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地类型划分
成品立地类类表

Ⅰ Ⅱ Ⅲ
土石山 区
Ⅳ Ⅴ Ⅵ Ⅶ Ⅷ Ⅸ
海拔1200米以下,阳坡,土层厚 黄刺玖、酸枣、绣线菊、铁杆蒿、白 度31-60cm 羊草、苔草、黄背草 海拔1200米以下,阴坡,土层厚 冬青、蚂蚱腿子、绣线菊、胡枝子 度31cm以下 、苔草、白羊草、山菊 海拔1200米以下,,阳坡,土层 虎榛子、荆条、黄蔷薇、白羊草、苔 厚度31cm以下 草、蒿类 梁峁顶部,坡度平缓,土层厚 度31厘米以上 山杏、酸枣、白羊草、碱草、铁杆蒿
海拔900-1200米,坡度25°以 荆条、杠柳、沙棘、黄蔷薇、羊胡草 下,中、厚土层, 、狗尾草、碱草、蒿类
黄土丘 陵区
黄土丘 陵区
Ⅹ Ⅺ Ⅻ ⅩⅢ
浅山阳坡中厚土类型 浅山阴坡薄土类型 浅山阳坡薄土类型 沟底坡麓类型 平川盆地区类型 河滩地区类型
海拔900-1200米,坡度25°以 酸枣、杠柳、白羊草、紫苑、蒿类、 下,中、厚土层 碱草 海拔900-1200米,坡度25°以 下,薄土层 酸枣、杠柳、白羊草、蒿佳线立地类类型表
适宜造林树种 落叶松、油松 落叶松、油松 落叶松、山桃 、山杏、黄栌 油松、火柜、紫 穗槐、山桃、山杏 油松、臭椿、白 蜡 油松、侧柏、 绣线菊、榆树、国槐 油松、侧柏、 山桃、山杏、紫穗槐 油松、侧柏、 火炬树 油松、云杉、 白皮松、火炬、刺槐
油松、 国槐、 刺槐、山桃、山杏、 火炬、臭椿、黄栌 油松、 国槐、 刺槐、核桃、苹果、 梨、桃 油松、 国槐、 刺槐、核桃、仁用杏 、苹果、梨、桃 新疆杨、垂柳 、樟河柳 油松、云杉、 新疆杨、苹果、核桃 、花灌木等 垂柳、杨等
太佳线立地类类型表
表1 地貌 立地类 型号 立地类型 顶部中厚土类型 低中山阴坡中厚土类 型 低中山阳坡中厚土类 型 低中山阴坡中土类型 低中山阳坡中土类型 低山阴坡薄土类型 低山阳坡薄土类型 梁峁顶部中厚土类型 浅山阴坡中厚土类型 立地条件 海拔>1300米无坡向,土层厚 度31cm以上 海拔>1300米,阴坡,土层厚 度31cm以上 海拔>1300米,阳坡,土层厚 度31cm以上 海拔1200米以下,阴坡,土层 厚度31-60cm 指示植物 虎榛子、蚂蚱腿子、绣线菊、苔草 虎榛子、蚂蚱腿子、绣线菊、胡枝子 、苔草、白羊草、山菊 黄蔷薇、虎榛子、绣线菊、铁杆蒿、 白羊草、苔草、黄背草 虎榛子、蚂蚱腿子、绣线菊、胡枝子 、苔草、白羊草、山菊
晋西北黄土丘陵立地区立地类型的划分——山西省立地类型划分与造林模式研究(Ⅲ)

山 西 林 业 科 技
SH A N XI F( RESTR Y ) SCI EN CE N D A TECH N (I( G Y ) )
M a .2 9 r O0 Vo1 38 N O. . 1
第 3 8卷 第 l期
晋 西北 黄 土 丘 陵 立地 区 立 地 类 型 的划 分
gin w a i i d i o 2 s r gins a c r n t t e r gi a a in prncpl ub e on, ie t p ot l ie o s d vde nt ub e o c o dig o h e on “z to j i e 0fs r gi 5 st y e pl s, s t 7 t e gr yp 00p 3 ie t pe c 0r i o r s e tv r gi a ia i n prn i 1 . s, 6 st y s a c dng t e p c ie e on lz to i c p e Ke r y wo ds:Sh anx snor h e t;f e t y di son;st y i’ tw s or s r vii ie t pe
— — 一
S u ie t pe di ii n f 0 e t t0 t dy on st y V son a d a f r s a i n mod n ha xiPr i c (Ⅲ ) e i S n oV n e
Li ng S uI n a h0 u ,Kua g g ng Li an ,Yong Pe , W a u i ng ng ng G 0x a
( .5 1 “ “ , r F0 , 5(P ( ,O OO 2 7“ “ ,( , r P 3 1 ’ Ⅱ " “;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黄土区小流域立地类型划分

36 立地 条件类 型组 的划分 . 根据 固定观察 点观察 , 外业 区域调 查 , 掌握 自然
条件 , 主要是 地 形 、 貌 、 质 、 被 和土 壤概 况 , 地 地 植 分
析不 同立地 条件水 分 和 养分 的 变 化规 律 , 以及 对 造 林成败 和林木 生长 的影 响 , 用 定性 和 定量 相 结合 采 的分析 方式 , 定划分 立地条 件类型 的主导 因子 , 确 进
等对林木生长有重要影响的因子做综合分析 , 采用 定性 和定量 相结合 的分 析方 式 , 确定 划 分立 地 条 件 类 型的 主导因子 , 行立地 条件类 型的划 分 。 进
3 2 立地 因子数量化 反应表 的编制 . 在各 立地 条件类 型小 区内 , 根据 野外调 查 , 经 并
21 0 1簪
坡为北 ( 3 。 2 。 、 北 ( 3 6 。 ; 阴坡 为东 38 ~ 3 )东 2 。一 8 ) 半 (8 6 。~13 ) 西 北 ( 9 。~3 8 ) 半 阳坡 为 东 南 1。 、 23 3。 ; ( 。 5 。 、 ( 4 。 9 。 南 ( 5 。~ 1 18
的因子 载荷 中 , 坡度 和坡 向所 占的 比例 比较大 , 别 分
3 14 立地 因子综 合分析 .. 根 据野 外 调查 与数 据采 集 , 结合 流 域立地 条 件
类 型分类 系统依 据 , 对调 查 所得 的立地 因子进 行 初 步分析 。选取 海拔 、 坡度 、 向 、 坡 土层 厚 度 、 岩土类 型
1。 5 为缓坡 ; 度 1 。 2 。 坡 6 ~ 5 为斜 坡 ; 度 2 。~ 5 为 坡 6 3。 陡坡 ; 度 3 。~4 。 坡 6 5 为急 坡 ; 度 在 4 。 坡 6 以上 ( 含 4 。 为 险坡 。 6) 3 13 按土层 厚度划 分 ..
海州露天矿排土场立地类型划分及立地质量评价

海州露天矿排土场立地类型划分及立地质量评价高英旭【摘要】Dumping years was the main factor to effect the gangue weathering degree, soil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vegeta-tion type and growth condition.The opencast dumping site in Haizhou can be divided by four site type according to dumping years, such asⅠclass dumping years of gangue pile was more than 50 years, the weathering layer thickness was 50cm, the soil structure was better and physical and chemical indicators was higher than the other type of gangue pile.It had a lot of adaptive plant and the good condition of carrying manual vegetation recovery.Ⅱclass dumping years of gangue pile was 30~50 years, the weathering layer thickness was 40cm, the soil structure was well-formed and physical index was lower thanⅠclass and higher thanⅢ、Ⅳtype gangue pile.It was suitable for shrub of strong stress resistance and arbor species.Ⅲclass dumping years of gangue pile was 10~30 years, the weathering layer thickness was 25 cm, the soil structure was ordinary.The soil aeration was worse.It should be taken some auxiliary measures to carry vegetation recovery.Ⅳclass dumping years of gangue pile was less than 10 years, the weathering layer thickness was below 10 cm.It had high ground temperature and spontaneous combustion phenomenon and little soil granular structure.It was unable to carry the vegetation recovery.%排矸年限是影响矸石风化程度、土壤理化性质、植被种类及生长状况的主导因素,因此,按照排矸年限可将海州露天矿排土场划分为四种立地类型:Ⅰ类矸石山排矸年限>50 a,风化层厚度50 cm,土壤结构较好,物理理化指标均高于其他类型矸石山;适生植物种类较多,具备了进行人工植被恢复的良好条件。
森林经营规划方案

森林经营规划方案1.1立地分类与评价1.1.1立地分类立地类型的划分立足于显著影响林木生长因子的正确选择,划分因子分级的科学合理,生产应用的直观、简捷原则。
根据贵州大学林学院研究和生产实践证明,地貌、岩性、成土母岩、坡位、土壤(腐殖质)厚度对林木生长影响尤为显著,所以该我省立地类型划分采用类型区-类型亚区-类型小区-类型组-类型五级划分系统。
1、立地类型区:以大地貌为划分依据,属黔东南山地丘陵立地区。
2、立地类型亚区:以中地貌和岩性为依据,划分为锦屏榕江变质岩、碎屑岩低山丘陵立地亚区与剑河、雷山变质岩碎屑岩低山丘陵立地亚区。
3、立地类型小区:以小地貌为划分依据,分中山(海拔>1201m)小区、低中山(海拔1001-1200m)小区、低山(海拔小于≤1000m)小区、山前丘陵小区和丘陵(一定连续区域内山体相对高差<100m的山地)小区。
4、立地类型组:划分依据为岩性(成土母岩),分砂页岩、碳酸岩、变质岩三个组。
5、立地类型:以坡位和土层(腐殖质)厚度为划分依据,分上部薄土层(腐殖质)、中部中土层(腐殖质)和下部厚土层(腐殖质)类型。
划分结果详见附表5-1表5-1 xx县林地立地类型分类表1.1.2立地评价依据土壤容量因子和质量因子进行评价,可把11个立地类型划分为好、中、差三个等级,立地条件较好的有5个类型,面积29751.66公顷,占林地面积的38.95%;稍好的有5个类型,面积45436.33公顷,占59.49%;中等的有1个,面积1188.26公顷,占1.56%。
详见表5-2。
表5-2 立地条件等级面积分布表单位:公顷1.2.1组织目标组织森林经营类型的目标是按照定向培育、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要求经营森林,建立与森林分类经营相适应的森林经营体系和科学的森林经营模式,提高森林经营水平、完善森林结构,不断增加并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1.2.2组织原则森林经营类型的组织原则为:分类经营、科学管理的原则;适地适树、充分发挥林地生产力的原则;生态和经济兼顾、最佳效益的原则;优化结构、规模经营的原则。
立地分类与评价的立地要素原理与方法

立地分类与评价的立地要素原理与方法(总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立地分类与评价的立地要素原理与方法-分类系统(2009-04-02 10:21:58) 顾云春转载分类:林业生态标签:立地分类系统立地类型立地纲立地目杂谈第二节立地要素方法的立地分类系统?根据上述立地要素原理的立地分类原则、依据,结合我国森林立地条件分异复杂的特点,立地分类往往采用多级系列的要求,特提出下列5级分类单位的分类系统。
为了避免与区划相混,按立地要素划分的各级分类单位均不采用“区”、“亚区”、“地区”、“地带”等带有区划色彩的名词。
立地要素方法的立地分类系统为:?(1)立地系列(site series)(2)立地纲(site type class)(3)立地目(site order)(4)立地类型组(site type group)(5)立地类型(site type)(立地亚型)(site subtype)?(1)立地系列。
是立地分类中的最高级单位,巨地貌尺度上的立地形态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诸分类单位的集合。
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可分为山地、平原、高原等系列。
山地系列如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天山、阿尔泰山等山系及江南丘陵、南岭山地等。
平原系列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相同的系列内部有许多相似的特征。
如山地系列均具起伏的立地形态结构,立地基底多为不同特性的母岩,是发展用材林的主要基地。
在平原系列中,地下水位的高低,夹沙层的有无,是否有滞水层等对立地特性的影响较大,通常营造防护林。
(2)立地纲。
立地系列以下的次级分类单位。
在同一立地系列内,生物气候条件相似,主要是水热条件大致相同,具有共同的气候演替顶极,林分潜在生产力相近的分类单元划为同一立地纲。
原生植被的植被型是立地纲的主要指示者。
例如,落叶阔叶林指示着暖温性湿润气候,常绿阔叶林指示着亚热性湿润气候。
青海省不同立地类型及适生树种选择技术.pptx

6
二、依据 1、立地类型小区 是指省(区、市)林业区划一级
区,是立地条件类型划分系统的一级 单位,是根据省(区、市)地貌特征 、地带性气候和林业发展方向划分的。
2、立地类型组 是根据山、塬、丘、滩、川、沟、 坡向等中小地貌类型划分的,是若干
第6页/共21页
7
相似立地类型的组合。 如河谷阶地立地类型小区有:川
1、科学性与实用性原则 科学性要求立地条件类型划分所依据 的因子能正确地反映第立2页/共地21页的本质和特征, 符合各地立地变化的实际情况,并能正确
3
实用性要求在划分方法上要力求 容易掌握,要便于认识和运用,所依 据的立地条件直观性强,稳定可靠, 且不易受天气影响而改变。
2、地域分异原则 考虑自然综合体的地带性变化规 律,这是立地条件类型划分的理论基 础。
选择生长快,收益早,产量高,质量
第15页/共21页
16
好,用途广,价值大,抗性强,收获期 长的树种。 如:核桃、花椒、枸杞、沙棘、梨、苹 果等。 (三)薪炭林树种选择
选择适应性强、生长快、萌蘖力强、 耐平茬、易燃、热值高的树种。如:甘 蒙柽柳、中国沙棘、柠条等。
第16页/共21页
17
二、按立地条件选择树种 根据“适地” “适树”的原则考
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造林地段, 各环境因子所起的作用不同。在构成 立地条件因子的因子中,必然有影响 林木生长的主导因子和从属因子,并 存在一定规律性。因此,根据各地区
第8页/共21页
9
的特点,从立地条件总体中抽出几个 起主要作用的因子作为划分立地条件 类型的依据。
主导因子往往因地区和树种的不 同而变化。不同的地区大致可根据下 列因子划分: (1)山区:坡向、坡位、坡度、海 拔高度、土层厚度、腐殖质层厚度、 土壤水分条件、土壤酸碱第9度页/共等21页。
森林培育学

森林培育学:是林木种子、苗木、造林更新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中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自然规律的进行的综合培育活动,它是森林经营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期不可或缺的基础环节人工林:在无林地或不属于林业用地的土地上造林,在林地上人工更新,在低产低效林地上人工改造所营建的森林次生林:原始森林经过多次不合理采伐和严重破坏以后自然形成的森林人工林产量构成:立地条件,抚育管理,遗传品质立地质量:指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其他植被类型的生产潜力,与树种相关联(气候、土壤、生物因素)立地条件:指在造林地上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所有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立地类型:土壤养分和水分条件相似地段的总称立地指数:林分在基准年龄尚峰的优势木高森林立地类型的划分:把立地条件相近具有相同生产力而不相连的地段组合起来划分为一类,按类型选用造林树种,设计营林措施林木分级:将林分内林木的生长状况差异分为若干个小组。
林分改造:不符合经营要求的产量低、质量差的林分改造的综合营林措施,使其转变为生产优质木材和其他多种产品并发挥多种生态效益的优良林分。
抚育采伐:林分郁闭后直至主伐的期间,对未成熟的森林定期而变的伐木,为保留的林木创造更好的生长环境条件,同时获取一部分木材的一种技术措施适地适树:使森林树种的特性(生态学)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取得的高产水平。
混交林: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树种组成的林分林分密度:单位面积林地上林木的数量初始密度:指单位面积造林地上栽植株数或播种总数自然稀疏:由于对光、水和营养等条件的个体间的竞争,随着生长的进行,个体间的差异越来越大,处于劣势的个体逐渐枯死,随着群落的生长而个体的密度逐渐降低自然整枝:幼林郁闭后,处于树冠基部的枝条因光照不足逐渐枯落的现象种植点配置:是种植点在造林地上的间距极其排列方式主伐:是对成熟林分进行的采伐作业混交类型:是将主要树种,伴生树种和灌木树种人为搭配而成的不同组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地类型划分 (二)立地类型划分 1、坡向图制作
(1)坡向初级分布图生成 打开ArcMap程序,并加载调查区(马连滩)DEM数据。打开ArcToolbox,选择Spatial Analyst工具→表面分析→坡向(图23),生成马连滩坡向初步分级分布图(图24)。
图23 坡向提取工具 图24 马连滩坡向提取结果 (2)坡向分类
利用中重分类的功能(重分类)功能对上一步生成的坡向分布结果进行分类。选择Spatial Analyst工具→重分类→重分类工具,弹出对话框(图25);点击对话框中“分类”按钮,弹出对话框(图26),根据“坡向方位界定标准”(表 3),对调查区坡地的坡向进行分类,先重分类为3类:0-112.5°、112.5-292.5°、292.5-360°,点击确定。右键重分类后的图层,点击“打开属性表”→“添加字段”,添加字段(如坡向),字段类型选择为“文本”。根据表3,0-112.5°和292.5-360°为阴坡,112.5-292.5°为阳坡,在新添加的字段中输入阴坡或阳坡(图27),得到重分类结果(图28)。
表3 坡向方位界定标准 坡向Aspect 方位Orientation 方位角azimuth angle(°)
阳坡 Sunny Slope 南 South 157.5 - 202.5 东南 Southeast 112.5 - 157.5 西南 Southwest 202.5 – 247.5 西 west 247.5 - 292.5
阴坡 Shady Slope 北 North 337.5 - 22.5 西北 Northwest 292.5 - 337.5 东北 Northeast 22.5-67.5 东 East 67.5- 112.5
图 25打开重新分类工具 图 26分类方法确定 图 27坡向属性编辑 图 28坡向重新分类结果 (3)去除小斑块
划分结果中存在大量面积很小,在实际生产中没有意义的斑块,可合并到邻近的大斑块中。
在ArcToolbox中,按照路径:Spatial Analyst工具→栅格综合→众数滤波(图29),打开“众数滤波”对话框(图30)。将上一步重分类的结果进行输入,“要使用的相邻要素数”选项中选 择“FOUR”,“替换阈值”选项中选择“MAJORITY”,点击确定。查看属性表(打开属性表)中“坡向”字段,若没有,则需重新添加(添加字段)。
图29 图30 (4)矢量化 将去除小斑块的坡向图矢量化,在ArcToolbox中按照路径:转换工具→由栅格转出→栅格转面,打开栅格转换矢量(栅格转面)工具。指定输入输出路径;选中“简化面”单选框;“字段”选项中选择“poxiang” (图31)。确定输出矢量(图32) 图31 栅格转换矢量工具 图32 转换成矢量结果显示 2、坡度图制作
(1)坡度因子初步提取 在ArcMap中,加载调查区(马连滩)DEM数据。打开ArcToolbox,选择Spatial Analyst 工具→表面分析→坡度工具(图33),生成马连滩坡度初步分级分布图(图34)。 图33 坡度提取工具 图34 坡度提取结果 (2)坡度分级分级 利用重分类的功能(重分类)对上一步生成的坡度分布结果进行分级。选择Spatial Analyst工具→→工具,弹出对话框(图35);点击对话框中“分类”按钮,弹出对话框(图36),按照“坡度因子等级表”(表4),对上步初步提取的坡向进行分级,此处分为2类。右键重分类后的图层,点击“打开属性表”→“添加字段”,添加字段(如坡度),字段类型选择为“文本”(图37),得到分级后的结果(图38)。
图35 坡度分级工具 图36 坡度重新分级设置 表4 立地类型划分坡度因子等级 坡度等级Slope Ranking 坡度 Slope Degree (°)
平缓坡Gentle 0 - 15 斜坡Incline 16 - 25 陡坡Steep 26 - 35 暂不可造林地Temporarily unavailable afforestation land
> 35 图37 坡度属性编辑 图38 坡度分级结果 (3)去除小斑块 将重分类的结果去除小斑块,在ArcToolbox中按照路径:Spatial Analyst工具→栅格综合→众数滤波,打开“众数滤波”对话框(图39)。选择重分类的结果进行输入“要使用的相邻要素数”选项中选择“FOUR”,“替换阈值”选项中选择“MAJORITY”,点击确定。查看属性表(打开属性表)中“坡度”字段,若没有,则需重新添加(添加字段)。 图39 (4)矢量化 在ArcToolbox中按照路径:转换工具→由栅格转出→栅格转面,打开栅格转换矢量(栅格转面)工具(图40)。指定输入输出路径;选中“简化面” 单选框;“字段”选项中选择“podu”。确定,输出矢量(图41)。 图40 栅格转换矢量工具 图41 坡度图层栅格转矢量结果 3、坡位图制作 (1)山脊沟底线的提取 ①提取坡向数据 点击DEM数据,使用表面分析工具中的坡向(Aspect)工具,提取DEM的坡向数据层,命名为A。
②提取坡度数据 点击数据层A,使用表面分析中的坡度(Slope)工具,提取数据A的坡度数据,命名为SOA1。 ③生成反地形DEM 使用空间分析工具中的栅格计算器,由路径Spatial Analyst工具→地图代数→栅格计算器,用最大高程值H(此处H=1376.93)减去DEM,公式为:1335.57-“DEM”,得到与原来地形相反的数据层,即反地形DEM,命名为R-DEM。
④基于反地形DEM数据求算坡向值 利用反地形DEM数据,并使用空间分析工具的Aspect工具,求算R-DEM的坡向值。
⑤求算反地形坡向变率 利用SOA法求算反地形的坡向变率,对上一步求出的R-DEM坡向值再求算坡度值Slope,即得到反地形的坡向变率,记为SOA2。
⑥消除坡向变率误差 使用空间分析工具中的栅格计算器,Spatial Analyst工具→地图代数→栅格计算器,公式为SOA=((“SOA1”+“SOA2”)-Abs(“SOA1”-“SOA2”))/2,即可求出没有误差的坡向变率SOA。
⑦ 求算坡向平均值 再次点击初始DEM数据,使用空间分析工 具集中的栅格领域计算工具,Spatial Analyst工具→邻域分析→ 块统计;设置统计类型为平均值(Mean),领域的类型为矩形,大小为11×11,记为B。
⑧求算正负地形的分布区域 使用空间分析工具集中的栅格计算器,由Spatial Analyst工具→地图代数→栅格计算器,公式为C=“DEM”-“B”,即可求出正负地形的分布区域。
⑨求算山脊线 使用空间分析工具集中的栅格计算器,公式为Ridge=(“C”>0)&(“SOA”>85.5),即可求出山脊线。利用ArcToolbox中Spatial Analyst 工具→栅格综合→众数滤波工具,对山脊线中小斑块进行删除(方法同坡向坡度图层中小斑块的删除,图42)。 图42 山脊线提取 图43 沟底线提取 ⑩求算沟底线
同样,键入公式Valley=(“C”<0)&(“SOA>86.5),即可求出沟底线。利用ArcToolbox中Spatial Analyst 工具→栅格综合→众数滤波工具,对山脊线中小斑块进行删除(方法同坡向坡度图层中小斑块的删除,图43)。
(2)地形部位的生成 ①数据格式转换 在ArcToolbox中按照路径:转换工具→由栅格转面→栅格转ASCII,以Ascii格式导出原始DEM,以及经过小斑块删除的山脊线、沟底线图层。 ② 地形部位的生成 打开SimDTA相对位置指数计算模块Regional Topo. Attr.→Relative Position Index(图44),以Ascii格式输入DEM、山脊线、沟底线。
图44 SimDTA相对位置指数计算模块 ③分类 按照表5的参数在AcrGIS中对地形部位进行分类(方法同坡向和坡度)。右键重分类后的图层,点击“打开属性表”→“添加字段”,添加字段(如坡位),字段类型选择“文本”(图45),得到坡位分级结果(图46)。 图45 坡位属性编辑 图46 坡位分级结果
④ 转换成矢量 将重分类后的地形部位,利用ArcToolbox中Spatial Analyst 工具→栅格综合→众数滤波工具,去除小斑块(方法同坡向和坡度),将去除小斑块后的地形部位转换成矢量。
在ArcToolbox中按照路径:转换工具→由栅格转出→栅格转面,打开栅格转换矢量工具(图47)。指定输入输出路径;选中“简化面”单选框;“字段”选项中选择“坡位”。确定,输出矢量,得到shapefile格式的地形部位矢量图(图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