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口通信实验报告全版.doc

合集下载

串口实验实验报告

串口实验实验报告

串口实验实验报告串口实验报告一、引言串口是一种常见的数据传输接口,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串口通信实验,深入了解串口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并实现简单的数据传输。

二、实验目的1. 理解串口通信的基本原理;2. 掌握串口通信的硬件连接方式;3. 学会使用串口通信协议进行数据传输;4. 实现简单的串口通信程序。

三、实验器材1. 一台个人电脑;2. 一块开发板;3. 一条串口数据线。

四、实验步骤1. 将开发板与个人电脑通过串口数据线连接起来;2. 打开串口通信软件,并进行相应的设置;3. 在开发板上编写程序,实现数据的发送和接收;4. 在个人电脑上编写程序,实现数据的接收和显示;5. 进行数据传输实验,观察数据是否能正常传输。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实验,我们成功地实现了串口通信,并能够正常地进行数据传输。

通过观察数据接收端的显示,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发送端发送的数据被准确地接收并显示出来。

这说明我们的串口通信实验是成功的。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串口通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并成功地实现了串口通信的数据传输。

串口通信在电子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掌握串口通信技术对于我们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七、参考文献[1] XXXX. 串口通信原理与应用[M].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0.八、致谢感谢实验中给予我们帮助和指导的老师和同学们,没有你们的支持,我们无法顺利完成本次实验。

九、附录实验中使用的程序代码如下:发送端代码:```c#include <stdio.h>#include <stdlib.h>#include <string.h>#include <Windows.h>int main(){HANDLE hSerial;DCB dcbSerialParams = { 0 };COMMTIMEOUTS timeouts = { 0 };// 打开串口hSerial = CreateFile("COM1", GENERIC_READ | GENERIC_WRITE, 0, NULL, OPEN_EXISTING, FILE_ATTRIBUTE_NORMAL, NULL);if (hSerial == INVALID_HANDLE_VALUE){printf("无法打开串口\n");return 1;}// 配置串口参数dcbSerialParams.DCBlength = sizeof(dcbSerialParams);if (!GetCommState(hSerial, &dcbSerialParams)) {printf("无法获取串口参数\n");return 1;}dcbSerialParams.BaudRate = CBR_9600;dcbSerialParams.ByteSize = 8;dcbSerialParams.StopBits = ONESTOPBIT;dcbSerialParams.Parity = NOPARITY;if (!SetCommState(hSerial, &dcbSerialParams)) {printf("无法设置串口参数\n");return 1;}// 设置串口超时时间timeouts.ReadIntervalTimeout = 50;timeouts.ReadTotalTimeoutConstant = 50;timeouts.ReadTotalTimeoutMultiplier = 10;timeouts.WriteTotalTimeoutConstant = 50;timeouts.WriteTotalTimeoutMultiplier = 10;if (!SetCommTimeouts(hSerial, &timeouts)){printf("无法设置串口超时时间\n");return 1;}// 发送数据char data[] = "Hello, Serial!";DWORD bytesWritten;if (!WriteFile(hSerial, data, strlen(data), &bytesWritten, NULL)){printf("无法发送数据\n");return 1;}// 关闭串口CloseHandle(hSerial);return 0;}```接收端代码:```c#include <stdio.h>#include <stdlib.h>#include <string.h>#include <Windows.h>int main(){HANDLE hSerial;DCB dcbSerialParams = { 0 };COMMTIMEOUTS timeouts = { 0 };// 打开串口hSerial = CreateFile("COM1", GENERIC_READ | GENERIC_WRITE, 0, NULL, OPEN_EXISTING, FILE_ATTRIBUTE_NORMAL, NULL);if (hSerial == INVALID_HANDLE_VALUE){printf("无法打开串口\n");return 1;}// 配置串口参数dcbSerialParams.DCBlength = sizeof(dcbSerialParams);if (!GetCommState(hSerial, &dcbSerialParams)){printf("无法获取串口参数\n");return 1;}dcbSerialParams.BaudRate = CBR_9600;dcbSerialParams.ByteSize = 8;dcbSerialParams.StopBits = ONESTOPBIT;dcbSerialParams.Parity = NOPARITY;if (!SetCommState(hSerial, &dcbSerialParams)) {printf("无法设置串口参数\n");return 1;}// 设置串口超时时间timeouts.ReadIntervalTimeout = 50;timeouts.ReadTotalTimeoutConstant = 50;timeouts.ReadTotalTimeoutMultiplier = 10;timeouts.WriteTotalTimeoutConstant = 50;timeouts.WriteTotalTimeoutMultiplier = 10;if (!SetCommTimeouts(hSerial, &timeouts)){printf("无法设置串口超时时间\n");return 1;}// 接收数据char data[100];DWORD bytesRead;if (!ReadFile(hSerial, data, sizeof(data), &bytesRead, NULL)){printf("无法接收数据\n");return 1;}// 显示接收到的数据printf("接收到的数据:%s\n", data);// 关闭串口CloseHandle(hSerial);return 0;}```十、联系方式作者:XXXEmail:XXX。

串口通信实验报告

串口通信实验报告

串⼝通信实验报告基于Labwindows/CVI的串⾏通信接⼝实验报告⼀、实验⽬的通过软件Labwindows/CVI编写仪器⾯板,通过该⾯板实现计算机与外围设备的串⼝通信。

设置好通信端⼝,波特率等参数后,在Text Box控件中输⼊数据字符,当点击发送按钮时,单⽚机开发箱中的指⽰灯发⽣相应的变化。

仪器⾯板如下图所⽰。

⼆、实验器材PC机⼀台,单⽚机开发箱,220V交流电源,Labwindows/CVI软件,导线若⼲等。

三、实验原理由于LabWindows/CVI提供了⼤量与外部代码或软件进⾏连接的机制,所以实现串⼝通信,可以使⽤其本⾝提供的RS⼀232函数库。

1.RS—232函数库RS—232函数库提供了各种⽅式的串⼝通信控制函数和I/O函数,包括:打开/关闭函数;I/O读写函数;调制解调器控制函数;串⼝设置函数;寄存器状态函数;回调函数等。

(1) 打开/关闭函数:OpenCom,OpenComConfig和CloseComo。

(2) I/O读写函数:总计有7组函数,以下为其中常⽤的四组:1) ComRd:从串⼝的接收缓冲区读指定长度的字符;2) ComRdByte:从串⼝的接收缓冲区读取⼀个字符;3) ComWrt:向串⼝的输出缓冲区中写指定长度的字符;4) ComWrtByte:向串⼝的输出缓冲区中写⼀个字符。

(3) Xmodem函数:它使⽤了⼀种包含出错检测的⽂件传输协议进⾏串⼝通信。

在这种协议中,⽂件通过信息包来传送,信息包中不仅包括了⽂件中的数据,还包括了校验和同步信息。

(4) 串⼝控制函数:总计有7组函数,以下为其中常⽤的四组:1)SetComTime:设置I/O操作超时的时间限制;2)SetCTSMode:禁⽌或允许硬件握⼿并设置硬件握⼿⽅式;3)FlushlnQ/FlushOutQ:清空输⼊/输出队列。

(5) 状态函数:主要包括端⼝状态信息和通信错误代码信息等。

(6) 回调函数InstallComCallback:为指定的串⼝安装回调函数。

串口通讯实验报告

串口通讯实验报告

网络编程与实践实验报告实验内容:串口通信编程学号:S*********姓名:职荣豪日期:2015-9-28一、实验要求使用VS2010编写基于对话框的MFC应用程序;两个窗口分别使用两个串口;使得这两个窗口可以进行通信;包括数据的发送与接收..二、实验原理本实验使用Microsoft Communications Control控件;利用这个ActiveX控件;只需要编写少量代码即可轻松进行通信..该控件相关的函数如下:put__CommPort:设置串口号put_Settings:以字符串的形式设置波特率、奇偶校验位n-无校验;e-偶校验;o-奇校验、数据位数、停止位数put_InputMode:设置接收数据的类型0-文本类型;1-二进制类型put_InputLen:设置从接收缓冲区读取的字节数;0表示全部读取put_InBufferSize:设置接收缓冲区大小put_OutBufferSize:设置发送缓冲区大小put_RThreshold:设定当接收几个字符时触发OnComm事件;0表示不产生事件;1表示每接收一个字符就产生一个事件put_SThreshold:设定在触发OnComm事件前;发送缓冲区内所允许的最少的字符数;0表示发送数据时不产生事件;1表示当发送缓冲区空时产生OnComm事件put_PortOpen:打开或关闭串口;传入参数为true时打开串口;传入参数为false时关闭串口get_CommEvent:获得串口上刚发生的事件;事件值为2表示接收到数据get_InBufferCount:获得缓冲区中的数据位数get_Input:获取缓冲区数据;返回类型为VARIANTput_Output:发送数据三、设计思路需要添加一个Microsoft Communications Control控件;用于进行串口通信..由于要求同一程序可运行两个窗口进行相互通信;需要两个窗口开启两个不同串口;故需要添加一个Edit Control控件用于输入串口号;并添加打开串口按钮;在点击该按钮时对串口控件的参数进行设置并开启串口..同时添加关闭串口按钮;点击后关闭串口并可以对串口号进行修改..需要添加两个Edit Control 分别用于显示接收到的数据以及输入要发送的数据..需要添加一个发送按钮;点击后发送输入的数据..四、实验步骤1.建立基于对话框的MFC应用程序2.添加界面控件并设置ID与Caption添加Microsoft Communications Control控件;用于进行串口通信添加一个Edit Control控件;用于输入串口号;ID设置为IDC_PORT添加一个Static Text控件;用于标注端口号;将Caption设置为“串口号:”添加两个按钮;分别用于打开串口、关闭串口..IDC分别设置为IDC_BTN_OPEN、IDC_BTN_CLOSE;Caption分别设置为“打开”、“关闭”添加两个Edit Control;分别用于显示接收到的数据以及输入要发送的数据;ID分别设置为IDC_RECEIVE、IDC_SEND添加两个Static Text控件;用于标注接收区与发送区;Caption分别设置为“接收区”、“发送区”添加一个按钮用于发送数据;ID设置为IDC_BTN_SEND;Caption设置为“发送”调整控件的大小与位置..完成后如图:3.给控件绑定变量右键单击Microsoft Communications Control控件;选择“添加变量”;变量名为m_com 打开类向导给控件添加变量:给IDC_PORT绑定变量;用于存放输入的端口号;数据类型为int;变量名为m_port给IDC_RECEIVE绑定变量;用于存放接收到的数据;数据类型为CString;变量名为m_strReceive给IDC_SEND绑定变量;用于存放输入的待发送的数据;数据类型为CString;变量名为m_strSend4.给控件添加事件响应函数右键单击Microsoft Communications Control控件;选择“添加事件处理程序”;点击“添加编辑”;生成响应函数;此函数用于接收数据..在函数中添加以下代码:UpdateData TRUE; //更新m_strReceive的值int nEvent = m_com.get_CommEvent; //获取事件值if nEvent == 2 { //时间值为2;此时为收到数据int k = m_com.get_InBufferCount; //获取缓冲区位数if k <= 0 //位数小于等于0时则返回return;char str = char m_com.get_Input.parray->pvData; //获取接收到数据的字符数组的首地址str + k = '\0';//字符数组最后一位的下一位设置为'\0';为字符串的结尾标志m_strReceive += const char str; //在用于显示的字符串末尾添加刚接收到的字符串}UpdateData FALSE; //将m_strReceive的值显示到控件中双击IDC_BTN_OPEN控件;即“打开”按钮;生成响应函数;此函数用于设置串口参数并打开串口..在函数中添加以下代码:UpdateData TRUE; //更新m_port的值if m_port <= 0 //端口号不小于等于0{AfxMessageBox"请输入正确的串口号";return;}m_com.put__CommPort m_port; //设定串口为m_port的值m_com.put_Settings"9600;n;8;1"; //设定波特率9600;无奇偶校验位;8作为数据位;1作为停止位m_com.put_InputMode1; //设定数据接收模式;1为二进制方式m_com.put_InputLen0; //设置从接收缓冲区读取的字节数;0表示全部读取m_com.put_InBufferSize1024; //设置输入缓冲区大小为1024bytem_com.put_OutBufferSize1024; //设置输出缓冲区大小为1024bytem_com.put_RThreshold1; //每接收到一个字符时;触发OnComm事件m_com.put_SThreshold0; //每发送一个字符时;不触发OnComm事件m_com.put_PortOpen true; //打开串口GetDlgItem IDC_BTN_OPEN->EnableWindow FALSE; //打开按钮设为不可用GetDlgItem IDC_BTN_CLOSE->EnableWindow TRUE; //关闭按钮设为可用GetDlgItem IDC_BTN_SEND->EnableWindow TRUE; //发送按钮设为可用双击IDC_BTN_CLOSE控件;即“关闭”按钮;生成响应函数;该函数用于关闭串口..在函数中添加以下代码:m_com.put_PortOpen false; //关闭串口GetDlgItem IDC_BTN_OPEN->EnableWindow TRUE; //打开按钮设为可用GetDlgItem IDC_BTN_CLOSE->EnableWindow FALSE; //关闭按钮设为不可用GetDlgItem IDC_BTN_SEND->EnableWindow FALSE; //发送按钮设为不可用双击IDC_BTN_SEND控件;即“发送”按钮;生成响应函数;该函数用于发送数据..在函数中添加以下代码:UpdateData TRUE; //更新m_strSend的值;读取编辑框内容m_com.put_Output COleVariant m_strSend;//发送数据5.在对话框初始化函数中添加额外初始化代码在对话框刚打开时;此时串口没有开启;故“关闭”按钮与“发送”按钮需设为不可用..在OnInitDialog函数中添加以下代码:GetDlgItem IDC_BTN_CLOSE->EnableWindow FALSE; //关闭按钮设为不可用GetDlgItem IDC_BTN_SEND->EnableWindow FALSE; //发送按钮设为不可用五、实验结果对话框1 运行结果如下:对话框2 运行结果如下:六、实验心得通过课上的学习;我学习到了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对网络的分层结构以及相关协议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通过本次实验;我对串口通信的原理有了更深的认识与理解;并对MFC界面制作更加熟练..总之;在本课程中我收获很多;不仅在通信方面的知识有所提升;同时也锻炼了编程能力;VC++软件的使用更加熟练..。

串口通信实验报告

串口通信实验报告

试验三双机通讯试验【1 】一、试验目标UART 串行通讯接口技巧运用二、试验实现的功效用两片焦点板之间实现串行通讯,将按键信息互发到对方数码管显示.三、体系硬件设计(1)单片机的最小体系部分(2)电源部分(3)人机界面部分数码管部分按键部分(4)串口通讯部分四、体系软件设计#include <STC.H>#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define uint unsigned intvoid send();uchar code0[]={0x3f,0x06,0x5b,0x4f,0x66,0x6d,0x7d,0x07,0x7f,0x6f};//0-9的数码管显示sbit H1=P3^6;sbit H2=P3^7;sbit L1=P0^5;sbit L2=P0^6;sbit L3=P0^7;uint m=0,i=0,j;uchar temp,prt;/***y延时函数***/void delay(uint k){uint i,j; //界说局部变量ijfor(i=0;i<k;i++) //外层轮回{for(j=0;j<121;j++); //内层轮回}}/***键盘扫描***/char scan_key(){ H1=0;H2=0;L1=1;L2=1;L3=1;if(L1==0){ delay(5);if (L1==0){ L1=0;H1=1;H2=1;if(H1==0){ m=1; //KEY1键按下return(m);}if(H2==0){ m=4; //KEY4键按下return(m);}}}if(L2==0){ delay(5);if (L2==0){ L2=0;H1=1;H2=1;if(H1==0){ m=2; //KEY2键按下return(m);}if(H2==0){ m=5; //KEY5键按下return(m);}}}if(L3==0){ delay(5);if (L3==0){ L3=0;H1=1;H2=1;if(H1==0){ m=3; //KEY3键按下return(m);}if(H2==0){ m=6; // KEY6键按下return(m);}}}return(0);}/***主函数***/main(){P1M1=0x00;P1M0=0xff;SCON=0x50;//设定串行口工作方法1TMOD=0x20;//准时器1,主动重载,产生数据传输速度 TH1=0xfd;//数据传输率为9600TR1=1;//启动准时器1P0&=0xf0;while(1){if(scan_key()) //假如有按键按下{SBUF=scan_key(); //发送数据while(!TI); // 等待数据传送TI=0; // 消除数据传送标记}if(RI) //是否稀有据到来{RI=0; // 消除数据传送标记temp=SBUF; // 将吸收到的数据暂消失temp中}P1=code0[temp]; // 数据传送到P1口输出delay(500); //延时500ms}}五、试验中碰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1)串行口和准时器的工作方法设定是症结,本次是按需传输的是两位十六进制数,串行口为工作方法1,准时器为8位主动重载;(2)采取P0&=0xf0语句使4个数码管静态点亮;(3)在发送和接收进程中,用标识位TI和RI来检测发送和接收是否完成;(4)在用电脑和单片机进行串口通讯测试时,电脑的传世速度必定要和单片机的传输速度相等,不然显示会消失错误.指点先生签字:日期:。

串口通信实验(word文档良心出品)

串口通信实验(word文档良心出品)

实验报告(附页)一、实验内容1、串口通信设置:波特率为115200bps, 数据位为8位,停止位为1位;2、按键传输数据到串口助手显示;(1)按1,串口显示:“This is Key 1”; D5亮(2)按2,串口显示:“This is Key 2”; D6亮(3)按3,串口显示:“This is Key 3”; D7亮(4)按4,串口显示:“This is Key 4”; D8亮(5)按“*”Key ,串口显示“All LEDs is Closed” ; 灯全灭;(6)按其它Key,串口显示:”Wrong Key”3、通过串口小肋手,向实验设备发送信息:发送字符:”D5”、”D6”、”D7”、”D8” ,则对应的D5、D6、D7、D8亮;若发送“5”、“6”、“7”、“8”则对应的D5、D6、D7、D8灭,如发送其它字符,则在串口助手中显示:“Error Code”;二、实验方法(1)利用参考代码构建工程。

(2)编写实验要求的实现实验要求的功能。

(3)连接实验箱,写入程序,测试代码。

三、实验步骤1)正确连接JLINK 仿真器到PC 机和stm32 板,用串口线一端连接STM32 开发板,另一端连接PC 机串口。

2)用IAR 开发环境打开实验例程:在文件夹05-实验例程\第2 章\2.3-uart 下双击打开工程uart.eww,Project->Rebuild All 重新编译工程。

3)将连接好的硬件平台通电(STM32 电源开关必须拨到“ ON”),接下来选择Project->Download and debug 将程序下载到STM32 开发板中。

4)下载完后可以点击“Debug”->“Go”程序全速运行;也可以将STM32 开发板重新上电或者按下复位按钮让刚才下载的程序重新运行。

5)通过串口小助手检验实验结果四、实验结果Main函数#include"stm32f10x.h"。

串口通信实验报告

串口通信实验报告

串口通信实验报告串口通信实验报告一、引言串口通信是一种常用的数据传输方式,广泛应用于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数据交互。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串口通信的实际操作,掌握串口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二、实验目的1. 理解串口通信的基本原理;2. 学会使用串口通信的相关指令和函数;3. 掌握串口通信的实际应用。

三、实验器材与软件1. 单片机开发板;2. 电脑;3. 串口线;4. 串口调试助手软件。

四、实验步骤1. 连接单片机开发板和电脑,使用串口线将它们连接起来;2. 打开串口调试助手软件,设置串口参数(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等);3. 在单片机开发板上编写相应的程序,实现串口通信功能;4. 将程序下载到单片机开发板上,并启动程序;5. 在串口调试助手软件中发送数据,并观察单片机开发板上的反应;6.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串口通信的特点和应用。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实验,我们成功地实现了串口通信功能。

在串口调试助手软件中发送数据时,单片机开发板能够正确接收并处理数据,并作出相应的反馈。

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串口通信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适用于长距离数据传输;2. 串口通信的速度较慢,适用于对数据传输速度要求不高的场景;3. 串口通信可以实现双向数据传输,方便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交互。

六、实验心得本次实验让我对串口通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串口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并学会了使用串口调试助手软件进行串口通信调试。

在实验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问题,例如串口参数设置不正确导致通信失败等。

但通过不断调试和排查,最终成功解决了这些问题。

这让我更加明白了实验的重要性,只有亲自动手去实践,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通过这次实验,我还意识到串口通信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无论是计算机与外部设备的数据交互,还是嵌入式系统的开发,串口通信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因此,掌握串口通信技术对于我们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串口实验实验报告

串口实验实验报告

串口实验实验报告串口实验报告【引言】串口通信是一种常见的数据传输方式,它通过串行传输比特流来实现设备之间的通信。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通过串口实验来了解串口通信的原理和应用。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掌握串口通信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了解串口通信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实验器材】1. 串口模块2. 电脑3. 串口线4. 软件调试工具【实验步骤】1. 连接串口模块和电脑:将串口模块与电脑通过串口线相连。

2. 打开串口调试工具:在电脑上打开串口调试工具,并选择正确的串口号和波特率。

3. 配置串口参数: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串口的数据位、校验位、停止位等参数。

4. 发送数据:通过串口调试工具发送数据,观察数据是否成功发送。

5. 接收数据:通过串口调试工具接收数据,确认数据是否成功接收。

6. 分析结果:根据实际情况,分析串口通信的数据传输情况,并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我们成功地使用串口模块进行了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通过串口调试工具,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数据的传输过程,并确认数据的准确性。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串口通信的原理和应用。

串口通信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工业自动化、电子设备控制等。

掌握串口通信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对我们的学习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感想】本次实验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串口通信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式。

通过实际操作,我对串口通信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并对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通过这次实验,我也更加意识到了实验的重要性和学习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1. 《串口通信原理及应用》2. 《串口通信技术与应用》3. 《串口通信实验教程》【致谢】感谢实验指导老师对本次实验的悉心指导,也感谢实验室的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给予我的帮助和支持。

他们的支持和鼓励是我完成本次实验的动力来源。

【附录】实验中使用的串口调试工具下载链接:[下载链接](请自行搜索并下载合适的串口调试工具)以上为本次串口实验的实验报告,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对串口通信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并掌握了串口通信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关于串口的实验报告

关于串口的实验报告

关于串口的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学习并实践串口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加深对串口通信的理解,掌握串口通信的使用技巧和开发工具。

同时,了解串口通信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2. 实验原理串口是一种用于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进行数据通信的接口标准。

在计算机中,串口通常通过RS-232或RS-485等标准来实现。

串口通信采用的是异步通信方式,即接收方和发送方的时钟不同步,通过发送和接收的数据包中的控制信息来实现数据的传输。

串口通信的基本原理如下:- 串口通信通过一个物理接口连接计算机和外部设备。

- 通信数据被分为一个个字节进行传输,每个字节由一定的控制信息和实际数据组成。

- 发送方通过发送字节的方式将数据发送给接收方。

- 接收方通过接收字节的方式将数据接收并进行处理。

3. 实验步骤步骤一:准备实验环境为了进行串口通信的实验,我们需要准备以下工具和设备:- 一台计算机- 一个串口转USB转换器- 一个外部设备(如Arduino、传感器等)步骤二:安装串口驱动程序在开始实验之前,我们需要安装串口转USB转换器所需的驱动程序。

驱动程序的安装方式因不同的设备而有所差异,一般可以通过官方网站下载并按照说明进行安装。

步骤三:编写串口通信程序根据所使用的编程语言和开发工具,编写一个简单的串口通信程序。

该程序应包括以下功能:- 打开指定的串口端口- 配置串口的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等参数- 循环读取串口接收缓冲区中的数据,并进行处理- 将需要发送的数据写入串口发送缓冲区步骤四:测试串口通信将串口转USB转换器插入计算机,并将外部设备连接至串口转USB转换器。

运行编写好的串口通信程序,并观察实验结果。

测试串口通信的方法可以有很多,可以通过发送和接收数据包来验证通信是否正常。

步骤五:总结与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并分析串口通信的性能和应用场景。

可以考虑以下问题:- 串口通信在哪些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串口通信有哪些特点和优势?- 在实际应用中,串口通信可能遇到哪些常见问题,如何解决?4.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了串口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eturn(m);
}
}
}
if(L3==0)
{ delay(5);
if (L3==0)
{ L3=0;H1=1;H2=1;
if(H1==0)
{ m=3;//KEY3键按下
return(m);
}
if(H2==0)
{ m=6;// KEY6键按下
return(m);
}
}
}
return(0);
}
/***主函数***/
sbit H2=P3^7;
sbit L1=P0^5;
sbit L2=P0^6;
sbit L3=P0^7;
uint m=0,i=0,j;
uchar temp,prt;
/***y延时函数***/
void delay(uint k)
{
uint i,j;//定义局部变量ij
for(i=0;i<k;i++)//外层循环
{
SBUF=scan_key(); //发送数据
while(!TI);//等待数据传送
TI=0;//清除数据传送标志
}
if(RI)//是否有数据到来
{
RI=0;//清除数据传送标志
temp=SBUF;//将接收到的数据暂存在temp中
}
P1=code0[temp];//数据传送到P1口输出
delay(500);//延时500ms
实验三 双机通信实验
1、实验目的
UART 串行通信接口技术应用
2、实验实现的功能
用两片核心板之间实现串行通信,将按键信息互发到对方数码管显示。
3、系统硬件设计
(1)单片机的最小系统部分
(2)电源部分
(3)人机界面部分
数码管部分 按键部分
(4)串口通信部分
4、系统软件设计
#include <STC.H>
return(m);
}
if(H2==0)
{ m=4;//KEY4键按下
return(m);
}
}
}
if(L2==0)
{ delay(5);
if (L2==0)
{ L2=0;H1=1;H2=1;
if(H1==0)
{ m=2;//KEY2键按下
return(m);
}
if(H2==0)
{ m=5;//KEY5键按下
main()
{
P1M1=0x00;
P1M0=0xff;
SCON=0x50;//设定串行口工作方式1
TMOD=0x20;//定时器1,自动重载,产生数据传输速率
TH1=0xfd;//数据传输率为9600
TR1=1;//启动定时器1
P0&=0xf0;
while(1)
{
if(scan_key())//如果有按键按下
{
for(j=0;j<121;j++); //内层循环
}
}
/***键盘扫描***/
char scan_key()
{ H1=0;H2=0;
L1=1;L2=1;L3=1;
if(L1==0)
{ delay(5);
if (L1==0)
{ L1=0;H1=1;H2=1;
பைடு நூலகம்if(H1==0)
{ m=1;//KEY1键按下
指导老师签字:
日期:
}
}
5、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串行口和定时器的工作方式设定是关键,本次是按需传输的是两位十六进制数,串行口为工作方式1,定时器为8位自动重载;
(2)采用P0&=0xf0语句使4个数码管静态点亮;
(3)在发送和接受过程中,用标识位TI和RI来检测发送和接受是否完成;
(4)在用电脑和单片机进行串口通信测试时,电脑的传世速率一定要和单片机的传输速率相等,否则显示会出现错误。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void send();
uchar code0[]={0x3f,0x06,0x5b,0x4f,0x66,0x6d,0x7d,0x07,0x7f,0x6f};//0-9的数码管显示
sbit H1=P3^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