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参化学成分图解

合集下载

苦参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苦参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苦参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标签:苦参;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1化学成分1.1生物碱类苦参生物碱大多数是喹诺里西啶类,极少数为双哌啶类。

已从苦参中分离出生物碱41个,按其骨架类型分为以下几种:苦参碱型30个,金雀花碱型3个,臭豆碱型4个,羽扇豆碱型1个,双哌啶型2个,以及l,4二氮杂茚满型1个。

主要包括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羟基苦参碱、槐定碱、异槐定碱、异苦参碱、别苦参碱、槐果碱、槐胺碱、槐醇、氧化槐醇、异槐果碱、金雀花碱、羽扇豆碱、臭豆碱、黄叶槐碱、苦参胺碱、异苦参胺碱等[1]。

1.2黄酮类到目前为止,苦参中黄酮类化合物共分离得到108个黄酮类化合物,其中大部分化合物的A环上存在有异戊烯基侧链。

多数为二氢黄酮和二氢黄酮醇类,少数为黄酮类、黄酮醇类、异黄酮类、查耳酮类和双环系黄酮类。

按黄酮化合物的骨架来分,主要类型有:二氢黄酮类31个,黄酮醇类12个,二氢黄酮醇类12个,查耳酮类5个,异黄酮类21个,二氢异黄酮类3个,高异黄酮类2个,紫檀素类12个,二聚黄酮类2个和其他黄酮类化合物7个[2]。

1.3脂肪酸类和挥发油类脂肪酸类成分有乙酸甲酯、十二烷酸甲酯、芥子酸十六酯等[3]。

挥发油类有己醛、正壬酸、1-辛烯-5-醇等47个成分,为苦参特殊香气提供了物质参考[4]。

1.4其他类化合物苦参中还含有氨基酸类、糖类、三萜及三萜皂苷类、木脂素类、酚酸类等化学成分[5~7]。

2药理作用2.1对心脏的作用2.1.1抗心律失常韦祎等[8]以乌头碱为参照药物,采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记录钠离子通道电流(INa),观察不同浓度苦参碱对豚鼠乳头肌细胞钠离子通道电流影响的实验研究表明苦参碱能抑制INa电流,呈浓度依赖性,浓度较高时抑制INa电流作用减弱,表现为双向调节的药理作用。

苦参碱抗心律失常作用具有作用温和、持续时间长的优点。

苦参对心脏具有负性频率负性自律性及负性传导作用,是一种非特异性“奎尼丁样”作用,推测通过影响心肌细胞膜钾钠离子的传递系统,延长其绝对不应期,降低其应激性,从而抑制异位起博点,发挥抗心律失常作用。

苦参(豆科苦参属)

苦参(豆科苦参属)

苦参(豆科苦参属)
苦参:豆科,苦参属草本或亚灌木
别名:野槐、山槐、白茎地骨、地槐、牛参、好汉拔
产我国南北各省区。

印度、日本、朝鲜、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也有分布。

生于山坡、沙地草坡灌木林中或田野附近,
根入药有清热利湿,抗菌消炎,健胃驱虫之效,常用作治疗皮肤瘙痒,神经衰弱,消化不良及便秘等症;种子可作农药;茎皮纤维可织麻袋等。

【 1994《中国植物志》第40卷】草本或亚灌木,稀呈灌木状,通常高1米左右,稀达2米。

茎具纹棱,幼时疏被柔毛,后无毛。

羽状复叶长达25厘米;托叶披针状线形,渐尖,长约6-8毫米;小叶6-12对,互生或近对生,纸质,形状多变,椭圆形、卵形、披针形至披针状线形,长3-4(-6)厘米,宽(0.5-)1.2-2厘米,先端钝或急尖,基部宽楔开或浅心形,上面无毛,下面疏被灰白色短柔毛或近无毛。

中脉下面隆起。

总状花序顶生,长15-25厘米;花多数,疏或稍密;花梗纤细,长约7毫米;苞片线形,长约2.5毫米;花萼钟状,明显歪斜,具不明显波状齿,完全发育后近截平,长约5毫米,宽约6毫米,疏被短柔毛;花冠比花萼长1倍,白色或淡黄白色,旗瓣倒卵状匙形,长14-15毫米,宽6-7毫米,先端圆形或微缺,基部渐狭成柄,柄宽3毫米,翼瓣单侧生,强烈皱褶几达瓣片的顶部,柄与瓣片近等长,长约13毫米,龙骨瓣与翼瓣相似,稍宽,宽约4毫米,雄蕊10,分离或近基部稍连合;子房近无柄,被淡黄白色柔毛,花柱稍弯曲,胚珠多数。

荚果长5-10厘米,种子间稍缢缩,呈不明显串珠状,稍四棱形,疏被短柔毛或近无毛,成熟后开裂成4瓣,有种子1-5粒;种子长卵形,稍压扁,深红褐色或紫褐色。

花期6-8月,果期7-10。

苦参的功效与作用

苦参的功效与作用

苦参的功效与作用苦参的使用方法拣净杂质,除去残茎,洗净泥土,用水浸泡,捞出,润透,切片,晒干;先需用糯米浓泔汁浸一宿,上有腥秽气并在水面上浮,并须重重淘过,即蒸,从巳至申出,晒干细锉用之。

苦参的化学成分花中含生物碱:右旋-苦参碱,右旋-氧化苦参碱,左旋-7,11-去氢苦参碱(7,11-dehydromatrine),右旋-5a,9a-二羟基苦参碱(5a,9a-dihydroxymatrine),左旋-槐根碱,N-氧化槐根碱,左旋-槐胺碱,左旋-9a-羟基槐胺碱,苦参的基本信息(学名:Sophora flavescens)为豆科苦参属的植物。

分布于俄罗斯、日本、印度、朝鲜以及中国大陆的南北各省区等地,生长于海拔1,500米的地区,多生在山坡、沙地、草坡、灌木林中及田野附近,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杀虫,利尿。

用于热痢,便血,黄疸尿闭,赤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麻风;外治滴虫性阴道炎。

苦参的药材特性苦参-中药材(图5)根长圆柱形,下部常分枝,长10~30cm,直径l~2.5cm。

表面棕黄色至灰棕色,具纵皱纹及横生皮孔。

栓皮薄,常破裂反卷,易剥落,露出黄色内皮。

质硬,不易折断,折断面纤维性。

切片厚3-6mm,切面黄白色,具放射状纹理。

气做,味苦。

以条匀、断面黄白、味极苦者为佳。

苦瓜汁的做法及功效本专题热点涵盖苦瓜汁的功效与作用,苦瓜茶的功效与作用,苦瓜水的功效与作用,苦瓜粉的作用与功效,苦瓜叶的功效与作用,苦瓜藤的功效与作用等。

苦瓜全草皆可入药,一根苦瓜里含有0.4%贵如黄金的减肥特效成分党参的功效与作用本文介绍:党参的功效与作用,党参吃法,党参作用,党参泡水,党参怎么吃,小孩可以吃党参吗,黄芪和党参的功效,党参功效,党参泡水喝,黄芪党参枸杞泡水,党参的功效和作用。

沙参的功效与作用本文章主要介绍沙参的功效与作用,特别介绍北沙参的功效与作用、沙参麦冬汤、沙参玉竹老鸭汤以及沙参图片等。

中药鉴定学—苦参

中药鉴定学—苦参

中药鉴定学—苦参中药鉴定学--苦参摘要:药材苦参是一味传统中药,具有清热利湿、祛风杀虫之疗效。

本篇论文在于对苦参的药材粉末进行理化、显微鉴定实验的实验设计,目的为学习中药材鉴定的一般方法和手段,了解近现代中药鉴定的新方法和新技术,为以后的药物鉴定分析打下知识和实践基础。

目前,我国对苦参的研究有一定基础,但在质量控制方面,还处于较低水平,需进一步加大研究。

为更好的开发和利用传统中药,保证其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对苦参主要化学成分生物碱的体内外分析方法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苦参生物碱苦参碱薄层色谱一、基原鉴定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

陶弘景谓:“叶极似槐叶,花黄色,子作荚,根味至苦恶。

”李时珍谓:“苦以味名,参以功名。

”古今用药一致。

来源:为豆科(Leguminoseae )植物苦参Sophra flavescens Ait 的干燥根。

植物形态:落叶亚藤木,高1--3米。

跟圆柱状,黄白色,味苦,气刺鼻,茎直立,多分枝,具纵沟,幼枝被疏毛。

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15~29,长椭圆形至线状披针形,长3~8cm ,宽1.2~2cm ,先端渐尖,全缘,下面黄绿色,密生平贴柔毛;托叶线型,总装花序顶生,被短毛,苞片线型;萼钟状,稍偏斜,5浅裂;花冠蝶形,淡黄白色,旗瓣匙形,翼瓣无耳,与龙骨瓣等长;雄蕊10,花丝分离,子房柄被细毛。

荚果线形,先端具长喙,在种子间微缢缩,呈不明显串珠状,疏生短柔毛,成熟时不开裂,种子3~7颗,黑色,近球形,花期5~7月,果期7-9月。

功效:性寒味苦,清热燥湿、杀虫利尿。

产地:主产于山西、河南、河北等省。

其他大部分省区亦产。

生于沙地或向阳山坡草丛中及溪沟边。

采收加工:播种第3年9~10月采挖,除去地上部分,将根挖出,洗去泥土,晒干,趁鲜切片晒干。

二、性状鉴定根呈长圆柱形,下部常有分枝,长10--30cm ,直径1--2.5cm 。

表面棕黄色至灰棕色,具纵皱纹及横长皮孔,外皮薄,多破裂反卷,易剥落,剥落处显黄色,光滑。

中药药理学苦 参

中药药理学苦    参

(2)抗心肌缺血 苦参水煎醇沉液、苦参总碱能减轻脑垂 体后叶素引起的急性心肌缺血,抑制ST段下降和T波 低平等心电图缺血性变化。苦参总碱能对抗脑垂体后 叶索引起的犬和免冠脉流量降低,苦参注射液能使离 体兔耳灌流量明显增加。苦参抗心肌缺血作用可能与 之扩张冠脉及外周血管,增加心肌血氧供应和降低心 肌耗氧旦有关。
五.药理作用:
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1)抗病原体 1%苦参碱于体外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柯萨 奇B3组病毒对小鼠心肌有较强的毒性,苦参及苦参总碱于体外 对诙病毒引起的细胞病变有抑制作用,于体内可抑制病毒在心肌 中的增殖,延长感染小鼠存活时间。苦参1:3水煎液能抑制多 种皮肤真苗的生长,如毛癣菌、黄癣茵、小芽胞癣菌和红色表皮 癣菌等。苦参醇浸膏于体外能杀灭阴道滴虫,所需时间平均为
(5)解热 苦参注射液或氧化苦参碱给家兔静脉注 射.对四联菌苗引起的体温升高有明显的解热作用, 给正常大鼠腹腔注射,可使体温显著降低,产生降 温作用。
(6)止泻 苦参主治热痢便血,苦参碱灌胃能明显延K 灌服炭末小鼠黑便排出潜伏期,延缓蓖麻油性湿粪 排出时间,减少小鼠排粪量,但对小鼠小肠推进功 能未见明显影响。
(4)抗肿瘤 多种苦参生物碱对小鼠移植性肿瘤,均 显示有抗肿瘤作用,仅在作用强度和瘤株的选择上 有所差别。对小鼠艾氏腹水痛,苦参碱、脱氧苦参 碱、氧化苦参碱和苦参总生物碱均有较显著的抑制 作用,能延长荷瘤小鼠生存时间,其中氧化苦参碱 的作用最强。苦参对小鼠肉瘤S180、小鼠实体性宫 颈痛(U14)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苦参提取液 作诱导分化剂,有促人红白血病细胞株躇62向粒系 和红系分化成熟的作用。复方苦参水溶液体外对结 肠癌细胞SW480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且这种抑制 作用呈现浓度和时间的依赖性,光镜及电镜下可见 胞核固缩,荧光染色增强,胞核碎裂,凋亡小体形 成等凋亡形态学变化。苦参及其成分抗肿瘤作用环 节可能包括:①诱导痛细胞凋亡;②促进痛细胞分 化;③抑制癌细胞DNA合成;④直接细胞毒作用。

苦参化学成分图解

苦参化学成分图解

生物碱(+)-氧化苦参碱(+)-别苦参碱(-)-9α-羟基苦参碱(+)-oxymatrine (+)-allomatrine (-)-9α-hydroxymatrine(-)-槐果碱(+)-氧化槐果碱(+)-莱蔓碱(-)-sophocarpine (+)-oxysophocarpine (+)-lehmannine(-)-13,14-去氢槐定碱(-)-9α-羟基槐果碱(+)-12α-羟基槐果碱(-)-13,14-dehydrosophoridine (-)-9α-hydroxysophocarpine (+)-12α-hydroxysophocarpine(-)-臭豆碱苦参色满二氢黄酮A(-)-anagyrine sophoraflavenochromane A苦参色满二氢黄酮B 苦参色满二氢黄酮C sophoraflavenochromane B sophoraflavenochromane C苦参色满二氢黄酮D 苦参色满黄酮A sophoraflavenochromane D sophoraflavechromane A苦参色满黄酮B 苦参色满黄酮C sophoraflavechromane B sophoraflavechromane C5-去羟山柰素7,4′-二羟基-3′-甲氧基异黄酮Resokaempferol 7,4′-dihydroxyl-3′-methoxylisoflavone毛蕊异黄酮鹰嘴豆素甲calycosin biochanin A大豆素芒柄花素Daidzein formononetin大豆皂醇B三萜番石榴酸二乙酯酚性化合物soyasapogenol B piscidic acid diethyl ester对羟基苯甲酸乙酯麦芽酚大黄酚蒽醌ethylparaben maltol chrysophanolβ-谷甾醇甾醇β-sitosterol22丁佩兰.豆根和苦参化学成分的比较研究.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年4月. 苦参碱Matrine槐定碱Sophoridine异苦参碱Isomatrine7,11-dehydromatrine槐果碱SophocarpineIsosophocarpineSophoramine槐胺碱DehydrosophoramineSophoranol槐醇9α-hydroxysophoramine5α,9α-dihydroxymatrineOxymatrine氧化苦参碱N-oxysophocarpine氧化槐果碱Sophoranol N-oxideN-methylcytisine N-甲基野靛碱RhombifolineLupanine白金雀花碱Anagyrine臭豆碱Baptifoline鹰靛叶碱MamanineKuraramineIsokuraramine4王静妮.苦参中生物碱成分的提取及抗肿瘤活性研究.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6年. 三叶豆紫檀苷KushenolO赵慧娟.苦参中黄酮类成分的研究.西北大学,2005年.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黄酮醇二氢黄酮醇异黄酮二氢黄酮醇高丽槐素二氢黄酮(2S)-8-lavandulyl-5,7,2甲-三轻基二氢黄酮Kushenol A。

中医药药理苦参.ppt

中医药药理苦参.ppt

3 抗过敏
苦参有免疫抑制作用。比 较5种生物碱(苦参碱、槐 胺碱、氧化苦参碱、槐定 碱、槐果碱)的免疫抑制作 用,以苦参碱的免疫抑制 作用较强,而槐果碱作用 较弱
4 抗肿瘤
多种苦参生物碱对小鼠移植性肿瘤、鼠肉 瘤S180、小鼠实体性宫颈癌(U14)有不同程 度的抑制作用,显示有抗肿瘤作用;对苦参 提取液作诱导分化剂,有促人红白血病细胞 株K562向粒系和红系分化成熟[医.学敎育.网 搜.集整理]的作用。复方苦参水溶液体外对结 肠癌细胞SW480。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且 这种抑制作用呈现浓度和时间的依赖性。
五 常见含苦参中成药
苦参本草净螨膏
其中药成分主
要包:括苦参、葡 萄籽油、百部、蝮 蛇胆汁、赤芍、黄 柏、甘草、茯苓、 白附子。使用本产 品有抗菌除螨、柔 养肌肤、祛除角质、 收敛毛孔的作用。
当归苦参丸
中药成分包括:当归、 苦参,辅料为炼蜜。 【功能与主治】
凉血,祛湿。用于 血燥湿热引起:头面生 疮,粉刺疙瘩,湿疹刺 痒,酒糟鼻赤。
5 止泻
苦参碱灌胃能明 显延长灌服炭末小 鼠黑便排出潜伏期, 延缓蓖麻油性湿粪 排出时间,减少小 鼠排粪量,但对小 鼠小肠推进功能未 见明显影响。
6 抗心律失常
苦参碱对乌头碱、哇巴因、氯化钡、肾 上腺素诱发的实验性心律失常模型有一定 的对抗作用。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的作用 比槐定碱、槐胺碱及槐果碱大。
复方苦参注射液
具有止血、止痛、抑制癌细胞扩散等功能, 同时还可以改善造血功能、增加机体免疫力、 无明显毒副作用,为肿瘤患者康复提供了可 靠手段,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该药的 研制,打破了西药在强效止痛方面一统天下 的历史。
9 不良反应
❖ 苦参制剂常见胃肠刺激反应:上腹灼热感, 恶心,呕吐,反酸等。临床应用反应率达 30%左右。

苦参成分与质量分析方法的研究现状

苦参成分与质量分析方法的研究现状

现阶段对于苦参的研究,已经初步从其内部分化出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黄酮类化合物苦参醇A,B,C、挥发油类以及氧化槐果碱等化合物,在其成分分析方法研究中则需涉及:定量薄层色谱扫描法、中和法、酸性染料比色法、高分离度液相色谱法以及高效毛细管电泳法等。

为此本文对此类质检分析方式进行明确说明。

一、苦参成分分析(1)生物碱类:苦参中含有大量生物碱,通过将其从苦参中提取研究,现已被证实已有30余种生物碱。

其主要生物碱成分为: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此外还含有羟基苦参碱、N-甲基金雀花碱、安娜吉碱、巴普叶碱和去氢苦参碱(羽扇豆碱)等。

在苦参生物碱中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氧化槐果碱、槐定碱、安那吉碱等,则多数作为作为苦参质量控制的指标成分[1]。

(2)黄酮类:苦参中黄酮类化合物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苦参中被分离的黄酮类在其种类区分上可为50余种,且其中多数化合物于A环上均存有异戊烯基侧链。

同时还可区分为二羟四氢黄酮和二羟基黄酮类,还有少部分的黄酮类:黄腐醇、异黄腐醇、5-三羟-7-甲氧-8-异戊烯基黄酮、8-异戊烯基山柰酚等[2]。

例如黄酮醇类的异去氢淫羊藿素、苦参醇C、苦参醇等;二氢黄酮类的异黄腐醇、苦参醇、降苦参醇、槐属二氢黄酮B、苦参醇A-B、苦参醇E-F、苦参醇H-N、5-甲氧基-7等;异黄酮类的芒柄花素、毛蕊异黄酮、7-甲氧基-4'-羟基异黄酮等;查尔酮类的黄腐醇、苦参啶醇,多环系黄酮类的三叶豆紫檀苷、高丽槐素等[3]。

(3)挥发油及脂肪酸类:在人类日常活动中,脂肪酸作为其日常维系营养机能的必需品,据相关研究报道,脂肪酸能够对部分病症的预防和改善有着积极作用。

其中亚麻酸可以降低体循环的动脉血压,降血脂,加强智力,提升记忆力,保护视力,改善睡觉。

临床上常用于医治睡觉深度,高体循环的动脉血压,防止心肌堵塞,脑堵塞,脑出血性卒中[4]。

苦参中活性成分除了生物碱类、黄酮类外,在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柱层析下还存有一定含量游离氨基酸,如丙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组氨酸、异亮氨酸,其中脯氨酸和天冬氨酸是其特征氨基酸[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碱
(+)-氧化苦参碱(+)-别苦参碱(-)-9α-羟基苦参碱
(+)-oxymatrine (+)-allomatrine (-)-9α-hydroxymatrine
(-)-槐果碱(+)-氧化槐果碱(+)-莱蔓碱
(-)-sophocarpine (+)-oxysophocarpine (+)-lehmannine
(-)-13,14-去氢槐定碱(-)-9α-羟基槐果碱(+)-12α-羟基槐果碱(-)-13,14-dehydrosophoridine (-)-9α-hydroxysophocarpine (+)-12α-hydroxysophocarpine
(-)-臭豆碱苦参色满二氢黄酮A
(-)-anagyrine sophoraflavenochromane A
苦参色满二氢黄酮B 苦参色满二氢黄酮C sophoraflavenochromane B sophoraflavenochromane C
苦参色满二氢黄酮D 苦参色满黄酮A sophoraflavenochromane D sophoraflavechromane A
苦参色满黄酮B 苦参色满黄酮C sophoraflavechromane B sophoraflavechromane C
5-去羟山柰素7,4′-二羟基-3′-甲氧基异黄酮Resokaempferol 7,4′-dihydroxyl-3′-methoxylisoflavone
毛蕊异黄酮鹰嘴豆素甲
calycosin biochanin A
大豆素芒柄花素
Daidzein formononetin
大豆皂醇B三萜番石榴酸二乙酯酚性化合物soyasapogenol B piscidic acid diethyl ester
对羟基苯甲酸乙酯麦芽酚大黄酚蒽醌ethylparaben maltol chrysophanol
β-谷甾醇甾醇
β-sitosterol
22丁佩兰.豆根和苦参化学成分的比较研究.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年4月. 苦参碱Matrine
槐定碱Sophoridine
异苦参碱Isomatrine
7,11-dehydromatrine
槐果碱Sophocarpine
Isosophocarpine
Sophoramine槐胺碱
Dehydrosophoramine
Sophoranol槐醇
9α-hydroxysophoramine
5α,9α-dihydroxymatrine
Oxymatrine氧化苦参碱
N-oxysophocarpine氧化槐果碱
Sophoranol N-oxide
N-methylcytisine N-甲基野靛碱
Rhombifoline
Lupanine白金雀花碱
Anagyrine臭豆碱
Baptifoline鹰靛叶碱
Mamanine
Kuraramine
Isokuraramine
4王静妮.苦参中生物碱成分的提取及抗肿瘤活性研究.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6年. 三叶豆紫檀苷KushenolO
赵慧娟.苦参中黄酮类成分的研究.西北大学,2005年.
二氢黄酮
二氢黄酮醇
黄酮醇
二氢黄酮醇
异黄酮
二氢黄酮醇
高丽槐素二氢黄酮
(2S)-8-lavandulyl-5,7,2甲-三轻基二氢黄酮
Kushenol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