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程序设计知识点vb

高中程序设计知识点vb
高中程序设计知识点vb

高中《信息技术》程序设计知识点

一、基础知识

1.基本概念<要求:了解>

●程序、程序设计、程序设计(计算机语言语言)、流程图,屏幕坐标系、二进制;

●数据类型、常量、变量、表达式;

●对象、属性、方法、事件。

2.VB的基本数据类型<要求:记忆>

●数值类型:Integer、Long、Single、Double,(类型符依次为%、L、!、#)

●字符串型:String(类型符$)

●逻辑型:Boolean

3.VB运算符<要求:会用>

(1)算术运算符:^(乘方)→-(取负数)→*(乘)、/(除)→mod(求余数)、\(整除)→+(加)、-(减) (2)关系运算符:>、<、=、>=、<=、<>

(3)逻辑运算符:NOT(非)→AND(与)→OR(或)

4.表达式<要求:会写、会计算>

●算术表达式,其结果为数值。如:5*(2^3-4)mod 7

●字符表达式,其结果为字符串。如:”What”&”is your name?”

●关系表达式,其结果为True(真)或Flase(假) 。如:3/2<>3\2

●逻辑表达式,其结果为True(真)或Flase(假) 。如:”abc”<=”A” and int(-1.2)=-2

5.函数<要求:掌握书写格式、会运用>

6.变量<要求:理解变量的用途和特点,会定义变量的类型,会使用变量>

变量用于存储数据,其特点是“读之不尽,新来旧去”。不同类型的数据要用相应类型的变量存储;一般在使用变量前应该先定义(声明)该变量的类型。

例:已知y=|x|,编程从输入对话框输入x的值,从输出对话框输出y的值

DIM x As Single, y As single‘定义二个单精度变量x,y 语句也可写为DIM x!, y!

x=inputBox(“a=”,”输入变量的值”,0)

If (x>=0) Then y=x Else y= -x MsgBox y

7. VB 语句的书写规则

● 语句不区分字母大小写,每行字符最多255个;

● 一条语句可以写在多行上,续行符为空格后跟下划线; ● 多条语句可以写在一行上,语句间必须用冒号分隔;

注释语句以单引号开头,可单独占一行或放在其它语句末尾。

二、 程序结构<要求:理解记忆>

2. 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

运行程序时,按照程序代码的执行顺序分为三种情况:①顺序:从始至终依次执行各条语句;②循环:反复多次地执行某一组语句;③分支:根据是否满足指定的条件决定执行哪一组语句。因此,相应的程序结构分为以下三种。

(1) 顺序结构

(2) 循环结构(控制语句)

(3) 分支结构(控制语句)

块结构IF 语句

单行IF 语句

3.

4. 流程图

(1)组成符号

(2)典型示例(略)

1)分段函数2)比较大小3)求n个数的和4)求n!

三、主要算法:<要求:会应用>

1.累加器,如:计算N个数的和

例:求100以内奇数的和

S=0

For k=1 To 100 Step 2

S=S+k

Next k

Print “S=”;S

2.计数器,如:统计输入数据的个数,满足某种条件的数据个数,分类计数。

例:求[1,100]内有多少个5的倍数

S=0

For k=100 To 1 Step -5

S=S+1

Next k

Print “S=”;S

3.累乘器,如:计算10!

例:求10!

S=1

For k=1 To 10

S=S*k

Next k

Print “S=”;S

4.交换两个变量的值

例:从文本框输入变量a和b的值,然后交换它们的值。

a= Val(Text1.text) : b= Val(Text2.text)

c=a : a=b : b=c

Text1.text=a : Text2.text=b

5.求最值,如:给定一组数据,求其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6.产生[m,n]之间的一个随机整数

例:随机产生10个两位数,并输出其中最大者。

Max=0

For k=1 To 10

N=10+Fix(Rnd*100)

If Max

Next k

MsgBox Max

7.判断一个自然数是否为素数;判断给定年份是否为闰年。(参见教材P111)

8.利用程序的循环结构和数列的通项公式、递推公式,生成一组有规律的数,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菲波那契数列,

9.求方程或方程组的近似解

10.解不定方程(如鸡兔同笼问题),求高次方程的整数解。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必背知识点

20XX 年高中毕业会考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必修1、2必背考试点 1、化合价(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Na 、K 、Ag 、H :+1 F :—1 Ca 、Mg 、Ba 、Zn :+2 Cl :—1,+1,+5,+7 Cu :+1,+2 O :—2 Fe :+2,+3 S :—2,+4,+6 Al :+3 Mn :+2,+4,+7 N :—3,+2,+4,+5 2、氧化还原反应 定义:有电子转移(或者化合价升降)的反应 本质:电子转移(包括电子的得失和偏移) 特征:化合价的升降 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得电子——化合价下降——被还原——还原产物 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失电子——化合价上升——被氧化——氧化产物 口诀:得——降——(被)还原——氧化剂 失——升——(被)氧化——还原剂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和氧化还原反应关系: 3、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还 原 性 逐 渐 减 弱 4、离子反应 定义: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第一步:写。写出化学方程式 第二步:拆。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成离子形式;难溶(如CaCO 3、BaCO 3、BaSO 4、AgCl 、AgBr 、 AgI 、Mg(OH)2、Al(OH)3、Fe(OH)2、Fe(OH)3、Cu(OH)2等),难电离(H 2CO 3、H 2S 、CH 3COOH 、HClO 、H 2SO 3、NH 3·H 2O 、H 2O 等),气体(CO 2、SO 2、NH 3、Cl 2、O 2、H 2等),氧化物(Na 2O 、MgO 、Al 2O 3等)不拆 第三步:删。删去方程式两边都有的离子 第四步:查。检查前后原子守恒,电荷是否守恒。 离子共存问题判断: ①是否产生沉淀(如:Ba 2+和SO 42-,Fe 2+和OH -); ②是否生成弱电解质(如:NH 4+和OH -,H +和CH 3COO -)

高中会考各知识点总结汇总

高中(通用技术)会考复习总结 第一单元走进技术世界 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它具有保护人、解放人和发展人的作用 [保护人](例:原始人随身拾磨制好的石器,现代人对疟疾、天花、肺结核等疾病不再恐慌) [解放人](例:体力解放:自行车、内燃动力、电力,手机——信息传递) [发展人](例:爱迪生、袁隆平) 2、技术对生活、生产、文化等方面的影响:a 技术促进社会的发展。技术丰富社会文化内容。技术改变社会生活方式。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之一。 3、技术对自然的价值:c (1)依靠技术,人类得以利用自然和改造,并与自然保持和谐共处的友好关系。(例:都江堰、南水北调、西气东输) (2)人类利用技术开发、改造自然时,应把握合理的尺度,要注意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技术或产品对环境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3)技术的发展给自然环境带来了问题,但也给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能(例:物料的再循环工艺) 技术的基本特性: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两面性、专利性。 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每一项技术的问世都是创新的结果。 技术的发展需要创新,技术创新表现为技术革新和技术发明。技术创新是一个艰难而曲折的历程。(例:显示器的不断发展属于技术革新,王选发明激光照排系统属于技术发明。)2.技术的两面性:a 任何事物客观上都有两面性,技术也不例外。它既可以给人们带来福音,也可能给人们带来危害。(例:电池可以带来光明和动力,也可以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网络技术方便人们交流沟通,但也有人利用网络犯罪。B超技术可以用于医疗,但也有人进行胎儿鉴别) 3.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b 科学促进了技术的发展,技术推动了科学的进步。 4.知识产权在技术领域的重要作用:a 知识产权是人们基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活动的标记、信誉而依法享有的权利。狭义的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三部分。 专利在产权保护制度下对技术活动的重要性知识产权制度允许专利所有权人对专利技术具有一定的性,使其专利技术和产品在一定时间内独占市场,从而得到丰厚的回报,保持发明创造的积

vb知识点总结归纳.doc

第1章Visual basic概述 一、VB是在Windows平台下,用于开发和创建具有图形用户界面的应用程序的工具。 二、VB是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工作方式为事件驱动/消息驱动。 1.对象 对象是动作体的逻辑模型,是人们可控制的某种东西,应用程序的每个窗体和窗体上的 种种控件都是VB的对象 2.属性 属性指对象的特性。 3.方法 方法指对象可以进行的动作或行为。 4.事件 事件是指能被对象所识别的动作。 5.事件驱动 只有在事件发生时程序才会运行。 6.工程 工程是应用程序文件的集合,一个工程一般会包含下列文件,如表1—l所示。 表1—1 应用程序文件类型 文件类型说明 工程文件(.vbp) 它是与该工程有关的全部文件和对象的清单,该文件是必选项 窗体文件(.frm) 它包含事件过程,以及该窗体及窗体上的各个控件对象的属性设置以及相关的说明,该文件是必选项 二进制数据文件(.frx) 当窗体中含有二进制属性(如图片或图标)时,该文件将自动产生 标准模块文件(.bas) 它包含可以被任何窗体或对象调用的过程程序代码,该文件是可选项 类模块文件(.cls) 该文件是可选项包含ActiveX控件的文件(.ocx) 该文件是可选项

第2章创建用户界面 知识点概括 1.用户界面 用户界面是应用程序中最重要的部分,是程序与用户进行交互的桥梁,标准的Windows 应用程序界面都是由窗口、菜单条、各种按钮、文本框、列表框等对象构成的。 2.窗体 窗体是包容用户界面或对话框所需的各种控件对象的容器。 在创建一个新的工程时,默认的第一个窗体即为启动窗体。 3.控件 控件是与用户进行交互的可视化部件,向窗体上添加控件应在窗体编辑器中进行。 4.命令菜单 命令菜单是应用程序窗口的基本组成元素之一,它由菜单条、菜单、菜单项、子菜单、弹出式菜单组成,可以通过VB提供的菜单编辑器创建程序菜单。 (1)连字符(—) (2)& 5.设计用户界面的步骤 (1)确定窗体的大小和位置。 (2)根据程序的功能和要求,添加所需的控件。 (3)合理地分布控件的位置与大小。 (4)设置各个对象的属性。 6.窗体及常用控件的常用属性、事件、方法 熟悉各对象的常用属性、事件和方法,对于创建应用程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表2—1给出了窗体及常用控件的常用属性、事件以及方法使用说明。 表2—1 窗体及常用控件的常用居住、事件以及方法一览表 对象名称说明 Name 设置对象在程序代码中的引用名 通用属性Caption 设置对象的标题栏中或图标下面的文本 Font 设置文本的字体、字型、字号等 left 设置对象的左边界距容器坐标系纵轴的距离 Top 设置对象的上边界距容器坐标系横轴的距离 Height 设置对象的高度 Width 设置对象的宽度 Enabled 设置对象是否被激活 通用属性Visible 设置对象是否可见 BackColor 设置对象的背景色 ForeColor 设置对象的前景色 Index 设置控件在控件数组中的标识号 TabInfex 设置窗体中的对象响应[Tab]键的顺序 TabStop 设置用户是否可以使用[Tab] 键来选定对象 Style 设置控件的外观 Boderstyle 设置窗体的边框风格

高中历史水平考必背知识点归纳

高中历史水平考必背知识点归纳 高中学习容量大,不但要掌握目前的知识,还要把高中的知识与初中的知识溶为一体才能学好。在读书、听课、研习、总结这四个环节都比初中的学习有更高的要求。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中历史水平考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中历史水平考知识点总结1 一、汉朝 1、中朝(内朝):由皇帝亲信近臣(侍从、秘书)构成(这些人身份低微,被皇帝破格使用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决策,导致由丞相、御史大夫为首所构成的官僚机构成了“外朝”,被拒于政治决策之外,削弱了相权,加强了君权。 2、刺史制度:汉武帝时代,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称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以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二、隋唐 1、三省六部制 ☆内容:中央的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分别负责起草诏令、审议和执行。尚书省之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作用: 三省之间相互牵制和监督,相权一分为三,分散了相权,加强了君权。 三省六部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相互合作,提高了中央机构的行政效率。 2、科举制:隋唐以后,科举制成为主要的选官制度。科举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吏,隋炀帝时,政府开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 ☆评价科举制: 进步性:a.科举制度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b.这种制度也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c.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式,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来看,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局限性:考试的科目及内容,大都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特别是明清八股取士,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科举制作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选官方式,其实是一种将“天下英雄”诱入掌权者能够控制的范围之中的制度。

人教版高中化学会考必考必备知识点复习

高中化学会考复习 必修1、2必背考试点 1、化合价(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碱金属元素、Ag 、H :+1 F :—1 Ca 、Mg 、Ba 、Zn :+2 Cl :—1,+1,+5,+7 Cu :+1,+2 O :—2 Fe :+2,+3 S :—2,+4,+6 Al :+3 P :—3,+3,+5 Mn :+2,+4,+6,+7 N :—3,+2,+4,+5 2、氧化还原反应 定义:有电子转移(或者化合价升降)的反应 本质:电子转移(包括电子的得失和偏移) 特征:化合价的升降 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得电子——化合价下降——被还原——还原产物 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失电子——化合价上升——被氧化——氧化产物 口诀:得——降——(被)还原——氧化剂 失——升——(被)氧化——还原剂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和氧化还原反应关系: 3、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还 原 性 逐 渐 减 弱 4、离子反应 定义: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第一步:写。写出化学方程式 第二步:拆。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成离子形式;难溶(如CaCO 3、BaCO 3、BaSO 4、AgCl 、 AgBr 、AgI 、Mg(OH)2、Al(OH)3、Fe(OH)2、Fe(OH)3、Cu(OH)2等),难电离(H 2CO 3、H 2S 、CH 3COOH 、HClO 、H 2SO 3、NH 3·H2O 、H 2O 等),气体(CO 2、SO 2、NH 3、Cl 2、O 2、H 2等),氧化物(Na 2O 、MgO 、Al 2O 3等)不拆 第三步:删。删去前后都有的离子 第四步:查。检查前后原子个数,电荷是否守恒 离子共存问题判断: ①是否产生沉淀(如:Ba 2+和SO 42-,Fe 2+和OH -) ②是否生成弱电解质(如:NH 4+和OH -,H +和CH 3COO -) ③是否生成气体(如:H +和CO 32-,H +和SO 32-) ④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H +、NO 3-和Fe 2+/I -,Fe 3+和I -) 氧化还原反应 置换 化合 分解 复分解

高中英语知识点总结

高中英语知识点总结 1.able 用法:be able to do Note: 反义词unable表示不能,而disabled表示残疾的。 be able to do可以表示经过艰难困苦才能做到的事。 2.abroad 用法:表示到(在)国外,是一个副词,前面不加介词。 Note: 可以说from abroad, 表示从国外回来。 3.admit 用法:表示承认的时候后面要加上动名词形式。 Note: 表示允许进入的时候与介词to搭配。 4.advise 用法:advise sb. to do; advise doing Note: 后面的宾语从句要用虚拟语气。即:advise that sb. (should) do的形式。 5.afford 用法:通常与动词不定式搭配使用。 Note: 前面需要有be able to或can等词。 6.after 用法:表示在时间、空间之后;be after表示追寻。 Note: 用在将来时的时候后面接一时间点,而in接一个时间段,如:after 3 o’clock; in 3 days. 7.agree 用法:与介词on, to, with及动词不定式搭配。 Note: agree on表示达成一致;agree to表示批准;agree with表示同意某人说的话。 8.alive 用法:表语性形容词,在句中只能作表语,不能作定语。 Note: 可以作状语使用,表示活活地,如:bury sb. alive. 9.allow 用法:allow doing; allow sb. to do Note: 可以表示允许进入,如:Please allow me in. 10.among 用法:用在三者或三者以上的群体中。 Note: 还可以表示其中之一,如:He is among the best. 11.and 用法:用于连接两个词、短语、句子或其他相同结构。

VB知识点汇总

一:基础知识 对象的有关概念l 1. 对象Object:VB中常用的对象有:窗体、控件等。 2. 对象的三要素 (1)属性Property:用来描述和反映对象外部特征的参数。 (2)方法Method:允许其他对象与之交互的方式,表明一个对象所具有的能力。 (3)事件Event:响应对象的动作称为事件,它发生在用户与应用程序交互时。如单击控件、鼠标移动、键盘按下等。 事件驱动Event Driven:VB为窗体和大多数控件都规定了一组事件,当应用程序被启动后,VB随时准备捕获各种事件。一旦发生了某个事件,VB就会执行与该事件相联系的事件过程;执行完后,VB等待下一个事件的发生。 VB程序的执行步骤如下:l (1)启动应用程序,装载和显示窗体; (2)窗体(或窗体上的控件)等待事件的发生; (3)事件发生时,执行对应的事件过程; (4)重复执行步骤(2)和(3); (5)直到遇到END结束语句结束程序的运行;或按“结束”强行停止程序的运行。 VB集成开发环境l 1. 主窗口 应用程序窗口,由标题栏、菜单栏和工具栏组成。 2. 窗体(form)窗口 设计VB程序的界面。 3. 代码(code)窗口 编辑窗体、标准模块中的代码。 4. 属性(properties)窗口 所有窗体或控件的属性设置。 5. 工程资源管理器(project expror)窗口 保存一个应用程序所有的文件。 6. 工具箱(toolbox)窗口 显示各种控件的制作工具,供用户在窗体上设计 建立VB程序的步骤l 1. 建立用户界面的对象,并设置对象属性; 2. 对象事件过程及编程; 3. 程序运行和调试; 4. 保存文件: 窗体frm格式和vb工程vbp格式 VB 编码基础l 1. VB代码不区分字母的大小写 系统保留字自动转换每个单词的首字母大写; 用户自定义行以第一次为准。 2. 语句书写自由 一行可书写几句语句,之间用冒号分隔; 一句语句可分若干行书写,用续行符_(空格+下画线)连接一行<=255个字符。

2020年高中历史必备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备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想在历史考试中发挥出正常水平,考出好成绩,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是必不可少的。下面是为大家的高中历史必备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用! 一、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 文艺复兴的背景: (1)出现了佛罗伦萨和威尼斯等著名的工商业城巾。在激烈的竞争中纷纷采取鼓励发展工商业的政策,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新兴资产阶级希望创造财富,他们重视通过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经营手段创造财富。 (3)教会严格控制着文化思想的发展。 二、文艺复兴 1、性质: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借古代文化之名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 2核心:人文土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3、表现:首先在文学艺术领域表现出来。 4、代表人物: (1)薄伽丘,文艺复兴时期著名文学家,代表作短篇小说集《十日谈》。作者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2)但丁和彼特拉克,他们和薄伽丘一起被誉为文艺复兴“文学三杰”。但丁在他的长诗《神曲》中,率先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彼特拉克的代表作是《歌集》,他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3)达?芬奇等艺术大师创作了许多杰出作品,一扫中世纪的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 5、文艺复兴的扩展: 16世纪以后,从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越来越多的人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开始更多地关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 三、宗教改革 1、原因: (1)文艺复兴使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质疑,要求改革教会的愿望日趋强烈。 (2)天主教会在四分五裂的德意志势力很大,教会不仅在精神上统治着德意志,还从德意志掠取了大量财富,德意志因此被称为“教皇的奶牛”。 (3)罗马教皇以筹资修缮教堂为名,出售赎罪券,激化了矛盾。 2、马丁?路德改革: (1)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列举兜售赎罪券的种种谎谬,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高中化学高考必考知识点大全

1. 原子的原子核一般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的;但氕的原子核中无中子。 2.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或等于 2的一般是金属原子;但氢、氦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 为1、2,都不是金属元素。 3. 质子总数与核外电子总数相同的微粒一 般是同种微粒;但 Ne 与HF 例外。 4. 离子核外一般都有电子;但氢离子 (H + )的核外没有电子。 5. 气体单质一般是由双原子组成的;但稀有气体为单原子,臭氧为三原子组成。 6.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般是单质, 是纯 净物;但02与03,白磷与红磷它们是混合物。 7.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 反应一般是化合反应;但反应物仅一种参加,却 属于化合反应。如:3O2=2O3, 2NO2?N2O4 8. 原子活泼性强,对应单质性质一般较活 泼;但氮原子活泼,可氮气很稳定。 9. 金属氧化物一般是碱性氧化物;但 Mn2O7是酸性氧化物,AI2O3、ZnO 是两性氧化物。 10. 非金属氧化物一般是酸性氧化物;但 CO 、NO 不是酸性氧化物。 11. 酸酐一般是非金属氧化物;但 HMnO 的 酸酐Mn2O7是金属氧化物。 12. 酸酐一般是氧化物;但乙酸酐 [(CH3CO)2O]等例外。 13. 溶于水成酸的氧化物一般是酸酐;但 NO2溶于水生成了硝酸,可硝酸的酸酐为 N2O5 14. 一种酸酐对应的酸一般是一种酸; 但P2O5既是偏磷酸(HPO3)的酸酐,又是磷酸(H3PO4) 的酸酐。 次氯酸(HClO)的氧化性比髙氣酸(HClO4)的氧化性强。 要 为 Al2O3、Fe2O3 25. 酸式盐溶液一般显酸性;但 NaHCO 水解程度较大,其溶液呈碱性。 26. 强酸一般制弱酸,弱酸一般不能制强酸; 但H2S 气体通人CuSO4溶液中,反应为:H2S + CuSO4 =CuS + H2SO4 27. 强氧化性酸(浓H2SO4浓HNO3—般能氧化活泼金属;但铁、铝在冷的浓 H2SO4或浓 HNO 沖钝化。 28. 酸与酸一般不发生反应;但浓 H2SO4 H2SO3能把H2S 氧化:H2头H2SO4浓)=SO2 + S| + 2H2O 2H2S + H2SO3=3S + 3H2O 29. 碱与碱一般不发生反应; 但两性Al(OH)3能与NaOH 反应,氨水能与Cu(OH)2发生反应。 30. 酸性氧化物一般不能与酸发生反应;但 下列反应能发生: SiO2 + 4HF=SiF4个+ 15. 无氧酸一般都是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 16. 酸的 元数”一般等于酸分子中的氢原子 次磷酸(H3PO2)不是三元酸而是一元酸,硼酸 17. 在某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含氧酸中,该元 但氢氰酸(HCN)例外。 数;但亚磷酸(H3PO3)不是三元酸而是二元酸, (H3BO3)不是三元酸而是一元酸等。 素化合价越高,对应酸的氧化性一般越强;但 18. 具有金属光泽并能导电的单质一般是金 19. 饱和溶液升髙温度后一般变成不饱和溶 饱和溶液。 20. 混合物的沸点一般有一定范围,而不是 在 78.1 C 21. 电解质电离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 部是氢离子,可水既非酸也不是碱。 22. 通常溶液浓度越大,密度一般也越大;但 23. 蒸发溶剂,一般溶液的质量分数会增大; 24. 加热蒸发盐溶液一般可得到该盐的晶 属;但非金属石墨有金属光泽也能导电。 液;但Ca(OH)2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后仍然为 在某一温度;但 95.5%的酒精溶液其沸点固定 离子的化合物是酸;但水电离产生的阳离子全 氨水、乙醇等溶液浓度越大密度反而减小。 但加热盐酸、氨水时,其质量分数却会降低。

高中知识点总结

高中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必修四,必修五,选修1-1,选修2-1,选修2-2 必修一 1.集合;(子集?,真子集?,交集∩,并集∪,)补:含绝对值的不等式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2.函数 ⑴定义域(x的范围),⑵值域(y的范围,换元法,反函数法,数形 结合法,单调性法)一般画图作⑶映射⑷单调性(最大(小)值 f(x))对勾函数⑸奇偶性 补:函数的图像(上下,左右,扩大缩小) 3.指数函数 4.对数函数 5.幂函数 必修二 1.空间几何体 ⑴结构(多面体,旋转体,棱柱,棱锥,棱台,圆柱,圆台,圆锥,球) ⑵三视图,直观图

⑶表面积,体积 2.点,直线,平面的关系,判定,性质 3.直线的斜率,倾斜角, 4.直线的方程(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截距式, 一般式) 5.直线的焦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6.圆 ⑴方程(标准,一般) ⑵圆心,半径 ⑶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7.空间直角坐标系 必修三 1.算法的概念 2.程序框图 3.输入、输出语句和赋值语句 4.条件语句,循环语句 5.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

6.秦九韶算法与排序,进位制 必修四 1.三角函数 ⑴任意角的弧度制,(弧长公式),三角函数 ⑵诱导公式,图像与性质(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域,单调性,奇偶性,对称性) 2.平面向量 ⑴向量的加法,减法,数乘运算 ⑵向量坐标运算(平行,垂直) ⑷向量的数量积 3.三角恒等变化 ⑴和角,差角公式 ⑵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必修五 1数列 ⑴等差数列,通项,中项,前n项和 ⑵等比数列,通项,中项,前n项和 方法:1.求通项的方法

2.求前n项和公式方法 2.解三角形 ⑴正弦,余弦定理 ⑶射影定理 大边对大角,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二倍角公式,两角和与差公式,辅助角公式 3.不等式 ⑴一元二次不等式 ⑵二次函数的图象、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间的关系

高中化学高考必考知识点大全

膆一,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 1. 原子的原子核一般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但氕的原子核中无中子。 2.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或等于2的一般是金属原子;但氢、氦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2,都不是金属元素。 3. 质子总数与核外电子总数相同的微粒一般是同种微粒;但Ne与HF例外。 4. 离子核外一般都有电子;但氢离子(H+)的核外没有电子。 5. 气体单质一般是由双原子组成的;但稀有气体为单原子,臭氧为三原子组成。 6.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般是单质,是纯净物;但O2与O3,白磷与红磷它们是混合物。 7.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一般是化合反应;但反应物仅一种参加,却属于化合反应。如:3O2=2O3,2NO2?N2O4。 8. 原子活泼性强,对应单质性质一般较活泼;但氮原子活泼,可氮气很稳定。 9. 金属氧化物一般是碱性氧化物;但Mn2O7 是酸性氧化物,Al2O3、ZnO是两性氧化物。 10. 非金属氧化物一般是酸性氧化物;但CO、NO不是酸性氧化物。 11. 酸酐一般是非金属氧化物;但HMnO4的酸酐Mn2O7是金属氧化物。 12.酸酐一般是氧化物;但乙酸酐[(CH3CO)2O]等例外。 13. 溶于水成酸的氧化物一般是酸酐;但NO2溶于水生成了硝酸,可硝酸的酸酐为N2O5。 14. 一种酸酐对应的酸一般是一种酸;但P2O5既是偏磷酸(HPO3)的酸酐,又是磷酸(H3PO4)的酸酐。 15. 无氧酸一般都是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但氢氰酸(HCN)例外。 16. 酸的“元数”一般等于酸分子中的氢原子数;但亚磷酸(H3PO3)不是三元酸而是二元酸,次磷酸(H3PO2)不是三元酸而是一元酸,硼酸(H3BO3)不是三元酸而是一元酸等。 17. 在某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含氧酸中,该元素化合价越高,对应酸的氧化性一般越强;但次氯酸(HClO)的氧化性比髙气酸(HClO4)的氧化性强。 18. 具有金属光泽并能导电的单质一般是金属;但非金属石墨有金属光泽也能导电。 19. 饱和溶液升髙温度后一般变成不饱和溶液;但Ca(OH)2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后仍然为饱和溶液。 20. 混合物的沸点一般有一定范围,而不是在某一温度;但95.5%的酒精溶液其沸点固定在78.1℃

(完整版)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大全

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大全:化学实验篇 化学实验: 1.中学阶段使用温度计的实验:①溶解度的测定;②实验室制乙烯;③石油分馏。前二者要浸入溶液内。 2.中学阶段使用水浴加热的实验:①溶解度的测定(要用温度计);②银镜反应.③酯的水解。 3.玻璃棒的用途:①搅拌;②引流;③引发反应:Fe浴S粉的混合物放在石棉网上,用在酒精灯上烧至红热的玻璃棒引发二者反应;④转移固体;⑤醼取溶液;⑥粘取试纸。 4.由于空气中CO2的作用而变质的物质:生石灰、NaOH、Ca(OH)2溶液、Ba(OH)2溶液、NaAlO2溶液、水玻璃、碱石灰、漂白粉、苯酚钠溶液、Na2O、Na2O2; 5.由于空气中H2O的作用而变质的物质:浓H2SO4、P2O5、硅胶、CaCl2、碱石灰等干燥剂、浓H3PO4、无水硫酸铜、CaC2、面碱、NaOH固体、生石灰; 6.由于空气中O2的氧化作用而变质的物质:钠、钾、白磷和红磷、NO、天然橡胶、苯酚、-2价硫(氢硫酸或硫化物水溶液)、+4价硫(SO2水溶液或亚硫酸盐)、亚铁盐溶液、Fe(OH)2。 7.由于挥发或自身分解作用而变质的:AgNO3、浓HNO3、H¬;2O2、液溴、浓氨水、浓HCl、Cu(OH)2。 8.加热试管时,应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 9.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先拿出导管后撤酒精灯。 10.制取气体时,先检验气密性后装药品。 11.收集气体时,先排净装置中的空气后再收集。 12.稀释浓硫酸时,烧杯中先装一定量蒸馏水后再沿器壁缓慢注入浓硫酸。

13.点燃H2、CH4、C2H4、C2H2等可燃气体时,先检验纯度再点燃。 14.检验卤化烃分子的卤元素时,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先加稀HNO3再加AgNO3溶液。 15.检验NH3(用红色石蕊试纸)、Cl2(用淀粉KI试纸)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后再与气体接触。 16.配制FeCl3,SnCl2等易水解的盐溶液时,先溶于少量浓盐酸中,再稀释。 17..焰色反应实验,每做一次,铂丝应先沾上稀盐酸放在火焰上灼烧到无色时,再做下一次实验。 18.用H2还原CuO时,先通H2流,后加热CuO,反应完毕后先撤酒精灯,冷却后再停止通H2。 19.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先用烧杯加蒸馏水至容量瓶刻度线1cm~2cm后,再改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 20.安装发生装置时,遵循的原则是:自下而上,先左后右或先下后上,先左后右。 21.浓H2SO4不慎洒到皮肤上,先用水冲洗,最后再涂上3%一5%的NaHCO3溶液。沾上其他酸时,先水洗,后涂NaHCO3溶液。 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大全:化学性质篇 化学性质: 1、SO2能作漂白剂。SO2虽然能漂白一般的有机物,但不能漂白指示剂如石蕊试液。SO2使品红褪色是因为漂白作用,SO2使溴水、高锰酸钾褪色是因为还原性,SO2使含酚酞的NaOH 溶液褪色是因为溶于不生成酸。 2、SO2与Cl2通入水中虽然都有漂白性,但将二者以等物质的量混合后再通入水中则会失去漂白性。 3、往某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出现浑浊的物质:第一种可能为与Cl-生成难溶物。包括:①AgNO3第二种可能为与H+反应生成难溶物。包括:①可溶性硅酸盐(SiO32-),离子方程式为:SiO32-+2H+=H2SiO3↓②苯酚钠溶液加盐酸生成苯酚浑浊液。③S2O32-离子

最详细的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经典版)

第一章、力 一、力F: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1、单位:牛(N) 2、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但它们不在同一物体上,不是平衡力。作用力与 反作用力是同性质的力,有同时性。 二、力的分类: 1、按按性质分:重力G、弹力N、摩擦力f 按效果分: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 按研究对象分:外力、内力。 2、重力G:由于受地球吸引而产生,竖直向下。G=mg 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与形状有关。质量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几何中心上,不一定在物体上。 弹力:由于接触形变而产生,与形变方向相反或垂直接触面。F=k×Δx 摩擦力f:阻碍相对运动的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滑动摩擦力:f=μN(N不是G,μ表示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只与材料有关,与重力、压力无关。) 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滑动摩擦。 静摩擦力:用二力平衡来计算。 用一水平力推一静止的物体并使它匀速直线运动,推力F与摩擦力f的关系如图所示。 力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以分力F1、F2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可用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表示。 |F1-F2|≤F合≤F1+F2 F合2=F12+F22+ 2F1F2cosQ 平动平衡:共点力使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解题方法:先受力分析,然后根据题意建立坐标 系,将不在坐标系上的力分解。如受力在三个以 内,可用力的合成。 利用平衡力来解题。 F x合力=0 F y合力=0 注:已知一个合力的大小与方向,当一个分力的 方向确定,另一个分力与这个分力垂直是最小 值。 转动平衡: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 解题方法:先受力分析,然后作出对应力的力臂(最长力臂是指转轴到力的作用点的直线距离)。分析正、负力矩。 利用力矩来解题:M合力矩=FL合力矩=0 或M正力矩= M负力矩 第二章、直线运动

江苏省计算机二级vb基本知识点总结

一、常量 常量(也称常数),是在程序运行期间其值始终保持不变的量。注意π不是常量。 定义常量的语法格式:[Public|Private]Const 常量名[As数据类型] = 表达式 Const前不能使用Dim 在窗体的通用声明处不能使用Public定义常量、定长字符串、数组 定义常量的语句可以在过程内部,也可以在通用声明处 = 后边的表达式不能是函数 二、变量 定义变量的语法格式:Dim|Private|Static|Public 变量名[As数据类型][,变量名[As数据类型]…] 使用Dim|Private|Static|Public定义变量后会将变量进行初始化 使用Dim定义变量的语句可以在过程内,也可以在通用声明处;使用static定义变量的语句只能在过程内;使用public、private定义变量的语句只能在通用声明处 在过程内部使用dim定义的变量是局部的过程级的变量,即该变量的生命周期和作用域很小。其作用域为本过程,即只在本过程中能用,出了本过程就不能使用其值。其生命周期为从该变量定义的位置开始变量在内存中存在,它所在的过程结束(遇到End Sub)该变量就从内存消失 在通用声明处用Dim定义的变量是模块级的变量;其作用域为本模块,即在本窗体或模块的所有过程中都能使用该变量,在其他窗体或模块中不能使用该变量的值;其生命周期为从该变量定义的位置开始变量在内存中存在,整个程序结束(点击结束按钮或点击窗体上的关闭按钮)该变量才从内存消失 使用static定义的变量是局部的静态变量。其作用域为本过程(同局部的dim定义的变量);其生命周期为从该变量定义的位置开始变量在内存中存在,整个程序结束(点击结束按钮或点击窗体上的关闭按钮)该变量才从内存消失 使用private定义的变量是模块级的变量,其作用域和生命周期同模块级的dim定义的变量 使用public定义的变量是全局变量,其作用域为整个程序,即在整个程序的所有窗体或模块的所有过程中都可以使用此变量(但是注意,如果是在窗体的通用声明处定义的public类型的变量,则在其他窗体或模块使用该变量时需加上窗体的名字);其生命周期为从该变量定义的位置开始变量在内存中存在,整个程序结束(点击结束按钮或点击窗体上的关闭按钮)该变量才从内存消失 三、数组 数组是一组按一定顺序排列的数据的集合,数据的类型可以不相同,数组的维数不得超过60维 1.静态数组 定义静态数组的语法格式:public|private|static|Dim 数组名([下界To] 上界) [As数据类型]若省略下界时,表示下标的取值是从0开始,等价于“0 To上界” 可以使用Dim 或public 或private 或static 定义 分别使用这4个关键字进行定义数组的语句可以出现的位置不同(同变量的定义)、数组的生命周期和作用域不同(同变量的作用域和生命周期) 定义静态数组时小括号内的下标不能使用变量 在同一个作用域内不能定义同名的静态数组(即:在同一个作用域内不能多次定义同一个数组),在不同的作用域内可以定义同名的静态数组(同名数组的使用和同名变量的使用相同) 数组的定义语句中的下界和上界可以是常量或表达式(即:可以是整数、实数、正数、负数),下界不必须是0或1 静态数组定义的同时将被初始化 静态数组一旦定义后,数组名、数组大小、数组的类型就确定了 在程序的窗体模块或标准模块的通用声明处用Option Base n语句可重新设定数组的下界。此语句的含义是:在定义数组时,如果省略了下界则默认的下界是n,在定义数组时如果未省略下界则该数组的下界就是其自己定义的下界值(此时忽略Option Base n指明的下界n)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整理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整理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 先秦 1、西周的兴衰。 2、分封制的内容、实质。 3、全面理解和说明春秋到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由奴隶社会瓦解到封建制度确立,分裂割据走向统一集权,民族融合局面出现的历史发展趋势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表现。 4、正确评价春秋战国期间的兼并战争。 5、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作用和实质(是在经济,政治上确立了封建制度。是怎样体现和完成春秋战国以来的历史发展趋势)。 6、战国时封建经济发展的具体成就(铁器、牛耕、水利、手工业和商业)。 7、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流派,内容,结局。注意儒家,道家和法家。 8、天文、医学和诗经。

9、孔子(重点)、荀子,孟子,韩非和屈原。 说明:先秦时期多年未出大题,一定要注意复习到位,特别是百家争鸣,春秋战国的社会发展趋势。此阶段也可以和秦汉或者明清时期结合起来考察。 秦汉 秦汉——多民族大一统的封建社会的形成、巩固、问题和演变成分裂 1、秦统一天下的必然性和条件。 2、秦始皇建立和巩固统一和中央集权的措施。 3、从正反面分析秦亡汉兴的原因。 5、秦皇、汉武多方面的活动。 6、理解和评价焚书坑儒、独尊儒术。董仲舒的思想背景,内容,作用。 7、自春秋、战国经秦到西汉治国思想的变动和影响。 8、秦汉与匈奴,西域,越族的关系。 9、张骞和班超的贡献:丝绸之路。 10、造纸术,地动仪,张衡,华佗,王充,司马迁和《史记》,数学和封建教育。

11、秦汉出现的封建社会的社会问题及表现。(土地兼并、暴政、思想专制) 12、秦汉是对后世具有开创性的朝代,秦汉奠定了我国后来2000年封建社会的基本格局,基本特点。如何理解?有那些史实?(统一的国家格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格局;多种土地制度基础上的的封建小农经济格局;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融合的多民族格局;对外交流的开放格局;以儒家为主体重伦理的思想格局;以应用技术为主的领先世界的传统科技与文化格局。)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一、定义 狭义:罗马公民法 广义:通行于罗马统治的整个地中海地区的法律制度 二、发展演变 1.起源:早期成文法《十二铜表法》 背景:平民与贵族的斗争 制定: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制定十二铜表法 特点:内容广泛,条文明细

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 一、氧化还原相关概念和应用 (1)借用熟悉的H2还原CuO来认识5对相应概念 (2)氧化性、还原性的相互比较 (3)氧化还原方程式的书写及配平 (4)同种元素变价的氧化还原反应(歧化、归中反应) (5)一些特殊价态的微粒如H、Cu、Cl、Fe、S2O32–的氧化还原反应 (6)电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二、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的认识 (1)主族元素的阴离子、阳离子、核外电子排布 (2)同周期、同主族原子的半径大小比较 (3)电子式的正确书写、化学键的形成过程、化学键、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 (4)能画出短周期元素周期表的草表,理解“位—构—性”。 三、熟悉阿伏加德罗常数NA常考查的微粒数止中固体、得失电子、中子数等内容。 四、热化学方程式的正确表达(状态、计量数、能量关系) 五、离子的鉴别、离子共存 (1)离子因结合生成沉淀、气体、难电离的弱电解质面不能大量共存 (2)因相互发生氧化还原而不能大量共存 (3)因双水解、生成络合物而不能大量共存 (4)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不能与强酸、强碱大量共存 (5)题设中的其它条件:“酸碱性、颜色”等 六、溶液浓度、离子浓度的比较及计算

(1)善用微粒的守恒判断(电荷守衡、物料守衡、质子守衡) (2)电荷守恒中的多价态离子处理 七、pH值的计算 (1)遵循定义(公式)规范自己的计算过程 (2)理清题设所问的是“离子”还是“溶液”的浓度 (3)酸过量或碱过量时pH的计算(酸时以H+浓度计算,碱时以OH–计算再换算) 八、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 (1)能计算反应速率、理解各物质计量数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2)理顺“反应速率”的“改变”与“平衡移动”的“辩证关系” (3)遵循反应方程式规范自己的“化学平衡”相关计算过程 (4)利用等效平衡”观点来解题 九、电化学 (1)能正确表明“原电池、电解池、电镀池”及变形装置的电极位置 (2)能写出各电极的电极反应方程式。 (3)了解常见离子的电化学放电顺序。 (4)能准确利用“得失电子守恒”原则计算电化学中的定量关系 十、盐类的水解 (1)盐类能发生水解的原因。 (2)不同类型之盐类发生水解的后果(酸碱性、浓度大小等)。 (3)盐类水解的应用或防止(胶体、水净化、溶液制备)。 (4)对能发生水解的盐类溶液加热蒸干、灼烧的后果。 (5)能发生完全双水解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十一、C、N、O、S、Cl、P、Na、Mg、A1、Fe等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

整理全面《高中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整理全面《高中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教师版高中数学必修+选修知识点归纳 引言 1.课程内容: 必修课程由5个模块组成: 必修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指、对、幂函数) 必修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必修3:算法初步、统计、概率。 必修4:基本初等函数(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三角恒等变换。 必修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以上是每一个高中学生所必须学习的。 上述内容覆盖了高中阶段传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主要部分,其中包括集合、函数、数列、不等式、解三角形、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等。不同的是在保证打好基础的同时,进一步强调了这些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实际应用,而不在技巧与难度上做过高的要求。 此外,基础内容还增加了向量、算法、概率、统计等内容。 选修课程有4个系列: 系列1:由2个模块组成。 选修1—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 导数及其应用。 选修1—2: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 充与复数、框图 系列2:由3个模块组成。 选修2—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选修2—2: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数系 的扩充与复数 选修2—3:计数原理、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 统计案例。 系列3:由6个专题组成。 选修3—1:数学史选讲。 选修3—2:信息安全与密码。 选修3—3:球面上的几何。 选修3—4:对称与群。 选修3—5:欧拉公式与闭曲面分类。 选修3—6:三等分角与数域扩充。系列4:由10个专题组成。 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选修4—2:矩阵与变换。 选修4—3:数列与差分。 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选修4—5:不等式选讲。 选修4—6:初等数论初步。 选修4—7: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 选修4—8:统筹法与图论初步。 选修4—9:风险与决策。 选修4—10:开关电路与布尔代数。 2.重难点及考点: 重点:函数,数列,三角函数,平面向 量,圆锥曲线,立体几何,导数难点:函数、圆锥曲线 高考相关考点: ⑴集合与简易逻辑:集合的概念与运算、简易逻 辑、充要条件 ⑵函数:映射与函数、函数解析式与定义域、 值域与最值、反函数、三大性质、函 数图象、指数与指数函数、对数与对 数函数、函数的应用 ⑶数列:数列的有关概念、等差数列、等比数 列、数列求和、数列的应用 ⑷三角函数:有关概念、同角关系与诱导公式、 和、差、倍、半公式、求值、化 简、证明、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 质、三角函数的应用 ⑸平面向量:有关概念与初等运算、坐标运算、 数量积及其应用 ⑹不等式:概念与性质、均值不等式、不等式 的证明、不等式的解法、绝对值不 等式、不等式的应用 ⑺直线和圆的方程:直线的方程、两直线的位 置关系、线性规划、圆、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⑻圆锥曲线方程: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直 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 轨迹问题、圆锥曲线的应用

VB知识点总结

VB知识点总结 目录 1 第一章知识点 (2) 2 第二章知识点 (2) 3 第三章知识点 (3) 4 第四章知识点 (7) 5 第五章知识点 (8) 6 第六章知识点 (8) 7 第七章知识点 (10) 8 第八章知识点 (12)

(1)VB的语言特点 可视化开发环境:界面设计所见所得;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程序和数据封装作为一个对象,在工具箱里面的都是一个一个的类,比如commandbutton类,当你把它从工具箱拖出来已经,它就被实例化成了一个对象,名称叫command1,如果你拖了2个command,就是2个不同的对象;事件驱动编程:VB程序没有明显的入口和出口,都在等待用户或者系统或者代码触发某个事件,然后执行事件对应的任务 (2)VB的工作模式 设计模式,运行模式,中断模式;程序在运行模式是没有办法修改代码和设计界面窗口的。 (3)VB的文件类型 窗体文件frm;程序模块文件bas;类模块文件cls;工程文件vbp;工程组文件vbg;资源文件res;保存工程的时候应该同时保存工程文件vbp和窗体文件frm。 (4)VB的窗口 任何的窗口被关闭了找不到了,都应该在视图菜单下面来寻找,工具箱窗口,代码窗口,窗体布局窗口,立即窗口(可以在中断模式下查询程序运行对象值,ctrl+G打开立即窗口) 2 第二章知识点 (1)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 类:具有类似属性和方法的对象的抽象,比如大学;对象:类实例化就成为一个对象,每个对象都具有自己的属性和方法,比如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属性:对象的静态特征,最重要的属性是name,在VB里面对象的name是不能省略的,而且在程序运行的过程中是不能修改的;事件:人或者系统对对象的作用,对象是被动者,比如load,unload,timer;click等;方法:对象发出的行为,对手是主动者,比如move,show,hide等。 (2)VB的开发流程 第一步分析后画流程图 第二步界面设计 第三步编写代码 第四步测试运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