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车冷却系统优化匹配方法浅谈

合集下载

矿用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优化设计

矿用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优化设计

矿用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优化设计矿用车是在矿山和采矿现场进行运输和工作的特种车辆,通常用于运输矿石、矿砂等大块物料。

在矿山作业环境中,矿用车通常需要长时间持续工作,运输过程中易受到粉尘、高温等因素的影响。

矿用车的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优化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矿用车发动机的工作环境、冷却系统设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优化设计方案,以期为矿用车的发动机冷却系统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矿用车发动机工作环境分析矿用车在矿山作业环境中通常需长时间、高强度地运输矿石等物料。

矿山地质条件复杂,通常存在大量的尘埃和颗粒物,这些粉尘和颗粒物会堵塞矿用车的散热器和冷却系统,影响发动机的冷却效果。

在高温和恶劣的环境下,矿用车的发动机容易过热,严重影响了矿用车的正常工作和使用寿命。

二、冷却系统设计现状分析目前矿用车的发动机冷却系统主要采用水冷式冷却系统。

该系统通过水冷却剂循环流动来吸收并带走发动机的热量,维持发动机的正常工作温度。

在矿山环境中,水冷却系统经常会受到粉尘和颗粒物的侵蚀,散热效果大打折扣。

目前矿用车的冷却系统往往设计较为简单,无法满足矿山环境下对于发动机冷却系统高效、稳定、耐用的需求。

三、存在的问题分析1. 散热效果差:矿山环境中大量的粉尘和颗粒物容易堵塞矿用车的散热器和冷却系统,导致散热效果差,发动机易过热。

2. 冷却系统设计简单:目前矿用车的冷却系统设计较为简单,无法满足矿山环境下对发动机冷却系统高效、稳定、耐用的需求。

3. 耐久性不足:矿用车冷却系统的零部件往往缺乏防尘、耐高温等设计,容易因此导致散热器等元件的损坏,降低了冷却系统的使用寿命。

四、优化设计方案提出1. 引入新型散热器:考虑到矿山环境中存在大量的粉尘和颗粒物,可以采用新型的散热器设计,增加散热器表面积,并采用防尘、易清洗的材质,以提高散热效果和延长使用寿命。

2. 加强滤清保护:在矿用车的设计中加强对散热器等冷却系统部件的保护,采用特殊的滤清装置和保护罩等设计,防止粉尘和颗粒物进入冷却系统,提高稳定性和耐久性。

轮机冷却系统的性能分析与优化

轮机冷却系统的性能分析与优化

轮机冷却系统的性能分析与优化轮机冷却系统在船舶运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就像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一样,维持着轮机的正常运转,确保各个部件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工作,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可靠性、经济性和耐久性。

轮机冷却系统的工作原理其实并不复杂。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一系列的设备和介质,将轮机运转过程中产生的多余热量带走。

常见的冷却介质包括水、空气和油。

水冷却通常用于冷却气缸套、气缸盖等高温部件;空气冷却则多用于中冷器、机油冷却器等;油冷却主要针对一些对润滑和冷却要求较高的部件,如变速箱、液压系统等。

在对轮机冷却系统的性能进行分析时,我们首先要关注的是冷却效果。

这直接关系到轮机能否正常工作以及其使用寿命。

如果冷却不足,部件会因为过热而出现磨损、变形甚至损坏,严重影响轮机的性能和可靠性。

而冷却过度也并非好事,这会导致能源的浪费,增加运行成本。

影响轮机冷却系统性能的因素众多。

首先是冷却介质的流量和温度。

流量不足或温度过高都会降低冷却效果。

其次,冷却系统的结构设计也十分关键。

例如,管道的布局、管径的大小、散热器的面积和效率等都会影响热量的传递和散发。

再者,冷却系统的密封性也不容忽视。

任何泄漏都会导致冷却介质的流失,影响冷却效果。

为了准确评估轮机冷却系统的性能,我们需要借助一系列的检测和分析手段。

温度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各个关键部位的温度,帮助我们判断冷却是否均匀和有效。

压力传感器能够监测冷却介质的压力,从而了解系统的工作状态。

流量传感器则可以测量冷却介质的流量,为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此外,利用热成像技术,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轮机各部件的温度分布情况,快速发现可能存在的冷却问题。

在对轮机冷却系统进行优化时,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

一方面,可以优化冷却介质的循环路径。

通过合理设计管道布局,减少流动阻力,提高介质的流速和流量,从而增强冷却效果。

另一方面,可以改进散热器的结构和材质。

选择散热效率更高的材质,增加散热器的表面积,或者采用更先进的散热技术,如液冷散热、风冷与液冷相结合的复合散热等。

重型车发动机冷却系统优化匹配

重型车发动机冷却系统优化匹配
热 管 理 是 其 可 靠 性 和 舒 适 性 的重 要环 节 。本 文主 要 针 对 华菱
正面 积 表 面 积
/ m‘
o 66 8
表 2散 热器 结构参数
芯 高
/ a m r
- Ⅶ
鬏拉
芯 宽 l
/ a m r
芯 厚 散 热 带波 高 散 热 带 波 距 徽 热 管尺 寸
关键 词: 重型 车; 冷却 系统 ; 优化 匹配 中图分 类号 : U 4 6 4 . 1 3 8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 6 7 3 - l 1 3 1 ( 2 0 1 3 ) 1 0 . 0 0 5 9 . 0 3
He a v y v e hi c l e e n g i n e c o o l i n g s y s t e m o pt i mi z a t i o n ma t c he s
2 0 1 3年第 l O 期
( 总第 1 3 2 期)
信 息 通 信
1 NF OR 1 Q I A T I O N&C OMMU NI C A T I O NS
2 0 l 3
< § u N q l a
重 型车发动机冷 却系统优 化匹配



( 华 菱星马汽车( 集 团) 股份有 限公 司, 安徽 马鞍 山 2 4 3 0 6 1 )

Ke y W or d s: He a v y - d u t y Ve h i c l e ; Co o l i n g S y s t e m; Op t i mi z a t i o n Ma t c h i n g
目前 国内的重型汽车 ,尤其是高速公路运输载货车不仅 对动力性 、 经济性 、 舒适性提 出了更 高的要求 , 而且对可靠性 的要求也在提高 , 对 于大功率重型汽车来说, 冷却系统和机舱

浅谈汽轮机冷端系统节能运行优化

浅谈汽轮机冷端系统节能运行优化

浅谈汽轮机冷端系统节能运行优化发布时间:2022-01-07T05:29:27.420Z 来源:《中国电业》2021年第22期作者:尹盼宁[导读] 通过分析影响冷端性能的主要因素,结合冷端系统运行方式优化尹盼宁国家能源集团宝庆发电有限公司湖南邵阳 422000摘要通过分析影响冷端性能的主要因素,结合冷端系统运行方式优化,改善设备运行水平?提高机组冷端性能?降低机组煤耗?从研究国家能源集团宝庆发电有限公司660MW超临界机组的循环水泵?冷却塔?真空泵的运行方式和技术改造出发,探讨如何优化汽轮机冷端系统,保持凝汽器最佳真空,达到火力发电厂节能降耗的目的?关键词冷端系统最佳真空循环水泵真空泵节能1?前言1.1 2014年9月12日,国务院三部委联合发布了《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年)》,该文件明确了降低供电煤耗的目标:到2020年,现役6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除空冷机组外)改造后平均供电煤耗低于300克/千瓦时?而冷端系统的优化运行一方面影响排汽压力进而影响机组热耗,另一方面,也会影响冷端设备的能耗和厂用电率,因此,冷端系统运行不经济,对火电机组的综合能耗具有重要的影响?冷端系统优化节能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对提高凝汽器运行真空,实现电厂节能降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2 发电厂冷端系统是由汽轮机低压缸末级组?凝汽器?冷却塔?循环水泵?循环供水系统?空气抽出系统等组成?按介质的换热过程冷端系统可划分为两个子系统和两个换热设备,即凝结水系统?循环水系统?凝汽器?冷却塔?1.3 宝庆电厂汽轮机为哈尔滨汽轮机有限责任公司制造的 CLN660-24.2/566/566 型超临界?一次中间再热?三缸四排汽?单轴?双背压?凝汽式汽轮机;循环水系统采用带冷却水塔的单元制二次循环水供水系统,每台机组各配备一座淋水面积为10000 平方米的自然通风逆流塔和两台混流式循环水泵?循环水泵采用露天布置,每台机各配置两台循环水泵(#1机组为循环水泵A、B,#2机组为循环水泵C、D),两台机循环水泵出口母管之间设置有联络管;真空系统设有三台50%容量的水环式真空泵,正常运行两台维持凝汽器真空,启动时三台泵运行,以满足启动抽真空的时间要求?2?影响冷端系统性能和经济性的因素2.1衡量冷端系统性能指标就是凝汽器的真空,真空越高,即冷端系统性能越好?影响冷端系统性能的主要因素有:冷却水进水温度?冷却水流量?凝汽器热负荷?汽侧空气量?冷却水管表面清洁度?2.1.1 冷却水进水温度在凝汽器冷却面积?结构型式?热负荷?冷却水量?真空严密性?冷却管脏污程度不变的情况下?冷却水进口温度升高导致凝汽器压力增大,同时传热端差也产生影响,冷却水温度升高使传热端差下降?2.1.2 冷却水流量冷却水流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冷却水流经凝汽器后获得的温升大小?大型发电机组凝汽器冷却水温升设计值一般为8~10℃左右,冷却水流量减少10%,冷却水温升增加约1℃,凝汽器压力上升约0.24kPa~0.58kPa.2.1.3 汽侧空气量凝汽器压力并不是随着漏入空气流量增大而线性升高,当漏入的空气流量较小(小于某一临界值)时,空气对凝汽器换热影响较小;当漏入空气流量超过某一临界值时,开始明显影响凝汽器换热,凝汽器压力开始明显升高?空气聚集量小,对凝汽器压力影响可以忽略;空气聚集量大,对凝汽器压力产生明显影响?2.1.4 凝汽器热负荷凝汽器热负荷包括低压缸排汽?给水泵小汽轮机排汽以及其他各种进入凝汽器的汽?疏水带入的热量?凝汽器热负荷增加主要有两种情况:当汽轮机和小汽轮机的内效率下降或初参数降低的情况下,机组又要保持相同的负荷,此时排入凝汽器的蒸汽流量增加,造成凝汽器热负荷增大;其他附加流体不正常地排入凝汽器,造成凝汽器热负荷增大?2.1.5 冷却水管表面清洁度大型机组凝汽器设计清洁系数为0.8~0.9.运行清洁系数越低说明冷却管脏污越严重,清洁度低导致凝汽器冷却水管传热热阻增大,总体传热系数降低,凝汽器传热端差增大,引起凝汽器压力升高?2.2 从机组经济性考虑,凝汽器真空不是越高越好?机组的经济性可归纳为两类:一类是影响排汽压力进而影响机组的内功;另一类是耗能设备如循环水泵、真空泵等耗功影响厂用电?因此,评价冷端系统总体工作性能的指标应当考虑这两方面因素的变化?既要考虑凝汽器压力变化对做功的影响,还要考虑冷端系统内泵功的变化对厂用电的影响?只用凝汽器压力评价冷端系统的经济性不够全面,它不能准确反映冷端系统全部设备的运行状况?3?冷端系统优化及节能措施3.1 降低冷却水进水温度冷却水进口温度与电厂所处地域和季节环境温度变化有关,对于直流供水冷却的机组,应充分考虑冷却水取水口和回水口的位置等影响因素;对于循环供水冷却的机组而言,除了气候和环境影响因素外,冷却塔的散热性能是否正常祈祷至关重要的作用?宝庆电厂为了降低冷却水进水温度,循环水补水口为进水前池,排水口除改造前的凉水塔底部放水外,在循环水回水母管新加排水门;除此之外,将两台机循环水回水管联络运行,在单机运行时可实现“一机双塔”?改造后夏季循环水进水温度平均下降0.5℃?正常运行中加强凉水塔的日常检查和维护,发现填料?除水器?喷嘴等有损坏的,要及时组织进行更换?疏通?机组检修期间要对水塔下部以及循环水管道内的沉积物进行清理,对污泥机?滤网等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防止损坏与堵塞?3.2 确定最佳冷却水量确定最佳冷却水量其实就是通过制定循环水系统经济运行方式,确保机组在经济背压下运行?原则上对于水量连续可调的循环水系统,循环水量应始终保持在最佳水量运行?循环水泵运行方式应根据循环水入口水温?机组负荷?循环水泵性能?凝汽器清洁状况和严密性状况及汽轮机出力与背压关系曲线确定宝庆电厂循环水泵均为定速泵,循环水量不能连续可调,所以考虑到邵阳当地的气温条件,对每台机组的一台循环水泵进行了双速改造,根据负荷和冷却水进水温度,调整循环水系统运行方式,尽可能的达到最佳冷却水量。

电动汽车电池冷却系统的优化设计

电动汽车电池冷却系统的优化设计

电动汽车电池冷却系统的优化设计电动汽车电池冷却系统的优化设计电动汽车的电池是其核心部件之一,其性能和寿命直接影响整车的使用体验和使用时间。

在电池使用过程中,由于高能量密度的电池充电和放电,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将其散发出去,就会导致电池温度过高,影响电池的安全性和寿命。

因此,优化电动汽车电池冷却系统至关重要。

下面是一步步思考的优化设计方案。

第一步:分析电动汽车电池冷却系统的需求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电动汽车电池冷却系统的需求。

电池冷却系统的主要目标是确保电池的温度在合理的范围内,以提高电池的寿命和安全性。

因此,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需求:1. 正常工作温度范围:确定电池的最佳工作温度范围,以确保电池性能的最佳表现。

2. 散热效率:设计有效的散热系统,能够迅速将电池产生的热量散发出去,保持电池温度的稳定。

3. 能耗控制:确保冷却系统的能耗尽可能低,以提高电池的续航里程。

第二步:选择合适的冷却方式根据电池冷却的需求,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冷却方式。

目前常用的冷却方式有液冷和空气冷却两种。

液冷可以通过循环冷却剂将电池热量带走,具有较高的散热效率,但需要较复杂的管道和泵系统。

而空气冷却则通过风扇将电池表面的热量带走,相对简单但散热效率较低。

根据电动汽车的具体需求和成本考虑,选择适合的冷却方式。

第三步:设计合理的散热结构在选择好冷却方式后,需要设计合理的散热结构。

对于液冷系统,需要设计散热器、冷却管路和泵等部件,以确保冷却剂的流动和热量的散发。

对于空气冷却系统,需要设计风扇和散热片等部件,以提高散热效率。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散热面积、流体流动速度和散热材料的选择等因素,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散热效果。

第四步:优化控制策略冷却系统的控制策略对于优化设计至关重要。

可以采用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电池的温度,根据温度的变化调整冷却系统的工作状态。

当电池温度过高时,可以加大冷却系统的散热功率,以快速降低电池温度;当电池温度处于正常范围时,可以降低冷却系统的功率,以降低能耗。

冷却系统匹配优化设计

冷却系统匹配优化设计

冷却系统匹配优化设计作者:陈锦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5年第05期[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运输车辆对安全、可靠、高效、经济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重型车,这就要求物流运输车逐步向更大马力发展。

同时随着商用车排放标准从国三上升到国四,今后不久将提出国五或国六的要求,国六采用EGR技术后,发动机对冷却系统的散热要求将提升40%。

则如何优化商用车冷却系统的匹配设计就至关重要,经过大量对比分析及试验表明,可从散热器、中冷器和风扇的选型,散热器和风扇的布置,导风罩的设计等方面大幅提升冷却系统的匹配能力。

[关键词]冷却系统,散热器,风扇,导风罩中图分类号:TU83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5-0008-01前言:我国的大马力商用车目前是在400-500马力之间,而欧美的大马力商用车可达到700马力;商用车要向更大马力发展,就必须解决冷却系统这个最大的制约因素。

由于大马力商用车的发动机机体增大,冷却系统的布置空间被压缩,从而散热器、中冷器或风扇的加大受到制约。

此时就必须考虑如何优化冷却系统的匹配设计,使其发挥出最大的效能。

一、选型冷却系统的选型,在考虑布置空间外,最重要的是风扇和散热器的匹配。

选择的散热器或风扇应使系统的风阻曲线和风扇静压曲线相交在风扇的静压效率的高效区,这时通过适当降低系统的风阻即可获得风量的大幅提升。

若风阻曲线和风扇的静压曲线相交在风扇的静压的低效区,要提高进风量,则需要大幅降低系统的风阻,这是很难实现的,见附图1所示。

二、布置1、冷却模块布置:先把冷凝器、中冷器和散热器看成是一个冷却模块,为了使冷却模块增加进风流量,冷却模块需尽可能靠近驾驶室前围,主要可以减小驾驶室前围和冷却模块之间的涡流,发动机舱CFD分析数据表明,冷却模块和驾驶室前围的距离大于30mm后,进风量出现明显的下降。

2、风扇的布置:风扇安装在发动机的曲轴或是风扇托架上,考虑支撑件的弯矩及风扇的平衡,往往会把风扇轴设计很短,对于大排量发动机,机体宽大,导致气流透过风扇后无法向发动机舱后端或两侧流出,而是受发动机机体遮挡向前反弹,出现这种情况我们称之为热风回流。

冷却系统的设计和优化

冷却系统的设计和优化

冷却系统的设计和优化一、背景介绍冷却系统是电子产品中十分重要的部分。

它可以保证电子元件的正常工作,避免因过高的温度而出现故障。

冷却系统的设计和优化对于产品的性能和寿命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冷却系统的设计1. 设计目标在设计冷却系统时,要明确其设计目标。

首先是需要提取足够的热量,保持电子元件在安全的温度范围内。

其次是需要考虑冷却系统对产品整体功率和尺寸的影响。

最后是需要考虑制造成本和可靠性等问题。

2. 选择合适的冷却方法冷却系统的设计方法有多种。

例如,空气冷却、水冷却、热管冷却、直接液体冷却和蒸汽冷却等。

不同的冷却方法有自身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需要根据具体产品的特点和工作环境,选择合适的冷却方法。

3. 设计散热器散热器是冷却系统的核心部件,主要负责将热量散发出去。

散热器设计时需要考虑其表面积、热导率和流体动力学等因素。

此外,材料的选择也是影响散热器性能的重要因素。

4. 设计风扇风扇是冷却系统的关键部件之一。

它可以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效率。

在设计风扇时需要考虑其空气流量、噪音水平和功耗等问题。

三、冷却系统的优化冷却系统的优化可以提高电子产品的性能和寿命,减少故障率,降低制造成本。

常用的优化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优化散热器通过提高散热器的表面积、增加散热片间距、改进散热片形状等方式,能够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效率,从而提高冷却系统整体散热性能。

2. 优化风扇通过增加风扇叶片数目、提高转速、改进叶片形状,可以提高风扇的散热效率,从而提高冷却系统整体散热性能。

3. 优化风道风道对冷却系统的性能也有很大影响。

通过改进风道的形状和长度,可以提高空气流量和流动性能,提高冷却系统的散热效率。

4. 优化流体介质不同的流体介质有其自身的热导率和流动性能。

通过选择合适的流体介质,可以提高冷却系统的散热效率和可靠性。

四、结论冷却系统的设计和优化对于电子产品的性能和寿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设计冷却系统时,需要明确其设计目标,选择合适的冷却方法,设计合适的散热器和风扇。

矿用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优化设计

矿用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优化设计

矿用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优化设计矿用车是煤矿、金矿、铁矿等矿山开采作业中使用的专用车辆,它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运行,需要具备强大的动力和良好的可靠性。

而矿用车的发动机冷却系统是其关键部件之一,对于车辆的运行和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矿用车发动机冷却系统进行优化设计,是提高矿用车整体性能和可靠性的重要措施之一。

本文将就矿用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优化设计进行深入探讨。

一、矿用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基本原理矿用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循环冷却液来吸收和带走发动机的热量,确保发动机工作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

矿用车冷却系统通常采用水冷式,其工作原理是将冷却液通过水泵从水箱中抽出,沿着发动机水道循环流动,利用散热器散热后再回到水箱,如此循环往复,实现对发动机的冷却。

在矿山作业环境下,矿用车发动机冷却系统面临着诸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温度过高: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矿用车发动机容易出现温度过高的问题,严重影响发动机的运行性能和寿命。

2. 凝固结冰:在寒冷的环境中,矿用车发动机冷却系统容易出现冷却液结冰的问题,导致发动机无法正常工作。

3. 震动冲击:矿用车在矿山作业中经常会受到颠簸和震动,这些震动会对发动机冷却系统造成损害,影响其正常运行。

4. 保养困难:矿用车的工作环境复杂,矿山内尘土飞扬,充满大量杂质,对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日常保养和维护带来一定困难。

为了解决矿用车发动机冷却系统存在的问题,需要在设计上采取一些优化措施。

优化设计的原则如下:1. 适应恶劣环境:矿用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的设计必须考虑到矿山作业环境的特点,具有良好的耐高温、耐湿润和抗震性能。

2. 提高冷却效率:提高冷却系统的散热效率,确保发动机在各种工况下都能保持适宜的工作温度。

4. 简化维护:优化设计要尽量简化冷却系统的结构,方便日常保养和维护。

1. 选用耐高温材料:优化设计时,可以选择一些在高温环境下性能稳定的材料,如高温合金、耐磨合金等,用于制造冷却系统的关键部件,提高系统的耐高温性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车冷却系统优化匹配方法浅谈 整车冷却系统优化匹配方法浅谈

【摘要】对整车冷却系统的优化匹配方法进行介绍。首先采用适当的试验方法对相关零部件的性能进行测试,获得完整的性能数据。这不仅可以对特定部件进行全面评价,也使零部件的试验更好地为冷却系统匹配分析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数据。如果条件允许则可利用CFD的模拟分析手段,整车风洞试验或整车道路试验是整车冷却系统匹配优化的最终评价手段。

Abstract:Optimizing method in matching process of vehicle cooling systems is one of key factors for a good vehicle application.To begin with,relevant components should be tested with proper methods to acquire complete performances data of the components.The test results can be used to evaluate the components and offer the reference data for cooling system analysis. The cooling system should be analyzed by CFD if possible.A vehicle test in wind tunnel or a vehicle steering test is a final appraisal method of a matching optimism of vehicle cooling systems.

1前言 汽车、工程机械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冷却系统会出现水温过高、过低的情况,特别是由于系统匹配不当造成此类问题时,此类故障就很难简单解决,从而影响整车的正常使用,因此,整车厂以及相关零部件供应商对冷却系统的匹配研究给予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外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已经比较系统,各种研究手段已经相当成熟,而国内仍处于起步阶段。 整车冷却系统一般由以下部件组成:发动机、(温控)风扇、水散热器(水箱)、中冷器、节温器、空调系统、变矩器油散热器、液压油散热器、取暖器以及相应的管路、温度传感器及仪表等。如何对所选择的冷却系统配置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而缩短新品设计开发周期,提高设计成功率,是设计师追求的目标。传统的做法是按照类似整车经验,选择一些冷却部件进行组合,然后样机装车直接试验考核,因此,在一次成功率和系统优化能力方面相对欠缺。 目前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迅速,国内的汽车厂商及零部件供应商的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试验能力不断增强,同时模拟计算手段CFD日趋成熟,这些都为冷却系统匹配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本文试图结合实际工作,就整车冷却系统匹配优化方法作一些探讨。 2.典型冷却系统示意图 冷却系统的布置型式多样,下面以某装载机的冷却系统布置型式来说明,如图1所示。 具体布置包括:热源(包括发动机、工作液压泵、变矩器)、散热器(包括水散热器、机油冷却器、变矩器油散热器、液压油散热器)、冷却介质(包括水(防冻液)、机油、液压油、变矩器用机械传动油、环境空气)、结构件(包括车架、机罩、导风罩、前格栅)。 部件试验和分析 3.1发动机水泵 水泵的作用是对冷却水加压,使之在冷却泵中加速循环流动,因此水泵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冷却系统的工作,在试验时应测定以下参数: 1)测定各档转速下的流量一扬程特性。水泵试验转速选定时一般应选取发动机标定转速、最大扭矩转速和其它特定需要的转速,另外还需要适当再穿插一些转速,如图2。 2)测定其穴蚀能力。穴蚀能力在使用中具有实际参考意义,当外部散热器等的流动阻力过大时,将会使水泵进口处出现一定的真空度,当接近穴蚀区域时,水泵流量将会大幅度下降,从而导致故障的发生。在确定配置时要充分考虑这一点,有些系统中采用补偿水管来避免这种故障的发生。 3)测定各转速流量时消耗的功率及效率。

图1 发动机冷却系冷却液匹配图 3.2节温器 节温器属于冷却系统的调控装置,其作用是随发动机出水温度变化自动控制通过散热器的冷却液流量,以调节冷却液的温度,在试验时应测定: 1)测定节温器开启规律(即温度一升程关系)。通常来说提高发动机工作时的冷却液温度,可以使其热效率处于较高水平。发动机的水温处于较高(如80℃以上)为宜,所以现代发动机的节温器开启温度大多在80℃以上,全开温度在90℃~95℃左右;另外,为避免冷却液温度变化幅度过大,在大循环逐渐打开的同时,小循环应逐步关闭,其行程为大循环行程的1/2~2/3为宜。 2)测定节温器全开情况下的流量一阻力特性关系。试验时,设法使其处于全开位置,并和对应的节温器座体安装在一起进行试验,选取合适的流量,测出对应的阻力。

图2 发动机冷却系统冷却液侧匹配图 3.3发动机内部冷却液侧流动阻力特性 发动机内部冷却液侧流动阻力主要是指发动机的机体和缸盖冷却液通道的阻力。对于新研制的发动机在冷却系统试验时,有必要对二者进行阻力试验,以便更好地对水泵各项参数进行设计评估。具体操作:水泵和节温器都应隔离出来,必要时对水泵处节温器座体处进行适当处理。具体特性曲线如图2所示。 3.4发动机外部阻力??冷却液流量特性试验 按照发动机实际使用的热负荷最大工况或常用工况,确定某几档转速(特别对于一些工程机械用途的发动机有必要增加调速特性时的转速)。

图3 发动机冷却系统冷却液侧匹配图 在各档转速下分别测定外部流动阻力变化时相应的流量变化规律。可参见图3。 试验时应使发动机冷却液走大循环,节温器处于全开状态。 3.5发动机散热量的测定 发动机散热量的测定参数如下: 1)确定典型工况转速(标定和最大扭矩,或根据最终车辆的使用特点,必要时调速特性上的转速)。 2)测定各档转速下的燃料消耗量、冷却液散热量、中冷器散热量、EGR散热量、有用功、排气带走热量,计算出各自的比例。 3)测定各档发动机进气流量、中冷器进出口温度、进出口压力等参数,可以计算出中冷热量,为中冷器的选型提供依据。 试验时的注意事项: 1)应保持发动机油门为最大。 2)必要时,在额定功率上偏差条件下(如+5%)重复上述试验,以便掌握生产一致性对散热量的影响。 3)试验测定时,发动机冷却液进出口的温差一般不大,因此温度传感器的精度要予以保证,同时测点位置的布置也应符合相关测试规范。 4)试验室条件许可时,可调节不同的试验室环境温度,重复上述试验,以便了解环境温度对散热量的影响规律。 3.6水散热器、中冷器 散热器的风洞试验。由于影响散热器的散热能力特性的因素较多,对特定材料、特定结构的散热器,其热侧流量Ql、、冷侧流量Q2、液气温差Δt是影响其传热系数的主要因素,即传热系数K=f(Ql, Q2,Δt) ,风洞试验的目的是得到K和Ql, Q2,Δt的关系曲线(我们把它称为万有传热特性场),如图4。

图4传热系数与热侧流量、冷侧流量、液气温差的关系 散热性能试验:试验时选取液?气温差为20℃,30℃,40℃,60℃,参照冷侧匹配点的流量(匹配点的确定可按照图3),分别测定冷侧4档流量的散热器散热量、计算散热系数、传热系数。 热侧流动阻力特性,测定在不同流量时的阻力。可参见图3。 冷侧流动阻力特性: 对于中冷器试验时可选取气一气温差在100℃,80℃,60℃,参照增压空气的流量、出口温度等来确定风洞试验方案,可获得冷侧的流动阻力。 在以上测试数据的基础上,利用相关的数据处理软件,可以得到该散热器的万有传热特性场。 3.7变矩器油散热器 同水散热器的做法,但热侧介质选用实际的工作介质,整车特定工况时该散热器的散热量、介质流量,如果理论计算没有把握时,则需要在整车上进行测量并予以确定。最终得到该散热器的万有传热特性场。 3.8液压油散热器 同水散热器的做法,但热侧介质选用实际的工作介质,整车特定工况时散热器的散热量、介质流量,如果理论计算没有把握时,则需要模拟整车进行测量予以确定。最终得到该散热器的万有传热特性场。 3.9风扇 风洞试验可得到风扇的风量一静压、风量?效率、风量一功率特性参数和曲线,如条件许可,可同时测量风扇的噪声,以便为方案的选择提供辅助参考信息。 上述部件性能试验方法的合理性、测试技术的规范性,以及试验方案的针对性都是很重要的,由此得到的部件试验数据在系统匹配分析时的利用价值会更大,实际工作中应予以充分重视。 部件的特性不仅对于系统分析是必要的,同时也便于同种部件进行相互比较,如两种水泵,根据它们的部件性能,可对其流量、扬程、以及功耗作出优劣评判。从而为部件优化确定方向。 所有相关零部件在系统中都不是孤立的,我们研究的目标首先是对每个子部件的流体动力学、热力学特性要有充分了解,然后才是他们之间的相互影响。 4匹配分析方法[1] 各单个零部件的优化方法本文不作具体展开,这里强调的是系统概念,因为每个部件可能都有优化改进提高的余地,但是对系统带来的收益却大小不等,有时可能相差巨大,因此系统方法使我们能够找到主要矛盾,从而展开最有效的改进优化措施,达到事半功倍之目的。 模拟匹配计算的初始边界条件:发动机全油门,整车车速、环境状况和档位保持在设定的条件下。 系统匹配计算可分以下3步进行: 1)首先需要确定整车实际使用过程中最为恶劣的散热工况。一般地,车用发动机的危险工况为长距离爬坡,车速较低(按标准规定,试验时变速箱处于二档位置),而对应的发动机处于全油门最大扭矩工况;装载机的工况则为最高速跑车工况,对应的发动机工况为调速特性上的某一转速。 2)确定对应的各相关部件的工作点。由发动机转速,得到相应的水泵转速、风扇转速。然后可以确定查找上述相关部件特性曲线,得到该特定工况点的冷却液流量、冷却液散热量、中冷器散热量、工作油散热量等数据。 3)相对来说,水侧的参数确定较为简单,各部件配置一定时,就可得到系统的总阻力一流量特性。水泵为驱动源,其它的都是阻力部件,机体缸盖、节温器叠加后得到图3的4条曲线,在此基础上把外部水箱等散热器的水阻特性叠加后,得到实际工作点。如图3中所示,假设某整车在发动机1 800r/min全负荷为散热的危险工况,则分析图中匹配点▲,即为发动机在1 800r/min全负荷时的热侧流量为230L/min。 确定风侧的匹配点则是一个难点,一般可进行风洞试验得到相关数据,也可利用CFD分析后得到相关数据,作为换热分析的输入条件。 整车热系统包括零部件很多,如空调冷凝器、冬天用取暖器、自动变速器油散热器、变矩器油散热器、工作泵油散热器、燃油冷却器等等,它们在系统中的布置也是多种多样,有些是串联叠加在一起,有的并排在一起,有的独立布置,也有比较复杂的布置,如图5,6,7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