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彩绘术语

中国古建筑彩绘术语
中国古建筑彩绘术语

中国古建筑彩绘术语

进和间的意思和经纬的意思是一样的。间说的是横向柱子之间的空间,进说的是纵向柱子之间的空间。古人用几间几进来表示房子是什么规格的。就和现在说的3居室一样。

两个柱子中的间隔叫做“间”。它是古建筑中比较重要的建筑格式

我国古建筑术语[一顺一丁] 古建筑路体砌筑方法之一,又称“梅花丁”。每层砖以一横1纵交替垒砌,明代建筑墙体多用此种砌造方法。[一品书散水] 古建筑砖作术语,亦称“ 一封出散水”。一种简单的散水做法,常用于台基周缘。砌墁时先用条转沿基底铺设一周,其外边在载以一圈立柱,借以起到疏导雨水、保护基础的作用,散水的宽窄,—服视建筑物的体量和上出檐的长短而定,[一斗二升交麻叶斗拱]清式大木作斗拱名称点用于廊子、亭子檐枋之上或宫殿、宫门脊枋之上。斗拱不出踩,主要起隔架和装饰作用[十八斗] 在斗拱翘头或昂头上承托翅昂与单材瓜供或厢拱相交的斗,斗的顺身开口,放单材瓜拱、单材万拱、厢拱,横向做袖口.袖口宽0.8斗口,深o.1斗口;十八斗1.8斗口定长,1.46斗口定深.1.0斗口定高。明代早期斗底常做银锭榫,明末清初多做暗销,还有一种即没有榫也没有暗销。[丁袱] 宋式大木作构件名称。位于四阿殿顶和九脊殿顶山面.是承托山面与前后瓦坡相汇处的必需构件,在结构上起承托山面屋架荷载的作用。梁的一头搭在山面铺作或檐住之上,而另一头则搭在横梁之上.并与横梁垂直成“丁”字形,故名。《清式营造则例》中称顺爬梁。[七踩斗拱I 清式大木作斗供形式.即里外各出三拽架的斗供。如果翘重昂七踩斗拱有头翘一件,头昂后带翘头一件,:2昂后带六分头一件.蚂蚱头后带菊花头一件,撑头木后带麻叶头一件.正心瓜供、正心万供各一件,外拽单材瓜拱、单材万拱各两件,厢供一件。此外,还有正心仿、里外拽枋、桃檐枋、机枋、井口仿、垫拱板、桃尖梁等斗供构件。[三砖五瓦I 布瓦屋面正脊做法术语。正脊“三砖”一般指通天板上下各一层混砖和通工板。“五瓦”即五

层瓦条子。一般指当沟与混砖之间的二屋瓦条,通天板上下各一层,瓦条及眉子沟与混砖之间又一层瓦条。正脊则要由“三砖”和“五瓦”八层组成。庆殿、硬山正脊常用此种做法。[三踩斗拱I 清式斗拱名称。即里外各出一拽架的斗拱。作法上可用单翘或单昂、蚂蚱头后带麻叶头,设有六分头、菊花头、里外厢供各一个。在殿堂或亭阁柱间有隔架及装饰作用。[三踩交麻叶斗供] 清式斗拱组合名称。主要用于琉璃照壁、琉璃花门、琉璃阁、琉璃焚帛炉等建筑,起支承出檐的作用。完全仿照木制斗拱的形状烧制而成.是由若干件组成,可拆卸成拱、昂、翘、麻叶头等分件.每个分件三至四个露明面满着釉色。[万拱] 清式斗拱构件名称,宋法式]称“慢拱”其中位于位于坐斗两侧的第二层横拱又叫“正心万拱”(《宋式》称“泥道慢拱),位于翘头或昂头上第二层横拱称“单材万拱”或“里(外)拽万拱”(《宋式》称“瓜仔慢拱”最长9。2斗口,拱头卷杀分三瓣(清式)。万拱或慢供也统称为蔓供。[上昂] 古建筑宋式斗拱构件名称。宋《营造法式》将斗拱组合中的主要部件昂分为二类,即下昂与上昂。从功能上看、上昂的作用与下昂相反*它是专门应用于殿身槽内里跳及平座外檐外跳。适应于在较短的出跳距离内.有效地提高铺作总高度*籍以创造—定内部空间的特殊构造。从外观看,上昂是一根’昂头外出,昂身斜收向里,并通过柱心”的木枋,其断面高宽一般相当于一单材。昂下供材用偷心重拱造,昂底并用靴楔承托。按照《营造法式》规定,上昂昂脚应立于下跳拱心之上,因此,上昂适用于五铺作五铺作以上斗供组合之小。上昂构造实物遗存很少,江苏45直保圣寺大殿、苏州玄妙观3清殿(南宋)都是其早期的珍贵实例,元代建筑中仍然偶有使用,明清斗供后尾则仅存上昂遗痕。天井) ①墀头看面正身墙上端部至大连檐里皮之空距,即全部梢子出檐所占的部位。②四合院的十字甬路的牙子外口至散水牙子外口之间的空距[天沟] 出现在两座建筑并列相交的屋面上。两座屋面相交时,前面建筑后坡与后面建筑前坡交汇处。两坡雨水也汇于此。为将雨水排走、需在这个部位做出通道,即所谓天沟。为使排水流畅,应作出3%的坡度*响两端逐渐倾斜,而两坡瓦垄也就沿

着天沟越高越向后退缩,显后形成1个“枣核形”,故称“枣核形天沟”。[五花山墙I 悬山式建筑山墙常见的一种组砌形式。《清式营造则例》:“悬山山墙k部随排山各层梁及瓜柱之阶梯形结构。”山墙沿校和瓜往砌成阶梯形,每级之上沿抡之下皮做签尖.总数为“五”,故称五花山治。五花山墙无盘头、山尖,其结构比硬山简单,厚度与硬山山路大体相同。[飞昂I 宋式斗供组合构件名称。据宋《营造法式》:“飞昂:其名有五。一曰,二曰飞昂,三曰英昂,四曰斜角.五曰下昂。”今通称为“昂”。昂的发生.其最早根源被认为是半穴居和干阑棚架的长椽.商周时的大*手被看作它的雏形。东汉汉赋中已可见到“昂”的名称,汉代建筑考古资料说明,最迟在东汉时昂已组合在斗拱中。从结构上看,昂是斗供组合中前后斜置,两端承载.起杠杆作用的木枋材。按《营造法式》所载,飞昂可分为“下昂”与“上昂”两大类。其中上昂仅适用于殿身槽内里跳及平座外檐外跳.实物罕见,应用小多,其作用是在较短的山跳距离内,有效地提高铺作总高度。藉以创造一定的室内空间。下昂的作用与上昂恰恰相反.主要用于檐下斗拱,实物既多,应用亦广,其作用是可以在尽可能少增加铺作高度的前提条件下,有效地增加檐部挑出深度,藉以适应屋面坡度的变化。学术界根据昂在斗拱组合中所起的作用,将其分为“真昂”与“假昂”两类。上昂,下昂皆属真昂,在斗拱组合中起前后悬挑、承托荷载的杠杆作用.唐、宋、辽、金各时代建筑斗拱中大多数采用真昂结构。昂式华拱或插昂,实质上只是徒有下昂形式的假昂头,其昂头以里或为拱身,或为梁袱.仍然是单纯的受弯构件,故称之为假昂。假昂宋代已有,但使用较少,元代建筑中常真、假昂混用。明代建筑多用昂,清代则几乎全用假昂,使原来真昂的结构意义丧失殆尽。昂一般是单材构件,角内昂多用足材。一般说来.在构造上下昂昂身大致与屋面平行,其昂头上承檐檩荷载,昂尾宋代或压丁草袱之下,或上承平檩荷载,通行“挑斡、*、压”二种构造方法。铺作内外荷载皆由昂身承受并向下传递.以使斗拱内外得到平衡,昂的这一作用在补间铺作中显得尤为重要。下昂前端通常制成尖嘴状,宋人称之为昂尖(清式称“昂嘴”),

是集结构功能与艺术造型为一体的特殊部位。历史上各时代的昂尖体现出不同的时代风尚和艺术追求。唐代建筑五台山佛光的东大殿柱头铺作中有国内现存已如最早的批竹昂实例。宋代建筑除此之外还广泛地使用琴面昂。元代出现象鼻形昂,但盛行于明清。元以前真昂昂底常垫有华头子,假昂不仅昂底线为隐刻线,下部华头子亦为隐刻花纹,习称“假华头子”,明末清初盛行龙头、象鼻形昂,后期又出现云卷头及各类雕花昂,是刻意追求华丽,片面强调装饰的产物。[飞檐椽头] 清式建筑木构件名称,属椽类之一。位于檐椽之上,向外跳出,挑出部分为椽头,故称飞檐椽头。头长为檐总平出的三分之一乘举架系数。后尾钉附在檐椽之上,形成楔形,头与尾之比为1:2.5。飞椽径同檐椽,断面通常为方形。主要起跳出作用.并使建筑外观更加雄伟。[*手] 宋式木作构件名称。在平梁梁头之上到脊搏之间斜置的构件。其功能是稳固脊搏,防止滚动。从南北朝到唐宋的绘画、雕刻与实物之中可以看到曾普遍使用过,唐代建筑平梁之上有*手承托脊博,而无侏儒柱.*手用材较大,宋代平梁之上设置了侏儒柱以承脊博,但两侧仍挟以*手,*手规格开始变小。宋《营造法式》规定“造*手之制,若殿阁广—材—契,余屋广随材或加二分至三分,厚取广三分之一”*元代*手断面已经变小。明清多不用*手,仅山西部分地区仍沿袭I旧制。[*柱造I 宋式大木作构造术语。楼阁式建筑中.上层檐柱柱脚十字或一字开口,*落在下层平坐铺作中心,柱底置于铺作栌斗斗面之上.这种结构方法称*柱造或插柱造。*柱造可以增强上下层之间的联系,加强整个构架的稳定性。[切几头I 宋式大木作营造术语。拱头长度不足承受一斗,也不按拱头卷杀,仅作成一入瓣或两卷瓣的形式,宋人称这种加工方法为切几头。常用于梁、袱、方子等的出头上。[支搞窗I 古建筑门窗的一种形式。适用于明清殿堂的次间、稍间或小式建筑物上。在每—开间的中线上增加一根立框(间柱),形成上下左右四扇.均双层。上扇为支窗.下扇为摘窗。支窗外扇上边安合页,下边两侧安铁销子.抽开销子可向外开启并用链钩支撑,里扇钉窗纱或糊纸。摘窗外扇下面用两个木销与蹋板接交,两侧立边上端用

铁销子。并且糊纸或用木板做成护窗板,里扇是玻璃。[天花枋清式木构件名称。支承天花板、贴梁及支条的构件天花枋两端交于金柱柱中[开拱口之法] 宋式斗拱拱心卯口的制作方法。不同种类的拱与其它构件有不同的卯榫交接方式,这决定了各类拱卯口开凿的位置、大小、深浅程度各不相同。宋《营造法式·卷四》“拱”条对此作了详细的规定。如华拱.在拱底面开口,口深五分。.宽二十分。[分。是衡量建筑和建筑构件的最小模数单位,参见“分“’条],口上中心两向各开子阴(浅宽的凹槽),俗称“开下口”。泥道拱、瓜子拱、令拱、慢拱.在拱上面开口,俗称“开上口”。转角足材列拱,拱上下面均开口,俗称“上下开口”.这种具体而明确的规定,对于拱口的制作起到了规范的作用。[井口枋清式大木作构件名称,位于斗供的里翘厢拱之上,并与之平行的枋木。其作用为承托天花,井口枋高三点五斗口(与挑檐桁径同),宽一斗口。太平梁] 清式大木构件名称。用于庑殿推山顶构架中,其位置在山面坡顶最上一层的短梁(扒梁)。方向与平梁相同,功能与平梁相似,但位置在平梁以外,仅能通过雷公柱承托脊檩的悬挑梢端。其梁两端下面刻榫,分别与前后上金搭交檩悬挑部分相交,其梁下皮与搭交檩中线取乎,故其梁高于平梁,称为太平梁。[厅堂I 建造在建筑组群纵轴线上的主要建筑,常作为正式会客、议事或行礼之所。《营造法式》在大木作制度中按殿堂、厅堂、余屋三类建筑,规定各种构件材份。殿堂材份最大.厅堂次之,余屋最小*反映出殿堂是高标准建筑,厅堂次之,余屋又次之。在建筑构造上.厅堂按横架竖直划分结构层次,其内柱一般都随檩生起,室内空间的高下.主要靠生起的内柱控制,铺作仅仅起调节檐部高度与联结内外柱的作用。厅堂房屋每—间缝用梁柱的形式和柱网平面布置的形式,是互为因果的。每一座房屋的每1间缝,可以采用不同的柱梁组合形式,所以厅堂除每间前后用一根檐柱外,屋内柱的多少及其位置可以各不相同。南北朝以前厅堂屋面下的结构大致可分为三种方法,第一种在柱头之上用拱承檐枋及横梁,第二种是在柱头之上用头拱承通联数间的纵架。第三种是在柱头之上用斗拱直接承托纵架,使纵架与檐柱的联

系加强。[厅堂梁袱1 宋式建筑大木座构件名称。即厅堂类建筑内所用梁袱。《营造法式·梁》所规定的设计制做原则是:“五椽,四椽,广不过两材一契:3椽,广两材。余屋量椽数,难此法加减。” [中金桁[中金桁消式大木作构件名称。在5架梁上,位于老檐桁与脊桁之间;在九架梁上,位于上金桁与下金桁之间,都起承托和传导屋面重量的作用。消式大木作构件名称。在5架梁上,位于老檐桁与脊桁之间;在九架梁上,位于上金桁与下金桁之间,都起承托和传导屋面重量的作用。[中金顺扒梁] 消式古建筑大木构件名称。梁尾搭插在七架梁上.粱头扒在下金桁(檩)上,用用以承托中金桁(檩))的扒梁‘ [内柱I 宋式建筑大木作构件,泛指建筑室内立柱。情式建筑称“金柱。中国古代建筑以4根柱子所组成的空间称为“间”。为“问”。唐宋及辽初较大型建筑的内柱多横纵成行*排列规整。辽代中叶以后为创造特定的室内空间.往往在室内的间缝上减去某些内柱。称“减柱造”。山西上台山佛光寺文殊殿,面阔七问进深4间、殿内仅用四根内柱,是减柱造的典型实例。但明清以后的大型建筑“减柱造”之法罕有所见] [内四界I 指1座单体建筑的中心部位,即五架梁下两柱之间的位置。五架梁上正好是四步,又称四界,在建筑的内部,称为内四界。[方直椽] 木构件名称,指方形断面的正身檐椽,多用于游廊、亭、榭等较小建筑中。[斗接柱] 大木作构件名称。斗接柱是指多层建筑中*柱造做法中的上层柱子。这种做法是自下而上.一层柱框.一层斗拱相重叠,上层柱根*于下层斗拱的大斗之上,也即是下层斗拱的大斗所接托的上柱,称为斗接柱。明情建筑中用两段、或三段木材施以暗榫墩接成的柱[瓦条] 古建筑构瓦作件名称。①板瓦纵向截成的直线形窄条。②布瓦屋脊瓦件之一。用板瓦开成的叫“软瓦条”,用砖加工而成的叫“硬瓦条”。[瓦垄] 《清式营造则例》:“屋顶上之瓦,上下赓续排到谓之垄。”屋面凸出的垄称盖瓦垄.凹进则称底瓦垄。[瓦口子] 古建筑屋顶部位名称。又称当勾。位于瓦垄与脊交接之处,由于位置不同叫法也有别,如在正脊部位又称正当勾,在戗脊部位又称斜当勾。[五大线] 古建筑彩画技术术语。指清式彩画图案的骨架轮廓大线。

即枋心线、岔口线、皮条线、箍头线、盒子线。[五彩遍装] 宋《营造法式》中建筑彩画作制度之一。彩画中最华丽的一种,用于等级最高的建筑物上。其特点是把建筑的木构件从头到脚都用彩绘的图案花纹来装饰,以达到五彩绽纷、华丽高贵的效果。这种彩画以暖色调为主,使用的颜色有青、绿、红、赤、黄.每个木构件绘制图案成花纹的构图手法基本相同。其细部设色顺序为:在梁、额枋、斗拱的外梭(即外边)皆留缘道,用青绿或朱叠晕。内心画五彩花纹。颜色使用的规律是对比色相间品配,例如青地上的花纹,用赤、黄、红、绿相间,外棱用红叠晕勾边,叠晕从内向外由浅入深。又如红地上的花纹则用青、绿相间,花心染红,外棱用青或绿叠晕。图案式样繁多,大型构件还在华纹、琐纹中间画飞仙、飞禽、走兽、云纹等;阑额两端画各式如意装饰、称“角叶”,梁用边叠晕,中心画华纹、琐文。柱子上下画锦纹或叠晕,柱身画缠技花或团窠(团花)。这是用色和图案最繁富的彩画品种.多用于宫殿、庙宇的主要建筑。[太平梁] 清式大木构件名称。用于庑殿推山顶构架中,其位置在山面坡顶最上一层的短梁(扒梁)。方向与平梁相同,功能与平梁相似,但位置在平梁以外,仅能通过雷公柱承托脊檩的悬挑梢端。其梁两端下面刻榫,分别与前后上金搭交檩悬挑部分相交,其梁下皮与搭交檩中线取平,故其梁高于平梁,称为太平梁。[厅堂] 建造在建筑组群纵轴线上的主要建筑,常作为正式会客、议事或行礼之所。《营造法式》在大木作制度中按殿堂、厅堂、余屋三类建筑,规定各种构件材份。殴堂材份最大.厅堂次之,余屋最小*,反映出殿堂是高标准建筑,厅堂次之,余屋又次之。在建筑构造上.厅堂按横架竖直划分结构层次,其内柱一般都随檩生起,室内空间的高下.主要靠生起的内柱控制,铺作仅仅起调节檐部高度与联结内外柱的作用。厅堂房屋每—间缝用梁柱的形式和柱网平面布置的形式,是互为因果的。每一座房屋的每间缝,可以采用不同的柱梁组合形式,所以厅堂除每间前后用一根檐柱外,屋内柱的多少及其位置可以各不相同。商北朝以前厅堂屋面下的结构大致可分为三种方法,第一种在柱上用拱承檐枋及横梁,第二种是在柱头之上用头拱

承通联数间的纵架。第三种是在柱头之上用斗供直接承托纵架,使纵架与檐柱的联系加强。[中金桁] 清式大木作构件名称。在5架梁上,位于老檐桁与脊桁之间;在九架梁上,位于上金桁与下全桁之间,都起承托和传导屋面重量的作用。[中心塔柱窟] 又称“塔庙窟”、“支提窟”。其特点是:平面呈长方形,窟室后部中央凿出连通窟顶与地面的中心塔柱,柱身四面雕龛造像,在窟室后部、中心塔柱与窟室侧壁、后壁之间形成绕塔右旋的通道。中心塔柱窟源出于印度的支提窟,成型于公元4—5世纪中叶的新疆龟兹石窟,成为我国J北朝石窟中的典型形制.隋唐以后逐渐消失。它在早期阶段往往和僧居窟同时出现。[长耳子] 安装于琉璃照壁四角圆柱上部或琉璃花门四角圆柱子上部的装饰性琉璃构件。作为大额仿的榫头(处于这个部位的木构件称霸王拳)完全仿木琉璃构件,安装时紧贴着柱头的外皮,造型似三角形的云纹,后背做出半银锭榫头与圆柱连接牢固。此件三面露明均着釉色[乌头门] 宋式建筑中门的类型之一。也称乌头大门、表褐、阀阅、褐烫、绰楔、俗称棂星门。其形式为:在两立柱之中横一枋,柱端安瓦,柱出头染成黑色,枋上书名。柱间装门扇,其上部有成偶数的棂条,下部有障水版。柱头多有装饰纹刻。[勾头] 一种特殊形式的筒瓦。多用筒瓦垄的檐头,比普通筒瓦多一个圆形的瓦当。元代以前称瓦当,至明、清两代,改标勾头。其端部圆盖上的纹佯变化多端,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因而勾头上纹样的种类就成为判断其年代的一个重要标志。[勾丝咬] 旋子彩画找头部位的一种图型。此图形在较短木件上可单独使用。当木件过长,安排一整两破图案后还留有空地,此中地右适合安插“勾丝咬’.即可加入此图案。[丹土] 藏语,安立在寺院主殿屋顶上为幢状神物.中心木杆上写有护法咒语,外有用耗牛尾拧成的粗绳。[丹墀] 指大式建筑甬路中间,御路石两侧的石牙子以外部分。两种做法:①斜墁斗扳(城砖大面朝上斜向铺墁):⑥斜墁柳叶(城砖小面朝上斜向铺墁)。[月梁] 宋式大木作构件名称*是经过艺术加工的梁的一种形式,一般用于平綦之下。汉代文献中称虹梁,唐宋以后我国古代建筑仍然使用,我国北方明清时期使用较少。其特

征是梁的两端向下弯,梁面弧起,梁下起yao(幽页),形如月牙,宋代称为“月梁”、“虹梁”。梁首、梁尾、梁底经过砍削加工之后.仍用分辨卷杀而成。梁的侧面往往制成琴面并饰以雕刻,外观较清秀,与直梁功能类同,都是承受屋顶荷载的梁。同时月梁又能体现一定的艺术效果[风门] 古建筑门的 1 种,使用较广泛,常与帘架配合使用。

1 般风门的制作常用4抹头,门扇边框的尺寸随格扇的边框尺寸。[风槛] 木作装修构件名称.指榻板之上的横槛。其长,厚与下槛同,高是下槛的10分之七或半个柱径;两端做有抱肩.下口与榻板用暗榫相交,上口安槛窗。如安支摘窗时*则不装风槛、支摘窗直接置于榻板上。[风水墙] 山墙的1种,是民间对一墙到顶,山顶设有博风、拔檐线等装饰的硬山顶山墙的别称[风雨桥] 又称为花桥、廊桥。古代桥梁的一种,现在南方的少数民族地区仍然常见。多是石砌的墩台,伸臂结构的木制粱桥。达种桥粱一般全桥均建有亭、楼、阁、廊相结合的桥屋,桥的外貌千姿百态,造型优美,桥屋一方面可以保护木结构桥粱的构件,以免日晒雨淋,另1方面还可以给行旅提供休息和遮风避雨的场所、故名风雨桥。桥屋的廊与楼、亭相互结合,既有起伏,也有虚实的对比,有的桥上梁柱还经过彩绘雕刻等艺术处理,使人赏心悦目。[凤凰台] ①拱式桥构件名称。位于金刚墙二端与分水尖中间,其作用是与分水尖一起保护桥墩、安放闸板。其结构全部用条石砌筑,长为分水金刚墙的十分之二,宽度、露明高和埋深均与分水金刚墙相同。

②大木作斗拱昂的部位名称,位于昂的正面十八斗分位前方,呈斜平面的小台。俗称“脑八”。参见〔昂嘴〕。[槽宋式大木作术语。宋《营造法式》将建筑物中与斗拱出跳成正交的—列斗拱的柱列中线通称为槽。两槽之间形成的空间按所处位置不同,可分为内槽、外槽、前槽和后槽等。根据殿堂等建筑物平面空间布局的不同需要,以槽构成各种形式的格网(即柱的平面布局和排列形式)。宋《营造法式》将格网平面布局分为单槽、双槽、分心槽、分心斗底槽、金箱斗底槽等多种形式。[墩台] 古代建筑物名称。①骑墙墩台,亦称之为敌台。②城墙内外高峰之上的单独墩台称为烽火台。墩台的形状有方

形、圆形两种,但以方形为多。[墀头] 俗称“脚子”。《清式营造则例》:“山墙伸出至檐柱外的部分。硬山墀头由下至上一般分为下碱、上身、稍子三个部分,庑殿、歇山、悬山等建筑则无稍子。下碱、上身有“马莲对”、“担子勾”、“狗子咬”、“三破中”等组砌形式。[墀头角柱] 古建筑角柱石的一种。位于墀头的最下端,其宽度与墀头宽度相同,厚度与阶条石厚度相同。[横拱] 宋式斗拱构件名称.拱的一种。在一组斗拱中,与出跳华拱成正交的拱通称为横拱。按所处位置不同,有泥道拱、瓜子拱、令拱、慢拱、骑袱拱、骑昂拱、绞袱拱、绞昂拱等。[横望板] 古建筑大木作构件名称.横向铺钉于椽身之上承托苫背泥层的两板。由于屋顶坡度的变化,横望板不宜过长,一般每隔3至5椽档须加设望板钉一列。横望板接头须在椽背中线之上,不得挑空或重叠。为加强连接,望板间缝除齐搭外还有企口,柳叶等多种搭接力法。横望板较竖望板整体性更强。为防雨止漏,保护望板,一般均在望板之上施护板灰进行防护。t靴楔] 宋式大木作斗拱组合构件名称。貌似真昂昂底与下层华拱间的楔形垫木,实则与下部拱身连为一体。它与昂身榫卯相结、一般用于上昂的下部以及下昂尾部昂底之下.是真昂构造中不可缺少的构件之一。下昂前部昂底垫置的楔形垫木亦由拱身制成,宋代称“华头子”,其构造功能与靴楔有质的区别。《营造法式》规定的靴楔造型是“三卷瓣”,宋元实物中屡有所见.其艺术形式虽与清式建筑溜金斗拱后尾的菊花头相类似,但菊火头主要起装饰作用,结构

意义与此不同。

寺庙、古建筑彩绘形式风格

古建筑寺庙彩绘形式风格 彩绘原是为木结构防潮、防腐、防蛀,后来才突出其装饰性,宋代以后彩画已成为宫殿不可缺少的装饰艺术。可分为三个等级。 和玺彩绘 是等级最高的彩画。其主要特点是:中间的画面由各种不同的龙或凤的图案组成,间补以花卉图案;画面两边用框框住,并且沥粉贴金,金碧辉煌,十分壮丽。 和玺彩画是清代官式建筑主要的彩画类型,《工程做法》中称为“合细彩画”。仅用于皇家宫殿、坛庙的主殿及堂、门等重要建筑上,是彩画中等级最高的形式。 和玺彩画是在明代晚期官式旋子彩画日趋完善的基础上,为适应皇权需要而产生的新的彩画类型。画面中象征皇权的龙凤纹样占据主导地位,构图严谨,图案复杂,大面积使用沥粉贴金,花纹绚丽。 和玺彩画在保持官式旋子彩画三段式基本格局的同时,逐渐剔除旧花纹,加入新花纹:藻头部分删去了“旋花”;枋心绘行龙或龙凤图案,枋心头由剑尖形式改为莲瓣形,以求与藻头轮廓线相适应;箍头盒子内绘坐龙,等等。清代中叶以后,和玺彩画的线路和细部花纹又有较大的变化,画面中主要线条均由弧形曲线变为几何直线:藻头部位弯曲的莲瓣轮廓变为直线条玉圭形,亦称“圭线光子”;皮条线、岔口线、枋心头等线路都相应地改为“Σ”形线。 和玺彩画用金量极大,主要线条及龙、凤、宝珠等图案均沥粉贴

金,金线一侧衬白粉线(也叫大粉)或加晕,以青、绿、红作为底色衬托金色图案。其花纹设置、色彩排列和工艺做法等方面都形成了规范性的法则,如“升青降绿”、“青地灵芝绿地草”等,逐渐完善成为规则最为严明的彩画形式。根据不同内容,和玺彩画分为“金龙和玺”、“龙凤和玺”、“龙草和玺”等不同种类。 和玺彩画主要用于紫禁城外朝的重要建筑以及内廷中帝后居住的等级较高的宫殿。太和殿、乾清宫、养心殿等宫殿多采用“金龙和玺彩画”;交泰殿、慈宁宫等处则采用“龙凤和玺”彩画;而太和殿前的弘义阁、体仁阁等较次要的殿宇使用的则是龙草和玺彩画。 使用和玺彩画的各处宫殿,由额垫板均为红色,平板枋若用蓝色,则绘行龙,若用绿色,则绘工王云。

建筑电子书经典收藏

建築电子书經典收藏 1、《营造法式》.jpg陶本 2、《营造法式》.pdg全四册1933年初版 3、《营造法式註释》.pdg—梁思成 4、《营造法式大木作制度研究》.pdf—陈明达【有原书】 5、《营造法式解读》.pdf—潘谷西(部分)【有原书】 6、《营造法式》研究札记.pdf(续一)—陈明达【有原书】 7、《营造法式》图样.jpg 8、《营造法原》.pdf—姚承祖【有原书】 9、《中国古建筑术语辞典》.pdf【有原书】 10、《梁思成全集》.pdf(缺第十卷)【有原书】 11、《清式营造则例》.pdf—梁思成【有原书】 12、《中国古建筑图典》.pdf—林洙 13、《枓栱》—潘德华(部分).jpg【有原书】 14、《工程做法注释》.jpg—王璞子(部分)【有原书】 15、《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pdf【有原书】 16、《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技术》.pdf—陈明达 17、《中国木构建筑营造技术》.pdg—马炳坚【有原书】 18、《中国古建筑瓦石营法》.pdf—刘大可【有原书】 19、《中国古代建筑史》.pdf—刘敦桢【有原书】 20、《中國古代建築史》.pdf第二卷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建築【有原书】 21、《中國古代建築史》.pdf第三卷宋、遼、金、西夏建築【有原书】 22、《中國古代建築史》.pdf第四卷:元明建筑【有原书】 23、《中國古代建築史》.pdf第五卷清代建築【有原书】 24、《华夏意匠》: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分析—李允鉌.pdf【有原书】 25、《祁英涛古建筑论文集》.jpg【有原书】 26、《山东广饶关帝庙正殿》—颜华 27、《应县木塔》.pdf—陈明达【有原书】 28、《园冶》【有原书】 29、《中国城墙》.pdf—罗哲文 30、《中国传统建筑的十三个特征》.pdf 31、《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建筑群布局及建筑设计方法研究》.pdf—付熹年【有原书】 32、《中国古典园林分析》.pdg—彭一刚【有原书】 33、《中国古建筑构件图典》.pdf 34、《中国古建筑装饰彩绘工程技术》.jpg—速算速询卡【有原书】 35、《中国建筑设计参考资料图说》.pdf—冯建逵 36、《中国建筑史(光盘)参考图》—潘谷西主编 37、《中国建筑史》东南大学电子教案 38、《中国塔》.ebook—张驭寰 39、《中國古建築二十講》.pdf 40、《中国建筑艺术二十讲》.pdf—梁思成 41、《中国清代官式建筑彩画技术》.pdf【有原书】 42、《中国营造学社汇刊》.pdf 精装十一册【有原书】

中国古代建筑特点和分类

分数: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签名: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古建筑课程作业》 题目:《中国古代建筑特点和分类》 年级: 2010级 专业: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姓名:刘朝 学号: 1137 时间: 2012年6月10日

中国古代建筑特点和分类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的劳动人民用自己的血汗和智慧创造了辉煌的中国古代建筑文明。中国古代建筑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体系最完整的建筑体系。从单体建筑到院落组合、城市规划、园林布置等在世界建筑史中都处于领先地位。中国古代建筑完美的体现了的“天人合一”的建筑思想。 世界建筑因其文化背景的不同,由六大独立体系即古代中国建筑、古代埃及建筑、古代西亚建筑、古代印度建筑、古代爱琴海建筑和古代美洲建筑共同构成。其中有些建筑类型或早已中断,或流传不广,成就和影响也就相对有限,其中只有古代中国建筑、古代西亚建筑和古代印度建筑作为世界三大古代建筑体系延续至今,其中中国建筑延续时代最长,影响范围最广,成就最为辉煌。 中国古代建筑十分重视对中和、平易、含蓄而深沉的美学性格的追求,在其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七大特点: 1、使用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 在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过程中,木材始终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由此创造出独特的木结构形式,以此为骨架,既达到实际功能要求,又创造出优美的建筑形体以及相应建筑风格。 2、保持构架制原则 以立柱和纵横梁枋组合成各种形式的梁架,使建筑物上部荷载经由梁架、立柱传递至基础。墙壁只起围护、分隔的作用、不承受荷载,即“墙倒屋不塌”。在构筑梁架的过程中,部件之间通过卯榫结构相互连接,不使用钉子等辅助用具。 3、创造斗拱结构形式 创造斗栱结构形式。用纵横相叠的短木和斗形方木相叠而成的向外挑悬的斗栱,这是中国古代木结构构造的巧妙形式。 4、实行单体建筑标准化 中国古代的宫殿、寺庙、住宅等,往往是由若干单体建筑结合配置成组群。无论单体建筑规模大小,其外观轮廓均由阶基、屋身、屋顶3部分组成:下面是由砖石砌筑的阶基,承托着整座房屋;立在阶基上的是屋身,由木制柱额作骨架,其间安装门窗隔扇;上面是用木

中国古建筑九大类别

中国古建筑九大类别 恭贺新春 2018.3.26北京大学古建筑规划设计专业人才研修班(第五期)开课,篇末可了解课程信息。建筑是民族文化的结晶,中国古建筑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人类建筑史上的璀璨明珠。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建筑艺术、宗教、民俗、营造技术及建筑环境等多方面的理念和智慧,记录、传承了中国古建筑的建筑布局、形制等级,构造形式、结构类型、色彩运用和营造特征。系统、全面地了解中国古建筑基础知识,可为深入学习、研究古建筑相关知识、技术奠定基础。本文从中国古建筑按功能上分类,将古建筑划分为:一、民居建筑;二、宫殿建筑;三、坛庙建筑;四、宗教建筑;五、园林建筑;六、陵墓建筑七、城市建筑;八、设施性建筑; 九、其他建筑 一、民居建筑 民居建筑是人们满足最基本生活需要所营建的居住性建筑,是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建筑类型。我国民居建筑收环境、气候、民俗文化、经济、礼制等因素影响,在风格上和工艺做法上有较强的地域性。 民居建筑——四川广安古镇 民居建筑——江西婺源

民居建筑——陕西民居 民居建筑——云南民居 民居建筑——山西民居 民居建筑——北京四合院民居 民居建筑——福建土楼民居 民居建筑——藏族民居 中国传统民居多以院落式为主,房屋多单层也有多层建筑。山区、丘陵地区的民居依地形而建,江南水乡多临水而建,组合灵活。西北地区有窑洞式民居,福建地区有土楼式民居等等。以上只列举了几个地区的民居建筑供参考。 二、宫殿建筑 供皇帝理朝政和满足居住功能的院落式建筑群,称为宫殿建筑。 宫殿建筑——北京故宫 宫殿建筑——故宫角楼 宫殿建筑——沈阳故宫 现在保存很好的明、清两朝的宫殿——北京故宫、沈阳故宫。明代以前,历史上各朝代的宫殿遗存较少,如秦代的阿房宫,现已无存。 三、坛庙建筑 坛庙建筑是表达对天地、祖先的崇敬和感恩而举行各种祭祀活动的场所,亦称礼制建筑。如北京的社稷坛、太庙、天坛、

古建彩绘

古建彩绘 [2007-7-6] [未知] [我要发表评论] [推荐朋友] [打印] [字号放大还原缩小] 彩画原是为木结构防潮、防腐、防蛀,后来才突出其装饰性,宋代以后彩画已成为宫殿不可缺少的装饰艺术。可分为三个等级。 1,和玺彩画 是等级最高的彩画。其主要特点是:中间的画面由各种不同的龙或凤的图案组成,间补以花卉图案;画面两边用框框住,并且沥粉贴金,金碧辉煌,十分壮丽。 和玺彩画是清代官式建筑主要的彩画类型,《工程做法》中称为“合细彩画”。仅用于皇家宫殿、坛庙的主殿及堂、门等重要建筑上,是彩画中等级最高的形式。 和玺彩画是在明代晚期官式旋子彩画日趋完善的基础上,为适应皇权需要而产生的新的彩画类型。画面中象征皇权的龙凤纹样占据主导地位,构图严谨,图案复杂,大面积使用沥粉贴金,花纹绚丽。 和玺彩画在保持官式旋子彩画三段式基本格局的同时,逐渐剔除旧花纹,加入新花纹:藻头部分删去了“旋花”;枋心绘行龙或龙凤图案,枋心头由剑尖形式改为莲瓣形,以求与藻头轮廓线相适应;箍头盒子内绘坐龙,等等。清代中叶以后,和玺彩画的线路和细部花纹又有较大的变化,画面中主要线条均由弧形曲线变为几何直线:藻头部

位弯曲的莲瓣轮廓变为直线条玉圭形,亦称“圭线光子”;皮条线、岔口线、枋心头等线路都相应地改为“Σ”形线。 和玺彩画用金量极大,主要线条及龙、凤、宝珠等图案均沥粉贴金,金线一侧衬白粉线(也叫大粉)或加晕,以青、绿、红作为底色衬托金色图案。其花纹设置、色彩排列和工艺做法等方面都形成了规范性的法则,如“升青降绿”、“青地灵芝绿地草”等,逐渐完善成为规则最为严明的彩画形式。根据不同内容,和玺彩画分为“金龙和玺”、“龙凤和玺”、“龙草和玺”等不同种类。 和玺彩画主要用于紫禁城外朝的重要建筑以及内廷中帝后居住 的等级较高的宫殿。太和殿、乾清宫、养心殿等宫殿多采用“金龙和玺彩画”;交泰殿、慈宁宫等处则采用“龙凤和玺”彩画;而太和殿前的弘义阁、体仁阁等较次要的殿宇使用的则是龙草和玺彩画。 使用和玺彩画的各处宫殿,由额垫板均为红色,平板枋若用蓝色,则绘行龙,若用绿色,则绘工王云。

中国古代建筑电子书一览表

中国古建筑电子书籍书目 1、《营造法式》.jpg陶本 2、《营造法式》.pdg全四册1933年初版 3、《营造法式注释》.pdg—梁思成 4、《营造法式大木作制度研究》.pdf—陈明达【有原书】 5、《营造法式解读》.pdf—潘谷西(部分)【有原书】 6、《营造法式》研究札记.pdf(续一)—陈明达【有原书】 7、《营造法式》图样.jpg 8、《营造法原》.pdf—姚承祖【有原书】 9、《中国古建筑术语辞典》.pdf【有原书】 10、《梁思成全集》.pdf(缺第十卷)【有原书】 11、《清式营造则例》.pdf—梁思成【有原书】 12、《中国古建筑图典》.pdf—林洙 13、《枓栱》—潘德华(部分).jpg【有原书】 14、《工程做法注释》.jpg—王璞子(部分)【有原书】 15、《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pdf【有原书】 16、《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技术》.pdf—陈明达 17、《中国木构建筑营造技术》.pdg—马炳坚【有原书】 18、《中国古建筑瓦石营法》.pdf—刘大可【有原书】 19、《中国古代建筑史》.pdf—刘敦桢【有原书】 20、《中国古代建筑史》.pdf第二卷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建筑【有原书】 21、《中国古代建筑史》.pdf第三卷宋、辽、金、西夏建筑【有原书】 22、《中国古代建筑史》.pdf第四卷:元明建筑【有原书】 23、《中国古代建筑史》.pdf第五卷清代建筑【有原书】 24、《华夏意匠》: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分析—李允鉌.pdf【有原书】 25、《祁英涛古建筑论文集》.jpg【有原书】 26、《山东广饶关帝庙正殿》—颜华 27、《应县木塔》.pdf—陈明达【有原书】 28、《园冶》【有原书】 29、《中国城墙》.pdf—罗哲文 30、《中国传统建筑的十三个特征》.pdf 31、《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建筑群布局及建筑设计方法研究》.pdf—付熹年【有原书】 32、《中国古典园林分析》.pdg—彭一刚【有原书】 33、《中国古建筑构件图典》.pdf 34、《中国古建筑装饰彩绘工程技术》.jpg—速算速询卡【有原书】 35、《中国建筑设计参考资料图说》.pdf—冯建逵 36、《中国建筑史(光盘)参考图》—潘谷西主编 37、《中国建筑史》东南大学电子教案 38、《中国塔》.ebook—张驭寰 39、《中国古建筑二十讲》.pdf 40、《中国建筑艺术二十讲》.pdf—梁思成 41、《中国清代官式建筑彩画技术》.pdf【有原书】 42、《中国营造学社汇刊》.pdf 精装十一册【有原书】 43、《营造法式初探》.pdf—潘谷西

中国古建筑文化与鉴赏章节题目(含答案)

智慧树20XX年中国古建筑文化与鉴赏章节题目(含答案) ?名称中国古建筑文化与鉴赏 ?对应章节第一章 ?成绩类型百分制 ?题目数 5 ?总分数 10 说明: 提示:选择题选项顺序为随机排列,若要核对答案,请以选项内容为准 ?第1部分 ?总题数:5 ? 1 【多选题】(2分) 建筑艺术在表现形式上与绘画、雕塑有何不同? A. 建筑艺术不能表现场景 B. 建筑艺术不能表现人物 C. 建筑艺术不能表现具体情节 2 【多选题】(2分) 建筑形象的塑造决定于下列哪些因素: A. 结构方式 B. 所用材料 C. 实用功能

【多选题】(2分) 中国古代与西方古代建筑之不同处主要表现在下列哪些方面: A. 色彩 B. 对建筑形象的追求 C. 所用材料 4 【多选题】(2分) 木料比石料的优点表现在哪几方面: A. 价格便宜 B. 采集较易 C. 加工较易 D. 运输方便 5 【多选题】(2分) 中国工匠对建筑哪些部分都进行了美的加工: A. 台基 B. 天花 C. 梁枋 D.

E. 门窗 ?名称中国古建筑文化与鉴赏 ?对应章节第二章 ?成绩类型百分制 ?题目数 7 ?总分数 14 说明: 提示:选择题选项顺序为随机排列,若要核对答案,请以选项内容为准?第1部分 ?总题数:7 ? 1 【多选题】(2分) 中国古代宫殿具有哪两方面的功能? A. 具有艺术上的表现功能 B. 具有艺术上的实用功能 C. 具有物质上的表现功能 D. 具有物质上的实用功能 2 【多选题】(2分) 从陕西西安唐代大明宫遗址的发掘看,唐代宫殿造型上的特点是: A. 色彩不绚丽 B.

色彩鲜丽 C. 气势恢宏 3 【多选题】(2分) 北京紫禁城建成于何时?花了多少时间? A. 10年 B. 清朝 C. 13年 D. 明朝 4 【多选题】(2分) 午门中央门洞除皇帝外还允许什么人出入? A. 考中状元 B. 皇后完婚 C. 出征武将 5 【单选题】(2分) 太和殿前陈设铜龟、铜鹤具有什么象征意义? A. 国家长治久安 B. 国家统一 C.

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组成7843476

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组成7843476中国古代园林的观赏 明清时期,园林艺术进入精深进展时期,不管是江南的私家园林,依旧北方的帝王宫苑,在设计和建筑上,都达到了高峰。现代储存下来的园林大多属于明清时代,这些园林充分表现了中国古代园林的专门风格和精湛的造园艺术。 二、中国古代国林的特色 (一)造园艺术,“师法自然” “师法自然”,在造园艺术上包含两层内容。一是总体布局、组合要合乎自然。山与水的关系以及假山中峰、涧、坡、洞各景象因素的组合,要符合自然界山水生成的客观规律。二是每个山水景象要素的形象组合要合乎自然规律。如假山峰峦是由许多小的石料拼叠合成,叠砌时要仿天然岩石的纹脉,尽量减少人工拼叠的痕迹。水池常作自然曲折、高下起伏状。花木布置应是疏密相间,形状天然。乔灌木也错杂相间,追求天然野趣。(二)分隔空间,融于自然 中国古代园林用种种方法来分隔空间,其中要紧是用建筑来围蔽和分隔空间。分隔空间力求从视角上突破园林实体的有限空间的局限性,使之融于自然,表现自然。为此,必须处理好形与神、景与情、意与境、虚与实、动与静、因与借、真与假、有限与无限、有法与无法等种种关系。如此,则把园内空间与自然空间融合和扩展开来。例如漏窗的运用,使空间流通、视觉流畅,因而隔而不绝,在空间上起互相渗透的作用。在漏窗内看,玲珑剔透的花饰、丰富多彩的图案,有浓厚的民族风味和美学价值;透过漏窗,竹树迷离摇荡,亭台楼阁时隐时现,远空蓝天白云飞游,造成幽深宽广的空间境域和意趣。 (三)园林建筑,顺应自然 中国古代园林中,有山有水,有堂、廊、亭、榭、楼、台、阁、馆、斋、舫、墙等建筑。人工的山,石纹、石洞、石阶、石峰等都显示自然的美色。人工的水,岸边曲折自如,水中波浪层层递进,也都显示自然的风

中国古代建筑电子书一览表

中国古建筑电子书籍书目 1、《营造法式》.jpg陶本 2、《营造法式》.pdg全四册1933年初版 3、《营造法式注释》.pdg—梁思成 4、《营造法式大木作制度研究》.pdf—陈明达【有原书】 5、《营造法式解读》.pdf—潘谷西(部分)【有原书】 6、《营造法式》研究札记.pdf(续一)—陈明达【有原书】 7、《营造法式》图样.jpg 8、《营造法原》.pdf—姚承祖【有原书】 9、《中国古建筑术语辞典》.pdf【有原书】 10、《梁思成全集》.pdf(缺第十卷)【有原书】 11、《清式营造则例》.pdf—梁思成【有原书】 12、《中国古建筑图典》.pdf—林洙 13、《枓栱》—潘德华(部分).jpg【有原书】 14、《工程做法注释》.jpg—王璞子(部分)【有原书】 15、《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pdf【有原书】 16、《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技术》.pdf—陈明达 17、《中国木构建筑营造技术》.pdg—马炳坚【有原书】 18、《中国古建筑瓦石营法》.pdf—刘大可【有原书】 19、《中国古代建筑史》.pdf—刘敦桢【有原书】 20、《中国古代建筑史》.pdf第二卷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建筑【有原书】 21、《中国古代建筑史》.pdf第三卷宋、辽、金、西夏建筑【有原书】 22、《中国古代建筑史》.pdf第四卷:元明建筑【有原书】 23、《中国古代建筑史》.pdf第五卷清代建筑【有原书】 24、《华夏意匠》: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分析—李允鉌.pdf【有原书】 25、《祁英涛古建筑论文集》.jpg【有原书】 26、《山东广饶关帝庙正殿》—颜华 27、《应县木塔》.pdf—陈明达【有原书】 28、《园冶》【有原书】 29、《中国城墙》.pdf—罗哲文 30、《中国传统建筑的十三个特征》.pdf 31、《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建筑群布局及建筑设计方法研究》.pdf—付熹年【有原书】 32、《中国古典园林分析》.pdg—彭一刚【有原书】 33、《中国古建筑构件图典》.pdf 34、《中国古建筑装饰彩绘工程技术》.jpg—速算速询卡【有原书】 35、《中国建筑设计参考资料图说》.pdf—冯建逵 36、《中国建筑史(光盘)参考图》—潘谷西主编 37、《中国建筑史》东南大学电子教案 38、《中国塔》.ebook—张驭寰 39、《中国古建筑二十讲》.pdf 40、《中国建筑艺术二十讲》.pdf—梁思成 41、《中国清代官式建筑彩画技术》.pdf【有原书】 42、《中国营造学社汇刊》.pdf 精装十一册【有原书】 43、《营造法式初探》.pdf—潘谷西

中国古建筑的主要类别及其审美特征

简述中国古建筑的主要类别及其审美特征。 答案要点: (1)古城建筑。对于现代人来讲,古城建筑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由于其实用功能完全消失,在现代人眼中外形高大、厚实的城墙,恢弘的布局,具有雄浑、磅礴之美。 (2)宫廷建筑。中国的宫殿建筑在形式上既体现出一种崇高、辉煌、雄伟的壮美,又象征着古代的封建礼仪制度,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3)陵园建筑。我国历代的陵园建筑,一般都是选址于风水地脉最佳的环境。不仅在外在形式上体现出一种幽静、幽深之美,而且,中国的陵园建筑还包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 (4)寺庙建筑。寺庙是我国佛教建筑之一。我国古代的寺院大都远离城市的喧嚣,隐身山林,体现出一种恬静、淡雅与平和。寺庙建筑在审美上呈现出象征性、神秘性和崇高性的特征。 (5)石窟建筑。石窟建筑是佛教建筑的一个重要类型。现今留下的石窟中保存有有大量精美的泥塑和壁画,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6)佛塔建筑。佛塔建筑也是佛教建筑的一个重要类型。我国佛塔建筑比例合度、结构精密、宏伟壮观、静穆安闲,给人以崇高的美感。 (7)桥梁建筑。我国桥梁建筑形式多样,但在总体造型风格上都体现出曲线柔和、韵律协调和雄伟壮观的形象。 简述中国古建筑在结构形式上的特点及其美学特征。 答案要点: (1)木结构框架。以土木为建筑原材料的中国古建筑在质感上体现出一种温和、平实、轻捷的审美特征。 (2)飞檐斗拱。斗拱不仅有承重作用,而且斗拱本身结构的叠加错综之美,又具有风采独具的装饰作用。为使出伸的大屋檐不至遮挡室内光线,斗拱撑持下的檐角上翘内翻,成为轻灵翔动的“飞檐”,具有优美的动感曲线美。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美所独具的一个民族标识。

古建筑彩绘施工步骤

古建筑彩绘施工步骤 在古代建筑中,古建彩绘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彩绘就是俗称的丹青,而古建彩绘就是古代劳动人民在古建筑物上绘制装饰画,不仅美观,而且有一定的防水性,增加建筑物寿命。今天,跟着古建中国一起去学习一下关于古建彩绘方面的知识! 古建彩绘的分类: 旋子彩绘:旋子彩绘是根据一种名叫旋花的植物而设计出来的,这种植物的生命力比较的顽强,同时又长着比较多的藤曼画起来非常的漂亮,这也是为什么会以它为原型进行彩绘的设计。而这种旋子彩绘的最大特点就是非常的朴素,同时看起来有非常的夺目。 和玺彩绘:这种彩绘在彩绘的种类中是比较高级的一种,一般绘画于宫殿以及坛庙等比较庄重的建筑物上面。而这种彩绘主要的绘画的对象双龙、双凤、彩云以及火焰等,常用的颜色也是非常鲜艳的,比如有青色、绿色以及红色,有的时候也会用金线进行一定的勾勒。所以这种彩绘看起来非常的华贵,同时还具有着非常不错的寓意,能够给人们带来吉祥如意。

苏式彩绘:苏式彩绘是一种经常运用于园林建筑以及四合院建筑的彩绘,在古代很多的名门望族都喜欢用这种彩绘来装饰自己的长廊,以标榜、凸显自己的身份和诗书气。苏式的彩绘不仅具有着生动活泼的,同时也是一种非常具有故事性的彩绘,细细观察的话就会发现很多的苏式彩绘都在诉说一些精彩的人物故事。 地方彩绘:地方彩绘是一种非常接地气的彩绘,同时它也是融合性强的一种彩绘。它在集成苏式彩绘、旋子彩绘以及和玺彩绘的基础上,又很好的各个地方的特色进行融合,所以逐渐的成了很多的不一样的风格。 古建彩绘的施工步骤: 1、基低处理 首先要把做彩绘的部分进行处理,如果是木制结构的还要用传统的一麻五灰来处理,在保证的期限内不得开裂和脱落等问题,要使做彩绘的部位平整。接着打磨去掉地仗表面的油渍和浮灰,为彩绘以下的步骤打下良好的基础。 2、构图(也叫分中)

中国古建筑调查报告pdf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国古建筑调查报告pdf 篇一:中国古建筑电子书籍书目 中国古建筑电子书籍书目 1、《营造法式》.jpg陶本 2、《营造法式》.pdg全四册1933年初版 3、《营造法式注释》.pdg—梁思成 4、《营造法式大木作制度研究》.pdf—陈明达【有原书】 5、《营造法式解读》.pdf—潘谷西(部分)【有原书】 6、《营造法式》研究札记.pdf(续一)—陈明达【有原书】 7、《营造法式》图样.jpg 8、《营造法原》.pdf—姚承祖【有原书】 9、《中国古建筑术语辞典》.pdf【有原书】 10、《梁思成全集》.pdf(缺第十卷)【有原书】 11、《清式营造则例》.pdf—梁思成【有原书】 12、《中国古建筑图典》.pdf—林洙 13、《枓栱》—潘德华(部分).jpg【有原书】

14、《工程做法注释》.jpg—王璞子(部分)【有原书】 15、《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pdf【有原书】 16、《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技术》.pdf—陈明达 17、《中国木构建筑营造技术》.pdg—马炳坚【有原书】 18、《中国古建筑瓦石营法》.pdf—刘大可【有原书】 19、《中国古代建筑史》.pdf—刘敦桢【有原书】 20、《中国古代建筑史》.pdf第二卷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建筑【有原书】 21、《中国古代建筑史》.pdf第三卷宋、辽、金、西夏建筑【有原书】 22、《中国古代建筑史》.pdf第四卷:元明建筑【有原书】 23、《中国古代建筑史》.pdf第五卷清代建筑【有原书】 24、《华夏意匠》: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分析—李允鉌.pdf【有原书】 25、《祁英涛古建筑论文集》.jpg【有原书】 26、《山东广饶关帝庙正殿》—颜华 27、《应县木塔》.pdf—陈明达【有原书】 28、《园冶》【有原书】 29、《中国城墙》.pdf—罗哲文 30、《中国传统建筑的十三个特征》.pdf 31、《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建筑群布局及建筑设计方法

中国八大古建筑典型类别

中国八大古建筑典型类别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类型的建筑为满足人们各种不同的需求而产生,并不断地发展完善,现在我们来认识一下古建的八个典型类别:宫殿、坛庙、陵墓,宗教建筑、城市公共建筑、园林、民居、桥梁。 宫殿 宫殿是皇帝居住并进行统治的地方,是国家的权力中心,是国家政权和家族皇权的象征。为了突出皇帝权威的至高无上,历朝历代的宫殿建筑虽风格各异,却都显示出其“非壮丽无以重威”的特质。 目前中国发现或保存下来的宫殿建筑或遗址,年代较早的有商代时的二里头宫殿建筑遗址,晚近的有明清时期的紫禁城。 坛庙 坛——即中国古代主要用于祭祀天、地、社稷等活动的台型建筑,如北京城内外的天坛、地坛、日坛、月坛、祈谷坛、社稷坛等。坛类建筑的共同特征,在于其均形体规整,色调简单庄重,周以壝墙,环以柏树,以造成远隔尘嚣的环境。

坛的形式多以阴阳五行等学说为依据。例如天坛、地坛的主体建筑分别采用圆形和方形,来源于天圆地方之说。天坛所用石料的件数和尺寸都采用奇数,是采用古人以天为阳性和以奇数代表阳性的说法。 天坛内的祈年殿,原本琉璃瓦的颜色上檐是青色象征青天,中檐黄色象征土地,下檐绿色象征万物。至乾隆十六年改为三层均蓝色,以合专以祭天之意。 庙——即中国古代祭祀建筑。庙的建筑形制要求肃穆整齐,大致可分为三类: (1)祭祀祖先的庙 中国古代帝王诸侯等奉祀祖先的建筑称宗庙。帝王的宗庙称太庙,是等级最高的建筑,庙制历代不同。贵族、显宦、世家大族奉祀祖先的建筑称家庙或宗祠,仿照太庙方位,设于宅第东侧,规模不一,其中有的宗祠附设义学、义仓、戏楼,功能超出祭祀范围。 北京太庙前殿(前殿面阔11间,进深4间,重檐庑殿顶,周围有三重汉白玉须弥座式台基,四周围石护栏)

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及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及特点 从类型上看,中国古代建筑大体有宫殿、陵墓、寺庙和民居四类。宫殿建筑以皇宫为代表,以高、大、深、严为特点。高以突出之势显现帝王地位崇高,大以空间显示疆土和国威,深是纵深,严是排列严整,以显示帝王的尊严。陵墓在显示已逝帝王威严的同时多了一份肃穆气氛。秦始皇陵的兵马俑,表现了秦灭六国的国威和一代暴君不可一世的气势;唐高宗和武后合葬的乾陵,则通过长约四公里的神道更多地表现了庄严和肃穆。寺庙建筑由于特定的宗教信仰背景,主要体现了和谐、澄静、神秘的特点。寺庙或建于都市,或筑于名山,正所谓"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营造出美妙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使人在和谐的氛围中亲近佛教。民居反映了家族和睦、亲情融洽的居家文化,显得古朴而温馨。 从总体上看,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从一个侧面透视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一是群体组合。四合院是四面合一的,如有数进院落,也是连成一体的。皇宫宫殿的大和深,也是由建筑组群来体现的。这是传统文化注重家庭团聚、国家一统的反映。二是布局平整。从周代开始,就已经有王室居中,左宗庙、右社稷、前朝、后市和居民四布的都市规划制度。后世都城和寺庙往往以中轴为线,对称排列,均衡分布。无论是皇宫还是民居内部,都按尊卑长幼的次序各有其所,不得混淆。这是传统文化重礼、尊君、崇孝的反映。三是封闭自守。古代建筑虽有御敌、防盗的考虑,但其封闭形态也不能说没有自守自足的心理因素。大到万里长城,中到护城河和城墙,小到四合院和客家圆形土楼,都反映了传统文化封闭自足、不待外求的一面。 信息来源:云南省教育厅高教处组编.中西文化概述.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2版第168-169页

中国古建筑术语辞典

中国古建筑术语辞典》”一“字词条 【一进门】古建筑瓦作部位名称,亦作“一进门儿”,北京地区工匠口头俗语。特指屋面檐端的第一排瓦件,如筒瓦屋面的勾滴等。 【一块玉】古建筑瓦作术语。比喻工程质量可嘉。口语中亦谓之“一块玉儿”、“一块玉交活”等。 【一马三枪】古建筑小木作装修术语。特指直棂窗棂身上下各置腰串三条的做法。 【一布四灰】古建筑油作术语,地仗做法的一种。包括一层布、四层灰。操作过程依次为捉缝灰、通灰(扫荡灰)、糊布、中灰、细灰、磨细灰、钻生油。 【一平两切】裱糊作术语。纸顶棚的一种形式,多用于较矮小的房屋。从断面看成梯形,中间部分形成一个较高的平面,两侧从平面两端作八字形向下延伸,底边部位与檩子上皮相接,这种作法可增加室内空间的高度。 【一字枋心】古建筑彩画作术语。又称“一统天下”。常见于清代旋子彩画枋心内的构图,指彩画大、小额枋枋心内绘于青、绿地之上的“一”字横线纹样。通常有一字贴金线和一字墨线两种做法。其中贴金线者谓之枋心金老,墨线则谓之枋心黑老,适用于墨线大点金、墨线小点金及雅伍墨旋子彩画。 【一顺一丁】古建筑墙体砌筑方法之一,又称“梅花丁”。每层砖以一横一纵交替垒砌,明代建筑墙体多用此种砌造方法。 【一麻五灰】古建筑油作术语。对上下架木、隔扇装修等部位的地仗处理方法。其中包括一层麻五层灰。具体工序依次为:捉缝灰、通灰(扫荡灰)、使麻、磨麻、压麻灰、闸线、中灰、细灰、磨细灰、钻生油。一麻五灰地仗在古建地仗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施工中常以此为本增减工序,灵活应变,以适应不同的木面需要。 【一整两破】古建筑彩画作术语。旋子彩画中最常见的图案。它是由一个整旋花和两个半旋花所组成的彩画图案,故名。 【一品书散水】古建筑砖作术语,亦称“一封出散水”。一种简单的散水做法。常用于台基周缘。砌墁时先用条砖沿基底纵向铺设一周,其外边再栽以一圈立砖(俗称“金边”),借以起到疏导雨水、保护基础的作用。散水的宽窄,一般视建筑物的体量和上出檐的长短而定。 【一封出散水】见(一品书散水)。 【一领一叠石】古建筑石作术语。筑基时,在领夯石上砌一皮条石者称为“一领一叠石”;二皮者称为一领二叠石”;三皮者称为“一领三叠石”。叠石的多少,视建筑的体量而定。 【一麻一布六灰】古建筑油作术语。对木构件地仗的一种做法。其中包括一层麻,一层布,六层灰。因糊布比使麻牢固程度稍差,其坚固性及耐久性略次于二麻六灰做法。其程序为:捉缝灰、通灰(扫荡灰)、使麻、磨麻、压麻灰、使第二遍麻、磨麻、压麻灰、中灰、细灰、磨细灰、钻生油。 【一路瓣找头花纹】古建筑画作术语。清式旋子彩画找头旋花图案名称之一。一般在找头绘制旋花部分的宽度约相当于本部位其它构件之整团旋花的头路瓣宽度时,称为一路瓣找头花纹。 【一整两破加一路】古建筑画作术语。“加一路”是旋子彩画找头部位的一种做法,指在梁、枋、檩等部位安排一整两破图案后仍留有空地,在此空地再增绘“一路”旋花,即称“一整两破加一路”。 【一整两破加两路】古建筑画作术语。“加两路”是旋子彩画找头的一种做法。指梁、枋、檩等部位安排一整两破图案后,仍留有空地,在此空地再增绘“两路”旋花,即称“一整两破加两路”。 【一整两破加金道冠】古建筑画作术语。加金道冠是旋子彩画找头的一种处理方法。在找头安排一整两破图案后还余有空地,此空地又适合安插“金道冠”,即称“一整两破加金道冠”。 【一斗二升交麻叶斗栱】清式大木作斗栱名称,常用于廊子、亭子檐枋之上或宫殿、宫门脊枋之上。斗栱不出踩,主要起隔架和装饰作用。

中国古建筑塔类大总结

中国古建筑塔类大总结 中国, 古建筑, 类型 一、佛塔类建筑 楼阁式塔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辽代,方形及八角形的2层砖台基,八角形副阶周匝, 9层(外观5层),殿阁型构架,内外柱(金厢斗底槽),砖石台基、木构塔身、砖砌刹座、铸铁塔刹,楼层间的平座暗层在结构上增加了梁柱间的斜向支撑(独乐寺观音阁)。采用内外槽双层套筒式平面结构,合理按排门窗楼梯,塔内楼梯逐层移位。除四面当心间开门外,余皆用灰泥墙。底层内外槽柱用砖土墙包砌,二三四层内外槽柱和五层外槽柱内加抱柱。各层檐柱与其下暗层檐柱结合使用叉柱造,上层暗层檐柱移下层檐柱半个柱径,使用缠柱造。各层都设平坐与走廊,全塔斗拱60余种。国内现存唯一最古最完整的木塔,世界 现存最高古代木构建筑 江苏苏州虎丘云岩寺塔,五代,八角形副阶周匝,7层,塔外壁、回廊、塔心壁、塔心室,大部用砖,仅外檐斗拱中的个别构件用木骨加固。(双层塔壁)塔心壁亦八角形,四面开门正对外壁塔门。内部走道用砖拱券,使塔外壁与心壁联成一体。塔内枋上用“七朱八白”,走道天花用菱角牙子、如意头、拱眼壁用钱纹、写生花等装饰内容

江苏苏州报恩寺塔,南宋,八角形副阶周匝, 9层,塔外壁、回廊、塔心壁、塔心室,木外廊砖塔身,塔身为双套筒式砖砌结构。外壁各层施木构平座、腰檐。底层引出砖砌柱额,每面分三间,四面当心间开门,门侧用木兼柱,塔内用瓜楞柱及圆梭柱,柱下有石礩。,内檐斗拱五铺作出双抄,或以单抄托上昂。柱头铺作用园栌斗,补间用讹角斗,内转角用凹斗。 福建泉州开元寺双石塔仁寿塔,始建于五代,木构,南宋改为石建,具石阶及勾阑的八边形台座(须弥座式样),八角形,5层,设塔心石柱,全部花岗岩石建,塔身每面都以木兼柱划分为3间,一三五层正面开门,斜面设龛。二四层正面设龛斜面辟门。转角都置圆倚柱,中间隐出阑额无普拍枋。一二层又出棹幕枋。斗拱用五铺作双抄偷心造,补间一二层每面两朵,以上均一朵。各层设平座及勾阑,我国石塔中最高的一对塔身粗壮

中国古建筑名词列表

中国古建筑名词列表 1、侧脚是指为了使建筑有较好的稳定性,宋《营造法式》规定外檐柱在前、后檐均向内倾斜柱高的1/100,在两山向内倾斜8/1000,而角柱两个方向都有倾斜的做法。 2、减柱造在古代木构建筑中,减少部分内柱的做法。 木建筑主要组件名称,侧面简图 如山西五台佛光寺文殊殿,面阔七间,长为34米;进深四间,长为17.66米;单檐庑殿顶。殿内设有一圈内柱,后部设有“扇面墙”。 3、分心槽,是中国古代建筑名词,在《营造法式》有记载,是指门屋建筑中, 用一列中柱将平面等分的做法。现存使用分心槽的建筑例子为河北蓟县独

Gallarus Oratory 叠涩拱顶方法建造。 ?正心栱:与建筑物表面平行,在檐柱中心线上o正心瓜拱 o正心万拱 ?外拽栱:与建筑物表面平行,在檐柱中心线之外o外拽瓜拱、 o外拽万拱 o外拽厢拱 ?里拽栱:与建筑物表面平行,在檐柱中心线之内o里拽瓜拱 o里拽万拱 o里拽厢拱 ?卯口:拱正中与翘或昂相交处 ?升托:拱两端承托升子的部分 ?拱眼:卯口与升托之间下弯部分

拱弯:拱两端下部弯曲处。清代《工程作法则例》规定,万拱的拱弯由三段直线构成,瓜拱的拱弯由四段直线构成,厢拱的拱弯由五段直线构成。 斗栱由五种部件构成:

栱 正心瓜栱 栱:形如弓,与建筑物表面平行的称为栱,栱的中间有卯口,以承接与之相交的翘或昂,栱的两端向上弯曲如弓,其上安升子。 按长短分为三种:瓜栱、万栱、厢栱;按位置分为正心栱、外拽栱、里拽栱:?瓜栱,最短,安置在斗栱最底层。 o正心瓜栱:宋《营造法式》称为泥道栱,在檐柱中心线上,与建筑物正面平行;正心瓜栱与翘或昂相交,下为坐斗,上为两端槽升子、 正心万栱。 o外拽瓜栱,;《营造法式》称为瓜子栱:在檐柱中心线外,与第二道翘或昂相交、与建筑物正面平行;外拽瓜栱之下为翘和翘外端的十 八斗,外拽瓜栱之上为昂、栱两端三才升、外拽万栱 o里拽瓜栱,;《营造法式》称为瓜子栱:在檐柱中心线内,与建筑物正面平行。里拽瓜栱之下为翘和翘里端的十八斗,里拽瓜栱之上为 昂、栱两端三才升、里拽万栱。 ?万栱,中长,安置在瓜栱之上。 o正心万栱宋《营造法式》称为足材慢栱:在正心瓜栱之上,与建筑物正面平行。清式斗栱中,在正心瓜栱之上,只有一层万栱,万栱 之上承托一至六道重叠的正心枋,直到正心桁。 o外拽万栱宋《营造法式》称为单材慢栱:在檐柱中心线外,与建筑物正面平行,外拽万栱之下为外拽瓜栱和两端三才升,外拽万栱之 上为三才升、外拽枋。 o里拽万栱宋《营造法式》称为单材慢栱:在檐柱中心线内,与建筑物正面平行,里拽万栱之下为里拽瓜栱和两端三才升,里拽万栱之 上为三才升、里拽枋。 ?厢栱,最长,只有外拽,里拽,没有正心。《营造法式》称为令栱。 o外拽厢栱:安装在最上层的昂翘的最外端,由十八斗承托;外拽厢栱之上为两端三才升、外拽枋,垂直方向耍头。 o里拽厢栱:安装在最上层的昂翘的最里端,由十八斗承托;里拽厢栱之上为两端三才升、里拽枋。

古建彩绘简介

中国古建筑彩绘简介 中国古建彩绘是我国独有,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多彩,而且名目繁多,原是为木结构防潮、防腐、防蛀,后来才突出其装饰性,宋代以后彩画已成为宫殿不可缺少的装饰艺术。一般分为三类:旋子彩画、和玺彩画及苏式彩画,其它的还有一些地方彩绘。 一,和玺彩画 和玺彩绘是彩绘等级中的最高级,用于宫殿、坛庙等大建筑物的主殿。梁枋上的各个部位是用特别的线条分开,主要线条全部沥粉贴金,金线一侧衬白粉和加晕。用青、绿、红三种底色衬托金色,看起来非常华贵。 和玺彩绘有金龙和玺、龙凤和玺及龙草和玺之分。 金龙和玺的整组图案以各种姿态的龙为主要内容。枋心是二龙戏珠,找头中青地画升龙(龙头向上),绿地画降龙(头向下)。盒子中画坐龙。如果找头较长,可画双龙。降龙之处,再衬以云气、火焰等图案,具有强烈的神威气氛。 龙凤和玺的级别低于金龙和玺,枋心、找头、盒子等主要部位由龙凤二种图案组成,一般是青地画龙,绿地画凤。图案中亦有双龙或双凤。龙凤和玺中有“龙凤呈祥”、“双凤昭富”等名称。 龙草和玺的级别又低于龙凤和玺,主要由龙和大草构图组成。绿地画龙,红地画草

二,旋子彩绘 旋子彩绘经考查来自旋花变形图案。旋花,植物名、旋花科、多年生蔓草,茎细长,缠络他物之上,叶互生、戟形、有长柄,夏天开漏斗状合瓣花,色淡红,又名鼓子草。汉《神农本草图经》上有“鼓子革,又称"旋子花”之说。可见旋子花的名称来历颇早。旋子彩画在元代初步形成,但尚为简单不成熟,如山西永乐宫三清殿的梁枋彩绘,但对下一代的明清建筑旋子彩画起到了奠基作用。明代迁都北京以后,开始大兴宫殿及寺庙建筑。从此彩画工艺在建筑上的应用逐步扩大、图案题材多变,为建筑彩画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旋子彩绘在等级上次于和玺彩绘,在构图上也有明显区别,可以根据不同要求做得很华贵或很素雅。这种彩绘用途极广,一般官衙、庙宇、牌楼和园林中都采用。 明代建筑彩画的施用虽较广泛、但在文字上记载不多,仅从保留的实物来看,大体可分为两种图案形式,一是金云龙彩画;二是旋子彩画,用金量较小,图案较简单,为一般庙寺祠堂建筑彩画,北京西山法海寺,东城智化寺,以及府学胡同文天祥祠等建筑都属于这个时期的旋子彩画。 清代在明代建筑旋子彩绘的基础上又做了进一步的改革、发展。使建筑彩绘更加丰富多彩,尤其旋子彩绘颇为盛行,成了当时庙寺建筑彩绘的主要形式。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更进一步加强了规制。无论是图案的线路、做法、设色,题材以及用金最多寡都有严格的等级标准,因此多年来画作工匠称旋子彩画为“规矩活”。

百本古建筑电子书

百本古建筑电子书 李明仲营造法式 《营造法式》全四册1933年初版 北京老宅院门楼 东南大学中国建筑史电子档案 古代建筑雕刻纹饰寓意吉祥 故宫建筑内檐装修调整图 建筑设计资料集 历史地图1 梁思成全集1—10册 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艺术 清代内廷宫苑 阳光下的雕花门楼:武夷古民居的记忆 中国古建筑百问 中国古建筑浏览与审美_90120229 中国古建筑游览与审美_11795691 中国建筑史参考图—潘谷西主编 中国历史地图集 [敦煌学大辞典(季羡林主编)].djvu [跨越世纪的问号-图说秦始皇陵(博古架)] [中国地域文化丛书] [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 [中国古典文学辞典] [中国回族史.上、下册] [中国园林鉴赏辞典] 《1983年全国敦煌学术讨论会文集石窟?艺术编(上册)》《1983年全国敦煌学术讨论会文集石窟?艺术编(下册)》《北京四合院建筑》 《传统民居艺术》阎瑛 《东南塔影》 《斗栱(上册)》1 《斗栱(下册)》 《佛经故事传说与敦煌壁画》 《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考》 《凝固的艺术魂魄:晋东南地区早期古建筑考察》 《中国壁画》1 《中国壁画史》 《中国古建筑学术讲座文集》 25传统文化系列-中华古建文化 CJJ 70-96古建筑修建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南方地区) 安阳永和桥.caj 保利藏珍——石刻佛教造像精品选.djvu 北京四合院

长物志校注 敦煌壁画 敦煌雕塑 费慰梅--梁思成与林徽因 风水词典 古代建筑雕刻纹饰寓意吉祥 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 古建筑文化图说说弄摄影珍藏版 古建筑文化图说说墙摄影珍藏版 古建筑文化图说说台摄影珍藏版 摄影珍藏版:说园 说楼摄影珍藏版 说门摄影珍藏版 说亭珍藏版 古文物称谓图典 话说古建筑 绘图鲁班经 建筑百家言 建筑史论文集.第八辑.清华大学建筑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建筑史论文集.第九辑.清华大学建筑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建筑史论文集.第六辑.清华大学建筑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建筑史论文集.第十辑.清华大学建筑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建筑制图标准 精典园林花窗图式 乐浪文化——以墓葬为中心的考古学研究(王培新) 梁思成建筑画 梁思成中国建筑史 楼庆西:中国古建筑小品(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马炳坚—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 平遥古城与民居 祁英涛《怎样鉴定古建筑》1981 清式营造则例 商务中国古代园林耿刘同 四合院:砖瓦建成的北京文化 苏州古典园林:图集 苏州历代园林录 唐长安慈恩寺大雁塔 天一阁藏本:明鲁般营造正式(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细说中国园林(彩图版) 学看建筑结构施工图(1) 营造法式注释 怎样鉴定古建筑 中国传统建筑艺术 中国古代建筑的保护与维修

我国古建筑分类

我国古建筑分类 第一章我国古建筑分类 学习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 了解古建筑的分类和古建筑的火灾危险性,掌握常见的改善古建筑耐 火性能,提高古建筑耐火等级的方法以及古建筑消防设施配置方法。 古建筑一般指古人遗留下来的距今有较长历史年代且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古建筑是 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是研究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宗教信仰的历史资料, 是国家珍贵的文化遗产。古建筑单位几乎都是宗教、旅游活动集中地,是文物保护的重点,同时也是消防安全重点单位。 第一小节 第一节我国古建筑分类 中国古建筑可按用途和结构形式进行分类。按照建筑物的用途分类,主要有民居建筑、宫殿建筑、礼制性祭祀建筑、宗教建筑、陵墓建筑、军事防御体系、古典园林以及桥梁建 筑等类型。按照结构形式分类,主要有抬梁式、穿斗式及干阑式。 一、按用途分类 (一)民居建筑 民居建筑主要包括木构架庭院式、四四水归堂式、一颗印式、大土楼、窑洞式、干阑 式建筑等。中国古民居建筑艺术,除重视中国传统的审美习惯外,还体现了尊卑之礼、长 幼有序、男女有别、内外有分、等级、防御等旧社会宗法伦理之规。具有极高的、独特的 游 览、观赏的审美价值。 (二)宫殿建筑 宫殿是帝王居住和处理朝政的地方,是皇权的象征。在中国古建筑中,是形制最高, 最富丽堂皇的建筑类型。宫殿建筑具有规模宏大,装饰富丽堂皇,陈设豪华的特点,因而 也最能反映中国古建筑高超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我国目前保存较完好齐全的宫殿建筑主 要有北京故宫和沈阳故宫。 (三)礼制性建筑 中国古代礼制性建筑主要包括坛庙祭祀建筑和祠堂建筑。现存的坛庙祭祀建筑有北京 的天坛、地坛、先农坛;祠堂建筑有北京的太庙,曲阜的孔庙、山西解州关帝庙以及各地 的民间祠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