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参提取物
实验三 苦参生物碱的提取与鉴识

实验三苦参生物碱的提取与鉴识背景1.1苦参的化学成分苦参,又名苦骨(见《本草纲目》川)、川参(见《贵州民间方药集》、凤凰爪(见翌广西中兽医药植))、牛参(见《湖南药物志》),陶宏景谓:“叶极似槐叶,花黄色,子作荚,根味至苦恶。
”李时珍谓:“苦以味名,参以功名。
”lz]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
为豆科(Leg姗z'n 口sae)植物苦参(£叩加rafla。
escensAz't.)的干燥根。
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Is],春秋两季采挖,除去根头及小支根,洗净,干燥、或趁鲜切片,干燥。
苦参性味苦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肤经。
功能清热燥湿、祛风杀虫、利尿通淋。
用于热痢、便血、黄疽尿闭、赤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癌痒、疥癣麻风等诸多病症。
苦参中含有多种有效成分,目前已知的主要有生物碱类、黄酮类、挥发油类化合物,还含有少量醒类、皂试类及氨基酸等其它化合物。
下面分别介绍各类化合物的主要成分。
1.LI生物碱国内外学者从苦参根、苦参茎和叶及其花【4一l0]中共分离出26种生物碱。
苦参生物碱大多数是哇诺里西咤类(quinolizidine一type),极少数为双呱陡类(dipiperidine--tyPe)。
喳诺里西陡生物碱多数为苦参碱型生物碱,另有两种金雀花碱型(eytisine一type)生物碱,两种无叶豆碱型(Sparteine一type)生物碱,一种羽扇豆碱型(lupinine一type)生物碱。
包括苦参碱(matrine),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槐果碱(sophoearpine)、氧化槐果碱(N一oxysophoearpine)、异槐果碱(isosoph。
Carpine)、异苦参碱(isomatrine)、7,11一去氢苦参碱(7,11一dehydromatrine)、槐胺碱(Sophoramine)、异槐胺碱(isosophoramine)、新槐胺碱(neosophoramine)、■'3一去氢槐胺碱(■`3一dehydrosophoramine)、■`一去氢槐胺碱(■7-dehydrosophoramine)、槐醇(sophoranol),9。
苦参 调研报告

苦参调研报告苦参(学名:Sophora flavescens)是一种传统中草药,也被称为黄芩、黄柏等,属于豆科植物。
苦参广泛分布于中国、朝鲜和日本等地,是一种常见的药用植物。
其根部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成分,被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和症状,如炎症、感染、肿瘤等。
本调研报告通过文献综述和实地走访的方式,对苦参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市场前景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1. 苦参的药理作用苦参的主要活性成分包括黄酮类化合物、黄酮苷和生物碱等。
其中,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包括抗氧化、抗炎、抗菌、抗肿瘤等作用。
研究表明,苦参提取物可以抑制多种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对多种病原微生物具有明显的抗菌作用。
同时,苦参还可以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减轻炎症症状。
此外,苦参的生物碱成分对肿瘤细胞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有望用于肿瘤的治疗。
2. 苦参的临床应用苦参在临床应用中被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和症状。
例如,苦参提取物可以用于治疗皮肤炎症和感染,如湿疹、皮炎、痤疮等。
此外,苦参还可以用于治疗炎症性肠病和关节炎等疾病,能够缓解炎症症状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研究还发现,苦参对肝炎病毒的抑制作用较强,可以用于治疗肝炎等肝脏疾病。
3. 苦参的市场前景随着人们对草药的研究和应用不断深入,苦参作为一种传统药用植物,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其丰富的药理活性和多种临床应用,为苦参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据统计,苦参及其提取物在全球医药市场的销售额逐年增长,预计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
目前,苦参已经成为一些中药制剂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逐渐出现在多个领域的药物研发中。
然而,苦参的开发和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药物有效成分的提取和纯化技术、质量标准的制定和控制等。
因此,进一步加强苦参的研究和开发,优化药物制剂的研发和生产工艺,提高其质量和安全性,有助于推动苦参的市场发展和应用推广。
总之,苦参作为一种传统草药,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随着人们对中药的重视和需求的增加,苦参在医药市场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将不断提升。
苦参碱的用途——小麦田杀虫剂

苦参碱的用途——小麦田杀虫剂临床药用1、利尿作用苦参作为药用植物,在我国据文字记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主要功用具有清热、利尿、杀虫、祛湿等功效,同时还具有抗病毒、抗肿瘤抗过敏等多种作用。
2、抗病原体作用煎剂在试管中,高浓度(1:100)对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
煎剂(8%)水煎剂在体外对某些常见的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3、其他作用苦参碱注射于家兔:发现中枢神经麻痹现象,同生痉挛,终由呼吸停止而死。
注射于青蛙:初呈兴奋,继则麻痹,呼吸变为缓慢而不规则,最后发生痉挛,以致呼吸停止而死。
其痉挛的发作系起因于脊髓反射。
4、氧化苦参素碱的抗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效应氧化苦参素碱在体外和在动物模型中显示对HBV有强有力的抗病毒活性,在人体内同样具有抗HBV作用,已有不少的报道用于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
农业方面的应用在农业中使用的苦参碱农药实际上是指从苦参中提取的全部物质,叫苦参提取物或者苦参总碱。
近几年在农业上广泛应用,且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是一种低毒、低残留、环保型农药。
主要防治各种松毛虫、茶毛虫、菜青虫等害虫。
具有杀虫活性、杀菌活性、调节植物生长功能等多种功能苦参碱作为生物农药的特点:首先苦参碱是一种植物源农药,具有特定性、天然性的特点,只对特定的生物产生作用,在大自然中能迅速分解,最终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
其次苦参碱是对有害生物具有活性的植物内源化学物质,成分不是单一的,而是化学结果相近的多组和化学结构不相近的多组的结合,相辅相成,共同发挥作用。
第三,苦参碱因为多种化学物质共同作用,使其不易导致有害物产生抗药性,能长期使用。
第四,对相应的害虫不会直接完全毒杀,而是控制害虫生物种群数量不会严重影响到该植物种群的生产和繁衍。
这种机理和在化学农药防护副作用凸显后经过几十年研究得出的综合防治体系中有害生物控制的原则是十分近似的。
综上四点可以说明苦参碱与一般高毒、高残留的化学农药有着明显区别,是十分绿色、环保的。
绿禾宝的麦霸就是例证以苦参碱为有效成份的小麦田杀虫剂。
0.3%苦参碱水剂企业标准

0.3%苦参碱水剂企业标准一、引言本企业标准规定了0.3%苦参碱水剂的原料、生产工艺、质量标准、检验方法、包装、储存、运输等方面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以苦参提取物为主要成分,添加适量助剂和溶剂制备而成的0.3%苦参碱水剂。
二、原料要求1.苦参提取物:应采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苦参提取物,其有效成分含量应不低于80%。
2.助剂:应使用无毒、无害、环保的化学物质,不得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
3.溶剂:应使用对人体健康和环境无害的化学物质,不得含有对人体健康和环境有害的有机溶剂。
三、生产工艺要求1.制备工艺流程: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制备:(1)将苦参提取物和助剂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均匀;(2)加入适量溶剂溶解;(3)通过0.22μm滤膜过滤;(4)分装、封口、标识。
2.工艺控制参数:在生产过程中,应对以下参数进行严格控制:混合时间、溶解时间、过滤压力、分装速度等。
四、质量标准要求1.外观:应为浅黄色至棕黄色的透明液体,无杂质和沉淀。
2.气味:应具有苦参提取物的特征气味,无异味。
3.含量:苦参碱含量应不低于0.3%,其他有效成分含量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4.稳定性:在符合规定的储存条件下,保质期内产品质量应稳定,无分层、沉淀、颜色变化等现象。
5.安全性:应符合国家相关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对人体健康和环境无危害。
五、检验方法要求1.外观观察:用目测法观察产品的外观,应符合质量标准要求。
2.气味鉴别:用鼻闻法鉴别产品的气味,应符合质量标准要求。
3.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苦参碱含量,其他有效成分含量可参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测定。
4.稳定性试验:将产品放置在符合规定的储存条件下,定期观察产品质量变化情况,应符合质量标准要求。
5.安全性评估:根据国家相关农药安全使用标准进行评估,应符合安全性要求。
六、包装、储存、运输要求1.包装:产品的包装材料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密封性好,不易破损。
产品标识应清晰、规范,注明产品名称、规格型号、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
苦参不同方法提取物抗鱼体车轮虫作用的研究

苦参不同方法提取物抗鱼体车轮虫作用的研究张继平;贺顺连;胡卫平【摘要】采用超声波、冷凝回流及常温浸泡3种方法从苦参中提取分离生物碱,经初步分析,其主要成分为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等.运用药理学方法对得到的生物碱进行了抗鱼体车轮虫试验,结果显示:苦参生物碱能对鱼体鳃部车轮虫起到有效的驱杀作用;不同提取方法的提取物中由于生物碱的成分与含量有差异,对车轮虫的杀灭效果也有显著差异;超声波提取物中苦参碱的含量最高,对车轮虫的杀灭效果也最好,表明苦参生物碱中对车轮虫起驱杀作用的成分主要是苦参碱.【期刊名称】《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版)理工卷》【年(卷),期】2005(002)002【总页数】3页(P57-59)【关键词】鱼体车轮虫;苦参提取物;治疗作用【作者】张继平;贺顺连;胡卫平【作者单位】广东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动物科学系,广东,佛山,528231;广东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动物科学系,广东,佛山,528231;湖南五指峰生化有限公司,湖南,浏阳,410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43近几年,全国各地的水产养殖中都不断发生因寄生虫病暴发流行而损失惨重的事件。
顺德、南海等地在1999年、2000年连续出现鳗鲡、鳜鱼的车轮虫病、指环虫病的暴发,由于缺乏有效药物治疗,损失很大,严重危害了水产养殖业的稳步健康发展。
目前,国内水产用杀虫药物大都以人工合成的化学药物为主(如有机磷杀虫剂、重金属类杀虫剂、菊酯类杀虫剂等),此类化学药物毒性与残留都较大,虫体也易产生抗药性,不符合环保和健康食品要求[1]。
中草药商品制剂用于水产养殖主要见于防治水产动物细菌与病毒病[2],针对水生动物寄生虫病的制剂很少,也主要是见于民间使用,因此,生产上用药常带有很大的盲目性。
由于植物源生物碱可通过破坏虫体的神经系统以及引起虫体拒食作用等起到驱虫杀虫效果[3],因此,本试验尝试从苦参中提取生物碱用于抗鱼体车轮虫研究,旨在为探索研究及开发应用中草药防治水生动物寄生虫病提供理论参考。
苦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的研究进展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V o1.13 N o.2NAT URA L PRODUCT RESE ARCH AND DE VE LOPME NT 苦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的研究进展苗抗立 张建中 董 颖 席宇飞3(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药剂科 上海 200032)摘 要 介绍苦参(Sophora flavescens)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包括苦参中生物碱和黄酮的化学结构以及其抗寄生虫、抗病毒、抗菌、抗肿瘤、抗心律失常等多种生理活性。
关键词 苦参;化学成分;生理活性 苦参是常用中药之一,别名苦骨、川参、草槐、地槐等。
为豆科植物槐属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的干燥根。
多生于山坡、草地、路旁的向阳处。
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产量甚高。
近年来,由于苦参在药理研究中表现了多种明显的活性,所以国内外对苦参化学成分的研究十分重视。
现将苦参化学成分和药理的研究综述如下。
1 化学成分从苦参中分离经鉴定的化学成分主要有两大类:生物碱类,黄酮类化合物。
也是苦参药理作用的活性成分。
111 生物碱从苦参根、茎、叶和花中共分离出23种生物碱。
苦参生物碱大多数是喹诺里西啶类,极少数为双哌啶类。
喹诺里西啶生物碱多数为苦参碱型生物碱,另有三种金雀花碱型,三种无叶豆碱型,一种羽扇豆碱型生物碱[1],见表1、图1。
表1 苦参生物碱化合物T able1 Sophora flavescens alk aloids化合物名称C ompound name mp.(℃)分子式M olecular formula分子量M olecular weight类型T ype1.苦参碱[2]Matrine76C15H24N2O248苦参碱型Matrine 21槐定[2]S ophoridine106~8C15H24N2O24831异苦参碱[3]Is omatrine132~4C15H24N2O248417.112dehydromatrine[7]107C15H22N2O24651槐果碱(又叫槐根碱、苦参烯碱)[4]S ophocarpine80C15H22N2O24661Is os ophocarpine[5]83~4C15H22N2O24471槐胺碱[4]S ophoramine C15H20N2O24681Δ72dehydros ophora2mine[4]146~8C15H18N2O24291槐醇(又名羟基苦参碱)[4]S ophoranol171C15H24N2O22641019α2hydroxys opho2ramine[7]230C15H22N2O O22621115α,9α2dihydroxy2matrine[7]192~3C15H24N2O3280121氧化苦参碱[2]Oxymatrine207C15H24N2O2264131N2oxys ophocarpine[2]206C15H22N2O2262141s ophoranol N2oxide[7]259~61C15H24N2O3280 151金雀花碱[8]Cytisine155C11H14N2O190金雀花碱型Cytisine161N2甲基金雀花碱[4]N2methylcytisine136C12H16N2O204171Rhombifoline[7]油C15H20N2O244 181白金雀花碱[7]Lupanine C15H24N2O248无叶豆碱型S partenines191臭豆碱[4]Anagyrine C15H20N2O24420.Baptifoline[4]210C15H20N2O226021.Mamanine[6]171~2C15H22N2O2262羽扇豆碱型Lupinines22.K uraramine[6]C12H18N2O222223.Is okuraramine[7]C12H18N2O2222收稿日期:2000207228 修回日期:2000209215 3上海医科大学2000届毕业生112 黄酮类化合物[1]从苦参根分离的黄酮类化合物已有32种,多数96图1 苦参生物碱结构Fig.1 The structure of Sophra flavescens alk aloids为二氢黄酮和二氢黄酮醇类,少数为黄酮类、黄酮醇类、异黄酮类、查耳酮类和双环系黄酮类,其中仅有kushenol J 、trifolirhizin 和kushenol O 三种化合物为甙,见表2、图2。
中药美容热门护肤品苦参精油的抗衰老与提亮肤色效果

中药美容热门护肤品苦参精油的抗衰老与提亮肤色效果中药美容热门护肤品苦参精油在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因其独特的抗衰老和提亮肤色效果而备受推崇。
苦参精油源于中草药苦参的提取物,富含多种有效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调节肌肤油脂平衡等作用,可有效改善肌肤状况,带来年轻健康的肌肤。
本文将详细介绍苦参精油的抗衰老和提亮肤色效果,并探讨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苦参精油的抗衰老效果苦参精油富含丰富的黄酮类和黄酮苷类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具有强大的抗氧化作用,能够中和自由基,减少肌肤受损,延缓衰老过程。
同时,苦参精油还含有一定的多酚类物质,可以改善皮肤弹性,减少皱纹的出现,使肌肤紧致有弹性。
使用苦参精油进行按摩可刺激皮肤胶原蛋白的生成,增加皮肤的弹性和韧性。
此外,苦参精油还能促进皮肤血液循环,增加肌肤对养分的吸收,进一步改善肤色和肌肤质地。
因此,苦参精油不仅可以减轻细纹和皱纹,还能提升皮肤的整体质量,呈现出更为年轻的状态。
二、苦参精油的提亮肤色效果苦参精油中的有效成分可抑制皮肤中黑色素的形成,减少色斑和暗沉现象,从而提亮肤色。
其成分中富含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E等营养物质,能够促进皮肤细胞更新,去除老旧角质,使肌肤更加光滑细腻。
同时,苦参精油还具有抗炎作用,可以减轻肌肤敏感和炎症反应,改善黯沉肤色。
使用苦参精油可以改善肌肤的血液循环,增加氧气的供应,使肌肤呈现出健康红润的状态。
三、苦参精油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1. 使用方法:- 将数滴苦参精油加入基础油中,如橄榄油或甜杏仁油,按比例稀释后使用。
- 每次使用前应洁净肌肤,确保面部干燥,以利于吸收。
- 将混合好的苦参精油涂抹于面部,轻轻按摩至吸收为止。
- 可以每天早晚使用,每次使用量不宜过多,避免过度刺激。
2. 注意事项:- 首次使用时可以进行皮肤敏感性测试,将少量稀释后的苦参精油涂抹于手臂内侧,观察是否出现过敏反应。
- 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在使用前应咨询医生意见。
苦参提取物对红细胞形貌影响及相关机理研究

时珍 国 医 国 药 2 1 第 2 卷 第 5期 00年 1
苦 参 提 取 物对 红 细胞 形 貌影 响及 相 关 机 理研 究
张 晓 宇 ,宋丽 晶 ,刘 威 ,何 晓 红
( . 山大学环 境与化 学工 程学 院 , 1燕 河北 秦 皇岛 0 6 0 ; 2 吉林省 中医药科 学 院 , 60 4 . 吉林 长 春 10 2 ) 3 0 1
摘要: 目的 应用原子力显微镜 ( F 观察苦参提取物 ( S ) A M) R F 在低 于临界溶 血浓度 时对 红细胞表 面形貌的影响 , 并探 讨
文章 编号 :0 80 0 ( 0 0 0 —2 90 1 0 -8 5 2 1 ) 5 16 -3
C1 l・L ; u o e,1 ll・L ; p s,2 mo Gl c s 0 mno He e 5m l・ 随 着 中药 研 究 的 深 入 , 代 仪 器 及 技 术 逐 步 应 用 到 中药 研 究 Mg ,, 1m mo 现 领 域 , 展 了 中药 基 础 研 究 的 范 围 , 深 了 中 药 药 理 作 用 机 理 的 L ,p . 。无 钙 平 衡 盐 溶 液 : a 1 2 m l L~; C , 拓 加 H7 4 N C ,15m o ・ K I5
探 讨 :近 年来 , 些 生 物 学 家 把 利 用 原 子 力 显 微 镜 ( F 对 生 n mo L 一 A M) l l・
; M g 2 1 t l 1 ・ L一 ;Glc s CI , Y q UO u o e, 1 m mo ・ L ~ ; 0 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苦参提取物 苦参提取物为豆科苦参属的植物苦参Sophora flavescens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生于向阳山坡、灌丛及河岸沙地。药材主产于山西、湖北、河南、河北及陕西秦岭。苦参具有美白,消炎,抗痘,抗菌等多种效用,早在几百年前就被用于美容护肤,现在更是各大药妆亲睐的化妆品原料。 产品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苦参提取物 【拉丁名称】:Radix Sophorae Flavescentis 【英文名称】:Lighiyellow Sophora Root P.E 【学 名】:中文学名:苦参,别名:地槐、莵槐、骄槐、白茎、虎麻、岑茎、禄白、陵郎、苦骨、川参、凤凰爪、牛参、槐木、苦槐子、苦参子等 【提取来源】:豆科植物苦参的干燥根 【产品性状】:白色粉末无臭,味苦;久置露空气中,有引湿性,本品在乙醇、氯仿、甲苯、苯中极易溶解,在丙酮中易溶,在水中溶解,在热水、石油醚中略溶。 【产品规格】:苦参碱98% HPLC 【植物形态】:落叶亚灌木,高1~3m。根圆柱状,浅棕黄色,茎直立,多分枝。幼枝青色,有疏毛,后变无毛。羽状复叶;小叶25~29,披针形,长2~3cm,宽1~2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下面密被平贴柔毛;总状花序顶生;花萼钟形,花冠淡黄色,旗瓣匙形,翼瓣无耳;雄蕊10,仅基部愈合;雌蕊1,子房柄被毛。荚果线形,先端具长喙,节间紧缩不甚规则。种子3~7粒,近球形,棕褐色。花期5~7月。果期7~9月。 【产 地】:生于向阳山坡、灌丛及河岸沙地。药材主产于山西、湖北、河南、河北及陕西秦岭。 【炮制方法】: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根头及小支根,洗净,干燥,或趁鲜切片,干燥。后进行专业提取。 【化学成分】:含苦参碱(matrine)、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苦参醇碱(sophoranole)、N-甲基金雀花碱(N-methylcytisine)、安那吉碱(anagyrine)、膺靛叶碱(baptifoline)、脱氢苦参碱(sophocarpine)、D-异苦参碱(D-isomatrine)、苦参啶(kuraridin)、去甲苦参酮(norkurarinone)、苦参啶醇(kuraridinol)、苦参醇(kurarinol)、新苦参醇(neokurarinol)、去甲苦参醇(norkurarinol)、异苦参酮,另含芒柄花黄素(formononetin)。 【药理作用】:苦参中含有大量的生物碱,其中含量最高的是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加总占苦参药材根干总重的2%(其中大部分以氧化苦参碱的形式存在),同时还有其他的相近的生物碱:其中主要是槐果碱(Sophocarpine,C15H22N2O),还含有少量的槐醇sophoranol,槐胺sophoramine,槐啶碱(Sophoridine)allomatrine, 异苦参碱(Iosmatrine)等其他生物碱成分。(see Figure 2).这些成分最初在1958~1978年间从苦参中发现。 1.利尿作用: 苦参煎剂:含之苦参碱给兔口服注射,皆可产生利尿作用,尿量增加前既有盐分排出之增多。但实验中所用家兔之数目较少,又未叙述饮水控制之情况,因而有人认为需进一步研究. 2.抗病原体作用:煎剂在试管中,高浓度(1:100)对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煎剂(8%),水煎剂在体外对某些常见的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3.其他作用:苦参碱注射于家兔,发现中枢神经麻痹现象,同生痉挛,终由呼吸停止而死。注射于青蛙,初呈兴奋,继则麻痹,呼吸变为缓慢而不规则,最后发生痉挛,以致呼吸停止而死;其痉挛的发作,恐系起因于脊髓反射。对家兔的最小致死量为0.4克/公斤. 4.氧化苦参素碱的抗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效应.氧化苦参素碱在体外和在动物模型中显示对HBV有强有力的抗病毒活性,在人体内同样具有抗HBV作用,已有不少的报道用于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 中国的临床医学研究报道:苦参素注射液治疗了6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并与a-干扰素进行了比较,苦参素治疗3个月(600mg次/日×45日,然后400mg次/日×45日)后,慢性肝炎的一般羡如乏力、纳差和腹胀消失比例均在90%左右,部分患者肝、脾肿大亦有不同程度回缩(分别是非曲直2.63%和38.1%)。另外对外周血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尚有一定的升高作用。对肝功能的改善作用良好,而丙氨酸转氨酶(ALT)和血清总胆红素(SB)的复常率达81.6%和69.9%,HBeAg和HBV DNA阴转率(Negative Change Rate)分别为44.4%和45.3%,而干扰素治疗后HBeAg和HBV DN A阴转率分别为46.0%和48.0%,苦参素与a-干扰素相比并无差异,表明苦参素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比较理想。本研究中,整个疗程中除少数患者肌注局部有轻度疼痛外,未见其它不良反应,表明苦参素注射液有安全性,此研究仅是近期疗效,究竟其远期疗效如何,尚待作进一步研究。 中国的临床医学研究显示:苦参素每日一次,每次肌注600mg39例乙型肝炎患者治疗12周后,HBeAg和HBV DN A阴转率分别为44.4%和50.0%,肝功能ALT和AST治疗后有明显改善,其总有效率为70.0%,结果显示苦参素有抗HBV及降酶作用。同时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无毒副反应。 Another Case:传染病医院报道:苦参素治疗4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结果显示,苦参素治疗后一般症状如纳减、乏力的复常率为94.4%,肝区痛及腹胀的复常率为100%。部分患者肝、脾肿大亦有不同程度回缩(分别为30.0%和30. 3%),对外周血红蛋白、白细胞及血小板的减少,有一定的升高作用。苦参素对ALT、AST、SB的复常率为71.4%、61.9%、和100% HBeAg和HBV DN A阴转率分别为50%和30.8%,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 苦参素各种制剂均可以改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肝功能,提高HBeAg和HBV DNA阴转率,停药后仍有持久疗效。 苦参素除了有抗HBV作用外,近来初步研究亦显示其对HCV亦有抑制作用。 中国的临床实验结果:用苦参素每日一次,每次600mg肌注治疗17例慢性HCV感染患者,经治疗后血清HBV DN A转阴8例47.1%。对照组18例患者血清HBV DN A转阴1例(5.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苦参素治疗组治疗后第1、2个月末血清ALT复常率均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苦参素有抑制HCV增殖的作用,其HBV DN A转阴率接近国外重组成a-2b干扰素.因此,苦参素有望成为抗HCV的有效手段之一。 从目前的研究推测苦参素抗HBV和HCV作用机理可能为: 1)氧化苦参碱诱导细胞内某种物质(如干扰素等细胞因子)的产生,从而加强了HBV和HCV基因产物的降解; 2)氧化苦参碱的化学结构与嘌呤的结构类似,它在细胞或体内可干扰HBV和HCV机理还有待于深入讨研究。 5. 抗肝纤维作用 Against Liver Fibrosis,氧化苦参碱能抑制胶原活动度和防治肝纤维化。中国的临床实验结果:采用四氯化碳(CCL4)造成大鼠慢性肝损伤纤维化模型,同时采用Oxy防治,并动态观察血清丙氨酸转移酶(ALT)、IV型胶原(IV-C)、透明质酸(HA)、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以及肝脏组织病理变化,通过计算机图象分析系统,分析肝内纤维组织增生情况,结果表明,Oxy治疗组血清 ALT、IV-C、HA、TNF-α水平和肝组织内炎症活动度以及纤维组织增生程度均低于模型组,且大剂量治疗组又低于小剂量治疗组,表明Oxy有减轻肝脏炎症活动度,抑制肝内胶原合成及抗肝纤维化作用。 中国的临床实验结果:以NIH3T3成纤维细胞为靶细胞,应用MTT法、Northern blot杂交及免疫细胞化学技术,研究发现当Oxy浓度大于62.5 ug/ml时,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受到明显抑制,并呈剂量依赖性,受抑制的细胞体积小、细胞质少,多呈梭状或圆形,细胞核小,处于核分裂期细胞少。Oxy并能明显抑制成纤维细胞III型前胶原mRNA及转化生长因子 (TGF-β1)的表达,提示以上发现可能是Oxy抑制肝纤维化的机理之一。 6. 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 关于氧化苦参碱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有不同的报道。一般认为,它是一种双向免疫调节剂,在其低浓度时可刺激淋巴细胞增殖,高浓度时则抑制之。但总的来说,以免疫抑制作用为主。 临床实验表明:有研究发现氧化苦参碱对肺癌、胃癌细胞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表明氧化苦参碱有可能成为防治肿瘤转移的治疗药物。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苦参提取物具有抗肿瘤和升白细胞作用;有扩张血管作用,对急性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可增加心房收缩力,对大鼠心律失常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美容护肤作用:性寒,有清热燥湿,杀虫的功效,苦参浴能够清除下焦湿热,并且杀虫止痒,对皮肤瘙痒有很好的缓解作用,植物中草药能够平衡油脂分泌,疏通并收敛毛孔,清除皮肤内毒素杂质,丰富的本草营养,促进受损血管神经细胞的生长和修复,恢复皮下毛细血管细胞活力,肌肤重现紧致细滑,起到美容护肤的作用。 7.抗敏抗炎作用:氧化苦参碱具有抗过敏、抗炎作用:能调节免疫和升高白细胞。近年有研究发现Oxy和苦参碱Mat有抗过敏作用,可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可调节小鼠和大鼠腹腔肥大细胞组织胺释放,可有效抑制IgE交联及组胺、白三烯等介质释放,并具有稳定细胞膜作用。另有报道Oxy 100 mg·;kg-1可提高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含量,可激活细胞膜上的腺苷酸环化酶,从而提高细胞内cAMP水平,Oxy 100 mg/kg时对大鼠产生强烈的利胆作用,这种作用可能同升高细胞内钙水平有关。Oxy对免疫系统细胞增殖的影响同细胞状态密切相关,升高白细胞作用及抑制自身免疫可应用于自身免疫性肝炎及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的治疗。苦参总碱及氧化苦参碱有明显的升白作用,对环磷酰胺、X射线与钴射线照射引起的白细胞减少有明显的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