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冬研究进展

麦冬研究进展
麦冬研究进展

收稿日期:2002-11-05

麦冬研究进展

郭海林 刘建秀 杭悦宇

(江苏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4)

麦冬(Op h iop og on jap on icus )系百合科沿阶草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野生分布和栽培,其著名产地有四川三台(川麦冬)和浙江杭州(杭麦冬)。麦冬以块根供药用,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功效,主治肺燥干咳,津伤口渴等症。

麦门冬首载于《神农本草经》。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麦门冬的块根。麦门冬叶丛生,长线形,倒拖于地。初夏开紫色小花,结紫黑色球形浆果。根如连珠节粒,即为麦门冬。有大叶、小叶两种,通常小叶者入药。以浙江产者最佳,为著名的浙八味之一。浙麦冬是多年生常绿的草本植物,适应性强,喜湿润又耐干旱,有较强的耐寒力。慈溪、余姚一带种植麦冬历史悠久。据有关史料记载,早在明代成化年间(公元1465~1487年)已有种植。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浙麦冬的品质有极高的评价:“浙中来者甚良。”清朝末期,宁波药行兴盛,药商云集,争购浙麦冬,运销香港、日本及东南亚诸国和全国各大药店,成为包括白术、象贝在内的三大浙货之一。浙麦冬呈纺锤形,似枣核,表皮黄白色或淡黄色,有纵纹,质柔软,断面黄色,半透明,具木质芯,气微香,肉质具油性糖质粘性,并以肥大黄白色者为佳。由此可见,很久以前,人们就发现了麦冬的药用价值。近年来,有关专家对于麦冬的生物学特征、遗传特征、化学成分及其栽培育种与药理等方面作了相当的研究,现就此作一综述。

1 麦冬的生物学特征

1.1 川麦冬生物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研究[1]

川麦冬单株产量与全株重量、块根数量、叶宽度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与须根数、须根重以及分蘖

数之间呈现负相关,即植株越大,块根数量越多、叶片越宽,产量就越高;须根数越多、须根越重、分蘖越多其产量就越低。并且这些性状都较稳定地遗传给

后代,可作为选种育种的指标及高产稳产栽培措施研究的理论依据。

1.2 湖北麦冬开花后长出小植株或小叶的发育解剖观察

吴 等[2]从花序形态学和组织学对湖北麦冬开花后长出小植株或小叶进行了发育解剖学观察,结果发现,湖北麦冬开花后长芽是由于其营养顶端部分分化成生殖顶端而致。

1.3 三个地区的麦冬组织形态特征分析

刘峰群等[2]根据体视学和生态解剖学原理,运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川麦冬、杭麦冬和山麦冬的组织形态特征进行三维分析。结果表明:3种麦冬类中药组织的细胞密度、大小和形状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石细胞、内皮层细胞和木栓细胞特征可作为区分三者的主要体视形态学指标。

2 麦冬的栽培与育种

2.1 川麦冬生长环境的研究[4]

川麦冬道地产区三台县位于四川盆地中偏西北部。地跨东经104°42′~105°7′49″,北纬30°42′42″~31°23′28″。海拔为460~500m 。气候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季风型气候区。该区年平均气温16.7℃,最热月是7月,气温为26.7℃,最冷月是1月,气温5.6℃。全年气温变化显著。≥10℃的积温3000℃左右,年均无霜期283d 。地表温度冬低夏高,月均最低为1月为6.6℃,月均最高为7月,29.3℃,年均为18.6℃。年均日照1376.1h ,8月日照最多,平均195.9h ,最少为11月,平均67.5h 。热量资源丰富,太阳总辐射热全年约为3.89×105J c m 2

。年均降雨量为882.2mm 。麦冬产区湿度多年平均为79%。产区地下水资源丰富,平均每平方公里为53×104m 3 a 。成土母质:麦冬土壤是由全新统灰色。根据土壤理化特性和生产性能将麦冬土壤划分为潮土土类、灰潮土亚类、灰潮土土属,共有潮沙土、潮沙泥土、潮泥土3个土种,其中潮沙泥土是种

第22卷第3期2003年6月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Ch inese W ild P lan t R esou rces V o l .22N o.3June 2003

植川麦冬的最好土壤。

2.2 套播麦冬的施肥措施[5]

套肥是实现套播麦冬前壮苗的关键技术[5],套播麦冬与板茬麦冬不同,收稻后的施肥,对板茬麦冬来说是种肥,而对套播麦冬来说已是苗肥,在作物需肥与土壤供肥的关系上不同步,即供肥落后于施肥,致使套播麦出现“断奶”现象,早苗而不能早壮早发,丧失了套播麦冬的早播优势,这也是当前套播麦冬产量不高的主要原因。

2.3 湖北麦冬的繁殖方法

湖北麦冬常用植株繁殖,简便易行,成活率高。其方法是:将挖起来的大量湖北麦冬植株摘去块根后,对较大的植株进行分株。分株时,应选择无枯萎、无病虫害的壮苗用手或用剪子剪开,分成小株。每株植株上均保留5c m左右的须根,其余除掉,即可栽培。同时,将供栽培的植株存放在室内阴凉处,以防干燥,应在5d内栽培完毕。

2.4 金边阔叶麦冬(L iriop ep la typ hy la W ange T ang var.va rieg a ta Ho rt.)的组织培养

莫肖蓉等[6]将金边阔叶麦冬的不同部位外植体块,接种于附加不同激素配比的M S培养基上,实验结果表明,取自根状茎芽点,培养基为M S+BA 1.5m g L+NAA0.5m g L的不定芽诱导率最高(100%),长势较旺,不定芽和愈伤组织均较多,但极易造成性状分离。用M S+BA3.0m g L+NAA 0.5m g L液体培养可以直接“芽生芽”,避免了脱分化过程,从而稳定保持嵌合性。不定芽每月可转接1次,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 2M S(大量)+I BA 0.25m g L。试管苗在蛭石中炼苗后即可移栽。2.5 麦冬病虫害的研究

丘凤波等[7]通过试验提出了防治根结线虫病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实行1年以上轮作;

(2)实行合理套种;(3)种植时剪除麦冬老根;(4)栽种抗耐病品种;(5)用灭克磷药剂防治。

危害川麦冬的蛴螬主要是灰胸突鳃金龟Hop lo sternu sincanu s、暗黑鳃金龟Ho lo trich iap aral lela和铜绿丽金龟A nom alaco rp u len ta。前者两年发生一代,世代重叠,以二、三龄幼虫越冬;后二者每年发生一代,均以三龄幼虫越冬。麦冬受蛴螬的危害程度与麦冬连作年限、间套作模式和土壤类型等因素有关。因此,蛴螬的防治应结合栽培措施以农业防治为主[8]。

3 不同类型川麦冬核型分析及同工酶研究

3.1 川麦冬核型分析

麦冬生产上一直采用无性繁殖,从而导致品种混杂,产量差异大。川麦冬依其形态特征,分为大叶型、小叶型和直立型3类。麦冬细胞遗传学的研究极其有限,除Sato[9]和Sharm a[10]等报道体细胞染色体数2n=36,72外,其随体染色体数目、核型及减数分裂过程均未见报道。而核型是远缘杂交育种和染色体工程的理论基础。梁国鲁[11]等对川麦冬(Op h iop og on jap on icus)3类型的染色体核型分析表明,大叶型2n=68=32m(4SA T)+24s m+12st,小叶型2n=68=32m(2SA T)+24s m+12st,直立型2n=68=40m(2SA T)+20s m+8st。前二者核型属2C,后一型属2B,其进化方向为直立型→小叶型→大叶型。根据第1号染色体4条明显中着丝粒染色体,可以认为川麦冬是一典型四倍体类型。另探讨该属的染色体基数发现,川麦冬大叶型、小叶型和直立型的染色体数与葛传吉报道的沿阶草(O. chek iang)的数目2n=68一致。其核型构成的共同特征是:第1号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与第2号的大小差距较大,2~17号染色体的大小逐渐递减。染色体类型由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 m)和近端部着丝粒染色体(st)组成。除百合科典型的中间随体(随体极小,位于m染色体的两臂之间)外,川麦冬在最短染色体的长臂上具一极小随体,其特征非常明显。3类型在相对长度范围,最长与最短染色体的比值及平均臂比值较为接近,表明它们相互间的近缘关系。但3核型各细节的差异也较明显。大叶型与小叶型核型组成一致,同为2C。但最明显的差异是大叶型比小叶型多一对中间随体,且核型不对称性也高于小叶型。直立型与前二者的区别是最长染色体 最短染色体比率小于4。按照Stebb in s的核型分类属于2B。此外,其核型组成中分别少2对s m和st染色体,是3类型中较对称的核型。按照被子植物核型由对称向不对称进化的一般规律,可排序为:直立型→小叶型→大叶型。

百合科的染色体原始基数很难确定,从x=7至x=12,每个数目都有很多代表。川麦冬隶属沿阶草属(Op h iop og on)。Sato[9]和Sharm a[10]等报道了

2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第22卷

麦冬(O.jap on icus)的染色体数目为2n=36,72;已知最低为36,最高达108。可以认为,该属的染色体基数为x=18。但笔者观察为2n=68,其基数应属x=17。此外,根据第1号染色体独一无二的4条大型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可以认为川麦冬是一个四倍体类型。中国是沿阶草x=17的特有分布地区。

3.2 川麦冬品种同工酶分析[12]

(1)大叶型,叶片宽大、叶色深绿色,分蘖力强,株型紧凑,叶片直立生长,稍下垂。块根颗粒大,呈仿锤形。(2)小叶型,叶片狭小,株型松散,块根颗粒小,呈长椭圆形。(3)直立型,叶色浅绿色,叶片直立生长,块根颗粒大而少,块根呈椭圆形,酶带分析表明, 3个类型间酶带有交叉重叠现象,根据对川麦冬各品种间的两种同工酶分析,从酶带表达方式上,表明3个类型的亲缘关系比较接近,3个类型是由同一种在栽培过程中演变而来。

4 麦冬化学成分的研究

4.1 山麦冬水溶性提取物

实验证明[13]山麦冬水溶性提取物(W SEL)具有较明显的心血管药理活性,表现有抗心肌缺血作用和抗心律失常作用,对其毒性研究表明,该药对大鼠体重、血象和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影响,且动物各实质脏器未见明显病理改变。临床初步观察发现本药对冠心病、心绞痛有较好疗效。

4.2 皂甙的研究

麦冬为百合科植物麦冬(Op h iop og on jap on i2

cus Ker2Gaw l.)的干燥块根,是常用滋阴中药,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皂甙是麦冬中的活性成分之一,麦冬总皂甙能改善心肌收缩力,对心肌细胞具有保护作用,能抗实验性心律失常,提高小鼠的耐缺氧能力,因此,以麦冬中的皂甙为质量控制的指标来分析麦冬药材的质量,对控制麦冬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4.2.1 麦冬类皂甙成分的测量方法

(1)H PL C2EL SD法可作为中药麦冬的质量控制方法。该法的测定结果表明,湖北麦冬的最佳采收期与传统采收期(清明)相一致。不同产地或来源地的麦冬中鲁斯可皂甙元含量有一定的差异,总的来看,川麦冬中鲁斯可皂甙元的含量高于浙江产麦冬,且川麦冬二等品中的含量最高[14]。

(2)L C法:该方法简单、快速,且样品的醇提取物不需提前处理,可直接与高氯酸反应并进行测定,

R SD=0.75%(n=5)。

(3)等吸收双波长消去法:此方法简单易行、

可靠,在一定程度上能排除糖的干扰。

4.2.2 慈溪麦冬甙A和B的结构

从浙江慈溪产中药麦冬(Op h iop og on jap on ic

um)中能分离得到2个新的C27甾体甙—慈溪麦冬甙A(2)和B(3)以及已知甙op h i ogen in32氧2Α2L2鼠李糖(12)2Β2D2葡萄糖吡喃甙(1)。

4.3 麦冬多糖

麦冬多糖是从麦冬块根中提取的,其收率为1%,总多糖由葡萄糖、果粮糖组成,多糖中总多糖含量为59.53%。

麦冬多糖胶囊具有降血糖及稳定血糖的作用,能使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抵抗降低。

麦冬多糖能拮抗乙酰胆碱和组胺混合液刺激引起的正常豚鼠和卵白蛋白引起的致敏豚鼠的支气管平滑肌收缩,抑制致敏豚鼠哮喘的发生并具有较显著的抗小鼠耳异种被动皮肤过敏的作用[15]。

4.4 川麦冬及其炮制品总黄酮和微量元素的比较

杨清林等[16]报道了对川麦冬及其炮制品中总黄酮和微量元素的测定结果,并对其煎出物的微量元素溶出量进行了探讨;炮制前后麦冬中总黄酮分别为0.068%及0.063%。

通过麦冬与朱砂麦冬的微量元素测定结果看出,朱砂麦冬中5种人体必须微量元素Cu、Zn、M n、Fe、Sr含量,除Zn和Cu的大于或接近麦冬外均低于麦冬,3种人体宏量元素K、Ca、M g含量也大于麦冬。与文献报道的补益药一般富含Zn、M n有相似之处。

麦冬微量元含量顺序K>Ca>M g>Fe>M n >Sr>Zn>Cu,与朱砂麦冬基本一致,只有Zn> Sr。麦冬水煎出物的微量元素含量K>M g>Ca> Fe>M n>Zn>Cu>Sr,朱砂麦冬与麦冬基本相同,只有Sr>Cu。

5 麦冬的药理作用

(1)对心肌的保护和抗心律失常作用。实验小鼠腹腔注射山麦冬注射液5g kg明显增加小鼠心肌

3

第3期 郭海林等:麦冬研究进展

营养性血流量,随剂量加大作用而增强。大鼠腹腔注射山麦冬注射液,剂量5g kg可显著对抗大鼠心电图 期T波变化,剂量10g kg则对 期和 期T 波变化有明显对抗作用。能对抗垂体后叶素诱发的大鼠心肌缺血时T波的变化并降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还能提高小鼠心脏对86R b的摄取率,并能增加离体豚鼠心脏的冠脉流量,适量时对麻醉兔在体心脏收缩力也能增强,且不被心得安对抗。山麦冬总氨基酸对垂体后叶素致大鼠心电图急性缺血性改变有明显的预防作用。对异丙肾上腺素引起的心肌损伤大鼠可对抗ST段升高,显著抑制心肌组织中磷酸肌酸激酶的释放,降低血清CPK水平,减少丙二醛生成,保护心肌组织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山麦冬总皂甙对实验性心肌缺血的影响,可明显降低大鼠心肌缺血血清CPK水平和心电图ST段变化,机理是防止心肌细胞脂质过氧化及改善脂肪酸代谢。说明山麦冬总皂甙对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

(2)对心肌梗塞的作用。山麦冬氨基酸(T al15 m g?kg21i p),山麦冬总皂甙(T s L s L40m g?kg2 1i p),抑制心肌梗死心肌血清中磷酸肌酸肌酶(CPK)的释放和保护缺血性心肌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减少脂质过氧化产物心肌丙二醛(M DA)生成,可显著降低心肌梗死大鼠血清游离脂肪酸(FFA)水平。T al可抑制心肌梗死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的升高,T al和T s L s L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与改善心肌脂肪酸代谢有关。而T s L s L的另一机理与防止心肌细胞脂质过氧化有关。

(3)对免疫系统的作用。短葶山麦冬皂甙C可显著延长小鼠存活时间,极显著增加小鼠免疫器官胸腺,脾脏重量,可显著增加小鼠的碳粒廓清作用。湖北麦冬与浙江麦冬的免疫促进作用近似,两种麦冬煎液均可极显著增加小鼠脾脏重量,显著增加小鼠巨噬细胞和吞噬作用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4)对胃肠运动机能的影响。麦冬口服液作为钡剂胃肠道推进剂,显示能显著地加快胃肠道的推进作用。

(5)抗肿瘤作用。短葶山麦冬皂甙C在给药量20m g kg的情况下对S180肉瘤有抑瘤活性。在腹腔给药的情况下,对艾氏腹水癌有抑瘤活性。

(6)降血糖作用。口服单剂量麦冬多糖100m g kg对正常小鼠血糖有明显降低作用,口服后4~11h降血糖作用明显,24h仍有降糖作用。

麦冬在我国野生资源丰富,已有悠久的栽培与研究历史,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是一种很有前途的药用植物;另外麦冬的地上部分还可以作绿蓠以护坡及观赏用。由以上综述可以看出,这应该引起我们在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方面对麦冬进一步重视。

参考文献:

[1] 张兴翠,杨美全,曾维群,等.川麦冬生物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

研究.中草药,1998,27(2):124.

[2] 吴 ,余伯阳,徐珞珊.湖北麦冬开花后长出小植株或小叶的

发育解剖观察.中草药,2002,31(6):4532455.

[3] 刘峰群,贺承山,秦路平.三种麦冬的显微图像分析与鉴定,解

放军药学学报,2000,16(4):2212223.

[4] 陈兴福,丁德蓉,刘岁荣,等.川麦冬土壤的成土因素与理化特

性研究.土壤通报,1999,30(2):91292.

[5] 夏源陵,董百舒,吴安之,等.套肥是实现套播麦冬前壮苗的关

键技术.江苏农业科学,1994,(6):14216.

[6] 莫肖蓉,朱 诚,任晓米.金边阔叶麦冬(L iriop ep latyp hy la

W ange T ang var.varieg ata Ho rt.)的组织培养.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00,9(4):27229.

[7] 丘凤波,王宗楷.广西麦冬根结线虫病调查和防治试验.广西植

保,1995,(2):14216.

[8] 杨星勇,刘先齐,胡周强,等.川麦冬蛴螬优势种生物学特性及

危害规律研究.中国中药杂志,1999,24(3):1432145,190. [9] Sato D,Karyo type alterati on and phylogeny in L iliaceae and

allied fam ilies.Jap J Bo t,1942,12(1-2):572161.

[10]Slarm a A K,et al.Cyto logical studies as an aid in assessing

the status of Sansevieria.Oph i opogon and Curculigo, N ucleus,1964,7(1):43258.

[11]梁国鲁,杨美全,阎 勇.川麦冬核型分析.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8,20(4):3072310.

[12]杨美全,李品明,曾维群,等.川麦冬品种同工酶分析研究.中国

中药杂志,1998,23(5):2702271.

[13]刘 燕,高广猷,徐 红,等.山麦冬水溶性提取物慢性毒性的

实验观察.大连医科大学学报,1995,17(3):1792181.

[14]唐晓清,余伯阳,徐德然,等.H PL C2EL SD法测定麦冬中甾体

皂甙元的含量.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1,32(4):2702272. [15]汤 军,钱 华,黄 琦,等.麦冬多糖平喘和抗过敏作用研究,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1999,16(2):16.

[16]杨清林,顾月翠,姜荣兰.川麦冬及其炮制品总黄酮和微量元素

的比较.华西药学杂志,1995,10(2):77280.

4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第22卷

浙麦冬与川麦冬有效成分薄层鉴别研究

浙麦冬与川麦冬有效成分薄层鉴别研究 一、情况介绍 麦冬为百合科植物麦冬的干燥块根,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等功效。麦冬的主产地为浙江(浙麦冬)和四川(川麦冬)。浙麦冬生长周期为3年,川麦冬的栽培期为1年。我公司名牌产品参麦注射液所用麦冬药材为浙麦冬,而其他公司如神威、三九生产的参麦注射液所用麦冬药材为川麦冬。 有文献资料报道川麦冬与浙麦冬中化学成分含量存在差异。比较多的说法:川麦冬所含皂苷种类多,而且量也较浙麦冬高,原因是浙麦冬3年生导致多糖的积累,反而使皂苷降低,川麦冬优于浙麦冬。个别说法:正品麦冬中尤以慈溪、萧山产质量为最佳,认为浙麦冬为道地药材。观点不一。 本QC小组希望通过对浙麦冬与川麦冬进行薄层鉴别、总皂苷含量测定等实验,比较结果,来探问虚实。 麦冬地上部分照片:一张风景画 二、团队人员 三、现状调查 药典是根本,首先我们来看看近几版中国药典麦冬的检验方法: 我们以2010版为基础和依据,选取不同批次的浙麦冬与川麦冬来做比较实验。 五、实施目标 实验一性状:呈纺锤形,两端略尖,长1.5~3cm,直径0.3~0.6cm。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有细纵纹。质柔韧,断面黄白色,半透明,中柱细小。气微香,味甘、微苦。 外形照片: 浙麦冬川麦冬公司麦冬(生长期限8年以上)结论:浙麦冬与川麦冬都符合性状的描述。 实验二显微鉴别:本品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根被为3~5列木化细胞。皮层宽广,散有含草酸钙针晶束的黏液细胞,有的针晶直径至10 m;内皮层细胞壁均匀增厚,木化,有通道细胞,外侧为1列石细胞,其内壁及侧壁增厚,纹孔细密。中柱较小,韧皮部束16~

22个,各位于木质部束的星角间,木质部由导管、管胞、木纤维以及内侧的木化细胞连结成环层。髓小,薄壁细胞类圆形。 显微图片: 结论:浙麦冬与川麦冬都符合显微鉴别的描述。 实验三薄层鉴别:取2g→加三氯甲烷-甲醇(7:3)20ml→浸泡3h,超声30min→滤液蒸干,三氯甲烷0.5ml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a)。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b)→吸取a、b液各6 l→点于GF254 薄层板→甲苯-甲醇-冰醋酸(80:5:0.1)为展开剂→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 薄层鉴别图(药典方法): 结论:浙麦冬与川麦冬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都显相同颜色的斑点。但川麦冬斑点颜色浅于浙麦冬。 实验四检查:按药典方法测定浙麦冬与川麦冬的水分、总灰分及水溶性浸出物,结果如下: 实验五麦冬总皂苷含量测定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鲁斯可皂苷元→甲醇制成每1ml含50μg的溶液。 标准曲线的制备: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0.5ml、1ml、2ml、3ml、4ml、5ml、6ml→具塞试管中→挥干溶剂→加入高氯酸10ml→热水中保温15分钟→在397nm波长处紫外测定吸光度。含量测定:取本品细粉约3g→加入甲醇50ml →加热回流2h→取续滤液25ml→回收溶剂至干→加水10ml使溶解→水饱和正丁醇振摇提取5次(每次10ml)→氨试液洗涤2次(每次5ml)→蒸干→80%甲醇溶解至50ml→同标准曲线的操作方法。

川麦冬生长土壤的研究

?栽培? 川麦冬生长土壤的研究* 陈兴福丁德 蓉 **刘岁荣黄文秀卢进杨明宏刘玲 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南川408435 摘要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化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川麦冬生长土壤的成土条件、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麦冬土壤理化特性养分 川麦冬O p hiopogon japonicus T hunb系数022对土壤冲涮程度低。 212气候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季风Ker G aw l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块根 供药用。能养阴生津、润肺止咳。治肺干咳津少口渴心烦咽痛等症。主产于四川省三台县是著名的川产道地药材素有 绵麦冬 之称。为了探明川麦冬生长发育对土壤生态条件的要求揭示川麦冬的优质高产土壤特性为建立优质高产麦冬的土壤生态系统和制定麦冬生产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1991~1994年进行了麦冬生长土壤的研究。 1材料与方法 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对川麦冬生长土壤的成土条件、成土母质和土壤剖面特征进行研究在室内通过化学分析研究川麦冬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调查研究严格按土壤调查研究规程进行室内化学分析按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 所编写的《土壤理化分析》进行。 2结果与分析 21川麦冬生长土壤的成土条件 211川麦冬的分布及产区地形地貌川麦 冬道地产区三台县位于四川盆地中偏西北部。地跨东经104?422~105?72493北纬30?422423~31?232283。地热北高南低东高西低。麦冬种植在三台县光明、花园、老马、刘营等乡镇海拔为460m~500m的涪江两岸?α级阶地上。该阶地呈宽窄不等的条带状冲积坝一般宽200m~1500m。麦冬种植区径流缓慢径流型气候区。主要特点是气候温和降雨充沛、四 季分明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具有冬暖春早、 夏热多雨、秋有绵雨、旱涝交错、无霜期长、平均风速小、日照偏少、热量丰富四季宜耕的气候 特点。 气温年平均气温167 最热月是7月 气温为267 最冷月是1月气温56 。全 年气温变化显著2月下旬至4月下旬增温迅 速4月下旬至7月下旬增温缓慢8月中旬至 9月上旬气温陡然下降显示了秋季降温快的 特点。ε10 的积温3000 左右初日为3月 14日终日为11月31日历经253d。年均无 霜期283d平均初霜出现在12月7日平均终 霜期为2月26日。无霜期长麦冬全年基本都 能生长无明显的越冬期冬暖春早为麦冬块 根膨大提供了有利条件。 地温地表温度冬低夏高月均最低为1月 为66 月均最高为7月293 年均为 186 。地表温度一般都高于气温。地层温度 秋冬季随地层深度增加而升高春夏季随地层 深度增加而降低。5cm地温3~9月比地表温 度低5月地温比地表温度低14 全年平均 比地表温度低04 。只有11112月5cm地 *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项目 **西南农业大学重庆400716 中国中药杂志1998年第23卷第4期?207?

麦冬不同种属、产地和部位的活性成分研究进展

麦冬不同种属、产地和部位的活性成分研究进展 【摘要】目前国内外对麦冬的研究大多较集中于沿阶草属植物,对山麦冬属植物的报导则较少,而且麦冬传统药用部位为块根,对其他部位的研究较少,本文对麦冬不同种属、产地和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开发利用麦冬资源提供依据。 【关键词】麦冬;种属;产地;部位;活性成分 麦冬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一种常用滋阴中药,具有润肺生津、养阴清热的功能。自古以来麦冬的品种就不止一种,但主流商品麦冬(Radix Ophiopogonis)为百合科沿阶草属植物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Thunb.)ker-Gawl.]的干燥块根,主产浙江者习称杭麦冬,为著名的“浙八味”之一,主产四川者习称川麦冬。山麦冬(Radix Liriopes)为百合科植物湖北麦冬[Liriope spicata(Thunb.)Lout.Var.Prolifera Y.T.Ma]或短葶山麦冬[Liriopemuscari(Decne.)Baily]的干燥块根,本属植物资源丰富,部分药材为民间或地区用药。为了进一步开发利用麦冬药材资源,本文对麦冬不同种属、产地和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进行综述。 1 不同种属、不同产地麦冬的化学成分比较 1.1 皂苷类成分沿阶草属植物麦冬含多种甾体皂苷,如麦冬皂苷(Ophiopogonin)A、B、B′、C、C′、D、D′ 等,其中A、B、C、D的苷元为鲁斯考皂苷元(Ruscogenin)(又名假叶树皂苷元),B′、C′、D′的苷元为薯蓣皂苷元(diosgenin)[1-3] 。麦冬皂苷为麦冬主要有效成分,麦冬总皂苷具有改善心肌收缩力[4],保护心肌细胞、抗实验性心律失常、提高小鼠的耐缺氧能力[5] 等多方面作用。 余伯阳等[6]以从山麦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23种皂苷为对照品,采用薄层色谱法检识到湖北麦冬含有14种皂苷,其中山麦冬皂苷C(LsS3)含量较高。将皂苷水解后,检识出湖北麦冬含有假叶树皂苷元[7]。 俞建平等[8]采用ELSD-HPLC法测定浙、川麦冬中麦冬皂苷D的含量,观察不同产地及不同生长年限对含量的影响。从测定结果看,同种不同产地样品中麦冬皂苷D的含量有较大差别,浙江产麦冬含量较低,四川产麦冬含量较高;对浙江、四川产麦冬不同批次样品测定,发现麦冬皂苷D的含量差别较大,且同一产地浙江产麦冬中麦冬皂苷D的含量相差更大。而山麦冬属的湖北麦冬、阔叶山麦冬、短葶山麦冬中均未发现麦冬皂苷D的特征峰。林以宁[9]等从正丁醇部位的指纹图谱角度比较了川麦冬、杭麦冬两者的差异,结果浙江萧山产图谱未显示麦冬皂苷D,亦证明了此结论。姚令文等[10]采用HPLC-ELSD法测定川麦冬中麦冬皂苷D′的含量,质量分数范围在0.0046%~0.0103%,不同产地的川麦冬在含量上并没有因为地区不同而有太大差异。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麦冬与山麦冬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麦冬与山麦冬 麦冬为百合科植物麦冬 Ophiopogon japonicus ( L. f )Ker-Gawl. 的干燥块根。又名:寸冬、牛韭、地麦冬、麦门冬、沿阶草、小叶麦冬、韭叶麦冬。原植物麦冬除东北外,全国大部分省区均有野生,浙江、广西、四川有栽培。商品大多为栽培品。浙江于栽培后第 3年小满至立夏时采挖,称“杭麦冬”;四川于栽培第 2 年清明至谷雨后采挖,称“川麦冬”;野麦冬多在清明后挖取,习称“土麦冬”。 本品药材性状:杭麦冬呈纺锤形,两端略尖,长 1.5~3cm,直 径0.3~0.6cm。表面淡黄色或灰黄色,有细纵纹。质柔韧,断面黄白色,半透明,中柱细小。气微香,味甘、微苦。川麦冬形状与杭麦冬相似而较瘦长,中部不甚肥满,表面乳白色,有光泽;质较坚硬,香气较小,味较淡,少黏性。土麦冬表面粗糙皱缩,黄黑色,形体瘦小,纤维性强。 本品味甘、微苦,性微寒;归心、肺、胃经。功能:养阴生津,润肺清心。中医临床用于肺燥干咳,阴虚痨嗽,喉痹咽痛,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烦失眠,肠燥便秘。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麦冬有加快胃肠道推进作用,有镇静,抗惊厥,抗菌,降血糖,清除自由基,抗衰老,耐缺氧,抗实验性心律失常作用,对心肌有保护作用,并能改善心肌收缩力和心脏泵功能,对失血性休克、对免疫功能有影响。且湖北麦冬的免疫促进作用和抗缺

氧活性与麦冬近似,具有开发前景。 山麦冬为百合科植物湖北麦冬 Liriope spicata (Thunb. )Lour. var. prolifera Y. T. Ma 或短葶山麦冬 Liriope muscari ( Desne)Baily 的干燥块根。湖北麦冬河南南阳、湖北谷城等地广泛栽培。短葶山麦冬福建泉州等地有栽培。药材性状:湖北麦冬呈纺锤形,两端略尖,长 1.2~3cm,直径0.4~0.7cm。表面淡黄色至棕黄色,具不规则纵皱纹。质柔韧,干后质硬脆,易折断,断面淡黄色至棕黄色,角质样,中柱细小。气微,味甜,嚼之发黏。短葶山麦冬稍扁,长2~5cm直径0.3~0.8cm,具粗纵纹。味甘、微苦。本品味甘、微苦,性微寒;归心、肺、胃经。功能:养阴生津,润肺清心。中医临床用于肺燥干咳,阴虚痨嗽,喉痹咽痛,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烦失眠,肠燥便秘。 麦冬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原名:麦门冬。谓“味甘,平。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羸瘦短气。久服轻身,不老不饥。”《本草图经》曰:“麦门冬,生函谷川谷及堤坂肥土石间久废处,今所在有之。叶青似莎草,长及尺余,四季不凋。根黄白色,有须根作连珠,形似穬麦颗,故名麦门冬。四月开淡红花,如红蓼花。实碧而而圆如珠。江南出者,叶大者苗如鹿葱,小者如韭,大小有三、四种,功用相似,或云吴地者尤胜。二月、三月、八月、十月采,阴干。亦堪单作煎饵

关于麦冬的研究及发展概述

关于麦冬的研究和发展概述 【摘要】麦冬为百合科沿阶草属植物麦冬的干燥块根,具有润肺生津、养阴清热的功能。关于植物生物技术培养方面,目前最成熟的是组织培养快繁技术;另外,细胞培养也有一定的应用。由于基因工程是21世纪最前沿的技术,将来如果能将麦冬向着基因工程育种技术这方面研究,我们不难想想其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大多数的药用植物包括麦冬都将是非常值得信赖的宝贵中药资源。 【关键词】麦冬RadixOphiopogonis 药理作用植物生物技术组织培养细胞培养操作方法前景展望育种难题 1 概述 麦冬(RadixOphiopogonis)为百合科沿阶草属植物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 (Thunb.) ker2Gawl.]的干燥块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一种常用滋阴中药,具有润肺生津、养阴清热的功能。 主产浙江者习称杭麦冬,为著名的“浙八味”之一,主产四川者习称川麦冬。其分布于河南省、山东省、江苏省、安徽省、浙江省、湖北省、湖南省、四川省、陕西省等地。生于山坡草丛中或林下阴湿地;喜温湿环境,怕高温,不耐旱;宜于土质疏松、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微碱性砂质壤土种植。虫害主要为蛴螬、蝼蛄,用90%晶体敌百虫200倍液喷杀或制成毒饵诱杀。 2、麦冬的功能主治与药理作用 2.1 功能主治 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虚痨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肠燥便秘。治肺燥干咳,吐血,咯血,肺痈,虚劳烦热,消渴,热病津伤,便秘。 2.2 化学成分 2.2.1皂苷类成分 麦冬皂苷为麦冬主要有效成分,含麦冬皂苷(Ophiopogonin)A、B、B 、C、C 等20 多种甾体皂苷,其中A、B、C 等苷元为鲁斯考皂苷元(Ruscogenin)(又名假叶树皂苷元),B 、C 等苷元为薯蓣皂苷元(diosgenin)。 2.2.2 其他成分 熊果酸、香草酸、对羟基桂皮酰酪胺、谷氨酸酚、齐墩果酸、门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丙氨酸等。 2.3 药理作用 2.3.1 保护神经系统 Hur等[1]研究发现阔叶山麦冬的正丁醇提取物可以增加神经生长因子GF109203X 的表达和分泌, 通过PKC 途径对神经系统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2.3.2 抗炎作用 短葶山麦冬皂苷元对离体大鼠中性粒细胞的呼吸爆发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2]。 2.3.3 增强免疫 余伯阳等[3]腹腔注射湖北麦冬水煎液(12.5g 生药〃kg- 1)发现麦冬有免疫力促进作

麦冬皂苷D摄取及结构鉴定

麦冬皂苷D摄取及结构鉴定 开 题 报 告

一、文献综述 麦冬为百合科沿阶草属植物麦冬ophiopogonjaponicus(Thunb.)Ker —Gaw的干燥块根,是一味常用于滋阴的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历代重要的本草都有记载。麦冬味甘,微苦、性微寒,归心、肺、胃经,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的功效.用于肺燥干 咳、虚痨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明白喉。市售商品浙麦冬、川麦冬均属该种。现代研究发现:麦冬含有甾体皂苷、高异黄酮、多糖、氨基酸等成分,药理实验表明其麦冬皂苷类成分具有一定的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等作用,在中医临床上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并取得了一定疗效。麦冬是中药生脉、参麦等益气固脱、养阴生津的复方的主药.其所含的皂苷类成分是有效成分之一。麦冬皂苷D在川I麦冬中含量较 高,药理实验通过麦冬皂苷D对H20:造模HUVEC的细胞周期、线粒体膜电位、Ca2+等方面的变化表明.麦冬皂苷D能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稳定线粒体膜电位、减轻细胞通透性、防止钙离子流增加。小鼠动物实验显示:麦冬皂苷D有降低血栓和抗感染的活性。 麦冬皂苷D结构式:

二、实验目的和意义 目的:建立从麦冬中提取麦冬皂苷D的方法。 意义:〔1〕由于一直缺少麦冬化学成分的对照品,《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中麦冬品种项下没有收录麦冬皂苷的含量 测定方法,只收载了以对照药材作为对照的薄层鉴别项, 难以对药材整体的质量进行科学的评价。麦冬皂苷D在川 麦冬中含量较高,本文探索了川麦冬中麦冬皂苷D的分离 制备,其分离工艺简单,便于操作,可以获得大量高纯度 的麦冬皂苷D对照品,可满足常规分析检测的要求,以期 为川麦冬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2〕这些实验结果有利于证明麦冬皂苷D是治疗心脑血管疾 病的有效成分,可作为用来控制川麦冬及其制剂的指标形 成分。 三、主要内容及实施方案 A.总皂苷的提取 取麦冬药材50克,加入10倍量的水,水煎三次,每次2小时,合 并水煎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加乙醇使醇浓度达60%, 放置,滤过,得澄明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滤过,将滤液 通过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柱.水洗至无色,继续用70%乙醇洗 脱。洗脱液回收乙醇,冻干,得总皂苷。 工艺流程图:

麦冬多糖的单糖组成研究

学试剂的使用会带来溶剂残留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微生物转化法对天然产物进行结构修饰,是通过生物酶对底物作用,获得更高活性、低不良反应的目标产物。本研究表明,青霉菌培养过程所产酶能对叶黄素酯选择性降解,并能将其转化为游离态叶黄素,通过反应前后叶黄素及其酯的峰面积计算,叶黄素的质量分数可达到9116%。 本实验研究了微生物转化法制备叶黄素的可能性,为生产叶黄素提供一个新思路,但由于转化体系与化学方法完全不同,其后续分离纯化工作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References:[1] L i M H1L utein and its bi o logical funcati on[J]1Ch in F ood A d d it(中国食品添加剂),2001,29(4):312331 [2] Zhang C,Song H,he Z C,et a l1R esearch of analysis m ethod of lutein in T ag etes erecta L1[J]1J S ichuan U n iv:E ng S ci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1,33(6):11421161 [3] Subagi o A,M o rita N1N o effect of esterificati on w ith fatty acid on anti oxidant activity of lutein[J]1F ood R es In t,2001, 34:31523201 [4] Grego ry Q,Chen G K1Q uantiatative analysis of lutein esters in m arigo ld flow ers(T ag etes erecta)by h igh perfo r m ance liq2 uid ch rom atogramphy[J]1J F ood S ci,2002,51(10):10932 10941 [5] Chen L S,Zhou C S,X iang H Y,et a l1,D eter m inati on of lutein in m arigo ld flow ers w ith h igh perfo r m ance liquid ch ro2 m atography[J]1Ch in J S p ectrosc L ab(光谱实验室),2004, 21(5):86628681 麦冬多糖的单糖组成研究 林 晓,徐德生3,冯 怡,沈 岚Ξ(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上海 201203) 麦冬为百合科沿阶草属植物麦冬Op h iop og on jap on icus(T hunb1)Ker2Gaw l1的干燥块根,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的功能,可用于热病伤律、心烦口渴等症。药理学研究表明,麦冬及其制剂具有一定的抗心肌缺氧、抗心肌缺血作用,临床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取得一定疗效。麦冬含有甾体皂苷、高异黄酮、多糖、氨基酸等成分。小鼠86R b心肌营养血流量实验表明,麦冬皂苷、麦冬总多糖可能是麦冬抗心肌缺血的主要有效部位[1],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104的麦冬多糖有较显著的抗心肌缺血作用[2]。通过测定多糖全水解后水解液中的单糖种类和数量可以对多糖的组成有所了解,目前常用015~2m o l L硫酸或三氟乙酸进行全水解,且一般不对水解程度进行监测。由于单糖在酸性条件下会脱水成糠醛,且不同种类单糖的反应速率不同,若水解条件下不合适或水解时间过长,都会造成在确定单糖组成比例时产生误差或错误。因此,本实验采用H PGPC2EL SD 法监测多糖水解程度,比较了两种全水解条件下麦冬多糖的单糖组成。 1 仪器与试药 A gilen t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PL—EL S1000蒸发光散射检测器(英国Po lym er公司),L C—5A 液相色谱泵,CTO—2A柱温箱,R F—530荧光检测器(日本岛津公司),N2000色谱数据工作站(浙江大学智能信息工程研究所),Shodex Sugar KS2802色谱柱(日本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浙麦冬(产地:浙江慈溪),经上海中医药大学生药教研室鉴定。D EA E Sepharo se TM Fast F low, Sep hadex G25(Phar m acia B i o tech AB,U pp sala,瑞典);盐酸胍(上海化学试剂公司);果糖、葡萄糖、半乳糖、甘霸糖、木糖、阿拉伯糖和鼠李糖对照品为F luka产品。 2 实验方法 211 麦冬总多糖的提取:取干燥麦冬块根1kg,压扁,水煎3次(每次加10倍量水,每次煮沸015h),合并水提液并减压浓缩至1g mL,加乙醇至乙醇体积分数为80%,静置过夜,倾去上清液,沉淀冷冻干燥,即得(得率约为药材的25%)。 212 麦冬多糖(POJ)的分离纯化:取麦冬总多糖,稀释15倍,1×104相对分子质量膜超滤,压力为013M Pa,取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104部分,依次上D EA E Sepharo se柱和Sep hadex G25柱,水洗脱,蒽酮2硫酸法检测,合并峰位,冷冻干燥,即得(得率约为总多糖的35%)。 ? 8 8 4 1 ?中草药 Ch inese T raditi onal and H erbal D rugs 第36卷第10期2005年10月 Ξ收稿日期:2004212229 作者简介:林 晓(1974—),男,福建蒲田人,博士,讲师,主要从事中西药药剂学研究。 3通讯作者 徐德生 T el:(021)51322493 E2m ail:duo tang@1631com

麦冬研究进展

收稿日期:2002-11-05 麦冬研究进展 郭海林 刘建秀 杭悦宇 (江苏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4) 麦冬(Op h iop og on jap on icus )系百合科沿阶草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野生分布和栽培,其著名产地有四川三台(川麦冬)和浙江杭州(杭麦冬)。麦冬以块根供药用,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功效,主治肺燥干咳,津伤口渴等症。 麦门冬首载于《神农本草经》。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麦门冬的块根。麦门冬叶丛生,长线形,倒拖于地。初夏开紫色小花,结紫黑色球形浆果。根如连珠节粒,即为麦门冬。有大叶、小叶两种,通常小叶者入药。以浙江产者最佳,为著名的浙八味之一。浙麦冬是多年生常绿的草本植物,适应性强,喜湿润又耐干旱,有较强的耐寒力。慈溪、余姚一带种植麦冬历史悠久。据有关史料记载,早在明代成化年间(公元1465~1487年)已有种植。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浙麦冬的品质有极高的评价:“浙中来者甚良。”清朝末期,宁波药行兴盛,药商云集,争购浙麦冬,运销香港、日本及东南亚诸国和全国各大药店,成为包括白术、象贝在内的三大浙货之一。浙麦冬呈纺锤形,似枣核,表皮黄白色或淡黄色,有纵纹,质柔软,断面黄色,半透明,具木质芯,气微香,肉质具油性糖质粘性,并以肥大黄白色者为佳。由此可见,很久以前,人们就发现了麦冬的药用价值。近年来,有关专家对于麦冬的生物学特征、遗传特征、化学成分及其栽培育种与药理等方面作了相当的研究,现就此作一综述。 1 麦冬的生物学特征 1.1 川麦冬生物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研究[1] 川麦冬单株产量与全株重量、块根数量、叶宽度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与须根数、须根重以及分蘖 数之间呈现负相关,即植株越大,块根数量越多、叶片越宽,产量就越高;须根数越多、须根越重、分蘖越多其产量就越低。并且这些性状都较稳定地遗传给 后代,可作为选种育种的指标及高产稳产栽培措施研究的理论依据。 1.2 湖北麦冬开花后长出小植株或小叶的发育解剖观察 吴 等[2]从花序形态学和组织学对湖北麦冬开花后长出小植株或小叶进行了发育解剖学观察,结果发现,湖北麦冬开花后长芽是由于其营养顶端部分分化成生殖顶端而致。 1.3 三个地区的麦冬组织形态特征分析 刘峰群等[2]根据体视学和生态解剖学原理,运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川麦冬、杭麦冬和山麦冬的组织形态特征进行三维分析。结果表明:3种麦冬类中药组织的细胞密度、大小和形状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石细胞、内皮层细胞和木栓细胞特征可作为区分三者的主要体视形态学指标。 2 麦冬的栽培与育种 2.1 川麦冬生长环境的研究[4] 川麦冬道地产区三台县位于四川盆地中偏西北部。地跨东经104°42′~105°7′49″,北纬30°42′42″~31°23′28″。海拔为460~500m 。气候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季风型气候区。该区年平均气温16.7℃,最热月是7月,气温为26.7℃,最冷月是1月,气温5.6℃。全年气温变化显著。≥10℃的积温3000℃左右,年均无霜期283d 。地表温度冬低夏高,月均最低为1月为6.6℃,月均最高为7月,29.3℃,年均为18.6℃。年均日照1376.1h ,8月日照最多,平均195.9h ,最少为11月,平均67.5h 。热量资源丰富,太阳总辐射热全年约为3.89×105J c m 2 。年均降雨量为882.2mm 。麦冬产区湿度多年平均为79%。产区地下水资源丰富,平均每平方公里为53×104m 3 a 。成土母质:麦冬土壤是由全新统灰色。根据土壤理化特性和生产性能将麦冬土壤划分为潮土土类、灰潮土亚类、灰潮土土属,共有潮沙土、潮沙泥土、潮泥土3个土种,其中潮沙泥土是种 第22卷第3期2003年6月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Ch inese W ild P lan t R esou rces V o l .22N o.3June 2003

麦冬泡水的功效与作用

篇一:麦冬的功效与作用麦冬泡水怎么让麦冬营养不流失 麦冬的功效与作用麦冬泡水怎么让麦冬营养不流失麦冬是一种植物本草,很多人对于麦冬的了解可能都不是很多。麦冬的功效与作用有很多,不过很少的人可以认识到这一点。在平时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食用到麦冬,但是我们却不太了解它的一些养生的功效。 麦冬的用途以及食用方法有很多,它属于药物的一种,在药用价值上面,麦冬的价值是非常的高的。在中医上面,麦冬的功效有很多,它可以用来治疗一些疾病。下面小编就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麦冬的知识。 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又名沿阶草、书带草、麦门冬、寸冬,为百合科沿阶草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须根较粗壮,根的顶端或中部常膨大成为纺锤状肉质小块。以块根入药。 麦冬是什么 挑选麦冬最实用的方法是什么,想知道就来风林购寻找答案吧。 麦冬,为百合科植物沿阶草的块根,性微甘味苦,寒。甘微苦,寒。入肺、胃、心经。可以养阴清热治疗阴虚内热或热病病伤津、心烦口渴。润肺止咳治疗燥热伤肺所致的咳嗽、痰稠、气逆。 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成丛生长,高30厘米左右。叶丛生,细长,深绿色,形如韭菜。花茎自叶丛中生出,花小,淡紫色,形成总状花序。果为浆果,圆球形,成熟后为深绿色或黑蓝色。根茎短,有多数须根,在部分须根的中部或尖端常膨大成纺锤形的肉质块根,即药用的麦冬。 麦冬:为百合科植物麦冬的块根,临床常用品有去心与不去心之分,去心之说最早见于陶弘景《名医别录》,谓麦冬如不去心可令人心烦。然后世医家反对者众多,如吴鞠通每用麦冬则注明不去心,谓麦冬有心可以心入心,直清心经之热。笔者认为似无争论之必要,由于中国各地用药习惯不同,可入乡随俗,不必苛求。如欲用其入心清热,可用朱砂拌之,称为辰麦冬。 麦冬的种类也有很多,那种麦冬功效最最好呢?怎么分辨麦冬的种类呢?想知道就赶快上风林购吧。 注意麦冬性寒质润,滋阴润燥作用较好,适用于有阴虚内热、干咳津亏之象的病证,不宜用于脾虚运化失职引起的水湿、寒湿、痰浊及气虚明显的病证。临床将麦冬当作补品补益虚损应注意辨证,用之不当会生湿生痰,出现痰多口淡、胃口欠佳等不良反应。 细数麦冬的5大好处 麦冬一种中药,但是这种植物的功效确实非常的神奇,对人体的健康非常有帮助,那么,麦冬究竟有哪些功效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麦冬,这可能是一个比较陌生的名字,因为它不是一种食物,而是一种中药,但是这种植物的功效确实非常的神奇,对人体的健康非常有帮助,那么,麦冬究竟有哪些功效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1、夏天用麦冬可以预防中暑

白芷,麦冬

白芷 白芷为伞型科植物白芷的干燥根。夏、秋间叶黄时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1]。在《楚辞》中首次提及白芷,冠以“薛,芷”等称,本草中,更以“芳香”为其命名,汉代《别录》曰:“白芷生河东川谷下泽……”另外,魏晋《吴普本草》以及南宋《夷坚志》中皆有提及。白芷具有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燥湿止带等功效[2]。按其产地分为禹白芷、兴安白芷、川白芷、牛防风的根以及杭白芷等品种。 禹白芷主产河南禹州一带,北方的一些省区有栽培,多自产自销,少数调省外。兴安白芷,又名达乌里当归,走马芹。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栽培于四川、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安徽、山西等地。川白芷,又名异形当归。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栽培于四川、山东等地。云南牛防风,又名滇白芷、粗糙独活,分布于云南、四川。 在这些品种之中,杭白芷,又名浙白芷、台湾当归。该品种是现在药用白芷的主流品种。杭白芷现广泛栽培于安徽,浙江,湖南,湖北和四川等地[3]。《本草图经》有证:“今所在之地,吴地尤多”。杭白芷为多年生草本,一般高1~2米。根圆锥形,具4棱。茎直径4~7厘米,茎和叶鞘均为黄绿色。叶互生;茎下部叶大,叶柄长,基部鞘状抱茎,2~3回羽状分裂,深裂或全裂,最终裂片阔卵形至卵形或长椭圆形,先端尖,边缘密生尖锐重锯齿,基部下延成柄,无毛或脉上有毛;茎中部叶小;上部的叶几仅存卵形囊状的叶鞘,小总苞片长约5毫米,通常比小伞梗短;复伞形花序密生短柔毛;花萼缺如;花瓣黄绿色;雄蕊5,花丝比花瓣长1.5~2倍;花柱基部绿黄色或黄色。双悬果被疏毛。花期5~6月。果期7~9月。分布浙江、台湾等地,江苏亦有栽培。 白芷主要成分及药效研究: 白芷的化学成分主要含挥发性成分和香豆素类。白芷根含呋喃香豆素 ,另外还含有氧化前胡素、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等[3]。 香豆素类成分药效学研究:白芷香豆素具有抗高血压、抗凝血、抗微生物、抗病毒、抗癌、抗氧化等多种药理活性。在白芷的香豆素类成分解热镇痛抗炎方面 ,贾敏如[4]豆素的药理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首次发现香豆素类成分具有明显的镇痛和解痉作用 ,能明显对抗热板、冰醋酸所致小鼠疼痛及 BaCl2 所致兔肠平滑肌痉孪。王春梅[5]等证明了白芷的有效成分白芷香豆素有明显的抗炎作用。王德才[6]等通过实验证明了杭白芷香豆素组分有显著的解热镇痛抗炎作用。 挥发油的药效学研究:聂红[7]等对白芷总挥发油(Essentialoil of Radix AngelicaeDahuricae , EOAD)的药理作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他们首先对EOAD的镇痛、镇静作用和身体依赖性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 EODA的镇痛、镇静作用明确且对小鼠无身体依赖性作用。而后,探讨了白芷总挥发油对大鼠神经递质的影响 ,采用多种工具药探讨 EOAD的镇痛作用与中枢神经递质的关系,并用化学荧光法测定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实验结果表明,EOAD与烯丙吗啡、氟哌啶醇有协同作用,其镇痛作用能被纳洛酮和利血平对抗;EOAD在外周能显著降低血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在中枢能显著升高多巴胺、5-羟色胺含量,降低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吲哚乙酸含量。阐明了EOAD调整体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是其镇痛机理之一。崔秋兵[8]等对白芷镇痛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白芷水煎剂和挥发油均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麦冬

麦冬Ophiopogonis Radix 【摘要】麦冬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为中医常用的补阴药,主要用于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麦冬在我国野生资源丰富, 已有悠久的栽培与研究历史, 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是一种很有前途的药用植物。本文通过查找相关资料,以近十几年来发表的论文为依据,对麦冬的来源、产地、采收加工、规格等级、鉴定、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等各个方面进行了一个较全面的总结概述,为更深层次的了解及应用该药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字】:麦冬、来源、产地、采收加工、等级、鉴定、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山麦冬 【药材名称】麦冬。别名,麦门冬、寸冬、沿阶草。 【药材来源】本品为百合科植物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Thunb.)Ker-Gawl.的干燥块根。 【产地】喜生于溪沟岸边或山坡树林下。全国广为分布,并有栽培。主产于浙江、四川,广西、贵州、云南、安徽、湖北、福建等地也产。以浙江、四川为道地产区。 【采收加工】夏季采挖,洗净,反复暴晒,堆置,至七八成干,出去须根,晒干或微火烘干。 【商品规格与等级】麦冬是常用的中药材,年销量较大,并有出口。《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历次版本有收载。现在药材行业经营主流品种是浙麦冬、川麦冬及湖北麦冬三种。 1.浙麦冬 别名杭麦冬、寸冬、苏冬。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麦冬的干燥块根。为浙江八大浙药之一。杭州(苋桥)、慈溪、萧山、余杭为著名的地道产地,三白、浒山、坎墩亦有产。块根呈纺锤形,偶有中部收细如束腰状,两端钝尖,长2-3厘米,直径0.3-0.6厘米,表面黄白色,微透明,有细纵皱纹。干透的质硬实,回潮后变柔软。折断面黄白色,稍呈角质状,微显颗粒样,有糖性,中央有黄白色细木质心。气微香,味微甜,嚼之有粘性。 规格等级:过去,浙麦冬规格分有提清、正清、正面、苏清、拣面、正奎六个档次。建国后改为一、二、三等,一等每50克60粒以内,二等90-100粒,三等130粒左右。《七十六种药材商品规格标准》浙麦冬分为三个等级,标准如下: 一等:呈纺锤形半透明体,表面黄白色,质柔韧。断面牙白色,有木质心,味微甜,嚼之有粘性。每50克150只以内,无油粒、烂头、枯子。 二等:每50克280只以内,余同一等。 三等:每50克280只以外,最小不细于麦粒大。油粒、烂头不超过10%。 2.川麦冬 别名绵阳冬、瓜王冬。 来源同浙麦冬。为四川有名药材品种。主产于绵阳、三台。此外乐山、渠县、巫溪、达县、

麦冬的配糖体成分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Vo1.12 No.5NATU RAL PRODUCT RESE ARCH AND DEVELOPMENT 收稿日期:2000-04-21 修回日期:2000-05-29 *中国科学院重点项目资助(Supported by a key pr oject of the Ch ines e Academy of Sciences)KZ 952-J 1-111 **通讯联系人(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 ) 麦冬的配糖体成分* 戴好富 周 俊** 邓世明 谭宁华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学开放研究实验室 昆明 650204) 摘 要 从川麦冬(O p hiopogon jap o nicus )根部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四个已知化合 物,经波谱分析确定其结构分别为:龙脑7-O-B -D-吡喃葡萄糖甙(1),龙脑7-O-[B -D-呋 喃芹糖(1→6)]-B -D-吡喃葡萄糖甙(2),4-烯丙基-1,2-苯二酚1-O-[A -L-吡喃鼠李糖(1 →6)]-B -D -吡喃葡萄糖甙(3),5-烯-1B ,3B ,16B ,22S -胆甾四醇1-O -A -L -吡喃鼠李糖16- O-B -D-吡喃葡萄糖甙(4)。 关键词 百合科,川麦冬,配糖体 川麦冬(O phiopogon japonicus Ker -Gawl .)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具有养阴润肺,清心除烦,益胃生津的功效。现代研究表明,麦冬对于心血管疾病具有明显的疗效[1]。关于麦冬中化学成分的研究已有大量报道。由于我们选择复方生脉散(由人参、五味子、麦冬三味药组成)作为研究对象,以期阐明中药复方—组合天然化学库及多靶作用机理一观点[2]。为了尽可能多地得到标准品,以供药理筛选用,我们对麦冬根部的乙醇提取物中的微量化学成分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从中分离鉴定了四个已知化合物,分别为:龙脑7-O-B -D-吡喃葡萄糖甙(1),龙脑7-O-[B -D-呋喃芹糖(1→6)]-B -D-吡喃葡萄糖甙(2),4-烯丙基-1,2-苯二酚1-O-[A -L-吡喃鼠李糖(1→ 6)]-B -D-吡喃葡萄糖甙(3),5-烯-1B ,3B ,16B ,22S-胆甾四醇1-O-A -L-吡喃鼠李糖16-O-B -D-吡喃葡萄糖甙(4)。其中化合物3和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仪器、材料和样品 熔点用Kofler 显微熔点仪测定(未校正);IR 用PE -577型分光光度计测定,KBr 压片;MS 用Autospec-300型测定;NMR 用Brucker AM-400超导核磁仪测定,以T MS 为内标;薄层层析硅胶和柱层析硅胶均为青岛海洋化工厂产品。 样品买自云南省医药公司(1998),经云南省药物研究所鉴定为川麦冬。 1.2 提取和分离 麦冬块根干品(10kg)粉碎后以95%的乙醇回流提取3次,回收乙醇后得粘稠液2000ml,加水稀释至5000ml,分别用氯仿、正丁醇萃取。正丁醇萃取物回收后经D-101树脂层析后得总甙25g,总甙经硅胶干柱层析分成8个部分,第4、5部分经反复硅胶柱层析,以氯仿-甲醇-水溶剂系统梯度洗脱,从第4部分得到化合物(1)和(2),从第5部分得到化合物(3)和(4)。 1.3 结构鉴定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