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白---让小学英语课堂沸腾

留白---让小学英语课堂沸腾
留白---让小学英语课堂沸腾

大赛第十届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征文

留白---让小学英语课堂沸腾

吴金菊电话:

重庆市万州区谷雨中心小学

论文类别:学科教学类学段:小学学科:英语

提要:绘画作品中的“留白”,文学作品中的“空白”,经典乐曲中的“余白”是艺术中的最高境界。因此,英语教学中的“留白”则是教育的新境界,它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给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创新的空间,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师留下的空白里得以充分发挥。本文探讨的是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恰当留白。

关键词:留白;小学英语;教学

英语教学是一种艺术,如果我们能巧妙地将写诗作画艺术中的“布白”手法运用于英语课堂教学中,不但能使学生拥有“充分的从事英语活动的机会”,而且能留给学生知识上、心理上的暂时性“空白”,留足学生自由思考的余地,从而突出学生学习的过程,使学生充分享受到“沉浸浓郁,含英咀华”的乐趣。在此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引导”,不落痕迹地造就教学中的“阴晴圆缺”,留给学生思维驰骋的空间,促使他们用自己独特的体验去阐释、去演绎精彩的“补白”。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具体运用这种“留白”艺术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留出一点悬念

小学英语故事的教学可以像语文中的作文教学,教师给出材料,或者讲出部分或大部分内容,或者给出一定的条件,余下的部分由学生自己去分析、去想象、去推测。因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便于保持,而且容易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去。有了精彩的情境,加上恰到好处的留白,就能绽放问题情境的全部美丽(情境的趣味性、问题性、应用性)。

(一)课例片段

记得一次省级优质课展示活动中,一位老师在教学story—time《The little Indian boy》时,先通过图片介绍了 the little Indian boy家附近的一些places,让学生熟悉这些地点,然后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引导学生一起走进故事,The little Indian boy walked,walked.He swam across a deep river.He walked through a dark forest.He

walked,walked.Suddenly he saw a cage.He walked into the dark cage.One,two,three.Ah一故事戛然而止,“What’S in the cage”教师留出了故事的空白,让学生用英语猜测。“A big snake.”“Treasure.”“A bad man.”学生们畅所欲言。“What will you do”教师继续“留白”。

“If there is a big snake,1 will say‘Dear snake,let me go,I’m not delicious.’’’

“If there is a big snake.1 will touch it, and make friends with it.”

“If there is a bad man.1 will call 110.”

“If there is a lot of treasure,1 will go home,take a large bag,and carry the money back.So.I’m rich.”

精彩,在这一刻喷薄而出!听课教师情不自禁鼓掌。这就是典型的“高潮留白”。案例中的老师充分抓住了时机,在文章的高潮处,戛然而止、激流勇退,停下来,退出来,把“弄潮”与“冲浪”的激动让给学生。此时的留白,就像浪遏飞舟,唤起的是超越的激情和创造的喜悦。

(二)反思

英语故事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决定了教师重在引导学生去阅读文本,披文人情,由情人境,“入境始觉亲”,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体验和感受,在情感和认知活动中获得自然而真切的感悟。所以教学中教师应留出自己情感体验的空白,把最甜的甘蔗让学生去品尝。如在故事发展的关键时刻,此时教师不妨留下悬念,让学生驰骋想象.教师只要利用合理,引领得法,必将把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英语教学带入一番“别有洞天”的境地。

|二、留出一点时间

在教学中,恰到好处的留白,能够达到“引火点爆”的效果,也就是在课堂讲授时,教师讲关键、点要害,使课堂教学呈现“欲爆未爆”之势。如同射箭一样,教师拉开弓,做出方向指点,让学生把箭射出去。在教学这个双边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可以给出一个“引子”,让学生具体阐述,最后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爆发思维的火花,找到知识的共性。(一)课例片段

这是一堂句型操练课,语言点是句型“Is there...Are there any...”,这是PEP 《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重点,也是学生初步涉及的语法知识——一般疑问

句。教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怎样改一般疑问句,而是等学生表达熟练后在黑板上出示了两组句子让学生比较。

Compare:

1.There is a cake on the table.

2.Is there a cake on the table

Yes,there is.

T:What do you find

S:上面是There is,下面是Is there。

S:上面是句号,下面是问号。

S:上面没有回答,下面的有回答。

T:You are clever!再看两个句子,它们有什么不同点

Compare:

1.There are some books on the desk.

2.Are there any books on the desk

No。there aren’t.

S:上面是There are,下面是Are there。

S:上面是some,下面是any。

S:上面是句号,下面的是问号。

S:下面有回答。

T:You are right.你们发现有回答的句子是用什么来回答的呢

Ss:Yes/no.

教师板书给出句子的名称:

陈述句:-------------

疑问句:-------------

T:英语上把用Yes或者No来回答的句子叫做一般疑问句,

上面的句子叫做陈述句。通过刚才的比较,大家觉得应该怎样把陈述句改成一般疑问句呢

课堂顿时安静下来,整个课堂静悄悄的,但每个孩子都在全身心地积极思考。最后学生总结如下:一是要把is或are放在开头,二是首字母变大写,some变成any;三是要把句号变成问号。学生在自我归纳的过程中,将知识进一步提升并内化,在接下来的句

型运用中,他们犯的错误很少。

(二)反思

现在,我们的英语课堂上活动频繁,为在有效时间内使活动“顺利”开展,一些教师要么越俎代庖,要么像赶鸭子一样,让学生游走于自己设计的活动中。其实教师所能做的,只能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各自用独有的方式去学习,让他们主动地产生自己的理解。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讲:“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只是微微打开一扇通向一望无际的知识原野的窗子。”1上面课例中的教师有意留下一些知识不讲,这样做的目的是给学生造成了知识的空白,而这种空白的设计并不是对于部分知识的舍弃,而是通过空白的设计去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通过自己的探索研究去获得空白处的内容,从而达到对知识的掌握。

三、留出一点空间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精彩的留白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师在帮助学生温习旧知、扫除障碍、作好充分的知识铺垫(即“画龙”),再让学生唤起联想的基础上,进行发挥(即“点睛”),切忌教学中教师满堂灌不给学生“点睛”的机会,这样学生的语言运用就得不到发展和提高。运用“画龙点睛”法,留有适当的空白让学生填补,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

(一)课例片段

在一次优质课评比中,一位老师以30年前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对比,生动展示了过去式,突破了本课的难点。然后结合文本,从听文本、读文本、理解本文、捕捉信息等不同层次推进,让学生感受到上海的新旧变化。然后让学生自然得出,我们喜欢新上海,但不能忘记旧上海,从而自然带学生进入旧上海博物馆,感受上海的历史与沉淀。上海在变化,然后所有的变化都好吗教师话题一转,带大家看了当今的一些变化,之后“留自”,给出关键词(clean,dirty,fish,boat,bridge,happily,unhappily,trash,flower,trees,tall, near,colourful,green...,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小组合作,分三个阶段说说Changes of River(twenty years ago、ten years ago、today),充分的知识铺垫、真实的情境创设,恰到好处的留白,大大激发了学生强烈的说的欲望,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互相启发,每个人都拥有了说话的机会。然后小组安排代表上台,其中一位学生的上台展示激起了听课教师的掌声。“Twenty years ago, River was clean,there were man y fish in the river.People Can saw many boats on the river.People lived he re happily.Ten years ago. River was dirty,there were

many trash in the river.People lived here unhappily.Today, River is beautifu1.There are colourful flowers and tall trees near the river.The house near here is very expensive,because the fresh is clean,and people like living here.”

(二)反思

上述案例中,这位老师通过充分的“留白”给了学生合作与讨论的时间,看似波澜不惊,却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许他们的答案并没有你心目中的标准答案完美,但是这些富有个性的,有独特见解的“补白”却会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为培养学生学会质疑与自主学习打下基础。

四、留出一点耐心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课堂教学不应该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该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预设的目标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开放式地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要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的预订要求。”2这里提到的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就是在一种偶然出现的复杂微妙的情境中迅速生成的教学事件,它是一种独特的动态课程资源。教师只有善于挖掘生成的可利用的课堂事件,才能使师生在相互作用中进行智慧的碰撞、情感的交融和心灵的沟通,才能使教学目标得到创造性的实现。

(一)课例片段

记得在教学句型“What's ...plus/minus...It's...”环节,为避免学生产生畏难和厌烦心理,我准备进行一个“五星”竞赛活动。然而两轮比赛下来,大家就渐渐失去了兴趣。有个胆大的学生说:“Miss Wu,每次都是夺“五角星”,我们都玩腻了,换一种吧”看来我毫无新意的竞赛活动让学生不满。那么接下来的课怎么办呢如何让孩子们重新进入状况呢我左思右想,还是没有主意,正打算放弃时,突然灵光一闪,为何不让孩们自己拿主意呢

T:这个竞赛我们玩了很多次了,相信大家也总结出了一些规律,那么大家能不能在这个竞赛规则的基础上,改编出一个科学合理又能学到知识的新规则呢

ss:Of course!(这群小家伙还真是自信啊!)

S:我们可以用刚学的钟点多少来判断输赢。哪组得一分,就在哪组的钟面上拨一格。(将评价机制和教学内容结合,为他喝彩。)

s:有意见。如果超过12怎么办又得回到了起始位置——“1”了。

s:那就用24小时制吧!(瞧,这些小家伙还真是会动脑筋呢!)

T:好,那么咱们来试试吧。(第一次改进:学生们活动热情很高。)

S:Miss Wu,有些同学总是选择容易的题目,这样不公平!(无需我多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Ss:对呀,不公平!(附和之声不少!)

T:看来大家制定的规则还需要做一些调整,相信凭大家的智慧,一定会想到一个更完善的方案。

ss:(一阵沉默,然后是窃窃私语的讨论。)

s:我们可以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标上相应的分值。

T:You’re so clever!真是个好方法!那么咱们就开始吧!(第二次改进:孩子们全把目标瞄准了刚才受冷落的有难度的句子,片刻之后,用他们的话说,这些句子也是小菜一碟了。可是新问题又来了,孩子们渐渐熟悉这些句子后,出错的几率就接近于零。) T:大家能不能结合以前所学的知识来编一个对话呢有孩子建议:每次获胜的同学能不能选一个数字作为他的幸运代号。受其启发,我宣布,最终赢得比赛的小组就会得到一句幸运口号:“Yeah!”孩子们的欢呼声响彻课堂......

(二)反思

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学生因自主而发展。对于课堂上出现的“意外”,教师完全可以视其为宝贵的生成资源,及时应变,合理把握,把活动的舞台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参与表演,感受成功的喜悦。这个“临场换帅”的英语乐园,快乐了学生,快乐了老师,快乐了课堂,也成了一个快乐的“留白”......

作为一名富有教学智慧的教师,我们要学会在课堂里适当地运用“留白”,驾驭“留白”,或在知识的衔接处,或讲课高潮时,或提出问题之初,或结论得出之后,留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空白。让教师有意识所布之“白”,在学生身上生出“实”来,让“留白”绚烂我们的课堂,达到“放归林间自在啼”的最佳效果;让“留白”真正成为英语课堂中的“无言的精彩”!

参考文献:

(1)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室的建议》.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4年6月

(2) 教育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教育部颁发, 2001年6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