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书法的简介学习

关于中国书法的简介学习
关于中国书法的简介学习

中国绘画和书法是中国各种艺术门类中最具民族特色的表现形式。画家和书法家运用中国特有的毛笔、黑墨和纸张,通过仪态

万千的线条笔触,表现对宇宙、对生命的感悟。中国绘画分为人物画、ft水画和花鸟画三大类。中国书法在字体类型上分为

篆、隶、楷、草、行五类。

欣赏中国的书画艺术首先要学会欣赏线条的美。中国书画中的线条犹如音乐旋律,是艺术表现的灵魂。中国书法凭借线条的曲

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出时而古朴、时而纤丽、时而端庄、时而灵动的丰富意趣。中国绘画通过线条的变化,墨色的干湿浓淡, 描绘出品位高雅、琳琅满目的艺术。

其次,欣赏中国书画还要了解中国艺术在审美追求上的特点。与西方艺术注重再现、写实以及逼真不同,中国艺术重表现,重传神, 重写意,要求在艺术创造的过程中,把审美主体的思想情感融入客体。中国艺术家讲究形神兼备,既要表现出ft水、草木、人物的外形,更要传达出他们的精神。欣赏中国书画,要求通过外在的形象去感悟包含其中的意蕴。

第三,欣赏中国书画,还要了解中国书画家写字画画的工具——笔墨纸砚,中国人把这四件文具称为“文房四宝”。它们决定了中国书画的表现形式和特征,是中国书画的独特性所在。中国书画还讲究诗文、书法、绘画、印章的结合,往往在同一画卷上呈现出

多种艺术形式,彼此衬托,相得益彰。由于中国书画集中体现了中国艺术的民族特色和文化精神,因此具有很高的鉴赏和收藏价值。

百代书法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汉字的产生,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经历了甲骨文口、金文等漫长的发展阶段。到春秋战国时,各

国文字异形,书风不一。秦始皇统一中国,“车同轨,书同文”,小篆成为全国统一的书写文宇。秦汉时期,又整理出更为简便的新字体——隶书。隶书的出现,可谓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革命性变化,一改大、小篆的繁复而趋简约,大大方便了使用毛笔书写汉字。至东汉时,隶书成为通行的标准书体。

然而,人们在书写时,为方便快捷,在隶书的基础上,出现了结构简略、行笔流畅的书体—草书。到了魏晋时期,中国书法史上的另一重大变化,是汉字书写的规范化—楷书(也称真书)成为正规的书写字体,并沿用至今。随着汉字宇体的演变,汉字千姿百态的形体结构为书法艺术奠定了造型的基础,并形成了篆、隶、草、楷、行等各种书写体式,为书法艺术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书写汉字,原本是为了使用。因此,可以这样说,书法艺术是从实用发展而来的。汉字本身蕴藏的丰富的艺术表现因素,使汉字的书写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在我国的书法史上,产生过许多杰出的书法家和不朽的书法作品。第汉代以后,书法名家辈出。从汉代

的张芝、蔡邕,到魏晋时期的钟繇,王羲之、王献之圜父子;从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初唐四大家,到以狂草独步当时的张旭、怀素;

从堪称代表楷书最高成就的颜真卿、柳公权到五代开创一代书风的杨凝式;从宋代的苏、黄、米、蔡四大家到元代的赵孟,直到

明清时期的祝允明、文徴明、董其昌、金农、郑板桥、邓石如,他们的书法或雍容端正,或瘦硬刚健,或潇洒飘逸,或笔走龙蛇,风

格各异,蔚为大观。但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由于社会、历史的原因,流传至今的名家真迹并不多。除国家收藏之外,还有不少流落海外,民间也有部分收藏。因而,今天能见到历代名家的书法真迹就显得格外珍贵。

虽然流传至今的书法真迹已不可多见,但我们的先人却用另一种方法为我们留下了丰富而极为珍贵的历代书法作品—碑刻,其中西安碑林所收藏的碑刻最为丰富,在今天能见到许多古代大家的书迹,是值得庆幸的。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也为世界各国人们所喜爱,并正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中国文字书法的发展史

中国文字书法的发展史 (一)早期的文字 汉字为学术界公认的我国最早的古汉字资料,是商代中后期(约前14至前11世纪)的甲骨文和金文。甲骨文发现于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是殷商时期刻写在龟骨,兽骨,人骨上记载占卜,祭祀等活动的文字。严格地讲,只有到了甲骨文,才称得上是书法。因为甲骨文已具备了中国书法的三个基本要素:用笔,结字,章法。而此前的图画符号并不全有这三种要素。 金文指古代铜器上铸的或刻的文字(又称铭文),主要代表是西周《毛公鼎铭文》,其结构匀称准确,线条遒劲稳健,布局妥贴,充满了理性色彩,显示出金文已发展到极其成熟的境地。 从书法的角度审察,这些最早的汉字已经具有了书法形式美的众多因素,如线条美、单字造型的对称美、变化美以及章法美、风格美等。从商代后期到秦统一中国(前221 年),汉字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这种演变具体反映在字体和字形的嬗变之中。西周晚期金文趋向线条化,战国时代民间草篆向古隶的发展,都大大削弱了文字的象形性。然而书法的艺术性却随着书体的嬗变而愈加丰富起来。 (二)开创先河的秦代书法 秦始皇兼并天下,丞相李斯主持统一全国文字,使之整齐划一,这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伟大功绩。 秦统一后的文字称为秦篆,又叫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而来。《说文解字序》说:“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书,八曰隶书。”基本概括了此时字体的面貌。 隶书的出现是汉字书写的一大进步,是书法史上的一次革命,不但使汉字趋于方正楷模,而且在笔法上也突破了单一的中锋运笔,为以后各种书体流派奠定了基础。秦代书法,在我国书法史上留下了辉煌灿烂的一页,与雄伟的万里长城和壮观的兵马俑一样,气魄宏大,堪称开创先河,是中华民族无穷智慧的结晶。 (三)隶书大盛的汉代书法 汉代是汉字书法发展史上关键性的一代。两汉三百余年间,书法由籀篆变隶分,由隶分变为章草、真书、行书,至汉末,我国汉字书体已基本齐备。笔法不但日臻纯熟,而且书体风格多样。在隶书成熟的同时,又出现了破体的隶变,发展而成为章草,行书、真书也已萌芽。书法艺术的不断变化发展,为以后晋代流畅的行草及笔势飞动的狂草开辟了道路。另外,金文、小篆因为实用面越来越小而渐趋衰微,但在两汉玺印、瓦当和嘉量上还使用,并使篆书别开生面。 这一时期主要代表作品有《马王堆帛书》,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它是研究西汉书法的第一手资料,使前人争论不休的西汉有无隶书的问题迎刃而解。《马王堆帛书》用笔沉着、遒健,给人以含蕴、圆厚之感。它的章法也独具特色,既不同于简书,也不同于石刻,纵有行、横无格,长度非常自由。有强烈的跳跃节奏感。总体反映了由篆至隶的隶变阶段的文字特征。 (四)完成书体演变的魏晋书法 从汉字书法的发展上看,魏晋是完成书体演变的承上启下的重要历史阶段,是篆隶真行草诸体咸备俱臻完善的一代。汉隶定型化了迄今为止的方块汉字的基本形态。隶书产生、发展、成熟的过程就孕育着真书(楷书),而行草书几乎是在隶书产生的同时就已经萌芽了。真书、行书、草书的定型是在魏晋二百年间。它们的定型、美化无疑是汉字书法史上的又一巨大变革。这一书法史上了不起的时代,造就了两个承前启后,巍然绰立的大书法革新家—钟繇、王羲之。 (五)民间书家大显身手的南北朝书法 南北朝时书法,也继承东晋的风气,上至帝王,下至士庶都非常喜好。他们继承了前代书法的优良传统,创造了无愧于前人的优秀作品,也为形成唐代书法百花竞妍群星争辉的鼎盛局面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南北朝书法以魏碑最胜。魏碑,是北魏以及与北魏书风相近的南北朝碑志石刻书法的泛称,是汉代隶书向唐代楷书发展的过渡时期书法。唐初几位楷书大家如欧阳询、褚遂良等,都是直接继承智永笔法取法六朝的。智永(南朝-隋唐)是这一时期主要书法家,他是王羲之的七代孙子,其主要作品有:《千字文》。 (六)书学鼎盛的唐代 唐代文化博大精深、辉煌灿烂,达到了中国封建文化的最高峰,可谓“书至初唐而极盛。”整个唐代书法,对前代既有继承又有革新。初唐书家有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等,此后有创造性的还有李邕、张旭、颜真卿、柳公权、释怀素。唐太宗李世民和诗人李白也是值得一提的大书家。楷书、行书、草书发展到唐代都跨入了一个新的境地,时代特点十分突出,对后代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以前任何一个时代。

中国古代九大书法名家毛笔字书法作品欣赏

中国古代九大书法名家毛笔字书法作品欣赏 1.兰亭序(王羲之) ★《兰亭序》是书圣王羲之最有名的作品。全文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在这篇序文中得到了酣畅淋漓的发挥,文中,凡有相同的字,笔法姿态必不相同,如出现的20个“之”字,竟然无一雷同,成为书法史上的一绝。当中章法、结构、笔法都极其完美,被历代书法家尊为“书法第一”,成为读书人写字必习的范本。 ★王羲之对真书、草、行诸体书法造诣都很深。他的真书势形巧密,开辟了一种新的境界;他的草长浓纤折衷;他的行书遒媚劲健。人们称他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凰阁”。 2.中秋帖(王献之) ★大清乾隆帝称道的“三稀”墨宝之一,笔势纵逸豪放,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脉不断,为王献之独创. 3.颜真卿书法 ★《多宝塔碑》为其独创“颜体”楷书的代表作,字体匀称丰腴,庄重劲美,气势雄厚。 4.郑板桥 兰竹圣手书画怪杰。清代诗人,书画家,摇晃“扬州八怪”之一。为人恃才傲物。他的书画以“清、劲、怪”遗世,给了后人很独特的美学启示。他的书法很“另类”,筛检真草隶篆用笔,独创一体,自称“六分半书”;字形变化多端,章法诡谲有致,摇曳多姿,真可谓是书中奇宝,性情大自由的“表演秀”。 5.刘墉 心口锦绣的“罗锅宰相”。清代乾隆年间宰相,善书好文。书法与王、梁、翁并称“清初四大家”;初师从赵孟兆页、董其昌,深得其中三昧。中年学颜、苏,晚年又潜心于北朝碑版,终于凭借坚实的功力,蜕变成独具个性的一人大家。刘墉书法笔短墨厚,体势少变,曾遭行内非议,甚至讥之为“墨”。这说明认识刘墉书法是需要很高眼力的。清代习颜者众,大多得其形意,而真正夺其神髓者仅刘墉一人。用颜字距度而略作柔婉,正得魏晋小楷精华蕴蓄的风致;墨浓势厚而结体宽舒,更显从容不迫包罗万有之佳妙. 6.唐伯虎 江南第一风流才子。明代书画家,在民间颇富传奇色彩。唐氏绘画初师周臣,尤精山水人物,与沈、文、仇合称“明四家”。书法源于赵孟兆页,写得圆转遒丽丰润优雅,形成劲骨于内美

中国历史上十大书法家排名

中国历史上十大书法家排名 1 王羲之 王羲之(303—361年),汉族,字逸少,号澹斋,身长七尺有余约为(1.83米),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他的儿子王献之书法也很好,人们称他们两为"二王",另一个儿子王凝之官至左将军,因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王会稽”。代表作品有: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行楷《兰亭集序》等。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冶于一炉,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被后人誉为“书圣”。其中,王羲之书写的《兰亭集序》为书家所敬仰,被称作“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对真书、草、行主体书法造诣都很深。今人刘铎对王羲之的书法曾称赞道:“好字唯之(之,即王羲之)”。 ---------------------------------------------- 2 颜真卿 颜真卿(709-785年),唐代杰出书法家,伟大的爱国者。汉族,字清臣,琅琊孝悌里(今临沂市费县诸满村)人。其曾祖、祖父、父亲都工篆隶,母亲殷氏亦长于书法。他创立的“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 3 柳公权 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唐朝京兆华原人,官至太子太师,世称“柳少师”。由于他也被皇帝封为河东郡公,因此后人也称他“柳河东”。他是颜真卿的後继者,后世以“颜柳”并称他们,成为历代书法的楷模。 并与赵孟頫、颜真卿、欧阳询合称“四大书法家”。 唐朝最后一位大书家柳公权,陕西耀县人。他继承了前辈书体结构,自创所谓“柳体”,并为后世百代楷模,直至进入印刷体时代。其书体化身万千,流传于民间,甚至国外。他的字在唐穆宗、敬宗、、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中国古代十大书法家简介(图)

中国古代十大书法家简介(图) 1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号澹斋,汉族,祖籍琅琊,后迁居会稽(绍兴),东晋书法家。官拜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王羲之擅长书法,博采众长,精研体势,一变汉魏以来波挑用笔,独创圆转流利之风格,隶、草、正、行各体皆精,被奉为“书圣”。其作品真迹现已无存,传世者均为临摹本。其行书《兰亭集序》、《快雪时晴帖》、草书《初月帖》、正书《黄庭经》、《乐毅论》最为著名。 2

欧阳询(557-641),字信本,汉族,潭州临湘(今长沙)人,唐代书法家。欧阳询的书法学自王羲之父子,参以隶法,劲险刻厉,于平正中见险绝,于规矩中见飘逸,后人称为“欧体”。代表作楷书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兰亭记》,行书有《行书千字文》。欧阳询所撰《传授诀》、《用笔论》、《八诀》、《三十六法》等都是他自己学书的经验总结,总结了书法用笔、结体、章法等书法形式技巧和美学要求,是我国书法理论的珍贵遗产。 3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其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与欧阳询、柳公权、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 4 怀素(725-785),字藏真,僧名怀素,俗姓钱,汉族,永州零陵(湖南零陵)

人,唐代书法家。幼年好佛,出家为僧。怀素是中国历史上领一代风骚的草书家,他的草书称为“狂草”,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和另一草书家张旭齐名,后世有“张颠素狂”或“颠张醉素”之称。其草书作品有《自叙帖》、《食鱼帖》、《苦笋帖》、《圣母帖》等。 5 柳公权(778-865),字诚悬,汉族,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书法家。柳公权封河东郡公,后亦称“柳河东”。柳公权书法以楷书著称,

中国历史上十大书法家排名

中国历史上十大书法家排名 1 王羲之 王羲之(303—361年),汉族,字逸少,号澹斋,身长七尺有余约为(米),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他的儿子王献之书法也很好,人们称他们两为"二王",另一个儿子王凝之官至左将军,因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王会稽”。代表作品有: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行楷《兰亭集序》等。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冶于一炉,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被后人誉为“书圣”。其中,王羲之书写的《兰亭集序》为书家所敬仰,被称作“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对真书、草、行主体书法造诣都很深。今人刘铎对王羲之的书法曾称赞道:“好字唯之(之,即王羲之)”。 ---------------------------------------------- 2 颜真卿 颜真卿(709-785年),唐代杰出书法家,伟大的爱国者。汉族,字清臣,琅琊孝悌里(今临沂市费县诸满村)人。其曾祖、祖父、父亲都工篆隶,母亲殷氏亦长于书法。他创立的“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 ---------------------------------------------- 3 柳公权 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唐朝京兆华原人,官至太子太师,世称“柳少师”。由于他也被皇帝封为河东郡公,因此后人也称他“柳河东”。他是颜真卿的後继者,后世以“颜柳”并称他们,成为历代书法的楷模。并与赵孟頫、颜真卿、欧阳询合称“四大书法家”。 唐朝最后一位大书家柳公权,陕西耀县人。他继承了前辈书体结构,自创所谓“柳体”,并为后世百代楷模,直至进入印刷体时代。其书体化身万千,流传于民间,甚至国外。他的字在唐穆宗、敬宗、

书法发展史

书法欣赏讲座 (2005年4月9日) 主讲人杭向阳 一、汉字是一门艺术 在世界各国文字中,只有中国书法成为艺术,可以悬挂展览、贩卖及布置之用;并在国内外拍卖市场中具有极高的价值;为何独有中国书法能达到艺术境界,首先要让学生完全了解。中国书法所以能成为艺术,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是中国书法所书写的中国文字是象形文字;象形文字是从图画演进而成,也就是从图画抽象化而成,因此,中国文字便有抽象画的底子,如“大”字便接近抽象画正面的人,具有艺术的性质。 中国文字不仅是抽象画,依照中国文字演进的过程,其抽象化程度也不同,更形成各种不同的抽象画,真是多姿多彩,令人叹为观止。首先,将中国文字演进的过程,从目前可考的资料而言,最早是商周铜器上的金文和龟甲牛骨上的甲骨文,以及许慎《说文解字》上所收的古文、籀文及大篆等,这些文字因资料不足,无法明确看出其演进的痕迹,且在秦以前,乃选择与小篆相应的“大篆”为名。在先秦大篆是最接近图画的,在商周之际的金文,许多图腾和绘画极为近似。秦始皇以小篆统一天下文字,小篆乃自大篆简化、抽象化而来;此大篆更不像绘画。秦代小篆流行之际,监狱事务繁忙,小篆不能符合社会的需要,又加以简化和抽象化,便成了隶书;汉初逐渐美化,又成为八分,比小篆更不像图画了。汉代为因应工商业的发达,隶书又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再加以简化抽象化,又产生章草、行书和楷书;楷书到了三国已相当成熟,直到隋唐才完全摆脱隶书,它比隶书更抽象化,更不像图画。行书到了晋代王羲之父子已达到巅峰,因笔画比楷书更简化,也更抽象化。章草到二王父子又简化成今草,到唐代张旭怀素更进而简化成狂草,又比行书更不像图画,更抽象化;中国文字的演进,到了唐代才告一段落,自大篆、小篆、隶书、楷书以至行书、草书逐渐抽象化,千万各种不同程度的抽象画,使中国书法的表现精绝无比。 第二,从书法的发展历史来看,中国书法更多的使用毛笔书写,因而书法便有了艺术性。中国毛笔的发明,以长沙战国楚墓发现的兔毫笔最早,据考古发现,殷墟出土的甲骨片所残留的朱书和墨迹,是用毛笔所书写的,甲骨文字小像蝇头,毛笔的制造不是相当精良是不能写的。可见三千五百多年前的毛笔已经相当精良,其发明还要早。有关秦朝大将蒙恬制毛笔的传说也已经有二千二百多年的历史了。毛笔的最大特点是有尖,毫毛劲直富有弹性,是动物的毛所制成,含墨性良好,书写时可以表现笔锋的趣味,可以写出方笔和圆笔,双可作中锋与侧锋;加上笔画的大小和粗细的变化,可以说功能齐备完美,让书法家得心应手,挥洒自如,这是中国毛笔所独具的特性。 第三是中国书法使用墨锭,这种墨在汉以前是天然石墨,三国时曹操尚有收藏,陆云《与兄机书》:“一日上三台,曹公藏石墨数十万斤。”到了汉代因天然石墨已用尽,遂发明松烟墨,中国书法使用墨条,表现出一种特有的墨彩,由于没有五彩艳丽的颜色,更有一种中国特有的气韵,既高雅,又平淡,令人有脱俗的感觉;这和西方的绘画,在色彩上有极大的差异。然而,中国书法虽然用墨,但是仍可由墨的浓淡分出不同的层次的色彩,在表现上仍能达到序变的目的。近年来,部分书法家提倡彩色书法,将书法写成五颜六色,显得有为俗气,至今仍无法获得书法界的认同。这就是中国书法的一大特色。 第四是中国书法使用宣纸和版纸。中国书法使用宣纸和版纸,与洋纸不同,其吸墨性很强,落笔之后,墨汁立刻渗入纸背,使墨与纸浑然合一,无法分离,这种墨在纸上有深沉、沉著的感觉,在欣赏上比较耐看;与西方洋纸,色彩浮在表面的感觉大异其趣,这也是形成中国书法的一大特色。 如今,钢笔、圆珠笔等硬笔成为人们学习生活中的主要书写工具,由于汉字的特殊性,硬笔书法也成了书法艺术大花园的一朵奇葩,受到人们的重视。 二、中国书法的发展史 (一)为中国书法奠定基础的先秦书法 为学术界公认的我国最早的古汉字资料,是商代中后期(约前14至前11世纪) 的甲骨文和金文。从书

关于中国书法的简介

关于中国书法得简介 【书法定义】 人类三大文明:文字,城市,金属冶金工具。 书法,就是世界上少数几种文字所有得艺术形式,包括汉字书法、蒙古文书法、阿拉伯文书法等。其中“中国书法”,就是中国汉字特有得一种传统艺术。从广义讲,书法就是指语言符号得书写法则。换言之,书法就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涵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与章法写字,使之成为富有美感得艺术作品。汉字书法为汉族独创得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得诗,无行得舞;无图得画,无声得乐。 [英语]calligraphy,penmanship[法]chirography 【书法四宝】 笔:毛笔 墨:墨条 纸:宣纸 砚:砚台 【毛笔握法】 “五指执笔法’就是用右手五个手指全派上用场,用“按、压、钩、顶、抵”得方法把笔执稳,使手指各司其职。具体得握笔方法就是:大拇指得第一书内侧按住笔杆靠身得一方,大拇指处于略水平得横向状态。食指得第一节或与第二节得关节处由外往里压住笔杆。中指紧挨着食指,钩住笔杆。无名指紧挨中指,用第一节指甲根部紧贴着笔杆顶住食指、中指往里压得力。小指抵住无名指得内下侧,帮上一点劲。这样形成五个手指力量均匀地围住笔得三个侧面,使笔固定,手心虚空。同样就是五指执笔法,又因手格得张开与并拢、笔执在指尖处还就是

手指第二关节处而形成多种形式,古人称之为“凤眼”、“虎口”、“鹅头”等五指执笔得不同态势。 【书法字体】 书法字体,就就是书法风格得分类。就像自然科学对动物、植物得分科,如猫、虎、豹等,都属猫科动物。书法字体,传统讲共分行书字体、草书字体、隶书字体、篆书字体与楷书字体五种,也就就是五大类。在每一大类中又细分若干小得门类,如篆书又分大篆小篆,楷书又分魏碑唐楷之分,又有二王体、瘦金体之说。 【中国书法书体种类】 1、甲骨文(契文) 古汉字一种书体得名称,也就是现存中国最古得文字。刻在甲骨上,先用于卜辞(殷代人用龟甲、兽骨占卜。占卜后把占卜时期、占卜者得名字、所占卜得事情用刀刻在卜兆得旁边,有得还把过若干日后得吉凶应验也刻上去。学者称这种记录为卜辞),就是对未来事情结果得占卜,盛于殷商。 2、金文 古汉字书体之一种。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铜器上铭文字体得总称。兴盛于周代。金文为中国书法史上得又一丰碑。

十大书法家简介

钟繇 王羲之 王献之 欧阳询 褚遂良 柳公权 颜真卿 苏轼 黄庭坚 米芾 400—500 书法家朝代、字号、擅长字体、书法特点、书法作品、书法影响 钟繇(151-230),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书法家、政治家。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据传是楷书(小楷)的创始人,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并称为“钟王”。钟繇是蔡邕书法的第二代传人。钟繇的书法艺术之所以取得巨大艺术成就,并不限于一家之学,是集前人之大成,刻苦用功,努力学习的结果。 钟繇的书体主要是楷书、隶书和行书,钟繇书法真迹到东晋时已亡佚,人们今天所见到的要么为临摹本,要么系伪书。一般地认为有“五表”、“六帖”、“三碑”。“五表”指《宣示表》、《荐季直表》、《贺捷表》(又叫《戎路表》)、《调元表》、《力命表》。“六帖”指《墓田丙台》(简称《丙舍帖》)、《昨疏还示帖》(简称《还示帖》)、《白骑帖》、《常患帖》、《雪寒帖》、《长风帖》(其后半部分又名《安厝帖》)。“三碑”是《汉乙瑛置百石率史碑》(简称《乙瑛碑》)、《魏上尊号碑》、《受禅碑》,这些全为刻本,是否钟繇所作已无从考证。 钟繇的书法古朴、典雅,字体大小相间,整体布局严谨、缜密,历代评论成就极高。钟繇对书法的看法也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其看法主要指书体的自然流丽,平淡真淳,多天工而少人为。以自然状书势 钟繇在中国书法史上影响很大,历来都认为他是中国书史之祖。他在书法史上首定楷书,对汉字的发展有重要贡献。钟繇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对于汉字书法的创立、发展、流变都有重要作用。 王羲之 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汉族,祖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会稽(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中国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其子王献之书法亦佳,世人合称为“二王”。王羲之擅长书法,少从卫夫人(铄)学书法,后草书学张芝,正书学钟繇,博采众长,精研体势,一变汉魏以来波挑用笔,独创圆转流利之风格,隶、草、正、行各体皆精,被奉为“书圣”。其作品真迹无存,传世者均为临摹本。其行书《兰亭集序》、草书《初目贴》、正书《黄庭经》、《乐毅论》最著名。王羲之代表作品有:楷书《黄庭经》、《乐毅论》、王羲之书法作品(11张)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兰亭集序》、《初月帖》等。其中,《兰亭集序》王羲之的兰亭序(20张)为历代书法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其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

中国书法艺术的概述

中国书法艺术课的概述 [教学目标] 通过本堂书法课的学习, 1、让学生认识中国书法,知道书法课上学什么? 2、在当今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让学生了解什麽是中国书法,让学生认识到书法课程的学习对现实生活的实用性,培养学生对书法艺术的审美能力,增加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对中国书法艺术的了解。 2、书法学习的实用价值。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对书法课的兴趣。 2、培养学生对书法艺术的审美能力。 [教具准备] 有关的书法作品、名家书法幻灯、 [学生用具]:笔记本 [教学方法] 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提问法、讲授法、总结法、欣赏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书法作品、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艺术产 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艺术的含义、发展简史、,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 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3、提问法:通过提问,并由学生发挥想象作答,再老师总结,让学生对书法艺术产生更深 刻的认识。 4、总结法:老师通过本堂课的总结和布置作业,来再一次强调本堂课的学习内容,达到学生对本堂的巩固,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书法学习的欲望。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2分钟) 老师:先放一段古典音乐,进入气氛。 老师:(中国书法艺术) 二、导入新课(1分钟) 老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学习了关于钢笔书法的书写姿势、执笔方法、钢笔书法基本的用笔技巧和欣赏了一个书法视频,可以说前面的课程是我们正式学习书法的一个提前准备和对书法的基本接触。那么本堂课就让我们进一步从“中国书法艺术的概述”来了解中国的书法艺术。也让我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后思考一下我们在书法课上要学的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要学。 三、讲授新课(30分钟) (一)中国书法的概念 中国书法的概念:中国书法是一门在中国文化背景下,以汉字为依托,以笔、墨为工具,以线条为视觉表现形式的特殊的汉字书写艺术。 因为书法艺术是在中国的历史文化背景下产生、发展起来的,是中华民族智慧与劳动的结晶。在当今世界上,关于文字发展能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唯独只有中国书法艺术。同时

中国书法发展史简介

中国书法发展史简介 在现行人教版高中教材《中国古代史》中,叙述了东汉末年,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那么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艺术,是如何形成又是如何发展的呢?在这里我们就来认识和了解中国书法的发展历史。 (一)为中国书法奠定基础的先秦书法 虽然书法艺术的自觉化至东汉末才发生,但书法艺术当萌生于汉字形成同时。汉字的形成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目前发现的关于原始汉字有关的资料,主要是原始社会在陶器上遗留下来的刻画符号,但它们还不是文字,只是对原始文字的产生起了引发的作用。 为学术界公认的我国最早的古汉字资料,是商代中后期(约前14至前11世纪)的甲骨文和金文。 甲骨文发现于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是殷商时期刻写在龟骨,兽骨,人骨上记载占卜,祭祀等活动的文字。严格地讲,只有到了甲骨文,才称得上是书法。因为甲骨文已具备了中国书法的三个基本要素:用笔,结字,章法。而此 前的图画符号并不全有这三种要素。 金文指古代铜器上铸的或刻的文字(又称铭文),主要代表是西周《毛公鼎铭文》,其结构匀称准确,线条遒劲稳健,布局妥贴,充满了理性色彩,显示出金文已发展到极其成熟的境地。 从书法的角度审察,这些最早的汉字已经具有了书法形式美的众多因素,如线条美、单字造型的对称美、变化美以及章法美、风格美等。从商代后期到秦统一中国(前221 年),汉字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这种演变具体反映在字体和字形的嬗变之中。西周晚期金文趋向线条化,战国时代民间草篆向古隶的发展,

都大大削弱了文字的象形性。然而书法的艺术性却随着书体的嬗变而愈加丰富起来。 (二)开创先河的秦代书法 秦始皇兼并天下,丞相李斯主持统一全国文字,使之整齐划一,这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伟大功绩。 秦统一后的文字称为秦篆,又叫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而来。《说文解字序》说:“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书,八曰隶书。”基本概括了此时字体的面貌。

中国文字书法的发展史

xx文字书法的发展史 (一)早期的文字 汉字为学术界公认的我国最早的古汉字资料,是商代中后期(约前14至前11世纪)的甲骨文和金文。甲骨文发现于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是殷商时期刻写在龟骨,兽骨,人骨上记载占卜,祭祀等活动的文字。 严格地讲,只有到了甲骨文,才称得上是书法。因为甲骨文已具备了中国书法的三个基本要素:用笔,结字,章法。而此前的图画符号并不全有这三种要素。 金文指古代铜器上铸的或刻的文字(又称铭文),主要代表是西周《毛公鼎铭文》,其结构匀称准确,线条遒劲稳健,布局妥贴,充满了理性色彩,显示出金文已发展到极其成熟的境地。 从书法的角度审察,这些最早的汉字已经具有了书法形式美的众多因素,如线条美、单字造型的对称美、变化美以及章法美、风格美等。从商代后期到秦统一中国(前221年),汉字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这种演变具体反映在字体和字形的嬗变之中。西周晚期金文趋向线条化,战国时代民间草篆向古隶的发展,都大大削弱了文字的象形性。然而书法的艺术性却随着书体的嬗变而愈加丰富起来。 (二)开创先河的秦代书法 秦始皇兼并天下,丞相李斯主持统一全国文字,使之整齐划一,这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伟大功绩。 秦统一后的文字称为秦篆,又叫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而来。《说文解字序》说:“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书,八曰隶书。”基本概括了此时字体的面貌。 隶书的出现是汉字书写的一大进步,是书法史上的一次革命,不但使汉字趋于方正楷模,而且在笔法上也突破了单一的中锋运笔,为以后各种书体流派奠定了基础。秦代书法,在我国书法史上留下了辉煌灿烂的一页,与雄伟的万

中国书法简史

中国书法简史 中国书法概述 书法概述 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创作,具有很深的玄妙。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到东汉、魏、晋时期,草书、楷书、行书、诸体基本定型,书法时刻散发着古老艺术的魅力。为一代又一代人们所喜爱。 书法,是在洁白的纸上,靠毛笔运动的灵活多变和水墨的丰富性,留下斑斑迹相,在纸面上形成有意味的黑白构成,所以,书法是构成艺术;书家的笔是他手指的延伸,笔的疾厉、徐缓、飞动、顿挫,都受主观的驱使,成为他情感、情绪的发泄,所以,书法也是一种表现性的艺术;书法能够通过作品把书家个人的生活感受、学识、修养、个性等悄悄地折射出来,所以,通常有"字如其人"、"书为心画"的说法;书法还可以用于题辞、书写牌匾,因此,也是一种实用性的艺术。总之,书法,是具有更强的综合性艺术,是更倾向于表现主观精神的艺术。书法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中国艺术的基本特征。正像在西方美术中建筑和雕塑统领着其他门类造型艺术一样,书法和绘画则统领着中国美术的其他门类,而列为中国美术之首。当把书法与绘画并提时,又将书法摆在绘画

前面,称之为"书画",如"书画同源"、"琴棋书画"、"书画缘"、"能书会画"等等。书法与传统中国画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特别是在宋元文人画出现以后,绘画用笔讲究从书法中来,水墨写意与书法的行草意趣相通。中国古代雕塑中也蕴含着书法的特征。中国古代雕塑的纹理即是线的组合,造型的装饰性与书法中的篆隶保持着内在联系。中国古代建筑从布局到主体的梁柱结构,都遵循对称、均衡、主从关系等法则,园林建筑中的含蓄、借景,以及亭、台、楼、榭追求的空灵、飞动等都与书法的结体、章法和节奏、气韵密切相关。至于工艺美术和民间美术,也不同程度地受到书法的影响。书法可以视为中国美术之魂。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艺术青春常在。在每个时代,社会环境不同、人们的审美欣赏角度不同,又随着文化地发展容入,书法有着自己的特点,并不断完善。浏览历代书法, “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为精辟的总结: 晋人尚韵——晋代书法流美妍媚,风流潇洒,反映了士大夫阶级的清闲雅逸,流露出一种娴静地美; 唐人尚法——唐代书法法度严谨、气魄雄伟,表现出封建鼎盛时期国力富强的气派和勇于开拓的精神,具有力度美; 宋人尚意--宋代书法纵横跌宕、沉着痛快的书凤,正是

中国书法的介绍

中国书法的介绍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它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而发展。 世界上,拥有书法艺术的民族屈指可数,中国书法,具有悠久的历史。 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创作,具有很深的玄妙。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到东汉、魏、晋时期,草书、楷书、行书、诸体基本定型,书法时刻散发着古老艺术的魅力。为一代又一代人们所喜爱。 书法,是在洁白的纸上,靠毛笔运动的灵活多变和水墨的丰富性,留下斑斑迹相,在纸面上形成有意味的黑白构成,所以,书法是构成艺术;书家的笔是他手指的延伸,笔的疾厉、徐缓、飞动、顿挫,都受主观的驱使,成为他情感、情绪的发泄,所以,书法也是一种表现性的艺术;书法能够通过作品把书家个人的生活感受、学识、修养、个性等悄悄地折射出来,所以,通常有"字如其人"、"书为心画"的说法;书法还可以用于题辞、书写牌匾,因此,也是一种实用性的艺术。总之,书法,是具有更强的综合性艺术,是更倾向于表现主观精神的艺术。书法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中国艺术的基本特征。正像在西方美术中建筑和雕塑统领着其他门类造型艺术一样,书法和绘画则统领着中国美术的其他门类,而列为中国美术之首。当把书法与绘画并提时,又将书法摆在绘画前面,称之为"书画",如"书画同源"、"琴棋书画"、"书画缘"、"能书会画"等等。书法与传统中国画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特别是在宋元文人画出现以后,绘画用笔讲究从书法中来,水墨写意与书法的行草意趣相通。中国古代雕塑中也蕴含着书法的特征。中国古代雕塑的纹理即是线的组合,造型的装饰性与书法中的篆隶保持着内在联系。中国古代建筑从布局到主体的梁柱结构,都遵循对称、均衡、主从关系等法则,园林建筑中的含蓄、借景,以及亭、台、楼、榭追求的空灵、飞动等都与书法的结体、章法和节奏、气韵密切相关。至于工艺美术和民间美术,也不同程度地受到书法的影响。书法可以视为中国美术之魂。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艺术青春常在。在每个时代,社会环境不同、人们的审美欣赏角度不同,又随着文化地发展容入,书法有着自己的特点,并不断完善。浏览历代书法,"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为精辟的总结:晋人尚韵--晋代书法流美妍媚,风流潇洒,反映了士大夫阶级的清闲雅逸,流露出一种娴静地美。 唐人尚法--唐代书法法度严谨、气魄雄伟,表现出封建鼎盛时期国力富强的气派和勇于开拓的精神,具有力度美。 宋人尚意--宋代书法纵横跌宕、沉着痛快的书凤,正是在"国家多难而文运不衰"的局面下,文人墨客不满现实的个性书法,以书达意,表达一种心境。 元、明以来,中国封建社会停滞不前,江河日下,反映在书法上则是崇尚摹古,平庸无奇。 至于明末书坛"反流俗"的狂飚,以及清代后期崇尚碑版金石之风的兴起,正如地下奔突的岩浆,黑夜中闪掣的电光或是火石,折射出一个社会巨大变动的征兆。真所谓"披图幽对,思接千载"。 追寻三千年书法发展的足迹,我们可以清淅地看到他与中国社会的法发展同步,强烈的反映出每个时代的精神风貌。中国书法是我们民族永远值得自豪的艺术瑰宝。它具有世界上任何艺术都无与伦比的深厚的群众基础和高级艺术的特征。书法艺术在群众中以逐步普及,也愈加受到大家的青睐。

书法名人简介

东汉至南北朝 1、钟繇 钟繇(151-230),河南长葛西人。魏朝官至太傅。工书,博取众长,兼善各体,尤其精于隶楷。点画之间,多有异趣,结体朴茂,出乎自然。笔势如飞鸿戏海,舞鹤游天。历代书家亦评为“高古纯朴,超妙入神。”他的字,形成由隶入楷的新面貌,为晋王羲之真书的先驱,故与王羲之并称“钟王”。可惜真迹不传;宋以来的《宣师表》、《力命表》、《荐季直表》及《墓田丙舍帖》等法帖,都是后人的临摹本。钟繇学书十分勤奋,幼年曾向蔡邕、刘德升等求教,在外寻师访友,十六年从未返家一次。其刻苦与专一的精神为后人景仰。 2、张芝 后汉张芝(字伯英),敦煌酒泉人。勤学好古,淡于仕进。朝廷以有道征不就,时人尊称自为“张有道”。好书法,最擅章草。张芝曾临池学书,池水为黑,家中衣帛书而后练,于此可见其功力之深。被后人称赞“超前绝后,独步无双”,尊为“草圣”。张芝在书坛上一直享有极高之地位,谓为“草圣”。《书断》卷中列张之章草、草书为神品,曰:“尤善章草书,生诸杜度、崔瑷。龙豹变,青出于蓝。又创于今草,天纵颖异,率意超旷,无惜事非。若清涧长源,流而无限,萦回崖谷,任于造化。”张旭、韦诞、索靖、王羲之父子、张旭、怀素之草法,均源于伯英。羊欣云:“张芝、皇象、钟繇、索靖,时号书圣,然张劲骨丰肌,德冠诸贤之首,斯为当矣”。 3、智永 智永僧,名法极,人称“永禅师”。俗姓王。居山阴永欣寺。其书继承祖法,勤精于艺。唐虞世南得其传授。唐《书断》卷中列智永章草、草书为妙品,云:“微尚有有道(张芝)之风,半得右军之内,兼能诸体,于草最优。气调下于欧虞,精熟过于羊、薄”。 4、欧阳询 生于南朝陈武帝永定元年(557),卒于唐太宗贞观十五年(641),字信本,潭州临湘人(今湖南)。以楷书和行书著称。为书法史上第一大楷书家,其字体被称为欧体,与颜(真卿)体,柳(公权)体,赵(孟頫)体并驾齐驱。 5、王羲之 最能代表魏晋精神、在书法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书法家当属王羲之,东晋书法家,文学家。字逸少。琅琊临沂人,后移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有"书圣"之称。亦长于诗文,但文才多为书法之名所掩,不为世人所重。曾任右将军、会稽内史等职,世称王右军。人称“书圣”。王羲之的行书《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王羲之的传世墨迹可以让你对“精采绝伦”四个字有深刻的体会。他的作品美妙绝伦,无雷同乏味之嫌。中国书艺在他笔下成就最高个人顶峰,其后各代大家只是在某些方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和完善:或意或法、或韵或势,局部过之者不乏其人,整体而论,无出其右。王羲之他的代表作《兰亭序》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优美散文。晋穆帝永和九年(353 )三月三日,他和谢安、孙绰等 41 人云集于会稽山阴的兰亭。这是东晋士族贵族风流雅士的一次盛会,会后共计赋诗 37 首,辑为《兰亭集诗》。文中记叙了当时燕集的盛况,感叹人事聚散无常、人生短暂不永。其中写兰亭山水映带之美景、写与会者悠然自得、幽雅大方之神韵的一段,下笔清新疏朗,情韵绵邈,最为后人所称颂。此外,又有《与会稽王笺》、《又遗殷浩书》等,表现了王羲之对国事的关注。明代张溥辑有《王右军集》 2 卷,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代表作品: 神龙兰亭、丧乱贴、姨母帖、平安帖、何如帖、奉橘帖、快雪时晴帖、孔侍中帖、大

书法是中国的国粹

书法是中国的国粹 书法是中国的国粹。从古到今,世界上的文字种类不下千种,它们的功用首先在于记事传言。人们写字时也讲求写得美观,甚至带有艺术意味,出于特定的需要,还写花体字和美术字,但许多文字都未能演化出一种独立的艺术门类。惟有汉字的书写,在用于日常书写之外,更上升为一门特别的高等艺术。它风行于中华大地数千年而不衰。它与绘画、雕塑、诗歌、音乐、舞蹈、戏剧一样,是艺术大家庭的一员。 Calligraphy is the quintessence of Chinese culture. There haveemerged some 1,000 kinds of written languages in the world. First, theywere used to record events and what people wanted to say. In writing,people strive to make the scripts look beautiful and elegant. To meetspecialneeds,theyarewritteninartisticstyles.ThewritingofChinesecharacters has been developed into a special high-level art. Chinesecalligraphy has flourished for several thousand years. Like painting,sculpture, poetry, music, dance and opera, it is a full member of thefamily of arts. 书法在中国几乎无处不在。它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并且是全国爱好者和习艺人数最多的一种艺术。 Calligraphy can be found everywhere in China, and is closely linkedto daily life. In addition, it leads other arts in the number of peoplewho practice it. 在货品琳琅满目、现代商业气息特浓的现在,点缀着一些具有古色古香文化色彩的书法作品,便使景色增添几分高雅,喧嚣气氛得到了净化。 Signboards with inscriptions by famous figures are otten found inshopsandshoppingcenters,addinganantiqueelegancetobusy andnoisytrading areas. 书法作品是客厅、书房、卧室里的装饰物。它是写在吸水性很强的宣纸上,然后再装裱在周边饰有丝绢的厚纸上,做成挂轴,或放进镜框里,挂上墙壁。书写的内容多半是室主人所喜爱的一首诗词、一副对联或一句格言;如果这是他自己所作的,那就更能显示他的志趣和才华了。一幅书法能使白壁生辉、宾朋开颜。

中国书法史演变

中国书法史演变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书体沿革流变,书法艺术异采迷人。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诸体,书法一直散发着艺术的魅力。 甲骨文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第一块瑰宝,从书法角度欣赏,甲骨文已经完全具备了章法、结体、用笔等主要构成因素。其笔法已有粗细、轻重的变化,具有一定的节奏感,为中国书法艺术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基调和韵律。 在商周至春秋战国时期,金文是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铜器上铭文字体的总称,兴盛于周代。金文依附于青铜器、铸鼎的祭祀礼器,因此金文也被称为钟鼎文。钟鼎文中以《司母戊鼎》、《毛公鼎》最为著名,艺术成就也最高。 在秦统一中国前,通行文字繁杂,互通甚难很不规范,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下令“车同轨,书同文”,由丞相李斯普及小篆,小篆成为官方文字。文字的统一,为书法艺术的成熟奠定了基础。从李斯的《泰山石刻》看,小篆具有字形扁长、笔画多为孤线、结构复杂的特点,作为官方文字不便速写。于是,结构较为简单、笔画把圆转成方折、便于迅速书写的隶书应运而生。关于隶书的产生,唐代书法家张怀瓘《书断》说:“隶书者,秦下邽人程邈所作也。”程邈因罪入狱,在狱中整理隶书三千字,得到秦始皇赞赏,赦免其罪并封为御史。此为传闻,虽不足为信,但是,秦代隶书出现已成定论,只是秦代隶书还多有篆意。到了汉代,隶书逐渐占据统治地位,成为官方标准字体,并且进入了定型化时期。汉代隶书笔画平直,结构简便,顿挫明显,尤其是碑刻,精妙绝伦。同时,为了字的方整和书写便利,隶书把用作偏旁的独体字规定特殊的形态,例如“刀”做右旁时则写成“刂”,使隶书较篆书易记、易写,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从用笔到结字所形成的风格,显得既庄重严整,又变化多姿。这种字体,上承篆书和古隶,下启楷书,用笔通行草。所以隶书在书法艺术上有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 人们在使用文字时,总是希望文字好认一些,写得简便一些,尤其在事务急迫繁忙之时更是如此。同时,在由篆到隶的演化中,由于毛笔快写和笔法发展的缘故,草书便产生了。唐代张怀瓘《书断》中说:“汉元帝时,史游作急就章……此乃存字之梗概,损隶书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这一时期草书含隶意较多,笔画往往还带有波磔,字与字之间无牵挂,称为“章草”。其代表人物有杜度、蔡邕等。《宣和书谱》中说:“自隶法扫地而真几于拘,草几于放,介乎两者之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