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大学电气信息学院自动化专业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学校培养标准)

一、总体要求与培养目标

本培养标准在国家通用标准的指导下,以社会工程技术实践的需要为第一要务,结合西部地区的人才需求,学校特色、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定位,制定电气信息学院自动化专业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并将按照此标准培养学生,使学生:

1. 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

2. 具有本专业领域必须的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并能应用与本专业相关的工程科学基础知识分析、解决本专业领域问题;

3. 具备本专业领域1-2 个专业方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4. 具有本专业领域内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以及一定的企业和社会环境下的综合工程实践经验。

培养造就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扎实的专业知识、强烈的创新意识、宽广的国际视野”的国家栋梁和社会精英。

本专业毕业的学生,可从事工程领域的设计、制造、运行、管理、营销等工作,毕业时达到工程师的要求。

二、专业培养要求

根据上述总体目标的要求,结合本专业长期总结与积累的基础与经验,参照行业、企业与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与要求,按照国家通用标准,将本专业工程师所应该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分解为如下特征目标:

1. 具有并能应用与本专业相关的工程科学基础知识

(1)掌握并能应用基本科学与数学知识,包括数学、物理等;

(2)将这些核心基础知识的原理运用在电学、电工电子学、控制理论、过程控制和运动控制技术、智能系统以及计算机技术等相关学科,侧重于应用工程技术知识

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3)掌握创新设计的基本思路、步骤与方法;

2. 具有分析、解决本专业领域问题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质

(1)在自动检测与仪表、过程控制构成的过程自动化、可编程控制器和电气自动化构成的运动控制、智能系统、工程测量及计算、产品设计及制造、工程管理等方

面具有较熟练的专业工程知识和应用能力。

(2)能对具体的专业领域内的工程问题进行有效的探索和实验,能整体性、系统性地思考问题;能提出解决方案;

(3)具有软(件)硬(件)兼施、强(电)弱(电)并重的能力;

(4)具备项目管理的基本知识与能力;

3. 具有团队合作及交流的能力

(1)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并具备一定的协调、管理、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2)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控制自我并了解、理解他人需求和意愿;

(3)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自信、灵活地处理新的不断变化的人际环境和工作环境。

(4)具备收集、分析、判断、归纳和选择国内外相关技术信息的能力;具备成功进行工程实践所需的职业(执业)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5)具备应用英语作日常和专业交流的基本能力。能够使用技术语言,在跨文化环境下进行沟通与表达;

4. 具备较好的企业和社会环境下的综合工程实践经验

(1)积极、主动参与工程实践;

(2)适应不同的企业文化,能在不同的人文环境中和谐工作;

(3)了解典型企业的管理运行模式、组织机构、生产工艺流程、质量控制与体系等;

(4)参与过自动化、电子系统、检测类项目的具体实施。

三、培养模式

应用型控制工程师主要从事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实现。包括生产过程自动化、管理自动化项目的施工、运行,维护。应用型控制工程师的培养采用3+1 模式。其中前3 年的本科课程学习阶段与现有四年制本科的前三年课程基本相同,第4 学年上为专业拓展课程学习,课程内容设置主要是针对专业工程技术。最后半年为论文阶段,论文为企业毕业论文(或设计),其论文(或设计)的指导采用双导师制,一名导师为学校老师;另一名为具有中级职称的企业指导老师。

设计型控制工程师主要从事高科技产品或工程项目的设计与开发,包括芯片设计、智能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等,是在应用型控制工程师培养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型控制工程师的培养

是在应用型控制工程师 3 年培养结束后进行分流,其中部分同学进入设计型工程师的培养阶段。其培养是在第 4 学年下不进行毕业论文(设计)阶段,而是进入硕士学位课程的学习,第5 学年在企业进行工程设计或技术攻关。最后一年(第6 学年)为论文阶段,论文为企业毕业论文,其论文的指导采用与现有工程硕士相同的指导方式,即双导师制,一名导师为学校老师;另一名为具有高级职称的企业指导老师。

研究型控制工程师主要从事复杂生产过程或大型自动化项目的研究、开发以及工程科学的研究,是在设计型工程师培养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型控制工程师的培养采用3+1+1+1+2 模式,即3 学年本科课程学习,1 学年硕士课程学习(包括学位与非学位课程),1 年企业学习(工程设计和技术攻关),1 年博士学位课程,3年博士学位论文,毕业答辩通过后获工程博士。研究型工程师的培养是在设计型工程师 5 年培养结束后进行分流,其中部分同学进入研究型工程师的培养阶段。其培养是在第 6 学年下不进行毕业论文阶段,而是进入博士学位课程的学习和博士毕业论文。其企业毕业论文的指导仍采用双导师制,一名导师为学校老师;另一名为具有正高级职称的企业指导老师。

以下的课程计划拟通过课堂理论教学、实习实践教学等各种教学环节综合实现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等专业能力的培养目标。达到具有知识获取能力、知识应用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的创新、创业能力的标准,毕业时达到应用型控制工程师的标准。图1为能力为主线的教学、实践体系,图2为分层次和时间的知识模块体系,表1为具体课程计划。

四、企业实践

企业实践分为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两个环节,均安排在第四学年进行,实践时间为0.5年。进入第四学年,参加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学生集中将学校相关课程学习完毕后,分为若干小组到本专业指定企业从事企业实践环节。各小组指定一位联系老师,联系老师应定期到企业了解、掌握本小组学生实践情况和毕业设计进展,并给予学生适当指导。企业实践结束后,学生返校进行毕业答辩。答辩小组除本专业老师外,还应邀请对口企业技术职称在工程师以上的企业导师参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