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无所不知先生》中女性形象及其翻译

毛姆《无所不知先生》中女性形象及其翻译
毛姆《无所不知先生》中女性形象及其翻译

毛姆《无所不知先生》中的女性形象及其翻译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

摘要:毛姆许多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均体现出作者对女性轻视和的贬低的趋向。本文选取毛姆短篇小说代表作《无所不知先生》,试以文体学的角度,从词汇运用及句式分布两方面对作品中“南塞太太”这一唯一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探究作者的女性观,并结合其翻译及翻译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毛姆;《无所不知先生》;女性形象;文体学

abstract: the female images in many of w. s. maugham’s works could show his underestimation and depreciation of women. this paper, based on mr know-all, his masterpiece in his short story creation, tries to probe into maugham’s viewpoints on wome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mrs. ramsay from the aspect of vocabulary and sentence styles, and it also aims to analyze briefly its chinese translation and the translation methods in this respect.

key words: maugham; mr know-all; female image; stylistics

一、引言

毛姆是英国二十世纪一位多产的小说家和戏剧家,成名于戏剧创作,但能代表其成就的是他的短篇小说。他一生创作了150多篇短篇小说,短篇小说集有:《叶的震颤》(1921)、《卡苏里纳树》(1926)与《阿金》(1933)等。毛姆主张客观冷静地描写,他的小说题材

女性主义翻译:

女性主义翻译: 1)Sex versus gender(人的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 翻译也有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王宁说过:“因为翻译研究总是包含这样两个方面:研究把一种语言为载体的文化内涵转换为另一种语言形式的狭义的字面翻译;研究把一种语言 为载体的文化内涵转换为另一种文化形式的广义的文化翻译,前者在很大 程度上受到语言形式的束缚,而后者则有着较大的能动性阐释的张力”。 ?翻译的生理性别也就是结构主义者所关注的表面上的语言转换,翻译的社会性别是文化。 2)女性主义翻译理论 1. 女性主义翻译观的主要观点有: (1)译文与原文应享有同等的地位。女性主义认为, 原作和译作的关系是平等的, 翻译不是机械性的语言转换, 而是涉及文化干预和操控的创造性活动。加拿大批评家谢丽·西蒙(Sherry Simon)说道:“译者和女人在他们各自从属的等级秩序中历来处于弱势地位:译者是作者的侍女,女人低于男人”。 (2)强调译者的主体性。传统翻译过分强调译者消极被动的一面,忽视了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女性主义翻译观强调译者的主体性,认为任何文本都带有作者的印记,而这种印记来自于文本的创作意识形态和文化语境。在此基础上,他们力求以女性的方式翻译原作,从而让翻译的主体也就是女性不再卑微而又隐形,而能够被看到。这就是所谓的“妇占” (3)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极力倡导重写的翻译策略。他们有意识的运用各种翻译策略在译文中凸显女性的痕迹, 弗洛图(Louise von Flotow)归纳出三种重写策略: 1.增补(supplementing); 2.加前言或脚注; 3.劫持(hijacking)。 2. 女性主义翻译误区: 1)仅从译者的生理性别来判断译者翻译成果的优劣. “双性同体”翻译思想的提出可以纠正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过激之处。该理论给翻译界的印象似乎已经被定义为建构一种完全与传统父权制下的翻译完全对立的翻译理想,而女性译者可以成功地翻译男性作者的作品,而男性译者也可以成功地翻译女性作者的作品。(超越译者本身性别,换个性别视角去解读文本,学会换位思考,从文本中性别的角度出发来考虑,揣摩人物心理,去创作) 2)过于忠实原文或为了译文语言和语体特色而摒弃女性主义思想(既要传达原文的内涵,留下女性意识,凸显女性声音,站在女性视角翻,凸显女性主题的差异性,如麦当娜的霸气,又不能矫枉过正,贬低了女性,如译为婊子之类的)e.g. 张译:“哦,她的确是我所见过的绝色美人儿!”(”儿”是男性倾向的词) 孙译:“哦! 我从没见过她这么美丽的姑娘!” 3)过于照顾女性主义而严重偏离原文(麦当娜那句话可以采取反译处理)(可能过于激进而而发真正传达原作意思) e.g. 我是个意志坚定,雄心勃勃,目标明确的人。不喜欢随你,我无所谓。

女性主义翻译的影响(英文)

The Influence of Feminism on Translation Abstract: With development of translation study, translators and scholars started to pay attention to how culture factors influence upon translation work. Feminism is one of these new schools, proposed by a group of feminists that gender and sexual elements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translation. This paper aims to make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is famous school and tries to assess its influence in an objective and proper way. I.Background and Description of feminism Translation studies, from traditional perspective, are mostly discussed in the interior of the text on such as lexicon level, grammar level, and discourse level. Until 1950s, scholars and translators gathered their focus on the “Cultural turn”: the term used in translation studies for the move towards the analysis of translation from a cultural studies angle. (Jeremy Munday, 2001). A lot of theories sprout up, of which most representative three are: rewriting, feminism and postcolonial translation theory. Feminism translation theories, with the most controversies among them, deserve a further discussion. In retrospection of the history of description of translation theories, we do find that most of them are related to gender, more specifically, to woman. Feminism translation theory is such a school focusing on this issue. To assess this series of theories critically, a comprehensive review and analysis is made about the influence of feminism on translation theories, translators, translation practices and translation works in this paper. II.Major points of view in this area Initially, feminism is not a translational notion, but a sociological one. Feminism can be defined as a collection of movements and ideologies aimed at defining, establishing, and defending equal political, economic, and social rights for women (Merriam-Webster Dictionary). Simon de Beauvoir’s most famous assertion, from her The Second Sex, that “One is not born, but rather becomes, a woman” can be seen as the fundamental theory of feminism. Deducted from Simon’s words, translation is also gendered not by its nature, but the impacts and definitions given by human beings. So early in 17th century did people start to connect translation and gender. A famous

unit 6.翻译中词语的处理(1)

第三讲实用翻译策略与常用技巧 3.1 实用翻译策略的选择 在实用类语篇的翻译中,除一般翻译技巧外,译者常常必须借助一些传统上不提倡、但从实现译文功能角度来看是必需的翻译方法。其中,删减和改写是比较常用的调整手段。 这里的改写指的是以分析原文为基础,以实现译文功能为目的所做出的理性选择,并非不负责任的胡乱改写和凭空捏造。 事实上,在翻译实践中,删减和改写早已被广泛运用。倡言“信、达、雅??的严复,其翻译的《天演论》就有大量改写。王佐良先生曾仔细比较过他与赫胥黎的原作,发现“严复是把整段原文拆开照汉语习见的方式重新组句的”,“原文里第一人称I成了译文里第三人称…赫胥黎?”,“译文写得比赫肯黎的原文更戏剧化”,等等(转引自谢天振,2002.4)。另外,译作书名《天演论》对原作书名Evolution and Ethics And Other Essays(字面义为《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做了删减处理。 许多产品商标的译文也都经过了改写。如“实达”(电脑)译为Star;乐凯(胶卷)译为Lucky;“方正”(电脑)译为Founder。 以上所有这些处理显然都是以译文预期功能为决定因素的,是根据译文预期目的采取相应方法第略的典型例证。不少实例证明,只要翻译中的调整是以分析原文为基础,以实现译文预期功能为目的所做出的理性选择,同时又运用得当,有时确实能起到一般翻译方法难以达到的积极效果。 3.2 实用翻译常用技巧 3.2.1 词语的处理 3.2.1.1 直译 直译指在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以及不引起错误联想或误解的条件下,在译文中既忠于原文词义以保留原文形式。在实用类翻译和一般翻译实践中,直译都不是生搬字典释义,不是死译,不是机械字译。而是把词义放在其所处的具体环境中加以考虑,结合译文预期功能,对在特定语境中的词汇进行分析,确定词语的本义、隐含意义、语体意义、逻辑意义、临时义等,并在特定译文语境中甄别其得体性。例如: 黑马 随行人员 鲁迅纪念馆如今已成为极富旅游价值的著名人文景观。 如今武夷山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重点保护的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 3.2.1.2 直译加补充信息 该翻译技巧也称为“语用增补”或“语用明晰化处理”。指的是对一些特殊的名词和表达,需在保留的同时,用译语读者熟悉的方式加以解释,以求清晰易懂。特别是汉英语言中都很常见的“速记式”词语(short-hand Phrases),即用一个字或一个词组或几个数字把一系列复杂的概念总结起来的词语。这些词语对源语读者尽人皆知,无须加任何说明,但对译语读者,却有必要做明晰化处理。 汉英翻译中这类例子很多。如: GRK考试被采用来挑选那些适合进修两年制的、竞争性很强的管理学专业严格要求的学生。 Abbreviated to GRK in Chinese, and transliterated as “Guanli Ruxue Kaoshi” (Admission Test for Management),the examination has been introduced to pick the students best-suited to the rigors of more than two years?further study in the competitive art-of-management discipline. 民族英雄“郑成功”:Zheng Chenggong,also known as Koxinga,… 在历史上著名的“西安事变”中,蒋介石被张学良扣留。

翻译管理中应用翻译技术的意义

翻译管理中应用翻译技术的意义 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日益崛起的背景下,翻译行业在国际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自身也快速发展壮大。与此同时,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科技创新,尤其是信息和计算技术的创新带来了翻译模式的转变。翻译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翻译行业从业者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有了翻译技术的辅助,现代翻译领域的翻译活动不再是一个孤立而封闭的过程,而是一个翻译公司、译者和客户都能参与其中的开放有序的过程。 在本文中,作者首先引入项目管理的理论和原则,探讨了翻译模式的发展过程。合作翻译模式经历了从口述加笔受到主译加辅译最后到集体分工协作的翻译模式的发展过程,如今已经发展成为集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于一体的复杂过程。以项目管理理论为基础,作者将现代翻译公司中的翻译模式看成一种项目管理模式,即翻译项目管理。而翻译技术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一部分已经渗透到翻译项目管理的各个环节,对翻译的完成产生重要的影响。 在本文中,作者介绍了几种常用的翻译技术及其在翻译项目管理中的应用。为了得到第一手资料并且了解翻译市场的现状,作者在当地一家著名翻译机构进行了实地考察,通过近距离的观察和访问了解翻译技术在翻译公司中的应用情况。结合文献资料和观察所得信息,作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翻译市场的现状和一线翻译工作者对翻译技术的直观使用体验。作者运用数据分析的方法讨论了在翻译项目管理中应用翻译技术的意义,得出以下结论:(1)翻译技术提高了翻译质量:翻译记忆、术语库和质检工具的应用确保了翻译的质量;(2)翻译技术,特别是翻译记忆,将翻译工作者从大量的重复性劳动中解脱出来,缩短了翻译所需时间;(3)翻译技术降低了翻译成本:无纸化办公成为现实,同样的工作量现在只需更少的人就可以完成;(4)翻译技术优化了翻译流程,翻译文档处理和翻译合作变得更加简单。 作者希望本文的研究结论能够产生以下几点作用:(1)对翻译企业、客户和翻译服务行业以启示;(2)积极推动翻译理论研究;(3)促进翻译流程优化,推动翻译行业发展。

关于英汉翻译中习语含义的处理

关于英汉翻译中习语含义的处理 在英译汉中,译者优先考虑的是对原文习语含义的处理,并且处理的方式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译者在尊重原文、深入理解原文的同时,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其做出综合性的合理加工,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处理习语的含义。 标签:英汉翻译含义理解译文 某大学英语教材(读写译学生用书)第三册第三单元Reading One课文The Benevolent Children中的第6自然段(P49):He had a warm bed on which to sleep at night,warm clothes to wear during the day,mittens for his fingers,and the shoes for his feet;so that Jack Frost,although ever so maliciously disposed,could not possibly do him any injury.Joseph was about ten years old,and he had a sweet sister two years older. 该教材提供的参考译文如下: 晚上,约瑟夫有一张温暖的床睡觉,白天可以有暖和的衣服、手套和鞋子为他遮风御寒,即便是最凛冽的严寒也对他丝毫无损。约瑟夫大约十岁,有一个比他大两岁的姐姐。 比较原文与译文后,读者可能会有所思考。思考一:Jack Frost在此像人名,但从译文来看它为什么不指人,而指“严寒”。思考二:sweet sister难道真的是如译文所说的“姐姐”吗? 本文拟就这两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展开讨论,希望对其作出合理而又能令人信服的解释。 一、关于Jack Frost的讨论 如果脱离语境,读者会把Jack Frost视为人名,甚至还会把它译为“杰克·弗罗斯特”,而非译文中的“严寒”。其实,原文作者为了实现表达生动而使用了修辞手法中的拟人。 拟人在英语中并非少见,在一些作品中作家们经常可以把很多东西写“活”。请看以下几个来自文学作品的例子: (1)How soon hath Time,the subtle thief of youth,stolen on his wing my three and twentieth year! 以上诗歌来自Milton的作品,诗人把“time”的第一个字母大写了,目的是要把“Time”(时间)比作人,将其人格化。译文如下:

unit 6.翻译中词语的处理 (1)

Unit 6 翻译中词语的处理 1 直译 直译指在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以及不引起错误联想或误解的条件下,在译文中既忠于原文词义以保留原文形式。在实用类翻译和一般翻译实践中,直译都不是生搬字典释义,不是死译,不是机械字译。而是把词义放在其所处的具体环境中加以考虑,结合译文预期功能,对在特定语境中的词汇进行分析,确定词语的本义、隐含意义、语体意义、逻辑意义、临时义等,并在特定译文语境中甄别其得体性。例如: 黑马 随行人员 鲁迅纪念馆如今已成为极富旅游价值的著名人文景观。 如今武夷山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重点保护的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 2 直译加补充信息 该翻译技巧也称为“语用增补”或“语用明晰化处理”。指的是对一些特殊的名词和表达,需在保留的同时,用译语读者熟悉的方式加以解释,以求清晰易懂。特别是汉英语言中都很常见的“速记式”词语(short-hand Phrases),即用一个字或一个词组或几个数字把一系列复杂的概念总结起来的词语。这些词语对源语读者尽人皆知,无须加任何说明,但对译语读者,却有必要做明晰化处理。 汉英翻译中这类例子很多。如: GRK考试被采用来挑选那些适合进修两年制的、竞争性很强的管理学专业严格要求的学生。 Abbreviated to GRK in Chinese, and transliterated as “Guanli Ruxue Kaoshi” (Admission Test for Management),the examination has been introduced to pick the students best-suited to the rigors of more than two years’further study in the competi tive art-of-management discipline. 民族英雄“郑成功”:Zheng Chenggong,also known as Koxinga,… 在历史上著名的“西安事变”中,蒋介石被张学良扣留。 During the famous“Xi’an Incident”of December 12-25,1936,Chiang Kai-Shek, leader of the then Kuomingtang-ruled central government,was arrested by his second in command,“Young Marshal”Chang Hsueh-liang. “宋庆龄” “义和团运动” “南京大屠杀……” 3 释义 实用语篇中常会出现富有汉语文化特色的词语、成语、比喻、俗语和缩略表达。其中一些或由于其字面意义很难解释,需根据语境而定;或由于比喻形象因文化差异和接受习惯的差异而导致文化冲突、上下文不和谐和信息含义不清;或形象已经淡化而只留下联想意义或语用意义,为了不影响读者对原文信息的正确理解,翻译中经常要根据语境的需要,对原文做相应的释义处理,减少译文的“异国情调”,目的在于清晰地表达原意,避免读者误解。 例如,“吃在广州” “高交会” “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 “新中国” “新时期” “闽南金三角” 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

文化语境在翻译中的重要性及其翻译方法

第5卷 第4期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 o l .5 N o 42003年12月 JOU RNAL O F AN HU I UN I V ER S IT Y O F SC IEN CE AND T ECHNOLO GY (SOC I AL SC IEN CE ) D ec .2003 文化语境在翻译中的重要性及其翻译方法 胡兴文1,2 (1.安徽理工大学外语系,安徽 淮南 232001;2.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部,上海 200083) 摘 要:文化语境在翻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从四个方面:1)历史文化语境及其翻译方法2)地域文化语境及其翻译方法3)习俗文化语境及其翻译方法4)宗教文化语境及其翻译方法,来探讨文化语境对翻译的影响及其处理方法,从而说明翻译从某种程度上讲是文化语境的翻译。 关键词:文化语境;翻译;翻译方法 中图分类号:H 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1101(2003)0420073204 收稿日期:2003—06—07 作者简介:胡兴文(1978—),男,河南光山人,现为上海外国语大学2003级英语语言文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 一、引言 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张培基,1983)。从交流的角度看,翻译也可被认为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行为。王佐良先生讲“翻译者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人”,“不了解语言当中的社会 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 (王佐良,1989)。吕叔湘先生也说“翻译必须是一个杂家” (吕叔湘,1980)。“杂”就是指译者要知识广博,对源语(sou rce language )和目的语(target language )的文 化语境要有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源语和目的语的文化语境,并采用合适翻译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从而达到有效的跨文化交际。 二、文化语境的含义及其分类 根据《辞海》的解释,文化“从广义上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来说,文化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文化是一种历史形象,每一社会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文化”。文化还 是一个社会学术语,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其1871年出版的《原始文化》一书中首次将文化作为一个中心概念提出。美国一些社会学家、文化人类学家如奥格本、亨根斯以及维莱等人在补充了“实物”的文化形象后把泰勒的定义修正为“文化是复杂体,包括实物、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余社会上可得的能力与习惯”。至于文化语境,它最早由人类学家B .M alinow sk i 提出,英国语言学家J .R .F irth 曾试图解释文化语境,但没有成功,因此文化语境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笔者认为可依上述的文化定义广义地将文化语境理解为与文化相关的所有文化背景。据此,笔者将文化语境分为:1)历史文化语境,即由特定的历史发展进程和社会遗产的沉淀所形成的文化语境。2)地域文化语境即由所处地域、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所形成的文化语境。3)习俗文化语境即贯穿于日常社会生活和交际活动中由民族的风俗习惯形成的文化语境。4)宗教文化语境即由民族的宗教信仰、意识等所形成的文化语境。下面笔者将根据以上分类谈一谈文化语境在翻译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在翻译中的处理方法,并涉及文化语境翻译的局限。 三、文化语境及其翻译 1、历史文化语境及其翻译方法

翻译达人解析翻译过程的重要性

翻译达人解析翻译过程的重要性 在翻译业务的开拓中,经常会听到有很多客户说:“翻译那么简单,怎么要那么贵呢”。他们眼中的翻译就是容易、简单,不能收费那么高。而实际翻译却没有那么简单,主要是翻译过程中有严格的流程,每个流程都需要投入翻译进行把控。下面就有翻译达人和大家一起分析下具体的翻译过程。 翻译的过程通常包括理解、表达和校核三个阶段。 在翻译实践中,理解是表达的前提,但理解与表达通常是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的统一过程,不能截然分开。译者在理解原文的同时,也在选择表达方式;在表达的同时,又会进一步加深理解。 1.理解 理解是翻译过程的第一阶段。它既包括对语言现象、文化现象的理解,又包括逻辑关系的理解,对有可能发生歧义的语句要善于分析,进而做出正确判断。例如: The police went out in force to control the crowd. 译文1:警察出动武力去控制人群。 译文2:警察大批出动去控制人群。 译文1对于in force的理解是错误的,in force的意思是in large number。所以译文2是正确的。 Some people swap houses for a holiday. 译文1:有的人以房子换假期。 译文2:有的人异地度假互换房子住。 在英美国家,如果甲到乙住的城市度假,乙到甲住的城市度假,在度假期间,

他们可以互换房子住,以节省房租。译文1的译者缺乏对这个文化背景的了解,所以译错了。译文2是正确的。 2.表达 这一阶段是译者把自己从原文所理解的内容用目的语重新表达出来的过程。表达是理解的结果,但理解正确并不意味着必然能表达得正确。因此我们必须学习许多具体的方法和技巧,如直译、意译、直译加意译、直译加注释等。译者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He is a good sailor.若直译,就是“他是一位好水手。”而原文的实际意思是“他不会晕船。”碰到这种情况,就应该意译,而不能直译。例如: 他卧床不起。 译文1:He was very sick and lay in bed all the time. 译文2:He was bedridden. 译文1虽然基本表达了原文的意思,但不如译文2简练地道。这说明,理解之后,表达还要靠译者的语言功底。 3.校核 这一阶段是理解与表达的进一步深化,是对原文内容进一步核实以及对译文语言进一步推敲的阶段。它也是使译文能符合忠实、通顺的翻译标准所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校核时要注意检查译文的格式、文字输入和拼写标点错误;数字有无错漏;人名、地名是否统一;句子、段落有无漏译等。校核一般要二至三遍,先检查内容,后润饰文字,如有可能,请中文较好的人看一遍中文译文,或请以英语为本族语的人看一遍英文译文。 根据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编的《著译者必读》,具体应该注意以下几个

女性主义翻译

读者的中心地位。同英美新批评、巴黎结构主义的本文中心论相对,接受美学提出读者中心论。在他们看来,创作作品既非文学活动的终点,也非文学活动的目的。相反,作品总是为读者而创作,文学的唯一对象是读者。未被阅读的作品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在阅读过程中才能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姚斯指出,文学并不是一种“自在之物”,而是“为他之物”,因此,阅读活动是将作品从静态的物质符号中解放出来,还原为鲜活生命的唯一可能的途径。 也就是说,在作者—作品—读者的三角关系中,读者绝不仅仅是被动的部分,或者仅仅作出一种反应。相反,它自身就是历史的一个能动的构成。一部文学作品的历史生命如果没有接受者的积极参与必将走向死亡。因为只有通过读者的传递过程,作品才进入一种连续性变化的经验视野之中。也就是说,只有通过读者,作品才能在一代一代的接受之链上被丰富和充实、展示其价值和生命(姚斯,1987)。 四、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文本意义的话语空间 (一)现代阐释学:“视界融合”拓展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文本意义的话语空间 在”视界融合”的理论下,接受者通过”期待视野”在阅读和诠释中,过滤掉自身不需要的东西,改造异文本中的某些因素,吸收其有用且能与自身价值观相结合的部分。译者原有“视阈”决定了他的“不见”与“洞见”,决定了他将另一种文化如何选择、如何切割,然后又决定了他如何对其认知和解释(乐黛云,1995:110)。 在女性主义翻译策略上,译者极力提倡“重写”(rewriting),要求对翻译文本进行以女性主义为价值取向的干预和改写,极大地拓展了文本意义的话语空间。女性主义者一般通过三种翻译策略完成其“重写”过程: 第一是“补偿”(supplementing),指对源语与目的语之间的差异进行补充,在补偿过程中,译者基于自己性别立场或信仰对文本进行创造性的改写。第二是通过“前言”和“脚注”对文本进行干预。女性主义译者常用前言来解释原作的主旨,说明自己选材和翻译的目的,概括自己的翻译策略。第三是“劫持”(hijacking)或“挪用”(appropriation),指女性主义译者根据自己的喜好或主观意图,对文本中不符合女性主义的观点进行改写。 让伽达默尔的“视界”(“先见”)挑战我们的“视界”(“先见”),让我们与伽达默尔的文本在双方“视界融合”的游戏之中“忘乎所以”。这或许是我们对伽达默尔最好的纪念。 (二)接受美学:“读者中心论”奠定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文本意义的话语空间 读者阅读活动中所伴随的理解是将作品从静态的物质符号中解放出来,还原为鲜活生命的唯一可能的途径。译者作为读者在接受作品过程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得到前所未有的肯定,从而在接受活动中居于中心地位(刘云虹,2002);其对文学作品作出积极的反应及参与,并将其所理解文本的期待带给其他读者。使原文—译文的关系转化为作者—读者(译者)—读者(译文的读者)之间的互动存在。 “我的翻译实践是一项政治活动,目的是使语言替女人说话”(Gauvin, 1989:9)。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是让读者倾听到女性独立、自强的声音,让语言及作品起到积极地干预意义创造的作用,操纵文本,运用语言对文化,对受众进行干预。在这里,“读者中心论”的思想得到最有力的体现,“读者中心论”成为女性主义译者的理论基石之一。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其他论文文档]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观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观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观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观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观 精品源自生 物 科 20世纪60年代,女权主义运动在西方风起云涌。这场由知识女性发起的意识形态的战争,波及到了政治、文化、文学等社会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更推动了女性主义在学术领域的发展。翻译研究者从中找到了女性主义与翻译的相似点,认为翻译中存在严重的性别歧视问题,开始质疑暗含男性中心论的译论。由此,女性主义 翻译观应运而生。 一、女性主义与翻译 两千多年来,翻译领域充斥着各式各样的性别隐喻,如,把翻译比作“不忠的美人”。翻译被置于与女性相同的地位。原作对于再生产的译本所具有的等级上的权威与阳性和阴性的意象连接在了一起:原作被视为强壮而具有生产力的男性,而译本则是低弱的派生女性。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家认为,翻译处于这种弱势地位是长期受父权压制的结果。父权中心制统治下的翻译研究移植了社会文化中男尊女卑的性别伦理,使翻译这种跨文化的语言活动也被视为从属、派生的部分,进而被女性化和边缘化。女性与翻译在共同的历史境遇上找到了相似点和类比的基础,从而引发了两者相互结合的可能(徐翠波,2011,p.60)。 二、理论主张 女性主义和翻译都是对语言的一种批判性理解,当二者结合起来时,便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翻译理论。女性主义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研究的视角,它对传统翻译理论中的一些重要概念进行了全新的诠释,提出了独特的观点和见解。其主要观点包括: (1)对传统翻译理论标准“忠实”的颠覆,强调叛逆 (2)重新界定译文与原作的关系,突显译者主体性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打破了传统的“作者/原作-译者/译文”的两元对立模式,提倡原作-译文的共生共荣。这首先表现在翻译延伸了原作的生命,使得它得以在另一个语言文化空间

浅谈英译汉过程中的“意义再现”

浅谈英译汉过程中的“意义再现” 翻译的标准之一是“意义相符,功能相似”,其中功能反映的是文本的整体效果,该效果又必须通过意义的表达来实现。因此有人说,翻译即翻译意义,这句话虽欠全面,却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意义再现”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性。下面我将结合所学知识,来谈谈这一点。浅谈英译汉过程中的“意义再现” 翻译的标准之一是“意义相符,功能相似”,其中功能反映的是文本的整体效果,该效果又必须通过意义的表达来实现。因此有人说,翻译即翻译意义,这句话虽欠全面,却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意义再现”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性。下面我将结合所学知识,来谈谈这一点。 所谓意义相符,指的是指称意义、言内意义和语用意义相符。 对指称意义的翻译 指称意义是词语、句子和篇章反映的客观世界。 人类各民族对自然环境和社会活动有着某些共同的体验,但有时不同文化环境的人对自然和社会熟悉深浅程度不一,角度也不相同。因此对指称意义的翻译根据情况可以概括为三种: (一)汉语和英语的完全对应。 例如:月亮——moon,我唱了一首流行歌曲——I sang a popular song,这一种对应相对直观,所指明确,翻译的时候比较轻易处理。 (二)汉语和英语的不完全对应。 如“浓咖啡”译成“black coffee”而不是“thick/powerful coffee”,“新闻照片”是“pre ss photo”而不是“news photo”,这些词语往往是一些专有名词或专门术语,翻译的时候要谨防找到“假朋友”。还有一些在汉语中概念笼统的词语,如“干部”、“税”等,在英语中则根据具体情况有不同的说法。 这类短语的翻译要依靠平时学习和实践积累,才不至于“出洋相”。 (三)部分汉语词语在英语中形成“意义空缺”。这种情况下,翻译又可以细分为四种“直译法,意译法,音译法,和音译意译结合法。翻译时视情况而定,比如地方文化色彩浓郁的词语宜用音译(秧歌——yangko),因文化差异的局限而采用意义功能相符的意译,等等。 举个例子,“远处有悲壮的笳声”(茅盾“黄昏”),译文为“From near,then far,c omes the solemn,tragic sound of a flute。”原文中,“笳”即“胡笳”,是我国北方民族的一种乐器,类似笛子。为明了起见,没有音译成“Jia”或“Hu Jia”,不然的话,还得加注解说明,造成没有必要的累赘,译成“flute”不失愿意,一看即明。 对言内意义的翻译 言内意义是词语成分之间、句子成分之间和篇章成分之间的关系所反映的意义,表现在叠词、重复、双关、一语双叙、音韵等修辞上。言内意义形象生动,是原文语言的精髓,翻译的时候必须仔细推敲,尽量译出原文的妙处,给译文读者带来美的感受。 下面结合朱自清“匆匆”一文中的一段话进行简单阐述。 原文: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译文:Those that have gone have gone for good, those to come keep c oming; yet in between, how swift the shift, in such a rush? ...Thus--the d ay flows away through the sink when I wash my hands, wears off in the b

关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思考

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以文化为转向”的解构主义、后殖民主义、女性主义等极大地动摇了 人们对传统翻译理论和标准的认同,传统的翻译思想和翻译观念逐渐受到质疑,人们开始对翻译进行 更深层的思考和探索。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是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最新发展与女性主义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它立足于“译者主体性”,把性别视角引入翻译研究,按照女性主义的原则从事翻译实践,为翻译理论中的译作与原作、译者与作者等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使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活动有了更广阔更合理的活动空间。本文探讨了在以文化为转向的解构主义思潮影响下,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观点和女性主义翻译实践活动的具体策略,期望在颠覆父权制二元对立中心话语的同时能建立多元共生的话语系统。 1女性文学从宗教翻译开始 早在l6世纪的欧洲,发表文学作品是男性的特权,女性只被允许翻译而不被允许创作,并且她们的文学活动被限制在宗教文本的翻译中,女性仅能够参与的文学活动就是从事圣经的翻译,因为人们认为这极为有限的文学活动不会使女性接触到更复杂的思想,显得比较“安全”。女性似乎也很“自然”地“认同”自己作为女性和译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女翻译家罗特宾尼尔·哈伍德(Lotbiniere Harwood)所说:“我翻译因为我是女性”[1] 。然而后来的女性主义译者在发掘这段历史时却意外的发现早期女性译者并未完全按照世俗和传统对译者 的要求——— “忠实”地对宗教文本进行翻译,而是通过翻译这一媒介暗中改变了宗教文献中的某些 原意,“加入了个人的政治宣言”[2] ,也就是说,女性在受到严格限制不能自由表达自己思想情况下,通过这种狭小空间的积极做着最大程度的反抗,表达了女性以翻译宗教作品为手段,试图摆脱文化歧视和性别压迫,达到女性解放的愿望。 2女性主义翻译哲学:突破二元对立思维 传统的结构主义的哲学基础是一元论和中心论,它往往假定了某种性别的二元对立,对立的一方处于决定性地位的中心,而另一方则处于被决定的边缘;中心是本原和本质,而边缘是派生和非本质的。在这种中心论和二元论的关照下,男性、原作处于中心地位,而女性、译作处于边缘地位;翻译标 准是一元的,即:忠实。具有颠覆性的女性主义, 其中一个重要观点就是否定“绝对的、单一的权威以及权力中心”,她们认为,传统翻译理论对忠实与叛逆的理解是狭隘的,因过它们过分依赖一些僵硬的、彼此不容的二元对立思维,忽略了两者之间的中间地带;而这中问地带正好是译者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地方。女性主义翻译研究把视线转到二元对立中的弱者,转到众多的他(她)者,使文化中不为人知的边缘角色被展示出来,被人们注视,为差异的合法性辩护[2],其理论突破了传统翻译理论的二元对立思维,质疑原文的权威地位,否定传统的原文高贵而译文低贱的等级观念,提倡译作和原作的共生共荣。 收稿日期:2008-12-18 作者简介:王素娟(1979—),女,安徽合肥人,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外语系教师,安徽大学外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译介学。 关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思考 王素娟 (安徽大学外语学院,安徽合肥230039;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外语系,安徽合肥230601) [摘要]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以其鲜明的政治色彩推动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本文简要地考察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兴起,阐明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主要观点,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女性主义翻译;重写;策略[中图分类号]H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02(2009)04-0072-04 Journal of Chizhou College 2009年8月第23卷第4期Aug.2009Vol.23No.4

女性主义翻译观的启示与反思

第20卷第2期2007年6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 tics and As tronautics(Social Sciences Edi tion) Vol.20 No.2June,2007 女性主义翻译观的启示与反思 杨朝燕,刘延秀 (华中农业大学外语系,湖北武汉430070) 摘 要:西方女性主义与翻译研究的结合在20世纪后30年给传统翻译理论与实践观点带来了强烈的冲击,成为译学界的一股新生力量。文章着重探究了女性主义翻译观对翻译研究与实践及中国文学翻译的启示,并对其局限性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反思。关键词:女性主义翻译观;传统翻译理论;启示;反思 中图分类号:H315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204(2007)02-0061-05 收稿日期:2005-09-26 作者简介:杨朝燕(1970-),女,湖北天门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与翻译. Reflections on Feminist Translation Theory Y ANG Zhao -yan,LIU Y an -xiu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Huazhong Agricul tural Universi ty,Wuhan 430070,China) Abstract:The combination of feminism and translation had a strong impact on traditi onal translation theories and prac -tice in the last 30years of the last century,thus becoming a new force in the translation circle.This paper mainly ex -plores how feminis t translation theory throws light on traditional translation studies as well as Chinese li terary transla -tion.Meanwhile,the theory .s limitations and future development are discussed. Key words:feminis t translation theory;traditional translati on theories;inspirations;reflections 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翻译研究/文化转向0的最新发展与女性主义运动相结合的产物。这一领域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加拿大著名学者兼翻译理论家弗洛图(Louise von Flotow)和西蒙(Sherry Simon),另外有斯皮瓦克Gayatry Chakavorty Spivak)、钱伯伦(Lori C ha mberlain)、戈达尔德(Barbara Godard )及哈伍德(Susanne de Lotbini re-Harwood)。她们的理论引起了西方翻译界的注意与兴趣。国内对女性主义与翻译的研究相对甚少。文章试图揭示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对审视翻译研究和进行翻译实践的启示,并简要分析其局限性和发展前景,以期引起人们关注女性主义翻译对翻译界的影响。 一、女性主义翻译观的启示 (一)女性主义翻译观对翻译研究和实践的启示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为翻译领域注入了一股新 鲜的血液。它将/性别角色0引入到翻译中,拓展了翻译研究的领域,更新了翻译研究的概念,为进行翻译研究与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有助于深入思考传统译论的一系列问题。 11重新思考翻译的一些基本问题 女性主义翻译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对翻译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如翻译的本质、翻译的标准、译作与原作的关系等作了重新描述,彻底颠覆了传统翻译中的忠实、对等观点。 传统语言哲学下的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是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机械转换。20世纪80年代以来,翻译研究/文化转向0一些超越意识形态的文化因素。翻译被界定为一个传介过程,它没有超越意识形态之上而是在其中穿梭往来。[1](P 8)女性主义认为翻译是跨文化、跨语际的/违规0(transgression)过程,是译者传达、重写并操纵一个文本使它适用于第二语言的公众的语际转换过程。翻译是一项/内容丰富的阐释活动0(a

女性主义对翻译实践的影响

5齐齐哈尔大学学报6(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1月 Journal of Q iqi har U n i v ers it y (Ph&i Soc Sc i ) January 2009 [收稿日期]2008-06-11 [作者简介]刘欢(1982-),女,齐齐哈尔大学外语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 女性主义对翻译实践的影响 刘 欢 (齐齐哈尔大学外语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 [关键词]女性主义;翻译;贡献;局限性 [摘 要]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是女性主义运动拓展到文化领域的结果。它的出现推动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本文通过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回顾,和对女性主义翻译实例的解读,肯定了女性主义翻译的成果,同时也指出了其局限性。 [中图分类号]H 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38(2009)01-0132-02 Influence of Fe m inis m upon Translation Practice L I U H uan (Schoo l o f F oreign Languag es ,Q i q i har U n i ve rsity ,Q i qiha r 161006,Ch i na) K ey word s :fe m i n i s m transl a ti on ;transl a ti on ;contributi on ;li m i tati on Abstrac t :F e m i nist transl a ti on cam e i nto be i ng i n the 1990.s ,wh i ch is the result of the dev elopment of fem i n is m m ove m ent in cu lt ura l fi e l d .It gave fresh i m pe t us to the /cu lt ura l turn 0o f translation .A fte r a rev ie w of fe m i n i s m,fe m i n i st transl a ti on and some exa m-p l es ,t h i s paper g ives a positi ve attit ude towards its achieve m en ts and li m itations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继精神分析、形式主义、新批评、接受美学、符号学、后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西方理论的涌现,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和性别理论也正叩响翻译研究的大门。雪莉#赛蒙(Sherry S i m on)作为翻译学文化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强调了性别研究对翻译学的贡献:/文化研究启示了翻译及译论中对性别和文化复杂性的理解。它使得我们把对语言之间转换的研究置于当今的种种-后学.中,例如后结构主义、后殖民主义和后现代主义。0同时,在女性主义翻译研究的指引下,女性主义翻译实践方兴未艾,其翻译观念和策略对从事各种形式的翻译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一、女性主义翻译理论 20世纪60年代欧美女性主义运动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女性主义者强烈要求打破传统文化强加于她们的种种精神桎梏,创造反传统的女性文化。这种女性主义倾向在翻译中表现为,通过翻译文学作品的形式向社会显示了女性无可替代的价值,同时,在翻译过程中有意无意地创造新的女性思想载体。西方的女性主义者根据其对语言和女性问题的认识不同分为改革派和激进派。改革派认为传统语言是社会的表征,是社会孕育了这种语言,只要出于美好善良的意愿,现实语言习惯可以改革,以便达到中性。有些人提出了诸如修改原词、重新组合、增加新的中性词等具体的语言改革方案。激进派则认为传统语言是妇女受压迫的主要根源。因而不顾语言自身的内在规律与结构,任意创造自己的语言规范。这些有意识的误译也就是女性主义翻译论与/忠实0相对应的/叛逆0。路易斯#弗洛图(Luise ven F l otow )在5翻译与性别6(T ranslati on and G ender)中明确指出:/在过去的十年中,一些女译者已经认定他们有权从女性主义角度对原文产生质疑,如果原文与女性主义观点相悖,她们有权对原文进行干涉并作一些修改。0有的女性主义译家甚至只翻译女性作家的作品,如加拿大的Susanne de Lo t b i nn iere ,她认为/我的翻译被扭曲成男性的声音。诗的立场、语言、我的职业迫使我不得不扮演一种窥男狂的角色,似乎唯一可以说话的地方为男性所有,唯一可能的观众也都是男性。0女性主义译者在翻译中使用各种翻译手段干预文本达到创造性叛逆。 二、女性主义翻译的手段 女性主义译者在翻译中使用各种翻译手段干预文本达到创造性叛逆。弗洛图论述了女性主义翻译的三种常见手段:增补(supple m enti ng)、加些前言和脚注(pre faci ng and f oo t noti ng)以及/劫持(hij acki ng)0。增补是对两种语言(原语与目的语)之间的不同之处进行补偿。在增补的过程中,译者的观念与信仰在翻译作品中可以反映出来。女性主义译者特别注意补偿原文在表述性别意义上的方式。加些前言和脚注一般的翻译者也偶尔使用,他们通过前言或脚注形式对原文意图进行解释、描述,同时对自己的翻译策略做概括说明。但是女性主义译者这样做的目的是借读者了解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