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科学下册单元测试-第一章

2019-2020年九年级科学下册单元测试-第一章
2019-2020年九年级科学下册单元测试-第一章

2019-2020年九年级科学下册单元测试-第一章

1、宇宙中存在的各种天体,根据它们的体积大小和质量大小,从大到小可以排列为【】

A 行星恒星星团星系

B 星团星系行星恒星

C 星团星系恒星行星D星系星团恒星行星

2、星系是宇宙的基本组成部分,下列天体属于星系的是【】

A 地月系

B 天王星

C 太阳系D银河系

3、用多普勒效应来解释河外星系的谱线红移,可以推断【】

A星系之间正在相互退行远离B 宇宙正在缩小C 星系在旋转D 星系之间正在相互靠近4、银河系外还有许多星系,成为河外星系。最近的河外星系是_________________,距离地球有_________;远在__________以外的星系我们还无法观测到。

5、天文学家研究发现,虽然天体的分布非常_________,但是宇宙在大尺度上(109光年以上)不但是_________和_________还是___________的。

6、天文学家在观察星系时,发现来自星系的光谱线的波长都变_____,也就是说谱线向____端移动了,这个现象成为河外星系的___________。

7、宇宙的膨胀是________的膨胀。

大麦哲伦星系16万光年100亿光年松散均匀各向同性无边长红谱线红移没有中心

第二节热大爆炸宇宙模型

1、宇宙起源于【】

A 上帝创造

B 高度旋转收缩C热大爆炸D 盘古

2、宇宙膨胀的最初时刻是【】

A 密度和温度都极小的时刻

B 密度极大,温度极小的时刻

C 密度极小,温度极大的时刻

D 密度和温度都极大的时刻

3、科学家证实宇宙各处都存在这样的微波辐射,其热力学温度为【】

A 270K

B 0K

C 3K

D -270K

4、在20世纪的最后两年里,科学家发现【】

A 宇宙已经停止膨胀

B 宇宙在减速膨胀

C 宇宙在收缩D宇宙在加速膨胀

5、开创热大爆炸宇宙学的科学家是【】

A俄国枷莫夫 B 美国爱因斯坦 C 英国牛顿 D 英国霍金

6、宇宙诞生至今约有__________,大爆炸后的3分钟宇宙中出现___________,大爆炸后的100万年宇宙中出现___________,大爆炸后的10亿年宇宙中出现___________,大爆炸后的100亿年____________诞生了,大爆炸后的110亿年,地球上开始出现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宇宙起源于热大爆炸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而宇宙的将来是由现在观测到的宇宙中物质的多少,即____________决定的。根据现在观察到了现象,宇宙的密度应该________(小于,大于或等于)4.5*10-27kg/m3,最后将消亡在接近绝对零度的冷寂世界中。

150亿年复合原子核原子星系和恒星太阳和地球原始生命微波背景辐射宇宙密度小于

第三节恒星的演化

1、恒星的前身是【】

A 宇宙的的微粒

B 星团

C 行星

D 星际云或星际云中的某块星云

2、体积最大的是【】

A 主序星

B 白矮星

C 中子星

D 红巨星

3、关于恒星演化的不同阶段,发光、发热消耗的能量说法错误的是【】

A 主序星氢核聚变核能B白矮星冷却核能

C 红巨星氦核聚变核能

D 形成中的恒星引力势能

4、恒星不再收缩的条件【】

A 引力消失B引力和核反应产生的压力平衡C 引力大于核反应产生的压力

D 引力小于核反应产生的压力

5、汉代有“元光元年五月客星见于房”的记载,这颗客星可能是【】

A 主序星B超新星C 彗星 D 白矮星

6、大质量的恒星演变成中子星或黑洞前,都要经历【】

A 热大爆炸

B 白矮星

C 超新星爆发

D 黑矮星

7、关于超新星爆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使星际云收缩

B 导致部分恒星诞生的动力

C 抛洒出各种元素

D 变成白矮星

8、关于黑洞的认识正确的是【】

A 密度很小

B 具有很大的引力

C 就是黑色的洞

D 由黑矮星演化而来

9、请你根据要求按恒星演化的先后顺序排列:

A 星际云

B 中子星(或脉冲星)C黑洞D 红巨星E 主序星F白矮星G 黑矮星H超新星太阳(质量不是很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质量较大的恒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质量更大的恒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EDFG AEDHBF AEDHC

第四节星际航行和空间技术

1、不属于人造卫星的功能是【】

A 微波通信的中继站

B 监测海洋

C 为研究气候提供数据

D 空间科学技术的试验站

2、生产高纯度、高均匀的晶体和药片,利用了哪些空间资源【】

A 高洁净高位置高真空微重力

B 强辐射高真空超低温微重力

C高洁净高真空超低温微重力

D 高真空高洁净高位置超低温

3、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航天器与宇航员是【】

A运载火箭费俊龙B航天飞机杨利伟C 空间探测器聂海胜D载人航天飞船杨利伟

4、下列满足要离开地球去进行星际航行的条件有【】

a 克服地球引力b满足第二宇宙速度c 穿宇航服d 保证航行安全e 与地面保持紧密联系

A abcde

B abcd

C acde

D ade

5、航天器基本上分为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两大类。前者包括人造卫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者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载人航天飞船与人造卫星不同之处是前者还必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7、_______年10月4日_________成功的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我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名为_________________。

无人航天器载人航天器无人航天飞船空间探测器载人航天飞船航天飞机空间站1957 苏联东方红一号

科学九年级下册

第一章演化的自然 第1节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1、托勒密的宇宙体系:地心说 托勒密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从地球向外,依次有月球、水星、金星、太阳、火星、木星和土星,在各自的圆轨道上绕地球运转。 2、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临终时发表了一部具有历史意义的著作——《天体运行论》,完整地提出了“日心说”理论。这个理论体系认为,太阳是行星系统的中心,一切行星都绕太阳旋转。地球也是一颗行星,它上面像陀螺一样自转,一面又和其他行星一样围绕太阳转动。 3、美国天文学家哈勃发现星系运动有如下特点:①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②星系离我们越远,运动的速度越快;③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地扩大。 4、目前被人们广为接受的一种宇宙起源学说是大爆炸宇宙理论(勒梅特于1931年创建)。其主要观点:大约150亿年前,我们所处的宇宙全部以粒子的形式、极高的温度和密度,被挤压在一个“原始火球”中。大爆炸使物质四散出击,宇宙空间不断膨胀,温度也相应下降,后来相继出现在宇宙中的所有星系、恒星、行星乃至生命。 5、宇宙的将来—两种结局:永远膨胀下去,或者会塌缩而在大挤压处终结。 无论地球上观察,还是在其它星球上观察,都可以观察到其它星球都在远离观察点而去,这是宇宙膨胀的结果。其实,大爆炸而产生宇宙的理论也不能确定起始爆炸中心。 6、英国人史蒂芬·霍金提出的黑洞理论和宇宙无边界的设想成了现代宇宙学的重要基石。他的宇宙无边界设想是这样的:第一,宇宙是无边的;第二,宇宙不是一个可以任意赋予初始条件或边界的一般系统。 7、宇宙:广漠空间和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的总称。是由大量不同层次的星系构成的。宇宙是均匀的、无边的、膨胀的。宇宙中有上千亿的星系,平均每个星系又有上千亿的恒星和各类天体。 第2节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 1、人类认识太阳系的历程 (1)最早用肉眼观测到的是金星、水星、火星、木星和土星。 (2)公元1609年,意大利科学家加利略发明了天文望远镜后,人们才撩开太阳系神秘的面纱。 (3)1781年,英国科学家威廉赫歇耳发现了天王星。 (4)1846年法国的勒维耶与英国的亚当斯发现了海王星。 (5)1930年,美国的汤博发现了冥王星。 (6)20世纪50年代,航天探测器的运用,是人类对太阳系的认识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2、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3、太阳系的形成: “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太阳系是由一块星云收缩形成的,先形成的是太阳,然后,剩余的星云物质进一步收缩演化,形成地球等行星。理论依据:太阳系的行星绕日运行的特征。 同向性: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相同。共面性:公转轨道平面大多接近于同一平面。轨道的近圆性。4、太阳系的形成——星云说 (1)星云:是由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的巨大云雾状天体。直径大多十几光年 (2)人们把宇宙中星际气体、尘埃和粒子流等物质叫做“星际物质”。 星际物质在宇宙空间的分布并不均匀。在引力作用下,某些地方的气体和尘埃可能相互吸引而密集起来,形成云雾状。人们形象地把它们叫做“星云”。 5、太阳系家族的诞生 (1)50亿年前原始太阳星云因万有引力作用而收缩凝聚 (2)凝聚的星云,绕着中轴旋转,形成中间增厚的大圆盘 (3)继续旋转,盘面形成几个同心圆的圆环 (4)中心部份质量较大形成恒星——太阳,圆环部分形成一颗颗行星及卫星。

最新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每章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科学九下第1章知识归纳总结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 一基本概念 (一)、种群 1.定义: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称为种群. 2.生物特征: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3.种群密度计算公式:生物个体数/种群生存的面积(或体积) 4.性别比例计算公式:男性人数/女性人数×100% 5.出生率计算公式:新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0‰ 6.死亡率计算公式:死亡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0‰ (二)、群落 1.定义:在一定生活环境内生活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就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生物群落简称为群落。 2.生物特征:一定区域内的全部种群,即区域内的全部生物。

3.关系:群落中各生物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相互关系:有食物关系、栖息和寄生关系、繁殖关系等,其中食物关系最主要。 4.生物分布特点:垂直分布。 (三)、植被 1.定义: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所有植物的总和,称为植物群落。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称为植被。 3.作用:在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植物。 4.破坏植被的危害:水土流失、气候变化异常、动植物资源枯竭、等。 (四)、生态系统。 1、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空气、水、土壤等。 2.各种生物对非生物因素有不同的要求。 例:(1)松、杉、一般农作物在强光下生长良好———阳光 (2)苹果不宜热带种植————温度 荔枝等不宜在寒带种植 (3)沙漠区一般植物难生长但沙拐枣生长良好——---- 水分 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既要适应环境,又通过各自的活动影响环境 4.涵义:一个生物群落和它所生活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一起,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5.生态系统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合成的有机物是其他生物直接或间接的能量来源; 6.不可缺少的成分 (把有机物转化成无机物,为生产者提供原料) 7.生物间关系最主要的是食物关系。 8.区域大小:可根据实际需要,自由选定。故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区域大小直接比较。 (五)、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 (1)涵义: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通过食物关系形成联系——食物链。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复习提纲概要

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基础知识分析 第1节宇宙的起源 1.宇宙:广漠空间和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的总称。是由大量不同层次的星系构成的。宇宙是均匀的、无边的、膨胀的。 宇宙中有上千亿的星系,平均每个星系又有上千亿的恒星和各类天体。 运动着的物质将时间和空间结合在一起就成为我们所说的宇宙。 2.美国天文学家哈勃发现星系运动有如下特点: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星系离我们越远,运动的速度越快;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地扩大。 3.目前被人们广为接受的一种宇宙起源学说是大爆炸宇宙理论(勒梅特于1931年创建)。其主要观点----大约150亿年前,我们所处的宇宙全部以粒子的形式、极高的温度和密度,被挤压在一个“原始火球”中。 大爆炸使物质四散出击,宇宙空间不断膨胀,温度也相应下降,后来相继出现在宇宙中的所有星系、恒星、行星乃至生命。 4.宇宙的将来—两种结局:永远膨胀下去,或者会塌缩而在大挤压处终结。 无论地球上观察,还是在其它星球上观察,都可以观察到其它星球都在远离观察点而去,这是宇宙膨胀的结果。其实,大爆炸而产生宇宙的理论也不能确定起始爆炸中心。 5.英国人史蒂芬·霍金提出的黑洞理论和宇宙无边界的设想成了现代宇宙学的重要基石。他的宇宙无边界设想是这样的:第一,宇宙是无边的;第二,宇宙不是一个可以任意赋予初始条件或边界的一般系统。 第2节太阳系的形成与地球的诞生 1. 托勒密的宇宙体系——地心说 托勒密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从地球向外,依次有月球、水星、金星、太阳、火星、木星和土星,在各自的圆轨道上绕地球运转。 2.哥白尼与“日心说” 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临终时发表了一部具有历史意义的著作——《天体运行论》,完整地提出了“日心说”理论。这个理论体系认为,太阳是行星系统的中心,一切行星都绕太阳旋转。地球也是一颗行星,它上面像陀螺一样自转,一面又和其他行星一样围绕太阳转动。 3.人类认识太阳系的历程 ①最早用肉眼观测到的是金星、水星、火星、木星和土星。 ②公元1609年,意大利科学家加利略发明了天文望远镜后,人们才撩开太阳系神秘的面纱。 ③1781年,英国科学家威廉赫歇耳发现了天王星。 ④1846年法国的勒维耶与英国的亚当斯发现了海王星。 ⑤1930年,美国的汤博发现了冥王星。 ⑥20世纪50年代,航天探测器的运用,是人类对太阳系的认识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4.太阳系的行星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5.太阳系的形成: “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太阳系是由一块星云收缩形成的,先形成的是太阳,然后,剩余的星云物质进一步收缩演化,形成地球等行星。理论依据:太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测试卷-(附答案)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测试卷(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列关于生物进化规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由低等到高等B.由简单到复杂C.由水生到陆生D.由大型到小型 2、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B.“始祖鸟”是鸟类进化成哺乳类的典型证据 C.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发生显著变化的是脑容量增加 D.达尔文提出较为完善的生物进化学说,其核心是自然选择 3、子女的一些形态非常像他们的父母,这是因为他们() & A 与父母生活在相同的环境中 B 与父母吃的食物大致一样 C 具有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 D 受父母的熏陶 4、2001年,科学家培育出了“超级鼠”,其肌肉质量超过普通鼠4倍,且寿命更长,原因 是它们体内多了一份特殊的基因。科学家获得这种超级鼠的方法属于() A.发酵技术B.克隆技术C.组织培养D.转基因技术 5、“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该诗句描述的生命现象主要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A.生物能够由小长大B.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C.生物能够繁殖后代D.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6、东北某林区,山脚是落叶阔叶林,山腰是红松林,山顶是冷杉林,影响这种分布状况形 成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A.阳光B.温度C.水D.土壤 7、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一只大象B.一群飞鸟C.一片树林D.一朵彩云 8、水俣病是由于汞中毒引起的,在“水草→虾→鱼→鱼鹰”食物链中,体内汞含量最高的是() A.水草B.虾C.鱼D.鱼鹰 9、关于食物链的写法,以下正确的是() A 阳光草蚱蜢鸡 B 鹰鸡蚱蜢植物 C 田鼠蛇鹰D植物蚱蜢鸡鹰 10、某湖泊受到农药轻度污染后,未经处理,一段时间后恢复原来状态,这是由于() A、自动调节能力 B、置换作用 C、化合作用 D、分解作用 11、在保护自然和自然资源,特别是保护野生动植物方面,目前较有效的措施是()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科学期末测试

九年级下册期末测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科学假说在科学发现中起着重要作用,但需要相应的现象或证据支持。下列现象与假说对应的有(C) ①所有星系都在远离地球而去,星系越远退行的速度越快——大爆炸宇宙论②《圣经》中关于天堂、人间、地狱的说法——哥白尼的“日心说”③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板块学说④发现了处于爬行类和鸟类过渡类型的始祖鸟化石——达尔文进化论⑤地球有昼夜更替现象——地球是一个球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④⑤ 2.(兰州中考)唾液中的溶菌酶具有杀菌作用,与这种免疫属于同一类型的是(B) A.接种麻疹疫苗预防麻疹 B.皮肤黏膜阻挡和清除异物 C.鱼、虾引起的过敏反应 D.器官移植引起的免疫反应 3.H7N9型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所导致的传染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对该病确诊病例及密切接触者隔离治疗、观察。这种措施是切断传播途径 B.H7N9型禽流感患者是该病的病原体 C.体内有乙肝抗体的人,不会患该传染病 D.若通过H7N9型禽流感疫苗预防该病,这属于特异性免疫 4.毒品危害很严重,海洛因是其中之一,化学式为C21H23NO5,它由4种元素组成。吸毒对人体健康的损害几乎是毁灭性的。下列对待毒品的态度错误的是(C) A.吸毒危害大,坚决要抵制 B.吸毒易成瘾,一定要远离 C.明星有吸毒,仿效也可以 D.身边有吸毒的朋友要远离并劝阻 5.煤炭、石油的共同特点是(C) ①属于可再生能源②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③容易污染环境④由远古地质历史时期生物转变而成 ⑤在世界上的分布比较均匀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6.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D) A.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非常重要的证据 C.关于生物进化的原因,被人们普遍接受的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D.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个体由小到大 7.对如图漫画的理解最恰当的是(B) A.地球上的物种太多了,不堪重负,我们要消灭那些对人无用的物种 B.人口剧增,过度获取自然资源,让地球无法承受 C.整个地球就是一个生物圈,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要保护她,为她“减负” D.人多力量大,我们战胜了地球 8.人体内的红细胞由于没有细胞核,所以寿命很短,为保证血液的正常功能必须随时更新。在人的一生中与红细胞正常更新有关的结构是(A) A.骨髓腔内的骨髓 B.骨松质内的骨髓 C.骨膜内的成骨细胞 D.骨密质内的骨髓 9.下列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的是(C) A.传染病人要及时隔离 B.病死的动物要深埋 C.按时做好预防接种 D.生吃瓜果要洗净 10.荷兰主办了第三届核安全峰会,核安全问题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下列关于核能的说法正确的是(B)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

第4节非传染性疾病 1.下列有关心脏和血管疾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与xx无关 B.长期精神紧张可能引发心脏和血管疾病 C.只要参加体育锻炼就不会得心脏和血管疾病 D.吃好喝好就不会得心脏和血管疾病 2.近年来,心血管疾病的危害已经超过传染病,严重威胁着我国人民的健康。下列关于心血管疾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A.心血管疾病是由心脏和血管的病变引起的疾病 B.为心肌细胞提供氧气和养料的血管是冠状静脉 C.高血压、吸烟、高脂肪饮食和缺乏运动等会引发冠心病 D.心绞痛病人一旦发病,应立即将硝酸甘油药片含于舌下 3.阅读下列资料,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根据新出炉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显示,2017年我国心血管病死亡率仍居首位,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报告显示,在导致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中,高血压、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超重与肥胖、体力活动不足、不合理膳食、代谢综合征、大气污染等都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危险因素。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高润霖院士指出,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心血管疾病防治的基础,而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即“坏胆固醇”)是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事件的关键。“管住嘴,迈开腿”,生活方式干预有助预防心血管病。 (1)心血管疾病是指组成人体______系统的______和______器官出现了问题。 (2)导致心血管疾病居高不下的危险因素有哪些______?

(3)专家指出目前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方法是“管住嘴,迈开腿”的实质含义是______。 4.目前,在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中,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已经不再是传染病,而是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这些疾病也常被称为“生活方式病”或“现代文明病”。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白血病是危害青少年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白血病的症状有白细胞增多,白细胞吞噬作用这种免疫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从免疫类型分析,属于______免疫。目前治疗白血病最好方法是______。 (2)饭后1小时血糖会迅速升高是因为米饭中淀粉在______内被彻底分解为葡萄糖并完成的生理过程是______。治疗糖尿病采用______方法。 (3)高血压是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心血管疾病,如何预防呢?(至少写出两点建议)______。答案和解析 1.B解析:据统计,在青少年和儿童中排在第一位的恶性肿瘤是白血病,因此心脑血管疾病与青少年有关,A错误。长期精神紧张可能引发心脏和血管疾病,B正确。多参加体育锻C错误。 炼等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但不能完全预防,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不偏食、 D错误。 不厌食、不暴饮暴食,即做到合理膳食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但不能完全预防,2.B解析:心血管疾病是由心脏和血管的病变引起的疾病,A正确。在主动脉基部的左右两侧各发出一条冠状动脉,冠状动脉逐渐分支,深入到心肌内部,形成分布在心脏壁里的毛细血管网,然后汇集成静脉,最后通入右心房;血液沿着这条途径的循环叫做冠脉循环;冠脉循环是给心肌细胞运来氧气和营养物质,运走心肌细胞产生的废物的血液循环;因此为心脏肌肉细胞提供氧气和养料的血管是冠状动脉,B错误。高血压、吸烟、高脂肪饮食和缺乏运动等会引发冠心病,C正确。心绞痛病人一旦发病,应立即将硝酸甘油药片含于舌下,D正确。

九年级科学上下册知识点汇总

浙教版科学九上 第一章 知识要点 一、酸的通性 1、酸能使紫色石蕊变 红 色,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 2、酸 + 碱 --- 盐 + 水(复分解反应) ①用胃舒平中和过多胃酸 3HCl + Al(OH)3 ==== AlCl 3 + 3H 2O 。 ②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 Cu(OH)2 + H 2SO 4 === CuSO 4 + 2H 2O 。 3、金属氧化物 +酸 ---- 盐 + 水 (复分解反应) ①用盐酸除铁锈 Fe 2O 3 + 6HCl === 2FeCl 3 + 3H 2O ②变黑的铜丝和稀硫酸反应 CuO + H 2SO 4 ==== CuSO 4 + H 2O 4、金属单质 + 酸 ---- 盐 + 氢气 (置换反应) ①生锈铁钉在足量盐酸中产生气泡 Fe + H 2SO 4 = FeSO 4 + H 2↑ ②实验室制氢气 Zn + H 2SO 4 = ZnSO 4 + H 2↑ 5、酸 + 盐 ----- 另一种酸 + 另一种盐(复分解反应) ①检验氢氧化钠已变质(加盐酸) Na 2CO 3 + 2HCl === 2NaCl + H 2O + CO 2↑ ②检验盐酸中的氯离子 HCl + AgNO 3 === AgCl↓ + HNO 3 ③检验硫酸中的硫酸根离子 H 2SO 4 + BaCl 2 ==== BaSO 4 ↓+ 2HCl 二、碱的通性 1、碱能使紫色石蕊变 蓝 色,使无色酚酞变 红 色。 2、酸 + 碱 -----盐 + 水(复分解反应) ①用烧碱中和石油中的硫酸 H 2SO4 + 2NaOH ==== Na 2SO4 + 2H 2O 3、非金属氧化物 +碱 --- 盐 + 水 ①氢氧化钠放在空气中变质 2NaOH + CO 2 == Na 2CO 3 + H 2O ②用烧碱溶液吸收工厂二氧化硫 2NaOH + SO 2 == Na 2SO 3 + H 2O 4、碱 + 盐 ----另一种碱 + 另一种盐(复分解反应) ①配制的波尔多液农药不能久置 Ca(OH)2 + CuSO 4 ==== Cu(OH)2↓ + CaSO 4 ②氯化铁与烧碱反应 3NaOH + FeCl 3 ==== Fe(OH)3↓ + 3NaCl 三、金属的性质 1、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2① 2、金属单质 + 酸①镁带与稀硫酸反应 Mg+ H 2 SO 4 === Mg SO 4 + H 2↑ 小结:金属与酸反应条件是:金属活动顺序表排在H 前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 3、金属单质 + 盐(溶液)--- 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置换反应) ①湿法炼铜 Fe + CuSO 4 === FeSO 4 + Cu ②红色铜丝放入硝酸银溶液 Cu + 2AgNO 3=== Cu(NO 3)2 + 2Ag 小结:金属与盐反应的条件 金属加溶盐 强进弱出 。 四、 有机物的性质 1、可燃性 五、物质鉴别 1、据物质颜色鉴别 Cu 红 CuO 黑 CuSO 4粉末白色 CuSO 4溶液蓝色 CuSO 4·H 2O 蓝 Fe (银白) Fe 2O 3 (红) FeCl 3 (黄) Fe(OH)3 (红褐色) 2、根据反应现象鉴别 (1)鉴别NaOH 溶液与石灰水 Ca(OH)2 + CO 2 ==== CaCO 3 ↓+ H 2O (2)鉴别稀硫酸与稀盐酸 H 2SO 4 + BaCl 2 ==== BaSO 4 ↓+ 2HCl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三节身体的防卫 教学目标 1、识别免疫现象、类型; 2、举例说明计划免疫和人工免疫; 3、了解免疫功能。 教学重点 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教学难点: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抗原和抗体,人体免疫功能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复习传染病的三个特点和预防的三种途径 思考:虽然我们的身体经常受到来自环境中微生物的威胁,但不一定会患传染病,这是为什么? 学生思考后回答(皮肤阻挡作用) 问:人体有些部分没有皮肤阻挡,如眼睛、鼻腔、口腔等,是如何抵抗外界的病原体入侵的? 学生回答,并相互补充 读图:找出人体防御病原体入侵的防线有哪些? (1)皮肤:起屏障作用,防止病原体进入人体 (2)皮肤、呼吸道分泌物有杀菌作用 (3)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摆动,清除异物和病菌 (4)泪液中溶菌酶,胃液中胃酸能杀死病菌 教师归纳: 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组成:皮肤、胃壁的黏膜、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 功能:阻挡或杀死病原体,不让病原体侵入

人体保护自身免受病患的两种方法:一是防止病体侵入体内;二是抵抗已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 问:如果病原体突破以上防线侵入人体后会怎样呢?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第二道防线 血液中的吞噬细胞、吞噬细胞在组织中吞食和消化病原体 功能:溶解、吞噬和消灭病原体 归纳: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组成有:皮肤屏障作用;吞噬细胞和体液(泪液、唾液中所含的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干扰素对病毒的抑制作用。 问:它们对人体的作用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答:能对多种病原体产生免疫防御作用 总结:非特异性免疫:第一、二道防线是对多种病原体的防御作用 问:如果病原体突破了第一、二道防线之后进入血液后,会怎么样? (血液中的淋巴细胞会产生免疫反应) 播放FLASH小动画 解释抗原和抗体 抗原:进入人体后能和淋巴细胞产生免疫反应的任何体外物质,包括:细菌、病毒、移植器官、花粉、自身组织(癌细胞)等 抗体:B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抗原的特殊蛋白质。人们通常也称为免疫球蛋白。可使病原菌凝集,中和病原体产生的毒素。 问:抗体是如何对付病原体的? 抗体附在病原体上,病原体被溶解及杀死;抗体附在病原体表面,使病原体更易被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被抗体粘结在一起,以致不能进入细胞或繁殖归纳:在体液中(细胞外)消灭病原体——体液免疫 再看FLASH,介绍B淋巴细胞的记忆功能。 问:B淋巴细胞是在体液中起作用的,一旦病原体进入细胞内时,人体还有什么免疫方法? 观看动画,T淋巴细胞的作用方式——直接作用和释放淋巴因子 归纳:在细胞内消灭病原体→细胞免疫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期末测试

九年级科学下期末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列关于生物进化规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由低等到高等 B.由简单到复杂 C.由水生到陆生 D.由大型到小型 2、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B.“始祖鸟”是鸟类进化成哺乳类的典型证据 C.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发生显著变化的是脑容量增加 D.达尔文提出较为完善的生物进化学说,其核心是自然选择 3、子女的一些形态非常像他们的父母,这是因为他们() A 与父母生活在相同的环境中 B 与父母吃的食物大致一样 C 具有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 D 受父母的熏陶 4、2001年,科学家培育出了“超级鼠”,其肌肉质量超过普通鼠4倍,且寿命更长,原因 是它们体内多了一份特殊的基因。科学家获得这种超级鼠的方法属于() A.发酵技术 B.克隆技术C.组织培养 D.转基因技术 5、“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该诗句描述的生命现象主要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A.生物能够由小长大 B.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C.生物能够繁殖后代 D.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6、东北某林区,山脚是落叶阔叶林,山腰是红松林,山顶是冷杉林,影响这种分布状况形 成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A.阳光 B.温度 C.水 D.土壤 7、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一只大象 B.一群飞鸟 C.一片树林 D.一朵彩云 8、水俣病是由于汞中毒引起的,在“水草→虾→鱼→鱼鹰”食物链中,体内汞含量最高的是() A.水草 B.虾 C.鱼 D.鱼鹰 9、关于食物链的写法,以下正确的是() A 阳光草蚱蜢鸡 B 鹰鸡蚱蜢植物 C 田鼠蛇鹰 D植物蚱蜢鸡鹰 10、某湖泊受到农药轻度污染后,未经处理,一段时间后恢复原来状态,这是由于() A、自动调节能力 B、置换作用 C、化合作用 D、分解作用 11、在保护自然和自然资源,特别是保护野生动植物方面,目前较有效的措施是()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C、防止“三废”污染 D、禁止捕猎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作业本答案(下)

浙教版科学作业本答案【九年级下】 参考答案 第一章 第1节 4.不断地膨胀大爆炸宇宙论150亿粒子的大爆炸 5.(1)它可以永远地膨胀下去(2)它会塌缩而在大挤压处终结 6.(1)图略 (2)星系离我们距离越大,运动速度越快。(3)膨胀。 7.(1)B (2)宇宙大爆炸(3)星系光谱分析。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等。(4)大爆炸之前宇宙是怎样的等。 第2节 4.绕日公转自转绕日公转太阳系形成 5.康德拉普拉斯“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 一块星云收缩太阳地球等行星 6.气体尘埃物质 7.地球将脱离原来的轨道,做匀速直线运动。 第3节 7.氢氦8.星云9.红巨星>太阳>白矮星>中子星10.(1)C (2)C (3)C 11.短7-9 第4节 1.星云 2.岩浆地球温度水蒸38亿 B F E C D

7.(1)米勒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2)甲烷氨气氢气(3)高温、射线、闪电 (4)原始海洋(5)氨基酸有机酸尿素(6)没有生命的自然环境(或无机环境) 8.(1)米勒实验用CH4、NH3等成分模拟原始地球大气,合成了氨基酸等小分子有机物;证实在生命起源 的过程中,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由原始大气中的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是可能的;资料表明, 早期地球表面温度很高,原始大气中不可能存在CH4、NH3 等物质,因此不支持米勒实验。 (2)资料还显示星际分子大多是有机化合物,所以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有机物可能来自星际分子,而不是 来自地球,这对米勒实验的结论也提出了挑战。…… 第5节 (一) 8.苔藓蕨类裸子植物9.简单复杂简单复杂低等高等生物演化 10.(1)爬行类(2)硬骨鱼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3)侏罗(或侏罗纪与白垩纪之间) 11.(1)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亲缘关系(2)近远黑猩猩 (二) D 6.其他物种亲缘关系可变7.物种起源自然选择 8.自然选择共同的祖先亲缘9.人类可能起源于原始海洋 10.遗传变异环境其他生物适应环境遗传和变异生存斗争适者生存 11.(1)观察化石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来推测生物间的亲缘关系。

初中九年级科学下册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教案)

初中九年级科学下册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教案)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2、分析生态系统中各成分的能量关系,概述能量流动的特点。 3、以碳循环为例,说出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特点。 4、概述生态系统的功能及特点。 ◆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归纳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特点,培养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正确认识生态系统的功能(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通过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运输和传递的,渗透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食物链与食物网。 2、以食物链和食物网为基础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及其特点。 ◆难点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及其特点。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分析法、归纳法。 五、教学资源 PPT教学课件。 六、教学过程 课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要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旧课提问:(1)生态系 统的概念是什么?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 系统是什么?(2) 生态系统的组成分 为哪两部分?它们 各自包括了哪些成 分? 认真思考,回 答提问: (1)在一定自 然区域内,所 有生物及其生 活的环境共同 构成生态系 统。地球上最 大的生态系统 是生物圈。(2) 生态系统由生 物和非生物环 境两部分组 成。生物包括 植物、动物、 承上启下, 既巩固已 学知识,又 为学习新 知识做铺 垫。

微生物。非生物环境包括:阳光、水分、空气、温度、土壤等。 导入新课讲述:我们已经知道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 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具有各自的生态功 能,那么,生态系统 中各种成分的关系 如何?它们之间的 关系对生态系统会 产生怎样的影响? 这是本节课需要进 一步探讨的问题。 思考,讨论, 进入新课学 习。 问题导入, 明确学习 任务,激发 学习兴趣。 食物链和食物网1、活动:分析草原 生态系统中部分生 物的关系 ppt展示:图23-4 草原生态系统中的 各种生物(不完全)。 提出下列问题,引导 学生思考: (1)草原上的植物 在生态系统中有什 么作用? (2)草原上的各种 动物与草原上的植 被有什么关系? (3)草原上的各种 动物之间存在着什 观察、思考、 讨论、回答: (1)草原上的 植物通过光合 作用制造有机 物,供给该生 态系统中的各 种动物利用。 (2)吃与被吃 的关系。 (3)草原上的 各种动物之间 的关系是捕食 关系,如青蛙 捕食蝗虫,而 培养学生 观察、分 析、解决问 题的能力。 在“做中 学”增强学 生学习的 兴趣。

2019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1.5遗传与进化练习题精品教育.doc(最新整理)

一、选择题:遗传与进化练习题 姓名 1、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的遗传学依据是() A、近亲结婚必然使后代患遗传病 B、近亲结婚违反社会的伦理道德 C、不是近亲结婚就不会患遗传病 D、近亲结婚使后代患遗传病的机会增大 2、关于白化病和先天愚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都不可以治愈 B、都是遗传病 C、都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 D、都会传染 3、很久以前,在远离大陆的某海岛上,经常刮暴风,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海岛上保存下来的昆虫具备下列特征() A、强翅和弱翅 B、强翅和中等发达翅 C、中等发达的翅和弱翅 D、退化翅和强翅 4、下列有关遗传物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DNA 是由基因和蛋白质组成的 B、每种生物的细胞内部含有一定数量的染色体 C、生物个体能通过精子和卵子将自身的全部基因传递给子代 D、人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共有 46 条 5、在下列的几种变异中,哪种是不属于遗传的变异() A、路边的车前草长得瘦小,而同种车前草在田边却生长得很肥大 B、红花紫茉莉传粉后,生出了粉花紫茉莉 C、透明金鱼与不透明金鱼杂交,生出了五花鱼(即有透明部分,也有不透明部分)的后代 D、父亲的血型为 A 型,母亲为 B 型,却生下了 O 型的子女 6、为了帮助不孕夫妇,终于在 1978 年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例“试管婴儿”。医学界给予这项技术以极高的评价,称之为是“继器官移植之后的第二大医学奇迹”。此项技术是解决不孕症的有效手段。“试管婴儿”实际上是指受精卵在体外培养 3 至 5 天,形成胚胎后移植回母体子宫、着床继续发育形成胎儿直至分娩。所以说,“试管婴儿”是在试管中长大也是一个错误的说法。请判断“试管婴儿”技术在生物学上依据的原理是() A、有性生殖 B、无性生殖 C、克隆技术 D、基因工程 7、从母羊甲的体细胞中取出细胞核,注入到母羊乙去掉核的卵细胞经卵裂形成早期胚胎,再植入到另一母羊丙的子宫内,出生小羊的大多数性状() A、难以预测 B、像甲 C、像乙 D 、像丙 8.据报道,科学家已经培育出“部分基因敲除”的克隆猪。因此,科学家预言:“人 类移植猪器官,快了!”采用基因敲除技术将克隆猪的“排斥基因”敲除,从而解决 了异种器官移植时产生的排异反应。以下对于基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 B、基因是DNA 分子上起遗传作用的一些片段 C、基因是一种染色体 D、基因存在于细胞核中 9.美国人捕获萨达姆之后,利用DNA 鉴定技术判定他确是其人。这是因为DNA () A、是一类血细胞,每个人不同 B、是一种遗传物质,每个人不同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科学作业本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科学作业本答案第1节 1.A 2.C 3.D 4.持续地膨胀大爆炸宇宙论 150亿粒子的大爆炸 5.(1)它能够永远地膨胀下去 (2)它会塌缩而在大挤压处终结 6.(1) (2)星系离我们距离越大,运动速度越快。 (3)膨胀。 7.(1)B (2)宇宙大爆炸 (3)!星系光谱分析。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等。 (4)大爆炸之前宇宙是怎样的等。 第2节 1.A 2.C 3.B 4.绕日公转自转绕日公转太阳系形成 5.康德拉普拉斯“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 一块星云收缩太阳地球等行星 6.气体尘埃物质 7.地球将脱离原来的轨道,做匀速直线运动。第3节 1.D 2.A 3.B 4.D 5.A 6.B 7.氢氦 8.星云 9.红巨星>太阳>白矮星>中子星10.(1)C (2)C (3)C11.短 7耀9 2.5耀3 第4节 1.星云 2.岩浆地球温度水蒸 38亿 3.B 4.D 5.C 6.A B F E C D 7.(1)米勒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 (2)甲烷氨气氢气 (3)高温、射线、闪电 (4)原始海洋 (5)氨基酸有机酸尿素 (6)没有生命的自然环境(或无机环境) 8.(1)米勒实验用 CH 4 、NH 等成分模拟原始地球大气,合成了氨基酸等小分子有机物;证实在 生命起源的过程中,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由原始大气中的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是可能的;资料表明,早期地球表面温度很高,原始大气中不可能存有CH 4 、NH 3 等

物质,所以不支持米勒实验。 (2)资料还显示星际分子大多是有机化合物,所以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有机物可能来自星际分子,而不是来自地球,这对米勒实验的结论也提出了挑战。 10 20 30 40 50 60 1000 2000 3000 4000 s/百万光年v/km·s -1 !" 第5节 (一) 1.D 2.B 3.B 4.B 5.A 6.B 7.B 8.苔藓蕨类裸子植物 9.简单复杂简单复杂低等高等生物演化 10.(1)爬行类 (2)硬骨鱼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3)侏罗(或侏罗纪与白垩纪之间)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 册教案

第三节身体的防卫 教学目标 1、识别免疫现象、类型; 2、举例说明计划免疫和人工免疫; 3、了解免疫功能。 教学重点 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教学难点: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抗原和抗体,人体免疫功能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复习传染病的三个特点和预防的三种途径 思考:虽然我们的身体经常受到来自环境中微生物的威胁,但不一定会患传染病,这是为什么? 学生思考后回答(皮肤阻挡作用) 问:人体有些部分没有皮肤阻挡,如眼睛、鼻腔、口腔等,是如何抵抗外界的病原体入侵的? 学生回答,并相互补充 读图:找出人体防御病原体入侵的防线有哪些?

(1)皮肤:起屏障作用,防止病原体进入人体 (2)皮肤、呼吸道分泌物有杀菌作用 (3)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摆动,清除异物和病菌 (4)泪液中溶菌酶,胃液中胃酸能杀死病菌 教师归纳: 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组成:皮肤、胃壁的黏膜、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 功能:阻挡或杀死病原体,不让病原体侵入 人体保护自身免受病患的两种方法:一是防止病体侵入体内;二是抵抗已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 问:如果病原体突破以上防线侵入人体后会怎样呢?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第二道防线 血液中的吞噬细胞、吞噬细胞在组织中吞食和消化病原体 功能:溶解、吞噬和消灭病原体 归纳: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组成有:皮肤屏障作用;吞噬细胞和体液(泪液、唾液中所含的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干扰素对病毒的抑制作用。 问:它们对人体的作用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答:能对多种病原体产生免疫防御作用 总结:非特异性免疫:第一、二道防线是对多种病原体的防御作用 问:如果病原体突破了第一、二道防线之后进入血液后,会怎么样? (血液中的淋巴细胞会产生免疫反应) 播放FLASH小动画

2019-2020年九年级科学(下)(浙教版) 期中检测题(答案解析)

2019-2020年九年级科学(下)(浙教版)期中检测题(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有关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正确叙述是( ) A.太阳是银河系的主体部分 B.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C.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不是天体 D.目前已知天体系统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总星系—太阳系—银河系—地月系 2.下列概念的从属关系中从大到小依次排列的是( ) A.太阳—地球—月球 B.宇宙—银河系—河外星系 C.太阳系—木星—海王星 D.太阳系—地月系—月球 3.目前人类能够探测到的宇宙部分是( ) A.太阳系 B.总星系 C.河外星系 D.银河系 4.关于环境问题产生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是人们开发利用资源和环境产生的②是人们在生存过程中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而产生的③是人们对资源和环境的开发超过了环境的承载力,造成环境的破坏和退化④是由于人们对资源和环境的过度开发,形成的危害人类与其他生物生存与发展的所有问题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5.下面的环境问题属于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是() A.大气污染 B.全球变暖 C.水土流失 D.矿产资源的减少 6.以下环境问题中属于生态破坏的是() A.土壤污染 B.酸雨 C.土地荒漠化 D.森林资源的增加 7.关于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①广大的亚非拉地区粮食都匮乏②部分资源趋于枯竭,但全球人均资源拥有量不断增加 ③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受损④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关于地球生物多样性受损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地球上物种的灭绝完全是由人类生产活动造成的②人类大规模的社会生产活动大大加快了地球物种的灭绝速度③地球物种自然的繁衍与灭绝过程是相当缓慢的④人类活动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科学下册)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下册)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 . 读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关于“热岛效应”的影响,正确的是---() A.减小了污染范围 B.提高市区的温度 C.改善了郊区的空气质量 D.产生热岛效应气体是氧气 2 . 据报道,英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叫“固氮醋杆菌”的特殊固氮菌,将这种固氮菌的固氮基因植入到某些农作物植株内,使这些作物的细胞具有固氮能力,从而“捕获”空气中的氮。研究人员已经用西红柿成功完成实验,目前正用小麦、玉米等进行更大规模实验。该技术一旦推广运用,将大幅减少氮肥的使用,降低能源消耗,缓解环境压力。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固氮醋杆菌和根瘤菌结构相似,都属于真菌,都能固定空气中的氮 B.将固氮基因植入农作物植株内,所运用的生物技术是转基因技术 C.小麦、玉米的种子和我们吃的西红柿的主要部分都是胚,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D.生产氮肥时形成的PM2.5依次穿过毛细血管和肺泡壁进入血液中 3 . 2月6日,台州市禁毒办开展禁毒“流动课堂”宣传教育活动。毒品具有很强的成瘾性,严重影响人体健康。以下对毒品危害认识错误的是() A.吸毒会损害人体免疫系统B.吸毒会影响人的心理健康 C.吸毒、贩毒严重危害社会D.经济允许时,可以偶尔吸一次 4 . 对下列观点或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长颈鹿“长颈”的形成是其生活环境自然选择的结果 B.人们对“超级细菌”无可奈何是抗生素质量下降的缘故 C.害虫为了适应大量施用农药的环境,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D.枯叶蝶的体色和体形酷似枯叶这是发生有利变异的结果 5 . 某高校对刚入学新生体检后统计时发现,学生中有色盲、甲型肝炎、先天性心脏病及肺结核等疾病,那么与他们共同学习、生活的人可能被传染的疾病是() A.肺结核、先天性心脏病 B.肺结核、甲型肝炎 C.色盲、甲型肝炎 D.色盲、先天性心脏病 6 . 登革热病是经蚊子叮咬人体而传播的传染病。为控制该病的传播,2015年科学家在广州某岛释放了50多万只被打了“绝育疫苗”(含有沃尔巴克氏体细菌)的雄性蚊子,如图。这些雄蚊不咬人,与野生雌蚊交配后所产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全册知识点整理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全册知识点整理第1章知识归纳总结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 一基本概念 (一)、种群 1.定义: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称为种群. 2.生物特征: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3.种群密度计算公式:生物个体数/种群生存的面积(或体积) 4.性别比例计算公式:男性人数/女性人数×100%

5.出生率计算公式:新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0‰ 6.死亡率计算公式:死亡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0‰ (二)、群落 1.定义:在一定生活环境内生活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就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生物群落简称为群落。 2.生物特征:一定区域内的全部种群,即区域内的全部生物。 3.关系:群落中各生物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相互关系:有食物关系、栖息和寄生关系、繁殖关系等,其中食物关系最主要。 4.生物分布特点:垂直分布。 (三)、植被 1.定义: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所有植物的总和,称为植物群落。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称为植被。 3.作用:在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植物。 4.破坏植被的危害:水土流失、气候变化异常、动植物资源枯竭、等。

(四)、生态系统。 1、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空气、水、土壤等。 2.各种生物对非生物因素有不同的要求。 例:(1)松、杉、一般农作物在强光下生长良好———阳光 (2)苹果不宜热带种植————温度 荔枝等不宜在寒带种植 (3)沙漠区一般植物难生长但沙拐枣生长良好——---- 水分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既要适应环境,又通过各自的活动影响环境 4.涵义:一个生物群落和它所生活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一起,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5.生态系统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合成的有机物是其他生物直接或间接的能量来源; 6.不可缺少的成分分解者:物质、能量循环中起着转化的作用。 (把有机物转化成无机物,为生产者提供原料)

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精品文档 浙教版科学九下 第1章知识归纳总结

. 精品文档

. 精品文档

. 精品文档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 一基本概念 (一)、种群 1.定义: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称为种群. 2.生物特征: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3.种群密度计算公式:生物个体数/种群生存的面积(或体积) 4.性别比例计算公式:男性人数/女性人数×100% 5.出生率计算公式:新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0‰ 6.死亡率计算公式:死亡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0‰ (二)、群落 1.定义:在一定生活环境内生活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就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生 物群落简称为群落。 2.生物特征:一定区域内的全部种群,即区域内的全部生物。 3.关系:群落中各生物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相互关系:有食物关系、栖息和寄生关系、 繁殖关系等,其中食物关系最主要。 4.生物分布特点:垂直分布。 (三)、植被 1.定义: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所有植物的总和,称为植物群落。地球表面的植物 群落称为植被。 3.作用:在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植物。 4.破坏植被的危害:水土流失、气候变化异常、动植物资源枯竭、等。 (四)、生态系统。 1、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空气、水、土壤等。 2.各种生物对非生物因素有不同的要求。 . 精品文档

阳光例:(1)松、杉、一般农作物在强光下生长良好———————温度 (2)苹果不宜热带种植荔枝等不宜在寒带种植 (3)沙漠区一般植物难生长但沙拐枣生长良好——---- 水分 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既要适应环境,又通过各自的活动影响环境 4.涵义:一个生物群落和它所生活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一起,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5.生态系统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合成的有机物是其他生物直接或间接的能量来源; 6.不可缺少的成分解者:物质、能量循环中起着转化的作用。 (把有机物转化成无机物,为生产者提供原料) 7.生物间关系最主要的是食物关系。 8.区域大小:可根据实际需要,自由选定。故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区域大小直接 比较。 (五)、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 (1)涵义: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通过食物关系形成联系——食物链。 举例:草→鼠→蛇→鹰。 (3)功能: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流通的渠道。 变化规律:能量按箭头方向逐级递减。 2.食物网。 (1)涵义: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很多条食物链连接交叉,形成一种网状联系——叫食物网。 (2)功能: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注意:①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和分解者需要的能量直接或间接来自绿色植物——生产者。 ②生态系统中所需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 . 精品文档 (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原因: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生物种类越多,自动调节平衡的能力就越强。 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破坏 (1).破坏原因:超过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平衡遭破坏。 (2).破坏因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①自然因素: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台风等。 ②人为因素: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以及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