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 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2课 鸦片战争教案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回顾初中所学并结合课本内容简述鸦片战争的经过。

(2)通过阅读课本P50页小字文能够了解鸦片输入带来的危害。

(3)通过观看视频并结合教师讲述能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4)结合《南京条约》、附件的内容及教师提供的材料能够从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社会性质理解掌握鸦片战争带来的危害。

(5)通过鸦片战争前夕的中英对比填写表格,并能从文明史观的角度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

(6)依据第一次鸦片战争,结合课本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影响。(7)小组通过阅读课本并观察图片合作探究鸦片战争怎样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8)小组通过对比两次鸦片战争来论证第二次鸦片战争审核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与扩大。

2、过程与方法

(1)受到社会环境、时代差异及意识形态等多方面的影响学生对以鸦片战争为起点的中国近代历史或慷慨愤怒或淡漠回避,这其实都不利于独立思维的培养和公民人格的塑造。充分利用和开发课内外课程资源,包括钓鱼岛的时事话题、陈旭麓与蒋廷黻的经典论述等,实事求是而又不失活泼地告诉学生直面历史、以史为鉴.

(2)通过提供材料中英对比让学生能够直观地体会到清政府的腐朽落后,夜郎自大。培养学生运用历史比较方法的掌握运用。

(3)通过表格的填写让学生准确的掌握鸦片战争的核心知识点。

(4)通过张鸣教授“三妇心态”导入新课,用文明史观认识战败原因,让学生接触史学动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的三种心态和当今国际时事要闻引导学生以正确的心态看待近代中国的历史。

(2)借助英国代表璞鼎查的言论引导学生思考鸦片的大量输入中国国民的历史责任,培养学生“慎独”的责任感。

(3)收集两次鸦片战争中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图片、资料,分组展览或编写纪实报道。体会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伟大精神。

(4)通过战争前夕中英对比的图片、表格,让学生直观感受历史中两种文明的差距;体会战争失败的必然性;培养学生反思历史的情感态度。

【教学过程】

(一)课前播放幻灯片:百年追梦,民族自强。集中同学们的注意力。

(二)导入新课:

教师: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第四单元,中国近代的政治发展历程。在初中我们了解中国近代的政治发展历程后,与前面所学的三个单元相比,总会感受到两个巨大的反差。与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相比,辉煌不再了;与西方的民主政治相比,明显落后了。由于这两种反差,导致我们的心态多少是不平衡的。这种不平衡可以说从中国近代一直延续到今天。(播放幻灯片)

比如我们碰上钓鱼岛之类的问题,就特别愤怒,比如我们对于奥运会,就特别在意金牌的多少。凡此种种,有人把中国人面对近代历史的复杂心态概括为

三种。(播放幻灯片)

第一种,怨妇心态:凡事以哭闹为主,就是觉得你们总欺负我们,我们苦大仇深。不仅哭闹,还时不时要掀起衣襟给人看:我这伤疤当初就是你弄的。

第二种,泼妇心态:凡事讲打,但毕竟没打过什么胜仗,充其量就是挠人一把,还挠不到脸上。但是我们觉得很好,还很推崇,因而创造出很多神话。(通常的叙述方式是:我们还是很强大的,我们还是有英雄的,只不过奸臣当道、昏君误国……)

第三种,情妇心态:它跟前面两种心态正相反,在它看来,殖民历史也是好历史,不殖民我们怎么进步……

------摘自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教师:同学们会选择哪种心态来看待近代历史,看待鸦片战争?

学生:情妇心态/怨妇心态/泼妇心态(议论……)

教师:看待历史和外来者,这三种心态其实都不可取,依我看,同学们可以将其当做朋友,也可以视为敌人,只要自己别像妇人一样就成。在历史长河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在世界格局中也定位不好自己的位置。今天我们就摆脱“妇人心态”从新的视角来审视鸦片战争。(播放幻灯片)

(三)讲述新课

教师:首先我们大家一起来明确一下学习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重新整合教材,老师给大家制定了以下8个学习目标,(播放幻灯片:展示【学习目标】)

(1)回顾初中所学并结合课本内容简述鸦片战争的经过。

(2)通过阅读课本P50页小字文能够了解鸦片输入带来的危害

(3)通过观看视频并结合教师讲述能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4)结合《南京条约》、附件的内容及教师提供的材料能够从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社会性质理解掌握鸦片战争带来的危害。

(5)通过鸦片战争前夕的中英对比填写表格,并能从文明史观的角度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

(6)依据第一次鸦片战争,结合课本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影响。(7)小组通过阅读课本并观察图片合作探究鸦片战争怎样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8)小组通过合作探究对比两次鸦片战争来论证第二次鸦片战争审核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与扩大。

首先我们来攻营拔寨,突破第一个学习目标。(播放幻灯片:展示)

一、粗观战争之经过

教师:初中时我们已经大体了解了近现代中国历史,尤其是鸦片战争,对其中的屈辱与抗争有所感触,现在请一位同学给我们汇报一下课前预习的效果,给大家梳理一下鸦片战争的经过(播放幻灯片)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填写表格能够一目了然的掌握两次鸦片战争的经过,为后来的【合作探究】第二次鸦片正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与扩大奠定基础。

二、细探战争之原因

教师:很多人认为鸦片、战火已经湮灭,其实不然,若干年过去了,我们回首这段历史,其实仍有许多现实意义。只有对战争进行反思,才会杜绝战争的再次发生。那么就让我们来反思一下战争的原因。大家先看一段视频,注意视频中提到了鸦片战争爆发的哪些原因?(播放视频)

教师:从英国出发到中国需要4个月的时间,相距如此遥远的两个国家为什么会爆发战争呢?结合所学与视频你认为原因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虎门销烟、工业革命、打开中国市场……)

教师:打开中国市场一定要诉诸武力,发动战争吗?完全可以通过正当贸易来进行。

教师:中英之间在鸦片战争之前有正当贸易往来吗?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播放幻灯片,通过动画边演示边简述战争爆发的原因)

教师:在中英正当的贸易中,英国能否打开中国的市场?

学生:不能。

教师:为什么?(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加以引导)由于受到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闭关锁国政策、中国人购买需求的影响,英国始终未能敲开中国的市场。

教师:为了扭转贸易逆差,工业革命蓬勃兴起的英国又是怎样做的?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加以引导)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教师:走私鸦片,使英国如愿以偿,大量白银又成倍的的返回英国,成为英国税收的一个主要来源,但是却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危害。请大家读P50内容,找一找鸦片的输入给中国带来哪些危害?从政治、经济、军事、身心分析。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加以引导)政治上吏治腐败;经济上白银外流;军事上军队丧失战斗力;身心上严重损害了吸食者的身体健康。

教师:非常棒!正是白银大量外流触痛了清政府,正是由于鸦片带来了如此大的危害,所以道光皇帝下决心开始禁烟,就有了林则徐的虎门销烟,所以英国这次用鸦片也没有推开中国的市场。英国的通商梦又一次失败了。(播放幻灯片)

教师:当中国禁烟的消息传到英国,英国议会立即决定无论如何也要打开中国市场,最后采取用战争的方式来砸开中国的大门。(播放幻灯片)

探究到这里,我们回过头来看看,无论是通过正当的商品贸易,还是走私鸦片,又或者是发动战争,英国的目的是一样的,请同学们看看,是什么目的?

学生:打开中国市场(思考回答,教师引导)

教师:所以突破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找到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那就是英国要打开中国的市场,而虎门销烟只是战争的直接原因或者说是导火线。(播放幻灯片)

1、根本原因:工业革命后,英国急需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2、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虎门销烟

教师:虎门销烟虽然成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借口,但是林则徐依然成为中华民族的英雄,永驻青史。关于鸦片,当时中方代表曾质问英国为什么要拿鸦片来毒害中国,英国代表璞鼎查是这样回答的(播放幻灯片)

材料:对于鸦片问题,当时英国的代表璞鼎查回答:“假使你们的人民是具有道

德品质的,他们绝不会染此恶习;假如你们的官吏是廉洁守法的,鸦片便不会到你们中国来。”-----璞鼎查

教师:所以,鸦片战争的爆发,中国自身是否也有问题。

学生:自由回答(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让学生学会反思自我。)

教师:所以,不剔除封建的制度、思想,怎么能抵制万恶的鸦片与战争。

【设计意图】通过敲、推、砸三个行为动词,让学生体会英国通商梦的迫切需求与资本主义本身的扩张性;通过视频、动画演示让学生深刻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从而掌握本课重点。

三、铭记战争之影响

过渡:我们自身的问题,理解了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让我们回到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去感受中国遭受屈辱的那段历史。(播放幻灯片,预留空白)

三、铭记战争之影响

双鞋(协);并给学生讲述领事裁判权与片面最惠国待遇两个概念。

领事裁判权:指帝国主义国家的侨民在居住地违法乱纪不受居住国法律管辖而交由外国领事馆处理的非法特权。

片面最惠国待遇: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等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待遇。片面指清朝给予他国此优惠,而不享有他国给予此优惠。

【设计意图】《南京条约》的内容学生初中已经涉及,不必过多牵涉,但是需要教师提供一些历史记忆的方法,以吸引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教师:条约及其附件损害了中国的哪些权利?有哪些危害?(播放幻灯片,预留空白)

教师:这些条款当中,你认为最能体现英国侵略意图的是哪一条?

学生:五口通商/协定关税(或其它答案,教师给予引导)

教师:在《南京条约》的附件中,外国人为什么要求拥有领事裁判权?

学生:议论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一方面是维护侵华利益,一方面是中外司法传统的差别或西方对中国司法体制的不满。

【设计意图】这里通过抛出两个问题一是让学生巩固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二是为了复习第三单元英国《权利法案》后由人治转向法治。

教师: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那么我们现在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究鸦片战争带来的影响,大家讨论时一定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找到线索,各小组记录员将答案整理好,一会儿请同学跟大家分享一下,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现在开始。(播放幻灯片,出示材料)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由于洋布畅销,东南沿海一些以纺织为业的乡村,受到很大冲击,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丝、茶等农产品大量出口西方·····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材料二: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中说:“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

材料三:师夷长技以制夷,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1843年魏源《海国图志》材料四:《南京条约》及其附件内容

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分组回答:

1、经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外交:由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

3、思想: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学西方。

4、政治: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5、社会性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师:(播放幻灯片)所谓“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的而不是全部的独立自主权,在政治上表现为中国主权部分丧失,但在形式上保留中国的政府,在经济上表现为中国社会经济丧失独立地位,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半封建”是指既保存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表现为封建生产关系继续存在的同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并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之前的封建社会截然不同,所以鸦片战争又是近代中国的起点。中国却以一个战败者的身份步入近代史。

【设计意图】

通过提供材料让学生分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社会性质等角度认识鸦片战争的影响。掌握分析问题的思路。

过渡:历史给了我们机遇却因为我们缺乏悟性而再次错失了机遇。众所周知的那样,《南京条约》是一个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此后中国人遭受许多挫折,走过不少弯路,付出了极其高昂的学费。今天我们就一块分析一下为什么本土作战的泱泱中华会输给远道而来的英国军队呢?中国战败的原因有哪些?(播放幻灯片)

材料一:当康熙皇帝颁布“今天下事务,皆朕一人亲理,不可旁贷”的政令时,英国成功颁布了《权利法案》。

材料二:当古老的黄河岸边,犁间耕作的喘息与手摇纺车的吱呀合奏着悠闲的田

园慢板时,英国西北部兰开夏郡的蒸汽锅炉正吼叫出震耳欲聋的工业交响曲。材料三:当拖着辫子,舞着大刀长矛的清军冲锋拼刺、驾驶帆船调整炮口方向的时候,英军却自信满满的驾驶战舰带着360度自由旋转的利炮征服世界

材料四:当清政府洋洋得意于“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而对外闭关锁国时,西方殖民者早已踏上殖民扩张的征途。

(找2-3名学生回答,教师点评、总结)同学们叙述总结的比较准确、简练

1、客观:英国综合国力强大。

2、主观:清政府政治腐败,军备落后。

教师:简而言之,敌强我弱。但是日本的明治维新时期著名的教育家福泽渝吉在《文明论概略》曾这样说道:

材料一:日本人看鸦片战争之结局:假设现在让华盛顿作中国的皇帝,让惠灵顿作他的将军,率领中国军队同英国军队作战,结果胜负如何呢?即使中国拥有大量的军舰大炮,也要被英国的土枪和帆船打败的。由此看来,战争的胜败,既不在于帅,也不在于武器,而完全在于一国之根本力量。

——福泽渝吉《文明论概略》

教师:所以武器不是战争决定性的因素,中国在当时的社会条件尤其是制度条件下,战败也是必然的。那么我们可以理解为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学生:腐朽的封建主义无法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教师:如果换一个角度,站在文明的高度上度来认识战败原因的话,那就是这是两种文明的较量,落后的农业文明难以抵挡先进的工业文明。

【设计意图】让学生接触史学前沿。

过渡:战争的炮火还没有完全消散,清政府马上又歌舞升平,睡在自己编织的“天朝之国”的美梦中迟迟不肯醒来。

教师:在睡与醒的抉择中,清政府能否认清自己的历史使命,又能否担当起自己的历史使命?(播放幻灯片)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对于英国发动战争的真正理由和世界大势认识不清,对于协定关税一款,清政府反而沾沾自喜。匙英曾向道光帝报称,此次与英夷头目协定的税则,通盘核算,于国课有赢无拙,作为国家主权的关税自主权已遭外国削夺,而腐败的清政府却陶醉于暂时的关税增赢的无知经济满足之中。

教师:据材料来看,鸦片战争后清王朝是否意识到了自己的使命?

学生:没有,仍然沉醉于“天朝上国”的迷梦之中,认为《南京条约》是“万年和约”。

【设计意图】通过提供史料:协定关税,让学生直面真实的历史,体会清政府的夜郎自大,闭关自守。

教师:战败后,清政府仍视英国为夷族蛮邦,视《南京条约》为“万年和约”,万年和约给我们带来了万年和平吗?

学生:没有

教师:为什么?

学生:因为英国、法国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师:为什么会发生第二次鸦片战争那?我们通过一组数据来看一下。

1853年中国和洪都拉斯对英商品的消费量

学生:自然经济、社会需求、购买力

教师:英国人将商品滞销归罪于什么?

学生:开放的通商口岸太少

教师:英国向清政府提出全面修约的要求,被清政府断然拒绝。所以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仍然是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而修约遭到拒绝仅仅是一个直接原因。所以1856年,英法两国再次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白白丧失20年的光阴。历史又重演了。找同学给大家展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及危害。

学生:变了。

教师:与第一次的麻木不仁相比,这一次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做出了怎样的反应?

学生:洋务运动兴起,中国的现代化运动开始起步。

教师:现在我们通过阅读课本并观察图片合作探究鸦片战争怎样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给学生3分钟时间合作探究)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本P52页小字部分并结合图片直观感受什么是现代化。

教师:所以,中国近代化虽然充满了屈辱艰辛,但是随着清廷权力结构变动,汉族地方官僚崛起,开展“洋务运动”,大规模地向西方学习,中国这头雄狮也慢慢的觉悟,苏醒。由此虽步履蹒跚却也坚定有力地走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大道上。

教师:冷静地审视过去,突然发现两次鸦片战争有许多相同点,却又不完全相同。

两次鸦片战争结束了,但是中国的近代化历程却刚刚开始。无数中华儿女秉承先人遗志,掀起了一个又一个的救亡图存运动。思开风气的康有为,以大海潮音,作狮子吼,揭开中国近代史“百日维新”的悲壮一幕;中国之父孙中山,以三民主义,辛亥革命,刮毒疗伤扭乾坤;青年先锋陈独秀,以民主科学之精神划破长空,点起了我国一次空前思想解放的烈火;伟大领袖毛主席,以伟业开辟新纪元,雪尽百年辱……历史还在向前书写,中国的复兴之梦才刚刚开始。

以新的心态、新的视角我们共同学习了这节课,现在找同学说说我们这节课(展示课堂知识结构)

粗观战争之经过 细探战争之原因 铭记战争之影响 深思战争之败因 再看战争之重燃

(抒情升华,伴随音乐)

两次鸦片战争已经过去了一个半世纪了,这是一段屈辱的历史,这是一段注解残暴与强权的写真。毫不掩饰的恃强凌弱,肆无忌惮的掠夺烧杀,其凶残、其野蛮、其贪婪,无不发挥至极,呻吟在近代中国人民滴血的记忆当中。这段浓缩的血泪记载,带着历史的凝重和岁月的沧桑,如今,硝烟散尽,屈辱犹在。这就是今天我们以更深刻、更成熟的思维角度探究的鸦片战争这段历史,但是历史还没有结束,

它刻下了一道伤疤,记录了中华民族曾经遭受的屈辱和灾难,曾经的辛酸和痛楚。

它铸就了一种精神,昭示着中华儿女面对列强入侵永远都是无私无畏、不屈不挠。

它又吹响了一股号角,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为民族振兴、国家富强而努力。

它更肩负着一种使命,警示着我们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马不停蹄、勇往直前!

【板书设计】

一、粗观战争之经过

二、细探战争之原因

1、根本原因

2、直接原因

三、铭记战争之影响

1、政治

2、经济

3、思想

4、外交

5、社会性质 中国开始沦为双半社会 步入近代史

四、深思战争之败因

1、客观原因

2、主观原因

3、根本原因

五、再看战争之重燃

1、原因(1)根本原因(2)直接原因

2、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