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数学教育

幼儿数学教育
幼儿数学教育

幼儿数学教育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作?业

1.第1题

中班认识加号、减号及其含义。

您的答案:错误

2.第2题

数学是对现实的具体。

您的答案:错误

3.第3题

幼儿时间的教学从中班开始。

您的答案:错误

4.第4题

中班能理解大小和长短的相对性质。

您的答案:错误

5.第5题

中班幼儿目测能力显着提高。

您的答案:错误

6.第6题

幼儿学习的数学知识包括数、量、形等的理性经验。

您的答案:错误

7.第7题

幼儿数学教育内容选择和安排应书本化和正规化。

您的答案:错误

8.第8题

中班会说出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方位。

您的答案:错误

9.第9题

小班能对物体集合进行多重分类。

您的答案:错误

10.第10题

中班幼儿可以体验集与子集的包含关系。

11.第11题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您的答案:正确

12.第12题

时间和空间都是比较抽象的概念。

您的答案:正确

13.第13题

中班幼儿要求初步理解昨天、今天和明天的含义。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

此题得分:

14.第14题

中班能正确点数10以内的物体,并能说出总数。

您的答案:正确

15.第15题

中班能区分物体的粗细、厚薄、高矮、宽窄和轻重。您的答案:正确

16.第16题

小班幼儿通过尝试错误完成排序对应活动。

您的答案:正确

17.第17题

幼儿的数学知识是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获得的。您的答案:正确

18.第18题

能按物体的某一特征和数量进行分类。

您的答案:正确

19.第19题

中班学习用各种几何体进行拼搭和建造活动。

您的答案:正确

20.第20题

集合是现代数学的一个最基本的概念。

您的答案:正确

21.第21题

幼儿计数能力标志着幼儿数概念的初步发展。

您的答案:正确

22.第22题

大班学习等分实物或图形。

您的答案:正确

小班学习一些常用的量词。

您的答案:正确

24.第24题

20世纪60年代国际上兴起“中小学数学现代化”运动的显着变化是引进了集合概念。

您的答案:正确

25.第25题

集合中的元素都具有共同属性。

您的答案:正确

26.第26题

幼儿认识几何形体的顺序是:圆柱体、正方形、球体等。

您的答案:错误

27.第27题

数学具体事物本身的特性。

您的答案:错误

28.第28题

大班学习长方形、梯形和椭圆形。

您的答案:错误

29.第29题

幼儿排序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比较。

您的答案:错误

30.第30题

中班幼儿能从四个大小或长短不相等的物体中找出并说出物体哪个最大与哪个最小。

您的答案:错误

31.第31题

幼儿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可能对其产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

您的答案:错误

32.第32题

中班初步体验序列之间的双重性等。

您的答案:错误

33.第33题

中班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归纳、类推有关的数学经验。

您的答案:错误

34.第34题

中班能按物体的一种特征分类。

您的答案:错误

36.第36题

10以内的加减运算是大班的学习内容

您的答案:正确

37.第37题

“1”和“许多”是小班的数学教育内容。

您的答案:正确

38.第38题

分类可以是单一标准,也可以是多重标准。

您的答案:正确

39.第39题

学习集合是幼儿进行数的组成和加减运算的逻辑基础。

您的答案:正确

40.第40题

3-4岁幼儿可以按数取出10以内的实物。

您的答案:正确

41.第41题

大班感知并体验部分数与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和互换关系。您的答案:正确

42.第42题

3-4岁的幼儿较正确区分物体的大小和长短。

您的答案:正确

43.第43题

规则排序指按物体的外部特征有规律地交替排序。

您的答案:正确

44.第44题

中班能认识一些常见的几何形体

您的答案:正确

中班学习按一定的规则排列顺序。

您的答案:正确

46.第46题

大班会解答简单的加减应用题。

您的答案:正确

47.第47题

小班会说出以自身为中心的上下方位。

您的答案:正确

48.第48题

一个集合中的元素顺序无论怎样变化,仍表示同一个集合。

您的答案:正确

49.第49题

4-5岁幼儿能按物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特性进行排列。

您的答案:正确

50.第50题

大班学习量的守恒。

您的答案:正确

作?业

1.第9题

自然测量是中班学习内容与要求。答案:错误

2.第10题

中班幼儿目测能力显着提高。答案:错误

3.第11题

中班教授认识立体图形。答案:错误

4.第12题

等分不是图形分割和拼图中的一个内容。答案:错误

5.第13题

10以内的加减运算是大班的学习内容答案:正确

6.第14题

“1”和“许多”是小班的数学教育内容。答案:正确

自然数列没有等差关系。答案:错误

8.第16题

量的正、逆排序从中班开始教学。答案:错误

9.第17题

幼儿按物点数比口头数数发展得要晚一些。答案:正确

10.第18题

自然数可以表示物体的数量,也可以表示物体的次序。答案:正确

11.第19题

幼儿的数学知识是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获得的。答案:正确

12.第20题

中班学习用各种几何体进行拼搭和建造活动。答案:正确

13.第21题

一个集合的元素必须是确实的。答案:正确

14.第22题

集合中的元素都具有共同属性。答案:正确

15.第23题

大班学习量的守恒。答案:正确

16.第29题

幼儿计数能力发展的顺序是:先口头数数、然后按物点数,再后按数取物。答案:错误

17.第30题

数学是对现实的具体。答案:错误

18.第31题

中班幼儿学习认识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答案:错误

19.第32题

4-5岁幼儿还没有开始尝试真正的排序活动。答案:错误

20.第33题

中班能从物体的两种特征和事物的多个角度进行分类。答案:错误

21.第34题

中班学习10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答案:错误

22.第35题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答案:正确

23.第36题

大班可以按数群教学答案:正确

幼儿计数能力标志着幼儿数概念的初步发展。答案:正确

25.第38题

大班感知并体验部分数与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和互换关系。答案:正确

26.第39题

大班会将实物或图形做两等分或四等分。答案:正确

27.第40题

幼儿数学教育内容的选择应遵循数学知识的逻辑和幼儿数概念的认知和发展规律。答案:正确

28.第41题

大班学习等分实物或图形。答案:正确

29.第42题

一个集合中的元素顺序无论怎样变化,仍表示同一个集合。答案:正确

30.第43题

幼儿计数顺序是:口头数数、按物点数、说出总数和按数取物。答案:正确此题得分:

31.第6题

、在幼儿数学教育中,我们最常用集合表示法是___。答案:文氏图

32.第7题

幼儿排序主要有三种:按规则排序、按物体量的差异排序和___。答案:按量排序

33.第24题

幼儿认识时间应主要在____中来进行,而不是靠集体的教学活动。答案:实际生活

34.第25题

只有当幼儿能说出物体的___时,才算理解了数的实际意义。答案:总数35.第26题

幼儿感知集合的发展有四个发展阶段:笼统感知集合阶段、逐步感知集合界限阶段、集合的数量感知阶段和___。答案:初步的集合运算

36.第27题

集合与-------存在包含关系。答案:子集

37.第28题

计数的目的就是确定一组实物的----------答案:总数

38.第44题

幼儿排序能力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对物体___的排序方面。答案:量

39.第45题

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一般包括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和___四个部分。答案:活动过程

41.第47题

瑞士心理学家认为----------是衡量学前儿童智力的一个重要标志。答案:分类能力

42.第48题

幼儿感知集合的发展需经历由泛化到--------的四个发展阶段。答案:精确

标准答案:精确

43.第49题

在幼儿期主要是通过操作具体的材料感知、理解、认识___以内的自然数和零。答案:10

44.第50题

幼儿计数能力发展的顺序是:先口头数数,然后按物点数,再到说出总数,最后是___。答案:按数取物

45.第51题

幼儿认识几何形体的一般顺序是球体、圆柱体、正方体和___。答案:长方形46.第1题

文氏图表示法答案:文氏图表示法就是用一条封闭的曲线把集合的元素圈起来表示集合的方法。1、明明的电动玩具集合。2、小于7的自然数集合。47.第2题

皮亚杰幼儿测量能力发展三阶段论答案:皮亚杰认为:幼儿的测量能力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阶段一:幼儿测量的方法只是视觉比较;阶段二:儿童使用了测量工具,但用得不正确;阶段三:测量是一种智慧或运算的测量。

48.第3题

分类答案:分类是把相同的或具有某一共同特征的物体归并在一起。

49.第52题

幼儿数学活动目标设计答案:指数学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具体的教育效果。包括幼儿学习的内容要求及幼儿行为的养成要求两个方面。活动目标应是具体且可操作的。

50.第53题

幼儿数学集合答案:集合就是由具有某种相同属性的对象所组成的整体。51.第54题

量答案:指客观世界中事物或现象具有的可以通过测量等手段加以认识的属性。

52.第4题

简述数学研究的对象答案: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

53.第5题

幼儿数学集合的表示法的分类答案:有列举法、描述法、文氏图表示法等。幼儿数学教育中,最常用的是文氏图表示法。

54.第8题

简述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准备设计的几个方面答案:皮亚杰认为:幼儿的测

阶段二:儿童使用了测量工具,但用得不正确;阶段三:测量是一种智慧或运算的测量。

55.第55题

简述数学知识的特点答案:抽象性、精确性、逻辑性、应用性等。

56.第56题

简述幼儿活动区中数学教育活动的特点答案:价值是:一是幼儿丰富知识、能力提高;二是改善态度、兴趣、求知欲、审美等;三是良好习惯形成;有利于当前学习;有利于小学学习;有利于长远及终身学习。

57.第57题

幼儿排序答案:1、依据原则是:1、符合幼儿和谐发展要求2、考虑学科本身特点3、幼儿认知发展的规律。

作?业

31.第12题

幼儿排序主要有三种:按规则排序、按物体量的差异排序和___。答案:按量排序

32.第14题

幼儿所涉及到的空间方位概念主要是上下、前后和___等。答案:左右

33.第23题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主要有:数学教学活动、游戏活动中的数学教育、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教育以及___等。答案:活动区中的数学教育

34.第24题

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一般包括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和___四个部分。答案:活动过程

35.第25题

幼儿认识几何形体包括平面图形和---------答案:立体形体

36.第27题

--------是幼儿计数的必要前提,也是幼儿形成数概念的基础,是幼儿感知集合教育的重要内容。答案:分类

37.第28题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主要有:数学教学活动、游戏活动中的数学教育、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教育以及___等。答案:活动区中的数学教育

38.第29题

只有当幼儿能说出物体的___时,才算理解了数的实际意义。答案:总数

幼儿认识平面图形的一般顺序是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椭圆形和___。答案:梯形

标准答案:梯形

41.第48题

活动过程分三个部分:活动开始、活动进行和___。答案:活动结束

42.第49题

幼儿感知集合的发展需经历由泛化到--------的四个发展阶段。答案:精确

43.第50题

幼儿感知集合的发展有四个发展阶段:笼统感知集合阶段、逐步感知集合界限阶段、集合的数量感知阶段和___。答案:初步的集合运算阶段

44.第51题

幼儿认识平面图形的一般顺序是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椭圆形和___。答案:梯形

45.第54题

幼儿认识时间应主要在____中来进行,而不是靠集体的教学活动。答案:日常生活

46.第15题

计数答案:计数:数数,运用各种感官认识,1)学会手口一致地点数实物并说出总数;2)认读10以内的阿拉伯数字;3)书写10以内的阿拉伯数字。

47.第16题

幼儿感知集合发展的阶段答案:幼儿感知集合的发展需经历由泛化到精确的四个发展阶段:笼统感知集合阶段、逐步感知集合界限阶段、集合的数量感知阶段、初步的集合运算阶段。

49.第55题

幼儿排序答案:根据物体的差异,按一定的次序或规则进行排列。幼儿期排序根据:1)按物体量的差异排序;2)按物体的某一特征或规律排序。作用:提供另一角度观察事物、辨别物体之间的差别,培养幼儿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促进幼儿观察、比较、判断及推理能力的发展。

50.第56题

幼儿数学活动目标设计答案:指数学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具体的教育效果。包括幼儿学习的内容要求及幼儿行为的养成要求两个方面。活动目标应是具体且可操作的。

51.第57题

计数答案:即数数,就是让幼儿运用各种感官认识,学会手口一致地点数实物并说出总数,认读和书写10以内的阿拉伯数字。

52.第11题

幼儿感知集合的教育要求答案:幼儿感知集合的发展需经历由泛化到精确的

知阶段、初步的集合运算阶段。

53.第13题

简述幼儿活动区中数学教育活动的特点答案:1)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选择进入活动区的时间;2)独立的选择活动的材料和开展活动;3)使幼儿有较大的自主性。

54.第18题

简述数学知识的特点答案:抽象性、精确性、逻辑性、应用性等。

55.第30题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育的目标答案:能专心地进行数学操作活动,对自己活动成果感兴趣等;能自己选择数学活动内容和按规则参与活动;能按物体的某一特征和数量进行分类;能注意周围环境中的物体的数量、形状、物体量的差异,以及它们在空间的位置等;能比较、判断10以内物体的数量多少等;认识一些常见的几何形体。

56.第52题

幼儿数学集合的表示法的分类答案:有列举法、描述法、文氏图表示法等。幼儿数学教育中,最常用的是文氏图表示法。

57.第53题

幼儿感知集合的教育要求答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提出了以下几个原则:1、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2、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3、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幼儿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第三章幼儿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的一般策略。 2、合理设计和组织学前儿童正规数学教育活动。 3、合理设计和组织主题活动中的数学教育活动。 4、合理设计和安排日常生活及区域活动中的数学活动。 重点: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的一般策略。 难点: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涵,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的阶段和年龄特征; 一、幼儿数学教学活动的价值 (一)什么是教学 教学(教)就是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教学实践确实是由教与学两种活动所构成,教与学是统一的活动。但为了深入地研究教与学,有必要将教与学分开进行研究。因此上述定义关注的是教师行为,即教学探讨、研究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教师的这些行为都是为了促进学生进步。 从教学的规定性要求看,“教学”活动应具备三方面特征: 首先,“教学”既有“教”,又有“学”。它包括了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活动。 第二,它是由教师发起的,符合一定道德规范的行为。 第三,它旨在促进学生学习的所以行为。 (二)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的特点 幼儿园教学是教师和幼儿的共同活动,是旨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师幼共同活动。 幼儿园教学是一种自发反映型教学。 1、幼儿数学教学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 在进行数学教学活动之前,教师首先需要依据教育目标,幼儿的发展状况及幼儿的兴趣、需要,制定本次教学活动的具体目标,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活动的组织形式。也就是说,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教师要考虑并制定好完整的教学计划。这种教学计划带有预成性的特点。 在教学计划实施过程中,教师有可能会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调整或更改教学计划中的某一环节,但就整个计划来说,一般是不会作大的变动的。 2、幼儿数学教学活动具有情境性、操作性和游戏性的特点。 数学教学活动的情境性、操作性和游戏化是指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教育情境,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愿望,使由教师提出的学习任务变成幼儿自己的学习

论文:浅谈幼儿园的数学教育

论文:浅谈幼儿园的数学教育 内容摘要:幼儿园的数学内容虽然都很浅显,但是要做到符合幼儿认识规律的智力发展水平,必须考虑幼儿年龄小、知识少,抽象概括能力弱,思维的特点,设计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教学内容形式为主。 关键词:合理安排、激发兴趣 俗话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里所说的数指的就是数学。可见学习数学对一个人的前程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幼儿园的幼儿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适当教给幼儿一些数学初步的简单的知识,可以促使幼儿的思维和智力得到较快的发展,还有助于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那么,幼儿园这一块应如何去开展数学教学活动呢?我就自己的一些不太成熟的经验,总结有以下几方面: 一、科学合理安排数学活动内容 幼儿园的数学内容虽然都很简单、浅显,但是要做到符合幼儿认识规律的智力发展水平,必须考虑到幼儿园的幼儿年龄小、知识少,抽象概括能力弱的思维特点,设计应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教学内容形式为主;因此,幼儿园数学教学计划、内容的选择、深浅度的处理,直接影响到数学教学质量的高低。而在设计主题教育活动时,需要将一项内容要求分解为若干相互衔接,由浅入深的具体内容,然后将这些具体内容分配到各个教育活动中。 二、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但是数学学科具比较抽象,逻辑性强等特点。学习内容比较单调枯燥,思维训练需要比较严格。但是幼儿年

龄小,需要依靠直接的兴趣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及动机。因此,我们可以结合数学教育的特点,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使他们能够注意周围环境中物体的数量颜色、形状,它们在空间的位置等。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直观教具,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使幼儿学习轻松愉快,饶有兴趣。 幼儿最喜爱游戏,这一方面是由于游戏的特点所导致的,另一方面游戏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在游戏中,如果教幼儿理解和掌握数学初步知识,不仅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印象深刻,而且有利于智力的发展。所以在各类游戏中,都可以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 三、游戏中进行数学教育活动 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使幼儿在愉快的游戏活动过程中实现增进知识和发展幼儿智力。因此,游戏在数学教育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使幼儿巩固数学初步知识,培养学习兴趣,而且促使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根据自己的兴趣,通过模仿和想像扮演各种角色,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的现实生活。在表演的过程中,幼儿必然会接触到各种事物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在体育游戏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幼儿数数和计算动作(如跳跃、爬钻、玩球、攀登等)的次数,复习和巩固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运算,加深对数的含义的了解,提高计算兴趣。 游戏也能够让幼儿在运用数学方法解决游戏中某些方法,领悟数学的价值,体验成功的乐趣。所以说游戏对幼儿游戏的兴趣和愿望给幼儿提供足够的游戏材料,让幼儿自由游戏,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更的知识。 幼儿园数学活动的开展,不只是让幼儿学习数学为入小学做准

幼儿数学教学的8种途径

幼儿数学教学的8种途径 幼儿数学教育是一门系统性、科学性、逻辑性较强的学科,所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感到比较难教,幼儿在学习中感到比较枯燥。如何使幼儿数学教育变为教师愿教、幼儿愿学的一门学科,是幼教工作者正在探索的问题之一。在此,笔者介绍幼儿数学教育中可采用的八种途径,力求抛砖引玉,引起广大同行的共同探讨。 一、通过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进行幼儿数学教育。根据幼儿期思维发展的特点,小班幼儿处于思维发展的感觉运动水平,中、大班幼儿处于感觉运动阶段向具体形象阶段发展的思维水平,因此幼儿很难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由此,教师最好让幼儿通过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进行数学学习。一个精心安排的环境能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发展他们的数学概念。 例如,教师安排了能为幼儿提供分类学习的环境。在一个架子上,教师摆放了各种不同大小、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积塑片,让幼儿进行分类;在另一个柜子上,教师摆放了各种交通工具的卡片,让幼儿根据名称(车、船、飞机、火车)分类。 二、通过游戏进行幼儿数学教育。游戏是幼儿期最基本、最主要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可获得数学知识,并有机会自由地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感受。 例如,在娃娃家中,“妈妈”将餐具(勺、碗、筷子等)一一发给“孩子们”。在这个简单的游戏中,幼儿发展了一一对应的概念。 三、通过操作进行数学教育。只有在幼儿参与了大量的活动,使用了大量的材料,并经常讨论他们的观察和发现,幼儿才有可能掌握概念。 例如,当儿童通过大量的操作,发现“1”是所有一样东西所表示的集合时,并能用语言清晰地表示所有一样东西的集合时,幼儿才真正掌握了“1”这个数的含义。 四、通过各种活动进行数学教育。儿童学习的方式和各自的爱好是不同的,教师应该设计各种活动,提供不同选择的机会,以满足不同儿童的各种需要。 例如,在进行分类的活动时,教师可提供各种不同颜色小型积塑片、各种不同的积木、各种学习用具、各种餐具……,以满足不同儿童的探索需要。 五、通过激发幼儿的思维来进行数学教育。灌输式的教学是一种不经儿童思考的教学,在这种教学情境下,幼儿不可能积极、主动地学习,不可能真正掌握数学知识,发展逻辑思维。因此,教师应该提倡启发式的教学,鼓励儿童通过操作,进行探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设置各种问题情境,让幼儿进行思考,自己得出答案。

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内容与策略

学科(领域)、类别: 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内容与策略 [摘要] 全文首先分析了幼儿园数学教学的相关内容,之后针对实际操作中幼儿园数学教学现存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现存问题分析了幼儿园数学教学现存问题的原因,之后探索了提升幼儿园数学教学质量的解决对策。通过对幼儿数学教育内容、现存问题及解决策略的分析,了解到学前教育需要深入到幼儿园教学实践中进行探讨,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领悟《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相关指导思想,真正的践行到实际教学中,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关键词] 幼儿数学;教学内容;现存问题;原因分析;教学策略 前言 幼儿数学实质上是准备性学习阶段,也是幼儿成长发育阶段中的关键部分,为小学数学今后的数学学习的基础,也为幼儿能力和智力发育的基础教学阶段。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相关指导思想,了解到对于3-6岁儿童来说,这个阶段的其认知能力、逻辑思维形成、数学概念和意识培养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幼儿初步建立起数字与形状的概念。幼儿的思维在这个时期也是最为活跃,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非常高,由此,需要充分把握幼儿阶段的数学教学。结合改进的数学教学模式与方法,优化幼儿园数学教学工作,提升幼儿园数学教学质量,为幼儿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能力培养奠定基础。 一、幼儿园数学教学内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全面实施幼儿园教育,并将幼儿园教育分为语言、健康、社会、科学与艺术教育五个领域,其教育目标为促进幼儿态度、情感、能力、知识与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幼儿园数学教育只是幼儿教育的一部分,同时也是相对较重要的一部分,其主要内容有:10以内数字的认读与书写、10以内的加减法、1-10数字的拆分与合成、物品的点数、对应排序与找规律、平面和立体图形的认识、时间的初步认识、认识货币等。幼儿园数学教学目标为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科学意识与科学方法,同时也强化幼儿的社会能力、语言能力、合作能力等能力的发展。基于此,应该选取科学的幼儿园数学教学内容与策略。 二、幼儿园数学教学现存问题

浅谈幼儿园数学教育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b5249372.html, 浅谈幼儿园数学教育 作者:徐丽敏 来源:《读与写·教师版》2018年第03期 摘要:教师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时,贯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幼儿为主体,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将学习活动游戏化、生活化。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习得经验,对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幼儿园;数学教育;思维能力;游戏化;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3-0019-0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关于数学教育,明确提出了四方面的目標:(1)教幼儿掌握一些粗浅的数学知识;(2)培养幼儿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3)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4)培养幼儿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1]。由此可见,数学教育应从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幼儿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概念,并对此进行理解和应用。幼儿园进行数学启蒙教育,对培养和锻炼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对其他领域的的深入学习都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在数学教育活动中,如何激发幼儿探究兴趣使其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呢?如何转变教师教育方式和教学策略?如何培养和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呢? 1.更新教育观念 1.1 以幼儿为主体,重视幼儿思维发展 随着幼儿园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新的教育观和教学方法已经越来越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并被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然而,一些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小学化”倾向依然比较严重。在数学教育方面尤为明显。以教师为主体的“灌输式”集体教学比较多,即使辅助小组、游戏、区角操作学习,幼儿也是在教师的高控指导下认识、学习算术。由单纯的认知、算术培养的则是计算器型幼儿,既不利于幼儿的兴趣培养,又极大地束缚和禁锢了幼儿的数学思维发展。 幼儿现阶段的数学思维是指幼儿通过直接操作感知生活经验,发展形象思维,进而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幼儿园教师应变被动接受式教学为让幼儿主动操作,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让幼儿在操作中感受快乐,获得直接经验,为幼儿日后学习数学创造有利条件。 1.2 教学目标与幼儿兴趣特点相结合

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总目标

一、xx数学教育的总目标: 新《纲要》明确阐述了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具体表现为: 1.在生活和游戏的真实情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幼儿的数学感和数学意识;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性和意义; 2.在不断遇到各种新挑战和不断成功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自信心,感受到和体验到其中的乐趣。 3.数学教育的内容和要求是: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 二、阶段目标: 三月份: 1.学习按物体的一个特征进行分类,并尝试说出同类物体的共同特征。 2.学习按物体量的关系进行4以内物体的排序,学习按物体的某一特征进行排序。 3.能目测比较两者高矮,区别最高和最矮。 4.体验物体从高到矮、从矮到高的顺序关系(5个以内),尝试按高矮排序。 第一周:学习按物体的一个特征进行分类,并尝试说出同类物体的共同特征。 第二周:学习按物体量的关系进行4以内物体的排序,学习按物体的某一特征进行排序。 第三周:能目测比较两者高矮,区别最高和最矮。

第四周:体验物体从高到矮、从矮到高的顺序关系(5个以内),尝试按高矮排序。 四月份: 1.指导幼儿将两个集合中的物品上下对应排列(5个以内)。 2.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感知多、少和一样多。 3.了解2、3的形成,知道1添上1就是2,认读数字2;知道2添上1就是3,认读数字3。 4.了解4、5的形成,知道3添上1就是4,认读数字4;知道4添上1就是5,认读数字5。 第一周:指导幼儿将两个集合中的物品上下对应排列(5个以内)。第二周: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感知多、少和一样多。 第三周:了解2、3的形成,知道1添上1就是2,认读数字2;知道2添上1就是3,认读数字3。 第四周:了解4、5的形成,知道3添上1就是4,认读数字4;知道4添上1就是5,认读数字5。 五月份: 1.学习手口一致的从左到右点数5以内的实物,能说出总数。 2.能根据数字1、2、3、4、5取相应的实物,感知数与量的结合,体验数的实际意义。 3.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并从生活中找出相应的物品。 4.能用圆形、正方形、三角形进行组合拼搭。 第一周:学习手口一致的从左到右点数5以内的实物,能说出总数。

浅谈幼儿园数学教育现状分析及策略

浅谈幼儿园数学教育现状分析及策略浅谈幼儿园数学教育现状分析及策略 一、幼儿园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二)数学教学目标设置单一。当前幼儿园数学教学中存在教师只为传授知识而教,幼儿只为学知识而学的现象,教学目标只是简单的知识层面的目标。教师对幼儿数学教学设置的目标缺乏技能及情感目标,活动中仅以学习数学知识为唯一目标,从而忽视诸如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等思维能力发展目标,导致幼儿缺乏对数学活动的学习兴趣。 (三)数学操作材料简单乏味。幼儿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心,在幼儿阶段的学习中往往以兴趣为出发点,这就要求给幼儿提供的操作材料必须新颖、鲜艳、丰富多彩,材料大小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而定。然而,由于个别教师对操作材料在教学中所起作用的认识不够,教学中老是几套操作材料反复使用甚至不用,给孩子操作的材料少之又少或者没有。对于简单乏味的操作材料,他们易产生厌倦情绪,从而影响整个教学活动效果。 (四)数学教学方法和形式简单。有的教师在考虑幼儿园数学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时,强调数学教学的直观性,片面依靠演示,把答案直接给幼儿。其次忽视幼儿的个体差异性,有的过高估计幼儿的接受能力,使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如“10”以内的加减法,教师直接出示数的组成,让幼儿看着组成列出算式,然后按着算式让幼儿编应用题。最后采取“填鸭式教学”,不管幼儿是否掌握,硬往幼儿脑子里灌死知识,造成幼儿被动接受知识。 二、提出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有效性策略 (一)改革数学教学内容,统一课程。由于数学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决定了幼儿园数学教学应由教育部门统一部署,组织

专业人员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由浅入深地、系统地加深数学知识内 容的深度和广度,避免重复无效教学。 (二)准备丰富多样的数学操作材料。1.材料的丰富多样性。利用幼儿熟悉的自然材料如石子、树叶、水等,废旧材料如纸盒、易 拉罐、果壳、冰糕棒等,成品材料如扑克、积木、积塑玩具等,使 幼儿置身于材料中与材料“交流”。如果操作材料有限,幼儿就不 能尽情与之接触,操作材料也就失去本身的意义而成为一种摆设。2.材料的层次性。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所致,幼儿间存在个性、智力、 能力上的差异。为了使材料发挥应有作用,使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 上得到发展与提高,数学活动中准备的操作材料要做到难易结合、 简复结合,使每个幼儿都能轻松自如地驾驭和使用材料,达到真正 意义上自我发现、自由探索、自我发展的目的。3.材料的操作性。 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是幼儿与操作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幼儿通过 对材料的操作和探索,发现问题,获得知识和能力。因此,数学活 动中提供的材料必须有很强的操作性。4.材料的多功能性。虽然数 学活动要提供多样的操作材料,但不能太杂,要尽可能一物多用, 既有利于幼儿发现操作目标,又能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 (四)教学中关注幼儿的个别差异。要了解每个幼儿的个性特征,就要深入观察幼儿,以及各方面发展水平。教师应该做到心系每位 幼儿,在数学教育中及时观察幼儿的反应和各种表现,通过观察做 出判断,找出幼儿数学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此外,对观察结果进行 客观分析,找出适合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及时调整教育策略和要求。 (五)教学中的教学评价策略。1.评价应科学合理。教师的评价应激发幼儿自信,保护幼儿自尊心,调动幼儿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以及促进幼儿发展。2.评价应具有针对性。有的教师评价时使用 “不错”、“很好”等一语带过,这样的评价缺乏针对性,不能对 幼儿进行有目的的指导。3.评价应指向教育活动的全过程。有的教 师习惯在活动结束时对幼儿进行简单评价,忽视活动过程中的及时 赞扬;有的教师则忙于操作材料的整理,而对幼儿教学过程中的活 动状况不做任何评价,不仅不利于对教学过程的调节、控制和反馈,而且对幼儿活动中的表现不能及时强化或纠正,幼儿渴望得到评价 的心理需要得不到及时满足。总之,幼儿园数学教育是在具体材料

浅谈幼儿园数学教育中的分类活动

浅谈幼儿园数学教育中的分类活动 分类活动是幼儿园数学教育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幼儿学习数学概念、进行早期逻辑训练的重要形式之一。 一、数学分类活动的内容 数学分类活动类型从简单到复杂,有以下几种。 1、按物体的一个特征分类 物体的外部特征(如颜色、形状、大小等),幼儿都能直接感知,因此按物体外部的某一特征分类,幼儿比较容易掌握。如把一盒各种颜色的木珠,按颜色差异分别放在不同的小盘里。在按物体外部的某特征进行分类时,如果存在各种干扰因素,那么分类难度也就提高了。例如按颜色分类时,如果物体大小或形状也不同,这时幼儿要设法排除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特征的干扰,才能按不同颜色正确分类,其难度就明显提高了。此外,按照物体的用途分类比按物体外部的某一特征分类要困难,因为物体的用途是指它与人们的关系,这种关系往往是无法看到的,是一种经验的积累,因此这种分类适合幼儿在学习了按物体的颜色、大小、形状等外部特征进行分类之后进行。 2、按物体的两个特征分类 这种分类形式要求幼儿能同时从两个角度(或称维度)来划分物体的类别。例如当分类要求时将红色的正方形纸片放在一起时,幼儿只有找出红颜色的,而且是正方形的纸片才符合要求。在对物体进行这种形式的分类时,要求幼儿必须同时注意两个方面的要求,其难度显然是提高了。 3、按照物体的一个特征的肯定与否定的标准分类 所谓肯定标准是指:符合某一特征的所有物体;所谓否定标准是指:不符合某一特征的所有物体。因而其概括性和抽象性更高一层,学习的难度也更大了。例如,要求按红色(肯定)与非红色(否定)的标准分类时,非红色不是单指非红颜色的某一种颜色,而是指除红颜色之外的所有颜色。从这里可以看出它比按照某一具体颜色进行分类更为概况和抽象。 4、多重分类 多重分类是指对一组物体可以确定多种标准进行分类,一个物体可以划分到不同的类别中。例如,一堆衣服可以按穿着的季节进行分类,也可以按成人装和童装、男装与女装、棉织品与非棉织品进行分类。具体地说,一件衣服可以是夏季服装,也可以是成人装或者是男装。多重分类要求幼儿能从不同角度即转换分类依据,观察与思考同一个(或同一组)物体归属的不同类别。这种分类对思维

幼儿园数学教育

第一章幼儿数学教育的基本理论 一.简述幼儿园数学的心理特点P19 1.幼儿学习数学开始于动作 自从皮亚杰提出“抽象的思维起源于动作”后,这已成为幼儿数学教育中广为接受的观点: ①我们经常能观察到,幼儿在学习数学时,最初是通过动作进行的。 例如“对应排列相关联的物体”活动,随着幼儿动作的逐渐内化,他们才能够在头脑中进行这样的对应。 ②幼儿表现出的这些外部动作,实际上是协调事物之间关系的过程, 这对于他们理解数学中的关系是不可或缺的。在幼儿学习某一数学知识的初级阶段,特别需要这种外部的动作。对于那些表现出抽象思维有困难的幼儿,也需要给予他们充分摆弄的机会,这既符合他们的心理需要,也有助于他们的学习。 2.幼儿数学知识的内化需要借助于表象的作用 ①幼儿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开始于外部的动作,但是要把它们变成头脑中抽象的数学概念,还有赖于内化的过程,即在头脑中重建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表象的作用即在于帮助幼儿完成这一内化的过程。 ②但把表象的作用无限夸大也是不适当的做法。 3.幼儿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要建立在多样化的经验和体验基础上 由于数学知识是一种抽象的知识,它的获得需要摆脱具体事物的其他无关特征。而幼儿对于数学知识的抽象意义的理解,却是从具体的事物开始。所以幼儿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所依赖的具体经验越丰富,他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就越具有概括性。因此,为他们提供丰富多样的经验,能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的抽象意义。 4.幼儿抽象数学知识的获得需要符号和语言的关键作用 ①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的特点,幼儿学习数学,最终要从具体的事物中 摆脱出来,形成抽象的数学知识。但幼儿头脑中往往只是保存着一些具体的经验,要使之变成概念化的知识,则需要符号体系的参与。 ②语言在幼儿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也很重要。数学是一种精练的语言, 而语言则是思维的工具。 5.幼儿数学知识的巩固有赖于练习和应用的活动 幼儿数学知识的掌握是一个持续不断地过程。幼儿用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内化外部世界,同时也建构着新的知识。 二.简述幼儿教育的原则P24

最新幼儿园数学教育心得体会

幼儿园数学教育心得体会 一、教师创设生活化游戏化的数学情竟,易于幼儿感受数学 创设丰富的活动情境,创设有利于幼儿自发主动活动的氛围,将抽象的数学概念通过真实情景变成幼儿容易接受的具体事物,为幼儿提供各种互动的机会,为幼儿提供与其发展相应的帮助,幼儿就能学得轻松、变得积极主动。如在学习10以内数的加减时,我们可以给幼儿提供模拟生活中的场景水果超市,让幼儿手持钱币自行挑选喜欢的水果,主动学习加减运算,算出需要的钱数,在生活化的场景中来提高数学学习兴趣和运算能力;如在学习时间,认识整点和半点时,可以美美小朋友从早到晚一日活动时间安排来进行,在具体认识时针和分针时,可巧妙地用龟兔赛跑的故事创设情境,把时针走比作乌龟爬,把分针比作兔子跑,在一日活动,在故事中,将抽象难解的时间问题回归生活,化为游戏,这不是更好更有效的教学策略吗?我们运用谈话、午间、离园时间请孩子们讲讲自己家中的人数及相互间的关系称谓,交流家中的住址、电话号码,甚至父母的手机号码;说说各自家中电视的频道数目与感兴趣的内容;谈谈家中的电器数量和名称功用;吃饭时几个人,几个饭碗、几双筷子、几把椅子理解对应关系,演演打电话的情景和等分蛋糕的技巧等等。 二、教师提供数学教育生活化游戏化丰富实用的操作材料和玩教具,易于幼儿感知数学 幼儿的学习强调真实的经验和主动参与,操作学习是幼儿学习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幼儿学习一定要借助具体的情境、具体的事物,在参与、探索和交往的过程中学习尤其在数学活动中,幼儿在对周围环境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的认知上,幼儿需要通过真实的感知实际的探索才能有所得,在数学活动中操作材料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教师应该结合活动的要求和幼儿的年龄特点,为幼儿选择最佳的'操作材料,使操作材料在数学活动中发挥最大效应。如有幼儿所熟悉的自然材料如石子、树叶、各种种子,果核像这些材料,可以在幼儿练习计数活动中;如日常生活中废旧材料如纸盒、易拉罐、冰糕棒,瓶盖,像这些材料在幼儿学习几何形体认知方面,幼儿可以通过观察触摸直观形象感知平面与立体,远比老师空洞的说教来的具体;成品材料如扑克、积木、形状串珠,积塑玩具等等,在小班排序活动中,我们可以在玩送给妈妈礼物,请幼儿用准备好的色彩鲜艳的串珠,按大小、颜色、形状等不同标准把串珠交替排列,为妈妈制作一条彩色项链。在操作过程中不自觉的学习了形式排列,还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是幼儿与操作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幼儿通过对材料的操作和探索,发现问题,获得知识和能力。因此,数学活动中所提供的材料很有必要。 三、让数学问题生活化游戏化,易于幼儿学以至用 《纲要》中数学教育的内容与要求中提到: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的简单数学问题。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善于从幼儿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幼儿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幼儿,使幼儿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

关于幼儿园大班数学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一、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总目标: 新《纲要》明确阐述了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具体表现为: 1.在生活和游戏的真实情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幼儿的数学感和数学意识;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性和意义; 2.在不断遇到各种新挑战和不断成功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自信心,感受到和体验到其中的乐趣。 1. 数学教育的内容和要求是: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二、阶段目标: 三月份: 1.学习10以内序数,学着顺着数和倒着数,学习单、双数、相邻数等知识。 2. 学习10以内数的分解与组成,体验总数与部分数之间包含关系,部分数与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和互换关系。 3.感知时间的先后顺序,建立过去、现在、将来的时间概念; 4.初步认识日历,了解1年有12个月,知道不同月份有不同的天数;了解1个星期7天的名称,能够对应日期在日历上找出星期几。 第一周:学习10以内序数,学着顺着数和倒着数,学习单、双数、相邻数等知识。 第二周:学习10以内数的分解与组成,体验总数与部分数之间包含关系,部分数与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和互换关系。 第三周:感知时间的先后顺序,建立过去、现在、将来的时间概念; 第四周:初步认识日历,了解1年有12个月,知道不同月份有不同的天数;了解1个星期7天的名称,能够对应日期在日历上找出星期几。 四月份: 1.认识整点、半点,初步了解时针、分针的运转关系,能把时间与生活经验结合起来。 1. 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归纳、概括有关的数学经验,学习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观察与思考问题,能通过观察、比较、类推、迁移等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2. 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体验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引导幼儿进行二等分、四等分,感知二等分、四等分的含义。 3. 认读100以内的数,正确排列连续数1——100,了解数字的组成关系。 第一周:认识整点、半点,初步了解时针、分针的运转关系,能把时间与生活经验结合起来。第二周: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归纳、概括有关的数学经验,学习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观察与思考问题,能通过观察、比较、类推、迁移等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第三周: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体验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引导幼儿进行二等分、四等分,感知二等分、四等分的含义。 第四周:认读100以内的数,正确排列连续数1——100,了解数字的组成关系。 五月份: 1. 学习20以内数的加减,认识加号、减号,帮助幼儿理解加法、减法的含义,初步掌握20以内数加减运算的计算技能,体验加减互逆关系。 2. 通过操作“加、减法板”,感知100以内的整10加,整10减。 3. 学习按物体两个以上的特征或特性进行分类;学习按两个以上特征在表格中图形;学习在表格中勾画图的特征及按画好的特征寻找图形,学习交集分类;学习有条理地摆放和整理活动材料。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幼儿园数学教学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环节,主要是在教师的引导作用下,开展教学活动,进一步掌握数学基础理论知识,并成为幼儿将来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因此,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行,幼儿教师对教学质量的好坏尤为关注。在现阶段,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幼儿教师进一步解决。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标签: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问题与对策 在当前的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中,很多幼儿教师没有明确教育活动开展目标,选择的教学方法也不尽人意,使幼儿数学教学无法有效地开展下去。笔者建议,幼儿教师应该制定合理规划的教学内容计划,并以此为目标去执行。 一、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开展的现状 目前,在实际的幼儿数学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很多教师的教学方式以传统的满堂灌的知识传授为主,教学内容方面,也是过分关注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部分幼儿教师的教学态度以旁观或者放任为特点,甚至幼儿被当成没有思想的个体来对待,不考虑他们的教学感受,更不用提让幼儿开展创造性的活动。呈现出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小学化倾向严重,没有考虑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教学缺乏操作性并且过于凌乱的教学内容让很多幼儿望而却步。 二、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幼儿的关注,教学设计任务过重 当前存在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幼儿教师过分看重数学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进程开展到哪一步,很多教师重知识、轻发展,只重视对幼儿数学知识的强制灌输,忽略了幼儿的主体性作用,甚至很多的幼儿园大班开设了很多小学的课程,给幼儿造成了很大的学习压力。教师在设计幼儿数学的教学方案时,侧重幼儿对加减法运算、抽象数数及几何图形的相关认识概念的教授,没有正确引导幼儿在平时的生活中对数、量等进行有效观察。过重的教学任务设计,严重超过了幼儿的接受范围。 (二)缺乏科学性的教学方法,限制了幼儿潜力的发挥 幼儿园的孩子普遍都是处于2~6岁的年龄段,这个时期的孩子最明显的性格特征就是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问为什么,客观因素及外部环境对他们的影响很大,幼儿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这个年龄及心理特点去选择适合幼儿的教学方法。但是,在实际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很多幼儿教师的教学方式带有很强的直观性,就是喜欢直接把题目的答案告诉幼儿,对幼儿的思考过程毫不关心,缺乏科学的教学方法,限制了幼儿潜力的发挥。

关于当前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思考

关于当前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思考幼儿园数学教育是通过直观教具,使幼儿从具体材料和游戏活动中进行抽象,由外部的感知活动内化为内部的思维活动,并用语言促进思维,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的教学活动。数学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决定了幼儿园数学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幼儿园数学教育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影响了其重要作用的发挥,具体表现在: 一、教学内容的广度、深度不够 幼儿园数学普遍存在内容浅、容量少的问题,在广度和深度上远远不能满足幼儿智能发展的需要。由于现代社会信息的增大,幼儿受多种信息的刺激,其智能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学习《纲要》所规定的内容是轻而易举的事,他们有足够的能力学习《纲要》以外的知识。例如:学前班数学课本上只有简单的5以内的组成分解、加减法、序数及简单的形体内容。原来半年学完的课本,现在幼儿园只用几个活动就学完了,而且全都能领会。再就是各年龄班存在着重复教学。如中班讲了5以内的组成分解,到了大班还要学习5以内的组成分解,学前班也还得如此。这种无深度的反复教学,不但激发不了幼儿的求知欲,反而阻碍了幼儿的思维发展。 二、教学目标单一 幼儿园数学教育中存在着教师只为传授知识而传授,幼

儿只为学知识而学的现象,教学的目标只是数学知识单方面的目标。如中班“排数卡”教学活动的目标是:①练习1—10的数数;②巩固10以内的数的认识。大班认数活动学习“5”的组成分解的活动目标是:①认识“5”可以分成1和4、2和3、3和2、4和1;②书写数字“5”。从中不难看出,教师对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缺乏全面的认识,活动中仅以学习数学知识为唯一目标,而忽视了诸如思维能力的发展、数学兴趣的培养等其它目标。 三、操作材料乏味 幼儿对外界事物的好奇心极强,在学习中他们往往以兴趣为出发点,十分容易为新的刺激所吸引。这就要求给幼儿提供的操作材料必须新颖、鲜艳、丰富多彩,材料的大小,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而定。然而,由于有的教师对操作材料在教学中所起作用的认识不够,加上怕麻烦等原因,教学中老是几套操作材料反复使用,当教师给幼儿发材料时,幼儿就会马上产生出“还是这个”的抱怨。陈旧单调的操作材料,极易使幼儿产生厌倦情绪,影响操作活动的效果。 四、教学方法单调 教师在考虑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方法和组织形式时,习惯于仅以幼儿认识事物是从具体到抽象这一特点为依据,只强调数学教育的直观性,片面依靠演示,把答案强加给幼儿。如几支铅笔、几个苹果的演示就讲一节课。再是,忽视幼儿

幼儿园幼儿数学游戏大全68个

幼儿园幼儿数学游戏大全68个 最新幼儿数学游戏大全68个1.《小猫钓鱼》 --游戏目的: (1、)训练幼儿点数的能力以及知道在1的基础上添上1是2,再添上1是3,再添上1是4;(2)训练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以及准确的判断力。 游戏内容: 1、家长先要准备好小猫钓鱼的玩具一套。 2、家长告诉幼儿。"你今天扮演小猫,看看你能钓多少条鱼?"幼儿拿起钓杆开始钓鱼(这种玩具是一直转动的,而且鱼的嘴巴一张一合,可以锻炼幼儿)当幼儿钓到一条时,家长就问"钓到几条?"幼儿会回答"1"条。当幼儿再钓到一条鱼时,家长说"一条与再添上一条鱼是几条?"幼儿回答"2条"。第三条时引导幼儿说出"2条鱼再添上一条鱼是3条鱼"当幼儿钓到第4条鱼时,家长问幼儿:一共钓了几条鱼?并且让幼儿仔细数钓到鱼的个数,说出总数,"3条鱼加上1条鱼是4条鱼"。 2.认识和辨别形状(适合5-6岁幼儿)目的:教幼儿加深对各种形状的理解,发展想象力。 玩法一:向你的孩子指出下列形状的名称,然后再让他说出熟悉的东西的形状。 1.圆形参考物品:车轮、气球、太阳、月亮、眼镜、球、气泡、碗、玻璃、杯口、盘子、钟、杯子、硬币、路灯、铁杯。 2.长方形参考物品:门、停车场、单元房子、大卡车、信箱、食物盒、书、明信片、桌子、招牌。 3.正方形参考物品:餐巾纸、手绢、窗、凳子、靠垫、书、玩具、房子、桌面。 4.三角形参考物品:屋顶上顶、山、帐篷、帽子、锯木架、树、箭头、帆船的帆提示:饼干可以有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的。 给你的孩子一些纸、蜡笔和一些不同形状的东西,让他将轮廓描下来。比如可以用小瓶子描出圆形,用一些小盒子描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比较难找,可以用厚纸板剪一些三角形。让你的孩子描画许多不同形体,然后剪下来,在纸上摆成各种好看的图形。 玩法二:随意愿画大人先画出一个形体的轮廓,让孩子想想,然后画成他想画的任何东西。如果是一个圆的轮廓,他也许画成个孩子的脸、画一个太阳或者别的什么。然后交换一下角色,让你的孩子画形体的轮廓,启发孩子在形体上加一些东西,发展孩子的想象力。

幼儿园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方法

幼儿数学教学是幼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来说,是学习数学的启蒙教育,为更好地发展思维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对幼儿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反思,以适应新世纪的幼儿数学教育。 一、幼儿园数学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式陈旧,使学习机械化。 目前多数幼儿教师的教学活动是机械的、死记硬背式的,而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这种教学方式使幼儿承受了过重的学习负担。在现实教学活动过程中,虽然游戏贯穿活动的始终,但是游戏却成了幼儿数学活动的一种表面化形式,成了教育活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一个评价标准。游戏的作用应该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并且起到辅助强化教学目的的作用,而现实中却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2.操作材料显得功能单一。 大多数幼儿园教师在利用操作法进行教学时,只是把操作法作为一种获得知识、巩固知识的手段,使操作材料显得功能单一,用途不大,给幼儿提供的操作时间不够充足。 二、幼儿园数学教学的方法 1.为幼儿安排、布置适宜的学习环境。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思维和动作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不可忽视动作对发展幼儿数学思维的作用,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操作情境,引导幼儿感知、探索、发现、理解和运用数学概念、规律等知识,使幼儿在积极动手、动脑、动口活动中获得丰富的数学感性经验。根据幼儿期思维发展的特点,小班幼儿处于思维发展的感觉运动水平,中、大班幼儿处于感觉运动阶段向具体形象阶段发展的思维水平,

因此幼儿很难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教师最好让幼儿通过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进行数学学习。在区域活动中,为幼儿准备各种各样的尝试性操作的材料,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幼儿通过看一看、比一比,在意识到材料的多种特征以后,再让他们进行多角度的分类,鼓励幼儿依据不同的特征(大小、颜色、名称)变换分类方法,看看谁的方法多,让幼儿从小意识到“万事万物都是可以变化的。”这有利于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为幼儿学好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根据幼儿使用的分类方法设计分类提示卡,便于能力差的幼儿在以后的游戏中进行分类操作。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把幼儿当成合作的伙伴,在平等的关系中,幼儿从心理上感到安全、放松,加上环境上宽松、和谐,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充分地“做”和“玩”,显得兴致勃勃,跃跃欲试,学习兴趣也被激发出来了,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调动幼儿探索的主动性。 教师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环境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如“学习单数、双数”,课前教师在教室里布置了一个知识宫,在知识宫里准备了很多礼物。活动前,教师以神秘的口吻告诉幼儿老师要带他们去知识宫玩。幼儿一听,立即表现出强烈的探索欲望,产生愉快的情绪,争着试一试。然后教师要求大家根据自己胸前的图形和图形上的数字找座位,谁找对了,谁就得到知识宫里的第一份礼物。这样就激发了幼儿尝试的积极性,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了探索活动。又如“认识时钟”,让幼儿置身于为活动创造的钟表展览馆的环境中。教师边欣赏边思索:“这些钟表什么地方是一样的?”“叔叔、阿姨为什么要设计制造各种形状的钟和表?”这就激发了幼儿主动求知的兴趣,同时调动了求同、求异探索的主动性。 3.在情境中学习。 要让幼儿主动地获取数学知识,教师就要为幼儿创设一些生活化的情境,想

幼儿园教案小班数学区案例分析及指导策略最新

幼儿园教案小班数学区案例分析及指导策略最 新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以下是分享的[幼儿园教案小班数学区案例分析及指导策略],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教案小班数学区案例分析及指导策略最新 给小动物喂饼干 【案例】 情景一:刚开始五分钟。沈烨和费帅认真的“给小动物喂饼干”,他们拿着饼干一片片的送到与饼干相对应小动物嘴里,而且嘴里还念念有词,对着三角形嘴巴的小猪说:“熊猫,我给你吃三角形的饼干。”对着圆形嘴巴的小兔说:“小兔,我给你吃圆形的饼干。”…… 情景二:五分钟后……只见费帅拿起一块三角形饼干往圆形嘴巴的小兔嘴里送,还哈哈的大笑,接着又拿起一块正方形的饼干送进熊猫最里,沈烨看见了也跟着他将饼干乱送,不时还发出哈哈哈的笑声,进接着你一把,我一把将不同形状的饼

干硬塞到小动物最里,塞完将饼干倒出再来塞,两人完的不亦乐乎! 情景三:游戏结束前。一片狼籍,桌上、地上饼干到处都是,小动物东一只、西一只,沈烨、费帅不见人影,仔细找找,一个跑到了“娃娃家”在抢着做饭,一个跑进了“菜场”在吆喝卖菜。 【分析】在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出小班孩子的特点,他们年龄小,以无意注意为主,在做事情的时候往往缺乏坚持性,会被其他感兴趣的事所吸引,不能很好的专注于某件事情中。在这个活动中我们就看出孩子在给“小动物喂饼干”中前五分钟孩子还是被情节所吸引,他们乐此不疲的做着这一事情。但时间一长,反复的、单一的工作让孩子不耐烦起来,他们想方式法的做出一些他们自己觉得开心的却又违反规则的事情。而且小班孩子的模仿性很强,同伴一旦发现他人的游戏好玩,自己马上会跟着模仿,而且兴趣很浓。这也就出现了情景二中同伴也跟着做的情况。当然小班孩子的注意力也易分散,当他发现其他更好玩的活动时,他们往往会被其所吸引,甚至离开自己活动的场所,投入到另一活动中,也就有了情景三中的场景。 【指导策略】

幼儿数学教育策略

幼儿数学教育策略 幼儿数学教育现在已经成为一个主要的教育课题摆在幼儿教师的面前。数学在幼儿的思维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在幼儿阶段给孩子最恰当的数学教育,我们一直在探讨最佳的数学教学方法,来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幼儿数学教育策略 一、幼儿数学兴趣和探索精神培养策略 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好奇心和探究精神是人类一种原始的本能,也是孩子学习的内驱力。《纲要》中也提出:要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因此,教师首先要向幼儿多提供幼儿操作材料,在宽松的环境中,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使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得到满足。其次教师要善于抓住生活中的情境问题,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学习运用数学的方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从生活中学习数学不仅可以增进幼儿对概念的理解,而且可以缩短幼儿与数学的心理距离,不至于对数学产生惧怕。教师也可多采用游戏化、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使幼儿感受到数学是有趣的、有用的,从而增强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二、幼儿数学学习中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策略 1.创设真实复杂的情境,激发幼儿解决问题 从建构主义的观点来看,幼儿应该是问题的解决者,要能面对复杂世界中的问题情境,但是,现实生活是复杂多变的,幼儿无法将概念化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因此,教师要去研究、挖掘,体现孩子生活中的数学,将一些与幼儿生活相

关的问题呈现到幼儿面前,激发幼儿去思考,幼儿会以各种方式去猜测、操作、讨论以及做简单的图表等去寻求与验证答案,并调整自己的思考方法。 如:让幼儿帮助老师统计用餐人数、帮助商店清点货物等,幼儿在不断地与别人的交流中获得经验,学会设计表格等。在此过程中,孩子有了对加减的理解,学会了逻辑分类,寻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2.采用解决问题学习法,促进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所谓解决问题是一个过程,它是在不熟悉的情境中思索并寻求解答的一种方法。而解决问题学习法是指让学习者围绕生活中体验到的矛盾、问题,去克服它、解决它的过程中去学习、体会的方法。教师要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无焦虑、有充分时间的环境,设计好“课题”,让幼儿自信地、尝试地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强化幼儿面对不确定、不熟悉的问题情境时进行思考、推理的能力。在幼儿解决问题时,教师要不断地提出开放式问题,如:“为什么?”“怎么做?”“有什么不一 样?”“还有什么其他方法吗?”等,以引发幼儿对情境的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不能急于求成,要耐心地引导幼儿通过合作、思考、推理与探索来寻求解决的方法,教师是知识中介者、激发思考者的角色。 三、幼儿数学概念的自我建构培养策略 近年来,心理学的研究已经向我们揭示了儿童数学概念的获得,不是从客体本身直接得到的,而是通过摆弄材料和在他们的内心组织自己的动作而得到的,是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发现和建构数学关系的,幼儿数学认知结构的形成,依赖于其数学经验和对数学材料的操作。因此,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帮助幼儿建构数学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