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运作管理试题答案

生产运作管理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生产单位中,可以采用对象专业化原则布局的是()。

A 铸造车间

B 发动机车间

C 机械加工车间

D 热处理车间

2.对于大量生产方式而言,其生产单位布置应采用()原则。

A 工艺专业化

B 产品专业化

C 混合专业化

D 定位布置

3.下列关于网络技术中关键线路的描述正确的是( D )。

A 各项活动的总时差大于0

B 各项活动的总时差小于0

C 线路持续时间最短

D 线路持续时间最长

4.对于体积小、单件加工时间短、批量小的零件,可选择( A )。

A 顺序移动方式

B 平行移动方式

C 平行顺序移动方式

D 三者均可

5.大量生产类型的企业,编制生产作业计划可采用( A )。

A 在制品定额法

B 累计编号法

C 生产周期图表法

D 定货点法

6.采用经济批量法确定的批量,是指( C )。

A 最大批量

B 最小批量

C 总费用最低的批量

D 上述说法都不准确

7.节拍是指( D )。

A 流水线上连续投入两件制品的时间间隔

B 流水线上连续出产两件相同制品的时间间隔

C 相邻两批制品投入或出产的时间间隔

D 相邻两批相同制品投入或出产的时间间隔

8.依据各车间关系密切程度进行车间布局的方法是( C )。

A 物料运量图法

B 从至表法

C 作业相关图法

D 线性规划法

9.工序间流动在制品是指( C )。

A 正在各工序加工的在制品

B 正在各工序加工、检验、装配的在制品

C 由于各工序生产效率不等而在各工作地期初或期未存放的在制品

D 正在各工序间运输途中的在制品

10. 随着全球化市场、个性化需求特征的日益明显,最直接、最具竞争力的生产组织方式应该选择( D )。

A 大量生产

B 成批生产

C 单件生产

D 批量客户化定制生产

二、多项选择题

1.与制造业相比,服务业具有以下特点(ABCE )。

A 生产率难以测定

B 质量标准难以建立

C 与客户接触度高

D 可以通过库存来调节需求

E 提供无形产品

2.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基本问题包括(BCD )。

A 战略管理

B 进度管理

C 成本管理

D 质量管理

E 人事管理

3.下列运作系统中,与客户接触度较高的有(BCD )。

A 汽车制造业

B 咨询业

C 零售业

D 批发商

E 电子产品加工业

4.市场竞争的要素可分为四大类,分别是(ABDE )。

A 成本B质量 C 产量

D时间 E 柔性

5.制造业企业生产过程一般由( ABCDE )构成。

A 基本生产过程

B 辅助生产过程

C 生产技术准备过程

D 生产服务过程

E 附属生产过程

6.影响企业生产能力的因素有(BCD )。

A 职工人数

B 固定资产数量

C 固定资产有效工作时间

D 固定资产生产效率

E 管理与技术水平

7.在网络时间——费用优化中,压缩活动的优先原则有( BD )。

A 非关键线路上的活动优先

B 关键线路上的活动优先

C 费用变化率高的活动优先

D 费用变化率低的活动优先

E 总时差是最大的活动优先

8.生产计划指标体系包括( ABCD )。

A 品种

B 质量

C 产量

D 产值

E 时间

9.工作设计的主要理论包括(ABCDE )。

A 工作专业化

B 社会技术理论

C 行为理论

D 团队工作方式

E 工作流程重构

10. 库存控制中的定期控制模型法具有以下特点( BCE )。

A 每次订货点不同

B 每次订货量不同

C 每次订货间隔期相同

D 每次订货间隔期不同

E 每次订货提前期不同

三、判断题

1. 流水生产实质上是大量生产类型的一种表现形式。(错)

2.按顾客需求特征可将生产运作系统分为定货型和备料型两种。(错)

3.当各工序时间相等时,一批零件采用平行移动方式与平行顺序方式下的加工周期相等。(对)

4.生产与运作管理是研究制造业生产系统设计、运行与控制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

科。(对)

5.生产运作策略的基本任务是面对5P要素的管理活动。(对)

6.企业在编制年度生产计划时依据的是设计生产能力。(错)

7.在产品结构与工艺相似的成批生产中,可选假定产品作为查定企业生产能力计量单

位。(错)

8.在制品指正在加工的零部件,正在检验的零部件不应计在内。(错)

9.工作研究包括方法研究和时间研究两项内容。(对)

10.标准件、通用件的产品或零部件均可按大量生产方式组织生产。(对)

一、单项选择题

1. B

2. B

3. D

4. A

5. A

6. C

7.D

8. C

9.C 10. D

二、多项选择题

1. A B C E

2. BCD

3. B C D

4. A B DE

5. A BCDE

6. B C D

7. B D

8. AB C D

9.AB CDE 10. BCE

一、单项选择题

1.随着全球化市场、个性化需求特征的日益明显,最直接、最具竞争力的生产组织方式应该选择()。

A 大量生产

B 成批生产

C 单件生产

D 批量客户化定制生产

2.下列生产单位中,可以采用对象专业化原则布局的是()。

A 铸造车间

B 热处理车间

C 机械加工车间

D 发动机车间

3.对于大量生产方式而言,其生产单位布置应采用()原则。

A 工艺专业化

B 产品专业化

C 混合专业化

D 定位布置

4.下列关于网络技术中关键线路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各项活动的时差大于0

B 各项活动的时差小于0

C 线路持续时间最短

D 线路持续时间最长

5.对于体积大、加工时间长、批量大的零件,应选择()。

A 顺序移动方式

B 平行移动方式

C 平行顺序移动方式

D 三者均可

6.不属于MRP的关键信息要素是()。

A 生产纲领

B 主生产计划

C 库存记录

D 物料清单

7.采用经济批量法确定批量是指()。

A 最大批量

B 最小批量

C 总费用最低的批量

D 上述说法都不准确

8.节拍是指()。

A 流水线上连续投入两件制品的时间间隔

B 流水线上连续出产两件相同制品的时间间隔

C 相邻两批制品投入或出产的时间间隔

D 相邻两批相同制品投入或出产的时间间隔

9.依据各车间关系密切程度进行车间布局的方法是()。

A 物料运量图法

B 从至表法

C 作业相关图法

D 线性规划法

10.工序间流动在制品是指()。

A 正在各工序加工的在制品

B 正在各工序加工、检验、装配的在制品

C 正在各工序间运输途中的在制品

D 由于各工序生产效率不等而在各工作地期初或期未存放的在制品

二、多项选择题

1.与制造业相比,服务业具有以下特点(ABCE )。

A 生产率难以测定

B 质量标准难以建立

C 与客户接触度高

D 可以通过库存来调节需求

E 提供无形产品

2.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基本问题包括(BCD )。

A 战略管理

B 进度管理

C 成本管理

D 质量管理

E 人事管理

3.下列运作系统中,与客户接触度较高的有(BCD )。

A 汽车制造业

B 咨询业

C 零售业

D 批发商

E 电子产品加工业

4.市场竞争的要素可分为四大类,分别是( A B DE )。

A 成本B质量

C 产量D时间

E 柔性

5.制造业企业生产过程一般由( A BCDE)构成。

A 基本生产过程

B 辅助生产过程

C 生产技术准备过程

D 生产服务过程

E 附属生产过程

6.影响企业生产能力的因素有( B C D )。

A 职工人数

B 固定资产数量

C 固定资产有效工作时间

D 固定资产生产效率

E 管理与技术水平

7.在网络时间——费用优化中,压缩活动的优先原则有( B D )。

A 非关键线路上的活动优先

B 关键线路上的活动优先

C 费用变化率高的活动优先

D 费用变化率低的活动优先

E 总时差是最大的活动优先

8.生产计划指标体系包括(AB C D )。

A 品种

B 质量

C 产量

D 产值

E 时间

9. 工作设计的主要理论包括(AB CDE )。

A 工作专业化

B 社会技术理论

C 行为理论

D 团队工作方式

E 工作流程重构

10.库存管理中的固定量系统具有以下特点(AB)。

A 每次订货点相同

B 每次订货量相同

C 每次订货间隔期相同

D 每次订货间隔期不同

E 每次订货提前期不同

三、判断题

1. 生产与运作管理的研究范围是制造业生产系统组织,生产计划编制与执行等各项管理活

动。(错)

2. 按顾客需求特征可将生产运作系统分为定货型和备料型两种。(错)

3. 当各工序时间相等时,一批零件采用平行移动方式与平行顺序方式下的加工周期相等。(对)

4. 流水生产实质上是大量生产类型的一种表现形式。(对)

5. 生产运作策略的基本任务是面对5P要素的管理活动。(对)

6. 企业在编制生产计划时依据的是设计生产能力。(错)

7. 在产品结构与工艺相似的成批生产中,可选具体产品作为查定企业生产能力计量单位。(错)

8. 在制品指正在加工的零部件,正在检验的零部件不应计在内。(错)

9. 工作研究包括方法研究和时间研究两项内容。(对)

10. 标准件、通用件的产品或零部件均可按大量生产方式组织生产。(对)

一、单项选择题

1. D

2. D

3. B

4. D

5. B

6. A

7. C

8. B

9. C 10. D

二、多项选择题

1. A B C E

2. BCD

3. B C D

4. A B DE

5. A BCDE

6. B C D

7. B D

8. AB C D

9.AB CDE 10. AB

单项选择

1.厂址选择的定量分析方法中,重心法主要考虑的是 D 。

A.生产费用

B.加工费用

C.材料费用

D.运输费用

2. 产品生产与服务运作系统相比,一般 A 是相对封闭的。

A.生产系统

B.服务系统

C.二者皆是

D.二者皆不是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从MPS可以导出MRP

B、从MRP可以导出MPS

C、从MPS可以导出ERP

D、从ERP可以导出MPS

4. 设备的物质寿命是由 A 决定的使用寿命。

A、物质磨损

B、使用费用

C、产品更新时间

5.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已经成为企业经营管理重要战略资源及决策基础的是 D 。

A、人力资源

B、物质资源

C、财力资源

D、信息资源

7.在生产过程时间组织中,一批零件在工序中移动,加工周期最短的是 B 。

A.顺序移动

B.平行移动

C.平行顺序移动

8.下列生产单位中,可以采用对象专业化原则布局的是 B 。

A . 铸造车间

B . 发动机车间

C . 机械加工车间

D . 热处理车间

9.下列关于网络技术中关键线路的描述正确的是 D 。

A.各项活动的总时差大于0

B.各项活动的总时差小于0

C.线路持续时间最短

D.线路持续时间最长

10 采用经济批量法确定的批量,是指 C 。

A.最大批量

B.最小批量

C.总费用最低的批量

D.上述说法都不准确

11.随着全球化市场、个性化需求特征的日益明显,最直接、最具竞争力的生产组织方式应该选择 D 。

A.大量生产

B.成批生产

C.单件生产

D.批量客户化定制生产

12.不属于MRP的关键信息要素是 A 。

A.生产纲领

B.主生产计划

C.库存记录

D.物料清单

13.对于体积大、加工时间长、批量大的零件,应选择 C 。

A.顺序移动方式

B.平行移动方式

C.平行顺序移动方式

D.三者均可

14工序间流动在制品是指 D 。

A 正在各工序加工的在制品

B 正在各工序加工、检验、装配的在制品

C 由于各工序生产效率不等而在各工作地期初或期未存放的在制品

D 正在各工序间运输途中的在制品

15. 物资重点管理法中,A类物资的资金占用量约为 A 。

A.70%

B.35%

C.25%

D.55%

16. 用三种时间估算作业时间,已知,最乐观时间为3日,最保守时间为9日,最大可能时间为4.5日,则

作业平均时间为 C 。

A.3日

B.4.5日

C.5日

D.9日

17.适宜于采用固定布置形式进行设施布置的产品为 D 。

A.重型机械设备

B.建筑砖

C.火柴

D.大型船舶

18.假设时间定额降低20%,则产量定额应 B 。

A.降低20%

B.上升25%

C.降低80%

D.上升80%

19依据各车间关系密切程度进行车间布局的方法是 C 。

A.物料运量图法

B.从至表法

C.作业相关图法

D.线性规划法

20.下列四种说法中, D 是错误的

A.箭线式网络图有时需要引人虚活动

B.虚活动的作业时间等于零

C.当二个活动既具有同一个始点,又具有同一个终点时,就要引入一个虚活动

D.箭线式网络图中,结点消耗资源,但不占用时间

感谢您的下载,特赠送精品文章《企业管理的五大核心》祝您生意兴隆,事业高攀。

企业管理的五大核心

在企业成长的过程中,要把企业做大和做强,探究其意义,是一个过程,其间每个阶段所面临的不同问题赋予了企业成长过程中不同的意义。必须不断提升企业的内在素质,形成企业管理的五大核心能力,才能在成长的道路上走的四平八稳。

文化是企业全体员工一致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企业文化决定了企业的内部凝聚力和外部感染力。文化和理念是企业经营的基本思想,在持续经营和长期发展过程中,是打造优秀团队的坚实向心力。

流程管理

提高企业效率的关键是流程,实现流程管理需要改变传统管理的一些习惯。

1. 打破职能习惯:大家都只关注部门的职能完成程度和垂直性的管理控制,部门之间的职能行为往往缺少完整有机的联系,由此导致企业总体效率下降。因此,必须打破职能区隔习惯。

2.培养系统思维习惯:将企业的行为视为一个流程集合,对这个集合进行管理和控制,强调全过程的协调及目标化。每一件工作都是流程的一部分,是流程的节点,它的完成必须满足整个流程的时间要求,时间是整个流程中最重要的标准之一。学会运用思维调理工作排序,安排合理的时间进程,限定目标数量以及完成时间,这样才能高效的完成工作。

制度管理

从员工来看,制度管理就是一只无形的手,约束他们的行为,若有违反便会受到处罚;另一方面,员工对这种约束制度并不是特别抵触,制度实行好会给日常工作带来便利,如果实行了不适合或者过多强制性的制度那就反其道而行。

从管理者的角度,制度对员工的约束不能过紧,否则会如强制性制度那样压榨员工,使员工心存不满。所以管理者不能把员工当作接收工作的机器,必须在执行规范管理制度下,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不是每个制度都适用于所有企业,找到适合自己公司体系的制度才是根本。

权力与责任一直是管理中需要平衡的两个方面,让这两个方面处于平衡状态是组织管理要解决的问题。

1. 指挥统一:一个人只能够有一个直接上司。

2. 管理幅度:有效的管理幅度是6-10个人。

3. 分工:根据权责和专业化来进行横向与纵向分工。

4. 部门化:把分工所产生的同一专业的员工集合于一个部门内,由一个经理来领导并加以协调。

组织设计的原则是想平衡权力和责任两者之间的关系。因此实现组织管理需要两个条件:专业化与分权。

专业化:所谓专业化是个人具有哪一块专业领域的技能知识,在哪些方面经验丰富,让这一类人就负责管理那个部门的工作。这样一来专人管理专事,才能有效率有质量的完成工作。

分权:什么样的权利就做什么样的事,负责好自己范围内的事情。这样有条有理,但是某些领导喜欢越过自己的权限领域,不去发挥自己的专项,而是喜欢涉及其他领域。利用自己的职务权利做出一些指令,其后果却是导致其他人无法很好地完成工作,还会由于自己的不专业引来一些不必要的事端和问题。

放权:作为领导和企业高层来讲如果不舍得放权,自己只能越来越累,而且整个公司的业务也会进展很缓慢。因为所有人都要排着队等着你一个人的抉择信息。放权让下属大胆的发挥所长,这样不但会得到尊重,而且领导层也会轻松,工作进展速度也会快,不然你请他来干什么呢?流水线的机器?还是遥控器?你负责按按钮他换台。

无计划不成序,计划管理要解决的是目标和资源之间关系是否匹配的问题。因此,计划管理由三个关键元素构成,目标、资源和两者的匹配关系。

目标为基点:目标管理的实现需要三个条件,

1. 高层强有力的支持;

2. 目标要能够检验;

3. 目标要经过高层管理者的确认。

资源为对象:很多人通常会以为目标是计划管理的对象,其实计划管理的对象是资源,资源是目标实现的条件,要实现计划,唯一的办法是获得资源。

目标与资源匹配为结果:这是衡量计划管理好坏的标准,当所拥有的资源能够支撑目标时,计划管理得以实现。当资源无法支撑目标或者大过目标时,要么是“做白日梦”,要么是浪费资源。

让你我更近一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