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山东省生物生态系统和稳定性单元测试题

XXXX山东省生物生态系统和稳定性单元测试题
XXXX山东省生物生态系统和稳定性单元测试题

2010省生物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测试题

(满分100分,时间9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48分)

1 .实验室里有一个封闭的生态球,已经维持了一年多,各类生物一直生活良好,后来仅仅移动了一下

位置,生物就全死了。它原来是放在()

2.在下列四项措施中能提高区域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是()

A. 减少该生态系统捕食者和分解者的数量

B. 增加该生态系统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

C. 使该生态系统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数量上平衡

D. 减少该生态系统生物的数量

3 .有关“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生产者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属于自养型生物

②生产者的细胞呼吸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实现了物质的循环

③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降低了环境温度

④生态系统流动的能量全是生产者固定的能量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4. 人们不恰当地干预自然生态系统,如盲目围湖造田、开垦草原、造单纯林等,其共同特

点是()

A. 缩短了食物链

B.加长了食物链

C.保持了原有食物链

D.维持了原有食物链

5. 具有警戒色的生物会向其他的生物发出不能捕食的信息,警戒色从信息传递的类型分析属()

A.物理信息

B.化学信息

C.生物信息

D.行为信息

6 .右图表示在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三个种群数

量变化的相互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甲为生产者、乙为初级消费者

B .甲T乙T丙构成一条食物链

C .甲与乙、乙与丙为捕食关系

D .甲与丙为竞争关系

7 .甲、乙、丙、丁、戊、己、庚代表某生态系统中的物网。若此生态系统受到DDT的污染,那么体积存多的生物将是()

A .丁

B .戊

C .乙

D .丙

8 .关于物质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可以直接进行碳循环

B .消费者与无机环境之间可以直接进行碳循环

7种不同生物,右图是它们构成的食)

甲數犀墳加1

乙数疑増加

乙数Jr域竺

丙直藏■少

DDT量最

C ?物质循环沿着食物链进行

D .不同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在生态系统围独立地进行

9 .目前地球大气的CO 2浓度增高,由于温室效应,地球表面的温度也有所提高,这将导致土壤沙

漠化等恶果,导致CO 2增高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剧增,呼出CO 2增多 B .工业污染和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C .大量生物物种灭绝

D .自然因素破坏了生态平衡

10. 科学家把蟑螂放在实验室里,人为地将实验室的白天和黑夜加以颠倒,大约经过一个星期,蜂螂就在人造的“黑夜”时间活动(尽管实际上是白天)。这种现象不能说明(

A.动物能感受昼夜节律信息

B.光照时间长短对生物活动会造成一定影响

C.信息传递可以影响动物的行为

D.蟑螂可以感受一切信息刺激

11. 在两个生态系统的交界处(如草场和森林)有一过渡区,这一过渡区与相邻两个生态系统相比()

A.动物种类少

B.动物种类多

C.植物种类少

D.寄生动物多

12 .下列信息传递的实例中不属于物理信息传递的是()

A .有些侯鸟的迁徙,在夜间是靠天空星座确定方位的

B .含羞草在强烈声音的刺激下,就会表现出小叶合拢,叶柄下垂的运动

C .鳗鱼、鲑鱼等能按照洋流形成的地电流来选择方向和路线

D .鼬遇到危险时,由肛门排出有强烈恶臭味的气体,起到报警和防御的功能

13 .某一品种的菊花通常在秋季开花,若使其在夏季开花,应当采取的关键措施是适当时

A .补充光照使光照时间延长

B .适当提高温度

C .遮光使光照时间缩短

D .适当多浇水

14 .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错误..叙述是()

A .不用生态系统的低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是不同的

B .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往往较低

C .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高

D .生态系统的成分较少、营养结构简单,恢复力稳定性较高

15.下图表示某河流随生活污水的流人,其溶解氧量(DO )、生物耗氧量(BOD )、物(富含N、P)的浓度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A、B两地的有机物浓度相似

B. 生活污水对无机物(N、P)的浓度变化无影响

C. 在A、B两地间,DO值的增加是因为水体的稀释使植物数量增加

D. 湖水中将有许多藻类等浮游植物

16 .下列哪项措施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无机

生活扌弓水潦入A B

Y?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有不只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 4分,全对才得分,共 16分) 17 ?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 .专性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

B ?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绿色植物再利用

C ?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

D ?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也不一定都是分解者 18 .生物群落中的 CO 2返回大气中的途径是( )

A .植物和动物的呼吸作用

B ?光合作用

C ?某些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

D ?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19 ?据图判断,下列叙述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

( )

A ?物质经过了多级利用,实现了良性循环

B .每一级生产环节都获得产品,提高了生态经济效益

C ?由于食物链延长,能量逐级损耗,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降低

D ?由于各级产物都可以利用,减少了废物和污染

20 ?西部农业的发展要以生态建设为前提,若盲目地开垦草原、围湖造田、造单纯林或是 不恰当地干预自然生态系统,则可能的后果有(

A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减少

B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加快

C ?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增大

D ?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降低

三、填空与简答题(本题共 4小题,共36分)

21. (8分)在有限的空间,依据生态系统原理,将生态系统具有的基本成分进行组织,构 建一个

人工微生态系统是可能的。 要使人工微生态系统正常运转,

在设计时还要考虑如下一

些问题:

(1 )生物成分应该含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生物成分应该含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构建的生态系统在室安放的位置应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在构建微生态系统时,还应注意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4 )构建的生态系统能够在一段时间维持稳定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 ( 8分)下图为一定时间某生态系统中几个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请回答: (1)写出该生态系统最简单食物链:

A ?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 C .增加生物物种数目

B ?使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数量保持平衡 D .限制一个演替系列的演替过程

(2) 种群丙繁殖速度最快的是在图中的哪一点? _______ ;繁殖速度在A —B段受到限制的

原因是:①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种群丙在A、B、C、D这四个时期中,种斗争最激烈的时期是____________ 期;在C处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 ________________ 型。

(4) 若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图中曲线的振幅和周期变化为: ____________ 。23 . (10分)右下图所示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⑴在此食物网中共有________条食物链。

⑵在此食物网中,属于初级消费者___________

⑶在此食物网中,可以占有两个以上不同

营养级的生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如果猫头鹰的体重每增加 1 kg,则至少

需要草_________________ kg o

⑸兔和食草昆虫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猫头鹰与蛇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

_______ ;食物链中各种生物之间的最根本的联系是_______________ 联系。

⑹在此食物网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⑺由于捕猎的原因猫头鹰的数量大量减少,则蛇的数量将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⑻要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在该生态系统中,除了已知的成分以外,还必须有

24 . (10分)我国西部资源开采过度,草原植被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由此引起生态环境恶化,现在,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西部开发中面临的最紧迫、最艰巨的任务。下图示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请据图回答问题:

(1 )优良牧草与杂草、毒草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由于人口压力,许多

草原存在着超载放牧的现象,这种

现象首选会导致_____________ 的减

少,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增加。

若长期如此,草原将沙化。

(2)我国现存的草原均不同程度地受到鼠害、

虫害的威胁,近些年这些灾害频频爆发的主要原

因是(可以结合图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工放养

优良牧草

(3 )有人为了提高牛、羊等牲畜的产量,采取如下措施,请对其中错误的说法加以改正, 填写在后面的空格中。

a.彻底捕杀次级消费者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

b .大量捕杀鼠、蝗虫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

c .大量繁殖牛、羊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d .大量减少分解者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

e .加大对牧草的水肥管理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

(4 ) 从能量流动的角度看,治鼠、治虫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我国的许多草原被开垦为农田。结果遭受了自然界的惩罚(土地荒漠化) 。为纠正这

一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我国在西北地区正积极开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这项活动的生态学原理是为了提高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 ,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的关键是保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B

3.D

4.A

5.A

6.C

7.D

8.A

9.B 10.D11.B12.D13.C 14.C15.C 16.C

17.AC18.AD19.ABD 20.ACD

21.(1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温度、水分、矿物质等。

(2 )通风、光线良好的地方,但是要避免直接照射。

(3)系统要密封;不同营养级生物之间比例合适。

(4 )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22. (1)乙T丙T甲(2)D ①种群乙个体数量减少,造成食物短缺②种群甲个体数量

增加,丙的天敌增多(3)A 增长型(4)振幅变小,周期变短

23. ⑴ 8

⑵兔、鼠、吃草籽的鸟、食草昆虫

⑶蛇、猫头鹰

⑷25

⑸竞争捕食和竞争食物

⑹草T食草昆虫T蜘蛛T蟾蜍T蛇T猫头鹰

⑺增多

⑻非生物的物质与能量细菌、真菌等分解者

24. (1 )竞争优良牧草杂草、毒草

(2 )由于乱捕滥猎,使这些动物的天敌减少

(3) a.彻底捕杀一一当捕杀 c.大量繁殖一一适当繁殖 d ?减少分解者——增加分解

(4)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5 )退耕还草(答“退耕还林”不给分) ,自动调节能力生产者

生态系统专题练习

生态系统专题练习选择题(1) 1. (09海南卷,18)在自然状态下,某一桦树林中出现了云杉树苗,云杉长大后,高度超过桦树林。桦树不如云杉耐阴,而逐渐减少,最终形成以云杉为主的树林,这种现象是 A.初生演替 B.生物入侵 C.生物进化 D.种间竟争 2.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据表分析,正确的是 ( ) 时间(天) 1 5 9 13 17 21 25 29 33 37 成虫 数(只) 6 10 28 71 131 207 270 302 327 341 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 B.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 C.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 D.第1-37天,成虫数量成“J”型增长 4.(09广东卷,11)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 A.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 B.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 C.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 D.木棉树在路旁每隔5米种植 5.土壤动物能够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并改良土壤结构,其类群组成和数量是评价农田生态环境的 重要指标。下表是某农田使用两种肥料后4类土壤动物物种数和密度(个/m 2)调查数据。 根 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 .化肥田土壤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减少,营养结构简单 B .有机肥田的土壤动物数量大大增加,有机质减少 C .化肥田土壤动物个体总数减少,但是生物多样性提高 D .有机肥田的各类土壤动物密度总是大于化肥田 6. 下列不属于种群特征的是 ( ) A.年龄组成 B.性别 C.出生率和死亡率 D.种群密度 9.(08广东理基)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群落自然演替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 B.群落的原(初)生演替在海洋和陆地均可发生 C.群落的原(初)生演替速度通常非常缓慢 D.动物群落的演替与光照条件无关 11.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 B .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 C .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 D .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 类群 样地 跳虫类 蜱螨类 线蚓类 线虫类 物种数 密度 物种数 密度 物种数 密度 物种数 密度 有机肥田 10 167 38 30 40 120 19 339 化肥田 4 79 16 41 18 32 7 52

浅析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及其稳定性的影响

浅析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及其稳定性的影响 摘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之间关系,是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的热门话题。围绕这一主题,文章回顾了学术界不同的观点假说,说明了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指出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成一种正相关关系,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会极大的改变生态系统功能。此外,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稳定性方面,多样性降低会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下降。本文主要归纳整理了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及稳定性的影响,并对对局部多样性、区域多样性及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改变及其相应保护措施的研究及保护提出一些建议,通过保护生物多样性从而达到保护生态系统的目的。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稳定性,保护 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及其所在生态复合体的种类丰富度和相互间的差异性,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它通常有4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系统多样性[1]。生物多样性发挥着极其重要的生态功能,生物多样性不仅为人类提供了食品、医药保健及多种多样的工业原料[2],而且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护土壤、固定能量、促进生物能源循环等生态系统功能方面的作用,是任何活动都无法替代的。随着近年来由于人为的或自然干扰的原因生物多样性在全球范围内骤减。 目前,物种消失的速度是人类出现前的成数百倍。生物物种的贫乏严重降低了生态系统的功能,而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必须要改善生态环境从而提高生物多样性才能得到恢复和保持。本文归纳,探讨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及其稳定性的影响的各类假说,进而为其保护提供理论支撑,指导未来保护方向。 1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的关系 1.1生态系统功能 生态系统功能是指生态系统作为一个开放系统,其内部及其与外部环境之间,所发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总称;一般而言,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功能呈现正相关关系,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会改变生态系统功能[3-4]。数十年前年前,一些生态学家就提出,物种多样性丧失将导致生物化学过程中生态系统功能退化。显然,此种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假说的动机出于物种保护考虑[5]。然而,生态学家们对物种多样性的丧失是或否会损害生态系统的功能和降低生态系统对人类的贡献,及生物多样性提高是否有利于其功能的而改善仍持有不同的观点。 1.2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 近半个世纪以来,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归纳起来,有以下不同的假说:①多样性-稳定性假说[6]即随物种数量增多,系统内的生产力和恢复能力均呈现正相关。②冗余种假说[7]即最小物种数,具体指系统内存在可以维持其正常功能的物种数量,也可以理解成系统中有一定数目的关键种,生态系统的物种数目到一定程度后达到饱和。其他物种对生态系统的功能是冗余的。③不确定假说[8]即生态系统的功能随多样性的改变,单个物种也是处于动态平衡中,因而系统功能随多样性改变的剧烈程度和方向是无法完成预料的。④零假说[9]即生态系统中物种数目的减少和增加,对生态系统的功能没有影响,也可理解成系统对物种数量不敏感。⑤多样性—可持续性假说[8]即多样性高的生

生态系统练习题

综合检测·知能升级 1.(2012·泰安模拟)下列哪个是生态系统( ) A.一个池塘中的动物 B.一个湖泊中所有的鱼 C.一片森林中的植物与动物 D.一块农田 2.(2012·南安模拟)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草原生态系统 B.生物圈 C.海洋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统 3.猴头菌是名贵的食药两用菌,质嫩味鲜,是筵席上的佳肴,与熊掌、海参、鱼翅并列为四大名菜,有“山珍猴头,海味燕窝”之说。猴头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 A.非生物成分 B.分解者 C.消费者 D.生产者 4.下列各项中,属于生产者和消费者关系的是( ) A.老虎吃野兔 B.蛇吃老鼠 C.青蛙吃昆虫 D.蝗虫吃庄稼 5.(2012·聊城模拟)下列食物链中书写正确的是( ) A.草←食草昆虫←青蛙 B.草→食草昆虫→青蛙 C.阳光→草→食草昆虫→青蛙 D.草→食草昆虫→青蛙→细菌和真菌 6.草原存在着“牧草→兔→狐→狼”的食物链,如果牧草受到DDT的污染,那么下列生物中DDT含量最多和最少的是( ) A.牧草、兔 B.狼、牧草 C.狐、牧 草 D.兔、狐 7.在草→食草昆虫→蜘蛛→蟾蜍→蛇→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中,假设流经这条食物链的总能量为100%,按传递率20%计算,蟾蜍和猫头鹰所得能量最多分别 是( ) A.20%和2% B.0.8%和0.32%

C.4%和0.8% D.0.8%和0.032% 8.(2012·汕头模拟)下列哪种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类最多( ) A.草原生态系统 B.城市生态系统 C.湖泊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统 9.(2012·保山模拟)农田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农田生态系统比较脆弱,其原因是( ) ①生态平衡稳定性强 ②生态系统组成单一 ③生态系统结构复杂 ④生态平衡稳定性差 ⑤动植物种类繁多 ⑥生态系统结构简单 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③⑤⑥ 10.在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某种生物个体数量变化曲线最可能是图 中 的( ) 11.表示一个生态系统的食物关系时,往往得到网状的复杂结构——食 物网,这是由于( ) A.生产者的数量最多 B.消费者不仅仅以一种生物为食 C.生态系统的物质要大量流失 D.消费者的数量太多 12.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简图,图中A~F分别表示不同种类的 生物。请据图回答:

生态期末名词解释生物多样性生物体及其所生活的生态系统的多种

生态期末名词解释 生物多样性: 生物体及其所生活的生态系统的多种变化。包括不同物种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物种内部基因的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内和生态系统间相互作用的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区域(γ)多样性: 是不存在生物传播障碍的一个地理区域的所有栖息地中观察到的物种总数。 局域(α)多样性: 是同质栖息地的一个小面积内的物种数。 β多样性: 是指一个栖息地到另一栖息地之间物种的差异或变化 物种库: 一个物种源区域中所有物种的整体,一个岛屿或栖息地的定居物种就来源于物种库。 生态位: 一个个体或物种能够生存和繁殖需要的环境条件和资源质量的范围。 基础生态位: 一个物种在无别的竞争物种存在时所占有的生态位。 实际生态位: 考虑竞争的存在后,物种实际占据的生态位;小于食物和物理因素决定的基础生态位。 物种拣选: 由于物种对条件的耐受性、对资源的需求或与竞争者和捕食者的相互作用,局部群落中区域物种库对物种的约束。 生态释放: 当种间竞争减弱时,一个物种就可以利用那些以前不能被它利用的空间,从而扩大自己的生态位。由于种间竞争减弱而引起的生态位扩展就称为生态释放。 中度干扰假说: 由于早期和晚期的演替物种的共存,物种多样性在具有中等强度物理干扰的栖息地中最大的观点。 害虫压力假说: 认为个体拥挤在亲体附近时,使许多被不同有害动物所攻击的物种共同生活在一起,因此对于有害动物和病原体的侵袭很脆弱的观点。 生物多样性平衡理论:见专题 特有种: 仅分布于某一地区或某种特有生境内,而不在其他地区自然分布的物种。 背景灭绝: 人类出现之前的灭绝。 大量灭绝: 生物区系的一大部分突然消失,据认为,其引起的原因可能是环境灾变,如流星的影响;巨大的大量灭绝出现在二叠纪末和白垩纪。 人为灭绝: 是由于人类引起的灭绝,其受影响的类群数、影响到全球范围和源于自然灾害,这些与大量灭绝相同。 生态灭绝:? 由于一些野生动物数量太少,种群过小,遗传变异性丧失,不仅对生态环境影响甚微,自身

生态系统练习题

高三生物练习题 2006-10-19 1.如右图所示,在快速旋转的轮子边缘放置四粒萌发种子,请判断其 根、茎的生长方向将是( ) A .根向外,茎向圆心 B .根向圆心,茎向外 C .根、茎均向外 D .根、茎均向圆心 2.下列甲、乙、丙三图分别表示有关生物学过程,对其曲线变化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①甲图A 点时,生长素浓度促进植物生长,C 点时,生长素浓度抑制生长 ②甲图B 点时若为茎背光面的生长素浓度,C 点时不可能为茎向光面的生长素浓度 ③乙图B 点时害虫种群抗药个体所占百分比大于A 点害虫种群抗药个体所占百分比 ④乙图A 点时,害虫不存在抗药个体 ⑤丙图曲线表示胰麦芽糖酶对淀粉水解为麦芽糖的催化特性 ⑥丙图曲线表示肠脂肪酶对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的催化特性 A .①④⑤ B .①④⑥ C .②③⑤ D .②③⑥ 3.所示,在下列四个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相等,如果物种甲是人类所需的资源,那么,能提供甲最多的生态系统是( )。 4.下列现象属于生态系统行为信息起作用的是 A .蝙蝠的“回声定位” B .萤火虫发光 C .蚊子飞行时发出的声音 D .雄鸟的“求偶炫耀” 5.角鮟鱇生活在深海区,其雄性个体很小,寄存在雌性个体头部或体侧,从雌鱼血液中吸收养料,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A .寄生 B .种内互助 C .共生 D .种内斗争 6.在由草、兔、狐组成的一条食物链中,兔经同化作用所获得的能量,其去向不应该包括 A .通过兔子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 B .通过兔子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体内 C .通过狐狸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体内 D .流入到狐狸体内 7.紫茎泽兰具有生长迅速,繁殖力强,光合效率高、能产生毒素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并能毒害动物等许多特点。试判断引入紫茎泽兰后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A .增加生态系统中物种的多样性 B .提高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传递效率 C .改变其他物种的生活习惯 D .改变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8.南京古泉生态农场将养猪、养鱼、沼气工程、养鸭、养蚯蚓、养蘑菇和种植果树等生长过程合理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良好循环系统。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 .沼气池中生物的异化作用类型随时间变化的顺序依次是需氧型、兼性厌氧型、厌氧型 B .从生态学角度看,人与畜禽的关系只是捕食关系 C .农场内各种农产品的生产互相协调、互惠互利实现了对能量和物质的多级利用 D .果园内以猪粪、鸡粪为饵料养殖的蚯蚓能改良土壤,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9.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苍蝇能垂直起落和急速改变方向,这是由于苍蝇的后翅演变成一对哑铃形的平衡棒。科学家根据平衡棒的导航原理,研制成了新型导航仪。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 ) A .间接使用价值 B .直接使用价值 C .潜在使用价值 D .生态价值 10.下图甲为自然界碳循环示意图,乙为生态系统稳定性图解,则与乙图中橫坐标密切相关的是甲图中标号( ) A. ②③ B. ⑤⑦ C. ⑥ D. ④ 料 甲 力性 力性 乙 11.在农田中存在水稻、螟虫和青蛙三种生物,其生物量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是( ) A .甲是水稻,乙是螟虫,丙是青蛙 B .从第一年到第五年,生态系统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C .第六年,由于大量捕捉青蛙,三种生物的数量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D .假如第七年适量喷洒农药,将使水稻产量增加,但容易形成抗药性强的螟虫种群 12.在实验室里有一个封闭的生态球,已经维持了一年多,各类生物一直生活的良好,后来仅仅移 动了一下位置,结果生物全部死亡。它原来是放在( ) A 、冰箱冷藏室里 B 、药品厨旁 C 、窗台上 D 、恒温培养箱里

知识点16 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

知识点16 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 1.(2019·全国卷Ⅱ·T6)如果食物链上各营养级均以生物个体的数量来表示,并以食物链起点的生物个体数作底层来绘制数量金字塔,则只有两个营养级的夏季草原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牧草,第二营养级是羊)和森林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乔木,第二营养级是昆虫)数量金字塔的形状最可能是( ) A.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 B.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 C.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 D.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 【解析】选A。题目要绘制的是数量金字塔,夏季草原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是牧草,第二营养级是羊,牧草的数量远远大于羊的数量,所以两者的数量关系符合金字塔形;森林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乔木的数量不如第二营养级昆虫的数量多,一棵乔木树上往往有许多昆虫,所以两者的数量关系最可能为倒金字塔形。 2.(2019·江苏高考·T15)我国生物多样性较低的西部沙漠地区生长着一种叶退化的药用植物锁阳,该植物依附在另一种植物小果白刺的根部生长,从其根部获取营养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锁阳与小果白刺的种间关系为捕食 B.该地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恢复力稳定性较高 C.种植小果白刺等沙生植物固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锁阳因长期干旱定向产生了适应环境的突变,并被保留下来 【解析】选C。锁阳叶退化,从小果白刺的根部获取营养物质,二者为寄生关系,A项错误;西部沙漠地区的生物多样性较低,自我调节能力较差,由于环境条件恶劣,恢复力稳定性也较低,B项错误;沙生植物可以防风固沙,维持生态平衡,属于间接价值,C项正确;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D项错误。 3.(2019·北京高考·T5)为减少某自然水体中N、P含量过高给水生生态系统带来的不良影响,环保工作者拟利用当地原有水生植物净化水体。选择其中3种植物分别置于试验池中,90天后测定它们吸收N、P的量,结果见下表。 结合表中数据,为达到降低该自然水体中N、P的最佳效果,推断应投放的两种植物及对该水体的生态影响是( )

初中生物《生态系统》章节练习题

济南版初中生物《生态系统》章节练习题 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50分) 1. 下列符合生物学意义的食物链是()。 A. 营养物质→鼠→蛇→鹰 B. 大米→鼠→蛇→人 C. 青草→鼠→蛇→鹰 D. 阳光→草→鼠→蛇→人 2.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 一条河中的所有鱼 B.一块草地 C.生物圈 D. 一片农田 3..假如在一定时间内,某个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a,全部消费者所利用的能量为b,全部分解者所利用的能量总值为c。能正确反映三者关系的是()A. a=c+b B. a>b=c C.a>b+c D.a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作者山西临汾屯里中学杨录梅 1.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其规律 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的综合体。在综合体中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它包括四个组成部分,非生物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它们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彼此紧密地联合起来,其中光能生产者分解者是任何生态系统都不能缺少的最基本的成分,生产者----植物在生态系统中起主导作用。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一种联系叫食物链。在复杂的生态系统中,个食物链互相交叉形成复杂的营养关系叫食物网。 生态系统是长期历史发展的结果,通常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具有自动调节能力,即在一定范围内,能忍受改变的条件,并能自动调节、修补或建造自己去适应改变了的环境,从而形成新的平衡状态,推动了生态系统的变化发展,这就是生态系统的反馈。生态系统结构简单,反馈能力小,结构复杂,反馈能力大。 2.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概念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生物学特征,它是指生竟的生态复杂性和物种多样性,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由于太阳对地球表面的辐射强度不均等,地球表面地理环境不同而形成大小不同、形态多样的多样化生态系统。例如,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可以分为海洋、陆地生态系统两大类,陆地生态系统又可以分为草原生态系统、各种类型的森林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等等。总的来说,高度多样化的生态系统分布地球的各个位置,它们能使营养物质不同程度的得以循环,作为能量的载体使之单向流动,从而对人类的幸福作出不同程度的贡献 物种多样性主要指生态系统内各个营养层次物种的多样性。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它的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基础。植物的多样性为草食性动物提供各种食物,从而草食性动物能够进一步繁荣;繁荣的草食性动物又为肉食性动物提供了繁荣的条件;植物、草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的繁荣更进一步促进了分解者的繁荣。因此,作为多样性程度决定生态系统中物种多样性程度。 不同生态系统,物种多样化程度不同,它服从于地域分布规律。地理纬度不同,太阳辐射量不同,形成不同的热量带;同一热量带内经度不同,距离海洋远近不同,水分状况不样。一一般来说,离赤道、海洋愈远,生态系统物种愈少。就我国来说,纬度愈高经度愈低,生态系统中物种愈少。例如,离海洋很远的荒漠生态系统,物种的多样化程度低,净初级生产量约为0——10克/米2/年;而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物种的多样化程度高,净初级生产量为1000—5000克/米2/年. 物种多样性还指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的多样化。它既包括多样化

2019八年级生物上册 19.1《生态系统的组成》练习题 (新版)苏教版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 7.19.1生态系统的组成 一、选择题 1.人属于生态系统的()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以上都是 2.在生态系统中,能够制造有机物的是() A.动物 B.绿色植物 C.微生物 D.细菌 3.下列选项中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大兴安岭林区 B.池塘中所有的鱼和水草 C.湖泊中所有的生物 D.草原上的羊 4.在欧美流行一种生态球,其中有绿藻、2-3条小鱼、泥沙等,在这个处于平衡状态的封闭生态系统中,要使小鱼长时间存活必须要提供() A.氧气 B.二氧化碳 C.太阳能 D.足够的有机物 5.田鼠吃农作物,猫捕食田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农民养猫是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B.猫的数量增加了,田鼠的数量就会减少 C.猫的数量不会影响农作物的产量 D.“农作物→田鼠→猫”组成了一条食物链 6.下列食物链中正确的是() A.剑水蚤→微小的水生植物→小鱼→蜻蜓的幼虫→大鱼 B.微小的水生植物→剑水蚤→大鱼→小鱼→蜻蜓的幼虫 C.大鱼→小鱼→蜻蜓的幼虫→微小的水生植物→剑水蚤 D.微小的水生植物→剑水蚤→蜻蜓的幼虫→小鱼→大鱼 7.一个湖泊被DDT污染,在湖泊中有一条食物链:藻类→水蚤→鱼→鱼鹰。由此,可推断体内DDT含量最多和最少的生物分别是() A.水蚤、鱼 B.鱼、水蚤 C.藻类、鱼鹰 D.鱼鹰、藻类 8.绿色食品指的是() A.绿颜色的食品 B.经济价值高的营养食品 C.有叶绿素的食品 D.安全、无公害的食品 二、填空题 1.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是由部分和部分组成的。 2.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主要是与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由很多食物链,它们彼此相互交错形成了。 3.在一定的区域里,与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叫做生态系统。 4.生态系统一般包括、、和四个组成部分。 5.在生态系统中,非生物成分包括、、和等,生物成分包括、和。 6.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消费者是和,分解者是。 7.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与的食物关系。 8.生物之间通过取食的关系而互相联系形成。许多食物链经常互相交错,形成一张无形的网络,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称为。 9.生物富集是指生物从周围的环境中并某种物质,使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的现象。 三、问答题 1.请你用直线将下列两行有所属关系的名词连起来。 水草藻类草食鱼人细菌狮子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生物多样性和陆地生态系统功能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

生物多样性和陆地生态系统功能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 王清涛1李新蓉2 (新疆农业大学1、林学与园艺学院,2、草业与环境科学学院乌鲁木齐830052 )摘要: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地利用、气候变化、大气CO2浓度增高和氮沉降加剧等使得生物有机体的性状、种间关系、分布格局与生物多样性发生改变,进而影响生态系统过程和功能,并最终威胁到人类的生存。本文系统阐述了国内外生物多样性研究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方法和成果,并结合我国在该研究领域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对我国的生物多样性研究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进行了展望,以求对生物多样性研究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更大的研究进展。关键词:生物多样性;陆地生态系统;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 英文摘要:Biodiversity is the important resources to human survival,also is the material base Of huma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The land use, climate change, atmospheric CO2 concentration increased nitrogen and deposition intensified is caused by human activity,make the organisms character, the kind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and biodiversity, change, further influence ecological system process and function, and ultimately threaten the survival of mankind.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biodiversity protection methods and results of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biodiversity research. and with China's in this field of the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rospects for China's biodiversity research and biological diversity protection. In order to research on biodiversity and biodiversity protection more research progress. Key words:Biological diversity;terrestrial ecosystem;climate change;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0引言: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价值 生物多样性(biological diversity或biodiversity)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数以百万计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的基本特征.生命系统是一个等级系统(hierarchical system),包括多个层次或水平:基因、细胞、组织、器官、种群、物种、群落、生态系统、景观.每一个层次都具有丰富的变化,即都存在着多样性.但理论与实践上重要,研究较多的主要有基因多样性(或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1]。生物多样性包括不同的水平,每个水平的多样性都有各自的特点,很难用统一的方法和标准予以测度.物种丰富度(species richness)可以用于物种水平的多样性,即用一定面积内的物种数目表示.更精确的方法是考虑物种之间的关系,即测度分类学多样性(taxonomic diversity)

生态系统的结构练习题答案

5.1 生态系统的结构练习题 1.以下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种群中的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 .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林组成一个种群 C .马尾松林中所有树木构成了生物群落 D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叙述中, 正确的是 A. 物质循环发生在种群和无机环境之间 B. 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C. 碳元素在生态系统内循环的主要形式是CO 2和碳水化合物 D. 生物圈在物质和能量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系统 3.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是通过何种方式实现 A .光合作用 B .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C .呼吸作用 D .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 4.下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是食草鸟、蜘蛛、蟾蜍、猫头鹰 B .猫头鹰占有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共四个营养级 C .蜘蛛和蟾蜍只是捕食关系 D .如果昆虫突然减少,短期内食草鸟数目将不发生变化5.一片树林中,树、昆虫和食虫鸟类的个体数比例关系 如下图所示。下列选项能正确表示树、昆虫、食虫鸟之间的能量流动关系的是(选项方框面积表示能量的多少)( C ) 6.a 、b 、c 表示在某生态系统中三个种群数量变化相互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 A .a 肯定是生产者,b 肯定是初级消费者 B .a→b→c 构成一条食物链 C .a 与b 、b 与c 为捕食关系 D .a 与c 为竞争关系 7.下列四项中的圆分别表示:a —生产者、b —分解者、c —原核生物、d —蓝藻、e —腐生细菌。能正确表示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是 ( A ) 8.在1957年,美国的生态学家H. T. Odum 对佛里达州的银泉进行了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下表是调查结果。表中的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⑤为分解者。GP 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的能量,R 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NP 表示生物体贮存着的能量(NP=GP —R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渠道可能是②→④→①→③→⑤ B .能量在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之间的传递效率约为5.5% C .若该生态系统维持现在能量输入、输出水平,则有机物的总量会增多 D .④营养级GP 的去向中,未被利用的能量有一部分残留在自身的粪便中 9.2008年夏,四川某地区福寿螺再现稻田。由于福寿螺属于外来物种,并能通过各种渠道蔓延扩散,它们啮食水稻等水生植物,造成粮食大幅减产,其生存环境的营养结构如图。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 .福寿螺属于第二营养级,它急剧增多的原因之一是缺乏天敌 B .外来入侵物种会破坏当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C .图中共有4条食物链,占2个营养级的生物只有蛇和青蛙 D .图中若每只幼螺从5克长到150克,则至少要消耗水稻725克 解析:福寿螺以水稻为食,属植食性动物,是第二营养级生物;根据图中的食物网可知, 福寿螺急剧增多的原因是食物(水稻)充足,或没有天敌或空间条件充裕等。根据能量传递 效率,至少要消耗水稻(150-5)÷20%=725(克)。图中共有4条食物链,占2个营养级的 生物是蛇(第三、第四营养级)。

农业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

农业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 农业生态系统包括:已经建立的和被改良过的耕地、园林(果园)、葡萄园、森林公园的树林、水土保持林、农田林带、弃耕地、改良过的草地等等植被生态系统。在国家国土面积的一半左右作为农业用地使用,其中大部分面积被草地所占(草地面积最大)。农业生态系统的总面积为:272.4900万公顷总面积,其中耕地面积占222.100万公顷。耕地面积中,包括182.800万公顷的草地;31.900万公顷的耕地面积;5.0500万公顷的割草地面积;2.800万公顷的弃耕地。灌溉耕地面积为2.300万公顷,该灌溉农田提供农业总生产量的30%的农产品。但是目前实际灌溉的面积为1.300万公顷面积的耕地。其他耕地因为农田的次生盐渍化、农田灌溉系统的老化、水分缺乏或者没有灌溉水、土壤结构的破坏或恶化、组织管理措施的缺乏,特别是缺乏经费和农业物资和科学技术等等原因没有被利用。 在,由于农田的粗放耕作和所有的自然景观地带都被改造(改造大自然),近10年来,生态环境状况越来越恶化了。 所有土地的被开垦,由于过度放牧荒漠草地的退化,大部分大型河流的所有支流的调节水利(径流的调节),特别是在南部水域地区,由于储备植物资源的粗放利用、乱砍森林资源和无节制的开垦土地资源等等原因使植物资源的枯竭(植物种类的贫瘠化),土地被化学物质污染和核污染等等原因引起了大部分区域的生物资源系统的(生态系统的)的被破坏和恶化。 生态系统的特征是在很大程度上是自然生态系统被破坏,从而能够引起生物圈的稳定性的被破坏,丧失生物圈的功能,从而影响人类生存环境。非常尖锐的问题是土地的荒漠化。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的环境的被污染和人类的贫穷问题,同时没有确定需要保护的自然生态系统的面积问题。已经明确指出了生物资源的枯竭和生态系统的退化已经占到66%的比列(占国土面积的66%)。特别是在沙漠和草原地带,由于开垦土地和过渡放牧。 根据已经掌握的数据,国土面积的75%处在生态系统平衡被破坏的状态,生态稳定性被破坏了。由于水资源的缺乏和不合理的利用,被沙漠化的面积达到了3000万公顷,盐渍化和盐碱地面积达到了9300万公顷。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生态系统的功能原来越变弱。由于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草地生态系统被大面积的

生态系统练习题(精品试卷)

生态系统练习题(1) 1. “物种一旦灭绝,便不可再生。生物多样性的消失将造成农业、医药卫生保健、工业方面的根本危机,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根本措施是() A.保护细胞的多样性 B.保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C.保护基因的多样性 D.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2010东营中考)直供上海世博会的蔬菜有六成来自山东。按照世博会的要求,所有专供蔬菜都要达到绿色食品标准。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绿色食品是经权威机构认定并使用专门标志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的统称,分为A级和AA级两类,下图为_______级标志。 (2)某蔬菜大棚种植了黄瓜,颀长硕大,煞是喜人。每一根黄瓜里含有多粒种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有些黄瓜花凋谢后并不结实,这些花是___________。 (3)菜农通常采用白天适当增强光照,夜晚适当降低室温的措施,以提高蔬菜产量。其中的道理是增加光照可使________________增强,降低温度可使________________减弱,从而增加有机物的积累量。 (4)下图是某温室从16点开始持续密封48小时,测得的温室内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变化情况。试分析:曲线b~c大幅度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曲线c~d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菜农利用某种技术,在南瓜植株上收获了黄瓜,这种技术叫做__________________。 2.(2010东营中考)为提高广大师生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掌握在灾难中迅速逃生、救助的基本方法,我市各校于2010年春季举行了应急疏散演练。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学生听到相关指令后立即疏散,这属于__________________反射。参与该反射的感受器是__________________。在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中,有___________中枢、听觉中枢和躯体运动中枢参与了该反射。(2)演练时,同学们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止过量的有害气体进入呼吸道。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并且对所吸入的空气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3)同学们在疏散活动中所需要的能量来自身体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活动结束后小明发现自己的手擦伤并流血了,可见至少伤到了皮肤的_____。不过伤口流血很快就止住了,这主要是血液中__________________的凝血作用。 (5)演练过程中,同学们反应灵敏、呼吸加速、心跳加快……各种系统相互协调、密切配合,从而使人体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0东营中考)北京时间2010年4月14日,在我国青海省玉树县发生里氏7.1级大地震。地震发生后,党和各族人民发扬“和人民在一起”、“不放弃、不抛弃”的精神,迅速展开了一场生命大营救。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被埋在废墟中的待援救人员,可以通过饮用自己的尿液来补充体内的_______和无机盐;必要时,还可以少量食用蚂蚁、蚯蚓等无毒食物,以保持体内______________的供给。 (2)某伤员的前臂桡动脉出血,应在此人前臂的_______(填“近”或“远”)心端用止血带止血。若因出血过多而需要大量输血时,应以输入__________血为原则。医生为其在前臂静脉输入的血液首先进入此人心脏的哪个腔?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遇到紧急情况,病人生命垂危时,需要对病人进行人工呼吸。人工呼吸是根据呼吸运动原理是用外力使病人的____________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逐步恢复呼吸功能。 (4)从地震中救出的伤员在康复过程中应多吃蛋、鱼、奶等食物,因为人体受损组织的修复需要大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0滨州中考)下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 (1)该食物网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如果该系统中喷洒了含有有机汞的农药,体内残留有机汞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 (2)该生态系统中未体现非生物成分和________。 (3)图中几条食物链中,含营养级最多的食物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生产者通过________作用固定太阳能开始的。 43、(2009济南市)图22为某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亦意图,图中A、B、C、D分别代表生态系统的成分,①~ ⑦代表碳元素的传递过程。请据图回答: (l)图中B是指,D是指。 (2)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之间以的形式进行循环;碳元素通过[②]作用由生物体进入无机环境。 (3)伴随着物质循环,能量沿食物链传递的特点是。

生态系统的结构练习题答案

5.1生态系统的结构练习题 1.以下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中的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林组成一个种群 C.马尾松林中所有树木构成了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物质循环发生在种群和无机环境之间 B.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C.碳元素在生态系统内循环的主要形式是CO2和碳水化合物 D.生物圈在物质和能量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系统 3.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是通过何种方式实现 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C.呼吸作用D.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 4.下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是食草鸟、蜘蛛、蟾蜍、猫头鹰 B.猫头鹰占有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共四个营养级 C.蜘蛛和蟾蜍只是捕食关系 D.如果昆虫突然减少,短期内食草鸟数目将不发生变化 5.一片树林中,树、昆虫和食虫鸟类的个体数比例关系 如下图所示。下列选项能正确表示树、昆虫、食虫鸟之间的能量流动关系的是(选项方框面 积表示能量的多少)(C) 6.a、b、c表示在某生态系统中三个种群数量变化相互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a肯定是生产者,b肯定是初级消费者 B.a→b→c构成一条食物链 C.a与b、b与c为捕食关系 D.a与c为竞争关系7.下列四项中的圆分别表示:a—生产者、b—分解者、c—原核生物、d—蓝藻、e—腐生细菌。能正确表示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是( A ) 8.在1957年,美国的生态学家H.T.Odum对佛里达州的银泉进行了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 况的调查,下表是调查结果。表中的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⑤为分解者。GP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的能量, 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NP表示生物体贮存着的能量(NP=GP—R),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渠道可能是②→④→①→③→⑤ B.能量在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之间的传递效率约为 5.5% C.若该生态系统维持现在能量输入、输出水平,则有机物的总量会增多 D.④营养级GP的去向中,未被利用的能量有一部分残留在自身的粪便中 9.2008年夏,四川某地区福寿螺再现稻田。由于福寿螺属于外来物种,并能通过各种渠道蔓延扩散,它们啮食水稻等水生植物,造成粮食大幅减产,其生存环境的营养结构 如图。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福寿螺属于第二营养级,它急剧增多的原因之一是缺乏天敌 B.外来入侵物种会破坏当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C.图中共有4条食物链,占2个营养级的生物只有蛇和青蛙 D.图中若每只幼螺从5克长到150克,则至少要消耗水稻725克 解析:福寿螺以水稻为食,属植食性动物,是第二营养级生物;根 据图中的食物网可知, 福寿螺急剧增多的原因是食物(水稻)充足,或没有天敌或空间条件充 裕等。根据能量传递 效率,至少要消耗水稻(150-5)÷20%=725(克)。图中共有4条食物链,占2个营养级的 生物是蛇(第三、第四营养级)。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检测题

第五章综合检测题 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生产者的遗体、残枝、败叶中的能量可被分解者利用 ②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间接价值 ③蜜蜂发现蜜源时,就会通过“跳舞”动作“告诉”同伴去采蜜,属于行为信息 ④硝化细菌能利用氧化氨过程中释放的能量,把水和二氧化碳合成为有机物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 D.②③④ 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 ..的是 A.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不一定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B.在食物链中,每一个营养级的能量都有一部分流向下一个营养级 C.竞争和捕食是生态系统中两种重要的种间关系 D.农业生产中,过度耕作导致分解者有氧呼吸加强,是温室效应加剧的一个原因 3.一个完整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A.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B.生产者、消费者 C.物质循环、能量流动D.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4.下列生物中,从生态学角度看属于生产者,从细胞学角度看属于原核生物的是( ) A.酵母菌 B.水稻 C.大肠杆菌 D.蓝藻 5.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是() A.硝化细菌 B.蘑菇 C.酵母菌 D.霉菌 6.不属于生态系统功能描述的是 A.大气中的CO2主要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 B.蝙蝠通过自身发出声波,对目标进行“回声定位” C.在草→昆虫→青蛙这条食物链中,昆虫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D.植物残枝败叶中的能量被分解而释放出来 7.下图为生态系统循环模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A.f表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 B.该图中有三条食物链 C.图中的a一定是自养生物,b、c、d、e一定是异养 生物 D.碳以有机物的形式由a传到b 8.“猪—沼—茶”是华南山地丘陵地区常见的生态农业 模式,由种植(茶树)、养殖(猪)、农户(人)和沼气生产(微生物)四个子系统构成。该生态农业模式( ) A.是由茶树、猪、人和微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B.实现了物质和能量在系统中的多级循环利用 C.使整个生产过程进入了废物资源化的良性循环 D.注重系统内部的自身调节作用,不需要外部投入 9.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一定是自养型生物,消费者和分解者一定是异养型生物

最新生态系统结构测试题

生态系统结构测试题 【学习目标】描述生态系统的概念; 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学习重难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学习纲要】 一.生态系统的范围 由与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思考: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比较?举例说明 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分为和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思考: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 特别注意:生态系统中组成成分的特例与错误说法 错误说法特例 细菌都是分解者硝化细菌是自养型生物,属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特殊的消费者 动物都是消费者秃鹫、蚯蚓、蜣螂等以动植物残体为食的腐食动物属于分解者 生产者是绿色植物蓝藻、硝化细菌等自养原核生物也是生产者,应该说生产者包含 绿色植物 植物都是生产者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 2.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①概念:各种生物因食物关系形成的一种联系。 ②成分:和生物间只存在关系 ③画法:起点一定是 ,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 ④根据“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写出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⑤在你所写的食物链中写出各种生物与营养级的对应关系:生态系统成分;营养级别(2)食物网:①食物网中食物链条数的计数方法: ②食物网中的营养环节:一种生物在食物网中可以占有多个,逐一计数。 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也可能出现除捕食以外的相互关系。如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蜘蛛与蟾蜍之间,既有关系,又存在关系。 ③食物网中一种生物数量变化后,对其他生物如何影响? 不同线路解不同,依据环节少的答;一级生物若减少,其他生物跟着跑; 如果天敌患了病,先增后减再稳定;中间生物被杀害,不同情况要分家。 特别注意: ①生产者永远是第一营养级;②对某一动物而言,其营养级是不固定的;③一条食物链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