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二十四节气-电子小报

小雪-二十四节气-电子小报

小寒,为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

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五个节气,标志着季冬时节的正式开始。当太阳到达黄经285°(小寒)时,对于神州大地而言,标志着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到来了。根据中国的气象资料,小寒是气温最低的节

气,只有少数年份的大寒

气温低于小寒的。

小寒的气候特点

当太阳黄经达285度时,小寒节气开始。寒即寒冷,小寒表示寒冷的程度。小寒节气,东亚大槽发展得最为强大和稳定,蒙古冷高压和阿留申低压也达到最为强大且稳定,西风槽脊尺度达到最大,并配合最强的西风强度。小寒时节,东北北部地区平均气温在-30℃左右,黑龙江、内蒙古和新疆45°N以北的地区及藏北高原平均气温在-20℃上下,40°N 附近的河套以西地区平均气温在-10℃上下;秦岭、

淮河一线平均气温则在0℃左右,秦淮线以南已

经没有季节性的冻土,冬作物也没有明显的越

冬期;江南地区平均气温一般在5℃上下。

什么是小寒

小寒谚语

小寒大寒不下雪,小暑大暑田开裂。

小寒大寒,冷成冰团。小寒不寒,清明泥潭。

小寒大寒寒得透,来年春天天暖和。

小寒胜大寒,常见不稀罕。

小寒节,十五天,七八天处三九天。

天寒人不寒,改变冬闲旧习惯。

二十四节气常识:小雪

二十四节气常识:小雪 小雪(二十四节气中的小雪) 11月22或23日,太阳到达黄经240°,此时称为小雪节气。此时,太阳位于赤纬-20°16',这天北京地区白昼时间仅9小时49分钟,正午太阳高度仅29°50‘。 “小雪”节气间,夜晚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北偏西(相当钟面上的10点钟)。每晚20:00以后,您若到户外观星,可见北斗星西沉,而“W”形的仙后座升入高空,她代替北斗星担当起寻找北极星的坐标任务,为观星的人们导航。四边形的飞马座正临空,冬季星空的标识——猎户座已在东方地平线探头儿了。 进入该节气,中国广大地区东北风开始成为常客,气温下降,逐渐降到0℃以下,但大地尚未过于寒冷,虽开始降雪,但雪量不大,故称小雪。此时阳气上升,阴气下降,而致天地不通,阴阳不交,万物失去生机,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冬。黄河以北地区会出现初雪,提醒人们该御寒保暖了。 节气含义 每年11月22日23日,视太阳到达黄经240°时为小雪。 平静书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10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 “小雪”是反映天气现象的节令。古籍《群芳谱》中说:“小雪

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 节气物候 我国古代将小雪分为三候:“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由于天空中的阳气上升,地中的阴气下降,导致天地不通,阴阳不交,所以万物失去生机,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寒的冬天。 小雪节气,东亚地区已建立起比较稳定的经向环流,西伯利亚地区常有低压或低槽,东移时会有大规模的冷空气南下,我国东部会出现大范围大风降温天气。小雪节气是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频数较高的节气。强冷空气影响时,常伴有入冬第一次降雪。 计算公式 应该说在现代社会紧张的生活节奏中,能够放下手中的活计,变换一下活动环境,松弛一下紧张的神经,于健康是十分有利的。 “小雪”节气一般在每年的11月22日或23日,有公式(限东八时区)(Y×D+C)-L 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22.36,20世纪=23.08。 举例说明:2088年小雪日期=(88×0.2422+22.36)-(88÷4)=43-22=21,11月21日小雪。 例外:1978年的计算结果加1日。 气象学

二十四节气小报 (1)

气候特点 "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时节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气温回升,雨水增多。除东北、西北地区仍是银妆素裹的冬日景象外,我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到0℃以上,华北地区日平均气温为3-6℃,沿江江南地区为8℃以上,而西南和华南已达10-15℃,早已是一派融融春光了。 "春雷惊百虫",温暖的气候条件利于多种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田间杂草也相继萌发,应及时搞好病虫害防治和中耕除草。"桃花开,猪瘟来",家禽家畜的防疫也要引起重视了。这时,气温回升较快,长江流域大部地区已渐有春雷。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常年雨水、惊蛰亦可闻春雷初鸣;而华北西北部除了个别年份以外,一般要到清明才有雷声,为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雷暴开始最晚的地区。 简介 惊蛰,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3个节气,更是 干支历卯月的起始;时间点在公历3月5-6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345°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惊蛰时间在公历3月5-6日之间这是正确的。以前有人说"时间点在农历每年二月初一前后",这是不对的,农历与公历日期是较大的出入。 这时天气转暖,渐有春雷,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而"惊蛰"即上天以打雷惊醒蛰居动物的日子。这时中国大部 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惊蛰雷鸣 惊蛰雷鸣最引人注意。如"未过惊蛰先打雷,四十 九天云不开"。惊蛰节气正处乍寒乍暖之际,根据冷 暖预测后期天气的谚语有:"冷惊蛰,暖春分"等。惊蛰 节的风也有用来作预测后期天气的依据。如"惊蛰刮北 风,从头另过冬"、"惊蛰吹南风,秧苗迟下种"。现代 气象科学表明,"惊蛰"前后,之所以偶有雷声,是大地 湿度渐高而促使近地面热气上升或北上的湿热空气势 力较强与活动频繁所致。从我国各地自然物候 进程看,由于南北跨度大,春雷始鸣的时间 迟早不一。云南南部在1月底前后 即可闻雷,而北京的初雷日却 在4月下旬。

二十四节气立春节气电子小报成品二十四节气手抄报季节电子简报冬天板报模板我喜爱的季节画报走进春天海报A4

作者:左河水东风带雨逐西风,大地阳和暖气生。万物苏萌山水醒, 农家岁首又谋耕。 立春,农历二十 四节气中的第一 个节气。“一年之 计在于春”,春 是温暖,鸟语花 香;春是生长, 耕耘播种。 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 一人心里没有计,三人肚里唱本戏。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人勤地不懒,人懒地起碱。 人勤地不懒,秋后粮仓满。 读书不离案头,种田不离田头。 春争日,夏争时,一年大事不宜迟。 船到不等客,季节不饶人。 人误地一天,地误人一年。 增产措施千万条,不误农时最重要。 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 要想庄稼好,一年四季早。 一场春风对一场秋雨。 行下春风望夏雨。 春寒夏闷多雨,秋冷冬干多风。 春寒雨飕飕,夏寒雨断流。 春寒有雨夏寒晴。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 班级姓名 一、春饼:馅(萝卜,豆芽,豆子,为主) 二、春盘:主要是蔬菜取生菜瓜果饼糖放盘中为春盘(或拼成盘) 馈送亲友或自食取迎春之意。盘里主要有:果品、蔬菜、糖果、饼、 饵五种。蔬菜主要有:豆芽、萝卜、韭菜、菠菜、生菜、 豆子、鸡蛋、土豆丝。杜甫《立春》:“春日春盘细生 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三、春卷(春蚕):《岁时广记》:“京师富贵人 家造面蚕,名曰‘探官蚕’。又因立春日做 此,故又称‘探春蚕’。” 咬春(吃萝卜):“立春之时,无贵贱嚼罗卜,曰‘咬春’。” 在养生上主要是护肝。在作息时间上,人们也 应顺应自然界的规律,早睡早起。在精神养生方 面,要力戒暴怒,更忌忧郁,做到心胸开阔, 保持心境愉悦。对于健康人群而言,饮食要 清淡,不要过度食用干燥、辛辣的食物。同 时,因为此时阳气上升容易伤阴,所以要特别 注重养阴,可以多选用百合、山药、莲子、枸 杞等食物。立春之后的一段时间往往冷暖不定, 要当心“倒春寒”的侵扰,特别是对于体 弱的人来说,感冒、发烧 是常有的事情。

二十四节气惊蛰节气电子小报二十四节气手抄报季节简报冬天板报模板我喜爱的季节走进春天海报模板A4

汉朝第六代皇帝汉景帝的讳为“启”,为了避讳而将 “启”改为了意思相近的“惊”字。同时,孟春正月的惊 蛰与仲春二月节的“雨水”的顺序也被置换。同样的,“谷 雨”与“清明”的顺次也被置换。 惊蛰,古称“启蛰”,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 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月令七十二 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 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此前,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 不食,称为“蛰”;到了“惊蛰节”,天上的春雷惊醒蛰 居的动物,称为“惊”。故惊蛰时,蛰虫惊醒,天气转 暖,渐有春雷。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时节正 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气温回升, 雨水增多,农家无闲。可谓左河水之“一 声霹雳醒蛇虫,几阵潇潇染紫红。九九江 南风送暖,融融翠野启春耕。”这时,我国 除东北、西北地区仍是银妆素裹的冬日景 象外,其他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到 0℃以上,华北地区日平均气温为3— 6℃,江南地区为8℃以上,而西南 和华南还达10—15℃,早已是一 派融融的春光了。 该节气在历史上也曾被称为“启蛰”。《夏 小正》曰:“正月启蛰”。在现今的汉字文 化圈中,日本仍然使用“启蛰”这个名称。 《春晴泛舟》 作者:陆游 儿童莫笑是陈人,湖海春回发兴新。 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 鳞鳞江色涨石黛,嫋嫋柳丝摇麴尘。 欲上兰亭却回棹,笑谈终觉愧清真。 春雷响,万物长。 春雷一响,惊动万物。 惊蛰春雷响,农夫闲转忙。 二月莫把棉衣撤,三月还下 桃花雪。 惊蛰有雨并闪雷,麦积场中 如土堆。 二月打雷麦成堆。 惊蛰地气通。 惊蛰断凌丝。 班级姓名 从饮食方面来看,惊蛰时节饮食 起居应顺肝之性,助益脾气,令五脏和 平。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质、维生素的清 淡食物,少食动物脂肪类食物。可多食鸭血、 菠菜、芦荟、水萝卜、苦瓜、木耳菜、芹菜、 油菜、山药、莲子、银耳等食物。由于春季与肝 相应,如养生不当则可伤肝。现代流行病学调查 亦证实,惊蛰属肝病的高发季节。此 外,诸如流感、流脑、水痘、 带状疱疹、等在这一 节气都易流行 爆发。

二十四节气中国传统节日电子小报节日手抄报模板节日画报剪报板报A3

二十四节气简介 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 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 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二十四 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 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 置,2014年4月中国文化部正式 启动将“二十四节气”列入联 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 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工作。 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 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 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 降的过程和程度:气温下降到一定 程度,水汽出现凝露现象;气温继 续下降,不仅凝露增多,而且越来 越凉;当温度降至摄氏零度以下, 水汽凝华为霜。小满、芒种则反映 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惊 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 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 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 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 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 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 差1~2天。 二十四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 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 法。早在东周春秋战国时代,汉族劳动人民 中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随后人们 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 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利用之间的关系,把 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且给每等份取了 个专有名称,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立春:斗指东北。太阳黄经为315度。是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 个节气。其含意是开始进入春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过了 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雨水:斗指壬。太阳黄经为330°。这时春风遍吹,冰雪融化, 空气湿润,雨水增多,所以叫雨水。人们常说:“立春天渐暖,雨 水送肥忙”。 ■惊蛰:斗指丁。太阳黄经为345°。这个节气表示“立春”以后 天气转暖,春雷开始震响,蛰伏在泥土里的各种冬眠动物将苏醒 过来开始活动起来,所以叫惊蛰。这个时期过冬的虫排卵也要开 始孵化。我国部分地区过入了春耕季节。谚语云:“惊蛰过,暖和 和,蛤蟆老角唱山歌。”“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惊蛰没到 雷先鸣,大雨似蛟龙。” ■春分:斗指壬。太阳黄经为0°。春分日太阳在赤道上方。这是 春季90天的中分点,这一天南北两半球昼夜相等,所以叫春分。 这天以后太阳直射位置便向北移,北半球昼长夜短。所以春分是 北半球春季开始。我国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各地农谚有:“春分在前,斗米斗钱”(广东)、“春分甲子雨绵绵, 夏分甲子火烧天”(四川)、“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 (湖北)、“春分种菜,大暑摘瓜”(湖南)、“春分种麻种豆,秋分 种麦种蒜”(安徽)。 学校班级姓名:

二十四节气之小雪(材料特制)

小雪(Lesser Snow) 2017年小雪时间是11月22日11:04:34 时间 每年11月22~23日 三候 虹藏不见:由于不再有雨,彩虹便不会出现了。

天气上升地气下将:天空中的阳气上升、地中的阴气下降,导致天地不通、阴阳不交。 闭塞成冬:万物失去生机,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寒的冬天。 介绍 每年11月22日23日,视太阳到达黄经240°时为小雪,《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曰:“10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这个时期天气逐渐变冷,黄河中下游平均初雪期基本与小雪节令一致。虽然开始下雪,一般雪量较小,并且夜冻昼化。如果冷空气势力较强,暖湿气流又比较活跃的话,也有可能下大雪。如1993年11月15~20日,北方一部分冬麦区就下了大到暴雪。 “小雪”时值阳历11月下半月,农历十月下半月。“小雪”是反映天气现象的节令。古籍《群芳谱》中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这就是说,到“小雪”节由于天气寒冷,降水形式由雨变为雪,但此时由于“地寒未甚”故雪量还不大,所以称为小雪。 由来 小雪节气到“小雪”是反映天气现象的节令。雪小,地面上又无积雪,这正是“小雪”这个节气的原本之意。古籍《群芳谱》中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这就是说,到“小雪”节由于天气寒冷,降水形式由雨变为雪,但此时由于“地寒未甚”故

雪下得次数少,雪量还不大,所以称为小雪。因此,小雪表示降雪的起始时间和程度,小雪和雨水、谷雨等节气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 习俗 腌腊肉 小雪后气温急剧下降,天气变得干燥,是加工腊肉的好时候。小雪节气后,一些农家开始动手做香肠、腊肉,等到春节时正好享受美食。 吃糍粑 在南方某些地方,还有农历十月吃糍粑的习俗。古时,糍粑是南方地区传统的节日祭品,最早是农民用来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语“十月朝,糍粑禄禄烧”,就是指的祭祀事件。 民间有:“冬腊风腌,蓄以御冬”的习俗。小雪后气温急剧下降,天气变得干燥,是加工腊肉的好时候。小雪节气后,一些人家开始动手做香肠、腊肉。在南方某些地方,还有农历十月吃糍粑的习俗。 养生 孙思邈云:“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结,不足以生存也。”合理的饮食,可

WORD小报:二十四节气立春民俗传统文化节日小报word小报手抄报电子小报 (3)

智汇专业文档智汇专业文档 立春 立春,是干支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又名岁首、立春节、正月节。干支纪年法,以立春为岁首,交节日为月首。“立春”是依据黄道推算出来的,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寅时为立春节点,即太阳到达黄经315°时。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立春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与立夏、立秋、立冬一样,反映着一年四季的更替,此外还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新的一年之始。古人对岁首很重视,立春要祭春神、祭太岁,敬天法祖,由此便产生了辞旧布新、迎春祈福等一系列祭祝祈年文化活动。 节气含义 “立春”,二十四节气之一,每一个节气 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行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反映了太阳对地球产生的影响,属阳历范畴。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古人命名为“黄道”,也称“日道”,将黄道等比例分成24份,之间相隔15°,就形成了24个节气。24个节气其实就是24个时令点,每月2个节气。每个节气有三个候,每个候是五天。当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立春节点。立春,阴阳 转化,阴退阳升,生气始发, 万物复苏,新的一个轮回从 此开始了。 节令习俗 立春到立夏前为春季,立夏到立秋前为夏季,立秋到立冬前为秋季,立冬 到立春前为冬季。立春前一天被称为节 分,人们为了驱邪纳福,便产生了一系列 活动。古人最原始的两种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古人深信神灵是万事万物的主宰,认为天地神灵以及祖先神灵左右着人们的生活和命运。古人重视祭祀文化,立春是依据黄道推算出来的,当天象“斗柄指寅”时,阳和起蛰、品物皆春,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在黄道吉日举行祭祝祈年活动,以表达对神灵的崇拜、敬重和敬畏,并祈求丰收。立春后气温回升,万物苏萌,春耕大忙季节在全 国范围陆续开始。

二十四节气小雪(简单的剪纸雪花图案与剪纸教程)

三款简单的剪纸雪花图案与剪纸教程[24节气之小雪] 感恩节的今天恰逢农历节气中的小雪,这也是的今年的感恩节有了一层朦朦胧胧的寒意。虽然当小雪的节气到来时并不会伴有雪花的飘落,但是在全国各地已经有不少地方下起了雪,为了配合这样一种独特的气氛,我们在这里也和大家分享一个传统的项目,就是制作剪纸的雪花。对于已经熟悉剪纸雪花制作的朋友自然可以高抬贵手绕行而过,不过不少朋友还是第一次接触到剪纸雪花的制作,所以现在就跟着这个简单的剪纸雪花教程来制作出属于自己的雪花吧,并且可以举一反三制作出更加的漂亮的纸艺雪花来。 这个剪纸雪花的制作建议不要使用普通的白纸,而是使用在纸艺手工制作中经常使用到的皱纹纸。皱纹纸的最大好处是在于其独特的纹理可以让剪裁出来的纸艺雪花更加的具有质感和漂亮。同时因为皱纹纸的颜色比较的丰富,可以搭配不同的颜色制作多款纸艺雪花,最终会让剪纸这种简单的手工纸艺类型变成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无论是在什么节日,这样的剪纸作品都可以成为极好的装饰物,对于烘托气氛,提高节日快乐感都会有着极大的帮助。 在进行剪纸雪花的制作之前,需要将基本的模型折叠出来。无论是什么样的剪纸雪花制作,基本的剪纸雪花折叠样式是不会变的。通过折叠可以使得我们的剪裁变得简单而方便。具体的操作方法如图所示,实际上就是进行连续的折叠。首先将正方形的皱纹纸进行对角线

的这得,然后再获得一个三角形之后,再将三角形的两个底角进行对折,形成如图所示的新三角形,在这个折叠的基础上,继续进行对折。将这个时候的三角形的右边部分如图所示的痕迹进行剪裁。 第一种简单的剪纸雪花样式。左边展现的是最终剪裁完成之后展开得到的剪纸雪花样式,而右边则是在折叠模型的基础上进行剪裁的纹路。 第二种简单的剪纸雪花样式。比起第一种样式更加的简单一些。

可爱二十四节气立春小报手抄报

立春(二十四节气之一) 立春,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是从天 文上来划分的,即太阳到达黄经315°时。立春是中国 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立”是“开始”的意思, 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 始。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是温暖,鸟语花香; 春是生长,耕耘播种。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历 史,中国自官方到民间都极为重视。立春时,天子亲 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回来 之后,要赏赐群臣,布德令以施惠兆民。这种活动影 响到庶民,使之成为后来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动 民间谚语 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一人心里没有 计,三人肚里唱本戏。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人勤 地不懒,人懒地起碱。 人勤地不懒,秋后粮仓满。读书不离案 头,种田不离田头。 春争日,夏争时,一年大事不宜迟。船到 不等客,季节不饶人。 人误地一天,地误人一年。增产措施千万 条,不误农时最重要。 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要想庄稼好, 一年四季早。 一场春风对一场秋雨。行下春风望夏雨。 春寒夏闷多雨,秋冷冬干多风。 春寒雨飕飕,夏寒雨断流。春寒有雨夏寒 晴。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 正月十五雪打灯,清明时节雨纷纷。 节气由来 立春不仅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是 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 中,春意味着风和日暖,鸟语花香;春也意味着万物 生长,农家播种。古籍《群芳谱》对立春解释为:“立,始建也。 春气始而建立也。”立春期间,气温、日照、降雨,开始趋于上 升、增多。但这一切对全国大多数地方来说仅仅是春天的前奏。立 春是中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立”是“开始”的意思,自 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所谓“一年之 计在于春”,自古以来立春就是一个传统节日。中国自官方到民间 都极为重视,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历史。立春时天子亲率三 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

二十四节气中国传统节日电子小报节日手抄报模板节日画报剪报板报A4

二 二十 十四 四节 节气 气简 简介 介 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 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 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二十四 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 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 置,2014年4月中国文化部正式 启动将“二十四节气”列入联 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 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工作。 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 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 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 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气温下降 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现凝露现 象;气温继续下降,不仅凝露增 多,而且越来越凉;当温度降至 摄氏零度以下,水汽凝华为霜。 小满、芒种则反映有关作物的成 熟和收成情况;惊蛰、清明反映 的是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 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 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二十 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 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 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 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 后不差1~2天。 二十四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 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 法。早在东周春秋战国时代,汉族劳动人民 中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随后人们 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 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利用之间的关系,把 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且给每等份取了 个专有名称,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立春:斗指东北。太阳黄经为315度。是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 个节气。其含意是开始进入春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过了 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雨水:斗指壬。太阳黄经为330°。这时春风遍吹,冰雪融化, 空气湿润,雨水增多,所以叫雨水。人们常说:“立春天渐暖, 雨水送肥忙”。 ■惊蛰:斗指丁。太阳黄经为345°。这个节气表示“立春”以 后天气转暖,春雷开始震响,蛰伏在泥土里的各种冬眠动物将苏 醒过来开始活动起来,所以叫惊蛰。这个时期过冬的虫排卵也要 开始孵化。我国部分地区过入了春耕季节。谚语云:“惊蛰过, 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惊蛰 没到雷先鸣,大雨似蛟龙。” ■春分:斗指壬。太阳黄经为0°。春分日太阳在赤道上方。这 是春季90天的中分点,这一天南北两半球昼夜相等,所以叫春 分。这天以后太阳直射位置便向北移,北半球昼长夜短。所以春 分是北半球春季开始。我国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 段。各地农谚有:“春分在前,斗米斗钱”(广东)、“春分甲子雨 绵绵,夏分甲子火烧天”(四川)、“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 后插秧”(湖北)、“春分种菜,大暑摘瓜”(湖南)、“春分种麻种 豆,秋分种麦种蒜”(安徽)。 学校班级姓名:

关于二十四节气小雪的诗句大全

小雪在不断的演变的和发展变化中,留下了许多的文化,其中就有许多的诗词,那么描写小雪的诗句有哪些呢有哪些描写小雪下雪的古诗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二十四节气小雪的诗句,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描写小雪的诗句 1、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崔道融《梅花》 2、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梅花·梅》 3、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问刘十九》 4、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刘著《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5、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6、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王冕《白梅》 7、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8、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9、雪纷纷,掩重门,不由人不断魂,瘦损江梅韵。——关汉卿《大德歌·冬》 1、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11、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2、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曹组《蓦山溪·梅》 13、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陈毅《青松》 14、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祖咏《终南望余雪》 15、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马致远《寿阳曲·江天暮雪》 16、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 17、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陈毅《青松》 18、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19、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卢梅坡《雪梅·其一》

2、遥知独听灯前雨,转忆同看雪后山。——纳兰性德《于中好·送梁汾南还为题小影》 21、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 描写小雪的诗 《小雪》 唐·戴叔伦 花雪随风不厌看,更多还肯失林峦。 愁人正在书窗下,一片飞来一片寒。 下雪天时,戴叔伦在窗前看书。花雪随风飘扬,煞是好看,许多都飞到山林里。诗人在窗前看书,看着飞扬的雪花,感到阵阵寒意。 “一片飞来一片寒”很应景的说。 《夜泊荆溪》 唐·陈羽 小雪已晴芦叶暗,长波乍急鹤声嘶。 孤舟一夜宿流水,眼看山头月落溪。 小雪时节,诗人陈羽夜宿舟中,待他醒来,就看到这样一幅景象。 小雪已经停了,天气放晴,芦叶暗了许多,水波急促,鹤声嘶厉。诗人在孤舟上歇了一夜,眼看着山头月亮落到溪水下面。虽然有点寒冷,但景色还是很美妙的说。 《沁园春》 宋·陈睦 小雪初晴,画舫明月,强饮未眠。 念翠鬟双耸,舞衣半卷,琵琶催拍,促管危弦。 密意虽具,欢期难偶,遣我离情愁绪牵。 追思处,奈溪桥道窄,无计留连。

立秋小报word手抄报模板【可编辑】

气节介绍 立秋,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立秋,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转寒的过渡性季节。转寒的过渡性季节。转寒的过渡性季节。立秋,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13个节气。 气节特点 “立秋”到了,但并不是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了。划分气候季节要根据“候平均温度”, 即当地连续5日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时节。中国地域辽阔,虽各地气候有 差别,但此时大部分地区仍未进入秋天气候,况且每年大热三伏天的末伏还在立秋后第3日。尤其是中国南方此节气内还是夏暑之时,同时由于台风雨季节渐去了,气温更酷热,因而中国医学 对从立秋起至秋分前这段日子称之为“长夏”。“立秋”到了,但并不是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了。划分气候季节要根据“候平均温度”,即当地连续5日的平 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时节。中国地域辽阔, 虽各地气候有差别,但此时大部分地区仍未进入秋 天气候,况且每年大热三伏天的末伏还在立秋后第3日。 尤其是中国南方此节气内还是夏 气节习俗 立秋节,也称七月节。周代是日天子亲率三公六卿诸侯大夫, 到西郊迎秋,并举行祭祀少嗥、蓐收的仪式(见《礼祀·月令》)。汉代仍此俗。《后汉书·祭祀志》:“立秋之日,迎秋于西郊,祭白帝蓐收车旗服饰皆白,歌《西皓》、八佾舞《育命》之舞。并有天子入圃射牲,以荐宗庙之礼,名日躯刘。杀兽以祭,表示秋来扬武之意。”到了唐代, 每逢立秋日,也祭祀五帝。《新唐书·礼乐志》:“立秋立冬祀五帝于 四郊。”宋代,立秋之日,男女都戴楸叶,以应时序。有以石 楠红叶剪刻花瓣簪插鬓边的风俗,立秋节,也称七月 节。周代是日天子亲率三公六卿诸侯大夫,郊迎 秋,并举行祭祀少嗥、蓐收的仪式(见《礼祀·月令》)。 汉代仍此俗。《后汉书·祭祀志》:“立秋之日,迎秋于 西郊,祭白帝蓐收车旗服饰皆白,歌《西皓》、 八佾舞《育命

二十四节气—冬至电子小报word版可编辑

冬至(Winter Solstice )又名‘一阳生’,是中国 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 日,冬至俗称“数九、冬节”、“长至节”、“亚岁” 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 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 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23日。 值得注意的是,在冬至前后,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 运行的速度稍快,这造成了在一年中太阳在南半球的 时间比在北半球约短8天,因此北半球 的冬季比夏季要略微短一些。 冬至 冬至是24节气中最早被制订的一个,然而多数人并不知道,冬至的起源居然是来自于一次国家层面的都城规划。早在3000多年前,周公始用土圭法测影,在洛邑测得天下之中的位置,定此为土中,这在当时有着政治意义的举动,却成了影响后世几千年的节日之一。 冬至起源 冬至传统饮食 冬至是养生的大好时机,主要是因为“气始于冬至”。因为从冬季开始,生命活动开始由衰转盛,由静转动。此时科学养生有助于保证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冬至时节饮食宜多样,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适当选用高钙食品。古人喜贺冬至,今人虽多不以为节,但冬节再怎么说也是“年时八节”之一,吃货们还是不会放过这有着各种冬至特色美食的节日的:如北方水饺、潮汕汤圆、东南麻糍、台州 擂圆、合肥南瓜饼、宁波番薯汤果、滕州羊肉汤、江南米饭、 苏州酿酒等。 天文意义 现代天文科学测定,冬至这天,太阳运行至黄经270°(冬至点),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又称为冬至线),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因此,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 长的一日,并且越往北白昼越短,黑夜越长。 在北极圈以北,这一天太阳整日都在地平 线之下,成为北半球一年中极夜范围最广 的一天。对北半球各地而言,冬至也是全 年正午太阳高度最低的一日。

二十四节气之小雪:冬天,你好!

今日11时05分,迎来小雪节气。二十四节气也是公考常识的易考题哦! 小雪是冬天的第二个节气。此时雪还未盛。雨遇寒,将霰为雪。雨凝先为霰,霰成微粒,霰为霏,飞扬弥漫为小雪。“小雪雪满天,来年必丰年。”冬天,你好! 美文节选:《冬天》 天冷了,堂屋里上了槅子。槅子,是春暖时卸下来的,一直在厢屋里放着。现在,搬出来,刷洗干净了,换了新的粉连纸,雪白的纸。上了槅子,显得严紧、安适,好像生活中多了一层保护。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床上拆了帐子,铺了稻草。洗帐子要挑一个晴明的好天,当天就晒干。夏布的帐子,晾在院子里,夏天离得远了。稻草装在一个布套里,粗布的,和床一般大。铺了稻草,暄腾腾的,暖和,而且有稻草的香味,使人有幸福感。 不过也还是冷的。南方的冬天比北方难受,屋里不生火。晚上脱了棉衣,钻进冰凉的被窝里;早起,穿上冰凉的棉袄棉裤,真冷。 放了寒假,就可以睡懒觉。棉衣在炉子上烘过了,起来就不是很困难了。尤其是,棉鞋烘得热热的,穿进去真是舒服。 我们那里生烧煤的铁火炉的人家很少。一般取暖,只是铜炉子,脚炉和手炉。脚炉是黄铜的,有多眼的盖。里面烧的是粗糠。粗糠装满,铲上几铲没有烧透的芦柴火 (我们那里烧芦苇,叫作“芦柴”)的红灰盖在上面。粗糠引着了,冒一阵烟,不一会儿,烟尽了,就可以盖上炉盖。粗糠慢慢延烧,可以经很久。老太太们离不开它。闲来无事,打打纸牌,每个老太太脚下都有一个脚炉。脚炉里粗糠太实了,空气不够,火力渐微,就要用“拨火板”沿炉边挖两下,把粗糠拨松,火就旺了。脚炉暖人,脚不冷则周身不冷。焦糠的气味也很好闻。仿日本俳句,可以作一首诗:“冬天,脚炉焦糠的香。”手炉较脚炉小,大都是白铜的,讲究的是银质的。炉盖不是一个一个圆窟窿,大都是镂空的松竹梅花图案。手炉有极小的,中置炭墼(煤炭研为细末,略加蜜,筑成饼状),以纸媒头引着。一个炭墼能经一天。 摘自《我们都是世间小儿女》汪曾祺著 问刘十九 【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节令提示: 全国多地雨雪,注意防寒保暖 内蒙古东北部、东北地区东部和北部、青海东南部、西藏东部、川西高原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局地大雪;西南地区东部和南部、江南南部和东部、华南等地有阵雨或小雨,其中,海南东南部有中到大雨。

二十四节气之冬至A4节气电子小报成品,二十四节气手抄报,季节电子简报,冬天板报模板,我喜爱的季节画报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浮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冬至是养生的大好时机,主要是因为“气始于冬至”。因为从冬季开始,生命活动开始由衰转盛,由静转动。此时科学养生有助于保证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冬至时节饮食宜多样,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适当选用高钙食品。 各地在冬至时有不同的风俗,中国北 方多数地方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冬至经 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 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 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 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冬至节亦称冬节、 交冬。它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中国 的一个传统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 说法,宫廷和民间历来十分重视,从周代 起就有祭祀活动。唐宋时,以冬至和岁首 并重。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十一 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 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 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祝往 来,一如年节。”《清嘉录》则直言:“冬 至大如年”,汉人自古冬至需拜天 祭祖,国内部分地区一直延 续着此习俗。 班级 姓名 杜甫 冬至又名‘一阳生’,是中国农历 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 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数九、冬节”、 “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 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 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 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 21~23日。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冬至前后, 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运行的速度稍 快,这造成了在一年中太阳直射南半球的 时间比直射北半球的时间约短8天,因 此北半球的冬季比夏季要略微短一些。

二十四节气电子小报模板 大寒

季节特征 大寒,是全年二十四节气中的 最后一个节气。每年公历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即为大寒。《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中,解见前(小寒)。”《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这时寒潮南下频繁是中国部分地区一年中的最冷时期,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 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这个时期,铁路、邮电、 石油、输电线路、水上运输等部门要特别注意及早采取预 防大风降温、大雪等灾害性天气的措施。农业上要加强牲 畜和越冬作物的防寒防冻。 节气养生 冬三月是生机潜伏、万物蛰藏的时令, 此时人体的阴阳消长代谢也处于相当 缓慢的时候,所以此时应该早睡晚起, 不要轻易扰动阳气,凡事不要过度操劳,要使神志深藏于内,避免急躁发怒。大寒是冬季六节气之一,此时天气寒冷已极,故名大寒。大寒的养生,要着眼于“藏”。意思是说,人们在此期间要控制自己的精神活动,保持精神安静,把神藏于内不要暴露于外。这样才有利于安度冬季。 各地习俗 小寒之后过15天就是大寒,也是全年二 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天气 虽然寒冷,但因为已近春天,所以不会 像大雪到冬至期间那样酷寒。这时节, 人们开始忙着除旧饰新,腌制年肴,准 备年货,因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 春节就要到了。其间还有一个对于北方 人非常重要的日子——腊八,即阴历十 二月初八。在这一天,人们用五谷杂粮 加上花生、栗子、红枣、莲子等熬成一 锅香甜美味的腊八粥,是人们过年中不 可或缺的一道主食。 《灵枢·本神》曰:“智者 之养神也,必顺四时而适寒 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 阳而调刚柔,如是僻邪不 至,长生久视”《吕氏春 秋·尽数》提到:“天生阴 阳寒暑燥湿,四时之化,万 物之变,莫不 为利,莫不 为害。圣人 察阴阳之宜, 辩万物之利, 以便生,故 精神安乎形, 而寿长焉”。

冬至小报冬天节气电子小报成品,二十四节气手抄报,季节电子简报,冬天板报模板,我喜爱的季节画报

饺子开口——露馅了瞎子吃饺子——心里有数哑巴吃饺子——肚里有数 壶里煮饺子 ——有口倒不出 (唐)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冬至(Winter Solstice)又名‘一阳生’, 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 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 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 个,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23日之间。2017年的 冬至是12月22日。古人认为自冬至起,白昼一天比一天 长,阳气回升,天地阳气开始兴做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 开始,是大吉之日。 冬至是24节气中最早被制订的一 个,然而多数人并不知道,冬至的起源 居然是来自于一次国家层面的都城规 划。早在3000多年前,周公始用土圭法 测影,在洛邑测得天下之中的位 置,定此为土中,这在当时有着 政治意义的举动,却成了影响 后世几千年的节日之一。 冬至是养生的大好时机,主要是 因为“气始于冬至”。因为从冬季开始, 生命活动开始由衰转盛,由静转动。此时科学养生有助于保 证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冬至时节饮食 宜多样,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适当选用高钙食品。各地在 冬至时有不同的风俗,中国北方多数地方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 冬至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吃饺子成为多 数中国人冬至的风俗。当然也有例外如在山东省滕州市流行冬至 当天喝羊肉汤的习俗,寓意驱除寒冷之意。北方冬至吃水饺每 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 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 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姓名:请在此处直接输入班级姓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