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原理大纲(新)

设计原理大纲(新)
设计原理大纲(新)

高纲1727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28685设计原理

南京艺术学院编(2018年)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设计原理》课程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课,是检验应考者对艺术设计理论的掌握情况而设置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本教材既有知识点的理论概述,更重实际技能操作。

设置本课的具体目的和要求:《设计原理》涉及的内容主要包含走进设计、认知设计、设计与文化、设计师与设计、设计的思维、设计美学与设计心理学概论、艺术设计的类型等内容,要求考生对其中重要的概念有较为准确的把握,对各个关节点有清晰的认识与理解,从而为艺术设计创作与相关理论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与考试目标(考核要点)

第一章:走进设计

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帮助应考者来认识“设计”词义,感受“设计”的存在,深入理解造物与设计的关系,设计作品与设计的联系、大师们对设计的看法以及设计是如何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考核要点

1、区分造物和设计,对于设计要静下心来,多读多思,要真正的走进设计。

2、提高自己对于设计的敏感度,更多地从设计的角度去看设计物。

3、聆听大师的讲话,感悟优秀的设计,充实自己对于设计的理解。

4、透悟设计是什么,设计的意义又是什么,设计是如何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第二章:认知设计

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设计与艺术的关系,设计的价值观念,设计的特征,设计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问题。

考核要点

1、理解艺术的概念,进而分析设计与艺术的关系。

2、什么是价值,设计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3、设计的特征有哪些,设计的本质特质又是什么,理解设计的特征对于设计存在的意义。

4、设计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如设计与哲学、宗教、科学、道德)等。

第三章:设计与文化

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设计与文化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本位与文化需求。其次设计文化又包含哪些内容。最后,设计文化与设计体现在哪些方面,主要从工业革命之后,文化就像浪潮一样,不断地推动着设计风格的变化(涉及西方设计史上多个设计风格与流派,如巴洛克风格、洛可可风格、北欧设计、意大利工业设计、风格派等)。

考核要点

1、理解人本位的思想,哲学上对于人格又有什么样的解释。人格本位意识的研究对于设计来说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2、什么是文化?设计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是如何体现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对于设计都有哪些影响。日本的设计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如何,西方设计与文化关系又如何。设计文化研究的内容有哪些,设计师在设计文化中又体现着怎样的作用。

3、设计文化、设计风格和设计流派对于设计的影响,需要理解巴洛克风格、洛可可风格、北欧设计、意大利工业设计、风格派等设计史上著名的风格和流派。

第四章:设计师与设计

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设计师出现的时间,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之为设计师。中国历史上工匠和百工在职业设计师出现之前,职业与非职业的区分并不是很明显。社会上人人都是设计师,但是不意味着人人都是职业设计师。设计师的职业化是在20世纪初才出现。设计师也要有意识和责任。意识形态的东西,凝结着设计师所受的教育、所接触社会文化的背景等。设计师的意识是设计的灵魂。设计师的素质培养,包豪斯时代,设计教育就把对形式感的培养列入基本课程中。我国的设计事业正处于发展阶段,对于设计类学生更应该培养自身的能力。设计师还要注重团队的合作,80年代独立事务所的专业分工就变得越来越明确,越来越精细,出现了许多专业化的独立事务所。对于一个设计师来说,具有合作精神在某种程度上比他个人技术更为重要。所以在一个团队里工作,能够维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应该遵循一系列具体原则。

考核要点

1、设计师出现的时间,历史上的设计师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说人人都是设计师,但是又不意味着人人都是设计师呢?职业设计师是什么时候受到重视并被社会承认的。第一批职业设计师主要是什么设计师,设计师的职业有无贵贱之分?

2、设计师的意识与责任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在设计过程中,人们将意识分成哪三个过程,设计的技巧在设计中体现什么样的作用。

3、设计师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美国的工业设计协会1998年对设计毕业生提出哪些能力要求,在设计史上,有哪些关于艺术素质的争论。我国的设计类学生需要注意哪几点。

4、20世纪的后期,现代设计一个重要的特征是什么,设计事务所的出现对设计带来哪些改变。对于一个设计师来说,具有合作精神在某种程度上比他的个人技术更为重要,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设计师在团队中的作用分为哪几类。在团队中,维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第五章:设计的思维

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学习设计的思维过程,设计思维能力的培养,设计思维的时间属性、空间属性。正确认识现代设计思维。了解设计思维的价值取向,思维的价值体现于人的智慧,而设计实践作为人创造物资与精神生活方式的途径,处理问题的差异印证了不同的人理解生活的不同态度。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特性,所以,设计中的审美形式标准也就不可能是恒定不变。设计思维与语言概念,语言也是人思维的一种方法,语言文字激发了人的大脑发育与思维能力,但同时又抑制了人的创造想象思维。分析设计思维所必须具备的工作方法。理解设计思维内质与表层。设计思维的过程,实现设计的创造思维。

考核要点

1、什么是设计思维,设计能力的培养可分为几个基本阶段。设计思维有哪些属性,在具体实践中,这些属性又是如何体现的。

2、设计的本质到底是什么,设计的审美标准是什么样的。

3、语言对于人的设计思维有着什么样的影响,它对于人的设计思维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4、设计思维的内质和表层分别是什么。

5、具备创造的思维能力,还要具备哪些先决条件,如何具体实现设计的创造思维。

重点掌握美学与设计美学的关系,设计美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设计风格的概念定性,设计风格的形式再现,装饰的起源以及装饰与设计的关系,设计的功能美与形式美,设计的技术美。

第六章:设计美学与设计心理学概论

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设计美学与设计心理学。设计美学与设计心理学是与设计直接相关的重要的基础理论。理解设计美学的概念,中国古时的美学思想,设计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设计的语言以及设计的语言美学。更延伸至设计的材料美学与工艺美学。了解设计批评设计与市场的关系,一个企业只有在设计上取得领先,才能够具有赢得市场的能力;此外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设计心理学,它是专门研究设计与心理活动的关联,把握传播对象和消费心理,使设计能够适合消费心理,从而提升设计物在社会中的作用。

考核要点

1、设计美学是什么,古代造物的美学思想以及现代的美学思想分别是什么。设计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是什么。

2、什么是设计的语言,如何发展设计的语言。设计语言对于设计师来说又有哪些要求。

3、什么是材料美学,什么是工艺美学。

4、设计批评的起源,什么是设计批评,设计批评的展开方式有哪些。

5、什么是设计心理学,怎样提高设计师的心理素质,设计心理学和消费心理学是什么样的关系。

第七章:艺术设计的类型(上)

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艺术设计的类型(上),视觉传达设计的概念,视觉传达设计的原理,视觉传达设计的类型以及视觉传达设计的社会影响。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概念,数字新媒体艺术设计的意义与基本特征,数字媒体设计的类型以及数字新媒体艺术设计的追求与未来。

考核要点

1、什么是视觉传达设计,什么是视觉设计原理,视觉传达设计可以分成哪几种类型,视觉传达设计对社会有着哪些影响。

2、什么是数字媒体设计,数字媒体设计的意义与基本特征又是哪些,数字媒体设计有哪些类型,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追求与未来是什么。

第七章:艺术设计的类型(下)

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艺术设计的类型(下),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环境艺术设计的学科特征,环境艺术设计的意义,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议题,环境艺术设计的原则,环境艺术设计的相关知识和理论,环境艺术设计当前关注的议题以及一些环境设计的案例赏析。工业产品设计的概念,工业设计的内容,工业设计的基本方法和程序以及工业产品开发的原则。

考核要点

1、什么是环境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的学科特征有哪些,环境艺术设计的意义体现在什么地方,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议题有哪些,环境艺术设计的原则是什么,环境艺术设计有哪些知识和理论需要了解,环境艺术当前关注的议题有哪些。

2、什么是工业产品设计,工业设计的内容又是什么,什么是工业设计的基本方法和程序,工业产品开发的原则是什么。

三、有关说明和实施要求

为了使大纲的规定在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考试命题中得到贯彻和落实,特作如下说明,并提出实施意见。

(一)关于考试目标的说明

为了使考试内容具体化和考试要点标准化,本大纲列出涵盖所有考试内容的提纲。目的在于使自学应考者能够进一步明确考试范围和内容,更有目的的系统学习本课程,也使社会助学者能够更全面地有针对性地分层次进行辅导。同时,它也使考试命题能够更加明确其范围,从而较准确地安排试题的知识能力层次的准确度。

本大纲在考试要点中没有细分层次,考试要点只是帮助考生指导学习的重点,并不是考试范围的缩小,其出发点在于《设计原理》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科目,学生在掌握这些知识时应尽可能在理解的情况下全面掌握。

(二)关于自学教材

本课程使用教材为:《新编设计概论》,周锐等主编,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年。

(三)自学方法与社会助学提示

1、无论是自学还是社会集中辅导,都应该以教材为基础,以大纲所开列的考试要点为重点。学术界有争议和尚无定论的问题一般不会要求学生回答。如果有所涉及,以教材为标准答案。

2、要正确处理重点与一般的关系,课程内容有重点和一般之分,但考试内容是全面的,而且重点与一般是相互影响的,不是截然分开的。考生和社会助学者应全面系统地学习教材,掌握全面知识点,在此基础上再突出重点,切勿孤立地抓重点和猜题押题。

(四)关于命题考试的要求

1、本课程的命题考试,应根据本大纲所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试目标来确定范围和考核要求。

2、试题要合理安排难度结构,考题难易应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等级。每份试卷中,不同难易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为:易占20%,较易占30%,较难占30%,难占20%。必须注意,试题的难易程度与能力层次不是一个概念,在各能力层次中都会存在不同的难度问题,切勿混淆。

3、本课程考试试卷可能采用的题型有: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等。

《中小型建筑设计原理》教学大纲

黑龙江东方学院 《中小型建筑设计原理》教学大纲建筑工程学部建筑学专业教研室

《中小型建筑设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314047适用专业建筑学专业(建筑装饰设计方向)学分:1 总学时24 (理论学时24 ;实践(实验)学时:_0_) 课程性质:专业限选课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建筑学专业限选课,公共建筑设计原理是一门用以培养学生设计理念和基本方法的专业课。 二、本课程的目的任务 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态度去继续专业知识的探寻;帮助学生系统的领悟关于建筑设计专业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其中的关于“专业知识的系统性”非常重要,它的关健在于使学生建立一种将来从事这一专业工作所必备的十分周密的又十分严谨的系统的思维方式及状态,并且将所有的专业知识附载在这个系统之上。引导学生开拓眼界,使他们对专业学科所涉及的广大领域发生浓厚的兴趣并努力去探寻和钻研。 住宅设计原理课程的授课方式是借助多媒体的一对多的讲解方式,学生容易被动学习。学生在一对多的授课方式中快速有效地掌握住宅设计的一般规律是主要目的,建立纯粹专业理论课与实践的有效衔接。 三、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为更好的理解、掌握本课程的知识体系,要求在本课程之前应具有一定的建筑物理、建筑设备、建筑结构等基本知识。 四、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1?作为最大量专业知识的系统总结 2?推出理论层次的系统化的专业思维方式 3 ?以系统的思维方式指导具体的专业设计实践 五、课程内容 1.理论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套型设计第三章多层住宅设计(4学 时) (4学 时)

第四章多层住宅造型设计 第五章住宅标准及经济标准 第六章住宅建筑设计规范 2. 实践教学内容: 无 六、 教材与参考书 1?教 材:住宅建筑设计原理?哈尔滨工业大学自编教材 2?参考书:住宅建筑设计原理.朱昌廉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七、 本课程的教学方式 1 ?理论陈述 其目的是通过组织良好的语言, 以理论化的述、论、证给学生和到最大量的 感染。在这一过程中应使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受到启发而跃跃欲试。 2 ?图像的展示 其目的是使学生直观的接受专业知识, 但必须注意的是应当使学生把直观的 形象和头脑中建构的理论体系相联系起来。以与之相反的过程启迪他们的设计思 维。为此,这一过程是相对缓慢的进行的。 3 ?调研和讨论 其目的是更大量的使学生自主涉及专业知识的各个层面, 并且主动的参与意 见,这对于培养学生严肃负责的专业态度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这一过程可以培养 出学生主动研究式的学习及工作方法,这对于学生以后的进步有很大帮助。 八、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4学 时) (4学时)

设计原理(09235)-考试范围

设计原理(09235)--考试范围 一、填空 1.近年来用的比较多的是按设计的目的不同,将设计大致分为:(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这 样的分类考虑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个方面要素。 2.展示设计包括(物)、(场地)、(人)、(时间)。 3.20世纪现代主义设计的著名口号:(形式服从功能) 4.(米斯·凡德罗)的建筑表达(少即是多)的哲学。 5.古罗马时代就由(维特鲁威)提出建筑基本要求:(坚固)、(实用)、(美观)。 6.以(陶器)的产生为标志,人类结束了数百万年的狩猎、采集生活而开始农耕和定居。 7.唐代是(金银器)制作工艺的全盛时期。 8.西周时期,奴隶制“礼制”渐衰,取代商代“(酒器组合)”,以注重“(食器组合)”为主。 9.魏晋南北朝时期,遍及江南的制瓷业迅速发展壮大,以(青瓷)为主自成体系。 10.中国真正进人以瓷器为主的时代是(魏晋南北朝)。 11.唐代的制瓷工艺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北方的瓷窑猛增,超过了前代江南制瓷业,南北瓷业交流竞争形成了“(南 青北白)”的新特点。 12.元代染织工艺有了很大的发展,其中(织金锦)最具特色,又为“(纳石失)”。 13.明清的染织工艺发展到中国古代最高水平丝织、棉织、毛织、麻织、(缂丝)和印染等都取得辉煌成就,并有 了(蜀绣)、(苏绣)、(粤绣)、(湘绣)。 14.(明清)是中国古代家具设计的辉煌时期。 15.(明清建筑)是继秦汉和唐宋之后,中国古代建筑的最后一个高峰,也是为中国古代建筑体系作了历史性的总 结。 16.(明末清初)的(计成)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著成《园冶》一书。 17.(陶瓶)是古希腊最具特色的器皿,分成(黑绘)、(红绘)、(白描)三种着色。 18.罗马时一个具有高度(自觉性)、(纪律性)、(务实精神)的时期,强调(以理性的精神)看待生活与艺 术,提倡“(实用)”,尤其以(金属工艺)、(玻璃工艺)最为杰出。 19.(哥特式)风格的建筑代表了中世纪设计艺术的最高成就。 20.工艺美术运动的理论指导者是作家(约翰·拉斯金)。 21.由(勃鲁涅列斯)设计的(佛罗伦萨大教堂)标志着文艺复兴在建筑领域的开端。 22.工艺美术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设计家、诗人、社会主义者(威廉·莫里斯)。 23.(1888)年,在(莫里斯)的倡导下成立了“(工艺美术协会)”是工艺美术运动达到高潮。 24.比利时的新艺术运动在风格和理念上与法国较相似,代表人物是著名的设计家和设计理论家(亨利·凡·德·威 尔德)。 25.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大陆产生了以(法国)和(比利时)等国为中心的“(新艺术运动)”。 26.“(形式追随功能)”在1896年由美国建筑师(路易斯·沙利文)提出来的。 27.奥地利建筑师(阿道夫·洛斯)的理论十分引人注目,成为欧洲文化中(理性主义)与(功能主义)的先驱 之一。 28.德国产业同盟成立于(1907)年。 29.(彼得·贝伦斯)是联盟最为著名的设计师,被誉为“(第一位现代艺术设计师)”成为当时德国新艺术运动

《结构设计原理》试卷和答案

《结构设计原理》试题1 一、单项选择题 1.配螺旋箍筋的钢筋混凝土柱,其其核心混凝土抗压强度高于单轴混凝土抗压强度是因为【 C 】 A. 螺旋箍筋参与混凝土受压 B. 螺旋箍筋使混凝土密实 C. 螺旋箍筋横向约束了混凝土 D. 螺旋箍筋使纵向钢筋参与受压更强 2.钢筋混凝土轴心受拉构件极限承载力N u有哪项提供【 B 】 A. 混凝土 B. 纵筋 C. 混凝土和纵筋 D. 混凝土、纵筋和箍筋 3.混凝土在空气中结硬时其体积【 B 】 A. 膨胀 B. 收缩 C. 不变 D. 先膨胀后收缩 4.两根适筋梁,其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同,其余条件相同,正截面抗弯承载力M u【 A 】 A. 配筋率大的,M u大 B. 配筋率小的,M u大 C. 两者M u相等 D. 两者M u接近 5.钢筋混凝土结构中要求钢筋有足够的保护层厚度是因为【 D 】 A. 粘结力方面得考虑 B. 耐久性方面得考虑 C. 抗火方面得考虑 D. 以上3者 6.其他条件相同时,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与平均裂缝间距、裂缝宽度(指构件表面处)的关系是【 A 】 A. 保护层愈厚,平均裂缝间距愈大,裂缝宽度也愈大 B. 保护层愈厚,平均裂缝间距愈小,裂缝宽度也愈小 C. 保护层愈厚,平均裂缝间距愈小,但裂缝宽度愈大 D. 保护层厚度对平均裂缝间距没有影响,但保护层愈厚,裂缝宽度愈大 7.钢筋混凝土梁截面抗弯刚度随荷载的增加以及持续时间增加而【 B 】 A. 逐渐增加 B. 逐渐减少 C. 保持不变 D. 先增加后减少 8.减小预应力钢筋与孔壁之间的摩擦引起的损失σs2的措施是【 B 】 A. 加强端部锚固 B. 超张拉 C. 采用高强钢丝 D. 升温养护混凝土 9.预应力混凝土在结构使用中【 C 】 A. 不允许开裂 B. 根据粘结情况而定 C. 有时允许开裂,有时不允许开裂 D. 允许开裂 10.混凝土结构设计中钢筋强度按下列哪项取值【 D 】 A. 比例极限 B. 强度极限 C. 弹性极限 D. 屈服强度或条件屈服强度 二、填空题 11. 所谓混凝土的线性徐变是指徐变变形与初应变成正比。 12. 钢筋经冷拉时效后,其屈服强度提高,塑性减小,弹性模量减小。 13. 在双筋矩形截面梁的基本公式应用中,应满足下列适用条件:①ξ≤ξb;②x≥2a’,其中,第①条是为了防止梁破坏时受拉筋不屈服;第②条是为了防止压筋达不到抗

《视觉设计基础》课程大纲

《视觉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091310114 课程名称:视觉设计基础 英文名称: Visual Design Statements 课程性质: 专业课 总学时: 48 学分:3 适用对象: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二年级学生 先修课程:素描、造型基础 一、编写说明 (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平面设计是通过视觉图像载体传递表达一定的信息,平面设计也是符号设计的过程,即提炼符号、表现符号和再译符号的过程。本课程以符号学的研究成果为理论指导,探究视觉传达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多种可能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他们用视觉语言传递信息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符号学是艺术设计学学科领域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因此,对符号的学习研究,探讨其本质特性,能够更准确的运用符号学原理进行平面设计创作。通过对本课程符号学原理的学习与设计实践,有利于学生深化对平面设计内涵的理解,从而进一步了解设计的本质并且有效地掌握科学的设计方法。 (二)教学基本要求 1.强调掌握符号学方法论知识体系,要求学生能够分析平面设计中作为符号现象存在的设计元素,充分理解平面设计中的符号结构构成。 2.重点以符号学原理的应用设计为主,在课题设计实践中运用所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 3.课题的设置必须调动学生的创造热情,具备一定的挑战性和趣味性。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教学包括理论知识讲授、讨论、多媒体观摩作品、审定草图、作业讲评与指导等。(四)实践环节 本课程实践环节主要是各个教学单元讲授内容相对应的课题作业: 1.名称:(1)前期课题调研(2)草图(3)上机 2.主要内容与要求:(1)对课题进行前期的案头工作,通过各个信息渠道对文献资料进

《室内设计原理》-大纲

室内设计原理第一章室内设计概述 第二章室内空间与界面 第三章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 第四章色彩与室内设计 第五章室内陈设与家具 第六章室内采光与照明 第七章室内绿化 第八章室内设计史与风格流派 第九章居住空间室内设计 第十章办公空间室内设计 第十一章商业空间室内设计 第十二章旅游建筑室内设计 --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本课程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方向)专业的必考课程,是为培养具备环境艺术设计与研究的知识及能力而设置的专业课之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课程总目标)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较强的课程.它是对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设计方法.技术要点的概括与总结.其核心内容是室内环境设计的基本原理及其系统方法.在本课程的学习中,应当立足于基本原理和方法,同时也应该注意培养考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运用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试卷中的问题将以本课程大纲中所确定的实际领会.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的有关要求为依据.问题不超出大纲的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考生将了解室内设计的含义.发展和基本观点,室内设计的内容.分类和方法,理解室内设计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能把握相关概念和原理的区别和联系,能熟练运用基本原理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学会运用室内设计原理完成实际工程中的实际任务. 学习本课程必须具备素描.色彩.建筑装饰构造.画法几何.室内表现图技法.中外建筑史等课程的相关知识.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室内设计概述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掌握室内设计的基本含义.室内装饰.装修和设计的词义.了解室内设计的基本观点,掌握室内设计的内容.分类.方法和步骤.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室内设计的含义 室内设计的基本概念,室内装饰.装修和设计的区别,室内设计中的依据.因素. 第二节室内设计的基本观点 以满足人和人际活动的需要为核心,加强环境整体观,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结合,时代感与历史 文脉并重,动态和可持续的发展观. 第三节室内设计的内容.方法和分类步骤 室内环境的内容和感受,室内设计的内容和相关因素.室内设计的分类.室内设计的方法和程 序步骤 第四节室内设计的依据.要求和特点 室内设计的依据和要求,室内设计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三)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室内设计的含义.装饰.装修.设计.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609 环境规划与设计原理 考试大纲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环境规划与设计考试大纲 环境规划与设计原理初试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考试要求 《环境规划与设计原理》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规划与设计硕士入学初试的考试科目。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3小时,卷面成绩150分。 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环境规划与设计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有基本的专业理论素质。 第二部分考试内容 一、考题类型 考试题型主要有名词解释、填空、问答题、论述题及分析(含绘图)等。试题力求理论联系实际,体现时代特征,重点考察环境规划与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考查考生应用这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解决和分析环境规划与设计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要点 (一)环境规划与设计的基本概念 1. 环境规划与设计的概念 2. 环境规划与设计的主要研究内容(环境景观规划设计、绿地系统规划、城市规划与设计、生态修复等) 3. 环境规划与设计的研究对象(实体、空间、行为、自然等) (二)环境规划理论与设计方法 1. 环境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基础(人居环境科学、环境生态学、建筑人类学、环境心理学、环境美学、人体工程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 2. 环境规划与设计的空间尺度 3. 环境规划与设计的空间形态 4. 环境规划与设计的空间组织 5. 环境规划与设计的处理手法 (三)公园绿地、湿地公园规划设计与生态修复 1. 公园绿地规划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2. 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3. 生态修复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植物与工程措施方面) (四)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设计 1.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历史地段/街区的基本特征与划定原则、保护内容、整治与更新内容)

艺术设计基础考试大纲

《设计基础课程》 自学考试大纲 目录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 第一章绪论 ; 课程内容 考核目标 第二章设计艺术的发展、分类及特点 课程内容 考核目标 第三章平面设计艺术鉴赏 课程内容 考核目标 第四章现代设计艺术鉴赏 课程内容 '

考核目标 第五章环境设计艺术鉴赏 课程内容 考核目标 第六章工业产品设计鉴赏 课程内容 考核目标 第七章传统与民间工艺鉴赏 课程内容 考核目标 — 第三部分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第四部分附录:题型举例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设计基础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美术设计教育专业(专科)的必修课,是美术设计教育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本课程为设计的基础性课程,主要是对平面设计艺术、现代设计艺术、环境设计艺术、工业产品设计艺术、传统与民间工艺等设计类别进行基本理论的讲述,以及对优秀作品进行概述、欣赏、评析。介绍各领域一些著名设计师的设计思路与设计方法,领会设计师们考虑问题的角度。课程涉及设计艺术史、设计艺术批评和美学等艺术学科知识,但也有别于其他史论课程,有较强的实践性,课程用大量的设计艺术作品给鉴赏者以强烈的感性冲击。从案例中生成美的感觉、美的情趣、美的意识。 二、课程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的设置目的与要求在于以通过介绍各领域设计艺术的基本理论知识、欣赏优秀作品、分析重点设计作品,强化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设计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设计艺术审美能力,以及扩展设计的视野。 三、教材的第二、三、五和六章是考核重点。第二章是论述了设计艺术的发展、分类及特点,通过设计艺术门类的变化来考察现代设计艺术的历史演进规律同时便于实践。第三、五和六章分别对设计艺术的主要门类:平面设计艺术、环境设计艺术、工业产品设计艺术三门进行基本理论阐述和作品鉴赏分析,这几部分是设计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鉴赏这些作品也能够掌握整个设计艺术的概貌。 "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与任课教师基本信息 二、课程简介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机械类各专业学生在学习了机械原理课程后进行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为培养学生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和创新设计能力、应用计算机解决工程实际中各种机构设计和分析能力服务的。 三、课程目标 本课程教学的总体目标是:通过本课程设计的训练,使学生学会常用机构的分析和综合方法,并具有进行机械系统运动方案(创新)设计的初步能力。 1) 通过课程设计大跨度的训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个完整的概念,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的能力; 2) 通过对某些机构的发明构思,锻炼学生创新设计的能力; 3) 通过对设计方案中某些机构进行分析和设计,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技术资料、运算和绘图的能力; 4) 通过对课程设计中某些计算内容编程上机运算,使学生更清楚认识计算机在工程设计中的意义,提高他们利用计算机的能力。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先修课程有: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机械原理等。

后续课程:机械设计、专业课程及专业选修课程、毕业设计等。 五、教材选用与参考书 1.选用教材:孙桓主编.《机械原理》(第8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 2. 陆凤仪主编.《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年. 3. 师忠秀主编.《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年. 六、课程设计进度表 七、教学方法 本课程设计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课堂讲解和设计过程的现场指导相结合,启发学生的创造性设计思维,使学生具备进行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的初步能力。 八、对学生的学习要求 1.学习本课程的方法 本课程是在机械原理课程结束后的一个综合训练环节,要多练多想,运用一般的机械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机构和机器的具体设计与分析问题。 2.学生完成本课程须耗费的时间 为掌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要求学生投入全部精力到为期1周的课程设计中,达到具备进行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的初步能力的目标。 3.学生的上课、讨论、计算说明书等方面的要求 认真听好设计指导课,做好笔记,积极参与教学互动;在设计过程中,主动与老师探讨问题;针对课程设计题,积极思考,培养自己的分析和计算能力。设计完成后,提交合格的设计图纸和课程设计说明书。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考试大纲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编码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 教学对象土木工程 学时学分72学时,4学分 考核方式闭卷 编写单位 编写人 审定人 编写时间2016 年8月 一、课程考核目的 期末考试是每学期课程学习结束对相关知识点的综合测试,是检测教学大纲执行情况以及评估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是获取教学反馈信息的主要来源和改进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其目的是客观、公正、准确地检测和评估学生对混凝土结构的各知识要点的掌握情况。 二、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东南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合编,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教学参考书 [1] 赵国藩主编,高等钢筋混凝土结构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9月. [2] 河海大学等主编,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学,土木出版社,2009年8月. 三、考试命题的原则 (一)命题标准 命题要求达到全国普通高等学院校同专业、同课程的本科生学业水平,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试题侧重于体现知识的运用。 (二)考试依据和范围 以铜仁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教学大纲为依据。 (三)题型 期终考试成绩由笔试考试(闭卷)与平时成绩组成,其中,笔试部分主要对课程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标准等掌握情况进行考核,以选择题、填空题、计算等题型为主,平时成绩有考勤和作业完成情况等实际情况决定。 四、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第一章绪论 考试内容:: 混凝土结构的概念、结构的功能和极限状态简述、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 考试要求: 了解混凝土结构的概念、结构的功能和极限状态简述、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 第二章混凝土结构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 考试内容: 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钢筋的物理力学性能、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 考试要求: 1、掌握材料的特性和力学性能,在各类不同构件中如何选择材料的等级,为以后 各章的学习做好准备。 2、理解材料的性能、变形、强度。 3、了解钢筋与混凝土共同工作的原理,保证钢筋混凝土共同工作的措施。 第三章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 考试内容: 梁、板的一般构造、受弯构件的正截面的受弯性能、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原理、单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双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T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考试要求: 1、掌握受弯构件的正截面的受弯性能及计算原理 2、理解单筋矩形截面、双筋矩形截面、T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3、了解梁、板的一般构造。 第四章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考试内容: 概述、斜裂缝、剪跨比及斜截面受剪破坏形态、简支梁斜截面受剪机理、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计算、保证斜截面受弯承载力的构造措施、梁、板内纵向钢筋的其他构造要求。 考试要求: 1、掌握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原理、计算方法、步骤、计算公式的适用范围、钢箍的选择方法。 2、理解沿斜截面产生裂缝的原因,剪切破坏的三种市要形态,基本公式中各符 号的意义。 3、了解抵抗弯矩图(材料图)的意义,作图方法,确定钢筋的弯起位置和切断点,腹筋的构造要求。 第五章受压构件的截面承载力 考试内容: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试题带答案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试题 一 选择题(1分×10=10分) 1.对于有流幅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取( B )作为钢筋设计强度的取值。 A .弹性极限; B .屈服强度; C .极限强度; D .条件屈服强度; 2.受弯构件在正截面工作的第一阶段末期,即将开裂的Ⅰa 状态时,钢筋的应力大约为( B ) A .5~~10MP a ; B .20~~30 MP a ; C .60~~70 MP a ; D .100~~110 MP a ; 3.( c )作为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依据。 A .Ⅰa 状态; B .Ⅱa 状态; C .Ⅲa 状态 ; D .第Ⅱ阶段; 4.《规范》规定,对于梁类、板类及墙类构件,位于同一连接区域内的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宜大于( A )。 A .25% ; B .50% ; C .75% ; D .100%; 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d )。 A .C20 ; B .C30 ; C .C35 ; D .C40 ; 6.预混凝土后张法构件中,混凝土预压前第一批预应力损失I l σ应为( )。 A .21l l σσ+ ; B .321l l l σσσ++ ; C .4321l l l l σσσσ+++; D .54321l l l l l σσσσσ++++; 7.c c c E εσ= ' 指的是混凝土的( )。 A .弹性模量; B .割线模量; C .切线模量;

D .原点切线模量应力; 8.下列哪种方法可以减少预应力直线钢筋由于锚具变形和钢筋内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1l σ ( )。 A .两次升温法; B .采用超张拉; C .增加台座长度; D .采用两端张拉; 9.受弯构件挠度验算不满足要求时,调整下列哪个因素对增加构件刚度最为有效( )。 A .ρ ; B .0h ; C .'ρ ; D .s E 10.轴压构件按螺旋箍筋柱计算的受压承载力设计值,不应大于按普通箍筋柱计算的受压承载力设计值的1.5倍,是因为 ( )。 A .保证间接钢筋的屈服; B .保证在使用荷载下混凝土保护层不致过早剥落; C .保证足够的安全; D .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要求; 二 判断题(1分×10=10分) 1.混凝土在荷载重复作用下引起的破坏称为疲劳破坏。( ) 2.可变荷载的组合值是可变荷载的基本代表值。( ) 3.荷载设计值等于荷载的标准值乘以荷载分项系数。( ) 4.设计中R M 图必须包住M 图,才能保证受弯构件的斜截面承载力满足要求。( ) 5.受扭构件承载力计算中,ζ的限制条件7.16.0<<ζ的目的是保证受扭纵筋和箍筋均可达到屈服强度。( ) 6.受弯构件弯曲刚度是随弯矩增大而减小的。( ) 7.轴压比是影响偏心受压构件截面延性的主要因素。( ) 8.碳化对混凝土本身是有害的。( ) 9.小偏心受拉构件的判别标准条件是b ξξ>。( ) 10.受弯构件裂缝宽度随着受拉纵筋直径的增加而增大。( ) 三 简答题(5分×8=40分) 1. 什么是结构的安全等级?建筑结构功能要求有哪些? 2. 什么是结构可靠度? 3. 应用“平均应变符合平截面假定”推导受弯构件适筋梁与超筋梁的界限相对受压区高度计算公式

设计原理课程大纲设计

设计概论课程复习纲要 总纲: 1、绪论 2、设计发展史 3、设计方法 4、设计形态 5、设计美学 6、设计与市场 7、设计批评 第一章、绪论 1 .设计的概念 ★注意的问题:1、设计的名词解释: 2、设计的动词解释 3、设计的广义含义核心特征:目的性 4、设计的狭义含义 ★需要了解:1、设计词义的演变:《牛津大词典》分为名:动;解释 a、15世纪前后 b、18世纪 c、1974 年 d、现代对它的四个解释: 1、2、3、4

2、现代设计的自身特点:a、设计与生产的分工、以及设 计师的诞生 b、强调没有既定模式的开发性 设计 c、功能与造型的一致性 3、中国设计一词的演变(需要了解) 2 .设计的范畴和分类: 2.1设计的范畴广义的概念、狭义概念不包括 ★注意的问题:1、设计与工程的区别:解决人造物与人的关系;物与物的 关系 2、设计与美术的区别:目的不同 3、设计与工艺的区别:意义》工艺 2. 2设计的分类种类:A以设计院校的专业设置分类: B《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分类 C以目的分类:(本书使用分类) 视觉传达:定义:分类6个(掌握每个的定义) 三要素:1、2、3、 三步骤:1、2、3 产品设计的分类:定义:分类4个(掌握每个的定义) 环境设计的分类:定义:分类5个(掌握每个的定义)

3 .设计与文化的相关性 A、设计与艺术的关系: 过程:18世纪前艺术的存在以技艺为主特征一一分工细致艺术技术分家 艺术自由化 ------- 大美术小美术观点出现——19世纪的工艺美术运动 提倡应该向小美术发展 B、设计与科技的关系:共同变化 设计与科技关系的三状态: 1、古代技术时代 2、近代技术时代 3、高科技时代a、b、 第二章、设计发展史 1、中国设计发展史(手工业时代设计为主) 石器时代到先秦(石器一一开始打砸石料做工具一有意识的塑造造型) (彩陶一一绘有黑色、红色装饰纹样的红褐色或棕黄色的陶器 以a自然动物和抽象图形,b造型品种繁多) (青铜器一一红铜+锡的一种合金色泽青灰;早期模仿陶器;商 晚器类繁多,造型雄浑庄重,文饰精致,云雷纹为底衬的主纹; 西周“礼制”衰弱取代商的“酒器组合”为“食器组合”中期造 型简率、纹样质朴,春秋向生活发展。) 秦汉至隋唐时期(金属一一新品类、新设计、新风格出现---铜人铜马镜子一一

浙江工业机械管理设计基础考试大纲(DOC 15页)

浙江工业机械管理设计基础考试大纲(DOC 15页)

资料搜索: 首页 网络书店 教育新闻 普通升本 自学考试 成人考试 出国留学 毕业就业 事业考试 在线留言 文亮培训 当前位置:浙江专升本信息网-2011年浙江省普通专升本考试浙江自学考试浙江成人考试 -> 普通专升本 -> 考试大纲 浙江工业大学2011年专升本机械设计基础考试大 纲 时间:2011-02-12 13:40:44 浏览:77次浙江专升本教材书店 《机械设计基础》(专升本)考试大纲 考试内容:

0 绪论 考试内容 0-1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内容 0-2本课程在教学中的地位 0-3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和一般过程 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1、机器的组成 机器与机构的含义和区别;构件与零件的含义和区别。 2、机器和机械零件设计的基本要求 第1章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和速度分析 考试内容 1-1运动副及其分类 1-2平面机构运动简图 1-3平面机构自由度 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运动副的含义;平面运动副的分类 2、平面机构运动简图中运动副和构件的表示符号和表示方法 3、平面机构自由度的意义;机构具有确定相对

运动的条件;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虚约束的形式 4、正确判断和处理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虚约束,进行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并能判断机构是否具有确定相对运动 第2章平面连杆机构 考试内容 2-1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及其应用 2-2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特性 2-3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 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别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及其演化机构 2、曲柄存在条件、急回特性、压力角、传动角和死点位置 3、正确判断平面四杆机构有无曲柄及其类型第3章凸轮机构 考试内容 3-1凸轮机构的应用和类型 3-2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 3-3凸轮机构的压力角

结构设计原理小考试卷

结构设计原理小考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 1、工程设计时,一般先按 承载力 极限状态设计结构构件,再按 正常使用 极限状态验算。 2、T 形截面连续梁,在正截面设计计算中跨中按 T 形 截面,而支座边按 矩形 截面计算。 3、双筋梁截面设计时,s A 、s A '均未知,应假设一个条件为 0=b h χξ ,原因是 充分利用混凝土受压,节约 总用钢量 。 4、梁的斜截面承载力随着剪跨比的增大而 降低 。 5、梁内纵向受力钢筋的弯起点应设在按正截面抗弯计算该钢筋强度全部发挥作用的截面以外h0/2处,以保证 斜截面抗弯 ;同时弯起钢筋与梁中心线的交点应位于按计算不需要该钢筋的截面以外,以保证正截面抗弯。 6、混凝土的变形可分为混凝土的 受力变形 和混凝土的 体积变形 。其中混凝土的徐变属于混凝土的 受力 变形,混凝土的收缩和膨胀属于混凝土的 体积 变形。 7、钢筋混凝土梁沿斜截面的主要破坏形态有斜压破坏、斜拉破坏和剪压破坏等。在设计时,对于斜压和斜拉破坏,一般是采用 截面限制条件 和 一定的构造措施 予以避免,对于常见的剪压破坏形态,梁的斜截面抗剪能力变化幅度较大,故必须进行斜截面 抗 剪 承载力的计算。 8、在长柱破坏前,横向挠度增加得很快,使长柱的破坏来得比较突然,导致 失稳破坏 。 9、实际工程中最常遇到的是长柱,由于最终破坏是材料破坏,因此,在设计计算中需考虑由于构件侧向挠度而引起的 二阶弯矩 的影响。 10、对于结构重力引起的变形是长期性的变形,一般采用 设置预拱度 来加以消除。 11、《公路桥规》规定,混凝土局部承压必须进行 局部承压区承载力计算 和 局部承压区抗裂性计算 。 12、后张法主要是靠 工作锚具 来传递和保持预加应力的;先张法则主要是靠 粘结力 来传递并保持预加应力的。 13、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从预加应力到承受外荷载,直至最后破坏,可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即 施工阶段 、 使用阶段 和 破坏阶段 。 二、简答题: 1、设计受弯构件时,一般应满足哪两方面的要求? 答:①由于弯矩的作用,构件可能沿某个正截面(与梁的纵轴线或板的中面正交时的面)发生破坏,故需进行正截面承载力计算;②由于弯矩和剪力的共同作用,构件可能沿剪压区段内的某个斜截面发生破坏,故还需进行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2、简述设置预拱度的目的及如何设置预拱度? 答:设置预拱度的目的是为了消除结构重力这个长期荷载引起的变形,另外,希望构件在平时无静活载作用时保持一定的拱度。《公路桥规》规定:当由作用(或荷载)短期效应组合并考虑作用(或荷载)长期效应影响产生的长期挠度不超过1600/l (l 为计算跨径)时,可不设预拱度;当不符合上述规定时则应设预拱度。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预拱度值按结构自重和2 1可变荷载频遇值计算的长期挠度值之和采用。

《UI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UI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UI设计基础User Interface Design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选修课程开课单位:设计艺术系课程编码:23113045 总学时数:32 学分:2 适用专业:视觉传达设计先修课程:图形创意等 考核方式:操作 一、课程内容 理论部分: (一)认识界面 1、UI概述 2、图形化的界面 (二)人机界面 1、回归人性的界面设计 2、为用户而设计 3、人机工程学 (三)界面的整体设计 1、分析阶段 2、实施阶段 3、界面视图 (四)界面的视觉设计 1、界面设计的基本途径 2、界面的信息设计 3、图标设计

4、界面布局与元素设计 (五)网页界面的设计 1、网页界面的认识 2、网页界面系统 3、网页界面信息传达 (六)游戏界面的设计 1、游戏界面的概述 2、游戏平台的视频界面设计 1 3、游戏平台的操作界面设计 4、游戏界面的音频设计 (七)软件界面的设计 1、软件界面设计的整体思考 2、软件界面的文本、图形 3、为“交互”服务:角色、场景和礼貌 (八)便携电子产品界面的设计 1、便携电子产品界面的概述 2、便携电子产品界面设计的特殊性 3、便携电子产品界面的视觉要素分析实践部分: 实践一网页界面设计 实践二游戏界面设计 实践三电子产品界面设计 二、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UI设计是一门新的学科,也称之为当代的新媒体,是在各门相关学科中提取相关的内容要素而综合起来的系统学科。UI设计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之一,是在继专业设计课程基础上的延续和提高,全面的完善了设计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课程实践中注重对各专业基础课程的统合和整体应用。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从心理学、人机工程学、设计艺术出发,掌握硬件人机界面与软件人机界面方法、理论与设计实例,探索新的交互技术,熟悉UI 设计的流程与特点,并运用ADOBE PHOTOSHOP、indesign等设计软件完成其视觉表现,独立完成UI设计的全过程。 (三)课程内容各层次的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环节及教学方法的建议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界面 重点:了解界面 难点:概念性的认识,图形化的界面 2(人机界面 重点:人性的界面设计 2 难点:为用户而设计的理解,界面设计中的人机工程 3.界面的整体设计 重点:分析阶段、实施阶段、用户分析、市场与目标分析 难点:对象的模型化、界面视图的设计、界面整体设计的分析以及实施 4(界面的视觉设计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考试大纲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考试大纲 一、基本描述 课程名称: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Fundamentals for Design of Concrete Structures) 学分:3.5 学时:57 (课内实验:0 上机:0 课外实践:0 )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 开课单位:建筑工程学院土木系 课程负责人:张丽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混凝土结构上册-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第五版)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合编,20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北京:2010。 混凝土结构(上册),叶列平,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内容概述: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是土木工程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与现行规范、规程等有关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混凝土结构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一般混凝土结构构件设计的能力以及正确处理施工及工程管理中常见混凝土结构构件问题的能力。主要讲授:混凝土结构所用材料的性能,混凝土结构设计原则,混凝土结构中常见受力构件(轴心受力、受弯、受剪、偏心受力、裂缝及变形、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破坏特征、设计模型建立及设计方法。使学生具备运用混凝土结构设计基本理论知识正确进行混凝土结构设计和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 二、考核要求和教学内容重、难点

(教学基本要求:A-熟练掌握;B-掌握;C-了解) 三、考核方式 试卷考核 四、大纲编写的依据与说明 本课程教学大纲,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及教学计划,综合该课程权威体系相关要求编写。 起草人:张丽审核人:童中华日期:2016.11.11

室内设计原理考试大纲-华南理工大学

《园林景观设计》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考核学生对园林景观设计所涉及的各种规范、概念的识记程度,对相关设计原理的理解水平,以及理论分析水平。 二、考试范围: 指定教材以及课堂讲解所涉及的内容。 三、考试内容与重点: 建筑小环境概述 第一节建筑环境与建筑小环境 1、识记:“环境的协调”“建筑小环境”的概念 2、理解建筑小环境的特点、作用、发展前景及现今一些建筑小环境设计的缺陷。 3、识记建筑小环境是由表象、关系、性质等三方面组成。并理解三个组成部分的概念,识记建筑小环境的环境构成要素。 第二节建筑小环境设计原则 1、理解视觉的涵义,以及如何从距离、视野、景观、停留空间、环境因素等几个方面来满足人们对建筑小环境视觉的需求。 2、识记小环境边界有几种处理手段。理解小环境内部空间层次、视觉层次的设计。

4、理解不同类型的户外活动与空间的关系。几种社会距离以及在设计中的应用。 4、理解如何通过坐的空间、行走的空间、听的空间、看的空间等局部空间设计以使建筑小环境空间更加完美化。 第二章建筑小环境的设计 第一节功能分析 1、识记小环境空间根据功能需求的分类,识记物质需求的小环境、精神需求的小环境、精神需求的小环境的特点。 第二节类型分析和设计 1、识记居住区公共绿地的分类;居住区公共绿地的功能分区以及公共 绿地的平面布局。 2、掌握居住区小环境中不同功能分区的设计方式。 3、理解校园建筑小环境的特点,掌握校园建筑小环境的设计方式。 4、人们对商业步行街的要求是什么,商业步行街有几种布局形式,如何从“行”“坐”“看”几种空间形式来设计商业步行街。 5、识记街道景观的构成,理解几种步行系统的特点及设计要点,理解两种交通广场的设计方式。 6、识记老年人、中青年、儿童的心理特点以及他们对环境的要求。掌握三种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所需要的小环境的设计原则以及注意事项。

结构设计原理试题库

《结构设计原理》(上)试题库 一、 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 的括号内) 1.普通钢筋混凝土梁受拉区混凝土 【 】 A 不出现拉应力 B 不开裂 C 必须开裂但要限制其宽度 D 开裂且不限制其宽度 2.钢筋作为设计依据的强度指标是 【 】 A 比列极限 B 弹性极限 C 屈服强度 D 极限抗拉强度 3.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试件的温度养护条件是 【 】 A C 0)315(± B C 0)320(± C.C 0)515(± D.C 0)520(± 4.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试件的湿度养护条件是 【 】 A80%以上 B85%以上 C90%以上 D95%以上 5.混凝土立方体强度试验时,其他条件不变得情况下, 【 】 A 涂润滑油时强度高 B 不涂润滑油时强度高 C 涂与不涂润滑油无影响 D 不一定 6.无明显物理流限的钢筋作为设计依据的强度指标σ0.2,它所对应的残余应变是 【 】 A0.2 B0.2% C 千分之0.2 D 万分之0.2 7.混凝土的徐变变形是指 【 】 A 荷载作用下最终的总变形 B 荷载刚作用时的瞬时变形 C 荷载作用下的塑性变形 D 持续荷载作用下随荷载持续时间增加的变形 8.在钢筋混凝土构件中,钢筋与混凝土之所以共同工作,是因为它们之间有 【 】 A 胶结力 B 摩擦力 C 机械咬合力 D 黏结力 9.同一批混凝土,在不同情况下其抗压强度不同,下列情况中,抗压强度最低的是 【 】 A 立方体抗压强度 B 棱柱体抗压强度 C 局部抗压强度 D 旋筋柱中核心混凝土抗压强度 10.下列各方面计算中,属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情况是 【 】 A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B 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C 偏心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 D 裂缝及变形验算 11.抗倾覆、滑移验算时,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取值为 【 】 A γG =0.9 B γG =1.0 C γG =1.1 D γG =1.2 12.影响轴心受拉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是 【 】 A.混凝土截面尺寸 B.混凝土强度等级 C.钢筋面积和级别 D.构件长度

平面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Photoshop平面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Photoshop平面设计/Based graphic design and animation 课程代码:课程类型:方向课 适用专业:11计算机网络技术先修课程:计算机基础 学时数:48 其中:实验/实践学时数为48 学分数:3 考核方式: 编制单位:编制时间:年月日 执笔者:审核人: 一、教学大纲说明 (一)课程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目的:平面设计与动画基础是计算机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它是利用计算机进行平面设计、多媒体应用软件开发制作等的重要基础课程。对平面图形处理技术的掌握,直接关系到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效果,对学生毕业后就业从事相关工作也有重要意义。使学生了解平面设计和动画领域的有关基本概念,认识并能熟练使用平面设计软件Photoshop和Flash,掌握平面设计技巧,并能使用平面设计软件和动画软件进行软件界面设计和平面广告制作。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培养团结合作精神,为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应用型人才服务。 为学生利用图形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各类艺术设计打下基础,使他们具有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的能力。本课程强调软件操作能力与实际应用设计的能力。 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图形图像处理软件的知识和技术,在此基础上,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为艺术设计做好铺垫;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二)课程教学方法 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及习题课、课外作业、实验等 1、课堂讲授 (1)教学方法: 通过介绍使学生了解平面设计和动画设计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有关概念;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增加现场课等教学环节。

结构设计原理教学大纲

《结构设计原理(2)》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教学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1.《结构设计原理》(2)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工科土建类土木工程专业(专升本)本科一门必修课程。本课程针对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专科)学生具有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理解结构设计理论,掌握构件计算方法。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1)理解结构设计理论,掌握构件设计计算方法。2)了解现行《公路桥规》对结构构件计算的有关规定。 2.《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是在已开设的《建筑材料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等先修课程的基础上设置的专业基础课,后续课程是《桥梁工程》。 3.《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内容包括: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混凝土与砌体结构、钢结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 二、课程的目的与要求 1.《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研究各种结构构件的设计计算理论、截面应力应变、承载力计算方法。通过对材料力学性能、截面受力性能的分析、结合试验,给出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应力、位移、裂缝计算方法。本课程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结构设计计算理论、截面受力分析、承载力计算方法。 2.《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在了解材料力学性能、本构关系、掌握受力分析的基础上,要求学生了解结构试验方法、观察试验过程、能将试验结果应用到承载力计算中。 3.《结构设计原理》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一方面各种构件计算方法都有试验分析作为基础,同时截面设计要考虑构造要求;另一方面设计计算为工程实际服务。要求学生加强实践性环节:如观摩受弯构件正截面试验分析、受压构件强度试验、预应力施工技术等。了解《公路桥规》有关构造要求。 4.通过习题练习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三.课程教学要求层次 教学环节中,基本概念、定义、截面性质、受力性能等概念,由低到高分为“知道、了解、掌握”三个层次。有关截面承载力计算、应力计算、连接计算、变形、裂缝计算等公式及其设计计算方法,由低到高分为“会、掌握、熟练掌握”三个层次。 第二部分媒体使用与教学过程建议 一.学时分配与学分 1.学时分配 本课程共72个学时(具体课时分配如下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