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数值模拟技术发展现状

焊接数值模拟技术发展现状
焊接数值模拟技术发展现状

焊接数值模拟技术发展现状

吴言高1, 李午申1, 邹宏军2, 冯灵芝1

(1.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 300072; 2.攀钢集团钢城企业总公司协力公司,四川攀枝花 617000)

摘 要:焊接是一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借助计算机技术,对焊接现象进行数值模拟,是国内外焊接工作者的热门研究课题,并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概括介绍了数值模拟技术的概念及分析方法和焊接数值模拟的主要内容及意义,综述了国内外焊接数值模拟在热过程分析、冶金分析、应力应变分析、构件使用性能分析、氢扩散分析、特种焊接过程分析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对我国焊接数值模拟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焊接;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中图分类号:T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360X(2002)03-89-

04

吴言高

0 序 言

焊接是一个涉及电弧物理、传质传热、冶金和力学的复杂过程,单纯采用理论方法,很难准确的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因此,在研究焊接生产技术时,往往采用试验手段作为基本方法,其模式为 理论试验生产!,但大量的焊接试验增加了生产的成本,且费时费力。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快速发展,引发了虚拟制造技术的热潮,这其中就包括焊接热加工过程的数值模拟。焊接数值模拟技术的出现,为焊接生产朝 理论数值模拟生产!模式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焊接数值模拟技术的发展使焊接技术正在发生着由经验到科学、由定性到定量的飞跃。

1 焊接数值模拟基础

1.1 焊接数值模拟概念

焊接数值模拟,是以试验为基础,采用一组控制方程来描述一个焊接过程或一个焊接过程的某一个方面,采用分析或数值方法求解以获得该过程的定量认识(如焊接温度场、焊接热循环、焊接HAZ的硬度、焊接区的强度、断裂韧性等)。焊接数值模拟的关键是确定被研究对象的物理模型及其控制方程(本构关系)。而焊接物理模拟是采用缩小比例或简化了某些条件的模拟件来代替原尺寸形状的实物研究(如焊接热/力物理模拟、密栅云纹法分析应力应变、氢的瞬态分布电视录象)。物理模拟可以校验、校核数值模拟的结果,作为数值模拟的必要补充。

收稿日期:2001-12-261.2 焊接数值模拟中的数值分析方法

数值模拟是对具体对象抽取数学模型,然后用数值分析方法,通过计算机求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开发了许多不同的科学方法,其中有:(1)解析法,即数值积分法;(2)蒙特卡洛法;(3)差分法;(4)有限元法。

数值积分法用在原函数难于找到的微积分计算中。常用的数值积分法有梯形公式、辛普生公式,高斯求积法等。

蒙特卡洛法又称随机模拟法。即对某一问题做出一个适当的随机过程,把随机过程的参数用由随机样本计算出的统计量的值来估计,从而由这个参数找出最初所述问题中的所含未知量。

差分法的基础是用差商代替微商,相应的就把微分方程变为差分方程来求解。差分法的主要优点是对于具有规则的几何特性和均匀的材料特性问题,其程序设计和计算简单,易于掌握理解,但这种方法往往局限于规则的差分网格,不够灵活。在焊接研究中差分法常用于焊接热传导、熔池流体力学、氢扩散等问题的分析。

有限元法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航空工程中飞机结构的矩阵分析,现在它已被用来求解几乎所有的连续介质和场的问题。在焊接领域,有限元法已经广泛的用于焊接热传导、焊接热弹塑性应力和变形分析、焊接结构的断裂力学分析等。

在工程应用中,上述数值方法常相互交叉和渗透。

1.3 焊接数值模拟的内容

焊接数值模拟包括以几个下方面:(1)焊接热过程的数值模拟;(2)焊接熔池液体流动及形状尺

第23卷 第3期2002年6月

焊接学报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A WELDING INS TI TUTION

Vol.23 No.3

June 2002

寸的数值模拟;(3)焊缝金属凝固和焊接接头相变过程的数值模拟;(4)焊接应力和应变发展过程的数值模拟;(5)非均匀焊接接头的力学行为的数值模拟;(6)焊接接头组织变化和热影响区氢扩散的数值模拟;(7)焊接结构断裂韧性、疲劳裂纹扩展的数值模拟。

1.4 焊接数值模拟的意义

焊接数值模拟的理论意义在于,通过对复杂或不可观察的现象进行定量分析和对极端情况下尚不知的规则的推测和预测,实现对复杂焊接现象的模拟,以助于认清焊接现象本质,弄清焊接过程规律。

焊接数值模拟的现实意义在于,根据对焊接现象和过程的数值模拟,可以优化结构设计和工艺设计,从而减少试验工作量,提高焊接接头的质量。

2 焊接数值模拟在国内外发展研究现状

1962年,丹麦人首次用计算机有限差分法进行铸件凝固过程的传热计算,进入70年代,更多的国家加入到这个研究行列,并从铸造逐步扩展到锻压、热处理、焊接。我国焊接界数值模拟研究起步于80年代初,近年来很多的科研单位和个人投入到了这项研究中,并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2.1 焊接热过程分析

焊接热过程分析包括焊接热源的大小和分布形式分析、热物理性能随温度变化的影响分析,焊接熔池中的流体动力学和传热分析,焊接电弧的传热传质分析,以及各种实际焊接接头形式、焊接程序、焊接工艺方法的边界条件处理等。利用数值方法计算焊接热过程,为合理选择焊接方法和工艺参数以及进一步进行冶金分析和动态应力应变分析奠定了基础。

焊接热过程的数值分析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1985年樊丁和https://www.360docs.net/doc/db4885466.html,hio在假定电流为高斯分布的条件下,计算了电弧的压力场分布规律,建立了较完善的电弧传热传质数值模型[1];J.J.Lo wke采用了一个统一的电弧-电极处理系统对GTAW和G MAW 焊接时电极的温度进行了数值预测,该二维模型可在任何给定电流、焊接气体和电极形状下进行分析[2]。

文献[3]首次将电弧看作辐射状并呈高斯分布的二维热流作用于工件表面,解决了电弧产热问题;通过淬液法测试金属的固相分数随温度变化率,得到凝固潜热释放率;采用增大热传导系数的方法并考虑熔池内流体流动对整个温度场的影响,建立了二维焊接凝固裂纹温度场计算模型。文献[4]在ADINA&T的基础上,建立了包括网格划分、材料性能参数输入和焊接参数输入的输入模块,实现了参数的输入、预览等基本功能;同时编制了时间函数自动生成模块,实现了用时间函数来描述焊接工程中的电弧热输入;设计了单元死活时间自动计算模块,成功的实现了单元!活-死-活!过程,最终形成了可以引导技术人员完成复杂的凝固裂纹数值模拟的自动前处理系统。文献[5]以ADINA&T为中心计算软件,利用VB6.0为主要编程语言,借助MATLAB 及MatrixVB矩阵运算函数库,建立了温度场数值模拟后处理系统。该系统通过位置和时间步设置,实现了任意位置和时刻温度场的三维、等高线、横截面、纵截面和循环线的显示。

2.2 焊接冶金分析

焊接过程冶金分析包括焊接熔池中的化学反应和气体吸收、焊缝金属的结晶、溶质的再分配和显微偏析、气孔、夹渣和热裂纹的形成、热影响区在焊接热循环作用下发生的相变和组织性能变化,以及氢扩散和冷裂纹等的预测。为保证接头质量,对焊接冶金过程和焊接接头组织性能的预测、优化,以及对工艺参数的选择是一非常重要的课题。

美国Oak Ridge国家试验室的S.A.David等人对焊缝金属中显微组织的建模进行了较全面深入的研究,并试图用一个通用和集成的模型来预测焊缝组织的发展,它是焊缝金属成分和焊接参数的函数,适合于任何合金系统[2]。H.Cerjak等发展了一个综合的计算机程序 HAZ-CAC ULATOR!,提供了大约50个冶金计算法,可用于非合金钢、合金结构钢、调质钢、低合金钢、耐热钢与奥氏体不锈钢[2]。关于热影响区的相变和组织性能的预测,最初是根据SH-CC T图结合热计算来预测组织和硬度的,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始重视温度、相变和热应力之间的耦合效应。D.F.Watt和C.Henwood等提出了一个预测模型,对焊接热影响区传热和组织变化的耦合进行了研究。

国内在这一领域研究较少。文献[6]提出了一个焊接SH-CC T图的计算机辅助推定模型,利用该模型可以实现给定钢材化学成分,计算机自动制定出焊接SH-CCT图。

2.3 焊接应力应变分析

焊接应力与应变数值分析的研究,包括焊接动态的应力应变过程,焊接残余应力和残余变形、拘束度和拘束应力以及消除应力处理等。这对预防焊接裂纹和提高接头的性能有很大益处。

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的上田幸雄等首先以有限元为基础,提出了考虑材料力学性能与强度有关的热弹塑性分析理论,从而使复杂的动态焊接应

90

焊 接 学 报第23卷

力应变过程的分析成为可能。他的理论成果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焊接热弹塑性基本理论;(2)焊接应力的发生机制和残余应力分布状态;(3)消除应力退火;(4)焊接裂纹及其力学指标;(5)固有应变理论;(6)基于固有应变理论的二维残余应力测定法;(7)高精度焊接变形的预测;(8)焊接应力变形对焊接接头的强度影响等[2]。法国的J.B.Leblon对相变时钢的塑性行为进行了理论和数值研究,在研究基础上发展了SYSWELD软件;T.Tnouce等研究了伴有相变的温度变化过程中,温度、相变、热应力三者之间的耦合效应,并提出了在考虑耦合效应的条件下本构方程的一般形式[2]。

文献[7,8]通过采用单元再生、单元死活方案,消除了焊接构件中熔池变形对熔池尾部应力应变场的影响;通过加大材料线膨胀系数的方法,考虑凝固收缩对熔池尾部应力应变场的影响;通过采用热弹、塑性力学方法处理了固相区的应力应变本构关系,从而建立了一种计算凝固裂纹驱动力的有效方法。文献[9,10]针对实际结构应力和变形的数值模拟,研究了焊接移动热源、动态可逆的自适应网格技术、焊缝熔敷金属填充的处理、并行计算、材料性能在高温时的处理、降阶积分等关键性问题,提出了相似理论、快速焊接变形实时测量在焊接数值模拟中的应用。文献[11]利用ADINA非线性分析有限元程序,对低碳钢管道环焊缝接头焊接残余应力进行有限元分析。在热弹塑性分析中考虑了材料热物理和力学性能依赖于温度变化。结果表明,在管道接头内表面焊缝中心及近缝区轴向和环向残余应力均为拉应力,随离开焊缝距离的增加,逐渐过渡为压应力;在管道接头外表面焊缝中心处的轴向残余应力为压应力,而环向残余应力为拉应力,计算预测值与实测值基本一致。近年来,文献[9、10]在焊接结构变形方面进行的广泛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并已应用于三峡1200t桥式起重机主梁焊接变形的控制和大型挖掘机的工艺设计中。

2.4 焊接结构完整性评定

焊接结构完整性评定包括焊接接头应力分布状态、焊接构件的断裂力学分析、疲劳裂纹的扩展、残余应力对脆断的影响、焊缝金属和热影响区对性能的影响等。其中对焊接接头断裂力学分析的研究最为活跃。

国际焊接学会(IIW)的第X分委会近来的研究中心就是对焊接接头断裂韧性的研究。德国GKSS 的M.C ocak、日本的M.Toyoda,F.Minami等人在这方面做了许多工作。F.Minami等采用局部近似法(该方法引入Weibull应力 w作为一个可挑选的断裂驱动力)定量研究了不均质焊接接头的断裂阻力,该近似法已用于强度不匹配对断裂韧性结果影响的预测,以及从韧性试验结果到焊接接头断裂使用评价的变换性分析,显示出了优越性。

基于单试样延性断裂韧度的试验确定方法,文献[12]建立了一种延性断裂韧度统计分布的数值模拟模型,可较好地处理各种非固定因素引起的延性断裂韧度的统计变异性。在计算机上易实现大样本量的模拟、得到较准确的延性断裂韧度的统计分布及其参数,同时还可进行敏感性分析。近年来,上海交通大学开展了广泛的国际合作,在焊接力学数值模拟领域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13]:(1)研究了适合各种焊接热输入条件下的焊接传热有限元分析方法和相应的计算机程序,研究了提高三维焊接热弹塑性有限元计算精度和稳定性的有效方法并在若干三维复杂焊接结构的分析以及失效变形之中得到成功应用;(2)引入考虑高温蠕变的粘弹塑性有限元方法,对局部焊后热处理的评定准则进行了全面研究,提出了新的评定方法;(3)提出和发展了基于弹性计算的预测焊接变形的残余塑变有限元方法,包括采用三维板壳单元和考虑大变形。一些理论成果已经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如空调压缩机的焊接变形与应力分析,大型艇体结构的焊接变形预测,600MW核电凝气器焊接变形分析等。

2.5 焊接中氢扩散分析

氢是引起高强钢冷裂纹的三大要素之一。焊接氢扩散过程相当复杂,受到接头组织、温度、应力、塑性应变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要寻找它的解析解十分困难。目前数值分析方法已应用于焊接氢的扩散与聚集的研究。

B.Bets等通过氢扩散和聚集行为的数值分析评价了焊接接头层状撕裂的影响。E.Takahashi[14]等采用了有限差分法评价了一个多层焊缝中氢的分布,FDM计算结果与试验测定相当吻合。

文献[15]采用AB 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氢在不均质焊接接头的扩散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得到了焊接接头随时间延迟,焊缝金属中氢的浓度逐渐降低,而熔合区以外区域氢的浓度经历了一个峰值变化过程的结论。该结论可用于指导焊接热过程中的工艺制订。

2.6 特种焊接过程分析

H.A.Nied[16]在1984年提出了一个电阻点焊过程的有限元模型。该模型可以用来分析压力和焊接循环,预测温度分布、热膨胀及其应力和熔核的几何尺寸。

A.Matsunawa等提出了一个激光脉冲点焊热传导以及快速熔化和凝固的模型,该模型考虑到了潜热的影

第3期吴言高,等:焊接数值模拟技术发展现状91

响,可用来选择凝固时合适的热循环,从而减少有裂纹敏感性的合金脉冲激光点焊时的热裂纹倾向[2]。

文献[17]根据相变扩散连接的特殊性,建立了钛/不锈钢相变扩散连接界面区元素扩散、金属间化合物的生长和成长行为的数学模型。文献[18]对PB GA封装制造时钎料球的激光重熔过程中的温度场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考虑了多点和扫描两种激光加热方式对温度场的影响规律,并将成果成功用于生产中。

3 焊接数值模拟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建议

近10年来,焊接数值模拟技术不断向深度、广度发展,研究工作已普遍由建立在温度场、电场、应力应变场基础上的旨在预测宏观尺度的模拟进入到以预测组织、结构、性能为目的的中观尺度及微观尺度的模拟阶段;由单一的温度场、电场、流场、应力应变场、组织模拟进入到耦合集成阶段;由共性通用问题转向难度更大的专用特性问题,包括解决特种焊接模拟及工艺优化问题,解决焊接缺陷消除等问题;由孤立研究转向与生产系统及其它技术环节实现集成,成为先进制造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过多年研究,中国已经形成了一批较成熟的准商品化的软件,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应尽量以国外成熟商业软件为基础,将改进提高与普及应用相结合,加快数值模拟软件开发。要在工厂及科研单位普及这项技术,使之成为优化工艺设计、科技攻关、技术创新的重要手段;要重视与物理模拟和测试技术的配合使用,提高数值模拟的精度和速度;要加强焊接数值模拟基础理论及缺陷形成原理的研究;要多渠道集资,支持数值模拟研究工作;另外,中国目前的研究工作,有一些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如焊接凝固裂纹精确评价技术及开裂判据、焊接氢致裂纹精确评价技术及开裂判据、金属凝固相区热应力本构方程及模拟仿真、固态相变条件下弹塑性应力应变场分量的理论分析及模拟等。应瞄准目标,集中优势力量,争取做出更大的成绩。

4 结 束 语

到2020年,计算机分析、数值模拟、自动化制造,将在焊接中广泛运用,焊接将彻底转变为一门科学。在焊接技术由经验向科学的转变过程中,焊接工艺过程控制、材料的低功耗、纯净化和智能化以及焊接设备参数复杂控制知识模型的建立是核心任务。随着对焊接过程中各种现象的进一步深入了解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焊接数值模拟技术及进一步发展的虚拟制造技术必将广泛的应用到焊接技术的研究及生产中,极大促进国民经济建设,推动生产制造的科学化、现代化、自动化进程。

参考文献:

[1] Ushio M,Fan D.A method of es timating the space charge voltage drop

for thermionic arc cathodes[J].J.Phys.D,Appl.Phys.,1994,27(3): 561~566.

[2] Ushio M.Proc.metallo thermo mechanics applicati on to phase

trans formati on incorporated processes[A].Theoretical prediction in j oining and weldi ng[C].Osaka,1996.89~111.

[3] 魏艳红,刘仁培,董祖珏.不锈钢焊接凝固裂纹温度场的数值模

拟[J].焊接学报,1999,20(3):199~203.

[4] 刘仁培,董祖珏,魏艳红.焊接凝固裂纹数值模拟前处理系统

[A].第十次全国焊接学会论文集(1)[C].哈尔滨:黑龙江人民

出版社,2001.201~204.

[5] 魏艳红,刘仁培,董祖珏.焊接凝固裂纹数值模拟后处理系统

[A].第十次全焊接学会论文集(1)[C].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

版社,2001.205~208.

[6] 樊 丁,陈剑虹.焊接CCT图的计算机辅助推定模型及程序系

统[J].甘肃工业大学学报,1995,21(4):6~12.

[7] 魏艳红,刘仁培,董祖珏.不锈钢焊接凝固裂纹应力应变场数值

模拟结果分析[J].焊接学报,2000,21(2):36~38.

[8] 刘仁培,董祖珏,魏艳红.不锈钢焊接凝固裂纹应力应变场数值

模拟模型的建立[J].焊接学报,1999,20(4):238~243.

[9] 赵海燕,鹿安理,史清宇,等.焊接结构CAE中数值模拟技术的

实现[J].中国机械工程,2000,11(7):732~734.

[10] 鹿安理,史 静,赵海燕.焊接过程仿真领域的若干关键技术问

题及其初步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0,11(1/2):201~205. [11] 董俊慧,霍立兴,张玉风.低碳钢管道焊接残余应力有限元分

析[J].焊接,2000(12):11~15.

[12] 刘 敏,霍立兴.延性断裂韧度统计分布的数值模拟方法[J].

焊接学报,2000,21(2):14~17.

[13] 汪建华.焊接力学数值模拟的发展及其工程应用[A].第十次

全国焊接学会论文集(2)[C].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1.492~495.

[14] Yuri oka N,Koseki T.Modelling activiti es in Japan[A].Proc.Theoreti

cal Predicti on in J oini ng and Welding[C].Osaka,Japan,Nov.1996:39 ~58.

[15] 张显辉,谭长瑛,陈佩寅.焊接接头氢扩散数值模拟(1)[J].焊

接学报,2000,21(3):51~54.

[16] Nied H A.The fi nite element modeli ng of the resistance spot weldi ng

process[J].Welding Journal,1984,63(4):123~132.

[17] 何 鹏,张九海,冯吉才,等.相变扩散连接界面生成金属间化

合物的数值模拟[J].焊接学报,2001,21(3):75~78.

[18] 田艳红,王春青.钎料球激光重熔温度场数值模拟[J],焊接学

报,2001,22(2):75~78.

作者简介:吴言高,男,1978年11月出生,天津大学材料学院2000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焊接冶金性及材料加工性。Email:s omuc h@https://www.360docs.net/doc/db4885466.html,

92

焊 接 学 报第23卷

ple of causing and relieving welding residual s tress,a steel bar wi th two constrained ends and a long welded plate are analyzed as one-di mensional models.Two thennal cycles are used.One includes heat ing and cooling stages and the other includes only cooling stage direct ly from high temperature to room temperature.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welds the residual compressive plastic strains are caused in the former case and the residual contractive thermal strains are caused in the second case.Their actions are equivalent for causing the weld ing residual stress.However it is the best way to i ntroduce the con cept of inherent strain which includes the thermal s train,plastic strain and phase transformation strain caused in welding cycle and can be considered as a source of welding stress.Some relative problems are dbcuss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welding;residual stress;plastic strain;thermal strain;inheren t strain

Numeric Analysis for Density Distribution of Element at the In terface in Diffusion Bonding HE Peng(Nati onal Key Laboratory of Advanced Welding Production Technology,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arhin150001,China),FE NG Ji-cai,QIAN Yi-yu, HAN Jie-chai,MAI Han-hui,JIA jin-guo.p80~82

Abstract:Dis tribution of element at the interface in diffusion bonding is a cross behavior related to diffusion,phase transformation, and interfacial reaction,which affects bond performance.T herefore computing technology and numeric simulation were used in order to control diffusion bonding processes and forecas t bond quality.In this paper,aimi ng to make diffusion bonding of dissimilar materials,on the basi s of thermodynamic law,the density distribution of element at the interface of the joint was numerically analyzed,and a model of inter face reacti on for establishing a solid solution interface layer was sug gested,so that the effect of diffusion bonding parameters on bond per formance can been analyzed qualitatively and semi-quantitatively. Diffusion bonding of heat resistant alloy K5to heat resistant steel 2Cr12NiMoV validated correctness of thi s model,and which gave ref erence to es tablishing diffusion bonding parameters.

Key w ords:di ffusion bonding;numeric analysis;dissimilar materials;density of element

Feedback Control for Welding Current in Present Output Pulse for Inverter TIAN Song-ya(Hehai University,Jiangsu Changzhou213022,China),CHEN Li-hua.p83~84,96 Abstract:Compared with other power switcher,IGB T(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has rapider s witch speed and collector current is more,collector to emitter saturation voltage is less so it is widely used in inverter welding machine.To i mprove welding machine relia bility,present pulse control circuit for inverter is designed,which is based on the treatment for instantaneous si gnal of welding current. Rapid regulation without overshoot of welding current can be realized in the whole range of arc load.It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varied welding process and ensure the performance reliabili ty of inverter. The circuit also may be used in half-bridge,full bridge and single ended forward inverter.

Key words:IGBT;inverter power source;feedback

Research on Defect Detection and Evaluation in WeldS with X-Rays ZHOU Zheng-gan(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utomation,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Astronau tics,Beijin g 100083,China),TENG Sheng-hua,JIANG Wei,LI He-ping.p85 ~88

Abstract:The current technical level of inspection of welds with Xrays is analyzed and with which some drawbacks are pointed ou t. Approaches based on hu man i nspector or computer to detect and eval uate radiographic fil ms and digital radiographic images of welds are introduced respectively.The state-of-the-art of automated evalu ation of digitized radiographs and digital radiographic i mages of welds is described in detail.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digital radioscopy is the tendency of defect detection in welds and the technology about auto matic identi fication and evaluation of X-rays digi tal image are the foundation of making digital radioscopy a success.

Key words:nondestructive tes ting;i mage processing;pattern recogni tion;welding

State-of-the-art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In Welding WU Yan-gao(Institute of material and science engineerin g,T ianjin Uni versity,Tianjin300072,China),LI Wu-shen,ZOU Hong-jun, FENG Ling-zhi.p89~92

Abstract:Welding is a sophis ticated metallurgical process,nu mencal simulation of the welding phenomenon wi th the help of the computer has got more and more wide application.In this article,the concep t and analytical methods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primary coverage and meaning of numerical si mulation in welding are intro duced;the present state and perspectives of welding numer ical si mu l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in the analysis of thermal process,metal lurgical,s tress and s trai n,service performance of component,hydro gen diffusion,special welding process are reviewed.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 ment of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i n welding in china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welding;numerical si mulation;research states

Existing Condition of the Technology About US Autom atic In specing Welded C onstruction ZHOU Xu-nan(Shenzhen Boiler&Pressure Vessel Inspection Institute,Shenzhen518029,Chi na),ZOU Jing.p93~96

Abstract:US automatic inspecting welded consturction i s a syn thetical technology syncretizing several methods including unhurt de tection,mechanical automatic control,computer software and harware application.It not only has some virtues such as high repetition rate and rapid detection,but can be applied under bad condi tions instead of manual work.With the improvement of cost,US automatic inspect in g welded cons turction will be more and more importan t and broad in many fields.

Key words:ultrasonic;automatic detecting;weld

2002,Vol.23,No.3 TRANSAC TI ONS OF THE C HI NA WE LDI NG INSTI TUTION7

焊接技术现状及展望

浅析我国焊接技术的现状与未来发展 【摘要】在我国制造业发展的过程中,焊接技术是人们常用的加工工艺。本文通过对我国现阶段焊接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简要的介绍,阐述了我国焊接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焊接技术;材料;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焊接技术也在进行不断的创新和发展,这不仅有利于我国社会经济建设,还有效的促进了我国现代制造业的发展。目前,人们为了推动缓解制造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也将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理念应用到其中。下面我们就对我国焊接技术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介绍。 一、我国当前焊接技术的发展现状 目前,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钢结构材料作为我国城市建设、社会发展的基础材料之一,人们对其材料性能的要求也在逐渐的提高,因此我们在对其进行相关的加工处理施工的时候,人们就对焊接技术进行严格的要求,从而使其焊接技术的加工处理效果满足工程设计的相关要求。而随着电子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也将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到了焊接加工技术当中,从而实现了焊接技术的自动化。这不仅有效的加快了焊接施工的工作效率,还大幅的提高了焊接的质量。目前,我们也已经将焊接技术应用到各个行业当中,并且还充分的利用了计算机技术和防治设计受到,来对焊接过程中产生的应力变形进行相关的控制。如今,在我国焊接技术创新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已经开始全面的对焊接介绍的内容展开了全面的分析,进而有利于我国焊接技术的发展。 二、当前我国焊接学科研究成就及进展 1.高品质焊接材料的生产与应用 钢铁生产技术的产生和发展都和焊接技术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可以通过焊接来对钢铁材料的性能进行全面的提高。但是,在对其进行焊接施工处理的过程中,施工人员没有严格的按照工程施工的相关标准来对其进行焊接处理,使其自身结构的平衡性结晶组织出现问题,那么这就对钢铁焊接材料的品质有着一定的影响。为此要实现高品质焊接材料的生产,施工人员就要结合相关的焊接要求,来对其焊接材料、金属质量以及纯度等各个方面进行严格的控制,尽可能的避免人们在对金属材料进行焊接加工处理的过程中出现问题。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也将焊接技术应用到了复合合金材料的加工制作当中,这就给我国焊接技术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和挑战。目前,人们在对金属材料进行焊接加工的过程中,药芯焊丝技术在其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对其焊接施工前,施工人员就要对其进行严格的要求。不过,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药芯焊丝的生产技术上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为此我们在对高品质焊接材料进行生产和应用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向发达国家的生产制造工艺多的学习。 2.对无铅连接材料及无铅可靠性技术与标准的突破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也将焊接施工技术应用到了电子电气产品的加工生产当中。但是,由于多数电子电气产品中都含铅以及其他的有毒有害物质,这对周围的生态环境有着极其严重的影响。因此,我们电子工业发展的过程中,就开始对无铅连接材料进行研究开发。近年来,人们在对无铅连接材料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也将许多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的其中,从而通过多种科学技术的有机结合,来使得无铅连接材料的整体性能进行有效的提高,而且人们还可以在其中添加适量的微量元素,来改善无铅连接材料的物理性能,使其可靠性得到明显的增强。目前,我国在无铅连接材料研发试验中,对其无铅绿色电气电子产品的开发以

ABAQUS焊接领域解决方案

ABAQUS Q 焊接领域解决方案
https://www.360docs.net/doc/db4885466.html,

主要内容
1
国内外焊接变形预测方法
2
固有应变焊接预测法
3
基于热弹塑性理论的焊接预测法
4
Ab Abaqus 针对焊接行业的解决方案
自 始 至 终
安 心 托 付
2

主要内容
1
国内外焊接变形预测方法
2
固有应变焊接预测法
3
基于热弹塑性理论的焊接预测法
4
Ab Abaqus 针对焊接行业的解决方案
自 始 至 终
安 心 托 付
3

焊接变形预测的重要性
焊接是船舶制造最主要的加工手段,焊接水平的高低在很大 程度上决定了船体的质量和生产效率,而焊接变形又是焊接过程 中最 中最难控制的一环。 焊接变形的影响: ? 焊接结构形状变异,尺寸精度下降; ? 承载能力降低; ? 船体在工作载荷作用下引起的附加弯矩和应力集中作用下导 致结果失效; ? 船舶结构疲劳降低。 船舶结构疲劳降低 因此,对焊接变形的预测及控制已成为船舶生产中迫切需要 解决的重要课题。
自 始 至 终
安 心 托 付
4

国内外焊接变形的预测方法 1. 经验(试验)法
经验(实验)法是通过试验建立经验公式和数据曲线,用经验公式 和数据曲线来估计焊缝的收缩量和角变形量。 和数据曲线来估计焊缝的收缩量和角变形量 局限性: z 一定条件下的试验或生产实际中得到的,一般被限制在特定的 变形模式上; 变形模式上 z 实验受到时间和成本的限制。真实结构的复杂焊接变形是由多 个基本变形组合而成的。每个基本变形不可能通过有限的实验 结果来区分。
自 始 至 终
安 心 托 付
5

软件行业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中国软件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自2000年以来我国软件业持续高速发展,2000-2012年我国软件产业收入增长44倍,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37%。而近10年,全球软件产业的平均增长率约在7%左右。 2013年1-8月,我国软件业实现利润2126亿元,同比增长25.5%,高出1-7月和去年同期0.4和10.3个百分点。从业人员数量和工资总额增长14.2%和18.2%,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1-8月,西部地区完成软件业务收入2107亿元,同比增长28.5%,高出全国水平4.4个百分点,其中重庆、陕西保持30%以上增长。中部地区完成软件业务收入742亿元,同比增长25.2%,增速高于去年同期10.8个百分点。东部和东北地区分别完成软件业务收入14550和2018亿元,同比增长23.3%和24.7%,增速低于去年同期3.1和0.9个百分点。 中商情报网发布《2013-2018年中国软件行业市场深度调查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全国软件业务收入排名前20位的城市,占据全行业近九成的业务收入,其中北京、上海、南京、济南等11个软件名城及创建城市,占全国软件收入的65%。软件产业也已成为这些城市的战略支柱产业。 通过对2013年软件行业现状分析,了解到2013年第一季度我国软件出口延续2011年以来的低增长态势。具体分析如下:2013年一季度,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软件业务收入6189亿元,同比增长24.7%,比去年同期低1.7个百分点。其中,3

月份增长23.5%,增速低于去年同期3.9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695亿元,同比增长16.9%,增速比1-2月回落2.9个百分点;从业人员工资总额增长了30%,高出全行业收入增速5.3个百分点,高出利润总额增速13.1个百分点。 一季度,软件产品、数据处理和存储服务增长相对较快,分别实现收入1949和1037亿元,同比增长25.6%和28.4%;信息系统集成服务、信息技术咨询服务和嵌入式系统软件增长相对平稳,分别实现收入1361、659和992亿元,同比增长24.2%、24.6%和22.4%;IC设计实现收入190亿元,同比增长13.1%,低于软件业平均水平11.6个百分点。 软件出口持续低迷。一季度,软件业出口延续2011年下半年以来的低增长态势,实现出口87亿美元,同比增长11.6%,增速低于去年同期0.9个百分点。其中,外包服务出口21亿美元,同比增长22%,增速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中西部增速同比大幅提高,东部地区平稳增长。一季度,中部地区完成软件业务收入244亿元,同比增长30.3%,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9.2个百分点,扭转了去年增长乏力的局面;西部地区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完成软件业务收入644亿元,同比增长28.1%;东部和东北地区完成软件业务收入4700和601亿元,同比增长23.9%和25.1%。

电弧焊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

电弧焊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 学习了焊接导论,感觉对焊接有了初步的了解,并非当初我所想象的那样整天拿着焊枪,戴着面罩的样子,这只是普通的手工焊而已,还有许多的焊接方法,例如气体保护焊、埋弧焊、电弧焊等。 焊接是一种重要的材料加工工艺,它与金属切削加工、压力加工、铸造、热处理等金属加工一起构成的金属加工技术,是现代机器制造业重要的加工技术,它广泛的应用于石油化工、电力、航空航天、海洋工程、核动力工程、微电子技术、桥梁、船舶、潜艇,以及各种金属结构等工业部门,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年产量的钢和大量的非铁合金,都是通过焊接而付诸使用的。可以毫不夸大的说,没有现代焊接技术的发展,就不会有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的今天,焊接技术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先进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一、电弧焊技术现状 焊接是一种重要的材料加工工艺,它与金属切削加工、压力加工、铸造、热处理等金属加工一起构成的金属加工技术,是现代机器制造业重要的加工技术,它广泛的应用于石油化工、电力、航空航天、海洋工程、核动力工程、微电子技术,桥梁、船舶、潜艇,以及各种金属结构等工业部门,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年产量的钢和大量的非铁合金,都是通过焊接而付诸使用的。可以毫不夸大的说,没有现代焊接技术的发展,就不会有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的今天,焊接技术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先进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焊接已成为—门独立的学科,并广泛应用于宇航、航空、核工业、造船、建筑及机械制造等工业部门,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中,尤其是制造业发展中,焊接技术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加工手段。以西气东输工程项目为例,全长约4300公里的输气管道,焊接接头的数量竟达35万个以上,整个管道上焊缝的长度至少1万5千公里。离开焊接,简直无法想象如何完成这样的工程。 (一)电弧焊的优点 1、高效、节能并能够自动调节焊接参数的智能型逆变焊机将逐取代手弧焊和普通晶闸管焊机,而且焊机的操作趋向于简单化、智能化,以符合当今淡化操作技能的趋势。 2、在汽车上、造船、工程机械和航空等领域,适用于不同场合的智能化焊接机器人较为广泛的应用,大幅度提高了焊接质量和生产效率。 3、电弧焊的逐步推广使用,大大的减少了劳动力,提高了生产的效率,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二)焊接自动化技术 随着数字化技术日益成熟,代表处动地接技术的数字焊机、数字化控制技术业已稳步进入市场。三峡工程、西气东输工程、航天工程、船舶工程等国家大型基础工程,有效地促进了先进焊接特别是焊接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汽车及零部件的制造对焊接的自动化程度要求日新月异。我国焊接产业逐步走向“高效、自动化、智能化”。目前我国的焊接自动化率还不足30%,同发达工业国家的80%差距甚远。从20世纪未国家逐渐在各个行业推广自动焊的基础焊接方式

现代焊接技术发展的现状及前景

现代焊接技术发展的现状及前景 【摘要】焊接作为一门制造技术,在制造业中起着重要作用。没有一种技术能像焊接技术那样被制造商如此普遍地用于金属及合金的高效连接,并在其产品中产生如此多的附加值。 【关键词】现代;焊接技术;发展;现状;前景 目前焊接广泛应用于各种材料的连接,并采用了诸如激光、电子束焊等先进技术,无论是在建筑、桥梁行业,还是在车辆、计算机及医疗机械行业,绝大多数产品离开焊接技术就根本无法制造。特别是有了异种材料和非金属构料的连接技术和在产品形状与设计方面的创新制造方法,焊接技术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1.焊接技术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制造业的蓬勃发展,提高焊接生产的生产率,保证产品质量,实现焊接生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越来越受到焊接生产企业的重视。现代智能控制技术、数字化信息处理技术、图像处理及传感器技术、高性能CPU芯片等现代高新技术的融入,使现代焊接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 1.1焊接工艺高速高效化 以实现高速度、高熔敷率、高质量的焊接工艺为目标,国内外在多牡多弧焊接工艺、多元气体保护焊接工艺、活性化焊接新工艺等方面开展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多丝多弧焊接新:工艺方面,日本、瑞士、德国等国公司在多根焊丝配以单个或多个电源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焊接研究丁作,在提高焊接生产速度和金属熔敷率方面取得了一些实用化的成果。例如日本的藤村告史开发的多丝焊接系统,可用于角焊缝的高速焊接,焊速可以达到1.8m/min。 基于上述思想,伴随着新型的功能强大的数字信息处理DSP的出现,Fronius 公司推出了全数字化焊接电源,随后Panosonic等公司也推出了各自的数宁化焊接电源产品,并相继;进入中国市场。数字化焊接电源实现了柔性化控制和多功能集成,具有控制精度高、系统稳定性好、产品一致性好、功能升级方便等优点。 1.2焊接质量控制智能化技术 焊缝跟踪是保证自动焊接质量的关键。在焊缝自动跟踪方面,采用的技术及获得的成果比较多。在熔滴过渡控制方面,由于焊接电源控制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及先进电子元件在焊接领域的应用,使得对熔淌控制的研究达到了相当高水平。 1.3焊接生产自动化及智能化技术水平

(整理)全球数据中心市场现状及趋势

全球数据中心市场现状及趋势 一、亚太地区带动全球IDC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据中国IDC圈最新发布的《2012-2013年度中国IDC产业发展研究报告》(简称“IDC报告”)数据显示,2012年,全球IDC市场整体规模达到255.2亿美元,增速为14.6%。虽然受到全球经济疲软的影响,增长趋势有所减缓,但是由于IT、互联网和电信企业从自身业务支撑和拓展的强烈需求,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 图 2007-2012年全球IDC市场规模及增长 资料来源:中国IDC圈和赛迪顾问,《2012-2013年度中国IDC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13.3 2012年,全球经济进一步疲软,欧美等国家开始着手调整数据中心建设及预算,提出针对IDC的应用及管理平台,加强数据中心应用平台的整合。欧美

传统数据中心业务市场已经基本饱和,数据中心建设已趋于停滞。去年,美国已关闭137座数据中心,并还将计划在未来几年关闭1100座数据中心。欧美地区新建数据中心也均为大型云计算数据中心为主,以提供新型的Iaas、Paas等作为发展方向。相比欧美,亚太地区成为数据中心增长最快的市场,新兴市场包括中国、印度等数据中心建设速度突出,未来几年亚太有可能成为世界级电信服务中心。但由于数据中心能力的大幅度提高,未来2-3年内亚太地区也有可能出现数据中心容量的过度供给,市场竞争程度加倍的形式1。 二、全球第三方数据中心服务市场快速发展 近年来,全球第三方数据中心服务市场快速发展,2010年8月份美国政府提出来要用五年左右的时间,整合联邦政府1100多个数据中心,到2015年将减少到800个,转移部分政府数据中心到第三方服务商。2010年到2014年,拉丁美洲、英国等第三方数据中心市场将分别增长61%和74%,数据表明全球数据中心的产业化正在快速发展,其中第三方服务正在逐步成为数据中心和数据存储的主流。 三、绿色数据中心将成为未来建设热点 信息技术(IT)行业的碳排放量占世界碳排放总量的2%,数据中心又是IT 行业中发展最迅速的碳排放大户。虽然能源效率一直是信息技术组织所关注的焦点,但是行业中却并没有关注减少能源消耗和数据中心产生的碳排放解决方案的执行。根据Pike Reasearch公司的研究报道:绿色数据中心的投资将在未来5年经历快速的发展,到2015年收益值将达414亿美元,占数据中心产业市场的28%。报告还指出,电力和冷却基础设施解决方案将是绿色数据中心产业市场的首要机遇,在未来5年中将占到46%的收益值;节能信息技术设备将是第二大机遇,预计占市场份额的41%;对数据中心的监控和管理服务也将带来占总收益14%的收益值2。 1中国IDC圈和赛迪顾问.2012-2013年中国IDC业务市场发展研究报告[R].2013.3. 2PikeResearch. Green Data Center Market to Reach $41 Billion Annually by 2015[EB/OL].:

数值模拟在焊接领域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数值模拟在焊接领域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焊接是一个涉及电弧物理、传质传热、冶金和力学的复杂过程,单纯采用理论方法,很难准确的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因此,在研究焊接生产技术时,往往采用试验手段作为基本方法,其模式为“理论—试验—生产”,但大量的焊接试验增加了生产的成本,且费时费力。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快速发展,引发了虚拟制造技术的热潮,这其中就包括焊接热加工过程的数值模拟。焊接数值模拟技术的出现,为焊接生产朝“理论—数值模拟—生产”模式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焊接数值模拟技术的发展使焊接技术正在发生着由经验到科学、由定性到定量的飞跃。 焊接数值模拟,是以试验为基础,采用一组控制方程来描述一个焊接过程或一个焊接过程的某一个方面,采用分析或数值方法求解以获得该过程的定量认识。焊接数值模拟的关键是确定被研究对象的物理模型及其控制方程。而焊接物理模拟是采用缩小比例或简化了某些条件的模拟件来代替原尺寸形状的实物研究。物理模拟可以校验、校核数值模拟的结果,作为数值模拟的必要补充。 数值模拟是对具体对象抽取数学模型,然后用数值分析方法,通过计算机求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开发了许多不同的科学方法,其中有:(1)差分法法;(2)有限元法;(3)数值积分法;(4)蒙特卡洛法。 目前,焊接数值模拟已遍及各个焊接领域,主要研究内容有:(1)焊接热传导分析;(2)焊接熔池流体动力学;(3)电弧物理;(4)焊接冶金和焊接接头组织性能的预测;(5)焊接应力与变形;(6)焊接过程中的氢扩散;(7)特殊焊接过程的数值分析,如电阻点焊、陶瓷金属连接、激光焊接、摩擦焊接和瞬态液相焊接等;(8)焊接接头的力学行为。 焊接数值模拟的理论意义在于,通过对复杂或不可观察的现象进行定量分析和对极端情况下尚不知的规则的推测和预测,实现对复杂焊接现象的模拟,以助于认清焊接现象本质,弄清焊接过程规律。焊接数值模拟的现实意义在于,根据对焊接现象和过程的数值模拟,可以优化结构设计和工艺设计,从而减少试验工作量,提高焊接接头的质量。 我国焊接界数值模拟研究起步于80年代初,近年来很多的科研单位和个人投入到了这项研究中,并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国内也开发了不少焊接应用软件,包括焊接专家系统。所谓专家系统就是把某一领域的人类专家知识,存储在计算机的知识库中,通过系统进行推理,使计算机能够以和人类专家相近的水平解决该领域的问题。如清华大学开发的通用型弧焊工艺专家系统、哈工大和哈锅开发的焊接工程数据库及专家系统、太原重机厂研制的焊接工艺规程设计CAPP系统等。此外,一些高等院校和企业还开发了焊接裂纹预测系统、焊接变形预测系统、焊条配方优化设计系统、有缺陷焊接结构计算机辅助可靠性评定系统等。 计算机具有非常强大的数学计算和逻辑推理能力,可以模拟各种复杂现象的再现。通过数值模拟,可以部分代替大量的试验工作,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和高的效益。焊接是一个牵涉到电弧物理、传热、冶金和力学的复杂过程,要得到一个高质量的焊接结构必须要控制这些因素。近20年来,国内外都对焊接预测理论和数值模拟技术进行了许多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 焊接过程模拟包括焊接熔池模拟和焊接电弧传热传质过程模拟等。关于焊接熔池中的流体流动和传热过程,国内外已做了不少研究工作。认为影响熔池流动的主要因素有:电磁力、表面张力和自然对流等。德国 Aachen大学ISF焊接研究

现代焊接技术发展的现状与展望

现代焊接技术发展的现状与展望 摘要:焊接技术是一种制造技术,我国的焊接技术出现在战国时代。不过技术 不是特别发达,然后就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在十九世纪英国逐步掌握比较成熟的 焊接技术,不过那时的焊接技术只是用于铁匠铸造,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国民经济的不断提高,焊接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焊接技术在现代制造业中有着 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就主要分析了现代焊接技术的现状,并且 提出了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希望可以得到采纳。 关键词:现代;焊接技术;发展;现状;前景 现代的焊接技术普遍的用于各种材料的连接,比如所一些机器的制造,需要 连接零件,现代的焊接技术是十分的发达的,存在激光,电子束焊等等十分先进 的焊接技术。无论是建筑行业,机器制造业,计算机行业,医学行业还是车辆制 造行业,都离不开焊接技术,这些行业的某些环节是需要用到焊接技术的。在目 前的工业国家中,焊接技术是必不可少的。所以焊接技术的发展前景十分的可观。 一、现代焊接技术的发展现状 在现代的社会发展中,制造业发展的越来越好,我国也是制造的大国。所以 焊接技术就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现代的焊接企业也越来越多,竞争也越来也大, 所以每一个企业都在想办法提高焊接生产的生产率,保障生产的质量。焊接企业 也在不断的引入新的技术,比如现代智能控制技术,数字化信息处理技术,图像 处理以及传感技术等等,这些技术的引入也是我国的焊接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1.1焊接技术的高效化 以实现高速度,高效率,高质量焊接工艺为目标,国内外有许许多多的焊接 企业都在讨论新型的焊接技术,他们在熔焊、钎焊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讨 论并且取得了很显著的成效。并且技术人员还在不断的研究期待发现更加高效率 的焊接技术。 1.2焊接质量控制智能化 在焊接的过程中,判断焊接的是否完美的依据就是焊缝,焊缝是检验的标准 之一,焊缝越小焊接的越完美,焊缝的大小由人眼是观察不出来的,所以这就用 到了焊缝跟踪技术,焊缝跟踪技术是保证自动焊接质量的根本。在焊缝跟踪方面,采用到了多种技术,并且取得了十分可观的成效。 1.3焊接生产自动化和智能化 在焊接生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方面,可以一提的就是自动焊接机,它具有很 高的可靠性,通过数字化的时间、压力、功率等等,可以使焊接工艺达到客户的 理想效果,它还大大的节约了人力成本,一人可以操纵多台机器,还可以避免手 动操作产生的很多不良品,造成材料浪费。而且他还有高效率,耗能低,操作简 单等等特点,对于现代的焊接技术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这种自动化机器的 使用大大的推动了我国焊接技术行业的发展。 二、现代焊接技术发展的成果 2.1激光焊接 激光焊接是利用高能量密度的激光热源来焊接的高度精密的焊接技术,来对 零件进行焊接,它的主要优点是没有电极的污染而且不会受到磁场的影响,使用 也十分的便捷,它不需要真空并且可以多个工作站传送。所以在现代的焊接技术

国内外软件工程发展现状

国内外软件工程发展现状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国内外软件工程发展现状 答:国内:“软件工程”术语的提出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其间,计算机软件产业经历了迅猛的发展,软件系统的应用领域从实验室渗透到了人类社会的各个角落,软件系统的规模迅速发展,与此同时,软件成本也在不断增长,在计算机系统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计算机硬件价格却随着技术进步和生产规模扩大而不断下降。从上世纪40年代开始到“软件工程”术语提出的20多年时间里,对软件开发的理解就是编程序,编程是在一种无序的、崇尚个人技巧的状态中完成的,因此软件可靠性没有保障,软件维护费用不断上升,进度无法预测,成本增长无法控制,程序人员数量无限度地增加。这一系列情况被称为“软件危机”。而软件工程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符合进度要求为目标,指导人们科学地开发软件,制作软件产品,集成计算机系统,成为计算机和信息产业的支柱。国内外软件开发的现状及比较尽管1968年软件业界即已倡导软件工程,但是我国中小企业严格按软件工程方法开发软件的并不多见。.“牛仔式”的开发仍然屡见不鲜。社会进步的一个很明显的现象就是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软件的开发也不例外。虽然开发者的勇气和决心是值得称赞的,但是这种开发方 2000年以来,国务院18号文件和47号文件相继出台,为软件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我国软件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2001年~2005年,我国软件产业规模从亿美元增加到484亿美元,5年间翻了两番多,已成为电子信息产业中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 但整体来看,目前我国软件产业总体规模仍然太小。2005年,我国软件产业占全球市场的份额仅为%。而同年,美国、西欧、日本占全球市场的份额分别为39%、%和%。我国软件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软件收入前100家企业销售收入平均仅为1亿多美元。 软件企业多以从事定制项目和一般应用软件为主。对于大多数软件企业来说,没有一个良好的切入点,走独立发展的道路难度比较大。企业竞争力不强,无法形成产业的竞争性优势,导致我国软件产业在全球软件产业分工中定位不清。 国外: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软件产业获得了飞速发展。据IDC统计,全球软件业的年均增长率一直保持在15%~20%之间。目前,全球软件业已经开始进入成熟期。产业分工较为明确,产业成熟度较高,成本已成为企业竞争的首要因素。发达国家的软件企业从降低成本考虑,逐步集中力量发展核心业务;利用全球的人力资源,将大量非核心业务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市场分析表明,近几年全球应用软件外包服务市场每年平均以%的速度增长。据美国E5公司预测,2006年全球软件外包市场将达到1000亿美元。整体来看,以美国、欧洲、日本为代表的国际软件大国产业梯次转移的需求已十分强烈,软件外包已成为世界软件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全球软件外包市场需求和外包服务业的发展空间逐渐形成。二、国内外软件工程存在的问题 答:国内:我国软件产业的国际化程度较低,国内市场由于以下的局限性无法独立支撑起一个庞大的产业: (一)狭小的现实市场规模。近年来,国内软件市场总体规模出现增长,但由于盗版,社会心理认同低,政府采购不规范等多种原因,增速仍较有限。软件潜在市场巨大和现实市场相对狭小矛盾仍较突出。用户忽视软件价值和“重硬轻软”仍较普遍。据统计,我国在硬件和网络上的投资与在软件和咨询服务上的投资比例为6∶4,发达国家为3∶7。软件开发网 另一方面,国内软件市场已经变成了国际竞争的市场。在软件市场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在高利润率的优质市场领域,市场份额基本上都由国外公司垄断。在系统软件和支撑软件市场,国外继续保持垄断地

国内IDC数据中心发展现状

课程名称:国内IDC数据中心发展现状 题目名称:中国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不容忽视学生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 专业班级:信息工程10信息一班 学号:21031001039 学生姓名:许朝鑫 指导教师:王彦明

数据中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功能,是企业IT的物理载体。为什么说是物理载体?一个数据中心涉及到企业服务器,涉及到存储,涉及到网络、涉及到系统管理软件,甚至包括IT运维服务都在数据中心,所以数据中心是一个企业的物理载体,尤其在服务器,运维服务、网络是投入最大的部分。2000年的市场规模达到103亿。 国内数据中心的状态,基于630个样本,真正建设成为数据中心的占14.4%,这个数据还是比较小的。这14.4%的数据中心所处的状态不一样,很多数据中心成为存储或者计算中心,在后续演化过程中处在较低的阶段。目前正在建设的有12%,规划阶段的8%,两到三年建的是14.4%,暂时没有计划还有3Array%.数据中心在我们国家刚刚起步。 数据中心的投资规模,有一个统计数据,达到100万-500万的34%,500万-1000万的11.7%,2000万以上的有Array.6%.整体来看,我们国家数据中心可以总结一句话,刚刚起步,同时数据中心以很高的速度在增长。 第二部分,作为建设数据中心最早的企业的建设状况怎么样。 这张图比较有意思,国内数据中心大型企业数据中心,按照年份做的统计,1ArrayArrayArray年以前有22%,1ArrayArrayArray年和2000年有44%,这一波主要集中在政府的数据中心的建设。在2002、2003年的时候呈现第二步,主要集中在银行和电信的企业。到2006年到2007年对三步数据中心的高潮即将到来,主要集中在地方政府、国内传统的大型企业,正在开始筹划建设数据中心。 作为一个大型的企业数据中心,比刚才普查数据大得多,一个大型企业数据中心累计投入达到10亿的达到34%。累加起来超过50亿的接近于44%,规模数据比较大。作为一个大型企业的数据中心,超过5亿的数量非常多。数据中心对企业的重要性不仅仅是承担着很多处理功能,同时还有很大的资金投入,我们对这么大的资金投入如何产生绩效,其实是非常值得关注的话题。 探讨第二个问题,右边这张图是有关于数据中心的规模,5000名以上有17%,3000到5000的有11%,1000平米以上达到50%多,所以这个规模还是比较大的。 一个数据中心的运维人数,我们也做了一个统计,目前国内数据中心的运维人数还是不足的,尤其在数据大集中之后这个问题比较突出。我们跟国内非常大的银行的数据中心沟通,作为依托为什么在国内很难实施?作为一个美国银行,他们有3000人运维,如果一个人承担多个职位,数据实现大集中之后,人员并没有在全国各地集中到北京来,会产生一个倒挂的状态。在专业人员数量以及管理和组织其实并没有跟上技术集中的步伐。 再看一下数据中心管理的成熟度。成熟度的标准我们按照考虑,五个等级的成熟度,很多企业,除了像政府和金融行业发展比较好以外,更多企业还处在较低的层次上,其实管理一个庞大的数据中心,国内管理水平还是相对比较弱。 从基础设施来看,沿用国家电信级数据中心的标准,叫TIA-Array42标准,有四个等级,会有严格要求。我们调查之后发现,国内大部分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相当薄弱,56%的数据中心,经过我们粗略地评估,最多算Tier2这个级别。简单用一个标准来看,比如Tier3或者Tier4的时候会要求双通信,Tier4的时候会要求双电路供电,而且要求双并电所出来的供电,很多国内的企业做不到这一

焊接过程的数值模拟

《焊接过程的数值模拟》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02044906 课程名称:焊接过程的数值模拟/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welding process 学分:2 学时:32 (课内实验(践):上机:16 课外实践:) 适用专业: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 建议修读学期:7 开课单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加工工程系 课程负责人:卢云 先修课程:焊接冶金学、计算机基础、VB语言及程序设计 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标准:采用平时成绩+上机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平时成绩占课程考核成绩的50%,平时成绩考核采用作业、上机实验和报告相结合的方式;上机考试成绩占课程考核成绩的50%。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 主要参考书目:1、焊接数值模拟技术及其应用,汪建华,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 2、计算材料学,D.罗伯编著,项金钟、吴兴惠译,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内容概述: 本课程初步介绍焊接过程中数值模拟技术的一些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研究进展和研究内容。初步探讨使用有限元软件作为平台实现焊接的数值模拟过程。重点介绍焊接热传导在有限元程序中的使用及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焊接数值模拟的基本方法,学会综合运用其它方面的知识来实现简单焊接过程的数值模拟,并能够对模拟的结果进行有效的分析。初步具备分析和解决焊接工程问题的能力。 This course introduces some basic principles, methods, research progress and contents of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technology in the welding process. The realization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welding based on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platform is also discussed briefly. The application of welding heat conduction in the finite element program is emphasized on. Through this course, the students should understand the basic methods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welding, learn the integrated use of the knowledge of other aspects to achieve a simple weld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can effectively analyze the simulation results. This course is to present the practical analysis and solve for welding engineering problems.

现代焊接技术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现代焊接技术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发表时间:2019-07-19T15:17:10.72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2期作者:魏紫印 [导读] 摘要:现阶段我国工艺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焊接在多种材料的连接中都有着广泛应用,而且随着各项科技的不断发展,焊接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身份证号码:13018119890106XXXX 河北石家庄 050000 摘要:现阶段我国工艺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焊接在多种材料的连接中都有着广泛应用,而且随着各项科技的不断发展,焊接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焊接技术在建筑行业、医疗设备、机械等各个方面都有着广泛应用,可以说没有了焊接技术的支持,这些行业都无法正常发展。 关键词:焊接技术;缺点;趋势;现状 1?我国焊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的缺点 从目前我国焊接技术的发展情况来看,焊接技术主要应用在钢结构加工制造中,随着人们对钢结构材料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加工钢结构过程中应用的焊接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确保焊接质量能够达到人们期望的要求。随着信息化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焊接技术在各个行业的应用都变得更加广泛,同时也使焊接技术实现了自动化。在焊接过程中,利用计算机对焊接的进程进行控制,可以使焊接的准确度和精度都得到提升,这也使我国焊接技术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从我国焊接技术的整体发展情况来看,我国焊接技术在整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缺陷仍然较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较长焊接和厚板焊接技术落后较为严重,这不仅会对焊机效率造成影响,而且还会对焊接的质量造成不良影响,从而会对企业的经济效益造成不良影响。 (二)焊接技术自动化水平偏低。在具体焊接过程中对自动化进行应用,可以降低成本。我国在焊接方面与发展国家相比,焊接自动化水平具有较大提升空间。企业要想取得长远发展,获取良好的经济效益,就必要加强对焊接自动化技术的合理应用。 (三)焊接构件容易出现热、冷裂纹。热裂纹是在高温环境下生成的,其会对焊接的质量造成不良影响。冷裂纹是焊缝在冷却时,温度未达到马氏体转变温度,从而形成裂纹,通常来说,冷裂纹会在焊接完成后,立即出现。 (四)焊接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我国焊接行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人员对焊接技术知识掌握得较少,同行业标准相比,存在的差距较大,这样就导致焊接产品质量难以得到提升。 2?现代焊接技术的发展现状 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制造业得到发展,焊接技术也得到了显著提升,焊接产品的生产效率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通过何种方式,在确保焊接产品质量可以达到要求的基础上,实现焊接生产自动化和智能化已经成为了焊接行业发展过程中的核心任务。 2.1?焊接工艺高效化 为了促进焊接行业的发展,需要对现今的焊接工艺进行合理优化,使传统焊接工艺成为高质量、高效、高速的焊接工艺,从而满足焊接需求。从焊接工艺的发展情况来看,国内外都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精力,在活性焊接工艺、多元气体保护焊接工艺方面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同时,在焊接速度的研究方面上也取得了一定进步,这也提升了焊接产品的效率。近几年,随着国内外对数字化焊接和高新信息处理技术各项内容的关注,我国在焊接市场也引入了相应的先进技术产品。通过对数字化焊接电源的合理应用,使原来刻板的刚性化控制能够得到改善,从而实现对整个焊接过程中的柔性化控制,以及多功能集成,而对于焊接精度、焊接过程稳定性、产品一致性等各个方面要求更高的产品,对焊接技术的发展可以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从而使焊接工艺能够实现高效和高速化。 2.2?优化焊接质量 焊接产品的质量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一项内容,如果在实际作业过程中,焊接质量无法达到产品对质量的要求,这会限制产品后期的应用寿命,在焊接过程中,对焊缝跟踪技术进行合理应用对于控制质量有着重要意义。焊接行业在发展、以及对焊接技术进行研究过程中,对焊缝跟踪技术方面的投入较多,也使其成为了一种成熟的焊接技术。例如,在先进的熔滴过渡控制中已经引入了数字化焊接电源,并且在系统中对先进的电子元件进行了合理应用,这也使得控制熔淌更为简单,在该方面已经达到了先进国家的水平,这也是焊接行业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确保焊接产品质量能够达到要求标准的一项关键技术。 3?现代焊接技术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 3.1?自动化,智能化 从现阶段的焊接技术的发展情况来看,焊接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与现代制造技术、焊接自动化、焊接科学与工程等各项内容进行合理融合。现阶段,我国焊接工艺自动化率较低,焊接生产机械化及自动化水平都较低,但是,在实际作业过程中,在学习基础上,对现代自动化技术进行合理嫁接改造,通常可以实现突破。近几年,我国在焊接生产自动化、研究焊接生产线、过程中控制智能化等多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步。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控制理论等都为焊机过程中自动化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基础,并且也合理地渗透到了焊机领域中,从实际情况来看,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焊接过程中自动化已经成为了焊机技术在应用与发展过程中的一项要点。焊接过程中控制系统的智能化是焊接自动化的核心,同时也是人们在对焊接技术进行研究的主要方向。 3.2?加强对热源的研究 焊接热源应当具有以下特点:能量密度高度集中、可以快速完成焊接、确保焊缝具有较高质量、焊接热影响区小。现阶段,焊接热源十分丰富,常见的焊接热源有化学热、电弧焊、高频高应热、电子束等。人们对焊机技术的应用与研究过程中,始终都未停止对焊接热源的研究,焊接新热源开发将推动焊接工艺发展,促进新焊接方法产生,每出现一种新热源,都伴随着一批新焊接方法。焊接应用与发展过程中,对现有热源进行改善,对现有热源的开发,应从更加便利、经济方面入手。改善原有热源,在提高效率方面可以扩大激光器能量,对电子束能量进行合理应用,对焊机的性能进行改善,使能量的利用率得到进一步提高,开拓新的更高能量密度的热源,例如将激光添加到电子束中,就是一种不错的方法。 3.3?节能技术的深入研究? 节能技术是现代各个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一项内容,焊接行业更是如此。焊接行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发展环保、节能已经成为了必然趋势;同时,采用高效焊接工艺,对于提高焊接作业的具体效率,以及减少能源消耗量来说都有着重大意义。在焊接工艺发

中国工业软件发展现状及趋势

中国工业软件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国工业软件发展在世界工业软件领域居于什么样 的位置?自身发展情况如何?排列靠前的工业软件企业有 哪些?未来中国工业软件的技术?投资与应用的趋势将会 怎样?是工业软件企业,尤其是智能制造工业企业以及相关研究者。特别关注的问题。 当前,我国正全面提升智能制造创新能力,加快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工业软件作为智能制造的重要基础和核心支撑,与先进的工业产品、与国家大力推动的装备制造业走向高端,密切融合到一起,对于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制造强国战略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逐步落地,人们对于智能制造和工业软件的关注也在日益增强,我国工业软件市场现状与趋势究竟如何,国内外企业的竞争焦点又在何处?根据多年来在工业软件 领域的研究积累,结合企业和市场发展现状与趋势,笔者做出以下分析与判断。 中国工业软件市场整体情况 2016年全球工业软件市场上,美国、欧洲市场逐步回暖,欧美市场继续保持领导地位。美联储加息预期使美元大幅升值,资本回流使得美国信息化建设投入增速加快,在美国政

府大力扶持下,制造业的逐渐回暖使工业软件得到了快速发展。以GE、Oracle、Autodesk等为代表的美国本土工业软件厂商在云计算等领域也加强了企业投资并购和创新技术研发。因此,在技术与市场两端,欧美工业软件企业在与中国工业软件企业的竞争中均具有明显优势。此外,亚太经济延?m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印度和澳大利亚的工业软件市场发展较快,与中国一同形成了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 同期,中国工业软件市场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规模达到1247.30亿元,同比增长15.5%,在过去三年中年均增长超过15%,2017年规模在1500亿元左右。国内市场中,华北、华东及华南市场仍然占据着整个市场的主体地位,华北、华中地区市场增速较快,东北地区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市场增速较慢。 工信部自2015年提出“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之后,稳步推进智能制造落地,先后在标准体系、信息安全、试点示X项目等方面发布了专门的政策文件,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智能制造和工业软件领域的发展。在智能制造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的量化目标,给出了企业和行业应用工业软件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工信部和国标委联合发布《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为解决智能制造发展中的标准缺失、滞后以及交叉重复等问题起到了基础性和引导性作用。工信部先后公布三批智能制造试点示X项目,智能制造

数据中心发展趋势综述

数据中心发展趋势综述 胡经国 本文作者的话 本文是根据有关文献和资料编写的《漫话云计算》系列文稿之一。现作为云计算学习笔录,奉献给云计算业外读者,作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的参考。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指教和喜欢! 下面是正文 一、影响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八大新趋势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一系列包括开放式标准和DCIM (Data Center Infrastructure Management,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管理)在内的新趋势和新技术的蓬勃发展,推动数据中心突破了密度和功率的限制。 在未来,大多数数据中心将能够减少至少30%的物理空间;而这也是直到2020年新兴的数据中心的发展趋势之一。 密度的增加、虚拟化的部署、迁移到托管设施和云计算等一系列新的发展趋势,都在影响着数据中心内部的所有操作和运营。 数据中心管理者们必须走出他们的舒适区,并且考虑更高的密度及其对于电力消费、冷却资源和数据中心物理空间的影响,以及对于数据中心运营安全的影响。 数据中心管理者们应该制定出更好的基础设施计划,了解物联网(IoT)将带来的潜在影响,并为物联网的广泛采用做好充分准备。 即使伴随着所有这些变化,数据中心的相关基础设施仍将继续存在许多年。基于这样的理念和想法,有关专家总结出了或将影响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八大新趋势。 1、下一代数据中心设计 今天的数据中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多地使用每机架千瓦(kW)或每平方英尺千瓦的概念。例如,几年前,数据中心往往被设计为每台机架4~5千瓦;而到现在,通常则可以高达每台机架8~12千瓦,甚至更高。 我们在每平方英尺的物理空间,拥有了更高的计算能力。 诸如超融合基础设施、微服务和容器等新兴技术,使得每台机架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而反过来,则需要新的配置和设计。 新的温度和湿度指导,已开始帮助人们重新考虑数据中心的设计。因此,数据中心可以被设计成拥有不同的限制。这导致了越来越多的数据中心的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