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设施设计

煤矿安全设施设计
煤矿安全设施设计

前言

兴盛煤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潮脑梁乡境内,距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约24km。

整合扩展后的矿田,拟改建为年产0.30Mt/a的露天煤矿进行开采。兴盛煤矿委托内蒙古自治区煤炭科学研究所编制《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兴盛煤矿煤炭资源露天开发利用方案》。

本《安全设施设计》就是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兴盛煤矿煤炭资源露天开发利用方案》相配套设计的。

一、设计依据

1、设计委托书。

2、采矿许可证证号:1500000420344。

3、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邦兴矿业有限公司2006年7月提交的《内蒙古自治区东胜煤田铜匠川详查区兴盛联营煤矿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4、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关于《内蒙古自治区东胜煤田铜匠川详查区兴盛联营煤矿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内国土资储备字[2006]38号)。

5、《内蒙古自治区东胜煤田铜匠川详查区兴盛联营煤矿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意见书(内国土资储审字[2003]131号)。

6、《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兴盛煤矿煤炭资源露天开发利用方案》。

7、《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兴盛煤矿煤炭资源露天开发利用方案》审查意见书。

8、《煤矿(矿井、露天矿)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编制内容》(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2002]65号文);

9、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2004年版《煤矿安全规程》。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煤炭工业露天矿设计规范》GB50197-2005。

11、国家现行相关法律、法规。

12、矿方提供的采掘工程平面图。

二、设计指导思想

1、认真贯彻安全生产方针及一系列安全法规;

2、坚持管理、装备、培训并重的原则;

3、坚持安全设施与矿建工程同步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三同时)原则;

4、技术岗位、高危岗位、涉险岗位职工先培训,后上岗;

5、充分考虑煤矿职工的安全和健康,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

6、保证国家煤炭资源和财产不受损失;

7、借鉴历史上类似矿山安全生产的实践经验及教训。

三、设计主要安全技术决策

1、采掘与排弃

在采掘与排弃过程中,针对小窑及采空区、煤层自燃等安全隐患制定了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对主要采装设备和排土设备的生产作业分别制定作业安全措施。

2、矿山运输

加强车辆运行组织管理,完善车辆保养,道路安全设施设置、道路养护及安全防护措施。

3、边坡稳定

合理确定采场排土场稳定边坡角,建立采场、排土场边坡监测系统,制定完善的边坡稳定分析、监测、预报、治理方案。

4、爆破

确定合理具体的各项爆破参数,确定安全可行的爆破起爆方式,明确煤矿爆破安全规程的最主要条款,确保火工品的使用和储运安全。

5、防排水

保证采场具有可靠的排水能力,提出疏干排水基本方案,选取排水设备,制定排水环节的管理注意事项,确保采场内各生产环节作业不受水害威胁。

6、机修设施

提出了汽车保养间设置时的有关安全距离,坡道坡度,危险品的放置注意事项,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防灭火的器具数量,制定了汽车保养间的其它安全规程。

7、油库及加油站

提出了加油车出现意外时的处置程序及加油车车库的安全防护措施。

8、电气及通信设备

对供电线路及各种电气设备的配备和管理,提出满足防雷、防爆、防火、防静电等安全要求。

9、给排水、消防和供热

对输水管路提出采取保温及防水锤的具体措施。各建构筑物间距以及充分保证消防通道及消防用水量。对锅炉爆管、爆炸制定了详细的检查制度及安全防护措施。

10、抗震

各主要建(构)筑物的防震设防标准要求按8度进行设防。

11、总平面布置

对露天矿新建工业场地防洪排涝、建(构)筑物基础工程地质条件、安全间距、仓库安全管理,以及进入场区权限制定了安全防护措施。

12、劳动定员及投资

全矿安全人员为15人,安全设施、设备固定资产投资为112.46万元。

五、存在问题及建议

历史采空区是本矿生产中最现实的安全威胁,因此,预防采空区塌陷必须作为矿山领导人日常工作中的首要任务,建议矿山设立专门机构应对采空区采剥作业问题。露天矿非工作帮滑坡是影响矿山生产

最大的安全隐患,由于本矿田没有专门的边坡工程地质勘探报告,开发利用方案对边坡稳定性评价只能在类比分析其它矿山资料基础上进行。虽然本矿的最终边坡高度并不高,但为了较准确地对露天矿的边坡稳定性进行评价,制定更为接近实际的安全防护措施,建议矿方在生产过程中进行边坡地质勘探工作,测定岩石、岩体基本力学数值,以查清边帮岩体软弱结构面大致数量和位置,并依据现场调查的数据进行边坡稳定的校核。

在对本矿区的煤炭资源进行开发的同时,必须要注意环保及复垦问题,避免造成草原地区的植被的破坏。

第一章矿田概况及安全条件

第一节矿田概况

一、位置与交通

1、位置

兴盛煤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潮脑梁乡境内,其地理坐标为:

东经:110o12′46"~110o14′37"

北纬:39o47′34"~39o49′28"

2、交通

东胜区是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及交通枢纽城市,交通干线四通八达,公路、铁路形成网络。

(1)、铁路:包神铁路从东胜通过,主要承担东胜煤田、神府煤田煤炭外运。

(2)、公路:东胜——兴盛联营煤矿24 km

东胜——包头市柏油公路100km

东胜——薛家湾镇柏油公路145km

东胜——陕西榆林县柏油公路215km

东胜——乌海市柏油公路370km

故本区交通条件十分便利,详见交通位置图(图1-1-1)。

交通位置图图1-1-1

二、自然地理

(一)地形地貌

矿区位于鄂尔多斯黄土高原东北部,区内一般标高为1200~1500m,最高点为神山鄂博标高为1584.6m。总的地形地貌为东北高西南低的缓斜。因水流的向源侵蚀作用使地形地貌形成数条树枝状冲沟,沟谷纵横与丘陵和沙丘相结合,形成复杂的地形地貌。矿田地形地貌为南北向两条树枝状冲沟所夹有山梁的复杂地形地貌。矿田标高1360~1460m,高差为100m。

(二)气象

矿区属干旱~半干旱高原大陆性气候,阳光辐射强烈,日照丰富,昼夜温差较大。冬季寒冷漫长,夏季炎热短暂,春季少雨多风,秋季多雨凉爽,据鄂尔多斯市气象局资料,准格尔旗最高气温38.3℃,最低气温-30.9℃,年降水量277.7~544.1mm,平均401.6mm,且多集中于7、8、9三个月内,年蒸发量1749.7~2436.2mm,平均2108.29mm,为年均降水量的5倍,无霜期165天,最大冻土深度1.5m。全年多风,冬春季多刮西北风,夏秋季节多刮东南风,平均风速2.4m/s,最大风力8级,最大风速可达20m/s。

(三)地震情况

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区所在区域地震动峰值加速度(g)为0.1,比照《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对照烈度为7度。属地震微弱区。按7度设防。

(四)地表水系

矿区位于东胜梁分水岭两侧,横穿区内主要沟川,东有麦计沟、神山沟、康家沟和乌兰哈达沟,汇水流经四道柳川汇入悖牛川,流经陕西省境内窟野河注入黄河;西有三台地川、困铁龙川、铜匠川,汇水汇集于乌兰木伦河流经陕西省境内窟野河注入黄河;北有哈拉不拉沟、巴龙兔沟、哈什拉川、库伦沟,汇水流经罕台川进入达拉特旗沙漠内。河川方向均为南西、北西向。沟谷大部分为季节性、间歇性沟谷,只有四道柳流川、罕台川、悖牛川、乌兰木伦河四季有水流淌,大雨、暴雨形成山洪,且流量大时间短,形成集中补给与集中排泄,并以表流形式向南汇入陕西省境内窟野河注入黄河之中,向北注入达拉特旗沙漠,只有少数渗入地下。

矿田位于亚麻图沟的上游,地形地貌为两条树枝状冲沟即亚麻图沟和康家沟所夹一道梁复杂的地形地貌。矿区总体地貌为南高北低,大气降水快速排泄于亚麻图沟和康家沟中,向下游快速排泄掉,两条沟平时为干沟,在矿田内无地表水体。

(五)区域经济简况

本区域内人口少,且居住分散,生产以农业为主,但因土地贫瘠雨量稀少,故粮食常不能自给自足,其次为牧业,手工业、工业甚少,农民生活贫穷、经济相对滞后。随着国民经济蓬勃发展带动地区经济,近年来鄂尔多斯以煤炭、天然气、耐火粘土、羊绒四大支柱产业为优势,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地区丰厚的资源受到国内外的重视,赢得了很好的投资环境,为鄂尔多斯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

用,同时也为煤炭资源开发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

三、矿区外部条件

(一)水源

矿山位于亚麻图沟东南侧,可在沟中第四系冲、洪积层中施工大口水井,其水源充足,能满足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的需要。矿山技术改造后的供水水源取自水源井。

(二)电源

根据矿山电力负荷和当地电源情况,矿山供电电源由东盛区铜川镇35/10KV变电所10kV侧的不同母线段引二回10kV线路,导线LGJ-185,距离约为8 km。一回工作,一回备用。因此,矿山电源可靠。

(三)建材供应

矿山建设所需建材,沙、石可就地解决,水泥、钢材有蒙西水泥厂及包头钢铁厂提供,木材当地可解决一部分,主要靠外地调运。

第二节安全条件

一、地层

(一)区域地层

东胜煤田位于鄂尔多斯台向斜中部,属中生代陆相含煤构造,其区域地层由下而上为:三叠系上统延长组(T3y)、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J1-2y)、侏罗系中统直罗组(J2z)、侏罗系中统安定组(J2a)、白垩系下统(K1)、第三系上新统(N2)、第四系更新统(Q3)、第四系全新统(Q4)。

(二)矿区地层

由于矿区位于煤田的浅部露头一带,煤系地层只赋存延安组的一岩段(J1-2y1),二岩段(J1-2y2)部分被剥蚀,因此矿区地层只叙述延安组一、二岩段(J1-2y1、J1-2y2)及底部地层的延长组(T3y),现由下到上分别叙述。

1、三叠系上统延长组(T3y)

该地层为矿区的最终孔层位,在矿区及周边钻孔揭露最多为顶部20m,其顶部岩性为紫红色泥岩,厚度5~10m,有时相变为灰色粗砂岩,其下部为灰绿色及灰色粗砂岩,本组地层区域厚度130m。

2、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J1-2y)

为矿区主要含煤地层,广泛出露于矿区及周边的沟谷,其岩性为一套粗、中、细、粉砂岩及泥岩,砂质粘土岩和煤层组成。根据岩性组合分为三段,在矿区只保存一岩段和二岩段的部分:

(1)、一岩段(J1-2y1)分四个亚段进行,由下到上叙

述为:

①、底部砂岩~6-2中煤层亚段:厚度17~40m,底部为灰色粗砂岩,其上为粉砂岩、泥岩,6-2中煤层厚度 1.87~

5.45中夹不稳定的7煤层,厚度0~4.63m。

②、6-2中煤层顶~6-1下煤层亚段:厚度20m左右,岩性以浅黄色泥岩、砂泥岩为主,局部相变为粗砂岩,其上6-1层厚度为0.52~1.93m,有时出现6-1中煤层,厚度0.5m 下煤

左右。

③、6-1下煤层顶~5-1煤层亚段:厚度13~27m,岩性为浅黄色粉砂岩及浅黄色泥岩,5-1煤层厚度0.30~2.21m。

④、5-1煤层顶~5-1上煤层亚段:厚度20~30m,岩性为浅黄色粉砂岩,局部夹薄煤1~2层,5-1上煤层在本矿区未见。

在本矿区一岩段厚度86~113m,平均94m,出露于矿区各沟谷中,与下伏地层延长组(T3y)假整合接触。

(2)、二岩段(J1-2y2)在本矿区上部被剥蚀,只保存下部。

①、5-1上煤层顶~4-1煤层亚段:厚度10~25m左右,岩性以灰黄色砂泥岩及粉砂岩为主,局部夹薄煤1~2层,4-1煤层厚度为6~8m,在本区全部被自燃。

②、4-1煤层顶~3-1煤层亚段:在本矿区剥蚀不全,岩性由于煤层自燃被烧烤变为浅红色粗砂岩。

本段地层在区域78m与下伏地层延安组一岩段(J1-2y1)整合接触。

其上为第四系黄土。

二、构造

东胜煤田位于华北地台鄂尔多斯台向斜东部隆起区的东北部,走向大致为NW30~50o,倾向SW,倾角2~5o。矿区位于东胜煤田的浅部露头一带,其构造和煤田构造的整体形态大同小异,矿区为一走向近南北、倾向西且有微弱波状起伏的单斜,地层倾角在1o左右,基本上保持了东高西低的煤田单斜构造整体趋势。

三、岩浆岩

区内未见断层及岩浆岩侵入体。

四、含煤地层及含煤性

本区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J1-2y)及中统直罗组(J2z)。

其含煤岩系主要由陆缘碎屑岩组成的陆相沉积地层,沉积环境为冲洪积相、泥炭沼泽相、湖泊相为主的大型内陆盆地。其中延安组(J1-2y)为主要含煤地层,厚度120~210m,平均厚度203m,含煤系数9.3%,直罗组(J2z)底部含1煤组层位,划分对比为1-l、1-2煤层,一般均不可采。

五、煤层

本矿区煤层有5-1、6-1下、6-2中煤层,其它煤层在本矿区有的未沉积,有的自燃。本矿区赋存煤层由上到下详细叙述如下:(一)、5-1煤层:位于延安组下部一岩段上部,在矿区5个孔中为:664孔1.00m、687孔0.41m、686孔0.76m、692孔0.35m、693孔未见,矿区内煤层厚度0~l.00m,平均0.50m,不可采。在矿区外

周边有可采点最厚为712孔2.12m,薄煤层结构单一,顶底板均为砂质泥岩~粉砂岩,在矿区为不稳定煤层,距6-1下煤层间距16~18m 平均17m。

(二)、6-l下煤层:位于延安组下部一岩段的中部,在矿区及周边煤层厚度为0.52~1.93m,平均1.03m,含矸l~2层,矸单层厚度0.10m左右,岩性为泥岩及粘土岩,顶底板均为灰褐色粗砂岩。在矿区为不稳定煤层,在矿区西部不可采,东部可采,最大厚度为1.93m,可采面积约占矿区面积的40%。

(三)、6-2中煤层:为本矿区主要可采煤层,位于延安组下部一岩段的中部,在矿区及周边厚度1.87~5.45m,平均3.94m,含矸l~3层,矸单层厚度0.10~0.20m,岩性为泥岩,顶板为深灰色砂质粘土岩,底板为深灰色砂质泥岩。为较稳定煤层,在矿区内全区可采。

可采煤层特征见表1-2-1。

表1-2-1 可采煤层特征表

煤层编号

煤层厚度层间距

可采程度稳定程度最小~最大

平均

最小~最大

平均

6-2

中1.87~5.45

3.94

全区可采较稳定

6-1

下0.52~1.93

1.03

2.38~41.25

21.82

局部可采较稳定到不稳定

六、煤质

(一)煤的物理性质

各主要可采煤层的物理性质:颜色一般为黑色至褐黑色,条痕黑褐色。暗淡光泽,部分无光泽或土状光泽,并见有沥青光泽的镜煤和亮煤条带,在煤层层面上多见丝绢光泽的丝炭。比重小,性脆,硬度2左右。在煤层的节理和裂隙中含方解石和黄铁矿薄膜,煤层中含黄铁矿结核。煤层的裂隙一般内生裂隙比外生裂隙发育,断口一般呈参差状,其中镜煤和亮煤呈贝壳状断口。条带状结构,块状或层状构造具水平和微斜层理,易风化。火焰不大,残灰为粉末状,为灰白、黄灰色。

(二)、煤岩特征

1、宏观煤岩成分及煤岩类型

6-2中煤层煤岩成份合有少量的丝炭和镜煤、亮煤,大部分为暗煤组成。煤岩类型以暗淡型夹有少量光亮型,总体为半暗淡型煤。

2、显微煤岩特征

根据详查区现有254个钻孔煤岩资料分析,认为全区煤岩组分百分含量中以镜质组和丝质组最高或较高,半镜质组次之,稳定组分大多数为零。镜质组和丝质组的百分含量有时前者占优势,有时后者占优势,说明当时的成煤环境、还原环境与氧化环境不断变化。

3、镜煤最大反射率

从详查区254个钻孔资料说明,详查区煤层属褐煤和低煤化烟煤阶段(即属褐煤、长焰煤、不粘煤变质阶段,以不粘煤为主)。详查区内几层主要煤层的镜煤反射率由上至下镜煤最大反射率(光电)略有增加,说明深层变质作用略有增强。

(三)、化学性质

1、水分(M ad%):各可采煤层原煤水分在 6.16~18.41%之间,其中6-2中煤层原煤水分6.24~18.41%。

2、灰分(A d%):各可采煤层原煤灰分在6.27~22.27%之间,其中6-2中煤层原煤灰分7.99~16.50%。属低灰煤。

3、挥发分(V daf%):各可采煤层洗煤挥发分在32.30~39.04%之间,其中 6-2中煤层洗煤挥发分32.30~37.30%。

4、全硫(S t,d%):各可采煤层原煤硫分在0.26~2.72%之间,其中6-2中煤层原煤硫分0.71~2.72%,属低硫煤。

5、发热量(O b,d MJ/kg):各可采煤层原煤干燥基弹筒发热量在25.41~27.56 MJ/kg之间,其中 6-2中煤层原煤干燥基弹筒发热量25.41~27.56 MJ/kg,属中等发热量煤。各可采煤层特征见表1-2-2。表1-2-2 可采煤层煤质特征表

项目煤

层号

工业分析(%)全硫(%)发热量(MJ/kg)

焦渣

型号M ad A d V daf S t,d Q b,d Q b,daf Q net,d

6-1下原

6.16~1

7.93 6.27~22.27 33.41~3

8.36 0.26~1.88 25.42~27.29 2

9.11~30.37 24.19~25.83

2

10.78(12) 10.89(12) 35.02(12) 0.84(8) 26.69(6) 29.61(6) 25.40(6)

4.36~14.15

5.43~8.49 33.70~39.04 0.12~0.27 2

6.32~26.78 28.67~29.22 25.32~26.07

2

9.46(12) 7.13(12) 35.66(12) 0.19(8) 26.06(5) 28.93(5) 25.55(5)

6-2中原

6.24~18.41

7.99~16.50 32.23~37.33 0.71~2.72 25.41~27.56 29.24~31.11 23.88~26.17

2

11.07(16) 11.48(16) 34.53(16) 1.81(11) 26.43(9) 30.16(9) 25.04(9)

5.85~13.22 5.21~7.26 32.30~37.30 0.15~0.33 2

6.85~2

7.67 2

8.74~2

9.59 25.60~26.45

2

9.53(16) 6.61(16) 35.17(16) 0.24(11) 27.39(8) 29.33(8) 26.15(8)

七、煤类

根据资料分析,洗煤挥发份在32.30~39.04%,胶质层为0 mm,

透光率为79%,粘结指数为0,所以确定煤为不粘结煤。

八、工业用途

6-l下、6-2中煤层为低灰、低硫、中等发热量煤,煤质牌号为不粘结煤,为良好的动力用煤及民用煤,也可作为汽化用煤。

九、水文地质条件对安全影响

(一)水文地质特征

1、概况

东胜煤田属鄂尔多斯黄土高原的一部分,北部是库布其沙漠,南部是毛乌素沙漠,处半干旱半沙漠高原气候。大部分地区被黄土覆盖,地表植被稀少,覆盖率极低。年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大气降水大部分以地表迳流形式排泄于黄河,地表受后期流水冲蚀作用形成树枝状冲沟,沟谷纵横,形成复杂的地形地貌特征。

黄河距煤田百余公里,对外西、北、东三面径流,是区域唯一长年地表径流。罕台庙—东胜—塔拉壕(常称东胜梁)是区域分水岭的一部分。分水岭北部各川沟降水分别汇集于哈什拉川、罕台川,流向北部注入达旗沙漠;分水岭南部铜匠川、困铁龙川向南汇集乌兰木伦河。经流陕西省窟野河后注入黄河。沟川一般为季节性、间歇性河谷,只有四道柳川、罕台川、悖牛川、乌兰木伦河常年有溪流,因连年干旱,河流补给来源贫乏,溪流变得小,局部形成潜流。主要沟川两岸发育着河漫滩和对称阶地。雨季河谷偶有急洪流倾注而下,可造成灾害。详查区沟谷一般呈NNE和SSW向延伸,沟谷端部坡角一般为50~60o,向下游坡角逐渐变缓。南部黄土状亚砂土较发育,坡角较

陡。东胜梁属侵蚀地台,两侧为侵蚀丘陵。各沟川坡谷有现代沉积,北部南部有风积沙堆积。区内一般海拔标高1200—1500米,均比黄河海拔标高高250~550m,黄河是地表水向外排泄的唯一渠道。半干旱区地下水的补给主要来自大气降水,由于大气降水的贫乏,使地下水的补给受到限制。

第四系黄土为亚粘土亚沙土,不整合于各地层之上,由于沟谷的切割不连续分布于地表,含水微弱。第四系冲洪积层主要分布于较大的沟谷中,岩性为沙砾~粉沙~泥质,由于沟谷水的补给含水丰富,形成潜水或潜流,潜水埋藏深度0.09~2m,单位涌水量q=0.09~1.2升/秒.米。在沟川两侧阶地上有民井可满足人畜饮用,也可抽水灌溉少量农田。第三系在详查区断续分布,主要分布在详查区的中部和西北部、东胜附近,岩性主要为红色中、细粉砂岩、泥岩,底部砂砾岩含水。据抽水资料q=0.171升/秒.米。白垩系下统地层覆盖面积较大,有接受降水补给的条件,因此,向斜中部有自流井出现,流量虽小,水头压力较大,如13号孔正水头>9.28m(区外)。侏罗系地层倾角极缓,出露面积大,对接受降水补给形成有利因素。降水补给的地下水在运动过程中遇到沟谷一部分以泉的形式排泄于地表。

根据地下水补给来源有限、直接充水含水带含水微弱、构造简单、以孔隙水为主、裂隙水次之的特点,将水文类型定为一类一型。

2含、隔水层简述

(1)、第四系风积沙(Q4eol):广泛分布于煤田各大沟谷中及地形低洼背风处,一般呈沙梁、沙垄及新月型的沙丘出现,此层透水

而不含水。

(2)、第四系冲洪积层(Q4el+pl):分布于煤田各大冲沟中,厚度不均,为砂砾、中、细粉砂及泥质,由于沟谷水的补给含水丰富,自上游向下游单位涌水量增大,据乌兰木伦河流域、哈什拉川流域抽水试验,地下水埋深在0.09~6.57m,单位涌水量为q=0.09~1.45升/秒·米。

(3)、第四系黄土层(Q3meol):为轻亚粘土。广泛分布于全区,厚度较大,一般在0~50m左右,含钙质结核,透水性中等。不含水或含水微弱。

(4)、第三系(N2):全区断续分布,与下伏地层不整合接触,岩性为桔黄、微红色泥质粉砂岩、砂泥岩、中细砂岩、砖红色泥岩,底部为含砾粗砂岩,含微弱孔隙、裂隙水,ZK32 号孔抽水资料q=0.171升/秒.米。

(5)、白垩系下统(K1):岩性为上部灰白、灰绿、土红色粗、中、细粉砂岩、砂质泥岩,下部为紫红色、砖红色中、细砂岩、泥岩及砂砾岩层,中部细砂岩中巨型斜层理自北向东南、西南增厚,含水不均匀局部含水丰富q=0.09~2.04升/秒.米,据邻区钻孔放水资料q=0.109升/秒,正水头大于9.28m,含水层厚度0~130m,此层属间接充水含水层,补给其下的煤系地层,对于上覆此层的矿山有一定的影响。

(6)、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J1-2):在煤田内厚度有200m左右。由一套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粘土岩和煤层等组成。其中含煤地层

岩、煤层相间发育,由于隔水层泥岩、粘土岩等的存在,使大气降水渗入地下者甚少,地下水位较深,补给来源贫乏,各岩层含水微弱,据钻孔抽水试验资料,单位涌水量最大为0.22升/秒.米,水质类型以CI-·HeO3-~K++Na+型水为主。

(二)、矿区水文地质特征

矿区水文地质特征和区域基本相同,面积小且没有形成单独的水文地质单元,不再重复多叙,只把矿区所关联到的水文地质条件加以叙述。

1、地表水体:

矿区位于亚麻图沟的上游,地形地貌为两条树枝状冲沟即亚麻图沟和康家沟所夹一道梁复杂的地形地貌。矿区总体地貌为南高北低,大气降水快速排泄于亚麻图沟和康家沟中,向下游快速排泄掉,两条沟平时为干沟,在矿区内无地表水体。沟中第四系冲洪积含水对其下岩层有补给作用,又由于所开采煤层顶板为砂质粘土岩起到很好的隔水作用,故对煤层的开采无影响。

2、煤层及顶底板的富水性:矿区位于东胜煤田的浅部,所开采煤层在矿区东部己出露,地下水和地表水补给条件差,在煤矿的开采中无水,6-2中煤层顶板为砂质粘土岩、砂质泥岩,厚度10m左右起到了良好的隔水作用,但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地层含水有所增加。

3、构造水文条件:矿区构造为一走向近南北、倾向西的单斜构造,倾角l o左右,构造水文地质条件以单斜为基础,如果地层中含水,地下水的流迳由东向西。矿区内未发现断层,不可能有断层的涌

非煤矿山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及验收规则示范文本

非煤矿山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及验收规则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非煤矿山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及验收规则 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管理制度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为规范我地区非煤矿山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工程项目 (以下简称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与竣工验收工 作,保障建设项目按照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国 家安全监管总局有关建设项目安全生产设施设计审查和竣 工验收的规定进行设计、施工,竣工投产后达到国家规定 的安全标准,结合《非煤矿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 查与竣工验收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令第18 号)及自治区安监局《关于进一步规范非煤矿山企业安全 生产许可证颁发程序和加强监督管理的通知》(新安监非 煤字〔2009〕242号),特制定本工作程序。 一、适用范围

本工作程序适用于《关于进一步规范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程序和加强监督管理的通知》(新安监非煤字〔2009〕242号)规定的地州、市权限范围内的非煤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工作。 国家法律法规及自治区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二、工作原则 除自治区安监局负责的建设项目外,地区安监局负责下列建设项目: 1、设计生产规模在30万吨/年以下的露天矿山和库容小于100万立方米或坝高小于30米的尾矿库新、改、扩建项目。 2、采用竖井深度在120米以下、平硐长度在300米以下、斜井长度在200米以下的坑探工程项目; 3、砖瓦粘土矿(场)和采砂场的建设项目。 三、安全预评价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设计探讨简易版

In Order To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And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编订:XXXXXXXX 20XX年XX月XX日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设计探 讨简易版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设计探讨简易版 温馨提示:本安全管理文件应用在平时合理组织的生产过程中,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实现预期的生产目标。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套用。 鉴于煤矿生产环境的特殊性,其生产过程的安全性也就显得尤为重要,而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正是煤矿诸多安全措施中最为重要的一种。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能实时、准确地反映井下环境状况,并能在瓦斯超限时发出声光报警,同时切断相关设备电源,预防事故发生。下面笔者从设备选型、系统设计及监控设备布点等三方面,来探讨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设计。 一、设备选型 在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设备选择过程中应始终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系统设备应是通过国家技术监督局认证、经过有关部门检验,取

得“MA标志准用证”的产品,并符合《AQ6201-2006》、《煤矿安全规程》、《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及其它规程、规范、标准的要求;(2)系统选型应结合煤矿的实际情况,考虑设备的可靠性、先进性、开放性及可扩展性等特性,以满足矿井对监控信息有效获得的需要,同时要考虑矿井近、远期发展以及产品的技术更新情况,以减少重复投资;(3)考虑技术先进性的同时,还应结合矿井规模、建设条件等实际情况,考虑系统设备的经济合理性。 二、系统设计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设计应符合《AQ1029-2007》、《煤矿安全规程》、《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及其它规程、规范的要求。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具有模拟量、开关量累计量采集、

井工矿山安全设施设计

井工矿山安全设施设计 1.1 建设项目依据的批准文件和有关的合法证明 1、采矿许可证证号:C1500002009062120038320 2、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150302000001612 3、《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海勃湾区阿拉坦图矿区铁矿生产详查报告》评审意见书(内国土资储评字[2011]005号)和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内国土资储备字[2011]26号)。 4、乌海市安全生产监督治理局“关于对海勃湾区千里山阿拉坦图磁铁矿年开采30万吨铁矿石技改扩建项目安全预评判报告备案审核的通知”(乌安监发[2013]102号)。 5、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核准海勃湾区千里山阿拉坦图磁铁矿年开采30万吨铁矿石技改扩建项目的通知”(内经信投规字[20 15]36号)。 1.2 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主席令〔2014〕13号)2014.12.1; 2、《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主席令〔1992〕65号)1993.5.1; 3、《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主席令〔1996〕74号)1997.1.1;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爱护法》(主席令〔2014〕9号)2015.1.1; 5、《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主席令〔1994〕28号)2013.7.1; 6、《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主席令〔2008〕6号)2009.5.1.; 7、《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主席令〔2011〕52号)2011.12. 31; 8、《地质灾难防治条例》(国务院令394号)2004.3.1; 9、《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令397号)2004.1.7; 10、《民用爆炸物品安全治理条例》(国务院令466号)2006.9.1; 11、《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493号)2007.6.1; 12、《地质灾难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2004); 13、《劳动防护用品监督治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治理总局1号令,2005。

矿井通风安全管理制度

编号:SM-ZD-41718 矿井通风安全管理制度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矿井通风安全管理制度 简介:该制度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程序化、标准化的流程约定,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从而协调行动,增强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为了加强通风安全管理,保证通风系统的安全可靠,提高矿井的抗灾能力,防止瓦斯事故的发生,确保安全生产,特编制以下通风安全管理制度: 一、编制依据: 1、《煤矿安全规程》; 2、《矿井通风安全管理》; 3、上级有关煤矿通风防瓦斯规定; 二、矿井通风管理制度: 1、成立通风科,通风科每天必须有专人24小时值班,并进行矿井通风调度,通风科在矿总工程师领导下对本矿的一通三防工作的规划,对每月通风作业计划进行制订、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的落实具体负责。 2、主扇工、井下通风工、瓦检工等特殊工程必须经上级部门培训合格,持证上岗;必须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和技术操作规程。

3、矿井必须配备各种通风检测仪器、仪表,坚持保管、维修、保养和使用制度,并定期校正,保持台台完好。 4、各种通风管理报表、台帐要做到准确无误,数字齐全,上报及时,井下通风管理牌板填写清楚; 5、由通风科负责,每月对矿井进行不低于三次的全面测风,每次结果应有记录并写在测风地点的记录牌板上,根据测风结果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处理。 6、矿井通风系统图由通风科及时填绘并按月补充修改,及时与主管部门进行图纸交换,通风系统图必须将矿井现状的实际风量,风流方向、通风设施的安装地点标明清楚。 三、主扇安全管理制度: 1、主扇值班人员必须经主管部门培训合格,持证上岗,每天24小时值班,不得脱岗,对主扇运行情况每天检查一次,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调度室及值班矿长。 2、主扇必须保证连续24小时运转。 3、由机电科负责,每月至少对主扇检查1次,风井防爆门每6个月检查检查维修1次,改变通风机转数或叶片角度时,必须经矿技术负责人批准。

广东省非煤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工作程序规定

广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非煤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和竣工 验收工作程序规定 为规范我省非煤矿山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工程项目(以下简称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与竣工验收工作,保障建设项目按照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有关建设项目安全生产设施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的规定进行设计、施工,竣工投产后达到国家规定的安全标准,特制定本规定。 一、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全省非煤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工作程序。 国家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二、监管原则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的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实行分级分类、属地监管的原则。 (一)除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负责的建设项目外,省安全监管局负责下列建设项目: 1.地下矿山、尾矿库、灰渣库、地质勘探、采掘施 工建设项目; 2.省国土资源厅颁发采矿许可证的建设项目(矿泉水、地热温泉、卤水、小型粘土除外);

3.跨地级市行政区域的建设项目。 (二)除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和省安全监管局负责的建设项目外,市、县(市、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颁发采矿许可证的,分别由市、县(市、区)安全监管局负责该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的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工作。矿泉水、地热温泉、卤水、小型粘土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的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工作,由地级以上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按照分级分类管理的原则作出规定。 三、安全预评价 建设项目应当由具有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进行安全预评价,安全预评价报告实行备案制。省安全监管局委托广东省安全科学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省安科所)开展全省非煤矿山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评审工作。程序如下: (一)建设单位直接向省安科所提交申请审查安全预评价报告的公函和《非煤矿矿山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备案申请表》(见附件1),并附安全预评价报告。安全预评价报告应 按照相应的安全评价导则要求编制。 (二)省安科所在接到建设单位的材料之日起15个 工作日内,完成审查工作,根据专家的审查意见出具审查报告,连同专家审查意见复印件、安全预评价报告一并交还建设单位。 (三)建设单位应根据专家审查意见、审查报告,与评价单位共同修改安全预评价报告,并形成安全预评价报告备案稿,送交省安科所审核。

某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设计

某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设计 目录 一、矿井安全监控系统设计依据 二、矿井安全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三、矿井安全监控设备安装说明 四、矿井安全监控系统主要性能 五、矿井安全监控系统管理制度 六、矿井安全监控系统设备安装位置 七、附图 一、矿井安全监控系统设计依据 1、《煤炭工业小型矿井设计规范》 2、《煤矿安全规程》[2006]版 3、《新疆地方国有和乡镇煤矿矿井安全监控管理暂行 办法》 [2003]年

4、《矿井安全监控系统与瓦斯检查》[2003]年 5、国家其它有关煤炭工业建设的技术、经济政策和法 律、法规 6、煤矿提供的相关资料和设计要求 二、矿井安全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1、分站选型 根据矿井的实际情况的要求,分站选择两个大分站、一个中型分站。地面设一个大分站、在井下+822 水平设一个大分站、+772水平车场设一个中型分 站。 (1)安装位置:1#大分站在地面、型号KJ90-F16,控制范围、主井绞车、副井绞车、地面主通风机。(2)2#中分站安装在+772水平车场、型号KJ90-F8,控制范围、+772水平水泵的、变电所、运输皮带、 机电硐室等。 (3)3#大分站安装在+822水平南巷、型号KJ90-F16,控制范围在+822水平首采工作面、回风巷等。 2、大型分站的特点: 型号:KJ90-F16 特点:KJ90-F16 /KJ90-F8型井下监控分站是一种以

89C60单片机为刻心的微型计算机系统,可挂接多种传感器,能对井下多种环境参数诸如瓦斯、风速、一氧化碳、负压、设备开停状态等进行连续监测,具有多通道,多制式的信号采集功能和通讯功能,通过工业以太网或总线方式能及时将监测到得各种环境参数、设备状态传送到地面中心站,并中心站发出的各种命令,及时发出报警和断电控制信号。 3、主要用途及使用范围: 主要用途 (1)为井下所挂接的各种传感器、断电器提供工作电源; (2)采集各传感器的实测参数,设备运行状况、开停状态; (3)通过工业以太网快速向地面的系统中心站传送巡检参数; (4)通过RS485方式向地面中心站传送参数; (5)执行地面中心站发往井下的各种控制命令; (6)对异常状况进行断电控制。 4、适用范围: (1)煤矿井下所有存在瓦斯和煤尘爆炸危险的场所;(2)煤矿井下所有需要使用传感器监测、监控各种有

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编写提纲

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编写提纲1. 设计依据 1.1 建设项目依据的批准文件和相关的合法证明文件 列出采矿许可证。 1.2 设计依据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列出设计依据的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文件。应按照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分层次列出,并标注其文号及施行日期,每个层次内按发布时间顺序列出;依据的文件应为现行有效。 1.3 设计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 列出设计采用的技术性标准。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分层次列出,标注标准代号;每个层次内按照标准发布时间顺序排列;采用的标准应为现行有效。 1.4 其他设计依据 列出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依据的地质报告(包括专项工程和水文地质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安全预评价报告、相关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试验报告、研究成果及安全论证报告等,并标注报告编制单位和编制时间。 2. 工程概述 2.1 矿山概况 ⑴简要说明建设单位简介、隶属关系、历史沿革等。 ⑵简述矿区自然概况(包括矿区的气候特征、地形条件、区域经济地理概况、地震资料、历史最高洪水位等),矿山交通位置(给出交通位置图),周边环境,采矿权位置坐标、面积、开采标高、

开采矿种等。 2.2 矿床地质与开采技术条件 2.2.1 矿区地质及开采技术条件 ⑴说明矿床在区域地质单元中的构造位置,矿区主要地层、构造、岩浆岩体、影响开采技术条件的风化、蚀变特征,矿床成因类型。 ⑵简述矿体形态、规模、埋藏条件、矿石性质、矿体围岩。 ⑶简要说明本项目的水文地质,包括气候、地形、地表水的汇水面积、水位、流量,含水层、隔水层、导水构造的性质、分布、埋藏条件及与矿体的空间关系,含水层的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积水的旧井巷、老采区、地表水对矿床充水的影响,完成的水文地质工作及其成果或结论。 ⑷简要说明本项目的工程地质,包括工程地质岩组划分,岩体质量评价指标,主要不良地质体描述,主要物理力学参数。 ⑸简要说明本项目的环境地质,包括地震区划,地质灾害特征(种类、规模及分布),其他情况(自燃、地热、高地应力、放射性等)。 ⑹简要说明本项目周边环境对开采的影响情况,包括周边的工业设施及生产生活场所与本项目的距离及其相关情况。 ⑺列出影响本项目生产安全的主要因素,如高寒高海拔、复杂地形、高陡边坡、大水和突水风险等,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说明。2.2.2 矿床资源 简述地质报告或矿床模型计算的矿床资源/储量。 2.2.3 开采现状和周边开采情况 说明本项目性质(新建矿山、改扩建矿山),已形成的地下采空区,如果是改扩建矿山则还应说明矿山开采现状、露天采坑(边坡)状态,开采中出现过的主要水文、工程地质及地质灾害问题,以及利旧工程的基本情况及安全状况、与原生产系统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2.2.4 其他 说明其他需要说明的有关情况。

浅谈如何做好煤矿通风安全管理工作 柳新涛

浅谈如何做好煤矿通风安全管理工作柳新涛 发表时间:2018-12-02T12:22:33.06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9期作者:柳新涛[导读] 摘要:煤矿井下生产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火灾、瓦斯爆炸等事故风险,而这类风险事故的发生会直接给企业造成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平顶山天安煤业香山矿有限公司 467000摘要:煤矿井下生产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火灾、瓦斯爆炸等事故风险,而这类风险事故的发生会直接给企业造成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因此,煤矿通风安全管理工作一直都是煤矿企业管理人员关注的重中之重。对煤矿火灾、瓦斯爆炸等安全事故的诱发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煤矿井下生产工作安全性的提高。一旦煤矿井下通风工作管理出现失误,则容易诱发种种安全事故,并造成无法挽 回的损失,进而影响煤矿企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因此,强化煤矿井下通风安全管理工作也应该成为各个煤炭企业工作的重点和中心。本文就对煤矿通风安全管理工作的基本策略进行了如下分析。 关键词:浅谈;如何;做好;煤矿;通风安全;管理;工作 一、搞好通风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矿井通风系统是矿井通风方式、通风方法和通风网络的总称。通风系统是煤矿生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必须做到系统合理、设施完善、风量充足、风流稳定。煤矿井下生产过程中,会产生许多有毒、有害气体和粉尘,通风系统就是连续向井下输送新鲜空气,用于稀释有害、有毒粉尘和气体并将其排出,以此实现优化作业空气环境的目的,如此一来,不仅可以保障作业人员的身心健康,也利于煤矿生产安全、高效进行。一旦通风管理不善,还会导致井下事故的发生,同时完整、可靠、独立的通风系统也是灾害发生时减少损失、提高矿井安全保障能力的有效手段。 二、制约我国煤矿通风安全的因素 1、通风系统不合理 通风系统的布置是煤矿开拓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设计的好坏对今后的开采工作有很大的影响,对于开采成本也有一定的影响。煤矿通风方式有多种,如Y型通风、H型通风、W型通风、偏W型通风等,在进行设计时,要对矿井的地质条件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弄清矿井的瓦斯含量。然后根据掌握的地质资料设计合理的通风方案,并且布置通风系统。但是,有一些矿井在设计时却是比较随意,考虑的因素也比较少,结果留下隐患,为后面的开采和通风管理带来很大的麻烦。 2、通风所受阻力大 回风巷阻力过大也不利于矿井通风工作效率的提高。一般情况下,引发这种情况的原因是通风断面过小或堆积物过多。在设计信息系统时,低估了局部阻力造成的影响,没有在需要采取措施的地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导致系统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 3、人员因素 人员因素是煤矿通风安全管理中又一个重要因素。通风安全管理离不开人,而人在工作中总是会受到主观或客观的因素影响,难免在工作中出现一些懈怠、怠慢或者因为情绪等问题而影响工作,结果酿成事故。另外,在我国,很多工人的组织纪律性不强,甚至自由散漫,在井下安全管理中,没有对自己的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各种违章行为屡次发生,有些工人觉得谁都不可能一点都不违规,还有更多的工人觉得一些小的违章无所谓,不会引起什么事故,加上我国是一个人情社会,一些领导即使发现了工人的违章行为,也未必会严厉处罚,只是进行简单的说服教育,甚至有时候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样下去,发生事故只是迟早的事情。 4、环境因素 在煤矿通风安全管理过程中地理地质结构、气候等环境因素影响非常大,这些因素都是不可抗拒的。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煤矿地表温度也逐渐增加,这就增加了矿井的爆炸事故发生率。因此做好煤矿开采过程中的通风工作非常重要。但是一些深层次的地形不容易进行通风,复杂的地质结构阻碍了通风设备的安全和管理,进而增加了管理风险。 三、做好煤矿通风安全管理工作的措施 1、通风管理要从源头抓起,搞好矿井通风设计 一定要用专业人员来设计通风系统,设计的通风系统首先要符合《煤矿安全规定》中的有关规定,并且设计好以后,要请有关专家反复论证审阅,确保可以满足通风需求。值得一提的是,设计中也要在满足要求的情况下考虑到成本因素,不能一味追求通风质量而忽略不计成本。 2、通风安全管理人员的专业化 专业队伍的建设是保证煤矿通风安全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基础,一方面需要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对参与作业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并制定严格的奖惩措施和管理制度;另一方面,要不断提升痛风安全管理的技术水平,制定通风安全管理的评价标准和安全等级,使通风安全管理工作更加具体和细化。只有具有统一的评价指标,才能够更加有效地应对风险,消除安全隐患。 3、建立煤矿矿井通风的有效评价机制 在煤矿生产中,利用有关仪器随时对工作面、巷道等地方的瓦斯浓度、氧气含量等进行监测监控,然后将这些数据传输到电脑,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掌握当前矿井通风状况,这种机制称为矿井的通风评价机制。显然,建立完善的矿井通风评价机制对于预防煤矿瓦斯事故、搞好通风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我国有许多煤矿着手研究建立矿井通风评价机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由于不同的煤矿矿井地质条件不同,生产条件各异,因而形成了许多不同的评价机制。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煤矿评价机制不仅要定性定量地对煤矿安全通风进行评价,还应当落实到煤矿安全系数和通风系统的稳定性上来对评价方法进行划分,划分方法包括煤矿风量测量的评价以及矿井通风数据的评价等方法。不管煤矿企业采取什么样的评价机制,这种机制必须做到进行安全评估后再进行矿井作业。 四、结束语 只有在煤矿安全稳定生产的前提下,煤矿才能提高经济效益。因而需要煤矿员工和部门领导不断总结实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这些问题分门别类,不断提醒自己,不断提高煤矿的通风安全。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把握好煤矿的所有生产环节,提高煤矿对环境的控制力,完善煤矿的管理制度才能不断提高煤矿的通风安全质量。大量实验数据和前人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做好煤矿通风安全,才能发挥煤矿最大的经济效益。

非煤矿山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及验收规则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 非煤矿山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及验收规则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第1 页共11 页

非煤矿山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及验收规则为规范我地区非煤矿山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工程项目(以下简称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与竣工验收工作,保障建设项目按照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有关建设项目安全生产设施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的规定进行设计、施工,竣工投产后达到国家规定的安全标准,结合《非煤矿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与竣工验收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令第18号)及自治区安监局《关于进一步规范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程序和加强监督管理的通知》(新安监非煤字〔2009〕242号),特制定本工作程序。 一、适用范围 本工作程序适用于《关于进一步规范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程序和加强监督管理的通知》(新安监非煤字〔2009〕242号)规定的地州、市权限范围内的非煤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工作。 国家法律法规及自治区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二、工作原则 除自治区安监局负责的建设项目外,地区安监局负责下列建设项目: 1、设计生产规模在30万吨/年以下的露天矿山和库容小于100万立方米或坝高小于30米的尾矿库新、改、扩建项目。 2、采用竖井深度在120米以下、平硐长度在300米以下、斜井长度在200米以下的坑探工程项目; 3、砖瓦粘土矿(场)和采砂场的建设项目。 三、安全预评价 第 2 页共 11 页

建设项目应当由具有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进行安全预评价,安全预评价报告实行备案制。地区安监局委托哈密地区安全生产协会(以下简称协会)开展全地区非煤矿山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评审工作。程序如下: (一)建设单位直接向协会提交申请评审安全预评价报告的公函和《哈密地区非煤矿山建设项目预评价报告评审申请表》,并附安全预评价报告。安全预评价报告应按照相应的安全评价导则要求编制。 (二)协会在接到建设单位的资料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组织专家完成评审工作,根据专家的评审意见,连同专家评审意见复印件、安全预评价报告一并交还建设单位。 (三)建设单位应根据专家评审意见,与评价单位共同修改安全预评价报告,并形成修改后的安全预评价报告备案稿,送交协会审核。 (四)协会接到建设单位安全预评价报告备案稿后5个工作日内,对安全预评价报告备案稿进行审核,提出书面审查结果意见。建设单位对审查意见有异议的,可向负责备案的安监局作出书面说明。 (五)建设单位应将《哈密地区非煤矿矿山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备案申请表》、通过审核后的安全预评价报告备案稿,按照分级监管权限,分别报送到地区、县(市)安监局备案。 (六)安全评价报告经二次审查仍不合格的,建设单位应请其他具备资质的安全评价中介机构重新编写安全预评价报告,并按以上工作程序重新进行审查。 (七)负责备案的安监部门应在收到材料后的5个工作日内办妥备案手续。 (八)安全现状评价遵照以上工作程序执行。 第 3 页共 11 页

煤矿安全监控

1、编制采区设计、采掘作业规程时,必须对安全监控、人员位置监测、有线调度通信设备的种类、数量和位置,信号、通信、电源线缆的敷设,安全监控系统的断电区域等做出明确规定,绘制安全监控布置图和断电控制图、人员位置监测系统图、井下通信系统图,并及时更新。 每3个月对安全监控、人员位置监测等数据进行备份,备份的数据介质保存时间应当不少于2年。图纸、技术资料的保存时间应当不少于2年。录音应当保存3个月以上。 2、矿用有线调度通信电缆必须专用。严禁安全监控系统与图像监视系统共用同一芯光纤。矿井安全监控系统主干线缆应当分设两条,从不同的井筒或者一个井筒保持一定间距的不同位置进入井下。 设备应当满足电磁兼容要求。系统必须具有防雷电保护,入井线缆的入井口处必须具有防雷措施。 系统必须连续运行。电网停电后,备用电源应当能保持系统连续工作时间不小于2h。 监控网络应当通过网络安全设备与其他网络互通互联。 安全监控和人员位置监测系统主机及联网主机应当双机热备份,连续运行。当工作主机发生故障时,备份主机应当在5min内自动投入工作。 当系统显示井下某一区域瓦斯超限并有可能波及其他区域时,矿井有关人员应当按瓦斯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切断瓦斯可能波及区域的电源。安全监控和人员位置监测系统显示和控制终端、有线调度通信系统调度台必须设置在矿调度室,全面反映监控信息。矿调度室必须24h有监控人员值班。 3、安全监控设备必须具有故障闭锁功能。当与闭锁控制有关的设备未投入正常运行或者故障时,必须切断该监控设备所监控区域的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的电源并闭锁;当与闭锁控制有关的设备工作正常并稳定运行后,自动解锁。 安全监控系统必须具备甲烷电闭锁和风电闭锁功能。当主机或者系统线缆发生故障时,必须保证实现甲烷电闭锁和风电闭锁的全部功能。系统必须具有断电、馈电状态监测和报警功能。 4、安全监控设备的供电电源必须取自被控开关的电源侧或者专用电源,严禁接在被控开关的负荷侧。

关于对矿井技改初步设计和安全设施设计进行变更的几点说明

关于对矿井技改初步设计和安全设施设计进行变更的几点说明 1、我们所做的各矿井技改初步设计和安全设施设计由于时间仓促、资料不全,造成内容简单、粗糙。随着矿井技改工程的不断深入,许多工程与原设计出处较大,因此必须对矿井技改初步设计和安全设施设计进行变更。 2、矿井开拓布局、各生产系统、各单项工程、安全设施、各类设备的选型以及各类计算等凡是与原设计不相符的都要由原设计部门进行全面的变更设计,变更设计要装订成册,并有各类变更图纸,要加盖设计部门公章。 3、将《矿井变更设计》报有关部门进行审查,并出具审查意见,作为矿井验收的依据。 4、有关安全设施设计变更的要求请参考煤安监监察[2007]44号文第四条(红色)。 5、《矿井变更设计》及批复要在矿井单位工程质量认证之前完成。 附件: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 加强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与竣工验收工作的通知 煤安监监察〔2007〕44号 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为进一步规范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与竣工验收工作,从源头上严把安全关,促进煤炭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煤矿建设项目必须经政府有关部门核准(或批准)。未经核准(或批准)的煤矿建设项目,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不得受理安全设施设计审查业务。 二、合理界定项目类型,分级负责,共同做好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工作。煤矿建设项目包括以下三种类型: 新建项目,指在新开发井田内新设计建设的煤矿建设项目; 扩建项目,指现有合法生产煤矿通过技术改造等手段,使得生产能力增加的煤矿建设项目; 改建项目,指现有合法生产煤矿改变了煤矿原有主要生产系统及安全设施,但没有增加生产能力的煤矿建设项目。主要包括:增加井筒数目或者改变井筒功能的,扩大煤层开采范围的,矿井延伸水平开拓方式与原设计不一致的项目。 新建、扩建项目的安全设施设计审查、竣工验收工作,继续按照《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监察规定》(原国家局令第6号)办理;改建项目的安全设施设计审查、竣工验收工作,由项目所在地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以下简称省局)或煤矿安全监察分局(以下简称分局)负责,具体办法由省局自行确定。 三、煤矿建设单位申请安全设施设计审查或竣工验收,必须同时上报规定的各项资料,并对其真实性负责;所报资料必须完整可靠,如系复印件应加盖建设单位公章。 (一)提出安全设施设计审查申请时,应当提交下列资料: 1.安全设施设计审查申请文件及申请表; 2.政府有关部门对该建设项目核准(或批准)文件; 3.采矿许可证或者划定矿区范围批复文件; 4.安全预评价报告书; 5.井田勘探(精查)地质报告(小型煤矿必须符合《煤炭工业小型矿井设计规范》要求); 6.煤矿初步设计; 7.煤矿初步设计安全设施设计; 8.其他需要说明的材料。 (二)提出安全设施竣工验收申请时,应当提交下列资料: 1.安全设施竣工验收申请文件及申请表; 2.经批准的安全设施设计; 3.施工期间伤亡事故及其他重大工程质量事故的有关资料;

非煤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监督管理办法(总局文件)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办法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77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建设项目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从业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等法律、行政法规和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审批、核准或者备案的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的建设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法律、行政法规及国务院对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建设及其监督管理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建设项目安全设施,是指生产经营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用于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设备、设施、装置、构(建)筑物和其他技术措施的总称。 第四条生产经营单位是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建设的责任主体。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以下简称“三同时”)。安全设施投资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 第五条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对全国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实施综合监督管理,并在国务院规定的职责范围内承担有关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实施综合监督管理,并在本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范围内承担本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审批、核准或者备案的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的监督管理。 跨两个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由其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实施监督管理。 上一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将其负责监督管理的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委托下一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实施监督管理。 第六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建设的日常安全监管,

某煤矿通风安全管理培训教案

工作行为规范系列 某煤矿通风安全管理培训 教案 (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71040某煤矿通风安全管理培训教案Teaching plan for ventilation safety management in a coal mine 说明:为规范化、制度化和统一化作业行为,使人员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感、归属感,特此编写。 一:通风管理基本概念 1、“一通三防” 一通指通风、三防是防瓦斯、防火、防煤尘。 2、循环风 局部通风机的回风部分或全部再回入同一局部通风机的进风风流中。 3、自然通风 在各种自然因素作用下使风流沿巷道流动的现象称自然通风。 4、煤尘堆积 是指井下巷道煤尘堆积厚度在2mm以上,长度超过5米的积尘。 5、呼吸性粉尘

粒度小于5微米的矿尘能随呼吸进入人的肺部并沉积,这部分粉尘称为呼吸性粉尘。 6、火灾三要素 火灾三要素:是指热源、可燃物和空气,三者缺一不可,是引起火灾的三个必备条件。 7、排放瓦斯“三原则” (1)、撤人:受瓦斯排放影响范围内的所有人员必须全部撤出。 (2)、断电:受瓦斯排放影响范围内的所有电气设备,必须全部断电。 (3)、限量:瓦斯排放必须有限量措施,严禁一风吹。 8、“四位一体”防突措施 开采突出危险煤层时,必须采取包括突出危险性预测、防治突出措施、防治突出措施的效果检验、安全防护等“四位一体”的综合措施。 9、煤与瓦斯突出 煤矿井下开采过程中,在很短的时间内(几秒钟到几分钟),突然从煤(岩)层中以极快的速度向巷道和采掘空间喷

出大量的煤(岩)和瓦斯,并伴随着强烈的声响和强大的机械效应的动力现象,叫煤与瓦斯突出。 10、矿井通风 向井下连续输送新鲜空气,供给人员呼吸,稀释并排除有毒有害气体和粉尘,改善井下气候条件的作业。 11、突出煤层 是指在矿井井田范围内发生过突出的煤层或者经鉴定有突出危险的煤层。 二、通风安全管理基础知识 1、矿井通风方式 中央式、对角式、混合式。 2、矿井通风方法 抽出式、压入式。 3、掘进工作面通风方式 压入式、抽出式和混合式三种。 4、矿井常用的通风设施 风门、风桥、密闭、挡风墙、测风站等。 5、防止煤尘传导爆炸的措施

非煤矿山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及验收规则正式样本

文件编号:TP-AR-L3849 There Are Certain Management Mechanisms And Methods In The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s, And The Provisions Are Binding On The Personnel Within The Jurisdiction, Which Should Be Observed By Each Party. (示范文本) 编制: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非煤矿山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及验收规则正式样本

非煤矿山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及验收 规则正式样本 使用注意:该管理制度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管理机制和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设置的规范,条款对管辖范围内人员具有约束力需各自遵守。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为规范我地区非煤矿山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工程 项目(以下简称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与竣工 验收工作,保障建设项目按照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 律、法规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有关建设项目安全生产 设施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的规定进行设计、施工,竣 工投产后达到国家规定的安全标准,结合《非煤矿矿 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与竣工验收办法》(国 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令第18号)及自治区安监局 《关于进一步规范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 程序和加强监督管理的通知》(新安监非煤字

〔2009〕242号),特制定本工作程序。 一、适用范围 本工作程序适用于《关于进一步规范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程序和加强监督管理的通知》(新安监非煤字〔2009〕242号)规定的地州、市权限范围内的非煤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工作。 国家法律法规及自治区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二、工作原则 除自治区安监局负责的建设项目外,地区安监局负责下列建设项目: 1、设计生产规模在30万吨/年以下的露天矿山和库容小于100万立方米或坝高小于30米的尾矿库新、改、扩建项目。 2、采用竖井深度在120米以下、平硐长度在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近年来,煤矿事故频频发生,如何加强安全生产,提高预警和事后搜救工作效率,摆到了国家各级主管部门和领导的面前。在经济高速发展、能源供应紧张的形势下,如何处理好保证安全和提高产量的关系,需要深入研究,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和生命为代价。 为此,如何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如何准确、实时、快速履行煤矿安全监测职能,有效进行矿工管理,保证抢险救灾、安全救护的高效运作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我们认为提升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强以灾害预防、搜救为主要目标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是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必由之路。 在此环境下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率先推出适用于煤矿的数字视频监控系统,本系统从视频监控、信号传输、中心控制、远程监管等各方面提出全方位的解决办法,可以实现井下监控中心、地、市煤矿安全监控指挥中心与省局监控指挥中心联网,使煤矿安全管理工作向科学化、规范化、数字化管理轨道迈进,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 利用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地面监控人员可以直接对井下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不仅能直观的监视和记录井下工作现场的安全生产情况,而且能及时发现事故,防患于未然,也能为事后分析事故提供有关的第一手图像资料。另外,煤矿监管部门可以从省部管理中心远程监看井下状况,提出整改方法,减少事故隐患,因此新天安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将是保障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需求分析 在我国,采煤机械化程度仅为45%,矿工队伍很大一部分是文化水平较低、培训时间有限的农民工,甚至存在井下抽烟等严重违章现象,在高度危险的作业环境中,极易发生事故,造成重大伤亡。我们在分析近期几个煤矿发生的特大事故时发现: 1)地面与井下人员的信息沟通不及时; 2)地面人员难以及时动态掌握井下人员的分布及作业情况; 3)一旦煤矿事故发生,抢险救灾、安全救护的效率低,搜救效果差。 目前,煤矿井下作业因为远离地面,地形复杂,环境恶劣与地面人员间沟通不便,如果利用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地面监控人员则可以直接对井下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不仅能直观的监视和记录井下工作现场的安全生产情况,而且能及时发现事故,防患于未然,也能为事后分析事故提供有关的第一手图像资料。同时要求上级有关监管部门可以通过网络远程查看进行状况,提出整改方法。 煤矿监控系统需要满足以下功能要求: ●视频监控设备满足煤矿行业防爆、隔爆等级国家标准; ●可以实现各级部门联网监控,指挥终端、中心控制室以及上级领导终端可通过语音对讲对煤矿开采企业进行远程指挥; ●系统具有特定的视频效果:以矿井为单元,将一路或多路视频信号进行图像预览和录像。

煤矿安全设施、设备管理制度(新编版)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煤矿安全设施、设备管理制度(新 编版)

煤矿安全设施、设备管理制度(新编版)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集团公司煤矿生产现场安全设施、设备的管理,依据国家相关安全设施、设备相关标准和要求,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集团公司所属煤矿安全设施、设备的管理。 涉煤二级公司及煤矿要根据集团公司煤矿安全设施、设备管理制度制定切合实际的相关制度。 第二章安全设施、设备概念及范围 第三条安全设施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将危险、有害因素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以及减少、预防和消除危害所配备的装置(设备)和采取的措施。煤矿开拓与开采过程中顶板管理、矿井通风、瓦斯防治、粉尘防治、防灭火、防治水、电气提升运输、安全监控、矿山救护保健 和紧急避险六大系统等相关的安全设施、设备。 第三章安全设施、设备管理办法

地下矿山安全系统设施设计提纲

实用文档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编写提纲 1. 设计依据 1.1 建设项目依据的批准文件和相关的合法证明文件(总设计师) 列出采矿许可证。 1.2 设计依据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总设计师) 列出设计依据的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文件。应按照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分层次列出,并标注其文号及施行日期,每个层次内按发布时间顺序列出;依据的文件应为现行有效。 1.3 设计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总设计师) 列出设计采用的技术性标准。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分层次列出,标注标准代号;每个层次内按照标准发布时间顺序排列;采用的标准应为现行有效。 1.4 其他设计依据(总设计师) 列出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依据的地质报告(包括专项工程和水文地质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安全预评价报告、相关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试验报告、研究成果及安全论证报告等,并标注报告编制单位和编制时间。 2. 工程概述 2.1 矿山概况(总设计师)

⑴简要说明建设单位简介、隶属关系、历史沿革等。 ⑵简述矿区自然概况(包括矿区的气候特征、地形条件、区域经济地理概况、地震资料、历史最高洪水位等),矿山交通位置(给出交通位置图),周边环境,采矿权位置坐标、面积、开采标高、开采矿种等。 2.2 矿床地质与开采技术条件(地质专业) 2.2.1 矿区地质及开采技术条件地质专业 ⑴说明矿床在区域地质单元中的构造位置,矿区主要地层、构造、岩浆岩体、影响开采技术条件的风化、蚀变特征,矿床成因类型。 ⑵简述矿体形态、规模、埋藏条件、矿石性质、矿体围岩。 ⑶简要说明本项目的水文地质,包括气候、地形、地表水的汇水面积、水位、流量,含水层、隔水层、导水构造的性质、分布、埋藏条件及与矿体的空间关系,地下水补给、排泄条件,积水的旧井巷、老采区、地下水和地表水系的相互联系,完成的水文地质工作及其成果或结论。 ⑷简要说明本项目的工程地质,包括工程地质岩组划分,岩体质量评价指标,主要不良地质体描述,主要物理力学参数。 ⑸简要说明本项目的环境地质,包括地震区划,地质灾害特征(种类、规模及分布),其他情况(自燃、地热、高地应力、放射性等)。 ⑹简要说明本项目周边环境对开采的影响情况,包括周边的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