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基础知识归纳

电化学基础知识归纳
电化学基础知识归纳

电化学基础知识

一、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一)原电池组成与原理:

1、组成条件:①活动性不同的两个电极(常见为金属或石墨);②将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③两电极间形成闭合电路(两电极接触或导线连接);④能自发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电极名称:负极:较活泼的金属(电子流出的一极);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电子流入的一极)。

3、电极反应特点:

负极:氧化反应,失电子;正极:还原反应,得电子。

4、电子流向:由负极经外电路沿导线流向正极。

注意:电子流向与电流的方向相反。

例如:右图原电池装置,电解质溶液为硫酸铜溶液。

负极Zn:Zn-2e-=Zn2+ ;正极Cu:Cu2+ +2e-=Cu (硫酸铜溶液)总反应:Cu2+ +Zn =Cu +Zn2+

盐桥作用:盐桥是装有含KCl饱和溶液的琼脂溶胶的U形管,管内溶液的离子可以在其中自由移动。即提供离子迁移通路,形成闭合电路。

(盐桥是怎样构成原电池中的电池通路呢?

左烧杯里Zn电极失电子成为Zn2+ 进入溶液中,使得ZnSO

4

溶液带

正电荷,而右烧杯里Cu2+ 得电子生成Cu,由于Cu2+ 减少,使得

CuSO

4

溶液带负电荷。为了使两边烧杯里溶液仍然保持电中性,

盐桥中的Cl- 向ZnSO

4溶液迁移,而盐桥中的K+ 向CuSO

4

溶液迁移,因此盐桥起了形

成闭合电路的作用。)

拓展:海洋电池:我国首创以铝-空气-海水为能源的新型电池。海洋电池是以铝合金为负极,

网状金属Pt为正极,海水为电解质溶液,它靠海水中的溶解氧与铝反应源源不断地产生电能。电极反应式:负极(Al):Al-3e-=Al3+正极(Pt):O2+2H2O+4e-=4 OH-

总反应方程式:4Al+3O

2+6H

2

O=4Al(OH)

3

(二)分别写出CH

4

燃料电池在以下环境里,正极、负极反应式、总反应方程式。

1、CH

4、O

2

,以H

2

SO

4

溶液为电解质环境;

2、CH

4、O

2

,以NaOH溶液为电解质环境;

3、CH

4、O

2

以固体氧化物为电解质(能传递O2-);

二、电解池: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

(一)电解原理:电解质溶液的导电: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是由于在电场的作用下,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发生定向移动,阴离子向阳极移动,阳离子向阴极移动。

2、电解池电极名称: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叫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叫阳极(发生氧化反应)。

3、电子的流向和离子的移向:

电子的流向:电源负极→电解池阴极,电解池阳极→电源正极。

离子的移向:阳离子移向电解池阴极,阴离子移向电解池阳极。

(二)电解池的阴、阳极放电规律:

(1)阳极上失电子规律:首先看电极材料是惰性电极,还是活性电极,如是惰性电极,则由溶液中的阴离子失去电子,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强越易失电子。

阳极上放电顺序一般是:

(活性电极)> S2— > I— > Br— > Cl—> OH— > 含氧酸根离子 > F—

(2)阴极上得电子规律:只能由溶液中阳离子得电子,阳离子氧化性越强,越易得电子,阴极上阳离子放电顺序一般是:

Ag+ > Hg2+ > Fe3+ > Cu2+ > H+(酸) > Pb2+ > Sn2+ > Fe2+ > Zn2+ > H+(盐溶液) > Al3+> Mg2+ > Na+> Ca2+ > K+ ,说明:Al3+ 后面的离子一般不会在溶液中得电子。

归纳两池的电极反应特点:

随堂检测:

1、如图所示,C、D、E、F、X、Y都是惰性电极,接通电源后,向乙中滴入酚酞试液,在F极附近显红色。

(1)电源A为__正_极;B为__负_极。

(2)乙池中E、F两极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__1:1__

(3)甲池中质量增加的为__D_极;若质量增加6.4g,那么乙池中E电极气体体积为__2.24 L(标况下)。

(4)欲用丙装置给铜镀银,铜件在_H__极;电解质溶液是_AgNO

溶液 _

3

(5)在丁装置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填“X”或“Y”): Y 极附近颜色逐渐变深,胶体粒子带正电荷,在电场作用下向阴极移动。

原因是Fe(OH)

3

复习反思:

1、本节复习课把原电池、电解池放在一起复习,虽然内容有些繁杂,但有利于学生通过对比,掌握原电池正、负极和电解池阴、阳极的特点及电极反应式的书写,获得更多新知识及运用,并使学生在脑海里形成对两种装置的清晰认识,使化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2、在实际复习中,发现部分学生由原电池向电解池的过渡还是有些困惑,对于电解池中离子的放电顺序和电子定向移动的理解存在一些困难,这是在以后的习题训练中需要注意的。

3、在后面的复习中我们还将结合化学电源里的可充电电池的充、放电来理解原电池与电解池的联系与区别。

总之,在高三化学总复习中如何合理设计、优化复习的程序,应该是每个高三化学教师努力的方向。

板书设计

一、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一)原电池原理:

1、组成条件:

2、电极名称:

负极:较活泼的金属(电子流出的一极);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电子流入的一极)。

3、电极反应特点:负极:氧化反应,金属失电子;

正极:还原反应,得电子(吸氧腐蚀)。

4、电子流向:由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

燃料电池在不同环境里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二)复习:CH

4

二、电解池:把电能转化成化学能的装置。

(一)电解原理:

1、电解:使电流流过电解质溶液,在阴、阳两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

2、电解池电极名称:阴极、阳极

3、电子的流向和离子的移向:

电子的流向:电源负极→电解池阴极,电解池阳极→电源正极。

离子的移向:阳离子移向电解池阴极,阴离子移向电解池阳极。

4、电解池的组成条件:

①有两个电极(电极活性可相同,也可不同);

②有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

③有外加直流电源,并形成闭合回路。

说明:惰性电极一般指金、铂、石墨等电极,银、铜等属于活性电极。

(二)电解池的阴、阳极放电规律:

三、原电池与电解池的联系与区别:

①电极名称:原电池的电极叫正、负极;电解池的电极叫阴、阳极。

②电极反应实质:都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③能量转化形式: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而电解池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