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民工市民化情况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农民工市民化情况调查报告

一、调查对象基本特征201*年2月7日至2月20日,涪陵调查队在涪陵XX区和26个乡镇街道对84名外出务工农民开展农民工市民化情况专项调查。84名被调查对象中,男性占76.2%;48.8%的年龄在41-50岁之间;59.5%的文化程度为初中;85.7%的婚姻状况为已婚;86.9%拥有1-2个子女;57.0%的子女未在城镇上学,94.0%未举家迁移。二、农民工就业和居住情况有待进一步改善(一)就业地点主要集中在大中型城市。接受调查的84名外出务工人员中,有42人自2011年以来主要在省会城市及副省级城市务工,有51.2%的农民工在务工地就业时间累计达到了两年至三年,65.1%的农民工连续稳定就业时间超过了一年。如百胜镇紫竹村的农民工张某自2000年以来长期在浙江省XX市务工,刚开始每年春节还回家住上一段时间,近几年来连春节也没有回家乡,成为了地地道道的长期外出务工农民工。(二)外出农民工居住条件有待改善。调查结果显示农民工对自己在外居住条件满意度不高,其中65.4%的调查对象对自己的居住条件满意度为“一般”。47.0%的农民工居住在工棚或集体宿舍,43.4%农民工租房住。如曾经在北京务工的农民工王某,务工期间长期住在每晚十元的地下室通铺旅社,居住条件较差,只能说在北京有个住处,但是环境实在差强人意。(三)工作收入情况满意度总体较高。调查结果显示29.8%的农民工表示对自己的工作“非常满意”,另有51.8%的农民工对自己的工作满意度感觉“一般”,84个调查对象中只有15人对自己的工作感觉“不满意”。从行业、收入情况来看,64.6%的调查对象所从事的行业为建筑业,6成以上调查对象三年年均务工收入水平在3万元以下,其中1万元以下占8.3%,年均收入1-2万元的占27.4%,年均收入2-3万元的占25%。84人中有16人表示年均收入水平在5万元以上,其中1人承认自己的年均收入达到了10万元以上。如农民工彭某,进城后在一家办公用品销售公司店面做销售员,月工资1000余元,年收入在2万元左右,自身对工作总体感觉还可以,除满足基本生活开支外还有一定结余。三、

城镇落户意愿情况(一)外出农民工在城镇落户主观意愿并不是很强烈。84名调查对象中有39人明确表示目前没有在城镇落户的意愿,占47.0%,只有34.5%的农民工明确表示有意在城镇落户。在调查中发现当前农民工之所以不愿落户城镇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不愿放弃土地、放弃农民身份。近年来国家对农业农村扶持力度空前,农民工感受到“三农问题”的被重视程度相当大,对后期国家扶持更是怀有更多的期望,所以不愿放弃土地、放弃农民的身份。二是高房价下的城镇生活成本较大。由于目前房价高涨,以涪陵为例,城区新建商品房价格普遍在6000元/平方以上,一些镇区房价也达到3000以上,即便镇上购置一套房含装修至少需要30 万元,对于普通农民工而言是笔不小的开支,相反在老家拆房建房的成本要低得多。三是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农民工有后顾之忧。据调查当前农民工参加养老、医疗保险的并不多,担忧随着年龄增大无法务工,生活无保障而不愿落户城镇。据XX区110户农民工监测资料显示,110户监测户中有118名农民工,2013年底分别只有4人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其他大部人只参加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和基本养老保险。而此次专项调查中,无意落户城镇的调查对象中有31.4%的理由是“担心就业困难、不稳定”。四是老人养老及环境等因素。调查中也有调查对象表示目前家中有老年人健在,无法去城镇安家落户,也有人认为农村环境优美,食品安全,城里有钱人都去农村买房,自己有房有地何必去城镇。(二)年轻人进城落户意愿强烈。调查结果显示,在愿意落户的人中,75.9%的年龄在31-50岁之间,有50%的子女在城镇上学。当前长期在外务工的年轻人落户城镇的意愿普遍高于中老年务工群体。这部分人之所以有意落户城镇主要基于以下因素:一是有相对稳定、较高的收入,后顾之忧相对较小。由于年轻力壮且文化素质相对较高,在外收入稳定,有落户城镇的经济基础。二是考虑子女教育。调查中很大部分人有意落户城镇完全是出于对城镇较好的教育水平考虑。南沱镇治平村杨某为了儿子能在城区上学,在涪陵实险小学附近买了套二居室的二手房。(三)有意落户城镇的大部分人员希望在

家乡就近落户。在希望落户城镇的农民工中,36.8%希望落户于地级城市,34.2%希望落户于县城或建制镇,66.7%希望落户的城镇与目前长期务工的城镇不一致,说明外出农民工还是愿意选择生活在家乡附近的城区或镇区。如农民工郎某自中专毕业后就长期在重庆、贵州等地务工,在外辗转务工多年,但丝毫没有想生活在务工所在地的想法,近期还是想回到涪陵城区买房,为以后定居做准备。四、农民工市民化推进过程中存在问题(一)落户政策宣传不足,农民工了解不够。各级政府对于农业转移人口落户的政策方面宣传不足,导致绝大部分对城镇落户政策一片茫然,没听说过或者不了解具体情况。如农民工郎某虽然自身很想在城镇中安定下来,但是却从来没听说过相关落户政策,更不用说了解具体办理措施。本次调查中89.9%的农民工表示不了解中央近期出台的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的政策,对于希望在城镇落户的,85.3%的农民工也不知道该城镇目前是否有落户限制,如果有落户限制,87.1%的农民工也不了解城镇落户的条件是什么。(二)落户城镇同时不放弃农村耕地及房屋,双栖生活形成资产空置、资源浪费。据调查,目前已在城镇购房的相当部分农民工并没有放弃农村的耕地、宅基地,一般耕地由父母或他人代耕,房屋则空置。新妙镇弋阳村冉某两兄弟均在新妙镇买了房也装修好,平常均空置,农村老家房屋由其母亲及两小孩居住,据其介绍他老家院子共8户人家目前有6户都在新妙或涪陵买了房,但老家房屋都完整保留着。又如荔枝街道平安村4社,目前全社57户中有13户已在城镇买房居住,农村房舍空置;另有举家外出务工8户人家农村房舍也空着,相当于全社36.8%的房屋常年无人居住。(三)社会保障机制还不够完善。据调查,当前农民工总体收入水平低,收入不稳定,无完善的医保、养老保险等作支撑,又要面对高昂的房价、高等教育费用及医疗费用,所以部分人即或有一定存款也不敢轻言买房。而对于无力在城镇买房的农民工而言,子女教育又面临着一大问题,随着随迁子女大量涌入城市,加之流动性大,使得子女入学问题变得非常麻烦。如农民工秦某,在货船上打工已多年,但仍然无力在城区买房,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