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堵水剂的实验研究

合集下载

聚丙烯酰胺类堵剂的堵水机理实验

聚丙烯酰胺类堵剂的堵水机理实验

文章编号:02539985(2002)04033204聚丙烯酰胺类堵剂的堵水机理实验孙 卫1,杨生柱2(1.西北大学,陕西西安710069;2.长庆油田分公司,陕西西安710021)摘要:真实砂岩孔隙模型驱替实验结果表明,聚丙烯酰胺类化学堵剂在储层孔隙中以优先选择封堵大孔道为主,堵剂进入孔道后的粘度变化为:大段塞低粘度、大段塞高粘度和小段塞高粘度。

封堵机理及堵效产生过程表现为:孔道表面的吸附水膜机理凝胶网状絮凝体动力捕集机理物理堵塞粘弹封堵效应。

另外,在相同堵水条件下,甲叉基聚丙烯酰胺(PH MP)与粘土复合堵剂更适合于大孔道和裂缝性储集层的化学调剖堵水,而PH MP与TP-920膨胀颗粒复合堵剂适宜于对大孔道大裂缝的封堵。

关键词:孔隙模型;驱替实验;聚丙烯酰胺;堵水剂;封堵机理;封堵效果第一作者简介:孙卫,男,50岁,教授(博士生导师),石油天然气地质学中图分类号:TE35716 文献标识码:A 聚丙烯酰胺类化学堵水,是油田开发中广泛采用的一种控水增油技术措施。

尤其在开发中后期的高含水阶段,化学堵水已愈加显示出十分重要的作用。

以往对该类化学堵剂封堵机理和效果分析,多是通过用常规实验方法和堵水后产液量变化对比中得出。

然而,化学堵剂被注入油层后,由于受孔隙结构及孔隙中流体界面影响,其反应过程和封堵机理受多种因素制约。

因此,须借助新的实验方法和研究手段对化学堵剂在储层孔隙中的微观分布特征、封堵机理及封堵效果做直观深入研究。

本着这一目的,作者应用真实砂岩模型和光刻玻璃模型驱替实验方法,对以上化学堵水中的问题,进行了探索性研究。

1 实验方法111 实验过程实验研究中,选用了两种微观孔隙模型,一种为真实砂岩模型;另一种为光刻玻璃模型。

砂岩模型是用真实含油岩芯经处理磨制加工而成,这种模型不仅具备储层真实孔隙结构,而且还保存了岩石孔隙间的粘土矿物和胶结物,模型具有较高的真实性。

为能真实模拟地层条件下的油田化学堵水过程,实验时先将模型饱和地层水,然后进行油驱水和水驱油实验,确定模型残余油饱和度和驱油效率。

低渗裂缝性高凝稠油油藏油井选择性堵水技术

低渗裂缝性高凝稠油油藏油井选择性堵水技术

牛心坨 油层多 为底部 粗 , 向上变 细 的正韵 律粒 序 , 量复合 韵律粒 序或 韵律 性不 明显 。物性 的韵 少
质发育 的高凝 稠油 油藏 , 非均 质性严重 , 经过 1 , 7f l
的注水开发 , 已进入注水开发 的中高含 水期产量 区块 快速递减 阶段 , 产油 下降 15×14 20×14,。 年 . 0 ~ . 0ta / 目前该 区块含水 大于 8% 的油井有 2 0 3口, 主要 分布
收稿 日期 : 10 2 ; 2 15 5 改回 日期 : 10 3 0 2 18 1 0 基金项 目: 中油辽河 油田公 司 2 1 00年第一批重大科技项 目( 上市) 牛心坨油 田改善开发效果研究及工艺配套” 中“ 部分内容( 3 0 K 7 ) 1 —1C 0 4 作者简介 : 立新 ( 9 8 , , 肖 16 一) 女 工程师 , 9 年毕业 于河北承德石油高等技术专科学校油田化学专业 ,0 3 1 1 9 2 0 年毕业于大庆石油学院石油工程专业 , 现从 事 油田化学研究应用推广工作 。
31 6 × 1 ~ m . 0 。
产量下降趋势 , 急需研究适合 于牛心坨油 田的新 型油 井堵水技术 , 实现该区块稳油控水 。
1 2 油 水黏 度差 .
在 牛心 坨 地 层 温 度 下 ( 8 9C) 原 油 黏 度 为 7. ̄ , 7 . P s水 的黏度 为 0 3 P s 黏度 相 差 6 3m a・ , . 7 m a・ ,
1 油井 出水原 因分析
1 1 储 层 非均质 性 .
26倍 。 由于采 出程度 的提 高 , 0 地层 温 度 已下 降 到 5 ̄ 7C。随着地 层压 力 、 度 的 降低 , 一 步 放 大 了 温 进

选择性堵水

选择性堵水

选择性堵水—裂缝的利用
裂缝在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中具有双重作用。

由于裂缝方向性影响,区域水淹程度极不均衡,层间平面矛盾逐渐加剧,含水不断上升,原有的调整措施及开始技术逐渐不适应油田开发的需要,其调整效果变差,产量递减很快。

但在非裂缝方向和部位存在大量剩余油。

因此利用裂缝是裂缝性低渗透油田开发的关键。

对裂缝进行利用和改造,发挥裂缝对注水开发有利的一面,抵制裂缝对注水开发有害的一面。

选择性堵水就是对裂缝的利用和改造的措施之一。

裂缝的利用为学是利用裂缝在低渗透油藏开发中的有利方面,即裂缝提供高渗透通道,提高注水井吸水能力和采油井生产能力;裂缝的改造就是堵水剂对裂缝进行选择性封堵而抑制水窜。

新型选择性堵水剂(RPM)的合成和表征

新型选择性堵水剂(RPM)的合成和表征

技术创新2 0 0 8年第7期94新型选择性堵水剂(RPM)的合成和表征张 照 李建强 鲁毅强(北京科技大学) 摘 要 本文以丙烯酰胺和一种疏水性的合成单体为主要原料,实现单体水溶液均相共聚,通过控制两种单体的反应比和单体溶 液的浓度,得到了一种耐盐耐温的选择性堵水剂,用红外光谱法对其进行了表征,并对其耐温性和耐盐性能进行了考察 。

通过实验发 现,该选择性堵水剂具有很好的耐温性和耐盐性。

关键词 丙烯酰胺 共聚物 选择性堵水 耐温 耐盐 随着我国注水油田综合含水量的不断升高,堵水的难度逐渐增 大,原有的堵水剂用量越来越大且效果变差。

选择性堵水作为稳油控 油的重要措施之一,受到了普遍重视。

聚丙烯酰胺(PAM)和水解聚丙 烯酰胺(HPAM)是最常用的选择性堵水剂,聚丙烯酰胺(PAM)和水解 聚丙烯酰胺(HPAM)的堵水性能已经在实验室和油井现场得到了证实[1-5],它适合用于较低温度和较低盐度的地层。

对于温度较高和盐度较 高的地层则需要开发耐温耐盐的新型选择性堵水剂。

早期选择性堵水剂主要是高分子量聚合物,其附着能力低、易反 吐 及 抗 剪 切 、 抗 温 耐 盐 能 力 差 ; 后 期 出 现 了 两 性 聚 合 物 P o ly-[6]1450cm-1附近出现了强的吸收峰,这几个吸收峰是酰胺基的特征吸 收。

由此, 可以判定酰胺基的存在,同时在2920cm-1, 1460cm-1附 近的吸收峰仍然存在,是十六烷基中的亚甲基吸收峰,溴化二乙基十 六烷基丙烯酸乙酯单体的红外光谱图中3050cm-1和1640cm-1附近的 弱吸收峰在此图中消失了,可以判断碳碳双键已经不存在了。

从红外 光谱图1中可以看到,该聚合物中已经接入了疏水性的十六烷基,使 得聚合物得到了改性,具备了疏水性能,使得其具备了选择性堵水剂 的性能。

2 聚合物耐温性能测定DMDAAC, 阳离子DMDAAC使大分子链与岩石的黏附能提高4.3倍 , 分子链与岩石的附着能力得到增强。

阳离子乳化沥青选择性堵水室内研究

阳离子乳化沥青选择性堵水室内研究

阳离子乳化沥青选择性堵水室内研究苏俊霖;任茂;马中亮【摘要】研制了一种具有高选择性封堵性能的阳离子乳化沥青堵剂SW-1.单岩心和双并联岩心驱替实验表明:SW-1能选择性进入水层,堵水率为97.8%,封堵强度达2.8 MPa/m,耐冲刷性好;而仅使油相渗透率下降8.9%,对油层伤害较小,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封堵能力.【期刊名称】《应用化工》【年(卷),期】2014(043)002【总页数】3页(P236-237,240)【关键词】乳化沥青;选择性;堵水【作者】苏俊霖;任茂;马中亮【作者单位】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四川成都610500;中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四川德阳618000;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四川成都610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9现有的选择性堵水剂主要有聚合物类、油溶性树脂类、油基水泥类和活化稠油类。

水溶性聚合物及其交联冻胶优先进入不含油的孔道,但即使少量进入含油通道,也很难自行解堵;油基水泥主要堵塞高含水孔道,但在仅含少量水的含油孔道中也会凝固,选择性不理想;油溶性树脂具有选择性,但存在使用不方便、费用高等不足;活化稠油也有高的选择性,但耐冲刷性差[1-4]。

针对当前堵水剂的使用缺陷,本文应用阳离子乳化沥青SW-1 对某海上目标油田(矿化度10 000 mg/L,地层温度65 ℃)进行了室内堵水实验,结果表明,阳离子乳化沥青具有高选择性、堵水能力强和地层伤害小的特点。

1 实验部分1.1 材料与仪器改性沥青(软化点90 ℃),工业级;十八烷基三甲基溴化铵(OTAB),化学纯;长链烷基脒基碳酸氢盐(HFF),自制[5];实验用水为现场模拟水,矿化度10 000 mg/L。

SG500 型实验室乳化机;XS-6A 型岩心流动实验设备。

1.2 乳化沥青的制备[6]将0.3% ~0.5%的乳化剂OTAB 和HFF 溶于热水中,形成50 ~70 ℃的乳化剂水溶液。

堵水剂实验报告

堵水剂实验报告

中国石油大学(油田化学)实验报告实验日期: 2011-10- 成绩:班级:石工学号:姓名:教师:同组者:实验六堵水剂的制备与性质一.实验目的1. 学会几种堵水剂的制备方法。

2. 掌握几种堵水剂的形成机理及其使用性质。

二.实验原理堵水剂是指从油、水井注入地层,能减少地层产出水的物质。

从油井注入地层的堵水剂称油井堵水剂(或简称堵水剂),从水井注入地层的堵水剂称为调剖剂。

常用的堵水剂有冻胶型堵水剂、凝胶型堵水剂、沉淀型堵水剂和分散体型堵水剂,这些堵水剂的形成机理和使用性质各不相同。

1. 冻胶型堵水剂冻胶(如锆冻胶)是由高分子(如HPAM)溶液转变而来,交联剂(如锆的多核羟桥络离子)可以使高分子间发生交联,形成网络结构,将液体(如水)包在其中,从而使高分子溶液失去流动性,即转变为冻胶。

锆冻胶是油田常用的冻胶型堵水剂。

锆冻胶是由锆的多核羟桥络离子与HPAM中的羧基发生交联反应而形成的。

体系的pH值可影响多核羟桥络离子的形成及HPAM分子中羧基的量,因此,pH值可影响锆冻胶的成冻时间和冻胶强度。

2. 凝胶型堵水剂凝胶是由溶胶转变而来。

当溶胶由于种种原因(如电解质加入引起溶胶粒子部分失去稳定性而产生有限度聚结)形成网络结构,将液体包在其中,从而使整个体系失去流动性时,即转变为凝胶。

油田堵水中常用的是硅酸凝胶。

硅酸凝胶由硅酸溶胶转化而来,硅酸溶胶由水玻璃(又名硅酸钠,分子式Na2O·mSO2)与活化剂反应生成。

活化剂是指可使水玻璃先变成溶胶而随后又变成凝胶的物质。

盐酸是常用的活化剂,它与水玻璃的反应如下:Na2O·mSiO2+ 2HCl → H2O·mSiO2+ 2NaCl由于制备方法不同,可得两种硅酸溶胶,即酸性硅酸溶胶和碱性硅酸溶胶。

这两种硅酸溶胶都可在一定的条件(如温度、pH值和硅酸含量)下,在一定时间内胶凝。

评价硅酸凝胶堵水剂常用两个指标,即胶凝时间和凝胶强度。

胶凝时间是指硅酸体系自生成至失去流动性的时间。

新型硅酸凝胶深部堵水剂的研究与应用

新型硅酸凝胶深部堵水剂的研究与应用

GHIJK : >."+ ! ! ! ! ! LMNOP : ;! ! ! ! LQRK : ’$$* & $#’? ( #$$) ) $" & $$$+ & $#
!"#$% &’$ ())*+,&"+-’ -. & /01 & "%)0 !+*+,+, (,+$ 20* &3 400) 5&"06 !7#"-.. (80’&#"’ )
� � � BC: >? � � � � j� g. 、 q{g � 2 � � ^7P � � !" : 6 。 @a QR b \] # i , x 5 , 。 , 。 & � � � oJ � � 5 � � "& � � , � � QRR � � b# � iQa] � � M � ^ � 5 o 5 " $ % Q P ’$ 9 : ’(9 , # 9 : -9 q{ , $,� (9 : ’ , # 9 ^ ;, $ , %9 : $, )9 ’ < < $, $#9 : $, $" 9 ( 5 b: � � DEF : ; ; 5 "; 2 =。 R
"+, , � Q 。 � � Q>?3p Q, = UfMQ 4 f \ : % R & , 、 , , 。 OY , x � � ) � � � Z& & N , <:T j , qU f
[ ’ : -] Q � � . � /0 � � 。 � 5 /Q MQ 4 f@a OY & < , =_ w 、 6 [( , %] , � n � t � � � * � f Q 12 3 w。 <; ^ <= ’ 2, = Q >?

水平井堵水技术研究及实施效果

水平井堵水技术研究及实施效果

管理与维妒清洗世界Cleaning World 第36卷第11期2020年11月文章编号:1671-8909 (2020) 11-0087-002水平井堵水技术研究及实施效果贾雨蒙(辽河油田分公司,辽宁盘锦124010)摘要:受边底水侵入、上覆水层下灌以及邻井水窜等因素影响,水平井开发过程中常面临高含水问题,造成 控制储量无法用效动用,增加机采系统动力消耗以及脱水费用成本等,不利用油藏持续稳定开发。

本文以M油藏为例,针对其水平井开发过程中水淹严重问题,开展了化学分段诸水及多段塞选择性堵水技术研究,现场应用 12 口井,措施成功率100%,取得较好增油效果,可为同类型油藏提供借鉴经验。

主题词:水平井;诸水技术;实施效果中图分类号:TE243 文献标识码:A1概况M油藏为厚层块状边底水油藏,水体能量充足,利用直井开发,底水锥进严重,剩余油主要集中在底水 锥间带,继续开发潜力大。

自2011年开始,规划部署水平井挖掘底水锥间带 剩余油,取得较好开发效果,但随着采出程度提高,同样面临底水锥进问题,水平段水淹严重,目前有水平 井152 口,日产液2 960 t,日产油量686 t,综合含水 76.8%,其中含水大于90%的水平井有55 口,井数占 比36.2%,平均单井日产液28.l t,日产油2.2 t,含水 高达92.1%,亟需开展水平井堵水技术攻关研究,控制 含水上升速度,提高水平井日产油水来。

2水平井出水原因分析M油藏水平井出水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水平 井主要部署在底水锥间带,随着采出程度增加以及生产 压差不合理,井筒周围产生的压降使油水界面呈锥形上 升,边底水侵入,水平段逐步水淹,此类型共有45 口,井数占比81.8%,边底水侵入为主要原因;二是上覆水 层下灌,因套管存在漏点或固井质量差导致管外窜槽,直井段上部水层或表层水下窜至水平井层位致水淹,共 有3 口井,占比5.5%;三是邻井影响,同一开采层位 的相邻直井水淹,水体通过油层窜通侵入水平井,共有 7 口井,井数占比12.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概述1.1 我国堵水技术的发展历史和堵水剂的研究现状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进行堵水技术的探索和研究,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庆油田在机械堵水、胜利油田在化学堵水方面发展较快,其他油田也有相应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了调整注水井吸水剖面来改善一个井组或一个区块整体的注水波及效率。

20世纪90年代,随着油田含水不断升高,油田进入高含水期,调剖堵水技术也进入发展的鼎盛期,由单井处理发展到以调剖堵水措施为主的区块综合治理。

提出了在油藏深部调整吸水剖面,迫使液流转向,改善注水开发采收率的要求,从而形成了深部调剖研究的新热点,相应地研制了可动性凝胶、弱凝胶、颗粒凝胶等新型化学剂。

进入21世纪后,油田普遍高含水,油藏原生非均质及长期水驱使非均质性进一步加剧,油层中逐渐形成高渗通道或大孔道,使地层压力场、流线场形成定势,油水井间形成水流优势通道,造成水驱“短路”,严重影响油藏水驱开发效果。

近年来,油田堵水调剖技术出现了一些新动向,主要有:弱凝胶调驱技术,稠油热采井高温调剖技术,深井超深井堵水调剖技术,注聚合物油藏的调剖堵水技术,以及水平井堵水治水技术等。

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机械和化学两大类堵水调剖技术,相应地研制成功八大类近百种堵水调剖化学剂。

研制了直井、斜井和机械采油井多种机械堵水调剖管柱,配套和完善了数值模拟技术,堵水调剖目标筛选技术等7套技术,达到年施工2000井次,增产原油60×104t的工业规模,为我国高含水油田挖潜,提高注水开发油田的开采效率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开展了机理研究,进行了微观、核磁成像物模的试验研究,使堵水、调剖机理的认识更深一步。

分析我国堵水调剖技术的研究内容和应用规模,其发展大体经历了4个阶段。

(1)50至70年代:油井堵水为主,堵剂材料主要是水泥、树脂、活性稠油、水玻璃/氯化钙等。

(2)70至80年代:随着聚合物及其交联凝胶的出现,堵水调剖剂研制得以迅速发展,以强凝胶堵剂为主,作用机理多为物理屏障式堵塞,以调整近井地层吸水剖面及产液剖面为目的。

(3)90年代:油田进入高含水期,调剖技术进入鼎盛期,因处理目的不同,油田应用的堵剂体系有近100种,其中深部调剖(调驱)及相关技术得到快速发展,以区块综合治理为目标。

(4)2000年以后:基于油藏工程的深部调剖改善水驱配套技术的提出,使深部调剖技术上了一个新台阶,将油藏工程技术和分析方法应用到改变水驱的深部液流转向技术中。

处理目标是整个油藏,作业规模大、时间长。

1.2 油田生产中面临的出水问题我国油田普遍采用注水开发方式,目前生产井平均含水已达80%以上,东部地区的一些老油田含水已达90%以上。

因此,堵水调剖的工作量逐年增大,工作难度增加,而增油潜力降低。

例如1981年堵水处理1310井次,增油54.3万吨。

注水开发的油田,开采一个阶段之后,由于地层是多层且为非均质的,随着注入油层水量的增加,使得注入剖面很不均匀,势必造成注入水在平面上向油井方向的舌进和在纵向上向高渗层的突进现象。

特别是在开发后期,由于注入水的长期冲刷,油藏孔隙结构和物理参数将发生变化,使油层的不均质性加剧,大大降低水驱油效率。

同时,油井出水会造成很多危害:消耗地层能量,减少油层最终采收率;降低抽油井的泵率;使管线和设备的腐蚀与结垢严重;增加脱水站的负荷;若不将脱出的水回注,还会增加环境污染[1]。

有的区块含水量很高,而有的区块则注水效果不明显,甚至有的区块注入水很快沿高渗透层突破,水对高渗透层的冲刷提高了它的渗透率,使地层的非均质性进一步扩大,致使油井大量出水,水的组分在所开采的石油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油井出水,将直接造成产量的下降,地层能量的损失和注水的强度加大,以及设备管网的腐蚀加剧等危害,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使开发效益受到严重的影响。

油井出水是油田开发过程中不可避免要遇到的问题[2]。

注水开发的陆相油田,特别是复杂断块油田,由于储层存在非均质性,不可避免地出现油井单层突进,综合含水上升快,生产成本逐渐增加的问题。

为了减少这种不必要的浪费,油田堵水在油田开采过程中显得非常重要。

为了使注入水均匀推进,减少油井出水,可以从注入井封堵高渗透层,调整注入地层的吸水剖面,即所谓注入井调剖;或是封堵出水层,降低油井出水量,称为油井堵水。

油田堵水工作是保持油田稳产的有效措施之一。

要减少油井出水,一方面是从油井封堵高渗透层,减少注入水沿高渗透层突入油井,从而减少油井出水;另一方面是从水井封堵水层。

油井采出液所含的水来自注入的驱替水、储油区的边水、储油圈闭中油层以下的底水。

驱替水和边水的窜流最好用深部调剖技术,但该技术还不够成熟,因此从生产井封堵高渗透层的堵水技术仍是不可缺少的方法。

对于底水推进的问题,最好用推进处建立水油隔板的方法解决[3]。

无论是调剖还是堵水,目前行之有效的方法都是使用化学试剂[4]。

国内外都十分重视油田堵水工作。

国外将堵水作为三次采油前地层的预处理措施,中国则将堵水作为控水稳油的重要手段。

1.3 目前对于油井出水问题的解决方案目前油水井堵水作业的方法主要有三种:挤水泥、化学凝胶(硅酸盐)和树脂封堵。

挤水泥,可有效地封堵炮眼的通道、窜槽和水泥环中的裂缝,使套管与地层之间密封,是最常用的控制出水的方法,但成功率在50%以下;硅酸盐体系(化学凝胶),可经济地处理井周1.5~3m的半径,分散颗粒粒径为1~5×10-3μm,可进入地层孔隙,高温下稳定,但其使用条件苛刻,现场施工不易控制。

热固性树脂体系可用于封堵地层空隙,使用正确时其强度足以封堵裂缝、孔洞、窜槽和炮眼,还可用于防砂(浓度较低),堵水时将树脂泵入井内使其完全充满地层的孔隙。

常用的有酚醛树脂、脲醛树脂。

优点:(1)可以注入地层孔隙并具有足够的强度,封住空隙、裂缝、孔洞、窜槽、炮眼中的流动流体;(2)树脂为中性,遇各种井下设备和液体不起反应,若泵注得好可长期堵住各种通道。

缺点:(1)相对较贵,使用时通常限于井周径向30cm以内;验明处理层段并加以隔离,要求准确无误。

(2)随着我国注水开发油田综合含水量不断升高,堵水调剖难度越来越大,原有的堵水调剖剂用量逐渐增大或效果不断变差。

在老油田特高含水开发阶段适时地研究和开发新型调剖堵水剂是油田开发中一项重要课题。

目前,国内研制应用的堵水调剖剂种类很多,但大多仅适用于中低含水期,对于特高含水油田的适应性较化学堵水是降低油井含水、提高油井产量的重要措施。

随着油田注水开发的不断深入,井下技术状况逐年变差,许多油井无法实现正常的卡封作业。

同时,由于部分井夹层水泥环的破裂,层间串槽现象较为严重,常常使封隔器失去作用。

另外,由于夹层水的存在和出水层位不明确等也均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非选择性堵水技术的应用。

为此研究了选择性堵水剂。

据统计,世界上每天每采出1200×104m3原油要采出约3300×104m3的水。

采液量中含水过高会使水处理费用增加、成本增加而产量减少。

因此,人们研制和开发了多种化学调剖堵水剂,用以控制无效水循环,改善油田水驱效果。

1.3.1选择性堵水原理堵水就是控制水油比或控制产水,其实质是改变水在地层中的流动特性,即改变水在地层中的渗透规律。

堵水作业根据施工对象的不同,分为油井(生产井)堵水和水井(注入井)调剖二类。

其目的是补救油井的固井技术状况和降低水淹层的渗透率(调整流动剖面),提高油层的采收率。

将成冻时间不同的冻胶设置在欲封堵层底部高渗透条带的不同位置(近井地带、过渡地带和远井地带),封堵高渗透层,改变注入水流,提高波及系数而提高水驱采收率,以达到降水增油的目的。

堵水包括水井调剖和油井堵水。

在地壳中,地质的不均匀性使注入水沿高渗透孔道突入油井,为了减少渗透,必须封堵这些高渗透层。

从水井封堵地壳高渗透层时调整注水层的吸水剖面,这种方法称为水井调剖。

从油井封堵这些高渗透层时,可减少油井出水,这种方法称为油井堵水。

在油井堵水过程中所使用的化学试剂称为油井堵水剂。

国内外都十分重视油田堵水工作,国外将堵水作为三次采油前地层的预处理措施,而国内则将堵水作为控水稳油的重要手段。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堵水剂已成系列。

按工艺可分为单液堵水剂和双液堵水剂。

按形式分可分为冻胶型、凝胶型、沉淀型和胶体分散型。

按苛刻条件可分为高温、大孔道、低渗透地层、高矿化度地层等。

近年来,油田堵水剂的品种又有了新的发展。

如胶体分散体冻胶(CDG)、新型沉淀型堵水剂、新型冻胶型堵水剂、复合堵水剂等。

在油井内采用的堵水方法分为机械和化学堵水两大类。

目前,采用较多的是化学堵水,它利用化学作用对水层造成堵塞,这类化学剂品种多,发展快,效果显著。

根据堵水剂对油层和水层的堵塞作用,化学堵水又分为非选择性和选择性堵水,随着生产和环保方面要求的进一步提高,选择性堵水越来越受到油田的青睐,现已开发出许多选择性堵水剂并投入应用。

1.3.2 目前主要应用的堵水剂分类及其简介注水开发的油田,开采一个阶段之后,由于地层是多层且为非均质的,随着注入油层水量的增加,使得注入剖面很不均匀。

有的区块含水量很高,而有的区块则注水效果不明显,甚至有的区块注入水很快沿高渗透层突破,水对高渗透层的冲刷提高了它的渗透率,使地层的非均质性进一步扩大,致使油井大量出水,产能降低。

为了使注入水均匀推进,减少油井出水,可以从注入井封堵高渗透层,调整注入地层的吸水剖面,即所谓注入井调剖;或是封堵出水层,降低油井出水量,称为油井堵水。

无论是调剖还是堵水,目前行之有效的方法都是使用化学试剂。

堵水剂一般是指用于生产井堵水的处理剂,油田中采用的堵水方法分为机械堵水和化学堵水两类,化学法堵水是化学堵水剂的化学作用对出水层造成诸塞,机械法堵水是用分隔器将出水层位在井筒内卡开,以阻止水流入井内。

就目前应用和发展情况看,主要是化学堵水。

根据堵水剂对油层和水层的堵塞作用,化学堵水可分为非选择性堵水和选摔性堵水;根据施工要求还有永久堵和暂堵。

非选择性堵水是指堵剂在油层中能同时封堵油层和水层的化学剂;选择性堵水是指堵剂只与水起作用,而不与油起作用,故只在水层造成堵塞而对油层影响甚微。

堵水调剖剂技求要在油田应用中获得成功,产生效益,除有好的堵剂外,还必须深入研究油藏及处理工艺,三者互相配合,不可偏废。

油井堵水是指从油井注入能减少油井产水的化学试剂,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堵水剂已成系列。

工艺可分为单液法堵水剂和双液法堵水剂;按形式可分为冻胶型、凝胶型、沉淀型和胶体分散体型;按苛刻条件可分为高温、大孔道、低渗透层、高矿化度地层型等。

本文则对选择性堵水剂进行阐述。

选择性堵水剂可分为三类,即水基堵剂、油基堵剂和醇基堵剂,它们分别是以水、油或醇作溶剂或分散介质配成的堵水剂[5-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