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棋类赋中的棋类文化特征与文化内涵探究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棋类赋中的棋类文化特征与文化内涵探究
高继科
1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民族体育文化研究所,甘肃合作747000
摘要:汉代文学继承先秦散文的传统,其独特贡献是开拓了辞赋、史传、乐府诗
等新的文学领域,尤其以辞赋著称。汉代又是我国古代棋类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
汉代棋类赋是汉赋的一种题材分类,其内容包含了丰富的棋类史料,体现了深厚
的体育文化意蕴。本文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汉代棋类赋作进行研究,梳理了棋
的产生、文化特征,阐释棋类赋作所蕴含的棋道、棋艺知识,宇宙观、人生观,
体育思想等。从体育与文学双重交融的视角研究汉代棋类赋,有益于我们了解中
国古代体育史,发扬和传承传统体育文化,促进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汉代;汉赋;棋类;体育文化;
TheResearchonthechessculturecharacteristicsandcultural
connotationoftheHanFuaboutchess
GAOJi-ke
TheInstituteofnationalsportsculture,GansuNationalitiesNormalUniversity,
Hezuogansu
747000
Abstract:TheliteratureofHanDynastyinheritedthepre-qinprosetradition,its
uniquecontributionistodevelopthehistoryofCiFu,Historicalbiography,andpoems
andotherareasofthenewliterature,especiallyfamousforCiFu.HanDynastyisan
importantperiodinthedevelopmentofancientofChineseboard,HanDynastyboard
isatopicofHanFu,itscontentcontainstherichhistoryaboutboardgames,reflects
theprofoundculturalimplication.StudyboardgamesofHanDynastyusingthe
methodofliterature,combingtheproduceandculturalcharacteristic,explainsthe
knowledgeandtheculturalcharacteristics,Andworldview,philosophy,sportideaof
boardgamesinHanFu.ResearchtheboardgamesinHanFuofHanDynastyfromthe
angleofsportsblendswithliterature,Itisgoodforustounderstandthehistoryof
chineseancientsports,carryforwardandinherittheculturaloftraditional
sports,promotethedevelopmentoftraditionalsportscultureinChina.
Keywords:HanDynasty;HanFu;Board
;Sportsculture;
赋,是一种“苞括宇宙,总揽人物”的文学体裁,极盛于汉,反映了汉兴以
来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棋类赋则是其中别具一格又引人瞩目的一个特殊门类。棋
基金项目:2014年度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课题重点项目(GS[2014]GHBZ020)阶段性成果。
1
作者简介:高继科(1983-),男,甘肃静宁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民族传统体育研究。E-mail:
gjkhwn1982@qq.com
类赋则是以棋类运动为题材的赋的类别。作为体育与文学相交融的棋类赋的创
作,必将根植于棋类文化发展的大背景中。棋类运动在汉代社会高度发展的背景
下得到普及,是汉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排忧解愁、陶冶情趣,更重要
的是能给人们带来消遣和无限的乐趣。棋类运动在汉代发展极其兴盛,上自帝王
将相、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无不参与其中。棋类运动的普及与发展,成为
汉代文人创作的重要题材,促生了大量棋类赋作的诞生。棋类赋作对棋类运动的
发展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使棋类运动有了波澜壮阔、辉煌灿烂的生命历程。
1
棋类赋产生的社会背景
从汉至今的两千多年中,赋一直是中华民族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汉
代的繁荣昌盛为赋的产生、发展奠定了基础。[1]汉朝建立了中国古代空前强大的
帝国时代,也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汉文化。汉代帝王执政时期出现了历史上繁荣昌
盛的历史景象,有“文景之治”、“汉武盛世”、“昭宣中兴”、“光武中兴”、“明章
之治”。在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的条件下,人口增长迅速,文化得到了广泛
的发展和传播。班固《两都赋序》:“至于武宣之世,乃崇礼官,考文章。内设金
马石渠之署,外兴乐府协律之事。以兴废继绝,润色鸿业。……故言语侍从之臣,
若司马相如、虞丘寿王、东方朔、枚皋、王褒、刘向之属。朝夕论思,日月献纳。
而公卿大臣御史大夫倪宽、太常孔减、太中大夫董仲舒、宗正刘德、太子太傅萧
望之等,时时间作。……故孝成之世,论而录之盖奏御者千有余篇,而后大汉之
文章,炳焉与三代同风”
[2]
以西汉武帝和东汉明、章二帝为代表的帝王酷爱汉赋,对汉赋的繁荣起着
推波助澜的作用。文人附和帝王而润色鸿业、歌颂功德,以此取悦皇帝。利禄引
诱也是汉赋大量创作的动因,汉赋家通过献赋而得到利禄的奖励。
特殊的入仕途径——察举制,给平民提供了一条晋升汉代朝廷的便捷之路。
步入仕途,其角色转为以作赋为主的专职文人,此时的赋家大多趋于职业化,社
会环境以及特殊的身份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和丰富的素材。为帝王而各显鸿才,
推动了汉赋的繁荣发展,以体育为题材的赋作成就尤为显赫。
3
汉赋中的棋类文化特征
汉赋中出现了数量可观的以棋类为题材的赋作,最早者当属西汉刘向的《围
棋赋》:“略观围棋,法于用兵,怯者无功,贪者先亡。”把下棋喻为用兵之兵法。
东汉时期,博弈已发展成为文人雅士娱乐休闲所钟爱的活动之一,此时以博弈为
题材的赋作大量产生,马融的《樗蒲赋》、《围棋赋》,边韶的《塞赋并序》,蔡邕
的《弹棋赋》,王粲的《围棋赋》,丁廙的《弹棋赋》,《弹棋赋》、刘向的《围棋
赋》。
3.1
围棋
围棋被古人视为小战场,“围”概括了围棋的性质和特征,意为包围与反包
围,围而杀之。“棋”是手执之子,即棋子。汉许慎《说文解字》:“棋,博奕玩
具”,[3]因行棋的特点是黑白子之间相互围而杀之,故称之为“围棋”。围棋在
古代魏晋时期被称为“手谈”、“坐隐”、“忘忧”、“烂柯”。
围棋是中国最古老的棋类博戏之一,有关其起源说,古人大多归于兵法、战
争。东汉桓谭《新论》:“世有围棋之戏,或言兵法之类也。”[4]刘向《围棋赋》:
“略观围棋,法于用兵。”[5]马融的《围棋赋》:“略观围棋兮,法于用兵。三尺
之局兮,为战斗场。陈聚士卒兮,两敌相当。拙者无功兮,弱者先亡。”
[6]
汉代有关围棋的著作数量颇多,班固的《弃旨》和应瑒的《弈势》是中国古
代最早的围棋理论系列经典著作。班固的《弃旨》和马融的《围棋赋》被奉为围
棋史上“五赋三论”之列,在围棋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划时代意义。
[7]
马融《围棋赋》“先据四道兮,保角依旁。缘边遮列兮,往往相望。离离马
目兮,连连雁行。踔度间置兮,徘徊中央。违阁奋翼兮,左右翱翔。道狭敌众兮,
情无远行。棋多无策兮,如聚群羊。……营惑窘乏兮,无令诈出。深念远虑兮,
胜乃可必。”[8]马融从围棋之技法入手,告诫我们,下棋如行军打仗,要三思而
后行,方可取胜。
3.2
弹棋
有关弹棋的起源一直被后世人们争论不休,但时间都集中在汉代。发明人主
要有两位,其一为东方朔所发明,《弹棋经序》曰:“弹棋者,仙家之戏也。昔武
帝平西域,得胡人善跳鞠者,尽炫其便捷跳跃,帝好而为之。群臣不能谏,侍臣
东方朔因以此艺进之,帝就舍蹦鞠而上弹棋焉。”;其二为刘向发明,晋人葛洪的
《西京杂记》(卷二)云:“(汉)成帝好蹴鞠,群臣以蹴鞠为劳体,非至尊所宜。帝
日:肤好之,可择似而不劳者奏之。家君(指刘向)作弹棋以献,帝大悦,赐青羔
裘、紫丝履,服以朝勤。”[9]梳理历史发展的脉络,可以清晰的看出,弹棋从西
汉到东汉,历经了短暂的衰落,中兴于曹魏,繁盛于唐代,没落于赵宋,以至于
在明清年代绝迹。
[10]
汉赋中,以弹棋为题材的赋作主要有蔡邕、王粲、丁廙的《弹棋赋》。蔡邕
《弹棋赋》:“荣华灼烁,萼不韡韡。于是列象棋,雕华逞丽。丰腹敛边,中隐四
企。轻利调博,易使骋驰。然后我掣,兵棋夸惊。或风飘波动,若飞若浮;不迟
不疾,如行如留。放一敝六,功无与俦。”[11]描写了汉代弹棋棋子、棋盘的构造,
外观光彩华丽,中间饱满厚实,边缘单薄,且四角上翘。对行棋的过程以抽象的
语言作以生动的描述,即“风飘波动,若飞若浮”的美妙感觉。行棋之人则是“不
迟不疾,如行如留”,宛若一副运筹帷幄,胸有成竹,休闲自若的神态。
3.3
樗蒲
有关樗蒲的起源,目前学界尚无定论。主要持两种说法,其一,《晋中兴书》
载:“樗蒲,老子入胡所作,外国戏耳。”;其二,认为樗蒲是从西域传来。
[12]
总之,樗蒲在汉代发展及其兴盛,从马融《樗蒲赋》中可见其精彩。由于博
戏中用于掷采的投子最初是用樗木制成而成,故称樗蒲,类似现代的掷色子。马
融《樗蒲赋》:“枰则素旃紫罽,出乎西邻,缘以缋绣,以绮文。杯则榣木之干,
出自昆山。矢则蓝田之石,卞和所工,含精玉润,不细不洪。马则元犀象牙,是
磋是礲。杯为上将,木为君副,齿为号令,马为冀距,筹为策动,矢法卒数。于
是芬葩贵戚,公侯之俦,坐华榱之高殿,临激水之清流。排二木,散九齿,勒良
马,取道里。……胜贵欢悦,负者沉悴。”[13]此赋从樗蒲器材的产地、做工、材
料、玩法入手,继而描写玩时的精彩场面,经过激烈的厮杀,胜者喜悦高呼,败
者情绪低沉。樗蒲由抨、杯、木、矢、马部分器材组成。“抨”是棋盘,由紫色
毡子做成,边缘是附花纹的布帛。“杯”为投掷五木的容具,由昆仑山的榣木制
作而成。“木”又称五木,为掷彩之具。“矢”为蓝田玉制作而成,出自能匠卞和
之手,不粗不细,精致玉润。“马”由象牙和犀角制成。五种器材,分工明确,
各司其职。抨是上将,木为副将,齿为号令,马好比远行之鸟,筹起到出谋划策
之用,矢被充当卒而用。[14]樗蒲的竞赛方法为每局限五人,人各四马。先用五
木掷采,采有十种,以卢、雄、犊、白为王采,余为氓采。王采得连掷,氓采则
否。马过第一道关时须叠行,且非掷出贵采不得出关,马至坑前,非贵采不得越
过,落入坑中,则有罚。
[15]
3.4
塞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