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全纳、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和全民终身学习

迈向全纳、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和全民终身学习
迈向全纳、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和全民终身学习

迈向全纳、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和全民终身

学习

三、实施方式

77.实施“教育2030”,需要国家、区域和全球机制,促进治理、问责、协调、监测、追踪与评估、报告与评价;也需要支持战略,包括合作伙伴和投入支持。“教育2030”实施机制的核心目标是支持国家主导的行动。为确保最佳成效,这些机制应具有全纳性、参与性和透明性。它们将构建在已有机制基础之上,并尽可能地加以拓展。

(一)治理、问责与伙伴关系

78.“教育2030”的核心在国家层面。政府对实现教育权利负有首要责任,并在高效公平的管理与公共教育投入上发挥核心作用。政府要基于国家经验和优先事项,履行对教育的政治领导责任,指导本地化进程和“教育2030”总目标及其具体目标的实施,同时与其他关键合作伙伴一道,确保透明的和全纳的进程。国家在确定标准,提高质量,减少地区、社区和学校间的不均衡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确保政策与政府履行的尊重、保护和实现教育权利的法律义务一致的同时,政府应在适切的地方,将教育规划融入减少贫困、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人道主义应对(humanitarian response)中。

79.到2030年的15年中,期望提高决策过程的民主化程度,在

所有层次的教育政策的开发和实施过程中,都能体现公民的声音和他们关注的领域。政策规划、实施和监测将会受益于强有力的、多方面合作伙伴的支持,他们可以团结所有关键行动者,这些行动者的贡献和行动已在后文列出。各个层面的伙伴关系必须以公开、全纳、参与性的政策对话以及相互问责、透明和协同原则为指导方针。参与必须始于家庭和社区的加入,提升透明度,确保教育管理中的良好治理。学校层面职责的不断增强,能够提高服务供给的效率。

80.公民社会组织(Civil Society Organizations, CSOs),包括有代表性和广泛基础的联盟与网络,发挥着重要作用。应让他们接触和参与从规划到监测、评估的所有阶段,并确保参与的制度化和保障性。公民社会组织可以:

促进社会流动,增强公共意识,使政策制定能倾听公民(特别是受到歧视的群体)的声音;

探索创新性、补充性途径,帮助改善公民特别是最被排斥群体的教育权利;

记录和分享来自实践、公民评价和研究的证据,以形成结构化的政策对话,确保政府在教育治理和财政预算中,在信息发布、进展追踪、提出基于证据的倡议、开支审查、保障公开透明等方面负起责任。

81.教师、教育工作者及其组织,都是确保其自身权利的关键合作伙伴,应参与各个阶段的政策制定、规划、实施和监测。教师和教学支持人员可以:

运用自身的专业性和承诺,保障学生的学习;

将课堂现实带到政策对话、制定和规划的前沿,为政策与实践搭建桥梁,为总体政策和战略贡献作为参与者的经验、集体智慧和专业知能;

促进全纳、优质和公平,改善课程和教学。

82.私立部门、慈善机构和基金会可以凭借自身经验、创新方式、业务专长和财政资源,在加强公立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他们可以与地方和国家优先发展事项一致,通过多元利益相关者透明的合作、投资和奉献,为教育和发展作出贡献,尊重接受教育作为一项基本人权,促进教育平等。此外,他们可以:

为公立教育调动额外资源,包括支付合理税收,集中资源用于优先发展领域;

帮助教育和技能培训规划者了解劳动力市场的发展趋势和技能需求,从而促进从学校到工作的过渡,为应对教育挑战提供创新方法;

通过提供额外的服务和活动,增加全纳教育机会,在国家确定的标准和规范框架内最大程度地惠及边缘化群体。

83.研究界无论是在通常意义上,还是具体到政策对话方面,都对促进教育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它可以:

开展相关政策研究,包括行动研究,以促进目标的实现,并以有用的方式为决策者提供教育知识;

发展地方和国家可持续的定性和定量研究的能力;

帮助描绘进展、提出选择或解决方案,并鉴别有创新、能测量、可迁移的最佳实践。

84.青年、学生及其组织作为“教育2030”的一个重要目标群体,是具有具体而独特专业知识的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因此,他们最有资格提出改进学习的要求,以成为积极的、负责任的学习者。应做出努力,确保他们的广泛代表性和积极参与性。他们可以:鼓励政府和其他合作伙伴通过征求青年的意见,特别是弱势和边缘化青年的意见,开发针对青年的教育项目,以便更好地回应他们的需求,满足他们的期望;

帮助形成有利于巩固相关性和回应性教育制度的政策,促进从教育和培训向体面工作和成人生活的平稳过渡;

参与代际对话,确保儿童、青少年、青年,尤其是女童和年轻妇女作为权利享有者和合法对话者(interlocutors)这一情况能反映在各级教育政策和实践中。

85.“教育2030”的成功取决于集体努力。应建立或进一步完善法律和政策框架,促进各层面、跨部门的问责制、透明度、参与式治理和协调式伙伴关系,确保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参与权利。所有合作伙伴都认同本行动框架列举的“教育2030”的共同愿景,这至关重要:多边组织应对其会员国负责,各国教育部及其他相关部门应对其公民负责,捐赠者应对其捐赠国政府和公民负责,学校和教师应对教育共同体及更大范围的公民负责。

(二)有效协调

86.在由教育部门驱动的同时,在国家层面实施教育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其他与教育相关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要求采取政府“全部门参

与”的教育方略。鉴于教育在构建知识社会、遏制日益增长的不平等以及重申新教育议程对终身学习的重要性的作用,在教育发展以及将教育发展整合入更广泛的社会经济发展框架之中时,需要政府内部更加有力的领导、协作和配合。国家领导的活动将带来变革,然而,雄心勃勃的教育目标不可能单纯依靠政府来实现,也需要来自包括非政府部门在内的所有利益相关者的支持。政府应该确立合适的机制,强化现有机制,成为联合国报告中区域和全球监测所需信息的主要来源。它们将确立驱动、协调和鼓励教育发展的干预程序,覆盖所有的教育层次和部门,真正让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参与教育政策与战略的规划、实施和监测。另外,为了保障国家的所有权,国家需要协调召集机构和其他多边、双边机构提供的任何外部的援助。

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备课讲稿

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前言: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3月5日上午,倍受关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隆重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要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让每个人都有平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成就人生梦想。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必须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完善相关制度的顶层设计;必须坚持保基本、补短板,着力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必须解放思想、更新教育理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h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为新时代中国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国务院贯彻落实党中央教育方针的有力举措,定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优秀的人力资源支撑。 关键词一:【教师队伍建设】要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今年年初,党中央、国务院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这是十九大之后中央下发的第一份新时代教育事

业发展的文件,是一个开启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文件,是开启新征程的文件。这个文件系统回答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都作出了系统部署,是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纲领性文件。贯彻落实这个文件就是要办六件事,一“提”,二“改”,三“育”,四“用”,五“保”,六“尊”。 一“提”,提高地位,提高待遇。提高地位首先是明确教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在民族复兴的伟业中是一支不可小视、无可替代的重要力量;第二点要明确教师的职责,他们承担的是国家使命,是教育公共服务的职责,这是一个光荣的使命;第三就是要明确公办中小学教师国家公职人员的法律地位,这是一个重要的制度安排、制度创新。提高待遇,就是要完善教师待遇保障机制,健全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要确保中小学教师的工资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要提高乡村教师的待遇,还要落实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教师的补贴政策。另外就是要加强督导,确保这些政策真正落实到教师的心里面,让他们的脸上能充满笑容。 二“改”,就是要改革教师编制配备制度,要按照合理科学的师生比配备教师队伍,改革教师准入和离职制度,提高教师入职的学历等等。我们要实行教师振兴行动计划,改

2019申论热点解读14: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2019两会政府工作报告)

2019申论热点解读14: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2019两 会政府工作报告) 【背景介绍】 2019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加快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抓紧解决城镇学校“大班额”问题,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发展“互联网+教育”,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多渠道扩大学前教育供给,无论是公办还是民办幼儿园,只要符合安全标准、收费合理、家长放心,政府都要支持。推进高中阶段教育普及,办好民族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持续抓好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落实。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今年财力虽然很紧张,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继续保持在4%以上,中央财政教育支出安排超过1万亿元。我们要切实把宝贵的资金用好,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托起明天的希望。 【评析】 教育承载着国家的未来、人民的期盼。所谓民生,就是要老百姓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教育是民生之本,正基于此,每年两会上教育都备受关注。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申公平优质教育,强调“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价值遵循,其实是在承诺,让教育发展的红利,能惠及到所有百姓家庭。大家期待中国教育品质再上新台阶,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让教育改革的红利惠及更多民众。 [综合分析] 在教育问题上,历来有质量和公平两大纬度。社会主义国家的教育,必须在教育和公平上实现最大的平衡。所有人接受低水平的教育,不是我们的追求。自然配置教育资源,部分孩子接受贵族教育,另一部分孩子接受基本生存教育,只会人为制造教育机会上的不均,进而影响整个社会公平体系的构建。办出高水平又能兼顾公平性的教育,事实上是在为全体社会成员创造公平机会,畅通社会上升通道,建设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皆能充分发展的和谐智慧社会。 教育公平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方面,教育公平应该由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来担当。它主要指向教育的区域差异或校际差异。比如,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教育政策的适当倾斜、教育评价的因地制宜等。从目前情况来看,资源均衡配置中的硬软件正在由政府组织强力推进,但人力资源的“逆洼地效应”对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带来的不公平现象还比较严重。教育公平的另一层理解指向学校。它是指学校或学校老师能否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它更多地指向同一所学校内的群际差异或生际差异。对同一所学校而言,无论其生源状况怎么样,它的学生群体都会存在性格气质、文化基础、学习习惯、兴趣特长等方面的差异。正是这些差异才成就了一个个具体的“人”,才让每一个孩子都具有了潜在的发展轨迹。但是,多年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和老师更喜欢用分数来区分和对待自己的学生。从学校角度看,很多学校会把文化成绩相对优异的学生集中编班,安排相对优秀的老师到该班任教。从同一班级角度看,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也容易更加器重那些文化成绩好的孩子,而忽视

教育要公平而有质量

教育要公平而有质量 【背景资料】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教育投入继续向困难地区和薄弱环节倾斜。切实降低农村学生辍学率,抓紧消除城镇“大班额”,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问题。要多渠道增加学前教育资源供给,运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儿童托育全过程监管,要让家长放心安心。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职业教育。推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加快“双一流”建设,支持中西部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继续实施农村和贫困地区专项招生计划。发展民族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和网络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和师德师风建设。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每个人都有平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成就人生梦想。 【标准表述】 教育是民生之本,正基于此,每年两会上教育都备受关注。在教育问题上,历来有质量和公平两大纬度。社会主义国家的教育,必须在教育和公平上实现最大的平衡。而教育公平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 一层面理解,教育公平应该由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来担当。它主要指向教育的区域差异或校际差异。目前情况来看,资源均衡配置中的硬软件正在由政府组织强力推进,但人力资源的“逆洼地效应”对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带来的不公平现象还比较严重。 另一层理解,学校或学校老师能否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更多地指向同一所学校内的群际差异或生际差异。无论其生源状况怎么样,它的学生群体都会存在性格气质、文化基础、学习习惯、兴趣特长等方面的差异。正是这些差异才成就了一个个具体的“人”,才让每一个孩子都具有了潜在的发展轨迹。从学校角度看,很多学校会把文化成绩相对优异的学生集中编班,安排相对优秀的老师到该班任教。从同一班级角度看,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也容易更加器重那些文化成绩好的孩子,而忽视甚至轻视那些文化成绩相对落后的孩子。 关于教育质量问题,很多专家学者和教育行政部门都有过很完美的论述。遗憾的是,这些论述在当下的教育实践中并未达到理想的引领效果。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如政府、职能部门和社会对基础教育的评价、家长因为短视而对教育形成的功利期待、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与提升及这种素养对学生终身发展所起的作用难以在短期内看到和评价。 【具体措施】 第一,进一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第二,加快学校标准化建设步伐。 第三,综合施策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第四,借助教育信息化实现弯道超车。 第五,强化督导与问责,确保优质与公平的有机统一。

【教育关注公平和质量】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理解

【教育关注公平和质量】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理解三月的北京,乍暖还寒。从山东来京务工的袁月奎,心中却是暖洋洋的。袁月奎有两个孩子,现在都在北京西城区的一所公立小学读书。“北京的小学不仅收我们的孩子到学校读书,而且还免学杂费。我听孩子说,他们班上的北京孩子还要交学杂费呐。北京对我们这些打工的人真是太好了。” 袁月奎的老乡,同在北京务工的马慧婷的女儿现在山东农村读小学。“现在学校老师水平比以前高了,没有代课老师,都是正式老师。学校的房子也是新盖的,条件比以前好多了。”不过,马慧婷也有烦心事,“前两天孩子说,学校从城里请来的英语老师走了,英语课只能停了。” 牵动袁月奎和马慧婷喜与忧的,也是老百姓当前对教育最关注的两个方面: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 两会召开之际,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和平委员说:“现在,上学难的问题正在全面解决,但如何让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享有平等的、公平的,如何让他们上好学,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公平的起点 铜陵,安徽省的一个矿山资源型城市,现在有了一个新的称谓:一个无需择校的城市。10多年来,铜陵市坚持“面向每一位学生,办好每一所学校”,通过一系列强有力措施,实现了“学校没有好坏之分,只有远近之别”的均衡教育。 今天,“铜陵经验”正在被复制和扩大。在安徽,“铜陵经验”已贯穿于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而 __xx年10月在铜陵举行的“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讨会”,则将“铜陵经验”推向了全国。 “义务教育的本质性要求是人人享有均等的,但由于历史、文化、现实水平等原因,造成了义务教育校与校之间、地区之间,尤其是城乡之间的不均衡。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公平的起点,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实现均衡发展,还有一个历史过程。尽管如此,近年来国家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的力度,显示了我们要实现这个目标的决心。”李和平委员对记者说。 正如李和平委员所说,近5年来,农村义务教育的全面实现,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取

心得体会:努力办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心得体会:努力办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党的十九大对今后教育任务作了战略部署,明确了具体任务,新时代赋予教育发展新的历史性要求。教育督导要切实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充分发挥督学督政作用,努力为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而奋斗! 一是落实立德树人,让三观“正”起来。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师生头脑,引导广大师生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加强法治教育,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是抓好教育扶贫,让学生“暖”起来。总书记在给北师大贵州教师研修班参训

教师的回信中指出,“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第一民生工程,要全力打好教育保障“硬仗”。以教育精准扶贫学生资助为重点,全面落实各级各类学生资助政策,全力推进“精准资助”,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助尽助”。继续深入开展农村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营养改善计划,促进贫困地区少年儿童营养健康状况不断改善。完善留守儿童受教育关爱服务机制,建设和完善标准化农村留守儿童之家。积极开展“校农结合”工作,创新农产品产销对接机制,将学校后勤市场与贫困县、贫困户精准对接,形成有效保障学校后勤和助推贫困户脱贫的双赢局面。 三是深化综合改革,让教育“活”起来。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重视教育改革的系统设计和整体安排,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步伐,以改革推动发展,不断消除制约教育发展和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要深化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推进职业院校招生录取改革,深入探索教师领域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建设义务教育学校“县聘校用”的教师聘任与管理制度,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推动民办教育分类管理改革平稳有序推进。多层次推进教育开放合作,聚焦“一带一路”,进一步扩大教育交流的受益面、辐射面和影响力。

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前言: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3月5日上午,倍受关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隆重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要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让每个人都有平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成就人生梦想。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必须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完善相关制度的顶层设计;必须坚持保基本、补短板,着力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必须解放思想、更新教育理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h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为新时代中国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国务院贯彻落实党中央教育方针的有力举措,定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优秀的人力资源支撑。 关键词一:【教师队伍建设】要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今年年初,党中央、国务院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这是十九大之后中央下发的第一份新时代教育事

革教师管理制度。 三“育”,就是振兴师范教育,培育未来的教师,培训现有的教师,提高他们的素质,培养适应进行现代化建设、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教师队伍。 四“用”,提高教师地位、待遇,最好的是使用他们,给他们压担子、指路子、出点子、给位子、发票子,让他们能有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要对他未来的职业发展作出安排,拓宽他们的渠道。比如,要提高中小学教师高级职称所占的比例,中职学校设正高级职称。 五“保”,就是保障、保护。就是提供经费保障,过去我们的经费更多是用于硬件改善,今后要更多的用于人的全面发展,用于教师队伍建设。还有就是依法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此外为贫困地区教师建好周转房,让他们履职学习有一个好的条件。 六“尊”,全社会都提倡尊师重教。我的说法是重振师道尊严,师道神圣不可违反。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违反了师道,迟早是要受到惩罚的。所以,我们全社会要创造教师从业的宽松环境。教师也要自律、自警、自省、自爱,做一个真正合格的人民教师。 关键词二:【校外培训】让课外培训成为学生素质教育的

追求有质量的教育公平

追求有质量的教育公平 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已经成为现阶段我国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目标和基本任务。 目前需要关注的是:如何具体界定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的现实内涵?如何在教育政策和教育实践中实现公平与质量的统一? 追求“有质置的教育公平”是“后普九”时代基础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 在基本实现“普九”后,追求“有质量的教育公平”,将成为我国推进教育公平的新诉求。一方面我国经济结构亟待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社会转型,都对人力资源提出了更高要求。国家和社会希望通过发展教育,去提高“人”的素质,以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与结构的顺利升级和转型。另一方面,人民群众希望获得更加平等的和高质量的教育,不仅能“有学上”,而且能“上好学”,盼望通过教育改变命运,实现向上的社会流动,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当前,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矛盾在于社会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与公共教育供给相对不足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不足之间的矛盾。这里,社会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包括量与质两个层面。从量上看,“后普九”时代的教育需求层次向两头延伸,重点在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从质上看,社会需求正在从受教育向受好的、优质的教育转化。在基础教育阶段,社会需求与教育供给的矛盾正在由供给总量的短缺性矛盾,转变为优质教育供给不足而产生的结构性矛盾,部分城市出现的择校、乱收费等现象正是这种矛盾的一种表现。这说明,我们在保障基本的“有学上”的教育公平的同时,还必须将提高质量、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新的基础教育公平体系。并作为教育战略调整的方向和教育政策的关键点。 借鉴有益的国际经验,正确认识“有质量的教育公平” 应该说,在追求“有质量的教育公平”上,目前,我们国家及各地政府出台了不少得力举措,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总体而言,理论和实践上都还比较初级,认识上存在一些偏差以及似是而非的问题,此时,需要我们进一步明确教育公平和优质教育的内涵和性质,阐明其政策含义,并吸收和借鉴国际有益经验,以推进相关教育政策的完善和实施。

迈向全纳、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和全民终身学习

迈向全纳、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和全民终身 学习 三、实施方式 77.实施“教育2030”,需要国家、区域和全球机制,促进治理、问责、协调、监测、追踪与评估、报告与评价;也需要支持战略,包括合作伙伴和投入支持。“教育2030”实施机制的核心目标是支持国家主导的行动。为确保最佳成效,这些机制应具有全纳性、参与性和透明性。它们将构建在已有机制基础之上,并尽可能地加以拓展。 (一)治理、问责与伙伴关系 78.“教育2030”的核心在国家层面。政府对实现教育权利负有首要责任,并在高效公平的管理与公共教育投入上发挥核心作用。政府要基于国家经验和优先事项,履行对教育的政治领导责任,指导本地化进程和“教育2030”总目标及其具体目标的实施,同时与其他关键合作伙伴一道,确保透明的和全纳的进程。国家在确定标准,提高质量,减少地区、社区和学校间的不均衡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确保政策与政府履行的尊重、保护和实现教育权利的法律义务一致的同时,政府应在适切的地方,将教育规划融入减少贫困、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人道主义应对(humanitarian response)中。 79.到2030年的15年中,期望提高决策过程的民主化程度,在

所有层次的教育政策的开发和实施过程中,都能体现公民的声音和他们关注的领域。政策规划、实施和监测将会受益于强有力的、多方面合作伙伴的支持,他们可以团结所有关键行动者,这些行动者的贡献和行动已在后文列出。各个层面的伙伴关系必须以公开、全纳、参与性的政策对话以及相互问责、透明和协同原则为指导方针。参与必须始于家庭和社区的加入,提升透明度,确保教育管理中的良好治理。学校层面职责的不断增强,能够提高服务供给的效率。 80.公民社会组织(Civil Society Organizations, CSOs),包括有代表性和广泛基础的联盟与网络,发挥着重要作用。应让他们接触和参与从规划到监测、评估的所有阶段,并确保参与的制度化和保障性。公民社会组织可以: 促进社会流动,增强公共意识,使政策制定能倾听公民(特别是受到歧视的群体)的声音; 探索创新性、补充性途径,帮助改善公民特别是最被排斥群体的教育权利; 记录和分享来自实践、公民评价和研究的证据,以形成结构化的政策对话,确保政府在教育治理和财政预算中,在信息发布、进展追踪、提出基于证据的倡议、开支审查、保障公开透明等方面负起责任。 81.教师、教育工作者及其组织,都是确保其自身权利的关键合作伙伴,应参与各个阶段的政策制定、规划、实施和监测。教师和教学支持人员可以: 运用自身的专业性和承诺,保障学生的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