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诊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诊治

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致使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囊、滑囊、软骨、骨质、肾脏、皮下及其他组织而引起病损及炎性反应的一种疾病。其临床特征为高尿酸血症伴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病程迁延则表现为慢性痛风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肾结石形成。

【辨证诊断】

祖国医学从痹症角度来认识痛风,其临床表现可分为下述几种类型:

风湿热型:关节疼痛剧烈,红肿明显,扪之发热,痛不可触,屈伸不利,得冷则舒,遇热则剧。风热偏胜者兼见发热,口渴,汗出,咽喉肿痛,舌红,苔薄黄或黄燥,脉浮数。湿热偏胜者兼见胸脘烦闷,身重,肿痛以下肢为甚,舌苔黄腻,脉滑数。

风寒湿型:肢体关节疼痛,屈伸不利,冬春阴雨天气尤易发作,局部皮色不红,触之不热,遇寒痛增,得热痛减。风偏胜者,疼痛游走不定或放射性、闪电样,涉及多个关节,以上肢居多,或兼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缓;寒偏胜者痛有定处,疼痛较风偏胜者剧烈,局部欠温,热得痛缓,舌苔薄白,脉弦紧;湿偏胜者,疼痛如坠如裹,重着不移,肿胀明显或兼有麻木感,腰及下肢关节多见,舌苔白腻,脉濡。

瘀血型:关节疼痛呈针刺、刀割样,固定不移,压痛明显,局部皮色紫暗,肌肤甲错,关节及其附近可能触到瘀结,日久者关节畸形,僵硬,舌质紫暗,有瘀斑,脉弦涩。

【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辨证论治法。

(1)风湿热型

治则:祛风除湿,退热清痹。

方药:清痹汤加减。风热胜者加连翘、葛根;湿热胜者加防己、白花蛇舌草。

(2)风寒湿型

治则:祛风散寒,除湿通痹。

方药:通痹汤加减。风偏胜者加防己、羌活、威灵仙;寒偏胜者加制川乌、制草乌、桂枝、细辛;湿偏胜者加薏苡仁、萆薛。

(3)瘀血型

治则:活血化瘀,通络除痹。

方药:化瘀通痹汤加减。偏寒者加防己、制川乌、制草乌、细辛;偏热者加败酱草、丹皮;气虚者加黄芪;久痹关节畸形者加穿山甲、乌梢蛇、地龙、蜈蚣、全虫、制马钱子。

2.急性发作期可用下述药物

①秋水仙碱:是本病的特效药,初用时每小时口服0.5mg或每2小时1mg,一般约需4~8mg,症状可在6~12小时内减轻,24~48小时内控制;以后可给予维持量0.5mg,每日2~3次。胃肠反应明显不能口服者可用本药2mg溶于20ml生理盐水中于5~10分钟内缓慢静脉注入,注意不可外漏,6~8小时后如需要可再注射。肾功能减退者最初24小时内药量不宜超过3mg。

②保泰松:有明显消炎、镇痛作用,对发病已数日者仍有效;但毒剧作用较明显,一般只

在不能耐受秋水仙碱或其无效时使用。初剂量0.2~0.4g,以后每4~6小时0.1~0.2g,症状

好转后改为0.1g,每日3次,维持3天。

③消炎痛:疗效与保泰松相仿。初剂量25~50mg,每8小时1次,次日起25mg,每8小

时1次,连服2~3日。有消化性溃疡者禁用。

④炎痛喜康:每日20mg,一次顿服,偶有胃肠道反应,长期用药应注意血象及肝肾功能。

⑤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对病情严重而秋水仙碱等治疗无效时,可采用 ACTH25mg加入葡萄糖水中静脉滴注,或用40~80mg分次肌肉注射。此药疗效迅速,但停药后容易复发,

可加用秋水仙碱0.5mg,每日2~3次,以防症状“反跳”。

3.间隙期及慢性期的治疗

以排尿酸及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为主,使血尿酸值保持在6mg%以下,防止痛风石形成。排

尿酸的药物主要有:

①羧苯磺胺(Probenicid,丙磺舒):初用0.25mg,每日2次,两周内增至0.5g,每日3次,

最大剂量每日不超过2g。

②苯磺唑酮(Sulfinpytazone):初用50mg,每日2次,渐增至100mg,每日3次。每日最大

剂量为600mg。

4.使用排尿酸药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此类药物对胃黏膜有较明显刺激,溃疡病患者应谨慎使用。

②服药的同时须口服碳酸氢钠,每日3~6g,以碱化尿液;还应多饮水,保持每日尿量在2000ml以上,有利于尿酸的排出。

③因为在使用排尿酸药过程中可能出现尿酸大量进入血液循环以致诱发急性关节炎的现象,因此在本病的急性期不宜使用这类药物。

④每日排出尿酸量不到600mg并且肾功能良好者,适合于用排尿酸药,有肾功能减退者以

及每日尿酸排出量高于600mg者,以选用抑制尿酸合成药为好。

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主要是异嘌呤醇(allopurinol),常用剂量为口服每次100mg,每日3次;

如病情需要,剂量可增大至每次200mg,每日3次。此药与排尿酸药合用可加强疗效,但一

般都不需要联用。服药过程中如果有尿酸转移性痛风发作,可辅以秋水仙碱治疗。

5.外用药方面

如属风湿热型,可以用如意金黄散、四黄消肿软膏、双柏膏等外敷;如属风寒湿型,可以用

武力拔寒散等药外敷;如属瘀血型则可以用化瘀散外敷。

6.针灸疗法和物理疗法

在痛区周围取穴及循径取穴。耳针取压痛点。此外,可用山茨菇10g,生南星10g加75%酒

精浸泡,作痛区离子导入。

针灸可辅助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以达到减轻疼痛,祛除风热寒痹的目的。

(1)痛的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共同特点是受累关节局部疼痛异常,故应选用阿是穴为主穴,并可循经取穴作配穴,以疏通经气,减少疼痛。也可参用《针灸大成》的四肢风痛方:“四肢风痛,曲池、风市、外关、阳陵泉、三阴交、手三里”。均用泻法,得气后留针30分钟。

(2)痛风性关节炎的分型辨证和治疗:治疗痛风性关节炎,除对症缓解疼痛外,也应根据病情

辨证分型的情况处理。本病主要有以下二种类型:

风湿热型:多见于急性期,疼痛常于午夜突发,受累关节红肿热痛,多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利湿,祛风除痹。

风寒湿型:本型多见于慢性期。患肢疼痛,关节不利,患部皮色不红不热,阴冷则剧,得热

能减,舌淡,白腻苔,脉多濡。治宜散寒祛风,除湿通痹。

针灸可酌选《针灸甲乙经》的治疗方:“痹,会阴及太渊、消泺、照海主之”。当先刺消泺、

太渊、照海,缓刺会阴,均用泻法,得气后留针30分钟。

参考文献

[1]柳珍梅等.痛风15例临床分析.贵州医药 1983;7(6):29。

[2]张惠臣等.痛风辨证.浙江中医杂志 1985;20(8):33。

[3]高国宇,刘再鹏.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理念.中国中医药,2004,9(2):22-23.

[4]马立人.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168例.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2,8(4):252.

[5]赫伟彦,盖国中.论治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经验.中国中医急症,2004,9(13):606.

[6]曲怀汝,史玉香.痛风论治探析.辽宁中医杂志,2002,29(7):39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