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国际商务谈判与心理

第二章--国际商务谈判与心理
第二章--国际商务谈判与心理

第二章国际商务谈判与心理

一、国际商务谈判中的需要心理

(一)需要的概念。需要是指人对自然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二)需要的性质

1、对象性

2、周期性

3、社会历史性

4、永恒性

(三)需要的层次

1、马克思的观点

1)社会需要和自然需要

2)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3)生活需要、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

2、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

1)生理(体内平衡)的需要

2)安全和寻求保障的需要

3)爱和归属的需要

4)获得尊重的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

6)认识和理解的需要(求知的需要)

7)美的需要

(四)需要理论在谈判中的运用

谈判的目的在于满足双方的需要。这里的关键是:要找出谈判双方相互联系的需要,特别是要全面、准确地了解对方的需要,从而引导我们重视和分析对方的需要,并选择不同的方法去顺应、抵制、改变对方的动机。在谈判中,谁能更准确的了解对方的需要,谁就能赢得谈判的主动权。

案例:

20世纪60年代,有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商人叫图德拉,他当时是一家玻璃制造公司的老板,但通过自学成为一名石油工程师,并一直想做石油生意。一天,他从朋友那里得到一个消息,即阿根廷想在市场上采购2000万美元的丁烷气体。图德拉就决定去碰碰运气,看能不能得到这分合同。当他来到阿根廷之后,发现自己的竞争对手却是英国石油公司和壳牌石油公司,而图德拉自己既无关系也没有资金,但是他没有退却,决定用自己的智慧取得成功。图德拉经过摸底调查以后,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即阿根廷牛肉过剩,

正不顾一切地卖掉牛肉。仅凭这一事实图德拉就赢得了主动。于是,他找到阿根廷政府说,如果你们购买我2000万美元的丁烷气体,我就购买你们2000万美元的牛肉。结果他以买牛肉为条件,争取到了阿根廷政府的合同。

图德拉拿着牛肉的供货单随即飞往西班牙,那里有一家主要造船厂因缺少订单而濒临倒闭,而且是西班牙政府面临的政治上棘手且敏感的问题。图德拉告诉西班牙人说,如果你们购买我2000万美元的牛肉,我就在你们的造船厂定购一艘造价2000万美元的超级油轮。西班牙人非常高兴,马上通过他们驻阿根廷的大使,把图德拉的2000万美元的牛肉直接运往西班牙。

图德拉的最后一站是费城的太阳石油公司。图德拉对他们说,如果你们租用我在西班牙建造的价值2000万美元的超级油轮,我就购买你们2000万美元的丁烷气体。一般情况下在石油产地,石油价格比较低廉,但运输费较贵且运输工具比较紧张,太阳石油公司见有利可图,就同意了。就这样,一个玻璃制造商空手打进了石油界,做成了价值2000万美元的石油生意,而他的对手则自叹不如。

仔细琢磨图德拉的连环生意,三个合同变成了一

个行动。阿根廷、西班牙、太阳石油公司都得到了自己需要的东西,又出售了自己急待销售的产品,图德拉也从中获取了巨额利润。图德拉的利润实质上是以运输费顶替了油轮的造价,三笔生意全部完成后,这艘油轮就归图德拉所有,有了油轮就可以大做石油生意。

图德拉的故事是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这个故事给人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仅从谈判的角度来看,谈判中的任何一方要想使自己的需要得到满足,就必须要满足对方的需要。而不少人在谈判中经常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往往只注意自己需要的满足而忽视对方需要的满足。图德拉正是熟练地运用了谈判需要的原理成功地开展了与阿根廷人、西班牙人以及太阳石油公司的商务谈判,顺利签订了合同,实现了经营石油生意的愿望。

谈判中人的需要主要体现在:

1、生理需要在谈判中的体现

1)吃得好

2)穿戴整齐

3)住得舒适

4)行动方便

为了满足谈判者的以上需要,在主场谈判的情况下,对对方的生理需要应尽可能的提供帮助和支持,争取创造一个友好的气氛。在客场谈判的情况下,谈判费用预算应比较宽余,并做好计划。

2、安全与寻求保障的需要在谈判中的体现

1)人身安全

2)地位安全

3)交易安全

3、爱与归属的需要在谈判中的体现

主要体现在:对对方来说,希望建立友好和相互信任的关系;对本方来说,希望得到本组织的重视并发挥重要作用。

4、尊重的需要在谈判中的体现

1)对人格的尊重

2)对身份、地位的尊重

3)对学识与能力的尊重

4)对声誉的尊重

在谈判中,尊重对方,使对方获得尊重的需要得到满足,有极大的好处。一个

受人尊重的人,会竭力保持自尊。他会受到“尊重”的束缚而不能去做不受人尊重的事情。在某些情况下,因为你非常尊重对方,以至于你提出他本来可以拒绝的要求,他为了受人尊重而不得不接受。

在谈判中,要做到尊重对方,就要具有理解对方的能力和洞察对方心理的水平。在尊重对方的同时,自己也会得到对方的尊重。

5、自我实现的需要在谈判中的体现

主要体现在:追求谈判目标的实现,为本方争取更多的利益,以谈判中取得的成就来体现自己的价值。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应注意:

1)达到双方的自我实现

2)在本方利益少于对方时,应能做到客观评价

3)在本方利益多于对方时,应多赞扬对方的工作精神和能力。

(五)适合不同需要的谈判形式(方法)

实践表明,需要的理论适合于所有层

次的谈判,包括个人间、组织间和国家间。但严格分析,适合不同需要的谈判方法总是表现为某几种反复出现的形式。

1、谈判者顺从对方的需要

2、谈判者使对方服从其自身(对方自身)的需要

3、谈判者同时服从对方和本方的需要

4、谈判者违背本方自身的需要

5、谈判者损害对方的需要

6、谈判者同时损害对方和本方的需要

对以上各种方法,谈判者可以选择一种或几种方法来使用,替代的方法越多,谈判成功可能性就越大。

以上六种方法,是根据对特定场合的有效控制程度而排列的。排列次序越靠后的方法,往往越难以控制。

以上六种适合需要的谈判形式或方法与前面的七种基本需要和不同的谈判层次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组成一个网壮图。#

二、国际商务谈判者的个体心理

谈判主体是由谈判者的个体所组成。

要了解和把握对方的谈判思想,就要了解人的个体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

(一)知觉

知觉是指人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知觉是谈判者个体心理活动的主要内容。谈判者知觉的好坏对谈判有着直接的影响。当人的知觉与客观事物一致时,人对事物的认识是全面的。但由于受到谈判者的知识、经验、兴趣、身份、地位等因素的影响,人的知觉往往与发生的客观事物不一致,极易产生认识上的偏差。谈判者用自己认识上的偏差去窥测对方的心理,就会对谈判起到不利的作用。同时,人的知觉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因此,必须认识知觉的特性。

1、知觉的选择特性。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往往只认识事物的一部分或一个方面,这就是知觉的选择特性。认识知觉的选择特性,就应该认真了解谈判对手的经历、兴趣、身份等情况,并认真进行分析,从而使我方发表恰当的意见。

2、知觉的需要特性。人们对某一方面有特殊需要,交易中就会对这一方面的优点看得多,这就是知觉的需要特性。了解知觉的这一特性,就可以有步骤的多争取利益。

3、知觉的成见效应特性。是指以过去的认识或经验看待新事物,从而产生认识上的偏差。表现为:谈判者把自己的经验教条化,以不变应万变,或者把过去的感受扩大化和延伸,并使之固定化。这会影响在谈判中对具体情况的分析和判断,进而影响采取正确的态度和决策。

(二)第一印象

第一印象是指第一次见到某人某物时所形成的印象。对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通过人的表情、仪态、服饰、语言、动作或其综合而形成的。对物的第一印象,往往是通过物的包装、色彩、外型、文字、图样或其综合而形成的。

第一印象在日常生活中很普遍,也是构成谈判者心理活动的一部分。第一印象在商务谈判中十分重要,它常常成为评价

对方的依据,并影响到双方的长期交往。

要注意给对方留下一个好的第一印象,包括:精神饱满、举止文明得体、善于言表而不失沉稳、平易近人、富有竞争力等。同时,还要在整个谈判中努力保持这一好的第一印象。

对于对方给本方留下的第一印象,要防止因第一印象给本方造成认识上的片面性,应透过第一印象把握对方的真实世界。

(三)情绪

情绪是人对事物态度的一种反映,表现为喜、怒、哀、乐等的体验。情绪具有两极性,即积极或增力的情绪和消极或减力的情绪。前者提高人的活动能力,后者降低人的活动能力。谈判者应保持极大的兴趣和高昂的热情,对自己的业务充满信心。

有经验的谈判者一般都是一方面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让对方觉察,同时,有意识地调动和控制对方的情绪,以达到谈判的目的。

(四)个性

个性是指人的心理特征和品质的总和.具体表现为人的性格, 气质, 素质和能力等.商务谈判中体现人员个性的因素主要有:

1、能力。能力包括理解力、记忆力、概括力、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谈判中, 一方面我们要配备能力较强的人, 同时, 还要认真了解对方的能力, 从而更好制定对策.

2、性格。心理学上对性格有很多种划分. 比如, 外向与内向的划分, 还有别的划分(后面还要讲到)。谈判中,对本方人员的配备, 要注意性格的搭配。同时要尽量了解对方人员的性格, 这样可以预见在某种情况下将如何行动。

3、素质。包括政治思想素质、心理素质、业务素质等。其中, 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是其素质组合中的核心及精华, 选择谈判人员要首先重视人的道德品质, 同时考虑其他素质。

(五)态度

谈判中, 双方的态度很重要, 拥有一

个正确的态度, 才有希望达成协议。

1、态度的特性。

1)态度的后天性。态度是后天获得的,是后天事物的反映。

2)态度的对象性。对象可能是具体的, 也可能是状态或观念。

3)相对持久性。态度一旦形成较难改变。

4)态度的结构性。比如:里表不一的态度以及多种态度并存等。

5)态度的核心是价值。即态度取决于该事物对他们的意义大小。

6)态度是心理状态的反映。比如是积极态度或者消极态度等。

2、态度的转变。态度形成后比较持久, 但也会随着条件的变化而改变。

1)态度转变的方向。如从消极到积极。

2)态度转变的强度。如从犹豫到坚定。

3)态度转变的条件。

* 原有态度与要求改变的态度之间的距离大小。距离太大就要有足够的耐心;

* 对原有态度的支持因素(内在因素

和外在因素);

* 改变态度与个人利益关系的大小;

* 客观环境因素(如通过参观访问改变认识等);

* 语言因素,即通过语言改变对方的态度。比如专业性和可信性的语言、公正友好诚恳的语言、坚定勇敢和有信心的语言等均能收到好的效果。

三、国际商务谈判的群体心理

(一) 谈判群体的特点

谈判群体即谈判小组。其特点是:

1、谈判群体属于小群体。

2、谈判群体属于正式组织,非自然形成。

3、群体内有着明确的任务、目标和职责分工。

4、群体成员之间以工作联系为主,同时也存在感情的交流。

5、群体内部有严明的组织纪律。

(二)谈判群体的效能及影响因素

谈判群体的效能是指谈判群体的工作

效率和工作成果。群体结合的效率有三种情况:1+1=2;1+1>2(增力)1+1<2(减力)。影响谈判群体效能的因素有:

1、谈判群体成员的素质(知识、能力、经验、性格、品质等)

2、谈判群体成员的结构(谈判人员个人素质之间的构成与配合)

3、谈判群体的规范与压力(主要体现为群体内的纪律性)

4、谈判群体的决策程序(决策方式分为个人决策和集体决策,正确的方法是把两种决策方式结合起来)

5、谈判群体内的人际关系(和谐或是冲突,这对谈判群体效能影响很大)

(三)如何实现谈判群体效能的最大化

1、认真选拔谈判人员,保证谈判群体成员的高素质。

2、优化谈判群体的结构。一般说来,简单谈判时同质群体结构效能较高,复杂谈判时异质群体结构效能较高。

3、减轻群体压力,发挥群体成员的“三

性”(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4、正确选择决策程序。情况紧急时选择个人决策,情况复杂且不紧急时选择集体决策。

5、群体内加强信息交流和沟通,扩大信息共享范围,团结合作,互相支持。

四、国际商务谈判者的心理类型及心理素质

(一)心理类型

商务谈判者的心理类型是多种多样的。若以谈判者的追求为标志,可把谈判者的心理分为三大类型:

1、成功型。对谈判中定的目标十分注意,强烈追求目标的实现,并以目标实现的程度作为谈判成功的大小。成功型有三种情况:

1)急于表现自己的才干,希望把成功作为今后发展的基础。初入行当的年轻人表现较为明显,对此类人应多鼓励。

2)追求更多的荣誉和更高大地位,或更多的自尊。已有工作资历且年纪大一些

的人表现较为明显,对此类人应多出难题。

3)对企业、对国家的高度责任感以及对事业的强烈追求。表现为各种年龄层次的谈判者,对此种情况应“以原则对原则”。

2、权利型。喜欢发号施令,主宰谈判桌上的进程,常以结论由己做出为满足。自尊心很强。总认为自己有地位有能力,自以为是。对此种心理类型的谈判者,应采取的策略是:踢皮球、软钉子、不激怒、先恭维、红白脸。

3、关系型。重视洽谈目标,但首先关注的是上司和同僚对自己的看法,以及与谈判对手的关系。有三种情况:

1)经验不足,不敢决定问题。应提醒对手早做汇报,以免耽搁谈判。

2)害怕承担责任。应先谈次要问题,重大问题让其搬兵,不要对其过早让步。

3)谈判中缺乏自己的主见。应以礼相待,叫苦连天,多商榷探讨,使其接受本方立场和条件。

(二)心理素质

1、信念。信念是人的精神支柱,只

有具备必胜的信念,才能使谈判者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赢得对方的赞赏和信任,取得合作的成功。

2、诚意。诚意是实现谈判目标的前提条件,也是双方合作的心理基础。谈判需要诚意,诚意应贯穿于谈判的全过程。

3、耐心。耐心是成功谈判的基础,也是谈判者心理成熟的标志。在谈判中耐心表现为不急于取得谈判的结果,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掌握谈判的主动权。耐心还可以克服自身的缺点,增强自控能力,更有效的控制谈判局面。同时,耐心也是在心理上战胜谈判对手的战术和谋略。

第二章 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教案

第二章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 教学目的及要求 让学生了解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并对自我意识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使学生能正确、全面的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教学内容 1.自我意识含义、发展及特点2.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常见问题 3.大学生健全自我意识的培养途径及方法 教学课时:2学时 教学重点: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缺陷及调适;大学生健全自我意识的培养途径及方法。 教学难点: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及特点;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缺陷及调适。 教学内容及过程 [导学案例] 教材案例2-1 “到底是谁打碎了我的梦想?” 思考:看完这个案例后有什么样的想法、感受和启发?如果你是案中主角的好朋友,你会如何帮助他? 第一节自我意识概述 课堂练习:p34 专栏2-9请你完成以下句子,然后大家分享。你有什么独特的感受? ?假如我是一种花,我希望是。因为 ?假如我是一种动物,我希望是。因为 ?假如我是一种乐器,我希望是。因为 ?假如我是一种食物,我希望是。因为 ?假如我是一种颜色,我希望是。因为 一、自我意识的含义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环境关系的认识,这种认识是个体通过社会比较、观察、分析外部活动与情景等途径获得的,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 影响个体自我意识的因素除了与人的自我态度、成长经历、生活环境有关以外,他人对我们评价,特别是生命中重要人物,例如父母、家人、老师、朋友、同学等对待我们的态度,会对我们的自我意识起着重要的作用。 自我意识的种类: (一)生理自我 指对自己身高、体重、容貌、身材、性别等的认识以及对生理病痛、温饱饥饿、劳累疲乏等的感受等。这是自我意识的原始形态,主要是个体对自己躯体的认知,包括占有感、支配感和爱护感,它可以使个体认识到自己的存在,大概在3岁时开始成熟。人初生时,物我不分;七八个月时出现自我意识的萌芽,两岁左右的儿童,掌握第一人称“我”的使用,三岁左右的儿童,开始出现羞耻感、占有心。 (二)心理自我 指对自己知识、能力、情绪、兴趣、爱好、性格、气质等的认识和体验。这阶段大约需要十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完成,即从青春期一直到成年。自我意识经过这个阶段的分化、矛盾、统一而趋于成熟,个体开始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内心世界,开始有明确的价值探索和追求,强烈要求独立,产生了自我塑造、自我教育的紧迫感和实现自我目标的驱力。 (三)社会自我 指对自己属于某一时代、国家、民族及在群体中的地位、作用以及自己和他人的相互关系的认识、评价和体验。这阶段大致从3岁到青年期(3~14岁)逐步形成。在此阶段,个体在社会化中学习承担社会

(完整版)第二章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

第二章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 教学目的:认识自我,重视自我意识的养成。 教学要求:掌握自我意识的概念、结构、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过程和特征、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缺陷、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了解自我意识的形成。 重点难点:自我意识的概念、结构、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过程和特征、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缺陷、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自我意识的形成。 教学方法:联系实际,结合案例进行理论讲授;讨论。 课时:2学时 第一节自我意识概述 一、自我意识的概念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身以及自己同客观世界关系的意识。 自我意识是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具体来说,包括对自己三个方面的认识:生理状况(如身体状况和外貌特征)、心理特征(如性格、兴趣、能力、行为习惯等),以及人际关系状况(如自己与他人、与社会关系、自己的社会地位等)。自我意识包括本质的自我与自己的外表和行为的区别,我们以此确定自己,并在生活经历、反省体验和与他人的交往中加深对自己的了解。 对于任何青年人来说,自我意识的发展都非常重要,在这一年龄能够比较正确而客观地回答“我是谁”的问题,才可能在将来有一个成熟稳定的心态步入社会。 自我意识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 二、自我意识的形成 (一)自我意识萌生时期(8个月——3岁,主要是生理自我的发展) 在生命降生之初,婴儿是没有自我意识的,(例如,婴儿咬自己的手指、脚趾,咬到自己哭出来,不知道手、脚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婴儿一般在8个月龄左右,生理自我开始萌生,这是自我意识的最初形态。到l岁左右,儿童开始能把自己的动作和动作对象区别开来,初步意识到自己是动作的主体。1周岁以后,儿童逐步认识自己的身体,也开始意识到自己身体的感觉。一般到2岁左右,儿童逐渐学会用代词“我”来代表自己。3岁左右的儿童,自我意识有了新的发展。 (二)自我意识形成时期(3岁——14岁,主要是社会自我的发展) 3岁到青春期这段时期,是个体接受社会化影响最深的时期,也是学习角色的重要时期。个体在家庭、幼儿园、学校中游戏、学习、劳动,通过模仿、认同、练习等方式,逐步形成各种角色观念,如性别角色、家庭角色、伙伴角色、学生角色等。这一时期,也是获得社会自我的时期,他们开始能意识到自己在人际关系、社会关系中的作用和地位,能意识到自己所承担的社会义务和享有的社会权利等。 (三)自我意识的发展时期(14岁——23、24岁,主要是心理自我的发展) 从青春发育期到青春后期大约十年时间,是心理自我的发展时期,自我观念渐趋成熟。这一时期,个人的自我意识具有以下特点:

第二章个体心理

第二章个体心理 第一节知觉 一、知觉的概念 (一)感觉: 1.定义: 感觉是刺激物作用于感觉器官,经过神经系统的信息加工所产生的对该刺激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2.感觉的意义 (1)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 (2)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 (3)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心理现象的基础,是人的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 3.感觉的分类: (1)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 (2)内部感觉:内脏感觉、运动感觉、平衡感觉。 4.感觉的编码 感觉编码——我们的神经系统不能直接加工外界输入的物理能量和化学能量,这些能量必须经过感官的换能作用,才能转化为神经系统能够接受的神经能或神经冲动。这个过程就是我们说的感觉编码。 (二)知觉 1.定义 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在脑中的反映,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的过程。是个体为了对自己所在的环境赋予意义而解释感觉对象的过程。 人们的行为是以他们对现实的知觉为基础的,而不是以现实本身为基础的。现实要经过人的精神世界这个中介来影响人的行为。因此研究知觉对组织行为非常重要。知觉形成急需要来自外界的信息资料,同时又有个人原有知识、经验、态度、情绪等主观原因。 2.感觉与知觉的主要区别与联系。 (1)联系 1)同属于认知过程的感性阶段,其源泉是客观现实。 2)都是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 (2)区别: 1)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2)感觉的产生依赖于客观事物的物理属性,相同的刺激会引起相同的感觉。知觉不仅依赖于它的物理特性,还依赖于知觉者本身的特点。 3)感觉是某个分析器活动的结果。知觉是多个分析器活动的结果。 3.知觉类型 1)根据知觉时起主导作用的感官的不同,可以把知觉分成:视知觉、听知觉、触知觉、嗅知觉、味知觉等等。 2)根据人脑所反映的事物特性可以把知觉分成:物体知觉与社会知觉

心理学——个性心理与思维过程

内蒙古教师考试网 心理学——个性心理与思维过程 教师招聘考试的笔试中一般都会考教育理论,而心理学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在考试中心理学的考察以客观题居多。心理学内容当中有一些比较容易混淆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是考试的难点。以下就介绍一些群体的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区分。 一、思维: 1、思维的重要特性:间接性和概括性 A:间接性主要指认识事物可以不直接通过感觉器官认识事物。 举例:警察通过脚印来判断犯罪嫌疑人的身材。说明警察并没有直接看到犯罪嫌疑人本人,而是通过脚印这个间接的方式来认识的。 B:概括性主要指思维可以反映事物之间的规律,同时可以通过思维抽象出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概括出事物的规律。

举例:人们看到好多次蚂蚁搬家,然后下雨了,就总结出了蚂蚁搬家就是要下雨的规律。这就是思维的概括性的体现。 二、个性化: 1去个性化: 去个性化是指群众中的个人,有时会失去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而觉得责任该由大家负,从而使自我控制系统的作用减弱或消失,一旦个体的控制系统减弱,暴力与反道德行为就可能出现。关于去个性化的现象,心理学家津巴多对其做了大量研究。 可以用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来理解。在一个高楼上有一个人妖跳楼,警察救护车都来到了现场,现场围观的人很多。这时突然人群中有人大叫:“要跳就快跳啊?”,随着现场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人群中有越来愈多的附和起来。最后这个人对人间彻底没有了留恋,跳了下去。 起哄的人的行为就是一种典型的去个性化行为。人群中有很多起起哄,所以大家不觉得起哄需要承担什么责任,即使需要承担责任,那么很多人都喊了责任该由大家来负,由于群体的存在而降低了自己行为的责任感。 所以去个性化的关键就是(1)一定是个体主动的行为,行为往往是不好(2)不存在外界压力。 (3)行为目的往往是消极的 了解了去个性化的概念再来看从众的概念,做一个区分。

《国际商务谈判》第2章资料第2章--复习题答案

第二章复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分配性谈判(P38) 在分配性谈判中,谈判方认为双方的目标和利益彼此相斥,一方想获得尽量多的利益,对方必须付出代价。 也就是说,一方想获得的每一个美元恰恰是对方所失去的,结果必然是一赢一输。 2. 整合性谈判(P39) 整合性谈判是建立在对问题的共同理解上,并且试图整合谈判各方的需求,认为各方的目标彼此可以兼容,问题的解决给双方都带来利益,即所谓的双赢。 3.利益的共同之处(P44) 是指双方均能获得各自不同的利益,双方都满意,从而达到双赢的结果的那部分利益。 4.利益的重合之处(P44) 是指双方都想得到,从而产生争执的那部分利益。 5.博弈论(P45) 一些个人、团队或其他组织,面对一定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的规则约束下,依靠所掌握的信息,同时或先后,一次或多次,从各自允许选择的行为或策略中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并从中各自取得相应结果或收益的过程。

二、填空题 1. 所谓的求同存异是指在利益的共同之处求同,在利益的重合之处存异。(P44) 三、判断题 1.商务交易与“囚徒困境”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商务谈判对双方来说都是一次性的,而“囚徒困境”则大多不是一次性的。 (P46) 错误。 应改为: 商务交易与“囚徒困境”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囚徒困境”对双方来说都是一次性的,商务谈判则大多不是一次性的。 2. 所谓的求同存异是指在利益的重合之处求同,在利益的共同 之处存异。(P44) 错误。 应改为: 所谓的求同存异是指在利益的共同之处求同,在利益的重合之处存异。 3. 利益的重合之处是指双方能获得各自不同的利益,双方都满意,从而达到双赢的那部分利益。(P44) 错误。 应改为: 利益的共同之处是指双方能获得各自不同的利益,双方都满意,从而达到双赢的那部分利益。

第三章 情绪与心理健康

第三章情绪与心理健康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 1、大学生情绪的特点。 2、大学生情绪健康的标准。 3、大学生有效情绪管理的原则。 熟悉 1、情绪的概述。 2、大学生面临的情绪困惑。 3、大学生有效情绪放松方法。 了解 有效情绪管理的实践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大学生情绪的特点;大学生面临的情绪困惑; 难点:大学生情绪的特点;大学生情绪健康的标准;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PPT演示、讲授法、讨论法、团体训练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内容】: 导入:(5分钟) 学习地图 生活中的我们,总会有某种情绪相随:有时舒适愉快,有时焦虑不安,有时欣喜若狂,有时悲痛欲绝,有时平静如水,有时孤独恐惧……情绪就像空气一样围绕着我们,陪伴着我们,成为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的一种心理背景。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其情绪是复杂多样的,与个体的需要、认知和行为相联系。同时,情绪具有自我保护、人际交往和信息传递等方面的功能,对大学生的学业、成长和身心健康都具有直接影响。对于大学生而言,掌握情绪的特征、作用,学会情绪管理和调节,不仅是身心健康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自我发展和人格成长的必要条件。 心灵引导 烦躁、愤怒和忧伤都是催人衰老的暗器。——文怀沙 成功者与失败耆的最大不同在于,前者是情绪的主人,而后者是情绪的奴隶。一一拿破仑·希尔 案例分析:“案例3-1:瘸腿的胡芳”。 思考:案例中的胡芳不良情绪有哪些?请同学们分析,她的情绪问题是怎么产生的,如果你是她的朋友,你觉得应该怎样帮助她调适这些情绪。 小结学生观点,引入本章内容。

第一节情绪概述 引言:同学们,你有感受过情绪的困扰吗?你有感觉过心里很烦,什么事情都不想做?如果你有过这样的感受,那就和我一起来寻找解决的方法吧。 情绪问题常常影响着大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平常生活中所说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包含着情绪的成分。情绪反映在生理活动之中;反映在表达方式之中;反映在个体行为之中。一个人的情绪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心理和生理的健康,关系到学习、事业是否成功,生活是否幸福。所以,在有关心理健康标准的论述中,情绪特征都被列为显著的标准之一。大学生正处于一生中情绪最富于变化的时期,也是情绪最容易受到困扰的时期。通过本章的学习,大学生要了解情绪的概念和特点,了解情绪异常的表现及其调适方法,对于自身的心理健康是很有意义的。 一、什么是情绪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一般将情绪与情感不做区分。 1、情绪与情感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体验。 2、区别与联系 情绪与情感都是人的主观体验,情绪是个体对客观事物低级的、主要与个体的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态度体验;情感是高级的,主要与个体的社会需要相联系的态度体验。情绪是原始的,是人和动物共有的;而情感是人类特有的心理活动。现实中有些事物使人兴高采烈;有些事物使人忧愁、悲伤;有些事物使人赞叹、喜爱;有些事物使人惊恐、厌恶。这些以特殊方式表现出来的主观感受或体验就是情绪。凡是能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事物,就使人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绪体验;凡是不符合人的需要或违背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使人产生烦闷、厌恶等否定的情绪体验。 二、情绪与身心健康 1、良好情绪促进身心健康 ①良好情绪表现 大学生良好的情绪和情感是指愉快情绪多于不愉快的情绪,情绪反应适度,善于调节和控制,情绪和情感的稳定性较好。 ②良好情绪作用 愉快而平稳的情绪,不仅使人的大脑处于最佳活动状态,保证体内各器官系统的活动协调一致,使得食欲旺盛,睡眠安稳,精力充沛,充分发挥有机体的潜能,提高脑力和体力劳动的效率和耐久力,还使整个机体的免疫系统和体内化学物质处于平衡状态,从而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情绪和情感发展良好的大学生往往对生活充满热爱、自信、好奇心和求知欲浓厚,人际关系和谐,这都有利于大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激发潜能,促进全面发展。 2、不良情绪危害身心健康 ①不良情绪表现 不良情绪是指两种情形:一为过于强烈的情绪反应,二为持久性的消极情绪。二者对于人的健康和社会适应都是有害的。 ②不良情绪危害 过于强烈的情绪反应是指情绪反应过分强烈,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如狂喜、暴怒、悲痛欲绝、激动不已等,此时,不能正确评价自己行动的意义及后果,学习效率降低。有些大学生平时成绩不错,到了考试时,由于过分紧张成绩反而降低。持久性的消极情绪是指在引起悲、忧、恐、惊、怒等消极情绪的因素消失后,在一段时间内仍沉浸在消极情绪中不能自拔,若情绪作用的时间延续下去,生理方面的变化也将延长,久而久之,就会通过神经机制和化

第二章适应与心理健康

第二章适应与心理健康 课题一适应心理概述 教学目的:掌握心理适应的基本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重点:适应的心理过程 教学内容: 一、适应的含义 心理学范畴里使用适应概念时,通常有三个角度,一是生物学意义上的适应,即生理适应,如感官对声、光、味等刺激物的适应;二是心理上的适应,通常指遭受挫折后借助心理防御机制来使人减轻压力、恢复平衡的自我调节过程,这是一种狭义的适应概念;三是对社会生活环境的适应,包括为了生存而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要求的适应和努力改变环境以使自己能够获得更好发展的适应,这是社会适应的概念。 (一)什么是适应 朱智贤主编的《心理学大辞典》中对适应的定义是这样下的:“适应是来源于生物学的一个名词,用来表示能增加有机体生存机会的那些身体上和行为上的改变。心理学中用来表示对环境变化做出的反应。 这一定义至少从以下三个方面说明了适应这一心理现象的性质与特点: 第一,心理适应是主体对环境变化所做出的一种反应。 第二,心理适应是一个重建平衡的动态变化过程。 第三,心理适应的内部机制是同化与顺应的平衡。 由此,可以对心理适应作以下比较完整的表述: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主体通过自我调节系统做出能动反应,使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更加符合环境变化和自身发展的要求,使主体与环境达到新的平衡的过程。 (二)适应的意义 1、适应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 2、适应主要是对社会环境的适应。社会适应的内容应当包括以下几方面: (])生活方式的适应,包括对不同生活条件与方式的适应; (2)社会态度的适应,包括政治态度、工作态度、学习态度以及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友谊观、爱情观等观念的形成与发展; (3)社会角色的适应,主要指对不同角色行为规范的掌握与发展; (4)社会活动能力的适应,包括生活、学习、交往、工作、劳动、休闲等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5)社会法制与道德观念的适应,主要指维护社会安定和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方面的行为规范。

国际商务谈判期末复习

第一章国际商务谈判概述 一、谈判的动因是什么?(顺序不得调换)背 1、追求利益 2、谋求合作 3、寻求共识 二、何谓国际商务谈判? 概念:国际商务谈判,是国际商务活动中不同的利益主体,为了达成某笔交易,而就交易的各项条件进行协商的过程。 国际商务谈判是指在国际商务活动中,处于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商务活动当事人为了满足一定需要,彼此通过交流沟通协商妥协而达成交易目的的行为过程。 简单地说,国际商务谈判就是谈判参与各方跨越了国界的商务谈判,是国内商务谈判在国际领域的延伸和发展。 (其内涵的基本点:目的性、相互性、协商性) 三、国内谈判与国际谈判最大的不同 四、国际商务谈判的主要特征 (一)国际商务谈判的一般性特征 1、国际商务谈判以获得经济利益为目的,追求谈判的经济效益。 2、国际商务谈判以价格为核心,其他因素可折算为价格。 3、国际商务谈判各方是“合作”与“冲突”的对立统一 4、商务谈判中双方利益追求受一定的利益界限的约束。 5、商务谈判各方最终获利的大小,取决于谈判各方的实力和谈判能力。 6、商务谈判注重合同条款的严密性与准确性。 (二)国际商务谈判的特殊性特征 1、跨国性 2、政策约束性 3、文化差异性 4、因素的复杂性 5、内容的广泛性 6、人员素质的严格性 五、国际商务谈判的构成要素(背) 1、商务谈判当事人——主体 ?谈判的主体是指主持谈判、参与谈判以及与交易利益相关的人员 ?谈判主体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个合理组成的群体 2、商务谈判的标的——客体(中心) ?国际商务谈判客体是指谈判涉及的交易或买卖的内容 ?任何可以买卖的有形、无形产品都可以作为谈判标的 3、谈判的背景(环境) ?是指当事人与谈判标的均处在某个特定的客观环境 ?主要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人际关系环境等 六、国际商务谈判的类型

智慧树知到《心理学原理与应用》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心理学原理与应用》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 1、()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 A: 洛克 B: 冯特 C: 笛卡儿 D: 缪勒 正确答案:冯特 2、心理现象按照从动态到稳态的维度,可以分为()。 A: 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 B: 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C: 情感过程和个性心理 D: 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 正确答案: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 3、人的个性差异主要表现在( )。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B:能力、气质、性格 C:感知、记忆、思维、想象 D: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 正确答案: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 4、心理过程包括()。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正确答案: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5、在某项教学策略改革的实验中,教师的教学策略属于()。 A:自变量 B:因变量 C:额外变量 D:无关变量 正确答案:自变量 第二章 1、脑干的主要的组成部分是() A:小脑 B:延脑 C:脑桥 D:中脑 正确答案:延脑,脑桥,中脑 2、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有了健全完整的大脑就一定会产生相应的心理现象。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3、脑神经一共有()对。

A:10 B:12 C:13 D:14 正确答案:12 4、“谈虎色变”和“谈梅生津”都是()的表现形式 A:无条件反射 B:第一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C: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D:条件反射 正确答案: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5、中性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称为() A:惩罚 B:强化 C:操作 D:联想 正确答案:强化 6、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有了相同的客观刺激物的作用就一定能产生相同的心理现象。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第三章

管理心理学第二篇个体心理修订稿

管理心理学第二篇个体 心理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第三章个性与管理 第一节个性的一般概述 一、个性的概念及特征 个性:它指一个人整个的、本质的、比较稳定的 意识倾向性与心理特征的总和 特征:独特性—心理面貌上的差异 整体性—是ㄧ个统ㄧ的整体 稳定性倾向性 二、个性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特质论:从人的心理特性来研究人的个性 艾森克—非情绪稳定(神经过敏)—外向 代—情绪稳定—内向 表个性基本结构的单元是特质 人卡特尔特质有规律性 物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 阿尔波特 社会学习论:强调环境和情况对个人行为和性格起决定作用个性的理论(代表人物:米勒达乐罗特班图拉) 观点:特定情况和环境中的行为取决于情况环境的特殊性 个人对情况环境的评价和对别人类似行为的观察 在成长过程中有些行为是直接学来的 有些是通过观察而习得的 强调个人行为和别人的关系 弗洛伊德:本我自我超我 心理分析论荣格:敏感型感情型思考型想象型 阿德勒:意识在人的个性结构中起核心作用 个性类型论(荣格麦迪) 麦迪高忧虑低忧虑 外向紧张激动情绪不稳 爱社交依赖 镇静有信心信任适应 热情爱社会依赖 内向紧张激动情绪不稳 害羞 镇静有信心信任适应 温和冷淡害羞

婴幼儿期—先天遗传因素(影响人与人的关系) 学生时期—家庭因素(最初根源) ·影响着人与人的关系 个性的形成过程·影响需求和满足需求的途径 及影响因素—文化传统因素·影响着解决冲突的方式 ·影响人们如何看待事物 真善美与假恶丑 社会时期—阶级和阶层因素 (不同阶层的人具有明显个性差异) 第二节气质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先天) 一、气质的概念与类型 气质:个人与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 主要表现为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 神经过程:分为兴奋过程抑制过程 —特征:强度均衡性灵活性 特征:是与生俱有的 最稳定的心理特征 即使有变化也是比较缓慢的 多血质(活泼型) —适合当宇航员驾驶员 类型(巴甫洛夫)粘液质(安静型) —适合当书记 胆汁质(兴奋型) —适合当总经理 抑郁质(抑制型) —适合医疗工作

《国际商务谈判》第二章

第二章国际商务谈判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结构理论及其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应用?第二节需求理论及其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应用?第三节行为学理论及其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应用?第四节心理学理论及其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应用?第五节博弈论及其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应用

?上世纪50年代至今,美日之间的贸易摩擦与贸易谈判绵延不绝,在现代贸易史上极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美日贸易谈判,无论在过程结构和实力结构、行为、心理,以及谈判层次、类型、频率、对象和方式上都有较大的研究价值。

?二战后,日本经济在较短时间内得以恢复并实现了赶超,上世纪60年代末就成为西方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和强国。不过,与此相伴随,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开始,日本就与美国在纺织品、皮革贸易上发生了摩擦,此后一路升级,在钢铁、家电、机床、汽车、半导体等领域的贸易摩擦愈演愈烈,日本经济实力的增强也让美国产生了较大的警惕心理,“日本威胁论”喧嚣一时。

?1985年9月,《广场协议》签署后,日元大幅度升值,却并没有改变美日贸易失衡的局面,日本对美贸易顺差仍然居高不下,贸易政策成为美国对外关系的焦点议题。美国国会通过了《1988年综合贸易与竞争法》之后,美国开始寻求与日本进行贸易谈判,日本也意识到应该把谈判作为一种管控美日经济关系困境的方式。

?1989年7月,美日贸易谈判开启。两国共同组建了一个联合工作小组,其中包括美国的六个部门,国务院、财政部、贸易代表为三个共同主席,还有商务部、司法部和经济顾问委员会。日本的外务省、大藏省、通产省(经产省前身)为三个共同主席,经济企划厅和公平贸易委员会是小组成员。随着谈判的不断深入,联合小组也有所扩大,不断有其他部门加入到谈判当中。

国际商务谈判 复习

第一章国际商务谈判概述 ①名词解释 国际商务谈判:指在国际商务活动中,处于不同国家或不同地区的商务活动当事人为了达成某笔交易,彼此通过信息交流,就交易的各项要件进行协商的行为过程。 主场谈判:只对谈判的某一方来讲,在其所在地进行的谈判。 中立谈判:指在谈判双方所在地以外的其他地点进行的谈判。 让步型谈判者:为了避免冲突对抗而屈服于对方。 立场型谈判者:把任何情况看作是一场意志力的竞争和搏斗,认为越强硬者,最后的收获也就越多。 原则性谈判:注意于对方的人际关系,使双方各有所获得方案。 投资谈判:指谈判双方就双方共同参与或涉及的某项投资活动,对该投资活动所涉及的有关投资的周期、投资方向、投资方式、投资内容与条件、投资项目的经营及管理,以及投资者在投资活动中的权利、义务、责任和相互关系所进行的谈判。 询盘:指在外贸交易洽谈中,由买卖双方中的一方向另一方就某向商品的交易内容和条件发出询问,以便为下一步彼此间进行详细而周密的洽谈奠定基础。 发盘:又称发价,它是由交易的一方向另一方以书面或口头形式提出交易条件,并表示愿意按照有关条件进行磋商,达成协议,签订合同。 还盘:指收盘人不同意发盘的交易条件而提出的修改或增加条件的表示。 ②思考题 一、国际商务谈判的特点: 1.以经济利益为谈判的目的 2.以经济利益作为谈判的主要评价指标

3.以价格作为谈判的核心 1.既是一部交易的商洽,也是一项涉外活动,具有较强的政策性 2.应按国际惯例办事 3.涉及面很广 4.影响谈判的因素复杂多样 5.谈判的内容广泛复杂 二、分类 按人数:个体谈判、集体谈判 按利益主体:双方谈判、多方谈判 按接触方式:口头谈判、书面谈判 按地点:主场谈判、客场谈判、书面谈判 按态度:让步型谈判、立场型谈判、原则性谈判 按内容:投资谈判、租赁及“三来一补”谈判、货物买卖谈判、劳务买卖谈判、技术贸易谈判、损害及违约赔偿谈判。 三、基本原则 1、平等互利原则 2、灵活机动原则 3、友好协商原则 4、依法办事原则 5、原则和策略相结合的原则 四、基本程序 1、准备阶段(谈判环境因素分析、信息的收集、目标和对象的选择、谈判方案的制定、模拟谈判) 2、2、开局阶段 3、正式谈判阶段 4、签约阶段 五、PRAM

普通心理学习题及答案详解_免费完整版

第一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下列哪种选项的科学? A.心理过程 B.认识过程 C.心理现象 D.心理特征 2.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的结构主要包括 A.认识、情感和意念过程 B.感知、记忆、思维、想象 C.能力、气质和性格 D.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自我调节系统 3.反映的最高形式是 A.表象 B.想象 C.思维 D.意识 4.人的心理现象包括下列哪两部分? A.认识过程与意志过程 B.意志过程和情绪过程 C.认识过程与情感过程 D.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5.心理活动又被称为 A.心理现象 B.心理过程 C.理性活动 D.心理状态 6.把人的心理活动看作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来研究,这是遵循了心理学研究的 A.客观性原则 B.教育性原则 C.发展性原则 D.个别化原则 7.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创设或改变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是 A.观察法 B.实验室实验法 C.自然实验法 D.调查法 8.心理学体系的三分法最早可追溯到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冯特 9.心理学体系的二分法是把心理分为 A.心理过程与个性 B.情感与意志 C.认知与意向 D.内容与形式 10.以刺激与反应的关系为主要研究内容的心理学流派是 A.行为主义 B.精神分析 C.人本主义 D.认知主义 11.弗洛依德认为,人的一切行为的根本出发点来自人的 A.本我 B.自我 C.超我 D.无我 二、填空题 1.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于年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2.人的心理活动极其复杂.它主要包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心理过程和两大部分。 3.人的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过程和意志过程。 4.个性是—个人的整个精神或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的总和。 5.个性心理持征包括能力、和性格。 6.个性结构包括和个性心理持征。 7.人的认识过程包括感知、记忆、想象和。 8.动物心理演化到人的心理,劳动和是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 9.黑猩猩利用木棍从竹筒中取到糖块、属于心理发展水平的阶段, 10.科学心理学的创立依赖于哲学、生理学和三大基础学科的发展。 11.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华生的行为主义及马斯洛的被认为是心理学史上最著名的三大理论流派。 三、名词解释 1.心理学 2.客观性原则

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

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 情绪是指个体对本身需要和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短暂而强烈的反应。它是一种主观感受、生理的反应、认知的互动,并表达出一些特定行为。情绪管理是将这些感受、反应、评估和特定行为挖掘并驾驭的一种手段,是一个人对自己情绪的自我认识、自我控制。情绪管理是指通过研究个体和群体对自身情绪和他人情绪的认识、协调、引导、互动和控制,充分挖掘和培植个体和群体的情绪智商、培养驾驭情绪的能力,从而确保个体和群体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并由此产生良好管理效果的一种管理手段。简单说,情绪管理是对个体和群体的情绪感知、控制、调节的过程。 我们对情绪还存在错觉,认为可以选择性地去掉一些情绪,可以完全不生气或者完全不难过,可以永远快乐。实际上当我们压抑情绪时,就累积了一些紧张,而压制了我们感受快乐与爱的能力。情绪的能力是整体的,只有自由地体验各种情绪,才能感受更多流畅的情绪。就如纪伯伦所说:“悲伤在你心中切割得愈深,你便能容纳更多的快乐。”“当你快乐时,深察你的内心吧。你将发现,只有那曾使你悲伤的,正给你快乐。当你悲伤时,再深察你的内心吧。你将明白,事实上你正为曾使你快乐的事物哭泣。” 我们每个人,都有情绪失控的时候,很多负面情绪会影响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我们需要对这些负面情绪加以控制。对待愤怒的情绪,或是悲伤,焦急的情绪,都各自有不同的办法,不过,有一个总的原则:对待强烈情绪的最好办法,还是要找到疏导感情的渠道。情绪管理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艺术,要掌控得恰到好处。因此要成为情绪的主人,必先觉察自我的情绪,并能觉察他人的情绪,进而能管理自我情绪,尤其要常保鲜活的心情面对人生。 大学阶段是人生的第二个“心理断乳期”,是一个非常关注自我 , 注重个性表达 , 情绪体验丰富 , 情绪波动起伏的时期。大学生常见的情绪有: 快乐、兴趣、羞愧、内疚、羞涩、悲伤、惊奇、敌意、愤怒、蔑视、厌恶、恐惧等。根据大学生在不同阶段反映出不同的心理问题:一年级大学生集中表现为新生活适应问题,兼有学习、专业、人际交往等问题;二年级出现的问题依次为人际交往、学习与事业、情感与恋爱;三年级集中在自我表现发展与能力培养、人际交往、恋爱与情感方面;四年级则以择业问题为多数,兼有恋爱、未来发展和能力培养等问题。 大学生情绪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情绪的丰富性。从自我意识的发展看 ,大学生出现较多的是自我体验 , 自我尊重的需要强烈 , 易产生自卑、自负等情绪; 从社交看 , 大学生的交往范

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_3

---------------------------------------------------------------最新资料推荐------------------------------------------------------ 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 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情绪是指个体对本身需要和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短暂而强烈的反应。 它是一种主观感受、生理的反应、认知的互动,并表达出一些特定行为。 情绪管理是将这些感受、反应、评估和特定行为挖掘并驾驭的一种手段,是一个人对自己情绪的自我认识、自我控制。 情绪管理是指通过研究个体和群体对自身情绪和他人情绪的认识、协调、引导、互动和控制,充分挖掘和培植个体和群体的情绪智商、培养驾驭情绪的能力,从而确保个体和群体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并由此产生良好管理效果的一种管理手段。 简单说,情绪管理是对个体和群体的情绪感知、控制、调节的过程。 我们对情绪还存在错觉,认为可以选择性地去掉一些情绪,可以完全不生气或者完全不难过,可以永远快乐。 实际上当我们压抑情绪时,就累积了一些紧张,而压制了我们感受快乐与爱的能力。 情绪的能力是整体的,只有自由地体验各种情绪,才能感受更多流畅的情绪。 就如纪伯伦所说: 悲伤在你心中切割得愈深,你便能容纳更多的快乐。 1 / 5

当你快乐时,深察你的内心吧。 你将发现,只有那曾使你悲伤的,正给你快乐。 当你悲伤时,再深察你的内心吧。 你将明白,事实上你正为曾使你快乐的事物哭泣。 我们每个人,都有情绪失控的时候,很多负面情绪会影响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我们需要对这些负面情绪加以控制。 对待愤怒的情绪,或是悲伤,焦急的情绪,都各自有不同的办法,不过,有一个总的原则: 对待强烈情绪的最好办法,还是要找到疏导感情的渠道。 情绪管理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艺术,要掌控得恰到好处。 因此要成为情绪的主人,必先觉察自我的情绪,并能觉察他人的情绪,进而能管理自我情绪,尤其要常保鲜活的心情面对人生。 大学阶段是人生的第二个心理断乳期 , 是一个非常关注自我 , 注重个性表达 , 情绪体验丰富 , 情绪波动起伏的时期。 大学生常见的情绪有: 快乐、兴趣、羞愧、内疚、羞涩、悲伤、惊奇、敌意、愤怒、蔑视、厌恶、恐惧等。 根据大学生在不同阶段反映出不同的心理问题: 一年级大学生集中表现为新生活适应问题,兼有学习、专业、人际交往等问题;二年级出现的问题依次为人际交往、学习与事业、情感与恋爱;三年级集中在自我表现发展与能力培养、人际交往、恋爱与情感方面;四年级则以择业问题为多数,兼有恋爱、未来发展和能力培养等问题。

(有答案)第一部分-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部分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概述 心理学 一、单项选择题 C1.狗听到主人唤它的名字就跑过去是() A.无条件反射B.本能的反射 C.第一信号的条件反射D.第二信号的条件反射 B2.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具有适应性的心理活动,强调意识活动在人类的需要与环境之间起重要的中介作用的学流派是()。 A.构造主义学派B.机能主义学派 C.精神分析学派D.人本主义学派 D3.一个人心理面貌本质属性的独特结合是() A.能力B.性格 C.气质D.个性 A4.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华生B.铁钦纳 C.詹姆斯D.罗杰斯 C5.“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说明心理是()。 A.脑的机能B.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C.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D.在实践中发展 D6.脑的基本结构单位是()。 A.12对脑神经B.脑干、间脑、小脑和大脑 C.脑神经D.神经元 B7.外周神经系统可分为()。 A.突感神经和副突感神经B.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 C.脑神经和自主神经系统D.脊神经和自主神经系统

A8.对于一般人来说,言语功能占优势的大脑半球是()。 A.左半球B.右半球 C.左右半球没有区别D.有人在左半球,有人在右半球 C9.表达人的心理过程内容的是() A.认知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B.情绪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C.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D.个性、情感过程和认知过程 A11.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以德国学者冯特于()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为标志的。 A.1879B.1897 C.1789D.1798 D12.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斯金纳 C.华生D.布鲁纳 B13.同看一部电影或同上一堂课,不同的人其感受也不同。这种现象说明人的心理具有() A.客观性B.主观性 C.现实性D.能动性 B14.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的科学。 A.心理过程B.心理现象 C.个性心理D.认识过程 B15.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基本单位是() A.突触B.神经元 C.反射D.反射弧 C16.弗洛伊德是()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 A.构造主义B.机能主义 C.精神分析 D.人本主义 C17.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高级之处在于()

个体心理与管理

第二讲个体心理与管理 一. 人体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 每个正常人所拥有的心理活动的过程,是心理现象的不同形式对现实的动态反映。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一) 认识过程 包括: 感觉,知觉,记忆,表象,注意,思维,想象等 1.感觉: 人在与周围环境发生相互作用时,通过感觉器官感受到客观事物的某种属性。 2.知觉: 在感觉的基础上,通过以往的经验对某一事物的整体有一种认识 3.记忆: 生活实践中认识过的事物或做过的事情在大脑中留下的印迹 根据记忆对象划分,可分为: 形象记忆,概念记忆,逻辑记忆,语词记忆, 情绪记忆,动作记忆(保持时间最长) 根据记忆方式划分,可分为: 有意识记忆,无意识记忆 4.表象: 对以前感知过的事物,不在眼前时的映像回忆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5.注意: 人在认识过程中,将意识集中于某一事物,使这一事物的映像更加清晰,完 整,并促进记忆的发展,可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 6.思维: 人对感知过的事物,通过分析、比较、推理、判断、综合、抽象、概括,概 括或抽象出客观事物的一般本质特征,可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语言思 维、抽象思维等(按发展的先后顺序排列) 7.想象: 把记忆中的表象经过加工改造,形成或创造出新形象 (二)管理活动对人的知觉 包括对他人知觉,自我知觉,角色知觉,人际知觉 1.对他人知觉: 一般通过对他人的言谈举止、仪表、相貌、表情、姿态的外部特征进行 观察、选择、解释、归纳后,形成对他人的完整印象。 2.自我知觉: 以自己为知觉对象,对自己的心理状态,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自己在社会 中的地位、作用的知觉。 主要通过两种方法进行 根据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分析,最终作出自我评价(自我感觉好) 以人为镜在与他人作比较后进行自我评价 (较客观) 注重他人评价 (自信心不强) 自我知觉——物质自我认识——社会自我认识——精神自我认识 ( 2~3岁,认识到自己的存在)希望自己……相信自己…… 有上进心、道德感追求一定自我潜力的发挥 3.角色知觉: 对自己社会身份的知觉 规律: 当知道社会对自己及所担当角色所要求的一整套行为模式,并知道他人对自己的信任与期望,这种信任与期望会成为巨大的动力,有利于实现自己的角色

国际商务谈判试1 (2)

《国际商务谈判》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5题,共20分) 1.国际商务谈判:指在国际商务活动中,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商务活动当事人为了各自的利益,围绕一项交易,通过信息交流,就交易的各项要件进行协商,旨在达成参与各方都能够接受的协议的过程。 2.处理性策略:处理性策略的目的是使已经产生的矛盾或问题能得到合理的解决。方案包括:安抚、妥协、强迫和两全等内容。 3.谈判方案:是指谈判者在谈判开始前对谈判目标、谈判议程、谈判对策等预先所做的安排。谈判方案是指导谈判人员行动的纲领,在整个谈判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4.PRAM模式:是一种追求双赢的谈判模式。是要让谈判对方像己方一样看待谈判工作,参与谈判的双方都在为彼此达成一致而努力。 5.许可证合同:是指参与国际技术贸易的当事人为买卖专利权、商标权和专有技术使用权而签署的规范当事人权利和义务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 二、选择题(单、多选,每题2分,共30分) 1.价格条款的谈判应由( )承提。 A.法律人员B.商务人员 C.财务人员D.技术人员 2.在( )情况发生时,发盘即告终止。 A.过期B.拒绝 C.还盘D.签约 3.谈判队伍的人数规模一般在( )人左右。 A.2 B.4 C.6 D.8 4.还盘的具体方法有( )。 A.询问对方的交易条件B.拒绝成交 C.请求重新发盘D.修改发盘 5.从谈判内容上看,容易形成谈判僵局的主题是( ) A.价格B.质量标准 C.违约责任D.履约地点 6.开局阶段谈判人员的主要任务有( ) A.创造谈判气氛B.报价 C.开场陈述D.交换意见 7.在商务谈判中,双方地位平等是指双方在( )上的平等。

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与心理健康

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与心理健康 大学生正处于由青年期向成年期转变的关键期,面临一系列需要解决的人生课题,如专业知识的储备、智力潜能的开发、个性品质的优化、职业的选择与规划等,由于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还不够强,因此在处理学习、社交、爱情、择业、挫折等问题时,常常会出现内心的冲突,带来烦恼、焦虑、苦闷等消极的情绪体验。同时,大学生是社会生活中最敏感的群体,时代的变迁和冲击在他们心灵中引起的激荡最为明显和强烈,各种文化思潮的冲击,多种价值观念的冲突,使大学生的过高需求与适时满足之间相对不足,紧张的心理压力与排遣能力之间相对不足,集中的心理刺激与转移空间之间相对不足,都可能导致他们产生心理问题或心理困扰。所以情绪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它是个体行为的重要驱动力,它影响着人们认知活动的方向、行为的选择、人格的形成以及人际关系的处理。处在青年期的大学生,心理上正经历着急剧的变化,情绪起伏波动大,情感体验丰富复杂,更容易陷入情绪困扰。所以能够合理的管理自己的情绪,成为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现在大学生独生子女数量的增加,其情绪问题也由之前的个体性,变更成为群体性的特点。所以其情绪问题呈现以下特点,先是多样性,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各种新需要的强度不断增加,具有多样性的自我情感,如自尊、自卑、自负等。其次是冲动性,表现在对某一种情绪的体验特别强烈、富有激情。随着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对各种事物都比较敏感,再加上精力旺盛,因此情绪一旦爆发就较难控制。虽然,同中学生相比,大学生对自我情绪具有一定的理智性和控制能力,但在激情状态下,表现的容易感情用事。再次是矛盾性,大学生睛绪的外在表现和内心体验,并不总是一致的,在某些场合和特定问题上,有些大学生会隐藏、文饰和抑制自己的真实情感,表现的含蓄、内隐。同成年人相比,大学生的情绪仍带有明显的波动性,有时情绪激动,有时平静如水,有时积极情绪高昂,有时消极情绪颓废。同学关系的好坏或学习成绩的优劣,都能引起情绪的波动。最后是易于心境化,即尽管情绪状态有所缓和,但拉长了这种情绪状态,其余波还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所以出现以下情绪类型,焦虑,即对将发生的某种情景或事件感到担忧和不安,又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和解决时产生的情绪体验。如考试焦虑、适应焦虑、健康焦虑、选择焦虑等,使人处于一种无所适从的状态,总是担心将要发生的事情,容易导致坐立不安、忧虑、担心、恐惧或过度警觉等不良反应。自卑,是由于某种心理或生理上的缺陷或其他原因而引起的自我轻视的情绪体验,主要表现为对自己的学识、能力等自身因素评价过低。由于生活环境、学习环境的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