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全等三角形 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十四章  全等三角形 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十四章  全等三角形 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十四章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题

一、单选题

1.如图,∠ACB=90°,AC=BC,AD⊥CE,BE⊥CE,若AD

=3,BE=1,则DE=( )

A.1B.2C.3D.4

2.如图,△ABC的面积为8cm2,BP平分∠ABC,AP⊥BP于P,

连接PC,则△PBC的面积为()

A.2cm2B.3cm2C.4cm2D.5cm2

3.如图,已知AB=AD,那么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能判定

△ABC≌△ADC的是()

A.AC=AC B.∠BAC=∠DAC C.∠BCA=∠DCA

D.∠B=∠D

4.如图,已知,,下列哪个条件不能判定≌

A.∠E=∠F B.∠A=∠D C.AE=DB D.AC=DB

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一条直角边和斜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②有两条边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③有一边相等的两个等边三角形全等;④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①③④

6.如图,△ABC≌△AED,点D在BC边上,

BC∥AE,∠CAB=80°,则∠BAE的度数是( )

A.35°B.30°C.25°D.20°

7.如图,在△ABC和△BDE中,点C在边BD上,边AC交边BE于点F .若

试卷第1页,总4页

AC=BD,AB=ED,BC=BE,则∠ACB等于()

A.∠EDB B.∠BED C.∠EBD D.2∠ABF

8.如图,在中,,,是经过点的一条直线,且、在的两侧,于,于,交于点

,,,则的长()

A.6B.5C.4D.8

9.如图,△ABC中,AB⊥BC,BE⊥AC,∠1=∠2,AD=AB,

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BF=DF B.∠1=∠EFD C.BF>EF D.FD//BC

10.如图,C为线段AE上一动点(不与A、E重合),在AE同侧分别作等边△ABC和等边△CDE,AD与BE交于点O,AD与BC交

于点P,BE与CD交于点Q,连接PQ,以下五个结论:

①AD=BE;②PQ∥AE;③CP=CQ;④BO=OE;⑤∠A

OB=60°,恒成立的结论有()

A.①③⑤B.①③④⑤C.①②③⑤D.①②③④⑤

二、填空题

11.如图,已知△ABC≌△ADE,若AB=7,AC=4,则BE的

值为_____.

12.如图为 6 个边长相等的正方形的组合图形,则

∠1+∠2+∠3=________°

13.如图,在中,AB=AC,∠BAC=90,直角∠EPF的顶点是BC 的中

试卷第2页,总4页

点,两边PE,PF分别交AB,AC于点E,F.给出以下五个结论:(1)AE=CF;(2)∠APE =∠CPF;(3)△EPF是等

腰直角三角形;(4)=(5)EF=AP其中一定

成立的有________个.

14.如图,在△ABC中,∠BAD=∠DAC,DF上

AB,DM⊥AC,AF=10cm,AC=14cm,动点E以2cm/s

的速度从A点向F点运动,动点G以1cm/s的速度从C

点向A点运动,当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点随之停止

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当t=________秒时,△DFE与

△DMG全等.

15.如图,P为等边△ABC内一点,∠APC=150°,且

∠APD=30°,AP=6,CP=3,DP=7,则BD的长为______.

三、解答题

16.如图所示,△ABC ≌△ADE ,延长BC 分别交AD ,DE

于F ,G ,∠CAD =10°,∠ B =∠ D =25°,∠EAB =120°.

求∠DFB 和∠DGB 的度数.

17.(1)如图1,AC=AE,∠1=∠2,∠C=∠E.求

证:BC=DE.

(2)如图2,在△ABC中,AB=AC,D为BC

中点,∠BAD=30°,求∠C的度数.

18.如图,在△ABC中,AB =AC=2,∠B = 40°,点D在线段BC上运动(不与点B,C重合),连接AD,作∠ADE = 40°,DE交线段AC于点E.

(1)当∠BDA = 115°时,∠BAD= °,∠DEC = °,当点D从点B向点C运动时,∠BDA逐渐变(填“大”或“小”).

试卷第3页,总4页

全等三角形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图12 图A ' C A D B E 21图4 C A D B E 图10 C A D B E F 图2 图6 m n C A B 图11 12C A D B E F M N O A B C D F 图 5 A B D C E F 图1 图3 45321D A O E C B D A C B 全等三角形综合复习测试题 一、选一选,看完四个选项后再做决定呀!(每小题3分,共30分) 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5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 】. (A )50 (B )80 (C )50或80 (D )40或65 2. 如图1所示,在△ABC 中,已知点D ,E ,F 分别是BC ,AD ,CE 的中点,且ABC S △=4平方厘米,则BEF S △的值为 【 】. (A )2平方厘米 (B )1平方厘米 (C ) 12平方厘米 (D )1 4 平方厘米 3. 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厘米和9厘米,且第三边为奇数,则第三边长为【 】. (A )5厘米 (B )7厘米 (C )9厘米 (D )11厘米 4. 工人师傅常用角尺平分一个任意角.做法如下:如图2所示,∠AOB 是一个任意角,在边OA ,OB 上分别取OM =ON ,移动角尺,使角尺两边相同的刻度分别与M ,N 重合.过角尺顶点C 的射线OC 即是∠AOB 的平分线.这种做法的道理是 【 】. (A )HL (B )SSS (C )SAS (D )ASA 5. 利用三角形全等所测距离叙述正确的是( ) A.绝对准确 B.误差很大,不可信 C.可能有误差,但误差不大,结果可信 D.如果有误差的话就想办法直接测量,不能用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测距离 6. 在图3所示的3×3正方形网格中,∠1+∠2+∠3+∠4+∠5等于 【 】. (A )145° (B )180° (C )225° (D )270° 7. 根据下列条件,能判定△ABC ≌△A ′B ′C ′的是 【 】. (A )AB =A ′B ′,BC =B ′C ′,∠A =∠A ′ (B )∠A =∠A ′,∠B =∠B ′,AC =B ′C ′ (C )∠A =∠A ′,∠B =∠B ′,∠C =∠C ′ (D )AB =A ′B ′,BC =B ′C ′,△ABC 的周长等于△A ′B ′C ′的周长 8. 如图4所示,△ABC 中,∠C =90°,点D 在AB 上,BC =BD ,DE ⊥AB 交AC 于点E .△ABC 的周长为12,△ADE 的周长为6.则BC 的长为 【 】. (A )3 (B )4 (C )5 (D )6 9. 将一副直角三角尺如图5所示放置,已知AE BC ∥,则AFD ∠的度数是 【 】. (A )45 (B )50 (C )60 (D )75 图7 图8 10. 如图6所示,m ∥n ,点B ,C 是直线n 上两点,点A 是直线m 上一点,在直线m 上另找一点D ,使得以点D ,B ,C 为顶点的三角形和△ABC 全等,这样的点D 【 】. (A )不存在 (B )有1个 (C )有3个 (D )有无数个 二、填一填,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每小题3分,共30分) 1.在ABC ?中,若A ∠=112 3 B C =∠,则ABC ?是 三角形. 2. 如图7所示,BD 是ABC ?的中线,2AD =,5AB BC +=,则ABC ?的周长是 . 3. 如图8所示所示,在ABC ?中,BD ,CE 分别是AC 、AB 边上的高,且BD 与CE 相交于点O ,如果135BOC ∠=?,那么A ∠的度数为 . 4. 有5条线段,长度分别为1厘米、2厘米、3厘米、4厘米、5厘米,以其中三条线段为边长,共可以组成________个形状不同的三角形. 5. 如图9所示,将纸片△ABC 沿DE 折叠,点A 落在点A ′处,已知∠1+∠2=100°,则∠A 的大小等于_____度. 6. 如图10所示,有两个长度相同的滑梯(即BC =EF ),左边滑梯的高度AC 与右边滑梯水平方向的长度DF 相等,则△ABC ≌△DEF ,理由是______. 7. 如图11所示,AD ∥BC ,AB ∥DC ,点O 为线段AC 的中点,过点O 作一条直线分别与AB 、CD 交于点M 、N .点E 、F 在直线MN 上,且OE =OF .图中全等的三角形共有____对. 8. 如图12所示,要测量河两岸相对的两点A 、B 的距离,在AB 的垂线BF 上取两点C 、D ,使BC =CD ,过D 作BF 的垂线DE ,与AC 的延长线交于点E ,则∠ABC =∠CDE =90°,BC =DC ,∠1=______,△ABC ≌_________,若测得DE 的长为25 米,则河宽AB 长为_________. 9. 如图13所示,有一底角为35°的等腰三角形纸片,现过底边上一点,沿与底边垂直的方向将其剪开,分成三角形和四边形两部分,则四边形中,最大角的度数是 . 10. 如图14所示,三角形纸片ABC ,AB =10厘米,BC =7厘米,AC =6厘米.沿 过点B 的直线折叠这个三角形,使顶点C 落在AB 边上的点E 处,折痕为BD ,则△AED 的周长为______厘米. 图14 C A D B E 图13 35°

练习-《全等三角形》整章水平测试题

《全等三角形》整章水平测试题 一、认认真真选,沉着应战! 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 .全等三角形的高相等 B .全等三角形的中线相等 C .全等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相等 D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的平分线相等 2. 下列各条件中,不能作出惟一三角形的是( ) A .已知两边和夹角 B .已知两角和夹边 C .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 D .已知三边 4.下列各组条件中,能判定△ABC ≌△DEF 的是( ) A .A B =DE ,B C =EF ,∠A =∠D B .∠A =∠D ,∠ C =∠F ,AC =EF C .AB =DE ,BC =EF ,△ABC 的周长= △DEF 的周长 D .∠A =∠D ,∠B =∠ E ,∠C =∠F 5.如图,在△ABC 中,∠A :∠B :∠C =3:5:10,又△MNC ≌△ABC ,则∠BCM :∠BCN 等于( ) A .1:2 B .1:3 C .2:3 D .1:4 6.如图, ∠AOB 和一条定长线段A ,在∠AOB 内找一点P ,使P 到OA 、OB 的距离都等于A ,做法如下:(1)作OB 的垂线NH ,使NH =A ,H 为垂足.(2)过N 作NM ∥OB .(3)作∠AOB 的平分线OP ,与NM 交于P .(4)点P 即为所求.其中(3)的依据是( ) A .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B .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C .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D .到线段的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7. 如图,△ABC 的三边AB 、BC 、CA 长分别是20、30、40,其三条角平分线将△ABC 分为三个三角形,则S △ABO ︰S △BCO ︰S △CAO 等于( ) A .1︰1︰1 B .1︰2︰3 C .2︰3︰4 D .3︰4︰5 8.如图,从下列四个条件:①BC =B ′C , ②AC =A ′C , ③∠A ′CB =∠B ′CB ,④AB =A ′B ′中,任取三个为条件, 余下的一个为结论,则最多可以构成正确的结论的个数是(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A C B A

第11章 全等三角形 重庆市云阳县养鹿中学单元练习题

E F C D A B A D C B A 养鹿中学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练习试题 (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度的反复训练才能取得跟多的收获,我们设计的试卷主要就是从这点出发,所以从你下载这张试卷开始,就与知识接近了一步。 姓名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 一、精心选一选(每小题3分,共42分) 1、不能推出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 ) A 、有两边和夹角对应相等 B 、有两角和夹边对应相等 C 、有两角和一边对应相等 D 、有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 2.如图所示,△ABD ≌△CDB ,下面四个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 、△ABD 和△CDB 的面积相等 B 、△ABD 和△CDB 的周长相等 C 、∠A +∠ABD =∠C +∠CBD D 、AD ∥BC ,且AD =BC (第2题) (第4题) (第5题) 3、下列命题是假命题的是( ) A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高、对应中线、对应角平分线相等 B 、有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平分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C 、有两条边和其中一条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D 、有两条边和其中一条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如图,已知AB =DC ,AD =BC ,E ,F 在DB 上两点且BF =DE ,若∠AEB =120°,∠ADB =30°,则∠BCF = ( ) A 、150° B 、40° C 、80° D 、90°

A C E D B B C E D A 5、方格纸中,每个小格顶点叫做一个格点,以格点连线为边的三角形叫做格点三角形.如图, 在4×4的方格纸中,有两个格点三角形△ABC、△DEF,下列说法中成立的是() A、∠BCA=∠EDF B、∠BCA=∠EFD C、∠BAC=∠EFD D、这两个三角形中,没有相等的角 6、如图所示,已知在△ABC中,∠C=90°,AD=AC,DE⊥AB交BC于点E,若∠B=28°, 则∠AEC=( ) A、28° B、59° C、60° D、62° (第6题) (第7题) (第10题) 7、如图,要测量河岸相对两点A、B的距离,先在AB的垂线BF上取两点C、D,使CD=BC, 再作出BF的垂线DE,使A、C、E在同一直线上,可以证明△EDC≌△ABC得ED=AB,因此测得DE的长就是AB的长,判断△EDC≌△ABC的理由是() A、角边角 B、边角边 C、边边边 D、斜边、直角边 8、在△ABC与△DEF中,如果∠A=∠D,∠B=∠E,要使这两个三角形全等,还需要的条件 可以是() A、AB=EF B、BC=EF C、AB=AC D、∠C=∠D 9、△ABC和△A′B′C′中,条件①AB=A′B′,②BC=B′C′,③AC= A′C′,④∠A=∠A,⑤∠B=∠B′,⑥∠C=∠C′,则下列各组条件中不能保证△ABC≌△A′B′C′的一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③⑤ D、②⑤⑥ 10、如图所示,亮亮书上的三角形被墨迹污染了一部分,很快他就根据所学知识画出一个与 书上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完全一样的依据是() A. SSS B. SAS C. AAS D. ASA 11、下列图形中,△A?B?C?与△ABC关于直线MN成轴对称的是() A′B′C′ C A B M C A B M A′ B′ C′ B′ C M A B A′ C′ B′ A′ C′ C M B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题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成绩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把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对应括号内)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B ) ①正方形都是全等形;②等边三角形都是全等形;③形状相同的图形是全等形;④大小相同的图形是全等形;⑤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全等形。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ABC 全等于△DEF ,下列记法中正确的是( C ) A .△ABC =△DEF B .△AB C ∽△DEF C .△ABC ≌△DEF D . 以上三种记法都不正确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C ) ①全等三角形对应顶点所对应的角是对应角;②全等三角形对应顶点所对的边是对应边;③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④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4.如图所示,△ABD ≌△CDB ,下面四个结论中,不正确... 的是( C ) A .△ABD 和△CDB 的面积相等 B .△ABD 和△CDB 的周长相等 C .∠A+∠ABD =∠C+∠CBD D .AD ∥BC ,且AD =BC 5.如图,已知AB =DC ,AD =BC ,E ,F 是DB 上两点,且BF =DE ,∠AEB =120°,∠ADB =30°,则∠BCF 等于( B ) A .60° B .90° C .120° D .150° 6.下列条件中,能作出唯一三角形的是( A ) A .已知两边 B .已知两角 C .已知两边一角 D .已知两角一边 7.如图所示,∠ACB =∠DFE ,BC =EF ,如果要使得△ABC ≌△DEF ,则还须补充的一个条件可以是( A ) A .∠ABC =∠DEF B .∠ACE =∠DFB C .BF =EC D .AB =DE D 5题 D A B C 4题 8题 A B C D F E 1 2 A D B C E 7题 F

八年级上册数学 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八年级上册数学 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一、八年级数学轴对称三角形填空题(难) 1.在Rt △ABC 中,∠ABC=90°,AB=3,BC=4,点E ,F 分别在边AB ,AC 上,将△AEF 沿直线EF 翻折,点A 落在点P 处,且点P 在直线BC 上.则线段CP 长的取值范围是____. 【答案】15CP ≤≤ 【解析】 【分析】 根据点E 、F 在边AB 、AC 上,可知当点E 与点B 重合时,CP 有最小值,当点F 与点C 重合时CP 有最大值,根据分析画出符合条件的图形即可得. 【详解】 如图,当点E 与点B 重合时,CP 的值最小, 此时BP=AB=3,所以PC=BC-BP=4-3=1, 如图,当点F 与点C 重合时,CP 的值最大, 此时CP=AC , Rt △ABC 中,∠ABC=90°,AB=3,BC=4,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C=5,所以CP 的最大值为5, 所以线段CP 长的取值范围是1≤CP≤5, 故答案为1≤CP≤5.

【点睛】 本题考查了折叠问题,能根据点E、F分别在线段AB、AC上,点P在直线BC上确定出点E、F位于什么位置时PC有最大(小)值是解题的关键. 2.△ABC与△DEF是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BAC=∠D=90°,AB=AC=6.现将 △DEF与△ABC按如图所示的方式叠放在一起,使△ABC保持不动,△DEF运动,且满足点E在边BC上运动(不与B,C重合),边DE始终经过点A,EF与AC交于点M.在△DEF 运动过程中,若△AEM能构成等腰三角形,则BE的长为______. 【答案】363 【解析】 【分析】 分若AE=AM 则∠AME=∠AEM=45°;若AE=EM;若MA=ME 则∠MAE=∠AEM=45°三种情况讨论解答即可; 【详解】 解:①若AE=AM 则∠AME=∠AEM=45° ∵∠C=45° ∴∠AME=∠C 又∵∠AME>∠C ∴这种情况不成立; ②若AE=EM ∵∠B=∠AEM=45° ∴∠BAE+∠AEB=135°,∠MEC+∠AEB=135° ∴∠BAE=∠MEC 在△ABE和△ECM中, B BAE CEN AE EII C ∠=∠ ? ? ∠=∠ ? ?= ? , ∴△ABE≌△ECM(AAS), ∴CE=AB6,

全等三角形章节测试(A卷)

八年级数学人教版 全等三角形章节测试(A 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学校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 下列图形是全等图形的是() A . B . C . D .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B .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C .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D .所有的等边三角形全等 3. 请仔细观察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A ′O ′B ′等于已知角∠AOB 的示意图.请 你根据所学的知识,说明作出∠A ′O ′B ′=∠AOB 的依据是() A .SSS B .AAS C .SAS D .ASA A' O' B'C' D'D C B O A 4. 如图,a ,b ,c 分别表示△ABC 的三边长,则下图中与△ABC 一定全等的三 角形是() C B A c b a 73° 53° 53° b a 53° a 53° 73° a b a 54° A . B . C . D . 5. 如图,已知△AB E ≌△ACD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1=∠2 B .∠BAD =∠CAE C .BE =DC D .AD =DE

1 2A E 6. 如图,AE =AF ,AB =AC ,EC 与BF 交于点O ,∠A =60°,∠B =25°,则 ∠EOB 的度数为() A .70° B . 60° C .85° D .75° A B C E F O 7. 如图,AD 是△ABC 中∠BAC 的平分线,DE ⊥AB 于点E .若S △ABC =7,DE =2, AB =4,则AC 的长是() A .4 B .3 C .6 D .5 A B C D E 8. 如图,直线a ,b ,c 表示三条公路,现要建一个货物中转站,要求它到三条 公路的距离相等,则可供选择的地址有() A .一处 B .两处 C .三处 D .四处 a b c 9. 两组邻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叫做“筝形”.如图,四边形ABCD 是一个筝形, 其中AD =CD ,AB =CB ,詹姆斯在探究筝形的性质时,得到如下结论: ①AC ⊥BD ;②AO =CO =12AC ;③△ABD ≌△CBD ;④S 四边形ABCD =1 2 AC ×BD .

《新人教版全等三角形》基础测试题及答案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下列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有( ) ⑴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形;⑵在两个三角形中,相等的角是对应角,相等的边是对应边;⑶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中线及对应角平分线分别相等, A、3个 B、2个 C、1个 D、0个 2.如图,已知△ABC的六个元素,则下面甲、乙、丙三个三角形中和△ABC全等的图形是()A.甲和乙B.乙和丙C.只有乙D.只有丙 3.在⊿ABC和⊿A′B′C′中,AB=A′B′,∠A=∠A′,若证⊿ABC≌⊿A′B′C′还要从下列条件中补选一个,错误的选法是() A. ∠B=∠B′ B. ∠C=∠C′ C. BC=B′C′ D. AC=A′C′ 4.P是∠AOB平分线上一点,CD⊥OP于F,并分别交OA、OB于CD,则CD_____P点到∠AOB两边距离之和.( ) A.小于B.大于C.等于D.不能确定 (4题)(5题)(7题) 5.如图,从下列四个条件:①BC=B′C,②AC=A′C,③∠A′CA=∠B′CB,④AB=A′B′中,任取三个为条件,余下的一个为结论,则最多可以构成正确的结论的个数是() A.1个B.2个C.3个D.4个 6.有以下条件:①一锐角与一边对应相等;②两边对应相等;③两锐角对应相等。其中能判断两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是() A.① B ② C ③ D ①② 7.如图,△ABC的三边AB、BC、CA长分别是20、30、40,其三条角平分线将△ABC分为三个三角形,则S△ABO︰S△BCO︰S△CAO等于() A.1︰1︰1 B.1︰2︰3 C.2︰3︰4 D.3︰4︰5 8.如图所示,在Rt△ABC中,AD是斜边上的高,∠ABC的平分线分别 A E F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题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个面积相等的图形,一定是全等图形 B.两个等边三角形是全等图形 C.两个全等图形的面积一定相等 D.若两个图形周长相等,则它们一定是全等图形 2.如图,△ABC中,AD是角平分线,BE是△ABD中的中线,若△ABC的面积是24,AB =5,AC=3,则△ABE的面积是() A.15 B.12 C.7.5 D.6 3.如图,Rt△ABC中,∠C=90°,AD平分∠BAC,交BC于点D,AB=10,S△ABD=15,则CD的长为() A.3 B.4 C.5 D.6 4.如图,AD是△ABC的中线,E,F分别是AD和AD延长线上的点,且DE=DF,连接BF,CE、下列说法:①CE=BF;②△ABD和△ACD面积相等;③BF∥CE;④△BDF ≌△CDE.其中正确的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5.如图,AB=DB,∠1=∠2,请问添加下面哪个条件不能判断△ABC≌△DBE的是() A.BC=BE B.AC=DE C.∠A=∠D D.∠ACB=∠DEB 6.如图所示,在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ABD≌△BAC的条件是() A.∠D=∠C,∠BAD=∠ABC B.∠BAD=∠ABC,∠ABD=∠BAC C.BD=AC,∠BAD=∠ABC D.AD=BC,BD=AC 7.如图,聪聪书上的三角形被墨迹污染了一部分,他根据所学知识很快就画了一个与书本上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那么聪聪画图的依据是() A.SSS B.SAS C.ASA D.AAS 8.如图,已知△ABE≌△ACD,∠1=∠2,∠B=∠C,不正确的等式是() A.AB=AC B.∠BAE=∠CAD C.BE=DC D.AD=DE 9.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示意图如下,则要说明∠D′O′C′=∠DOC,需要证明△D′O′C′≌△DOC,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依据是() A.SAS B.SSS C.ASA D.AAS

全等三角形综合测试题-(有答案)

图4 C A D B E 图 2 图1 全等三角形综合复习测试题 班级 学号 姓名 分数_______ 一、选一选,看完四个选项后再做决定呀!(每小题3分,共30分) 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5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 】. (A )50 (B )80 (C )50或80 (D )40或65 2. 如图1所示,在△ABC 中,已知点D ,E ,F 分别是BC ,AD ,CE 的中点,且ABC S △=4平方厘米,则BEF S △的值为 【 】. (A )2平方厘米 (B )1平方厘米 (C ) 12平方厘米 (D )1 4 平方厘米 3. 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厘米和9厘米,且第三边为奇数,则第三边长为【 】. (A )5厘米 (B )7厘米 (C )9厘米 (D )11厘米 4. 工人师傅常用角尺平分一个任意角.做法如下:如图2所示,∠AOB 是一个任意角,在边OA ,OB 上分别取OM =ON ,移动角尺,使角尺两边相同的刻度分别与M ,N 重合.过角尺顶点C 的射线OC 即是∠AOB 的平分线.这种做法的道理是 【 】. (A )HL (B )SSS (C )SAS (D )ASA 5. 利用三角形全等所测距离叙述正确的是( ) A.绝对准确 B.误差很大,不可信 C.可能有误差,但误差不大,结果可信 D.如果有误差的话就想办法直接测量,不能用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测距离 6. 在图3所示的3×3正方形网格中,∠1+∠2+∠3+∠4+∠5等于 【 】. (A )145° (B )180° (C )225° (D )270° 7. 根据下列条件,能判定△ABC ≌△A ′B ′C ′的是 【 】. (A )AB =A ′B ′,BC =B ′C ′,∠A =∠A ′ (B )∠A =∠A ′,∠B =∠B ′,AC =B ′C ′ (C )∠A =∠A ′,∠B =∠B ′,∠C =∠C ′ (D )AB =A ′B ′,BC =B ′C ′,△ABC 的周长等于△A ′B ′C ′的周长 8. 如图4所示,△ABC 中,∠C =90°,点D 在AB 上,BC =BD ,DE ⊥AB 交AC 于点E .△ABC 的周长为12,△ADE 的周长为6.则BC 的长为 【 】. (A )3 (B )4 (C )5 (D )6

全等三角形综合测试题含答案经典试卷(供参考)

图4 C A D B E 图2 A B D C E F 图1 图 3 45321第十一章 全等三角形综合复习测试题 一、选一选,看完四个选项后再做决定呀!(每小题3分,共30分) 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5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 】. (A )50 (B )80 (C )50或80 (D )40或65 2. 如图1所示,在△ABC 中,已知点D ,E ,F 分别是BC ,AD ,CE 的中点,且ABC S △=4平方厘米,则BEF S △的值为 【 】. (A )2平方厘米 (B )1平方厘米 (C ) 12平方厘米 (D )1 4 平方厘米 3. 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厘米和9厘米,且第三边为奇数,则第三边长为【 】. (A )5厘米 (B )7厘米 (C )9厘米 (D )11厘米 4. 工人师傅常用角尺平分一个任意角.做法如下:如图2所示,∠AOB 是一个任意角,在边OA ,OB 上分别取OM =ON ,移动角尺,使角尺两边相同的刻度分别与M ,N 重合.过角尺顶点C 的射线OC 即是∠AOB 的平分线.这种做法的道理是 【 】. (A )HL (B )SSS (C )SAS (D )ASA 5. 利用三角形全等所测距离叙述正确的是( ) A.绝对准确 B.误差很大,不可信 C.可能有误差,但误差不大,结果可信 D.如果有误差的话就想办法直接测量,不能用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测距离 6. 在图3所示的3×3正方形网格中,∠1+∠2+∠3+∠4+∠5等于 【 】. (A )145° (B )180° (C )225° (D )270° 7. 根据下列条件,能判定△ABC ≌△A ′B ′C ′的是 【 】. (A )AB =A ′B ′,BC =B ′C ′,∠A =∠A ′ (B )∠A =∠A ′,∠B =∠B ′,AC =B ′C ′ (C )∠A =∠A ′,∠B =∠B ′,∠C =∠C ′ (D )AB =A ′B ′,BC =B ′C ′,△ABC 的周长等于△A ′B ′C ′的周长 8. 如图4所示,△ABC 中,∠C =90°,点D 在AB 上,BC =BD ,DE ⊥AB 交AC 于点E .△ABC 的周长为12,△ADE 的周长为6.则BC 的长为 【 】. (A )3 (B )4 ( C )5 ( D )6 9. 将一副直角三角尺如图5所示放置,已知AE BC ∥,则AFD ∠的度数是 【 】. (A )45 (B )50 (C )60 (D )75

第11章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题(含答案)2

第 1 1 章《全等三角形题 ( 4 分,共 40 分) 1. 下列可使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 A . 条相等 B .两条直角C .一 个锐相等 D . 两个 锐 相等 2. 如图,点 P 是△ ABC 内的一点,若 PB =PC ,则 A .点 P 在∠ ABC 的平分线上 B.点 P 在∠ AC B 的平分线上 C.点 P 在边 AB 的垂直平分线上 D.点 P 在边 BC 的垂直平分线上 3. 如图, AD 是 △ ABC 的中线, E ,F 分别是 AD 和 AD 延长线上的 A 点,且 DE DF ,连结 BF ,CE. 下列说法:① CE =BF ;②△ ABD 和△ ACD 面积相等; ③BF ∥CE ;④△ BDF ≌ △ CDE . 其中正确的有 E A. 1 个 B. 2 个 C. 3 个 D. 4 个 4. 平分∠ ADC ,EC 平分∠ BCD ,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有 F A. ∠ADE =∠CDE B.DE ⊥EC C.AD·B C=BE·D E D. C D=AD+BC A C 5. 使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 P A . 斜 边相等 B . 两直角相等 B O D C . 一锐相等 D . 两锐相等 6. 如图, OP 平分∠ AOB ,PC ⊥OA 于 C ,PD ⊥OB 于 D ,则 PC 与 PD 的大小关系 A. PC >PD B.PC =PD C. P C <PD D.不能确定 7. 用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下列图形:①平行四边形;②矩形;③菱形;④正方形; ⑤等腰三角形;⑥等边三角形,其中不一定能拼成的图形是 A E D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③④⑤ D. ③④⑥ 8. 如图 ,平行四边形 ABCD 中,AC 、BD 相交于点 O,过点 O 作直线 O 分别交于 AD 、BC 于点 E 、F,那么图中全等的三角形共有 B F C - 1 -

人教版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题(供参考)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 .全等三角形的高相等 B .全等三角形的中线相等 C .全等三角形的垂直平分线相等 D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的平分线相等 2.下列条件中,能够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有( ) ①两边及其中一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 ②两角及第三个角的角平分线对应相等; ③有两条边相等的两直角三角形全等;④两个等腰三角形任意两条对应边相等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3.若△ABC ≌△DEF ,△ABC 的周长为100,AB=30,EF=25,则AC=( ) A 、55 B 、45 C 、30 D 、25 4.如图,OA OB =,OC OD =,50O ∠=,35D ∠=,则AEC ∠等于( ) A 、60 B 、50 C 、45 D 、30 5.如图,AB =AC ,BD ⊥AC 于D ,CE ⊥AB 于E ,BD 、CE 交于O ,连结AO ,则图中共有全等的三角形的对数为( ) A 、2对 B 、3对 C 、4对 D 、5对 6.如图,AB//D E ,CD =B F ,若△ABC ≌△EDF ,还需要补充的条件可以是( ) A 、AC =EF B 、AB =DE C 、∠B =∠E D 、不用补充 O E D C A B 第4题图 第5题图 第6题图 第7题图 7.如图,在△ABC 中,∠C=90°,AD 平分∠BAC 交BC 于D ,若BC=64,且BD :CD=9:7, 则点D 到AB 边的距离为( ) A 、18 B 、32 C 、28 D 、2 第8题图 8.如图, ∠AOB 和一条定长线段a ,在∠AOB 内找一点P ,使P 到OA 、OB 的距离都等于a ,做法如下: (1)作OB 的垂线NH ,使NH =a ,H 为垂足. O E A B D C A C D B

【精选】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一、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解答题压轴题(难) 1.取一副三角板按图()1拼接,固定三角板60,()30ADC D ACD ∠=∠=,将三角板 45()ABC BAC BCA ∠=∠=绕点A 依顺时针方向旋转一个大小为a 的角00) 45(a ≤≤得到ABM ,图()2所示.试问: ()1当a 为多少时,能使得图()2中//AB CD ?说出理由, ()2连接BD ,假设AM 与CD 交于,E BM 与CD 交于F ,当00 )45(a ≤≤时,探索 DBM CAM BDC ∠+∠+∠值的大小变化情况,并给出你的证明. 【答案】(1)15°;(2)DBM CAM BDC ∠+∠+∠的大小不变,是105,证明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由//AB CD 得到30BAC C ∠=∠=,即可求出a ; (2)DBM CAM BDC ∠+∠+∠的大小不变,是105?,由FEM CAM C ∠=∠+∠, 30C ∠=?, EFM BDC DBM ∠=∠+∠, 45M ∠=?,即可利用三角形内角和求出答案. 【详解】 ()1当a 为15时,//AB CD , 理由:由图()2,若//AB CD ,则30 BAC C ∠=∠=, 453015a CAM BAM BAC ∴=∠=∠-∠=-?=?, 所以,当a 为15时,//AB CD . 注意: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解法:

第一种:把//AB CD 当做条件求出a 为15, 第二种:把a 为15当做条件证出//AB CD , 这两种解法都是正确的. ()2DBM CAM BDC ∠+∠+∠的大小不变,是105? 证明: ,30FEM CAM C C ∠=∠+∠∠=?, 30FEM CAM ∴∠=∠+?, EFM BDC DBM ∠=∠+∠, DBM CAM BDC EFM CAM ∴∠+∠+∠=∠+∠, 180,45EFM FEM M M ∠+∠+∠=∠=?, 3045180BDC DBM CAM ∴∠+∠+∠+?+?=?, 1803045105DBM CAM BDC ∴∠+∠+∠=?--=?, 所以,DBM CAM BDC ∠+∠+∠的大小不变,是105. 【点睛】 此题考查旋转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2)中将角度和表示为三角形的外角是解题的关键. 2.(1)如图1,在Rt △ABC 中,AB AC =,D 、E 是斜边BC 上两动点,且∠DAE=45°,将△ABE 绕点A 逆时针旋转90后,得到△AFC ,连接DF . (1)试说明:△AED ≌△AFD ; (2)当BE=3,CE=9时,求∠BCF 的度数和DE 的长; (3)如图2,△ABC 和△ADE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DAE=90°,D 是斜边BC 所在直线上一点,BD=3,BC=8,求DE 2的长. 【答案】(1)略(2)∠BCF=90° DE=5 (3)34或130 【解析】 试题分析:()1由ABE AFC ≌, 得到AE AF =,BAE CAF ∠=∠,

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 11 章《全等三角形》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40 分) 1.下列可使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 A. 一条边对应相等 B. 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C.一个锐角对应相等 D. 两个锐角对应相等 2.如图,点 P 是△ ABC 内的一点,若 PB=PC ,则 A .点 P 在∠ ABC 的平分线上 B.点 P 在∠ AC B 的平分线上 C.点 P 在边 AB 的垂直平分线上 D .点 P 在边 BC 的垂直平分线上 3. 如图, AD 是△ ABC 的中线, E, F 分别是 AD 和 AD 延长线上的A 点,且 DE DF ,连结BF,CE.下列说法:①CE=BF;②△ABD 和△ ACD 面积相等;③BF ∥ CE;④△ BDF ≌△ CDE. 其中正确的有 E A.1 个 B.2个 C.3个 D. 4个 C B 4. 在直角梯形 ABCD 中, AD∥ BC,∠ B=90 °,E 为 AB 上一点,且 ED D 平分∠ ADC , EC 平分∠ BCD ,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有F A. ∠ADE =∠CDE B.DE ⊥ EC C.AD ·BC=BE·DE D.CD =AD +BC A 5. 使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C P A. 斜边相等 B. 两直角边对应相等O D B C. 一锐角对应相等 D. 两锐角对应相等 6.如图, OP 平分∠ AOB, PC⊥ OA 于 C, PD⊥ OB 于 D ,则 PC 与 PD 的大小关系 A. PC>PD B.PC= PD C.PC< PD D.不能确定 7.用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下列图形:①平行四边形;②矩形;③菱形;④正方形;⑤等腰 三角形;⑥等边三角形,其中不一定能拼成的图形是 A E D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③④⑤ D. ③④⑥ O 8. 如图 ,平行四边形 ABCD 中 ,AC、 BD 相交于点 O,过点 O 作直线分 别交于 AD 、 BC 于点 E、 F,那么图中全等的三角形共有B F C A.2 对 B.4 对 C.6 对 D.8 对

第11章-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题(含答案)-2

第11章《全等三角形》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 (每小题4分,共40分) 1. 下列可使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 A.一条边对应相等 B.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C.一个锐角对应相等 D.两个锐角对应相等 2. 如图,点P 是△ABC 的一点,若PB =PC ,则 A .点P 在∠ABC 的平分线上 B.点P 在∠AC B 的平分线上 C .点P 在边AB 的垂直平分线上 D .点P 在边BC 的垂直平分线上 3. 如图, AD 是ABC △的中线, E , F 分别是AD 和AD 延长线上的点,且DE DF ,连结BF ,CE . 下列说法:①CE =BF ;②△ABD 和△ACD 面积相等;③BF ∥CE ;④△BDF ≌△CDE . 其中正确的有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4. 在直角梯形ABCD 中,AD ∥BC ,∠B =90°,E 为AB 上一点,且ED 平分∠ADC ,EC 平分∠BCD ,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有 A.∠ADE =∠CDE B.DE ⊥EC C.AD ·BC =BE ·DE D.CD =AD +BC 5. 使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 A. 斜边相等 B. 两直角边对应相等 C. 一锐角对应相等 D. 两锐角对应相等 6. 如图,OP 平分∠AOB ,PC ⊥OA 于C ,PD ⊥OB 于D ,则PC 与PD 的大小关系 A.PC >PD B.PC =PD C.PC <PD D.不能确定 7. 用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下列图形:①平行四边形;②矩形;③菱形;④正方形;⑤等腰三角形;⑥等边三角形,其中不一定能拼成的图形是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③④⑤ D. ③④⑥ 8. 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中,AC 、BD 相交于点O ,过点O 作直线分 A D C B E F A E D O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第12章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题(一)

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题(一) 一.选择题 1.如图,在△ABC和△DEF中,AB=DE,AB∥DE,运用“SAS”判定△ABC≌△DEF,需补充的条件是() A.AC=DF B.∠A=∠D C.BE=CF D.∠ACB=∠DFE 2.下列各组中的两个图形属于全等图形的是() A.B. C.D. 3.如图,∠C=∠D,∠ABC=∠BAD,可证明△ABC≌△BAD.使用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A.SSS B.SAS C.ASA D.AAS 4.如图,点B、F、C、E在一条直线上(点F,C之间不能直接测量),点A,D在BE的异侧,如果测得AB=DE,AB∥DE,AC∥DF.若BE=14m,BF=5m,则FC的长度为() A.3B.4C.5D.6 5.如图,P是△ABC的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连接P A、PB、PC,若△P AB、△PBC、△P AC

的面积分别为S1、S2、S3,则S1()S2+S3. A.>B.=C.<D.无法确定 6.如图,C是∠AOB的平分线上一点,添加下列条件不能判定△AOC≌△BOC的是() A.OA=OB B.AC=BC C.∠A=∠B D.∠1=∠2 7.点P在∠AOB的平分线上,点P到OA边距离等于8,点Q是OB边上的任意一点,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PQ>8B.PQ≥8C.PQ<8D.PQ≤8 8.在作图题中,利用下列各条件作出的直角三角形不唯一的是()A.已知两直角边 B.已知一直角边和它的对角 C.已知两锐角 D.已知斜边和一直角边 9.如图两个直角三角形,若△ABC≌△CDE,则线段AC和线段CE的关系是() A.既不相等也不互相垂直B.相等但不互相垂直 C.互相垂直但不相等D.相等且互相垂直 10.如图,为了测量池塘东西两边A、B之间的宽度,小明同学先从A点向南走到点O处,再继续向南走相同的距离到达点C,然后从点C开始向西走到与O、B两点共线的点D 处,测量C、D间的距离就是A,B间的距离.这里判断△OCD≌△OAB的直接依据是

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一、八年级数学轴对称三角形填空题(难) 1.我们知道,经过三角形一顶点和此顶点所对边上的任意一点的直线,均能把三角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 (1)如图,在ABC ?中,25,105 A ABC ∠=?∠=?,过B作一直线交AC于D,若BD 把ABC ?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则BDA ∠的度数是______. (2)已知在ABC ?中,AB AC =,过顶点和顶点对边上一点的直线,把ABC ?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则A ∠的最小度数为________. 【答案】130? 180 7 ? ?? ? ?? 【解析】 【分析】 (1)由题意得:DA=DB,结合25 A ∠=?,即可得到答案; (2)根据题意,分4种情况讨论,①当BD=AD,CD=AD,②当AD=BD,AC=CD, ③AB=AC,当AD=BD=BC,④当AD=BD,CD=BC,分别求出A ∠的度数,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1)由题意得:当DA=BA,BD=BA时,不符合题意, 当DA=DB时,则∠ABD=∠A=25°, ∴∠BDA=180°-25°×2=130°. 故答案为:130°; (2)①如图1,∵AB=AC,当BD=AD,CD=AD, ∴∠B=∠C=∠BAD=∠CAD, ∵∠BAC+∠B+∠C=180°, ∴4∠B=180°, ∴∠BAC=90°. ②如图2,∵AB=AC,当AD=BD,AC=CD, ∴∠B=∠C=∠BAD,∠CAD=∠CDA, ∵∠CDA=∠B+∠BAD=2∠B, ∴∠BAC=3∠B, ∵∠BAC+∠B+∠C=180°, ∴5∠B=180°,

∴∠B=36°, ∴∠BAC=108°. ③如图3,∵AB=AC,当AD=BD=BC, ∴∠ABC=∠C,∠BAC=∠ABD,∠BDC=∠C, ∵∠BDC=∠A+∠ABD=2∠BAC, ∴∠ABC=∠C=2∠BAC, ∵∠BAC+∠ABC+∠C=180°, ∴5∠BAC=180°, ∴∠BAC=36°. ④如图4,∵AB=AC,当AD=BD,CD=BC, ∴∠ABC=∠C,∠BAC=∠ABD,∠CDB=∠CBD,∵∠BDC=∠BAC+∠ABD=2∠BAC, ∴∠ABC=∠C=3∠BAC, ∵∠BAC+∠ABC+∠C=180°, ∴7∠BAC=180°, ∴∠BAC= 180 () 7 ?. 综上所述,∠A的最小度数为: 180 () 7 ?. 故答案是: 180 () 7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与外角的性质,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类讨论,是解题的关键.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2章全等三角形拔高练习题

6.女口图所示,已知 AE! AB, AF 丄 AC, AE=AB AF=AC 求证:(1) EC=BF (2) EC ! BF 全等三角形拔高练习 1?已知:AD 平分/ BAC , AC=AB+BD ,求证:/ B=2 / C 2?如图,MBC 中,AB=2AC AD 平分 N BAC ,且 AD=BD 求 证:CDLAC 3?如图,四边形 ABCD 中,AB // DC , BE 、CE 分别平分/ ABC 、/ BCD ,且点E 在AD 上。 求证:BC=AB+DC 。 4..如图所示,已知△ ABC 中AB > AC , AD 是/ BAC 的平分线,M 是AD 上任意一点, 求证:MB — MC V AB — AC 4 5..如图①,E 、F 分别为线段 AC 上的两个动点,且DE 丄AC 于E, BF 丄AC 于F ,若AB=CD , AF=CE , BD 交AC 于点 M . (1)求证:MB = MD , ME=MF (2)当E 、F 两点移动到如图② 的位置时,其余条件不变,上述结论能否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A C D A C B' D B C

7?平面内有一等腰直角三角板(/ ACB= 90° )和一直线MN过点C作CE L MNT点E, 过点B 作BF丄MN于点F.当点E与点A重合时(如图1),易证:AF+ BF= 2CE当三角板绕点A顺时针旋转至图2的位置时,上述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线段AF、BF、CE之间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你的猜想,不需证明. 10. 如图所示,△ 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Z ACB = 90°, AD是BC边上的中线,过C作 交AD 于点F ,求证:Z ADC = Z BDE . 11. 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H ,G分别在AC , AB上,且HD = BD.(1)求证:Z B与Z AHD互补; (2)若Z B + 2 Z DGA = 180°,请探究线段AG与线段AH、HD之间满足的等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12. 已知,E是AB 中点,AF=BD BD=5 AC=7 求DC 8. 如图,C为线段AE上一动点(不与点A, E重合),在AE同侧分别作正三角形ABC和正三 角形CDE AD与BE交于点0, AD与BC交于点P, BE与CD交于点 论:① AD=BE ② PQ// AE; ③ AP=BQ ④ DE=DP ⑤ / AOB=60 . 恒成立的结论有________________ (把你认为正确的序号都填上). 9. 如图所示,已知/ 仁/2, EF L AD于P,交BC延长线于M,求证:2/ M= (Z ACB-Z B) yr || 3/㈤ F w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