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完成四大油气通道战略拼图

合集下载

四大工程南水北调-西气东输

四大工程南水北调-西气东输

设的青藏铁路、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四大工程,称为“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

“十一五”规划重大项目——川气东送工程于2007年8月31日正式开工。

(1)南水北调图1①概况:“南水北调”工程形成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相互连接成“四横三纵”的总体格局。

南水北调东线:扬州江都京杭运河山东天津中线:丹江口水库北京西线:金沙江黄河②东、中、西三条调水路线对比分析续发展。

西电东送就是把西南、西北丰富的能源转化为电能,输送到我国东部沿海工农业发达地区。

西电东送的三条通道是:①北路:把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的坑口火电和黄河上游的水电输送到京津唐地区(火电为主);②中路:把以三峡为中心(四川,重庆)的水电向长江三角洲输送;③南路:把西南水电及滇、黔两省的坑口火电(云南,贵州,广西)向珠江三角洲输送(水电为主)。

(3)西气东输工程①概况:指将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用管道送往能源短缺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天然气输送工程。

西起新疆轮南,东到上海,②意义:A对西部地区:可以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使之成为当地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就业机会;增加财政收入,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

B对东部地区:缓解能源短缺问题的同时,减轻铁路运输的压力;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可以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③西气东输二线东段工程开工建设西气东输:一线从塔里木盆地轮南油田到上海。

二线西起新疆霍尔果斯从中亚进口天然气到广州。

西气东输二线工程提高清洁能源比重,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4)青藏铁路①概况:青藏铁路东北起自青海省会西宁,西南抵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其中从西宁到格尔木的第一期工程。

第二期工程从格尔木至拉萨,二期工程沿线地壳运动活跃,高寒缺氧、生态环境脆弱。

青藏铁路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

②意义:青藏铁路的建成,结束了西藏自治区没有铁路的历史,从此全国铁路网的布局也更加完整、合理。

高三复习-中国四大油田是哪四个

高三复习-中国四大油田是哪四个

中国四大油田是哪四个
大庆油田、长庆油田、渤海油田、胜利油田等。

油田是由一个储油构造控制下的一组油藏地区的总称。

储油构造指能聚集石油(和天然气)的场所(由岩层的倾斜、断裂、褶皱等所形成的地质构造),往往控制着几个到十几个可供开采利用的油藏地区。

中国四大油田是哪四个1、大庆油田:是1959年9月26日发现的中国第一大油田,世界十大油田之一,年产量4,000万至5,000万吨,位于黑龙江省大庆市。

2、长庆油田:成立于1970年4月,总部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是中国第一大油气田。

勘探区域主要在陕甘宁盆地,勘探总面积约37万平方公里。

3、渤海油田:是目前中国海上最大的油田,也是全国第二大原油生产基地,由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负责渤海油田勘探开发生产业务。

4、胜利油田:是一个资源丰富、资金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的国有特大型企业,是中国第二大石油生产基地,同时又是正在建设中的山东石油化工基地和农牧渔业基地。

第9章 油气资源分布

第9章 油气资源分布

第九章油气资源分布提要在学习完第一至八章石油地质学基本原理后,尚需了解中国及世界油气资源的分布轮廓,以及前陆、裂谷、内克拉通等主要类型盆地的油气分布规律,为毕业后投身国内外油气勘探及综合研究奠定必要的石油地质知识基础。

在学完油气成因、油气藏形成、油气聚集单元等石油地质学核心内容后应该结合已学的地层学、沉积学、构造地质学等基础地质知识,加以综合应用,探讨中国及世界油气分布规律,以便有效地用来指导油气勘探及开发工作。

第1节我国油气资源分布轮廊我国位于亚洲东部西伯利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东临太平洋板块,面积约960³104km2。

新中国诞生以来,石油勘探成效显著,已在二十三个省、市、自治区发现了油气田,原油年产量已突破一亿吨大关,跃居世界第六位,由昔日的所谓“贫油国”,变成今日的石油输出国。

我国油气资源的分布直接受区域大地构造特征所控制。

由于印度洋板块向北俯冲和太平洋板块向西北俯冲的长期作用,造成中国板块的地壳结构及大地构造性质东西差异悬殊。

以六盘山-龙门山深断裂带为界,西部地壳厚约70km,属全球地壳最厚的区域,巍峨高山矗立入云,世界“屋脊”帕米尔高原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都集中在这里;东部地壳厚约30~35km,包括黄汲清教授所称的“中朝准地台”,整体升降明显,形成辽阔的平原、丘陵及东南海域岛群。

我国西部构造线,以北西西向为主,构造活动性大,由北向南分布着准噶尔盆地中间地块、塔里木陆块-河西走廊、柴达木中间地块和藏北中间地块等坳陷带,其间隔以阿尔泰海西褶皱带、天山海西褶皱带、阿尔金-祁连加里东褶皱带、昆仑海西褶皱带、喀喇昆仑-唐古拉燕山褶皱带、冈底斯-念青唐古拉燕山褶皱带、川滇印支褶皱带及喜马拉雅褶皱带。

构造线排列向南越趋紧密,构造活动及岩浆活动均有向南增强之势,这都表明是印度洋板块向北俯冲的结果。

我国东部构造线,古生代以东西向为主,中、新生代以北北东向为主。

古生代构造活动性弱,沉积较稳定。

西气东输工程西起我国四大油田中的哪一个油田

西气东输工程西起我国四大油田中的哪一个油田

西气东输工程西起我国四大油田中的哪一个油田西气东输工程是“十五”期间国家安排建设的特大型基础设施,总投资预计超过1400亿元,其主要任务是将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送往豫皖江浙沪地区,沿线经过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上海、浙江十个省市区。

西气东输工程包括塔里木盆地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塔里木至上海天然气长输管道建设以及下游天然气利用配套设施建设。

我国西部地区的塔里木、柴达木、陕甘宁和四川盆地蕴藏着26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资源,约占全国陆上天然气资源的87%。

特别是新疆塔里木盆地,天然气资源量有8万多亿立方米,占全国天然气资源总量的22%。

塔里木北部的库车地区的天然气资源量有2万多亿立方米,是塔里木盆地中天然气资源最富集的地区,具有形成世界级大气区的开发潜力。

塔里木盆地天然气的发现,使我国成为继俄罗斯、卡塔尔、沙特阿拉伯等国之后的天然气大国。

2000年2月国务院第一次会议批准启动“西气东输”工程,这是仅次于长江三峡工程的又一重大投资项目,是拉开西部大开发序幕的标志性建设工程。

规划中的“西气东输”,线路全长约4200公里,投资规模1400多亿元,是目前我国距离最长、口径最大的输气管道。

该管道直径1016毫米,设计压力为10兆帕,年设计输量120亿立方米;全线采用自动化控制,供气范围覆盖中原、华东、长江三角洲地区。

西起新疆塔里木轮南油气田,东西横贯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上海等9个省区,全长4200千米。

它西起塔里木盆地的轮南,起点是塔北油田,东至上海。

“西气东输”管道工程,采取干支结合、配套建设方式进行,管道输气规模设计为每年120亿立方米。

项目第一期投资预测为1200亿元,上游气田开发、主干管道铺设和城市管网总投资超过3000亿元。

工程在2000-2001年内先后动工,将于2007年全部建成。

是中国目前距离最长、管径最大、投资最多、输气量最大、施工条件最复杂的天然气管道。

[油气]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走出去全球找油战略节点

[油气]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走出去全球找油战略节点

油气篇:记录中国企事业,主要是资源型企事业实施全球战略,走出去寻找石油、天然气、铁、铜等等资源的步伐。

侧重于兼并和购买,并提供必要分析,及相关建议。

全球资源:中国资源企业海外并购、走出去战略节点:石油天然气(中海油)
全球资源:中国资源企业海外并购、走出去战略节点:石油天然气
全球资源:中国资源企业海外并购、走出去战略节点:石油天然气
全球资源:中国资源企业海外并购、走出去战略节点(中海油)
全球资源:中国资源企业海外并购、走出去战略节点:石油天然气
全球资源:中国资源企业海外并购、走出去战略节点:石油天然气。

中东石油运输三大路线

中东石油运输三大路线

中东石油运输三大路线引言:中东地区是全球最重要的石油生产地之一。

作为全球石油供应的重要来源,中东地区的石油运输对全球经济和能源市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中东地区,石油运输主要通过三大路线进行,包括海上运输、管道运输和铁路运输。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三大路线,分析其特点和优势,并讨论其对全球石油市场的影响。

一、海上运输海上运输是中东石油出口的主要方式之一。

中东地区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和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产国和石油开采企业。

这些石油需要通过海上运输到达世界各地的消费市场。

中东地区的石油主要通过沿海的港口装载到油轮上,然后运往目的地。

海上运输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和优势:首先,海上运输具有灵活性,可以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运输量。

其次,海上运输能够覆盖全球各大洲和国家,连接了中东地区与世界各地的石油市场。

第三,海上运输是一种相对安全的运输方式,可以有效避免地缘政治和冲突等因素对运输线路的影响。

然而,海上运输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风险。

首先,海上运输成本相对较高,包括燃料成本、保险费用和维护费用等。

其次,海上运输受天气条件的影响较大,恶劣的海况可能会导致船只延误或出现事故。

此外,海上运输还存在安全风险,如海盗活动和恐怖袭击等。

二、管道运输管道运输是中东石油运输的另一种重要方式。

中东地区拥有庞大的石油管道网络,连接了石油生产地和石油消费市场。

管道运输通常是将石油从油田输送到近海的出口港口,或者将石油从出口港口输送到国内或国际消费市场。

管道运输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和优势:首先,管道运输是一种高效、大规模的石油运输方式,能够承载大量的石油,实现高密度的运输。

其次,管道运输相对稳定可靠,不受天气和海况的影响,可以提供连续不断的石油供应。

第三,管道运输具有较低的运输成本,相对于海上运输来说更加经济高效。

然而,管道运输也存在一些限制和挑战。

首先,建设和维护石油管道需要巨大的成本和技术支持。

其次,管道运输受地理和政治因素的影响较大,建设和使用管道需要取得相关国家的许可和合作,否则可能会受到限制和阻碍。

世界油气资源分布与中国油气资源分布

世界油气资源分布与中国油气资源分布

吉林化工学院 油气储运工程系
世界油气资源分布丌 均。从对常规油气剩余探 明可采储量的权威评估结 果来看,中东、前苏联、 中南美、非洲、欧亚大陆 等地区是已知的油气资源 最为丰富的地区。
吉林化工学院 油气储运工程系
石油 位次 1 2 3 国家 沙特阿拉伯 伊朗 伊拉克 亿吨 36.10 18.20 15.50 储采比 67.8 88.7 ﹥100 位次 1 2 3 国家 俄罗斯 伊朗 卡塔尔
世界各地区石油产量比例变化图
世界石油产量及其分布
单位:亿吨 北美 中南美 欧洲 中东 非洲 亚太 世界 1996 6.6 3.13 6.8 10.01 3.56 3.67 33.77 2006 6.46 3.46 8.47 12.22 4.74 3.8 39.14 十年产量变化比例 -2.12% 10.54% 24.56% 22.08% 33.15% 3.54% 15.90% 2006年占总产量比重 16.50% 8.80% 21.60% 31.20% 12.10% 9.70% 100.00%
天然气 万亿方 48.00 27.50 25.78 储采比 81.5 ﹥100 ﹥100
4
5 6 7 8 9 10 11 12
科威特
阿联酋 委内瑞拉 俄罗斯 哈萨克斯坦 利比亚 尼日利亚 美国 加拿大
13.60
13.00 11.10 9.90 5.40 5.10 4.80 3.60 2.40
﹥100
吉林化工学院 油气储运工程系
世界石油产量及其分布
尽管各年的世界石油产量有所波动,但 总体上石油产量处于缓慢的增长态势。 20 07 年 世 界石油产量为 3 9.0 5 亿吨, 较 2 0 0 6 年 的 3 9 . 1 4 亿 吨 增 长 了 - 0 .2 % ; 较 1997年的34.79亿吨增长了12.2%;较 1987年的29.46亿吨增长了32.5%。从 1986年到2006年的20年间,产量年平均增 长1.4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一下令下,黑河
施工现场焊花飞溅、机器轰鸣,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中国境内段正式
开工。
新华社经济参考能源研究院有关专家认为,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
中国段的开工意义重大,不仅是中俄能源合作的又一里程碑;同时也
标志着中国四大能源通道战略拼图的全面完成——四条能源进口通道
都将“油气兼备”。
世纪大单:中俄能源合作里程碑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中国段开工,备受瞩目的全球天然气‘世
纪大单’成功落子,这不只意味着中俄能源合作步入新阶段,而且堪
称为中俄经济合作的又一里程碑。”新华社经济参考能源研究院专家如
是说。
据了解,中俄双方于2014年5月上海亚信峰会期间签署了《中俄
东线天然气购销合同》,合同期为30年。双方约定,2018年俄罗斯开
始通过中俄东线向中国供气,供气量逐年增长,最终达到每年380亿
立方米。该合同以数额之大、合作年限之久及其对国际能源格局影响
之深远,被称为全球天然气市场的“世纪大单”。
隆重的项目开工仪式以及两国高层释放的信息,证实了这一点。
2014年9月1日,管道俄罗斯境内段“西伯利亚力量”管道开工建设,
当时俄罗斯总统普京和张高丽出席了开工仪式。今年6月29日,管道
中国境内段开工仪式在北京、莫斯科和黑河施工现场三地通过视频方
式举行,张高丽在人民大会堂出席开工仪式并下达开工令,俄罗斯联
邦政府总理梅德韦杰夫在莫斯科分会场致辞
张高丽指出,东线天然气项目是中俄两国最大的务实合作项目,
也是全球天然气合作重大战略性项目。这一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将俄
罗斯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进一步改善中国的能源结构,有利
于带动中俄两国沿线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两国能源战略多元化
和保障两国能源安全,而且对全球能源合作格局都将产生积极影响。
梅德韦杰夫说,中俄东线天然气项目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合作项
目之一,是俄中高水平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集中体现和突出成果,有
利于带动双方境内管道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两国领导人同时表示,中俄合作是“长期、全面、战略性”合作,
是“双赢共赢”的合作。张高丽强调,双方要着眼长远,立足当前,
充分挖掘潜力,发挥互补优势,积极推进长期原油贸易、东西线天然
气、上游油气开发、煤电输一体化等能源大型项目合作,还要全面扩
大非能源资源领域合作,以及投资、产能、金融、农业、远东开发等
领域的互利合作,落实好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
接合作,推动中俄务实合作取得更多成果,更好地造福两国人民。梅
德韦杰夫则表示,俄方愿进一步扩大与中方在能源等各领域的全方位
务实合作,促进两国共同发展和繁荣。
油气兼备:四大能源通道完成拼图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中国段的开工,不仅是中俄能源合作的里程
碑,同时也标志着“中国四大能源进口通道战略拼图”的全面完成。
据了解,按照中国石油的战略构想,为保障中国能源安全而规划
的中国四大油气能源进口通道,包括一条海上通道和三条陆上通道—
—东北(中-俄)通道、西北(中国-中亚)通道、西南(中-缅)通道。目前,
在四大能源通道中,除东北以外,其余三条通道都是油气兼备。比如,
海上通道即包括经马六甲海峡、中国南海运往中国的原油和液化天然
气(LNG)海运通道,西北通道包括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和中哈原油管
道,西南则包括中缅原油和天然气管道。只有在东北(中俄)通道,仅
有一条于2010年投产的原油管道。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中国段的开工,将结束东北(中俄)能源通
道长期以来‘有油管、无气管’的历史。”新华社经济参考能源研究院
有关专家称,包括东北、西北、西南和海上四大能源战略通道都将“油
气兼备”,成为名副其实的“四大油气进口通道”。
按照规划,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将向东北、环渤海和长三角区域
供气。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国际石油政治研究中心主任庞昌伟教授认
为,该管道项目将有助于改变我国天然气消费格局,特别是对于中国
东北重工业转型升级意义重大。他说:“东北三省老工业区将获得天然
气化工原料,建设天然气调峰电站,随着城市天然气管道配套设施建
设的完成,也会拉动地方经济增长,居民日常生活将用上清洁环保的
天然气,未来东北的天更蓝、水更清。”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不仅将有效缓解东北地区天然气短缺的局
面,而且还将优化京津冀地区能源结构,对改善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
现状,进而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能源结构调整,都将产生积极而深
远的影响。
据测算,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将每年引进380亿立方米清洁的天
然气,这可使天然气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提高一个百分点以上。
与煤炭相比,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64亿吨、二氧化硫排放量
182万吨、氮氧化物排放量46万吨、粉尘排放量84万吨。
技术设备:全是自主研发且属首次
“作为管道建设项目的实施者,中石油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
荣。”中石油集团公司董事长王宜林在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中国段开工
仪式上表示,将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为本”的理念,充分发挥
中石油整体优势,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采用全新的
项目管理模式和运作机制,科学组织项目实施,努力建设国内领先、
国际一流的优质工程、绿色工程,为深化中俄能源合作、促进管道沿
线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按照规划,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中国境内段起自黑龙江省黑河市
中俄边境,止于上海市,途经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辽宁、河北、
天津、山东、江苏、上海等9省区市,拟新建管道3170公里,并行利
用已建管道1800公里,并配套建设地下储气库。同时,中俄东线天然
气管道是我国口径最大、压力最高的长距离天然气输送管道,管径达
到1422毫米。
“在我国,设计应用直径超过1400毫米的管道,且配套技术、
设备全部为自主研发尚属首次,技术难度之大在管道局历史上前所未
有。”中石油管道局参与研发的科研人员在接收新华社《经济参考报》
记者采访时说,就拿管材运输来说,直径1219毫米的钢管重约6吨,
直径1422毫米钢管的重量则达到了9吨半。牵一发而动全身,这重量
将相应带来运输、吊装等一系列挑战。
据了解,为了打好攻坚战,管道局9家单位300多人参与了课题
研究,目前,已经形成1422毫米X80管材制造、管道工程设计施工、
阀门管件技术条件等13项技术标准,申报国家专利8项。1422毫米
X80管道的钢管应用技术及焊接工艺已近完备,冷弯管弯制工艺、热
收缩带机械化补口技术等一批施工工艺和技术应用课题已经通过专家
评定。内焊机、外焊机等7项工程作业机具,以及弯管、三通、快开
盲板、绝缘接头等一大批关键设备已基本实现国产化。
pahazm 炒原油www.gccfgw.co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