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式设计文字编排

版式设计文字编排
版式设计文字编排

文字编排设计

文字的编排伴随着文字的诞生而产生。简单而言,文字的段落排列就是文字的编排。中国古代的文字编排方式一般是采用由上往下先竖排;再由右往左换列的阅读方式,一直到近现代受西方影响出现先从左向右横排、再自上往下换行的排列方式。而在传统书法的书写中,至今仍然保留着竖写的方式。西方在历史上也曾出现过第一行从左到右,第二行从右到左的文字排列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字作为信息的载体,既传播信息又要能让人们方便快捷的阅读,并加深印象。因此,人们越来越开始重视文字的编排方式。文字编排也由简单的文本排列,发展为多样化的排列方式,加深了对文字编排理论的研究,从而出现编排设计这一概念。

第一节文字编排的定义功能目的

辞海对编排的解释是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先后。而英文中编排一词layout有规划、设计、(书刊等)编排、版面、配线、企划、设计图案、(工厂等的)布局图等众多的意思。所谓文字编排也称为版面设计就是在进行视觉、广告、编辑、印刷等美术设计时,如何将文字、图形、图案、标识等平面造型的构成要素,给与视觉的整理与配置,使其成为具有最大诉求效果的构成技术。在编排设计中文字的字体及其编排形式作为构成版式的基本元素之一,体现了版面的整体风格。而版式设计的功能和目的也是为了更好的传播信息,加强印象。

第二节文字编排的原理原则

一.文字编排的基本原理

文字编排即把各种元素在一个给定的空间中组合排列,达到良好的视觉传达作用,而各种元素都可以抽象为简单的点线面组合,通过对点线面的研究来对版面进行布局,使版面视觉流畅,层次丰富,主体鲜明。

二.文字编排的原则

变化统一

变化统一在形式美法则中是一个总的原理,所谓变化,是指要素的各个构成部分相互不同,而统一可以解释为将各个部分和谐、正确的应用在一个完整体中。变化与统一是两个对立面,他们是共存的。变化增了物体的丰富性,而统一强调物体的整体性。人类在创造美的活动中,总是在尽可能寻求变化统一。使单调的丰富起来,是复杂的统一起来。变化的绝对性和统一的相对性使它们处在人们认识的不同层次上

文字编排时要注意主体观念和整体观念。

主体观念:版式编排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使版面产生清晰的条理性,用良好的组织来更好的突出主题,达到最佳的诉求效果。因此,在对文字进行版面编排时,要通过各种手法如对比、虚实、主从关系等来突出主题、突出主体,把握各元素之间的逻辑层次关系,从而达到良好的效果。

整体观念:在对版面上各元素进行编排的时候,要以周密的组织和定位来使版面比表现一种秩序感。注意版面内在结构性的完整,即使是采用散点构图的形式时,也要注意形散而神不散。

第三节文字编排的形式法则

一.单纯次序

单纯指基本形简练或编排结构的简单明了,单纯化可使版面获得完整、秩序、明了的视觉效果。秩序是指版面中各视觉元素有组织有规律的形式表现。它使版面具有单纯的结构和井然有序的组织。

二.对称均衡

对称一词源于希腊语Symmetros。自然界中到处可见对称的形式。对称是一种规则性的均衡。作为形式美法则之一,对称的形态给人以自然、安定、均匀、协调、整齐、典雅、庄重、完美的朴素美感。对称又可分为轴对称和点对称。均衡是指以支点为重心,来保持各不同形态力学平衡的一种形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对称的一种异化。又称为动态对称。美学里,形式美法则中的均衡形式要看形态的各种要素给人的综合感觉,不能简单的看作实际重量×力矩的均等关系,而是根据形象的大小、轻重、色彩及其他视觉要素的分布作用于视觉判断的平衡。

三.节奏韵律

节奏本是指音乐中音响节拍轻重缓急的变化和重复。而在应用上是指以同一要素连续重复所产生的运动感。节奏可分为重复节奏和渐变节奏。

韵律原指音乐或诗歌的声韵和节奏。诗歌中音的高低、轻重、长短的组合,匀称的间歇或停顿,一定位置上相同音色的反复及句末、行末利用同韵同调的音相加以加强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就是韵律的运用。韵律是既有内在的秩序,又有多样性变化的复合体。是重复节奏和渐变节奏的自由交替。

四.对比调和

对比是将相同或异同的视觉元素作强弱对照编排所运用的形式手法,对比有主次、大小、粗细、长短、疏密、动静、黑白、刚柔、虚实等多种对比方式。在同一版面中,通常有多种对比关系交融在一起。而调和是在类似或不同类的视觉元素之间寻找相互协调的因素,在对比的同时也产生调和,两者相互作用,不可分离。

第四节文字编排的构成及类型方法

一.文字编排的构成

字号

字号指字大小的衡量标准。字体的大小有号数制、级数制和点数制(也称磅)三种形式。一般常用的是号数制,简称“字号”。而照相排版使用的是毫米制,它用级数来计算,基本单位是级(K),1级为0.25毫米。点数制是世界流行的计算字体的标准制度。电脑字一般都是采用点数制的计算方式(每一点等于0.35毫米)。标题字一般用14点以上;正文用字为9—12点左右。而文字多的版面字号可减到7—8点。

行距

行距指两行句子之间的布白部分。行距的宽窄影响着段落的整体视觉。行距太窄,上下文容易相互干扰,视线容易混乱。行距太宽,版面显得太松散,不紧凑,缺少整体感,也浪费纸张。行距的常规比例多为:字号10点,行距12点。但在实际处理时要根据具体的内容来定,作适当的变化。

字行过长会使阅读困难,据试验,用10点左右的字号,超过100—110毫米,或用小于5号字的排列,超过80—90毫米时,阅读就会比较费力。如果字行长到120毫米时,阅读的效率就会降低5%。因此,根据阅读方便和保护视力,字行的长度不应超过80—105毫米为好。

字体

文字字体的变化形式多种多样。但在一个版面中,选择三到四种以内的字体使用即可,字体太多会显得杂

乱无章。一般情况下,标题文字可以采用黑体等醒目的字体,或经过特殊设计的字体。而正文等可采用一些常规字体。并且通过文字字号和行距的变化,可以在不影响版面的整体性的前提下进一步丰富版面视觉效果。

线框、符号

线框直接起着引导视觉、划分文本块使版面条理化的作用,线框的粗细、虚实同样也能起到丰富版面效果的作用,通过线框的虚实轻重来突出强调版面主体也不失为一种方法。

符号在文字编排中常有着特殊的作用,它已经脱离的原有符号的含义,进一步升华为一种视觉的表现符号。

行首

蒋正文行首第一个字母放大或进行特殊处理,是文字编排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来源于欧洲中世纪的手抄书。它在文中起了吸引视线,提神的作用。

引文

引文也称眉头。通常是提纲性的文字。概括一个段落、一个章节或全文大意。在文字编排中有着多样的处理方式。

标题

标题作为标明文章作品内容的短句。是一篇文章的重点所在。

二.字编排的基本类型方法

排式是指正文的字和行的排列方式。中国古代书籍受书法的影响大多采用直排式,但这种排法不符合视觉规律。根据实验,人眼直着向上能看到55度,向下能看到65度,上下共120度。横向向外能看到90度,向内能看到60度,两眼相加为300度,除去重复的50度外,能看到250度,所以横看的视野要比竖看的宽很多。由此可见,文字横排方式更适合人的视觉生理。对目力损耗小,便于阅读。

按内容分

1.纯文本排列

纯文本排列是文字编排的基本形式。一般文本的编排方式主要有四种:左右均齐、齐中、齐左或齐右。1.左右均齐:文字从左到右的长度均齐,此排列方式最常使用。大多数报纸、书籍、杂志的正文都是这样。左右均齐排列的版面显得端正、美观。但也容易显得单调呆板。因此,在文字版式中可以用不同大小或不同粗细的字体相互搭配,使版面产生节奏感。采用左右均齐方式编排时如果处理的是汉字,则相对容易,因为汉字是方块字体,而在处理拉丁字母时则要注意到,由于拉丁字母长短不一的特点所引起的问题。因此,在现代计算机印刷排版中,引入了定位缩排的概念,计算机自动调整每行中单词及字母之间的距离,根据字母的多少作适当的调整,使版面看上去更整齐。

2.齐中:也被称为中轴对称式。在西方被视为具有古典风格的形式,它是以中心为轴线,将长度不一的每行文字采用两端字距相等的方式编排,其特点是视线集中,中心突出。优雅庄重又不至于呆板。一般用于标题导语和短篇的广告文,不适合大量文字的编排。

3.齐左或齐右:齐左排列方式是指在一栏的长度内,每行文字都左边对齐,右边文字随着句子的长短而不一。这种形式解决了拉丁字母单词长短而引起的问题。自20世纪中期开始被欧美广泛使用,成为现代版面风格的重要特征之一。在中文的版面设计中,诗集通常采用这种方式,更能体现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感,有时中文印刷品的标题,图版说明等也依照这种形式编排,但长篇的正文不适合采用。这种排列方式有松有紧,具有节奏感,符合人们阅读的视觉习惯,最为常用。

齐右排列方式是指在一栏的长度内,每行文字都右边对齐,左边文字随着句子的长短而不一。其视觉效果与齐左排列方式接近,但不符合人们的阅读的视觉习惯。阅读起来不太方便。因此使用较少。它常常与齐左排列方式结合用于目录、表格等编排。

2.图文混排

图文混排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图文合排,是将文字和图片插图混合排列的方式,这种方式排列的版面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图片在这里起到了补充内容,调节段落的作用。使版面看上去抑扬错落。富有节奏感。也使文字与图形间产生虚实对比,丰富了整个版面的层次。

另一种是文本图形化、文字图形化编排。是将一定数量的文字限定在具有表现力的图形中,这种图形依设计的需要,可以抽象,也可以相对具象。它改变了常规版面形式,使版面显得更为轻松和生动,表达力度更强,读者也会感到更有趣味,从而加强对文本内容的记忆。

在进行文案的图形编排时,我们首先要考虑版面设计内容是以文本内容为主,还是以图形内容为主,如果是以文本内容为主,那么首先要保证文本具有良好的可读性,而构成的图形是为文本内容服务的。在一些特殊的媒体,如报纸、杂志、招贴的某些版面中,我们可以看到这类版面设计。它根据文本内容的需要,将文字放入各种形态中,虽然这时文字的阅读受到一定的影响,但是文本的内容仍是传递的主体。在这样的设计中,文字的字体变化、大小变化和编排方法都应相对规范。采用这种设计方法时,可以采用不同形式的文本字体,印刷的、手写的、书法的、特别、设计的,都可以灵活运用,并通过文字的编排产生节奏、空间等不同效果,使设计更为新颖。也可借助点、线、面等图形因素来加强视觉效果。

而在以图形形态为主体的版面设计中,文字只是一种图形的元素,它的大小、粗细的变化都被看作是图形的组成方式,产生一定的黑白关系和疏密关系,其独特的表意功能为图形形态增加了趣味。其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也更为强烈。

按版式分

1.骨骼型编排方式

版心、栏

版心也称版口,是指每一版面上容纳的文字或画面的面积。版面由图、文和空白三个部分组成,要在限定的空间内将这些部分有机的结合,使各个部分层次分明,版面整体视觉统一,就必须对版面作基本的功能分区。版心即排印文字和图版的范围。版心的大小、位置及其与周边白底的比例决定了版面形式的基本格局。其次,在版面中划分栏,通过栏将版面划分若干区域来安排排版内容,达到条理分明,脉络清晰的作用。

网格体系(Grid System)

网格体系的优点是给图片版面设计者以规范化和速度。著名瑞士设计家Josef Miiller Brockman从1961年开始推广网格体系。他认为网格法使所有设计元素之间能相互协调,即统一又有变化,网格法的过程就是把秩序化引入版面编排设计中,是一种快速的方法。后来又有威尔.霍布京斯创立的12等分网格体系和Karl Gerstner创立的58等分网格体系。

12等分网格体系即在版面竖向划分8等分,每页横向分为12等分,每一等分之间留间隔少许,然后按图片大小,多少,顺着等分线分割,一页版面可放一张或两张,四张图片。

58等分网格体系是在正方形版面中分割组成1、2、4、9、16、25、36幅画面或文字组合,编排速度极快。尼霍森分割原理:版面分割是一种重要的构图方法,或称为整体的各个部分的配置。分割使版面主次有序,经纬分明,层次清楚,同时版面之间相互协调,彼此呼应。尼霍森分割原理对版面分割主次有序,还产生视觉中心区。

尼霍森认为:1,若ABCDF组成有相联效果的画面。

2,画面B遮盖与ADE面之上。

3,画面F为原形用来协调ABCD方形的呆板,缺少直弧线的对比。

4,CDE为不等面积的比例的矩形,而形成大小不同,变化各异的画面构图。

5,各分割矩形均接近中心点O,而造成向心感。

利用网格作为设计辅助手段是20世纪中期平面设计手段的主流风格,并已形成了完整的、严密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尽管这一体系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遭到了新潮风格的挑战,但它仍然是不可忽略的排版方式之一。

网格是对版面所作的空间划分。其基本形式由垂直和水平划分而产生的等面积区域及各个区域的间隔构成。其骨架的交点形成力点。起着内在支撑的作用。网格作为编辑文本和图版的结构框架,可以使版面形成井然有序的外观和条理清晰的内在关系。网格体系有着不可忽视的优点,它能提高设计的效率,使作品统一和谐,使素材尺寸规格化,结构关系条理化,提高版面异读性,加强信息传递的效果。

2.自由型编排方式

勒.柯布希尔(Le Corbusier)发展了“风格派”运动。他根据人体来分割面的形成称为人体比例模式,他的方法是以高183厘米的人的肚脐高度为113厘米,伸长手臂的高度为226厘米,下垂手臂的水平手掌高度86厘米,来分割画面,这里面包含着黄金率。它揭示了一个从对称的平均值中发展了现代设计的不对称美学体系,对版面设计革命有很大的影响。

自由版面设计

二十世纪在版面设计上出现达达主义、表现主义、新客观主义等流派,他们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彻底脱离传统的版面设计,绝对的不对称,不同等。强列的对比,是他们对版面革新的尝试。

传统的版面设计方法,以网格为体系,经过了长时期的发展日渐成熟,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体系。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最初在瑞士和德国出现了以网格作为版面结构框架的设计作品。此后,网格体系日渐形成完整严密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并在版面设计中广泛运用。但在日益发展的设计实践中,很多设计师又以不同的手法来打破这个传统版式的框框,带来了很多新的设计风格。创造出极具自由特征的版面设计。不规则版面设计

编排文字时,图形设计的基本原理、如形态构成、空间、机理、色彩等多方面因素,都有益于文字的图形化处理,这将会使文字信息的传达变得更为直观、明确、富有情趣。

二.视觉流程的运用

视觉流程是指视觉在空间中沿某个特定的轨迹运动的过程。视觉流程有导向型视觉流程、重心视觉流程、散点视觉流程等

在导向型视觉流程中,各元素随着一条内在的或显现的结构线来进行安排,主次依据流线的不同位置排布,起到简明而又丰富的效果。而重心视觉流程首先从版面重心开始,然后顺沿形象的方向与力度的倾向来发展视线的进程,重心视觉流程能使主题更为鲜明突出。散点视觉流程是指版面各种元素成自由分散状态的形式来组合,强调感性、自由随机性、追求新奇。表现较为随意。使画面看上去生动有趣,但在编排时,要注意寻找共同点,要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同样也要注意整体风格的展现。

导向型视觉流程

重心视觉流程

散点视觉流程

最佳视阈

版面中不同的位置注目程度不同,心理感受也不同,上部给人轻快、漂浮之感,下部给人沉重、压抑之感。左侧给人感觉轻便、自由、舒展。右侧给人感觉紧促、端重。因此,在版面编排中要充分反映人的心理感受,利用视觉心理在最佳视阈处放置安排立体物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