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田杂草正确识别以及化学防除技术
水稻封闭除草原理

水稻封闭除草原理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是在水稻生长过程中,杂草的生长会对其生长产生很大的影响。
因此,水稻除草变得至关重要。
封闭除草是一种种植水稻的新技术,它采用特殊的技术为水稻固定一个封闭环境来抑制杂草生长,以实现除草的目的。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减轻人力成本,而且可以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
现在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水稻封闭除草的原理吧!首先,水稻封闭除草技术是通过搭建覆盖层来遮盖水稻田。
这个覆盖层可以是高抗性材料或树皮等天然材料。
覆盖层的目的是阻挡降雨滴进入水稻田,并抑制杂草生长。
此外,这也可以防止土壤冲刷和营养流失,从而为水稻的生长提供一个更好的环境。
其次,封闭除草技术可以大大减少对土地和植物的化学处理,从而减轻对环境的负担。
化学除草剂对环境产生了严重的污染,不仅对人类健康有很大的危害,而且会损害土壤和水质。
正如我们所知,自然环境的污染对我们的健康和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
封闭除草技术不只规避了这些问题,而且可以帮助生态循环使用土地和保护生态环境。
此外,封闭除草技术也可以带来其他的好处。
比如保留了水稻的土壤温度、湿度和营养元素。
这些有助于水稻在完成其生命周期的过程中获得充分的营养和成长环境。
采用封闭除草技术,水稻可以获得保障其生命力所需的近乎完美的土壤环境。
最后,如果你希望采用水稻封闭除草技术,那么应该学会如何正确地构建覆盖层。
覆盖层应该适当地固定在地上,以阻止高风庆的影响。
并且,覆盖层数量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
在选择封闭除草技术前,应该先确定它是否适合你的土壤和气候情况。
总之,水稻封闭除草技术是通往高产高质水稻的道路,它不仅可以保护环境,更可以提供最好的生长环境。
因此,我们应该采用这种技术来种植水稻,以保障未来几代人的生计和生活。
水稻抛秧田病虫草害的发生及防除技术

飞 虱 76 9 0头 ; 曲病 、 谷粒黑 粉病 在 水稻 抽穗 扬 花 时遇 稻 稻 雨 水多 、 度高 , 利于病 菌 萌发侵 入 , 湿 有 则发 病重 。
2 4 杂草猖 獗发 生 为 害 。 . 防除 难 度大 由于 水 稻 抛秧 后
2 水 稻抛秧 田病虫 草 害发 生特点
由于抛秧 水 稻 田生 育 期提 前 , 田间 群体 密 度 较 大 , 前
期 田间少水 , 此 其 病 虫 草 害 的发 生 规 律 也 随之 发 生 变 因
至秧苗 扎根 立苗前 , 田间 不建水 层 , 土壤 处 于湿 润状 态 , 对 杂草 特别 稗草种 子 的萌发 与生 长极为 有利 , 因此 杂草 的发
23 穗 期病 虫害相 继发 生及 为害 由于 四 ( ) 稻 飞 虱 . 2代 虫 口基 数 大 , 防治 技 术 不 到位 , 致 了 五 ( ) 稻 飞 虱 发 导 3代
生 量大 、 害重 , 为 8月 1 4日调 查 抛秧 中稻 田平 均 百丛 有 稻
蘖节 位低 、 本苗 数 足 、 效 穗 数 多及 后 期 青 秆 黄熟 等 特 基 有
3 9% 。
插移 栽稻 比较 , 均每 h 产 量可 增 加 4 0 g 节 本 、 收 平 m 5k , 增 9 0元左 右 , 抛秧 稻 田病 虫 害发 生复杂 、 草 为害较 重 。 0 但 杂
1 抛秧 水 稻的 生育 期特 性及 栽培 特点
据 我 区的耕作 制度 和温 光资源 条件 , 水稻 抛秧 在 品种 选 择上 , 般要 求 中熟 杂 交 系列 中稻 品 种 , 茬 口安 排上 一 在
化, 前期 有利 于杂草 发生 , 分蘖期 而遭 一代 二化 螟 为 害 ; 中
农田化学除草技术措施

农田化学除草技术措施我们通常在农田的地中间、地埂、地边、渠边都能见到一些杂草,这些杂草给农作物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同程度的麻烦,它能与农作物争水、争养分、争阳光,导致农作物不同程度的减产,所以我们要紧紧围绕“节本、降耗、增产、增收”的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抓紧抓好农田化学除草工作,争取把农田杂草的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
一、最常见的杂草:在我们地区最常见的旱田杂草有黎、播娘蒿、天蓝苜蓿(三叶草)、地肤(野扫把)、朿y耳菜、苍耳、苋菜、蒲公英、车前草、田旋花、稗草、千金子、狗尾草、节节草、苦豆子、扁蓄、苦苦草、曼陀罗、刺儿菜、野西瓜苗、卢苇等。
水田杂草有稗草、三棱草、眼子菜等。
检疫性杂草有?二、杂草的分类:杂草种类主要分单子叶杂草、双子叶杂草,阔叶杂草、禾本科杂草,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等。
单子叶杂草:在杂草出土时单叶叶片条形的就叫单子叶杂草。
茎基部多分蘖,小穗结子。
如稗草、狗尾草、千金子、野燕麦、扁蓄、地肤、二棱草、芦苇等。
双子叶杂草:在杂草出土时双叶的就叫双子叶杂草。
如黎、播娘蒿、野苋菜、刺儿菜、田旋花、仓儿、蒲公英天、天蓝苜蓿、野西瓜苗、苦豆子、苦苦草、曼陀罗等。
阔叶杂草:阔叶杂草的叶子宽而大。
如黎、播娘蒿、野苋菜、刺儿菜、仓儿、野西瓜苗、蒲公英等。
三、杂草是害虫的越冬场所:有的杂草是害虫越冬场所,如蒲公英是苹果叶螨的寄三,田旋花、苦豆子是棉叶螨的寄主。
灰黎、田旋花是黄地老虎的繁殖场所,它在其杂草上产卵,卵孵化后幼虫爬到植物上危害。
杂草的传播途径:借风力传播、通过人和动物的活动进行传播、借水流传播、混入播种材料和厩肥之中传播。
我们为了科学种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必须进行农田化学除草。
化学除草首先我们认识一下除草剂,根据除草剂的特性可分为四种,灭生性除草剂、选择性除草剂、触杀性除草剂、内吸性除草剂。
除草剂的使用方法主要有三种,即土壤处理、叶面处理和茎叶处理。
水稻本田杂草防治措施

浅谈水稻本田杂草防治措施摘要:根据水稻本田杂草发生特点,化学防除策略是狠抓前期,挑治中、后期。
通常是在移栽前或移栽后的初期采取毒土处理,以及在移栽后的中后期采取毒土处理或喷雾处理。
稻田发生的杂草种类主要可分为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莎草科杂草等三大类。
本文主要介绍目前水稻本田中危害较重、难于防除的几种杂草:稗草、三棱草、雨久花、鸭舌草、水绵、眼子菜、芦苇。
关键词:水稻;本田;杂草;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3)-01-0076-11 稗草1.1 生物学特性一年生杂草,种子繁殖。
泡田整地时草籽开始发芽出苗,5月末至6月初为发芽盛期。
一般在水稻移栽后3~5天,稗草先萌发,1~2周内达到高峰。
1.2 防治方法1.2.1 移栽后前期在水稻移栽后5~7天,水稻返青后,稗草1.5叶,每667平方米用60%丁草胺乳油100~130毫升+10%吡嘧磺隆可湿性粉剂10~15克(或10%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15~20克),拌细润土20~30千克(或拌化肥)均匀撒施,施药田间水层3~5厘米,保持水层5~7天。
1.2.2 移栽中后期稗草超过3叶期以后,对大龄稗草防治,每667平方米用50%二氯喹啉酸可湿性粉剂30~50克,施药前1~2天田间排水,保持湿润,采用喷雾法均匀喷雾,药后48小时复水,保持3厘米左右水层5~7天,自然落干后正常管理水源。
2 三棱草(扁秆草)2.1 生物学特性多年生杂草,块茎种子繁殖。
三棱柱形,平滑,休眠的种子寿命约5~6年。
2.2 防治方法2.2.1 插秧前期稻田春整地后每667平方米用50%莎扑隆可湿性粉剂200~300克(选择性传导型除草剂,主要通过植物根部吸收,加工型为50%杀草隆),或12%农思它乳油100毫升(又叫恶草酮,为选择性触杀型芽前除草剂,通过杂草幼芽或幼苗与药剂接触,吸收起作用),毒土法施药,保持水层5天后插秧。
2.2.2 插秧后期插秧后7~9天第一次用药,每667平方米用30%威农可湿性粉剂15克毒土法施药,药后保持水层5天;插秧25天第二次用药,每667平方米用30%威农可湿性粉剂15克毒土法施药。
稻田主要杂草:双穗雀稗

化学防治措施
要点一
草甘膦
使用草甘膦等除草剂可以有效地杀死双穗雀稗,但需要注 意使用方法和剂量,避免对水稻产生不良影响。
要点二
百草枯
百草枯也可以用于防治双穗雀稗,其效果较好,但需要注 意使用方法和剂量,避免对水稻产生不良影响。
生物防治措施
天敌控制
在稻田中放养一些双穗雀稗的天敌, 如鱼类、蛙类等,可以有效地控制其 数量。
双穗雀稗杂草概述
双穗雀稗的定义和分布
定义
双穗雀稗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属于禾本科雀稗属。
分布
双穗雀稗原产于南亚地区,现在已广泛分布于亚洲、非洲、大洋洲和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双穗雀稗的生物学特性
生长特性
双穗雀稗具有匍匐茎,可以蔓延生长,形成草群 。
繁殖特性
双穗雀稗可以产生大量的种子,并且具有很强的 适应性,能够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繁殖生长。
综合防治
应注重多种防治手段的 结合应用,建立双穗雀 稗的综合防治体系,为 水稻的高产稳产提供保 障。
THANKS
感谢观看
量下降。
水资源浪费
03
双穗雀稗的茂密生长会大量消耗农田的水资源,影响农田的可
持续利用。
04
CATALOGUE
双穗雀稗的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措施
定期耕作
定期对稻田进行耕作,以破坏双穗雀稗的根系和幼苗,减少其生 长和繁殖。
合理施肥
合理施肥可以促进水稻的生长,同时抑制双穗雀稗的生长。
人工拔除
对于已经生长的双穗雀稗,可以进行人工拔除,以减少其数量。
注意事项
需要加强对农田生态系统的管理和维护,确保各 项生态控制措施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
案例三:综合防治双穗雀稗的成功案例
小麦、玉米、水稻、大豆、马铃薯、油菜、棉花除草技术大全

农田杂草是作物生产中重要的有害生物,与作物争光、争水、争肥、传播病虫害,导致作物产量和品质降低。
近年来,由于农村劳动力减少、轻简化栽培技术推广、杂草群落演替、除草剂长期单一使用、杂草抗药性水平上升等原因,农田杂草发生面积连年增加,年均超过14亿亩次,且田间发生密度越来越高,危害持续加重,严重威胁我国农业生产安全。
为有效防控水稻、小麦、玉米、大豆、马铃薯、油菜、棉花田杂草危害,以下技术,农民朋友要记住。
一、麦田杂草防控方案麦田杂草主要有野燕麦、节节麦、看麦娘等禾本科杂草和荠菜、播娘蒿、猪殃殃等阔叶杂草。
冬小麦种植区。
在江淮流域水旱轮作麦田,杂草基数较大,杂草防控采用“封杀结合”策略。
小麦播后苗前,选用异丙隆及其复配剂、氟噻草胺•吡氟酰草胺•呋草酮等进行土壤封闭处理。
小麦苗后早期(秋季),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麦田,选用炔草酯、唑啉草酯、精噁唑禾草灵防治看麦娘、日本看麦娘、多花黑麦草、野燕麦,选用氟唑磺隆、啶磺草胺防治雀麦、看麦娘、日本看麦娘、野燕麦,选用甲基二磺隆防治硬草、菵草、棒头草,选用环吡氟草酮•异丙隆防治对乙酰辅酶A羧化酶抑制剂类除草剂产生抗性的看麦娘、日本看麦娘;以阔叶杂草为主的麦田,选用氯氟吡氧乙酸、灭草松、苯磺隆、氟氯吡啶酯•双氟磺草胺及其混剂防除猪殃殃、播娘蒿、荠菜,选用唑草酮、氯氟吡氧乙酸、灭草松、氯氟吡氧乙酸•双唑草酮等防除对乙酰乳酸合成酶抑制剂类除草剂产生抗性的阔叶杂草。
在黄河流域旱旱轮作麦田,土壤封闭处理除草效果较差,杂草防控采用“杀补结合”策略。
在小麦苗后早期(秋季),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麦田,选用甲基二磺隆防治节节麦、雀麦、多花黑麦、大穗看麦娘、棒头草、早熟禾等,选用啶磺草胺防治看麦娘、日本看麦娘、多花黑麦草、野燕麦,选用氟唑磺隆防治雀麦、野燕麦、多花黑麦草;以阔叶杂草为主的麦田,选用唑草酮、氯氟吡氧乙酸、苯磺隆、灭草松、双唑草酮及其混剂防除播娘蒿、荠菜、猪殃殃。
翌年春季可根据杂草发生情况,补施2,4-D异辛脂、氯氟吡氧乙酸、灭草松等防除藜、萹蓄、打碗花等;选用唑草酮、氯氟吡氧乙酸、灭草松、双唑草酮及其混剂防除对乙酰乳酸合成酶抑制剂类除草剂产生抗性的阔叶杂草。
农田杂草识别与防除原色图谱--PPT课件

03
粮油作物田杂草防除技术
第一节 麦田杂草防除技术
一、杂草种类、分布及发生特点:
1 麦田杂草的发生期,正值低温、少雨时 期,所以,杂草的出苗时间参差不齐。
2 每年因杂草为害损失产量约50亿千克, 占麦类总产量的15%左右。
3 山东省属北方冬麦种植区,主要杂草有 野燕麦、猪殃殃、田旋花、小藜等。
二、综合防治技术
防除玉米田杂草应采用以农 业防治为基础、化学除草为 主要手段的综合治理措施。 1. 合理轮作 2. 水旱轮作 3. 与阔叶作物轮作 4. 加强栽培管理 5. 化学药剂防除
第四节 豆类田杂草防除技术
一、豆田杂草发生与分布
在我国,大豆栽培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东北的春大 豆区和黄淮海流域苏、鲁、豫、皖夏大豆区面积、 产量最大,约占全国大豆面积和总产的80%,长江 流域和华南多作大豆区占15%~20%。大豆田分布 广、为害重的杂草主要有禾本科的稗草、马唐、狗 尾草、大狗尾草、牛筋草等,菊科的鳢肠、苍耳等, 及蓼科、藜科、莎草科等的部分杂草。
飘拂草
【除要点】加强田间管理,精 细整地,及时中耕除草。药剂 可用丙草胺、扑草净等。
扁杆藨草
【防除要点】实行水旱轮作, 秋翻深耕,加强田间管理,适 时中耕除草,可用禾草特、吡 嘧磺隆等。
萤蔺
【防除要点】实行水旱轮作, 加强田间管理,及时中耕除草, 早期彻底清除田边、渠边杂草。 药剂可用2甲4氯、禾草特等。
二、综合防治技术
(一)化学防治技术 (二)稻田杂草的人工防治技术 (三)稻田杂草的农业防治技术 (四)稻田杂草的其他防治技术
一.作物品种、发育阶段、栽培方式与药剂品种统一。 二.杂草的种类、群落的动态与药剂的种类和特性相一致。 三.环境条件、作物生长与施药种类、施药方法、施药剂量相吻合。 四.多用混剂、增强选择性,提高防效,扩大杀草谱。 五.正确用药,保护环境。 六.密切注视抗药性杂草种群的形成和发展。
农田杂草识别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应用

农田杂草识别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应用近年来,农田杂草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水分和养分的利用,乃至产量和品质均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研究并应用先进的农田杂草识别技术,成为了提高农田管理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本文将介绍农田杂草识别技术的研究现状,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和前景。
一、图像识别技术在农田杂草识别中的应用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图像识别技术已经成为农田杂草识别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采集农田中的杂草图像,运用图像处理算法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对农田杂草的自动识别和分类。
这种技术具有快速、准确、非破坏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农田管理和农作物防治等领域。
在农田杂草识别技术中,深度学习算法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方法之一。
深度学习模型,如卷积神经网络(CNN)和循环神经网络(RNN),可以学习和提取图像特征,从而实现对不同杂草的准确识别。
同时,随着硬件设备的升级和计算能力的提高,深度学习模型的训练和应用也变得更加高效和可行。
二、农田杂草识别技术的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外学者已经开展了大量的农田杂草识别技术研究。
其中,针对不同农作物和不同气候环境下的杂草识别进行了深入研究。
例如,在水稻田中,通过图像采集和图像处理算法,可以有效识别和区分稗草、稻草和谷子等常见杂草。
在小麦田和玉米田中,也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实现了对草芋、苋菜和谷草等杂草的自动识别。
此外,研究者还开展了杂草图像库的构建和优化工作。
通过采集大量杂草的图像和相关数据,并应用图像处理和特征提取算法,构建了丰富的杂草图像库。
这为杂草识别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和参考。
三、农田杂草识别技术的应用前景农田杂草识别技术的应用前景广阔。
一方面,通过采集农田杂草的图像和其他相关数据,建立杂草数据库和图像库,有助于农业部门实时了解农田杂草的分布和数量,为制定杂草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另一方面,农田杂草识别技术的推广应用,可以实现对杂草的快速、准确、高效识别,极大提高了农田管理的工作效率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