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型选择性堵水剂的研究现状
油井选择性堵水和酸化一体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油井选择性堵水和酸化一体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贾微;姚春林【摘要】针对非均质多层油藏在开发过程中层间矛盾突出,而单纯的堵水或酸化作业均不能明显改善层间非均质性的矛盾这一现象,研究提出了选择性堵水和酸化一体化技术。
经过室内试验,优选出了适宜于该技术的油溶选择性暂堵剂和耐酸选择性堵水剂体系,并进行了现场应用试验,取得了明显的降水增油效果。
%Deal with the interlayer contradiction in exploiting the non-homogeneous multi- layer reservoirs, simple water-plugging or acidizing treatment could not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phenomenon of non-homogeneous inter-layer contradiction. The research brings forward the integration technique of selective water-plugging and acidizing treatment. After indoor testing, we prefer first the system of oil-soluble selective temporary blocking agent and acid- resistance selective water-plugging agent which are suitable for the technology. Meanwhile we conduct on site application testing, gaining obvious effect on water-decrease and oil-in- crease.【期刊名称】《石油化工应用》【年(卷),期】2012(031)005【总页数】4页(P13-16)【关键词】选择性堵水;非均质;酸化;选择性暂堵剂【作者】贾微;姚春林【作者单位】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五采油厂,陕西西安710200;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五采油厂,陕西西安710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58.3在一些非均质多层油藏开发中,随着开发过程的进行由于层间非均质性使油井层间矛盾加剧,高渗层经常为高含水层,而相对低渗层中的油很少或几乎未被动用。
颗粒类调剖堵水剂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颗粒类调剖堵水剂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赵修太;陈泽华;陈文雪;马汉卿;翟东启;任增雷【期刊名称】《石油钻采工艺》【年(卷),期】2015(000)004【摘要】综述了无机颗粒、体膨颗粒和聚合物微球等颗粒类调堵剂的研究进展,包括堵剂配方、颗粒与地层孔喉匹配性的研究进展,剖析了研究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无机颗粒不耐冲刷,有效期短;水膨体膨胀倍数高、膨胀速度快、强度和稳定性低,难与地层匹配;颗粒与地层孔喉匹配性的研究不能充分考虑诸多影响因素如颗粒类型和性质、颗粒级配、颗粒浓度和注入速度、地层非均质性等;且缺少充分考虑上述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
在此基础上,给出了颗粒类堵剂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无机颗粒应复合其他材料使用;体膨颗粒的使用应根据需要引入橡胶、塑料、阳离子材料及耐温耐盐单体,且其粒径范围需要拓宽;颗粒与地层孔喉的匹配关系需要充分考虑多种影响因素,同时需要建立考虑多种影响因素和实际情况的理论模型;物理模拟也需要更切合渗流和地质条件。
【总页数】8页(P105-112)【作者】赵修太;陈泽华;陈文雪;马汉卿;翟东启;任增雷【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山东青岛 266580;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山东青岛 266580;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山东青岛 266580;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山东青岛 266580;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山东青岛 266580;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58+.3【相关文献】1.木质复合材料用脱模剂的研究(Ⅱ)--脱模剂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J], 雷得定;曹旗;周雄志;张双保2.杀虫剂类POPs的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J], 王宣同;唐孝炎;胡建信3.调剖堵水材料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J], 纪朝凤;葛红江4.油田用调剖堵水剂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J], 韩静;赵怡;杨红丽5.固体推进剂降速剂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J], 陈永;赵凤起;李辉;张明;张建侃;姜一帆;徐抗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堵水调剖的发展与应用现状

堵水调剖的发展与应用现状发布时间:2021-04-14T14:12:01.720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1年4月作者:刘秀凤吴晓东卞兴红[导读] 当前我国现代油田存在含水量较高的现象,为了保障我国石油开发开采能力,加快对油田化学堵水调剖技术的研究十分重要。
本文概述了国内油田应用的堵水调剖技术与各类堵水调剖剂的性能、作用机理研究以及在油田的应用现状,重点介绍了化学堵水调剖剂,对今后堵水调剖剂的研究及发展提出了建议。
山东东营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孤东采油厂采油管理三区刘秀凤吴晓东卞兴红 257237摘要:当前我国现代油田存在含水量较高的现象,为了保障我国石油开发开采能力,加快对油田化学堵水调剖技术的研究十分重要。
本文概述了国内油田应用的堵水调剖技术与各类堵水调剖剂的性能、作用机理研究以及在油田的应用现状,重点介绍了化学堵水调剖剂,对今后堵水调剖剂的研究及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堵水调剖;堵水剂;调剖剂;研究;应用引言我国油田堵水调剖技术经过50多年的发展历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堵水调剖技术得到良好发展。
油田堵水可通过生产井堵水及注水井调整吸水剖面两种方式进行,且这两种措施能够互相通用。
当前将这两种剂统称为堵剂。
要想实现堵水调剖技术在油田中良好应用,不仅要拥有良好的堵剂,还需要深入探究油藏及处理工艺,实现三者的相互配合。
本文对油田化学中堵水调剖的开发及应用深入探讨。
一、堵水调剖技术基础概述油田堵水调剖技术是对油田注水后以防止过早水淹而采取一种技术,其对改善油田注水效果十分显著,对油田开采的质量有着重要作用。
从当前我国油田开采的现状来看,其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高含水、特高含水是最突出内容。
对于油田水驱问题的日益复杂化,油田堵水调剖控水稳油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
因此,油田化学中堵水调剖的开发及应用是当前的主要任务。
在当前市场化经济的驱动下,新的堵水调剖产品、技术得到良好发展,其对促进我国油田开采有着重要意义。
选择性堵水技术介绍

现场试验
现场试验情况
在分公司科技部、工程院及采收率所领 导的大力支持与协调下,《选择性堵水工艺 技术》完成了九口井的现场试验。截至2006 年9月8日累计增油1179.5吨,降水20688m3, 累计创效260.72万元。
现场试验井施工参数
堵剂注入的孔隙倍数越大,堵剂占据地层的空间越大, 越难以被注入水击穿,封堵强度越高,对油水相渗透率的影 响越大。水相、油相残余阻力系数均出现随着堵剂注入的孔 隙倍数增加而增大的趋势。
流动实验
耐 冲 刷 曲 线
压力(MPa)
0.3 0.25
0.2 0.15
0.1 0.05
0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施工用量
根据堵水层的孔隙度、厚度、渗透率、 吸水能力等因素,确定处理半径(3-5米)。 由封堵半径,按下式确定合理的堵剂用量。
V=π(R2-r2) Hφ
选择性堵水施工工艺研究
➢由地层渗透率差异产生的选择性注入
工 ➢由相渗透率差异产生的选择性注入
艺 优
➢由高压注水产生的选择性注入
化 ➢由对应注水井关井泄压产生的选择性注入
C 23
C2
2 .C 325
C3
1 .C 45
C4
C 51
C5
0.5
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 0
时间(天)
在油层温度下,复合体系的强度明显高于单一交联 剂体系。随交联剂浓度的增加,堵剂的粘度增加,并且 长期保持性能稳定。
配方的确定
编号
增强剂
室温
90℃
C1
钠土
❖选择性堵剂的注入性能评价
流动实验
活化稠油堵水技术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69.7 3
6570 167.03
600
500 400 300
33.7 2
15.3
6 2995
8.4 112.
619.3
176. 2
24 8
15.40 7200 源自710067
30
3
106. 1 9219 2
9 0
0
2006
2007
年度
井次 投入 累增油 吨油成本 单井增油 有效期
稠化油堵水2007年工作总结 工艺改进及效果分析
稀油区块受注采井网控制,为断块剩余油在平面上呈零星分布,富集在断块的边角地区和 注采关系欠完善的井区,纵向上存在于油层物性差和厚油层的顶部,因此选择断块边部井,最 好是注水为逆向驱替或单向受效井。如锦16兴的东北边角地带剩余油分布较集中,中部和东南 部剩余油呈点状零星分布,应优先选择。
稠油区块受注汽轮次增加和原层段采出程度较高的影响,其剩余油主要存在于纵向上未动 用或动用程度差的油层,所以选择有一定产能、生产周期较短的油井或调、补层井。
技术机理
堵水机理
3.稠化油在岩石表面吸附原理 稠化油中的乳化剂,稠油中的胶质、沥青质等都是表面活性剂,注入地层后吸附在
岩石孔壁上,发生润湿反转作用,改变其润湿性,即由亲水性变为亲油性,使得原油吸 附在岩石孔壁上,达到收缩水流通道,阻碍水的流动,降低出水层回压的目的。 4.稠化油对油层的疏通原理
稠化油注入到油层,特别是含油饱和度高的油层时,由于外注压力较高,加之油层 回压较低,此时可起到疏通油层、提高油层回压,形成合理的层间压差关系,缓解层间 矛盾,从而有利于原油产出的作用。
时间 粘度
160
14000
140
12000
新型选择性堵水剂(RPM)的合成和表征

技术创新2 0 0 8年第7期94新型选择性堵水剂(RPM)的合成和表征张 照 李建强 鲁毅强(北京科技大学) 摘 要 本文以丙烯酰胺和一种疏水性的合成单体为主要原料,实现单体水溶液均相共聚,通过控制两种单体的反应比和单体溶 液的浓度,得到了一种耐盐耐温的选择性堵水剂,用红外光谱法对其进行了表征,并对其耐温性和耐盐性能进行了考察 。
通过实验发 现,该选择性堵水剂具有很好的耐温性和耐盐性。
关键词 丙烯酰胺 共聚物 选择性堵水 耐温 耐盐 随着我国注水油田综合含水量的不断升高,堵水的难度逐渐增 大,原有的堵水剂用量越来越大且效果变差。
选择性堵水作为稳油控 油的重要措施之一,受到了普遍重视。
聚丙烯酰胺(PAM)和水解聚丙 烯酰胺(HPAM)是最常用的选择性堵水剂,聚丙烯酰胺(PAM)和水解 聚丙烯酰胺(HPAM)的堵水性能已经在实验室和油井现场得到了证实[1-5],它适合用于较低温度和较低盐度的地层。
对于温度较高和盐度较 高的地层则需要开发耐温耐盐的新型选择性堵水剂。
早期选择性堵水剂主要是高分子量聚合物,其附着能力低、易反 吐 及 抗 剪 切 、 抗 温 耐 盐 能 力 差 ; 后 期 出 现 了 两 性 聚 合 物 P o ly-[6]1450cm-1附近出现了强的吸收峰,这几个吸收峰是酰胺基的特征吸 收。
由此, 可以判定酰胺基的存在,同时在2920cm-1, 1460cm-1附 近的吸收峰仍然存在,是十六烷基中的亚甲基吸收峰,溴化二乙基十 六烷基丙烯酸乙酯单体的红外光谱图中3050cm-1和1640cm-1附近的 弱吸收峰在此图中消失了,可以判断碳碳双键已经不存在了。
从红外 光谱图1中可以看到,该聚合物中已经接入了疏水性的十六烷基,使 得聚合物得到了改性,具备了疏水性能,使得其具备了选择性堵水剂 的性能。
2 聚合物耐温性能测定DMDAAC, 阳离子DMDAAC使大分子链与岩石的黏附能提高4.3倍 , 分子链与岩石的附着能力得到增强。
油田化学堵水调剖剂开发和应用现状分析

84 2015年17期油田化学堵水调剖剂开发和应用现状分析侯春颖大庆市采油一厂,黑龙江大庆 163451摘要:本文主要的分析对象就是堵水调剖剂,对它的开发和应用的情况进行了简要的探讨分析。
其中,油田的化学堵水剂分为选择性和非选择性。
其中,选择性堵水剂的介质可以是水,油或者醇类。
非选择性堵水剂相对就比较简单,多为固态填充类,例如水泥,沉淀物或者聚合物。
在对各种堵水剂进行了大致的介绍后,本文又对我国现在堵水调剖剂的现状和发展的趋势做了简要的说明,并为我国未来这方面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油层和水层;堵水;调剖中图分类号:TE35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799(2015)17-0084-01在开发油田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注水。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因为受到地形地质等多方面的影响,注水工作往往不能顺利的进行。
油田开发所在的地层通常都是不均匀的,当注水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注水剖面的不均匀程度就会增强到超过某一临界状态,致使油井溢出大量的水。
从现在已经开采的油田的情况来看,大部分油田的含水量都非常的高,因而堵水调剖的任务就会十分的艰巨,不仅体现在工作量上,更体现在工作难度上。
在这种情况下,进一步发展完善堵水调剖的技术就显得十分必要。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相关技术正在逐步完善中,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把研究重心放到了这方面来。
同时,对于不同的油井,具体的堵水方案又可以分为油井堵水和注水井调剖这两种类型。
而这两种类型都需要利用化学试剂来实现堵水的实际功效。
1 油田化学堵水调剖剂的种类1.1 选择性堵水调剖剂选择性堵水剂不会对油层造成影响,因此,如果油层和水层较难分离,就可以选择这种堵水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思路是利用油层和水层性质之间的差别,而基于这一思路就可以选择出很多堵水剂。
不同堵水剂的区别主要就是在分散质的选择上,如果是利用水基介质,就属于水基堵剂,类似的,还有油基和醇基堵剂两种。
新型选择性堵水剂(RPM)的合成和表征

相的 “ 曳”作 用 ,降低水 相渗透率 。本 实验 中的选 择性堵水 剂由 拖 两种单体聚合而成 :其 中的一 种为疏 水性单体 ;另一种 单体 为亲水性 单体 疏水单体 与亲水单体二 者聚合 反应的物质的量之 比可以从l : 0 J :9 。本 实验 中聚合反 应在 水溶 液 中进 行 ,反应 温度 为 到0 2 9 8 0 0
“ ’
,
它适合用 于较 低温度和较低盐度的地层 对于温度较 高和盐度较
1 5c — 附近 出现 了强 的吸收 峰 ,这 儿个吸 收峰是 酰胺基 的特征 吸 40m l 收=山此 ,可以判定酰胺基的 存在 ,同时在 2 2c l 16 c — 附 9 0m— , 4 0m l 近 的吸收峰仍然存在 ,是 十六烷基 中的亚甲基吸收峰 ,溴化二乙基十 六烷 基 丙烯 酸乙酯 单体的红 外光 潜图中3 5 c l 14 c ~ 附近的 0 0m~ 和 6 0 m l 弱吸 收峰在此图 中消失 了,可以判断碳 碳双键 已经不存在 了。从红外 光谱图 l 中可以看到 ,该聚合物 中已经接入 了疏 水性的十六烷 基 ,使 得 聚合 物得到 了改性 ,具备 了疏水性能 ,使得其具备了选择性堵水剂 的性 能。
2 聚合物耐温性能测定
高的地层 则需要开发 耐温耐盐 的新型选择性堵水 剂。 早期选择性堵水剂 主要是 高分 子量聚合物 ,其附着 能力低 、易反 吐 及 抗 剪 切 、抗 温 耐盐 能 力 差 ; 后 期 出现 了 两性 聚 合 物 P l o— y
D A C 阳 离子D A C 大 分子链 与岩石 的黏附 能提高4 倍 MD A 。 MD A  ̄ 3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述专论 化工科技,2010,18(4):63 ̄66SCIENCE&TECHN0L0GY IN CHEMICAL INDUSTRY 溶液型选择性堵水剂的研究现状* 宋昭峥 ,张建存 。,李宜坤。 [1.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2.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000833
摘要:溶液型选择性堵水剂(RPM)能够选择性的降低油井中水相的渗透率,对油相影响很小,目 前国内外对其研究比较活跃,作者介绍了RPM的堵水机理,列举了国内外的研究状况,阐述了RPM的 选择性堵水能力的评价方法,指出了RPM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溶液型选择性堵水剂;堵水机理;选择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TE 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511(2010)04—0063一O4
油井出水是油田开发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 题口]。地层是非均质的,注水井的吸水剖面是不 均匀的,油井的产出剖面也是不均匀的。有的区 块含水量很高,而有的区块则注水效果不明显,甚 至有的区块注入水很快沿高渗透层突破,水对高 渗透层的冲刷提高了它的渗透率,使地层的非均 质性进一步扩大,致使油井大量出水,产能降低。 油井采出液所含的水来自注入的驱替水、储油区 的边水、储油圈闭中油层以下的底水。 油井出水会造成很多危害:消耗地层能量,减 少油层最终采收率;降低抽油井的泵率;使管线和 设备的腐蚀与结垢严重;增加脱水站的负荷;若不 将脱出的水回注,还会增加环境污染。因而降低 采出液的出水率具有其重要的意义。 为了使注入水均匀推进,减少油井出水,可以 从注入井封堵高渗透层,调整注入地层的吸水剖 面,即所谓注入井调剖;如果油井大量产水使得产 油量很低,则需要封堵出水层,降低油井出水量, 称为油井堵水。堵水处理从工艺和经济上就可能 很有效l_2]。无论是调剖还是堵水,目前有效的方 法都是使用化学试剂l_3]。 化学堵水剂[4]有:非选择性堵水剂和选择性 堵水剂。非选择性堵水剂对水和油都没有选择 收稿日期:2010—05—28 作者简介:宋昭峥(1972一),男,山东曲阜人,现在中国石 油大学(北京)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主要研究 方向为油田化学、油品精制及化工技术经济。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06—0213-02—03—04)。 性,在地层中形成堵塞物,它既可封堵水层也可封 堵油层。所以非选择性堵水剂只适用于单一水层 或高含水层。而选择性堵水剂利用油和水,出油 层和出水层之间的性质差异进行选择性堵水的。 选择性堵水适用于不易用封隔器将油层与待封堵 水层分开的施工作业。 研究表明,溶液型选择性堵水剂__5](RPM)也 称为相渗透率改性剂,选择性的进入水层,通过拖 拽作用对水产生封堵效果。RPM主要是由长的 柔软的链状高分子构成,能够吸附在岩石表面。 当水通过时聚合物伸展,能够有效降低地层水的 渗透率;而当油或气通过时,聚合物收缩不影响油 气的渗透率。RPM能够有效堵水而不伤害油层, 是今后选择性堵水剂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1 RPM的堵水机理 理想的RPM,应该是液体(在水中溶解),堵 剂对水的拖拽力应该是对油的2 ̄100倍,能够选 择性降低水的渗透率,不影响油气的渗透率,且不 需要特殊的注入设备。它通常由长的柔软的链状 分子构成,能够吸附在孔道的有效表面上,不用机 械共聚或区域分离就能注入,只需笼统注入。 RPM堵水机理E ]是,聚合物的选择性收缩和膨 胀。当聚合物分子链在水相中时伸展,在油相中 收缩,形成对水相的“拖曳”作用,降低水相渗透 率。该体系不会造成孔隙体积的物理封堵,因此 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堵水作用,见图1。 ・64・ 第l8卷 a水相中聚合物分子伸展 b油相中聚合物分子收缩 图1 RPM选择性堵水机理
2国外RPM的研究进展 RPM能够有效堵水而不伤害油层,是堵水剂 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国外对RPM的研究非常 活跃,主要有以下几种。 2.1 Halliburton疏水改性聚甲基丙烯酸二甲胺 基乙酯 对于疏水改性水溶性聚合物,当聚合物链上 接上疏水基后,聚合物的流变性和粘度都发生变 化,能够起到选择性堵水的作用。甲基丙烯酸二 甲胺乙fl ̄(DMAEMA)的聚合物结构中具有亲水 基团[(CH。)。一N—CH CH。~],表现出良好的 水溶性,经过疏水改性后生成的疏水聚合物,符合 RPM的要求。 Larry Eoff等[7]用含有16个碳的疏水基对 聚甲基丙烯酸二甲胺乙酯(pDMAEMA)进行疏 水改性。并对疏水改性后的pDMAEMA的选择 性堵水性能作了研究。结果表明16个碳的疏水 基改性后的pDMAEMA降低水渗透率达8O 以 上,但对油层影响很小。 Larry Eoff等[8]还研究了用聚乙二醇单甲醚 (MPEG)对pDMEMA进行疏水改性的情况。这 种聚合物是以pDMEMA为主干,再用MPEG的 衍生物进行接枝。最终形成分子量接近一百万的 聚合物。从实验室研究结果表明:这种聚合物能 够长时间高效降低水相渗透率。 2.2 BJ公司阴离子亲水性三聚物 Scott G Nelson等[9]研究阴离子亲水性三聚 物作为RPM的情况。该三聚物分子能够吸附在 地层孔道上,当水通过时,其伸展有效降低水的渗 透率;而当有油或气通过时,其收缩对油、气的渗 透率影响不大,甚至气相的通过能力更强了。此 外该三聚物具有较好的耐盐性,尤其耐二价盐,如
钙和镁离子。 E G Borodin等u叫报道了该阴离子亲水性三 聚物在俄罗斯西西伯利亚油田的使用情况。该三 聚物结构中的一部分用于形成表面,另一部分为 亲水结构,亲水结构能吸附到岩层上。这种分块 设计降低了孔道的水流截面,并对水流有明显的 拖拽作用。亲水且有弹性使该三聚物在碳氢化合 物通过时收缩。这种收缩对油层孔道和油相渗透 率影响很小。这种三聚物以丙烯酰胺为基础,其 中一种单体是磺化物,它能够使该三聚物能承受 高矿化度的水,尤其是那些含有高浓度钙离子和 镁离子的水。通过西西伯利亚油田26个应用例 子表明,RPM能够有效降低产水量,增加产油量, 并且降低了油的生产成本。 2.3法国IFP选择性堵水技术 RPM由高分子水溶性聚合物或弱凝胶组成, 是有效并可笼统注入的系列堵水剂。高分子水溶 性聚合物和弱凝胶有利于降低水的相对渗透率, 减少层内矛盾,对油或气体的相对渗透率影响很 小。20世纪80年代,法国石油研究院(Institut Francais Du Petrole,IFP)开始研究相对渗透率 改进剂堵水技术__l ,进行了化学剂研究、物理模 拟、数值模拟、处理设计及现场试验,研究出适用 于三种特殊地层条件的IFP选择性堵水处理方 法,先后进行了100多口井的现场施工。 近年来IFP进行了预处理转向剂控制技术 研究。IFP研究的预处理液以“桥联吸附”为基础 具有桥联吸附特性的预处理液可用以保护非目的 层,同时改善对堵剂放置的控制。注入预处理液 时,非目的层一般渗透率较低,由于其孔道小、近 井地带的剪切速率高,所以拉伸的聚合物在非目 的层的孔道表面会桥联吸附,形成一个保护膜;目 的层一般具有高渗透率,聚合物不会堵高渗透层 的大孔道。预处理液注入后,接着用笼统注入的 堵剂来堵高渗透的目的层。在重新采液时,保护 膜容易被生产液消除。为了优化预处理液的桥联 吸附特性。IFP最近开始研究具有不同化学性质 和不同大小的聚合物。这个研究项目在WEL— GEL国际协议中有新的进展。 IFP以笼统注入堵水为主要研究方向,是因 为这种注入方法是最简便、最经济的,而且在不同 情况下的油井中都可以采用。IFP堵水技术以高 分子量聚合物的吸附为基础,吸附后的聚合物通 过膨胀作用或交联反应来改善油和水的相对渗透 率比例,不同的地层用IFP堵水技术处理都获得、 第4期 宋昭峥,等.溶液型选择性堵水剂的研究现状 ・ 65 ・ 了良好的结果。 3国内RPM的研究进展 张照等_】 用溴化二乙基十六烷基丙烯酸乙 酯单体、丙烯酰胺单体和偶氮二异丁基脒二盐酸 盐实现单体水溶液均相共聚,通过控制2种单体 的反应比和单体溶液的浓度,得到了一种耐盐耐 温的选择性堵水剂。通过实验得出如下结论:(1) 质量分数为0.5 和1.0 2种的聚合物溶液在 室温条件下具有较低的粘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聚 合物溶液的粘度也随之升高。并且温度越高,聚 合物的粘度也越高,表明该聚合物有很好的耐温 性能。(2)质量分数为0.5 和1.O 2种的聚合 物溶液,在相同的温度条件下,质量分数高的聚合 物溶液具有更高的粘度,表现出更好的耐温性能, 相比聚丙烯酰胺水溶液的耐温性能有了很大提 高。(3)在6o℃和90℃2种温度下,体积分数低 的聚合物溶液在低温条件下较高温条件下其粘度 更高,高的聚合物在高温条件下则比低温条件下 具有更高的粘度。由此看出,6O℃低温使用质量 分数低的聚合物溶液效果较好,而90℃的高温使 用质量分数高的聚合物溶液则耐温性能更好。 (4)该聚合物盐溶液,具备较好的耐盐性能,质量 分数较高的聚合物盐溶液,其耐盐性能更好。在 高矿化度的地层中,这种选择性堵水剂适宜使用 的温度为75~9O℃,最佳的使用温度为75℃。 该选择性堵水剂具有很好的耐温性和耐盐性。 邱晓惠等[ ]优选2种混合物,具有粘度低、 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易控制的特点。反应生成的 聚合体主链为线性的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辅链 由聚乙烯衍生物组成且能与主链的聚合体发生反 应,形成一个有高度分叉的水溶性共聚物,即相渗 透率改进剂。相渗透率改进剂进人地层后聚合形 成刷状结构,通过化学作用吸附在岩石表面。反 应形成的高分子聚合物降低水相渗透率遇油粘度 不改变,对油相渗透率改变很小。 实验表明,该改进剂FA—RPM适合在近水地 层和中高含水地层进行增产措施改造,其可以有 效控制水的产出,具有地面粘度低、操作简单、反 应条件易控制等特点,与常规孤胶压裂液体系配 伍性好,耐盐耐冲刷。室内研究表明,该改进剂进 入地层后吸附在岩石表面,反应聚合形成刷状结 构的聚合物,可大幅降低水相渗透率但对油相渗 透率改变很小,具有选择性改变相渗透率的特性, 热稳定性和盐稳定性良好。随含水饱和度增加,
水相渗透率大幅降低达90 。油相渗透率改变 较小,控水增油效果显著。 方波等l1 用一种经季铵盐改性的天然半乳 甘露聚糖胶(包括:瓜尔胶、香豆胶,或刺槐豆胶, 或其降解物)作为RPM进行研究。天然的半乳 甘露聚糖胶上的活性羟基在碱性条件下生产带负 电的负离子,在季铵盐中,碱性的半乳甘露聚糖胶 作为亲核试剂进攻季铵盐中正碳离子取代卤素, 生成天然半乳甘露聚糖胶的阳离子醚(即阳离子 半乳甘露聚糖)。通过其对石英砂柱堵水性能实 验表明,所制备的阳离子天然瓜尔胶具有优良的 阻水性能,可以作为R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