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样的采集和保存
血液样品管理制度

血液样品管理制度一、血液样品的采集1. 采集时间:为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应在患者的体温稳定的状态下采集血液样品,一般在患者饭后2至4小时进行采集,以避免饮食等影响结果。
2. 采集方式:血液样品的采集应由专业医护人员进行,操作过程中应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感染。
对于特殊情况下需要采集动静脉血的患者,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采血方式。
3. 采集器具:采血过程中应使用一次性的采血针和针管,确保采集过程的无菌。
二、血液样品的保存1. 保存温度:血液样品应保存在适宜的温度下,一般为2℃-8℃,以防止血液凝固。
2. 保存时间:血液样品的保存时间通常在24小时内,不宜过长时间保存,以免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3. 样品标识:每个血液样品都应标有患者的相关信息,以防混淆。
同时还应在标本瓶上标注采集时间、采集日期等信息。
三、血液样品的运输1. 运输容器:血液样品在运输过程中应放置在密闭的容器内,以避免污染或漏出。
2. 运输温度:血液样品应在合适的温度下运输,一般为2℃-8℃,以保持样品的稳定性。
3. 运输标识:每个运输的血液样品上都应标注患者的姓名、采集时间、采集日期等信息,确保正确交付。
四、血液样品的处理1. 样品处理:血液样品在检测之前应进行必要的处理,如离心、分装等,以获取准确的检测结果。
2. 废弃物处理:一次性采血器具等废弃物应按照医疗废弃物处理流程进行处理,严禁随意丢弃。
3. 污染处理:对于因各种原因污染的血液样品,应按照医疗废物处理规定进行处理,避免对环境和他人造成伤害。
以上就是血液样品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希望医疗机构能够严格遵守管理制度,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诊断治疗的准确性。
同时,也提醒医护人员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提高对血液样品管理制度的重视和执行力度。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准确、可靠的诊疗服务。
血样的样品处理方法

血样的样品处理方法血样样品处理方法是指在进行实验前对血样进行处理的步骤,以确保从中获取准确、可靠的实验结果。
血样是一种非常常见且有重要价值的生物样品,广泛应用于临床、生化、分子生物学等领域的研究。
正确的血样处理方法可以减少干扰物的存在,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下面将详细介绍血样的样品处理方法。
首先,血样的采集是样品处理的首要步骤。
血样的采集应从静脉或动脉血管进行,采用无菌技术,以避免污染和误差。
在采集血样之前,需要准备好采集所需的器材,如注射器、针头、采血管等。
采集前应将相关器械进行灭菌处理,以减少污染的可能性。
在采样过程中,应注意采血部位的清洁和消毒,避免空气进入采血管中,以避免造成氧气浓度的变化。
在采集血样后,尽快进行下一步处理,以避免血样的变化和失真。
其次,血样的处理要根据实验目的和内容而定。
常见的样品处理方法包括血液离心、血浆分离、白细胞分离等。
血液离心是将新鲜采集的全血标本进行离心分离,以得到血浆和红细胞等不同组分。
在离心过程中,应根据实验要求设置合适的离心条件,如转速、时间等。
离心结束后,需将血浆、血清等组分分离后储存,避免冻融的次数过多,以保证血样质量。
血浆是将全血离心后得到的液体部分,其中含有可溶性的细胞成分、蛋白质、糖类、脂类等。
血浆常用于血液生化学分析、蛋白质分析等实验。
在血浆处理中,应注意避免污染和氧化的问题。
处理时需使用无菌操作,避免受到外界微生物的污染。
同时,在处理过程中,应将血浆储存于低温条件下,避免因酶的活性等因素引起样本变化。
白细胞的分离是将全血中功能活跃的白细胞分离出来进行研究。
白细胞分离的方法有多种,如红细胞沉降法、密度梯度离心法、磁珠分选法等。
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实验目的和分离策略。
白细胞的分离需在低温、无菌环境下进行,以避免因外界因素影响分离效果。
分离后的白细胞需立即进行后续实验,避免因时间过长而导致细胞失活和变化。
除了上述的处理方法外,还有一些常见的样品处理技术和方法,如血细胞计数、血型鉴定、DNA提取等。
畜禽血液样品的采集制备及保存方法

畜禽血液样品的采集制备及保存方法随着畜禽养殖业的不断发展,畜禽血液样品的采集制备及保存方法也成为了养殖业者们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
详细了解畜禽血液样品的采集制备及保存方法,有助于提高样品质量,并为科学研究和诊断提供可靠的样品来源,同时也能够保护养殖动物的健康与安全。
本文将介绍畜禽血液样品的采集、制备和保存方法,以供畜禽养殖业者参考使用。
采集畜禽血液样品一般采用静脉采血法或心前穿刺法。
静脉采血法: 静脉采血法通常使用的是畜禽肘窝静脉,其采血位置比较固定,采血方法也较为简便。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畜禽肘窝部位消毒。
将畜禽肘窝处的毛发剪短,用消毒液对采血部位进行消毒。
2.固定畜禽。
将畜禽固定在操作台上,需保持畜禽的舒适度和安静,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压力,影响采血结果。
3.采血。
对于鸡类,需要插入采血针到肘窝静脉处,将血样采集到血常规管中;对于猪、牛、羊等家畜,需要将静脉环扣住,采血针从环的上方插入到静脉内,当动脉血液随针头进入时,需放开环的上口,等到血液快流时,将容器连续地放入血流中收集血样。
心前穿刺法: 心前穿刺法是体内采血法的一种,常用于人工饲养的野生动物、家禽等比较特殊的畜禽样品的采集。
操作方法如下:1.消毒。
消毒的效果要严格掌握,可用二色油酸乙酯及碘酒。
2.盘腿或麻醉。
畜禽采集时,可将其置于实验操作盘中并盘腿或使其睡眠状态下进行操作,以降低手术风险。
3.确定穿刺位置。
在胸部左右位置寻找心跳位置,并确定穿刺位置。
4.穿刺采血。
在穿刺位置穿刺采用20ml注射器和针头采血,并将血液转入专用试管中。
制备畜禽血液样品的制备分为离心血和诱导血凝固两种方式。
离心血: 离心血是将采集到的畜禽血液试样离心,分离血浆和红细胞。
一般用于生物学、免疫学等科研工作。
操作步骤如下:1.离心。
接收新鲜采集的血样,放入10ml离心管中,管盖拧紧放入离心机中离心,将血浆分离出来并转入新离心管中。
2.保存。
将离心好的血浆避光下保存,用于后续实验工作。
血样保存要求

血样保存要求
血样的保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要求:
1.温度要求:血样应存放在低于零摄氏度的冰箱或冷冻库中。
对于长期保存的血样,最好存储在液氮中,保持温度在零下196摄氏度左右。
2.样品管要求:血样应存放在专用的样品管或冻存管中。
在血样中加入适量的抗凝剂(如乙酰化肝素、EDTA、柠檬酸钠等)可防止血液凝固,以保证血样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3.存放时间:根据不同的血液检测项目,对血样保存的时间要求不同。
一般来说,可保存3个月至1年,如需更长时间保存,应定期更换样品,并加强质控措施。
4.样品质量控制:在保存血样的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样品污染和样品管的破损。
如出现血样受到污染或者破损的情况,应立即将其淘汰或者重新采集。
1。
标本采集送检运送接收处理保存和销毁规程

标本采集送检运送接收处理保存和销毁规程标本采集、送检、运送、接收、处理、保存和销毁规程1、目的保证标本采集到贮存过程符合本实验室检测及法律法规的要求,保证标本质量。
2、适用范围本站血液检测标本、检测留样标本及临床送检标本。
3、职责采血人员或相关工作人员负责标本的采集、送检、运送和交接;血库工作人员负责血液检测样本的临时接收和暂存;检验人员负责标本的接收、处理、保存和销毁;办公室负责组织检验科业务人员对标本采集人员进行相关培训。
4、作业步骤4.1样本采集要求:4.1.1:知情同意:标本采集应征得献血者知情同意,内容包括:告知采集(留取)标本量,以及用途(仅用于本站血液检测)。
4.1.2:采集:a.初筛检测样本:采集前严格核对献血者和登记表,抽取1-2ml 的献血者血液于含饱和EDTA-Na2 /K2抗凝剂50ul的普通塑料试管中或含有抗凝剂的真空管中。
贴好与献血者登记表一致的献血序列码。
b.献血后血液检测样本:(1)留取要求:献血者献血后采集人员从血袋/留样袋中留取双份血样用于实验室的一检和二检,两支血样试管,一支为含分离胶的促凝真空管(黄盖),应先留取(不能混入血袋中保养液),另一支为EDTAK2抗凝真空管(紫盖),每支试管留取3-5ml血液,留取后立即轻轻上下颠倒至少3次与抗凝剂/促凝剂充分混匀,贴上与献血登记表、血袋标识条码一致校验码为07的献血序列码。
(2)序列码粘贴要求:序列码粘贴不歪斜、无褶皱,沿负压管盖下竖直粘贴,血型标识向上,条码清晰;(3)校对要求:一次只对一袋血液和同源样本进行贴签留样;所留标本必须按规程进行操作,并经过Spring采血管理模块对采血袋、登记表和标本管三个序列号一致后方可进入下一流程。
(4)临时储存:血液标本留取结束后及时放在2-10℃环境中保存。
c.临床送检标本要求:(1)疑难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使用一次性真空采血管采集受检者血样6-10ml,一支EDTA-K2抗凝,另一支未抗凝,每支3-5ml。
血液标本采集、送检留样保存制度

血液标本采集、送检、留样保存管理制度1、病人血液标本采集由两名护士共同配合采集静脉采血5ml,血清和血浆都可以用于交叉实验和抗体检测,最好是血清标本,标本使用限制在3 天内含有肝素等抗凝标本可以用凝血酶或硫酸鱼精蛋白处理使其凝集析出血清.2、允许通过静脉输液口采集标本,但必须丢弃受残留静脉输液影响的5ml 标本.3、一般不允许使用溶血标本,对急性溶血性贫血和烧伤病人的溶血标本,在实验前后必须做溶血程度的比较.4、标本和输血申请单上的所有资料必须填写清楚5、确定输血后,护士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和诊断,同时采血样。
6、由护士及时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送配血室,双方进行逐项核对.7、患者标本管上必须有标签,收到标本时应当面与医护人员核对血样标签与输血申请单是否相符,即双方逐项核对患者姓名、病案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和采血日期等,并检查送检标本的质量是否与申请项目的要求相符,不符合要求的样本一律退回,并进行书面记录。
收到标有“急"字样的标本应及时处理。
8、配血室科工作人员应复核受血者(患者)ABO血型、Rh血型、抗体筛查后按科室分类保存在4℃冰箱备用。
对中心血站提供的全血及红细胞悬液血液制品也应核对ABO血型后按血型分类保存在4℃冰箱备用。
9、预约输血患者的血样在4℃冰箱保存不能超过48小时,逾期应重新抽取血样.对反复输血的患者更应注意抽取新的标本做不规则抗体筛查及交叉配血,以避免患者体内因回忆反应而产生抗体.10、确定输血后,输血科工作人员对患者的血样在交叉配血之前,应再次认真查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区床号及血型。
交叉配血时要严格按照规程进行。
11、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样按日期的先后保存于2-6℃冰箱,至少7天,以便对输血不良反应追查原因。
逾期的血样应按医疗废物处理原则处理,并做好登记工作。
12、血液标本留样保存冰箱的温度要定期监控记录,如发生故障要立即检查原因,及时解决并记录。
现场调查血液样品采集和保存标准

现场调查血液样品采集和保存标准血样的保存与管理:1.血样采集过程中,必须征得提供者的同意,不对提供者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2.血样的保存须根据其类型的不同采用合适的方式,以将损失减少到最低为原则。
3.由于来源珍贵,应当有专人对血液样品进行保存及管理,血液样品的保存应该有专用的空间及相应的设备,保证血液样品的安全可用。
具体标准1、采血管:采购质量可靠的5ml真空塑料采血管,抗凝剂为EDTA-/K2,采血管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真空采血管和添加剂》(WS/T 224-2002)。
2.采样编号:为配合样品管理,采集的样品编号全部采用以个体流水序号进行标注,编码打印纸要耐磨、在低温(-80℃)和高温(90℃)下粘贴牢固,且防水、防潮,编码打印纸的大小规格控制在0.5 cm×3 cm,便于粘贴。
粘贴采样编号时要注意方向,应使编码打印纸与采血管平行,避免“螺旋粘贴”情况的出现。
编码纸一式三份,一份贴在调查表,另外两份分别粘贴于一支采血管和血液分离后装血浆的管上。
3.采样编号、编制规则:从0001开始编制。
血样采集1.样品采集时,每管采集5ml、每人采集1管。
2.采集后的样品如能在24小时内运送至指定生化检测实验室,可以采用常温保存;如在三日之内运送,则应迅速存放到4℃冰箱保存。
3.样品运送过程中,包装箱内应放置足够的冰冻好的蓄冷剂,确保样品的低温运输。
运送样品前,对样品进行认真清点。
4 样品运送至接运目的地后,应放入-40℃冰箱保存。
血样采集准备工作1.准备EDTA采血管和20-或23-规格的多样品针或蝶形针(根据需要准备针/管支架)2.医用干棉签,酒精(70%异丙醇),绷带,止血带,准备支架或盒,以支撑样品管。
3.无粉乳胶或乙烯基手套,医用外套及护目镜。
3.在EDTA采血管上粘贴编码样品号。
4.如样品需要运载或来自炎热地区,可选用冷包装或冰等储运。
5,用后适当处理医用废弃物,以免生化品造成污染及危险。
血样采集管理制度

血样采集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和加强血样采集工作,提高采样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和护理水平,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所有需要进行血样采集工作的科室和人员。
三、工作原则1. 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血样采集工作符合规范。
2. 严格执行医疗机构规定的血样采集标准操作流程,确保采样质量。
3. 保护患者隐私,严格保密患者个人信息。
4. 加强团队合作,提高工作效率。
5. 不得私自篡改、伪造血样采集相关数据。
四、血样采集流程1. 术前准备:按照规定的消毒程序,准备必备的血样采集工具和耗材。
2. 谨慎操作:采样前仔细查看患者信息,核对患者身份,选择正确的采样部位和方式。
3. 采集标本:采样应快速、准确、规范,防止病原菌感染。
4. 处理标本:标本采集完成后,立即储存于冰袋中,并按规定的程序送往化验室。
5. 记录信息:清晰、准确地记录患者信息、采样时间、采样部位等关键信息。
六、设备管理1. 定期检查维护血样采集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2. 保持血样采集设备的清洁和卫生,防止交叉感染。
3. 对于损坏的设备及时更换或修复,确保采样质量。
七、培训教育1. 定期组织血样采集操作规范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
2. 建立健全培训档案,确保培训效果。
3. 对新进人员进行岗前培训,熟悉操作规程和流程。
八、监督检查1. 设立血样采集质量检查小组,定期对采样工作进行检查。
2. 对违反规定和操作不当的工作人员进行纠正和培训。
3. 定期对血样采集设备进行检测和维护,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
九、应急处理1. 针对采样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应急处理方案。
2. 学习和掌握常见采样问题的解决方法,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3. 发生采样意外时,及时处理并报告医务主管部门,确保患者的安全。
十、附则1. 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2. 如有需要,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本制度进行修订。
以上为血样采集管理制度,希望各位工作人员严格执行,确保采样工作的质量和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枸橼酸钠:
枸橼酸钠:与血液中钙离子形成非离子化 的可溶性钙化合物而起抗凝作用,溶解度 和抗凝度较弱,5mg可抗凝1ml血液。使 用时配成3.8%溶液,0.5ml可抗凝5ml全 血。主要用于红细胞沉降速率的测定和输 血,一般不作为生化检验的抗凝剂。
3.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Na2)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Na2):与钙 离子形成EDTA-Ca螯合物而起抗凝作用, 1ml血液需1-2mg,常配成10%溶液,取 此液2滴加入试管或玻瓶中,置50-60℃干 燥箱中烘干备用,可抗凝5ml血液。该抗凝 剂对血细胞形态影响很小,常用于血液学 检验。
血样的采集和保存
胡国良
各种动物的采血部位
采血部位 颈静脉 前腔静脉 隐静脉 前臂头静脉 心脏 耳静脉 翅内静脉 脚掌 冠或肉髯 断尾
畜种 马、牛、羊 猪 犬、猫、羊 犬、猫、猪 兔、家禽、豚鼠 猪、羊、犬、猫、实验动物 家禽 鸭、鹅 鸡 猪、实验动物
猪的血样采集相当困难
前腔静脉采血 颈静脉采血 耳静脉采血 眶静脉窦采血 尾血管采血
耳静脉采(图 1.7)。迅速刺入以防静脉滚动,由于真空 容器常会使静脉塌陷,因而多使用注射器 采样。 另一种方法采样,即用小刀将耳腹侧静脉 切一个小口,用试管在此切口下采集自然 滴下来的血样。
尾血管采血
这种方法只适宜于没有断尾的成年猪,拎 起尾巴,从尾根腹侧直接进针采血 小猪的断尾采血
血样的处理
血液采集后应尽快送检和检测。不能立即 送检的血样,血片应固定,抗凝血、血浆 和血清应冷藏。送检血样应编号,并避免 剧烈振摇
血液学检查项目与采血后可保存的时间
检查项目 保存时间(h) 白细胞计数 2—3 红细胞计数 24 血小板计数 1 网织红细胞计数 2—3 血红蛋白含量 48 红细胞压积容量 24 红细胞沉降速率 2—3 白细胞分类计数 1—2
前腔静脉、颈静脉采血
猪的站立位置相当重要,头要上举,身体要直, 前肢向后伸。动物站立时,颈静脉沟的末端刚好 处于胸腔入口处前方所形成的凹陷,将针双此凹 陷处向对侧肩关节顶端刺入。 无论是从前静脉还是从颈静脉采血均以选择右侧 为佳,这是因为右侧的迷走神经分布到心脏和隔 的分支较左侧少的缘故。如果正好刺伤迷走神经, 猪会表现呼吸困难,全身发紫和抽搐。
4.肝素
肝素:主要是抑制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 使纤维蛋白原不能转化为纤维蛋白。0.10.2mg或20IU(1mg相当于126IU)可 抗凝1ml血液,常配成1%溶液,加入试管 或玻瓶后在37℃左右烘干备用,适用于大 多数实验诊断的检查。缺点是白细胞的染 色性较差。
分离血清
如分离血清,应将全血采集在试管中(不 加抗凝剂),在室温下或25-37℃温水中 斜置,血清析出后即可分离。血浆应在抗 凝血采集后离心分离。
眶静脉窦
大猪用提鼻保定法,小猪用手握保定法, 注意保定好猪的口鼻部。将针置于内眼角 恰在瞬膜内,然后轻轻地向内并稍向前下 方刺入静脉窦,刺入后让血液自行从针头 往外滴,用一开口的试管接取血样
血液样品的种类
全血:主要用于血细胞成分的检查 血浆:大部分临床化学检查和免疫学检查 血清:大部分临床化学检查和免疫学检查
血液的抗凝
采集全血或血浆样品时,在采血前应在采 血管中加入抗凝剂,制备抗凝管。如用注 射器采血,应在采血前先用抗凝剂湿润注 射器。常用的抗凝剂有:
1.草酸盐
.草酸盐 与血液中钙离子结合形成不溶性草酸钙而起抗 凝作用。1ml血液用2mg草酸盐即可抗凝。常用的草酸盐 为草酸钾、草酸钠等,配成10%溶液,根据抗凝血量加 入试管或玻瓶中,置45-55℃(不超过80℃)烘箱内烤干 备用。 此抗凝剂不适宜钾、钠和钙含量的测定,并且能使红细胞 缩小6%,故也不适宜红细胞压积容量的测定。 临床上一般用草酸盐合剂,配方为草酸钾0.8g、草酸铵 1.2g,加蒸馏水100ml溶解,取此液0.5ml加入试管或 玻瓶中,可抗凝5ml血液。此抗凝剂能保持红细胞的体积 不变(草酸铵使红细胞膨胀,草酸钾使红细胞皱缩),适 用于血液细胞学检查,但不适用于非蛋白氮、血氨等含氮 物质和钾、钙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