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实验报告样本2——8251串口实验之与PC机通信

硬件实验报告样本2——8251串口实验之与PC机通信
硬件实验报告样本2——8251串口实验之与PC机通信

电子科技大学

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

一、实验室名称:计算机系统硬件实验室

二、实验项目名称:8251串口实验之与PC机通信

三、实验原理:

1.串行通信概述

串行通信即数据以一位一位传送的方式进行通信。特点是通信线路简单、通信成本低,缺点是通信速度较慢。

串行通信可以采用异步通信和同步通信两种工作方式。在异步通信中,以字符为单位进行发送和接收,每一个字符用起始位和停止位标记字符的开始和结束。在同步通信中,把传送的字符顺序连接组成一个数据块,在数据块开头加同步字符,在数据块末尾加校验字符,每次通信传送这样一整块数据,数据块中字符间隔为0。

2.8251概述

Intel公司的8251是可编程串行通信接口集成电路,可工作于同步或异步方式,并可指定为半双工或全双工工作方式,同时也可确定字符位数、奇偶校验和异步时钟频率。

3.8251的控制字、命令字

1)通信方式选择命令字

?当D0、D1=00时,工作于同步方式;当D0、D1≠00时,工作于异步方式,且D0、D1的三种组合用于选择输入时钟频率于波特率之间的系数。

?D3、D2用于确定字符的位数。

?D4、D5用于确定要不要检验以及奇偶校验的方式。

?D6、D7在同步和异步方式时意义不同。异步时用于规定停止位的位数,同步时用于确定是内同步还是外同步以及同步字符的个数。

2)工作命令字

该命令字的作用是确定8251的实际操作,迫使8251处于某种工作状态,以便接收或发送数据。

3)状态字

8251执行命令进行数据传送后的状态字存放在状态寄存器中,CPU通过读入8251的状态字进行分析和判断,以决定下一步该怎么作。所有状态位置“1”时有效。

4.8251的编程流程

1)系统复位,可由硬件(RESET)和软件(命令字D6=1)复位。

2)确定通信方式(异步/同步)以及数据格式、波特率等参数。

3)送命令字控制8251发送或接收数据操作,并直至操作结束。

四、实验目的:

1.了解实现串行通信的硬环境,数据格式的协议,数据交换的协议。

2.掌握8251芯片的工作方式和编程方法。

五、实验内容:

1.利用本实验系统内的8251接口芯片,实现与PC机通信。

2.本实验实现以下功能:从PC上发送字符(0~F)显示到实验仪的数码管上;从实验仪上发送字符(0~F),显示到PC机上。

六、实验器材(设备、元器件):

pc机、Dais实验仪

七、实验步骤及操作:

1.实验箱于PC机通过串行口连接如下所示:

2.连接138译码输入端A.B.C,其中A连A2,B连A3,C连A4,138使能控制输入端G与位于地址线A0引出孔所在位置下方的使能控制输出端G作对应连接,该端的寻址范围为0FFE0H~0FFFFH。3.将8253的CS片选信号插孔与138译码器的Y1插孔相连、8251的CS片选插孔与138译码器的Y0插孔相连。

4.8253的OUT1输出信号插孔与8251的T/RXC插孔相连。

5.8251的CLK时钟信号插孔与393分频单元的T1插孔相连,分频器的频率源为:4.9152MHz。

6.把D0~D7总线接口与数据总线D0~D7任一接口相连。

7.把8251的RXD串行接收信号插孔连到实验仪右上角RX0插孔;8251的TXD串行发送信号插孔连到实验仪右上角TX0插孔上;使用通信电缆连接PC机与实验仪。

实验电路如下所示:

8.编译连接装载实验程序。

9.装载完毕后,退出Dais集成开发环境,释放串行口

10.将实验系统的通信选择开关拨至最左边(8251)并按复位键重新设置状态

11.从键盘输入程序入口地址,按[EXEC]键连续运行

有下面两种情况:

1.PC机发送,实验仪接收

1)运行“PC发送程序.exe”(在C:\Dais下),选择与实验仪相连的串口(本实验使用的是串口1,默认波特率为2400bps),单击“打开端口”按钮。

2)从“PC发送程序”单击0~F按钮发送相关字符,相应的数字会循环显示在实验系统的6位数码管上。

“PC机发送程序”窗口界面如下图所示:

2.实验仪发送,PC机接收

1)运行“PC接收程序.exe”(在C:\Dais下),选择与实验仪相连的串口(本实验使用的是串口1,默认波特率为2400bps),单击“打开端口”按钮。

2)从实验仪键盘上输入数字键0~F,“PC接收程序”会将接收到的字符显示在PC机屏幕上。

“PC机接收程序”窗口界面如下图所示:

八、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

1.PC机发送,实验仪接收程序如下:

CODE SEGMENT

ASSUME CS:CODE,DS:CODE,ES:CODE

ORG 3FD0H

Z8251 EQU 0FFE1H

D8251 EQU 0FFE0H

START: CALL FOR8253 ;#1,f1=1.8432m/48=38.4khz

CALL FOR8251 ;BPS=f1/16=2400

CALL FOR8251

CALL FOR8251

MOV DS:[077AH],1702H

MOV DS:[077CH],0501H

MOV DS:[077EH],0802H

MOV DS:[0740H],077FH

watrxd: call disp

CALL YRX

MOV BX,DS:[0740H]

CON: mov ds:[bx],al

CMP BX,077ah

jz serial

dec BX

MOV DS:[0740H],BX

jmp watrxd

serial: mov ds:[0740h],077fh

jmp watrxd

disp: p ush cx

mov dx,077fh

mov ah,20h

cx,00ffh

disp0: mov

mov bx,dx

mov bl,ds:[bx]

mov bh,0h

push dx

mov dx,0FFDCH

mov al,[bx+OFFSET DATA1]

out dx,al

mov dx,0FFDDH

mov al,ah

out dx,al

disp1

disp1: loop

pop dx

dec dx

shr ah,01h

jnz disp0

pop cx

ret

0c0h,0f9h,0a4h,0b0h,99h,92h,82h,0f8h data1: db

db 80h,90h,88h,83h,0c6h,0a1h,86h,8eh

db 0ffh,0ch,89h,0deh,0c7h,8ch,0f3h,0bfh

db 90h,0a3h,0a1h,86h,8fh

FOR8253:MOV DX,0FFE7H

MOV AL,76H

OUT DX,AL

MOV DX,0FFE5H

MOV AL,30H

OUT DX,AL

MOV DX,0FFE5H

MOV AL,00H

OUT DX,AL

MOV DX,Z8251

MOV DX,Z8251

RET

FOR8251:MOV DX,Z8251

MOV AL,4EH

OUT DX,AL

MOV AL,25H

OUT DX,AL

RET

YRX: MOV DX,Z8251

YRX0: PUSH DX

CALL DISP

POP DX

IN AL,DX

TEST AL,02

JZ YRX0

MOV DX,D8251

IN AL,DX

RET

YTX: MOV DX,Z8251

PUSH AX

YTX0: IN AL,DX

TEST AL,01

JZ YTX0

MOV DX,D8251

POP AX

OUT DX,AL

RET

CODE ENDS

END START

2.实验仪发送,PC机接收程序如下:

CODE SEGMENT

ASSUME CS:CODE,DS:CODE,ES:CODE

ZXK EQU 0FFDCH ;定义字形端口地址

ZWK EQU 0FFDDH ;定义字位/键扫端口地址

zjk equ 0ffdeh ;定义键入端口地址

Z8251 EQU 0FFE1H

D8251 EQU 0FFE0H

;-------------------------------

ORG 3FD8H

START: MOV BUF,08H ;DISPLAY 8251-1 MOV BUF+1,02H

MOV BUF+2,05H

MOV BUF+3,01H

MOV BUF+4,14H

MOV BUF+5,01H

CALL FOR8253 ;#1,f1=1.8432m/48=38.4khz CALL FOR8251 ;BPS=f1/16=2400

led_g: call dispkey

cmp al,10h

jnc led_g

call ytx

jmp led_g

;==============================

DISPKEY:CALL DIS;调显示子程序

DISCDEY:CALL KEY ;调键扫子程序

MOV AH,AL ;键消抖处理

MOV BX,OFFSET buF+8

MOV CX,[BX]

MOV BL,CL

MOV BH,CH

CMP AH,BH

MOV BH,AH

MOV AH,BL

JZ DISK4

MOV BL,88H

MOV AH,88H

DISK4: DEC AH

CMP AH,82H

JZ DISK6

CMP AH,0EH

JZ DISK6

CMP AH,00H

JZ DISK5

MOV AH,20H

DEC BL

JMP DISK7

DISK5: MOV AH,0FH

DISK6: MOV BL,AH

MOV AH,BH

DISK7: mov buF+8,bL

mov buF+9,bh

mov aL,ah

cmp cl,ah

RET

;===========显示子程序=============

DIS: MOV CL,20H

MOV BX,OFFSET BUF

DIS1: MOV AL,[BX]

PUSH BX

MOV BX,OFFSET LED

XLAT

POP BX

MOV DX,ZXK

OUT DX,AL

MOV AL,CL

MOV DX,ZWK

OUT DX,AL

PUSH CX

MOV CX,0100H

DELAY: LOOP $

POP CX

CMP CL,01H

JZ EXIT

INC BX

SHR CL,1

JMP DIS1

EXIT: MOV AL,00H

MOV DX,ZWK

OUT DX,AL

RET

;============键扫子程序============== key: mov aL,0ffh ;关显示口

mov dx,zxk

out dx,aL

mov bL,00h

mov ah,0feh

mov cx,08h

key1: mov aL,ah

mov dx,zwk

out dx,aL

SHL AL,01H

MOV AH,AL

NOP

NOP

NOP

NOP

NOP

NOP

MOV DX,zjk

IN AL,DX

NOT AL

NOP

NOP

AND AL,0FH

JNZ KEY2

INC BL

LOOP KEY1

NKEY: MOV AL,20H

ret

KEY2: TEST AL,01H

JE KEY3

MOV AL,00H

JMP KEY6

KEY3: TEST AL,02H

JE KEY4

MOV AL,08H

JMP KEY6

KEY4: TEST AL,04H

JE KEY5

MOV AL,10H

JMP KEY6

KEY5: TEST AL,08H

JE NKEY

MOV AL,18H

KEY6: ADD AL,BL

CMP AL,10H

JNC FKEY

mov bx,offset ls3

XLAT

FKEY: RET

;================================

ls3 DB 07H,04H,08H,05H,09H,06H,0AH,0BH

DB 01H,00H,02H,0FH,03H,0EH,0CH,0DH

;================================

LED DB 0C0H,0F9H,0A4H,0B0H,99H,92H,82H,0F8H,80H,90H

DB 88H,83H,0C6H,0A1H,86H,8EH,0FFH,0CH,0DEH,0F3H,0BFH ;================================

BUF DB ?,?,?,?,?,?,?,?,?,?

; 3,2,1,0,4,6,8,

;-------------------------------------------

FOR8253:MOV DX,0FFE7H

MOV AL,76H

OUT DX,AL

MOV DX,0FFE5H

MOV AL,30H

OUT DX,AL

MOV DX,0FFE5H

MOV AL,00H

OUT DX,AL

MOV DX,Z8251

MOV DX,Z8251

RET

FOR8251:MOV DX,Z8251

MOV AL,4EH

OUT DX,AL

MOV AL,25H

OUT DX,AL

RET

YTX: MOV DX,Z8251

PUSH AX

YTX0: IN AL,DX

TEST AL,01

JZ YTX0

MOV DX,D8251

POP AX

OUT DX,AL

RET

;--------------------------

CODE ENDS

END START

3.实验程序流程图如下所示:

九、实验结论:

当PC机发送,实验箱接收时,在PC机窗口界面上输入的数据会在实验箱的数码显示管上显示出来;

当实验箱发送,PC机接收时,从实验箱数码管上输入的数据会在PC机窗口界面上显示出来。

实验证明,该实验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十、总结及心得体会:

通过这个实验,我加深了对串行通信概念的理解,学习了串行通信的两种工作方式,认识了RS232C 信号线的功能和用途,学习了如何对8251正确地进行初始化设置,如何填写控制字、状态字,以及8251的编程步骤,更进一步熟悉了汇编语言。

十一、对本实验过程及方法、手段的改进建议:

还可以将接收到的字符进行处理,比如说,将接收的字符求反,或者是显示接收字符的ASCII码,或者检测接收字符是否有“违规代码”(人为规定的),如果是,则启动扬声器报警等。

报告评分:

指导教师签字:

标准实验报告模板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课程名称___电子技术基础实验 院系部: 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同组人:实验台号:指导教师:成绩:实验日期: 华北电力大学

实验报告要求: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二、仪器用具 三、实验原理 四、实验步骤(包括原理图、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 五、讨论与结论(对实验现象、实验故障及处理方法、实验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分析和讨论,对实验的进一步想法或改进意见。) 六、实验原始数据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 学会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分析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2. 掌握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和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测试方法。 3. 悉常用电子仪器及模拟电路实验设备的使用。 二、仪器用具:略 三、实验原理 图1.2.1为电阻分压式工作点稳定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图。 图1.2.1 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 在图1.2.1电路中,当流过偏置电阻1B R 和2B R 的电流远大于晶体管VT 的基极电流B I 时(一般5~10倍),则它的静态工作点可用下式估算: CC B2B1B1B U R R R U +≈ U CE =U CC -I C (R C +R F1 + R E ) 电压放大倍数: 1)1( // F R β++-=be L C V r R R β A 其中r be =200+26 (1+β)/I E 输入电阻:R i =R B1 // R B2 // [r be +(1+β)R F1] 输出电阻:R O ≈R C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 调试静态工作点 接通+12V 电源、调节R W ,使U E =2.0V ,测量U B 、U E 、U C 、R B2值。记入表1.2.1。 E U BE = U B - U E =0.665V ,U CE = U C - U E =5.8V,I C ≈I E = U E /R E =2/(1.1)=1.82mA 实验数据显示,Q 点的值满足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要求,BJT 处于放大区。 2. 测量不同负载下的电压放大倍数 C E BE B E I R U U I ≈+-≈1 F R

RS232串口通信实验报告

RS232串口通信实验报告 学院:电子信息学院 班级:08031102 姓名:张泽宇康启萌余建军 学号:2011301966 2011301950 2011301961 时间:2014年11月13日 学校:西北工业大学

一.实验题目: 设计一个简单的基于串口通信的信息发送和接受界面 二.实验目的: 1.熟悉并掌握RS232串口标准及原理。 2.实现PC机通过RS232串口进行数据的收发。 3.熟悉VC语言编写程序的环境,掌握基本的VC语言编程技巧。 三.实验内容 程序代码: P// PC1PC2Dlg.cpp : implementation file // #include "stdafx.h" #include "PC1PC2.h" #include "PC1PC2Dlg.h" #ifdef _DEBUG #define new DEBUG_NEW #undef THIS_FILE static char THIS_FILE[] = __FILE__; #endif ////////////////////////////////////////////////////////////////////////// // CAboutDlg dialog used for App About class CAboutDlg : public CDialog { public: CAboutDlg(); // Dialog Data //{{AFX_DATA(CAboutDlg) enum { IDD = IDD_ABOUTBOX }; //}}AFX_DATA // ClassWizard generated virtual function overrides //{{AFX_VIRTUAL(CAboutDlg) protected: virtual void DoDataExchange(CDataExchange* pDX); // DDX/DDV support //}}AFX_VIRTUAL

串口通信实验报告全版.doc

实验三双机通信实验 一、实验目的 UART 串行通信接口技术应用 二、实验实现的功能 用两片核心板之间实现串行通信,将按键信息互发到对方数码管显示。 三、系统硬件设计 (1)单片机的最小系统部分 (2)电源部分 (3)人机界面部分

数码管部分按键部分 (4)串口通信部分 四、系统软件设计 #include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void send(); uchar code0[]={0x3f,0x06,0x5b,0x4f,0x66,0x6d,0x7d,0x07,0x7f,0x6f};//0-9的数码管显示 sbit H1=P3^6; sbit H2=P3^7;

sbit L1=P0^5; sbit L2=P0^6; sbit L3=P0^7; uint m=0,i=0,j; uchar temp,prt; /***y延时函数***/ void delay(uint k) { uint i,j; //定义局部变量ij for(i=0;i

{ m=1; //KEY1键按下 return(m); } if(H2==0) { m=4; //KEY4键按下 return(m); } } } if(L2==0) { delay(5); if (L2==0) { L2=0;H1=1;H2=1; if(H1==0) { m=2; //KEY2键按下 return(m); } if(H2==0) { m=5; //KEY5键按下 return(m); } } } if(L3==0) { delay(5); if (L3==0) { L3=0;H1=1;H2=1; if(H1==0) { m=3; //KEY3键按下

UART串口通信设计实例

2.5 UART串口通信设计实例(1) 接下来用刚才采用的方法设计一个典型实例。在一般的嵌入式开发和FPGA设计中,串口UART是使用非常频繁的一种调试手段。下面我们将使用Verilog RTL编程设计一个串口收发模块。这个实例虽然简单,但是在后续的调试开发中,串口使用的次数比较多,这里阐明它的设计方案,不仅仅是为了讲解RTL编程,而且为了后续使用兼容ARM9内核实现嵌入式开发。 串口在一般的台式机上都会有。随着笔记本电脑的使用,一般会采用USB转串口的方案虚拟一个串口供笔记本使用。图2-7为UART串口的结构图。串口具有9个引脚,但是真正连接入FPGA开发板的一般只有两个引脚。这两个引脚是:发送引脚TxD和接收引脚RxD。由于是串行发送数据,因此如果开发板发送数据的话,则要通过TxD线1 bit接着1 bit 发送。在接收时,同样通过RxD引脚1 bit接着1 bit接收。 再看看串口发送/接收的数据格式(见图2-8)。在TxD或RxD这样的单线上,是从一个周期的低电平开始,以一个周期的高电平结束的。它中间包含8个周期的数据位和一个周期针对8位数据的奇偶校验位。每次传送一字节数据,它包含的8位是由低位开始传送,最后一位传送的是第7位。

这个设计有两个目的:一是从串口中接收数据,发送到输出端口。接收的时候是串行的,也就是一个接一个的;但是发送到输出端口时,我们希望是8位放在一起,成为并行状态(见图2-10)。我们知道,串口中出现信号,是没有先兆的。如果出现了串行数据,则如何通知到输出端口呢?我们引入“接收有效”端口。“接收有效”端口在一般情况下都是低电平,一旦有数据到来时,它就变成高电平。下一个模块在得知“接收有效”信号为高电平时,它就明白:新到了一个字节的数据,放在“接收字节”端口里面。

实验报告模板1(1)

湖北民族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实验报告 (电气、电子类专业用) 班级:000000 姓名:00000 学号:0000000000000 实验成绩: 实验时间:2019年6月10日5-8节实验地点: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室课程名称:电力电子技术与matlab仿真实验类型:设计型□验证型□综合型□实验题目:三相桥式全控整流及有源逆变电路 实验仪器:装有matlab软件的电脑一台

(1)交流电压源的参数设置 三相电源的相位互差120°,设置交流峰值相电压为100V、频率为60Hz。(2)负载的参数设置 H =C R Ω L , inf , 45= =

本实验中只要改变参数对话框的数值的大小,即改 变了触发信号的控制角。打开仿真 ode23tb 0.02s 启动仿真。 打开仿真/参数窗后,选择ode23tb 设置好各模块参数后,启动仿真;改变触发角 3、有源逆变带电阻电感性负载的仿真 (1)各模块参数设置同上

Continuous pow ergui v +- Ud alpha_deg AB BC CA Block pulses Synchronized 6-Pulse Generator Scope i +- Id i +-IC i +-IB i +- IA 0Constant2 30 Constant1 v +- CA C v +- BC B v +-AB A + RLC g A B C + - Bridge Iabc id ud Uabc 6pulse 2 时三相电压、三相电流、触发信号、负载电压和负载电流的波形

图 4=120时三相电压、三相电流、触发信号、负载电压和负载电流的波形图=150时三相电压、三相电流、触发信号、负载电压和负载电流的波形

串行通信实验报告

串行通信实验报告 班级学号日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单片机串行口工作方式的程序设计,及简易三线式通讯的方法。 2、了解实现串行通讯的硬环境、数据格式的协议、数据交换的协议。 3、学习串口通讯的程序编写方法。 二、实验要求 1.单机自发自收实验:实现自发自收。编写相应程序,通过发光二极管观察收发状态。 2.利用单片机串行口,实现两个实验台之间的串行通讯。其中一个实验台作为发送方,另一侧为接收方。 三、实验说明 通讯双方的RXD、TXD信号本应经过电平转换后再行交叉连接,本实验中为减少连线可将电平转换电路略去,而将双方的RXD、TXD直接交叉连接。也可以将本机的TXD接到RXD上。 连线方法:在第一个实验中将一台实验箱的RXD和TXD相连,用P1.0连接发光二极管。波特率定为600,SMOD=0。 在第二个实验中,将两台实验箱的RXD和TXD交叉相连。编写收发程序,一台实验箱作为发送方,另一台作为接收方,编写程序,从内部数据存储器20H~3FH单元中共32个数据,采用方式1串行发送出去,波特率设为600。通过运行程序观察存储单元内数值的变化。 四、程序 甲方发送程序如下: ORG 0000H LJMP MAIN ORG 0023H LJMP COM_INT ORG 1000H MAIN: MOV SP,#53H MOV 78H,#20H

MOV 77H,00H MOV 76H,20H MOV 75H,40H ACALL TRANS HERE: SJMP HERE TRANS: MOV TMOD,#20H MOV TH1,#0F3H MOV TL1,#0F3H MOV PCON,#80H SETB TR1 MOV SCON,#40H MOV IE,#00H CLR F0 MOV SBUF,78H WAIT1: JNB TI,WAIT1 CLR TI MOV SBUF,77H WAIT2: JNB TI,WAIT2 CLR TI MOV SBUF,76H WAIT3: JNB TI,WAIT3 CLR TI

串行口通信实验 单片机实验报告

实验六串行口通信实验 一、实验内容 实验板上有RS-232接口,将该接口与PC机的串口连接,可以实现单片机与PC机的串行通信,进行双向数据传输。本实验要求当PC机向实验板发送的数字在实验板上显示,按实验板键盘输入的数字在PC机上显示,并用串口助手工具软件进行调试。 二、实验目的 掌握单片机串行口工作原理,单片机串行口与PC机的通信工作原理及编程方法。 三、实验原理 51单片机有一个全双工的串行通讯口,所以单片机和电脑之间可以方便地进行串口通信。进行串行通讯信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比如电脑的串口是RS232电平(-5~-15V为1,+5~+15V为0),而单片机的串口是TTL电平(大于+2.4V为1,小于- 0.7V为0),两者之间必须有一个电平转换电路实现RS232电平与TTL电平的相互转换。 为了能够在PC机上看到单片机发出的数据,我们必须借助一个Windows软件进行观察,这里我们可以使用免费的串口调试程序SSCOM32或Windows的超级终端。 单片机串行接口有两个控制寄存器:SCON和PCON。串行口工作在方式0时,可通过外接移位寄存器实现串并行转换。在这种方式下,数据为8位,只能从RXD端输入输出,TXD端用于输出移位同步时钟信号,其波特率固定为振荡频率的1/12。由软件置位串行控制寄存器(SCON)的REN位后才能启动,串行接收,在CPU将数据写入SBUF寄存器后,立即启动发送。待8位数据输完后,硬件将SCON寄存器的T1位置1,必须由软件清零。 单片机与PC机通信时,其硬件接口技术主要是电平转换、控制接口设计和远近通信接口的不同处理技术。在DOS操作环境下,要实现单片机与微机的通信,只要直接对微机接口的通信芯片8250进行口地址操作即可。WINDOWS的环境下,由于系统硬件的无关性,不再允许用户直接操作串口地址。如果用户要进行串行通信,可以调用WINDOWS的API 应用程序接口函数,但其使用较为复杂,可以使用KEILC的通信控件解决这一问题。 四、实验电路 [参考学习板说明书P27]

标准实验报告模板

标准实验报告模板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课程名称___电子技术基础实验 院系部: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 同组人:实验台号: 指导教师:成绩: 实验日期: 华北电力大学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 学会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分析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2. 掌握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和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测试方法。 3. 悉常用电子仪器及模拟电路实验设备的使用。 二、仪器用具:略 三、实验原理 图1.2.1为电阻分压式工作点稳定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图。

图1.2.1 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 在图1.2.1电路中,当流过偏置电阻1 B R 和2 B R 的电流远大于晶体管VT 的基极电流B I 时(一般5~10倍),则它的静态工作点可用下式估算: CC B2 B1B1 B U R R R U +≈ U CE =U CC -I C (R C +R F1 + R E ) 电压放大倍数: 1 )1( // F R β++-=be L C V r R R β A 其中r be = 200+26 (1+β)/I E 输入电阻:R i =R B1 // R B2 // [r be +(1+β)R F1] 输出电阻:R O ≈R C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 调试静态工作点 接通+12V 电源、调节R W ,使U E =2.0V ,测量U B 、U E 、U C 、R B2值。记入表1.2.1。 表1.2.1 U E =2.0V 测 量 值 计 算 值 U B (V ) U E (V ) U C (V ) R B2 (KΩ) U BE (V ) U CE (V ) I C (mA ) 2.665 2.0 7.8 53 0.865 5.2 2.0 根据表格测量数据,计算得到: U BE = U B - U E =0.665V ,U CE = U C - U E =5.8V,I C ≈I E = U E /R E =2/(1.1)=1.82mA C E BE B E I R U U I ≈+-≈1 F R

UART串口通信实验报告

实验四 UART 串口通信 学院:研究生院 学号:1400030034 姓名:张秋明 一、 实验目的及要求 设计一个UART 串口通信协议,实现“串 <-->并”转换功能的电路,也就是 “通用异步收发器”。 二、 实验原理 UART 是一种通用串行数据总线,用于异步通信。该总线双向通信,可以实 现全双工传输和接收。在嵌入式设计中,UART 用来主机与辅助设备通信,如汽 车音响与外接AP 之间的通信,与PC 机通信包括与监控调试器和其它器件,如 EEPROM 通信。 UART 作为异步串口通信协议的一种,工作原理是将传输数据的每个字符一 位接一位地传输。 其中各位的意义如下: 起始位:先发出一个逻辑” 0的信号,表示传输字符的开始。 资料位:紧接着起始位之后。资料位的个数可以是 4、5、6、7、8等,构成 一个字符。通常采用ASCII 码。从最低位开始传送,靠时钟定位。 奇偶校验位:资料位加上这一位后,使得“ 1的位数应为偶数(偶校验)或奇数 (奇校验),以此来校验资料传送的正确性。 停止位:它是一个字符数据的结束标志。可以是 1位、1.5位、2位的高电 平。由于数据是在传输线上定时的,并且每一个设备有其自己的时钟,很可能 在通信中两台设备间出现了小小的不同步。 因此停止位不仅仅是表示传输的结束, 并且提供计算机校正时钟同步的机会。适用于停止位的位数越多,不同时钟同步 的容忍程度越大,但是数据传输率同时也越慢。 空闲位:处于逻辑“ 1状态,表示当前线路上没有资料传送。 波特率:是衡量资料传送速率的指标。表示每秒钟传送的符号数(symbol )。 一个符号代表的信息量(比特数)与符号的阶数有关。例如资料传送速率为 120 字符/秒,传输使用256阶符号,每个符号代表8bit ,则波特率就是120baud,比 特率是120*8=960bit/s 。这两者的概念很容易搞错。 三、 实现程序 library ieee; use ieee.std 」o gic_1164.all; end uart; architecture behav of uart is en tity uart is port(clk : in std_logic; rst_n: in std 」o gic --系统时钟 --复位信号 rs232_rx: in std 」o gic rs232_tx: out std 」o gic --RS232接收数据信号; --RS232发送数据信号;); use ieee.std_logic_ un sig ned.all;

串行通信实验报告

串行通信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学号日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单片机串行口工作方式的程序设计,及简易三线式通讯的方法。 2、了解实现串行通讯的硬环境、数据格式的协议、数据交换的协议。 3、学习串口通讯的程序编写方法。 二、实验要求 1.单机自发自收实验:实现自发自收。编写相应程序,通过发光二极管观察收发状态。 2.利用单片机串行口,实现两个实验台之间的串行通讯。其中一个实验台作为发送方,另一侧为接收方。 三、实验说明 通讯双方的RXD、TXD信号本应经过电平转换后再行交叉连接,本实验中为减少连线可将电平转换电路略去,而将双方的RXD、TXD直接交叉连接。也可以将本机的TXD接到RXD上。 连线方法:在第一个实验中将一台实验箱的RXD和TXD相连,用P1.0连接发光二极管。波特率定为600,SMOD=0。 在第二个实验中,将两台实验箱的RXD和TXD交叉相连。编写收发程序,一台实验箱作为发送方,另一台作为接收方,编写程序,从内部数据存储器20H~3FH单元中共32个数据,采用方式1串行发送出去,波特率设为600。通过运行程序观察存储单元内数值的变化。 四、程序 甲方发送程序如下: ORG 0000H LJMP MAIN ORG 0023H LJMP COM_INT ORG 1000H MAIN: MOV SP,#53H MOV 78H,#20H

— MOV 77H,00H MOV 76H,20H MOV 75H,40H ACALL TRANS HERE: SJMP HERE TRANS: MOV TMOD,#20H MOV TH1,#0F3H MOV TL1,#0F3H MOV PCON,#80H SETB TR1 MOV SCON,#40H MOV IE,#00H CLR F0 MOV SBUF,78H WAIT1: JNB TI,WAIT1 CLR TI MOV SBUF,77H WAIT2: JNB TI,WAIT2 CLR TI MOV SBUF,76H WAIT3: JNB TI,WAIT3 CLR TI

实验报告-实验一IAR串口通信

实验报告-实验一IAR串口通信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实验报告-实验一IAR串口通信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实验,报告,IAR,串口,通信,实验,平台,使用,串口,通信,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综合文库中查看更多范文。 实验一平台使用及串口通信 本次实验报告在下课后3天内上交!一、实验目的 (1)了解物联网实验 (2)箱熟悉IAR开发平台

(3)能够读懂原理图中有关传感器的接口电路(4)能够建工程项目并编写程序(5)掌握串口通信 二、实验设备 仿真器1台,gec_cc2530板1块,usb连接线1根。 三、实验内容 使用cc2530通过uART接收控制命令,完成LeD的控制。 四、实验代码 完善红色注释部分代码: #include#include #defineuintunsignedint#defineucharunsignedchar #defineRLeDp1_0#definegLeDp1_1#defineYLeDp1_4 voidinituART0(void); ucharRecdata[3]=%ucharRxTxflag=1; uchartemp; uintdatanumber=0;uintstringlen; /*******************************@brief串口(uART0)初始化******************************/voidinituART0(void){ cLKconcmD//设置系统时钟源为32mhZ晶振while(cLKconsTA//等待晶振稳定 cLKconcmD//设置系统主时钟频率为32mhZpeRcFg=0x00;//位置1p0口p0seL=0x3c;//p0用作串口

实验报告范本

学生实验报告书 实验课程名称 开课学院 指导教师姓名 学生姓名 学生专业班级 200-- 200学年第学期

实验教学管理基本规范 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实验报告是反映实验教学水平与质量的重要依据。为加强实验过程管理,改革实验成绩考核方法,改善实验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质量,特制定实验教学管理基本规范。 1、本规范适用于理工科类专业实验课程,文、经、管、计算机类实验课程可根据具体情况参 照执行或暂不执行。 2、每门实验课程一般会包括许多实验项目,除非常简单的验证演示性实验项目可以不写实验 报告外,其他实验项目均应按本格式完成实验报告。 3、实验报告应由实验预习、实验过程、结果分析三大部分组成。每部分均在实验成绩中占一 定比例。各部分成绩的观测点、考核目标、所占比例可参考附表执行。各专业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 4、学生必须在完成实验预习内容的前提下进行实验。教师要在实验过程中抽查学生预习情况, 在学生离开实验室前,检查学生实验操作和记录情况,并在实验报告第二部分教师签字栏签名,以确保实验记录的真实性。 5、教师应及时评阅学生的实验报告并给出各实验项目成绩,完整保存实验报告。在完成所有 实验项目后,教师应按学生姓名将批改好的各实验项目实验报告装订成册,构成该实验课程总报告,按班级交课程承担单位(实验中心或实验室)保管存档。 6、实验课程成绩按其类型采取百分制或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级评定。

实验课程名称:__通信原理_____________ 图1 AMI/HDB3码型变换电路原理图 含有丰富的时钟分量,因此输出数据直接送到位同步提取锁相环(PLL) 编译码系统组成电原理图见图1。

单片机串口通讯实验报告

实验十单片机串行口与PC机通讯实验报告 ㈠实验目的 1.掌握串行口工作方式的程序设计,掌握单片机通讯的编制; 2.了解实现串行通讯的硬环境,数据格式的协议,数据交换的协议; 3.了解PC机通讯的基本要求。 ㈡实验器材 1.G6W仿真器一台 2.MCS—51实验板一台 3.PC机一台 ㈢实验内容及要求 利用8051单片机串行口,实现与PC机通讯。 本实验实现以下功能,将从实验板键盘上键入的字符或数字显示到PC 机显示器上,再将PC机所接收的字符发送回单片机,并在实验板的LED上显示出来。 ㈣实验步骤 1.编写单片机发送和接收程序,并进行汇编调试。 2.运行PC机通讯软件“commtest.exe”,将单片机和PC机的波特率均设定 为1200。 3.运行单片机发送程序,按下不同按键(每个按键都定义成不同的字符), 检查PC机所接收的字符是否与发送的字符相同。 4.将PC机所接收的字符发送给单片机,与此同时运行单片机接受程序,检 查实验板LED数码管所显示的字符是否与PC机发送的字符相同。

㈤ 实验框图

源程序代码: ORG 0000H AJMP START ORG 0023H AJMP SERVE ORG 0050H START: MOV 41H,#0H ;对几个存放地址进行初始化 MOV 42H,#0H MOV 43H,#0H MOV 44H,#0H MOV SCON,#00H ;初始化串行口控制寄存器,设置其为方式0 LCALL DISPLAY ;初始化显示 MOV TMOD,#20H ;设置为定时器0,模式选用2 MOV TL1, #0E6H ;设置1200的波特率 MOV TH1, #0E6H SETB TR1 ;开定时器 MOV SCON,#50H ;选用方式1,允许接收控制 SETB ES SETB EA ;开中断 LOOP: ACALL SOUT ;键盘扫描并发送,等待中断 SJMP LOOP SERVE JNB RI,SEND ;判断是发送中断还是接收中断,若为发送中 断则调用 ACALL S IN ;发送子程序,否则调用接收子程序 RETI SEND: CLR TI ;发送子程序 RETI SIN: CLR RI ;接受子程序 MOV SCON, #00H MOV A, SBUF ;接收数据 LCALL XS ;调用显示子程序 RETI 子程序: SOUT: CLR TI ;清发送中断标志位 LCALL KEY ;调用判断按键是否按下子程序 MOV A,R0 ;将按键对应的数字存入A MOV SBUF,A ;输出按键数字给锁存 RET KEY: MOV P1,#0FFH ;将P1设置为输入口 MOV A, P1 CPL A ;将A内值取反

嵌入式系统实验报告-串行通信实验-答案

《嵌入式系统实验报告》 串行通信实验 南昌航空大学自动化学院050822XX 张某某 一、实验目的: 掌握μC/OS-II操作系统的信号量的概念。 二、实验设备: 硬件:PC机1台;MagicARM2410教学实验开发平台台。 软件:Windows 98/2000/XP操作系统;ADS 1.2集成开发环境。 三、实验内容: 实验通过信号量控制2个任务共享串口0打印字符串。为了使每个任务的字符串信息(句子)不被打断,因此必须引入互斥信号量的概念,即每个任务输出时必须独占串口0,直到完整输出字符串信息才释放串口0。 四、实验步骤: (1)为ADS1.2增加DeviceARM2410专用工程模板(若已增加过,此步省略)。 (2)连接EasyJTAG-H仿真器和MagicARM2410实验箱,然后安装EasyJTAG-H仿真器(若已经安装过,此步省略),短接蜂鸣器跳线JP9。 (3)启动ADS 1.2,使用ARM Executable Image for DeviceARM2410(uCOSII)工程模板建立一个工程UART0_uCOSII。(本范例在ADS文件夹中操作) (4)在ADS文件夹中新建arm、Arm_Pc、SOURCE文件夹。将μC/OS 2.52源代码添加到SOURCE文件夹,将移植代码添加到arm文件夹,将移植的PC服务代码添加到Arm_Pc文件夹。 (5)在src组中的main.c中编写主程序代码。 (6)选用DebugRel生成目标,然后编译链接工程。 (7)将MagicARM2410实验箱上的UART0连接跳线JP1短接,使用串口延长线把MagicARM2410实验箱的CZ11与PC机的COM1连接。 注意:CZ11安装在MagicARM2410实验箱的机箱右侧。 (8)PC机上运行“超级终端”程序(在Windows操作系统的【开始】->【程序】->【附件】->【通讯】->【超级终端】),新建一个连接,设置串口波持率为115200,具体设置参考图3.5,确定后即进入通信状态。 (9)选择【Project】->【Debug】,启动AXD进行JTAG仿真调试。 (10)全速运行程序,程序将会在main.c的主函数中停止(因为main函数起始处默认设置有断点)。 (11)可以单步运行程序,可以设置/取消断点,或者全速运行程序,停止程序运行,在超级终端上观察任务0和任务1的打印结果。 五、实验结论与思考题(手写,打印无效): 1、如果任务0删除语句“OSSemPost(UART0_Sem);”,那么程序还能否完全正常无误运行? 答:OSSemPost (OS_EVENT *pevent),这个函数是释放资源,执行后资源数目会加1。在该函数中,删除对应语句则使串口资源UART0_Sem始终无法释放。

实验报告模板

实验报告 (2013 / 2014 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Java语言程序设计 实验名称综合图形界面程序设计 实验时间2014年5月5日 指导单位计算机学院软件教学中心 指导教师薛景 学生姓名臧玉付班级学号12001037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系)计算机学院专业 (计算机通信)

2、编写一个简单的计算器软件,实现简单的四则运算。(请在下方空白处填写本程序的全部 ..程序代码及软件界面截图) import java.awt.BorderLayout; import java.awt.GridLayout; import java.awt.event.ActionEvent; import java.awt.event.ActionListener; import javax.swing.JButton; import javax.swing.JFrame; import javax.swing.JPanel; import javax.swing.JTextArea; import javax.swing.JTextField; public class test extends JFrame { private final int BUTTON_WIDTH=50; private final int BUTTON_HEIGHT=40; JButton one=new JButton("1"); JButton two=new JButton("2"); JButton three=new JButton("3"); JButton four=new JButton("4"); JButton five=new JButton("5"); JButton six=new JButton("6"); JButton seven=new JButton("7"); JButton eight=new JButton("8"); JButton nine=new JButton("9"); JButton zero=new JButton("0"); JButton DOT=new JButton("."); JButton ADD=new JButton("+"); JButton SUB=new JButton("-"); JButton MUL=new JButton("*"); JButton DIV=new JButton("/"); JButton EQU=new JButton("=");

UART串口通信实验报告

实验四UART串口通信 学院:研究生院学号:1400030034姓名:张秋明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设计一个UART串口通信协议,实现“串<-->并”转换功能的电路,也就是“通用异步收发器”。 二、实验原理 UART是一种通用串行数据总线,用于异步通信。该总线双向通信,可以实现全双工传输和接收。在嵌入式设计中,UART用来主机与辅助设备通信,如汽车音响与外接AP之间的通信,与PC机通信包括与监控调试器和其它器件,如EEPROM通信。 UART作为异步串口通信协议的一种,工作原理是将传输数据的每个字符一位接一位地传输。 其中各位的意义如下: 起始位:先发出一个逻辑”0”的信号,表示传输字符的开始。 资料位:紧接着起始位之后。资料位的个数可以是4、5、6、7、8等,构成一个字符。通常采用ASCII码。从最低位开始传送,靠时钟定位。 奇偶校验位:资料位加上这一位后,使得“1”的位数应为偶数(偶校验)或奇数(奇校验),以此来校验资料传送的正确性。 停止位:它是一个字符数据的结束标志。可以是1位、1.5位、2位的高电平。由于数据是在传输线上定时的,并且每一个设备有其自己的时钟,很可能在通信中两台设备间出现了小小的不同步。因此停止位不仅仅是表示传输的结束,并且提供计算机校正时钟同步的机会。适用于停止位的位数越多,不同时钟同步的容忍程度越大,但是数据传输率同时也越慢。 空闲位:处于逻辑“1”状态,表示当前线路上没有资料传送。 波特率:是衡量资料传送速率的指标。表示每秒钟传送的符号数(symbol)。一个符号代表的信息量(比特数)与符号的阶数有关。例如资料传送速率为120字符/秒,传输使用256阶符号,每个符号代表8bit,则波特率就是120baud,比特率是120*8=960bit/s。这两者的概念很容易搞错。 三、实现程序 library ieee; 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 use ieee.std_logic_arith.all; use ieee.std_logic_unsigned.all; entity uart is port(clk : in std_logic; --系统时钟 rst_n: in std_logic; --复位信号 rs232_rx: in std_logic; --RS232接收数据信号; rs232_tx: out std_logic --RS232发送数据信号;); end uart; architecture behav of uart is

实验报告范本格式示例

Record the situation and lessons learned,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orm future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报告格式示例

编号:FS-DY-20117 实验报告格式示例 实验报告格式示例 例一定量分析实验报告格式 (以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测定为例) 实验题目: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测定 实验目的: 学习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及有关仪器的使用; 学习碱式滴定管的使用,练习滴定操作。 实验原理: H2C2O4为有机弱酸,其Ka1=5.9×10-2,Ka2=6.4×10-5。常量组分分析时cKa1>10-8,cKa2>10-8,Ka1/Ka2<105,可在水溶液中一次性滴定其两步离解的H+: H2C2O4+2NaOH===Na2C2O4+2H2O 计量点pH值8.4左右,可用酚酞为指示剂。 NaOH标准溶液采用间接配制法获得,以邻苯二甲酸氢

钾标定: -COOK -COOH +NaOH=== -COOK -COONa +H2O 此反应计量点pH值9.1左右,同样可用酚酞为指示剂。 实验方法: 一、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用台式天平称取NaOH1g于100mL烧杯中,加50mL蒸馏水,搅拌使其溶解。移入500mL试剂瓶中,再加200mL蒸馏水,摇匀。 准确称取0.4~0.5g邻苯二甲酸氢钾三份,分别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20~30mL蒸馏水溶解,再加1~2滴0.2%酚酞指示剂,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半分钟不褪色即为终点。 二、H2C2O4含量测定

小学实验报告样本.doc

小学实验报告样本 篇一:筷子的神力 思考:把一根筷子插入装着米的杯子中,然后将筷子上提,筷子会把米和杯子提起吗? 材料:塑料杯一个、米一杯、竹筷子一根 操作: 1、将米倒满塑料杯。 2、用手将杯子里的米按一按。 3、用手按住米,从手指缝间插入筷子。 4、用手轻轻提起筷子,杯子和米一起被提起来了。 讲解: 由于杯内米粒之间的挤压,使杯内的空气被挤出来,杯子外面的压力大于杯内的压力,使筷子和米粒之间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所以筷子就能将成米的杯子提起来。 篇二:瓶子赛跑 思考:装有沙子和装有水的两个同等重量的瓶子从一个高度滚下来,谁先到达终点? 材料:同等大小、重量相等的瓶子两个、沙子、水、长方形木板一块、两本厚书 操作: 1、用长方形木板和两本书达成一个斜坡

2、将水倒入另一个瓶子中,将沙子倒入瓶子中 3、把两只瓶子放在木板上,在同一起始高 4、装水的瓶子比装沙子的瓶子提前到达终点 讲解: 沙子对瓶子内壁的摩擦比水对瓶子内壁的摩擦要大得多,而且沙子之间还会有摩擦,因此它的下滑速度比装水的瓶子要慢。 创造:将瓶子里的物质换一换,再让它们比比赛吧! 篇三:带电的报纸 思考:不用胶水、胶布等粘合的东西,报纸就能贴在墙上掉不下来。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材料:1支铅笔;1张报纸。 步骤: 1. 展开报纸,把报纸平铺在墙上。 2. 用铅笔的侧面迅速地在报纸上摩擦几下后,报纸就像粘在墙上一样掉不下来了。 3. 掀起报纸的一角,然后松手,被掀起的角会被墙壁吸回去。 4. 把报纸慢慢地从墙上揭下来,注意倾听静电的声音。说明: 1. 摩擦铅笔,使报纸带电。 2. 带电的报纸被吸到了墙。 3. 当屋子里的空气干燥(尤其是在冬天),如果你把报纸从墙上揭下来,就会听到静电的劈啪声。 创造:请试一试,还有什么物品能不用粘和剂,而用静电粘在墙上

单片机实验报告串行口

单片机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串行通信实验 姓名:魏冶 学号:090402105 班级:光电一班 实验时间:2011-11-29 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电光系

一、实验目的 1、理解单片机串行口的工作原理; 2、学习使用单片机的TXD、RXD口; 3、了解MAX232芯片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 MCS-51单片机内部集成有一个UART,用于全双工方式的串行通信,可以发送、接收数据。它有两个相互独立的接收、发送缓冲器,这两个缓冲器同名(SBUF),共用一个地址号(99H),发送缓冲器只能写入,不能读出,接收缓冲器只能读出,不能写入。 要发送的字节数据直接写入发送缓冲器,SBUF=a;当UART接收到数据后,CPU从接收缓冲器中读取数据,a=SBUF;串行接口内部有两个移位寄存器,一个用于串行发送,一个用于串行接收。定时器T1作为波特率发生器,波特率发生器的溢出信号做接收或发送移位寄存器的移位时钟。TI和RI分别发送完数据和接收完数据的中断标志,用来向CPU发中断请求。 三、实验内容 1、学会DPFlash软件的操作与使用,以及内部内嵌的一个串口调试软件的使用。 2、用串口连接PC机和DP-51PROC单片机综合仿真实验仪。 3、编写一个程序,利用单片机的串行口发送0x55,波特率为9600。 程序设计流程图

4、程序下载运行后,可在PC机上的串口调试软件上(内嵌在DPFlash软件的串口调 试器,设置通信口为COM1口,波特率为9600,数据位8,停止位1)看到接收到“UUUUUU……”,出现这样的结果就基本达到要求。 (1)代码: #include void main() { long int i; SCON=0x40; PCON=0; TMOD=0x20; TH1=0xfd; TL1=0xfd; TI=1; TR1=1; star:for(i=0;i<5000;i++); SBUF=0x55; goto star; } (2)电路图; 5、在单片机接收到0x55时返回一个0x41,在PC机一端,以接收到0x41完成,波特率2400。

ARM串口实验报告.

《 APM串口实验》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嵌入式微处理器技术 班级:电信 0901 姓名: 地点:嵌入式系统基础实训室 指导教师:王瑾 ARM的串行口实验 一、实验目的 ◆ 1.掌握ARM 的串行口工作原理。 ◆ 2.学习编程实现ARM 的UART 通讯。 ◆ 3.掌握CPU 利用串口通讯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学习串行通讯原理,了解串行通讯控制器,阅读ARM 芯片文档,掌握ARM 的UART 相关寄存器的功能,熟悉ARM 系统硬件的UART 相关接口。编程实现ARM 和计算机实现串行通讯: ARM 监视串行口,将接收到的字符再发送给串口(计算机与开发平台是通过超级终端通讯的),即按PC 键盘通过超级终端发送数据,开发平台将接收到的数据再返送给PC,在 超级终端上显示。 三、预备知识 1、1.用ARM SDT 2.5或ADS1.2 集成开发环境,编写和调试程序的基本过程。 2、2.ARM 应用程序的框架结构。

3、3.了解串行总线 四、实验设备及工具 硬件:ARM嵌入式开发平台、用于ARM7TDMI 的JTAG 仿真器、PC机Pentium100 以上、串口线。 软件:PC 机操作系统win98、Win2000 或WinXP 、ARM SDT 2.51 或ADS1.2 集成开发环境、仿真器驱动程序、超级终端通讯程序。 五、实验原理及说明 1.异步串行I/O 异步串行方式是将传输数据的每个字符一位接一位(例如先低位、后高位地传送。数据的各不同位可以分时使用同一传输通道,因此串行I/O 可以减少信号连线,最少用一对线即可进行。接收方对于同一根线上一连串的数字信号,首先要分割成位,再按位组成字符。为了恢复发送的信息,双方必须协调工作。在微型计算机中大量使用异步串行I/O 方式,双方使用各自的时钟信号,而且允许时钟频率有一定误差,因此实现较容易。但是由于每个字符都要独立确定起始和结束(即每个字符都要重新同步,字符和字符间还可能有长度不定的空闲时间,因此效率较低。 图2-1 串行通信字符格式 图2-1 给出异步串行通信中一个字符的传送格式。开始前,线路处于空闲状态,送出连续“1”。传送开始时首先发一个“0” 作为起始位,然后出现在通信线上的是字符的二进 制编码数据。每个字符的数据位长可以约定为5 位、6 位、7 位或8 位,一般采用ASCII 编码。后面是奇偶校验位,根据约定,用奇偶校验位将所传字符中为“1”的位数凑成奇数个或偶数个。也可以约定不要奇偶校验,这样就取消奇偶校验位。最后是表示停止位的“1” 信号,这个停止位可以约定持续1 位、1.5位或2 位的时间宽度。至此一个字符传送完毕,线路又进入空闲,持续为“1”。经过一段随机的时间后,下一个字符开始传送才又发出起始位。 每一个数据位的宽度等于传送波特率的倒数。微机异步串行通信中,常用的波特率为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