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内会诊系统操作手册

院内会诊系统操作手册
院内会诊系统操作手册

电子病历

院内会诊系统

操作说明

曼荼罗软件有限公司

一、流程图

二、登录系统,打开需要会诊病人的住院病历,然后点击最上端中间左侧的“会诊”按钮,新建会诊记录单

三、填写会诊单,在会诊单顶部红色矩形框处,打开该病人电子病历,可以选取相关病历内容作为请求会诊内容

四、填写完请求会诊内容后,点击会诊单顶部的发送按钮,选择发送病区,请求会诊医师,请求的会诊类型,点确定即发送完毕

五、如果需要撤销会诊请求,医生可以点击“会诊”、“管理”来打开“会诊管理”界面,查询到相关的会诊记录并执行取消操作。

六、应诊医师收到会诊邀请消息。如果登陆系统后收到一个空白的消息窗口,医生需要手动点击到“会诊”页,然后双击会诊消息来打开会诊单页面。

七、会诊医师点击会诊消息的详情,打开收到的会诊单,点击1“应诊”,填写会诊意见,当然可以点击2“打开电子病历”查看要会诊病人的病人,应诊意见可以以此作为参考。填写完毕后点击回复即应诊结束

八、申请医师收到应诊回复消息后,点击详情打开会诊单,查看会诊医师意见

九、申请医师可以将会诊单插入到病历作为会诊记录并单独打印出来

----------------------------------------------------------------------------------------------------------------------

---------------------------------------------------------------------------------------------------------------------- 十、申请医师及应诊医师在院内电子病历会诊结束后,均可通过会诊—->管理,打开历史会诊界面,通过此界面上查询功能,医生可以浏览自己申请和应诊的记录及其相关记录。

Arxsys远程会诊系统解决方案(1)

Arxsys 远程会诊管理系统 解决方案 艾康(上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17-09

目录 1.建设目标 (1) 2.整体架构设计 (1) 2.1总体设计概述 (1) 2.2远程会诊系统示意图 (2) 3.远程会诊系统应用说明 (2) 3.1 远程会诊流程 (3) 3.2预约管理 (3) 3.3影像会诊管理 (5) 3.4超声诊断及手术会诊管理(超声、DSA开放手术)(选配) (6) 3.5系统管理 (8)

1.建设目标 随着现代科技在医学领域上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医院正担负着一个跨时代的重任,同时也面临着一个重要的挑战。就是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来加强远程会诊的精确诊断,如何提升远程会诊的效率及确诊率。 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高清视频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等,将诊疗过程的音视频以及医学影像数据进行远程实时医疗会诊,主治医师与专家之间进行实时交流,同时,医院又可将诊疗过程全程录制存档。这样的“远程会诊管理系统” ,正是目前所有需要远程会诊的医院管理者寻求的解决方案。该系统不但能满足远程会诊,教学研究,远程医疗和病例库建立的需求,更能将医院的医疗水平大大提高。 Arxsys 远程会诊系统是一套根据所需医院对于远程会诊的需求进行设计,整合了多种高科技的技术,能够实现医疗远程会诊过程的实时互动的智能化管理系统。 2.整体架构设计 2.1 总体设计概述 根据所需医院的要求,建立一套远程会诊系统,实现申请方医院的医患和专家端医院的专家进行远程会诊的工作。 Arxsys远程会诊系统包含: 1.申请方医院提出会诊申请。 2.会诊前,申请方可以远程上传影像到云端(如需要),供专家调阅。 3.中心平台或申请方医院进行会诊分派,会诊通知。 4.专家阅片:如有必要,专家事先调阅参考影像资料。 5.会诊时,专家实时在线与申请医师音视频互动:用于指导超声操作,指导 DSA手术,指导外科手术。 6.会诊后,专家撰写报告:专家在完成远程会诊后,撰写报告。如在院内,则 直接进入电子病历系统,编写报告。如果是院外,则在Arxsys系统里进行 报告编写后,再传回申请方。

远程病理诊断及质控系统功能规范(征求意见稿)

远程病理诊断及质控系统功能规范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卫生信息化工作的规范管理,进一步加快卫生信息化基础设 施建设,保证医院病理诊断信息系统的质量,加强公立医院数字病理信息化的 改革,提高基层公立医院病理常规及疑难肿瘤诊疗的质量和效率,保障医疗机构病理诊断的安全,降低医疗诊断费用,减轻患者负担,提高病理诊断准确率,保障病理质控体系的规范化,特制定《数字病理远程诊断及质控系统软件基本功能规范》。 第二条 制定本规范的目的是作为数字病理科远程诊断系统评审及病理质 控管理的一个重要依据。 第三条 本规范同时为各级医院进行数字病理远程诊断的指导性文件,用于 评价各级医院数字病理远程诊断水平的基本标准,及数字病理质控的评价标 准。 第四条 数字病理远程诊断及质控系统定义:通过全自动显微镜扫描平台以 及扫描与控制软件系统,将传统的玻璃切片进行扫描和无缝拼接,生成包括传 统玻璃切片内所有信息,即整张全视野的数字化切片(Whole Slide Imaging, 简称WSI),之后,申请会诊单位将制成的数字切片和相关病例资料打包,通过互联网上传到会诊平台,由申请会诊单位指定的国内外著名病理专家或者上级医院的专家登录平台,通过浏览器或通过专家客户端进行数字切片浏览、分析和诊断,并发送病理咨询诊断报告。 第五条 效率及准确率是评判数字病理远程诊断与质控系统的主要标准,系 1

统要求远程专家及时诊断并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从而提高病理诊断准确率及手术成功率,并能对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工作效率,管理水平,为医院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产生积极的作用。 第六条 数字病理远程诊断及质控系统是病理信息化在医院信息化中的重要组成部 分,因此,在系统建设中,必须有相应的组织落实与保证,其中院长重视并亲自领导是系统建设的关键,重视培养自己的技术骨干队伍,调动信息科、病理科及远程会诊与质控中心的积极性是系统实施的先决条件。建立数字病理远程诊断与质控中心必须根据各级、各类医院的具体要求,充分作好需求分析,制定出总体解决方案。 第七条 医院在数字病理远程诊断与质控中心建设时,应根据自身需求及系 统性能/价格比,保证合理的资金投入,这是保证系统建设成功的必要条件。 第八条 数字病理远程诊断与质控系统属于病理科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 部分,必须为病理科信息系统提供接口,并进一步为医院信息系统(HIS)\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系统提供接口。 第九条 数字病理远程诊断与质控系统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整套系统需要各 个环节的把握,包括数字切片的扫描、切片的上传、专家的诊断水平、会诊平台的完善性及网络状况。据此要求建设该系统的厂家需要具备强大的软硬件自主研发设计一体化的开发能力,完善的会诊平台运营资质及拥有国内外病理领域的知名病理专家团队。开发单位应提供该方面的保证,并提供技术培训、技术支持与技术服务。 第十条 数字病理远程诊断与质控系统基本要求:全自动显微镜硬件及软件

医院远程会诊-监控系统

医院远程会诊系统 一.需求描述 1.1 客户需求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国家医疗政策的健全,如何让中小城市、偏远地区人民也能享受到都市大医院的医疗、诊断水准,随着网络的普及和视频编解码结束的进一步完美,远程会诊系统可对大多数病灶进行远程会诊,可迅速快捷的对患者的病理、病灶进行分析,专家会诊,制定出治疗方案,对提高全国范围的医疗水平、快捷的提供治疗方案、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有一定效果。 在远程会诊系统中,会诊终端提供的不仅是患者外部病灶的视频,还需要建立一系列的身体监测仪器,将身体监测仪器的数据通过网络接入到会诊中心专家会诊组,会诊终端和会诊中心之间需进行双向语音,专家组对终端发送操作指令,终端依照专家组指令进行一系列操作,配合完成各种患者身体检测工作,所有的操作步骤都进行视频录像存档,检测数据也存档,以备日后病例分析和当作教学资料。 1.2 标准依据 GB50198-94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A/T75-94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 GA/T74-94 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 GB 10408-89 入侵探测器通用技术条件 GB 12663-90 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 GB50258-9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JGJ/T16-9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GB/T50314《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A/T70—94《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 GB50168-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69-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10JGJ46-88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国家有关文明施工的文件规定 二.系统架构 1.1 系统总体结构

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

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 一、总则 本规范提出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建设的总体框架、应当遵循的功能及安全性能,对远程会诊、双向转诊、远程预约、远程专科会诊、信息资源管理等业务功能规 范和技术要求进行定义。 本规范可用于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建设规划、设计、开发、部署和应用,以及 相关业务应用系统的测试、验收和评价工作。 二、术语和定义 1、远程医疗信息系统 采用现代通讯、电子和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实现医学信息的远程采集、传输、 处理、存储和查询,对异地患者实施咨询、会诊、监护、查房、协助诊断、指导 检查、治疗、手术、教学、信息服务及其他特殊医疗活动的信息系统。 2、远程会诊 医疗机构之间利用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平台,采用离线或在线交互方式,对患者及其病史、检查等进行分析,完成病情诊断,确定进一步诊疗方案的医疗行为, 包括远程专家会诊、远程心电诊断、远程影像诊断、远程病理诊断、远程重症监 护等医疗服务。 3、远程心电诊断 基于远程医疗会诊系统由基层医疗机构向上级医疗机构提出申请并提供病 人临床资料和心电资料,由上级医疗机构出具会诊意见及报告。包含高端远程实时心电监护。 4、远程影像诊断 基于远程医疗会诊系统由基层医疗机构向上级医疗机构提出申请并提供病

人临床资料和影像资料,包括放射影像资料、 B 超影像资料以及视频资料,由上 级医疗机构出具会诊意见及报告。 5、远程重症监护 基于远程医疗会诊系统由基层医疗机构向上级医疗机构提出申请并提供重 症病人临床资料,包括实时在线的监护信息、放射影像资料、 B 超影像资料以及视频资料等,由上级医疗机构出具会诊意见及治疗指导意见。 6、远程病理诊断 基于远程医疗会诊系统由基层医疗机构向上级医疗机构提出申请并提供病 人临床资料和病理资料,由上级医疗机构出具会诊意见及诊断报告。 7、远程手术示教 通过远程医疗信息系统的远程会诊技术和视频技术,对临床诊断或者手术现场的画面影像进行全程实时记录和远程传输,使之用于远程教学、远程观摩、远 程诊断等。 8、远程医疗申请单 包括申请方医生姓名、职称、单位名称、医院等级、所属行政区域、申请目 的与要求以及患者的症状、体征、主诉、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资料。 9、患者、居民和个人 通过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获取和接受服务的个体。(在本规范中这些术语可互换使用)。 10、远程教育 在远程医疗信息会诊系统上,授课专家通过音视频和课件等方式为基层医生提供业务培训、教学以及技术支持。 11、远程医学数字资源 上级医院收集整理的有典型意义的病例、案例分析、手术录像等资料,以及

远程会诊系统使用说明

目录 1登陆 (2) 1.1用户名和密码 (2) 1.2修改用户名和密码 (2) 24大功能 (4) 3系统设置 (5) 3.1系统设置 (5) 3.2网络设置 (6) 3.3音频设置 (7) 3.4视频设置 (8) 3.5存储设置 (8) 4会诊视频 (9) 4.1直接操作功能 (9) 4.2鼠标右键操作 (10) 4.3音量显示 (13) 5患者信息 (14) 5.1患者信息 (14) 5.2在线诊室 (14) 6会诊板和共享 (15) 6.1会诊板 (15) 6.2程序共享 (15) 6.3程序共享 (15) 7其他功能 (16) 7.1修改界面 (16)

1登陆 1.1 用户名和密码 用户名:Admin 1.2 修改用户名和密码

输入源用户名和密码,新用户名和密码就可以修改。

24大功能 进入系统后,主界面是可以自动隐藏的小窗体,一共有4个主要功能。 会诊视频病 人 信 息 系 统 设 置 会 诊 板 和 共 享

3系统设置 3.1 系统设置 1、设备名称,也就是诊室名称。 2、设备号,是设备唯一标示号,同一个会诊中,设备号必须唯一。 3、服务器(MCU)的IP地址:此处填入MCU的IP地址。 4、服务器TCP端口:MCU的TCP端口默认是443。也可以修改,参考MCU使用文档。 5、服务器UDP端口:MCU的UDP端口默认是1710。也可以修改,参考MCU使用文档。 6、数据库IP:病人信息的数据库地址,本系统和MCU是同一个服务器。 7、数据库端口:默认是3306,MySql 默认地址。 8、视频分屏:主窗体使用怎样的窗体显示。 9、扩展屏的使用:使用扩展屏幕,把扩展屏幕的起始位置和尺寸输入即可。 如第一屏是1280*1024,扩展屏幕的尺寸是1920*1080. 那么就可以在第一屏填入1280*1024; 第二屏填入1920*1080.; 10、H264 Encoder Type:告诉系统使用CPU编码还是GPU编码,如果选择GPU 系统会自动检测是否支持Intel的GPU。目前系统只支持Intel GPU。 11、H264 Profile :H264编码方式,通常使用Main。

远程数字病理会诊平台使用说明书

远程数字病理会诊平台 使用说明 帝麦克斯(苏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苏州工业园区星湖街218号生物纳米产业园A5幢305

目录 一.流程图 (1) 二.系统管理员 (2) 1.登录 (2) 2.用户管理 (2) 2.1.申请端用户管理 (2) 2.2.审核员用户管理 (5) 2.3.专家用户管理 (6) 3.信息维护 (7) 3.1医院数据 (7) 3.2专长数据 (9) 三.申请端用户 (10) 1.登录 (10) 2.修改密码 (10) 3.我的病例 (11) 3.1点击【新建病例】 (11) 3.2填写病理信息。包括:基本信息;临床信息;病理信息 (11) 3.3填写【病理号】和【附属号】,导入数字切片 (12) 3.4病例创建成功,点击【申请会诊】 (12) 3.5申请会诊,可以选择【医院】也可以选择【专家】 (13) 3.6会诊记录 (14) 4.本院会诊 (14)

四.专家 (15) 4.1.登录 (15) 4.2.修改密码 (15) 4.3.本院会诊 (16) 4.4.待处理申请 (16) 4.5.我的会诊 (17) 4.6.会诊记录 (17) 五.审核员 (18) 5.1医院待审核 (18) 5.2专家待审核 (18)

一.流程图

二.系统管理员 1.登录 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dc8286838.html,:8080/login.html#/ 账号:admin 密码:123456 2.用户管理 2.1.申请端用户管理 2.1.1新建申请端 对申请端医院及联系人进行添加管理。

点击【确定】钮,系统会自动发送短信至申请端联系人手机,告知其登录账号、密码、以及平台地址。 2.1.2恢复初始密码 点击【恢复初始密码】系统会再次自动发送短信至申请端联系人手机,告知其新的密码。

医疗器械生产监管系统操作手册企业版

湖南省医疗器械生产监管系统 操作手册 (企业版) 湖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本 遇到更多问题 在您使用湖南省医疗器械生产监管信息系统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建议您首先查阅本手册,本手册可以帮助您解决遇到的大部分问题。如未能解决可以采用以下联系方式: QQ: QQ群: 关于怎么屏幕截图和发起远程协助的内容请参照附件(附件:怎么屏幕截图和发起远程协助?)。

系统环境 为了您更好的使用该系统,建议系统在以下环境中使用 操作系统:Windows XP系统 浏览器版本:Internet Expiorer 8+ 显示器分辨率:1024*768及以上 2、系统结构 系统采用B /S结构,基于J2EE标准实现对日常业务的管理。系统基于目前保健食品化妆 4.1.1登录地址:appqxsc(附1:如何获取登录地址?) 4.1.2 登录方法: 1)在IE浏览器中打开登陆地址后显示系统登录页面(如图1),输入正确用户名和密 码,点击【登录】按钮即可登录。 图1 系统登录页面 用户名:由用户注册申请获得。 密码:用户注册时同时获得密码。 QQ在线:点击QQ交谈,可获得QQ在线支持

帮助中心:下载本操作手册 4.2系统主界面 登录系统后进入系统主界面(如图2),在菜单栏中点击填报事项后将在填报操作区 显示填报操作界面。 在菜单栏中点击相应菜单后将在填报操作区显 示填报操作界面 填报操作区 ?退出:若用户要退出系统,可点退出按钮,页面跳转退回到系统登录界面。 (注:系统 使用完毕后,建议通过点击右上角的【退出】按钮来退出,不建议以直接关闭浏览器 的方式退出。)

5、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填报日常操作说明 5.1企业基本信息录入 5.1.1功能描述: 该功能用于维护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基本信息 企业信息填报-----企业基本信息 5.1.3操作步骤 登陆后,点击左侧菜单栏中的“企业信息填报”菜单中的“企业基本信息”,可以维护生产 审核通过后,审核状态显示:通过,如图: 未通过审核,可以进行修改。 5.3管理者代表信息录入 该功能用于维护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管理者代表信息 5.3.2菜单路径 企业信息填报-----管理者代表信息 5.3.3操作步骤

远程会诊系统整体解决方案

远程医疗系统解决方案 XXX技术有限公司 2016年3月

目录 1. 项目概述...............................................................................................................................- 1 - 2. 项目设计...............................................................................................................................- 2 - 3. 系统架构...............................................................................................................................- 4 - 3.1. 网络拓扑...............................................................................................................- 5 - 3.2. 服务器部署...........................................................................................................- 6 - 3.3. 应用模式设计.......................................................................................................- 6 - 3.3.1. 系统组织管理...............................................................................................- 6 - 3.3.2. 应用模式.......................................................................................................- 7 - 3.4. 功能设计...............................................................................................................- 8 - 3.4.1. 实时音视频交互功能...................................................................................- 8 - 3.4.2. 多种移动终端接入功能...............................................................................- 9 - 3.4.3. 会议管理功能...............................................................................................- 9 - 3.4.4. 会议录制和回放功能................................................................................ - 10 - 3.4.5. 电子白板协同操作功能............................................................................ - 10 - 3.4.6. 桌面及程序的共享功能............................................................................ - 10 - 3.4.7. 同步播放多媒体文件功能........................................................................ - 10 - 3.4.8. 文件分发功能............................................................................................ - 10 - 3.4.9. 电子投票功能............................................................................................ - 11 - 3.4.10. 文字交流功能............................................................................................ - 11 - 3.4.11. 会议模式支持功能.................................................................................... - 11 - 3.4.12. 远端会场控制功能.................................................................................... - 11 - 3.4.13. 广播轮巡.................................................................................................... - 11 - 3.4.14. 会议锁定功能............................................................................................ - 12 - 3.4.15. 用户权限管理功能.................................................................................... - 12 - 3.4.16. 界面加水印................................................................................................ - 13 - 3.4.17. 移动APP功能 ........................................................................................... - 13 - 3.5. 设备参数............................................................................................................ - 13 - 3.5.1. 视讯MCU服务器...................................................................................... - 13 - 3.6. 应用安全............................................................................................................ - 17 - 3.6.1. 会议终端推荐配置.................................................................................... - 18 - 3.6.2. 带宽容量需求设计.................................................................................... - 18 - 4. 售后服务............................................................................................................................ - 20 - 4.1服务内容.............................................................................................................. - 20 - 4.2 服务形式............................................................................................................. - 20 - 4.3服务承诺.............................................................................................................. - 21 -

远程会诊系统解决方案

远程会诊管理系统 解决方案 艾康(上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17-09

目录 1.建设目标 ............................................................................................................................... 错误!未指定书签。 2.整体架构设计 ....................................................................................................................... 错误!未指定书签。 2.1总体设计概述 ........................................................................................................... 错误!未指定书签。 2.2远程会诊系统示意图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远程会诊系统应用说明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1远程会诊流程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2预约管理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3影像会诊管理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4超声诊断及手术会诊管理(超声、、开放手术)(选配)...................................... 错误!未指定书签。 3.5系统管理 ................................................................................................................... 错误!未指定书签。

远程医疗系统说明书

医疗远程会诊系统V1.0.0.1 用 户 手 册

目录 目录 (2) 第一章概述 (3) 第二章软硬件环境 (4) 2.1硬件环境 (4) 2.2软件环境 (4) 第三章安装说明 (5) 3.1相关配置软件的安装 (5) 3.2软件的安装 (17) 第四章服务端操作说明 (20) 4.1服务端 (20) 第五章客户端操作说明 (22) 5.1登录模块 (22) 5.2基础平台 (23) 5.3远程会诊 (31) 第六章业务流程 (39) 6.1远程管理 (39) 6.2转诊管理 (41) 6.3远程预约挂号 (44) 第七章功能列表 (47)

第一章概述 所谓远程医疗,就是借助信息及电信技术来交换相隔两地的患者的医疗临床资料及专家的意见。远程医疗包括远程医疗会诊、远程医学教育、建立多媒体医疗保健咨询系统等。远程医疗会诊在医学专家和病人之间建立起全新的联系,使病人在原地、原医院即可接受远地专家的会诊并在其指导下进行治疗和护理,可以节约医生和病人大量时间和金钱。 远程医疗运用计算机、通信、医疗技术与设备,通过数据、文字、语音和图像资料的远距离传送,实现专家与病人、专家与医务人员之间异地“面对面”的会诊。远程医疗不仅仅是医疗或临床问题,还包括通讯网络、数据库等各方面问题,并且需要把它们集成到网络系统中。

第二章软硬件环境2.1硬件环境 1. 最低奔腾级计算机配置; 2. 至少512M内存。 2.2软件环境 1.Microsoft Windows XP/WIN7/Server2003 操作系统 2.SqlServer2005 数据库 https://www.360docs.net/doc/dc8286838.html, Framework 4.0 4.Windows Media Play 播放器 5.Adobe Flash Player

远程医疗系统软件平台方案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

LiveUC远程医疗系统软件平台方案 北京网动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领先的云视讯解决方案及服务提供商。公司总部位于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上地信息产业基地,在华南、华东、西南、东北、华中等地建立十几家服务网点。并将营销网络延伸到了世界各地。 北京网动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拥有专业而完善的云视讯产品线,主要产品包括:网动统一通信平台(Active UC?)、网动多媒体视频会议系统(Active Meeting?)、网动远程视频监控系统(Active Eyes?)、网动远程多媒体交互教学系统(Active Class?)、网动全自动多媒体录播系统(Active Recorder?)等。公司推出的Live UC?云视讯服务品牌,可通过互联网为客户提供统一通信的云计算服务。 北京网动网络科技股份公司是国际领先的多媒体视讯产品及解决方案提供商,其视讯产品在国内外占有广泛的市场并得到了用户的一致好评。网动Live UC 视频会议租用平台一种基于SaaS的租用服务,租用的好处在于:彻底免除了企业对系统硬件和软件升级维护的投资;从根本上解决了自己部署系统带来的南北网络互通、多网互通的问题;省去服务器、带宽租赁、网管等多方面的成本。Live UC 视频会议从另一个角度上进一步克服了物理的距离,使得日常沟通、远程培训和文件传送变得更加顺畅和高效,大大减少了过去劳师动众的业务沟通会议、培训方式;同时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使召开会议更加便捷、费用远比自己部署更低廉。网动Live UC视频会议租用方案,用户不需要任何网络设备,只需要有可上网的电脑和摄像头、耳麦便可召开虚拟视频会议及远程医疗会诊,实现高质量、高可靠性的音视频通信、协同办公、文档共享、远程会议管理等多种会议功能,有效地节约时间和经费,提高企业的工效率大大降低了投资成本。 Live UC采用服务器集群架构,在互联网的各个骨干节点均部署了通信分服务器,能够在全球范围内,为企业提供几十人甚至上万人的网络会议服务。与会者所需要的仅仅是一台可上网的桌面电脑和一副耳麦。 多方音视频交互

申请远程会诊流程

申请远程会诊流程 一、打印会诊知情同意书给患者签。 二、登陆会诊系统前的病历资料准备 1、在住院医生工作站病历信息那里导出患者的病历资料(入院记录、病程记录)到U 盘 2、在住院医生工作站医嘱信息那里导出患者的检查检验结果到U 盘

3、在住院医生工作站医嘱信息那里导出患者的CT和DR检查影像结果到U 盘(CT和DR在 保存影像时不能改变保存名字,即不能动文件名,图片格式一定要是DCM格式,否则上传到了会诊系统会找不到文件)

三、到远程会诊室,正常打开电脑登陆会诊系统、提交会诊电请、病历资料、检 查检验、CT、DR影像资料。 1、登陆会诊系统:双击电脑桌面谷歌浏览器进入后点

登录进入会诊系统。 2、填写患者病历资料:点会诊中心下的临床会诊进入填写界面: 填写要求1、会诊方式选“非点名会诊”2、预约会诊选“非预约”3、照实选择科系、指定科室、指定专长4、不用填指定诊室、会诊日期、会诊时间5、处理方式必须选“手工录入”,如实填写申请医院、申请科室、申请医生、医生联系电话,方便协助医院联系。6、如实填现写患者信息,其中带*号为必填项,如果患者不带身份证,请在身份证号处填上大写“B” 带替。7、如实填写临床信息,其中,主述、病史、既往史、诊断、会诊目的为必填,当然能填写完整资料更佳。 3、上传病例件: 找到U盘或电脑上的患者入院记录、病程记录、化验单(要生成压缩包,要不得一张一张上传)。 4、上传患者相关检查(CT、DR影像资料) 点手工查询,点搜索,找到患者名称,打勾,确定。 5、上传患者知情同意书 点浏览找到扫描后的患者知情同意书后,点上传。 做完以上资料的填写和上传操作后,点即完成病历资料的上传了。四、完成病历资料的上传后,电话通知民族医院客服部,说有会诊,会诊申请资料 已经上传,请安排。

医院预约诊疗自助终端使用手册

医院预约诊疗自助终端系统 使用手册 一、 系统简介 医院预约诊疗自助终端系统是基于物联网技术,通过3G/固网接入,部署在公共场所的预约服务自助式设备,该终端通过接入省级“医疗云“平台进行医疗数据交换,通过二代身份证、社保卡等方式进行身份识别,提供现场预约、打印预约凭证、自助取消预约和健康教育普及等服务。 该终端的投放使用有效地提高了预约诊疗整体效率,合理安排时段就诊患者数,提高医疗资源合理利用率,优化了患者预约就医的流程,减少患者在医院的等待时间。就医候诊环境得到改善。卫生部门高度认可预约诊疗自助终端的应用价值,下一步将面向全国进行推广。 终端机主要分为广告屏、预约触控屏、操作配件等三部分。如下图样例所示 :

二、系统主界面 2.1 主界面结构图 主界面主要由系统四个功能模块按钮(我要预约、打印预约凭证、取消预约、社会保障卡)组成。系统采用可视化触摸式操控,用户点击模块功能按钮即可进入相应的操作界面。 如下图所示: 2.2 各模块功能介绍 3.1 预约流程 “我要预约”模块提供医院、科室、医生、号源的选择,依靠二代身份证、社保卡作为身份识别方式,进行预约挂号。预约的流程如下所示:

3.2 预约操作说明 点击主界面的“我要预约”按钮,进入预约操作的流程,显示提示界面如下: 点击上图“确定”按钮,进入预约就诊地区选择界面,如下所示: 在上图选择好就诊地区“福州”,将进入预约医院选择界面,如下图所示:

在上图选择好就诊医院“福建省立医院”,进入如下的预约科室选择界面: 在上图选择好就诊科室“内科”,进入如下的医生选择界面:

签,切换成医生名字和日期对应的排程表模式查看: “我要预约”按钮,进入如下的医生详情查看界面:

医疗远程会诊系统解决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版)

医疗远程会诊系统解决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版) 目录 一、医疗远程会诊系统方案介绍 二、医疗远程会诊系统方案开发的优点 三、医疗远程会诊系统开发的价值 四、医疗远程会诊系统开发实现方案 五、医疗远程会诊系统方案功能 六、医疗远程会诊系统子系统功能模块 七、医疗远程会诊系统特点 八、医疗远程会诊系统组成架构 九、医疗远程会诊系统应用模式 十、医疗远程会诊系统发展前景 、八、, 前言 医疗远程会诊系统解决方案,利用物联网和远程通信等技术手段,实时将会诊室或手术室全景以及患者医疗数据或手术细节经由高速网络传输到会诊中心,由专家远程进行病情会诊以及手术指导,实现专家与病人、专家与医务人员之间异地“面对面”的互动,在医学专家和病人之间建立起全新的联系,使病人在原地、原医院即可接受远地专家的会诊并在其指导下进行治疗和护理。

正文 、医疗远程会诊系统方案介绍 医疗远程会诊系统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与多媒体技术,同医疗技术相结合,旨在提高诊断与医疗水平、降低医疗开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保健需求的一项全新的医疗服务。医疗远程会诊系统以其独有的双流高清晰高帧率功能和支持跟所有医疗仪器和医疗信息系统无损对接,实现了把病人的实时动态检查输入(如心电图,B超,窥镜),以及已有的静态数据(如HIS/PACS包括电子病历和CT等影像)实时高清完整的发送到远端会诊指导专家手中。本地医生通过巨程会诊系统系统能够与远程专家们进行高清流畅地交流,同时远程专家能通过医用显示器清晰观察病人的气色,形态等外观的状态,如是否打喷嚏,受伤部位是否发炎等,对于远程专家来说相当于直接面对面的给病人看病,如同亲临病人所在现场一般,实现极好的会诊和指导效果。这使专家们足不出院就能通过视频通讯技术参与更多的远程会诊,在患者与医生远隔千里的情况下,也能取得亲临现场的诊疗指导效果。 二、医疗远程会诊系统方案开发的优点 远程医学服务平台,实现了远程会诊、专科诊断、远程监护、手术示教、双向转诊、远程教育、健康管理等功能,一个医院或多个医院可以方便地接入平台,享受平台远程医疗服务。 1、突破空间限制,实现医疗资源共享:医疗远程会诊系统使远在千里之外的患者能够接受到本医疗机构专家的诊疗; 也可以将远在千里之外甚至是国外的医疗专家请进“家门”,解决医学难题,为患者解除病患。

远程会诊售后服务方案

远程会诊系统售后服务方案 售后服务作为我公司整体服务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司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为客户提供全面、及时、优质的服务作为公司的基本宗旨。我司认为公司的信誉不仅建立在提供先进、可靠的产品基础上,而且依赖于我司所提供的广泛优质的服务。为此,我公司培养了一支强大的技术服务队伍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多年来,我公司凭借自身的技术实力和长期合作,承接了大量的广电、电信、金融、教育、政府行业网络和系统设计与建设,积累了丰富的规划设计和工程实施经验,同时在这些项目的技术服务过程中,结合各设备厂家技术服务优势,建立了完善的技术支持服务体系,为用户提供了卓越的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 我公司的支持及服务包括响应中心、技术中心、备件仓库。 我公司有受过良好培训并富有经验的工程师多名,他们负责和参与了包括全国多个大型的远程视频远程会诊系统的维护等项目,并提供全天候的热线技术支持服务,对任何地点用户所反映的问题在1个小时之得到及时响应,在远程不能解决问题的情况下,确保在“车程+1小时”之赶到现场,实地解决问题。 另外,我公司将协助甲方培养一支技术维护队伍,实现该技术队伍能够对系统进行日常的运行和维护,确保网络正常运转;逐步建立XXXXXXXXXX基层卫生信息化建设和分院急救中心医用气体工程远程会诊系统以中心技术人员为主、我公司技术人员为辅的方式开展运行维护工作。 1.1服务容 “XXXXXXXXXXXXXXXX远程会诊系统”支持服务容包括: ?设备供货服务和保修 ?热线服务 ?现场服务 ?巡检服务 ?会议保障服务 ?备品备件服务 ?优化服务 ?例行维护、备件服务、保修服务 ?优化服务

?重建服务 1.硬件设备的免费保修服务 免费质保:MCU、终端设备保修期为原厂保修三年,保修期从项目验收结束之后开始计算。保修期,我公司对提供的设备进行维修,不收取额外费用。 2.服务响应及维修服务 保修期我方免费提供预防性现场维护巡检服务,巡检结束后提供巡检报告。 我公司为本项目提供3年的免费维修期和免费软件升级 我公司承诺备品备件响应时间2个工作日。 我公司承诺响应时间为1小时。 我公司对所提供的软硬件系统提供满意的热线服务,随时解决所发生的问题。如发生紧急故障,在得到通知后,我公司在1小时作出实质性响应,在远程不能解决问题的情况下,确保在“车程+1小时”之赶到现场,实地解决问题。 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如果出现硬件故障,我公司应在2个工作日提供备品备件,确保会议系统的正常运行。 3.热线服务 视频会议终端及MCU设备 ?节点瘫痪: 无论本公司、厂家的热线服务人员均不会主动中断,直到问题得到解决或解答为止。对不能立即解决的问题在下述三种情形下,可暂时中断,但技术人员保证立即予以记录、呈报、跟踪或派专人前往现场。 ?主模块故障: 与上述相同。 ?端口故障: 热线服务人员首先予以咨询解答,如不能解决问题则指导技术人员更换模块,并通知备件中心予以备件支持服务。 ?拥塞告警故障: 热线服务人员首先指导网管参数的优化或调整。 ?其他硬件设备 完全瘫痪故障与上述节点瘫痪故障或死机故障的处理方式予以热线服务。 拥有备份替换或热拔插部件的故障按上述端口故障方式予以热线服务。

远程会诊系统功能说明

远程会诊系统功能说明 出处https://www.360docs.net/doc/dc8286838.html,/ 更新日期 2007-02-28 远程会诊是在信息产业革命的背景下医疗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主要作用为:通过远程会诊系统的使用,使医疗资源不丰富即诊断水平有限的地区医院的病人,得到千里之外的一位或多位临床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的诊断服务,从而使其得到最有效及时的诊疗服务。远程会诊主要涉及三方面人员:患者,提出会诊要求的患者就诊医院的相关人员,提供远程会诊服务的相关人员。远程会诊主要分为两种方式:择期会诊和急诊会诊。 一:实施目标 为远程会诊各方提供一个软硬件平台,通过该平台达到以下目标。 1.支持实时的远程通信,主要包括文字、图像、声音的通信传输,以满足远程会诊诊断资料的完备性。 2.通信速度,以保证急诊会诊的及时性。 3.实现对图像的各种处理,例如放大、缩小、翻转、灰度等调节。使会诊各方能从不同角度对所提供的图象进行观察,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4.对远程会诊的资料进行采集、分类、建档等管理,以保证会诊资断的完整性。 5.为需会诊医院提供现任专家教授简历信息,以方便其对会诊人员的选择。 二:功能说明 1.会诊预约:主要针对择期会诊患者 1-1.通过会诊预约登记,简述其病情,并可预约会诊科室或其关专家教授,为其提供会诊服务。 1-2.对已安排的预约请求,进行通报提示,以便预约请求方及时准备会诊服务。 2.会诊服务:急诊患者,可直接提出会诊服务要求,由急诊科相关人员提供会诊服务。会诊服务主要包括: 2-1.可视化检测:完成诊断中的'望',通过摄像头的使用,系统自动对图像进行采集和传输。会诊医生能够对患者的体征以及病灶部位进行详尽的观察。 2-2.语音对话:完成诊断中的'问',通过麦克风的使用,系统自动对声音进行采集和传输,以完成双方的语音对话。会诊医生可与患者进行直接交谈,以了解患者的患病史,家族史以及其它相关信息;会诊医生也可与当地医生进行交谈,指导当地医生对病人进行必要性查体,通过当地医生的查体描述,完成诊断中的'听'、'叩';会诊医生还可通过语音交谈对患者的诊治提供会诊参考意见。 2-3.图片讨论:通过将相关检查图片的扫描信息粘贴至白板上,供双方查看,并可对图片进行大小、位置、灰度等进行手动调整,为诊断提供有效的辅助检查依据。 2-4.书写讨论:通过将相关讨论信息书写于白板上,供双方查看,为双方医生的有效讨论与交流提供更直接的手段。 3.资料检索:(提供下载功能)资料检索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3-1.会诊资料检索:只需提供相关的会诊基本信息如:患者姓名,所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