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截止2018年8月)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南京市明孝陵总体保护规划(2018-2035)的批复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南京市明孝陵总体保护规划
(2018-2035)的批复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21.08.18
•【字号】苏政复〔2021〕49号
•【施行日期】2021.08.18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正文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南京市明孝陵总体保护规划(2018-
2035)的批复
苏政复〔2021〕49号南京市人民政府:
你市关于公布《明孝陵总体保护规划(2018-2035)》的请示(宁政发〔2021〕2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明孝陵总体保护规划(2018-2035)》(以下简称《规划》)。
二、望你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将《规划》相关内容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国土空间规划。
严格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认真做好《规划》的组织实施,切实加强和改进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确保文物保护单位及其周边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三、《规划》中提出的各类文物保护与展示、环境整治、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实施前应制定具体方案并按程序报批。
涉及国土空间利用的项目,应按照详
细规划办理相关规划许可手续,涉及生态保护红线的各项活动,应符合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要求。
江苏省人民政府
2021年8月18日。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杨柳村古建筑群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杨柳村古建筑群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柳村古建筑群
杨柳村古建筑群,位于南京市江宁区湖熟街道杨柳村,是南京现存规模最大的明清民宅遗存之一,也是江南地区典型的古民宅建筑,带有典型的南京地域特色,现已列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柳村古建筑群始建于明代,清康熙、乾隆年间先后改建。
400多年前,朱氏一支定居杨柳村(时名杨留村),渐成大族,村中近半数建筑为朱氏所建。
古建筑群坐北朝南,背靠马场山,前临杨柳湖。
原有宅院36个,今存较完整的有17个,共36进、366间房屋,占地面积1.12公顷。
建筑群均为多进穿堂式的高墙深院,其中最大的翼杨柳村古建筑群位于南京市江宁区湖熟街道杨柳湖社区杨柳村。
杨柳村地处外秦淮河平原,全村居民1348人,村庄依山傍水,北靠马场山,前临杨柳湖,富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
杨柳村始建于明万历七年(1579年),村庄一个个自成体系的独立宅院又名为“堂”,各堂的名称是:翼圣堂、翼经堂、四本堂、树德堂、思承堂、礼和堂、酌雅堂、安雅堂、崇厚堂、序乐堂、居易堂、天乐堂、映雪堂、祖耀堂、文光堂。
原来的宅院之间闾巷,全部以青石板铺路,条石为阶。
古时有“青石墁地石门楼,走进杨柳不沾泥”说法,是一条洁净的“青石街”。
圣堂有7进、18道门槛。
宅院间闾巷相连,青石铺路。
杨柳村古建筑群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竹香。
南京古建筑群

南京古建筑群在已经公布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名单中,被列为“国保”的南京古建筑,只有八处,分别是南京城墙、栖霞寺舍利塔、瞻园、甘熙宅第、七桥瓮、蒲塘桥、朝天宫、杨柳村古建筑群。
其中最美、最重要、建筑价值和历史价值最高的古建筑,应该就是栖霞寺舍利塔。
栖霞山舍利塔的前身是一座木塔,始建于隋文帝仁寿元年(601),是隋文帝杨坚仁寿年间为了供奉佛舍利,而在全国各地起建的一百多座舍利塔之一。
瞻园瞻园园虽不大,却颇具特色,是江南名园之一。
瞻园坐北朝南,纵深127米,东西宽123米,全园面积251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9600平方米,园林绿化面积15500平方米。
园内有乔灌木810株,竹类面积400平方米。
瞻园以山石取胜,假山是全园的主景和骨干,全园有南、北、西三座假山。
以西部土堆假山为制高点,岁寒(或“三友”)亭、扇面亭隐黔在香樟、女贞等常绿乔木中。
朝天宫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在这里建造城墙,并设置冶铸作坊制造兵器,开办冶铸铜器的手工业作坊,建立了具有相当规模的冶铸作坊,并聚集了一定的固定人口,从而形成了原始城邑。
后人遂称此山为“冶山”。
把朝天宫所在的山称作冶山,城墙合围的城市叫冶城。
冶城是南京最早的城邑之一。
朝天宫是江南地区文庙建筑的典范,基本上保留了明代宫殿式体制。
朝天宫古建筑群占地面积约七万平方米,是江南地区现存最大最为完好的一组古建筑群。
朝天宫其布局中为文庙,东为府学,西为卞壶祠。
朝贺天子礼仪表演是南京市博物馆的专家学者在中国著名的明史专家指导下,按照明朝的程式编排的。
共有6场11项程序,即驾幸、进表、传制、进见、乐舞升平、还宫。
演员阵容达250人,其中文武舞百戏、丹陛大乐和中和韶乐等,声势浩大,气势磅礴。
南京东水关城墙遗址简介

南京东水关城墙遗址简介南京东水关城墙遗址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是南京古城墙的一部分。
该遗址是南京城历史的见证,也是南京城墙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下面将对南京东水关城墙遗址进行简要介绍。
南京东水关城墙遗址是南京城墙的东部起点,起始于秦朝时期,历经明、清等朝代的修筑和改建,如今保存较为完整。
遗址长约2公里,沿途有13个城门和3个遗址门,其中以东水关最为著名。
东水关位于南京市玄武湖东岸,是南京城墙上最重要的一座关口之一。
东水关城墙遗址的外观呈现出典型的明代城墙风貌,城墙高约12米,厚约18米,由青砖砌筑而成。
城墙上建有箭楼、炮台等防御设施,体现了古代中国城墙建筑的精湛工艺和防御功能。
城墙上还有观景台,游客可以登上观景台,俯瞰整个南京城区的美景。
东水关城墙遗址内还有一处文物保护单位——石桥遗址。
这座石桥是明代南京城内的一座重要桥梁,也是城墙与城内交通的重要通道。
石桥遗址的石砌桥墩保存完好,桥面已经不存,但仍能从遗址中感受到当年的繁华和磅礴气势。
南京东水关城墙遗址的保存状况相对较好,得益于政府和社会各界的保护努力。
近年来,南京市对遗址进行了修缮和整治,修复了部分受损的城墙和城门,使得遗址更加完整。
遗址周边还建有公园和步行道,游客可以在这里漫步游览,感受历史的魅力。
南京东水关城墙遗址不仅是南京城的重要历史遗留,也是中国古代城墙建筑的珍贵遗产。
它见证了南京城的辉煌历史,也承载了人们对古代文明的敬仰和热爱。
今天,南京东水关城墙遗址已成为游客们了解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场所,也是南京市的一张重要名片。
总结起来,南京东水关城墙遗址是南京城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南京历史的见证。
遗址保存较为完整,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通过游览遗址,人们可以深入了解南京的历史和文化,感受古代城墙的雄伟和壮丽。
南京东水关城墙遗址是南京市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对古代文明的一次回顾和传承。
南京消失的不仅是古城墙,还有这些老建筑……太心痛了!

南京消失的不仅是古城墙,还有这些老建筑……太心痛了!城门城门几丈高,三十六丈高,骑大马,带把刀。
到你家门前抄一抄,问你吃橘子吃香蕉。
这首南京人小时候都会唱的童谣,讲的就是南京的城门。
老南京人常说“内十三,外十八”,就是说明朝的城门有内都城13座城门和外郭城18道城门。
1386年都城城墙落成竣工,利玛窦评说,“论秀丽与雄壮,这座城市超过世上所有其他城市”。
13座城门想必也给这位意大利人留下深刻印象。
但是,18座外郭城门在明代灭亡后陆续消失,内十三也陆续被毁被拆除,到1958年底,保留下来的明城墙只有4座:中华门(原名聚宝门)、汉西门(原名石城门)、清凉门与神策门。
其他的9座城门都去哪里了?来听小楠韶韶。
▼朝阳门:在今天中山门的南侧,是皇家拜谒明孝陵的“绿色通道”,平时不开放,百姓没权走。
1929年被拆除,剩下的中山门原来就是朝阳门的瓮城。
太平门:1958年拆除,只剩下地名与一座2014年新建的城门式通道。
上世纪50年代太平门被拆通济门:中国规模最大的瓮城城门,世界城墙史上独一无二的杰作。
1958年拆除,只剩地名。
1958年通济门被拆除水西门:旧时南京城水路进出的主要通道。
1958年后被拆除,只剩地名。
金川门:1957年拆除,只剩地名。
光华门:原名正阳门,1931年改称现名。
由御道街直通明故宫,是皇城中轴线的南端,1962年因周边居民、单位用砖造房被拆,只剩地名。
定淮门:取镇定秦淮河之意,清末秦淮河淤塞,此门已废,1958年开始拆除,只剩地名,而且这么一个前后延续了将近600年的老城门,竟然没有留下老照片。
钟阜门:又名小东门,今新民门北侧,1958年拆除,只剩地名。
仪凤门:明清时出入长江必经之路,1971年,因修建宁路被拆。
2006年复建。
为什么很多城门都是在1958年被拆除?因为1954年的市协商委员会联席会议决定:南京古城墙除了有历史文物价值的,有助于防空、防洪的及点缀风景的部分应予保留外,其他部分一律拆除。
南京古建筑朝天宫

南京古建筑朝天宫
朝天宫是保存较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建邺路朝天宫4号,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朝天宫所在地在春秋时期是吴国冶铸兵器的作坊及人口集聚地“冶山”,是南京市早期的城邑,后来成为官宦别墅、墓祠、官方学术机构、道观等。
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明太祖朱元璋下诏改建,并赐名为朝天宫,从而成为明代南京规模最大、最有影响力的道教宫观,而且集皇家宗教、习仪、官署功能于一体。
朝天宫的部分建筑在明末毁于战火,清康熙年间得以修复,延续辉煌。
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朝天宫再次遭到兵祸严重破坏。
清同治年间,朝天宫被改建成孔庙(文庙),并成为江宁府学所在地。
民国时期,朝天宫是古玩字画交易市场,还是首都高等法院所在地,一度是故宫博物院文物“南迁”的库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朝天宫成为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南京市博物馆的前身)所在地、古玩字画交易市场,成为一座综合性历史艺术类博物馆,南京市及江苏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朝天宫占地面积约四万平方米,基本上保留了明清宫殿式体制,主要景点有文庙建筑群,是江南地区文庙建筑的典范,江南地区建筑等级最高、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有“金陵第一胜迹”之誉。
南京博物院中的十八件镇馆之宝

南京博物院中的十八件镇馆之宝南京博物院位于南京市玄武区中山东路321号,是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简称南院或南博,其前身是民国二十二年蔡元培等倡建的国立中央博物院,是中国创建最早的博物馆、中国第一座由国家投资兴建的大型综合类博物馆。
南京博物院占地十三万余平方米,为“一院六馆”格局,即历史馆、特展馆、数字馆、艺术馆、非遗馆、民国馆。
另全院设“六所”的研究部门,即考古研究所、文物保护研究所、古代建筑研究所、陈列艺术研究所、非遗保护研究、古代艺术研究所,并设有中国博物馆中唯一的民族民俗学研究机构,其中文物保护研究所被称为“文物三甲医院”,是中国纸质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
截至2018年,南京博物院拥有各类藏品432768件(套),珍贵文物371032件(套),2007年,经过专家甄选和市民投票,共评出十八件南京博物院“镇馆之宝”。
!一、镇护之宝——金兽西汉金兽,于1982年出土于江苏省盱眙县南窑庄窖藏,它通高10.2厘米,身长16厘米,身宽17.8厘米,重达9100克,含金量达99%,呈蜷伏状,头枕伏于前腿上,屈腰团身,首靠前膝,耳贴脑门两侧,头大、尾长、身短而粗壮,似虎更类豹。
附耳瞪目,张口露齿,神态警觉,颈部戴三轮项圈,头顶有一环钮,空腹、厚壁,浇铸成形。
底座空凹,内壁刻有小篆“黄六”二字,“黄”指质地为黄金,“六”为序数。
西汉金兽西汉金兽是青铜铸造工艺与金器捶击工艺相结合的产物,它将两种技法结合在一起。
其全身布满的斑纹大小一致,呈不规则的圆形,是整体铸成之后,特意用工具捶击上去的。
经过专家团的鉴定和评估,这个西汉金兽是迄今为止全国考古发现的最重的金器,而且彰显了西汉时期金属铸造工艺及金器锤击工艺两种技法的完美结合,极其珍贵,对考古意义深远。
不过也留下了疑团:这只金兽究竟是什么动物?是谁铸造的?他当初的主人是谁?又是谁将它埋藏此地?这些疑问没有人能给出答案,至今依然是历史之迷?二、御窑之宝——明洪武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1957年3月,在江苏省江宁县东善桥响龙山附近,被当地农民叫作“娘娘坟”的土包上,发现了一座明代墓葬,出土了四十七件文物,这件岁寒三友纹梅瓶即是其中的一件。
传播与展示文化遗产及内涵、价值——以南京城墙博物馆为例

49传播与展示文化遗产及内涵、价值——以南京城墙博物馆为例□杨帆/文博物馆能衔接过去、现在、未来,也能继承与保护人类文明,具有搜集、研究、展览、教育等职能。
新时代新征程,我国高度重视文物工作,通过加强博物馆建设,以继承好、保护好、展示好中华文明优秀成果。
其中,专题博物馆承担着“传播与展示文化遗产及内涵、价值”的重要职责,主要围绕文化遗产开展展陈等工作以体现城市或文物特色。
杭州中国茶叶博物馆、太原煤炭博物馆、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等,都是其中的代表。
搞好博物馆展陈,是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关键。
基于此,文章简述了研究背景,并以南京城墙博物馆为例,从精选馆址、创新主题、数字建设等方面论述展陈模式,以期为同类专题博物馆建设与展陈提供一定参考。
南京明城墙拥有丰富、悠久的历史,是世界第一大城墙,既是优秀的建筑成果,也是集人文制度与自然风貌为一体的文明象征。
南京城墙博物馆以“南京城墙”为主题,不断探索与优化展陈模式,利用先进的办展理念与技术手法为游客带来全新的沉浸式体验。
1 研究背景文化遗产被公认为人类献给未来的礼物,代表着人类的身份与归属,能帮助人类构建命运共同体,具有毋庸置疑的社会价值、美学价值、经济价值与文化价值。
截至2022年,中国博物馆总数超过6500家;截至2023年9月17日,我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共计57项,其中文化遗产共计39项,位列世界第一。
没有文化就没有“根”,没有“根”就没有未来。
为了推进文物保护和传承工作的顺利开展,博物馆应贯彻落实“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方针,既要加大文物保护力度,也应完善自身建设,重新规划自身发展定位与布局,丰富馆藏、创新展陈模式、引进先进技术,让文物能真正“活”起来[1]。
专题博物馆是和综合博物馆相对的一个概念,在我国博物馆事业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
专题博物馆主要展现单一或者特定主题的藏品,并且根据此主题设计、实施各类业务活动,例如保护、展陈等,向社会大众提供具体的公共文化服务,具有主题鲜明、特色明显、覆盖广泛、数量庞大等优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代
高淳县固城镇蒋山村
21
福清公主墓
明代
雨花区邓府山
22
杨邦乂墓
南宋
雨花台区雨花台烈士陵园内
23
顾起元家族墓
明—中华人民共和国
江宁区横溪街道曾庄村顾家山
24
徐鼒墓
清
六合区程桥街道唐楼村
古建筑(98
序号
名称
时代
地址
1
周处读书台
西晋
秦淮区老虎头44号
2
台城
东晋
玄武区鸡鸣寺路北
3
幽栖寺
南朝
江宁区祖堂山
玄武区傅后岗4号
54
左所大街228号民国建筑
清末
民国初
浦口区泰山街道东门左所大街228号
55
颐和路18号民国建筑
民国
鼓楼区颐和路18号
56
武夷路4号民国建筑
民国
鼓楼区武夷路4号
57
人和街9号民国建筑
民国
鼓楼区人和街9号
58
傅抱石故居
民国
玄武区傅后岗6号
59
高二适故居
民国
白下区六合里3号
60
雍园1号民国建筑
鼓楼区龙蟠里20、22号
31
江浦文庙
清
浦口区珠江街道烈士塔社区
32
万寿宫
清
六合区长江路112号
33
李鸿章祠堂
清
白下区四条巷77号
34
白下路清代建筑
清
白下区白下路101号
35
陶澍、林则徐二公祠
清
玄武区长江东街4号
36
毗卢寺
清
玄武区汉府街6号
37
清真寺
清
白下区草桥(由太平南路迁入)
38
惜阴书院旧址
清
鼓楼区龙蟠里69号
六朝、明、清
秦淮区夫子庙
23
白鹭洲鹫峰寺
明、清
秦淮区白鹭洲公园内
24
静海寺遗址
明、清
下关区朝月楼116号
25
武庙遗址
明、清
玄武区北京东路43号
26
香林寺
明、清
玄武区青溪桥36号
27
朱状元巷清代住宅
清
白下区朱状元巷32、34号
28
愚园
清
秦淮区胡家花园2号
29
颜鲁公祠
清
鼓楼区广州路221号
30
魏源故居
清
民国
玄武区雍园1号
61
卫巷15号、百子亭33号民国建筑(2点)
民国
玄武区卫巷15号、百子亭33号
62
大树根13号民国建筑
民国
玄武区大树根13号
63
百子亭19号民国建筑
民国
玄武区百子亭19号
64
中山北路40号民国建筑
民国
鼓楼区中山北路40号
39
瞻园路126号建筑
清、民国
秦淮区瞻园路126号
40
高座寺
西晋
雨花台区雨花台风景区内
41
龙泉寺
唐代
雨花台区铁心桥
42
灵谷寺
六朝
玄武区钟山风景区
43
定山寺
南朝 梁
浦口区珍珠泉风景区
44
浦口城隍庙
明代
浦口区泰山街道
45
兜率寺
清代
浦口区老山狮子岭
46
南门清真寺
明代
六合区雄洲镇清真街1号
47
湖熟清真寺
清代
商周
江宁区江宁街道中和村
29
桂花村鳖墩、拐墩遗址
商周
六合区程桥街道桂花村
30
茶壶店遗址
周
浦口区星甸镇茶壶店组
31
大城基遗址
周
浦口区永宁镇永宁村姚庄组
32
走马岭汉代遗址
汉
六合区雄州街道李岗村
33
瓜埠太平寺井
东汉
六合区瓜埠镇保江村
34
六朝建康都城遗址
东吴—南朝
玄武区汉府街、大行宫南京图书馆、白下区游府西街小学
14
北门桥
明
玄武区估衣廊北
15
文德桥
明
秦淮区夫子庙泮池西
16
淮清桥
明
白下区建康路东
17
石猫坊
明
秦淮区彩霞街
18
浦口明城墙遗址(中敌台)
明
浦口区浦口老城泰山街道、顶山街道
19
胜棋楼
明
建邺区莫愁湖公园内
20
扫叶楼
明
鼓楼区清凉山南麓
21
燕子矶、头台洞、二台洞、三台洞
明、清
栖霞区燕子矶
22
夫子庙遗迹(孔子问礼图碑)
弘济寺石刻
清
栖霞区燕子矶永安村3号
11
尹西村失考墓石刻
明代
雨花台区铁心桥街道尹西村晓村
12
周金墓石刻
明代
雨花台区铁心桥街道春江新城
13
狮子坝村失考墓石刻
南朝
栖霞区马群街道
14
翠云峰摩崖石刻
明代
浦口区老山林场西山分场
15
无想寺摩崖石刻
明代
溧水县洪蓝镇无想寺风景区内
16
泥塘失考墓石刻
明代
江宁区上坊街道泥塘湖西村
35
洞玄观遗址
东吴
江宁区秣陵街道方山南麓
36
东阳街双井
宋
栖霞区栖霞街道东阳街
37
黄家古井
宋
溧水县和凤镇黄家村
38
江南第二泉
南宋
雨花台区雨花台烈士陵园内
39
万福寺遗址(名僧塔林)
清
玄武区紫金山马腰东
40
乾隆行宫遗址
清
栖霞区栖霞山公园内
古墓葬
序号
名称
时代
地址
1
笆斗山古墓葬群
汉
栖霞区笆斗山
2
石子岗古墓葬群
汉
雨花台区石子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
邓府山古墓葬群
南朝
雨花台区邓府山
4
幕府山古墓葬群
南朝
下关区幕府山
5
孙权墓
东吴
玄武区梅花山
6
阮籍墓
三国·魏
秦淮区花露北岗19号
7
郭璞墩
西晋
玄武区玄武湖环洲
8
温峤墓
东晋
下关区大庙村、幕府山靶场
9
张孝祥墓
南宋
浦口区老山黄叶岭南
10
杨邦乂剖心处
南宋
雨花台区雨花台东北角
11
杜茶村墓
明
玄武区王家湾伊刘村
清
秦淮区柳叶街41号
83
郁金堂及水院
清
建邺区水西门大街132号
84
澄清坊清真寺
清
六合区雄州街道长江路30号
85
积善桥
清
江宁区东山街道潘村
86
童男桥
清
江宁区谷里街道钟家村
87
仙惠桥
清
江宁区东山街道后潘村
88
疏云桥
清
江宁区横溪街道镇西街
89
谢氏宗祠
清
溧水县开发区艾园村
90
蒋山村何氏宗祠
清
高淳县固城镇蒋山村
47
南京招商局旧址
民国
下关区江边路24号
48
青岛路民国建筑
民国
鼓楼区青岛路33-2、35号
49
仁寿里民国建筑
民国
白下区仁寿里18、20、22、24号
50
颐和路38号民国建筑
民国
鼓楼区颐和路38号
51
傅厚岗32号民国建筑
民国
鼓楼区傅厚岗32号
52
昆仑路8号民国建筑
民国
玄武区昆仑路8号
53
徐悲鸿故居
民国
12
方孝孺墓
明
雨花台区雨花台烈士陵园内
13
宋晟墓
明
雨花台区雨花西路113号
14
顾兴祖墓
明
雨花台区安德门外小行
15
周瑄墓
明
雨花台区邓愈墓园(由西善桥迁入)
16
俞通海墓
明
秦淮区晨光机器厂内
17
王以旗墓
明
江宁区东善桥祖堂山南
18
庄昶墓
明
浦口区珍珠泉风景区定山寺景区
19
程桥东周墓葬群
东周
六合区程桥镇长青村
20
清代
江宁区丹阳镇
58
大市桥
明代
鼓楼区铁路北街
59
六合城墙
明代
六合区雄洲镇西门
60
览胜楼
清末
玄武区玄武湖公园梁洲
61
窦村古戏台
清代
江宁区麒麟街道
62
东门染坊
清代
浦口区泰山街道
63
太阳宫
清代
建邺区棉花堤滨江公园
64
泾县会馆旧址
清代
秦淮区大百花巷13、15号
65
江汉会馆旧址
清末
民国初
建邺区棉花堤东南
66
天后宫
南京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截止2018年8月,总计358处、368点)
古遗址(40
序号
名称
时代
地址
1
船墩古文化遗址
新石器
江宁区湖熟镇赵家边
2
磨盘山古文化遗址
新石器
江宁区秣陵街道建康村
3
神墩古文化遗址
新石器
江宁区秣陵中学内
4
神墩古文化遗址
新石器
江宁区湖熟镇新墩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