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标准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标准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标准

《设计学概论》课程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课程目标与教学要求

课程性质

《设计学概论》作为一门设计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在美术学院艺术设计教学中占有较大的理论指导意义,函授本科生学习这门课程能很较好的全面掌握对于设计学的理解以及相关的范畴。

本课程作为美术学院函授设计专业理论必修课,学习对象为美术学院函授本科艺术设计专业一年级全体学生。

课程目标

《设计学概论》课程目标为:

1)根据授课对象均为新生的特点。设计概论课程的深度和内容都应更加的清晰和简洁,提出设计中在的现状和历史问题,让新生对设计的概念由模糊到清晰。

2)使学生树立科学的设计观,从入校起,导入设计的思维方式,抛弃一些感性化的方式。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对设计的新鲜和兴趣,在课堂上遵循诱导的方式,让同学大胆畅言对设计的认识。

教学要求

1、授课采用课堂讲授与幻灯、投影相结合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同时采用集中成分组讨论的方式。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不再局限于装饰与造型的表象问题上,在认识和理解的程度上有一个飞跃。

2、利用到图书馆或资料室阅览相关资料。

3、到博物馆进行实地参观、讲解。

4、课程作业及评分标准:

评分标准以60分为及格。

5、教材选择

《设计学概论》尹定邦编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七月第一版第三次印刷

课程教学内容纲要

1、总的教学内容:

第一章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及其现状

第二章设计的多重特征

第三章设计源流之一(中国部分)

第四章设计源流之二(西方部分)

第五章设计的类型

第六章设计师

第七章设计批评

讨论、复习

考试

2、详细的教学内容纲要:

第一章导论: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及其现状

第一节设计学的研究范围

一、设计史

课程重点:

1、设计史确立的时间及核心人物:

2、设计史的理论奠基人:

森珀

里格尔

二、设计理论

课程重点:

西方现代设计理论的发展趋势:

三、设计批评

课程重点:

西方现代设计批评的主要类型:

A、形式主义批评

B、功能主义批评

C、历史主义批评

D、折衷主义批评

第二节设计学研究的现状

一、对当代西方设计思潮的一般看法

课程重点:

1、西方现代设计思潮的主要发展趋势:

A、符号学理论

B、结构主义理论

C、解构主义理论

D、混沌主义理论

E、绿色主义理论

F、信息技术理论

2、每一种理论的代表人物及理论观点和著作分别是:

二、对中国古代设计思想的初步研究

课程重点:

中国古代经典理论著作:

《考工记》《老子》《墨子》《艺文类聚》《营造法式》《淮南子》《天工开物》明《齐民要术》第二章设计的多重特征

a、设计的艺术特征

一、设计与艺术的渊源

课程重点:结合第一章第一节第二小点设计理论的发展趋势,学习这一知识点。

二、设计的艺术含量

课程重点:

什么力量在推动设计对艺术(纯美术)的执着追求?

三、设计的艺术手法

课程重点:

设计的艺术手法有:借用、解构、装饰、参照和创造。

四、不同设计的艺术特征

课程重点:

1、什么是工业设计,工业设计的特征是什么?

2、什么是广告设计,广告设计的特征是什么?

3、什么是室内设计,室内设计的特征是什么?

五、艺术推动设计

课程重点:

1、在对待艺术与设计两者之间的关系时,应注意什么?

A、避免为艺术而设计

B、避免为技术而设计

C、避免孤立而静止的看待设计与艺术之间的关系。

B、设计的科技特征

一、设计与科技进步

课程重点:

1、科技的进步是如何推动设计的发展的:

二、设计与科学理论

课程重点:

1、对设计产生影响的主要设计理论:

A、控制论:

B、信息论:

C、系统论:

三、设计是科学技术商品化的载体

课程重点:

1、为什么说设计是科学技术商品化的载体?

C、设计的经济性质

一、设计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

课程重点:

1、设计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有什么样的表现:

二、设计作为价值方法

课程重点: 1、设计作为价值方法是怎样体现出来的:

三、设计作为经济体的管理手段

课程重点:

1、CIS 作为体现设计的经济管理手段最明显的设计方法之一。

四、设计与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课程重点:

1、设计与生产的关系。

2、设计与消费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设计源流之一(中国部分)

原始社会时期的设计

课程重点:

1、新旧石器时代之间的历史区别及社会特征:

2、新石器时代中彩陶的特点与各时期中的装饰与造型特征:

3、原始社会中的建筑特征;

第二节奴隶社会时期的设计

课程重点:

1、奴隶社会中青铜工艺的发展概况

2、青铜工艺的制作特点、装饰纹样、造型特征、代表作品

第三节封建社会时期的设计

建筑设计

课程重点:

1、中国封建社会中的建筑发展概述:

A、秦汉时期的建筑特征:宫殿建筑与建筑元素特点

B、六朝时期的建筑特征:宗教建筑的盛行,塔的起源及其在这一时期中的特点。

C、隋唐时期的建筑特征:城市的规划

D、五代至两宋时期的建筑特征:《营造法式》宋李诫编著

E、元代的建筑特征:城市建筑

F、明请时期的建筑特征:宫廷建筑

G、中国建筑特征综述:在外观设计、结构设计、布局设计、装饰和色彩设计上的基本特征。园林设计

课程重点:

1、中国封建社会中园林设计的发展概述

2、中国园林设计的特点:造型特点、创意特征、布局特征等。

家具设计

课程重点:

1、家具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的发展概况

2、明式家具的特点:造型、装饰、材料、结构、制作工艺的特点

3、清式家具的特点与明式家具之间的联系和特点

陶瓷设计

课程重点:

1、陶器与瓷器之间的区别:

2、中国瓷器在封建社会中的发展概况:

六朝时期的青瓷

隋唐两代的南青北白、唐代的三彩

两宋时期的五大名窑和民间瓷窑及装饰、造型特点

元代的青花釉里红

明代的青花

清代的青花和彩瓷

五、纺织品与服饰设计

课程重点:

1、中国封建社会各时期中纺织品的特点:

汉代丝织品的造型、纹样特征

六朝时期丝织品的造型、纹样特征

唐代丝织品的造型、纹样特征:连珠纹、陵阳公样

两宋时期丝织品的造型、纹样特征:缂丝与服饰特征

明代丝织品的造型、纹样特征:刺绣

清代丝织品的造型、纹样特征

第四章设计源流之二(西方部分)

第一节西方古代设计

一、原始时期和古典艺术时期的设计

课程重点:

1、西方古典历史时期文明古国综述

二、中世纪时期的设计

课程重点:

1、中世纪时期的社会与宗教背景:

2、哥特式风格及其在建筑中的体现

三、文艺复兴时期的设计

课程重点:

1、文艺复兴时期的设计特点综述

2、文艺复兴时期的工艺,如印刷术。

第二节设计与工业革命

一、作为历史转折时期的18世纪

课程重点:

1、这一时期的社会文化背景

二、早期的设计师和工业家

课程重点:

1、家具设计师:奇彭代尔及其著作《绅士和室内设计指南》

2、纺织工业中出现的设计师

3、韦奇伍德

第三节西方19世纪设计

一、19世纪设计发展的背景

课程重点:

1、社会变化与思潮的存在

2、工业博览会在工业革命中的促进作用

3、大机器生产在这一时期的对设计的影响

二、19世纪的设计教育和设计改革

课程重点:

1、影响19世纪设计思潮的理论或运动有那些:

A、19世纪,在设计中主要针对装饰的地位与风格的讨论

B、提倡哥特式风格,反对大机器生产的著名人物和理论观点:

C、外来文化风格的影响:

日本与非洲等地的风格影响

D、新艺术运动:19世纪末,出现的一种设计风格。其特点是弯曲、自然的风格运用了植物、昆虫、女人体、和象征主义。

第四节现代设计运动

现代主义设计运动

课程重点:

1、现代主义设计的特征:

2、现代主义设计所包含的内容有:包豪斯、荷兰的风格派、俄罗斯的

构成主义、美国的流线型设计

3、包豪斯学校与其成就

4、柯布西埃与《走向新建筑》

二、大战后的设计(二战后)

课程重点:

1、英国的实用主义设计

2、当代风格与有机设计(20世纪五十年代中的设计风格)

3、科学技术对于设计的影响,以及战后设计重心在意大利、美国、斯堪的纳维亚的表现

三、60年代的波普审美观

课程重点:

1、波普艺术的特征:

2、英国在波普设计中的地位

3、关于波普设计理论的批评

第五节西方当代设计发展现状及展望

一、60年代设计文化的复杂性

课程重点:

1、文化复杂性特指什么,有那些表现。

二、设计和后现代主义

课程重点:

1、后现代主义理论的来源与产生

2、后现代主义在二十世纪设计批评中所占的地位与表现

三、新时代设计的方向

课程重点:

新时代的设计方向有哪些?

第五章设计的类型

第一节视觉传达设计

一、什么是视觉传达设计

课程重点:

1、视觉传达的内涵:

A、视觉传达的含义

B、视觉传达的特征

二、视觉传达设计的构成要素

课程重点:

1、构成要素有那些:文字、标志、插图

2、每一个构成要素之间的特征是什么:

三、视觉传达设计的领域

课程重点:

1、领域的内容及其特点:

字体设计、标志设计、插图设计、编排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展示设计、影视设计第二节产品设计

一、什么是产品设计

课程重点:

1、产品设计的定义:广义与狭义之间的区别

二、产品设计的基本要素

课程重点:

基本要素:产品的功能、造型和物质技术条件

2、每一个要素的特点是:

三、产品设计的基本要求

课程重点:

1、基本要求的内容有:

功能性的要求、 审美性要求

经济性要求、创造性要求、适应性要求 四、产品设计的分类 课程重点:

1、产品设计分为:手工艺设计、工业设计

2、两种设计的特征是: 第三节 环境设计 什么是环境设计 课程重点:

1、广义的概念与狭义的概念之间的区别 二、环境设计的类型 课程重点: 环境设计的类型有:

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室外设计、公共艺术设计 2、每一类型的特点分别是:

第六章 设计师

第一节 设计师的历史演变 课程重点:

1、设计师演变的历史过程:

2、中西方设计师演变的历史过程: a 、设计师在中国的发展过程

B 、设计师在西方的发展过程及每一时期的代表人物 第二节 设计师的知识技能要求

一、设计师的艺术与设计知识技能 课程重点:

1、艺术与设计知识技能的内容包括:

造型基础技能、专业设计技能、设计相关理论知识 2、每一个知识要素的特征是:

二、设计师的自然与社会学科知识技能 课程重点:

1、自然与社会学科知识技能包括的内容有:

设计物理学、设计材料学、人机工程学、人类行动学 2、每一个知识要素的特征是:

二三百万年前制造工具的人 七八千年前,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后

工匠(百工)

古罗马工匠 含艺术家、专业设计师的出现 文艺复兴 工匠、艺术家、专业设计师的出现 工业革命 现代专业设计师

第三节设计师的类型

横向的分类

课程重点:

1、横向分类的内容:

按工作内容性质分

按从业方式的特点分

按设计作品的空间形式分

2、每一个分类的特征是:

二、纵向的分类

课程重点:

纵向分类的内容包括:

按工作内容的不同分

按设计师的专长分

2、每一分类的特征为:

第四节设计师的社会职责

课程重点:

1、什么是设计师的社会职责?

第七章设计批评

第一节设计的批评对象及其批评者

两者的范围与特征

课程重点:

1、设计的批评对象的含义是:

2、设计批评者指那类人,其特点为:

二、批评者的多重身分

课程重点:

批评者的社会特性:

对于设计师基本背景的掌握:

1、格罗佩斯、勒柯布西埃(耶)、赖特、沙利文等

第二节设计批评的标准

设计评价体系的参照标准

课程重点:

1、参照标准的内容及特征是:

设计的科学性、适用性、艺术性

二、设计批评标准的历时性

课程重点:

不同历史时期批评标准的变化及其特点。(从功能的评价标准来看。)

a、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设计改革运动中对标准的看法

1、英国工艺美术运动评价标准的矛盾性

机器美学中的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沙利文、赖特、勒柯布西埃、凡德维尔德、卢斯

德意志制造同盟的主要理论及其代表人物

穆特修斯于凡德维尔德之间的理论差异:

b、第一次世界大战,艺术的纯形式主义批评已经成为工业产品的几何形态进入美学范畴奠定了基础。

C、国际主义风格的批评

国际主义风格与包豪斯之间的关系

D、后现代主义批评

现代主义批评标准与后现代主义之间的区别

2、为什么设计批评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评价标准有所不同。

第三节设计批评的方式

课程重点:

1、设计批评方式:国际博览会与集团批评

国际博览会要掌握的知识点是:水晶宫国际博览会的时间地点人物。

1889年的巴黎博览会

集团批评包括:集团购买和审查批评。

2、两者的特点分别是:

第四节设计批评的理论

一、设计批评理论的出现与发展嬗变

课程重点:

1、设计批评理论发展的过程:

A、荷加斯《美的分析》中对功能的探讨,1735年出版

B、19世纪英国成立的设计学院推动了设计和设计批评的发展

C、19世纪对工业革命的反响是设计批评理论的开始。

D、佩夫斯纳《现代设计的先锋》对现代主义的批评。

E、20世纪早期的设计批评立刻论来自构成主义美学和新造型美学。

F、柯布西埃《走向新建筑》

二、设计批评理论的多元化

课程重点:

1、多元化的批评理论包括那些内容?

由符号学理论所引发的对于设计理论的探讨:1、产品符号的概念2、商品美学3、设计先决4、绿色设计

课程作业与考核评析简要说明

《设计概论》教学考核重点内容分析:

三、考试题型分析:

1、考试的题型为材料分析题。

2、材料分析题主要考察学生对设计理论的理解和实际运用能力。学生通过对所给出的设计材料,运用所学的设计理论来分析,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分析中考察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对设计现象的敏锐力。

3、考试分数的比例为:100分。

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艺术设计专业成人学位考试

《设计概论》模拟试卷(开卷)

考试时间:年月开卷考试时间2小时本试卷共100分

第一题:材料评述题。(100)

先阅读以下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1.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材料,请你针对佐藤可士在《超级整理术》所展现出的设

计现象和观念,进行设计批评。 (要求观点鲜明,论据确信,字数不少于1500字)

本材料选自豆瓣书评《整理一下佐藤》网络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dc18060048.html,/review/2096276/

既然“整理术”已然有了整形术之潮势,那么我不嫌麻烦再贴一遍吧(本篇刊于5月份的《艺术与设计》)

近期《城市》亦拿佐藤主打,但通篇浮于表面,无甚见解,整理来整理去头都晕了。其实佐藤的文字很是简洁地重复——罗嗦,当然他是不会告诉你答案的。

几年前,我对佐藤君很是没放在眼里,更糟糕的是他总是以一种俗不可耐的姿态占据着东京ADC年鉴的前列,我一直纳闷他为何得以出名。直到最近出的的这本《佐藤可士和的超整理术》和结合手头的一个量贩客户,于是让我开始近距离打量佐藤君了。

一旦冠以“超级XX术”的名义犹如某种快速致富的传销术,尤其当你看到封面上触目惊心地写着——“日本知名设计师佐藤可士和「整理密技」首次公开 / 一刀斩断空间、信息及思考的混乱状态让你的工作和思路恢复清晰爽快!”顿时觉得这就像当年少林寺公开武功秘籍《达摩易筋经》那样令人激动,何况是系出“武士”派的佐藤可士和。

一切从整理开始!层层解读,「超级整理术」依次分为三大境界,从有形到无形分别是:空间整理、信息整理以及思考整理。整理的最终目的是要让人的头脑时刻保持清醒的精神状态,以做出最迅速准确的决断。

从第一阶段的空间整理术开始,你发现佐藤其实是患有一种“整理强迫症”——造成空无一物印象的Samurai工作室目的在于创造舒适的工作环境 (我觉得这更会让人精神分裂的);坚决弃用随身的工作包是为了培养“舍弃”的勇气; 仓储式的办公资料收纳系统有助于资讯的共享化——他的洁癖主义实在是让我们坐立难安。事实上,在办公环境和资料整理方面我们都不同程度地使用着整理术,但没有人会像佐藤可士和一样达到令人发指的地步。这个有些拖沓的空间整理阶段的目的在于为第二阶段的“资讯整理术——导入独特观点”和第三阶段的“思考整理术——将思绪资讯化”设定一个“优先排序”的前提。佐藤以“欲练此功,必先自宫”之决绝做到了三“I”一体——即MI(心智)、BI(行为)和VI(视觉),他实在是一名绝好的人力资源培训师, 我倒是建议各大五百强的HR好好参透一下佐氏整理术。当然,这自然也是佐氏推销术的一个强大卖点,没有一个登门造访的客户不为之震撼的,这个时候「超级整理术」已经开始渗透到了你的体下。

接下来佐藤以SMAP、麒麟极生、明治学院大学、UNIQLO、东京国立新美术馆等这些代表性案例来说明从掌握资讯到导入观点个个环节的重要性。粗粗浏览下来佐藤君的「超级整理术」不免有点失望,此书无非是初中级的方法论,像在任何一本“How to…”秘籍里面你其实是找不到正解的。佐藤君不厌其烦地告诉你去“整理” “整理” “整理”……就像我们公司的徐阿姨一样扫地都会成精的。那么我们操刀对佐藤可士和也整理一下,他可以告诉我们的核心又是什么呢?

从大众传播的角度解读,无论是空间、资讯还是思考的整理,最终都归结到佐藤可士和对单一性形象的诉求叠加。

佐藤早期博报堂的广告经历使他异乎于那些很纯粹的平面设计师,入行不久他就尴尬的发现大众对你通宵达旦地斟酌出来的广告作品往往是无动于衷的(如果你的取悦对象是嘎纳评委的话就不考虑在内),产生广告的过程更大程度上是自我的意淫。再看一下日本广告市场其实一直充斥着两种主流模式:一种是大量繁杂密集信息广告,另一种是曲高不胜寒的意境把玩。一旦广告类型化之后其传达的有效信息自然是应当受到质疑的,当然也包括投放通路上的思维模式化。当佐藤一旦意识到“艺术指导的工作并非创造自己的作品,而是解决对方的问题”时,整理术就开始启动了。唯有确实掌握商品本质,有效表现,才能创造出触动大众的作品。重点不在于如何表现,而是如何将信息传达给他人。

进一步分析所谓“整理术”的本质其实是单纯性的复数形式,当佐藤一刀刀砍掉那些非必要的元素,最后留下商品本质之体现,然后借以重复出现的手段来强化视觉效果。于是,带有街头气质的佐藤横空出世,以一组乱拳打倒了那些特别讲究图形的老师傅。在这里到底是四色印刷还是单色印刷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群记住了麒麟极生、SMAP这些个信息。继续整理下去你会发现替佐藤营造声誉的品牌更多的是一些快速消费品,一则因为它们具有大量广告投放的前提,二是它们面对的是最大的消费人群,所以只有单纯形式的不断重复才会取得效应。在我们这里这样的例子会更加夸张,只要你一个时间段内扛得住在CCTV大量投放,你的销量必然会一哄而上;至于从“羊羊羊”到“鸡鸡鸡”,其动机并无过错,只是内容恶劣罢了。某种程度上你视佐藤为日本版的叶茂中也是成立的,在更早一些的安迪沃霍尔身上我们同样可以找出佐氏的根源。吃透了大众传播精髓的佐藤可士和自然就左右逢源了,当然受众人群的属性和产品及视觉之间必然有着近似性,我在想如果佐藤经手一个小众产品的话会不会同样有效呢?

最终,我发现自己接受佐藤的过程其实是从图形的愉悦感向正确性转变的这么一个过程,不能传达信息的图形是无意义的,因此“图形”的本身已经渐渐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怎样的语境下所产生的整体效应,我想这也是佐藤君的核心价值所在。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只有差异化的讯息才能转变成有效信息,如果佐藤的模式一旦泛滥同样也会走向失效,这一点对于任何事物来讲都是公平的。所以,“整理”势必是一个不断进化演变的过程。

中高职对接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中高职衔接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 620301 二、教育类型及学历层次 药学类全日制高职 三、招生对象及学制 药剂专业应届中专毕业生,学制二年。 四、职业面向 各级医院(药学部、药剂科)、医药公司(市场部、销售部、质量部、采购部、储运部、零售门店)、制药公司(生产车间、质量部、检验中心、销售部、技术开发部)等,从事医院处方调剂与静脉输液配制、医药公司市场销售与客户服务、制药厂药品生产与质量管理等目标岗位群工作。 五、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法制意识、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扎实、岗位技能熟练,从事药品生产与质量管理、药品销售与客户服务、药房调剂与药学服务等岗位工作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六、培养规格 以药学行业制药、销售、服务三大职业领域目标岗位群职业能力要求为标准,通过二年的学习,毕业生应具备以下专业知识、岗位技能与职业态度。 1、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合作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法律意识、学习意识、服务意识。 2、具有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一定的英语应用能力。 3、掌握相关医学基本知识、较系统的药学专业基本理论知识。 4、具有规范、熟练的药品生产、质量控制、分析检验等基本操作技能;熟悉GMP规范;能够从事制药企业制药设备使用与维护、QA、QC等岗位工作,有分析和解决常见质量问题的能力。

5、熟悉医药市场状况和GSP规范,能够在医药经营企业从事市场调研、市场开发、客户服务、药品销售、用药指导、药品采购、仓库保管和库存维护等岗位工作。 6、熟悉医院药学服务工作流程和岗位工作标准,能秉承“以人为本”理念从事药品供应保障、药房处方调剂、静脉输液配置、合理用药咨询指导等服务工作。 七、课程设置 1、公共与人文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体育、英语、计算机应用; 2、基础课程:基础医学概要、医用化学、药学导论; 3、专业课程:天然药物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化学、药理学、药物分析、药剂学、药事管理与法规; 4、专业拓展与职业能力课程:药品生产综合实训、临床医学概要、医院药学、医药市场营销、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创新创业教育、毕业实习。 八、课程描述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51学时(理论34学时、社会实践17学时),本课程为公共与人文课程。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从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出发,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自我修养,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课程。 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68学时(理论34学时、社会实践34学时),本课程为公共与人文课程。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为重点,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应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是对大学生系统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依托的课程。 3、体育 34学时。本课程为公共与人文课程。通过学习了解、熟悉体育运动的基本分类、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为学习、工作、生活建立基本的体育运动方面的知识。

文化生活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

文化生活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

文化生活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

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实验) 第一部分前言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深刻影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使我国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这对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此,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依据中央关于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关文件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制订本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校 政治理论课相互衔接,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高中相关科目的教学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 本课程要讲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体现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的时代特征,显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 (二)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 本课程要重视高中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恰当地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三)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 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在开设必修课程的同时,提供具有拓展性和应用性的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 (四)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本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五)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 本课程要改变过分注重知识性和单一的纸笔测验的评价方式,立足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建立能够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的评价机制。既要考评学生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的水平和能力,更要

通信自学规划

通信组课程 课程名称: 移动通信原理 先行课程 : 数字通信原理,数据通信原理 系统地介绍了现代移动通信的相关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为进一步学习移动通信不同系统,了解移动通信的发展奠定基础。课程主要内容有蜂窝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如何组建蜂窝网络的原理。无线移动通信信道的特征,移动通信系统的调制技术和扩频技术,常用的抗衰落技术,移动通信中选用的语音编码技术,移动通信中的多种多址接入技术,天线的基本知识,移动通信网的基本概念等。同时注重了工程实际和实际应用。 课程名称: 通信技术概论 先行课程: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 《通信技术概论》是一门计算机专业的专业课程。 21 世纪是通信信息时代,整个社会信息量正以爆炸式的速度迅速发展,因此信息传输与交换技术将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课程全面地讲述了现代通信领域的基本技术及发展趋势,其中包括模拟信号数字化、交换技术、现代通信网络技术、光纤通信技术、同步数字体系、微波通信技术、卫星通信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等。 课程名称: 数字 通信原理 本课程首先介绍了数字通信的基本概念,然后分析了语声信号数字化编码的几种方法,特别是对 PCM 通信系统的构成,抽样、量化、编码与解码的基本原理进行了详细的论述。继而介绍了 PCM 通信系统是如何实现时分多路复用的以及 PCM30/32 路系统的相关内容,另外本课程还探讨了图像信号数字化的问题,接着介绍了有关准同步数字体系(PDH )与同步数字体系( SDH ),最后介绍了数字信号的传输的一些细节。 课程名称: 数据通信原理 先行课程: 数字通信原理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在介绍了数据通信系统构成及有关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对数据信号的基带传输、频带传输和数字数据传输这三种基本传输方式从理论上进行了详细的论述,然后介绍了差错控制的基本理论

临床医学概论课程标准

《临床医学概论》(诊断内科)课程标准 课时数:60 适用专业:康复治疗技术 先修课程:《正常人体结构》 一、课程性质 《临床医学概论》(诊断内科)部分是康复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学科,主要介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重点介绍与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密切相关的临床疾病,通过本课程的教育,使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学生在结合本专业特点的基础上,能够掌握一定的临床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在全面了解临床医学各疾病的概述和诊疗常规中,去发现临床的需求,去思考解决的途径和方法,为其它学科与临床医学的交叉渗透提供结合本专业的各种信息及相关知识,从而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工作奠定基础,拓宽思路,相互促进,形成良性互动。学习本课程的基础是《正常人体结构》、《生理学》等先修课。 二、课程理念 1.《临床医学概论》进行课程整合,建立康复专业医学教育平台。将多门临床医学课程整合,整合了教学内容,统一了标准,缓解了长期困扰、难以协调的课程门数多、课时量大等矛盾。 2.《临床医学概论》课程内容设置强调紧贴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工作的实际需要,在“必需、够用”的前提下,突出“精简、新颖、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特点,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临床医学概论

的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着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观察、分析、归纳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临床医学概论》课程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科学精神、协作精神的培养。主张以“研究性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等方法开展自主学习,使学生不仅学到必备的专业知识,更要学会学习的方法,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认真严谨、一丝不荷、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 4.《临床医学概论》课程中培养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的职业情感和职业素质,树立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尊重虑者、关爱生命的职业意识。通过贴近临床的教学活动,如角色扮演等,使学生认真体会医务工作者的角色,增强对职业的热爱,树立关爱患者的意识,将关爱患者的意识逐渐转化为一种职业习惯。 5.《临床医学概论》的学习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的积累,还要注重学习过程和技能,更要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不仅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其过程中的努力。注意评价手段的多样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在第二学期开设,总学时为60学时。根据职业教育特点,本着“贴近学情、符合行情、对接岗位”的原则,坚持“必须、够用、实用”为度、适度拓展知识面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原则,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科学设计课程,合理选取教学内容,内容选取依据:(1)后续课程《疾病康复学》对临床疾病的内容要求;(2)学生在医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中国工艺美术史 第一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 1、原始玉石的出现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工艺美术品形成。 2、器物的富有形式美感的造型,富有审美情感的装饰,构成原始工艺美术的主要特征。 3、陶器制作的方法有手制成型、轮制成型和模制成型。 4、彩陶是指新时代一种手制,用红、黑、白等色绘有花纹的陶器。 第二章商代的工艺美术 1、青铜是指用红铜加锡的一种合金,因颜色灰青,故名青铜。 2、制作青铜,必须经过炼矿、制范、熔铸等几个过程。 3、青铜器的优点:①熔点比较低;②硬度可以增高;③由于质地原因,铜液膨胀性加大,可减少气孔,得到清晰花纹。 4、失蜡法:金属铸造的一种方法。用蜡制成铸模,外敷造型材料,成为整体铸型,加热铸模将蜡化去,形成空腔铸范,浇入液态金属,冷却后得到成型铸件。 5、偶方彝是一件青铜酒器,它高60厘米,长8.82厘米,重71公斤,是国家一级保护文物,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6、装饰纹样的象征阐述:①图腾标记;②神灵崇拜;③驱神辟邪;④装饰作用。 第三章周代的工艺美术 1、《考工记》是我国最早的关于工艺的专门著作,它总结了各种工艺制作的科学经验,提出了“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类,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成为良”的论点,至今仍为工艺制作额基本法则。 2、战国《考工记》所记周代有“六艺”分为32个工种。 3、西周时期的青铜工艺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期,继承商代的艺术风格。成康以后形成周代自己的特点。 4、窃曲纹是明代其有标志性的纹饰。 5、周代制作青铜的目的主要是:祭祀祖先的祭器歌颂周王的美德对贵族的赏赐④描述交换、婚嫁、诉讼等事情。 6、六器为:壁、琮、圭、琥、璋、璜。 第四章春秋战国时期的工艺美术 1、青铜莲鹤方壶产于春秋战国时期。 2、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容器中对于动物形象的模仿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艺术特点。 3、春秋战国时的装饰纹样已从西周时期的二方连续发展到了更加复杂的四方连续。 4、曾侯乙墓青铜尊是用失蜡法制作的杰作。 5、铜镜的发展演变,曾出现过几次较兴盛的时期,我们称之为战国镜、汉镜、唐镜和宋镜。 6、战国铜镜的工艺特点是:①薄胎;②垂边;③川字纽;④双层纹。 7、带钩是古代人扣按腰带或随身佩挂小件物品的器具。 第五章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 1、汉代的丝织图案主要有:①云气纹;②动物纹;③花卉纹;④几何纹;⑤文字。 2、中国的棉织物起步较晚,约在东汉时才出现。 3、汉代的漆器多为木胎和夹纻胎,还有少量的竹胎。 4、青铜艺术的颓势已无可逆转,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漆器和陶器的发展大量挤压青铜器的适用空间;其二,社会的进步致使青铜器所象征的礼乐制度步入没落也是致其式微的重要原因。 5、虹管灯:其灯体没有吸烟管道,能将烟气导入灯身,而灯身常贮水,以使得烟气溶入水

临床医学概要课程标准

临床医学概要课程标准

————————————————————————————————作者:————————————————————————————————日期:

《临床医学概要》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070741 课程类别专业技术课程 课程学分9 总学时148 适用专业药学 制定人殷俊才制定时间2012年7月 审核人朱蓓审核时间2012年8月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药学专业介绍相关临床医学专业知识的一门专业技术课程,主要介绍了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传染科等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临床问题的能力。该课程的前导课程是《正常人体结构》、《正常人体机能》、《异常人体机构与机能》,后续课程是《临床药物治疗学》、《实用药学服务》。 2、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职业教育特点,本着“贴近学情、符合行情、对接岗位”的原则,坚持“必须、够用、实用”为度、适度拓展知识面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原则,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科学设计课程,合理选取教学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对外科疾病基本知识的掌握。 内容选取依据:(1)后续课程《临床药物治疗学》、《实用药学服务》对临床疾病的内容要求;(2)在医院、医药销售企业进行药物咨询和用药指导过程中涉及到的临床疾病知识;(3)执业药师、医院药师考证涉及到的内容;(4)学生在医院、药店工作中应掌握的常见疾病拓展知识。 3、课程目标 课程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为后续课程《临床药物治疗学》、《实用药学服务》的学习奠定扎实的临床疾病知识基础以及为学生在医院、医药销售企业工作中提供必要临床知识拓展,提升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学生只有掌握一定的疾病的病因、病理,才能够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最终转归有清楚的认识;只有掌握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依据,才能对疾病情况有准确的判断;只有掌握疾病的治疗原则,结合所学药学专业其他知识才能正确的进行药物咨询和用药指导。 3-1知识目标 (1)掌握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概念、临床特点和诊断要点。 (2)熟悉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原则、药物治疗原则。 (3)熟悉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了解发病机制、预防及预后。 (4)了解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辅助检查。 3-2能力目标 (1)能熟练运用所学的知识诊断各科常见病多发病。 (2)能根据问诊、体格检查或医生的诊断熟练制定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

文化生活教材分析

文化生活》教材分析及处理建议 桂东一中政治组胡建新 提纲: 一、《文化生活》教材分析 1、《文化生活》课程设置的基本思路 (1)课程设置的基本思路: 《文化生活》是一门什么课程? (2)为什么要设置为什么要增设《文化生活》课程? 2、《文化生活》课标解读 (1)课标呈现方式解读 (2)《文化生活》教学容分析 1)《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 2)《文化生活》教材的呈现方式及主要容 3)《文化生活》教材的特点 二、《文化生活》处理建议 1、课程性质与理念 2、《文化生活》基本的教学原则 3、《文化生活》处理策略 4、教学案例分析 5、如何应对《文化生活》对教师的挑战 《文化生活》教材分析及处理建议 一、《文化生活》教材分析 1、《文化生活》课程设置的基本思路P24 P27

(1)课程设置的基本思路: 《文化生活》是一门什么课程? 《文化生活》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增设的必修模块,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生活与哲学》共同构成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必修容。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一起,共同承担着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职能。《文化生活》以学生置身其中的文化生活为依托,使学生了解当前生活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获得参与各种文化活动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包括如何进行文化赏析、提高文化修养,理解文化传承、交融和创新的意义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懂得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道理;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同时,促使学生在当前的文化生活中,努力辨识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更重要的是,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将深切感悟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深信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把握这一思路的要点是:课程所使用的文化概念,以十六大有关文化建设的提法和要求为基本依据;课程所强调的文化的力量,实质上是精神的力量。“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的要求,这是课程全部目标设置与实施的核心容。 (2)为什么要增设《文化生活》课程? 《文化生活》容的设置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学生自身发展的迫切要求。

临床医学概论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医学智能信息处理方向、医学应用方向、医药物流信息方向;生物医学工程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卫生检验专业;生物技术专业生物制药方向;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药事管理方向;市场营销专业医药贸易方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医药人力资源管理方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医药软件工程方向、医药信息方向使用)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临床医学概论是一门临床医学综合性课程,它涵盖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 传染病以及诊断学等临床学科,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医学智能信息处理方向、医 学应用方向、医药物流信息方向;生物医学工程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卫生检 验专业;生物技术专业生物制药方向;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药事管理方向;市场营销专 业医药贸易方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医药人力资源管理方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 业医药软件工程方向、医药信息方向等非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为主要的教学对象,它 通过简明扼要介绍临床各学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 疗原则及药物在疾病防治中的作用,并适当介绍临床新进展,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医学 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工作和科研奠定基础。 本课程以理论讲授为主,倡导启发式教学、案例讨论分析教学方法,由浅入深, 重点突出,力求理论结合临床实际;提倡自学和讨论,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二、课程基本要求 临床医学概论课程大纲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种层次要求;“掌握”的内容 要求理解透彻,融会贯通;“熟悉”的内容要求能熟知其相关内容或概念;“了解” 的内容要求对其中的概念和相关内容有所了解。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临床中常见的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及治疗, 特别是药物治疗方面有一定的认识,从而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工作和科研奠定基础, 拓宽思路,相互促进,形成良性互动。 考试内容中“掌握”的内容约占80%,“熟悉、了解”的内容约占15%,有5%

《中华传统文化》课程标准

. 《中华传统文化》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000007 课程性质:公共课 学分:2.0 计划学时:32 适用专业:高职各专业 1.前言 1.1课程定位 《中华传统文化》是我院各高职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是一门讲授中国传统文化,传 承中国民族精神,弘扬优秀文化传统,提高学校教育文化品位和学生人文素养的课程。本课程以 高等职业教育为切入点,力求贴近学生生活,体现职业教育特色,注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 相统一。目的在于提升大学生文化涵养,丰富校园文化,发挥文化传承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人 文素养。 通过学习本课程,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领略传统文化的魅 力,解读传统文化的精髓,从中获得人生的启迪,提升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引领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正确的价值取向。 学生通过初高中《语文》课程的学习,具备一定的传统文化基础知识。该课程开设 于第一学期,为后续课程《沟通与口才》、《应用文写作》、《实用美学》的学习,打下坚 实的传统文化知识基础。 1.2 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必备的传统文化素养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主旨,以各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围绕“人文精神”和“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 社会能力,成为有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1.2.1课程设置的依据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文化传承创 新的重要途径。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 基。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 育,对于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建设社会主义 .

临床医学概论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概论教学大纲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临床医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医学智能信息处理方向、医学应用方向、医药物流信息方向;生物医学工程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卫生检验专业;生物技术专业生物制药方向;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药事管理方向;市场营销专业医药贸易方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医药人力资源管理方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医药软件工程方向、医药信息方向使用)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临床医学概论是一门临床医学综合性课程,它涵盖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传染病 以及诊断学等临床学科,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医学智能信息处理方向、医学应用方向、医 药物流信息方向;生物医学工程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卫生检验专业;生物技术专业生 物制药方向;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药事管理方向;市场营销专业医药贸易方向;人力资源管理专 业医药人力资源管理方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医药软件工程方向、医药信息方向等非临 床医学专业的学生为主要的教学对象,它通过简明扼要介绍临床各学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及药物在疾病防治中的作用,并适当介绍临床新进展, 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工作和科研奠定基础。 本课程以理论讲授为主,倡导启发式教学、案例讨论分析教学方法,由浅入深,重点突 出,力求理论结合临床实际;提倡自学和讨论,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基本要求 临床医学概论课程大纲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种层次要求;“掌握”的内容要求理解透 彻,融会贯通;“熟悉”的内容要求能熟知其相关内容或概念;“了解”的内容要求对其中的概念 和相关内容有所了解。

数据通信原理(最终版)

1)数据通讯:依照通信协议,利用数据传输技术在两个功能单元之间传递数据信息,他可以实现:计算机与计算机,计算机与终端,终端与终端之间的数据信息传递。 2)数据信号的基本传输方式:基带传输,频带传输,数字传输。 3)数据通信系统:是通过数据电路将分布在远地的数据终端设备与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实现数据传输、交换、存储和处理的系统。 4)数据终端设备(DTE ):数据输入设备,数据输出设备和传输控制器组成。 5)传输信道:通信线路、通信设备(模拟通信设备、数字通信设备)。 6)通信控制器:数据电路和计算机系统的接口。 7)数据通信系统中的信道(按传输方式分):物理实线传输媒介信道(双绞线电缆、同轴电缆、光纤)、电话网传输信道、数字数据传输信道。 8)传输损耗:D=10 lg 01 P P 。(P 0为发送功率,P 1为接收功率,单位dB ) 9)信噪比:(N S )dB =10 lg (s n P P )。(P s 为信号平均功率,P n 为噪声平均功率) 10)数据传输方式:?? ?? ?????? 传输顺序: 并行传输、串行传输同步方式: 异步传输、同步传输数据传输的流向和时间关系:单工、半双工、全双工 11)数据传输系统的有效性指标:调制速率,数据传信速率、数据传送速率。 12)调制速率:N Baud = ) (1s T 。(N Baud 为每秒传输信号码元的个数,又称波特率, 单位Baud ,T(s)为码元持续时间。 13)数据传信速率:每秒所传输的信息量,单位bit/s (二进制)。当信号为M 进制时,传信速率(R )与调制速率(N )的关系为R=Nlog 2M 。 14)频带利用率:η= 频带速率 符号速率(Baud/Hz ),η= 频带宽度 信息传输速率[bit/(s ·Hz)]。 15)差错率:用 误码率、误字符率、误码组率来表示。 误码率:接收出现差错的比特数/总的发送比特数。 误字符率:接收出现差错的字符(码组)数/总的发送字符(码组)数。

临床医学概论妇产科学教学大纲讲解

临床医学概论妇产科学教学大纲 I 前言临床医学教育已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但近十余年来一直沿用过去的医学教材。在卫生部组织和指导下,人民卫生出版社于2004年2 月出版了全国高等医学院校第 6 版临床医学专业教材《妇产科学》。这一教材的出版,必将极大地推动医学专业妇产科学的教学实践,医学生更好地掌握作为高级临床医师所必备的妇产科学专业知识,从而对整个医学教育事业带来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教材变更必然带来教学计划的相应变动,为规范教学活动,统一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使医学专业妇产科学教学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并使每一位医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妇产科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特制定这本教学大纲,供教学及考核时参考使用。 本大纲是用于临床医学概论使用。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1.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章节均列出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三个部分。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即按国家职业医师标准要求),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一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2.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根据不同班级及专业采用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3.根据教学计划总教学时数为12学时,其中理论课10 学时,示教课2 学时。 n 正文 产科部分 正常分娩 教学目的:在了解妊娠的过程后,熟悉决定分娩的因素、掌握枕先露的分娩机转、掌握分娩的临床经过及处理。 教学要求: 1.掌握决定分娩的三因素。 2.掌握枕先露的分娩机转. 3. 掌握分娩的临床经过及处理 教学内容:

1. 讲解决定分娩的三因素即产力、产道及胎儿,并说明三者间的相互关系 2. 重点详细讲解三个产程的临床经过及处理. 3. 分娩的先兆征象.,临产的诊断及产程的分期.. 产后出血 教学目的:了解原因、分类、熟悉临床表现和诊断、掌握防治措施。 教学要求: 1. 掌握产后出血的原因、临床表现及诊断? 2. 熟悉产后出血的各种预防措施. 3. 掌握产后出血的处理方法.h 教学内容: 1?讲解产后出血的定义及四大主要原因? 2?讲解不同病因所引起的产后出血的临床特征. 3. 讲解加强孕期保健、孕产期管理对预防产后出血的意义? 4. 详细讲解各种病因引起产后出血的治疗措施及应急抢救原则、出血性休克的... 抢救. 产褥期感染 教学目的:了解造成产褥感染的诱因,常见病菌和病理变化、熟悉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措施。 教学要求: 1. 掌握产褥感染的常见病因、诱因、病理变化、掌握临床表现、诊断防治措施。 2. 熟悉晚期产后出血病因、诊断和防治. 教学内容: 1?重点讲解产褥感染的途径、生殖器官周围以及所引起的全身感染的病理、临床表现及诊断。 2?讲解产褥感染的预防要点以及治疗措施.…..

中国工艺美术史考试要点(整理过-比较全)

工艺美术史考点习题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图腾)是最早的具有实用意义的一种装饰。 (磨制石器)和(陶器)是新石器时代物质文化的主要标志。 人物舞蹈彩陶盆出土于(青海上孙家寨)。 彩陶工艺以(装饰)取胜,而黑陶以(造型)见长。 马家窑彩陶的装饰花纹以(螺旋纹)最出色。 属于马厂型彩陶的有(裸体人像彩陶壶、回形纹罐)。 原始制陶工艺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彩陶)和(黑陶)。 黑陶工艺产生于(龙山)文化中。 简述黑陶的工艺特点。黑、薄、光、纽 轮制的优点:、器形浑圆工整,趋于正圆。、器胎厚薄均匀。、提高了制陶的速度。 黑陶已采用轮制,其工艺特点:黑、薄、光、纽(盖纽)。彩陶以装饰见长,黑陶以造型取胜。(黑陶产生的前提是轮制技术的成熟) 彩陶:是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一种绘有黑色、红色装饰花纹的陶器,是原始社会制陶工艺中最出色的品种。它分布地区广,以黄河中游仰韶文化的彩陶和黄河上游马家窑文化的彩陶最有代表性,时间也较早。 半坡型彩陶的鱼形纹,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装饰纹样。 原始社会彩陶工艺的主要类型及艺术特点。 原始社会彩陶以黄河中游仰韶文化的彩陶和黄河上游马家窑文化的彩陶最有代表性。仰韶文化的彩陶以西安半坡彩陶和河南陕县庙底沟彩陶最具有特色,艺术成就也最高。 半坡型彩陶常见的器形有卷唇平底或圆底盆、小口尖底瓶、敛口束腰葫芦瓶、细颈大腹壶以及杯、钵、罐、瓮、甑、釜等。装饰一般用直线,并多组成直边三角形,很少运用曲线。以动物纹为主。 庙底沟型彩陶在造型上的典型器形为:大口鼓腹小平底钵,有折唇和敛口两种。装饰多是单一的黑色或紫黑色成带式连续图案,图案构成多用直线和曲线结合,以植物为主。 马家窑文化的彩陶主要类型有马家窑型、半山型和马厂型。 马家窑彩陶已采用泥条盘筑法制作陶器,造型多样。装饰纹样以螺旋纹最有特色,点的运用之装饰画面产生定点和核心的效果,马家窑彩陶中有很大一部分彩陶通体画满花纹,同时又有内彩。 半山型彩陶质地细腻,呈橙黄色,表面磨光,造型更加实用,装饰精巧工整,是彩陶工艺中最精美的一类。 马厂型彩陶造型上也更加丰富,增加了流、盖、提梁和纽,以提高器物的使用功能。装饰纹样趋向于简略,具有刚健粗犷的艺术特色。 商、西周、春秋时期的工艺美术 代表奴隶社会工艺最高水平的是(青铜)工艺。 青铜器的铸造方法有(模范法)法和(失蜡法)法。 商代青铜器以(饕餮纹)作为主要纹饰。 商代,(司母毋鼎)是我国目前所知最大的一件青铜器。是为祭祀母亲而铸造,重875公斤,高133厘米,横长110厘米,宽78厘米。青铜金属在物理化学性能上的优点:、熔点比较低。(容易掌握铸造过程)、硬度可以增高,根据铜和锡的含量比例的不同,能够得到不同硬度的青铜器。、在熔铸时由于铜液膨胀性加大,可以减少气孔,得到清晰的花纹。、加锡可以增加青铜器的光泽度。(商代),有了原始青瓷。 商代青铜器的装饰艺术特点:图案纹样是以单独适合纹样为主,是以饕餮纹为主体,或双夔纹组成的饕餮。图案纹样多采用对称的格式,采用对称格式的原因:A、均衡的格式往往产生活泼感,而对称的格式则产生庄严感,可以强烈地烘托出青铜器的肃穆威严;B、与器物的制作和成型有关,青铜器用模块制作花纹,运用左右对称的办法,更能做到工整和准确。商代的装饰多采用主纹和地纹的结合,以饕餮纹作为主花,回纹为地花,制作精美层次丰富。 试述商周青铜工艺不同的艺术特点。(10分)

临床医学概要课程标准

临床医学概要课程标准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临床医学概要》课程标准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药学专业介绍相关临床医学专业知识的一门专业技术课程,主要介绍了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传染科等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临床问题的能力。该课程的前导课程是《正常人体结构》、《正常人体机能》、《异常人体机构与机能》,后续课程是《临床药物治疗学》、《实用药学服务》。 2、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职业教育特点,本着“贴近学情、符合行情、对接岗位”的原则,坚持“必须、够用、实用”为度、适度拓展知识面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原则,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科学设计课程,合理选取教学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对外科疾病基本知识的掌握。 内容选取依据:(1)后续课程《临床药物治疗学》、《实用药学服务》对临床疾病的内容要求;(2)在医院、医药销售企业进行药物咨询和用药指导过程中涉及到的临床疾病知识;(3)执业药师、医院药师考证涉及到的内容;(4)学生在医院、药店工作中应掌握的常见疾病拓展知识。 3、课程目标 课程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为后续课程《临床药物治疗学》、《实用药学服务》的学习奠定扎实的临床疾病知识基础以及为学生在医院、医药销售企业工作中提供必要临床知识拓展,提升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学生只有掌握一定的疾病的病因、病理,才能够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最终转归有清楚的认识;只有掌握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依据,才能对疾病情况有准确的判断;只有掌握疾病的治疗原则,结合所学药学专业其他知识才能正确的进行药物咨询和用药指导。 3-1知识目标 (1)掌握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概念、临床特点和诊断要点。 (2)熟悉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原则、药物治疗原则。 (3)熟悉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了解发病机制、预防及预后。 (4)了解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辅助检查。

《光纤通信技术》 课程大纲

《光纤通信技术》课程大纲 课程名称:光纤通信技术 课程类别:核心课 学分:4学分 适用专业:通信工程专业、计算机应用专业 先修课程:数字通信原理、数据通信原理 一、课程的教学目的 《光纤通信技术》是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课程定位为需要学习通信工程、计算机通信技术等专业,从事信息通信、计算机、网络等相关行业的学员。光纤通信系统具有低的传输损耗和宽的传输频带的特点,成为高速数据业务的理想传输通道。课程以光纤的导光原理和激光器的发光原理为基础内容,同时涵盖了各种实用光网络技术。课程以提高学生基本技能素质与新技术、新手段的应用能力为目标,培养能满足光纤网络工程的规划建设、系统调测、电信核心网络和接入网络的工程等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为了更好地掌握本课程的知识,每章后面均附有大量的习题,并对主要知识点进行了总结。鉴于本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其教学内容既包括理论学习内容,又涵盖与之相关的实践实验活动内容,为以后学习光纤通信工程新技术打下基础。 二、相关课程的衔接 学习本课程需要先修《数字通信原理》、《数据通信原理》等专业基础课程以及《现代交换技术》、《宽带接入技术》等相关课程;后续课程包括《光网络》、《多媒体通信》等。三、教学的基本要求 要求掌握《光纤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了解相关扩展知识。熟练进行光纤通信技术的工程分析及工程计算。 熟悉实验原理及内容,能够利用所学基本知识完成简单电路的分析和设计。 四、课程教学方法 下载教学内容导学、详解、实时辅导、教案、综合练习题等资料。 为了更好地掌握本课程的知识,每章后面均附有大量的习题,并对主要知识点进行了总结。本课程含有实验,使本课程更多地与实践接轨,为以后学习光纤通信工程新技术打下基础。

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 课程标准

《英美概况》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 课程代码:107013841 2. 课程中文名称:英美概况 3. 课程英文名称:The Society and Culture of Major English Speaking Countries — an Introduction 4. 课程总学时数:32 5. 课程学分数:2 6. 授课对象: 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 7.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英美概况》是英语专业本科的一门专业任选课。本课程以英语为媒介,比较系统地向学生阐述世界主要英语国家的社会与文化背景,如地理、历史、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和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它是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英语专业其它语言基础课和在高年级阶段学习英语文学和翻译等课程的基础。本课程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在跨文化语言运用过程中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从而改善学生的跨文化语言运用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 1.本课程的目的、任务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让英语专业学生了解和熟悉主要英语国家的社会与文化概貌,掌握其地理、历史、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扩大知识面,丰富文化修修养,加深对英语国家语言、文化和文学的理解,提高分析判断能力。 2.本课程的教学要求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让学生掌握英美两个典型英语语言国家的历史与社会文化背景、民族特点、当前现状及发展前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除掌握有关英美两国的社会基本构成、文化传统、经济科技发展等基本知识外,同时也提高自身对英文社科类书籍的阅读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适当向学生推荐一些反映英美国家文化的优

中国工艺美术史

中国工艺美术史 前言 工艺美术是生活和美学的结合。它通过美的工艺美术形象(包括造型、色彩、装饰)对各种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作美术加工。人们通常说,“美化人民生活”。工艺美术通过对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美化,对人们的思想感情起着潜移默化的艺术作用。 工艺美术是艺术和科学的产儿。 工艺美术作为一个艺术实体,它具有物质的和精神的双重属性。这是它和美术(纯意识形态的)以及工业产品的主要区别。 工艺美术是作为现实生活的中的实际应用物而存在的;所以,工艺美术作为艺术形态,是生活的反映;而作为具体的生活用物和现实环境,则又是被反映的客体。也就是说,工艺美术既是时代的反映,又是时代的本体。一部工艺美术史,是人类物质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演变史,也是人类精神领域和审美观念的发展史。 学习工艺美术史,a.了解我国古代灿烂的工艺文化和卓越成就,可以提高民族的自尊心和信念。b.了解我国古代工艺家的智慧创造和巧妙构思,将使我们在工艺美术创新中得到启迪。c.将使我们在古代工艺美术中,学到美的法则和装饰原理的巧妙应用,熟悉和掌握我国传统的工艺语言和表现手法,以创造出新的时代的民族的工艺美。d.也将使我们看到古代工艺制

造中,充分运用科学技术以创新具有工艺特色的工艺形象的丰硕成果。 第一章原始社会 石器时代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制陶是新石器时代的重要特征。 一、彩陶 彩陶,是指一种绘有黑色、红色的装饰花纹的陶器。这个时期的文化,称为“彩陶文化”,最早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也称“仰韶文化”。 1、半坡型 首先发现于西安东郊半坡村,以鱼纹具有代表性,分为单体鱼纹和复体鱼纹。此外,人面型花纹,具有“寓人于鱼”的意义。 2、庙低沟型 以大口鼓腹小平底钵为最典型,以回旋钩连纹最有特色,鸟稳较多。多用直线和曲线结合,构成曲边三角形。 3、马家窑型 一螺旋纹最为出色,内彩,就是在广口的器皿里面饰彩。1973年秋,出土舞蹈纹彩陶。 4、半山型 造型以直颈广肩鼓腹罐最有代表性,锯齿纹流行,常见有旋涡纹和葫芦纹。 5、马厂型 造型增加了盖、流、提梁和钮,一提高器物的使用功能。装饰花纹有四大圈纹、回纹等,衣人形纹最为流行,也称蛙纹、谷神纹。多运用直线。 彩陶纹样的意义(从艺术的表现分析): (1)编织纹的模拟。(2)自然物象的抽象化(3)劳动节奏感(4)图腾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疾病概要》课程标准

《疾病概要》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疾病概要课程代码:030116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学时/学分:48/3 适用专业:医学检验技术修订时间:2016年4月20日 课程负责人:刘伟课标审批人:计仁军 课程团队:王云飞、费鸿、国秀丽、刘伟、候媛媛、顾海鸥、郭佳、王艳慧二、课程定位与课程设计 1.课程定位 ⑴岗位分析 《疾病概要》课程以岗位需求和职业标准为依据,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体现职业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满足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本门课程设置满足岗位需求,同时兼顾专业资格考试的需要,教学效果评价实行全方位、开放性。医学检验技术的进步和设备的更新换代,对许多疾病的诊断、治疗、监测和预后评估都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过去临床检验科室一直被看作是医院的辅助科室,只对临床部门起“辅助”作用。而目前检验科室已经成为各医院很重要的一个部门。衡量一个医院整体水平的高低,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这个医院的检验部门可以检测多少项目、检测的水平如何,以及所应用的技术手段是否先进。另外,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检测项目的逐步增多,临床疾病的诊断对医学检验项目的依赖愈加明显。因此,检验学科及其相关部门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医学检验的快速发展对医学检验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本门课程通过对检验专业就业岗位的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分析,结合医学检验专业特点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本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内容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针对检验专业临床的特点,强调实用性,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中。 ⑵课程性质 《疾病概要》是一门研究诊断学基础及临床各科常见疾病的学科。本课程论述了诊断疾病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诊断思维;临床常见内、外、妇、儿、及肿瘤学等常见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预防方法。本课程是检验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学科,重点讲授检验医学领域已涉及的临床病种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获得常见临床疾病的诊治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好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⑶课程地位 《疾病概要》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专业技术课程,培养符合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岗位群的高技能人才,目标定位明确。《疾病概要》是检验专业技术课程之间的辅助学科,是从事医学检验专业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通过学习疾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和治疗等基本内容,使学生能达到初步的诊断及治疗疾病的能力。 ⑷课程作用

临床医学课标84课时(吴宏)

《临床医学概论》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 临床医学概论是五年制医药高等职业教育各专业通用的一门必修专业课程,它的任务是阐明临床常见疾病的基本知识。为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水平,提高学生在今后市场的竞争能力,同时也有新药的开发提供理论知识,推动生命科学的发展。 临床医学概论是综合了临床专业各临床学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知识,是药学高等职业院校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或专业课程,也是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的必备内容。学习临床医学概论的目的主要是掌握临床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知识,指导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正确地选择调配药物,制定和说明给药方案,更好地发挥药物的临床疗效,减少其不良反应,使临床用药安全有效;能对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作出一个正确评价,为药物的研制、使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今后继续学习新药知识、不断更新药学知识奠定基础,以适应医药市场快速发展的形势。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医药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任务, 为了实现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功能,贯彻理论“必需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方针,就必须具有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 设置临床医学概论课程的基本理念应为: (一)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和职业文化素质 临床医学概论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文化素质,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 (二)在课程结构上重视在专业上的应用,贴近实际

临床医学概论课程应贴近实际,同时应针对学生的兴趣和今后的职业的需求,通过学习常见疾病的基本知识,了解常见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发病机理,诊断,和治疗,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以满足学生的专业需求,培养学生终身的求知和服务人民乐趣,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三)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临床医学概论课程在培养学生掌握常见疾病基本知识的同时,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临床医学知识与技能,培养其对药物探究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及科学思维。 (四)在课程中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突出职业岗位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临床医学概论课程是一门专业课程,将提供给学生今后学习和工作中更高层次知识、技能的专业基础,使其知道如何充分利用临床知识;合理指导用药,提供思维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不断解决新问题的基础上,发生创新思维;提供方法能力和相关实践能力,使学生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供良好的人文精神,使学生会做人,具有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以就业为导向,体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突出培养职业岗位的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就业和专业发展提供帮助。 (五)在课程评价上强调更新观念,促进学生发展 临床医学概论课程应该改革原有单一的评价体系。在新的评价观念指导下,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结合,构建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教师的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