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期末试卷(含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期末试卷(含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1期末测试题(人教版)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班级姓名座号得分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

1.北京天安门广场每天升国旗的时间是根据日出的时刻而定的,下列日期中,升旗仪式最早的是:

A.5月1日B.7月1日C.8月1日D.10月1日2.元旦这一天,太阳直射点:

A.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C.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A.春分日至秋分日

B.在南半球但向北移动

D.在北半球但向南移动3.北半球各地昼渐短、夜渐长的时期是:

B.秋分日至春分日

C.夏至日至冬至日D.冬至日至夏至日

4.当本初子午线与昏线重合时,北京时间为:

A.9月24日2时B.6月22日8时

C.3月21日时D.12月22日12时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县产生8级强震,形成宏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回答5~6题。

5.这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20千米左右,岩层的断裂处位于:

A.地壳中B.上地幔中C.下地幔中D.地核中6.这次地动震中的人们会觉得到:

A.只要上下波动,没有程度晃悠

B.只有水平晃动,没有上下颠簸

C.先程度晃悠,后上下波动

D.先上下波动,后程度晃悠

图为某地5月5日前后几天的天气变化资料统计图,回答7~9题。7.这次天气变化过程最有可能是由:

A.反气旋形成

C.XXX形成

A.气流下沉形成

B.气旋造成

D.XXX造成

8.这次降水的形成原因是:

B.气流对流上升造成

C.暖气团主动沿锋面爬升造成

D.暖气团被迫抬升造成

9.此系统易形成:

A.长江中、下游地域的梅雨天气B.东北、华北地域的夏季暴雨

C.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D.长江中、下游地域的伏旱天气

读8月份中纬度某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图,回答10—11题。

10.图中P、XXX别是:

A.XXX、XXX

B.XXX、XXX

C.XXX、XXX

D.XXX、XXX

11.该天气系统在1—7处的剖面图正

确的是:

CD

AB

图5为“某地天气系统和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12-14题。12.关于乙地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冷锋影响,气温将降低

B.受暖锋影响,气温将升高

C.受冷锋影响,气压将下降

D.受暖锋影响,气压将升高

13.有关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地域地质构造为褶皱

B.乙地背斜成

C.丙地向斜成谷

D.丙、丁之间有断层

14.受侵蚀作用影响最强的地区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右上图为“太平洋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5题。

15.丙处有一大渔场,若用洋流剖面示意图来解释其成因,应选:

A

XXX

B

XXX

C

XXX

D

右图为我国某水库流入水量与流出水量年内变化情况,读后回答16~17题。16.该水库蓄水的最高水位呈现在:A.5月

B.6月

C.10月

D.12月

17.该水库最可能位于:

A.黄河道域B.塔里木河道域

C.长江流域D.珠江流域

18.该区域常见的地貌景观是:

ABCD

读“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19~20题。

19.a、b、c、d代表的地质作用分别是:

A.岩浆冷却、外力作用、蜕变作用、重熔再生

B.外力作用、岩浆冷却、蜕变作用、重熔再生

C.外力作用、重熔再生、蜕变作用、岩浆冷却

D.变质作用、岩浆冷却、外力作用、重熔再生

20.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是自然界重要的物质循环,这个循环过程不能导致的结果是:

A.形成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

B.改变地表的形态,塑造出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

C.实现地域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资交换和能量传输,从而改动地表的环境

D.通过大量的输送热能来改动大气运动

21.读地壳物质循环图(图15)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堆积岩

B.②是岩浆岩

C.③是蜕变岩

D.④是岩浆

读图A-06和A-07所示的两种地貌,回答22~23题。

XXX

22.XXX所示地貌名称为:

A.三角洲B.沙丘C.冲积扇D.沙丘23.图A-07所示地貌,其形成缘故原由主要是:

A.流水腐蚀B.风力堆积C.风力腐蚀D.流水堆积24.形成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的主要外力是:

A.风力B.冰川C.流水D.植物

读右图回答18~19题。

25.从成因上看,山地M属于:

A.背斜形成的褶皱山

B.向斜形成的褶皱山

C.断层形成的断块山

D.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

26.下列山地中,成因和右图所示分歧的是:

..

A.XXX

读下图,完成27~28题。

27.沿箭头a方向自然带的变化属于:

A.纬度地带性规律B.经度地带性规律C.垂直地带性规律D.非地带性现象

M

28.沿箭头d方向属于非地带性现象,其形成的主导身分是:

A.地形B.海陆漫衍C.人类活动D.岩石性子

2008年3月,XXX副秘书长提出了“碳中性国家”(不给地球环境增加二氧化碳负担)的概念之后,挪威、冰岛、新西兰和哥斯达黎加率先响应,为各自实行“碳中性国家”的计划制定年限和措施,以实现二氧化碳排放为零的目标。回答29~30题。29.对实行“碳中性国家”不利的措施是:

..

A.积极开发洁净的新能源B.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C.公道开辟水能D.积极植树造林

30.假如世界大多数国家成为“碳中性国家”,对全球产生的影响是:

A.植物的生长速度明明减慢,农作物减产B.全球平均气温波动上升

C.海平面上升速度减缓D.南北半球的温带草原区更干旱二、综合题(共40分)

31.读“我国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6分)(1)写出自然带名称:A,B,C。

(2)三地纬度位相同,但自然地理环境有明显差异,

这种差异反映了自然带的分异规律是,影响该分

异规律的主要因素是。

(3)地理环境具有差别性,因这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必须遵循的原则。32.读右图,回答问题。(6分)

(1)若图示的是热力环流,则近地面甲、乙两处气温较高

的是处。

(2)若图示的是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则该环流位于半球。洋流③按性子属于流(填寒、暖)。

(3)若图示的是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循环,则②表示环节,④表示环节。

(4)若图示的是地质循环,且甲表示变质岩,乙表示岩浆,则①

表示作用。

33.读“分歧地址昼长随季候变化统计曲线图”,完成下列问题:(6分)(1)判断A、C、D三地的纬度:

ACD

(2)昼夜长短因季节而变化,但地区例外,这里全年昼夜。

(3)从A到D的四幅图的变化中可以看出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规律是。34.读“我国部分地区春季某时天气系统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1)图中甲、乙两处,为高气压中心,

按天气系统的气流状况划分属于,图中乙处中

....

心垂直方向气流运动状况为(填“上升”

或“下沉”)。

(2)甲、乙两气压中心控制地区,气温日较差较大

的是。

(3)图中①②两条锋线中,XXX是。锋线旁阴影为雨区,A雨区在锋(填“前”或“后”),XXX(填“前”或“后”)。

(4)图中两城市气温较高的是;此时长春刮风。35.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同学们可以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推测气候的形成与特征;而气候又是影响自然带分布的最重要因素。读图18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与“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之间的对应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性。

(2)在“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中甲地位于(风带),请在图上相应的位置用箭头画出该风带的风向(2分)。

(3)A地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对应的自然带①是带。(4)从“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上可以看

出,C地在和的交替控制下形成地中海气候,与之对应的④地的自然带是带。

(5)在“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中,自然带①②③④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为基础的。自然带⑤⑥⑦⑧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为基础的。

期末测试

1—5BBCAA6—10 DCDBD11—15 CBABB16—20 CCDBD21—25 DCBCC26—30 BAABC

31.(6分)

(1)温带森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2)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水分(3)因地制宜

32.(6分)(1)乙(2)南寒(3)(地表和公开)径流水气输送(4)蜕变作用33.(6分)

(1)°66.5°90°(2)赤道中分(相称)(3)纬度越高昼夜是非变化幅度越大34.(9分)

(1)甲反气旋上升(2)甲(3)①后前(4)长春偏南风(南风、西南风)35.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3分。

(1)整体(2)西风带(西南风,风向略2分)(3)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4)副热带高气压带西风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高中地理必修一 期末测试卷(A卷基础篇)(含答案)

班级姓名学号分数 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测试卷(A卷) (测试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5分,20小题,共50分) (2020·历下·山东师范大学附中高一月考)凌日和冲日是两种天文现象。太阳系中的行星在绕日运行过程中有时会处在太阳与地球之间。这时,地球上的观测者可看到一小黑圆点在日面缓慢移动,这就是凌日现象(如左图)。所谓的冲日,通常是指在地球上观察的行星和太阳的位置相差180度,即该行星和太阳分别在地球的两侧,行星、地球、太阳排成一条直线(如右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从地球上观看,能够发生凌日现象的是() A.水星与金星B.金星与火星C.木星与土星D.火星与木星 2.下列关于行星冲日说法正确的是() A.金星冲日,明亮可见,便于观测B.金星冲日,太阳光被地球阻挡,不可见 C.木星冲日,亮度较大,适宜观测D.天王星冲日,清晰可见,适于肉眼观测 【答案】1.A 2.C 【解析】 1.由材料可知,当太阳系中的行星在绕日运行过程中有时会处在太阳与地球之间,即会发生凌日,从而可知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行星为水星、金星,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行星冲日是指在地球上观察的行星和太阳的位置相差180度,即该行星和太阳分别在地球的两侧,行星、地球、太阳排成一条直线。金星不可能发生冲日,AB错误。木星由于距离地球较近,体积较大,亮度大,适宜观测,C正确。天王星离地球太远,肉眼无法观测,D错误。故选C。 (2020·历下·山东师范大学附中高一月考)下图为地球上大气CO2浓度变化曲线示意图(设工业革命初期浓度倍数为1)。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期末测试卷附答案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期末测试卷附答 案 一、单选题 读“我国某区域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1.图中四地风力最大的是() A.甲B.乙C.丙D.丁 2.此时乙地的天气状况是() A.晴朗B.阴雨C.狂风D.沙尘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图中有三处景观成因有共性,这三处是 A.甲乙丙B.甲乙丁C.甲丙丁D.乙丙丁 4.图中与甲图鹅卵石的成因类似的地貌是 A.乙B.丙C.XXX.没有 5.图中与甲图鹅卵石遍布的成因类似的景观是 A.乙B.丙C.XXX.没有 6.下图是“大气垂直分层”图,图中三个垂直分层的名称,正确的是 A.①对流层B.②臭氧层C.③平流层D.③电离层

7.读世界局部图(P0Q为晨昏线),关于图中信息分析正确的是( ) A.-15℃等温线东段大致和纬线平行,是因为受海陆因素的影响 B.图示时刻8小时后,P地夜幕已深 C.此时,0地人们看到日出正北方向 D.此时,Q地地方时为18时 蚂蚁是地球上分布最广泛、数量最多的虫豸物种之一,普通糊口在地势相对平坦的地下筑巢中。蚂蚁喜热,在15℃一4O℃都可一般生长,但最佳气温为25℃-35℃,低于10℃就进入蛰伏。蚂蚁生存的土壤湿度为10%~2O%,氛围相对湿度为70%~90%。下表为我国云南省西部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西坡垂直带蚂蚁群落重要目标。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位置植被类型海拔(m) 物种数目个体总数密度 (个)(个)(个/m2) 0.0 0.0 寒温性竹林+灌丛3200

寒温性竹林 北段 中山湿性常绿阔XXX 半湿润常绿阔叶XXX 季风常绿阔叶林竹林小乔木混交XXX 南段 中山湿性常绿阔XXX 季风常绿阔叶林3000 .4 .2 .8 .2 .0 .4

完整版)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考试人教版(含答案)

完整版)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考试人教版 (含答案) 1.太阳大气结构排列为光球、色球、日冕的选项为C。 2.目前人类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地下水、湖沼水和 土壤水的选项为A。 3.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是大气水平运动的选项为D。 4.我国夏季的台风来自太平洋,成因是气旋的选项为A。 5.台风一般会带来狂风暴雨的选项为B。 6.正确的叙述是北半球中低纬度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的 选项为A。 7.图中最可能是寒暖流交汇形成的渔场是①的选项为A。 8.暖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增温减湿的选项为A。 9.能将①处被污染的海水带到②处的洋流是C的选项为C。 10.陆地环境整体性表现在各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选项为A。 11.位于北半球亚热带山地的是C的选项为C。 12.表现为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的是从大兴安岭向西,依次出现森林—草原—荒漠景观的选项为C。

13.该景观的主要成因是风力侵蚀作用的选项为C。 14.表示变质作用的是①的选项为A。 15.没有错误的叙述。 1.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甚至可以 相互转化形成新的岩浆。 2.选项C,③对应沉积作用为主。 3.不正确的是选项D,山岳地区修建交通干线技术难度高,成本也高。 4.光合作用体现了地理环境的生产功能。 5.华山的成因是断块山。 6.选项D,臭氧层“空洞”扩大不属于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 影响。 7.(1) D代表地球,G代表土星。(2) ①绕日方向一致;③ 绕日速度相同。(3) 最高一级形体系统是银河系,中心天体是 银河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原因是其质量巨大,可以控制整个银河系的运动。(4) A削弱到达地面的紫外线;B地球表层 存在大气层;C水经常能处于液体状态;D削弱宇宙射线对生 命的伤害。 8.1.A是冬至,B是春分,C是夏至,D是秋分。2.地球绕 日公转在图中的A点时最接近远日点位置,其公转速度较慢。

高中地理必修一期末试卷及答案

地球上的大气检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下图几种大气运动形式中,气流运动方向表示正确的是() A B C D 2.我国下列天气现象与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A.北方夏季的暴雨——暖锋过境B.清明时节雨纷纷——冷锋过境 C.台风——热带气旋D.冬季寒潮——反气旋 3.下图为南半球等压线分布示意图,风向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使() A.地球表面平均气温降低B.夜晚的最低温度降低 C.白天的最高气温降低D.气温日较差减小 5.一架飞机在北半球自东向西飞行,飞机左侧是高压,可判断出() A.顺风飞行B.逆风飞行 C.飞机在信风带中飞行D.风从北侧吹来 读“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6~7题。 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

6.图中箭头②比①细的主要原因是() A.大气逆辐射B.地面反射C.大气削弱作用D.地面削弱作用 7. 利用人造烟雾可以防御霜冻,因为人造烟雾能使() A.①减弱B.②增强C.③减弱D.④增强 8.关于右图中空气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处空气上升是因为气压高 B.③处气压较④处高,所以空气下沉 C.⑥处气温高、气压低,空气下沉补充 D.④处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 9.下列四幅风带图中,表示北半球西风带的是() A B C D 10.读某月某条经线上部分气压带、风带和气流的相互关系示意图。图中②(气压带或风带)的气流运动方向和性质分别为() A.下沉干燥B.上升湿润 C.由高纬流向低纬干燥D.由低纬流向高纬湿润 11.下图中表示南半球气旋示意图是() A B C D 12.当今,导致大气成分比例发生不合理变化的人为因素有() ①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②大量生产制冷设备 ③大量植树造林④大量开荒种地

高一必修一地理试题(含答案)

高一必修一地理试题(含答案) 期末检测高一地理试题 本试题包括第Ⅰ卷(选择题,1-4页)和第Ⅱ卷(非选择题,5-7页)两部分,总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注意事项: 1.考生必须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填涂姓名、准考证号、 考试科目和试卷类型,使用2B铅笔和0.5毫米黑色签字笔 (中性笔)。 2.第Ⅰ卷答题时,考生需使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选项 涂黑,如需更改答案,需先使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上新的答案。不得在试题卷上作答。 3.第Ⅱ卷答题时,考生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中 性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得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更改答案,需先划掉原来的答案,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不按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50分)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图1,回答1-2题。 1.图中所示的天体系统有几个?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下列不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基本条件的是: A。距日远近适当 B。体积和质量适当 C。有液态水 D。有卫星绕转 读图2(以极点为中心的地球俯视图),回答3-4题。 3.下列哪项相同? A。两地自转的角速度 B。两地自转的线速度 C。两地地方时 D。两地所在时区 4.春分日这一天的正午太阳高度为0度,下列哪项正确? A。①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大于②地 B。①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小于②地 C。①地的正午太阳高度等于②地 D。无法确定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关系

图3是“地球赤道与公转轨道的示意图”,回答5-6题。 5.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图中P点时,北半球的节气是: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6.若黄赤交角变为23.6度,地球上五带的范围变化是: A。热带范围变小B。温带范围变大C。寒带范围变大D。与现在相同 地球大气中进行着各种不同的物理过程,产生着高天流云、风霜雨雪等异彩纷呈的自然现象。运用所学知识回答7-8题。 7.深秋季节,霜冻多发生在: A。晴朗的夜晚 B。阴天的夜晚 C。晴朗的白天 D。无法 确定 8.云雨现象主要分布在对流层,下列不是原因的是: A。上冷下热 B。水汽含量多 C。对流旺盛 D。氧气含量 多 读图4,回答9-11题。 9.与M地相比,N地的气温和气压关系是:

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

高一级地理必修一期末复习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有关经度和纬度的正确说法是() ①在地球仪上,0°经线就是本初子午线②180°经线把地球分为东西两半球 ③赤道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它把地球分为南、北两半球 ④纬度越高,纬线越长;纬度越低,纬线越短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下列关于地球公转速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大致每日向东推进1度 B.地球公转角速度非常均匀 C.地球公转线速度有快慢之分 D.地球公转线速度平均值约为30千米/秒 3.下列四幅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夏至日的是 ( ) 4.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左偏,且一年中只有一次太阳直射的地点在 ( ) A.南回归线B.北回归线C.南纬20°D.北纬20° 5.在昼半球的各地 ( ) ①太阳高度大于00 ②太阳高度小于00③太阳在地平线之上④太阳在地平线之下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6.当北京时间为6月1日14点时,位于西五区的纽约时间应为() A.6月1日17时 B.6月1日1时 C.6月2日3时 D.5月31日13时 7.在春、秋分时,太阳光线直射赤道,对于以下三个地方:北京(39°54′N),汕头(23° 26′N),新加坡(1°N)。当天正午太阳高度角从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6月 A.新加坡、汕头、北京 B.北京、汕头、新加坡 C.汕头、北京、新加坡 D.汕头、新加坡、北京

8.下列地区中,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效果最好的是() A.海口 B.重庆 C.拉萨 D.吐鲁番 下面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回答9~11题。 9.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10.四地所处纬度按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 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 C.丙丁乙甲 D.丁丙乙甲 11.造成四地白昼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①地球的公转②地球的自转③黄赤交角的存在④地方时的不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2.地震发生时,在震中附近大船上的垂钓者会感到 ( ) A.先上下颠簸,后前后左右摇晃 B.先前后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C.只有前后左右摇晃 D.只有上下颠簸 13.在地球内部圈层中,其物质形态,接近于液态的 ( ) A.下地幔 B.内核 C.外核 D.软流层 14.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是 ( ) A.大气 B.水 C.岩石和土壤 D.生物 15.内部含有化石并被称为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的岩石是 ( ) 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读“某洞穴剖面景观示意图”,完成16~17题。 16.图中所表示的地貌景观是在 ( )

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考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地球形状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地球是个正球体 B. 地球是个倒转的球体 C. 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球体 D. 地球 是一个赤道略扁的球体 2、有关地球形状和大小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球的形状是正圆形 B. 地球的表面大部分是海洋 C. 地球的表面积是71% D. 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 3、下列关于经线和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所有经线都是圆,所有纬线都是半圆 B. 所有经线长度相等,所有纬线长度也相等C. 0°经线是东、西经度的分界线,0°纬线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D. 经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指示南北方向 4、下列关于经度和纬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每一条经线都是圆,每一条纬线都是半圆 B. 经度最大值是280°,纬度最大值是90° C. 经度和纬度的最大值都是180° D. 经度自西向东增加,纬度自南向北增加 5、下列关于地球表面形态和地理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球表面的高原、山地表现出明显的对称性 B. 地球表面的五带中,北

温带和南温带纬度相同 C.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是形成了五带和昼夜交替 D. 地球表面的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和东半球 二、非选择题 6、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其状况也在时刻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1)地球家园中最为活跃的是什么力量?这种力量以什么形式表现出来? (2)地球家园中最为稳定的是什么力量?这种力量的主要构成是什么? (3)制约人类在地球上活动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它与太阳辐射有什么关系? 7、下表为四个地区的气候资料,根据表格内容回答问题: (1)根据表格资料,描述四个地区的气候特征。 (2)在四个地区中,哪些地区冬季降雪较多?为什么? 8、下图为地球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标出地球公转的方向。 (2)地球从A点运动到C点,需要多长时间?从C点运动到D点呢?(3)太阳直射赤道时,地球位于哪个位置?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

高中地理必修一期末试卷(含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期末试卷(含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1期末测试题(人教版)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班级姓名座号得分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 1.北京天安门广场每天升国旗的时间是根据日出的时刻而定的,下列日期中,升旗仪式最早的是: A.5月1日B.7月1日C.8月1日D.10月1日2.元旦这一天,太阳直射点: A.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C.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A.春分日至秋分日 B.在南半球但向北移动 D.在北半球但向南移动3.北半球各地昼渐短、夜渐长的时期是: B.秋分日至春分日 C.夏至日至冬至日D.冬至日至夏至日 4.当本初子午线与昏线重合时,北京时间为: A.9月24日2时B.6月22日8时 C.3月21日时D.12月22日12时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县产生8级强震,形成宏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回答5~6题。 5.这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20千米左右,岩层的断裂处位于: A.地壳中B.上地幔中C.下地幔中D.地核中6.这次地动震中的人们会觉得到: A.只要上下波动,没有程度晃悠 B.只有水平晃动,没有上下颠簸 C.先程度晃悠,后上下波动 D.先上下波动,后程度晃悠 图为某地5月5日前后几天的天气变化资料统计图,回答7~9题。7.这次天气变化过程最有可能是由: A.反气旋形成 C.XXX形成 A.气流下沉形成 B.气旋造成 D.XXX造成 8.这次降水的形成原因是: B.气流对流上升造成 C.暖气团主动沿锋面爬升造成

D.暖气团被迫抬升造成 9.此系统易形成: A.长江中、下游地域的梅雨天气B.东北、华北地域的夏季暴雨 C.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D.长江中、下游地域的伏旱天气 读8月份中纬度某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图,回答10—11题。 10.图中P、XXX别是: A.XXX、XXX B.XXX、XXX C.XXX、XXX D.XXX、XXX 11.该天气系统在1—7处的剖面图正 确的是: CD AB 图5为“某地天气系统和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12-14题。12.关于乙地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冷锋影响,气温将降低 B.受暖锋影响,气温将升高

标题: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标题: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期末考试 试卷(附答案)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 1.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A. 大地构造 B. 地理环境 C. 行星表面 D. 地球外部 答案:B 2. 太阳辐射能使地球上的水分发生以下哪种变化? A. 河流形成 B. 冰雪融化 C. 风速加快 D. 地壳运动

答案:B 3.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哪项? A. 气候变化 B. 地震活动 C. 雨水分布 D. 大气成分 答案:A ... 第二部分:填空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 地球的周长约为____公里。 2. 中国的国土面积大约为__960__万平方千米。 3. 世界上第二高的山峰是__乔戈里峰__。 ... 第三部分:简答题(共5题,每题10分,共50分)

1. 请简述地理学的基本内容和研究方法。 答案:地理学研究地球表层的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 们之间相互关系。其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调查、形态分析、模型 构建等。 2. 请说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答案:太阳辐射给地球提供了能量,使得地球上的水分循环、 风系统形成和维持,同时也影响着地球的气候变化。 ... 第四部分:分析题(共3题,每题20分,共60分) 1. 请分析城市化进程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答案:城市化进程导致大量土地开发和资源消耗,破坏了自然 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建议加强城市规划,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

2. 请分析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相应 的对策。 答案:气候变化导致极端气候事件增多,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 展造成了负面影响。应加大减排力度,推动转型到低碳经济,加强 气候变化适应和灾害风险管理。 ... 第五部分:实践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 1. 请以一个具体的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答案:例如,工业化过程中的排放物会导致大气污染、水体污 染和土壤污染,破坏环境生态平衡,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危害。 2. 请以一个具体的实例,说明人类如何适应自然环境。 答案:例如,在沙漠地区,人们通过建设人工渠道引水灌溉, 改善土壤条件,种植适应干旱环境的植物,以实现精细的农业生产 和社会发展。

高中地理必修一期末试题(含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1期末模拟题 2014.1.6. 1.北京天安门广场每天升国旗的时间是根据日出的时刻而定的,下列日期中,升旗仪式最 早的是: A.7月1 日B.5月1 日C.8月1日D.10月1 日 2.元旦这一天,太阳直射点: A.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B.在北半球但向南移动 C.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D.在南半球但向北移动 3.北半球各地昼渐短、夜渐长的时期是: A.夏至日至冬至日B.秋分日至春分日 C.春分日至秋分日D.冬至日至夏至日 4.当本初子午线与昏线重合时,北京时间为: A.12月22日12时B.6月22日8时 C.3月21日0时D.9月24日2时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级强震,造成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回答5~6题。 5.这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20千米左右,岩层的断裂处位于: A.上地幔中B.地壳中C.下地幔中D.地核中 6.这次地震震中的人们会感觉到: A.只有上下颠簸,没有水平晃动 B.只有水平晃动,没有上下颠簸 C.先上下颠簸,后水平晃动 D.先水平晃动,后上下颠簸 图为某地5月5日前后几天的天气变化资料统计图,回答7~9题。 7.这次天气变化过程最有可能是由: A.反气旋造成B.气旋造成 C.冷锋造成D.暖锋造成 8.这次降水的形成原因是: A.气流下沉造成 B.气流对流上升造成 C.暖气团被迫抬升造成 D.暖气团主动沿锋面爬升造成 9.此系统易造成: A.东北、华北地区的夏季暴雨B.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 C.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D.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 读8月份中纬度某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图,回答10—11题。10.图中P、K处分别是: A.冷锋、冷锋 B.冷锋、暖锋 C.暖锋、冷锋 D.暖锋、暖锋 11.该天气系统在1—7处的剖面图正 确的是: 图5为“某地天气系统和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12-14题。 12.关于乙地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暖锋影响,气温将升高 B. 受冷锋影响,气温将降低 C.受冷锋影响,气压将降低 D.受暖锋影响,气压将升高 13.有关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丙、丁之间有断层 B.乙地背斜成山 C.丙地向斜成谷 D.图示地区地质构造为褶皱 14.受侵蚀作用影响最强的地区是: A.乙 B. 甲 C. 丙 D. 丁 右上图为“太平洋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5题。 15.丙处有一大渔场,若用洋流剖面示意图来解释其成因,应选: A B C D

高中地理必修一期末试题(含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期末试题(含答案) 优秀研究资料欢迎下载 以下是高中地理必修1期末模拟题2014.1.6的题目。 1.北京天安门广场每天升国旗的时间是根据日出的时刻而定的。下列日期中,升旗仪式最早的是哪一天? A。7月1日 B。5月1日 C。8月1日 D。10月1日 2.元旦这一天,太阳直射点在哪里? A。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B。在北半球但向南移动 C。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D。在南半球但向北移动 3.北半球各地昼渐短、夜渐长的时期是哪一个时间段?

A。夏至日至冬至日 B。秋分日至春分日 C。春分日至秋分日 D。冬至日至夏至日 4.当本初子午线与昏线重合时,北京时间为哪一天? A。12月22日12时 B。6月22日8时 C。3月21日时 D。9月24日2时 5.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级强震,造成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震源深度约为多少千米?岩层的断裂处位于哪里? A。震源深度约为20千米左右;岩层的断裂处位于地壳中。 B。震源深度约为20千米左右;岩层的断裂处位于下地幔中。 C。震源深度约为20千米左右;岩层的断裂处位于上地幔中。

D。震源深度约为20千米左右;岩层的断裂处位于地核中。 6.这次地震震中的人们会感觉到什么? A。只有上下颠簸,没有水平晃动 B。只有水平晃动,没有上下颠簸 C。先上下颠簸,后水平晃动 D。先水平晃动,后上下颠簸 7.下图为某地5月5日前后几天的天气变化资料统计图。这次天气变化过程最有可能是由什么造成的? A。反气旋造成 B。气旋造成 C。冷锋造成 D。暖锋造成 8.这次降水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A。气流下沉造成 B。气流对流上升造成 C。暖气团被迫抬升造成

(完整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期末试卷(含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1期末测试题 (人教版)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班级 姓名 座号 得分 人.5月1日 8.7月1日 2.元旦这一天,太阳直射点: A.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C.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C. 8月1日 D . 10月1日 B.在南半球但向北移动 D.在北半球但向南移动3 .北半球各地昼渐短、夜渐长的时期是: A .春分日至秋分日 C.夏至日至冬至日 4 .当本初子午线与昏线重合时,北京时间为: A. 9月24日2时 C . 3月21日0时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 8级强震,造成巨大的人员和财 产损失。回答5〜6题。 5 .这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 20千米左右,岩层的断裂处位于: A.地壳中 B.上地幔中 C.下地幔中 D.地核中 6 .这次地震震中的人们会感觉到: A.只有上下颠簸,没有水平晃动 B.只有水平晃动,没有上下颠簸 C.先水平晃动,后上下颠簸 D .先上下颠簸,后水平晃动 图为某地5月5日前后几天的天气变化资料统计图,回答 7〜9题。 7 .这次天气变化过程最有可能是由 : A.反气旋造成 B.气旋造成 C .冷锋造成 D .暖锋造成 8 .这次降水的形成原因是 : A.气流下沉造成 高中地理必修 B .秋分日至春分日 D .冬至日至夏至日 B . 6月22日8时 D. 12月22日12时 水 量 (mm )

高中地理必修1其 8 .气流对流上升造成 C.暖气团主动沿锋面爬升造成 D.暖气团被迫抬升造成 9 .此系统易造成: A.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 C.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 读8月份中纬度某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图, 10 .图中P 、K 处分别是: A.冷锋、冷锋 B.暖锋、暖锋 C.暖锋、冷锋 D .冷锋、暖锋 图5为“某地天气系统和地质构造示意图” 12.关于乙地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冷锋影响,气温将降低 B.受暖锋影响,气温将升高 C.受冷锋影响,气压将降低 D.受暖锋影响,气压将升高 13 .有关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地区地质构造为褶皱 B.乙地背斜成 C.丙地向斜成谷 D.丙、丁之间有断层 14 .受侵蚀作用影响最强的地区是: A. 甲 B .东北、华北地区的夏季暴雨 D.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 呈 10 — 11题。

精选高中地理必修一期末测试题完整版(含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 1.在包含太阳和地球的天体系统中,最高一级和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分别是() A.银河系、太阳系 B.河外星系、地月系 C.太阳系、地月系 D.总星系、太阳系 2.太阳能量的来源是:() A、氢气燃烧 B、氮气爆炸 3.地球上温度适宜的主要原因是 A.日地距离适中 C.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 C、核裂变反应 D、核聚变反应() B.太阳光照条件稳定 D.地球的体枳和质量适中 4. 12月22日,下列地点中地球自转线速度、角速度均为0°的是() A、北极点 B、北京市 C、广州市 D、南京市 5.下列地理现象中,由于地球自转而造成的现象是:() A、昼夜的交替 B、昼夜长短的变化 C、春夏秋冬的更替 D、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6.北京天安门广场每天升国旗的时间是根据日出的时刻而定的,下列日期中,升旗仪式曷 早的是: A. 5月1日 7.元旦这一天,太阳直射点: A.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C.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8.北半球各地昼渐短、夜渐长的时期是: A.春分日至秋分日 C.夏至日至冬至日 C.8月1日 D. 10月1日 B.在南半球但向北移动 D.在北半球但向南移动 B.秋分日至春分日 D.冬至日至夏至日

9.当本初子午线与昏线重合时,北京时间为:

C. 3月21日0时 D. 12月22日12时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级强震,造成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报 失。回答5〜6题。 10 .这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20千米左右,岩层的断裂处位于: 11 .这次地震震中的人们会感觉到: A.只有上下颠簸,没有水平晃动 B.只有水平晃动,没有上下颠簸 C.先水平晃动,后上下颠簸 D.先上下颠簸,后水平晃动 图为某地5月5日前后几天的天气变化资料统计图,回答7〜9题。12 .这次天气变化过程最有可能是由: A.反气旋造成 B.气旋造成 C.冷锋造成 D.暖锋造成 13 .这次降水的形成原因是: A.气流下沉造成 B.气流对流上升造成 C.暧气团主动沿锋面爬升造成 D.暧气团被迫抬升造成 14 .此系统易造成: A.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 C.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 量(mm ) B.东北、华北地区的夏季暴雨 D.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 图5为“某地天气系统和地质构造示意图二 15 .关于乙地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冷锋影响,气温将降低 B.受暧锋影响,气温将升高 C.受冷锋影晌,气压将降低 D.受暖锋影响,气压将升高 16 .有关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地区地质构造为褶皱 A. 9月24日2时 B. 6月22日8时 A.地壳中 B.上地幔中 C.下地幔中 D.地核中 读图完成12-14题.

高中地理必修一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考前须知: 1.本试卷备有答题纸,请在答题纸上作答,否那么无效。 2.本试卷分为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局部,总分值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第一卷〔选择题共60分〕 本卷共 30 小题,每题 2 分,共计 60 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 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项选择、错选均不得分。 1.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普通行星,但又是惟一一颗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以下与 地球上有生物存在无关的是 .. A.日地距离适中B.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 C.地球自西向东自转D.地球上昼夜交替周期不长 2.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是 A.日冕B.极光C.太阳光D.黑子和耀斑 3.以下地理现象,与太阳活动密切相关的是 A.酸雨的形成B.“磁暴〞现象的产生 C.臭氧层空洞的出现D.扬尘、沙暴天气的出现 4.当伦敦〔零度经线〕地方时为中午12 点时,区时为20 点的城市是 A.悉尼〔 150° E 附近〕 B .莫斯科〔 37° E 附近〕 C.上海〔 120° E 附近〕 D .洛杉矶〔 120° W附近〕 5.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在以下日期中昼夜长短相差最大的一天是 A.4月 1日B.7月1日 C.10月1日D.11月1日 6.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是 A.热力环流 B.大气环流 C.三圈环流 D.季风环流 读右图,答复7~8题。 7.关于该图反映的大气运动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只有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 B .高空 C.不考虑摩擦力D.近地面 8.图中 d 代表的是 A.地转偏向力B.摩擦力 C.水平气压梯度力D.风向 9.图中的 A 地与 B 地相比 A.水平气压梯度力一样B.风向相反 C. A 地风速小于 B 地D.摩擦力一定一样 右图为某地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读图答复10~11 题。 1 0.该图表示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

高中地理必修一期末试卷(带答案)

绝密★启用前 试卷副标题 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图1为天体系统层次示意图,图中O为地球所在的天体系统,P为某一天体。读图完成1~3题。 1.若R=38.4×104km,则() A.P为月球,O为太阳系 B.P为月球,O为地球 C.该天体系统由恒星、行星和卫星组成 D.该天体系统属于河外星系 2.若O为太阳,且R=15×108km,则() A.该天体系统为太阳系,P为冥王星 B.该天体系统为太阳系,P为地球 C.该天体系统是银河系,O为银河系中心 D.该天体系统是总星系,O为总星系中心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O为银河系中心,P为太阳,则R=10万光年 B.若该天体系统为总星系;P为目前已知的最远天体,则R=200亿光年 C.该图表明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D.该图表明总星系就是宇宙

读图2,若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判断4~6题。 4.此时太阳直射的纬度是() A.66°34′S B.23°26′S C.0°D.23°26′N 5.下列对该图此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 B.罗马炎热干旱 C.四川盆地昼长夜短 D.北京时间是12月22日(前后)14时 6.在动力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海轮从A处出发沿所在纬度做环球航行,按顺时针方向速度较快,这是因为() A.气压带的影响B.风海流的影响 C.季风环流的影响D.太阳辐射的影响 图3是城市风示意图,读后回答7~8题。 7.市区与郊区相比,近地面() A.气温高、气压低B.气温低、气压高 C.气温低、气压低D.气温高、气压高 8.下列措施中属于合理减弱城市热岛效应的是() A.加快重工业的发展 B.加大城市土地硬化面积 C.在市中心大力植树种草 D.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 读图4,完成9~10题。

高中地理必修一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C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地球上昼夜交替周期不长 下列地理现象,与太阳活动密切相关的是 A. 酸雨的形成 C . 10月1日 6.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是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备有答题纸,请在答题纸上作答,否则无效。 2. 本试卷分为第I 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90 分钟。 第I 卷(选择题共60 分) 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普通行星,但又是惟一一颗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下列与 地 球上有生物存在无关 的是 A .日地距离适中 .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 2. 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是 A .日冕 .极光 C .太阳光 D .黑子和耀斑 A .热力环流 B. 大气环流 C. D. 季风环流 读右图,回答 7〜8题。 7.关于该图反映的大气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只有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 .高空 三圈环流 C .不考虑摩擦力 .近地面 8 .图中d 代表的是 A .地转偏向力 B C .水平气压梯度力 D 9.图中的A 地与B 地相比 A .水平气压梯度力相同 B C . A 地风速小于B 地 D .摩擦力 .风向 .风向相反 .“磁暴”现象的产生 C .臭氧层空洞的出现 .扬尘、沙暴天气的出现 当伦敦(零度经线) 地方时为中午 12点时,区时为 20点的城市是 A .悉尼(150 ° C .上海(120 ° E 附近) E 附近) 5 .北半球中纬度地区, B .莫斯科(37 ° E 附近) D .洛杉矶(120 ° W 附近) 在下列日期中昼夜长短相差最大的一天是 11月1日

高中地理必修一期末试卷(含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1期末测试题(人教版)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班级姓名座号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 1.北京天安门广场每天升国旗的时间是根据日出的时刻而定的,下列日期中,升旗仪式最 早的是: A.5月1 日B.7月1 日C.8月1日D.10月1 日 2.元旦这一天,太阳直射点: A.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B.在南半球但向北移动 C.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D.在北半球但向南移动 3.北半球各地昼渐短、夜渐长的时期是: A.春分日至秋分日B.秋分日至春分日 C.夏至日至冬至日D.冬至日至夏至日 4.当本初子午线与昏线重合时,北京时间为: A.9月24日2时B.6月22日8时 C.3月21日0时D.12月22日12时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级强震,造成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回答5~6题。 5.这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20千米左右,岩层的断裂处位于: A.地壳中B.上地幔中C.下地幔中D.地核中 6.这次地震震中的人们会感觉到: A.只有上下颠簸,没有水平晃动 B.只有水平晃动,没有上下颠簸 C.先水平晃动,后上下颠簸 D.先上下颠簸,后水平晃动 图为某地5月5日前后几天的天气变化资料统计图,回答7~9题。 7.这次天气变化过程最有可能是由: A.反气旋造成B.气旋造成 C.冷锋造成D.暖锋造成 8.这次降水的形成原因是: A.气流下沉造成

B .气流对流上升造成 C .暖气团主动沿锋面爬升造成 D .暖气团被迫抬升造成 9.此系统易造成: A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 B .东北、华北地区的夏季暴雨 C .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 D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 读8月份中纬度某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图,回答10—11题。 10.图中P 、K 处分别是: A .冷锋、冷锋 B .暖锋、暖 锋 C .暖锋、冷锋 D .冷锋、暖锋 11.该天气系统在1—7处的剖面图正 确的是: 图5为“某地天气系统和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12-14题。 12.关于乙地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冷锋影响,气温将降低 B.受暖锋影响,气温将升高 C.受冷锋影响,气压将降低 D.受暖锋影响,气压将升高 13.有关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地区地质构造为褶皱 B.乙地背斜成 C.丙地向斜成谷 D.丙、丁之间有断层 14.受侵蚀作用影响最强的地区是: A. 甲 A B C D

高中地理必修一期末试卷(带答案).doc

试卷副标题 题号-一- -二二三四五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 •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选择题(题型注释) 图中0为地球所在的天体系统, B. 若该天体系统为总星系;P为目前已知的最远天 体,则R= 200亿光年 C. 该图表明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D. 该图表明总星系就是宇宙 绝密★启用前 评卷人得分 P为某一天体。读图完成 A. 该天体系统为太阳系, B. 该天体系统为太阳 系, C. 该天体系统是银河系, D. 该天体系统是总星系,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P为冥王星 P为地球 0为银河系中心 0为总星系中心 () P为太阳,则R= 10万光年 图1为天体系统层次示意图,

读图2,若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判断4〜6题。 4•此时太阳直射的纬度是() A. 66° 34' S B. 23° 26' S C. 0° D. 23° 26' N 5.下列对该图此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 B. 罗马炎热干旱 C. 四川盆地昼长夜短 D. 北京时间是12月22日(前后)14时 6 .在动力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海轮从A处出发沿所在纬度做环球航行,按顺时针方向速度较快,这是因为() A. 气压带的影响 B.风海流的影响 C.季风环流的影响 D.太阳辐射的影响 图3是城市风示意图,读后回答7〜8题。 7 .市区与郊区相比,近地面() A. 气温高、气压低 B.气温低、气压高 C.气温低、气压低 D.气温高、气压高 8.下列措施中属于合理减弱城市热岛效应的是() A. 加快重工业的发展 B. 加大城市土地硬化面积 C. 在市中心大力植树种草 D. 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读图4,完成9〜10题。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