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姜人参汤的功效与作用

干姜人参汤的功效与作用
干姜人参汤的功效与作用

干姜人参汤的功效与作用

现代人压力很大,不少朋友的工作是需要长期加班的。长期熬夜加班会很容易导致身体差。而中药方剂其实就可以缓慢的调理人的身体,今天就向大家介绍一下干姜人参汤的制作方法。

【处方】

干姜1两,人参1两(去芦头),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

上锉细和匀。

【功能主治】

霍乱干呕。

【用法用量】

每服半两。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方出《圣惠》卷四十七,名见《普济方》卷二○三

以上就是为大家介绍的干姜人参汤的食用方法等,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大家平时不妨试试,相信对于改善疾病的情况肯定是有帮助的。

人参怎么吃效果最好

人参怎么吃效果最好 人参怎么吃效果最好?人参的吃法有很多种,如煎汤、炖服。那么人参怎么吃最好?人参历来都是非常畅销的保健产品,人参有非常强的医疗保健功效,因此得到了众多消费者的青睐。但是有些人并不了解人参的科学服用方法,因此没有收到理想的效果。下面我们就人参的服用方法具体的介绍一下。 现代科学研究发现,人参含有多种人参皂甙、洋参多糖及少量挥发油、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成分。具有抗疲劳、抗缺氧、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及促进蛋白质合成等作用。还有提高红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具有养胃生津、抗衰老、延年益寿的功效。它药性和缓,性寒凉,和人参的温热峻补不同,四季皆宜,尤适于夏天服用。它广泛用于非处方药、健康食品及化妆品等方面。 人参两种最简单的食用方法: 方法一:用开水泡服。 先将参片用凉水稍稍冲洗后,放入杯中,再用沸水冲泡后服用,也可以用锅先把水煮开,再将参片放入清煮片刻即可,一般冲泡几道水后,味道变淡了,最后将参片咬碎后服用。 方法二:竹丝鸡炖人参片。 家庭服用人参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 .作汤法。将原皮西洋参切成薄片,做菜汤时每次放入5克共煮。菜汤、药同食,每日1次。 2 .煮粥法。取大米50克,淘洗后加水煮粥,粥开后加入西洋参细粉5克,直至粥成,宜每日早餐服用。 3 .泡酒法。取西洋参30克置于净器中,用米酒500克浸泡,密封7 日后取用。 4. 含化法。将无皮西洋参放在饭锅内蒸一下,使其软化,然后用刀将参切成薄片,放在玻璃瓶内,一次口含一片,每天用量2-4克,早饭前,晚饭后含于口中,细细咀嚼。 5. 冲粉法。将西洋参研成细粉状,每次5克,用纱布或滤纸包好,置杯中,冲入沸水,加盖后约5分钟即可饮用,可重复冲服几次至无味止。 6. 炖服法。将原皮西洋参切片,每天2-5克放入瓷碗内,加适量水浸泡3-5小时。密封碗口,再置锅内隔水蒸炖20-30分钟,早饭前半小时服用。

_伤寒论_上热下寒证辨析_刘敏

5伤寒论6上热下寒证辨析 刘 敏 (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论教研室,广东广州510405) 摘 要:列举5伤寒论6上热下寒证5个代表方剂,栀子干姜汤、黄连汤、乌梅丸、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麻黄升麻汤,阐述其病机异同点、用药侧重面等。 关键词:伤寒论;上热下寒证 中图分类号:R222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4231(2003)04-0325-02 收稿日期:2003-04-28 作者简介:刘敏(1964-),男,江西南昌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5伤寒论6教学及经方治疗疑难病尤其是糖尿病的研究。 5伤寒论6太阳病篇的栀子干姜汤证、黄连汤证和厥阴病篇的乌梅丸证、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以及麻黄升麻汤证均属于寒热错杂,脏腑同病,上下交错,虚实并见的上热下寒证,这5个方证虽同属上热下寒证,但在脉证、病机、治法、方药等各个方面都存在很大的不同,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不仅有助于方证的理解与把握,对以上几个方剂的运用也大有裨益。因此,就上述几个方证作一番辨析。1 上热之别 111 热在胸膈 栀子干姜汤证之上热为郁于胸膈的无形邪热,属郁热之较轻者。本证病起伤寒,医者不知发汗解表以散风寒之邪,反误以丸药大下之,导致邪热内陷而郁于胸膈。本为伤寒,医者何以丸药下之,可能患者平素为阳旺之人,伤寒之后,风寒邪气侵犯肺卫,阻滞气机,导致胸部郁闷不舒,医者误以为胸中有实邪阻滞,故用丸药下之,使邪气内陷,入里随体质转化而为无形邪热。误下致邪热内郁胸膈,扰乱心神,故身热不去而见心微烦。故用栀子之质轻味苦性寒以宣透清解上焦之邪热,则心烦可止,身热自去。通观栀子豉汤类方可以发现,不论是76、77、78条或221、375条的栀子豉汤证,还是79条的栀子厚朴汤证以及本条栀子干姜汤证,皆有一误治过程,如/伤寒下后0、/发汗若下之0、/伤寒五六日大下之0、/下利后0等,都是在伤寒误用下法后所形成的郁热证;伤寒发汗不当,或误用泄下,外邪不为汗下所解,反而内陷胸膈,因病家素体阳气亢旺,内陷之邪气随亢阳而化为邪热,又因误下燥结已去,故虽欲结燥实而不能,变为无形之郁热,留扰胸膈,阻滞气机,故身热而心烦,胸中窒闷不舒。 黄连汤证的上热主要在胸中,可涉及胃脘,邪热相对轻微。病家伤于寒邪,因胸中素有积热,腹中素有沉寒,寒邪居于腹,将热邪格拒于胸中(包括胃脘,上至胸膈),寒邪与邪热分踞上下、胸中邪热,迫使胃气上逆,故表现为/欲呕吐0,加一味苦寒之黄连,寒凉药不及温热药的三分之一,可见,本证虽然寒热同时存在,且为实寒实热,但下寒重而上热轻,故重在温下寒,若下寒得除,不能格热于上,寒热自可调和。112 热在脏腑 麻黄升麻汤证之上热属肺脏郁热,是实热。本病起因于伤寒误下之后,内有郁热,外邪未解,郁热为风寒所闭,下后伤阴,阴伤而肺热气痹而见喉咽不利,肺络损伤而唾脓血,本证的关键在于肺热内郁,咽喉为肺气出入之门户,肺热上出咽喉着一定程度的示意性。提出十二经脉具有一定的示意性,不是否定经脉的存在,而是说人们不必再为寻找经络的解剖实体去费时耗力了,我们可以对已知的神经、血管、淋巴,结缔组织等结构组织进行研究,根据针刺穴位经络给我们的提示,找出这些组织结构中尚属未知的功能和内在联系,加深我们对人体结构功能的认识。另外我们当今的经络研究,决不能只局限于古典十二(四)经脉,对经外奇穴、经验穴也要很好的研究。通过现代科技手段的研究,以期能总结出一套更符合实际,更具有普遍指导意义,更完善的针灸经络体系。 6 小 结 1中医经络体系本来应有广义经络与狭义经络之分,由于时代的局限,错将广义经络与狭义经络混同在一起。o十二经脉作为气血运行的通道,经脉间的气血流注学说均是不符合实际的错误理论。其 它说明经脉气血交会沟通的奇经八脉(任督除外)、十二经别、十五经脉等结构理论,其合理性也应该重新认识。?广义经络原于人体的总体观察,是人体内一切联系通路的总称(包括神经、血管、淋巴管,以及其他传递信息的结构通道),广义经络结构非常复杂,功能非常广泛,其内含可用现代医学知识不断加以充实和发展。?狭义经络是指显示针刺穴位的十四经脉(十二经脉及任督二脉),它是针刺穴位与内脏联系的概括,是古代针刺疗法经验的结晶。狭义经络是当今针灸临床治疗的理论基础,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随着针刺实践的发展,针灸经络体系也将得到相应的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吴敦序,刘燕池,李德新,等.中医基础理论[M ].上海:上海科 学技术出版社,2001,84. [2] 李鼎,肖少卿.经络学[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5.[3] 黄龙祥.中国针灸学术史大纲[M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205. 编辑:李 立 # 325#第5卷 第4期 2003年11月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 J OURNAL OF LIA ONING C OLLEGE OF TCM Vol.5 No.4Nov.,2003 DOI :10.13194/j.jlunivtcm.2003.04.18.lium.010

桂枝人参汤医案

桂枝人参汤医案 一、胃院痛(十二指肠球部通疡) 刘赤选医案:谭某某,男,36岁,1973年9月17日就诊。素患胃痛,反复发作,经胃肠钡餐检查,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近月来胃院隐隐作痛,经常发作,以饭后二三小时及夜间尤甚。有上腹部有明显压痛及痞闷感,口淡无味,时泛清水,胃纳欠佳,神疲乏力,大便正常,小便较多、脉迟弱、舌质淡白,苔薄白。此为胃虚气寒,治拟温中散寒。方用桂枝人参汤: 党参15克,白朮15克,干姜9克,炙甘草9克,桂枝2克(后下),3剂,每日1剂。 服上药后,胃痛减轻,纳食稍增,时觉脘闷欲吐,脉舌如前。照上方加法半夏9克以温胃止吐。又服3剂,胃病已止,饮食如常。但停药后胃痛又复发,痞闷喜按,小便较多,脉迟细,舌淡,苔薄白,第一方减桂枝3克。服药3剂后痛止,继服至胃痛消失,不再复发。(《老中医经验选》1975;32) 按语:胃痛隐隐,饥饿尤甚,神疲纳呆,口吐清水,舌淡苔白,脉迟而弱,胃中虚寒之象明矣,本理中汤可也。然苦于胃痛反复发作,恐有寒气盘踞,故用桂枝人参汤。以理中汤温阳,以桂枝通阳。阳气通达,犹如阳光普照,寒气

即久,亦无安身之所,则胃痛之痼疾易愈。 二、顽固呃逆 周显菊医案:刘某,女,51岁,1980年9月21日就诊。患呃逆5年,揉按胃皖或进食生冷可诱发或加剧。迭经中西医治疗,病情时轻时重。昨日因饮食不慎而发,证见呃逆频作,揉按胃院即连呃数十声,神疲乏力,畏冷,口淡无味,食后上腹满闷。舌淡,苔薄白,脉迟缓。证属中焦虚寒,脾阳不振,气机不畅。治以温中散寒,畅通气机。方用桂枝人参汤加味: 桂枝15克,党参30克,干姜12克,白朮15克,甘草6克,砂仁9克,2剂,水煎服。 服药后自发呃逆止,仅揉按胃皖后发呃逆少许几声,余症好转,继服2剂。药后诸症除。虑其痼疾,投香砂六君子汤加桂枝5剂,隔日1剂。嘱其注意情志调节,避生冷刺激物,以防复发。随访3年,未复发。(湖南中医杂志1989;<3>:40) 按语,本案呃逆,观其脉证,一派寒象,乃中焦虚寒,脾阳不振,气机不利所致,与桂枝人参汤证病机相同,故以理中汤温中祛寒,桂枝辛温通阳,加砂仁以行气和胃。《临证指南医案》有“中焦脾胃虚寒,气逆为呃者,宜理中汤加丁香”法,与此相互发明。 三、麻疹后期腹泻

人参叶的功效与作用

人参叶的功效与作用 人参叶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人参叶的功效与作用:具有养血,补胃气,泻心火,调中治气,消食开胃,治脾胃阳气不足及肺气促,短气、少气,补中缓中,泻肺脾胃中火邪等功效。人参叶可用于暑热口渴,用于热病伤津,用于肺燥干咳及虚火牙痛。下面小编就详细为您介绍人参叶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人参叶多年生草本,高30-70cm。根肥大,肉质,圆柱或纺锤形,末端多分歧,外皮淡黄色。叶为掌状复叶,具长柄;轮生叶的数目依生长年限而不同,一般1年生者1片三出复叶,2年复叶,最多可达6片复叶;小叶5,偶有7片, 考证 1.《本经》:主补五脏,安精神,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 2.《别录》:疗肠胃中冷,心腹鼓痛,胸肋逆满,霍乱吐逆,调中,止消渴,通血脉,破坚积,令人不 人参叶-原植物 忘。 3.《药性论》:主五脏气不足,五劳七伤,虚损瘦弱,吐逆不下食,止霍乱烦闷呕哕,补五脏六腑,保中守神。消胸中痰,主肺痿吐脓,冷气逆上,伤寒不下食,患人虚而多梦纷纭,加而用之。 4.《日华子本草》:调中治气,消食开胃。 5.《珍珠囊》:养血,补胃气,泻心火。 6.《医学启源》:治脾胃阳气不足及肺气促,短气、少气,补中缓中,泻肺脾胃中火邪。《主治秘要》:补元气,止泻,生津液。 7.《滇南本草》:治阴阳不足,肺气虚弱。 8.《本草蒙筌》:定喘嗽,通畅血脉,泻阴火,滋补元阳。 9.《纲目》:治男妇一切虚证,发热自汗,眩晕头痛,反胃吐食,寒疟,滑泻久痢,小便频数,淋沥,劳倦内伤,中风,中暑,痿痹,吐血,嗽血,下血,血淋,血崩,胎前产后诸病。 医学作用 【化学成分】 人参茎叶含三萜类及其皂甙成分:人参皂甙(ginsenoside)-Rb1、-Rc、-Rd、-Re、-Rf、-Rg1、-Rg2、-Rg3、-Rg4、-Rh1、-Rh2、-Rh3、-F1、-F2、-F3、-F4、-La,20

人参的功效和作用

人参的功效和作用 人参的功效和作用1、美容 人参自古誉为“百草之王”“滋阴补生,扶正固本”之极品,含多种皂甙和多糖类成分,浸出液可被皮肤缓慢吸收且无不良刺激,能扩张皮肤毛细血管,促进皮肤血液循环,增加皮肤营养,调节皮肤的水油平衡,防止皮肤脱水、硬化、起皱,人参活性物质抑制黑色素的还原性能,使皮肤洁白光滑,能增强皮肤弹性,使细胞获得新生,是护肤美容的极品。 将人参直接浸入50%甘油,10日后甘油搓脸,或将人参煎成浓汁,每日往洗脸水倒一点,用含人参的甘油搓脸或人参水洗脸,能让皮肤相当滋润。 2、用于急救 大剂量的人参(15-50克)煎服或炖服,或以人参注射液(每毫升含生药0.57克)2-4毫升行肌肉或静脉注射,可用于心原性休克的急救,或其它一时极端垂危的病人;人参与附于合用可以救治亡阳虚脱。 3、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 人参对于高血压病、心肌营养不良、冠状动脉硬化、心绞痛等,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可以减轻各种症状。人参对不正常的血压具有调整作用,或认为不同的剂量可以出现不同的作用:小剂量能提高血压,大剂量能降低血压。

4、对胃和肝脏疾病 对慢性胃炎伴有胃酸缺乏或胃酸过低者,服人参后可见胃纳增加,症状减轻或消失,但对胃液分泌及胃液酸度无明显影响。也有报告称人参可使慢性胃炎病人胃痛消失,食欲增强,大便正常,胃液总酸度增加。对于急性传染性肝炎,在一定的治疗条件下,服用人参对于防止转变为慢性肝炎似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5、治疗糖尿病 人参能改善糖尿病人的一般情况,但不改变血糖过高的程度。或谓人参可使轻型糖尿病患者尿糖减少,血糖降低40-50毫克%,停药后仍可维持2周以上;中等度糖尿病人服人参后,虽然降低血糖作用不明显,但多数全身状况有所改善,如渴感等症状消失或减轻;某些患者服人参后可减少胰岛素的用量。 6、治疗神经衰弱 人参对神经系统有显著的兴奋作用,能提高机体活动能力,减少疲劳;对不同类型的神经衰弱患者均有-定的治疗作用,使病人体重增加,消除或减轻全身无力、头痛、失眠等症状。 7、人参还有提高视力及增强视觉暗适应的作用。 服用人参的禁忌 a.有强烈过敏体质的人,若服参后出现皮疹,则不可服用。有化脓性发炎时更不可服用。 b.高血压病人属肝阳上亢者,服后易引起脑血管意外,但虚寒的高血压病者可用人参,不过用量宜少,当收缩压>180mmhg时,无论哪一型病者均不宜服用人参。 c.感冒发热时一般不宜服用。因发烧时心悸剧烈,服用人参

厥阴病-肝胆热而脾胃寒

厥阴病---肝胆热而脾胃寒 厥阴之热是来自肝胆的风木相火的上冲,厥阴之寒则是由于脾胃的阳衰和阴寒的不化 【转载】学习《伤寒论》厥阴病篇的一点体会舍得学习《伤寒论》厥阴病篇的一点体会 《伤寒论》的厥阴病篇历来被医家们所重视,但在认识上还存在一些分歧,所以,它是有争议的一篇。为共同研究起见,谈一谈我们对《伤寒论》厥阴病篇的一点肤浅体会,其中错误的地方希望同道们批评指正。六经为病的提纲证各有自己的特点,而厥阴病的特点是“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蚘,下之,利不止”。所以,它和其他五经的提纲证则截然不同。对这条的解释,注家见解不一,有说是热证的,也有说是寒证的。说热证的有成无己,他说:“邪传厥阴,则热已深也。邪自太阳传至太阴,则腹满而嗌干,未成渴也。邪至少阴者,口燥舌干而渴,未成消也,至厥阴成消渴者,热甚能消故也……此热在厥阴也。”说寒证的有钱天来,他说:“邪入厥阴,则阴邪自下迫阳于上,故气上撞心,心中疼热而消渴也。消渴者,饮水多而渴不止也。阴中之阳,受迫而在上,故消渴而胃觉饥,然终是阴邪,所以不欲食。客热尚不杀谷,况阴邪乎?”除上述认为热证、寒证以外,还有认为厥阴病是阴阳混淆、寒热错杂证的。例

如,舒驰远的见解就是这样,他说:“按此条,阴阳错杂之证也。消渴者,膈有热也。厥阴邪气上逆,故上撞心;疼热者,热甚也,心中疼热,阳热在上也。饥而不欲食者,阴寒在胃也。强与之食,亦不能纳,必与饥蚘俱出,故食则吐蚘也。此证上热下寒,若因上热误下之,则上热未必即去,而下寒必更加甚,故利不止也。”以上的热、寒、寒热错杂三种意见,究以何者为是?我认为舒驰远的阴阳错杂的说法是比较正确的,而成氏、钱氏的单热、单寒的说法,就值得商榷了。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因为厥阴病的特点和少阴病不一样,如果把厥阴说成或寒或热的一个侧面,那就和少阴病的寒化证、热化证相等同,也就无法反映厥阴病的特点,则有失六经分证的基本意义。况且,中医学是以朴素辩证法思想作为说理工具的,而中医学能够反映客观的证候,能够反映证候的本来面目,就在于它的阴阳辨证方法的正确。就以厥阴而言,大家知道,它是三阴经最末的一个,《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厥阴何也?岐伯曰:两阴交尽也。”可见厥阴的“厥”字,是有极尽的意思在内的。这一名称表示了病至厥阴,是阴寒到了极点,而阳气也到了极衰的地步,然而,事物到了“极”,就会发生由量变到质变的突变,也叫“物极必反”,或者叫“物穷必变”。所以,“极”是事物变化的内在条件,如果不认识这点,就谈不上中医阴阳学说的完整性。为此,我们认为厥阴病应该是在它的阴寒之极的时候,

干姜、决明子功效和作用

干姜的药效总结 干姜,是人们做饭中不可少的,而且对身体是非常有益的,人们在感冒的时候说喝点姜糖水驱寒,那么它具体有什么药效呢?下面中药材门户小编来详细介绍一下它的功效及作用! 【功能主治】 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 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痰饮喘咳。 【药理作用】 1. 对中枢神经的作用 姜的多种成分都有中枢抑制、加强镇静催眠和对抗中枢兴奋药的作用.干姜的醚提取物和水提取物均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2.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能增强心房自主活动. 3. 对消化系统的作用干姜浸剂和半夏浸剂联用时对应激性溃疡有抑制作用. 4. 抗炎作用干姜的醚提取物和水提取物均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5. 抗缺氧作用干姜醚提取物有抗缺氧作用 【宜忌】

阴虚内热、血热妄行者忌服。孕妇慎服。 文章来源:中药材门户(https://www.360docs.net/doc/dc18135863.html,) 决明子有哪些药效 中药材决明子味微苦微甘,性平,微凉,具有清热明目,润肠通便的功效,下面中药材门户来详细介绍一下它的药效! 决明子功效: (1)清热明目,润肠通便。 (2)用于目赤涩痛,羞明多泪,头痛眩晕,目暗不明,大便秘结。 (3)归肝、肾、大肠经。有减肥之功效。 (4)治风热赤眼,青盲,雀目,高血压,肝炎,肝硬化腹水,习惯性便秘。 决明子药理作用: 1.抗菌作用:决明子醇提取物对葡萄球菌、白喉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而水提取物则无效。 2.抗真菌:水浸剂用试管稀释法,1:20对奥杜盎小孢子菌,1:10对许兰黄癣菌及石膏样小孢子菌均有抑制作用。 3.降压:水浸剂和乙醇浸液对麻醉狗、猫、兔均有降压作用。 4.降血脂:决明子煎剂或决明子散剂6g/只喂饲大鼠8周,对实验性高血脂症大鼠能降低血浆胆甾醇、甘油三酯,并降低肝中甘油三酯的含量。 5.抗血小板聚集:决明子煎剂或散剂6g/kg喂饲大鼠8周,对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 决明子副作用: 决明子性微寒,容易拉肚子、腹泻、胃痛的人,不宜饮用此茶。 需要注意的是:有泄泻与低血压者慎用决明子制剂。 其“主渲泻”的副作用,一定要引起怀孕女性的重视,最新研究发现,长期饮用轻则引发月经不规律,重则使子宫内膜不正常,从而诱发早产。 注意事项:

人工人参有功效吗【人工种植人参的功效】

人工人参有功效吗【人工种植人参的功效】 人工种植人参功效好,但是产量很小,价格高。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人工种植人参的功效,一起来看看。 人工种植人参的功效 1、人参治三、二年间肺气上喘咳嗽,咯唾脓血,满面生疮,遍身黄肿:蛤蚧一对,杏仁、甘草各五两,知母、桑白皮、人参、茯苓、贝母各二两。上八味为末,净磁合子内盛。每日用如茶点服。 2、人参治心气虚损,怔忡而自汗者:猪腰子一只,用水两碗,煮至一盏半,将腰子细切,入人参半两,当归半两。并切,同煎至八分,吃腰子,以汁送下。有吃不尽腰子,同上二味药滓,焙干,为细末,山药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 3、人参治胃虚冷,中脘气满,不能传化,善饥不能食:人参末二钱,生附子末半钱,生姜一分。上三味和匀,用水七合,煎至二合,以鸡子一枚取清,打转,空心顿服。 4、人参治疗糖尿病,人参能改善糖尿病人的一般情况,但不改变血糖过高的程度。 5、人参对于精神病,人参对无力型和无力-抑郁型精神病,无论其病因如何,似均有治疗作用。也有认为,人参口服对器质性神经疾患仅能改善病人的一般主观症状,而无客观的明显治疗作用。 6、人参治吐血下血,因七情所感,酒色内伤,气血妄行,口鼻俱出,心肺脉散,血如涌泉:人参、侧柏叶、荆芥穗各五钱。为末,用二钱,入飞罗面二钱,以新汲水调如稀糊服,少顷再啜。 7、人参用于急救,大剂量的人参煎服或炖服,或以人参注射液2——4毫升行肌肉或静脉注射,可用于心原性休克的急救,或其它一时极端垂危的病人;人参与附于合用可以救治亡阳虚脱。 8、人参治阴阳不足,肺气虚弱。《滇南本草》 9、人参治胸痹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人参、甘草、干姜、白术各三两。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10、人参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人参对于高血压病、心肌营养不良、冠状动脉硬化、心绞痛等,都有一定时治疗作用,可以减轻各种症状。人参对不正常的血压具有调整作用,或认为不同的剂量可以出现不同的作用。 11、人参定喘嗽,通畅血脉,泻阴火,滋补元阳。《本草蒙筌》 12、人参调中治气,消食开胃。《日华子本草》 13、人参还有提高视力及增强视觉暗适应的作用。与其它药物合用,还可以治疗多种疾病。但临床上对于实症,如由于突然气壅而得的喘症,由于燥热引起的咽喉干燥症,一时冲动引发的吐血鼻衄等,均忌用人参。 14、人参治疗神经衰弱,人参对神经系统有显著的兴奋作用,能提高机体活动能力,减少疲劳;对不同类型的神经衰弱患者均有-定的治疗作用,使病人体重增加,消除或减轻全身无力、头痛、失眠等症状。 15、人参主五脏气不足,五劳七伤,虚损瘦弱,吐逆不下食,止霍乱烦闷呕哕,补五脏六腑,保中守神。消胸中痰,主肺痿吐脓及痫疾,冷气逆上,伤寒不下食,患人虚而多梦纷纭,加而用之。《药性论》 16、人参止血后此药补之:大人参二两,枣五枚。每服水二盏,煎一盏。细呷之,服后熟睡一觉,诸病除根。 17、人参治心气不定,五脏不足,恍惚振悸,差错谬忘,梦寐惊魇,恐怖不宁,喜怒无时,朝差暮剧,暮差朝剧,或发狂眩:远志,菖蒲各二两,人参、白茯苓各三两。上为细末,

人参的种类与功效

人参的种类与功效 2010-01-04 02:16:02| 分类:人参怎么吃 | 标签: |字号大中小订阅 从植物学上人参的种类可以分为两种:一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一为五加科植物西洋参的根。从中药炮制学上和功效上而言,人参可以分为:生晒参:即用五加科人参的根,经过晒乾,润透,切薄片而成。现代多为人工栽培的人参制造而成。红参:是用五加科人参的根,经过蒸制后,润透,切片而成,因为颜色为红色,所以称为红参。现代也是由人工栽培的人参制造而来。野山参:是野生的五加科人参的根。西洋参:是五加科植物西洋参的根,主要产於美国,加拿大法国等,又名花旗参。从人参的产地来分,人参可以分为:吉林人参,朝鲜人参(又名:高丽参,别直参),以及西洋参。目前各种分类方法都在用,所以,对於一般民众造成不小的困扰,但最常用的分类方法还是按照中药炮制学和功效来分类。也即:生晒参、红参、野山参 和西洋参。 三,各种人参的功效 知道了人参的种类还不够,要想从人参获益处,还必须了解各种人参的功效,然后再根据本身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人参来补养身体。以下我们就来看看各种人参有什麼不一样的功效。 生晒参:味甘,微苦,性平,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益脾肺,生津安神的功效。 红参:味甘,微苦,性温,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益气摄血的功效。 野山参:味甘,微苦,性平,功效和红参相似,但力量最大,产量最小,价格昂贵。 西洋参:味甘,微苦,性凉,功效补气养阴,清火生津。 由此可见,人参的种类不同,就有不同的功效,在选择人参的时候,就需要根据本身的需要来选取不同的人参。例如,前述的王财主,本身体质气血旺盛,痰火较重,所以,这种人是不宜吃人参的,因为人参有很强的补气血功能,也因为如此,王财主吃完人参后,就导致了失明。以下我们就来探讨一下什麼人应该吃人 参,吃什麼参,以及人参的吃法。 四,什麼人该吃什麼参 正如古话所说的,是药就有三分毒,所以,使用任何药物都要小心从事,人参也不例外。人参是补药,且以补气为主。所以,使用人参的适用人群主要是有气虚症状者。例如,面色苍白,体虚无力,动不动就气喘吁吁等。又如,贫血症患者,往往兼有气虚证,所以,这类病人也可以吃人参。如果是没有疾病的正常人,为了补养身体,预防疾病,也可以吃一些人参,但不可过量,而且要根据身体状况的不同而选取不同的人参。一般而言,年老体弱而且身体虚寒的人,可以适当吃一些红参或野山参,如果经济条件不允许吃野山参, 也可以吃一些生晒参。 妇女产后体虚者,可以吃一些红参。一般人进补,可以吃一些生晒参,但不要吃太多。大出血病人,最好吃野山参,其次是吃红参,再次是生晒参。夏天进补,可以选用西洋参。体质较热的人,如果要吃人参,最好选用西洋参或者生晒参。祖国传统医学认为,人体津液的耗损会直接关系到身体的阴阳平衡,如果人体长期疲劳,耗损的津液得不到及时补充,就会影响机体健康。夏季自然环境炎热,容易耗损人体的津液,津液少更会感到口渴。同时"火热食气",大量出汗会令气亦随之而流失,因此觉得精神疲倦、乏力、终日昏昏 欲睡。 花儿不滋润就会凋谢,身体不保养就会枯竭。及时服用适量的人参,就好比在体内开掘了一口甘泉,随时随地为人体自我调节的功能,保证人体的正常运作。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人参性温味甘,除有补气养阴的功效外,还能清火生津,对津液不足,口渴舌燥具有相当的疗效。长期服用,能提神醒脑、生津止渴、调节平衡,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的确是进补强 身的上佳之选。 人参疗补,功效卓然。除了日常的保健功能外,经临床验证,人参对高血压和心肌营养不良、冠心病、心绞痛等亦有一定疗效。对于由心脏病引发的胸闷、心慌心烦等症尤为适宜。同时,人参还可降低"化疗"或" 放疗"治癌肿引起的不良反应,常作为治疗各种癌症的辅助剂之品。

人参药性及功效

2012年3月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第36卷第2期 纵观历代本草方书发现,当今之人参与《神农本 草经》(《本经》)所言人参存在着药性的不同,通过研究发现,人参的药性与功效随着配伍药物的不同而变化,即所谓药有合群之性,方有化合之妙。现将其变化规律归纳如下。1人参寒凉之辨 早在《本经》,即对人参的功效已作了高度的概括,然就药性而言,《本经》谓:“人参味甘,微寒。”今言其甘,微苦,平。当今之人参是否为《本经》所言之人参,《别录》言:“微温。”谓生上党山谷及辽东。并在《本草经集注》将《本经》、《别录》之性和而论之,谓:“人参味甘,微寒,微温无毒。”而在《海药本草》陶弘景注云:“高丽即辽东。”由此可见高丽,辽东同属一地,自梁代起上党参与辽参(高丽)同时并存,其后著作中亦可见这样的记载:人参生上党者为上,次用辽参。《本经》曰:“微寒。”既寒而不甚寒。《别录》言:“微温。”既温而不甚热。其后《新修本草》、《蜀本草》、《大观本草》、《图经本草》、《证类本草》等亦多持弘景之言。至金《珍珠囊》谓:“甘,苦,阳中微阴”。前者只言其“甘,微寒,微温”。未言其苦,此处首提味“苦”,似与今之人参“味甘、微苦”相合,这或许是因年移代革及气候的变化带来药性的改变。再后,元·王好古《汤液本草》认为人参:“气温,味甘。甘而味苦,微寒,气味俱轻,阳也。阳中微阴,无毒。”明·陈嘉谟《本草蒙筌》指出人参:“味甘,气温,微寒。气味俱轻,升也,阳也,阳中微阴,无毒。”由此可知,金元时期医家多以“阳中微阴”立论。到了明代李言闻在炮制方面明确指出:“人参生用气凉,熟用气温,味甘补阳,微苦补阴”。其后医家亦多沿其说。明·贾所学在《药品化义》谈到:“山西襄恒县,古名上党,有紫图山,出人参,久绝其种。今惟辽佐清河所产最良,朝鲜者次之。”由此可见,此时所指辽参已不是陶弘景所指辽东所产者,也有别于朝鲜高丽所产。 清·张志聪《本草崇原》言:“人参气味甘美,甘中稍苦,故曰微寒。”清·严洁《得配本草》言:“味甘,微苦,生微凉,熟微温。”张璐《本经逢源》:“人参甘苦微温,无毒。”民国·张山雷就其产地品质在《本草正义》论道:“古称人参,今辽参、高丽参之别。形色、性情、功效各有不同,考其气味主治,则《本经》“寒,而补五脏,安精神”云云,皆似辽参而言。辽参、高丽参其力皆厚,惟一则甘而能清,一则甘而兼温,功力自别。辽参微寒,功能养阴清虚火,今用之阴虚有火,及吐衄失血后宜于清养,或汗家、失精家,阴液耗损,虚阳偏炽者,甚有经验,证以《本经》之所谓人参“味甘微寒”者,气味甚合。寻绎《本经》主治,皆滋养阴液,生津补血之功,而非补气回阳之药;是皆辽参之功用,而非高丽参之兼有温性者可比”。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从以上本草考证来看《本经》所言人参为上党所产并非辽参,《药品化义》所言上党人参,久绝其种。今惟辽佐清河所产最良,朝鲜者次之。将两家之言合而论之,并结合整个考证情况来看,自明代贾所学起所言之辽参已不是陶弘景时之辽参(高丽)者。至现代受加工炮制的影响分别有生晒参、糖参、红参,其药性亦有所不同:生晒参性偏凉,对气阴不足者较宜;糖参品质较生晒参为次,药力也弱,常用于病后体弱、气阴耗伤之证;红参性偏温,对气弱阳虚者更为适合。 2从方剂配伍探讨人参药性 论人参之功,早在《本经》言:“补五脏。”唐·甄权《药性论》以彰其说:“补五脏六腑,保中守神。”明·缪希雍《本草经疏》认为其:“补五脏,盖脏虽有五,以言乎生气之流通则一也,益真气则五脏皆补矣。”明·张景岳《本草正》谓:“扁鹊曰,损其肺者益其气,须用人参以益之,肺气即旺,余脏之气皆旺亦。”亦有以补肺气立论者,如明·徐彦纯《本草发挥》言:“东垣曰:人参甘温,能补肺中之元气,肺气旺则四脏之气皆旺,肺主气故也。”清·严洁亦将《本经》之言发挥,在《得配本草》谓:“人手太阴经气分,能通行十二经,大补 人参药性及功效探析 刘 敏 (齐河县中医院,山东齐河251100) [摘要]通过对《神农本草经》关于寒凉之性、方剂配伍的研究,认为凡言参之微寒者,皆为《神农本草经》上党所产,言参之微温者多指高丽所产;人参之功甚广,能补五脏、通行十二经,能升、能降、能通、能泻,其功效与配伍密切相关,并阐述了人参药性随配伍变化的规律。 [关键词]人参;药性;补五脏;通血脉;泻火;配伍[中图分类号]R2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59X (2012)02-0110-03 [收稿日期]2011-06-20 第36卷第2期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Vol.36,No.22012年3月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CM Mar .2012110

厥阴病---肝胆热而脾胃寒

厥阴病---肝胆热而脾胃寒

厥阴病---肝胆热而脾胃寒 厥阴之热是来自肝胆的风木相火的上冲,厥阴之寒则是由于脾胃的阳衰和阴寒的不化 【转载】学习《伤寒论》厥阴病篇的一点体会舍得学习《伤寒论》厥阴病篇的一点体会 《伤寒论》的厥阴病篇历来被医家们所重视,但在认识上还存在一些分歧,所以,它是有争议的一篇。为共同研究起见,谈一谈我们对《伤寒论》厥阴病篇的一点肤浅体会,其中错误的地方希望同道们批评指正。六经为病的提纲证各有自己的特点,而厥阴病的特点是“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蚘,下之,利不止”。所以,它和其他五经的提纲证则截然不同。对这条的解释,注家见解不一,有说是热证的,也有说是寒证的。说热证的有成无己,他说:“邪传厥阴,则热已深也。邪自太阳传至太阴,则腹满而嗌干,未成渴也。邪至少阴者,口燥舌干而渴,未成消也,至厥阴成消渴者,热甚能消故也……此热在厥阴也。”说寒证的有钱天来,他说:“邪入厥阴,则阴邪自下迫阳于上,故气上撞心,心中疼热而消渴也。消渴者,饮水多而渴不止也。阴中之阳,受迫而在上,故消渴而胃觉饥,然终是阴邪,所以不欲食。客热尚不杀谷,况阴邪乎?”除上述认为热证、寒证以外,还有认为厥阴病是阴阳混淆、寒热错杂证的。例

如,舒驰远的见解就是这样,他说:“按此条,阴阳错杂之证也。消渴者,膈有热也。厥阴邪气上逆,故上撞心;疼热者,热甚也,心中疼热,阳热在上也。饥而不欲食者,阴寒在胃也。强与之食,亦不能纳,必与饥蚘俱出,故食则吐蚘也。此证上热下寒,若因上热误下之,则上热未必即去,而下寒必更加甚,故利不止也。”以上的热、寒、寒热错杂三种意见,究以何者为是?我认为舒驰远的阴阳错杂的说法是比较正确的,而成氏、钱氏的单热、单寒的说法,就值得商榷了。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因为厥阴病的特点和少阴病不一样,如果把厥阴说成或寒或热的一个侧面,那就和少阴病的寒化证、热化证相等同,也就无法反映厥阴病的特点,则有失六经分证的基本意义。况且,中医学是以朴素辩证法思想作为说理工具的,而中医学能够反映客观的证候,能够反映证候的本来面目,就在于它的阴阳辨证方法的正确。就以厥阴而言,大家知道,它是三阴经最末的一个,《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厥阴何也?岐伯曰:两阴交尽也。”可见厥阴的“厥”字,是有极尽的意思在内的。这一名称表示了病至厥阴,是阴寒到了极点,而阳气也到了极衰的地步,然而,事物到了“极”,就会发生由量变到质变的突变,也叫“物极必反”,或者叫“物穷必变”。所以,“极”是事物变化的内在条件,如果不认识这点,就谈不上中医阴阳学说的完整性。为此,我们认为厥阴病应该是在它的阴寒之极的时候,

姜粉的作用与功效

姜粉的作用与功效 我国自古中医就认为,在夏季的时候多吃一些姜,可以祛除人们因为贪凉而吸入体内的寒气,因此也就有了夏天吃姜不容易生病的说法。其实姜不但可以用来作为一种调料来祛除肉腥味,它还可以作为一种中药来入药治病,很多疾病在治疗的时候都需要用到姜,由此可见姜在我们生活中的运用只广泛。 不过现在的年轻人很多都没有办法吃习惯姜的哪种辛辣味道,不过现在可以使用姜为原材料,制作成为姜粉,姜粉的口味没有那么的辛辣,不管是用来调味熬汤,放入之后就可以很快溶解,使用非常的方便,而对于姜粉的功效与作用,您可以看下本文介绍。 姜粉是以干姜植物为原料,磨成粉后,会散发出一股温暖的胡椒味,还带着淡淡的柠檬香。科学配制而成的香辛料调味品,味道尝起来火辣、浓烈其调香效果显着,风味浓郁,可增进食欲,有益健康,是家庭、餐饮业常备调味佳品。 春季外出旅游,不妨带点姜粉,姜粉可治晕车、晕船和晕飞机。虽然现在常用的治晕车、晕船的药很多,但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和不适感,可是服用姜粉(丸)却可弥补这些药品的不足。用温开水冲姜粉可对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食后疼痛有很好的帮助。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生姜中含有过氧化物歧化酶,它是一种抗衰老的物质。最近一些营养学家研究发现,生姜里含有一种特

殊物质,其化学结构和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相似。这种物质,可防止血小板集聚,防止血栓形成的效果十分理想。 此外,生姜还可以调节前列腺素的水平,而前列腺素也具有降低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日本学者则认为,生姜中的姜酚有较强的利胆作用,生姜在一定程度上能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德国学者则报道,姜粉的辛辣成分比目前应用的抗氧化剂--维生素E的抗氧化作用更强。 了解了姜粉的功效与作用之后,您是不是也感觉经常食用姜粉有很多好处呢,而对于姜粉的使用方法,也是比较多的,可以直接用热水冲泡,添加上一些蜂蜜来调和口味,这样饮用具有非常好的保健效果,同时它还可以用来做足浴,对于祛除身体疲劳效果也相当不错。

89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

89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干姜9g 黄芩9g 黄连9g 人参 9g 4 味,以水1200mi ,煮取400ml ,去滓,分2 次温 (功效]清上温下,辛开苦降。 (主治) 主证:呕吐频作,或食入即吐,下利。 副证:或胸膈痞闷,舌质淡,苔薄黄,脉虚数。 (临证加减) 1。本方之剂量:原方四味为各等份。但在临 证应用时, 病情之寒热虚实而异。如病急,不下利但呕,脉证热重寒轻,重用黄芩、黄连;如为慢性,又脾虚者,脉证热轻寒重,则重用人参、干姜。方中黄连不应小于3g ,急性胃肠炎者用10~15g . 2.患本方证,若汤水不得人口:去干姜,加生姜汁少 许,许许呷之,此少变古法,屡验。

3.干姜黄苓人参汤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观察: 药用干姜、 黄连各9g ,黄苓12g ,党参30g ,砂仁6g ,广木香、炙甘 草各 lOg 。热重于寒干姜减量;寒重于热黄苓、黄连减量。每 工剂, 文火煎 3 次,取汁 400ml ,分 3 次服。 [四川中医, 1974 , cls ,: zs] 中张仲景对呕吐的治疗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创造了一些现 在仍 然行之有效的方剂。胃主受纳和腐熟水谷,其气主降,以下 行为 顺,若胃失和降,气逆于上则发生呕吐,张仲景对呕吐辨证 以寒 热为纲,其中关于胃寒呕吐的尤多。张仲景对呕吐的辨证论 治可 归纳如下。 ( 1 )胃寒饮停:呕吐多为清水痰涎, 脘闷不食, 头晕目眩, 心悸,苔白腻,脉滑。治宜温化寒饮,和胃降逆。方用小半 夏汤 El 4.浅谈《伤寒杂病论》 中关于呕吐的治疗: 《伤寒杂病论》 或五苓散。 (2) 肝胃虚寒:食谷欲呕或干呕,吐涎沫,

人参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人参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人参的功效与作用吃法 人参的传统功效可能了解的人都知道,百草之王的名号不是白来的,包括《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都有详细的介绍,与古于今在百姓的眼里就是上等的天然补品。 《神农本草经》记载人参药用精髓: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一名人衔,一名鬼盖。生山谷。 《本草纲目》: 治男女一切虚证。发热自汗、眩晕头痛、反胃吐食、痎疟、滑泻久痢、小便频数、淋沥、劳倦内伤、中风、中暑、痿痹、吐血、嗽血、下血、血淋、血崩、胎前产后诸病。 大补元气:用于元气极欲脱证 补肺脾益心肾之气: 用于肺脾心肾气虚证 生津止渴:用于热病津伤口渴及消渴病 安神益智:用于心脾气虚之失眠健忘等症 人参单独应用或与其他中药配伍组成不同的方剂使用,发挥不同的功能,主治不同的病证。因此,凡身体健康而无虚症者,不易应用;邪实而正气不虚者,不宜乱用补虚药,以防“闭门留寇”;补气药多、甘奎滞气、湿盛中满者忌用。 不过,人参的近现代的功效研究也是表明这个中药是有很多西医研究价值的。比如提高学习和记忆功能、对心脏功能的影响具有强心作用、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有刺激作用、影响核酸和蛋白质合成、有降血糖作用且呈明显的量效关系、抗肿瘤作用、提高免疫功能作用、抗氧化等等。人参在临床上的应用包括: 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久病虚赢、惊悸失眠、阳痿宫冷、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 还有最昂贵的野山参这些,不用说也知道为什么这么稀有,不过,现代化的提取技术也在促进人参的服用形式,人参因为其成分具有诸多生物活性,人参皂苷就是其中一类主要的有效成分,迄今已确定结构的至少在40种以上,其中人参皂苷Rh2是由人参中提取的天然活性成分,属于二醇组皂苷。经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人参皂苷Rh2无毒且具有很高的改善免疫和抗肿瘤活性。它唯一缺点就是在红参中的收取率只有十万分之一,难提取。但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各个机构对其提取技术的研发愈见成熟,市面上正规的16.2%含量的rh2产品已经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制成的人参皂苷rh2胶囊更是中药提取物中典型的胶囊剂的代表。 说完人参的传统和现代功效和作用,再来说说有趣的吃法,从简单的来讲,煮水喝大家应该都知道,将人参放入电水壶或砂锅中煮几分钟到十几分钟,然后待水温降至适宜时饮用.也可用慢火煮30 分左右再饮用。 隔水蒸:将人参放入有盖的水碗中,加入清水,(覆盖住人参)再盖上碗盖儿,然后将小碗放入锅中蒸一个小时以上,然后将小碗取出,待水温适宜时饮用,人参可同时吃掉。 人参烧烤:将鲜人参洗净放入碳火烧烤,如同烧土豆、地瓜法,但时间要短许多,一两分钟即可,也可用烤箱、烤炉来烤制鲜参,时间不能过长,一两分钟即熟,自己掌握时间。 人参煮饭:做米饭时,将一根人参(干、鲜品皆可)放入米中,饭熟时,人参营养成分自然溶入米中,人参不要丢掉,可直接食用。 人参菜肴:拔丝人参、干煸人参、脆皮人参、蜜汁人参、什锦人参、人参莲子羹、人参笋片、人参炝拌菜

谈《伤寒论》中“寒热错杂”下利方证辨治-闫军堂,刘晓倩,王雪茜,等

122 第16卷 第12期 2014 年 12 月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Vol. 16 No. 12 Dec .,2014 下利是指大便稀薄,次数增多,或泻下脓血为基本特征的一类病证,它包括泄泻、痢疾及霍乱等。下利可见于现代医学中的多种病证,如细菌性痢疾、阿米巴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慢性结肠炎、肠功能紊乱、结肠过敏等,均可参考本病辨治施治。《伤寒论》中所言“下利”,实际上是泄泻与痢疾的总称,论中又称其为“自利”“泄利”“下利清谷”及“协热利”等,涉及的原文有80多条,其属性有寒、热、虚、实及寒热错杂之不同。所谓“寒热错杂”,是指八纲证候中寒热属性相互对立的两纲同时并见,且寒热双方性质俱真,毫无虚假,寒热各方表现的症状均客观存在的证候。由于寒、热是相互矛盾,水火不容,人们容易质疑寒热性质相反的证候能否同时并存,也易认为寒热药物并用于同一处方,其药性容易相互抵消。所以,对寒热错杂证候的辨别十分重要。同时,古今医家的大量临床实践都表明:寒热并存的病机广泛的存在于诸多病证的发展过程中。临床中各种慢性病、疑难病久治不愈常出现寒热错杂证,包括表里寒热错杂证、上下寒热错杂证、中焦寒热错杂证等,病 情复杂,治疗棘手[1-2] 。本文拟对《伤寒论》中“寒热错杂”下利的方证进行系统梳理,以期对临床辨治 本病有所裨益。 1?三泻心汤证 三泻心汤是指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 泻心汤,三方原为治疗脾胃不和、升降失调的心下痞而设,但均可治疗寒热错杂的下利。其中,半夏泻心汤证是心下痞满而挟有痰饮的一种证候。临床症见:心下痞满、呕恶、肠鸣下利或大便不调、脉弦滑、苔白腻等,是为半夏泻心汤的辨证要点。本证是由于脾胃不和,升降失序,中焦痞塞,寒热错杂,痰饮内生所致。胃气不降则恶心呕吐;脾气不升,故肠鸣下利;气机痞塞于中,故心下痞满。用半夏泻心汤苦降辛开,和胃降逆、涤痰化饮以治之。生姜泻心汤证则是心下痞满而挟有水气的证候。其主要脉证:心下痞硬,噫气带有食臭味,肠鸣有声,泻利,胁下阵痛,或见下肢浮肿,小便不利,脉沉或弦,舌苔水滑。本证由于脾虚不运,水邪流于胁下,或走于肠间,故见胁痛、肠鸣、下利;脾虚不能消谷,故见消化不良、干噫食臭等证。生姜泻心汤即半夏泻心汤另加生姜并增大其用量,而减少干姜的用量,从而使本方加强了宣散水气的作用,若见小便不利,可加茯苓以淡渗利水。甘草泻心汤则用于治疗太阳表证几经误下,以 谈《伤寒论》中“寒热错杂”下利方证辨治 闫军堂,刘晓倩,王雪茜,刘敏,梁永宣,王庆国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 摘?要:下利是临床常见病证,《伤寒论》中论述颇为广泛,拟对《伤寒论》中治疗“寒热错杂”下利的方证,即 三泻心汤、黄连汤、柴胡桂枝干姜汤、乌梅丸、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以及麻黄升麻汤等8个方剂进行详实梳理,以期对临床辨治本病有所裨益。 关键词:伤寒论;寒热错杂;下利;方证辨治 中图分类号:R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14) 12- 0122- 03 收稿日期:2014-05-24 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项目(2012-01);北京市中医管理局“薪火传承3+3工程”资助项目(2007-SZ-A-09)作者简介:闫军堂(1984-),男,山东聊城人,主治医师,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经方配伍规律及作用机制研究,中医信息情报学研究。通讯作者:王庆国(1952-),男,河北沧州人,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经方作用机理及配伍规律研究;经方防治 常见病、疑难病研究;基于经方的中药新药开发研究;中医证候规范及其生物学基础研究。 Decocti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of Diarrhea of Mixture of Cold and Heat in Treatise on Exogenous Febrile Disease YAN Juntang,LIU Xiaoqian,WANG Xueqian,LIU Min,LIANG Yongxuan,WANG Qingguo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Beijing 100029,China) Abstract:Diarrhea is a common clinical disorder,which is extensively discussed in Treatise on Exogenous Febrile Disease. In this article,we summarized the formula patterns about diarrhea of mixture of cold and heat in Treatise on Exogenous Febrile Disease,which mainly includes Xiexin Decoction,Huanglian Decoction,Chaihu Guizhi Ganjiang Decoction,Wumei Decoction,Ganjiang Huangqin Huanglian Renshen Decoction and Mahuang Shengma Decoction and so on. This article will provide an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clinical treatment. Key words:Treatise on Exogenous Febrile Disease ;mixture of cold and heat;diarrhea;decocti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DOI:10.13194/j.issn.1673-842x.2014.12.04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