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桐梓县矿山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及防治对策2

合集下载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措施探讨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措施探讨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措施探讨【摘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

本文首先分析了矿山环境问题的现状,探讨了其主要原因和分类。

然后提出了针对这些问题的防治措施和监测方法。

重点强调了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措施探讨的重要性,指出了未来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发展方向。

通过总结,强调了保护矿山地质环境对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文章内容丰富,涵盖了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多个方面,对读者具有启发和指导作用。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防治措施、分析、原因、分类、监测方法、探讨、重要性、发展方向、总结1. 引言1.1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措施探讨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是矿山开采活动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是当前矿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

随着矿山开采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技术的不断提升,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给周围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防治措施是关系到矿山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各国政府和企业必须高度重视的课题。

本文将就当前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对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进行分类研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并介绍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的方法。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探讨和总结,可以更好地认识和解决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促进矿山可持续发展,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的持续保护。

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措施和监测方法,才能实现矿山地质环境的良好保护和管理,为未来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发展指明方向。

2. 正文2.1 矿山环境问题的现状分析目前,随着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和利用,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矿山环境问题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矿山开采过程中的废矿渣、尾矿、废水等大量的废弃物排放,严重影响周边土壤和水体的质量。

废矿渣中含有大量重金属元素,一旦泄漏或渗漏到地下水中,将对环境产生严重的污染。

矿山开采活动导致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的枯竭和污染。

大规模的矿石开采会破坏地下水层结构,导致水资源的大量流失,使附近居民的生活用水受到威胁。

矿山地质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对策探讨

矿山地质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对策探讨

矿山地质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对策探讨矿山地质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对策矿山开发是人类追求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但在矿山开发过程中,常常伴随着严重的地质生态环境问题。

这些问题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生态系统的失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矿山地质生态环境问题以及防治对策。

首先,矿山地质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矿山废弃物和矿区水体污染问题。

矿山废弃物是矿山开发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料和废水,其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和有毒物质,对土壤和水体造成严重污染。

此外,矿山开发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资源,而矿区水体污染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

矿区水体经常受到废水排放和尾矿堆积物渗漏等影响,导致水体污染严重。

其次,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防治对策来减轻矿山地质生态环境问题的影响。

首先,严格控制矿山开发的规模和速度。

过快的开采速度会导致生态环境无法承受的压力,因此必须合理安排开采规模和速度,以减少对地质生态环境的破坏。

其次,加强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和管理。

通过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和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掌握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发生和变化情况,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控制和治理。

此外,加强废物的处理和利用也是重要的防治对策之一。

通过采用废物回收、资源化和合理利用等方式,减少废物的排放和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还可以加强矿山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

加强立法工作,从法律上约束矿山开发活动,制定严格的环保标准,明确开发责任和监管责任。

此外,还需要加强对矿山企业的环境监管,严格执行环保要求,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确保矿山企业合法合规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此外,还可以探索矿山生态修复和恢复机制。

在矿山开发结束后,开展矿山的生态修复工作,恢复矿山区域的生态系统。

可以通过植被恢复、土壤修复、水资源恢复等方式,降低矿山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

总之,矿山开发过程中的地质生态环境问题对于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减轻这些问题的影响,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防治对策。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措施探讨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措施探讨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措施探讨【摘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主要包括地质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方面。

矿山开采活动导致大量废弃物排放,土地破坏严重,水源污染不断加剧。

针对这些问题,需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包括提高矿山管理水平、加强环保设施建设等。

应积极推广矿山地质环境修复技术,重点关注矿山环境监测与管理,确保环境质量。

在未来,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将愈发凸显,需要制定更严格的政策法规,加大监督力度。

综合治理路径应注重产业结构调整,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

各方共同努力,方能实现矿山地质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污染源、防治措施、修复技术、监测与管理、保护、任务、综合治理、路径。

1. 引言1.1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措施探讨矿山是人类开发利用地球资源的重要途径,在矿山开采的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地质环境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土地破坏、水资源污染、大气污染等,严重影响着周围的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分析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对矿山开采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地质环境问题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避免问题的发生或减少其影响程度。

需要认清矿山地质环境污染源。

矿山地质环境污染源主要包括矿山废渣、废水、废气等,这些污染源会对周围的土地、水资源和空气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

必须加强对这些污染源的管控和治理。

矿山地质环境防治措施、修复技术以及监测与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和技术手段,可以尽可能减少矿山地质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并保护生态环境的整体健康。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探讨是当前亟需关注的议题。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合力努力,才能实现矿山地质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为我们的后代留下一个更加美好的环境。

2. 正文2.1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分析矿山开采活动对地质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矿山开采会导致地表变形和地质灾害的频繁发生。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_2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_2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发布时间:2022-08-10T08:21:55.563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2年4月7期作者:渠振潘英贵[导读] 我国地质条件复杂,构造活动频繁,往往会出现滑坡、崩塌、地面裂缝等灾害,因受极端天气的影响,给工作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巨大损失。

渠振潘英贵贵州金沙龙凤煤业有限公司摘要:我国地质条件复杂,构造活动频繁,往往会出现滑坡、崩塌、地面裂缝等灾害,因受极端天气的影响,给工作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巨大损失。

地质灾害防治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有效防治地质灾害要坚持人防和技防。

有效防治地质灾害是关键,防治地质灾害和保护地质环境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切实提高企业保护环境的生态意识,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环境;保护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是解决地质灾害的关键,需做好勘察工作和管理监督工作,划定重点地区,对地质灾害发生频率高的地区进行重点勘察,对已经出现事故的地点,做好相应的加固措施。

阐述过度开采矿山造成的地质灾害以及矿山防治保护措施。

1 矿山地质灾害的成因和主要类型1.1 采空区塌陷采空区是指地下矿山矿石开采后留下的空间,采空区一旦发生坍塌,垮落的岩石会掩埋人员,造成人员伤亡,或堵塞巷道,造成人员被困,产生的声机波会直接造成人员伤亡和设备设施受损,坍塌还可能破坏隔水层,引发井下透水或采空区透水,大面积坍塌则会造成地面坍塌,导致地面建筑物被摧毁和人员伤亡,甚至引发矿震和山体崩塌,滑坡及地下水体灌溉。

采空区坍塌事故的主要原因有:①未按设计采矿造成采空区暴露过多,暴露时间过长;②未按设计留设保安矿柱和矿柱尺寸偏小;③矿山地质结构复杂,地应力大,有断层、软弱层、岩层等岩石活动带;④大规模爆破振动影响。

预防采空区坍塌的主要措施有:设置矿业权时避免重叠交叉,相应矿山之间要留有间隔矿柱,尽可能用充填法采矿;规范矿业开发秩序,严厉打击超层越界开采;严格按照设计参数开采,保证矿柱稳定性,严禁破坏保安矿柱。

矿山地质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对策探讨

矿山地质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对策探讨

矿山地质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对策探讨【摘要】矿山地质生态环境问题涉及矿山开采所带来的各种环境影响,包括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问题。

本文通过分析矿山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的问题,讨论了矿山地质生态环境的防治措施,包括监测、评估和修复技术。

同时强调了矿山地质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矿山地质生态环境防治工作的发展方向。

文章指出,解决矿山地质生态环境问题的关键在于全面落实防治措施,加强监测和评估工作,并推动矿山地质生态环境修复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通过持续努力,可以有效地保护矿山地质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矿山地质生态环境问题、防治对策、分析、监测、评估、修复技术、保护重要性、展望、关键解决。

1. 引言1.1 矿山地质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对策探讨矿山地质生态环境问题是指矿山开采和生产活动对周围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和破坏。

随着矿业开发的不断深入,矿山地质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地质环境问题:主要包括矿山开发过程中地质灾害风险增加、地下水位下降、土地沙化、土地破坏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当地的地质环境整体稳定性。

2. 生态环境问题:矿山开采导致植被破坏、土壤退化、水质污染、大气污染等问题,直接影响了当地生态系统的健康运行。

针对矿山地质生态环境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防治对策,包括但不限于加强矿山环境保护规划设计、建立健全矿山环境监测网络、推进矿山环境修复技术创新等措施。

通过对矿山地质生态环境问题的深入分析和研究,加强防治对策的制定和实施,可以有效保护矿山地质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

是当今社会和科研领域亟需关注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2. 正文2.1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分析一、地质破坏问题:矿山开采过程中会对地质环境造成破坏,包括地表塌陷、地下水位下降、地质灾害等,这些问题会直接影响周边地区的生态系统和人类安全。

二、土地资源浪费问题:矿山开采过程中需要大量土地资源,但很多矿区开采完成后被废弃,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恶化。

矿山地质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对策与方法

矿山地质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对策与方法

矿山地质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对策与方法摘要:矿山地质生态环境问题频发严重危及我国生态环境健康,为此,文章对发生频率较高的地质灾害、环境污染、资源破损三种类型矿山地质生态环境问题展开分析,并针对性提出保护性、工程、监管等方面的防治对策与方法,旨在全面、有序恢复矿山生态环境。

关键词:矿山;地质生态环境;防治;对策;方法引言:矿山安全与环保生产不仅是行业关注的两大主题,也受到国家以及社会的高度重视,是关系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人口、资源、环境平衡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如何在保证安全前提下合理进行矿山资源开发,有效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扰动与破坏成为重点研究课题。

1 矿山地质生态环境问题分析1.1地质灾害矿山多发地质灾害有地面沉降与塌陷、矿井涌水与突水、岩爆、矿震、滑坡、泥石流、尾矿库溃坝、井巷塌方、地热热害等。

地质灾害的发生主要因采矿活动过于频繁、采矿方式过于粗犷有关,对当地地质环境的稳定造成极大破坏,地质层出现不同程度的滑移或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同时,采矿过程中在地应力、采动效应、水压力等多重作用力下,地下水层也经常出现失稳现象;此外,采矿在高应力下完成,会使存储矿产资源弹性急剧增加,当突然释放时则会发生岩爆、矿震等地下动力灾害。

1.2环境污染矿山活动中经常出现的环境污染问题有采选工作面污染、大气环境污染、土壤污染、水体污染等。

采矿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粉尘、放射性辐射、噪声、热害、有毒有害气体均是污染源,尤其是煤矿开采过程中产生大量矸石,堆积在矿区中,可以通过自然释放有毒有害气体污染工作面、污染大气与水体;且采矿活动中形成的大量废渣、废水在雨水、风的作用下,渗入到土壤当中,造成突然被污染、板结,导致周围农作物大幅减产。

1.3资源破坏矿山活动中主要破坏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由于矿产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以及有限性,合理的开发以及有效地利用才能实现其价值,但长期以来无序的乱采滥挖、采易弃难、采富弃贫行为导致资源回收利用效率低,大量资源被破坏与浪费;采矿活动中岩土剥离、地表塌陷、废渣废土导致农田土地被破坏,大量地区地形地貌以及岩土结构被改变,水土流失问题严重;且在诸多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区域采矿,采矿时必须疏干排水,导致大面积区域内出现降水漏斗,水资源均衡被打破,地下水长期得不到补充,将导致沙漠化严重,甚至出现水资源枯竭[1]。

矿山地质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对策与方法

矿山地质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对策与方法

管理及其他M anagement and other矿山地质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对策与方法郭金山摘要:本研究旨在分析矿山地质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对策与方法。

通过分析矿山对矿产资源、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破坏,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

研究结果表明,加大宣传力度、健全法规、依靠科技进步、建立监测系统以及明确合理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是有效防治矿山地质生态环境问题的关键对策。

通过本研究,为矿山地质生态环境问题,提供指导和参考,以促进矿山地质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矿山地质生态环境;防治对策;科技进步;监测系统;合理开发;环境保护随着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推进,矿山地质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挑战。

矿山活动对矿产资源、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破坏,导致了生态系统的破碎化、土壤侵蚀和水体污染等问题的加剧。

为了有效防治矿山地质生态环境问题,必须采取一系列综合的对策和方法。

1 维持矿山地质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首先,矿山地质生态环境的良好状态对于保护生态系统和维持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

矿山活动往往涉及大面积土地开采和植被破坏,这对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通过维持矿山地质生态环境,可以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

其次,矿山活动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巨大,但同时也对水资源造成了污染和破坏。

保持矿山地质生态环境的良好状态,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损耗和污染,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供应,满足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的需求。

同时,也应当认识到矿山开采对土壤的破坏是不可忽视的。

矿山活动导致土地退化、土壤侵蚀和土壤污染等问题,给农业生产和土地可持续利用带来了严重影响。

维持矿山地质生态环境的良好状态,可以保护土壤质量,促进农业生产,维护粮食安全和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

此外,矿山活动可能会释放有害物质和废弃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维持矿山地质生态环境的良好状态,可以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和污染,保障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的稳定。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与治理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与治理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与治理矿山开采对地质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包括矿山崩塌、地下水位降低、土地退化、水土流失、生态系统破坏等问题。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成为了当下非常重要的工作。

本文将从矿山开采对地质环境造成的影响、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具体表现、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矿山开采对地质环境的影响1. 地质构造破坏矿山开采作业会对矿区的地质构造产生破坏,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陷等问题。

而在地球表面,由于矿山工程的进行,地震和地裂缝的数量也会显著增加,从而导致了地质灾害的风险升高。

2. 土地资源破坏矿山开采过程中会破坏原有的土地资源,导致土地退化、水土流失等现象。

长期的矿山开采过程会使得矿区的土壤质量急剧下降,使得土地难以再生,进而影响附近农田和生态环境。

3. 生态系统破坏矿山开采还会对矿区内的生态系统产生破坏,导致原有的植被和动物栖息地丧失。

这对于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给生态系统的恢复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4. 矿区废弃物排放矿山开采带来的矿渣、矿渣、废石堆放等大量固体废弃物,这些固体废弃物会直接进入地表水、土壤中,造成水土污染,加重环境负担。

1. 矿山崩塌矿山在开采过程中,往往会对矿山的地质构造产生破坏,导致矿山崩塌的风险增加。

矿山崩塌不仅会对矿山设施造成损坏,还会给附近的居民和农田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

2. 地下水位降低矿山开采过程中,地下水常常被大量地抽取出来用于生产和生活用水,这就会导致矿区地下水位急剧下降。

地下水位下降会导致地表沉降、地裂缝增多,严重的甚至导致地震等地质灾害。

3. 水土流失矿山开采过程中,常常会带来大面积的土地开垦和土石堆放,这就造成了水土流失的现象。

水土流失不仅会导致土地肥力下降,还会导致水资源的流失和土壤的贫瘠化。

1. 加强矿山规划管理在矿山规划阶段,需要充分考虑矿山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制定科学合理的矿山规划和开采方案,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地质环境的破坏。

2. 推行绿色矿山建设在矿山开采过程中,需要推行绿色矿山建设,采用环保材料和技术,合理利用资源,减少废弃物排放,最大限度地保护矿山地质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桐梓县矿山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及防治对策 邱兵 王义喜 (贵州省地矿局第二工程勘察院 遵义 563000) 摘要:桐梓县矿业开发引起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种类较多,主要有矿山地质灾害,对土地、植被及地貌景观的占用与破坏, 地下水均衡破坏,矿山废水、固体废弃物排放对水环境的污染等4种。进行了矿山地质环境的现状评估分区及其保护、治理分 区,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防治对策;保护;治理分区;桐梓县

1.社会经济概括 桐梓县位于贵州省北部,隶属遵义市。全县总面积3189.8平方千米,总人口64万人,2009年末地区生产总值38.6亿元。 桐梓县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4.6℃,多年年平均降水量1038.8mm。境内桐梓河、松坎河、羊磴河三大河流均属长江水系。 2.地质环境背景 桐梓县位于川黔南北构造带与北东向构造带交接复合部位,地质构造复杂,地貌以中山峡谷侵蚀、溶蚀地貌为主,岩溶广布。平均海拔1100米,河流切割强烈,地势东北高,西南低。 县域内出露地层较为齐全,最老地层为寒武系中上统娄山关群,最新地层为第四系,缺失泥盆系、石炭系、白垩系等地层。区内工程地质岩组分为四类,硬质岩类岩组:岩性主要为灰岩、白云岩、砂岩,地形地貌上形成陡坡地段,容易产生崩塌。软质岩类岩组:岩性主要为泥岩、砂页岩、粉砂岩,沟谷斜坡地带易形成滑坡、泥石流等。软硬互层岩组:软硬岩石相间地区常为陡崖,易形成崩塌、地裂缝等。松散岩类岩组:结构松散,力学强度低,易产生土体滑坡。 县境内地下水类型主要分为岩溶水、基岩裂隙水和孔隙水三大类。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一方面大气降水通过岩溶洼地、落水洞、岩溶漏斗直接集中补给地下水;另一方面大气降水通过溶蚀裂隙、层间裂隙、构造裂隙等面状渗透补给地下水。地下水接受补给后,多沿岩层走向迳流,在河谷两岸或地形低洼处排泄。 3.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现况 矿业是桐梓县的支柱产业之一。桐梓县发现的矿种共26种,目前已开发利 2

用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炭、铁、硫铁矿、水泥用灰岩、建筑用石料灰岩、建筑用砂、砖瓦用页岩等。全县在册矿山企业201个(生产矿山141个、在建和采矿权延续矿山共27个、临时停产矿山30个、闭坑矿山3个),其中,中型矿山9个,小型矿山192个。全县各类矿山设计年产固体矿石量1534.95万吨,其中,煤矿山1104万吨/年,非煤矿山430.95万吨/年。 4. 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分布特征及其评估、保护与治理分区 4.1 矿山地质灾害 桐梓县矿山地质灾害共195处,其中,滑坡2处,崩塌7处,地面塌陷30处,地裂缝156处。其形成主要原因是由于长期大规模的煤炭开采,地下形成了大面积的采空区,使其上覆岩层失去支撑,在应力作用下发生陷落,地层岩石的完整性、连续性结构遭受破坏,在地面形成塌陷及地裂缝。矿区内出露地层中P3l为砂页岩夹煤层,节理发育,易风化,结构松散破碎,地貌上表现为软弱的斜坡地带;P3c、T1y为灰岩,节理发育,地貌上多表现为以P3l地层为基座的陡崖。在这些地层中出露的采空区地裂缝(塌陷)随着开采的进行如继续发展扩大,在降雨等因素的诱导下极可能进一步形成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 据不完全统计,全县矿山地质灾害直接经济损失估算为8350.89万元。全县矿山地质灾害共威胁7549户30196人,威胁财产折合人民币37745万元。 4.1.1滑坡及不稳定斜坡 区内矿区滑坡不甚发育,现有几个为数不多的滑坡均为松散层滑坡,规模较小,破坏有限。区内潜在危害较大的不稳定斜坡有以下三处: 楚米镇桐梓煤矿不稳定斜坡:为陡岩斜坡地貌,T1y灰岩形成陡岩,P3l砂页岩形成坡度25°左右斜坡,目前在滴水岩、洞坡地一带的山顶部已分别形成长150m、宽10cm、下错40cm及长50m,宽10cm,可见深度2m的的拉张裂隙,推测如沿地层软弱结构面形成滑面后分别可形成体积为22.5万m3、4万m3的两个滑坡,直接威胁四周60余栋房屋450多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官仓镇众源煤矿不稳定斜坡体:地形坡度30度左右,不稳定斜坡体为第四系残坡积层,下伏基岩地层为P3l煤系地层,目前已经形成长60-70m,宽30-40m,厚3-4m,目前斜坡后缘已经形成3条拉张裂隙,最长为35m左右,宽2-5cm,还形成3个近圆形、直径1.5m、可见深度1m的塌陷坑。 4.1.2崩塌(崩塌危岩体) 主要发生在矿区有P3c、T1y灰岩出露的陡崖地带,区内危害较大的崩塌为楚米镇汤家堡崩塌危岩体:该危岩体体积约720万m3,为地层岩性为P2c灰岩形成 3

的陡崖,由于桐梓煤矿采煤,后缘已经形成长30m,宽2-3m,可见深15m的拉张裂缝,有零星掉块现象。直接威胁四周40余栋房屋400多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此外,非煤矿山多为露天开采,绝大多数砂石矿山在开采过程中形成高陡边坡,边坡高度一般在6-30米,目前虽没有形成地质灾害,小型崩塌时有发生。 4.1.3 地裂缝、地面塌陷 为矿区最常见的地质灾害,常共生出现。危害较大的有以下两处: 木瓜镇铁山村岩脚地裂缝:为原铁山煤矿(现万顺煤矿)开采造成,主裂缝长2500m,最宽4m,可见深15m,地层岩性主要为P1l、P1m灰岩,砂泥岩,局部地带出现塌陷、陡崖地段发生崩塌,分布影响面积约0.6km2。造成房屋开裂,土地破坏,迫使几十户、160余村民搬迁。 木瓜镇英台村地裂缝:为原赶窝煤矿(现宏大煤矿)开采造成,主裂缝长1000m左右,最宽2-3m,可见深10多米,局部地带出现塌陷、造成房屋开裂,土地破坏,影响30多户、160余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4.2 矿业开发对土地资源及地貌景观的占用和破坏 全县201个矿山总面积147.36532平方千米(合14736.532公顷)。全县矿山工业广场、矿渣堆场、尾矿库、采空塌陷、矿区公路等对地质环境、土地资源及地形地貌景观的占用和破坏总面积约1000.6公顷,按1.2万元/(年·亩)标准估算,每年将造成18012.06万元经济损失。 全县64个煤矿山采空区面积676.09公顷,占用、破坏土地面积119.63公顷。其中煤矿山以井工开采形成采空塌陷引发地表变形破坏(滑坡、崩塌、塌陷、地裂缝)的土地范围面积61.86公顷;而工业场区、矿渣堆场、尾矿库等占用土地面积为57.77公顷。 全县137个非煤矿山绝大多数为露天开采,其开采区占用、破坏土地范围面积59.99公顷。另外,全县已修矿山公路或便道初步统计约550 千米,修路占用和破坏土地总面积约825公顷。 4.3 矿业开发对地下水系统补、径、排条件的影响和破坏 地下采矿活动中大量矿坑排水,改变了地下水系统自然流场,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改变了“三水”转化关系。全县因采矿造成地下水位下降面积约5778.53公顷,其中能源(煤)矿山地下水位下降面积约5667.61公顷,占总下降面积的98%。由于浅层地下水枯竭,泉点水流量减少、甚至干枯,严重影响矿区周边近万人的生产生活。其次是井工开采沟通矿层顶板或底板含水岩组、地表水体、老窑积水等,致使这些水体涌入矿井内,造成部分矿井有涌水、突水现象。 4

4.4 矿山废水、废液及固体废弃物对水环境的污染 县境内矿业开发造成地下水和地表水污染的主要为煤矿、铁矿、硫铁矿等矿山。其矿业的废水以酸性为主,并多含大量重金属及有毒、有害元素,在一些地方,众多未经过达标处理的废水任意排放,直接和间接地污染了地表水和地下水及周围的农田。全县矿山排放矿坑水及洗矿废水,经概略估算年产出量约10.35×104立方米,年排放量为8.8×104立方米,年处理量为1.55×104立方米,年处理率仅为15%。剩余的矿坑水直接就近排放到附近河流溪沟、水库、湖泊或岩溶洼地中。污染地段主要分布于燎原、楚米、木瓜、水坝塘、羊蹬等镇。据不完全统计,其中污染严重或较严重区域面积为6-8平方千米,轻度污染区面积达20-25平方千米以上,同时造成木瓜河、羊蹬河、狮溪河下游河段不同程度的污染。 据调查,桐梓县矿山固体废弃物堆放场所79处,年排51.71万吨 。矿山固体废弃物不但占用大量土地,而且由于矿区尾矿库少有按照规范的设计要求修建,废弃物中含有多种有害元素,长期堆放与空气发生氧化、分解及溶解反应,有害物质随雨水淋溶,对土壤、地表水、地下水造成污染,甚至进入食物链危及人体健康。这一现象以煤、硫铁矿开采造成矿山周围水环境污染较为严重。 4.5 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分区、保护与治理分区 4.5.1现状评估分区 在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现状调查、综合研究的基础上,依据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多少、发育程度、危害程度,结合矿山地质环境背景,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的强度、恢复治理难度等因素,按“区内相似、区际相异”的原则,将全县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区分为严重、较严重、一般区。(见附表1) 桐梓县矿山地质环境现状严重区总面积174.01平方千米,占全县国土面积的5.46%;较严重区总面积149.12平方千米,占全县国土面积的4.67%;一般区总面积2864.92m2,占桐梓县国土面积的89.81%。 附 表1 桐梓县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分区表

编号 矿山环境现状评估分区 主要矿山环境地质问题 治理分区 评估等

Ⅰ-01 狮溪镇西南部、水坝塘镇西北部煤矿集中开采区,

面积19.78 m2。历史遗留矿山面积4.6 m2。

占用土地资源,破坏植被,水土流失,

造成河流污染,局部已引发地裂缝等地质灾害。

近期重点治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