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烯辐照交联的研究进展
聚乙烯辐射交联发泡

聚乙烯辐射交联发泡聚乙烯泡沫塑料继承了原材料聚乙烯树脂的所有优点:强韧、有挠性、耐摩擦、有优异的绝缘、隔热性和耐化学性,还具有飘浮性和缓冲性。
PE泡沫多为闲孔,无毒,有优良的二次加工性能,可以进行切削切断,可热成型、真空成型、压花成型,还可与其他材料复合。
PE泡沫分为交联和无交联两种,交联又分为化学交联和辐射交联。
化学交联PE最早由美国于1941年研制成功,其生产方法是非连续的。
辐射交联PE泡沫由日本于1965 年首先实现工业化,其他从事PE 辐射交联泡沫生产的主要厂家有美国V oltex,德国的Basf及英国的发泡橡胶和塑料公司,而我国在这方面几乎属于空白。
本文将主要就聚乙烯辐射交联发泡的机理和工艺,交联剂的种类,交联方式等展开综述。
1.辐射交联的优点化学交联和辐射交联的泡沫塑料之间的差别主要在于由辐射交联得到的泡孔质量更好一些。
由于生产过程中辐射交联先于发泡所以辐射交联法对于发泡板材的厚度有一定的要求,通常以薄型发泡制品为主。
另外,过量的辐射也会导致泡孔破裂并得到高密度制品。
而化学交联体系,交联同时在片材的中间和两面发生交联,所以对发泡板的厚度无限制[3]。
化学交联需要在高温下进行,而辐射交联在常温常压下就可以完成,辐射反应便于精确控制,重现性好,均匀性优于化学交联。
如,辐射交联产品用于电线电缆时,质量好,绝缘层交联均匀性佳,无烧结,无气泡,绝缘层不粘导体,易剥离,消除了由于熔融造成的偏心和变色。
另外,经过技术经济比较,辐射交联比化学交联应用范围广,生产效率高,成本低,创效大,节能节材[5]。
因此,PE泡沫塑料的辐射交联正在被广泛的应用和研究着。
2. 聚乙烯辐射交联发泡交联机理高分子辐射交联技术就是利用高能或电离辐射引发聚合物电离与激发,从而产生一些次级反应,进一步引起化学反应,实现高分子间交联网络的行成,是聚合物改性制备新型材料的有效手段之一。
高聚物的辐射交联是一个伴随着交联和主链降解的过程。
聚乙烯升级改性研究

聚乙烯升级改性研究近年来,聚乙烯作为一种非常常见的塑料,在各个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然而,纯聚乙烯材料的力学性能有限,同时也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而产生老化现象。
因此,对聚乙烯进行升级改性研究,是当前塑料材料研发的重点之一。
一、聚乙烯升级改性的研究方向聚乙烯升级改性的研究方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功能性添加剂通过添加不同的功能性添加剂,可以使聚乙烯在使用时表现出不同的性质。
比如,添加UV吸收剂可以提高聚乙烯的耐久性,使其能够在户外环境下长期使用;添加抗静电剂可以防止聚乙烯表面积聚静电带来的危害。
此外,还有抗氧化剂、增塑剂等等。
2.聚乙烯共混将不同的聚合物混合在一起,可以形成一种新的聚合物体系。
通过聚乙烯共混,可以调节聚乙烯的熔指数、热稳定性、机械性能等方面的性质。
常见的聚乙烯共混物有聚丙烯共混、聚碳酸酯共混等。
3.化学改性化学改性是指通过聚合反应、交联反应等化学方法改变聚乙烯分子结构,从而改变聚乙烯的物理化学性质。
常用的化学改性方法有辐射交联、过氧化改性等。
4.表面修饰表面修饰是指通过改变聚乙烯表面的化学性质,实现对聚乙烯表面性质的改变。
比如,聚乙烯表面改性可以使用光化学处理、贴膜等方法。
以上是当前聚乙烯升级改性的研究方向,在各个方向中,最为广泛的是功能性添加剂和聚乙烯共混两个方向。
二、功能性添加剂的研究进展常见的功能性添加剂有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抗静电剂等等。
目前,研究人员在以上多个方向上都有了一定的进展。
1.抗氧化剂抗氧化剂是一种可以有效延长聚乙烯寿命,同时提高其机械性能等方面的化学添加剂。
常见的抗氧化剂有酚酞、硫化羰基、β -酮酸酯等。
2.紫外线吸收剂添加紫外线吸收剂的聚乙烯材料,在阳光和紫外线的照射下,会吸收紫外线而不会呈现老化、变脆和变色现象。
常用的紫外线吸收剂有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基-2-丙酮酸-酯(HMPP)等。
3.抗静电剂聚乙烯材料表面的静电常常会对人体健康、设备安全等造成威胁。
电线电缆用紫外光辐照交联聚乙烯绝缘料

电线电缆用紫外光辐照交联聚乙烯绝缘料1. 紫外光辐照交联聚乙烯绝缘料的概念紫外光辐照交联聚乙烯绝缘料是一种新型的绝缘材料,它采用紫外光辐照技术对聚乙烯材料进行交联加工,从而提高其绝缘性能和耐热性能。
这种材料通常用于电线电缆的绝缘层,能够有效提高电线电缆的安全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2. 紫外光辐照交联技术原理紫外光辐照交联技术是一种利用紫外光对聚乙烯材料进行辐照处理,使其分子链发生交联而提高物理性能的加工方法。
在紫外光的照射下,聚乙烯材料中的双键发生光化学反应,形成自由基,然后自由基与聚乙烯分子链结合,形成交联结构,从而提高材料的机械性能、耐热性能和化学稳定性。
3. 紫外光辐照交联聚乙烯绝缘料的优势紫外光辐照交联聚乙烯绝缘料相比传统的热交联聚乙烯绝缘料具有以下优势:- 生产工艺简单,节能环保紫外光辐照交联技术无需加热处理,节约了大量能源,同时不会产生有害气体和废水,符合环保要求。
- 产品性能优越紫外光辐照交联聚乙烯绝缘料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耐热性能和耐化学性能,能够满足电线电缆在复杂使用环境下的要求。
- 生产效率高紫外光辐照交联技术加工速度快,生产效率高,适用于大批量生产。
4. 紫外光辐照交联聚乙烯绝缘料在电线电缆中的应用紫外光辐照交联聚乙烯绝缘料广泛应用于电力电缆、通信电缆、光纤电缆等各类电线电缆产品中。
其优越的性能能够有效提高电线电缆的安全可靠性和使用寿命,满足不同场合的电气设备需求。
5. 紫外光辐照交联聚乙烯绝缘料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电力、通信、交通等领域的不断发展,对电线电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紫外光辐照交联聚乙烯绝缘料作为一种新型的绝缘材料,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未来,随着相关技术和工艺的不断完善,紫外光辐照交联聚乙烯绝缘料将在电线电缆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并为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紫外光辐照交联聚乙烯绝缘料作为一种新型的绝缘材料,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该进一步加大对该材料的研究和开发力度,推动其在电线电缆领域的广泛应用,为电力行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浅谈辐照交联聚乙烯电线电缆的生产工艺

浅谈辐照交联聚乙烯电线电缆的生产工艺摘要:现阶段,辐照交联聚乙烯电线电缆的产量不断增大,在此生产过程中,也出现了各式各样的问题。
因此,本文主要对辐照交联聚乙烯电线电缆的生产工艺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辐照交联;聚乙烯;电线电缆;生产工艺一、辐照交联技术照交联技术是指通过化学方式或物理方法来实现大分子的交联反应,使线性聚合物变成具有三度空间网络结构的聚合物的技术。
结合辐照交联技术与阻燃技术,所制得的线缆材料具有优良的阻燃性、高耐热性、优秀的物理机械性。
通过辐照交联反应可提高聚合物的成炭性,进而提高其阻燃性。
辐照交联技术具有其自身的独特优势,即其一,省钱。
降低成本,电缆生产厂直接使用,比市场采购进来的化学、辐照交联聚乙烯电缆专用料粒子价格便宜1500-3000元/吨;其二,省时。
电缆生产厂采购化学、辐照交联聚乙烯电缆专用料粒子需要询价、订购,生产、运输的一周左右的时间周期,用DH-125功能母粒子时,在决定生产计划后,5min准备就可直接进行电缆生产;其三,通用性。
电缆生产厂可自已调节品种,软硬度为DH-125功能母粒子,不但能加入普通聚乙烯PE粒子中,也可加入到不具备交联性的普通电缆料粒子中,使原本不具备交联性能的普通塑胶电缆粒子,变为交联塑胶粒子。
二、辐照交联聚乙烯电线电缆概述(一)辐照交联聚乙烯电线辐照交联电线是利用辐照交联工艺制作的电线,辐照交联是利用电子加速器产生的高能电子束轰击绝缘层,将分子链打断形成高分子自由基,然后高分子自由基重新组合成交联键,从而使原来的线性分子结构变成三维网状的分子结构而形成交联。
辐照交联电线也就是用这种物理的方法,开发生产的一种新型的家装建筑用线,使电线具有了环保,安全,寿命长等等特点。
(二)辐照交联聚乙烯电缆交联电缆是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的简称,交联电缆适用于工频交流电压500KV及以下的输配电线路中。
目前,高压电缆绝大部分都采用了交联聚乙烯绝缘,交联电缆通常是指电缆的绝缘层采用交联材料,最常用的材料为交联聚乙烯。
交联聚乙烯的机理

交联聚乙烯的机理第一部分:交联聚乙烯的概述交联聚乙烯是一种通过化学或物理方法使聚乙烯分子间发生交联反应而形成的材料。
其具有优异的耐热性、耐化学性和机械性能,广泛应用于电线电缆、管道、绝缘材料等领域。
第二部分:交联聚乙烯的化学交联机理交联聚乙烯的形成机理主要有化学交联和物理交联两种方式。
1. 化学交联:化学交联是通过引入交联剂,在聚乙烯分子链上形成交联结构。
常用的交联剂有过氧化物、有机过酸、辐射交联剂等。
在高温或辐射条件下,交联剂会引发交联反应,使聚乙烯分子链之间形成共价键,从而实现交联。
2. 物理交联:物理交联是通过热力学效应,使聚乙烯分子间产生相互作用力而形成交联结构。
常用的物理交联方法有热交联和自交联。
热交联是指在高温条件下,聚乙烯分子链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强,形成交联结构。
自交联是指通过改变聚乙烯分子链的结构,使其具有自交联能力,从而实现交联。
第三部分:交联聚乙烯的应用交联聚乙烯由于其优异的性能,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1. 电线电缆:交联聚乙烯具有良好的电气绝缘性能、耐热性和耐化学性,适用于电力电缆、通信电缆等领域。
2. 管道:交联聚乙烯的耐热性和耐化学性使其成为理想的管道材料,广泛应用于供水管道、燃气管道等。
3. 绝缘材料:交联聚乙烯能够提供良好的电气绝缘性能,用作绝缘材料在电力设备、电子器件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4. 其他应用:交联聚乙烯还可以用于制作橡胶制品、密封材料、防水材料等。
第四部分:总结交联聚乙烯的形成机理主要有化学交联和物理交联两种方式。
化学交联通过引入交联剂,在聚乙烯分子链上形成交联结构;物理交联通过热力学效应,使聚乙烯分子链之间产生相互作用力而形成交联结构。
交联聚乙烯具有优异的性能,在电线电缆、管道、绝缘材料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交联聚乙烯的应用将进一步推动相关行业的发展,为各行各业提供更加可靠和高效的材料解决方案。
辐照交联聚烯烃

辐照交联聚烯烃辐照交联聚烯烃是一种常见的材料加工技术,它通过辐射能量将聚烯烃材料的分子结构进行改变,从而提高其物理性能和化学稳定性。
本文将从辐照交联聚烯烃的定义、原理、应用以及优缺点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辐照交联聚烯烃的定义辐照交联聚烯烃是指利用高能辐射源(如电子束、γ射线、X射线等)对聚烯烃材料进行辐照处理,使其分子链发生交联反应,从而形成三维网络结构的材料。
这种交联结构可以提高聚烯烃的物理性能,如拉伸强度、耐热性、耐化学腐蚀性等。
在辐照交联聚烯烃的过程中,高能辐射能量会穿透聚烯烃材料,与其中的分子相互作用。
这些辐射能量会激发聚烯烃分子中的电子,形成自由基。
这些自由基会引发聚烯烃分子链的断裂和重组,形成交联结构。
交联结构的形成可以增加聚烯烃的分子量,提高材料的强度和热稳定性。
三、辐照交联聚烯烃的应用1. 电线电缆:辐照交联聚烯烃材料具有良好的电气性能和耐热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电线电缆的绝缘层和护套材料。
这些材料能够承受高温和高电压条件下的工作环境,提供安全可靠的电力传输。
2. 塑料管道:辐照交联聚烯烃材料可以用于制造各种管道,如供水管道、燃气管道、化工管道等。
这些管道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耐高温性和耐压性能,能够满足各种工业领域的需求。
3. 医疗器械:辐照交联聚烯烃材料在医疗器械领域有广泛应用。
例如,交联聚乙烯可以用于制作人工关节、血液透析器、心脏起搏器等医疗器械,这些器械需要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耐用性。
四、辐照交联聚烯烃的优缺点辐照交联聚烯烃具有以下优点:1. 提高了聚烯烃的物理性能和化学稳定性,使其适用于更多的应用领域;2. 交联结构使材料具有较高的耐热性、耐腐蚀性和耐压性能;3. 辐照交联过程可以进行在线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
然而,辐照交联聚烯烃也存在一些缺点:1. 辐照交联过程需要使用辐射设备,增加了生产成本;2. 一些辐照交联聚烯烃材料可能会释放出有害物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风险。
辐照交联聚乙烯配方

辐照交联聚乙烯配方(实用版)目录1.辐照交联聚乙烯的概述2.辐照交联聚乙烯的配方3.辐照交联聚乙烯的性能及应用正文一、辐照交联聚乙烯的概述辐照交联聚乙烯,又称辐射交联聚乙烯,是一种通过辐射技术改善聚乙烯性能的高分子材料。
在辐照过程中,聚乙烯分子间产生自由基,这些自由基在热量和压力的作用下,形成交联结构。
辐照交联聚乙烯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和热性能,广泛应用于电线电缆、管材、泡沫等领域。
二、辐照交联聚乙烯的配方辐照交联聚乙烯的配方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成分:1.聚乙烯:作为基础树脂,提供辐照交联聚乙烯的基本性能。
2.交联剂:在辐照过程中,与聚乙烯分子发生反应,形成交联结构。
常用的交联剂有有机过氧化物(如过氧化二苯甲酰)和硫磺等。
3.抗氧化剂:提高辐照交联聚乙烯的耐热性能和抗氧化性能。
常用的抗氧化剂有维生素 E、抗老化剂等。
4.填充剂:改善辐照交联聚乙烯的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
常用的填充剂有碳酸钙、滑石粉等。
5.增塑剂:提高辐照交联聚乙烯的柔韧性和可塑性。
常用的增塑剂有石蜡、环氧大豆油等。
6.着色剂:赋予辐照交联聚乙烯特定的颜色,以满足不同场合的使用要求。
常用的着色剂有碳黑、颜料等。
三、辐照交联聚乙烯的性能及应用辐照交联聚乙烯具有以下优异性能:1.优异的力学性能:辐照交联聚乙烯具有较高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耐磨性。
2.良好的耐热性能:辐照交联聚乙烯的耐热性能比普通聚乙烯明显提高,可在高温环境下长期使用。
3.良好的耐化学腐蚀性能:辐照交联聚乙烯对大多数化学品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
4.良好的电性能:辐照交联聚乙烯具有较低的介电常数和优异的绝缘性能。
辐照交联聚乙烯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1.电线电缆:辐照交联聚乙烯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和耐热性能,可用于制造各种中低压电力电缆、通信电缆等。
2.管材:辐照交联聚乙烯具有良好的耐压性能和耐热性能,可用于制造燃气管、给水管等。
辐照交联氯化聚乙烯绝缘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强度 高 等优 点 , V 带 的使用 寿命 大 幅度延 长 。
2 . 4 经 济 分 析
蚰
1 1 0 0 d t e x / 5 ×3聚酯 线绳 的单 位 质量 为 1 . 8 5
均匀、 不剪切 、 不 松散 、 不跑 长 、 耐 屈挠 、 热 收缩小 、
g・ m 左右 , 聚酯 钢化 棕丝 的单 位质 量为 约 1 . 0 0 g・ m , 而每 千克 聚酯 钢化 棕 丝 的价 格 与 聚酯 线
绳 相 当 。每 生 产 1 m B型 V 带 需 要 1 1 0 0 d t e x / 5 ×3 聚酯 线 绳 1 3 g , 需 要 聚酯钢 化棕 丝 1 0 g , 每生 产 1 m B型 V带 可节 约 3 g聚 酯 线绳 , 原材 料 的
粘 合 强度高 等优 点 , 因此 可显 著提 高 V 带 的 内在
用 聚酯 钢化 棕丝 生产 的 V 带 具有 受 力 均 匀 、 不剪 切、 不松 散 、 不跑长 、 耐屈挠、 干 热 收缩 率 小 、 粘 合
3 结 论
( 1 ) 采用 聚酯 钢 化 棕 丝 替代 聚酯 线 绳 生产 V
已 舄 带, 生 产工艺 基本 不变 。
舱 ( 2 ) 采用 聚酯 钢化 棕丝 生 产 的 V 带 具 有 受力
m
质 量 和使用 寿命 。
Q 聚酯 钢化 棕丝 生产 V 带能 降低 原材 ( 3 ) 采用
L
料 的成 本 , 提 高企 业 的经济效 益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聚乙烯辐照交联的研究进展 [摘要] 简要介绍了辐照交联基本反应及原理,评述了在辐照作用下聚乙烯结构尤其是结晶形态的变化,讨论了辐照交联对聚乙烯机械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展望了辐照交联聚乙烯研究及应用前景。 关键词 聚乙烯 辐照 交联 结晶
1 前言
聚乙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及工农业生产中的高分子。作为半晶材料,其性能强烈依赖于内部的聚集态结构。聚乙烯链的规整性赋予其良好的结晶能力,结晶度可在很大范围内变化。另一方面,链与链之间缺乏紧密的结合力,使得整个聚乙烯材料在经受外力及环境温度影响时产生较低的变形或发生破坏,限制了其应用。因此根据实际应用范围和目的,有必要对聚乙烯进行改性,交联被认为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聚乙烯的交联主要采用化学交联和物理交联。化学交联主要以过氧化物和硅烷作交联剂。物理交联则主要为诸如核放射性源60Co、137Cs及中子、电子等高能粒子的辐射或辐照交联。1952年Charsby[1]发现辐照后的聚乙烯产生了交联,从此聚乙烯的交联研究蓬勃展开。高能辐射装置的迅速发展客观上也为辐射交联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目前,辐照技术及手段的应用程度已被作为衡量一个国家高技术应用水平的标志之一。辐射在高聚物中的应用主要为辐射聚合及辐射交联。高聚物经辐射后性能产生较大变化,主要与内部发生的交联和降解有关。 化学交联与辐射交联从实施方法到性能的改变均有所不同。化学交联由于采用交联剂,来源丰富易得,得到较广泛的应用。随着聚合物交联反应的进行,不断增高的熔体粘度使交联剂在基体中的分散性较差,出现不均匀交联,局部发生“焦烧”现象。化学交联剂尤其是过氧化物类的分解温度与聚合物的熔融温度较近,在加工时不可避免地使过氧化物受损失,难以控制交联度;而硅烷交联剂的分解需水做引发剂,由于水分的侵入,材料介电性能劣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辐射交联采用辐射源发出的高能射线能均匀地作用在材料上,聚合物的交联分布均匀,并且交联度易于控制,满足对聚合物交联情况要求较高的场合。辐照交联的另一独到之处在于无需添加交联剂,可得到高纯度交联产物,尤其在医用高分子材料及其领域有巨大的潜在应用前景。但是,不同种类的聚合物受射线作用时的结果不同。通常辐照作用下聚合物既可发生交联反应,也可发生降解反应。据此,聚合物可分为辐射交联型及辐射降解型。严格讲,辐照时交联反应与降解反应是同时进行的竞争过程。即使是辐射交联型的聚合物,其内部辐射交联与辐射降解也是同时进行的,只不过交联占优而已。交联与降解的发生以及二者竞争比率除与高聚物本身结构有关外也与所施加的辐射剂量、剂量率、辐射环境(温度、气氛)等有关。迄今,将辐射交联技术应用于高聚物材料交联过程的最典型实例是聚乙烯的辐射交联。辐照交联聚乙烯呈现一系列优异的化学和物理机械性能(耐热性、尺寸稳定性、适宜的模量、耐应力开裂的显著改善等)。近年来,有关聚乙烯辐照交联理论和应用研究不断深入,为辐照技术在新材料制备与改性开拓了新途径。本文对其辐照反应基本原理、辐照对聚乙烯结构、性能的影响以及应用前景进行评述。
2 基本原理
2.1 交联反应过程 聚乙烯经高能辐射时,除在侧基或CH上产生自由基外,大分子链被打断成为活性自由基,自由基之间相互结合生成交联网络。交联后的分子链可形成H及Y(或T)的体型结构[2]。交联反应过程与聚合物结构间的关系按照辐射剂量由低到高,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3]: (1)交联的起始阶段主要受末端基团的影响,表现为有序交联; (2)交联主要发生在无定形区域,呈现无规交联; (3)交联程度的进一步提高,晶区表面的分子链参与交联,整个交联过程表现为无规交联; (4)待晶区完全熔融消失后,整个体系又成为无定形形态,这个阶段的交联呈无序性。 此外,辐照后效应是辐照交联方法的另一特征,即大分子链自由基运动能力较差,相互结合的机会相对减少,辐照后的聚乙烯放置一段时间后仍存在未失活的自由基。辐照后适当热处理,增加自由基的活动能力反应仍可继续进行。将辐照后的聚乙烯在其溶剂中漂洗,洗去表面的自由基,能消除辐照后效应。 2.2 交联对结晶的影响 Charlesby[1]首先观察到辐照聚乙烯会引起其结晶度的变化,即不透明的聚乙烯经辐照后逐渐成为透明。X射线衍射的结果[4]表明结晶峰减小,无定形成分增加,并且晶粒尺寸变小。DSC分析[5~8]发现,聚乙烯的熔融焓在低剂量(1~2MGy)辐照时几乎不受影响。随着剂量增加,热焓降低。但辐射剂量在0~0.2MGy,存在一最低热焓值,这也表明结晶度(与之对应的密度)存在极小值[9,10]。Rijke[11]也发现在低剂量(0.1MGy)辐照高密度聚乙烯时存在热焓最低值,并认为这是由于交联程度的提高诱使初始结晶的缺陷减少,同时使已生成的片晶厚度变薄,形成不完善的晶格。Mateev[12]用溶胶-凝胶法分析了电子束(EB)辐照低密度聚乙烯薄膜对分子结构和交联参数的影响。认为EB辐照导致晶界间的无定形区的伸直链部分产生新的结晶。同时发现,随辐照的束流强度提高,交联度增大的同时辐照过程中的降解程度也增大,低强度(Ie=1mA)束流辐照将使结晶度提高。这是由于晶界间的无定形部分的伸直链参与结晶生成新的结晶区,晶界间的伸直链的产生是由于制样过程中的非等温结晶以及拉伸作用引起的。此外,辐照引起伸直链的断裂,形成大分子自由基,这些末端活性的自由链相互结合的机率较低,并且存在局部有序的可能,导致二次结晶。但辐照剂量越高,晶界上的自由基过量产生,晶区开始熔融,结晶度下降。晶区的熔融与新晶区的生成是相互竞争的动力学过程。晶区的交联始于晶区的无定形化,无定形化又是从晶区表面开始、随辐照剂量增加而向内扩展的。Markovic[13]对辐照后的聚合物重新熔融发现总结晶度进一步减少。同时,对结晶动力学与辐射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结晶过程有两种不同机理,分别对应于交联链及未交联链。王国英[14]用广角X射线衍射(WAXD)分析辐照后经熔融再等温结晶4h的高密度聚乙烯,得到了聚乙烯晶胞参数随辐射剂量变化关系。发现微晶在三维空间各个方向上的尺寸都随辐射剂量的增大而减小。说明辐照对非晶区、片晶内部微晶之间的非晶区以及微晶内部均有破坏作用,从而提出了“片晶内部破坏机理”。即认为交联和破坏均可在晶区内部发生。经辐照的低密度聚乙烯,其结晶度、熔融热焓在低剂量时几乎没有变化,但随剂量的进一步提高而降低[15]。随着辐射剂量的继续增加,结晶区域也能够交联。DSC曲线上低温吸热峰的出现证明了由于辐射引起的大分子链重排所致的重结晶的存在,其强度和出现的温度均随辐射剂量的增加而提高。对不同剂量下辐照的聚乙烯进行再结晶处理,在室温下测定其结晶度,发现直到剂量为175Mrad时,结晶度才开始有所下降。对高剂量(3Grad)γ辐照的聚乙烯进行加热处理,发现晶型由正交系转变为六方晶系[16]。徐僖等[17]研究了紫外线辐照对高密度聚乙烯结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时间的延长,高密度聚乙烯结晶度增大,熔融峰向低温方向移动,但晶胞结构基本保持不变。通过热失重分析(TGA)对紫外线辐照高密度聚乙烯的热稳定性进行研究,发现随辐照时间延长,HDPE起始分解温度、分解活化能以及反应级数降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经电子束辐照,其热焓、结晶度、熔融温度和密度均随辐照剂量的增加而提高[18]。Vuong[19]用动态力学分析(DMA)获得了结构上的信息,发现辐照交联的线形低密度聚乙烯(LLDPE),在谱图上的三个主转变峰随辐射剂量的增加有不同的变化:β转变区的储能模量及耗能模量显著增加,α转变区有轻微的增加,但在γ转变区无变化。如果将辐照后的试样进行重结晶,转变区的变化则相反:辐射剂量增加,模量降低。同时,由于重结晶引起的形貌的变化对模量的贡献要高于交联的贡献。 对凝胶部分进行重结晶,并进行DSC分析,通过结晶峰能够证明凝胶部分的结晶与溶胶部分无关。 2.3 交联对取向的影响 聚乙烯的取向结构很不稳定,受热或长时间放置极易解取向。辐射交联是克服解取向的有效途径。将PE先拉伸后再辐照处理就能得到较满意的结果。拉伸倍数为5~6时,交联率最高。研究还发现,电子束辐照与试样的形貌和结晶度有直接关系[20]。真空中γ射线辐照拉伸HDPE的结晶度随吸收剂量的增加而降低,辐射剂量达到约250kGy时,吸收剂量的增加对结晶度基本无影响;在空气中辐照至1000kGy,拉伸HDPE的结晶度基本保持不变[21]。 2.4 链结构 交联聚乙烯的化学结构变化的程度与交联条件密切相关。交联结构的形成一直存在着争议[22,23],即对只形成Y型交联网状结构,还是同时形成T及Y型结构等问题,至今尚未得到一致的结论。主要的原因可能在于不同牌号及不同处理条件下聚乙烯的聚集态结构不同,从而导致交联后的聚乙烯在性能及结构上存在差异。交联聚乙烯化学结构的研究多集中于用电子自旋共振(ESR)、核磁共振(NMR)、红外光谱(IR)等手段。朱清仁[24]用13C NMR表征HDPE经60Co辐射交联后的网络结构,首次直接观测到无论是固态还是熔融态下PE辐射交联后都形成了具有H型和Y型两种网状结构的交联物。同时也检测到辐射过程中伴随的其他结构单元的变化。同时还发现,反式双键易于在晶区生成,而顺式双键却易在非晶区生成。在室温下Y型交联链优先形成,而在高温熔融态下H型易于产生。其原因可能是固态PE链末端的运动性较高,而且被浓缩于无定形非晶区而有利于Y型交联链的形成。迄今,描述交联过程的方程仅适用于个别聚合物的某一阶段,还没有一个适合大多数聚合物的交联过程的普适方程。即使是一种聚合物,例如聚乙烯也未能找到描述全部交联过程的方程。典型的方程有基于统计理论的Charlesby-Pinner(C-P)方程: s+s1/2=p0/q0+1/q0u1D 式中s为溶胶份数;p0和q0为每单位剂量断链及交联密度;u1为交联前数均聚合度;D为辐射剂量。此方程是对辐射交联及降解的最初阐述,已被广泛接受。但由于聚合物结构的多样性,不能用之描述所有聚合物的全部交联过程(或阶段)。陈欣芳等[25]考虑到分子链末端对聚乙烯交联的贡献,对C-P方程进行了修正,提出了C-L-T方程: D(s+s1/2)=D1/2p0/q0+1/q0u1 此方程的贡献在于发现断链密度与辐射剂量的平方根成正比。为得到普适方程,Zhang[26]认为断链密度应与辐射剂量的β次方成正比,即Z-S-D方程: D(s+s1/2)=Dβp0/q0+1/q0u1 式中β为玻璃化温度Tg的函数。 2.5 交联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交联后的聚乙烯力学性能变化较大,随交联程度的增加,聚乙烯的模量、拉伸强度和抗蠕变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这是由于分子链之间产生交联链,限制了大分子链的滑移,提高了抵抗外部环境所致变形的能力。但交联达到一定程度后,分子链的断裂降解以及晶区破坏现象明显,材料变脆,断裂伸长率等力学性能下降[27]。 Hedvig[28]通过等温应力松弛的方法研究了多种聚合物(包括聚乙烯)的应力松弛和介电松弛。发现应力和介电松弛分布都随剂量的增加向纯的聚合物体系转变温度处移动,在更高剂量下,其松弛分布由于交联而变宽。 将辐照后的聚乙烯在其结晶温度以上进行等温应力松弛和回复实验,发现辐照后的试样有相对较快的应力松弛过程,并且在中等辐射剂量下应力松弛最快[19]。 空气中辐照聚乙烯,其断裂伸长率及拉伸强度比在真空条件下辐照体系下降更明显[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