪技术:在一般的防伪技术基础上经过适当加密处理的技术。 第四类防伪技术:一般的防伪技术。 从识别方面,防伪技术还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别: 第一类是视觉防伪技术,如:多重激光防伪、一维、二维条形码防伪、荧光防伪、变温防伪、水印防伪等。我们将在下文中具体举例分析。 第二类是电子识别防伪技术,如:磁记录、IC卡等防伪标识。这种标识的确起到了很好的防伪作用,假冒伪劣产品由于无法进入计算机管理系统,所以无法进行假冒。但这种防伪标识需要使用专用设备进行查询,也就是只能在特定条件下才有可能进行查询,从而限制了用户的使用范围。推广也就受到了限制。 第三类是数码防伪技术,如由计算机电子(服司)识别系统+防伪标识物+电话公网查询组成的电码电话防伪技术。 防伪技术的特点 一项好的防伪技术至少应该具备两个特征:一是垄断性,二是易识别性。

激光全息防伪技术简介讲解

激光全息防伪技术简介 激光防伪技术包括激光全息图像防伪标识、加密激光全息图像防伪标识和激光光刻防伪技术三方面。 一、第一代激光防伪技术 第一代激光防伪技术是激光模压全息图像防伪标识。 全息照像是由美国科学家伯格(M? J? Buerger)在利用X射线拍摄晶体的原子结构照片时发现的,并与伽柏(D? Gaber)一起建立了全息照像理论:利用双光束干涉原理,令物光和另一个与物光相干的光束(参考光束)产生干涉图样即可把位相“合并”上去,从而用感光底片能同时记录下位相和振幅,就可以获得全息图像。但是,全息照像是根据干涉法原理拍摄的,须用高密度(分辨率)感光底片记录。由于普通光源单色性不好,相干性差,因而全息技术发展缓慢,很难拍出像样的全息图。直到60年代初激光出现之后,其高亮度、高单色性和高相干度的特性,迅速推动了全息技术的发展,许多种类的全息图被制作出来,全息理论得到很好的验证,但由于拍摄和再现时的特殊要求,从诞生之日起,就几乎一直被局限在实验室里。 70年代末期,人们发现全息图片具有包括三维信息的表面结构(即纵横交错的干涉条纹),这种结构是可以转移到高密度感光底片等材料上去的。1980年,美国科学家利用压印全息技术,将全息 表面结构转移到聚酯薄膜上,从而成功地印制出世界上第一张模压全息图片,这种激光全息图片又称彩虹全息图片,它是通过激光制版,将影象制作在塑料薄膜上,产生五光十色的衍射效果,并使图片具有二维、三维空间感,在普通光线下,隐藏的图像、信息会重现。当光线从某一特定角度照射时,又会出现新的图像。这种模压全息图片可以像印刷一样大批量快速复制,成本较低,且可以与各类印刷品相结合使用。至此,全息摄影向社会应用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由于当时这种模压全息图片的制作技术是非常先进的技术,只有少数人掌握,于是就被用作防伪标识。其防伪的原理是: 1. 在激光全息图片拍摄的整个过程中,如果有一项条件不同(如拍摄彩虹全息的条件),则全息标识的效果就会有差异。 2. 这种全息图像的全息信息用普通照相无法拍摄,因而全息图案难以被复制。 激光模压全息防伪技术传入我国是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特别是1990年至1994年期间,全国各地引进生产线上百条,占当时世界生产厂家的一半多。二、改进的激光全息图像防伪标识 由于第一代激光全息防伪标识已经基本失去了防伪功能,人们不得不开始对其进行改进。改进的方法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采用计算机技术改进全息图像,第二

《防伪包装设计》

《防伪包装设计》课程作业 题目:巧克力的防伪包装 专业班级包装工程(1)(2)班 . 学生姓名陈凯欣程博轮童俣郡于冰清 . 指导教师刘兵 . 提交日期2017年5月 11日 .

目录 一、设计目的及意义 (2) 二、设计方法及原理 (3) 2.1包装结构防伪技术 (3) 2.1.1原理和特点 (3) 2.1.2结构防伪的分类 (3) 2.1.3结构防伪的发展现状 (4) 2.1.4常见包装结构防伪技术 (4) 2.2.包装化学防伪技术 (5) 2.2.1原理及特点 (5) 2.2.2防伪包装常用油墨 (5) 2.2.3防伪油墨的应用 (6) 2.2.4防伪油墨的发展趋势 (7) 2.3二维码防伪 (7) 2.3.1原理及特点 (7) 2.3.2二维码防伪方式分类 (8) 2.3.3二维码防伪的应用 (8) 2.3.4二维码防伪发展趋势 (8) 2.4荧光油墨防伪 (9) 2.5数码-网络防伪技术 (9) 2.6防伪胶带 (10) 2.7版纹防伪技术 (10) 三、设计内容 (10) 3.1 设计整体说明 (10) 3.2设计技术路线及框图 (11) 图3-1 (11) 3.3防伪功能展示及说明 (11) 图 3-2 (12) 3.4设计图示及说明 (13) 四、行性分析 (14) 五、总结 (14) 六、主要参考文献 (16)

巧克力的防伪包装 一、设计目的及意义 伴随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包装已经成为商品流通、运输过程中的重要组 成部分,从简单的分类包装发展到为了保护产品,方便流通,装饰美观从而达到促进销售的作用。包装材料也从以前的纸、木料等包装材料发展为塑料、金属、纸板、玻璃、复合材料等包装材料,可以使商品得到了更好的保护,还可以达到增加售量的目的。包装设计是产品进行市场推广的重要组成部分,包装的好坏对产品的销售起着非常重要的 作用。品牌包装设计应从商标、图案、色彩、造型、材料等构成要素入手,在考虑商品特性的基础上,遵循品牌设计的一些基本原则,如:保护商品、美化商品、方便使用等,使各项设计要素协调搭配,相得益彰,以取得最佳的包装设计方案。如果从营销的角度出发,品牌包装图案和色彩设计是突出商品个性的重要因素,个性化的品牌形象是最有效的促销手段。包装是品牌理念、产品特性、消费心理的综合反映,它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购买欲。我们深信,包装是建立产品与消费者亲和力的有力手段。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包装与商品已融为一体。包装作为实现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手段,在生产、流通、销售和消费领域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企业界、设计师不得不关注的重要课题。包装的功能是保护商品、传达商品信息、方便使用、方便运输、促进销售、提高产品附加值。包装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具有商品和艺术相结合的双重性。 商品的包装被称为“无言的推销员”,是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的一个重要部分。一项市场调查表明:家庭主妇到超级市场购物时,由于精美的包装的吸引而购买的商品通常超过预算的45%左右,足见包装的魅力之大。最好的济南包装设计公司指出,包装设计已成为现代商品生产和营销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优秀的包装和展示出的设计理念能够迅速抓住消费者的注意并激发消费者去购买产品。我们能够为您提供的包装设计服务包括:食品包装、药品包装、保健品包装、化妆品包装、日用品包装、数码产品包装等等。 巧克力的原产地是墨西哥,主原料是可可豆像椰子般的果实,在树干上会开花结),它的起源甚早,始於墨西哥极盛一时的阿斯帝卡王朝最后一任皇帝孟特儒,当时是崇拜

防伪技术及产品的分类

防伪技术及产品的分类 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3年12月19日发布的GB/T 19425—2003《防伪技术产品通用技术条件》,防伪技术产品分为6大类: 1.防伪标识类 防伪标识类(含配套识读系统),主要包括全息防伪标识、光学薄膜防伪标识、双卡防伪标识、集成照相防伪标识、图形输出激光防伪标识、重离子微孔防伪标识、印刷防伪标识、隐形图文回归防伪标识、阴阳图文揭露防伪标识、磁码防伪标识、覆盖层防伪标识、标记分布特性防伪标识等。 2.包装结构防伪技术产品类 指利用特殊设计的包装结构等达到防伪目的的防伪技术产品。主要包括防伪瓶盖、防伪塑胶帽、防伪包装等产品。 3.防伪材料类 防伪材料类主要包括: (l)防伪纸。如纤维纸、水印纸、安全线纸、剥离易碎纸、防擦(刮)涂改纸、防复印纸、防涂改复写纸、防伪全息纸等。 (2)防伪膜。如全息防伪膜、微孔防伪膜、易碎防伪膜等。 (3)防伪油墨。如紫外激发荧光防伪油墨、光学变色防伪油墨、日光激发变色防伪油墨、红外激发荧光防伪油墨、电致发光油墨、热敏变色防伪油墨、压敏变色防伪油墨、水敏变色油墨、磁性防伪油墨、防涂改油墨等。 (4)防伪印油。如紫外激发荧光防伪渗透印油。

(5)其他防伪材料。 4.计算机一多媒体数字信息防伪技术产品类 计算机一多媒体数字信息防伪技术产品类主要包括数字信息核验防伪系统.防伪集成 电路(IC)卡及识读系统、带加密智能点防伪技术产品及识读系统、水印磁卡及识读系统、防 伪条形码及识读系统、防伪光卡及识读系统等。 5.生物特征识别防伪技术产品类 主要包括人体特征识别防伪技术产品、生物脱氧核糖核酸(DNA)识别防伪技术产品等。 6.其他防伪技术产品类 其他防伪技术产品主要包括防伪票证产品,如货币、防伪票据、防伪证件证书、防伪卡、多种防伪技术集成产品等。英联国泰

防伪技术的历史

防伪技术的历史 防伪技术是指为了达到防伪目的而采取的措施,它在一定范围内能准确鉴别真伪,并不易被仿制和复制的技术。简单的说就是防止仿造,仿冒的技术。 防伪技术并不是新产品,它在很久以前就出现了,一直都渗透在人们的生活中很少被人们发现。 大家都很熟悉的水印可绝对不是什么高科技,早在100多年前的清朝就已经出现了!而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将水印图案用于防伪目的的就是清朝的“小龙邮票”。 “小龙邮票”可谓是当时防伪技术的集大成者。估计是早先时候民间有伪造“大龙邮票”的,所以清政府吸取教训,提高了邮票的“技术门槛”。其实,水印纸的制作工艺并不很复杂。就是在造纸时,用刻有所需图纹或文字的金属模具,滚压脱水的纸浆,干燥后迎光透视就可以清晰地看到纸上半透明的图文了。 但当时,落后的大清国自己压根儿造不出水印纸来。没办法,刚被洋人打了个鼻青脸肿,又得跑到人家那里采购洋货,真是窝囊至极。而从英国采购水印纸的工作正是由当时大清朝的海关总税务司——罗伯特·赫德亲自督办的。 但英国人却在工作中出现了一个颇为低级的失误。按照《易经》中的记载:太极图应该是阴阳两鱼平卧合抱组成的圆形。白色的阳鱼在上;黑色的阴鱼在下。而英国的造纸厂可搞不懂这些。他们很随意的将阴阳两鱼站立了起来,于是下面的这个颇为滑稽的“蛋形”太极图水印就成了中国邮票中最早的防伪标志。

可见,防伪技术也有很长的历史,在最近的十来年得到了空前的发前,现在越来越多的产品都融入专业的防伪技术,也涌现出很多防伪公司,而且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二维码防伪标签成为企业制作的首选,英联国泰逻辑变化彩色二维码,变色二维码,属于高密度对颜色进行无序逻辑编码,跟防伪码不仅能作数码上的对应,还能与防伪码的颜色作完全对应关系。能更好的保护信息不被破解,加密逻辑对应,无法批量复制。作为防伪码时,消费者可以用手机方便快捷的查询真伪信息以及能与企业做相关营销互动;作为物流码时,稽查人员用手机连网即可随时拍码查看物流信息,稽查效率高。因此变色二维码信息量丰富、易识别、能有效提升企业品牌形象。

光学测量的基本参数与应用介绍

光学测量的基本参数与应用介绍 询问几乎所有具有适度模拟和电源专业知识的电气工程师来评估电源的效率,他或她将知道如何操作,或者至少如何开始该过程。你得到一个假负载或(甚至更好)一个有效负载,测量电源的电压和电流,测量电源输出的相同参数,做一些基本的计算,你有初步的答案。如果需要,可以在一系列输入值和负载以及静态和动态情况下运行测试。它可能会有点复杂,但基本的设置和过程就是这样做的。现在请求同一个工程师来测量光源的效率,例如LED或CFL,并且存在很多混乱。为什么?因为测量光学参数带来了一系列全新的问题,其中许多问题要复杂得多,并且除了基本的电气测量之外还要有细微之处。例如,您想要所有波长的光输出功率,只有可见光谱,或选定的波段(如红外线,或可见光内的切片)?你想要所有方向的功率,还是只需要特定的方向和立体角? 光学测量有很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多年来,有些术语和概念没有变化,有些已经更新为基于SI的单位(国际单位制),因此使用新旧术语或旧术语已被正式重新定义时偶尔会出现混淆(什么是“烛光”单位,无论如何?)。 在获得正确的仪器和设置之前,你必须熟悉光度学的基本光学参数和术语(可见光的测量)和比色法(测量)(颜色),所以你可以确定你正在测量你真正需要知道的东西。还要记住电气测量和光学测量之间的关键和基本区别:在大多数情况下(但不是全部,RF是例外),当您测量电功率时,您可以测量电压和电流,然后通过模拟电路或数字电路计算功率处理。但是,当您测量光功率时,您实际上是通过具有输出电压或电流的传感器来测量功率本身,该传感器与入射光功率具有明确的相关性。 关键光学参数 颜色(或色度):这是一个明显的参数,我们用红色,黄色和绿色等词来描述,但有两种方法可以用技术来描述它。 首先是光的波长,通常以纳米(nm)表示。可见光谱跨越红色(620-750nm)至紫色(380-450nm);超过红色,红外(IR)范围从700到1,000纳米(1毫米),而紫外线超出紫外线(紫外线,10-400纳米)。请注意,这些范围边界没有明确界定的一致边界,因

防伪技术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防伪技术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2015-4-21 英联国泰 随着防伪技术的发展和用户包装防伪要求的日益高涨,防伪包装成为包装企业和包装使用者谈论得越来越多的话题。市场需求刺激了包装防伪的技术进步,也使包装制作企业不断开发新产品,并积极与专业防伪企业联合,满足企业包装个性化的要求。 包装设计是现代设计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包装设计的发展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具体设计实践中,都走在时代的前沿,表达设计新潮,体现设计主流。现代设计的多元化发展也促使了包装设计呈现多元化、可持续发展趋势。为使我国包装设计在保持本土特色的同时与并于世界包装设计的发展接轨,有必要对我国包装设计观念和设计理念做出正确定位,即防伪技术的渗透和应用。 1.防伪技术在包装设计中的作用 防伪技术是指为了达到防伪目的而采取的措施,它在一定范围内能准确鉴别真伪,并不易被仿制和复制的技术。简单的说就是防止仿造、仿冒的技术。防伪是对以欺骗为目的、且未经所有权人准许而进行仿制或复制的活动而采取的防止措施。防伪技术产品是以防伪为目的,采用了防伪技术制成的,具有防伪功能的产品。 在我国,防伪技术古已有之,特别是近几年发展迅猛的包装防伪技术。在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止、高科技犯罪日趋严重的形势下,防伪技术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又面对着严峻的挑战。防伪包装不仅使企业达到遏制假货泛滥,方便消费者识假辨假,保护企业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目的,而且对于企业提升品牌形象,产品形象和公司形象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企业应以防伪为契机,将有效的防伪措施作为企业的一种战略投资,并有计划地制定并逐步实现防伪工作目标,并将防伪贯穿于产品生产、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的全过程,将防伪作为企业维权、打假、增效、塑造品牌的重要手段。

各种防伪技术全面比较

各种防伪技术全面比较 防伪的分类 防伪根据应用对象分为“证照防伪”、“票据防伪”、“商品防伪”等不同应用,从作用方式可以分为“包装防伪”、“结构防伪”,按照技术手段可以分为“视觉防伪”、“条码(二维)码防伪”、“电码防伪”、“纹理防伪”等多种方式 现在社会上有激光防伪、光变油墨防伪、核径迹防伪、数码防伪、纹理防伪。其中纹理防伪是较为先进的防伪! 以下是各种防伪的详细介绍: (一)激光防伪 激光防伪标签又叫做镭射防伪标签,或被称为激光全息防伪标签, 是利用光的干涉原理,将物体发射的特定光波以干涉条纹的方式记载下来而成的图画,此图画记载了物体的悉数信息,故称全息图。当光照到全息图上时,因为光的衍射可观察到一维、二维或三维图像。 我国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特别是1990年至1994年期间,全国各地从国外引进激光标识生产线上百条,占当时世界生产厂家的一半多。在技术和设备引进初期,这种防伪技术确实起到了一定的防伪作用,但是随着激光全息图像制作技术和设备的迅速扩散,仿冒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如今早已被造假者从各个方面攻破,难以起到真正的防伪作用。(二)光变油墨防伪 在油墨中加入光致变色或光激活化合物,即颜料粒子,配制成光敏变色油墨,由于粒子的微型结构中包含有高精度干涉滤色片,所以不同的角度可显示不同颜色。利用在不同的观察角度下显示不同颜色变化来实现防伪目的。 造假者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运用先进仪器分析防伪油墨中的颜料粒子组成,购买原料配制油墨,印刷出来的图案可以以假乱真,普通消费者用裸眼很难识别真假,除非用专用仪器设备检定。另外,印刷厂工作人员流动性大,油墨配方外泄也是该使用该防伪存在的一大风险因素。 光变油墨防伪因实施简单方便,成本低廉,一些企业采用该技术作为辅助防伪措施应用在产品包装物上。 (三)核径迹防伪 用具有一定能量的重离子能够穿透塑料膜,在塑料膜上造成损伤,留下痕迹,大小为纳米量级。若将这些痕迹进行化学腐蚀,则可扩大形成直径为微米量级的一致性很好的微孔。由于图案是由微孔组成的,微孔可以透气透水,若用有颜色的液体(如水笔)去涂抹,图案区将被着色,显现出彩色图案。若用无色液体(如水)去涂抹,图案区将变得透明,达到图案消失的效果。利用微孔的光学和渗透性能,结合防伪标识“微观设密、宏观显示”的特性,使标识图案表现出揭膜“着色透印”的特性,从而达到区分真伪、识别假冒的目的。 造假者利用微孔处理技术能制作出相仿的微孔图案,消费者购买商品时很难有真品作为参照物,仅凭裸眼不易识别真假。 (四)数码防伪 防伪原理:为每一件入网的产品设置一组唯一的编码,并把编码储存在中心数据库中,消费者购买到贴有电码防伪标签的商品,只需拨打电话或上因特网,输入标签上的编码,即

光学指纹采集仪的抗欺骗方法

光学指纹采集仪的抗欺骗方法 摘要:指纹采集仪是指纹识别系统的输入装置,可广泛应用于指纹锁、考勤系统、电子商务、银行储蓄、社会保险、PC和手机中,也可用于公安系统指纹比对采集作业。目前,常用的指纹采集仪有三种:光学式、电容/电感式、生物射频式。其中,光学指纹采集器是最早出现的指纹采集器,也因其使用时间长、性能可靠、价格便宜成为现阶段使用最为普遍的指纹采集器,然而,光学成像采集原理易受欺骗的缺点,使其在金融系统,尤其是金库门这种场所的使用是不安全的。为了克服这种易受欺骗的缺点,本文重点介绍了光学指纹采集仪在防止指纹欺骗方面的两种新型技术手段。 一、采集原理 光学指纹采集仪采集指纹表层纹理图像,手指接触棱镜表面,光源光线照射到压有指纹的棱镜表面形成反射光线,由于指纹的嵴和峪凹凸不同,形成反射光线的量也就不同, 反射光线再经过透镜聚焦后由光电图像传感器去捕获成像。根据采集原理的不同,可以分为亮背景指纹采集仪和暗背景指纹采集仪:暗背景指纹采集仪采用漫反射的原理,指纹的脊线与采集棱镜紧密接触,照射在脊线上的光束发生漫反射,透镜组将指纹脊线接触部位漫反射的光成像到成像装置上,显示为亮线,谷线不接触,光线仍旧透射出采集棱镜,所以谷线在成像装置上显示为暗线,从而得到暗背景的图像;亮背景指纹采集仪采用全反射的原理,指纹的脊线与采集棱镜紧密接触,破坏了全反射条件,一部分入射光被手指吸收,余下部分光发生漫反射,透镜组将该反射光束成像到成像装置上,脊线吸收了部分全反射光线,显示为暗线;谷线不与采集面接触,全反射依旧成立,显示为亮线,从而形成亮背景的指纹图像。 二、欺骗方法 由于光学成像采集方式是对指纹脊线谷线和光学棱镜表面接触程度的差异进行采集,其防假指纹欺骗的方面,要弱于其他类型(如电、热、压)的传感器。对光学成像采集方式的欺骗方法主要来源于,通过对残留的指纹进行欺骗。其原因是:由于手指上的皮脂或者污染物影响,会在指纹识别设备上留下一个残留图像(指纹残留),如果利用外界光照射传感器;或者,利用显影粉就有可能检测到该指纹残留。在刑侦工作中,这是提取犯罪指纹的重要手段,但对于指纹识别系统来说,却提供了一个伪装合法用户指纹的机会,特别是在无人值守的应用中,合法用户留下的指纹残留如果被采集为数字图像就有可能通过匹配,导致非法用户利用该残留指纹通过识别认证,从而对指纹识别系统的安全性构成威胁。 三、抗欺骗技术 通过活体识别和双模式采集的方式可以有效的区分指纹残留和手指。 活体识别的方式,通过电容式接近传感器,利用电容感应原理,感应极板是导电材料制成的板状电极,可被视为一个或一组电容,附近出现或经过的导电体和电介质改变极板系统中的介电常数,影响静电场分布,从而改变感应极板的电容。当手指靠近或者接触感应极板时,感应极板电容增加;当手指远离或离开感应极板时,感应极板电容将减小。感应测量电路用于测量感应极板的电容变化,从而判定是否有手指的存在。具体做法是在光学指纹采集装置中增加电容式接近传感器,且将电容式接近传感器感应电极放置在采集棱镜下方。当指

利用飞秒激光光镊捕获生物细胞

利用飞秒激光光镊捕获生物细胞3 王 锴3,邢岐荣,毛方林,郎利影,王 专,柴 路,王清月 (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超快激光研究室,光电信息技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300072) 摘要:采用自行搭建的飞秒激光光镊,实现了对人体血红细胞(RBC)的稳定捕获。使用的光源为自行搭建的掺钛蓝宝石克尔透镜锁模激光器,输出中心波长810nm、脉冲宽度40f s和重复频率为100M Hz的飞秒激光脉冲。通过实验比较了飞秒激光光镊和连续(CW)激光光镊的捕获能力,依据实验数据,比较了两者的Q值。实验结果显示,飞秒激光光镊对于捕获生物细胞同样有效,将光镊技术和飞秒激光特性相结合用于生物学研究领域会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光镊;飞秒激光;Q值;血红细胞(RBC) 中图分类号:TN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0086(2005)1221480204 Optical T rapping of Biological Using a Femtosecond Laser Tw eezers WAN G Kai3,XIN G Qi2rong,MAO Fang2lin,L AN G Li2ying,WAN G Zhuan, C HA I L u,WAN G Qing2yue (Ultrafast Laser Laboratory,College of Precision Instrument and Optoelectronics Engineering,Tianjin U2 niversity,Key Laboratory of Opto2electronics Information and Technical Science,EMC,Tianjin300072, China) Abstract:We have implemented a femto second la ser tweezers,and the stable optical trap2 ping of human red blood cells(RBC)was observed.A homemade Kerr2lens mode2locked (M L)Ti:sapphire la ser that delivers40fs pulse s at810nm with a100MHz rep etition rate was used as the light source.We mea sured the optical trapping capability and Q2values of the femto second laser tweezers in comp arison with CW laser tweezers.From the exp eri2 ments,we can see femto second laser tweezers are just as effective a s CW laser tweezers on optical trapping of biological cells.The technology of optical tweezers integrated with characteristics of femto second pulses ha s a good future. K ey w ords:optical tweezers;femtosecond laser;Q2value;red blood cells(RBC) 1 引 言 自Ashkin等[1]发明光镊后,由于光镊可以非接触、无损伤地操纵生物细胞甚至单个分子,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和物理学的基础研究[2~4]。 迄今几乎所有应用于生物学的光镊都是利用连续(CW)激光作为光源的。近10年,飞秒激光技术和色散补偿技术迅速发展[5],现在可直接从激光振荡级输出几f s的激光脉冲[6]。飞秒激光脉冲具有极窄的脉宽和极高的峰值功率,作用于生物组织时几乎不伤及周围区域,具有很高的空间和时间分辨率。鉴于飞秒激光脉冲的独特优势和光镊技术在生物学领域广泛的应用前景,我们曾提出建立飞秒激光细胞显微手术系统[7],并对以飞秒激光作为光源的光学势阱的可行性和稳定性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8~10]。Malmqvist等人[11]以较高平均功率的飞秒激光为光源,捕获非线性介质颗粒的同时实现了二次谐波的产生。近年,Agate等人[12]利用飞秒激光光镊成功捕获带染料的聚合体小球,并研究了其双光子荧光发射特性。 光电子?激光 第16卷第12期 2005年12月 J ournal of Optoelect ronics?L aser Vol.16No.12 Dec.2005 3 收稿日期:2005204220 修订日期:2005206221  3 E2m ail:wangkai304@https://www.360docs.net/doc/da14025934.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