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九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人的健康第4节非传染性疾病同步练习(无答案)(新版)浙教版

2017-2018学年九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人的健康第4节非传染性疾病同步练习(无答案)(新版)浙教版
2017-2018学年九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人的健康第4节非传染性疾病同步练习(无答案)(新版)浙教版

第三章第4节非传染性疾病

一、我学会了

1.当代主要非传染性疾病有:________疾病、________疾病、________等疾病。肿瘤分为________肿瘤和________肿瘤。

【答案】心血管;恶性肿瘤;糖尿病;良性;恶性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非传染性疾病的认识。【解答】随着社会发展、经济繁荣、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医学科学技术进步,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下降,而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等非传染性疾病则成为当代主要的疾病。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故答案为:心血管;恶性肿瘤;糖尿病;良性;恶性

2.恶性肿瘤又称为________症,恶性肿瘤细胞就会________,并侵犯新的________,在新组织中形成新的恶性肿瘤。如果不及时治疗,恶性肿瘤细胞就会在病人体内广泛地________,耗尽患者的________,使病人消瘦衰竭,或影响人体正常的________,最终导致患者死亡。

【答案】癌;转移;组织;扩散;营养;生理功能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恶性肿瘤的理解和认识。【解答】恶性肿瘤又称为癌症,恶性肿瘤细胞除了能不间断地进行分裂,产生无数与自己相同的恶性肿瘤细胞外,一些恶性肿瘤细胞还会从肿瘤上脱落,进入血液。这样,恶性肿瘤细胞就会转移,并侵犯新的组织,在新组织中形成新的恶性肿瘤。如果不及时治疗,恶性肿瘤细胞就会在病人体内广泛地扩散,耗尽患者的营养,使病人消瘦衰竭,或影响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最终导致患者死亡。

故答案为:癌;转移;组织;扩散;营养;生理功能

3.如果冠状动脉发生病变,如动脉________、管腔________等,导致心脏肌肉________,这种病变就叫

________病。

【答案】硬化;变窄;缺血;冠心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冠心病的认识。【解答】如果冠状动脉发生病变,如动脉硬化、管腔变窄等,导致心脏肌肉缺血,这种病变就叫冠心病。

故答案为:硬化;变窄;缺血;冠心

4.糖尿病是由于________缺乏,引起血糖浓度________,以致肾脏无法将经过肾脏血液中的葡萄糖全部吸收,于是________随尿液排出。糖尿病难以根治,一般控制病情的办法有:注射________,控制和调节

________,适当________等。

【答案】胰岛素;升高;葡萄糖;胰岛素;饮食;锻炼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糖尿病的理解和认识。【解答】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缺乏,引起血糖浓度升高,以致肾脏无法将经过肾脏血液中的葡萄糖全部吸收,于是葡萄糖随尿液排出。糖尿病难以根治,一般

控制病情的办法有:注射胰岛素,控制和调节饮食,适当锻炼等。

故答案为:胰岛素;升高;葡萄糖;胰岛素;饮食;锻炼

二、我理解了

5.卫生部门调查显示,我国城乡居民的首要死亡原因是恶性肿瘤。恶性肿瘤是一种( )

A. 呼吸道传染病

B. 消化道传染

病 C. 体表传染

病 D. 非传染性疾病

【答案】D

【解析】【分析】随着社会发展、经济繁荣、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医学科学技术进步,传染病的发病率和

死亡率显著下降,而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等非传染性疾病则成为当代主要的疾病。肿瘤分为良

性肿瘤和恶性肿瘤。【解答】恶性肿瘤又称为癌症,是当今世界上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是

一种非传染性疾病。

故答案为D.

6.下列属于健康的生活习惯的是( )

A. 节食保持苗条

B. 彻夜网游聊

天 C. 碳酸饮料当水

喝 D. 生活张弛有度

【答案】D

【解析】【分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不吸烟是我们应采取的最重要的预防癌症的措施。良好的饮食习惯能

保持身体健康,减少致癌的可能性。【解答】A.节食会使营养物质摄取不足,导致营养不良,严重影响身

体的正常发育.若想保持苗条,应该合理营养,保证既不缺乏,也不过多,减少甜食,适量运动。A不符

合题意。

B.生活有规律,可以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生物钟,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提高身体的免疫能力;彻夜网游聊天,会破坏人体的生物钟,影响身体健康。B不符合题意。

C.碳酸饮料含有较多的糖类,多喝会导致营养过剩引起肥胖,因此碳酸饮料不能当水喝。C不符合题意。

D.生活张弛有度、劳逸结合有利于身体机能的恢复,属于健康的生活习惯。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7.在农村排在第一位的恶性肿瘤是胃癌,从发生的病因看主要是哪一种情况造成的?( )

A. 接触了大量的放射性物质

B. 不进行体育锻

炼 C. 饮食因素 D. 空气污染【答案】C

【解析】【分析】腌制食品中的亚硝酸盐,霉变食品中的黄曲霉素,熏烤食品中的苯并芘都是致癌物质。喜食高脂肪、高盐的食物及偏食等,都易使人患癌。【解答】在农村排在第一位的恶性肿瘤是胃癌,从发生的病因看主要是饮食因素造成的。C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8.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是( )

A. 急性传染病

B. 损伤及中毒

C. 艾滋

病 D. 恶性肿瘤(癌症)、心脑血管病和糖尿病

【答案】D

【解析】【分析】随着社会发展、经济繁荣、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医学科学技术进步,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下降,而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等非传染性疾病则成为当代主要的疾病。【解答】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是恶性肿瘤(癌症)、心脑血管病和糖尿病。D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9.下列生活方式中与减少癌症的发生相悖的是( )

A. 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B. 多抽烟多喝酒

C. 少吃泡菜和腌菜

D. 少吃含脂肪高的食物

【答案】B

【解析】【分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不吸烟是我们应采取的最重要的预防癌症的措施。良好的饮食习惯能保持身体健康,减少致癌的可能性。腌制食品中的亚硝酸盐,霉变食品中的黄曲霉素,熏烤食品中的苯并芘都是致癌物质。喜食高脂肪、高盐的食物及偏食等,都易使人患癌。含维生素、食物纤维及一些矿物质含量较高的食物都具有较好的抗癌作用。【解答】A.含维生素、食物纤维及一些矿物质含量较高的食物都具有较好的抗癌作用。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可以减少癌症的发生。A不符合题意。

B.良好的饮食习惯和不吸烟是我们应采取的最重要的预防癌症的措施。多抽烟多喝酒与减少癌症的发生相悖。B符合题意。

C.腌制食品中的亚硝酸盐是致癌物质,易使人患癌。少吃泡菜和腌菜可以减少癌症的发生。C不符合题意。

D.喜食高脂肪、高盐的食物及偏食等,都易使人患癌。少吃含脂肪高的食物可以减少癌症的发生。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0.新鲜水果中的苹果、柑橘、柠檬、葡萄、杏、香蕉等都含有多种抗癌物质。瑞典一项研究表明,平均每周吃七个柑橘的人,得胰腺癌的危险比每周吃六个者低1/3。香蕉提取液对黄曲霉素等三种致癌物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下列哪种食品中会存在黄曲霉素?( )

A. 新鲜水果

B. 柑

橘 C. 干

果 D. 霉变的花生

【答案】D

【解析】【分析】腌制食品中的亚硝酸盐,霉变食品中的黄曲霉素,熏烤食品中的苯并芘都是致癌物质。喜食高脂肪、高盐的食物及偏食等,都易使人患癌。含维生素、食物纤维及一些矿物质含量较高的食物都具有较好的抗癌作用。【解答】新鲜水果、柑橘和干果都含维生素、食物纤维及一些矿物质含量较高具有较好的抗癌作用。霉变食品中的黄曲霉素,所以霉变的花生中会存在黄曲霉素。

故答案为D.

11.胆固醇是一种脂类物质,下列与之有关的是( )

A. 淋巴病

B. 纤维蛋

白 C. 冠心

病 D. 盐

【答案】C

【解析】【分析】如果冠状动脉发生病变,如动脉硬化、管腔变窄等,导致心脏肌肉缺血,这种病变就叫冠心病。人刚出生时,血管柔软富有弹性,血流通畅。进入成年后,脂肪类物质开始在动脉壁上沉积。血液中脂肪和胆固醇水平高的人,动脉壁会逐渐增厚,弹性降低,使血流量减少,形成动脉硬化。【解答】胆固醇是一种脂类物质。血液中脂肪和胆固醇水平高的人,动脉壁会逐渐增厚,弹性降低,使血流量减少,形成动脉硬化。如果冠状动脉发生病变,如动脉硬化、管腔变窄等,导致心脏肌肉缺血,这种病变就叫冠心病。C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2.糖尿病是当今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病之一,下列激素中用来治疗糖尿病的是( )

A. 胸腺激素

B. 甲状腺激

素 C. 胰岛

素 D. 生长激素

【答案】C

【解析】【分析】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缺乏,引起血糖浓度升高,以致肾脏无法将经过肾脏血液中的葡萄糖全部吸收,于是葡萄糖随尿液排出。糖尿病难以根治,一般控制病情的办法有:注射胰岛素,控制和调节饮食,适当锻炼等。【解答】糖尿病是当今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病之一,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故答案为C.

13.小明从网络上摘录了一些有关预防或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资料,其中说法不恰当的是( )

A. 经常食用低脂肪类食

物 B. 通过

大量的体育锻炼可以减少脂肪

C. 可服用大剂量降低胆固醇和脂肪的药物

D. 严重的冠心病患者可通过手术治疗

【答案】C

【解析】【分析】如果冠状动脉发生病变,如动脉硬化、管腔变窄等,导致心脏肌肉缺血,这种病变就叫冠心病。人刚出生时,血管柔软富有弹性,血流通畅。进入成年后,脂肪类物质开始在动脉壁上沉积。血液中脂肪和胆固醇水平高的人,动脉壁会逐渐增厚,弹性降低,使血流量减少,形成动脉硬化。【解答】中期动脉硬化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吃低脂肪食物,适当进行锻炼,适当服用一些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脂肪的药物,也可通过治疗,除去动脉中引起阻塞的物质。当药物很难控制症状时,冠心病患者可做手术

治疗。服用大剂量降低胆固醇和脂肪的药物会对身体造成其他伤害,C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4.“过劳死”是一种未老先衰、猝然死亡的生命现象,在对“过劳死”人群深入研究时发现,猝死直接

死因的前5位是冠状动脉疾病、主动脉瘤、心瓣膜病、心肌病和脑溢血。上述病因归结起来都属于( ) A. 恶性肿瘤 B. 烈性传染

病 C. 遗传

病 D. 心血管疾病

【答案】D

【解析】【分析】在主动脉的基部,有两条动脉贴在心脏的外面,这两条动脉就是冠状动脉。冠状动脉逐

渐分支,深入到心脏的肌肉中,形成毛细血管网,然后再通过静脉,最终进入右心房。血液通过这条循环

途径,就可以给心脏的肌肉运来氧气和养料,运走代谢废物。凡是这些心血管发生了病变都属于心血管疾

病。【解答】冠状动脉疾病、主动脉瘤、心瓣膜病、心肌病和脑溢血都属于心血管疾病。

故答案为D.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茶叶可抗癌,有人做了一个动物实验,给六组实验大鼠灌服强致癌物——亚硝

基化合物,其中五组各喂一种茶水。不喂茶水组大鼠食道癌发病率高达90%,喂茶水组为42%~62%,实

验结果表明,饮茶能明显抑制亚硝基化合物的致癌作用,还可抑制体内致癌性亚硝基化合物的形成。

(1)资料中提到有致癌作用的亚硝基化合物,你知道的此类物质有________。

(2)联系日常生活,你还知道哪些物质或食物有预防或抑制癌症的作用?(至少写出两项)________等。

【答案】(1)亚硝酸盐

(2)茶、螺旋藻、食用菌、一些果蔬

【解析】【分析】本题为分析题,通过分析题中信息,可以得出答案。腌制食品中的亚硝酸盐,霉变食品

中的黄曲霉素,熏烤食品中的苯并芘都是致癌物质。喜食高脂肪、高盐的食物及偏食等,都易使人患癌。

含维生素、食物纤维及一些矿物质含量较高的食物都具有较好的抗癌作用。【解答】(1)资料中提到有

致癌作用的亚硝基化合物,你知道的此类物质有亚硝酸盐。(2)联系日常生活,茶、螺旋藻、食用菌、

一些果蔬等也有预防或抑制癌症的作用。

故答案为:(1)亚硝酸盐;(2)茶、螺旋藻、食用菌、一些果蔬

16.海鲜馆里有一道菜叫“西施舌(一种贝类)炒九层塔(一种香料植物)”,媒体报道九层塔中含有黄樟素。小明看了报道以后:①小明猜测微量黄樟素会导致癌症;②于是,他准备了两组老鼠,一组长期喂含有微量黄樟素的食物,另一组喂正常的食物;③一年后,两组老鼠都没有患癌症。

(1)上文中步骤①属于科学探究方法中的哪一步?( )

A. 提出问题

B. 作出假

设 C. 收集资

料 D. 设计实验方案

(2)步骤②采用的是探究活动中常用的________实验,其变量是________。

(3)根据小明的实验结果,说明他最初的假设是__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的。

(4)通过这个实验的结果,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答案】(1)B

(2)对照;食物是否含黄樟素

(3)不成立

(4)黄樟素不会导致癌症

【解析】【分析】本题为实验探究题,通过分析题中信息,可以得出答案。【解答】(1)通过分析题中信息可知上文中步骤①属于科学探究方法中的作出假设。(2)步骤②采用的是探究活动中常用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食物是否含黄樟素。(3)根据小明的实验结果,说明他最初的假设是不成立的。(4)通过这个实验的结果,能得出的结论是黄樟素不会导致癌症。

故答案为:(1)B;(2)对照;食物是否含黄樟素;(3)不成立;(4)黄樟素不会导致癌症

17.分别给甲、乙两人饮用等量的葡萄糖溶液,然后每隔半小时测定他们的血糖浓度,并将测量的数据整理成如下的曲线(如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曲线图,判断甲、乙两人中糖代谢不正常的是________,患有________。

(2)曲线BC的下降与________分泌________有关。

(3)患者可通过什么方法进行治疗?________。

(4)体检验血时要求空腹,否则血糖会升高,这是因为________的生理过程。

【答案】(1)甲;糖尿病

(2)胰岛;胰岛素

(3)注射胰岛素制剂

(4)消化和吸收

【解析】【分析】本题为实验探究题,通过分析题中信息,可以得出答案。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缺乏,引起血糖浓度升高,以致肾脏无法将经过肾脏血液中的葡萄糖全部吸收,于是葡萄糖随尿液排出。糖尿病难以根治,一般控制病情的办法有:注射胰岛素,控制和调节饮食,适当锻炼等。【解答】(1)分析曲线图,判断甲、乙两人中糖代谢不正常的是甲,患有糖尿病。(2)曲线BC的下降与胰岛分泌胰岛素有关。(3)糖尿病患者可通过注射胰岛素制剂来治疗。(4)体检验血时要求空腹,否则血糖会升高,这是因为消化和吸收的生理过程。

故答案为:(1)甲;糖尿病;(2)胰岛;胰岛素;(3)注射胰岛素制剂;(4)消化和吸收

科学九年级下册

第一章演化的自然 第1节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1、托勒密的宇宙体系:地心说 托勒密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从地球向外,依次有月球、水星、金星、太阳、火星、木星和土星,在各自的圆轨道上绕地球运转。 2、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临终时发表了一部具有历史意义的著作——《天体运行论》,完整地提出了“日心说”理论。这个理论体系认为,太阳是行星系统的中心,一切行星都绕太阳旋转。地球也是一颗行星,它上面像陀螺一样自转,一面又和其他行星一样围绕太阳转动。 3、美国天文学家哈勃发现星系运动有如下特点:①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②星系离我们越远,运动的速度越快;③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地扩大。 4、目前被人们广为接受的一种宇宙起源学说是大爆炸宇宙理论(勒梅特于1931年创建)。其主要观点:大约150亿年前,我们所处的宇宙全部以粒子的形式、极高的温度和密度,被挤压在一个“原始火球”中。大爆炸使物质四散出击,宇宙空间不断膨胀,温度也相应下降,后来相继出现在宇宙中的所有星系、恒星、行星乃至生命。 5、宇宙的将来—两种结局:永远膨胀下去,或者会塌缩而在大挤压处终结。 无论地球上观察,还是在其它星球上观察,都可以观察到其它星球都在远离观察点而去,这是宇宙膨胀的结果。其实,大爆炸而产生宇宙的理论也不能确定起始爆炸中心。 6、英国人史蒂芬·霍金提出的黑洞理论和宇宙无边界的设想成了现代宇宙学的重要基石。他的宇宙无边界设想是这样的:第一,宇宙是无边的;第二,宇宙不是一个可以任意赋予初始条件或边界的一般系统。 7、宇宙:广漠空间和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的总称。是由大量不同层次的星系构成的。宇宙是均匀的、无边的、膨胀的。宇宙中有上千亿的星系,平均每个星系又有上千亿的恒星和各类天体。 第2节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 1、人类认识太阳系的历程 (1)最早用肉眼观测到的是金星、水星、火星、木星和土星。 (2)公元1609年,意大利科学家加利略发明了天文望远镜后,人们才撩开太阳系神秘的面纱。 (3)1781年,英国科学家威廉赫歇耳发现了天王星。 (4)1846年法国的勒维耶与英国的亚当斯发现了海王星。 (5)1930年,美国的汤博发现了冥王星。 (6)20世纪50年代,航天探测器的运用,是人类对太阳系的认识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2、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3、太阳系的形成: “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太阳系是由一块星云收缩形成的,先形成的是太阳,然后,剩余的星云物质进一步收缩演化,形成地球等行星。理论依据:太阳系的行星绕日运行的特征。 同向性: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相同。共面性:公转轨道平面大多接近于同一平面。轨道的近圆性。4、太阳系的形成——星云说 (1)星云:是由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的巨大云雾状天体。直径大多十几光年 (2)人们把宇宙中星际气体、尘埃和粒子流等物质叫做“星际物质”。 星际物质在宇宙空间的分布并不均匀。在引力作用下,某些地方的气体和尘埃可能相互吸引而密集起来,形成云雾状。人们形象地把它们叫做“星云”。 5、太阳系家族的诞生 (1)50亿年前原始太阳星云因万有引力作用而收缩凝聚 (2)凝聚的星云,绕着中轴旋转,形成中间增厚的大圆盘 (3)继续旋转,盘面形成几个同心圆的圆环 (4)中心部份质量较大形成恒星——太阳,圆环部分形成一颗颗行星及卫星。

(完整版)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第二章测试

一、选择题: 1.下列都是光源的一组是() A.电池和萤火虫 B.电池和烛焰 C.萤火虫和月亮 D.萤火虫和烛焰 2.在暗室中,绿光照在红纸上,我们看到红纸的颜色是() A.黑色 B.蓝色 C.白色 D.绿色 3.一束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入射角逐渐增大,则反射角() A.增大 B.不变 C.逐渐增大,但总小于入射角 D.逐渐增大,可能大于入射角4.做早操排纵队时,只要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人,队就直了。可以解释此 现象的是()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光的漫反射 D.光的直线传播 5.下列现象不能说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A、日食 B、小孔成像 C、影子 D、先闪电后打雷 6.要使人的眼睛看到物体,其必要条件是( ) A.物体是光源 B.必须有光射入眼睛 C.物体和眼睛在一条直线上 D.只有白天才能看到物体 7.一棵树在阳光照射下,它的影子从早晨到晚上变化情况是() A、先变长后变短 B、先变短后变长 C、逐渐变短 D、逐渐变长 8.一束光与镜面成30°,则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为() A、60° B、30° C、120° D、90° 9.黑板表面都要做得比较粗糙,主要原因是() A、便于用粉笔写字 B、不使黑板发生反射 C、使黑板形成漫反射 D、便于黑板刷擦字迹 10. 在枝繁叶茂的大树下,由于阳光的照射常会看到树阴下的地面上有许多光斑,这些光斑 的形状是( ) A.树叶的形状 B.各种形状 C.圆形的 D.树枝形状 11. 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30°夹角时, 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夹角是() A.30° B.60° C.90° D.120° 12.电影院里不同的座位上的观众都能看清银幕上的画面,这是因为光在银幕上发生()A.镜面反射B.漫反射 C.可能是镜面反射也可能是漫反射 D.不发生反射,是银幕本身发光 13.一条光线垂直射到平面镜上时( ) A.没有入射角和反射角 B.入射角和反射角都是0° C.入射角和反射角都是90° D.入射角是0°,反射角是90° 14.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小块平面镜放在纸上,让手电筒的 光正对着平面照射,如图所示,人从侧面看去 ( ) A.镜子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B.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C.白纸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D.白纸比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 15.太阳光通过蓝色的玻璃片,屏上的颜色是( ) A.白光 B.蓝色 C .黑色 D.七色中缺蓝色 16.如图所示四种情景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2017-2018学年九年级科学下册 第一章 演化的自然 第5节 遗传与进化同步练习(无答案)(新版

第一章第5节遗传与进化同步练习 一、我学会了 1.遗传和变异都是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生物体通过________产生子代,子代和________、子代和________之间的性状都很________,这种现象称为遗传。子代与________及子代不同个体间的性状________叫做变异。 【答案】生殖;亲代;子代;相似;亲代;差异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遗传和变异的认识。【解答】生物体通过生殖产生子代,子代和亲代、子代和子代之间的性状都很相似,这种现象称为遗传。不同的生物个体在性状表现上总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生物的子代只是与亲代相似,绝不会与亲代完全相同。这种子代与亲代及子代不同个体间的性状差异叫做变异。 故答案为:生殖;亲代;子代;相似;亲代;差异 2.遗传物质在细胞________中。遗传物质的载体—— ________,它主要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 ________ 是决定生物体遗传性状的遗传物质。起遗传作用的________称为基因,生物体每一个性状都由特定________来控制。基因的改变往往会导致生物体________的变化。例如________患者不能合成黑色素。【答案】核;染色体;DNA;蛋白质;DNA;DNA片段;基因;性状;白化病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遗传物质的认识,以及区别染色体、DNA和基因。【解答】遗传物质在细胞核中。遗传物质的载体是染色体,染色体主要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DNA 是决定生物体遗传性状的遗传物质。DNA 分子上一些特定的片段包含着遗传信息,能控制生物体的性状特征。起遗传作用的 DNA 片段称为基因。生物体内的基因是可以改变的,而基因的改变往往会导致生物体性状的变化,如白化病患者不能合成黑色素,就是因为细胞内控制黑色素合成的基因发生变异而引起的。 故答案为:核;染色体;DNA;蛋白质;DNA;DNA片段;基因;性状;白化病 3.同一物种不同个体细胞内的基因组成是有________的,同一物种的生物群体中存在着________的基因。在代代相传的种族繁衍过程中,这些基因从亲代传递到子代并保持着相对的________,同时也发生着某些________。基因在传递给子代的过程中也发生着________。 【答案】差异;多种多样;稳定性;变异;自然选择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进化理论发展的认识。【解答】同一物种不同个体细胞内的基因组成是有差异的,同一物种的生物群体中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基因。在代代相传的种族繁衍过程中,这些基因从亲代传

2019年精选华师大版科学九年级下册第三章 物质的转化和元素的循环2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和氧循环课后辅导练习

2019年精选华师大版科学九年级下册第三章物质的转化和元素的循环2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和氧循环课后辅导练习第七篇 第1题【单选题】 关于温室效应,有下列说法:①温室效应有利也有弊;②温室效应的加剧是大气层中臭氧层受到破坏引起的;③温室效应的加剧主要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引起的;④发展太阳能、水能以代替煤、石油等燃料,可以防止温室效应的加剧;⑤适度的温室效应能保证地球上的气温恒定,适于动植物生存;⑥森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所以大力提倡植树造林,可以消除温室效应。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③④⑤ C、①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在温室大棚里把种植和养殖结合,可实现优势互补。下列对这种生态模式的错误叙述是( ) A、养殖为种植提供有机肥料 B、种植为养殖提供丰富的氧气 C、养殖为种植提供二氧化碳 D、养殖为种植提供氧气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有关自然界中碳循环和氧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碳循环的主要形式是含碳有机物 B、分解者在生物圈的依循环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C、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保持了大气中氧含量的稳定 D、碳循环和氧循环的过程中伴随着能量流动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造成全球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和缓解温室效应危机的重要措施分别是( ) A、人造含氟制冷剂的泄漏;采用无氟制冷剂 B、煤、石油、天然气大量燃烧;营造森林绿地 C、汽车和工厂排放的废气和烟尘;收取排污费,限令整改 D、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的大量产生;种植苔藓类植物吸收二氧化硫 【答案】: 【解析】:

七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测试卷 有答案

七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测试卷(1~5节)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关于参照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判定物体运动还是静止,要事先选定参照物 B.一个物体运动还是静止,参照物不同,结论可能是不同的 C.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作参照物 D.高速行驶的火车也可以作参照物 2.机械式闹钟要上发条,这实际上是使发条积蓄() A.动能 B.电能 C.势能 D.热能3.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不得倾斜 B.使用前必须检查零点是否准确 C.使用中,弹簧、指针、挂钩不能与外壳发生摩擦 D.使用时,必须注意所测力不能超过它的量程 4.下列现象中,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的是() A.成熟的苹果从树上掉下 B.汽车匀速转弯 C.草坪上滚动的足球渐渐地停下来 D.列车沿平直轨道匀速出站 5.火车的速度是72千米/时,汽车的速度是20米/秒,则() A.火车的速度大 B.汽车的速度大 C.两者的速度一样大 D.无法确定 6.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v=s/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运动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就越小 B.物体的运动速度v越大,所用的时间t就越小 C.物体运动的速度v由s/t决定,但与s、t的大小无关 D.以上说法都有道理 7.一位跳伞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看到身旁的直升机向上运动,则直升机相对于地面是() A.一定上升 B.一定下降 C.一定静止 D.无法确定8.比较F1和F2的大小,正确的是() A.F1>F2 B.F1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第三章运动和力复习提纲

第三章运动和力复习提纲 一.机械运动 1.机械运动:物体空间位置发生了变化的运动。也是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式。 2.参照物: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除研究对象本身外),科学中一般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可以不加以说明;若选取其他合适的物体做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时,则要作出说明。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对同一物体运动的描述结果可能是不同的。 4.机械运动的分类: 根据运动路线的形状,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而直线运动根据运动快慢是否变化,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即运动的方向和快慢不发生变化的运动。 5.比较物体的快慢有两种方法: ⑴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路程大的速度快;⑵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用时少的速度快。 6.速度和平均速度 ⑴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科学量。 ①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 ②计算公式:v=s/t ;变形公式:s=vt t=s/v ③速度单位:国际单位:米/秒,记作:m/s常用单位:千米/时,记作:Km/h 换算关系:1米/秒= 3.6千米/时“1米/秒”表示:物体在1秒内通过的路程为1米。 【注意】Ⅰ在速度计算中,路程、时间、速度三个量必须对应于同一个物体;运算中单位要统一,且要带单位计算。 Ⅱ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任何时刻的速度是一定的,不能认为v与s成正比,与t成反比。 Ⅲ速度常识:人步行的速度为1.3 m/s,自行车的速度为4.2 m/s,高速公路上汽车的速度约为100 Km/h,动车组的速度约为200 Km/h,大型喷气式飞机的速度约为900 Km/h,空气中 声速为340 m/s,光和无线电波(电磁波)的速度3×108 m/s。 ⑵平均速度:当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时,由公式v=s/t算出来的速度称为平均速度。即平均速 度等于某段路程及通过这段路程的时间的比值。 二.力的存在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

九年级科学第一章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科学第一章知识归纳 一、概念: 1、酸的组成——氢离子+酸根离子 2、碱的组成——金属离子+氢氧根离子 3、盐的组成——金属离子+酸根离子 4、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 做复分解反应。AB+CD=AD+CB 5、稀释浓硫酸的方法——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搅 动,使产生的热量迅速地扩散,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里。 6、中和反应——酸跟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二、熟记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口诀: (正价)一氢钾钠银,二钙镁钡锌,三铝、四硅、五氮磷。 (负价)负一价:氟、氯、溴、碘; 负二价:氧和硫。 (可变正价):一二铜汞,二三铁,二四碳,四六硫。 (原子团的化合价 负一价:氢氧根(OH),硝酸根(NO3),氯酸根(ClO3),高锰酸根(MnO4); 负二价:硫酸根(SO4),碳酸根(CO3),亚硫酸根(SO3),锰酸根(MnO4); 负三价:磷酸根(PO4); 正一价:铵根(NH4)。 三、熟记下列反应方程式: (一)酸的性质(1)与指示剂反应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2)酸+碱=盐+水。 (3)酸+某些金属氧化物=盐+水。 (4)酸+活泼金属=盐+氢气。 (5)酸+盐=新盐+新酸。 1、锌跟稀盐酸反应:Zn + 2HCl = ZnCl2 + H2 ↑有气泡产生,锌粒逐渐减 少。 2、锌跟稀硫酸反应:Zn + H2SO4 = ZnSO4 + H2↑ 3、铁跟稀盐酸反应:Fe + 2HCl = FeCl2 + H2 ↑有气泡产生,铁逐渐减少, 4、铁跟稀硫酸反应:Fe + H2SO4 =FeSO4 + H2↑溶液变成浅绿色。 5、铁锈跟稀盐酸反应:Fe2O3 +6HCl = 2FeCl3 + 3H2O 红色铁锈逐渐消 失, 6、铁锈跟稀硫酸反应: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溶液变成黄色 7、氧化铜跟稀盐酸反应:CuO + 2HCl =CuCl2 +H2O 黑色氧化铜逐渐消失, 8、氧化铜跟稀硫酸反应:CuO +H2SO4 = CuSO4 + H2O 溶液变成蓝色。(二)碱的性质:(1)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2)碱+多数非金属氧化物=盐+水 (3)碱+酸=盐+水 (4)碱+某些盐=另一种盐+另一种碱 1、氢氧化钠跟二氧化碳反应:2NaOH + CO2 = Na2CO3 + H2O 2、氢氧化钠跟二氧化硫反应:2NaOH + SO2 = Na2SO3 +H2O 3、氢氧化钠跟三氧化硫反应:2NaOH + SO3 = Na2SO4 +H2O 4、氢氧化钙跟二氧化碳反应:Ca(OH)2 + CO2 = CaCO3↓ + H2O 使澄清石灰水变 浑浊 5、氢氧化钠跟稀硫酸反应:2NaOH + H2SO4 = Na2SO4 + 2H2O 6、氢氧化钠跟稀盐酸反应:NaOH + HCl = NaCl + H2O 7、生石灰跟水反应:CaO + H2O =Ca(OH)2 (三)盐的性质:(1)盐+某些金属=另一种盐+另一种金属。 (2)盐+某些酸=另一种盐+另一种酸。 (3)盐+某些碱=另一种盐+另一种碱 (4)盐+某些盐=另一种盐+另一种盐 1、硫酸铜溶液跟铁反应:CuSO4 + Fe = ZnSO4 +Fe 铁表面覆盖红色物质,溶液由 蓝色变浅绿色 2、碳酸钠跟盐酸反应:Na2CO3 + 2HCl = 2NaCl +H2O +CO2↑有气泡产生固体逐渐减 少 3、碳酸氢钠跟盐酸反应:NaHCO3 + HCl = NaCl +H2O + CO2↑有气泡产生固体逐渐 减少 4、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CaCO3 + 2HCl = CaCl2 +H2O +CO2↑有气泡产生固体逐渐 减少 5、硝酸银跟稀盐酸反应:AgNO3 + HCl = AgCl↓ +HNO3有白色沉淀产生 6、氯化钡跟稀硫酸反应:BaCl2 + H2SO4 = BaSO4↓ + 2HCl 有白色沉淀产生 7、氢氧化钙根碳酸钠溶液反应:Ca(OH)2 + Na2CO3 = 2N a OH + CaCO3↓有白色沉淀

九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第6节健康生活教案浙教版

第6节健康生活 1教学目标 1、知道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健康的保障。了解一些生活卫生保健知识,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吸烟,不酗酒,远离毒品。 2、知道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有毒物质和防御措施。 3、知道安全用药的常识。 2学情分析 健康是当代生活人们关注的一个话题,对学生而言也不太陌生,在生活中由于家长的叮咛学生也对健康有了很多感性认识,但系统的讨论还是第一次,而且九年级下教材从多个方面讨论健康话题给了学生更多的认识,有助于学生形成关注健康,保持健康,热爱生命的意识。因而教学中多用事例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培养健康意识。 3重点难点 中学生的特性好动贪吃加之身体发育迅速,需要很多营养。因而喜欢在校园内外的小摊上购买零食,增加了食品安全隐患。所以基于此我把关注食品卫生作为本节重难点。 4教学过程 新设计 问:一个人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使你健康,健康的生活习惯包括哪些?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归纳:健康的生活习惯包括生活有规律、合理膳食、充足的睡眠、适度的体育锻炼、合理用药及拒绝吸烟、酗酒、吸毒等。 问:你知道中毒是怎么一回事吗? 问:环境中哪些物质会威胁我们身体的健康?引出环境毒物的概念。提供并展示细菌性食物中毒、河豚鱼中毒、毒蕈中毒等图片,让学生讨论食物中毒的种类和预防措施。 师:正常情况下,食物对人体是无毒害作用的。

举例 河豚鱼中毒:食用河豚鱼中毒死亡人数占食物中毒总死亡人数的33%,居食物中毒死亡人数之首 木薯:生食或食用前未经合理加工处理,可引起中毒。切皮、浸水、晒干或煮熟可食用。 毒蕈中毒:蕈俗称蘑菇,有些蕈类含有毒素,误食即引起中毒。 苦杏仁中毒:苦杏仁含有的杏仁甙,在体内会分解并生成剧毒的氢氰酸。不能生吃苦杏仁。食用苦杏仁,必须用热水浸泡半天至一天,勤换水,去皮去尖,然后再用清水浸泡数天,每天换水数次,直至完全无苦味为止,经去毒的苦杏仁,也要煮熟或炒熟再吃,一次进食量也不宜过多。 吃发芽土豆(马铃薯) 中毒 化学物质污染了食品中毒: 亚硝酸盐:腌制的蔬菜,青菜腐烂变质,煮熟的菜久留久存等都能产生亚硝酸盐。 还有汞、铅及农药等。 腐败变质的食物中含有大量微生物及它们产生的毒素。如生长在面包上的曲霉 归纳: 一、注意食品卫生 1、环境毒物 环境中某些破坏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使人致病的化学物质 2、中毒 由环境毒物引起的疾病 二、安全用药 师:药品的概念

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科学知识点

1、人的感受器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痛觉、触觉、冷热觉。 2、人的感觉器官有:眼、耳朵、鼻、舌、皮肤等。皮肤有痛觉、触觉、冷热觉。 3、对热觉最敏感的部位是手背,对触觉最敏感的部位是指尖。 4、嗅觉的形成:气味→嗅觉神经末梢(接收刺激)→嗅觉神经(将信息传递到大脑)→大脑(形成嗅觉) 嗅觉的特点:①长时间处于某种味道的环境中,会因为大脑的嗅觉中枢适应(疲劳)而闻不出这种味道;②嗅觉敏感的程度因年龄,动物种类和气味种类等的不同而不同。 5、舌头表面的每个味蕾上都有味觉细胞和味觉神经。 味觉的形成:食物→口腔(食物中的化学物质溶于唾液)→味觉细胞(接受刺激)→味觉神经(将信息传递到大脑)→大脑(形成味觉)。 6、舌的不同部位对味道的敏感性不同 7、进行辨别味道实验,在每吸入一种溶液前都用清水漱口,以排除上一次实验的影响(或干扰)。 1、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2、声音发生的条件:振动;声音传播的条件:需要介质;声音传播的方式:声波。 3、在15℃的空气中,声音在空气传播的速度为340米/秒。温度越高,声速越快。 声音的传播速度:固体>液体>气体>真空。 1、耳的结构:①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 ②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听小骨、咽鼓管; ③内耳包括耳蜗、前庭和半规管。 2、耳的主要功能:听觉和保持身体平衡。位觉感受器(平衡)在前庭和半规管中(解释晕船、晕车现象)。听觉感受器在耳蜗。 3、听觉产生过程: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鼓膜(将声波转化为振动)→听小骨(将声波扩大并传导)→耳蜗(接受刺激、产生信息)→听神经(传导信息)→大脑(产生听觉)。 4、遇到巨大的响声,迅速张嘴,捂紧双耳,目的使鼓膜内外气压保持平衡,避免鼓膜被震破。 5、乐音的三个特征:a、音调--声音的高低,跟振动的快慢(或频率)有关 (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b、响度--声音的强弱,跟振动幅度、离声源远近有关 (振动幅度越大、离声源越近,响度就越大) c、音色:是声音的品质和特色。 6、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单位是赫兹(Hz)。人的发声频率大约在65赫兹到1100赫兹之间;听觉频率大约在20赫兹到20000赫兹之间。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叫做超声波,低于20赫兹的声波叫做次声波。声音响度单位是分贝。 1、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如太阳、燃烧着的蜡烛、开着的电视的屏幕、萤火虫等。 2、光的传播特点: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①小孔成像②影子的形成③月食、日食④步枪瞄准、列队排整齐)。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3×105km/s),空气中次之。光年是长度单位。1光年=3×105千米/秒×365×24×60×60秒=×1012千米。 光的传播速度:真空>气体>液体>固体 3、光的色散:白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彩色光带中颜色的顺序:红、橙、黄、绿、蓝、靛、紫。其中紫色光的折射角最大,红光最小。所以白光是复色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多种单色光混合而成。三原色是:红、绿、蓝。 4、看不见的光:①红外线的应用:遥控器、红外测温仪、红外摄像仪、红外望远镜。 ②紫外线的应用:荧光效应、杀菌、消毒。臭氧层能吸收太阳光中大部分的紫外线。

七年级下科学第三章知识点汇总

科学知识点汇总-七年级上 第三章复习提纲 第一节:动物的生命周期 1、人的一生的生长时期: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青春期—中年期—老年期 2、青蛙一生的生长时期:受精卵—胚胎—蝌蚪—幼蛙—成蛙 4、完全变态发育:从幼体到成体的发育过程中,在生活和形态结构上要发生很大改变的发育类型叫做 完全变态发育。(青蛙) 5、昆虫的发育类型: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 完全变态发育: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如:蚕、蝶、蛾、蚊、蝇等) 不完全变态发育: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如:蝗虫、蟋蟀、蝼蛄、螳螂、臭虫) 6、动物的生长时期:动物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生殖、死亡等生长时期。 7、动物的生命周期:由生长时期构成。生命周期的时间就是这种动物的寿命。 第二节:新生命的诞生 1、精子和卵细胞 ⑴⑸新生命都是从受精卵发育而来。 ⑵受精卵由雄性生殖细胞精子和雌性生殖细胞卵细胞结合产生。 ⑶精子和卵细胞:卵细胞是人体中最大的细胞,而精子有尾巴,能够移动。精子和卵细胞属于 ⑷性细胞,其细胞核内都携带着遗传物质。 2、人的生殖系统 ⑴男性生殖系统:由睾丸、输精管、精囊、前列腺等器官组成。 睾丸的主要功能: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⑵女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组成。成年女性大约每个月会排出一个成熟 卵巢的主要功能: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的卵细胞,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 3、受精与妊娠 ⑴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中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 ⑵妊娠:受精卵沿着输卵管往下移动到子宫后,经过数次分裂逐渐形成胚胎,并附着在子宫壁上, 这时女性就怀孕了,也称为妊娠。 (注意:精子和卵细胞受精的场所在输卵管,且在输卵管就开始分裂。 而胚胎发育的场所主要在子宫。) 4、胚胎发育―――主要在子宫(发育时间约280天或约9个月) 胚胎发育早期的营养来自卵细胞中的卵黄,当植入子宫后胚胎发育的营养和氧气来自母体。 胚胎通过脐带和胎盘与母体相连。从母体获得营养和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 5、分娩和养育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超强版)

九(下)第一章基础知识分析 第1节宇宙的起源 1.美国天文学家哈勃发现星系运动有如下特点: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星系离我们越远,运动的速度越快;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地扩大。 2.目前被人们广为接受的一种宇宙起源学说是大爆炸宇宙理论。大约150亿年前宇宙形成。无论地球上观察,还是在其它星球上观察,都可以观察到其它星球都在远离观察点而去,这是宇宙膨胀的结果。宇宙无中心。 3.宇宙的结局:永远膨胀下去,或者会塌缩而在大挤压处终结。 4.英国人史蒂芬·霍金提出的黑洞理论和宇宙无边界的设想成了现代宇宙学的重要基石。他的宇宙无边界设想是这样的:第一,宇宙是无边的;第二,宇宙不是一个可以任意赋予初始条件或边界的一般系统。 5.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第2节太阳系的形成与地球的诞生 1.托勒密与“地心说”;哥白尼与“日心说”。 2.银河系中大约有2000多亿颗像太阳一样发光发热的恒星,而且银河系外, 还有河外星系。因此,太阳只是银河系中非常普通的一颗恒星。 3.人类认识太阳系的历程 ①最早用肉眼观测到的是金星、水星、火星、木星和土星。太阳是太阳系是质量最大的天体。(太阳系中只有太阳一颗恒星)

要哦) ③各行星公转方向:自西向东(慧星自东向西公转,又叫“扫把星”)。 4. 太阳系的形成: “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太阳系是由一块星云收缩形成的,先形成的是太阳,然后,剩余的星云物质进一步收缩演化,形成地球等行星。理论依据:太阳系的行星绕日运行的特征:同向性—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相同;共面性—公转轨道平面大多接近于同一平面;轨道的近圆性—公转轨道是椭圆。(太阳系行星公转特点有三个,其中同向性与共面性是星云说提出的依据)。 5. 星云是广泛存在于银河系与河外星系之中的由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 6. 第3节恒星的一生 1.繁星满天,绝大多数是恒星(由聚变,又叫热核反应提供能量)。恒星的体积相差悬殊。恒星的颜色不同,是由于它们表面的温度不同。颜色由深到浅,温度升高。一般来说,发红光的恒星温度最低,发黄光的高一些,发蓝色、白色光的恒星温度最高。 2. 恒星的演化: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测试卷-(附答案)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测试卷(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列关于生物进化规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由低等到高等B.由简单到复杂C.由水生到陆生D.由大型到小型 2、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B.“始祖鸟”是鸟类进化成哺乳类的典型证据 C.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发生显著变化的是脑容量增加 D.达尔文提出较为完善的生物进化学说,其核心是自然选择 3、子女的一些形态非常像他们的父母,这是因为他们() & A 与父母生活在相同的环境中 B 与父母吃的食物大致一样 C 具有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 D 受父母的熏陶 4、2001年,科学家培育出了“超级鼠”,其肌肉质量超过普通鼠4倍,且寿命更长,原因 是它们体内多了一份特殊的基因。科学家获得这种超级鼠的方法属于() A.发酵技术B.克隆技术C.组织培养D.转基因技术 5、“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该诗句描述的生命现象主要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A.生物能够由小长大B.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C.生物能够繁殖后代D.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6、东北某林区,山脚是落叶阔叶林,山腰是红松林,山顶是冷杉林,影响这种分布状况形 成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A.阳光B.温度C.水D.土壤 7、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一只大象B.一群飞鸟C.一片树林D.一朵彩云 8、水俣病是由于汞中毒引起的,在“水草→虾→鱼→鱼鹰”食物链中,体内汞含量最高的是() A.水草B.虾C.鱼D.鱼鹰 9、关于食物链的写法,以下正确的是() A 阳光草蚱蜢鸡 B 鹰鸡蚱蜢植物 C 田鼠蛇鹰D植物蚱蜢鸡鹰 10、某湖泊受到农药轻度污染后,未经处理,一段时间后恢复原来状态,这是由于() A、自动调节能力 B、置换作用 C、化合作用 D、分解作用 11、在保护自然和自然资源,特别是保护野生动植物方面,目前较有效的措施是()

新教材七年级下科学第二章知识点

七下新教材科学第二章 第一节:感觉世界 1、人的感受器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痛觉、触觉、冷觉和热觉,其中冷觉和热觉又可 统称为冷热觉。 2、人的感觉器官有:眼、耳朵、鼻、舌、皮肤_等。 3、对热觉最敏感的部位是手背,对触觉最敏感的部位是指尖。 4、嗅觉的形成:气味T嗅觉神经末梢(接收刺激)T嗅觉神经(将信息传递到大脑大脑(形成嗅觉)嗅觉的特点:①长时间处于某种味道的环境中,会因为大脑的嗅觉中枢适应(疲劳)_而闻不出这 种味道;②嗅觉敏感的程度因年龄,动物种类和气味种类等的不同而不同。 5、舌头表面的每个味蕾上都有味觉细胞和味觉神经。 味觉的形成:食物T 口腔(食物中的化学物质溶于唾液)T味觉细胞(接受刺激)T味觉神经(将信息传递到大脑)T大脑(形成味觉)。 6、舌的不同部位对味道的敏感性不同 7、进行P5的活动时,在每吸入一种溶液前都用清水漱口,以排除上一次实验的影响(或干扰)。 第二节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1、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_中传播。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2、声音发生的条件:振动;声音传播的条件:需要介质;声音传播的方式:声波。 3、在15C的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40米/秒。 第三节耳和听觉 1、耳的结构:①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 ②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听小骨; ③内耳包括耳蜗、前庭和半规管。 2、耳的主要功能:听觉和保持身体平衡。位觉感受器在前庭和半规管中(解释晕船、晕车现象)。 3、听觉产生过程:耳廓(收集声波)T外耳道T鼓膜(将声波转化为振动)T听小骨(将声波扩大并传导)T耳蜗(接受刺激、产生信息)T 听神经(传导信息)T 大脑(产生听觉)。 4、遇到巨大的响声时,迅速张嘴,捂紧双耳是使鼓膜内外气压保持平衡,避免鼓膜被震破_。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声音的高低(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响度--声音的强弱(振动幅度越大、离声源越近,响度就越大) 音色(与发声体的性质、形状、发声方法有关) 6、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单位是赫兹(Hz)。人的发声频率大约在65赫兹到_ 1100赫兹之间;听觉频率大约在20赫兹到_20000赫兹之间。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叫做超声波,低于20赫兹的声波叫做次声波。 第四节光和颜色 1、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如太阳、燃烧着的蜡烛、开着的电视的屏幕、萤火虫等。 2、光的传播特点: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①小孔成像 ②影子的形成③月食、日食④步枪瞄准、列队排整齐)。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3x 108m/s),空气 15 中次之。光年是长度单位。1光年=3X 108米/秒x 365x 24 x 3600秒=9. 4608x 10 米。 3、光的色散:白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彩色光带中颜色的顺序:红、橙、黄、绿、蓝、靛、紫。其中紫色光的折射角最大,红光最小。所以白光是复色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多种单色光混合而

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知识点

1、 机械运动:物体空间位置发生变化。 2、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 根据物体运动的路线,将物体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4、 根据在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是否相等,将物体运动分为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 5、 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6、 速度可以定量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7、 时间路程速度= t S v = 8、 1米/秒=3.6千米/时 9、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10、力的作用效果体现在:(1)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2)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其中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 11、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2、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位N 13、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是测力计,实验室用的是弹簧测力计 14、弹性:弹簧受到手的拉力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会恢复到原来状态的性质 15、弹力:针对发生的形变,产生一个反抗形变的力(两个物体之间相互接触的力一般都是弹力,两个物体不接触的是磁力) 16、使用弹簧秤时要沿着轴线方向施力 17、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18、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在箭头边上标上力的大小,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19、重力:地球对周围的一切物体都有向下吸引的作用 20、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垂直于水平面) 21、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22、形状规则,质量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形状不规则,质量不均匀的物体的重心用悬挂法确定。 23、重力的大小跟质量有关,跟星球的质量、半径有关。 24、重力的公式:G=mg g=9.8N/Kg (为了粗略计算g 一般取10N/Kg ) 25、如果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了,它一定受力;但物体受力了,运动状态未必改变(可能受到平衡力,可能受到合力为零) 26、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27、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是理想状态下的定律。 28、原来物体处于运动状态,当某时刻不受力后,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原来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当某时刻不受力后,将保持静止状态。 29、力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0、惯性: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31、惯性是一切物体的属性。无论是固体、液体或气体都存在惯性。 32、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就说明这两个力是平衡的。 33、两个力相互平衡需要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九年级科学上下册知识点汇总

浙教版科学九上 第一章 知识要点 一、酸的通性 1、酸能使紫色石蕊变 红 色,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 2、酸 + 碱 --- 盐 + 水(复分解反应) ①用胃舒平中和过多胃酸 3HCl + Al(OH)3 ==== AlCl 3 + 3H 2O 。 ②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 Cu(OH)2 + H 2SO 4 === CuSO 4 + 2H 2O 。 3、金属氧化物 +酸 ---- 盐 + 水 (复分解反应) ①用盐酸除铁锈 Fe 2O 3 + 6HCl === 2FeCl 3 + 3H 2O ②变黑的铜丝和稀硫酸反应 CuO + H 2SO 4 ==== CuSO 4 + H 2O 4、金属单质 + 酸 ---- 盐 + 氢气 (置换反应) ①生锈铁钉在足量盐酸中产生气泡 Fe + H 2SO 4 = FeSO 4 + H 2↑ ②实验室制氢气 Zn + H 2SO 4 = ZnSO 4 + H 2↑ 5、酸 + 盐 ----- 另一种酸 + 另一种盐(复分解反应) ①检验氢氧化钠已变质(加盐酸) Na 2CO 3 + 2HCl === 2NaCl + H 2O + CO 2↑ ②检验盐酸中的氯离子 HCl + AgNO 3 === AgCl↓ + HNO 3 ③检验硫酸中的硫酸根离子 H 2SO 4 + BaCl 2 ==== BaSO 4 ↓+ 2HCl 二、碱的通性 1、碱能使紫色石蕊变 蓝 色,使无色酚酞变 红 色。 2、酸 + 碱 -----盐 + 水(复分解反应) ①用烧碱中和石油中的硫酸 H 2SO4 + 2NaOH ==== Na 2SO4 + 2H 2O 3、非金属氧化物 +碱 --- 盐 + 水 ①氢氧化钠放在空气中变质 2NaOH + CO 2 == Na 2CO 3 + H 2O ②用烧碱溶液吸收工厂二氧化硫 2NaOH + SO 2 == Na 2SO 3 + H 2O 4、碱 + 盐 ----另一种碱 + 另一种盐(复分解反应) ①配制的波尔多液农药不能久置 Ca(OH)2 + CuSO 4 ==== Cu(OH)2↓ + CaSO 4 ②氯化铁与烧碱反应 3NaOH + FeCl 3 ==== Fe(OH)3↓ + 3NaCl 三、金属的性质 1、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2① 2、金属单质 + 酸①镁带与稀硫酸反应 Mg+ H 2 SO 4 === Mg SO 4 + H 2↑ 小结:金属与酸反应条件是:金属活动顺序表排在H 前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 3、金属单质 + 盐(溶液)--- 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置换反应) ①湿法炼铜 Fe + CuSO 4 === FeSO 4 + Cu ②红色铜丝放入硝酸银溶液 Cu + 2AgNO 3=== Cu(NO 3)2 + 2Ag 小结:金属与盐反应的条件 金属加溶盐 强进弱出 。 四、 有机物的性质 1、可燃性 五、物质鉴别 1、据物质颜色鉴别 Cu 红 CuO 黑 CuSO 4粉末白色 CuSO 4溶液蓝色 CuSO 4·H 2O 蓝 Fe (银白) Fe 2O 3 (红) FeCl 3 (黄) Fe(OH)3 (红褐色) 2、根据反应现象鉴别 (1)鉴别NaOH 溶液与石灰水 Ca(OH)2 + CO 2 ==== CaCO 3 ↓+ H 2O (2)鉴别稀硫酸与稀盐酸 H 2SO 4 + BaCl 2 ==== BaSO 4 ↓+ 2HCl

七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

知识点概述第二单元 运动和能的多种形式 运动的多种形式:机械运动、声运动、光运动、电运动、热运动、生命运动。 能的多种形式:机械能(动能、势能)、声能、光能、电能、热能、化学能、生命质能。运动着的物体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1.固体、液体、气体等一切物体都可具有动能。 2.运动着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3.物体由于被举高或发生形变所积蓄的能,叫势能。 4.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参照物和机械运动 参照物: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被选作标准的物体。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相对运动:相对参照物而言位置发生变化。 相对静止:相对参照物而言位置不变。 机械运动:物体空间位置的变化。 1.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形状,可以将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直线运动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速度:(1)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叫速度。 (2)意义: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公式:v=S/t 速度=路程/时间 S=Vt t=V/S (4)单位:m/s km/h 1m/s=3.6km/h 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的方法:⑴比较同一时间通过路程的长短。 通过路程长的运动较快,反之运动

较慢。 ⑵比较同一路程所用时间的长短。所 用时间短的运动较快,反之运动较 慢。 平均速度:对于变速直线运动来说,V=S/t表示一段时间或者一段路程上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 ?1、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我们研究物体是否运动和怎样运动时,总是要选 择一个事先假定为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当一个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时,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在做机械运动。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描述同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结论将是不同的。这就是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的路程s与所需的时间t的比值是一个常数,这个 常数的大小直接反映了物体运动的快慢,物理学中把它定义为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即v=s/t。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主单位是米/秒,常用的单位还有千米/时。1米/秒=3.6千米/时。 ?3、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的路程段或时间段中,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是不同 的,这一比值只能粗略地描述运动物体在这一路程段或时间段的运动快慢,物理学中把它定义为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该路程段中或时间段的平均速度,即V=s/t。 力的存在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使物体发生形变 力的作用 改变无力的运动状态(速度的大小和运动的方向)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力的测量工具:测力计(弹簧测力计) 弹性:物体受到力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会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弹性。物体的弹性是有限制 ..的。 弹力:物体形变时反抗形变的力。在一定围,物体受到的力越大.,物体的形变越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